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节非洲 教案

第二节非洲 教案

第二节非洲 教案
第二节非洲 教案

第二节非洲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明非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了解非洲人种分布;政治地图的演变;明确非洲是世界上国家最多的一个大洲。

3.掌握非洲的地形特征、海陆轮廓特征以及特有地形的分布。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非洲的地形特征;

2、教学难点:非洲地形特征的原因分析

教学方法:图文结合、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对比分析

导入新课

师问:你们知道美国现在的总统是谁吗?你们知道奥巴马的祖籍是哪吗?

学生回答并导入今天的新授课。请同学们看几张关于非洲特色的图片,进一步引起学生的兴趣。

一、非洲的位置

1 读图

师:观察非洲的经线,说出非洲是位于哪个半球?境内有哪几条重要的纬线穿过?非洲的海陆位置呢?

生答:位于东半球西部;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分别穿过非洲北部、中部、南部;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及其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东北与亚洲之间隔着狭长的红海,以及苏伊士运河为陆上分界。

2 分析苏伊士运河和直布罗陀海峡的重要交通意义。

师: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与红海;直布罗陀海峡沟通地中海与大西洋。

二国家最多的大洲

1 读6-16非洲国家和地区分布图:学生找出二战前,非洲的三个独立国家,埃及、埃塞俄比亚和利比里亚。并简单讲解非洲的殖民历史。

2 另外请同学们找出一下国家,看谁找的快:利比亚;阿尔及利亚;苏丹;尼日利亚;中非;埃塞俄比亚;索马里;坦桑尼亚;赞比亚;南非。

师:世界上共有224个国家和地区,亚洲48个,欧洲43个;大洋洲24个;北美洲36个;南美洲12个;非洲占了60个,是世界上国家和地区最多的大洲。转承:学习了非洲的位置和国家,那我们一起来探讨非洲的地形吧!

三、高原为主的地形

1 活动题:

(1)请同学们在非洲的地形图,找出非洲的半岛、岛屿和海湾

生答:索马里半岛、马达加斯加岛、几内亚海湾

较长,导致非洲的半岛、岛屿、海湾都特别少。

2 分析非洲的地形特征:

(1)看图6-17 非洲的地形分布,找出非洲的三大高原、东非大裂谷、阿特拉斯山脉、乞力马扎罗山、撒哈拉沙漠。并归纳非洲的地势特点。

师:同学们观察非洲的高原都分布在非洲的东部和南部,而非洲的西部和北部是世界上沙漠面积最大的撒哈拉沙漠。非洲的地势特征就是东南高,西北地。(2)非洲又被称为“高原大陆”,因为非洲大陆高原面积广大,海拔500~1000米的高原占全洲面积的60%以上。

3 独具特色的地形区

看PPT上的图片和文字了解独具特色的地貌特征。

非洲的东部的东非大裂谷是世界上最长的陆地裂谷

非洲中部的刚果河盆地是世界上最大的盆地

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

板书设计

一、非洲的概况

1 非洲的地理位置

(1)纬度位置

(2)海陆位置

(3)半球位置

2 国家最多的大洲

二、高原为主的地形

1 以高原为主,平均海拔高

2 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3 极具特色的地形区

布置作业:学法相关的练习

总结与反思

这节课应多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通过读图、析图,将图上反映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对于本节课,由于时间的限制,课外知识的拓展有限,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对气候资料、地图的分析,了解非洲以热带为主的气候。

2、读图分析非洲气温、降水的特点,以及气候类型对称分布的特点。

能力目标

1、练习看各种气候图,训练读图分析能力

2、判读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图。了解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3、学会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了解尼罗河和刚果河的水文特征。

教育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人口管自然环境观的教育。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气候资料、地图的分析,了解非洲以热带为主的气候。

2、分析非洲气温、降水的特点,以及气候类型对称分布的特点。

3、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图。了解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教学难点:

1、练习看各种气候图,训练读图分析能力

2、读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图。了解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自学指导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复习题目导入:课前检测

1 非洲海岸线平直,少半岛、岛屿、海湾

2、地形以高原为主,被称为“高原大陆”

3、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4、极具特色的地形区:世界上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世界陆地最长的裂谷东非大裂谷;世界上最大沙漠撒哈拉沙漠;非洲最高山脉乞力马扎罗山

师说:非洲的希腊名字是“阿非利加洲”意思是阳光灼热,这说明了什么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讲授新课

三炎热的气候

师:读图1-22非洲1月平均气温和7月气温图,首先先看课本P17的阅读

看气温分布图需要注意的事情

1 看不同等温线的读数。读数越大,温度越高;度数越小,温度越低。

2 看等温线的疏密。在同一幅气温分布图上,等温线越密,说明这个地区内的气温差别越大。

3 看等温线的走向。一般来说,等温线与纬线大致平行,说等温线走向主要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当等温线呈闭合曲线时,一般表示这里出现了一个低温或高温中心。

师:非洲3/4的面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非洲绝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在20度以上。7月份,北半球的炎热中心在撒哈拉地区。说明非洲气候普遍炎热,是“热带大陆”。

师:读图6-23非洲年降水分布图,看看非洲年降水量的分布有何规律?引导学生回答

生:非洲赤道附近、几内亚湾沿岸降水多;北回归线附近地区,降水少;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少。

师讲:非洲的降水分布极不平衡,而且在非洲,因气温高,蒸发量大,年降水量少于500毫米便十分干旱了。可归纳出非洲气候的第二个特征是干旱区面积广大。

师:请同学们看图6-24,完成活动题:阅读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找出非洲的主要气候类型。并归纳气候特点

生答:非洲的主要气候有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师讲:赤道附近的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是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是热带草原气候类型;南北回归线附近主要是热带沙漠气候类型;非洲的最北端、最南端分布的是地中海气候类型。还有埃塞俄比亚高原的高山高原气候。

综上所述,非洲气候类型的分布受纬度因素的影响非常深刻,以赤道为轴,大致呈南北对称分布。这是非洲气候的第三个特征。

师:同学们知道世界三大雨林气候区分布在哪里吗?

生:刚果盆地;亚马孙平原;马来群岛

师:非洲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是什么?

生:热带草原气候

四气候与农业生产

转承:学习了非洲的气候类型分布,接下来我们看看气候是如何影响农业类型的。

展示关于热带草原、热带沙漠及地中海气候的图片,在附加文字说明其对应的农业类型。并讲解热带草原气候类型的特点,如,分为干湿季节,干季降水少,湿季降水多。

活动题

1.读图6-18、6-25,完成下列任务。

(1)乞立马扎罗山位于赤道附近,为什么山顶却终年被积雪覆盖,成为“赤道雪峰”?(2)说说从山下至山顶自然景观发生了哪些变化?

师:根据上学期所学的知识总结原因(而海拔每增高100米气温下降0.6℃)。乞力马扎罗山虽然位于赤道附近,海拔高,5895米,所以即便是在夏季,其山顶是低于零度的。看图我们可以知道乞力马扎罗山的自然景观是热带草原→森林植被→草地→冰雪覆盖,垂直变化明显。

2 .读右图,结合非洲地形和气候分布图,说出尼罗河与刚果河的流向,流经的主要地形区、气候区,注入的水域,比一比哪一条河的支流较多。

师:用图表归纳,更简单明了。

3.找出尼罗河的两个源头白尼罗河和青尼罗河,结合图1-25,看看他们分别位于哪个气

候区。你能解释历史上尼罗河定期泛滥的原因吗?

师:白、青尼罗河均流经热带草原气候,青尼罗河发源于高山高原气候。尼罗河的两条主要支流均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该气候干湿季明显,当湿季到来时,尼罗河各支流河水水量大增,导致尼罗河水位猛升,容易造成泛滥。

4. 刚果河河口平均流量要比尼罗河河口年平均流量大得多。根据地形、气候等因素,分析其主要原因。

师:尼罗河流域主要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支流少,流量不大。刚果河流域主要是热带雨林气候,降水多,因盆地地形,多条支流汇入,流域面积大,流量很大。

板书设计:

三炎热的气候

1 气候特征:

(1)气候普遍炎热,被称为“热带大陆”

(2)降水分布极不平衡,干旱区面积最大的大洲

(3)气候类型南北对称

四气候与农业生产

五物产丰饶的非洲

布置作业学法的相关内容。

教学后记:

本节课的内容较多,学生全部掌握较为困难,图表也很多

课堂练习:

1.世界上国家最多的大洲是()

A.非洲B.亚洲C.欧洲D.大洋洲

2.非洲大陆的地形主要是()

A.平原B.山地C.高原D.丘陵

3.苏伊士运河沟通了()

A.地中海和大西洋B.地中海和黑海

C.大西洋和太平洋D.地中海和红海

4.有“非洲屋脊”之称的是()

A.东非高原B.南非高原

C.撒哈拉沙漠D.埃塞俄比亚高原

5.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D.地中海气候

6.下列有关非洲气候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气温高B.季风气候显著

C.干燥地区广大D.气候带南北对称分布

7.东非高原位于赤道附近,但不属于热带雨林气候而是热带草原气候,其主要原因是()

A.距海洋远B.海陆差异显著

C.副热带高气压控制D.高原地形的影响

8. 填表比较尼罗河和刚果河

非洲鼓入门

非洲手鼓的三个基本音 非洲手鼓上有三个基本音;它们是高,中,低音。当然还有一些其它音色打法,但都不如这三个音重要,通过这三个音的音色变化,非洲手鼓完全可以淋漓尽致的发挥节奏的律动。下面分别图示讲解三个基本音的演奏规则。 低音,四个手指放松着并拢,大拇指张开,要想打出一个浑厚的低音,重心一定要放在整个手掌上.就是说主要发力点是在手掌,但这并不是说手指一点都不能接触鼓面,手指也是要接触鼓面的,但发力的重心一定要在手掌上,它的击打位置是鼓面的中心附近。绝不能手的任何部位出离鼓面之外。

中音,跟刚才低音的手型是一样的,但在鼓面上的位置是不同的,四个手指的根部要在鼓面边缘,打中音是要保证四个手指的手指肚同时平整地击打在鼓面上,就是说手指肚一定要先接触鼓面,把发力的重心一定要放在手指肚上。但手指根部的地方也是要接触鼓边的,只是发力的重心不在这里。手腕要微微向下并低于手指,手腕不能跷起来或平行于手指。手腕放松,四个手指并拢。注意只是给四个手指一个并拢的力量,不要把四个手指绷的象四根棍子一样,尤其是击打在鼓面的那一瞬间,手指也是不能崩紧的。打中音的时候要体会自由落体的感觉,感觉你的手像一个重物一样从空中落下来。打中音需要一些力气,前提是手指一定不

要绷紧。中音是比较难打的,需要长久的练习体会,不断调整手型。千万注意打中音时不要出现参杂着高音的声音。 高音,打高音和中音的位置几乎是一样的,不同的是手指要散开并不是并拢,注意手指是在最自然和最放松的状态下散开,不要故意张的很大。重心要放在手指根部有肉的地方(在掌心和手指根部之间的位置),靠它的冲击力,手指会自然迅速的击打鼓面。就像甩鞭子一样,把手指甩出去。击打在鼓面的只是四个手指的手指尖,手指肚是没有击打在鼓面上的,手指肚和鼓面之间是有一个空间的。打高音是要体会手指完全放松的感觉,不要给手指加任何的意识,要体会手指就像没有长在身上一样,只有这样,

非洲鼓教案

非洲鼓乐 教学内容: 《非洲鼓乐》是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中《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七年级第二单元内容——《非洲的灵感》,整合重组拓展延伸成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从欣赏中提炼节奏,并初步感受非洲鼓乐中强烈鲜明的节奏特点, 2、通过对鼓乐节奏参与,感受非洲鼓乐的风格,特点。 3、初步了解非洲鼓乐中两种节奏呈现形式,整齐节奏和跨节奏。 二、技能目标: 初步学会整齐节奏和跨节奏的演奏方式。 三、情感目标: 通过欣赏与体验,让学生能初步感受非洲鼓乐文化的独特的魄力。教学重点: 让学生从欣赏中了解非洲鼓乐的节奏特点;以及表现作用。教学难点: 怎样让学生理解跨节奏,并以跨节奏的方式表现鼓乐特点。教学方法: 探究法;实践法;示范法 教学准备:钢琴、非洲鼓、多媒体、板凳 教学理念: 1、体现以审美为核心,注重艺术实践,通过聆听、讨论、演奏、创编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感受鼓乐之美,加深学生理解非洲音乐文化的独特魄力,感悟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2、以“鼓”为主线,从听鼓——赏鼓——用鼓——玩鼓四个方面进行授课,引导学生竖立多元文化的价值观,拓展学生的音乐鉴赏的视野,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感知和欣赏音乐能力的目的。 3、通过对鼓乐节奏的逻辑重音改变,以及各种器乐的加入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收集整理资料并展示出来的教学环节设计,让学生了 解非洲鼓的特点及简单的演奏手法。同时使学生理解鼓在非洲音乐中的重要 作用与地位。同时在非洲民族民间舞蹈中,学生还体验了非洲人民优美、古 朴的舞姿;奇异的装扮和色彩,反复、呼应的吟唱方式。充分感受了非洲歌 舞强烈的音乐震撼力。 (二)、非洲音乐----节奏 1、欣赏非洲音乐《鼓舞》。引导学生跟随音乐体验节奏特点。 (1)、在聆听布隆迪的《鼓舞》时,可以让学生边听、边模仿。用手指轻轻地在凳子上做模拟练习。 (2)、教师总结非洲音乐的节奏特点及典型的节奏型。并以课件展示节奏型。让大家一起练习一下这几小节的节奏。 2、节奏模仿:学习几组典型的非洲音乐节奏。(见课本拓展与探究第一题的谱例),这六条节奏型,学生分组自选一条或几条进行练习。每条可以做反复练习。分条练习后,可做逐组连续的练习(一组演奏一条后,另一组不间断地接着演奏另一条),做节奏练习的道具在课前先布置让学生自己在家里完成,(用矿泉水瓶装点沙或米)。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模仿等体验活动,让学生能亲身体验非洲音乐复杂多变的节奏特点,认识和理解非洲音乐独特的魅力,这是一种参与活动的尝试,由于时间有限,学生感到新奇,

初学非洲手鼓第一课1.

初学非洲手鼓第一课 一持鼓坐姿 二三基音、闷音的打法 低音B 唱谱念做“咚”dong 中音T 唱谱念做“嘟”d u 高音S 唱谱念做“哒”d a (M)=闷音左手按住鼓面中心点稍左侧的位置,右手击打高音S 三初识鼓谱 B(BASS) =低音 T(TONE)=中音 S(SLAP) =高音 大写= 重拍小写= 轻拍 R = (Right) = 右手 L = (Left ) = 左手 一般情况下,只要不是左撇子,就右手先开始打。四三基音基础练习 击打鼓面的部位 B B T T S S

(一)R R R L L L B T S | B T S |提示:反复交换练习(二)R L R L R L (三拍节奏,适合由慢到快的反复练习) B T S | B T S |提示:1稳定性2手型五基础乐理 1.音符 X –––= 全音符 X –= 二分音符 X = 四分音符 X = 八分音符 X = 十六分音符 2.音符之间的时值关系 X. X 1个八分音符加符点音符加1个十六分音符 XX 2个八分音符 X = X –= 1个八分音符加何止符 XXXX 4 个十六分音符 XXX 1个八分音符加2个十六分音符 注:X 代表任意一个音。

六4拍日常基础练习提示:建议平常大量练习,时值要打准(1)R L R L R L R L |B T T B | T T S S| (2)R L R L R R L | BB TT BB SS| X4 (反复4遍) 第3-6条可以灵活的把T变换为B或者S来练习 (3)前八后十六 R R L R R L R R L R R L |T TT T TT |T TT T TT | (4)前十六后八 R L R R L R R L R R L R | TT T TT T| TT T TT T| (5)十六分音符(四连音) R L R L R L R L R L R L R L R L |TTTT TTTT TTTT TTTT | (6)符点

(完整版)第三节美洲(教案)

《美洲》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认识大洲》中的第三节。从内容上看凸显了地理学科的特点,内容繁多,知识点也多。注重对学生的读图、读表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了解美洲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有关知识,是学生必需具备的基础知识。学生通过对本节的学习,进一步掌握区域地理学习的方法,知道分析美洲自然地理特征需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和自然资源等方面入手,人文环境需从大洲的居民特点、国家分布、大洲内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等方面进行。因此学习时,应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通过自主学习、读图分析、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列表比较等方式,化繁为简对已学知识进行整合、应用,最后用对比表格的形式归纳总结南、北美洲的地理环境的差异。这一学习过程,使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及学习效率得到了进一步巩固提高。 学生分析 初一年级的学生以感性认识为主,对新鲜事物和地理知识充满好奇心,虽然能热情参与课堂活动,踊跃发言,能根据图片资料简单描述地理事物的特点,但学生年龄小、阅历浅、易过度“激动”,不太懂得倾听与思考,加之对某些景观不熟悉,对某些现象不理解,运用地图和地理知识分析和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欠缺,所以听课、思考、潜心学习效果较差。对于这节可的内容,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亚洲与欧洲,还有非洲,可以说有了一定学习大洲的能力,但是教师还是要认真挖掘,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以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运用地图,说明美洲大陆的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及其交通地位。 2.掌握拉丁美洲的概念,以及这里居民组成和语言与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的差异。 3.通过读图,分别了解两个大洲自然环境在地形方面的特征。 4. 掌握南北美洲气候的特点,学会分析突出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2.通过读地形图、统计图表对比北美洲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的地形的异同之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例说明美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事学生了解部分美洲国家的主要特点。 2.使学生逐步学会熟练的掌握对比分析了解地理事物的异同。

非洲鼓教案

非洲鼓教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非洲鼓乐 教学内容: 《非洲鼓乐》是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中《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七年级第二单元内容——《非洲的灵感》,整合重组拓展延伸成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从欣赏中提炼节奏,并初步感受非洲鼓乐中强烈鲜明的节奏特点, 2、通过对鼓乐节奏参与,感受非洲鼓乐的风格,特点。 3、初步了解非洲鼓乐中两种节奏呈现形式,整齐节奏和跨节奏。 二、技能目标: 初步学会整齐节奏和跨节奏的演奏方式。 三、情感目标: 通过欣赏与体验,让学生能初步感受非洲鼓乐文化的独特的魄力。教学重点:让学生从欣赏中了解非洲鼓乐的节奏特点;以及表现作用。教学难点: 怎样让学生理解跨节奏,并以跨节奏的方式表现鼓乐特点。教学方法: 探究法;实践法;示范法 教学准备:钢琴、非洲鼓、多媒体、板凳 教学理念:

1、体现以审美为核心,注重艺术实践,通过聆听、讨论、演奏、创编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感受鼓乐之美,加深学生理解非洲音乐文化的独特魄力,感悟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2、以“鼓”为主线,从听鼓——赏鼓——用鼓——玩鼓四个方面进行授课,引导学生竖立多元文化的价值观,拓展学生的音乐鉴赏的视野,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感知和欣赏音乐能力的目的。 3、通过对鼓乐节奏的逻辑重音改变,以及各种器乐的加入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收集整理资料并展示出来的教学环节设计,让学生了 解非洲鼓的特点及简单的演奏手法。同时使学生理解鼓在非洲音乐中的重要 作用与地位。同时在非洲民族民间舞蹈中,学生还体验了非洲人民优美、古 朴的舞姿;奇异的装扮和色彩,反复、呼应的吟唱方式。充分感受了非洲歌 舞强烈的音乐震撼力。 (二)、非洲音乐----节奏 1、欣赏非洲音乐《鼓舞》。引导学生跟随音乐体验节奏特点。 (1)、在聆听布隆迪的《鼓舞》时,可以让学生边听、边模仿。用手指轻轻地在凳子上做模拟练习。 (2)、教师总结非洲音乐的节奏特点及典型的节奏型。并以课件展示节奏型。让大家一起练习一下这几小节的节奏。 2、节奏模仿:学习几组典型的非洲音乐节奏。(见课本拓展与探究第一题的谱例),这六条节奏型,学生分组自选一条或几条进行练习。每条可以做反复练

2019-2020年高一音乐 走进非洲与美洲教案

2019-2020年高一音乐走进非洲与美洲教案 教学目标 1、能认真聆听非洲与北美洲音乐,感受这两个洲的独特的音乐魅力。充分认 识到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的文化世界里。 2、了解两大洲民间音乐的基本特征、表现形式及部分演奏乐器。 3、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能更深刻的体验和理解非洲音乐的特点。能用英语学 唱《什锦菜》。 教学重难点 感受这两个洲的独特的音乐魅力,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能更深刻的体验和理解非洲音乐的特点。 教学内容分析及教学思路 本节课选自“湘艺版”《音乐鉴赏》第三单元《走进非洲与美洲》。由于这个单元涉及到非洲、北美及拉丁美的民间音乐,素材比较多,量比较大。结合教学设计,本节课按排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介绍非洲和北美洲民间音乐。第二课时介绍拉丁美洲音乐。 本节音乐课将两大洲的民间音乐作为鉴赏的主要内容,并结合相关知识,通过听、唱、练、分析、概括等活动提升对世界多元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查找非洲、美洲的相关材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以幻灯的形式播放一段《破铜烂铁打着玩--厨房打击乐》视频片段,为本节课营造氛围。

二、非洲民间音乐篇 1、与非洲有关的常识简介: 教师:先请同学将课前收集整理的有关非洲的常识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学生:简介有关知识。 教师小结:非洲以撒哈拉沙漠为界,北部为“白非洲”,南部为“黑非洲”。非洲的民间音乐极为丰富多样,音乐是非洲的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劳动、祭祀、集会、节庆、礼拜、婚嫁、丧葬等活动都离不开音乐。 2、欣赏音乐: 教师:同学们介绍了非洲的有关知识,下面我们一起来聆听非洲的,具有代表性的民间音乐。 A :“津巴布韦拇指钢琴演奏”的民间乐曲。(屏幕出示相关图片和标题以及乐器简介。) 大家一起感受一下被人称为“非洲音乐的灵魂”的拇指钢琴的声音,让我们在这古老的乐曲声中穿越时空,去倾听神秘自然的声音。 学生:听,感受。了解拇指钢琴。 B:欣赏“非洲赞歌” 教师:非洲音乐除了节奏、音色较特别外,它的功能性也很强,音乐活动大都伴随着社会日常生活。非洲音乐,尤其是歌舞活动,有着强烈的自娱性质。所以,非洲歌曲的曲调音域一般较狭窄,乐句比较短小,较少使用装饰音,而且很少用变奏,常作多次反复。因为自娱性较强,有时夹杂着叫喊声。比如《非洲赞歌》 学生:听,感受节奏,感受人们歌唱时的心情。 3、心动不如行动

非洲教学设计

非洲教学设计

学科:初中地理(湘教版) 学校:滁州学院 姓名:秦家浩 题目: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二节非洲 二O一五年五月 《非洲》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面向全体学生,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在设计《非洲》的教学设计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将图像与课文相结合,形成文图结合知识,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发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作用的教与学关系。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国家最多的大洲;高原为主的地形;炎热的气候;丰饶的资源;亟待发展的经济。 本节解决以问题: “国家最多的大洲”是通过读图1-16,让学生了解非洲的地理位置,同时介绍了非洲悠久的历史文化,15世纪以后非洲政治地图的演变。目前非洲有54个独立国家,居各大洲的首位。 “高原为主的地形”是本节的重点,主要是通过图1-17,使学生掌握非洲海路轮廓的特征以及高原为主的地形特征,并通过阅读材料补充介绍了本洲极具特色的地形——东非裂谷和撒哈拉沙漠。 “炎热的气候”是通过图1-22和图1-23,让学生了解到非洲的平均气温,同时结合图1-24让学生判读非洲的降水分布规律,通过观察图1-25了解非洲的气候类型以及对称分布的规律。

“丰富的资源”通过了解非洲的矿产资源、动植物资源、水资源以及其他资源,认识非洲大陆被称为“富饶大陆”的由来。 “亟待发展的经济”,引入非洲贫穷落后的背景,启发同学们对非洲经济发展的思考,并解释非洲贫穷落后的原因以及改善措施。 三、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年龄小,在信息的接收上往往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乐于接受有趣的感性知识。对于刚升入初中的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地理是一门新认识的课程,学生对这门课程存在了陌生感,如何把握住?感兴趣是最主要的学习动力,我们应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的课本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借助图像,以图激趣,既能加深学生对新课的印象,又使课堂教学过程自然流畅,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思维能力,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运用地图,了解非洲的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 半球位置、海陆位置),了解非洲政治地图的演变及主要人种的分布。 ②通过对地形图及各种气候图的判读,了解非洲 的地形特征和地形区的分布及气候特征,并学会看气

《走进非洲》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走进非洲》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本单元的学习,目的在于除了能够让音乐教师熟悉我国及欧洲民族的音乐,更要了解欧洲音乐之外的其他各洲的丰富多样的传统音乐,这样才能丰富我们的音乐文化生活,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树立多元文化价值观念,加强学生对世界范围内各种音乐文化现象的全面认识。 本单元以非洲最具特色的音乐为教学内容,通过欣赏舞蹈、演唱歌曲、演奏鼓乐以及相关的乐曲改编、为歌曲配合唱等创造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和充分认识非洲传统音乐文化的特征,了解非洲音乐对现代东、西方流行音乐的深刻影响,唤起学生对非洲音乐文化的感情,激发学生了解和认识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的强烈愿望。 本单元分两个课时,其中第一课时,通过欣赏舞蹈和学做舞蹈动作来了解非洲音乐节奏特点与舞蹈的密切关系;通过欣赏乐器演奏和人声演唱,来了解非洲乐器的音色和非洲歌曲的特点。第二课时,通过欣赏鼓乐演奏、尝试演奏鼓乐、设计剧情表演,全面体验非洲丰富多样而独具特性的音乐文化。 本单元的学习重难点是,欣赏非洲独具特色的音乐文化,能模仿和学习一两种独特的音乐表现法本单元共分为两个专题——专题一:《当太阳降落》;专题二:鼓乐演奏 通过本单元学习,让学生能熟练地演唱歌曲《当太阳降落》,并能准确表现这首歌曲的音乐风格,了解非洲歌曲的特点;通过欣赏丰多姆佛罗姆舞蹈和学做舞蹈动作,来了解非洲音乐节奏特点与舞蹈的密切关系,并能学习一两个丰多姆佛罗姆舞蹈动作,辨认和识别非洲音乐和舞蹈;了解“冬哥”这种乐器名称、音色、形制、材料等特点;通过欣赏鼓乐演奏、尝试演奏鼓乐、设计剧情表演,初步了解非洲音乐复杂多样的节奏特点,全面体验非洲丰富多样而独具特性的音乐文化,并尝试用舞蹈动作、打击乐器、嗓音演唱表现出来,最终让学生热爱世界民族音乐文化遗产,树立多元文化的价值观念,唤起学生对非洲音乐文化的感情,激发学生了解和认识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的强烈愿望。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非洲鼓魂教案 简案

《非洲鼓魂》(选段)欣赏课教案 ------淮安曙光双语学校李嵩 教学内容: 《非洲鼓魂》是六年级(下)第一单元的欣赏课。以对非洲音乐语言最重要的乐器——“鼓”的了解和感受为线索,抓住非洲音乐中最突出的、最主要、最本质的特征“节奏”做文章,让学生了解非洲音乐与社会生活等方面的联系,进行鼓节奏型的配合等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非洲鼓的了解,让学生参与模仿鼓的节奏,懂得鼓能够表现人们的喜怒哀乐。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音乐,模仿体会非洲音乐复杂多变的节奏特点,并在小组间合作表演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和感受非洲“鼓”的艺术魅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能用开放的心态,正确审视非洲音乐文化,增强学生对非洲鼓的兴趣,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非洲音乐文化,让学生了解“鼓”在非洲音乐中的作用,并能让学生对“鼓”的节奏产生兴趣。 难点:三小组如何准确地进行声部节奏的配合。 教学过程: 导入: 1、播放非洲风光片,请同学们猜猜看是世界七大洲中哪个洲的风景? (组织欣赏,指名回答,出示非洲) 2、非洲人民热爱音乐舞蹈,在他们的音乐中有一种乐器是最普遍、最流行的,它的作用也是其它乐器所无法比拟的 (让学生听鼓敲出的声音,引出非洲鼓。) 3、初步了解非洲鼓的种类。 4、总结鼓的作用,鼓敲出的是节奏,节奏是非洲鼓的灵魂。 5、师带领学生做一个有关节奏的小游戏-----“请你跟我学” 师:X XX X X ‖XXXX X X ‖(即将欣赏歌曲中的典型节奏) 生:模仿并掌握 (设计意图:通过直接导入的方式,让学生初步了解非洲鼓,并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即将欣赏歌曲中的节奏。)

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古代的非洲与美洲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亚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以及其他地区的社会概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的多元面貌。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介绍了中古时期(5-14世纪)的世界历史。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叙述古代非洲历史,古代非洲发展出带有地域特色的农业,在农业和对外贸易发展的基础上,在东非出现阿克苏姆王国和摩加迪沙等文明古国,在西非先后崛起加纳、马里和桑海等大国,着重介绍了东非沿海国家和西非等国在文明进程中深受对外贸易的影响,在南非则简要介绍了大津巴布韦国家。教材第二部分围绕古代美洲印第安文明展开。先后介绍了玛雅文明在农业、建筑、文字、数学等方面的成就;阿兹特克文明在农业和城市建设的成就;印加文明在帝国行政管理等领域的成就。通过对古代非洲与美洲丰富文明的介绍,认识世界文明的多元。 三、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对学生而言相对陌生,教学过程应注意激发学生兴趣由浅入深。教材内容较多但对学生而言阅读难度不大,但如何提炼各文明特点,如何把握各文明中诸多表现之间的历史关联对学生而言难度较大,课堂可做适当铺垫以供学生探究。 四、学习目标 1.在地图中指出中古时期非洲、美洲主要国家的地理位置,了解其大致时间,培养时空观念; 2.阅读教材和史料,回答相关问题,多角度把握古代非洲与美洲的特点; 3.史料引入,尝试解释有关文明概况出现的原因与联系; 4.概述中古时期主要大洲社会发展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文明的多元面貌,涵养家国情怀。 五、教学设计 [教学导入] 教师:请同学谈谈对非洲与美洲的认识。 材料1: 14世纪的马里,无论是国土面积还是国家财富,都可以说是世界大国之一;廷巴克图更是可以与当时世界上任何国家的首都相媲美。 ——郑家馨:《十三一十五世纪马里国家的兴衰》 材料2: (当西班牙人见到特诺奇蒂特兰)简直像《阿马迪斯骑土传》里描写的那些被施过魔法的东西……我们见到的景象仿佛是梦境。 ——乔治·C.瓦伦特:《阿兹特克文明》 设计意图:谈话式轻松导入课堂,通过两则材料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引出本课重点探讨的两座城市廷巴克图和特诺奇蒂特兰。 [学习任务] 任务一:借助地图等时空上定位古代非洲文明和古代美洲文明 材料3:古代非洲的国家和美洲文明分布示意图

非洲教学设计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运用图表说出某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指出某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运用资料描述某地区富有地理特色的文化习俗 【教材简析】 教材选择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作为地区地理学习的案例,意在教会学生学习地区的方法。虽然从地区分布上看,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与北非同属非洲,但本区与北非的地理特征不尽相同,因此本节突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文地理特征,让自然地理特征为分析人文地理特征服务,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地理特征。 【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东南亚”、“中东”之后进行学习的,因而学生对于地区地理的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本节内容的学习既是对前面学习方法的检验,也是对学习能力的进一步锻炼。多数学生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充满神秘感,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找出本区的位置、范围,并通过读图说出本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2、运用图表,说出本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了解本区是世界上黑种人的故乡; 4、运用图表,指出本区资源状况,结合本区历史背景,分析经济发展特点,指出未来发展策略。【教学方法】 本节课设想以“走近黑非洲——了解黑非洲——爱上黑非洲”为主线,以旅行者梁子的黑非洲之行为附线,力求让学生对所学的区域有较强的亲近感,尽量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主动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需要探究的活动主题并给以一定的提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活动主题和提示如下: ◆课前探究活动 活动主题:自编一个小话剧,体现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的“单一商品经济”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活动提示:可模拟与发达国家进行外贸交易-----一方代表发达国家,另外一方代表某类初级产品的出口国,通过比较进、出口产品的不同价格入手来分析。) 【教学过程】 走近黑非洲——了解黑非洲 导入新课:以旅行者梁子“‘梁’眼看世界,独闯黑非洲”的十年黑非洲之行的视频导入新课。 板书: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板图: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简图。 教师讲解:根据区域学习的一般方法,要了解一个区域,首先要明确它的——地理位置和范围,撒哈

非洲鼓教学

非洲鼓基本打法及节奏练习 教学目标:1、学会非洲鼓的三个基音的基本打法 2、掌握非洲鼓左右手的基本节奏组合练习 教学重点与难点:1、区分中音T和高音S的打法 2、熟练的掌握左右手的协调是并能正确的打节奏是本节课的重点所在。 教学过程: 一常用标记 1、Djembe三个基音的表示(如右图所示) B =(BASS) = 低音 T =(TONE) = 中音 S =(SLAP) = 高音 2、左右手的表示方法 R = (Right) = 右手 L = (Left ) = 左手 3、如何使用左右手

一般情况下先用右手打。有些人在打手鼓中对于应该怎么用左右手有些迷惑,跟着自己的习惯就打下来了,可这往往是错误的,以后形成习惯了就更不好改过来。因此,一定要在刚开始练习时就养成正确的习惯。这对于你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其实,可以推理出来这个音是该用左手还是右手。无论是什么节奏型,只要不是左撇子,它的规律就是右手先打。 需要注意的是,休止符号或延长符号,都要占用一只手的。“R”代表右手,“L”代表左手,“-” 代表延长空开不打。 二非洲手鼓的打法和姿势 (1)坐姿示意图: 坐式:把djembe夹在两腿中,腰部坐直。鼓面向外倾斜,双肩臂打开,双手自然落在鼓边,因为djembe是单面鼓皮的乐器,让它倾斜的目的就是让声音从鼓腔底部释放出来。 (2)站立式示意图: 练习:让学生学习如何系背带(如图) (3)低音B打法: 四指并拢,手臂放松;打开,手臂和手腕成直线。打击的位置靠近鼓的中心,也会根据鼓面的大小位置有所移动,鼓越小打击的位置越是

靠近中心。无论鼓的大小,手肚在打低音时都必须在鼓面上。用整个手掌打击,打击时快速的弹起,落下的重心在掌心。 (4)中音T打法 打中音的手型和低音一样不变。先放在低音部位,然后往外挪,让指根和鼓边对齐,然后用手掌的四根指部位打击。打击时快速的弹起,落下的重心在指肚。如图: (5)高音S打法 打高音时手指放松的张开,但不要张的很大。在打击时用手指根部的肉垫打击鼓边,在冲击的同时指尖击打在鼓面上。指尖和根部肉垫之间的部位是不接触鼓面的。接触鼓面的只是指尖部位。如图: 三一些基本节奏的常规左右手练习 R L R L R L R L R L R L R L R L 1.|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 R L R L R L R L R L R L R L R L 2.|T T T B |T T T T |T B T T |B T T T | R L R L R L R L R L R L R L R L

初中音乐《走进非洲—非洲音乐之旅》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授课年级:八年级 授课课型:唱歌综合课 教学设计 一、概述《环球之旅-走进非洲》,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音乐八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中的非洲音乐。本课所需课时为1 课时,40 分钟。选取的内容是欣赏《鼓的语言》和唱歌《依呀呀噢咧噢》。本课重在通过结合非洲图片画面、视频等视听资料,让学生了解非洲的文化,传统习俗等相关知识,热爱世界民族文化遗产,树立多元化的价值观念。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非洲歌曲与鼓乐,掌握相关节奏特点。 ②准确并充满热情的演唱歌曲《依呀呀噢咧噢》。③能够根据所学知识辨析非洲音乐的典型风格特征。 2、过程与方法:在体验、探究中,学唱歌曲《依呀呀噢咧噢》,试 奏非洲鼓,感受非洲音乐文化风格与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体验歌曲欢快的旋律、热烈地情绪,了解非洲相关音乐文化,逐步提升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教学并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结构理论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教学情境的创设者,探究问题的设计者,学生活动的引导者。学生的主体作

用体现在:进入音乐情境,展开情景想象;参与问题探究,主动获 取知识,进行深刻反思。 启发式方法:通过启发学生思考,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训练学生的知识技能与创新能力。2、问题解决式策略:通过给学生提供一系列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通过完成问题,从而获得知识。自主探 究与集体讨论策略:学生带着问题进入音乐情境,展开想象,尝试 提出问题并参与问题探究,通过自主探究与集体讨论得出问题的答案,从而获取知识。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整合的方法:本节课信息技术成 为教学辅助工具。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1、教学环境:多媒体录播室 2、资源准备:人教版新课标教材《音乐》八年级上册;“学·导·练”学习流程;专门为本课制作的PowerPoint 课件及下载的相关视频。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前带领学生模拟打节奏,带入轻松活跃的气氛。 2、观看视频回答 ①、视频中把我们带到了哪里? ②、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他们用什么形式表达内心的喜悦? ③、聆听非洲音乐,你觉得非洲音乐的节奏、情绪是怎样的?(欢快、 热烈地、富于民族色彩))表演者使用的是什么乐器啊?(鼓) 二、介绍非洲乐器鼓

人音版五年级下册《打起手鼓唱起歌》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打起手鼓唱起歌》上课班级五年级主备教师副备教师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知识与 能力 1、掌握弱起、复拍子的节奏节拍特点,能够熟练演唱歌曲。 2、教师引导学生准确的表达歌曲的情感。 3、学习演唱歌曲《打起手鼓唱起歌》,感知新疆民族歌曲的独特风格和欢快、热烈的情感,热爱我国民 族音乐。 过程与 方法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教学重点重点:把握歌曲情绪,用圆润、自然的声音,充满感情地演唱全曲。难点:能正确掌握弱起、复拍子的节奏节拍的特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法运用欣赏法、讲授法。 学法指导听讲、跟唱、欣赏; 基本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导入新课(检查预习)1.师:同学们,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舞蹈视频, 思考以下问题:①这是哪个民族的音乐和舞蹈?(新 疆);②具有什么样的特点?(热情、欢快,节奏多以八 分附点音符和切分音)。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新疆 歌曲《打起手鼓唱起歌》吧! 回忆,展开想象 激发兴趣,引 入新课 初 学 新 课 (初步探究)1.曲作者(施光南)、演唱者(关牧村)简介。 2.播放歌曲范唱。 2.师:感受歌曲,想想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2/4、3/4 混合拍子)。 3.播放歌曲带唱。 4.播放范唱,让学生跟唱。 5.让学生清唱,可以更好地发现问题的所在。聆听歌曲; 感受曲风; 学唱。 初步感受音 乐特征 了解音乐节 奏以及情感

引 导 释 疑 (合作学习)1.播放关牧村演唱视频,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歌唱者的表情、 气息控制及强弱变化的处理,对该曲有较深的印象。 1.老师教唱,一句句纠正。 2.播放范唱,带领学生齐唱。 3.播放伴奏,让学生们尽情演唱。 4.播放《打起手鼓唱起歌》的舞蹈,学生模仿动作,学习 新疆舞蹈动作。 学生模仿; 听音乐演唱。 体现知识与 能力 基本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拓 展 学 习 (深入探究)1.播放《打起手鼓唱起歌》的舞蹈视频,学生模仿动作, 学习新疆舞蹈动作。 2.教师引导学生练习弱起、复拍子的节奏。 学生观看视频; 学生跟随教师挥拍子。 增加学生对 歌曲的理解; 提高音乐、舞 蹈技能。 当 堂 检 测 (学习诊断)1.师:请同学们上台演唱; 2.师:请同学上来表演舞蹈动作。 学生踊跃参与; 展现自我 检查学生对 知识的接受 能力。

人教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2单元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教案

《中外历史纲要(下)》教学设计

【课堂导入】 通过一组图片,导入本课学习。 提到非洲大多数人能想到的是:广袤的草原,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贫穷落后,炎热干旱……其实历史上的非洲并不是黑暗落后的代名词,他有着自己独特的文明,如图片中诺克文化赤陶雕像和津巴布韦的石头城,而同时期的美洲也迸射着文明之光,如玛雅金字塔,印加结绳记事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索非洲,走进美洲,一起领略他们特有的文明的魅力吧。 【讲授新课】 图片情境,引出本课主题:“非”比寻常、“美”耀世界

问题情境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材料,了解古代非洲文明的开端:班图人的文明 材料情境: 人们时常认为非洲的农业技术是从欧亚大陆引进的。……考古研究标明,非洲许多地区早在公元前就开始开采铁矿,就掌握了冶铁知识。……公元前2世纪到5世纪期间,冶铁技术通过已学会使用铁的班图农民传到非洲中部、东部和南部的大部分地区。……包有铁头的锄和装有铁头的斧使农业有可能扩展到非洲的森林地带。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自主学习 1.西非居民班图人培育出了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重要农作物,驯养了牛,引进了绵羊和山羊等,掌握了冶铁技术。 2.班图人逐渐扩展到撒哈拉以南地区,到7—9 世纪,班图人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农业、畜牧业和冶铁技术也传播到非洲大部分地区 问题情境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古代非洲东非地区文明有何表现? 自主学习 (1)阿克苏姆王国:埃及衰落后,在今埃塞俄比亚地区兴起了阿克苏姆王国。4 世纪,阿克苏姆王国进入鼎盛时期,一度成为地区强国。 (2)10—15 世纪东非国家:

①国家兴起:由于农业的进步、环印度洋贸易的发展和伊斯兰教的传入,10—15 世纪,在东非沿海地区产生了一系列国家,比较著名的是桑给巴尔、蒙巴萨和摩加迪沙等。 ②经济概况:广泛使用奴隶,以种植瓜果蔬菜的园艺业为主,对外贸易发达,城市繁荣。阿拉伯商人从印度、波斯和中国等地把瓷器、纺织品等各种手工业品输入非洲。作为交换,当地出口黄金、象牙和奴隶。 图片情境 培养时空观念,了解非洲文明的发展情况。 1、古代东非文明 (1)阿克苏姆王国 公元前后,在今埃塞俄比亚地区兴起了阿克苏姆王国。4世纪,阿克苏姆王国进入鼎盛时期,一度成为地区强国。 (2)东非文明的发展 ①条件:农业的进步、环印度洋贸易的发展、伊斯兰教的传入

非洲鼓基础课程教案

非洲鼓课程第一课: 认识非洲鼓(Djembe):非洲鼓的起源、演奏形式、演奏场所 非洲鼓的分类:传统Djembe 与现代Djembe 基本演奏姿势:站姿和坐姿 基本演奏手法一:B A S S 起源简介: Djembe是非洲最大的文化遗产之一,在非洲最大的文化遗 产之一。在非洲许多部落他的演奏方法和音乐性虽然大同小异,但还是有一些宗教意义的差异性。Djembe 被用作打击乐器的是被成为曼丁凯的西非土著部落。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1 2 世纪 伟大的马里帝国。 演奏形式、场所: Djembe 的鼓腔大部分是西非的马里和周围的卡伊地区制造。曼丁凯人经常会在晚会,满月,春季,夏季和冬季收获时,婚礼,洗礼,等庆典活动中演奏当地的D i a n s a 节奏。用Djembe 演奏舞蹈也是最受当地人热衷的娱乐形式,类似这样的庆祝活动和音乐文化很快地传播到了塞内加尔以及其他非洲地区。另外,它也同样被运用到宗教仪式上。现在在所有的非洲打击乐器中,Djembe已经成为极受西方世界追捧和最流行的打击乐器。 传统Djembe 与现代Djembe: 传统绳编Djembe 是非洲人民智慧于文化的结晶,鼓腔上的手工雕刻图文,精湛的编绳技巧,原始的音色共鸣,让我们很难

想想它只是一件简单的打击乐器。 现代Djembe 采用机械压制鼓腔的方法,舍弃了传统的绳编压圈方法,采用了更方便的金属鼓耳压圈方法,保证了每一个鼓音色的统一。 传统Djembe优点:纯手工打造,带有雕刻图案,外形美观。音色纯正,带有原始韵味。 传统Djembe缺点:不方便调音。每个鼓音调和音色有差别。 现代Djembe 优点:调音方便,随意。机械制作音色音调基本相同。 现代Djembe缺点:外观简洁。音色较硬,脱离了原始韵味。 站姿和坐姿: 站姿:全身自然放松,鼓面与身体保持45 度左右夹角,高度以双手能轻松扣住最前方鼓圈为准。两肩稍打开,双手自然垂下。 坐姿:上体放松,双腿自然打开,把Djembe放在双腿中间夹住,鼓腔着地。鼓面向前倾斜30度。演奏时两肩打开,大臂与身体呈30度左右夹角,双手放在鼓皮上。 演奏手法一:B A S S BASS 是Djembe 鼓中最低 沉的音,由于Djembe 鼓腔的特 殊结构,使他的共鸣效果要好于 其他手鼓,具有很强的震撼力。

非洲的鼓乐教学设计

《非洲鼓乐》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念:1、体现以审美为核心,注重艺术实践,通过聆听、讨论、演奏、创编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感受鼓乐之美,加深学生理解非洲音乐文化的独特魄力,感悟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2、以“鼓”为主线,从听鼓——赏鼓——用鼓——玩鼓四个方面进行授课,引导学生竖立多元文化的价值观,拓展学生的音乐鉴赏的视野,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感知和欣赏音乐能力的目的。3、通过对鼓乐节奏的逻辑重音改变,以及各种器乐的加入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高中《音乐鉴赏》第五单元非洲鼓乐。教材所提供的教学内容与参考资料较少,同时由于学生对黑非洲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知识了解的甚少。要在一堂课内对非洲鼓乐有全面、准确的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我设计了以非洲鼓乐的节奏特点、鼓乐风格、非洲鼓乐的应用为主线的教学思路。于是我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布隆迪《鼓舞》从《鼓舞》中体会音乐鲜明的节奏特点和热情奔放的音乐情绪,也从中获得鼓乐的节奏特点一:整齐节奏;在欣赏加纳《鼓乐》从中体会鼓乐节奏的特点二:跨节奏。让学生能从愉悦的体验中了解鼓乐魅力。为了达成目的我尽可能采用音像资料,教师实践演奏,学生实践体验。来完成教学任务。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能从欣赏中提炼节奏,并初步感受非洲鼓乐中强烈鲜明的节奏特点, 2、通过对鼓乐节奏参与,感受非洲鼓乐的风格,特点。

3、初步了解非洲鼓乐中两种节奏呈现形式,整齐节奏和跨节奏。 技能目标:初步学会整齐节奏和跨节奏的演奏方式。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与体验,让学生能初步感受非洲鼓乐文化的独特的魄力。 三、教学重点:让学生从欣赏中了解非洲鼓乐的节奏特点;以及表现作用。 四、教学难点:怎样让学生理解跨节奏,并以跨节奏的方式表现鼓乐特点。 五、教学方法:探究法;实践法;示范法 教学过程:

部编版必修下册: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教案】

第一单元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 [教学目标] 1.知道古代非洲三大文明及美洲印第安三个文明中心 2、理解地理环境对其文明进程的影响,非洲文明和美洲印第安文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3、认同世界文明是由各民族、各地区人民共同创造,文明多元性和文明在交流中发展的道理。 [学习目标] 1、学生通过课前填写《古代非洲文明》、《古代美洲文明》两个表格,初步掌握运用列表整理文明区域范围、存在时间、主要文明成果等基础知识的技能。并能对比归纳文明特点。 2、通过阅读历史地图,结合自然地理知识,初步掌握分析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进程影响的方法。 3、通过观看《美洲文明》视频、阅读教材小字、历史纵横等栏目掌握从历史资料、文献中发现历史信息的方法。总结出文明在交流中发展、在闭塞中衰亡的原因。 [重点与难点] 重点:古代东非文明和西非文明的特点;美洲印第安文明的主要特征。 难点: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文明发展缓慢原因;美洲印第安文明衰亡的主要原因。 [设计说明] 1.学生对非洲的文明大都停留在对北非古埃及文明的认识,而对印第安人的了解也只是从哥伦布发现美洲时知道他是美洲的土族居民。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文明以及美洲印第安人文明学生知之甚少,通过本课学习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古代非洲和美洲主要文明区域及主要的文明成就,而且还能让学生认同世界文明由各民族、各地区人民共同创造的道理。 2.非洲文明发展较为缓慢,甚至几乎不为世人所知,其原因是什么,为本课的一个难点。 3.因为大洋阻隔,美洲处在基本隔绝的状态,文明发展的孤立性十分突出,地域性特征相当明显。本节课把美洲印第安文明的主要特征作为教学的重点。 4、美洲印第安文明的迅速衰落也给人类留下许多启示。除了西方殖民者的侵略、自然灾害等原因外,美洲印第安文明本身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的局限和弊端。因为种种原因,美洲印第安文明与其他地区文明的交流几乎为零。即使是在美洲大陆内部,不同地区文明之间的交流也少得可怜。导致美洲印第安文明衰亡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学生的认识大多比较片面。限于篇幅,教材在编排中也无法做到面面俱到。所以本节课把美洲印第安文明衰亡的主要原因作为教学的难点。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把学生从中非友好往来的现实一步步导入对古代非洲和古代美洲的历史的新课学习。 (1)《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图片及主题“合作共嬴,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说明学习本课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海上丝绸之路示意图》,《东非肯尼亚曼布鲁伊遗址出土铜钱和瓷片》图,说明中非友好往来历史悠久。 (3)《哥伦布四次美洲航线示意图》说明美洲的文明就是印第安人文明。 2、出示史料: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本课知识 (1)"非洲本土不是一个历史的大陆,处在野蛮的、未开化的状态中处"--黑格尔"非洲人从来就没有发展过自己的文明" --巴兹尔?戴维逊

彩色的非洲,公开课教学设计

篇一:彩色的非洲公开课教学设计 《彩色的非洲》教学设计 章振鸿 一、教学目标 1.能认读生字词语,会书写较难的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找关键句,梳理课文脉络,了解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表现非洲是个彩色的世界的。 3.通过自读自悟,反复品读,融情想像等方法,了解非洲彩色的植物世界,体会作者对彩色非洲的赞美之情。 4.通过对非洲植物世界的学习,能迁移运用、举一反三,自学非洲彩色动物世界。 5.学习作者的写法,并能进行仿写 二、重难点:了解“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表现在哪些方面,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 课前交流。谈谈收集到的非洲资料,以及对非洲的了解。 2. 有位作家彭仁用这样一个词语来形容他心目中的非洲——师板书:彩色的。(彩色粉笔)(出示世界地图)同学们,看,这就是非洲(地图上看非洲)非洲是“阿非利加洲”的简称。希腊文“阿非利加”是阳光灼热的意思。 3.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感受那里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异域文化吧! 二、初读课文,梳理脉络结构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检查预习。出示词语 2.说说读了课文后非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用一两个词语简单说说)课文中也有两个句子表达了作者对非洲留下的印象,请你快速浏览课文,把它们找出来。 (指名说: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啊,非洲,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你划的也是这两句吗?(齐读)同学们,你们看,这两句话分别出现在课文的——第1和第8自然段。色彩斑斓和多姿多彩又意思相近,像这样,课文开头这么说,结尾又这么说,我们称这种写法为——?(首尾呼应) 3.那么,非洲的色彩斑斓、多姿多彩都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我们再到课文中去看看。请你默读第3自然段,想想,这一段,作者围绕色彩斑斓,主要写了 哪方面内容?(根据学生回答,让学生抓关键词,得出:骄阳蓝天)其它几个自然段,你也能像这样,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吗?快速默读课文 3.课堂交流,课件出示。非洲的______是色彩斑斓的(植物世界、动物世界、日常生活、艺术)你是用什么方法快速准确地概括出来的呢? 4.出示过渡句: (1)非洲不仅植物世界是彩色的,动物世界也是彩色的。 (2)非洲的自然景观是彩色的,非洲的日常生活也无一不是彩色的。 (3)非洲的艺术也是彩色的。(像上面两句这样来说说这句) 如果我把蓝天骄阳、植物世界、动物世界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一下,你认为该用什么词语比较合适呢?(自然景观)那么日常生活、艺术呢?(人文景观) 4、现在你明白课文的结构了吗?(总分总)小结:同学们,平时我们读书的时候,就可以抓住一些概括性的关键句子,它能帮我们快速理清文章的脉络,还能帮我们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也是长文短读的一种方法。这么重要的句子,那就让我们一起再用心地读一读吧!(生齐读句子) 三、走进植物世界,感受彩色的非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