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地信息系统复习

土地信息系统复习

土地信息系统复习
土地信息系统复习

信息:用文字、数字、符号、语言、图像等介质来表示事件、事物、现象等的内容、数量或特征,从而向系统(人们)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和知识,作为生产、建设、经营、管理、分析和决策的依据。

数据:是一种未加工的原始资料,它是表示和记录信息的文字、符号、图像和声音的组合。

土地数据:是各种土地特征和现象间关系的符号化表示。包括:空间位置、属性特征、时域特征。

土地信息的特征:区域分布、数据量大、信息载体的多样性、动态性。

土地信息系统(LIS):是以土地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对土地相关数据进行采集、管理、操作、分析、模拟和显示,并采用空间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土地信息,并应用和传播土地信息,为决策服务而建立起来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特征:1.具有采集、管理、分析和输出多种土地空间信息的能力;

2.以土地研究和土地决策为目的,以模型方法为手段,具有空间分析、多要

素综合分析和动态预测的能力,并能产生高层次的土地信息;

3.由计算机系统支持进行土地数据管理,并由计算机程序模拟常规或专门的

土地分析方法,作用于空间数据,产生有用信息。

土地信息系统工具:一组具有图形图像数字化、存储管理、查询检索、分析运算和多种输出等土地信息系统基本功能的软件包。

土地信息系统的服务对象:地籍管理、土地定级估价、土地利用动态监测、耕地保护、土地利用规划、建设用地管理、土地整理。

土地信息系统硬件构成:输入设备、输出设备、计算机系统、存储设备。

土地信息系统的功能:

数据采集、检验与编辑;数据格式化、转换、概化;数据的存储与组织;查询、统计、计算;空间分析;输出。

分类体系:主要是由分类与分级方法形成的。分类是把研究对象划分为若干个类组,分级则是对同一类组对象再按某一方面量上的差别进行等级划分。分类和分级,共同描述了地物之间的分类关系、隶属关系和等级关系。

分类原则:科学性原则;稳定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完整和可扩张性原则;易用

性原则;灵活性原则;不受比例尺限制;与有关国家规范和标准协调一致原则;考虑数据来源原则。

分级原则(确定分级数的基本原则):

分级数应符合数值估计精度的要求;

分级数应顾及可视化的效果;

分级数应符合数据的分布特征;

确定分级界限的基本原则:

保持数据的分布特征;

在任何一个等级内部都必须有数据,任何数据都必须落在某一个等级内;

尽可能采用有规则变化的分级界线。

土地利用信息分类是土地分类中最常用的一种。它一般以土地利用的类型、土地利用的性质和土地经营的特点为依据。

编码是将经过分类的信息用适当的数码(字符串或数值)来表示,也称代码化。编码原则:唯一性、可扩充性、易识别性、简单性和完整性。

属性数据的编码是指确定属性数据的代码的方法和过程。编码的直接产物就是代码,而分类分级则是编码的基础。功能:鉴别、分类和排序。

编码的类型是指代码符号的表示形式,有数字型、字母型、数字和字母混合型三类。

GIS中代码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分类码,另一种是标识码。

分类码是根据地理信息分类体系设计出的专业信息的分类代码,用于标识不同类别的数据,根据它可以从数据中查询出所需类别的全部数据。

标识码是在分类码的基础上,对每类数据设计出全部或主要实体的标识码,用一对某一类数据中的某个实体。它是联系实体的几何信息和属性信息的关键字。空间信息的编码方法:

用空间坐标来表示地理要素的位置;

在空间要素之间建立起联系,反映空间位置上的相互关系;

对空间要素人为地给定一些编码或字符串。

地籍信息编码是在地籍信息分类编码的基础上,由大类码、小类码、一级码和二级码组成,分类代码可由四位数字组成

空间参考系(大地参考系):用数学方法来定义地面实体在通用坐标系中的绝对位置和大小。

地球的特点:

自然表面极不规则;

总体形状是接近于椭球;

由大地水准面所包围。

可用地球椭球面来代表地球表面,由其围成的大地体称为地球椭球体。

地理坐标系:以经度和纬度表示地面点位置的球面坐标系统。

空间大地直角坐标系:以椭球中心O为坐标系原点,OZ 轴与椭球的旋转轴一致,OX轴位于起始子午面和赤道面的交线上,在赤道面上与X轴正交的方向为Y 轴,O~XYZ构成右手坐标系。

平面直角坐标系:由空间大地坐标系经过地图投影变换而建立的。在平面上选一点O为直角坐标原点,过该点O作相互垂直的两轴X′OX和Y′OY而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高程是以大地水准面为基准建立的

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原点高程为72.260米。

地图投影:建立地球表面上的点与投影平面上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按地图投影变形性质的分类:等角投影、等积投影和任意投影。

按构成的方法分类:几何投影、非几何投影。

按照投影面积与地球相割或相切分类:割投影、切投影。

地图投影的选择主要考虑因素:制图区域的范围、形状和地理位置,地图的用途、出版方式及其他特殊要求等,

高斯-克吕格投影:一种横轴等角切椭圆柱投影。这种投影是将一椭圆柱面套在地球椭球的外面。并与某一子午线相切(此子午线叫中央子午线或中央经线),椭圆中心轴通过地球椭球的中心,然后用等角条件将中央子午线东西两侧各一定经差范围内的地区投影到圆柱面上,并将此柱面展成平面,

特征:中央经线和赤道被投影为互相垂直的直线,且为投影的对称轴;

投影后无角度变形,即保角投影;

中央经线投影后没有长度变形。

普通地图:具有自然和社会经济等特征的地图,它包含水文,地形,土质,植被,居民点,交通线及社会经济等因素。普通的地图又可分为地理图和地形图。

专题地图:在普通地图基础上,着重表示一种或几种自然或社会经济现象的地图。大比例尺地图:比例尺大于等于1:10万的地图。

中比例尺地图:比例尺在1:10万到1:100万的地图

小比例尺地图:比例尺在小于等于1:100万的地图

按制图区域分类:世界地图,半球地图,大陆地图,海洋地图,国家地图,省、市、区地图等。

按地图结构分类:线划地图和影像地图

按地图用途分类:军用图,交通图,旅行图,飞行图,行政区图等。

矩形分幅主要优点:图幅之间结合紧密,便于拼接使用,各图幅的印刷面积可以相对平衡有利于充分利用纸张和印刷机的版面;可以使分幅有意识地避开重要地物,以保持其图形在图面上的完整。

缺点:整个制图区域只能一次投影制成。

经纬线分幅(梯形分幅)优点:每个图幅都有明确的地理位置概念,因此适用于很大范围(全国、大洲、全世界)的地图分幅。

其缺点是经纬线被描述为曲线时,图幅拼接不方便;并且随着纬线的升高,相同的经纬差所限定的面积不断地缩小,因而图幅不断变小,不利于有效地利用纸张和印刷机的版面(为了克服这个缺点,在高纬度地区不得不采用合幅的方式,这样就干扰了分幅的系统性;另外,还经常会破坏重要物体。)

土地数据的基本特征

空间特征:空间特征记录的是空间实体的位置、拓扑关系和几何特征,这是地理信息系统区别于其他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标志。

专题特征:指的是地理实体所具有的各种性质,如地形的坡度、坡向、某地的年降水量,土地的酸碱度、人口密度、交通流量、空气污染程度等。

时间特征:时间属性是指土地实体的时间变化或数据采集的时间等

空间数据的测量尺度

命名量:命名量的测量尺度也称为类型测量尺度,只对特定现象进行标识,赋予一定的数值或符号而不定量描述。

次序量:是线性坐标上不按值的大小,而是按顺序排列的数。

间隔量:是不按照某个固定点,而是按间隔表示相对位置的数。

比率量:是比例测量尺度的测量值指那些有真零值而且测量单位的间隔是相等的数据,比例测量尺度与使用的测量单位无关。

获取数据途径有五种:野外实地测量(获得的资料具体、准确,但花费人工多,工作周期长);摄影测量;现场专题考察与调查;社会调查与统计;利用已有资料。

土地数据输入主要考虑:统一的地理基础、空间数据、属性数据。

地理基础是土地数据表示格式与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统一的地图投影系统、统一的地理坐标系统以及统一的编码系统。

土地信息系统中的投影坐标系统配置中有以下一般性特征:

各个国家的土地信息系统采用的投影系统与该国的基本地图系列所用投影系统一致。

各地区的土地信息系统中的投影系统与其所在区域使用的投影系统一致。数据采集过程:(1)放置,固定图纸;(2)联机驱动;(3)坐标采样,确定数据定位坐标系:用户定义坐标系、通过TIC点确定坐标系;(4)手扶跟踪采点。

属性数据输入

土地信息中的属性数据主要是从社会经济的角度描述地块实体及其相关特征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描述地块实体的数量、质量、权属和利用状况的数据;

描述有关地理实体的基本特征的数据;

描述地块实体与地理实体相互关系的数据

误差:反映了数据与真实值或者大家公认的真值之间的差异,它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准确性的表达方式。

误差包括:位置误差、属性误差、位置误差和属性误差之间的关系。

误差的产生原因:投影变换、矢量化过程、数据格式转换、数据抽象、建立拓扑关系、与主控数据层的匹配、数据的叠加和更新、数据集成处理、数据的可视化表达。

数据处理过程中误差会传递和扩散。

数据的准确度被定义为结果、计算值或估计值与真实值或者大家公认的真值的接近程度。

数据的精密度指数据表示的精密程度,亦即数据表示的有效位数。它表现了测量值本身的离散程度。

不确定性:是关于空间过程和特征不能被准确确定的程度,是自然界各种空间现象固有的属性。LIS的不确定性包括空间位置的不确定性、属性的不确定性、时域不确定性和逻辑上的不一致性及数据的不完整性。

空间分辨率:分辨率是空间目标可识别的最小尺寸

空间数据质量标准是生产、使用和评价空间数据的依据、数据质量数据整体性能的综合体现。包括:数据情况说明;位置精度或称定位精度;属性精度;时间精度;逻辑一致性;数据完整性;表达形式的合理性。

空间数据质量的评价:用空间数据质量标准要素对数据所描述的空间、专题和时间特征进行评价

空间数据误差来源:

地图固有误差;

材料变形产生的误差;

图形数字化误差;

遥感数据误差;

测量数据的误差。

几何误差:点误差、线误差

元数据:Metadata描述数据的数据。内容包括:对数据集的描述;对数质量的描述;对数据处理信息的说明;对数据转换方法的描述;对数据库的更新、集成等的说明。

土地信息系统中元数据主要内容包括:

帮助数据生产单位有效地管理和维持空间数据,建立数据文档,并保证即使其主要工作人员离退时,也不会失去对数据情况的了解;

提供有关数据生产单位数据存储、数据分类、数据内容、数据质量、数据交换网络及数据销售等方面的信息,便于用户查询检索空间数据;

帮助用户了解数据,以便就数据能否满足其需求作出正确的判断;

提供有关信息,以便用户处理和转换有用的数据。

空间数据元数据的获取方法主要有五种:键盘输入、关联表、测量法、计算法和推理法。

数据库:为了一定的目的,在计算机系统中以特定的结构组织、存储、管理和应用的相关联的数据集合。

空间数据库:为保存数据,扩展人的记忆,帮助人们去管理和控制与这些数据相关联的事物。土地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库是一种专门化的数据库,具有明显的空间特征。

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则是指能够对存储的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语义和逻辑定义,提供必需的空间数据查询检索和存取功能,以及能够对空间数据进行有效的维护和更新的一套软件系统。

数据库的主要特征:

能够减少空间数据存储的冗余量;

提供稳定的空间数据结构;

满足用户对空间数据及时访问的需求,并能高效地提供用户所需的空间数据查询结果;

在数据元素间维持复杂的联系,以反映空间数据的性质;

支持多种多样的决策需要,具有较强的应用适应性;

应用程序对数据资源的共享;

数据独立性;

统一管理,能够用一个软件统计管理这些数据。

层次模型:用树状结构来表示实体之间联系的模型。它是以结点来表示数据库中的记录类型的有向树。

特点:有且仅有一个结点无父结点,即根结点;除根结点之外,所有结点有且仅有一个父结点。

层次模型的优点是容易理解;缺点是不能直接表示实体之间多对多(m : n)的联系。

网络模型:用网络结构来表示实体之间联系的模型。

特点:可以有零个或多个结点无父结点;

至少有一个结点有多于一个父结点;

允许两个结点之间有两种或多种联系。

网状模型较层次模型扩充了实体之间联系的限制,可以较灵活表示实体之间的多种关系,对确定的数据表示效率较高,数据冗余也较小,适合于表示关系较复杂的地理数据和具有网络状特征的地理实体,但网状模型的数据指针比较复杂,数据更新也较繁琐。

关系数据模型:是一种数学化模型,它把数据的逻辑结构归结为满足一定条件的二维表中的元素,这种表就称为关系。关系的集合就构成为关系模型。

优点:结构特别灵活,满足所有布尔逻辑运算和数学运算规则形成的查询要求能搜索、组合和比较不同类型的数据

增加和删除数据非常方便

缺陷:数据库大时,查找满足特定关系的数据费时

对空间关系无法满足

类是具有相同属性结构和操作方法的对象的集合

对象与实体一样是客观世界中客体的一种抽象的描述,它由客体的数据和对数据的操作组合而成。

消息是对象之间相互请求或相互协作的唯一途径。

方法是对象的所有操作

面向对象数据模型的特性:抽象性、封装性、多态性、重载性、继承性、概括性、聚集性。

时空土地信息系统是一种四维(X,Y,Z,T)或(S,T)的信息系统,其中(X,Y,Z)或(S)表示空间数据,(T)表示时间

数据结构定义:指数据之间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以及这两种结构之间的关系和建立在结构定义上的相应的运算。它是对空间数据逻辑关系的表示,是对空间数据的组织方式。

数据结构类型:矢量数据结构、栅格数据结构和矢量栅格一体化数据结构

空间要素的种类:

点:表示点状地物,比如小比例尺图中的居民点、建筑物、桥梁、井位等。

线:表示公路、铁路、河流等线状地物。

面:表示一个行政区、土地分类的一个区域、一种土壤类别的区域等等。土地信息系统中的“面”被视为一个封闭的区域。

拓扑要素的种类:

图斑:由几个弧段组成的多边形。一个首尾相接的弧段组成的,被另一个面包围的面称为岛。

弧段:两个结点之间的曲线(或折线)。

结点:三条以上曲线(或折线)汇集的点。

拓扑关系:反映图件要素空间上相关性的关系。

拓扑邻接(存在于空间图形的同类元素之间的拓扑关系)、

拓扑关联(存在于空间图形的不同元素之间的拓扑关系)、

拓扑包含(面与面之间包含与被包含关系)

栅格数据结构的特点:

1)离散的量化栅格值表示空间对象

2)位置隐含,属性明显

3)数据结构简单,易于遥感数据结合,但数据量大

4)几何和属性偏差

5)面向位置的数据结构,难以建立空间对象之间的关系

栅格数据结构的编码方法:直接栅格编码、链式编码、游程长度编码、块状编码、四叉树编码、八叉树编码

几种栅格编码方法的比较

直接栅格编码:简单直观,是压缩编码方法的逻辑原型(栅格文件);

链码:压缩效率较高,以接近矢量结构,对边界的运算比较方便,但不具有区域性质,区域运算较难;

游程长度编码:在很大程度上压缩数据,又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原始栅格结构,编码解码十分容易,十分适合于微机地理信息系统采用;

块码和四叉树编码:具有区域性质,又具有可变的分辨率,有较高的压缩效率,四叉树编码可以直接进行大量图形图象运算,效率较高,是很有前途的编码方法。

栅格数据的类型:1)卫星遥感影像;2)航空摄影照片;3)专题数字影像(DEM

等);4)普通数字影像。

矢量数据结构的定义:是通过记录坐标的方式,来表现点、线、面地理实体位置及关系的数据结构。其坐标空间假定为连续空间,不必象栅格数据结构那样进行量化处理。因此矢量数据能更精确地定义位置、长度和大小。

矢量数据结构的特点

用离散的点描述空间对象与特征,定位明显,属性隐含

用拓扑关系描述空间对象之间的关系

面向目标操作,精度高,数据冗余度小

与遥感等图象数据难以结合

输出图形质量好,精度高

栅格化:矢量数据向栅格数据转换

矢量化:栅格数据向矢量数据转换

矢量数据优点:表示地理数据的精度较高;严密的数据结构,数据量小;完整的描述空间关系;图形输出精确美观

缺点:数据结构复杂、矢量叠置较为复杂、数学模拟比较困难、术复杂(特别是软硬件)

栅格数据优点:数据结构简单、空间数据的叠置和组合方便、各类空间分析很易于进行、数学模拟方便

缺点:图形数据量大、地图输出不美观、难以建立网络连接关系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数据库定义、数据库管理、数据库维护、数据库通讯等。

数据仓库定义为面向主题的、集成的、历史的、稳定的、支持管理决策过程的数据集合。

特点:主题与面向主题;集成的数据;数据是持久的;数据是随时间不断变化的。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它描述了数据仓库的数据和环境。分为管理元数据和用户元数据。

数据字典:数据库的元数据,它描述数据库的整体结构、数据内容和定义等。包括:数据库的总体组织结构;数据库总体设计的框架;各数据层的详细内容定义及结构;数据命名的定义;元数据的内容等。

图幅的拼接:逻辑一致性的处理、识别和检索相邻图幅、相邻图幅边界点坐标的匹配、相同属性多边形公共边界的删除

图幅的分割类似于对图形进行开窗口处理,其实质是保留窗口内的点、线、面数据,除去窗口外的数据。

图形编辑是纠正数据采集错误的重要手段,其基本的功能要求是:具有友好的人机界面,即操作灵活、易于解释、响应迅速等;具有对几何数据和属性数据编码的修改功能;具有分层显示和窗口功能,便于用户的使用。

空间分析:基于土地/地理空间对象的位置和形态特征的空间数据分析技术,其目的在于提取和传输空间信息。

空间分析的内容:空间位置、分布、形态、关系分析。

图形量算(几何量算、形状量算、质心量算、距离量算)

度量空间一致性最常用的指标是欧拉函数,用来计算多边形的破碎程度和孔的数目。欧拉函数的结果是一个数,称为欧拉数。欧拉函数的计算公式为:欧拉数=(孔数)-(碎片数-1)

P为地物周长,A为面积。如果r<1为紧凑型;r=1为标准圆;r>1为膨胀型。

考虑到阻力影响,计算的距离称为耗费距离。

DEM是构成DTM的基础,DTM的其他元素均有DEM导出。DEM的质量好坏直接决定着DTM的精确性。

DTM的表示方法:规则格网(表示法结构简单、计算方便,但有时有大量冗余数据,不能精确表示地形的关键特征)、不规则三角网

数字地面模型的应用:等高线绘制、透视图的绘制、渲染图的制作、坡度坡向图的制作、通视/可视域分析。

空间变换:为了满足特定空间分析的需要,需对原始图层及其属性进行一系列的逻辑或代数运算,以产生新的具有特殊意义的地理图层及其属性

缓冲区是根据点、线、面地理实体,建立起周围一定宽度范围内的扩展距离图,缓冲区的作用是用来限定所需处理的专题数据的空间范围

缓冲区的分类:点缓冲区、线缓冲区、面缓冲区

矢量数据的空间变换分析:包含分析、多边形叠置分析、缓冲分析

栅格数据的空间变换分析:缓冲分析、空间聚类、空间聚合

土地信息系统

土地信息系统(LIS):是以土地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对土地相关数据进行采集、管理、操作、分析、模拟和显示,并采用空间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土地信息,并应用和传播土地信息,为决策服务而建立起来的计算机技术系统。土地信息:指表征土地系统诸要素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 空间信息查询:是按一定的要求对土地信息系统所描述的空间实体及其空间信息进行访问,从众多的空间实体中挑选出满足用户要求的空间实体及其相应的属性。 叠加分析:就是将具有相同坐标系统的多个空间要素对象的数据层进行叠加,产生一个新数据层面,该数据层面综合了原来两层或多层要素所具有的属性特征。 缓冲区查询:不对原有图形进行切割,只是根据用户需要给定一个点缓冲、线缓冲或面缓冲的距离,从而形成一个缓冲区的多边形,再根据多边形检索的原理,检索出该缓冲区多边形内的空间地物。 土地信息的构成: ①地理空间信息——土地信息中最基本的信息首先是描述地块的地理空间位置、形状及其面积大小的信息。 ②自然属性信息——它是反映某一特定地理空间区域内地块的自然属性状况,包括地形、岩石、基础地质、水文、气候等自然属性的特点。 ③社会经济属性信息——这是反映某地理空间区域内的社会经济状况,包括交通运输能力、公共设施状况、人口总数、人口密度、商业与服务业网点的分布、工农业产值、国民经济总产值、人文特征、土地利用状况及其特点等。 ④国家有关土地管理政策、法律等方面的信息——它是指国家已出台的土地管理政策、机构设置、管理的方法及实施的技术规程、规范、土地法律与法规和每宗地的权利状况等。 答案二:(1)土地本身所客观反映的信息:土地空间定位信息(位置、大小、形状);土地质量信息(陆地、水域、土壤、岩石、沙滩、海洋);自然资源信息(植被、矿石、地形、地貌、水源);环境信息(阳光、温度、降水、风力、大气压) (2)土地关系信息:社会经济信息(空间、地面、地下的各处建筑物信息、工、农、林、牧、渔等各种产业的土地利用及人口、文化、交通等等);社会法律信息(行政管辖、权属、有关政令、文书、契约、法规及转让交易)LIS的特征: (1)具有采集、管理、分析和输出多种土地空间信息的能力; (2)以土地研究和土地决策为目的, 以模型方法为手段, 具有空间分析、多要素综合分析和动态预测的能力, 并能产生高层次的土地信息; (3)由计算机系统支持进行土地数据管理,并由计算机程序模拟常规的或专门的土地分析方法,作用于空间数据,产生有用信息; LIS在土地管理中的服务领域: 1. 地籍管理:对土地确权、登记造册、发放使 用证书 2. 土地定级估价:评定土地级别及基准地价 3.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监 测、制图、统计、分析与管理 4. 耕地保护:对农用土地进行分类, 划分基本 农田保护区5. 土地利用规划:对土地利用结构、用地布局的部署6. 建设用地管理:对城乡建设用地的征收、划拨和出让实施统一管理 7. 土地监察:调解土地纠纷, 监察土地政策的 执行情况 8. 土地整理:对土地进行综合整治,以提高集 约度 土地信息系统的功能 (1)数据采集、检验与编辑 (2)数据处理(数据格式化、数据转换及数据概化)(3)数据的存储和组织(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组织) (4)查询、统计、计算 (5)空间分析 (6)显示 土地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1)遥感技术、全球定位技术与土地信息技术更加融合;(2)时空LIS;(3)LIS应用模型; (4)Internet与LIS的结合;(5)LIS与专家系统、神经网络的结合; (6)更多地服务于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7)土地管理信息系统高度集成化(8)网络化要成为土地管理信息系统一种发展趋势(9)土地信息面向人民大众。 1

土地评价复习资料

土地评价 一名词解释 1土地评价:是一门揭示土地在各种用途条件下土地质量高低及其在区域内空间分布的学科。 2土地的适宜性:是指土地对一定的用途是否适宜以及适宜程度高低的特性。 3比配:是土地评价单元的土地质量与一定土地利用的土地用途要求相比较的过程。 4标准样地:在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区域内,当技术与管理水平一定或处于区域内的平均状况时,从该区域内常种植作物产量水平属于最高范围的那一类土地中随机选取出的若干个农用地分等顶级单元。 5土地利用系统:由土地评价单元与土地利用类型组成的动态系统。 6因素法:通过对构成土地质量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综合分析,确定因素,因子体系及影响权重,计算单元因素总分值,以此为依据客观评定农用地级别的方法。 7修正法:实在农用地分等指数的基础上,根据顶级目的,选择区位条件,耕作便利度等因素计算修正系数,对分等成果进行修正,评定出农用地级别的方法。 8基准作物:理论标准的折算标准,指全国比较普遍的粮食作物。例如小麦、玉米、水稻 9指定作物:行政区所属耕作区标准耕作制度中所涉及的作物。 二填空 1土地评价的方法:定性土地评价方法,半定量评价方法(农业生态带方法,参数法,模型法)样地法,定量土地方法。 2FAO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有四个层次:土地适宜性纲,土地适宜性级,土地适宜性亚级,土地适宜性单元。P41图 3土地潜力评价系统包括潜力级,潜力亚级,潜力单元。 4农用地分等定级标准样地的分级体系划分为三个层次:国家级标准样地,省级标准样地,县级标准样地。5标准样地地块设置中的实质是三定“定量,定位,定质”P72-74 6土地定量评价的研究对象为土地利用系统。 7土地评价的研究对象:土地质量状况 8土地评价位于土地学科的中心地位 9标准样地的基本特点:农用生产条件最好、综合条件最优 10农用地分等基本思路:进行逐级修正 11土地评价的发展趋势:综合化、精确化、定量化、生态化、动态化 12土地评价因素:气候、土壤、地形地貌、灌溉与排水、社会经济因素、农田基本情况、水文地质、产量水平 三简答 1土地评价的作用? 1为土地税收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2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基础资料3为土地改良与土地质量监督提供基础资料4为土地市场管理提供基础5为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定提供基础6为判别耕地占补是否平衡提供依据7为征地补偿标准的确定提供依据8为农用地的流转提供价格依据9显化了土地资产的属性。 2土地评价的原则? 1土地评价必须以一定的用途为原则2土地评价重要进行多种形式的比较3要因地制宜地考虑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4必须以土地用途的可持续性为前提。 3土地评价单元产生的几种方法? 1以土壤图为基础确定土地评价单元2以土地类型图为基础确定土地评价单元3以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确定土地评价单元4是采用网络方格作为土地评价单元5采用综合方法划分土地评价单元。

土地信息系统设计

一、课程设计概述 (2) 二、用arcgis完成土地信息系统的基本步骤 (2) 三、用arcgis完成土地信息系统的详细步骤 (4) 1.安装arcgis10.0软件 (4) 2.建立personaldatabase (6) 3. 镶嵌配准 (6) 4.矢量化 (9) 5、拓扑造区 (13) 6.给图形赋属性 (15) 7.计算相关面积 (17) 8.给图斑区赋相应图形参数。 (21) 9.标注 (23) 四、课程设计的心得体会 (24) 五、最终结果表 (26) 表一土地利用现状一级分类面积汇总表 (26) 表二土地利用现状二级分类面积汇总表 (27)

一、课程设计概述 1. 课程设计的目的: 课程设计是课程学习后的一个实践环节,是对课程理论的综合和补充,对加深课程理论的理解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2.课程设计的任务: (1)本次课程设计是基于arcgis10.0软件和国家标准分幅的1:1000000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通过矢量化、建立个人地理数据库、空间分析等操作汇总统计相关数据。 (2)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运用本课程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本课程范围内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加深对课程理论的理解与应用。 3.课程设计的设备和材料 arggis10.0 、国家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J50 G 019041、excel等 二、用arcgis完成土地信息系统的基本步骤 1.安装arcgis10.0软件 2.在arcatalog中新建个人地理数据库------要素数据集—-要素类 3.在arcmap中对所要矢量化的标准图进行镶嵌配准 4.分别对农村道路、高速公路、沟渠、地类界、村界、乡镇街道界等线状要素进行矢量化。 5.分别对农村道路、高速公路、沟渠线状地物赋属性(地物编码、要素代码、地物宽度、线状地物面积) 6.将村界、乡镇街道界合并生成“行政区划”区并赋予相应属性(权属单位、权属单位代码) 7.将农村道路、高速公路、沟渠、地类界、村界、乡镇街道界合并生成“地类图斑”区并赋予相应属性(地类编码、地类名称) 8.相关面积的计算 1)将农村道路、高速公路、沟渠合并为线状地物(xzdw) 2)用行政区划对地类图斑进行标识生成DLTB-QSDM 3)用行政区划对线状地物进行标识生成XZDW-QSDM(注意选中

《土地信息系统》考试重点【复习版】

1.地理信息特征1空间分布性2数据量大信息3载体的多样性。 2.信息系统有采集管理分析表达数据能力的系统。由哪些要素构成?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和用户四大要素、智能化信息系统还包括知识。 3.根据系统所执行的任务,信息系统可分为哪两类? 事务处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 4.完整的GIS主要由哪几个部分构成? 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地理空间数据和系统管理操作人员,其核心部分是计算机软硬系统,空间数据库反映了GIS的地理内容,而管理人员和用户则决定系统的工作方式和信息表示方式。 5.地球表面几何模型哪几类? 1地球的自然表面 2 相对抽象的面,即大地水准面。 3是地球椭球体模型。 4 数学模型。 6.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地理空间,通常就是指经过投影变换后放在笛卡 儿坐标系中的地球表层特征空间,它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旋转椭球体、地图投影变换。 7.在地图学上,把地理空间的实体分为哪几种要素? 分为点、线、面三种要素,分别用点状、线状、面状符号来表示。 8.描述空间实体的两种最基本的方式分别是以下哪几种? 显式描述也称栅格数据结构,隐式描述也称矢量数据结构。 栅格和矢量结构是计算机描述空间实体的两种最基本的方式。 9.土地数据误差来源包括哪几个方面? 1. 空间现象自身存在的不稳定性。 2.空间现象的表达 3 .空间数据处理中的误差 4.空间数据使用中的误差 10.空间数据元数据的获取包括几个阶段? 数据收集前、数据收集中和数据收集后。 11.数据管理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数据管理指的是对数据的分类、组织、编码、储存、检索和维护。经历了三个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管理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12.信息和数据的关系 信息来源于数据(Data)。数据是一种未经加工的原始资料。数字、文字、符号、图像都是数据。数据是客观对象的表示,而信息则是数据内涵的意义,是数据的内容和解释。 信息与数据总是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的。没有数据则不能表达信息,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但不是信息。只有理解了数据的含义,对数据做出解释,才能得到数据中包含的信息。因而信息是经对数据解译或处理后,对人们的行为能产生影响并赋予一定意义的数据,即信息是数据的涵义或内容。数据作为记录下来的可识别的符号,具体形式多种多样,数据的表达形式可以转换,但其中包含的信息内容不会改变。 总之信息与数据是不可分离的,数据本身并没有意义数据只有对实体行为产生影响时才成为信息,数据是信息的表达信息是数据的内涵。

各高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概况

中国高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TOP20(TOP3) No.1 中国人民大学—土地管理系—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Ⅰ本科情况( l) {% [5 M7 _& i! \ A 专业简介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主要培养从事国土资源管理、土地政策与法规分析、土地利用规划、地籍管理、地产开发与经营管理、地产咨询评估决策以及城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专门人才。毕业生主要去向为各级政府土地和城市建设管理部门及政策研究机构、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地产咨询评估机构、各类银行等投资金融机构、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以及不动产 相关企事业单位等。. u Q- K3 _, X$ y& ^; W B 主要开设课程, {/ s6 I; c& n! X; \+ e: B 管理学基础、经济学基础、土地资源管理学、土地经济学、土地法学、土地利用规划、地籍管理、不动产估价、土地信息系统、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城市规划与管理等。 Ⅱ考研相关 A 09年研究生招生一览表 B 08硕士考试科目 初试科目: 科目一政治; F$ ~/ z 5 R1 [; m* p8 w$ B 科目二英语或俄语日语或德语 1 q& U$ |) F' f" W/ s, S# W 科目三专业综合(含土地经济、土地利用规划、地籍管理、土地估价): Y+ i+ ]) x# C* g 科目四学科基础(含经济学、管理学)' ^4 ?. z6 \/ T 3 B; F 复试备注:复试笔试科目土地管理实务(案例分析)4 E9 E/ f" C+ H9 D2 @+ W9 [ C 09年研院招生平台 5 M' A9 `7 e$ h) h$ , F8 {$ i' g, ?7 Y( }5 ^ * E9 @6 z$ G* _2 W& j& A No.2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1 j. {( y" r$ ~0 X% G; Y+ p: O) K Ⅰ本科情况 A 专业简介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系成立于1988年,原名土地资源科学系。全系现有教授5名,副教授7名,讲师4名。其中博士生导师5名,12位老师具有博士学位,占教师总数的75%。为国家学位办批准的土地资源管理博士学位授权点,公共管理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本科生毕业后可以在土地行政管理、土地法学、土地经济、地价评估、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可持续利用等研究方向继续深造。. D# T( E+ i7 F( E- ^/ m B 主要开设课程( R0 ~ L, @" H Z2 |! l6 K 土地资源学、土地规划学、土地管理学、土地经济学、地籍管理学、不动产估价、 测量学、土地信息系统等。% w7 [) h+ Y" q3 M' B5 `$ `- \0 ^

土地信息系统

第一章 数据:是一种未加工的原始资料,它是表示和记录信息的文字、符号、图像和声音的组合。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语言、图像等介质来表示事件、事物、现象等的内容、数量或特征,从而向人们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和知识,作为生产、建设、经营、管理、分析和决策的依据。 数据和信息的区别与联系:数据和信息是两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但又相互区别的概念;数据是客观对象的表示和信息的载体,而信息则是数据内涵,是数据的内容和解释;信息是以数据的某种形式来表现,而数据则是表示信息的某种手段。 土地信息是指表征土地系统诸要素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字、文字、图样和图形等的总称 土地信息系统是以土地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对土地相关数据进行采集、管理、操作、分析、模拟和显示,并采用空间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土地信息并应用和传播土地信息,为决策服务而建立起来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土地信息系统构成 土地信息系统一般由硬件、软件、数据库和人组成;硬件一般包括输入设备(如数字化仪、扫描仪、键盘等) 、输出设备(如绘图仪、打印机、显示器等) 、计算机系统、数据存储设备(如磁盘和光盘驱动器、磁带机等);信息系统的软件由管理软件和功能软件组成。功能软件一般包括五大模块,即输入与预处理、数据库管理、数据处理、产品输出以及用户接口;土地信息系统的核心是数据库,数据库应配有管理软件 土地信息系统功能:1、数据采集、检验与编辑2、数据格式化、转化、概化3、数据的存储与组织4、查询、统计、计算5空间分析6显示 土地信息系统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土地信息系统是在土地科学与数据库管理系统、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图等与计算机技术相关学科相结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土地科学作为LIS的分析理论基础,它反映了LIS所需要处理的内容与体系,并为LIS提供了空间分析的方法;测量和遥感不但为LIS提供快速、可靠、多时相的获取多种信息源的手段,而且它们的许多理论和方法可直接用于空间数据的变换和处理;地图学为LIS 成果的表达以及可视化提供了方法。数据库技术为LIS的数据存储提供载体和管理方法。专家系统为LIS的数据处理中运用专业领域知识,提供框架。LIS应用了许多计算机图形学的技术,但又与计算机图形学不同;LIS与CAD和CAM有很多共同点,但也有区别。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不足:缺乏空间实体定义能力、缺乏空间关系查询能力。 土地信息系统发展趋势:1、遥感技术、全球定位技术与土地信息系统技术更加融合2、时空LIS 土地信息除具有空间特性外,还具有明显的时序特征。3、LIS应用模型LIS强大的生命力在于与各种实际应用的结合4、internet与LIS的结合5、LIS与专家系统、神经网络的结合 第二章 土地信息分类的原则与基本方法是什么? 根据标准化理论,土地信息分类应该遵循下述原则:(1).科学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稳定性原则(4)完整性和可扩展性原则(5)易用性原则(6)灵活性原则(7)不受比例尺限制原则(8)与有关国家规范和标准协调一致原则(9)考虑数据来源原则 分类的基本方法:(1)线分类法,又称层级分类法。他是将初始的分类对象按选定的若干个属性或特征依次分成若干个层级目录,并编排成一个有层次的分类体系。(2)面分类法,是将给定的分类对象按选定的若干个属性或特征分成互不依赖,互不相干的若干方面,每个面中又分成许多彼此独立的若干个类目。 简述土地信息的分类与分级的区别与联系。 作为土地信息编码基础的分类体系,主要是有分类与分级方法形成的。分类是把研究对象划分成若干个类组,分级则是对同一类组对象再按某一方面量上的差别进行分级。分类和分级,共同描述了地物之间的分类关系、隶属关系和等级关系。土地信息的分类方法也可以是成因分类,即以成因作为主要的分类指标进行地物分类,这种方法通常为面分类法。分类体系中的分类方法所依据的指标,一般以土地特征的数量指标或质量指标为主。例如,对河流的分级描述、土地利用类型的确定等。 土地信息编码的原则是什么?

GIS考试复习题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 项目一GIS平台选择 1、世界上第一个地理信息系统是:( B ) A.美国地理信息系统 B.加拿大地理信息系统 C.日本地理信息系统 D.奥地利地理信息系统 2、地理信息系统形成于20世纪:( B ) A.50年代 B.60年代 C.70年代 D.80年代 3、GIS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 A ) A.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地理数据和用户 B.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地理数据和分析程序 C.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地理数据和绘图机 D.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网络和用户 4、把GIS分为专题地理信息系统、区域地理信息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工具是按:( C ) A.数据容量 B.用户类型 C.内容 D.用途 5、地理数据一般具有的三个基本特征是:( A ) A.空间特征、属性特征和时间特征 B.空间特征、地理特征和时间特征 C.地理特征、属性特征和时间特征 D.空间特征、属性特征和拓扑特征 6、下列有关GIS的叙述错误的是:(D) A、GIS是一个决策支持系统 B、GIS是研究地理系统的科学技术保证 C、地图学理论与地图分析方法是GIS重要学科基础 D、GIS是数字地球演变的必然趋势 7、 GIS所包含的数据均与相联系。( B ) A.非空间属性 B.空间位置 C.地理事物的类别 D.地理数据的时间特征 8、根据应用层次的高低,应用型GIS可分为:( C ) A.空间管理信息系统、空间事务处理系统、空间决策支持系统 B.空间管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处理系统、空间决策支持系统 C.空间事务处理系统、空间管理信息系统、空间决策支持系统 D.空间数据处理系统、空间管理信息系统、空间决策支持系统 9、以下关于GIS软件企业及其品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D ) A.ARC/INFO是美国ESRI公司的产品 B.ARC/INFO 被公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商业化GIS系统 C.MapGIS.SuperMap.GeoStar都是国产GIS基础软件平台 D.ArcGIS.SuperMap.CASS.MapGIS.GeoStar都属于GIS基础软件平台 10、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数据是指: ( B ) A.三维图形数据,它们与时间有关 B.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它们与时间有关 C.二维图形数据,它们与时间有关 D.属性数据,它们与空间有关 11、下列有关数据的叙述正确的是: ( B ) A.信息是数据的表达,数据是信息的内涵 B.数据是信息的表达,信息是数据的内涵 C.数据不随载荷它的物理设备的形式而改变

地理信息系统考试复习资料

地理信息系统考试复习 第一章 1、地理信息系统概念:是指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同的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设计用来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 2、数据:是通过数字化或直接记录下来的可以被鉴别的符号,不仅数字是数据,而且文字、符号和图像也是数据,数据本身并没有意义。 3、信息:是用数字、文字、符号、语言等介质来表示事件、事物、现象等的容、数量或特征,以便向人们(或系统)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知识,作为生产、管理、经营、分析和决策的依据。 4、信息与数据的关系: (1)信息与数据是不可分离的; (2)信息来源于数据;数据是载体,信息是涵,是形与质的关系。 (3)数据的形式多样,但其中包含的信息容不变; (4)信息可以离开信息系统而独立存在,也可以离开信息系统的各个组成和阶段而独立存在;而数据的格式往往与计算机系统有关,并随载荷它的物理设备的形式而改变; (5)数据是原始事实,而信息是数据处理的结果; (6)不同知识、经验的人,对于同一数据的理解,可得到不同信息。 5、地理信息特点: (1)地域性(空间特征),(2)多维结构性(属性特征),(3)动态性(时序特征),(4)客观性,(5)适用性,(6)传输性,(7)共享性。 6、地理信息系统分类: 按其研究容可以分为三大类: (1)专题地理信息系统:是具有有限目标和专业特点的地理信息系统。 (2)综合地理信息系统:主要以综合研究和全面信息服务为目标。 (3)地理信息系统工具:它是一组具有图形图像数字化、存储管理、查询检索、分析运算和多种输出等地理 信息系统基本功能的软件包。如:ARCGIS、Mapinfo、CityStar、Geostar、MAPGIS等。 7、地理信息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区别与联系: 关系:见地理信息分类图(教材P6); 区别: A、GIS有别于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相关理论

土地资源管理相关理论 农业区位理论 (一)前提条件 1.在孤立国中只有一个城市,且位于中心,其他都是农村和农业土地。农村只与该城市发生联系,即城市是“孤立国”中商品农产品的唯一销售市场,而农村则靠该城市供给工业品。 2.“孤立国”内没有可通航的河流和运河,马车是城市与农村间联系的唯一交通工具。 3.“孤立国”是一天然均质的大平原,并位于中纬,各地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等都完全相同,宜于植物、作物生长。平原上农业区之外为不能耕作的荒地,只供狩猎之用,荒地圈的存在使孤立国与外部世界隔绝。 4.农产品的运费和重量与产地到消费市场的距离成正比关系。 5.农业经营者以获取最大经济收益为目的,并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调整他们的经营品种。 (二)主要内容 1.杜能区位理论的基本经济分析。杜能根据其理论前提,认为市场上农产品的销售价格决定农业经营的产品和经营方式;农产品的销售成本为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之和;而运输费用又决定着农产品的总生产成本。因此,某个经营者是否能在单位面积土地上获得最大利润(P),将由农业生产成本(E)、农产品的市场价格(V)和把农产品从产地运到市场的费用(T)三个因素所决定,它们之间的变化关系可用公式表示为: P=V-(E+T) 按照杜能理论的假设前提进一步分析,“孤立国”中的唯一城市是全国各地商品农产品的唯一销售市场,故农产品的市场价格都要由这个城市市场来决定。因此,在一定时期内“孤立国”各种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应是固定的,即V是个常数。杜能还假定,“孤立国”各地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完全相同,所以各地生产同一农产品的成本也是固定的,即E也是个常数。因此,V与E之差也是常数,故上式可改写成: P+T=V-E=K 上式中K表示常数,也就是说,利润加运费等于一个常数。其意义是只有把运费支出压缩为最小,才能将利润增至最大。因此,杜能农业区位论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归为一点,就是如何通过合理布局使农业生产达到节约运费,从而最大限度地增加利润。 2.杜能圈。根据区位经济分析和区位地租理论,杜能在其《孤立国》一书中提出六种耕作制度,每种耕作制度构成一个区域,而每个区域都以城市为中心,围绕城市呈同心圆状分布,这就是著名的“杜能圈”。 第一圈为自由农作区,是距市场最近的一圈,主要生产易腐难运的农产品。 第二圈为林业区。本圈主要生产木材,以解决城市居民所需薪材以及提供建筑和家具所需的木材。 第三圈是谷物轮作区。本圈主要生产粮食。 第四圈是草田轮作区。本圈提供的商品农产品主要为谷物与畜产品。 第五圈为三圃农作制区,即本圈内1/3土地用来种黑麦,1/3种燕麦,其余1/3休闲。 第六圈为放牧区,或叫畜牧业区

(0724)《土地信息系统》复习大纲、样题及答案

(0724)《土地信息系统》复习大纲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基本概念 第二节信息系统与土地信息系统 #第三节土地信息系统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第四节土地信息系统的发展与应用 基本要求: 1、了解数据与信息、地图与地理信息、土地信息等相关概念。 2、了解土地信息系统的功能、发展与应用。 重点与难点: 数据与信息的概念及关系、地图的定义及分类、地理信息的概念及特征、土地信息 与土地数据的关系、土地信息系统的功能和土地信息系统的发展与应用;土地信息与土 地数据的关系、土地信息构成及特征和土地信息系统的功能 第二章土地信息系统的数据源及数据结构 #第一节土地信息系统的数据来源 第二节数据输入、输出与表达 ☆第三节数据结构与数据管理 基本要求: 1、主要介绍土地信息系统功能与数据间的关系及其信息来源。 2、数据的输入、输出和表达方式。 3、栅格空间数据模型和矢量空间数据模型。 本章重点与难点: 土地信息系统的数据源、空间数据类型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栅格空间数据模型和矢量空间数据模型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利用GIS软件进行数据的输入。 第三章空间数据获取及空间数据质量 #☆第一节空间数据的特征 第二节空间数据的类型与表示方法 #☆第三节空间数据的获取 第四节空间数据的转换 第五节空间数据的质量 基本要求: 1、主要介绍各种空间数据的基本特征。 2、空间数据类型和空间数据的测量尺度。

3、空间数据质量的相关概念、误差来源和控制. 4、空间数据获取的获取来源和空间数据录入后的处理 本章重点与难点: 空间数据类型和空间数据的测量尺度、空间数据质量控制、地图数字化;利用GIS软件 进行数据的编辑及空间数据质量控制。 第四章数据库管理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土地信息的概念数据模型 ☆#第三节空间数据库设计 第四节数据库管理系统 第五节数据库系统的建立与维护 基本要求: 1、数据库的特征及其相关概念,在土地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 2、几种土地信息概念数据模型的介绍。 3、空间数据库的设计原则和过程。 4、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组成、功能和维护。 学习重点与难点: 数据库的特征等基本概念、空间数据库的功能和组成;土地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库模型。 第五章空间查询与空间分析 #☆第一节空间数据查询 第二节空间数据的统计分析 第三节空间分析的基本功能 基本要求: 1、空间数据查询的含义、查询方法和结果显示。 2、空间变换、再分类、缓冲区分析等相关概念及其应用。 3、地统计分析与克里格插值。 4、网络分析与拓扑叠加分析。 本章重点与难点: 空间查询方法、缓冲区分析、地统计分析、克里格插值、网络分析与拓扑叠加分析; 利用ArcView和ArcGis进行空间分析 第六章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信息技术基础 ☆第一节土地信息技术 第二节土地利用数据库建库技术操作流程及质量控制方法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排名

同问哪里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研究生最好? 2012-1-5 14:55 提问者: 我叫什么呢气人 我来帮他解答 2012-1-5 16:54 满意回答个人看来,各校学科定位与专业课设置也差别较大。在房地产分析方向,同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研究水平较高; 土地利用规划方向,南京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研究较多; 地籍管理方向,武汉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吉林大学排名靠前; 土地行政管理方向,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地位较高; 土地经济方向,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研究较多; 土地可持续利用方向,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曲福田教授研究颇多; 土地信息技术,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较为领先; 土地整理方向,由于该领域刚刚发展,且该领域研究要求较深的土壤学背景,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浙江大学研究较多; 土地估价方向,中国人民大学叶剑平教授研究颇多。 土地工程规划方面:北京理工大学研究较多。 但就国内土地资源管理学界的学术地位而言,大致的排名如下: 中国人民大学(1) 南京农业大学(2) 华中农业大学(3) 中国地质大学(4) 中国农业大学(5) 浙江大学(6) 武汉大学(7) 中国矿业大学(8) 中山大学(9) 同济大学(10 同问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考研考哪个学校好且不考数学??? 2012-5-29 09:00 提问者: 可爱樊樊儿 我来帮他解答 2012-5-29 13:46 满意回答推荐院校: 1 浙江大学 2 南京农业大学 3 中国农业大学 4 中国地质大学 5 华中农业大学 6 中国矿业大学 7 中国人民大学

土地信息系统复习整理(根据老师提示重点)

土地信息系统复习整理 一、名词解释 数据:通过数字化或直接记录下来的可以被鉴别的符号,包括数字、文字、符号和图像等。 信息:用数字、文字、符号、语言等介质来表示事件、事物、现象等的内容、数量或特征,以便向人们(或系统)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知识,作为生产、管理、经营、分析和决策的依据。 地理信息:指与空间地理分布有关的信息,它表示地表物体和环境固有的数据、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的数字、文字、图形、图像等总称。 土地信息:指一切有关土地的自然、社会、经济属性和土地管理内容的数字、文字、符号、语言、图形及图像的总称。 信息系统:具有采集、处理、管理和分析数据能力的系统,它能为单一的或有组织的决策过程提供各种有用信息。 空间信息系统:是对空间数据进行采集、处理、管理和分析的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对空间相关数据进行采集、管理、操作、分析、模拟和显示,并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而建立起来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土地信息系统(LIS):是以土地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对土地相关数据进行采集、管理、操作、分析、模拟和显示,并采用空间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土地信息,并应用和传播土地信息,为决策服务而建立起来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空间数据:描述地球表面及近地空间实体的位置、形状、属性和时序特征的数据。 矢量数据结构:是通过坐标值来精确表示点、线、面等地理实体的。栅格:是以规则的像元阵列来表示空间地物或现象的分布的数据结构。

其阵列中的每个数据表示地物或现象的属性特征。 编码:确定属性数据代码的方法和过程。编码的直接产物就是代码,而分类分级是编码的基础。 代码:是一个或一组有序的易于被计算机或人识别与处理的符号,是计算机鉴别和查找信息的主要依据和手段。 地图数字化:是将地图图形或图像的模拟量转换成离散的数字量的过程。 其主要种类有手扶跟踪数字化和扫描数字化。 数据质量:空间数据在表达空间位置、专题特征和时间这三个基本要素时,所能够达到的准确性、一致性、完整性以及它们三者之间统一性的程度。 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描述性数据信息. 数据库:是数据组织和存储的高级形式,是具有特定联系的多种类型的记录集合。其数据组织常分为字段、记录、文件和数据库四级。 空间分析:是指以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和形态特征为基础,以空间数据运算、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综合运算为特征,提取与产生新的空间信息的技术和过程。 缓冲区:是指基于对点、线或面等因素,按指定的条件,在其周围建立一定空间区域作为分析对象,这个区域称为缓冲区。 邻近度:描述了地理空间中两个地物距离相近的程度,其确定是空间分析的一个重要手段。 叠置分析:在统一的空间参照系统条件下,每次将同一地区两个地理对象的图层进行叠合,以产生空间区域的多重属性特征,或建立地理对象之间的空间对应关系。 数字高程模型( DEM ):是一定范围内规则格网点的平面坐标(X,Y)及其高程(Z)的数据集,它主要是描述区域地貌形态的空间分布,是通过等高线或相似立体模型进行数据采集(包括采样和量测),然后进行数据内插而形成的。 数字地面模型( DTM):它是用一组有序数值阵列形式表示地面高程的

土地信息系统(5)--2015《土地信息系统》A答案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土地信息系统》课程考试试题 A 标准答案 一、简述我国土地数据的空间参考系。(10) 1、1954年北京坐标系 2、1980西安坐标系 3、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二、如何评价土地数据的质量?简述土地数据质量控制方法。(10) 空间数据质量考察指标: 1)准确性,2)精度,3)不确定性,4)相容性,5)一致性,6)完整性,7)可得性,8)现势性。 或空间数据质量考察指标: 1)数据情况说明 2)位置精度 3)属性精度 4)时间精度 5)逻辑一致性 6)数据完整性 8)表达形式的合理性。 数据质量控制的方法: 1、传统的手工方法: 质量控制的人工方法主要是将数字化数据与数据源进行比较,图形部分的检 查包括目视方法、绘制到透明图上与原图叠加比较,属性部分的检查采用与原属性逐个对比或其他比较方法。 2、元数据方法: 数据集的元数据中包含了大量的有关数据质量的信息,通过它可以检查数据质量, 同时元数据也记录了数据处理过程中质量的变化,通过跟踪元数据可以了解数据质量的状况和变化。 3、地理相关法: 用空间数据的地理特征要素自身的相关性来分析数据的质量。 三、简述土地空间数据管理的几种模式及实现方法。(10) 1)对不同的应用模型开发独立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管理服务,这是一种基于文件管理的处理方法。 (独立系统) 2)在传统的商用DBMS的基础上开发附加系统。开发一个附加的软件用于存储和管理空间数据和空间

分析,使用DBMS管理数据性数据。(附加系统) 3)使用现有的DBMS,通常是以现有的DBMS为核心,对系统的功能进行必要的扩充,空间和属性数据在同一个DBMS管理之下。需要增加足够的软件和功能来提供空间功能和图形显示功能。(扩展系统) 4)重新设计一个具有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管理和分析能力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完整系统) 四、简述土地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步骤。(10) (一)可行性研究 :(1)确定项目规模和目标;(2)数据资源调查分析;(3)资金财力及技术力量分析;(4)系统运行效益分析(二)需求分析:(1)熟悉用户业务的运作过程,定义用户需求功能;(2)数据流程图分析;(3)数据字典设计;(4)用户需求分析报告 (三)系统总体设计:(1)确定子系统的划分;(2)子系统间接口的设计;(3)系统的软硬件配置及网络设计(四)系统详细设计:(1)数据库设计;(2)数字化方案设计;(3)系统详细功能的设计;(4)菜单、界面、图形显示设计;(5)系统安全性设计;(6)输入输出设计(五) 系统的实现:(1)程序的编制与调试 ;(2)数据准备与数据库的建立;(3)子系统联网,测试运行效益;(4)用户手册,操作手册,测试报告的编写;(5)人员培训 (六) 运行与维护:(1)数据更新;(2)系统的拓展与完善;(3)硬件设备的维护。 五、结合土地业务和新技术谈谈土地数据的主要来源及土地数据获取方法。(15) 土地数据的主要来源:1)土地专用图;2)地面测量成果;3)航空像片与星载、车载CCD图像; 4)GPS技术、数字地图;5)调查统计数据。 土地数据获取途径:1)野外实地测量;2)摄影测量与遥感;3)现场专题考察与调查 4)社会调查与统计;5)利用已有资料 如结合城市土地定级工作,数据涉及定级因子数据、工作底图数据、交易样点数据、企业效益数据、社会经济数据等。定级因子数据来源于各部门如教育局、供电局、工商管理局、市政部门、交通局、公安局等,可以采取部门资料调查的方法获取,或通过网络地图获取补充;企业效益数据可通过工商管理部门获取或实地走访调查;交易样点数据通过房产国土部门获取、实地调查或房地产网站获取等。 六、简述表示项目进度的常用方法,并以某项目为例选用一种方法表示该项目的进度安排。(15) 表示项目进度的常用方法有里程碑表示法,甘特图法和工程网络图等。 (1)里程碑表示法:里程碑表示法适用于较小规模的项目,可用于起草项目计划书,该方法将主要任务作为一个阶段来处理,清晰并且容易使用。缺点是不能表达出各项任务之间的关系,对项目进程的控制能力差。

土地信息系统复习重点

土地信息系统复习重点 第一节绪论 1、数据:数据是通过文字、图表、符号、图像、声音等有效地组合后对特定现象客观描 述的载体,并且随着载荷它的物理设备的形式而改变。数据具有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是指数据具有可感知、可储存、可加工、可传输、可再生、可压缩等特征; 而数据的商业性、资源性、功用性、隐秘性以及各行各业对数据的依赖性则体现了数据的社会属性。 2、信息:信息就是对客观事实用文字、数字、符号、语言、图像等介质来表达事件、事 物、现象等的内容、数量或特征,从而向人们(或系统)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和知识,作为生产、建设、管理、经营、分析和决策的依据。 3、信息的性质:客观性、适用性、传输性、共享性、时效性、无限性。 4、数据与信息的关系:数据是信息的表达,是描述客观事实的载体,是未经加工的原始 材料,数据本身没有意义。而信息则是对数据的加工与处理,并得到数据内涵,直接或间接的对事物产生影响,为人类决策提供依据。 二、 1、土地信息:土地信息是指表征土地系统诸要素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相互联系和 变化规律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土地信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件等不同形式定性、定量、定位、定时、可视化全面表征土地的这些属性特征。 2、土地信息的特征:资产性与法律性、空间性、多维性、时序性、空间分布性、数据海 量性、信息载体的多样性、信息的多态性、信息的动态性 3、土地信息分类:①基础地理信息;基础地理信息是指空间参考坐标系、地形地貌、水 系、植被和线状道路等基础信息。基础地理信息为信息管理和应用提供统一的空间定位参考框架和专题信息的背景信息。②专题图形信息:专题图形信息是指建立土地信息系统时涉及的有关土地方面的信息图层。具体包括:地籍地块信息和中间用地方案图层;建筑平面图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其专项规划图层;城市总体规划及其专项规划图层;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图层;城镇土地定级和基准地价评估图层;行政区划图层。③专题属性图层:专题属性信息是反映特定地块最基本属性的信息。包括:土地权利和限制、土地价值和税收、农村和城市土地利用。房屋和建筑物。④土地相关属性信息:与土地相关的其他属性信息包括:人口和人口普查数据、行政管理、古迹、土壤、植被、水文、物种保护、气候、污染、健康与安全、工业与就业、交通运输、给水排水、煤气、电力和电话、消防设施、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等。 三、 1、①系统与信息系统: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一个系统的构成,一般包括功能、输入、输出、程序、系统环境和人员六个组成部分。 ②特性:系统容量、系统质量、系统兼容性、系统实时性、灵活性 ③信息系统:信息系统是由人、计算机软件、硬件、数据组成的,能对数据和信息进行采集、储存、加工和再现,实现系统既定目标的各类活动,并能回答用户一系列问题的系统,另外,智能化的信息系统还包括知识。 ④信息系统的分类:事务处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 2、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决策支持系统,它具有信息系统的各种特点。地理信息系统与其他信息系统的主要区别在于:其储存于处理的信息是经过地理编码的,地理位置及与该位置有关的地物属性信息成为信息检索的重要部分。在计算机软硬件、网络与通信技术的支持下,运用系统工程与信息科学的理论,以空间数据为操作对象以数据库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基础理论(必备).

土地资源管理基础知识理论bete1.0 Editor: yyx 自整土管基础知识,适用于LKD,会陆续根据情况陆续增加和删除

土壤的概念: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肥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 土层:是原来的成土母质在成土作用的影响下产生分异作用的结果,不同的土壤层次可根据其颜色、结构、结持性、新生体等特征进行划分。(每一种成土类型都有其特征性的发生层组合,从而形成了各种土壤剖面,主要的有:有机层(O)、腐殖质层(A)、淋溶层(E)、淀积层(B)、母质层(C)、母岩(R)) 土壤质地:土壤颗粒粗细的状况。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 土壤水划分为:固态水、气态水、化合水和结晶水、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水(毛管上生水、毛管悬着水)、重力水(自由重力水、支持重力水)等几种类型。 土壤水分常数:土壤水分常数是反映土壤水分形态和性质的特征值。它标志土壤水分的形态和性质变化时的一些土壤含水率的特征值。在水文学中常用下述几个土壤水分常数: 1.最大吸湿量:在饱和空气中,土壤能吸收的最大水汽量称为最大吸湿量。它表示土 壤吸着气态水的能力。 2.最大分子持水量:由于土粒分子力所结合的水分的最大值称为最大分子持水量。此 时,薄膜水厚度达到最大值。 3.凋萎含水量:植物无法从土壤中吸收水分,从而开始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率。植 物根系的吸力约为25 个大气压,即当土壤水分的吸力等于15 个大气压时土壤含水 率就是凋萎含水量。由此可见,大于凋萎含水量的水分才是参加水分交换的有效水 量。 4.毛管断裂含水量:毛管悬着水的连续状态开始断裂时的含水率。当土壤含水率大于 此值时,悬着水就能向土壤水分的消失点或者消失面运行。在此值以下,连续供水 状态遭到破坏,其土壤水分为结合水和薄膜水。这时,水分交换以薄膜水和水汽形 式进行。 5.田间持水量:又称为田间最大持水量。饱和土壤排水两天后,过多的重力水已经排 除,土壤中保持最大毛管悬着水时的土壤含水率,相当于0.1~0.3 个大气压。悬 着水不作重力流动,当土壤含水率超过田间持水量时,过剩的水分不能保持在土壤 中,会以自由重力水的形式向下渗透。它是划分土壤持水量和向下渗透水分的重要 标志。 6.饱和含水量:土壤中所有孔隙全部被水分充满时的土壤含水率。约相当于0.001Pa, 它决定于土壤孔隙的大小。从田间持水量到饱和含水量,是受重力作用向下运动的 自由重力水。地下潜水面以下,土壤含水量经常处于饱和状态,属于饱和渗透水流 特性。 土壤主要发生过程:1.原始成土过程2.灰化过程3.粘化过程4.富铝化过程5.钙化过程6.盐渍化过程7.碱化过程8.潜育化过程9.潴育化过程10.白浆化过程11.腐殖质化过程12.泥炭化过程13.人工熟化过程14.其他过程。 冻土:是指地表至100厘米范围内有永冻土壤温度状况,地表具有多边形土或仕宦等冻融蠕动形态特征的土壤。包括冰沼土和冻漠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