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开国大典》公开课教案

《开国大典》公开课教案

《开国大典》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认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伟大意义。

2.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课文的脉络,体会课文的有详有略地记叙方法。

3.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党、珍惜新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及XXX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一些重点句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板书课题

1、

2、

谁知道十月一日是什么节日?国庆节是庆祝什么的?

板书课题《开国大典》(出示课件)理解“典”释课题。带着理解课题感情齐读课题二、检查预

1、检查生字掌握情况(让学生黑板听写生字)

2、出示课件研究二类字。

三、研究课文(出示课件)

1、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建国大典盛况的?写了哪几个场面?给没一个场面起一个小标题。

2、结合学生的回答出示课件:

群众入场→典礼开始→阅兵盛况→群众游行

3、出示课件:、快速浏览课文,课文哪几天然段写的是大会部分?(5——10天然段)再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考虑仪式的过程。

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

仪式开始——奏国歌——公布成立——升旗仪式——鸣放礼炮——宣读公告

4、再读课文的5—10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感受会场的气氛,这部分一共写了几次掌声?勾

画出来,认真体会。

5、结合学生的回覆,出示课件:(预设)

(1)、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XXX主席XXX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

(2)、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54门大炮齐发,一共28响。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

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3)、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他读到“选举了XXX为XXX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6、研究第一次掌声。

为何会爆发出掌声?反应了人民对XXX的什么?从哪些地方体现出来?

还有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到?(预设)出示课件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五一起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国人民的心一起欢跃起来。指导朗读这句话,读出传的远?

发挥学生的想象:这声音传到城市……这声音传到农村……这声音传到学校……结合第七单位的课文的研究,和搜集的资料。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理解人民的心为何会这样无比激动。教师再简介时代背景加深理解,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理解:瞻仰

指导有感到朗读课文(带着全国人民的心连接在一起了这样的感情朗读课文。)

7、研究第二次掌声

出示课件: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54门大炮齐发,一共28响。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是隆重的场面和激动的心情使人们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8、研究第三次掌声。

出示课件: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他读到“选举了XXX为XXX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第三次掌声是为谁的掌声?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开国大典》课文原文及教案

教案/热点专题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开国大典》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开国大典》一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开国大典》课文原文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参加开国大典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有工人、农民、学校师生、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总数达三十万人。观礼台上还有外宾。 会场在*广场。广场呈丁字形。丁字形横的北面是道河,河上并排架着五座白石桥;再北面是城墙,城墙中央高高耸起*的城楼。丁字形的一竖向南直伸到中华门。在一横一竖的交点的南面,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

主席台设在*城楼上。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就位。乐队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正是这战斗的声音,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

《开国大典》公开课教案

《开国大典》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认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伟大意义。 2.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课文的脉络,体会课文的有详有略地记叙方法。 3.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党、珍惜新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及XXX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一些重点句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板书课题 1、 2、 谁知道十月一日是什么节日?国庆节是庆祝什么的? 板书课题《开国大典》(出示课件)理解“典”释课题。带着理解课题感情齐读课题二、检查预 1、检查生字掌握情况(让学生黑板听写生字) 2、出示课件研究二类字。

三、研究课文(出示课件) 1、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建国大典盛况的?写了哪几个场面?给没一个场面起一个小标题。 2、结合学生的回答出示课件: 群众入场→典礼开始→阅兵盛况→群众游行 3、出示课件:、快速浏览课文,课文哪几天然段写的是大会部分?(5——10天然段)再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考虑仪式的过程。 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 仪式开始——奏国歌——公布成立——升旗仪式——鸣放礼炮——宣读公告 4、再读课文的5—10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感受会场的气氛,这部分一共写了几次掌声?勾 画出来,认真体会。 5、结合学生的回覆,出示课件:(预设) (1)、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XXX主席XXX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 (2)、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54门大炮齐发,一共28响。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

_开国大典_第二课时教案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教师板书: 1949年10月1日,北京,开国大典。 导入:请同学们用以上内容说一句话,要求在“开国大典”前加上一个词语。(学生自由作答)2.学生交流哪些场面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说明原因。 预设:文中的场面描写很多,学生说出任何一个场景都可以,简要说说这些场景给自己的印象,如会场布置、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旗鸣炮、阅兵、群众游行,这些场面既表现出中国人民自豪、激动的心情,同时也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毛主席的崇敬与爱戴之情。 3.教师过渡,导入新课。 过渡:听了同学们的叙述,老师很高兴,可见大家仔细读了课文,并且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把握。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进入本课的学习,到同学们描述的一幕幕场景中去听一听、看一看、悟一悟。 二、关注典礼之前,感受热烈气氛 1.请学生默读课文1到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文中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典礼气氛的热烈庄严? 预设一: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 引导学生从会场布置中感受气氛的热烈庄严。 (相机板书:热烈庄严) 预设二: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①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关注句中的修辞手法想象场面的壮观盛大。 ②师小结:其实这里不只人很多,他们当中有的早上六点钟,赶了四五十里路就来了,他们满怀着激动和兴奋直奔会场,让我们跟随着这三十万人一起走进典礼仪式。 三、品读典礼仪式,激发学生情感 1.自由默读文中5到11自然段,找到最能让你感受现场气氛的句子,边读边想象画面,同桌交流。 预设一:“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①引导学生紧扣“一齐”二字的反复出现感受人们不约而同的激动的心情。 ②再次引导学生发现群众一齐欢呼的原因。 ③指名读,读出其中的激动。 2.补充历史资料,出示视频 ①师解说视频画面。 ②引导学生结合真实的历史背景,体会新中国成立的来之不易。 ③请学生自由感受“这声宣告”背后的意义。 3.全班齐读,读出全国人民的激动与幸福。 4.顺势引导学生想象举国欢腾的场景。 预设一:这声宣告传到了工厂,工人们一齐; 这声宣告传到了,农民们一齐; 这声宣告传到了,学生们一齐。 学生自由畅说,感受万众欢腾的景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开国大典》精品教案

7 开国大典 教学目标1.会写“政、府”等14个字,会写“政府、外宾”等20个词语。 2.体会“阅兵式”这个场面中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 3.了解开国大典盛况,结合重点语句,感受热烈、庄重的气氛。 学前准备 学生预习“——”。 课 时 安 排 2 课 时教师备课“”。 1.会写“政、府、宾”等14个生字,理解“协商、汇集、预定、排山倒海” 等词语。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学习课文的记叙方法。 3.了解开国大典盛况的过程,初步体会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导语:同学们,每个星期一我们都要在学校举行升旗仪式,望着鲜艳的国旗冉冉升起时,我们的心中都会涌起一股爱国情怀。那么,你们知道是谁在什么地方升起了我们伟大祖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吗?(学生自由回答)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观赏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举行的开国大典的盛况吧! 2.播放开国大典的历史录像。 3.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提示: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大典:隆重的典礼。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学生默读课文,交流并自学生字、新词。 2.教师检查生字、词语自学情况。

(1)出示字词,指名认读,注意变色的字,教师纠正字音。 政府外宾八盏石栏汇集爆发宣布 旗帜阅兵制服坦克距离隆隆声射入(2)教师引导学生说说重点词语的意思,如“开国大典、迎风招展、肃立、排山倒海”等。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边默读边思考,教师提出问题准备讨论。 (1)思考:本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提示学生在有关描写大典进行时间的语句上标注记号。 预设:学生浏览、标注后汇报:1949年10月1日,下午三点整,两个半钟头,傍晚,晚上九点半。从这些有关时间的语句中可以发现作者是按照事件发展的顺序来写的。 2.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理清课文脉络,给课文划分层次,归纳段意。(课件出示) 3.初识“开国大典”。 (1)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教师出示填空题,学生自主学习。 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1949年10月1日 举行开国大典的地点:首都北京 开国大典的参会人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有工人、农民、学校师生、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还有外宾。 (2)学生朗读第2、3自然段,画出天安门广场上布置的示意图。 预设:这两个自然段讲的是天安门广场上的布置,方位描写非常清楚,学生可抓住“丁字形”“北面”“再北面”“中央”“向南”“左右”等表示方位的词来简单地画一画,大致了解开国大典的重要场景“升国旗”的举行地点。 (3)学生交流学习第1—3自然段的感受。 生:从这三个自然段中可见参加开国大典的人数多、会场布置隆重,也可见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开国大典》优质教案

7 开国大典(教案) 教学目标 1. 会写“政、府”等14 个字,会写“政府、外宾”等19 个词语。 2. 体会“阅兵式”这个场面中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教学重点) 3. 了解开国大典盛况,结合重点语句,感受热烈、庄严的气氛,体会人们自豪、激动的心情,激发爱国情怀。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开国大典的资料;小学课件资源。 教学课时 2 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会写“政、府”等14 个字,会写“政府、外宾”等19 个词语。 2. 能概括课文描写的几个场面,简要说出开国大典的过程。 3. 了解开国大典盛况,结合重点语句,感受大典热烈、庄严的气氛和人们激动的心情。 教学过程 Ⅰ视频导入,揭示课题 1. 师:同学们,本单元前两篇课文都与革命战争有关,我们的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都是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现在,我们终于迎来了这一刻!请大家观看电影《开国大典》片段。 2. 揭示课题:齐读课题,说说“典”和“大典”分别是什么意思。(“典”是典礼,“大典”即隆重的典礼)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课文、播放视频的方法导入,引导学生对课题进行理解、思考,了解开国大典的背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查字典,理解题目,让学生了解了开国大典的隆重,为下文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Ⅱ自读课文,学习字词 自学提示:(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画出好词好句并积累。 (3)课件出示生字新词,小组内朗读,纠正字音。 (4)分别指生读生字和词语,纠正读音,指导书写。

【设计意图】高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但课堂上对关键字词的强调也很重要。此环节的设计,既是对学生课前预习的检测,也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 Ⅲ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 师:战士们抛头颅洒热血,终于迎来了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这么激动人心的时刻,举国欢庆,所以参与大典的人员特别多,场面宏大,那么如何把这种场面写出来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篇课文是怎么把盛大的典礼写清楚的。 2.师:请大家默读课文,思考开国大典的过程。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按大典进行的顺序写的) (2)文中主要写了哪几个激动人心的场面?给每个场面拟一个小标题,完成思维导图。(提示:关注自然段的中心句) 思维导图: 3. 小组合作。 检查各小组完成情况,点拨指导。 4. 汇报交流。 师:请按照你填写的思维导图简要说明开国大典的过程。 (1)小组内练习,教师适时点拨。(2)点名汇报。 预设:课文按照开国大典的时间顺序,分别记述了群众入场、宣布成立、升旗鸣炮、宣读公告、阅兵式和群众游行等重要的场面。 【设计意图】学习课文时,按顺序理清文章脉络十分重要,借助小标题梳理课文描写的场面,有助于学生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Ⅳ关键词批注,感受热烈氛围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第一课时) 教案及反思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写“政、宾”等14个字,会写“政府、外宾”等20个词语。 2.体会“阅兵式”这个场面中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 3.了解开国大典盛况,结合重点语句,感受热烈、庄重的气氛。 过程与方法: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借助小标题梳理课文所描写的场面,初步把握主要内容。进而聚焦“阅兵式”,感受作者如何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场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2.初步感悟开国大典的盛大场面。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题解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1949年10月1日是什么日子吗? 194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这一天,天安门广场上举行了盛大的典礼。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描绘,一起走进开国大典。(板书:开国大典) 2.“大”是什么意思?(板书:隆重、盛大) 设计意图: 由题目直接引入对课文的学习。 二、整体感知,初识大典。 1.出示课件,生字词,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 2.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大典进行时的盛况的?(第6~13自然段)课文描写了哪些盛大隆重的场面?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谁来说说课文描写了哪些场面?(板书:会前—典礼—阅兵—游行) 3.思考:开国大典有哪些程序?用小标题的形式写在相关自然段旁的空白处。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课《开国大典》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课《开国大典》教案及教 学反思 教学背景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六年级的学生,主要内容围绕着《开国大典》展开。在教学中,需要充分挖掘学生的知识背景,使其对此有尽可能全面的了解和认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开国大典》的基本知识和历史背景 2.阅读并理解课文,并学会提取文本信息。 3.学会理性分析文本信息,提高语言感知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了解历史和文化中关于祖国和人民的优秀表现。 教学流程 1.热身(5分钟) –老师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让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引出中心思想。 2.讲解(15分钟) –老师向学生讲解《开国大典》的基本知识,包括背景、意义和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 3.阅读(30分钟)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分段阅读《开国大典》。 –老师提问、展示和辅导,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和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4.实践(30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并进行文本分析。 5.总结(10分钟) –老师带领整个班级回顾为期1小时的教学,并引导学生汇总本节课要点和 感受。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们主要采用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即老师带领普及知识的同时放手让学生写出自己的认知总结。 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实施,学生不仅收获了对人类历史的理解和文化背景知识,还提高了自己对文本分析和语言感知的能力。同时,这种教学方式也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祖国和人民的盛举。 值得一提的是, 为了更好地实施这一教学方法,我们要求学生提前阅读完毕了 有关材料,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好奇心,让他们更加积极思考和互动讨论。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有些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尚不充分,需要更多的老师引导和帮助。此外,有时候我们还需要更多的互动和交流,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提高课程的实际应用价值。 因此,通过对本节课的反思和总结,我们将不断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创造更加优良的教育环境。

《开国大典》教案 _3

《开国大典》教案 一、教材说明 本课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 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本课重在表现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成立感到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而要体会到这一点,对今天的学生来说,又是一个难点。 在记叙大会开会前这一部分,课文先交代了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典礼的人员和人数,然后描述了会场的布置和群众队伍的场面。虽然典礼还没开始,但我们从参加会议的人员、人数,主席台的布置,会场上群众队伍的场面,分明感受到了这个典礼的盛大和隆重,也感受到了参加典礼的人们那种激动、兴奋的心情。那些从老远的长辛店等地坐火车清早到了北京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的铁路工人,那些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赶来的郊区农民,显然就是参加典礼的三十万人的缩影。就是会场上挺立的电动旗杆,似乎也是站起来了的中国人民屹立在世界东方的象征。 从记叙大会开始,这种激动、兴奋、自豪的感情表达得更加强烈。 当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时,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这显然表达了对领袖的无限热爱,对新中国的无限热爱。 当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之后,课文用了这庄严的宣告,这雄壮的声音这样两个长句子,表达了全场三十万人以及全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欢欣鼓舞的心情。 当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的时候,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五星红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激动、自豪的感情溢于言表。 如果说,叙述典礼的部分主要表达的是热爱新中国,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兴奋的心情的话,那么,记叙阅兵式的部分,除表达这种激动、兴奋的心情外,更侧重于表达为人民军队的出色表演而感到自豪的感情。你看,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战士们挺着胸膛像钢铁巨人一样,‘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五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这些描述,无不渗透着对人民军队的赞美,和为人民军队感到自豪的感情。 二、学习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典礼、协商、汇集、宣布、电钮、瞻仰、旗帜、选举、领袖、徐徐上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写出课文梗概。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4.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建议 1.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是本组课文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同时,对学生来说又是一个难点。 怎样引导学生体会本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呢? 首先,可布置学生在课前阅读一些描写近百年来中国人民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奴役的事例的书籍、文章,还可组织学生观看《开国大典》等电影,以使学生认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激发学生热爱新中国的感情。 其次,要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把心放到课文中去,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想。关于这一点可参看本组的读写例话《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第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朗读本课,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把握全课的基调,又要注意各个部分语调的变化。从全课来讲,感情的基调是兴奋、激动、自豪,但各个部分的侧重点不同,语调也略有变化,如,第一自然段适宜用庄重而平直的语调。二是要抓住重点词语,特别是那些感情强烈的词语,要把这些词语饱含的感情读出来。如,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的挺立,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中的直奔。三是要注意把一些感情色彩强烈的句子读好,如,这庄严的宣告一齐欢跃起来。

部编六上语文《开国大典》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二【一等奖】

开国大典 本教案为省级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一、教学目标 (一)默读课文,梳理大典的内容,能概述大典流程,整体感受大典的氛围。 (二)重点学习“阅兵式”,发现作者抓住不同军种的特点来写各个方阵的方法,体会多点罗列、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 (三)根据课后练习聚焦关键语句,品词析句,从字里行间感受大典庄严、热烈的气氛和群众自豪、激动的心情。 二、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课件。 (二)学生准备:学生课前观看电影《开国大典》典礼和阅兵片段。 三、教学过程 (一)回顾场面,概述开国大典的过程 1.回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个场面? 学生交流后小结:群众入场、举行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 2.梳理“举行典礼”流程。 “典礼”部分主要记叙了哪些内容?完成开国大典的流程图。(《作业本》第三题第一部分)

3.借助典礼流程图,串联场面,概述开国大典的过程。 (1)同桌交流。要求做到说清楚,有条理。 (2)反馈。 预设一:条理不清楚。 提示抓住具体的时间提示语:早上六点钟起、到了正午、下午三点整、接着、升旗的时候、宣读公告完毕、两个半钟头、阅兵式完毕、晚上九点半。 预设二:说得不清楚。 提示找准主要人物及其活动:群众入场;毛泽东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毛主席按动升旗电钮;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朱德总司令和聂荣臻将军检阅部队;游行群众激动热烈,高呼不断。 (二)聚焦“阅兵式”,体会点面结合的写法 1.默读第十一至第十三自然段,想一想这个场面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 (1)引导学生交流对这一场面的总体感受,朗读表达。 (2)引导明确这个场面主要写了“检阅部队——各兵种行进—

《开国大典》教案

《开国大典》教案 www.5y https://www.doczj.com/doc/f719253467.html, 《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全文共15个自然段,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可分为五段。第一段(第1至第4自然段)写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先概括交代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典礼的成员和人数,然后分别描述会场的布置和群众队伍的场面。第二段(第5至第10自然段)主要写了三件事:第一件是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第二件是庄严的五星红旗升起来了。第三件是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宣布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是开国大典的重要部分。第三段(第11至13自然段)写了阅兵式的盛况。写了三层意思:1.阅兵式开始的情况。2.各兵种通过天安门受检阅。3.群众看到检阅部队后的激动情景。第四段(第14自然段)写天安门广场灯火辉煌的景象和群众队伍游行的情况。第五段(最后一个自然段)写散会的情况。 课文突出了场面描写:会场的布置、庞大的群众队伍、典礼开始、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国成立、五星红旗升起、

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和宣布毛泽东当选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盛大的阅兵式、燃放礼花、群众队伍游行等众多场面都描绘得有声有色,令人激动万分,突出了开国大典的喜庆、庄严、隆重、热烈气氛。记叙详实、条理清楚、用词准确是课文的另一突出特点。 这篇课文安排在第九册第二组,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是“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也就是说,通过本课和本组其他几课的学习,要使学生在练习深入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同时,懂得怎样才能提高阅读的速度,要逐步提高阅读的速度。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本课要把握特点,突出重点,以读为主,扎实训练。具体做法如下: 一、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然后填空。①开国大典是在()年()月()下午()时举行的。②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门大炮齐发,一共()响。③阅兵式进行了()钟头。 3.快速读课文,说说课文大意。 二、熟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分段,列出提纲。

《开国大典》教案(语文六上)

《开国大典》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典礼、委员、协商、电钮、瞻 仰、漂浮”等词语。 2、结合课文,训练提高阅读速度,并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3、了解课文,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顺序。 教学重难点 抓住场面描写中群众激动、兴奋表现和主席言行的语句,感受人民对领袖的无比爱戴和为新中国诞生而欢欣鼓舞的感情。 体会庄严宣告的重大意义,理解“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含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准备多媒体课件,老师深入开国大典全国人民的热情之中。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课前导入 ppt展示相关图片 顺序呈现 2009 年国庆阅兵的盛大场面,请同学们说一说这是为庆祝什么而举行的,谈谈对这次国庆盛典的了解。 1.看到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想说的? 2.这一切在哪一天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3.那让我们一起走进 1949 年的 10 月 1 日,来共同回忆那一次开天辟地的开国大典。 4.理解题意,说一说你对开国大典这个课题的理解是什么,通过查字典和同学交流的方式进行理解。(查字典,交流理解) 二、讲授板书 根据内容→理思路 (一)默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二)自读课文的时候,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1.利用字典自己学会字词。

2.看看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说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主要场面。 3.画出描写不同场面的连接句。 后教:反馈问题2、3 沿着思路→理层次 (一)读课文第一句话,解释课题意思。 (二)结合课文的第 1 自然段,交流本课主要人物。 反馈: 1.根据事情发展的顺序,可以分为三部分。 (1)开国大典之前(第 1—4 自然段)(2)开国大典之时(第 5—14 自然段)(3)开国大典之后(第 15 自然段) 2.交流讨论,通过部分浏览读文,找出课文的重点部分。(第二部分) 1.自由读课文第一部分。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3.指导朗读,注意体会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指名读,分组读,齐读等。 联系课文→学字词 1.边读课文边做笔记,在课文中用不同的符号标识出生字、生词以及优美的语句。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新词,并在学习小组内交流你的学习体会。 后教:出示字词认读。提示难写字写法。交流难懂词义。 抓重点词语→突出场面的庄严 自学提示一: 1.默读第二部分,出示词语。 排山倒海的掌声雷鸣般的掌声一齐欢呼一齐欢悦 2.读一读,有什么感觉,用恰当的词语形容一下。 3.读了之后,你觉得这些词都是描写典礼会场的什么的? 4.课文第 5—10 自然段中还有很多描写会场热烈、激动、庄严气氛的句子,边读边把它们画出来。 后教: 指名读,这些句子分别描写了典礼仪式的哪个场景? 第二次先学后教:抓重点段落及句子→突出人物风采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开国大典》优质教案+说课稿

7开国大典 [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汇集、宣告、旗帜、检阅”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开国大典盛况,结合重点词句,感受热烈、庄重的气氛。 3.学习文章中有关场面描写的写作方法。【语文要素】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文中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 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情感。[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会写19个词语。 2.初读课文,能概括课文描写的几个场面,简要说出开国大典的过程。(重点) 一、谈话激情,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1949年10月1日是什么日子吗?(学生结合课外搜集的相关资料简单说一说。)教师相机播放视频,介绍开国大典的背景。 2.师:1949年10月1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之日。这一天,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天安门广场,因为在这里,中华人民共和国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课件出示图片:开国大典的情景)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一天,去看看当时的情景,感受那激动人心的盛况吧! 二、自学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出示学习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熟悉的字多拼读几遍。 (2)借助字典掌握生字的字形,注意字的书写。

(3)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的方法理解词语。 (4)标出自然段序号,不理解的句子可以做上标记。 2.学生按要求自主学习。 3.指名交流自学成果。 三、理清脉络,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开国大典的?哪一部分是全文的重点内容?(按照时间顺序写的。举行典礼是全文的重点。) 2.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理清课文脉络。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开国大典开始前天安门广场的情况。 第二部分(第5~10自然段):写开国大典上毛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第三部分(第11~13自然段):写阅兵式的盛况。 第四部分(第14自然段):写天安门广场上灯火辉煌的景象和群众游行的情况。 第五部分(第15自然段):写开国大典结束后,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3.朗读第二部分,思考:这部分内容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典礼开始,奏国歌;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 4.根据课文记叙的顺序,指名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布置作业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总结读后感受。 2.积累文中描写开国大典盛况的词语和句子。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结合重点词句感受热烈、庄重的气氛。 2.学习文章中有关场面描写的写作方法。(难点) 一、影片导入,烘托氛围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 1. 了解开国大典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 掌握开国大典的基本内容; 3. 分析开国大典对中国现代史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 1. 开国大典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 开国大典的基本内容; 3. 开国大典对中国现代史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开国大典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开国大典。 2. 课堂讲授(30分钟) (1)开国大典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介绍新中国成立前后,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在政治、军事等方面做出的重要贡献,并分析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然后,介绍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而举行的开国大典,以及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起

到的重要意义。 (2)开国大典的基本内容 详细介绍开国大典包括阅兵式、群众游行、文艺演出、宴会等多个环节。同时,介绍开国大典的场地、规模、参与人数等基本情况。 (3)开国大典对中国现代史的影响 分析开国大典对中国现代史的重要影响,包括: a. 增强了人民对新政权的信任和支持; b. 加强了国际社会对新中国的认可和尊重; c. 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3. 课堂讨论(15分钟) 让学生就开国大典对中国现代史的影响展开讨论,并就以下问题进行思考: a. 开国大典在当时社会背景下举行是否具有必要性? b. 开国大典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吗? 4. 总结(5分钟) 回顾本次课程内容,总结学生们所掌握的知识点,并强调开国大典在中国现代史上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评价

1. 学生能否准确理解和掌握开国大典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 学生能否熟练掌握开国大典的基本内容; 3. 学生能否深刻理解和分析开国大典对中国现代史的影响; 4. 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开国大典优秀教案

开国大典优秀教案 【篇一: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认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伟大意义。 2. 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课文的脉络,体会课文的有详有略地记叙方法。 3. 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党、 珍惜新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及毛主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一些重点句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出示课题,问题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一课《开国大典》(师板书:1. 开国大典)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读一读课题。 师:请同学们看课题,这个“典”是本课的生字,通过上节课的学习 谁能说说“典”在这儿的意思? 生:典礼。 师:“典”前面加上了一个“大”,这会是怎样的典礼? 生1:隆重。 生2:盛大。 师:让我们再来看看“开国”,你读懂了什么? 生1:一个国家的开始。 生2:一个新的国家诞生了。 师:一个新的国家诞生了,这是多么重大的事件呀!这隆重、盛大 的典礼也正是为了迎接新中国的诞生而举行的。带着这样的理解, 齐读课题。 师:那么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开国大典,去体验新中国成立带给人们 的无限欢欣,去感受开国大典的重大意义吧!请同学们浏览课文,

一边读一边想: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开国大典的盛况的?(师 用课件出示问题) 师:老师看到同学们读的都非常的认真,谁能说一说课文是从哪几 方面来描写开国大典盛况的? 生:课文是从典礼前、典礼时、典礼后三方面来描写开国大典的盛况。 师分别找学生说。 (师板书:典礼前、典礼时、典礼后) 师:你概括的非常的准确课文是从典礼前、典礼时、典礼后三方面 来描写开国大典的盛况。(师指板书) 二、细读课文,学习重点 (师出示课件:天安门前的景象) 师:同学们请看这就是就是典礼前天安门广场的情景,看到这么盛 大的场面老师可真激动啊,你们的心情怎么样呢? 生1:我也很激动。 生2:我很感动。 师:那现在就让我们带着激动地心情到课文中去看一看,请同学们 一边读一边思考(师用课件出示问题)典礼时是按照哪些环节进行的? 生读课文。 生: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接着升国旗,接着宣布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师板书:宣布成立、升国旗、宣布公告) 师总结概括。 (一)典礼时 (1)第一环节:宣布成立 师:我们看看毛泽东主席是怎样说的(师出示课文,引导生读课文 第五自然段)师再找生读毛泽东主席宣布的话。 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这句话具有伟大 的意义,它在向全世界庄严的宣告:一个新的国家诞生了,中国人 民从此当家做了主人。(引导学生反复读)(师出示课件) 师:新中国的诞生是中国人民浴血奋斗换来的,多少革命志士为了 新中国的成立舍生取义。这是倒在长征途中的小红军;这是顶天立地、英勇跳崖的狼牙山五壮士;这是用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前进 道路的董存瑞,他牺牲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新中国,前进!”

2023年开国大典教案

2023年开国大典教案 2023年开国大典教案1 《开国大典》这篇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教学时,我们依据课文的叙述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乐曲激趣 1、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激发学习兴趣。 2、启发渲染: 这是一首战斗的乐曲,它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那么,新中国诞生时是怎样的盛况呢?大家想知道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开国大典》这篇课文。 3、如果把开国大典改成开国典礼可以吗?为什么? (学生一时答不上来,教师旨在制造悬念,吸引学生读文。) 二、自主学习,提出问题 1、用你喜欢的读书习惯快速阅读课文。如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读,可以默读等等。 2、运用工具书学习生字。想一想,你用什么方法记忆字形。 3、联系语境或查阅资料理解新词。 4、这篇课文记叙了哪几个场景?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5、给课文分段,并写出段意。

6、你最喜欢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为什么? 7、找出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你能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吗?如果不能,在书上做上记号。 8、学生自主学习后,教师激励学生提出疑难问题。 三、合作讨论,释疑解难 1、以疑难问题为类别,让学生自由组合若干小组。 2、推荐各讨论小组讨论问题: 如,第一小组:学习6个生字的音、形、义,结合语境理解新词;第二小组:理清段落结构,归纳段意;第三小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第四小组:讨论记叙的顺序。 3、各个讨论小组在主持人的主持下,展开讨论:学生先汇报学习成果,然后就疑难问题展开讨论。讨论时,可以自由发言,相互提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主持人记下已解决的问题和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好咨询的准备。 4、各个小组在全班交流讨论成果。 5、问题咨询与小结。 四、探究领悟,升华情感 1、出示句子: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2、引导学生围绕这句话提出探究的问题,如: ⑴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 ⑵如果把流去的流字换成走字,表达的效果一样吗?为什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