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们身边的图形世界教案

我们身边的图形世界教案

我们身边的图形世界教案
我们身边的图形世界教案

《我们身边的图形世界》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从物体抽象出来的几何体、平面、曲面等概念;

教学难点:在具体问题中区分图形;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时间2分钟)

教师:用图片引入新课

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图片,感受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

二、衔接起步(时间3分钟)

满天星斗的夜空,形形色色的建筑群,各式各样的交通工具和道路,商品琳琅满目的超市,五彩缤纷的自然界……只要你注意观察,就会发现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里。

教师:让学生感受生活中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

三、活动探究(时间20分钟)

1.生活中你会常见很多实物,由下列实物能想象出你熟悉的几何体吗?

生活中,你随处可以见到平的面的例子

(1)观察图1—5中的两幅图片,你发现那些面是平的?那些面是曲的?

(2)你还能举出表面是平的或曲的实物的例子吗?

教师:引导学生由生活中的实际物体抽象出几何图形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

成果示范

如果对于我们看到的物体,只研究它们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而不考虑颜色、质量、原料等其他性质时,就得到各种几何体,几何体简称体。

四、归纳概括(时间4分钟)

1.平面的意义

教师:观察以上图片,你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分组讨论,达到共识后让学生回答。

成果示范

镜面、黑板面、操场、平静的水面等图(1—4)都给我们以平面的形象。数学上所说的平面是从所有具备这种形象的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平面没有厚薄,没有边界,是向四面八方无限延展的。生活中,除了平面的形象外,你还会经常见到曲的面的形象。

五、运用巩固(时间6分钟)

1.观察下列实物图片,它们的形状分别类似于那种几何体?

2.指出下列图中哪些面是平的?哪些面是曲的?

瓷坛冲浪

教师:引导学生用几何体和平面的知识解答。

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答案。

成果示范

1.解:圆锥,圆柱,球体,立方体

六、感悟延伸(时间3分钟)

学生:数学中所讲的平面和曲面怎样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现实生活的图形理解。

成果示范

数学中所讲的平面和曲面是无限的、没有边界的,数学概念一样,是看不见、摸不到的,但我们可以通过语言、符号和图形去描述它,感知它。

七、总结启迪(时间2分钟)

教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在知识上有哪些收获,你学到了哪些方法?本节课的作业是课本6页第1,2题。请仍然存在问题的同学根据课后练习安排,完成自己的个性学习活动。

板书设计

我们身边的图形世界

1.几何体:

几何体简称体

2.平面、曲面:

丰富的图形世界

丰富的图形世界》教学评价与建议 第一章教学评价指导 一、总体设计思路: 1、通过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物体,认识基本几何体及点、线、面。 2、通过展开与折叠活动,认识棱柱的基本性质。 3、通过展开与折叠、切与截、从不同方向看等数学实践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4、通过平面图形与空间几何体相互转换的活动过程中,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5、由空间到平面,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 ——观察、操作、描述、想象、推理、交流. 二、总体教学建议: 1、充分挖掘图形的现实模型,鼓励学生从现实世界中“发现”图形. 2、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以积累有关图形的经验和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其中动手操作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在学生学习开绐阶段,它可能帮助学生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以后,它可以用来验证学生对图形的空间想象。因此,学习之初,教师要鼓励学生先动手、后思考,以后,则鼓励学生先想象,再动手。 3、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发展学生的个性。 如开展正方体表面展开、棱柱模型制作等教学。 几点说明: 1、为什么安排展开与折叠、切与截、从不同方向看等那么多实践活动,目的是什么? 2、教学中要处理好动手操作和思考想象的关系?

3、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性质的认识过程 用自己语言充分地描述----点、线、面之间的关系-----通过操作归纳出比较准确的数学语言-------更好地想象图形。 4、展开与折叠的目的与处理(想和做的关系:先做后想----先想后做) 三、总体评价建议 1、关注学生在展开与折叠、切截、从不同方向看等数学活动中空间观念的 发展。 2、关注学生是否能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的柱、锥、球的实物模型。 3、关注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等数学活动中的主动参与的程度以及是否 愿意与同伴交流各自的想法。 4、要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数学学习成长记录袋,让他们反思自己的数学学 习情况和成长的历程。 四、每一节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建议与评价方法 第一节: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 2.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并能用自 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特征。 3.了解圆柱与圆锥、棱柱与圆柱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重点:图形的识别。 难点:图形的分类。 教学建议:

身边的植物 教案

金庭学校教师个性化备课表 课题身边的植物教学时间课时数 1 教学内容知识与技能: 1.能够通过观察植物发现植物的主要特征。 2.能够以一定的标准对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活动。 3.培养学生观察自然、分析问题,表述观点的能力。 4.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与他人协作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对自己采集植物的分类,使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分类方法和标准。 2.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使学生意识到认识植物的重要,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植物的分类从外形上可从植物的各部分进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爱生物的情感意识。 2.能够通过观察植物感受植物种类的丰富多样。 教学 重点 识别常见植物,描述常见植物的特征 教学 难点 会依据不同标准对不同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比较教学准 备 1.常见的植物四至五种(由学生进行采集)。 2.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 我国明代医学家和药学家李时珍。李时珍认识了上千种植物,在《本草纲目》里还给植物进行了分类。自然界中很多的植物能够治病救人,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你们知道我们周围都有哪些植物?你们知道他们的名字吗? 二、新授 认一认 1、课件出示四种身边常见的植物,请同学们辨认。(分别是:桂花树、西瓜、辣椒、铁树) 想一想

1. 从上图中,你们看到哪些植物? 2. 你还认识哪些常见的植物?(课件提供参考植物) (如:牡丹、香樟树、萝卜、法桐、柳树、高粱、榕树、向日葵、月季、枫树、榕树等) 认识植物的方法(眼看、手摸、鼻闻、口尝) 说一说 (给身边的植物分类) 1、请同学们按照不同的标准,试着给下面这些植物分类,将同一类植物做上相同的记 号。 2、与同学们交流自己的分类标准。 3、学生汇报,教师记录。 4、教师展示三种科学的分类方法,并告诉学生今后还会接触到更科学的分类方法 看一看(认识有趣的植物) 1、展示搜集的有趣植物的资料并相互交流。 三、拓展延伸 1、课后画一画自己喜欢的植物 2、继续搜集了解植物的有关资料。 3、完成第十页观察记录表 教 学 反 思

2017七年级数学我们身边的图形世界.doc

1.1我们身边的图形世界教案(一) 一、学习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球体。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 们的某些特征。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初步感受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2.让学生经历“几何模形---图形---文字”这个抽象过程,培养学生抽象、辨别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 1、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激发学习几何的热情。 2、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感受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三、教材分析 1、课本给出了6幅图片,夜空中闪烁的星星,给人们留下点的形象,而立交桥上行驶的 汽车,使学生感受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2、本节教材就是先从三维空间开始,给学生提供一些熟悉的或感兴趣的真实素材,从具 体情景中加深学生对平的面和曲的面的印象。 四、学情分析 课本六幅图分别从大自然,动植物、宏观世界、微观世界、现代社会的住和行,引导学 生从生活中捕捉图形,感受我们身边的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而数学中所研究的几何图形正 是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 五、学法指导 从生活周围熟悉的物体入手,对物体形状的认识从感性逐步上升到抽象的几何图形。在 具体情境中认识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球体。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 特征。 六、学习准备 1、预习课本1.1节 2、仿照图1—1和1—2做几个几何体。 七、学习过程 1、课前预习: 阅读课本观察每个图形的特点。 2、课上探究 活动一:自主探究 阅读课本第一节,观察课本中每个图形的特点,生活中有这样的几何体吗? 问题1:我们已学过的或认得的存有哪些几何体? (学生讨论、交流) 问题2:你能举出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形状与上述几何体类似的物体吗? ( 学生讨论、举例) 2、合作交流 认一认: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写出各几何体名称

初中数学丰富的图形世界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丰富多彩的图形总结 济宁附中李涛1、几何图形 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各种图形,包括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立体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个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 平面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个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 2、点、线、面、体 (1)几何图形的组成 点: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它是几何图形中最基本的图形。 线:面和面相交的地方是线,分为直线和曲线。 面:包围着体的是面,分为平面和曲面。 体:几何体也简称体。 (2)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点、线、面、体都是几何图形。 任何一个几何体都由点、线、面构成,点无大小,线有曲直而无粗细,平面是无限延伸的,面有平面和曲面,面面相交得线,线线相交得点。 本节拓展习题:将一个平面按一定方式旋转得到什么样的几何体 3、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圆柱(圆柱的侧面是曲面,底面是圆) 柱体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棱柱:三棱柱、四棱柱(长方体、正方体)、五棱柱、…… (棱柱的侧面是若干个小长方形构成,底面是多 边形) (按名称分) 锥体圆锥(圆锥的侧面是曲面,底面的圆) 棱锥(棱锥的侧面是若干个三角形构成,底面是多边形) 球体 还有一种分类看是否有曲面:曲面体和多面体。 棱柱与圆柱的异同点相同点:圆柱、棱柱都有(相同的)个底面 不同点:a.圆柱的底面是(圆)形,棱柱的底面是(多边形)形。 b.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棱柱的侧面是(平行四边形)形 4、棱柱及其有关概念: 棱:在棱柱中,任何相邻两个面的交线,都叫做棱。侧棱: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叫做侧棱。

n棱柱有两个底面,n个侧面,共(n+2)个面;3n 条棱,n条侧棱;2n个顶点。 1.性质:棱柱的所有侧棱长都相等,棱柱的上下两个底面是相同的多边形, 2.分类:1.根据侧棱是否与底面垂直分为直棱柱和斜棱柱。直棱柱的侧面是长方形。斜棱柱的侧面是平行四边形。2.棱柱还可以根据底面多边形的边数(或侧棱的条数)分类的,如:五棱柱说明它有五条侧棱而不是五条棱,它的底面为五边形。 3.将一个图形折叠后能否变成棱柱,一要看有无两个底面,二要看底面的形状,(底面边数要与侧面数相同),三要看两个底面的位置。 补充:(棱柱)的顶点数V、面数F及棱数E间有关系V+F-E=2 这个公式叫欧拉公式 5、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11种 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可得到十一种不同的平面图形,这些平面图形经过折叠后又能围成一个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分别是长方形和扇形。任何一个立体图形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都可以得到不同的平面图形,必须提高自己的空间想象力。 总结: 1.可以展开的:中间四个面,上下各一面;中间三个面,一二隔河见;中间两个面,楼梯天天见;中间没有面,三三连一线。 2.不能展开的:一线不过四,田凹应弃之。 3.位置关系:间一Z端是对面,间二拐角临面知,对面相隔不相邻。 6、其他常见图形的平面展开图: 一三二型3种 二二二型1种三三型1种 一四一型6种

2017年七年级生物上1.1认识我们身边的植物和动物教案

2017年七年级生物上1.1认识我们身边的植物和动物教案 1.1认识我们身边的植物和动物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区别我们身边常见的动植物,制定可行的观察计划。 2、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逐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进一步描述身边的生物及它们的生活环境。 3、培养学生保护生物资源的意识。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学重点:尝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四、教学难点:尝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根据书上提供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和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说明我们身边动植物的类别和特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抽题讨论(如果学生人多可两组一题)小组选出组长、记录员、发言人。小组研究讨论结束后,可研究讨论其他组的题。待各组完成后,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最后可以安排本小组同学补充发言,而后其他小组同学再发言补充(教师除了组织学生的活动,可以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参与他们的讨论和研究)。地球上有山川、河流、江海湖泊以及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那在这些地方中有形形色色的生物生存着,那这些生物包括哪些

呢?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三大类。 (二)讲授新课 探究一:乔木、灌木、藤本植物和本植物都有哪些? 1、分析课本中的内容,对身边的植物怎么进行分类的? 2、生活中哪些植物属于乔木,哪些属于灌木,哪些属于藤本植物,哪些属于草本植物? 讲解:观察我们身边有多种多样的植物,与人们关系最密切的植物有粮食作物、油料作物、蔬菜、果树和花卉等。常见的槐树、银杏等属于落叶乔木,松树、柏树也多是乔木,苹果树、柑橘树等也是,还有道路两旁的杨树、悬铃木都是乔木。常见的月季、牡丹等就属于灌木。在生活中的牵牛花、紫藤就属于藤本植物。菊花、百合、凤仙属于草本植物。并结合图片讲解它们之间的区别。 探究二:大自然界中的动物分为哪几大类? 1、观察教材中3页的图,回答问题: (1)这些动物中哪些属于脊椎动物,哪些属于无脊椎动物? (2)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动物中哪些是家禽,哪些是家畜,哪些是宠物? 讲解:观察我们身边有多种多样的动物,家禽有鸡、鸭、鹅等。家畜有牛、马、羊、猪等。宠物有猫、狗、鱼等。结合一些图片讲解我们身边的动物的分类,重点讲解它们之间的区别,怎么区分。 提问:给出一些常见动物的图片,让同学们回答应该是哪类动物。

丰富的图形世界教案

一、总体设计思路: 1、通过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物体,认识基本几何体及点、线、面。 2、通过展开与折叠活动,认识棱柱的基本性质。 3、通过展开与折叠、切与截、从不同方向看等数学实践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4、通过平面图形与空间几何体相互转换的活动过程中,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5、由空间到平面,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 ——观察、操作、描述、想象、推理、交流. 二、总体教学建议: 1、充分挖掘图形的现实模型,鼓励学生从现实世界中“发现”图形. 2、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以积累有关图形的经验和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其中动手操作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在学生学习开绐阶段,它可能帮助学生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以后,它可以用来验证学生对图形的空间想象。因此,学习之初,教师要鼓励学生先动手、后思考,以后,则鼓励学生先想象,再动手。 3、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发展学生的个性。 如开展正方体表面展开、棱柱模型制作等教学。 几点说明:

1、为什么安排展开与折叠、切与截、从不同方向看等那么多实践活动,目的是什么? 2、教学中要处理好动手操作和思考想象的关系? 3、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性质的认识过程 用自己语言充分地描述----点、线、面之间的关系-----通过操作归纳出比较准确的数学语言-------更好地想象图形。 4、展开与折叠的目的与处理(想和做的关系:先做后想----先想后做) 三、总体评价建议 1、关注学生在展开与折叠、切截、从不同方向看等数学活动中空间观念的 发展。 2、关注学生是否能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的柱、锥、球的实物模型。 3、关注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等数学活动中的主动参与的程度以及是否 愿意与同伴交流各自的想法。 4、要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数学学习成长记录袋,让他们反思自己的数学学 习情况和成长的历程。 四、每一节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建议与评价方法 第一节: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第一课时:

新人美版二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与反思我们身边的痕迹教案

新人美版二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与反思《我们身边的痕迹》教案 《我们身边的痕迹》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拓印的方法及简单的拓印技巧。 能力目标:能发现、采集不同肌理的材料,提高学生的发现能力及观察能力。 情意目标:感受身边物体肌理的美感。 教学重点:在感知采集不同材质的肌理。 教学难点:拓印的技巧。 教师准备:范画、蜡笔、薄纸。 学生准备:教科书、铅笔、蜡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身边有许多漂亮的图案,用哪些方法可以把它留下来呢? 提问,启发学生记录生活的方法。 板书:我们身边的痕迹。 二、讲授新课 1、介绍新方法——拓印。 常用于石碑上刻的字。

2、欣赏书中第14页的画像砖。 从欣赏汉代的画像砖入手,把学生带入拓印世界。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找出问题的答案——表面有凹凸变化的。 3、画面是什么样的才能采用拓印这种方法呢? 三、课堂联系 1、第一张纸画教室里的东西。 2、第二张纸去寻找室外的东西。 四、提醒学生要把蜡笔“躺”在纸面上,“轻轻地”画。 五、小结 展评学生作品,评价。 《我们身边的痕迹》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拓印的方法及简单的拓印技巧。 能力目标:能发现、采集不同肌理的材料,提高学生的发现能力及观察能力。 情意目标:感受身边物体肌理的美感。 教学重点:在感知采集不同材质的肌理。

教学难点:拓印的技巧。 教师准备:范画、蜡笔、薄纸。 学生准备:教科书、铅笔、蜡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身边有许多漂亮的图案,用哪些方法可以把它留下来呢? 提问,启发学生记录生活的方法。 板书:我们身边的痕迹。 二、讲授新课 1、介绍新方法——拓印。 常用于石碑上刻的字。 2、欣赏书中第14页的画像砖。 从欣赏汉代的画像砖入手,把学生带入拓印世界。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找出问题的答案——表面有凹凸变化的。 3、画面是什么样的才能采用拓印这种方法呢? 三、课堂联系 1、第一张纸画教室里的东西。 2、第二张纸去寻找室外的东西。 四、提醒学生要把蜡笔“躺”在纸面上,“轻轻

《我们身边的图形世界》教案

《我们身边的图形世界》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从物体抽象出来的几何体、平面、曲面等概念; 教学难点:在具体问题中区分图形;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时间2分钟) 教师:用图片引入新课 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图片,感受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 二、衔接起步(时间3分钟) 满天星斗的夜空,形形色色的建筑群,各式各样的交通工具和道路,商品琳琅满目的超市,五彩缤纷的自然界……只要你注意观察,就会发现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里。 教师:让学生感受生活中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

三、活动探究(时间20分钟) 1.生活中你会常见很多实物,由下列实物能想象出你熟悉的几何体吗? 生活中,你随处可以见到平的面的例子 (1)观察图1—5中的两幅图片,你发现那些面是平的?那些面是曲的? (2)你还能举出表面是平的或曲的实物的例子吗? 教师:引导学生由生活中的实际物体抽象出几何图形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 成果示范 如果对于我们看到的物体,只研究它们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而不考虑颜色、质量、原料等其他性质时,就得到各种几何体,几何体简称体。

四、归纳概括(时间4分钟) 1.平面的意义 教师:观察以上图片,你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分组讨论,达到共识后让学生回答。 成果示范 镜面、黑板面、操场、平静的水面等图(1—4)都给我们以平面的形象。数学上所说的平面是从所有具备这种形象的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平面没有厚薄,没有边界,是向四面八方无限延展的。生活中,除了平面的形象外,你还会经常见到曲的面的形象。 五、运用巩固(时间6分钟) 1.观察下列实物图片,它们的形状分别类似于那种几何体? 2.指出下列图中哪些面是平的?哪些面是曲的?

丰富的图形世界 教案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第1课时认识几何体 1.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 2.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特征.(重难点) 阅读教材P2~3,完成预习内容. (一)知识探究 1.常见的几何体有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等. 2.在棱柱中,相邻两个面的交线叫做棱,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叫做侧棱,棱柱的所有侧棱长都相等,棱柱的上下底面的形状相同,侧面的形状都是平行四边形.棱柱根据底面图形的边数可以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根据侧面的形状可以分为直棱柱和斜棱柱.直棱柱的侧面是长方形. (二)自学反馈 1.从下列物体抽象出来的几何体可以看成圆柱的是(B) 2.下列图形属于棱柱的有(B) A.2个B.3个C.4个D.5个 活动1 小组讨论 1.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类似于这些几何体呢?小组讨论后回答. 2.常见几何体的归类,小组讨论归纳. 3.猜测棱柱的面、顶点、棱数之间的关系. 活动2 跟踪训练 1.如图所示,电镀螺杆呈现出了两个几何体的组合,则这两个几何体分别是(D) A.圆柱和圆柱 B.六棱柱和六棱柱 C.长方体和六棱柱 D.圆柱和六棱柱 2.一个六棱柱共有18条棱,如果六棱柱的底面边长都是2 cm,侧棱长都是4 cm,那么它所有棱长的和是48cm. 3.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三棱柱有5个面,6个顶点,9条棱;

四棱柱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 五棱柱有7个面,10个顶点,15条棱; 七棱柱有9个面,14个顶点,21条棱. 4.观察图中的立体图形,分别写出它们的名称. 球圆锥正方体圆柱长方体六棱柱5.将下列几何体分类: 其中柱体有(1)(2)(3)(5)(7),锥体有(4),球体有(6). 活动3 课堂小结 1.常见的几何体有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等. 2.棱柱的所有侧棱长都相等,上、下底面的形状相同,侧面的形状都是平行四边形.3.长方体、正方体是四棱柱. 4.生活中很多图案都由简单的几何体构成,我们也有能力设计美观、有意义的图案.

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模板 模板(一) 此模板适合当前班级集体授课形式。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不但要考虑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更要注重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体现,使他们能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积极性、主动性。 基于“教”的课堂教学设计表由4张基本表格组成(见5~8页),在填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章节名称 按照教科书上的章、节(或课)的顺序和名称填写。 在一般情况下,是以教科书上的一节(或一课)为单位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如果教科书上的一节(或一课)在实际教学时需要两堂以上的课(我们把它称为学时)才能完成,那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既可以统一设计、分段教学;也可以按学时分别设计、各成体系。 如《初中化学》第二章第二节:原子,统一设计时章节名称可填写为:§2.2 原子;分别设计时则为:§2.2 原子(第一学时)和§2.2 原子(第二学时)两个设计表。 2.计划学时 按照设计的授课实际需要填写。如上述统一设计,需要两堂课来完成“原子”这一节的教学内容,因此在“计划学时”栏中应填写“2”;若按照第二种分学时的设计方案,则在对应的“计划学时”栏中填写“1”。 3.教学目标 应根据本课程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和分析教学对象的特点,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一般教学目标的编写包括了认知、动作技能和情感3方面的内容。尤其是情感目标,应在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挖掘、提炼对学生思想、品德发展有积极意义的方面,因势利导、自然贴切。若本节课(尤其是理科的一些章节)和思想、情感没有直接的、必然的联系,则不必挖空心思搞形式主义。 教学目标的叙述应简洁、准确、精炼,概括性强,包括对象、行为、条件和标准四个要素。它和表下方的各知识点学习目标有着直接的关系,但又不是所有学习目标的简单相加。 另外要注意的是,教学目标涉及的范围要和上面“章节名称”栏中所确定的范围相符合。如果是一节(课)的统一设计,教学目标也应是整节(课)的;若是按学时分别设计的,则教学目标应是对应该学时教学内容的那一部分,而不是该节(课)的全部。 4.学习目标描述 学习目标描述的内容分3个部分: (1)知识点编号指该知识点的代号,它在本课程中具有惟一性。知识点编号由两部分组成:前边为章、节(或课)的代号,后边为该知识点在本节(课)中的顺序号,中间用短横线相连。如: 2.6—1 代表第二章第六节的第一个知识点; 3.2—3 代表第三章第二节的第三个知识点; 2 8—4 代表第28课的第四个知识点; 1.3.4—2 代表第一编第三章第四节的第二个知识点。 (2)学习目标指每个知识点所具有的学习目标层次。

身边的植物教学设计

身边的植物教学设计 ——王晓艳 1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指导学生综合运用各种感官观察周围的植物,从而认识周围的常见植物,并能够描述它们的牲,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科学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究植物的兴趣。本节课的还为植物分类提供植物的素材,通过认识不同植物的特征,也为下节课“给身边的植物分类作好准备。本节课既是对前一单元观察活动的深入,也是对后面的内容所作的铺垫。 2学情分析 这是三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对于刚接触科学的学生来说,观察时用的最多的方法就是用眼睛看。虽然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观察并不仅仅是用眼睛看,还可以利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但毕竟对观察的认识还是比较肤浅,特别是观察实践活动,如何在实践活动中综 合运用各种感官对同一事物或不同事物进行多角度的观察,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有点难的。而且组织课外观察活动,最忌无目的观察。所以本课要把重点放在观察方法的指导上。由于课外观察活动是分散的,因此观察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如观察方法的指导,观察的 任务,评价方法,其它注意事项等等。 3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在观察活动中,能够调动各种感官识别常见植物,描述常见植物的特征。 2.能做一份植物的观察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运用多种感官多角度观察植物,激发学生参与科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想了解与植物有关的事情。 科学知识 1.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字。 2.知道植物的特征,包括顔色、气味、外形等内容。 4重点难点 识别常见植物,描述常见植物的特征 5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导入课题 师提问:你知道地球上有多少种植物吗?(370000种),这么多植物你认识多少? 我国明代的医学家和药学家李时珍就认识了上千种植物,在《本草纲目》里 还给植物进行了分类。真了不起! 那这节课我们从周围开始,也来仔细的观察、研究一下我们身边的植物,好 吗?(板书:身边的植物) 活动2【活动】二、认识周围的植物 (一))师:我们周的围有哪些植物,你知道它们的名字吗?它们是什么样的呢?(什么样的即是指植物的特征,如果直接说特征,学生可能不明白什么意思)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老师也带来几种常见的植物,你能对号入座 吗? (二)、师:看来孩子们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那这些植物给你们的感受 是什么?想知道植物的某些特点,应该怎样观察呢?(小组讨论) 交流观察方法:1.用眼睛看一看植物的颜色、形状2.鼻子闻一闻植物的味 道。3.手摸一摸植物的表面。4.舌头尝一尝可以吃的植物。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课程教案

第一单元备课 一、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物体以及分析、概括其形状特征,初步接触圆柱、圆锥、长方体(正方体)、棱柱和球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分类。 2、在展开与折叠的活动中认识棱柱展开图的特征,初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通过对正方体展开图的讨论,进行图形的分析与推理活动。 3、从具体认识截面的形状到想象通过切与截所可能产生的形状。在面与体的转换中丰富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4、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将观察与研究的对象转到平面上——通过想象与表达、推理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也为学习投影与视图打基础。 5、梳理有关基本多边形的概念,了解其组成与分解。为后续学习打基础。 二、单元知识结构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 【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 ↓↓↓ 【棱柱的展开与折叠】【截一个几何体】【从不同方向看一个几何体】 ↓↓↓ 【点、线、面等简单的平面图形】 ↑ 【丰富的现实背景】 三、单元教学重点 (1)认识常见的柱体,锥体,球体。 (2)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从运动观点看: 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3)了解直棱柱,正方体,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立体模型。 (4)学会将立体图形用三视图描画出来,能根据三视图来判断这个立体图形的形状。 (5)学习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培养多方面的能力,如空间想象力,动手制作能力。 (6)体会几何体在切截过程中的变化。(如正方体,圆柱的截面) (7)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转化。能由几何体的三种视图,推断组成几何体的形状。(如:正

方体组成的几何体中小正方块的个数) (8)多边形与三角形的关系。 四、单元教学难点 1、几何体的分类 2、展开与折叠中相对与相邻的面 3、画截一个几何体截面的形状图 4、已知三个方面的形状图,判断小正方体的块数。 五、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学生在身体发育、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依然保留着小学生的天真活泼,对新事物很感兴趣,求知欲强,表现欲强,理性思维的发展还很有限,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于是课程还应根据学生和中小学教材衔接的特点来设计。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本课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知识与技能: 经历从现实世界中的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的,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 认识棱柱、棱锥、正方体、长方体与球等立体图形。掌握棱柱、棱锥的基本特征。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由实物形状想象几何体,由几何图形想象实物形状,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感性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培养学生对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 六、课时划分 §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2课时 §2 展开与折叠2课时 §3 截一个几何体1课时 §4 从不同方向看2课时 §5 回顾与思考1课时 单元测试2课时

我们身边的痕迹

第九课我们身边的痕迹 教学内容: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本课是“版画系列”中的一节,是使学生认识身边的肌理美感、学习简单的拓印 技巧的版画起始课。本课知识有助于拓宽学生对美术范 畴的认识。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拓印知识,选择身边随处可见的有凹凸感的物 体,体验其特点,感受各种物品拓印留下的不同痕迹的 美感,并运用留下的痕迹进行组合、添画、创作,提升 动手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学生在室内或室外开展一系列的 拓印体验。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拓印组合作品。热爱 大自然的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对生活细节特别是自然物的观察过程中,感受自然的 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并体验拓印带来的乐 趣。在合作中体验与同伴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拓印的美感及其方法。 教学难点:拓印对象选择恰当,方法运用得当,因很清晰、完整、美观。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习方式:启发式 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准备:宣纸、彩笔、拓印的痕迹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本课是“版画系列”中的一节,是使学生认识身边的肌理美感、学习简单的拓印技巧的版画起始课。 教学目标:1. 初步了解拓印知识,选择身边随处可见的有凹凸感的物体,体验其特点,感受各种物品拓印留下的不同痕迹 的美感。 2. 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学生在室内或室外开展一系列 的拓印体验。 教学重点:拓印的美感及其方法。 教学难点:拓印对象选择恰当,方法运用得当,因很清晰、完整、美观。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拓印小魔术” 请同学们欣赏教师表演的魔术:教师用拓印的方法,在实物展台上拓印毛主席像章和硬币,请同学们观察变化,并猜一猜痕迹是怎样变出来的。 请同学们摸一摸像章和硬币的表面,有什么感觉。从而引出拓印的相关知识,并进行简单讲解。添加:教师总结魔术的奥秘,表面凹凸不平的物品,用笔划画就能把它印下来,这个魔术的名字就叫“拓印”,引出课题。 二、自主探究: 讲解拓印。 教师演示与学生体验同步进行。

初一数学 丰富的图形世界教案

初一数学丰富的图形世界教案 校区:授课日期: 班级名称七年级科目数学授课时间13:00—21:00 模块丰富的图形世界 本节课知识重难点重点: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截面与从三个方向看物体;难点:展开与折叠; 授课内容1、几何图形: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各种图形,包括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立体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个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 平面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个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 2、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圆柱:(圆柱的侧面是曲面,底面是圆) 柱棱柱:三棱柱、四棱柱(长方体、正方体)、五棱柱、……(棱柱 的侧面是若干个小长方形构成,底面是多边形)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圆(圆的各个面都是圆) (按名称分) 圆锥(圆锥的侧面是曲面,底面的圆) 锥棱锥(棱锥的侧面是若干个三角形构成,底面是多边形) 3、棱柱及其有关概念: 棱:在棱柱中,任何相邻两个面的交线,都叫做棱。 侧棱: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叫做侧棱。 n棱柱有两个底面,n个侧面,共(n+2)个面;3n条棱,n条侧棱;2n个顶点。 例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长方体、正方体都是棱柱 B.三棱柱的侧面是三角形 C.直六棱柱有六个侧面、侧面为长方形

D .球体的三种视图均为同样大小的图形 棱柱由上下两个底面以及侧面组成;上下两个底面可以是全等的多边形,所以表面可能出现三角形;侧面是四边形.长方体、正方体符合.三棱柱的侧面是应是四边形. 4、点、线、面、体 (1)几何图形的组成 点: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它是几何图形中最基本的图形。 线:面和面相交的地方是线,分为直线和曲线。 面:包围着体的是面,分为平面和曲面。 体:几何体也简称体。 (2)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例2.小军将一个直角三角板(如图)绕它的一条直角边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形成一个几何体,将这个几何体的侧面展开得到的大致图形是( ) A . B . C . D . 直角三角板(如图)绕它的一条直角边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形成一个圆锥,那么它的侧面展开得到的图形是扇形. 5、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11种 总结:中间四个面,上下各一面;中间三个面,一二隔河见;中间两个面,楼梯天天见;中间没有面,三三连一线 例3.将如图所示表面带有图案的正方体沿某些棱展开后,得到的图形是( ) 3—3型 2—2—2型

二年级美术上册我们身边的痕迹教案人美版

相同图样排排队 教材分析: 《相同图样排排队》(又称二方连续图案)是苏少版美术教材第3册第4课的内容,属于“设计·应用”领域的课,该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图案设计,主要是让学生知道图案的排列规律,鼓励学生尝试多种材料与方法制作图案,技法要求不必复杂。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形成认真观察、留意生活中的美,并养成用自己的眼光诠释美、创造美的好习惯。 学生分析: 二年级的小学生刚接触设计,动手能力和理解能力不是很强。因此,本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将二方连续纹样设计的专业术语巧妙转化成儿童化的语言,引导学生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剪剪、贴贴等方法,大胆、自由地进行相同图样排排队(二方连续)的设计,鼓励创新,努力使每位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教学目标: 认知与技能:了解二方连续纹样的基本特点,找一找生活中的二方连续纹样,结合各种材料用巧妙有趣的方法制作二方连续纹样。 过程与方法:在用各种材料用不同方法的创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认真细致的态度。 情感与价值观:在欣赏、构思、组合、创意的过程中体验图案的秩序美,培养学生将艺术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习二方连续纹样的设计方法,会制作二方连续纹样。 教学难点: 掌握二方连续的规律,用多种材料完成二方连续纹样的创作。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用电脑、彩色笔、颜料、剪刀、彩纸、树叶、废旧材料等。 教学方法: 本课运用支架式教学模式。主要流程是:充满童趣的动画,揭示课题→形式各异的图案,提升美感→多种方式的引导,启发创新→创作作品的赏析、激趣求美。 教学过程: 一、充满童趣的动画,揭示课题

1.Flsh动画《猴子捞月亮》加上小猴们没捞到月亮,去捞鱼虾的情节。学生找出猴子捞月、小鱼、虾和蟹的排队规律。 2、揭示课题。像这样相同的图样按照一定的规律有秩序地向两个方向重复排列起来,就是今天要学的“相同图样排排队”,美术上叫二方连续图案。 【设计意图】该环节抓住儿童爱听童话故事的心理特点,在学生熟悉的故事中穿插可爱的卡通动物排队,搭建了生活经验认知支架,轻松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找规律中,初步接触二方连续。 二、形式各异的图案,提升美感 1、观察图案欣赏美 (1)器物。我们的祖先早在5000年前就开始用二方连续装点生活用品了。(课件展示原始社会的舞蹈纹彩陶盆、马家窑文化彩陶瓮) 随着时代的进步,物品上的装饰图案更细腻、精致。(课件展示汉代的漆盘,元代青花瓷瓶)。 两千多年前古希腊人用二方连续装饰陶瓶。(课件出示古希腊陶瓶。)

(完整版)《我们身边的植物》小学美术四年级说课稿

《我们身边的植物》教学设计说课稿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尊重每一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教”始终围绕“学”来开展,以最大限度地开启学生的内在潜力与学习动力,使教育过程成为学生自主自觉的活动和自我建构过程。 教学中既要启发学生思维,又要考虑到学生年龄特点,将新型的“发现学习”与传统的“接受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作为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在设计教学时教师呈现的学习材料,采取的是间接提供方式,让学生依据提供的事实或线索去独立发现事物的意义,从而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 教材分析 《我们身边的植物》是北京市二十一世纪教材小学美术第八册的内容,属于造型表现领域。它与本册《我的老师》形成一个单元,本课目的是通过对植物的写生,引导学生学习精细的观察物象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习惯,并让学生学会用线表现植物叶片间的遮挡关系,以及疏密、朝向、翻转等变化,体会植物带给人的美。为五年级《精细的描写》跟《奇异的组合》做了铺垫,它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学会了用简单的线条表现物象,例如他们从学过厨房的一角,学会用线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与遮挡,但是在刻画细节或者物体前后穿差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并且他们观察方法也需要老师的训练与指导。

学生在本课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1.由于学生不大会用线表现复杂的物象,应通过对植物的观察、分析,引导学生细致、认真地观察、感悟植物的形态特征。 2.学生在作业中往往把线条画得比较死板,植物的叶子千篇一律、缺乏变化,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叶子的变化,引导学生多进行相互之间的比较,把植物画得更生动。 3.学生不会表现叶子的翻转变化,而且枝叶的穿插画的不好,前后关系表现不出来。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观察植物生长特点,学习用线表现植物特征及其前后关系,并学习用线造型的方法表现植物。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线造型和审美能力。 情感目标——观察植物生长产生的美和美术作品中植物的美,了解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植物的生长特点及表现。(通过学生观察、分析,欣赏课件解决。) 教学难点: 用线造型的方法表现植物的叶片不同姿态、翻转变化以及叶子间的遮挡穿插。(通过学生实践、研究及分析作品解决)

1.1《我们身边的图形世界》

1.1我们身边的图形世界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 2、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圆柱、圆锥、棱柱、棱锥、球,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特征。 3、理解平面、曲面、平面图形的概念。 【重点与难点】 1、 通过观察,讨论,思考和实践等活动,将生活中常见的实物模型抽象成简单的几何 体。 2、从具体实物中抽象出几何体的概念,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简单的几何体。 自主学习 (一)预习疑难摘要: 几何体的分类: (二)仔细阅读教材第4页~第5页,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下列立体图形的名称。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2、上题中棱柱有: ,棱锥有 。(填序号)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都是几何体,几何体简称_____。 4、观察下列实物图片,它们的形状分别类似于哪种几何体? ① ② ③ ④ ⑤ 7年级数学教案 第1页(共2页)

合作探究 1 ①②③④⑤ 巩固练习 1、长方体有个顶点,经过每个顶点有条棱,共有条棱。 2、一个七棱柱共有个面,条棱,个顶点,形状和面积完全相同的只有个面. 3、把一个正方体用刀切去一部分,能否得到正方体、长方体、三棱锥、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 4、图中的的几何体由几个面围成,面与面相交成几条线?它们是直的还是曲的? 【课堂小结】 1. 知识方面:学会了什么,有什么困惑 2. 数学思想方法: 学以致用: 联系课内外常见的几何体,说一说它们的特征 《课内达标题》 1、下面几种图形:①三角形,②长方形,③正方体,④圆,⑤圆锥,⑥圆柱,其中属于几何体的是() A. ③⑤⑥ B. ①②③ C.③⑥ D.④⑤ 2、由生活中的物体抽象出几何图形,在后面横线上填出对应得几何体. (1)足球 (2)圆珠笔 (3)漏斗 (4)砖块 (5)纸箱 (6)铁棒 3、下列几何体没有曲面的是() A.圆锥 B.圆柱 C.球 D.棱柱 4、下列几何体是由三个面围成的有() A.圆柱 B.圆锥 C.球 D.四棱柱 5、正方体是由个面围成,经过一个顶点有条棱,经过一个顶点有 个面,侧面形状是形. 7年级数学教案第2页(共2页)

《身边的植物》教学设计

《身边的植物》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一)科学探究目标: 1、在观察活动中,能够调动各种感官识别常见植物,描述常见植物的特征,会依据不同标准对不同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比较。 2、能做一份植物的观察记录。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运用多种感官多角度观察植物,激发学生参与科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想了解与植物有关的事情。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字。 2、知道植物的特征,包括顔色、气味、外形等内容。 教学重点: 识别常见植物,描述常见植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 会依据不同标准对不同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比较 教学准备: 观察记录表、放大镜、植物卡片、各种奇异植物的资料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l 教学导入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上有多少种植物?那你知道咱们校园里有多少种植物吗? l 教学新课 一、认识周围的植物 1、谁能说说我们周围有哪些植物?向同学们介绍它的名字及其特征。

2、看教材活动图例,让学生了解可以通过手摸、鼻闻、眼看来掌握植物特征,认识植物。 3、提出课外观察的任务及注意事项,并填写好观察记录表。 4、分小组进行课外观察活动,教师巡视。 5、学生汇报,检查观察记录表的记载情况。 5、教师小结。 l 拓展延伸 继续了解认识本地的一些植物。 第二课时 l 教学导入 1、介绍我国明代医学家和药学家李时珍。 2、李时珍认识了上千种植物,在《本草纲目》里还给植物进行了分类。 l 教学新课 一、给身边的植物分类 1、请同学们按照不同的标准,试着给下面这些植物分类,将同一类植物做上相同的记号。 2、与同学们交流自己的分类标准。 3、把自己上节课观察到的植物按照自己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4、学生汇报,教师记录。 5、教师小结。 二、有趣的植物 1、学生了解书中介绍的四种有趣的植物。 2、学生展示搜集的有趣植物的资料并相互交流。 3、教师补充、小结。 l 拓展延伸 课后继续搜集了解植物的有关资料。 板书设计: 身边的植物

丰富的图形世界教学设计教案

课题§丰富的图形世界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 1、借助学生自己熟悉的事物,多方面、多形式地对图形进行感受,发展学生 的空间感;认识几何体,会对柱体、锥体与球体等图形进行判断。 2、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交流合作,通过对图形的比较、分类,能描述图形的 区别与联系,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学会观察,从生活周围熟悉的物体入手,对物体形状的认识逐步由感性认 识上升到抽象的数学图形。 教学重点图形的区分与归类 教学难点描述图形的区别与联系,空间感的形成 教具准备圆柱、棱柱、棱锥、圆锥、球的几何体的实物和模型,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方式设计意图 一、情景创设,导入新课 1.展示一些图片,引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地说出一些建筑物中有哪些熟悉的几何体 2.观察教室内的物体,生活中的包装盒、易拉罐等实物,问:哪些物体与棱柱、棱锥相类似哪些物体与圆柱、圆锥相类似哪些物体与球相类似 二、直观感知,识别图形 1.让学生出示几何体实物或自己制作的几何体,学生识别圆柱、棱柱、棱锥、圆锥、球。(板书:几种常见的基本几何体名称) 2.请学生举出生活中一些几何体的实例 3.对点、线、面的认识 (1)让学生观察桌面、黑板面、平静的水面指出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2)让学生观察易拉罐、水管、地球仪等,它们的表面又有什么共同点。 (3)归纳出面可分为平面与曲面 (4)让学生观察自己带来的几何体,它们由哪些面组成 (5)举出生活中的平面与曲面。独立思考 抢答完成 思考 交流 回答 学生观察、 思考、 讨论 用丰富的 图片,引导 学生感受 图形世界 是丰富多 彩,体会 “丰富多 彩的图形 世界是由 一些常见 的图形组 成的” 培养学生 的观察能 力、分析概 括能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