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财政收入分类

财政收入分类

全投资与自有资金

自有资金:从项目投资主体角度来看的,建设项目投资借款是现金流入,同时将借来的钱用于项目投资则构成同一时点、相同数额的现金流出,二者相抵,对计算净现金流量无影响,因此计算表中投资只计算自有资金。

我想了解一下

1.一般政府财政收入的构成情况,比如财政收入包括一般预算收入、补贴收入等。

2.武汉市的财政状况

3.江夏区的财政状况

根据现行的税收征管机制和财政预算管理体制,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还不能用统一口径来统计和反映,而是根据需要确定统计口径,并予归集和反映。当前,反映各级政府财政收入的口径有三种,即:财政总收入,地方级财政收入和地方政府财力。财政总收入是形成地方级收入的基础,地方级收入是形成地方政府财力的基础。

财政总收入:

财政总收入,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地方政府按照法律、条例等规定所筹集的并按财政体制规定计入地方政府财政规模的收入。包括:地方级财政收入和按中央分税制财政体制规定上划中央收入两个部分。财政总收入包括中央政府的收入在内。

1.一般预算收入的计算口径为:

地方级财政收入+上划中央收入(消费税100%+增值税75%+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60%)

2.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

3.预算外资金收入按地方级财政收入计算口径计算。

注意:在当地中央金库缴纳的关税、进口货物增值税、进口消费品消费税、出口货物退增值税、出口消费品退消费税,属于中央的铁路运输、国有邮政、银行、石油、石化企业所得税、车辆购置税等,均不作为地方财政总收入组成部分。

财政部下发<关于明确地方财政总收入口径的意见>财预

[2007]11号,按照财政部的意见,地方政府的财政总收入指的是上划中央四税收入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不包括政府基金收入、社保基金收入及海关关税收入。规定地方财政总收入是指一般预算收入范围内的有关收入项目,包括: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在当地缴纳的国内增值税中央分享收入、国内消费税、纳入分享范围的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中央分享收入。

新的地方财政总收入口径在原口径的基础上剔出了社会保险基金、土地出让金等政府性基金收入,新口径收入项目包括:

1、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包括三部分,

一是工商税收地方留成,

二是农业两税包括耕地占用税和契税,

三是非税收入,包括行政性收费、罚没收入、专项收入、国有资产经营收益等。

2、上划中央收入。

地方级财政收入:

地方级财政收入,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地方政府按照法律、条例等规定所筹集的并按财政体制相关规定归属于地方政府的各类资金收入。地方财政收入是指本级政府的可用资金。地方财政收入指的是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加政府基金收入和社保基金收入。按照财政部的意见,地方财政收入指的就是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包括:增值税25%、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船使用和牌照税、屠宰税、农业税、农业特产税、耕地占用税、契税、其他各项税收、国有资产经营收益、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行政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专项收入、其他各项收入。不含基金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是衡量一个地方政府可支配财力的重要指标。

1预算内收入,

1.指纳入地方政府收支预算的收入,也就是缴入同级政府

金库的收入,包括一般预算收入和基金预算收入。

(1)一般预算收入,

指政府经常性预算收入和建设性预算收入在内的预算收

入,包括税性收入和非税收入。

①税收收入,

是指政府按照税收法律、条例的规定所筹集的收入,它具有强制性、固定性与无

偿性的特点。税收收入一直是国家预算基本的收入形式之一,在我国的国家预算

收入中占有绝对的比重。主要包括:

A.地方与中央分享收入部分:增值税(25%,75%为中央财政收入),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退税、个人所得税(40%,60%为中央财政收入)。

B.全额为地方收入部分:营业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船使用和牌照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筵席税、屠宰税、农业税、牧业税(已停征),农业特产税(除烟叶税外停征),耕地占用税,契税等各项税收收入。

②非税收入

是指除税收以外,由各级政府、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依法利用政府权力、政府信誉、国家资源、国有资产或提供特定公共服务、准公共服务取得并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或准公共需要的财政资金,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主要包括:

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海域场地矿区使用费收入,专项收入,其他收入。

(2)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

指纳入预算管理的各项政府性基金收入和地方财政部门按照国家规定收取的各项税费附加收入。主要包括:

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铁路建设附加费收入,养路费收入、公路客货运附加费收入(已停征),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收入,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收入,文化事业建设费收入,地方教育附加收入,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入,育林基金收入,森林植被恢复费,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收入,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入,政府住房基金收入,体育彩票公益金收入,福利彩票公益金收入,大中型水库库区基金收入,其他基金收入。

2.预算外资金收入,

是指国家机关(即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企业主管部门(集团)和政府委托的其他机构,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募集和安排使用,未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

主要包括:

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基金、专项资金和附加收入,部门和单位集中上缴的资金,用于乡(镇)人民政府开支的乡(镇)自筹资金和乡(镇)统筹资金,以政府名义接受的捐赠资金,其他未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财政性资金。

财政部决定从2011年1月1日起将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收入(不含教育收费)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其中教育收费作为本部门的事业收入,纳入财政专户管理,收缴比按照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制度执行,预算外收入全部上缴国库,支出通过一般预算或者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预算外收入纳入预算管理之后,收入级次保持不变。

地方政府财力:

地方政府财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可由地方政府自主支配和

使用的预算内资金。

1.一般预算收入的计算口径为:

地方级财政收入+财政体制结算净收入(返还性收入+体制补助收入-体制上解支出)+财力性补助收入(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其他财力性补助收入)+结算净收入(结算性质收入-扣款性上解-其他专项上解)

2.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的计算口径为: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不指定项目的补助收入

3.预算外资金收入的计算口径为:

预算外资金收入+不指定项目的补助收入。

注:如果要反映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最终能力,在上述计算地方政府财力的基础上,应再加上级指定项目的专项转移支付(包括专项指标和专户拨款),计算口径为:

地方政府财力+上级专项转移支付

地方可用财力是指地方政府用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支配财政资金之和。

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划分,地方可用财力主要包括税收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非税收入、转移性收入四大部分。

按现行法规和财政体制,地方政府可支配财力由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上级税收返还收入、上级财力性转移支付补助收入,以及原体制上解中央收入或中央补助地方收入等。还要减去各项财力返还,如税收返还等;减去没有集中额的实行收支两条线的非税收入;减去上解支出等。

地方可用财力是指地方政府用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支配财政资金之和。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划分,地方可用财力主要包括税收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非税收入、转移性收入四大部分。

地方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一般预算收入三者之间的区别和关系是什么?

地方财政总收入是最大的一个概念,财政总收入包括财政部门组织的收入、国税组织的收入、地税组织的收入等,是财政大

收入的概念。地方财政收入一般也是指总收入。一般预算收入是指地方实际可用财力,扣除了上缴中央部分的税收,比如上缴中央财政75%的增值税、上缴中央财政60%的所得税等属于财政总收入的盘子,但不计入一般预算收入。一般预算收入一般包括国税、地税扣除上缴中央财政部分的地方留存部分再加财政部门组织的收入。

从2012年开始,一般预算收入已经改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一般预算支出也改为公共财政预算支出。

全口径财政收入

这是最大统计口径的财政收入,也叫做大口径财政收入或者全口径财政收入。全地域内财政收入包括上划中央四税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政府基金预算收入、社保基金收入、海关关税收入、个人储蓄利息所得税、出口货物退增值税、石化企业所得税、车辆购置税等。各地的全地域财政收入的统计口径也并不完全相同。山东省的全地域财政收入范围最大,江苏省的比山东要小一些,不包括海关关税收入。

6.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包括:增值税25%、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船使用和牌照税、屠宰税、农业税、农业特产税、耕地占用税、契税、其他各项税收、国有资产经营收益、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行政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专项收入、其他各项收入。不含基金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是衡量一个地方政府可支配财力的重要指标。

7.地方财政基金预算收入是按规定收取,转入或通过当年财政安排,由财政管理并具有指定用途的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等。基金预算收入必须专款专用,不能任意支配。

本级公共财政收入

地方本级财政收入是包括:本级分成的税收收入、本级分成的非税收入、分级分成的基金收入(土地出让金及土地成本。地

方公共财政总收入除上述收入外,还应包括上级按分税制财政体制下达给本级的转移支付和各种专项补助收入,即通常所说的财力。

本级公共财政收入=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税收收入+非税收入)+返还性收入+转移支付收入+下级上解收入+调入资金+债券转贷收入+上年结余

本级财政支出

本级财政支出=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政府性基金支出+国有资本经营支出+对下级的转移支付

以上的关系:

全口径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收入+上划中央收入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基金预算收入(包括政府性基金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上划中央收入+海关关税收入+个人储蓄利息所得税+出口货物退增值税+石化企业所得税+车辆购置税等

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上划中央收入

地方财政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基金预算收入

地方政府财力=税收收入+非税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转移性收入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转移性收入

地方政府财力=地方一般预算本级收入(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转移支付和税收返还收入(一般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土地出让金、土地收益基金、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预算外财政专户收入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包括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两部分。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上划中央收入=一般预算收入(现在叫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根据财政部的有关规定,从2013年起武汉市使用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等概念。新旧口径的换算关系是:

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全口径财政收入;

全市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地方财政收入。

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全市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上缴中央收入

简而言之:

全口径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收入+上划中央收入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基金预算收入(包括政府性基金收入+社会

保险基金收入)+上划中央收入

地方财政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基金预算收入

现在使用的公式:

全口径财政收入=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

地方财政收入=全市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

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全市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上缴中央收入

财政相关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一般预算收入:指按照现行财政体制规定列入地方预算,直接缴入地方金库的经常性财政收入。1996年政府性基金纳入预算管理后,为区别于基金预算,将地方预算收入改称一般预算收入。具体包括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的地方分享部分,营业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契税、耕地占用税等税收收入以及专项收入、行政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其他收入等非税收入。 上划中央收入:指1994年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后,增值税的75%部分和消费税划为中央收入,以及从2002年起实行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后,所得税(包括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的60%由中央分享,这部分收入直接缴入中央金库。根据《预算法》和财政体制规定,上划中央收入属于列入中央预算范围的收入,地方总预算中不予包括。 财政总收入:即一般预算收入与上划中央收入之和,反映本地区当年组织的财政收入总规模,是计算当年地方可用财力的主要依据。与国内生产总值比较,可反映财政的集中程度。 一般预算支出:指列入地方预算的经常性财政支出,其项目包括一般公共服务、国防、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交通运输、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商业服务业等事务、金融监管等事务支出、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支出、国土资源气象事务、住房保障支出、粮油物资储备管理事务、预备费、国债还本付息支出及其他支出等。其资金来源包括用当年地方可用财力安排的支出、上年结余、调入资金和中央转移支付补助及专款补助形成的财政支出。 当年支出预算:指用政府当年可用财力安排的支出,不包括上年结余。根据中央财政规定,2010年全省及省本级当年支出预算中包含了当年可用财力安排的支出和中央提前告知的转移支付补助支出。 当年可用财力:指按照现行财政体制规定,在预算年度内可统筹安排使用的预算内资金,其来源包括当年一般预算收入、税收返还收入、下级上解收入、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并从中扣减上解上级及补助下级的资金。当年可用财力不包括上年结余资金及中央专款补助。根据《预算法》的规定,当年支出预算应当小于或等于当年可用财力。 基金预算收支:是政府预算收支的组成部分。它是国家集中的有专门用途的财政资金,其特点是目的性强、专款专用。 一般预算收入总计:反映预算年度内预算资金来源的总规模,包括一般预算收入、上级税收返还补助、转移支付补助、专项补助、各项结算补助、其他补助、下级上解收入及调入资金。一般预算收入总计不包括基金预算收入。 一般预算支出总计:与“一般预算收入总计”对应,反映预算年度内预算资金运用的总规模,包括一般预算支出、上解上级支出、补助下级支出及调出资金的总和。在收支平衡的情况下,一般预算支出总计应当等于一般预算收入总计。 公共财政:公共财政是为市场提供公共产品及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它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财政提出的必然要求。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就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要加快公共财政体系建设;党的十七大也提出,完善公共财政体系。 部门预算:简单地说就是“一个部门一本预算”,完整地反映一个部门的所有收入和所有支出,即一个部门在部门预算之外,不得再有其他收支活动。部门预算的特点就是改变财政资金按性质归口管理的做法,并实行预算内外资金收支统管,统筹使用。 “两权”收入:是指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及价款收入,简称“两权”收入。其中:探矿权使用费是指国家将矿产资源探矿权出让给探矿权人,按规定向探矿权人收取的使用费;采矿权使用费是指国家将矿产资源采矿权出让给采矿权人,按规定向采矿权人收取的使用费;探矿权价

财政学重点

财政定义:是一个经济范畴,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地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概念:①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政府);②财政分配的客体是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其中主要是剩余产品);③财政分配的形式既有实物和力役形式,也有价值形式;④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 财政的基本特征:①公共性与阶级性;②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③收入与支出的对称(平衡)性。 财政的职能 (1)资源配置职能,广义地理解可以是指社会总产品的配置,狭义地理解可以是指生产要素的配置。其财政配置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①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例,从而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指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③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的重点建设;④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⑤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2)收入分配职能①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派的界限和范围,原则上属于市场分配的范围,财政不能越俎代庖,凡属于财政分配的范围,财政应尽其职;②规范工资制度;③加强税收调节;④通过转移性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救济金、补贴等,是每个社会尘缘得以维持起码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 (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①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②在财政实践中,还可以通过一种制度性安排,发挥某种“自动”稳定作用,例如累进税制度、失业救济金制度,都明显具有这种作用;③通过投资、补贴和税收等多方面安排,加快农业、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等公共设施的发展,消除经济增长中的“瓶颈”。④财政首先应切实保证民生性的社会公共需要。 (4)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和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职能 如何最大程度的发挥财政的作用 1、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政府职责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合理比例,从而符合高效的资源配置原则。 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3、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结构,保证国家的重要建设。 4、通过政府投资、税收和补贴,调节社会投资方向,提高社会投资整体效率。 5、提高财政配置本身的效率。 6、完善预算管理体制。 市场失灵: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当某些条件不存在或不具备时,市场机制在实现资源配置的效率方面就可能出现运转失灵。此外,在市场机制下收入或财富分配的不公和宏观经济失衡也不可避免,这就是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①公共产品问题;②外部效应问题;③竞争失效和垄断问题;④偏好不合理——优质品、劣质品问题;⑤市场不完全问题;⑥信息不充分问题;⑦分配不公问题;⑧宏观经济失衡问题。 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标准 ①排他性和非排他性②竞争性和非竞争性【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财政术语

财政术语解释 1. 一般预算总收入 根据现行中央与地方财政预算管理体制,一般预算总收入主要包括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上划中央“两税”收入、上划中央所得税收入三项。 2.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是指除基金收入之外,缴入本级金库的财政收入,包括各项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税收收入主要包括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非税收入主要包括国有资产经营收益、专项收入、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性收费、罚没收入、其他收入等。 3. 上划中央“两税”收入 “两税”即增值税和消费税,上划中央“两税”指的是从1994年开始按分税制财政体制规定,原属地方财政收入的增值税的85%部分和消费税100%由地方财政收入上划为中央级财政收入。 4. 上划中央所得税收入是指从2002年起实施所得税分享改革后,中央财政分享的所得税收入(2002年中央分享50%,2003年起中央分享60%)。 5. 中央“两税”返还收入 指1994年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后,为维护地方既得利益,中央财政决定以1993年地方实际完成的增值税的75%部分与消费税之和,扣除中央财政下划地方收入后的余额返还给地方财政。并从1994年开始,在1993年“税收返还收入”的基础上,根据年度本地区上划两税收入的增长率的1:0.3系数再计算确定当年的税收返还收入增量。 6. 超收收入 是指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实际取得的财政收入超过收入预算数的部分。

7. 一般预算支出 是指通过一般预算收入统筹安排的支出。按照2006年及以前年度的政府预算收支科目,其范围主要包括:基本建设支出、企业挖潜改造资金、农业支出、科技三项费用、教育支出、文体广播事业费、科学、医疗卫生支出、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社会保障补助支出、行政管理费、公检法司支出、政策性补贴支出等。从2007年起,按照新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其功能分类范围主要包括:一般公共服务、外交、国防、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交通运输、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其他支出、转移性支出等。 8. 上年净结余 是指截止到上年年底,地方的财政收入加上上年结余和上级各项补助,减去上解上级和当年实际支出后,形成年终滚存结余,年终滚存结余扣除结转下年继续使用的项目结余后的余额。若是正数即为净结余,若是负数即为赤字。 9. 上年结转项目 指在上一预算年度内项目未全部完工或支出计划未实施,不能在当年实现支出而需在下一年度继续安排的项目。 10. 基金预算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国发〔1996〕29号)的有关规定,从1996年起将经国家批准征收的部分政府性基金(收费)和地方财政按国家规定收取的各项税费附加纳入财政预算内管理,这部分收支范畴称为基金预算,收入称为基金预算收入,支出称为基金预算支出。 11. 同口径增长 为客观、科学反映年度间财政收支增长变化情况,一般以基期年为基础,由于财政体制调整、国家收支政策变化等形成的一次性因素和其他不可比因素进行

财政收入的构成

财政收入的构成 财政收入的构成,主要包括财政收入的社会产品价值构成、财政收入的产业构成(或生产部门构成)、及财政收入的地区构成等。其意义在于从价值构成、所有制构成、财政收入的所有制构成以产业构成和地区构成等方面研究财政收入结构的层次性,以便把握其变化规律,从而采取相应的增加财政收入的有效措施。 1.财政收入的社会产品价值构成。财政收入归根到底来源于社会产品价值的实现。社会产品价值由C、V、M三部分构成。C是补偿生产资料消耗的价值部分;V是新创造的价值中归劳动者个人支配的部分;M是新创造的归社会支配的剩余产品价值部分。研究财政收入的价值构成的主要意义在于:从根本上说明影响财政收入的基本因素,从而采取有效措施增加财政收入。 从我国实际情况看,M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但是,也有一部分财政收入来自C和V。 2.财政收入的产业构成。国民经济按产业可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整体中的地位不同,在财政收入中的地位也不相同。探究财政收入的产业结构以及与之相关的价值结构变化对财政收入的影响,便于根据各部门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合理地组织财政收入,开辟新的财源。 (1)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第一产业的发展会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目前,农业由过去直接提供财政收入为主转变为间接提供财政收入。长期以来我国工农业产品交换中存在着剪刀差,使农业部门创造的一部分价值转移到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部门实现。 (2)第二产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我国财政收入绝大部分来自第二产业,因此第二产业对财政收入的状况起决定作用。由于我国工业资金有机构成相对其他行业高,劳动生产率、积累水平也较其他部门高,而且工业部门主要是国有经济,其盈利相当一部分上缴国家,因此工业是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财政收入能否随着第二产业生产的发展而相应增长,一是取决于企业的经济效益;二是取决于产业内部各行业的比例结构:轻重工业之间,基础工业与加工工业之间等比例关系。只有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了,各行业之间比例关系合理协调,财政收入才能随着该产业生产的发展相应地增长。 (3)第三产业部门创造的价值构成国民生产总值的一部分,同时也构成财政收入的来源因素。第三产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随着经济发达程度不同而发生变化。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第三产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越来越高,这是各国产业发展的一般趋势。与此同时,财政收入来源于第三产业的比重会越来越高。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第三产业将会成为财政收入重要的新的增长点。

《财政学》财政收入规模及构成(一般公共收入)

一、分析 政府的财政收入本质上主要是来自社会的剩余产品,剩余产品越多,政府才有可能获得更多收入。社会剩余产品的数量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生产力越高,剩余产品越多,政府的财政收入才能更多。 二、财政收入概述 1. 财政收入的含义 政府收入是预算年度内通过一定的形式和程序,有计划地筹措到的归国家支配的资金,是国家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主要形式,是政府履行职能的财力保障。 2. 财政收入的分类 财政收入是一个复杂的体系,为便于分析,有必要按一定的标准对财政收入加以分类。政府收入分类是将各类政府收入按其性质进行归类和层次划分,以便全面、准确、明细地反映政府收入的总量、结构及来源情况。 (1) 按财政收入的形式分类 这是以财政收入的形成依据为标准划分的财政收入类型。收入依据不同,其表现形式也不同,一般有税收、国有资产收益、公共收费和其他收入等形式。 (2) 按财政收入的来源分类 按财政收入的具体来源进行分类,有助于充分认识财政与经济的关系,把握经济活动及其结构对财政收入规模及构成的决定作用,以及财政收入政策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按财政收入来源对财政收入进行分类可以选择不同的标准: 一是按财政收入来源的所有制结构标准,分为国有经济收入、股份制经济收入、私营经济收入、个体经济收入等。 二是按财政收入来源的部门结构为标准,可分为工业部门收入、农业部门收入、商业部门收入和其他部门收入等;同时也可分为第一产业收入、第

二产业收入、第三产业收入等。 三是按财政收入来源的地区结构,分为各区域或行政区划提供的财政收入。 (3) 按财政收入的价值构成分类 财政收入是货币形态的社会产品价值,从它的价值构成看,不外是C、V、M三个部分。M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剩余产品价值M中包括税金、企业利润和用剩余产品价值支付的费用(如利息)。其中主要是税金和企业利润。V是指以劳动报酬的形式付给劳动者个人的部分。从目前来看,V虽构成财政收入的一部分,但它在全部财政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很小。 三、我国的四个预算及四类收入 我国的预算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每一个预算都有独立的收入项目,也有相应的支出项目。其中:(1)一般公共预算的收入是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称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政府性基金预算的收入是对特定对象征收、收取或者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收入是国有资本经营收益;(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收入是社会保险的收费收入。 上述四类收入构成我国政府的收入,也即广义的财政收入。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它的主要收入来源形式是税收,通常也成为狭义的财政收入,在我国过去也被称为“公共财政收入”、“财政预算收入”,一般公共收入主要用于提供公共产品。 在很多场合,人们说起一个国家的财政收入,通常指的是上述狭义的财政收入,即一般公共收入。很长一段时期,我国所指的财政收入通常是指上述一般公共收入。 四、财政收入规模 1. 衡量财政收入规模的指标 财政收入规模是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财政收入来源的总量。财政

第十二章 财政收入概述

第十二章财政收入概述 第一节、财政收入原则与分类 学习要求: 掌握财政收入的基本原则 掌握税收分类的内容; 掌握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 学习内容: 一、财政收入的含义及原则 1、财政收入的含义: 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而筹集一切资金的总和。 财政收入是衡量一国政府财力的重要指标,政府在社会活动中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范围与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财政收入的充裕程度。 2、财政收入原则-----是一个国家或政府在组织财政收入时应遵循的基本准则。 包括: (1)发展经济,扩大财政收入来源的原则(即“开源”) 经济发展水平是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根本性因素。 (如93-08年全国财政收入年均增长率为19.6%)。 经济发展水平与财政收入是“源”与“流”;“根与叶”的关系。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财政的首要任务是直接发展经济;而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机制的核心是如何让企业积极去创造财富,最终实现社会财富的增长。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生财”的含义是支持和推动市场内在机制的生成与发育,减少不必要的干预,使市场机制的运行和传导更有效率。 (2)兼顾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的原则 在一定时期内国民收入确定的条件下,财政收入的多少与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之间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在组织财政收入时,必须根据经济的客观承受能力、经济主体的实际负担能力,公平合理的确定企业和个人的负担水平,同时要以规范的形式和相对稳定的标准取得财政收入。 (3)规范政府间收入分配关系的原则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收入分配关系取决于事权的合理划分。既要防止中央财权过度集中,也要防止中央财政收入比重过低;另外中央和地方间财政收入分配关系要以规范的体制形式确定下来,并保持相对稳定。 【例题1--07年、08年单选】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根本性因素是()。 A.税率标准 B.纳税人数量 C.经济发展水平 D.居民收入水平 【例题2--课后题第2题】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生财”的含义是( ) A财政直接投资办企业B支持市场内在机制的生成和发育 C提高税率D提高财政收入占GDP比重

财政收入分类

全投资与自有资金 自有资金:从项目投资主体角度来看的,建设项目投资借款是现金流入,同时将借来的钱用于项目投资则构成同一时点、相同数额的现金流出,二者相抵,对计算净现金流量无影响,因此计算表中投资只计算自有资金。 我想了解一下 1.一般政府财政收入的构成情况,比如财政收入包括一般预算收入、补贴收入等。 2.武汉市的财政状况 3.江夏区的财政状况 根据现行的税收征管机制和财政预算管理体制,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还不能用统一口径来统计和反映,而是根据需要确定统计口径,并予归集和反映。当前,反映各级政府财政收入的口径有三种,即:财政总收入,地方级财政收入和地方政府财力。财政总收入是形成地方级收入的基础,地方级收入是形成地方政府财力的基础。 财政总收入: 财政总收入,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地方政府按照法律、条例等规定所筹集的并按财政体制规定计入地方政府财政规模的收入。包括:地方级财政收入和按中央分税制财政体制规定上划中央收入两个部分。财政总收入包括中央政府的收入在内。 1.一般预算收入的计算口径为: 地方级财政收入+上划中央收入(消费税100%+增值税75%+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60%) 2.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 3.预算外资金收入按地方级财政收入计算口径计算。 注意:在当地中央金库缴纳的关税、进口货物增值税、进口消费品消费税、出口货物退增值税、出口消费品退消费税,属于中央的铁路运输、国有邮政、银行、石油、石化企业所得税、车辆购置税等,均不作为地方财政总收入组成部分。 财政部下发<关于明确地方财政总收入口径的意见>财预

[2007]11号,按照财政部的意见,地方政府的财政总收入指的是上划中央四税收入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不包括政府基金收入、社保基金收入及海关关税收入。规定地方财政总收入是指一般预算收入范围内的有关收入项目,包括: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在当地缴纳的国内增值税中央分享收入、国内消费税、纳入分享范围的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中央分享收入。 新的地方财政总收入口径在原口径的基础上剔出了社会保险基金、土地出让金等政府性基金收入,新口径收入项目包括: 1、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包括三部分, 一是工商税收地方留成, 二是农业两税包括耕地占用税和契税, 三是非税收入,包括行政性收费、罚没收入、专项收入、国有资产经营收益等。 2、上划中央收入。 地方级财政收入: 地方级财政收入,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地方政府按照法律、条例等规定所筹集的并按财政体制相关规定归属于地方政府的各类资金收入。地方财政收入是指本级政府的可用资金。地方财政收入指的是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加政府基金收入和社保基金收入。按照财政部的意见,地方财政收入指的就是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包括:增值税25%、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船使用和牌照税、屠宰税、农业税、农业特产税、耕地占用税、契税、其他各项税收、国有资产经营收益、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行政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专项收入、其他各项收入。不含基金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是衡量一个地方政府可支配财力的重要指标。 1预算内收入,

财政学知识点总结

一、私人物品:排他性竞争性公共物品:非排他性非竞争性政府通过无偿征税提供公共物品财政分配目的:弥补市场缺陷分配主体:政府部门公共企业部门分配对象:剩余产品 二、市场失灵:自然垄断公共产品问题混合产品和外溢性问题市场的不完全信息的不完全失业、通货膨胀及经济失衡偏好不合理分配不公平 政府经济活动范围:市场失灵领域几个方面:提供司法制度商品与服务行政管理调节经济运行管理金融市场调节收入分配 政府失灵:公共选择的困惑公关经济政策的失效政府行为职能作用失效 政府与市场的分工:资源配置作用范围作用层次(宏观微观) 公共与效率准则的实现(政府致力于公平,市场于效率) 三、公共财政的职能:资源配置公平分配经济稳定与发展 资源配置职能含义:通过各种财政手段对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分配,直接或间接引导资源流量、流向,从而引起资源最优分配的功能. 内容:涉及社会总资源的划分比例(一定时期内,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比较合理,则政府分配资源的份额也就比较合理)涉及政府内部资源配置(提高政府部门内部资源配置效率,在于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尤其是财政投资结构)涉及非政府部门内部的资源配置(运用间接方式如税收、补贴) 手段:支出和税收 分配职能含义:运用各种财政手段调节收入和财富的分配,使之符合社会公认分配状态的功能。手段:制定公平的财富制度合理运用累进的个人所得税通过转移支付对低收入者进行补贴对低收入者能够获益的项目提供资金或进行补贴 经济稳定含义:以财政政策为手段,以保持高就业率、合理程度的物价稳定、适当的经济增长率和国际收支平衡的功能。手段:既定的预算杠杆影响总需求预算政策上的变化影响总需求财政制度的内在适应性影响总需求(收入和支出水平对经济发展变化的内在适应性)四、公共支出:1按用途分:经济建设支出社会文教支出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国债利息支出其他2按经济性质:购买性支出(直接影响商品或劳务流通资源配置,挤出效应,拉动效用)转移性支出(实质在国民收入分配基础上再次分配,收入效应,替代效应) 西方关于公增摸增长:1,瓦格纳:政府扩张法则2,皮考克和魏斯曼:公共收入增长引致3,马斯格雷夫:公支增长发展模型4,鲍莫尔:非均衡增长模型 公共支出结构:1,正确界定支出范围2,优化公共支出结构:保证国家实现基本职能需要确保社会实现公共性开支需要(科技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重视基础产业领域投资(工业社会公共建设基础,农业)支持国有经济的改革和发展 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当资源量一定时,要完成某个项目在多种方案中,根据一定方法计算出各种方案的成本和收益,比较后选择方案. 费用最低选择法公共劳务定价法 五、科教文卫支出性质:静:属于非生产性支出,不能对当年物质生产发挥作用动:具有部分生产性支出性质,提高劳动者素质,技术革新,生产率提高处理好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关系,所占比例会增高 分析发展科教文卫管理:明确指出范围,完善财务制度,改革财务管理方式,推行定额管理改进资金分配方式,多方式发展,筹集资金 六、政府投资:政府为实现职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投入资金转化为实物资产的行为和过程.特点:微观上可以是不赢利和低利项目,资金来源无常,可投资于大型项目和长期项目,可投资于具有外溢性的项目,具有开发性和战略性 原则:弥补市场失效原则,维持市场配置功能,调节国民经济运行原则 领域:(竞争性,基础性,公益性)1,社会公共性公益性领域2,基础性投资领域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在媒体报道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税收收入、费金收入、税费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字眼,让很多老百姓眼花缭乱,不明所以。今天就给大家逐一捋一捋。 税务部门所说的税费收入指的是税收收入和费金收入。其中,税收收入又分为国内税收收入和海关代征进口税收。 一、税收入是什么? (一)国内税收收入 国内税收收入主要有以下17个税种:1.国内增值税;2.国内消费税;3.营业税;4.企业所得税;5.个人所得税;6.资源税;7.城镇土地使用税;8.城市维护建设税;9.印花税;10.土地增值税;11.房产税;12.车船税;13.车辆购置税;14.烟叶税;15.耕地占用税;16.契税;17.环境保护税。 在营改增之后,营业税已经基本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原来的四大主体税种只剩下三个,分别是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2018年,税务机构改革已经完成,国税和地税合并成一家。以前分别由国税和地税征收的税种,统一由合并后的税务部门征收,不再存在两头跑的现象。 (二)海关代征进口税收 海关代征国内税费,海关对进口货物征收进口税的同时,替代其他机关征收各种税、费。目前,我国海关代征的国内税有产品税、增值税、盐税、工商统一税、对台直接贸易调节税、特别消费税、船舶吨税、车辆购置附加费等8种国内税费。 二、分税种收入占比如何? 分税种收入占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能让我们对税种的组成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下面以某省2018年1-7月的税收收入数据为例进行分析。 (一)国内收入和海关代征进口税收

通过对某省税收收入数据分析可知,国内税收收入占比85%,而海关代征进口税收只有15%。 (二)国内税收分税种占比 通过对某省税收收入数据分析可知,占比超过10%的税种只有国内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3个,其中国内增值税的占比为36%,企业所得税占比为31%,个人所得税占比为11%,三者加总占比高达78%,当之无愧的主体税种。其余的14个税种占比仅为为22%,其增减变动对税收收入的影响有限。 三、费金入是什么?

财政与税收知识点归纳

财政与税收知识点归纳 财政与税收知识点:财政收支 1.财政收入 随着传统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主转到各项税收为主,内容发生重大变化。 (l)各项税收。税收收入覆盖全社会,具有稳定性。我国财政收入从国有资产收入为除所得税外,税收不分盈亏,都按既定的税种和税率征收。目前我国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90%以上。 (2)专项收入。按照国家规定,某些指定来源和特定目的的专项收入,有相应的专门用途,列收列支,专款专用,包括排污费收入、城市水资源费收入、矿产资源补偿费收入、教育费附加收入等。 (3)其他收入。这是除各项税收、专项收入以外其他各项收入的总称,包括利息收入、基本建设费归还收入、基本建设收入、公产收入、罚没和追回赃物赃款收入、捐赠收入等。 (4)国有企业亏损补贴。这是一项负收入,冲减财政收入。 上述几种财政收入性质不同,政府收取的理由和方式不同,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也不相同,但它们都属于财政收入。财政收入减少了国民经济循环中的货币数量,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国民经济具有收缩作用。 2.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是政府为行使职能,对财政收入进行支付使用的各项支出。包括: (l)维持国家政权建设的需要。政府机关、司法机关、军队警察等政权机构的运行和发展,充全依靠财政拨款。 (2)支持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 (3)建立和维护社会保障体系的运行。

(4)投资于关系全局的基础设施建设。 (5)投资于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例如军工企业、航天企业、粮食基地、能源基地、原材料基地、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骨干企业等,只能由政府投资或政府控股。 无论哪一种类型的财政支出,都增加了国民经济循环中的货币数量。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财政支出对国民经济具有扩张作用。 3.财政收支分类 (1)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 从财政管理体制上,可以将国家财政分为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在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职能的基础上,按职能划分事权,按事权划分收支。在中央与地方政府事权的划分上:中央负责保证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国家的安全,跨地区的全国性基础设施建设,调整地区之间和产业之间的重大经济结构等;地方负责与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直接有关的事宜,主要是地区性的基础设施建设,科教文卫等社会服务,社会保障体系,以及生态环境治理。 从源头上确保中央财政收入占有合理比例,是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的根本保证。根据国际经验,中央财政通常占财政收入的60%,地方财政通常占财政支出的60%,中央财政收入的20%转移支付返还地方政府财政。这种先集中、后返还的财政体制,有利于调整经济结构,平衡地方财力,理顺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关系。 (2)公共财政与建设财政。 从财政收支的用途上,可以将国家财政分为公共性财政与建设性财政。公共机构、公共安全、公共服务等公共性财政,属于经常性收支,包括国家政权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社会保障体系,价格政策补贴等,应当力求收支平衡,不打赤字。建设性财政是生产性收支,包括基础设施、有关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如果出现赤字,可以发行国债,以信用形式筹集资金。

我国的财政收入构成

我国的财政收入构成

我国的财政收入构成 我国的财政分成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两块。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收入来源是不同的或者是按比例分的。因此不能简单的理解为,中央财政是由地方财政构成的。地方发债,要以地方税收为信用保证的。中央一般不为地方解决债务问题。(何为非一般,下文有论述) 国家财政收入大致可以概括为:税、利、债、费四大方面。税是指国税,利是指国有企业上交的利润;债是央行发行的国债和外汇占款;费是各项行政收费及罚没款。其中税占大头,其构成也较为复杂些,目前我国的19个税种中,16个由税务部门负责征收。关税和船舶吨税由海关部门征收,进口货物的增值税、消费税由海关部门代征。 1.增值税:对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征收。 2.消费税:对在我国境内生产或销售、委托加工和进口应税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征收。 3.营业税:对有偿提供应税劳务(包括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金融保险业等七个税目)、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征收。 4.企业所得税:对在我国境内的一切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不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就其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依法征收。 5.个人所得税:对个人(自然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包括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等11个应税项目)征收。 6.资源税:对各种应税自然资源征收。 7.城镇土地使用税:以在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范围内的土地为征税对象,以纳税人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为计税依据,按规定税额对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征收。 8.土地增值税:在我国境内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建筑物(包括地上、地下的各种附属设施)及其附着物并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对其转让所取得的增值额征收。 9.房产税:以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范围内的房屋为征税对象,按房产原值一次减除10%~30%后的余值或租金收入向房产所有人或经营使用人征收。 10.城市维护建设税:以纳税人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税额为计税依据征收。 11.车辆购置税:对购置汽车、摩托车、电车、挂车、农用运输车等应税车辆的单位和个人征收。

财政收入的基本分类方法

财政收入的基本分类方法 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从各种渠道获取的资金,用于满足公共支出、维护社会秩序、改善民生等公共事务。针对财政收入的基本分类方法,可以按照收入来源、经济性质、法律性质等角度进行划分。本文将一步一步回答,详细介绍财政收入的基本分类方法。 第一步:按照收入来源划分 按照收入来源划分财政收入是最常用和基本的分类方法之一。按照这种方法,财政收入可分为以下几个主要来源: 1. 税收收入:包括直接税和间接税。直接税主要是指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对个人和企业直接征收的税款;间接税则是指消费税、营业税等对商品和服务征收的税款。 2. 非税收入:这类收入主要包括政府特许权使用收入、执法监管收入、行政收费收入、国有资产经营收入等。其中,政府特许权使用收入是政府出让资源或特定权益所获得的收入;执法监管收入是政府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管所获得的收入;行政收费收入是政府提供行政服务所收取的费用;国有资产经营收入则是指政府对国有资产进行经营管理所获得的收入。 3. 债务收入:包括政府发行债券所获得的利息和偿还本金。

第二步:按照经济性质划分 按照经济性质划分财政收入是为了反映经济活动对财政的影响,并用于制定经济政策。按照这种方法,财政收入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普通收入:这是指政府通过征税、非税收入等方式获得的一般性收入,用于日常公共事务支出。 2. 专项收入:这类收入是指专门用于特定用途的收入,如研究基金收入、教育基金收入等。 3. 预算外资金:这是指政府获得的一些额外的资金,用于应对突发事件、灾害等特殊情况。 第三步:按照法律性质划分 按照法律性质划分财政收入是为了明确收入的法律属性和运用。按照这种方法,财政收入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类: 1. 法定收入:这类收入是根据法律规定要求纳税人向国家缴纳的税款。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先收纳再分类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先收纳再分类 (原创版) 目录 一、我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特点和意义 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收纳方式 三、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分类 四、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应用和影响 正文 一、我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特点和意义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是指政府通过税收、非税收入等途径所取得的财政资金。在我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政府履行职能、实施宏观调控、保障民生等重要领域的经费保障。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特点在于其广泛性、公平性和稳定性,对于维持国家财政稳定、促进社会公平和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收纳方式 我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收纳方式主要包括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税收收入是政府强制性收取的,包括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非税收入则主要包括政府性基金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等。 三、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分类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进行划分。其中,最常见的分类方式是按照收入来源进行分类,包括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此外,也可以按照收入用途进行分类,如教育支出、医疗卫生支出、社会保障支出等。 四、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应用和影响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应用主要包括政府职能支出、经济建设支出、社会保障支出、教育支出等。这些支出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作用。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变化也会对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产生影响。如果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加,可以提高政府的财政实力,增加对各项事业的投入,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相反,如果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减少,可能会导致政府财政紧张,影响政府职能的履行,甚至可能引发社会问题。 第1页共1页

财政学名词解释

财政学名词解释 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另一方面,市场失灵也通常被用于描述市场力量无法满足公共利益的状况 外部效应: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者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有益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效益,外部经济性,或正外部性;有害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成本外部不经济性,或负的外部性。外部效应也可解释某个个经济主体的活动所产生的影响不表现在他自身的成本和收益上,而是会给其他的经济主体带来好处或者坏处. 政府干预:主要手段有3个方面-—立法和行政手段,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财政手段. 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指公共使用或消费的物品。 公共需要:指满足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诸如社会公共秩序的维护、防治水旱灾害、环境保护、国防建设等等。 非排他性:非排他性是指只要某一社会存在公共产品,就不能排斥该社会任何人消费该种产品,从而任一消费者都可以免费消费公共产品. 非竞争性:非竞争性是指当增加一个人消费某产品时,该产品的边际成本为零,如法律、国防等;反之,则该产品在消费上具有竞争性,如服装等。 免费搭车:免费搭车是指不承担任何成本而消费或使用公共物品的行为,有这种行为的人或具有让别人付钱而自己享受公共物品收益动机的人成为免费搭车者。 公共提供:公共提供”是指政府通过税收方式筹集资金用于弥补产品的生产成本,免费为公众提供产品的经济行为 私人提供:私人提供的只能是具有排它性的,通过价格调节,使得自己有盈利的可能,这是在理性的前提下的,因此可以提供私有物和准公共物品 公共生产:是指由政府出资(即由预算拨款)兴办的所有权归政府所有的工商企业和单位。 公共定价:公共定价是指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即公共物品价格和收费标准的确定。 财政支出的效率:财政支出的效率原则,是指财政支出应能够有助于资源的配置,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 财政支出效益:是指政府为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进行的财力分配与所取得的社会实际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基本内涵是政府资源分配的比例性和政府资源运用的有效性。 财政监督:财政机关对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执行财税法律法规和政策情况,以及对涉及财政收支、会计资料和国有资本金管理等事项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活动,称为财政监督。 经济建设费:经济建设费是中国财政预算支出的主要部分,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财政的生产建设性。主要包括基本建设支出、企业挖潜改造资金、科技三项费用、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国家物资储备支出、城市维护费、地质勘探费、支援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增拨企业流动资金、商业部门简易建设支出等。 社会文教费:在财政学中是指涉及社会和文教领域公共需要必须支出的费用,在我国一般称之为社会文教事业费,主要包括:文化、教育、科学、卫生、出版、通讯、广播、图书、文物、体育、地震、海洋、计划生育等方面的人员经费、业务经费、专项经费、培训经费等。 购买性支出:是指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的支出,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或服务的支出,它体现的是政府的市场再

财政与金融作业答案12

财政与金融作业答案12 一、名词说明 1、财政:财政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集中分配一部分社会产品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形成的分配活动和分配关系。 2、财政职能:是指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有的职责和功能,它是财政这一经济范畴本质的反映,具有客观必定性。 3、财政收入:指国家预算收入,包括中央及地点务级政权的预算内收入及部分预算外收入,是国家集中一部分社会产品的货币价值形状。 4、税收制度:是国家规定的税收法令。条例和征收方法的总称。 5、税率:是应纳税额与课税对象数额之间的比例。 6、起征点:是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开始征税时应达到的一定数额,课税对象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 7、免征点:是课税对象中免于征税的数额,对有免征额规定的课税对象,只就其超过免征额的部分征税。 8、直截了当税:税负不易转嫁的税种。 9、间接税:税负能够转嫁的税种。 10、国债:即国家公债,是指国家为坚持其存在和满足其履行职能的需要,采取有偿方式,筹集财政资金时形成的国家债务。 二、填空题 1、财政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经济条件,二是社会条件。 2、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3、财政分配的对象要紧是剩余产品。 4、财政具有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经济稳固三大职能。 5、财政收入按收入形式分类,相应地可将财政预收入分为税收收入和非税收收入两大类。 6、分析与确定财政收入数量界限的方法要紧有体会数据法和要素分析法。 7、税收的形式特点,通常被概括为三性,即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特点。 8、课税对象是确定税种的要紧标志。 9、税源是税收的经济来源或最终出处。 10、对特定的纳税人实行加成税征,加一成等于加正税税额的10%

2019年初级经济师《财政税收》常考点财政收入含义及分类

2019年初级经济师《财政税收》常考点财政收入含义 及分类 一、财政收入的含义 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保证财政支出需要而筹集的一切资金的总和。财政收入是衡量一国政府财力的重要指标。 财政收入是指一定量的货币收入,即国家占用的以货币表现的一定量的社会产品的价值,主要是剩余产品价值。剩余价值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但不是唯一来源,职工个人的工作收入也将通过缴纳个人所得税的形式形成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的意义:财政收入是政府理财的重要环节;财政收入是政府进行公共支出的前提和条件;财政收入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财政收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所谓广义的财政收入是指各级政府所支配的全部财源,包括预算内收入(指纳入政府预算的财政收入)和预算外收入(指不纳入政府预算的财政收入)。而所谓狭义的财政收入则是指政府预算收入。本章讲授的是狭义的财政收入。 二、财政收入的分类 1、以财政收入的形式为标准分类,将财政收入分为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两类。 (1)税收收入。税收是财政收入的最主要来源,也是主要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目前我国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90%以上。 按照征税对象的不同分类,税收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 ①根据流转税征税的流转税类,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关税; ②根据所得额征税的所得税类,包括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③根据资源征税的资源税类,包括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 ④根据财产征税的财产税类,包括房产税、车船税、契税; ⑤根据行为征税的行为税类,包括印花税、证券交易印花税。 (2)非税收入。政府非税收管理的范围主要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彩票公益金、罚没收入、以政府名义接受的捐赠收入、主管部门集中收入、政府财政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此外,广义的非税收入还包括国债等债务收入。 2、以财政收入的征收权力为标准分类 (1)强制性财政收入具体包括:税收收入、罚没收入、强制公债。 (2)非强制性财政收入。具体包括:国有资产收益、自有公债收入、规费收入和其他收入。 3、以财政收入的来源为标准分类 (1)以财政收入来源中的所有制结构为标准,将财政收入分为国有经济收入、集体经济收入、中外合资经济收入等。 (2)以财政收入来源中的部门结构为标准,将财政收入分为工业部门收入、农业部门收入、商业流通部门收入、建筑业收入等。 4、以财政收入的管理权限为标准分类 (1)中央税关税、消费税、海关代征的增值税和消费税。 (2)地方税。契税、土地增值税等 (3)中央与地方共享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资源税、证券交易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