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1712农作物生产技术

01712农作物生产技术

01712农作物生产技术
01712农作物生产技术

高自考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农作物生产技术课程代码:01712(理论)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粮棉油作物生产技术》是湖北省自考(委托开考)(专科)种植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也可用于其他植物生产者提高理论和生产技术水平。主要讲授和研究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小麦、大麦、玉米、马铃薯、大豆、蚕豆)、棉麻作物(棉花、麻类作物)及油料作物(油菜、花生、芝麻)的生育规律与高产栽培技术及常见病虫害防治的一门应用学科。本课程的学习者最好应具有一般的植物、土壤与肥料、遗传与育种、病虫害防治等课程的基础知识及实验技能,并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

粮棉油作物栽培是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本课程根据生产实际需要出发,讲授粮棉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形成的基本规律和栽培技术,同时不断充实新理论、新技术,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强化感性认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主要粮棉油作物的生产概况和发展动态,掌握各种粮棉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形成的基本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掌握各种粮棉油作物高产栽培的关键技术措施和产后初加工的方法,掌握主要作物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并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的能力。

各章教学要求分为重点掌握、一般掌握和基本了解三个层次,重点掌握的是本章的核心内容,一般掌握的为基本内容。考试以重点掌握(65%)和一般掌握内容为主(25%),基本了解内容(10%)。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粮棉油作物生产技术》是为种植业及其它相关专业的学生所设置的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所研究的内容涉及到植物、土壤与肥料、遗传与育种、病虫害防治、农业气象以及计算机等农业基础知识的基本理论及技术。主要研究粮棉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和有效成分积累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相关关系,从而找出特用粮棉油植物生长发育的理想环境条件,制定出优质、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措施。一般应在学习了“农业基础知识”等课程后再行开设为宜。

本课程是种植业专业的主干课程,因此,本课程的学习需要综合应用上述有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主要粮棉油作物生长发育、外界环境因素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并采用相应的栽培措施,合理调控产量构成因素和优良品质的形成,以获取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本课程可与本专业另一主干课程《经济作物生产技术》同时开设,以利于不同作物间相互比较印证,更好的掌握基本原理,更快的提高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生产条件的改善,要不断地赋予它该课程新的研究内容。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有自学能力的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掌握生态环境条件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掌握作物高产、优质、高效栽培生理与技术措施,明确作物生产的原理,能分析和解决作物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指导农业生产。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主要粮食作物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讲述粮食作物的生物学基础、栽培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由于包含的作物较多,学习者应以某几种作物为例,重点掌握;其他粮食作物相互印证,达到融会贯通。本章的重点是水稻温光反应特性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和水稻的育秧技术,小麦的阶段发育理

论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以及营养特点和施肥技术,大麦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及需肥特性和施肥技术;难点是水稻的水分管理和施肥技术,小麦各生育阶段的苗情诊断了解水稻的积温与品种类型及在生产上的应用;栽培稻种的起源;不育系的繁殖技术等。

理解水稻栽培品种的分类与利用特点;水稻土壤的特性以及高产稻田土壤的基本特征。

掌握秧苗的类型及壮秧指标;播种期、播种量和秧龄的确定;水稻合理的动态群体结构;水稻杂种优势的利用途径;再生稻的优点及产量潜力。

熟练掌握我国的稻作分区及栽培稻的类型及各类型的特点;水稻温光反应特性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及各因素的决定时期;水稻的需肥规律与施肥技术;水稻的灌溉技术、育秧技术、秧苗移栽技术及各生育期的田间管理措施等;水稻杂种优势的表现和高产制种技术;再生稻的生长发育特性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和栽培技术。

了解小麦的生产概况和生长发育过程;小麦对土壤条件的要求及整地技术及小麦的收获时期及收获方法。

掌握小麦的播种技术、追肥在小麦器官调控中的作用;小麦防倒伏、冻害技术及原理;小麦的产量形成。

熟练掌握小麦的阶段发育理论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小麦的种植密度、营养特性和需水特性及灌排技术;小麦各生育阶段的生育特点、苗情诊断和追肥技术及原理。

了解大麦的生产概况和发展大麦生产的意义。

理解大麦亚种和各亚种的主要用途及不同生态地区大麦亚种的分布情况。

掌握大麦的阶段发育理论及不同类型的分布和大麦的生育期;大麦的播种技术和田间管理技术及原理。

熟练掌握大麦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大麦的营养特性与施肥技术。

玉米的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及施肥技术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了解玉米的生产概况、玉米的主要用途及玉米的分类与我国玉米产区分布。

理解玉米的生长发育阶段和源库与产量形成。

掌握玉米的田间管理技术、播种技术、种植密度。

熟练掌握玉米的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和玉米的光合作用与产量形成以及玉米的施肥技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育苗移栽技术。

马铃薯、大豆的生长发育特性和需肥规律与施肥技术是本章的重点。大豆及蚕豆的产量形成过程是本章的难点。

了解大豆分类。

理解大豆的生长发育阶段及各阶段的生长发育特性。

掌握大豆的产量形成过程和大豆的轮作特性、播种技术、需水规律和田间管理技术。

熟练掌握大豆的需肥规律与施肥技术。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水稻的生物学基础;水稻各生育期的苗情诊断、田间管理措施及原理;水稻的温光反应特性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水稻的需肥规律与施肥方法;水稻的需水特性与灌溉方式;栽培稻种的起源、类型与利用及栽培品种的分类与利用;早、中稻育秧技术及秧苗移栽;水稻的生长时期和产量构成因素;三系杂交稻及高产制种技术及原理不育系繁殖技术及原理;水稻的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小麦各生长发育阶段的生育特点及田间管理;大麦栽培种、亚种及变种;大麦的阶段发育和生育期;玉米的育苗移栽技术。大豆的生长发育阶段及各阶段的特性;大豆的产量形成;大豆的光周期特性。(重点)

识记:水稻、陆稻、粘稻、糯稻、杂种优势、三系、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幼苗期、分蘖期、返青期、感温性、感光性、基本营养生长性、断奶肥、烂种、烂芽等概念;小麦腊肥、小麦干热风;六棱大麦、四棱大麦、二棱大麦。栽培稻的起源及学名;水稻栽培品种分类的类型与利用等;华中稻区水稻生育期,水稻的产量构成因素等;水稻不同生育期对养分、水分的需要量等;小麦各生育阶段苗情诊断指标;根据大麦阶段发育中对温度和光照的反应

所分各类型对低温和光照时间的具体要求;湖北省主要的大麦优良品种;我国不同地区大麦的生育期。

理解:各生育期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水稻各生育期的田间管理措施及原理;水稻各生育期的苗情诊断指标;籼稻和粳稻的形态特征及生理特征比较;水稻和陆稻的主要差异;粘稻和糯稻的淀粉结构差异;水稻的播种期、播种量和秧龄;水稻不同主茎与分蘖、主茎穗与分蘖穗比重;不同高产途径中的单位面积基本苗数、最高苗数、成穗数和每穗实粒数等;水稻的产量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水稻种子的催芽过程;温室育秧技术及原理;两段育秧技术及原理;水稻烂秧的原因及防治;露地湿润育秧技术及原理;薄膜保温育秧技术及原理;旱育秧的特点和优势;肥床旱育秧技术及原理;塑料软盘旱育秧技术及原理;稻田的主要灌溉类型。水稻二化螟和三化螟的食性及危害症状;小麦出苗分蘖阶段的合理追肥技术及原理;冻害对小麦的影响及防御措施;小麦拔节孕穗期的生育特点及栽培管理目标;大麦各亚种的主要用途;大豆的生长发育阶段;产量构成因素;株高与茎粗的比值等;

应用:水稻返青分蘖期僵苗生理障碍的类型、症状、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高产水稻的叶色变化规律及其与内部生理变化的关系;三系的来源及各自的功能和相互关系;三系杂交稻高产制种技术及原理;水稻各产量构成因素在产量中的作用及形成和决定时期。水稻的温、光反应特性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水稻生育前期重点施肥方法及依据;水稻生育中期重点施肥方法及依据;水稻各生育期对水分的要求及灌溉原则;水稻晒田的作用与技术。湖北省水稻主要病虫害(纹枯病、白叶枯病、稻飞虱)的防治方法;小麦出苗分蘖阶段的生育特点和栽培技术及原理;小麦各生育阶段的苗情诊断技术;小麦拔节孕穗期追肥技术及原理;小麦倒伏产生的原因及防治;干热风对小麦的危害及防御措施。根据大麦品种春化阶段对低温的要求划分的类型及特性;根据大麦光照阶段对光照条件的要求划分的类型及特性;大麦品种阶段发育特点与原产地生态条件的关系及各类型的分布;玉米育苗移栽增产的原因;玉米育

苗方法;玉米育苗的移栽和田间管理。大豆各生育阶段的生长发育特性;大豆的产量形成过程;大豆分枝数目与产量的关系。大豆品种生育期与光周期特性的关系在引种上的应用;

(二)高产稻田土壤的基本特征;再生稻的生育特性与栽培技术;水稻积温与品种类型及在生产上的应用;水稻秧苗的类型及壮秧指标;小麦的种植密度;小麦的生长发育过程和阶段发育;小麦的播种技术及原理;小麦的需水特性及灌排技术;小麦的收获与贮藏;大麦的播种技术;大麦的田间管理技术;危害小麦的常见病虫害;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玉米田间管理技术及原理;马铃薯田间管理技术及原理;马铃薯的收获期与贮藏;大豆及蚕豆的播种技术;大豆的营养特性与施肥技术;大豆需水规律及灌溉与排水。大豆及蚕豆的田间管理技术。(次重点)

识记:高产稻田土壤的基本特征;秧苗类型及壮秧指标;小麦不同高产途径对种植密度的要求;确定小麦适宜种植密度的依据;不同生育阶段的耗水量;春化阶段、光照阶段、阶段发育等概念;小麦的生长发育过程;危害小麦的常见病虫害(小麦白粉病、赤霉病、锈病、麦蚜、粘虫、吸浆虫);玉米蹲苗;

理解:积温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水稻的理想株型与提高产量的途径;小麦的收获适期与收获方法;小麦播种适期;播种量的计算公式;小麦在贮藏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及贮藏技术;小麦田灌溉及湿害、渍害的危害与防治。根据小麦品种春化阶段中对温度的要求所分的类型及各类型的特点;大麦种子处理技术;确定大麦播种量的方法;大麦的田间管理技术。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玉米的收获与贮藏技术。马铃薯中耕除草及培土技术及原理。马铃薯追肥技术及原理。

应用:再生稻的生长发育特性及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再生稻的高产栽培技术。水稻品种的库、源关系及产量潜力;水稻品种的库、源关系及类型;小麦的阶段发育特性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玉米苗期田间管理技术及原理;玉米穗期田间管理技术及原理;玉米花粒期田间管理技术及原理。马铃薯适宜收获期的确定方法;马铃薯贮藏期间的管理措施;大豆及蚕豆的播种时期、播种量与种植方式等;大豆的耗水系数与耗水量。大豆的灌溉与排水技术;大豆不同生育期对氮、磷、钾的吸收量等;施用钼肥使大豆增产的原因。

(三)我国水稻生产的分布与区划;再生稻的优点及产量潜力;小麦产量的形成;小麦对土壤条件的要求;小麦的营养特性和施肥技术及原理;大麦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玉米的播种技术与种植密度;玉米的施肥技术;大豆的施肥技术及原理(一般)。

识记:水稻再生稻;小麦对氮、磷、钾的吸收量;经验施肥法;施肥量的计算公式;大麦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理解:再生稻的优点和产量潜力;小麦高产稳产对土壤条件的要求;大麦的施肥原则和方法;玉米的种子处理技术;玉米的播种期、播种量、种植密度和种植方式。

应用:我国水稻生产的分区及各区的自然条件和在水稻生产中的地位;小麦的营养特性;追肥在小麦器官调控中的作用;小麦的产量构成因素及各因素形成过程;玉米的施肥原则与施肥技术;大豆摘心的作用与技术;生长调节剂在大豆上的应用;大豆的收获、留种与贮藏技术。

第二章棉麻类作物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包括棉花、苎麻及红麻等棉麻作物,主要研究其生长发育规律,产量及品质形成的关键因素,探讨高产栽培模式及其途径,探索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本章知识的学习需要一定的实践经验,应以棉花、苎麻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他棉麻类作物作为参考进行学习。

棉花的营养生理、水分生理、光合生理、育苗移栽的效应、地膜覆盖栽培的增产原理是本章的重点。高产棉田实现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协调,个体发育与群体相适应的合理生育动态是本章的难点。

了解棉花的生产概况及用途;棉花的整地、中耕与培土技术;种子处理技术;短季棉的栽培技术要点;我国主要棉区的气候特点。

理解各生育期的苗情诊断原理。

掌握棉花的产量结构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棉花的整枝与化学调节技术;短季棉的生长发

育特点;各生育阶段的栽培技术要点;棉花的直播技术。

熟练掌握棉花个体发育与群体生长、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及如何协调;棉花的营养生理与施肥技术;水分生理与灌排技术;光合生理与群体结构;育苗移栽的效应与方法;地膜覆盖栽培的增产原理与技术;各生育期的生长发育特点。

影响产量构成因素的条件及冬季培管的技术是本章的重点,难点是苎麻的繁殖技术。

了解苎麻的用途及生产概况;苎麻的脱胶技术;苎麻的剥制技术及原理。

理解苎麻的收获时间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掌握苎麻的生长发育进程;新麻园的建立、管理与收获技术;苎麻的需肥特点与施肥技术;水分生理与抗旱排涝技术;防风防霜冻的生理基础;苎麻高产的产量结构。

熟练掌握影响苎麻产量构成因素的内外条件;苎麻的繁殖方法的原理与技术;苎麻的冬季培管的作用、技术;苎麻的类型及各类型的生长发育特点。

红麻的营养生理及施肥技术、产量形成为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了解红麻的用途、起源与生产概况及红麻的轮作技术原理。

理解红麻的沤洗技术及原理。

掌握红麻的产量构成因素及与产量的关系;红麻的收获时期及其与外界条件和红麻生长发育的关系。

熟练掌握红麻的生长发育时期及与环境条件的关系;红麻的营养生理及施肥技术;红麻的苗期管理技术、播种技术、灌排技术、麦茬红麻和低洼易涝地红麻的栽培技术及原理。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棉花的生育进程;棉花的产量结构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棉花个体与群体,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棉田中耕、培土的作用;棉花的光合性能、群体结构与合理密植。棉花的蕾铃脱落原因及防止方法;棉花育苗移栽的效应与方法;棉花地膜覆盖栽培的增产原理与技术。短季棉的生长发育特点与栽培技术要点。棉花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苎麻的生长发育进程与产量形成;苎麻的繁殖技术;新麻园的建立与管理;苎麻的营养生理与追肥技术;苎麻“三当”栽培技术;苎麻的水分生理与抗旱

排涝;苎麻冬季培管的作用、技术及原理;红麻轮作与播种技术;红麻苗期管理技术;红麻的灌排技术(重点)。

识记:棉花的五个生育阶段;生育期、全生育期、铃重、衣分、籽指、衣指、伏前桃、伏桃、秋桃、短季棉等概念;苎麻幼龄期、壮龄期、衰老期、鲜茎出麻率、鲜茎出麻率、破秆、蓄蔸、挽蔸、冬培、败蔸等概念。

理解:棉花的合理密植范围;棉花的产量构成因素;营养条件与单铃重的关系;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协调,个体发育与群体相适应的合理生育动态;棉花蕾铃脱落的原因;棉田中耕的作用;棉田杂草及其防除技术;棉花培土的作用。地膜覆盖栽培的增产原理;地膜棉栽培技术要点;棉花主要病虫害;高产苎麻的产量结构;苎麻的生育时期及所经历的时间;每季麻的生长时期及特点;一年中苎麻的生长发育过程;苎麻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的特点比较;苎麻的有性繁殖技术及其原理;苎麻“败蔸”的原因及其防止方法;苎麻吸收营养元素的数量与比例;苎麻的需肥特点;苎麻的追肥技术及原理;红麻轮作的原理与技术;红麻播种期与温度的关系。

应用:棉花的光合性能;确定棉花种植密度的原则;棉花产量构成因素与外界条件的关系;协调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个体与群体的意义;防止棉花蕾铃脱落的原因;棉花育苗移栽的效应;营养钵育苗方法;育苗移栽棉花的生长发育特点及高产栽培关键。短季棉的生育特点;短季棉的栽培技术要点;棉花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影响苎麻产量构成因素的内外条件;苎麻无性繁殖方法与技术;栽植密度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苎麻“三当”栽培技术的内涵、原理与技术;苎麻的抗旱排涝技术及原理;苎麻冬季培管的作用、技术及其原理;红麻苗期管理技术;红麻的需水特点与灌溉技术。

(二)棉花的营养生理与施肥;棉花整枝与化学调节;棉花各生育期的生长发育特点、苗情诊断和栽培技术要点;苎麻根的种类;苎麻的类型与品种;苎麻防风防霜冻的生理基础;收获时间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红麻产量构成因素及与产量之间的关系;红麻的营养生理及施肥技术。(次重点)

识记:棉花的需肥数量与比例;按苎麻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状况所分类型及各类型的生

长发育特点;苎麻的几种类型的根的形态识别;红麻各产量构成因素的范围;红麻对主要营养元素的吸收量。

理解:棉花不同生育期对养分的吸收动态;棉花合理施肥原则;棉花的打顶与去叶枝;延缓型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棉花苗期的生育特点;棉花蕾期的生育特点;棉花蕾肥和当家肥施用技术;棉花吐絮期的生育特点;不同地区红麻品种花芽分化与日照长度的关系及在引种上的应用;红麻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之间的关系;红麻的吸肥规律。

应用:棉花各生育期的化学调节技术;棉花花铃期的生长发育特点;花铃肥和盖顶肥的作用和施用技术;苎麻的防风防冻技术及原理;苎麻的工艺成熟标准;苎麻的收获时间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红麻的生长发育时期及与环境条件的关系;红麻的施肥原则和技术及其与生长发育的关系。

(三)棉花的水分生理与灌排技术;棉花的种子处理与直播技术;苎麻剥制原麻技术及原理;低洼易涝地红麻的栽培管理技术;红麻的收获与沤洗(一般)识记:棉花各生育期的诊断指标;棉花当家肥。

理解:棉花的需水规律;旱涝对棉花的危害;棉花合理灌溉排水原则;低洼易涝地红麻的栽培管理技术与原理。

应用:棉花种子准备与处理技术;棉花直播技术。苎麻剥制技术及原理;确定红麻收获时期的原则及收获时期;红麻的收获方法与技术;红麻的沤洗方法、技术和原理。

第三章油料作物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油菜的温光反应理论和高产途径及油菜的营养特性与施肥技术是本章的重点,环境条件对油菜生长发育的影响是本章的难点。

了解油菜的用途、生产概况、类型与品种及我国油菜的分布与分区。

理解油菜早花和冻害产生的生理原因及防治技术。

掌握环境条件对油菜生长发育的影响;油菜的产量构成因素及其影响条件;油菜的营养生理特性;施肥技术;壮苗的形态和生理指标;确定油菜播种期和收获期的原则;防止早花和冻害技术、防治病虫害技术及收获与贮藏技术。

熟练掌握油菜的温光反应理论和高产途径;直播和育苗移栽油菜的特性;免耕油菜的栽培技术;油菜的需水特性与灌排技术;

花生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和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本章的重点,花生的营养生理特性与施肥技术是本章的难点。

了解花生的生产概况和花生的主要用途;花生的收获与贮藏技术。

理解花生的分类方法及四大类型的生长发育特性。

掌握花生的需水规律与水分管理;花生的播种技术;花生的田间管理技术;花生对土壤条件的要求;高产花生的产量结构;花生的生长发育过程。

熟练掌握花生的各产量因素形成过程及各生长发育时期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花生的营养生理特性与施肥技术;花生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芝麻的营养生理、水分生理特性及打顶的生理作用是本章的重点,芝麻种子发育过程中的生理变化是本章的难点。

了解芝麻的用途和生产概况;生长调节剂对芝麻生长发育的影响;芝麻的收获与贮藏。

理解芝麻种子发育过程中的生理变化。

掌握芝麻播种期确定原则和播种方式;芝麻连作减产的原因。芝麻的产量构成因素及各因素间的相互关系;芝麻的分类方法与芝麻的主要类型。

熟练掌握芝麻的生长发育过程及与环境条件的关系;芝麻的营养生理特性与施肥技术;水分生理特性与抗旱排涝技术;合理密植的生物学基础;打顶的生理作用与技术。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油菜的类型与品种;油菜的生长发育;油菜的产量形成及高产途径。油菜的营养生理与施肥技术;油菜的营养特性与缺素表现;油菜的施肥技术与原理;油菜早花、冻害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芝麻的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芝麻的营养生理特性与施肥;花生的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花生的播种技术及原理。花生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及原理。(重点)

识记:春油菜、冬油菜、双低油菜、冬养油菜、冬壮油菜、冬发油菜、秋发油菜、根拔、果针、双仁果率等概念。花生的生长发育时期及划分标准;高产花生的产量结构等。花生的播种适期、播种量和种植方式。。

理解:优质油菜的类型;油菜三大类型(白菜型、芥菜型、甘蓝型)的植物学特征;三种类型油菜的叶片的特征及功能;油菜的产量构成因素;油菜产量构成因素的形成过程;油菜冬发高产途径及原理;油菜秋发高产途径及原理;芝麻的产量构成因素及因素间的相互关系;花生各生育时期的生长发育特点;花生荚果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花生根瘤菌的形成、固氮能力变化与花生生长发育时期的关系;花生“花多果少,秕多实少”现象;高产花生的产量构成。花生经浸种催芽播种遇低温多雨后造成的影响。花生地膜覆盖栽培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应用:油菜的温光反应特性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油菜的生长发育时期及环境条件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油菜早花产生的原因与防治措施;油菜冻害种类、产生的原因

与防治措施;芝麻的生长发育过程;芝麻种子发育过程及脂肪、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芝麻的需肥特性与施肥技术;:花生各生长发育时期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花生各产量构成因素的形成过程。地膜覆盖花生的栽培技术及原理。

(二)油菜的种植方式和方法;油菜壮苗的形态和生理特性指标;育苗移栽油菜苗床管理技术与原理;免耕油菜的特点、配套栽培技术及原理;芝麻轮作技术及原理;芝麻的播种与种植密度;花生的营养生理特性与施肥技术;花生的需水规律与水分管理。(次重点)

识记:油菜根颈、免耕油菜等概念;花生对营养三要素的吸收量等。。

理解:油菜的播种时期;芝麻连作减产的原因;芝麻的合理密植范围等;花生的营养特性;花生较耐旱的形态和生理基础。

应用:油菜播种期与其内在和外部条件的关系;育苗移栽油菜和直播油菜的生长发育特性比较;油菜壮苗的形态和生理特性指标;育苗移栽油菜苗床管理技术与原理;免耕油菜的特点、配套栽培技术及原理。芝麻合理密植的生物学基础;夏芝麻播种过晚对其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芝麻的播种方式及其优缺点;芝麻播种后如遇雨应及时松土破壳的生理作用;花生的施肥技术及原理。

(三)油菜的需水特性与灌排技术;油菜的收获;芝麻的水分生理特性与水分管理;芝麻的田间管理技术及原理;花生的田间管理技术及原理。(一般)

识记:芝麻的腿、芝麻的黄梢尖、花生清棵。等概念

理解:油菜的需水特性与灌排技术;渍害对芝麻生长发育的影响;花生适时收获时期

应用:确定油菜适宜收获期的原则;芝麻打顶的技术及其原理;芝麻生产上常用的几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芝麻生长发育的影响;芝麻成熟的标志;花生清棵蹲苗的技术及原理;花生成熟的标志;花生安全贮藏所需条件及原因;化学调节技术在花生上的应用。花生培土的作用;花生连作对土壤微生物、酶、速效养分的影响。

第三部分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考核的能力层次表述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理解”、“应用”三个能力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各能力层次为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其含义是: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系学过的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二、教材

1、指定教材

《粮棉油作物生产技术》,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陈代槐主编,1998年第一版。

2、参考教材

《作物栽培学各伦》,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杨文钰、屠乃美等编著,2003年第一版。

三、自学方法指导

1、在开始阅读指定教材某一章之前,先翻阅大纲中有关这一章的考核知识点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目标,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阅读教材时,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对基本理论必须彻底弄清,对基本方法必须牢固掌握。

3、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思考问题,也要做好阅读笔记,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加以整理,这可从中加深对问题的认知、理解和记忆,以利于突出重点,并涵盖整个内容,可以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4、完成书后作业和适当的辅导练习是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做练习之前,应认真阅读教材,按考核目标所要求的不同层次,掌握教材内容,在练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回顾与发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题时应注意培养逻辑性,针对问题围绕相关知识点进行层次(步骤)分明的论述或推导,明确各层次(步骤)间的逻辑关系。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提出的总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能力层次,并深刻理解对各知识点的考核目标。

3、辅导时,应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大纲脱节。

4、辅导时,应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宜提倡"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争取帮助,依靠自己学通"的方法。

5、辅导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对考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有问即答,要积极启发引导。

6、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考生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判断,解决问题。

7、要使考生了解试题的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会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

8、助学学时:本课程共6学分,建议总课时108学时,其中助学课时分配如下: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包括能力层次比例、难易度比例、内容程度比例、题型、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等)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

2、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的试题比例大致是:"识记"为20%、"理解"为40%、"应用"

为40%。

3、试题难易程度应合理:易、较易、较难、难比例为2:3:3:2。

4、每份试卷中,各类考核点所占比例约为:重点占65%,次重点占25%,一般占10%。

5、试题类型一般分为:本课程考试题型,选用了单项选择题(21题)、多项选择题(5题)、名词解释题(5题)、简答题(5题)、论述题(2题)五种类型。题量在26~42个题的范围内。

6、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50分钟,采用百分制评分,60分合格。

六、题型示例(样题)

为了便于考生审题和作答案参考,根据课程的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特编制考试样题,现举例如下。

1、单项选择题

稻、麦的叶蘖同伸规律是( B )

A.n-4

B.n-3

C.n-2

D.n-1

2、多项选择题

小麦出苗分蘖阶段的追肥种类有( ACD )

A.苗肥

B.起身肥

C.分蘖肥

D.腊肥

E.催花肥

3、名词解释

双低油菜:油中芥酸含量低、饼中硫苷含量低的油菜品种。

4、简答题

什么是水稻的“三性”?

答:水稻的温、光反应特性表现在感温性、感光性和基本营养生长性三个方面,简称水稻的“三性”。(2分)

水稻品种因受温度高低的影响而改变其生育期的特性,称为感温性。水稻品种因日照长短而改变生育期的特性,称为感光性。水稻进入幼穗分化之前,不再受短日、高温的影响而缩短的营养生长期,称为基本营养生长期。(3分)

5、论述题

结合生产实际,论述育苗移栽棉花的生育特点及其高产栽培关键。

答:①移栽后有一个缓苗期。(2分)

②侧根发达,根系分布于土壤耕作层内,生育前期吸收功能强。但移栽时主根折断,入土不深,抗旱、抗倒能力差,易早衰。(2分)

③移栽棉花在适期早播,保温育苗的条件下能早生快发,早现蕾开花,早结铃吐

絮,延长了有效结铃期,有利增结棉铃。(2分)

④育苗移栽棉生长稳健,株矮节密,封行延迟,故棉田通风透光良好,棉株光合

效能高,制造有机养料多,蕾铃脱落少。(2分)

⑤育苗移栽棉常成为害虫集中为害田,故要及早防治病虫害。(2分)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实习总结范文

《浙江大学优秀实习总结汇编》 作物生产技术岗位工作实习期总结 转眼之间,两个月的实习期即将结束,回顾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感触很深,收获颇丰。这两个月,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通过我自身的不懈努力,我学到了人生难得的工作经验和社会见识。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作物生产技术岗位工作实习这段时间自己体会和心得: 一、努力学习,理论结合实践,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在作物生产技术岗位工作的实习过程中,我始终把学习作为获得新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解决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和方法,切实做到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思想上积极进取,积极的把自己现有的知识用于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也才能检验知识的有用性。在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中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我们在学校学到了很多的理论知识,但很少用于社会实践中,这样理论和实践就大大的脱节了,以至于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找不到方向,无法学以致用。同时,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也是弥补自己的不足的有效方式。信息时代,瞬息万变,社会在变化,人也在变化,所以你一天不学习,你就会落伍。通过这两个月的实习,并结合作物生产技术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认真学习的作物生产技术岗位工作各项政策制度、管理制度和工作条例,使工作中的困难有了最有力地解决武器。通过这些工作条例的学习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各项工作的理解,可以求真务实的开展各项工作。 二、围绕工作,突出重点,尽心尽力履行职责。 在作物生产技术岗位工作中我都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对待每项工作。虽然开始由于经验不足和认识不够,觉得在作物生产技术岗位工作中找不到事情做,不能得到锻炼的目的,但我迅速从自身出发寻找原因,和同事交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至于迅速的转变自己的角色和工作定位。为使自己尽快熟悉工作,进入角色,我一方面抓紧时间查看相关资料,熟悉自己的工作职责,另一方面我虚心向领导、同事请教使自己对作物生产技术岗位工作的情况有了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认知和了解。根据作物生产技术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优势,

《农作物生产技术》课程标准

濮阳县职业技术学校学校现代农艺技术专业 《农作物生产技术》课程标准 1.前言 1.1课程定位(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农艺技术专业的一门方向课程,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职业中专和技工院校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是从事农作物生产岗位工作的必修课程。该课程的主要功能是让现代农艺技术专业的学生了解与掌握农作物生产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及与农作物生产关系密切的新技术、新品种、新材料、新理念;学生具备农作物生产的操作能力,能胜任农艺工生产岗位工作,并为学习本专业高等职业教育相应课程作好准备。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有:《农业化学应用》、《植物生长与环境》、《植物保护技术》、《植物生长环境调控》。 1.2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河南省《农作物生产技术课程标准》和濮阳市农作物生产的区域特点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以农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和农事操作为主线构建理实一体化课程;按照农作物生产管理工作过程中的项目和任务设计学习过程,使学生掌握农艺工职业岗位相关的知识、技能和职业能力。 本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或培训对象能够胜任农艺工职业岗位。立足这一目的,本课程整合农艺工职业标准、河南省《农作物生产技术课程标准》和濮阳市农作物生产的区域特点制定了3项课程目标,这3项目标包含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材编写、教师授课、教学评价都应依据这些目标定位进行。 2.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

2.1 使学生理解农作物的概念、分类,耕作制度等知识;概述小麦、水稻、棉花、玉米、花生、大豆、甘薯等农作物的生产概况、生物学特性、生育期和生育时期等概念;能够归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规律等知识,并记住农作物各生育期的生育特点、主攻目标。 2.2 能够操作完成农作物的播种、育苗与定植、田间管理、收获与贮藏等农艺工职业岗位工作所需求的核心技能节;能够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灵活运用与农业发展关系密切的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新理念。 2.3 通过参与农作物生产实践、顶岗实习和技能训练等活动,体验职业岗位标准,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吃苦耐劳、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团结协作的精神,且具备以下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目标: (1)认识当地常见农作物的种类,识别常用的品种及特点; (2)熟练掌握当地主要农作物播前整地、种子处理及良种选择技术; (3)掌握当地主要农作物各生育时期的施肥技术; (4)掌握当地主要农作物田间灌溉技术; (5)掌握当地主要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6)掌握当地主要农作物的化学调控或特殊农事操作技术; (7)具备当地主要农作物的田间估产技术; (8)能正确选择当地主要农作物的收获与贮藏技术; (9)具备认识新品种,利用新品种的能力。 (10)具有查阅专业文献、资料、手册和行业标准,不断学习进步的能力; (11)具有较好的表达交流、沟通协作能力和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 3.课程内容和要求

农作物生产技术试题及答案

齐齐哈尔市中等职业学校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结业考试 《农作物生产技术》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 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 1、在粮食作物的布局中,要实施“(),(),()的区域发展站略。 2、复种方法有()、()、()和()4种形式。 3、确定冬小麦适宜播期要根据()、()两种 4、冬小麦子粒成熟过程根据其特点包括()、()、()和()4各过程。 5、影响冬小麦粒重的主要因素有()、()、()()等。 6、我国栽培稻主要分为()和()两大类。 7、根据玉米子粒形态及淀粉的结构,我国生产上常见玉米可分为()、()、()、()、()、()。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是玉米一生最耐旱而最不耐涝的时期。 A 开花期 B 成熟期 C 吐丝期 D 苗期 2、影响春稻移栽期的主要因素是()。 A 湿度B气温C 光照 D 气体成分 3、()是小麦联合收割的最佳时期。 A 乳熟期 B 面团期 C 蜡熟期 D 完熟期 4、小麦种子播深以()cm左右为宜。 A 5 B 6 C 4 D 7 5、长日照植物南种北引,生育期()。 A 缩短 B 延长 C 不变 D 可长可短 6、粒用农产品的贮藏一般子粒含水量最为安全的是()。 A 10%~14% B 6%~8% C 13% D 4%~5% 7、基本耕作的旋耕一般在()cm。 A 10—14 B 10—12 C 6—8 D 20—25 8、复种热量指标包括()、生长期和界限温度。 A 湿度B温度C积温D气温 9、为保证分蘖早生快发。应在插秧后()天施肥。 A 、5~7天 B 、3~4天 C 、8~9天 10、水稻一生分营养生长阶段和生殖生长阶段。它们划分的界限是() A 、幼穗分化 B 、分蘖期C、幼苗期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间距是相邻两作物边行的距离。()。 2、套种只是利用空间的一种种植方式。() 3、休闲是一种恢复地利的技术措施,包括全年休闲和季节休闲两种。() 4、种植制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如何实现农作物高产、优质和高效益的技术问题。

《农作物生产技术》练习题

《农作物生产技术》练习题 项目一《农作物生产概论》 一、选择题(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下列属于粮食作物的是()。 A.棉花、大豆 B.小麦、水稻 C.甘蔗、玉米 D.百合、苜蓿 2.下列作物属于三碳作物的是() A.棉花 B.玉米 C.高粱 D.甘蔗 3.烟草属于() A.长日照植物 B.短日照植物 C.中性植物 D.定日照植物 4.下列作物都属于经济作物的是() A.大豆、棉花、烟草、芝麻 B.黑麦、烟草、水花生、红花 C.橡胶、烟草、花生、棉花 D.三七、水葫芦、茶叶、向日葵 5.下列忌连作的农作物有() A.小麦 B.西瓜 C.水稻 D.棉花 6.实现间套作增产增效的关键问题是()。 A.确定适宜的农作物种类 B.确定农作物配置 C.密度 D.查清农作物生产的环境条件 7.小麦玉米套作,窄背晚套的热量指标为≥10℃积温在() A.2500~3000℃ B.3000~3600℃ C.3600~4100℃ D.4100℃以上 8.豆科植物种植的最热月平均温度不低于() A.5℃ B.10℃ C.15℃ D.18℃ 9.在同一地块上,一年内前茬作物单作收获后,播种下茬作物的种植方式属于() A.接茬复种 B.移栽复种 C.套作复种 D.再生复种 10.圆盘耙的作用深度一般在()cm。 A.3~5 B.5 C.8~10 D.25~30 11.在土壤的初级耕作中,不适合于干旱缺水地区的是()。 A.翻耕 B.深松耕 C.旋耕 D.耙地 12.决定一地能否复种及复种程度高低的首要条件是() A.热量 B.水分 C.地力与肥料 D.经济效益大小

农作物生产技术试卷及答案

农 作 物 生 产 技 术 二 年 级 期 终 统 考 试 卷 1.影响花生生长发育的因素有 、 、 、 、养分、黑暗与机械刺激。 2. 花生安全贮藏对 和 要求较高。 3.棉花吐絮期的主攻目标是 、 、 、 。 4.玉米倒伏的原因主要有 和 。 5.玉米蹲苗应掌握 、 、 的原则。 6.粮食作物包括 、 和 三个类别。 7我国北方主要的复种方式包括 和 。 8.小麦子粒成熟过程包括以下4个时期,即 、 和 。 9.小麦一天内的开花时间,一般有两个高峰,既上午的 , 下午的 。 10.水稻从 、 到 为拔节孕穗期。 11.水稻湿润育秧秧田管理中心是 和 。 12.水稻催芽过程可概括为 、 、 和 。 13.花生开花下针期主攻目标是 , , 。 14.棉花打顶的适宜时期应根据 和 确定。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花生清棵应使茎基部刚好露出土面。 ( ) 2.水稻抛秧要分三次进行。 ( ) 3.棉花定苗要求在1~2片真叶时进行。 ( ) 4.麦花套种通玉米以麦收前7~10天为宜。 ( ) 5.小麦冬灌时间应掌握在平均气温下降到3℃左右时浇完为好。 ( ) 6.间作是一种集约利用空间和时间的种植方式。 ( ) 三、单项选择题(把正确的答案填在后面括号内,每 小题2分,共12分)

1.玉米雌穗花丝的寿命一般为 天。 ( ) A.10 B.10~15 C.15 D.10~20 2.以下作物属耐短期连作的是 ( ) A.花生 B.棉花 C.水稻 D.薯类作物 3.小麦生长后期主要的虫害是 ( ) A.蚜虫 B.粘虫 C.吸浆虫 D.麦秆蝇 4.花生清棵应在 进行 ( ) A.出苗期 B.齐后 C.开花下针期 D.结荚期 5.水稻在 需肥较多,也是肥料利用率最高的时期。 ( ) A.秧苗期 B.返青分蘖期 C.拔节期 D.抽穗结实期 棉花蕾的脱落多集中在现蕾以后的 天内。 ( )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2分): 1.接茬复种: 2.一级分蘖: 3.水稻的基本营养生长性: 4.玉米的生育期: 5.衣分: 6.花生的一生: 五、简答题 (共24分) 1.土壤耕作有何机械作用?(5分) 2.小麦中期的管理技术有哪些内容?(4分)

《农作物生产技术(北方本)(第二版)》电子教案习题答案概要

绪论 复习思考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农作物:狭义的农作物是指具有经济价值被人们种植在大田中的植物,即农田作物,也叫大田农作物,俗称“庄稼”。广义的农作物是指凡是具有经济价值而被人们栽培的植物。 2.农作物生产技术:是指根据农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农产品食用安全规范,为获得高产、优质的农产品,满足市场的需要而采取的各种人工措施。 二、简答题 1.通常农作物的分类方法有几种?如何分类? 答: 按农作物的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和绿肥作物、药用作物; 根据农作物对温度条件的要求,可把农作物分为喜温作物和喜凉作物; 根据农作物对光周期的反应,可把农作物分为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中性作物和定日照作物; 根据农作物对CO2同化途径的不同,可把农作物分为碳三(C3)作物和碳四(C4)作物; 根据农作物播种期不同,可把农作物分为春播作物、夏播作物和秋播作物及南方的冬播作物; 按种植密度和田间管理方式不同,可把农作物分为密植作物和中耕作物。 2.简述农作物生产的特点及其重要性。 答: 农作物生产的特点是 (1)农作物生产的对象是活的生物体,故农作物生产具有不确定性; (2)农作物生产是关于初级农产品的生产技术; (3)农作物生产的空间与场所是露天性的农田,其涉及的环境很大程度上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人类不易控制; (4)农作物生产技术是一门直接服务于农作物生产的综合性应用技术。 农作物生产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 (1)农作物生产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2)农作物生产涉及社会稳定和粮食安全。 第1章耕作制度 第一节农作物布局 复习思考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耕作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农作物种植制度及与之相适应的养地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包括种植制度和养地制度两部分。 2、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农作物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总称。 3、养地制度:是指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以提高土地生产力为中心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4、农作物布局:是指在某一种植区域(田地)上,对欲种植农作物的种类、品种及种植面积所做的安排。 二、简答题 1.农作物布局的原则是什么? 答:一是需求原则;二是生态适应性原则;三是经济效益与可行性原则。 2.农作物布局的内容有哪些? 答:一是明确对农产品的各种需要;二是查清农作物生产的环境条件;三是确定适宜的农作物种类;四是确定农作物配置;五是进行可性鉴定;六是保证生产资料供应。 3.农作物布局与种植结构调整的关系怎样?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简介

1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简介 专业代码 510101 专业名称 作物生产技术 基本修业年限 三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作物生产、作物病虫害防治、作物育种、农资经营管理等基本知识,具备作物生产、种子生产和农资经营能力,从事作物生产、种子生产、作物育种,以及农业生产资料的技术服务、质量检验、储藏运输、技术推广、经营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就业面向 主要面向大中型农业生产企业和家庭农场,在农作物生产岗位群和农资生产检验以及农业技术推广岗位群,从事作物生产、种子生产、作物育种以及农业生产资料的技术服务、质量检验、储藏运输、技术推广、经营管理等工作。 主要职业能力 1.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熟练掌握不同作物种子生产技术规程,能够设计种子生产程序并指导种子生产; 3.熟练掌握农作物生产计划制订要求并指导农民进行高产、高效、优质栽培; 4.熟练掌握作物遗传育种的基本原理,能够进行新品种选育和指导繁种; 5.掌握常见作物病虫害的症状,能够正确选择农药,采取科学方法进行防治,确保食品安全; 6.掌握田间试验设计要点和调查分析的科学方法; 7.掌握作物种子检验的主要指标并能够独立进行检验操作; 8.了解农业企业(家庭农场)管理的一般规律,能够根据不同企业类型进行管理;

9.了解农资市场的基本状况,能够根据不同农资商品特点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核心课程与实习实训 1.核心课程 植物生产环境、作物生产技术、作物遗传育种、作物病虫害防治、高新农业生产技术、农作物种子生产技术、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农资市场营销等。 2.实习实训 在校内进行农作物生产、病虫害防治、种子生产、作物遗传育种等实训。 在大中型农业生产企业和农业科研院所进行农作物生产及育种、施肥、种子营销和病虫害防治等项目实习。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农艺工种子检验员 衔接中职专业举例 现代农艺技术 接续本科专业举例 农学植物科学与技术 2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级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510101 依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文件精神和学院《关于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制定本方案。 一、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 1.培养目标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种植业第一线需要,具备从事作物生产与经营管理岗位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实践能力,适应作物生产、良种繁育、农资经营管理岗位工作,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2.基本要求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懂得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本原理,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良好的思想品德;在具有必备的作物生产、病虫草害防治、良种繁育、农资经营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作物生产技术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作物生产、种子生产、农资营销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快适应作物生产技术岗位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具有创业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全的体魄。 二、招生对象与学制 招收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学制三年,实行学分制管理。 三、人才规格 1.通用与专业知识 (1)通用知识:熟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德与法律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和外语知识,具有体育与健康知识、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和写作与口语表达知识。 (2)专业知识: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熟悉农作物形态结构和生长发育规律;了解农业气象和小气候知识,熟悉土壤形态、理化性质,掌握肥料使用知识;具有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和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知识;具有农作物、

农作物生产技术试题第一章

农作物生产技术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 、属于喜温短日照的作物是() A小麦B油菜C甘薯D马铃薯 2、下列属于C4作物的是() A谷子B水稻C小麦D烟草 3 复种的首要条件是() A水分B热量C肥力D劳畜力 4 下列经济作物中属于嗜好类作物的是() A向日葵B橡胶C亚麻D茶叶 5 ≥10℃的日数在180-250天范围内可进行农作物() A一年一熟 B二年三熟 C一年两熟 D一年三熟 6 间套作中,每种农作物的两个边行相距的宽度为() A带宽 B间距 C种植密度 D幅宽 7 “冬小麦—夏玉米-→春甘薯”轮作的复种指数为() A 100% B 150% C 200% D 300% 8 能集约利用时间和空间,使农业增效的种植方式是() A单作 B间作 C轮作 D套作 9 下列可以一年三熟的为() A 2500-3600℃ B 3600-4000℃ C 4000-5000℃ D 5000-6500℃ 10 下列作物中耐长期连作的农作物是() A大豆B烟草C水稻D薯类作物 11 适用于一般耕地的是() A全翻垡B半翻垡C分层翻 12 下列属于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是() A大豆B水稻C高粱D谷子 13、下列作物属于纤维作物的是() A、小麦 B、亚麻 C、三叶草 D、油菜 14、下列作物不属于药用作物的是() A、三七 B、天麻 C、白术 D、可可16、玉米和小麦间作时玉米边行优势是1—4行,小麦边行劣势是1—5行,玉米最多种()行,大豆至少种()行 A、4 B、6 C、8 D、10 17、下列植物属于C3植物的有() A、小麦 B、玉米 C、高粱 D、谷子 18、下列作物中全是喜凉作物的是() A小麦棉花 B小麦油菜C玉米马铃薯 D高粱豌豆 19、荞麦是() A长日照作物 B短日照作物C定日照作物 D中性作物 20、农作物布局的原则中没有() A需求原则 B生态适应性原则C经济效益与可行性原则 D充分利用土地原则 21、农作物布局不包括一个地区对()的安排。 A欲种作物的种类 B品种C种植面积 D种植方式 22、小麦收获后种植夏大豆的复种方式是() A接茬复种 B移栽复种C套作复种 D再生复种 23、在同一块田地上,一年内前茬植物单作收获后,移栽下茬作物的种植方式属于() A、接茬复种 B、移栽复种 C、套作复种 D、再生复种 24、“春玉米→冬小麦-夏大豆”,表示的熟制是() A、一年一熟 B、一年两熟 C、一年三熟 D、两年三熟 25、“冬小麦—夏大豆→冬小麦-夏闲”表示的熟制是() A、一年一熟 B、一年两熟 C、一年三熟 D、两年三熟 26、()种植方式中,都有农作物的共生期 A单作和套作B单作和立体种植C套作和间作D单作 27、丘陵山区常见的山顶种树、山腰种果、山脚种粮的种植模式是() A立体种植B间作 C 套作D连作 29、间套作中,每种农作物的两个边行相距的宽度为() A 带宽B间距C密度 D 幅宽 29、一年一熟条件下,“大豆—小麦—玉米”三年轮换种植不同农作物的种植方式() A连作B套作C轮作D单作 二填空: 1 按农作物的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大部分。 2 经济作物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 我国三大粮食作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案第1章第一节

课程名称:农作物生产技术课程类型:专业课 教学进程:第1章第一节学时:3 班级:1、1 教学目标: 1、了解耕作制度、种植制度、养地制度、农作物布局的概念; 2、理解农作物布局与种植结构调整的关系; 3、掌握农作物布局的概念、原则与内容。 教学重点:1、耕作制度、种植制度、养地制度、农作物布局的概念; 2、农作物布局的概念、原则与内容。 教学难点: 农作物布局与种植结构调整的关系。 农作物布局 一、耕作制度、农作物布局的概念 1、耕作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农作物种植制度及与之相适应的养地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包括种植制度和养地制度两部分。 2、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农作物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总称。 3、养地制度:是指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以提高土地生产力为中心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4、农作物布局:是指在某一种植区域(田地)上,对欲种植农作物的种类、品种及种植面积所做的安排。 二、农作物布局的原则 (一)需求原则 需求原则包括自给性的需求、市场需求和国家或地方政府的需求。 (二)生态适应性原则 生态适应性是指在一定地区农作物的生物学特性与自然生态条件相适应的程度。一种农作物(或品种)只能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生长繁殖。根据农作物的生态适应性,农作物可划分为4个生态经济区,即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生态适应性原则要求在进行农作物布局设计时,首先要因地制宜,因土种植,这样可以收到节约成本、增产增效的目的。其次要趋利避害,发挥优势。

(三)经济效益与可行性原则 讲求经济效益是进行农作物合理布局的主要目标之一。 三、农作物布局的内容 (一)明确对农产品的各种需要 首先应根据生活经验和家庭人口、经济变化预测家庭的自给性需要,同时还要了解市场价格、对外贸易、交通运输、加工、贮藏及农村政策等,以了解农产品的商品性需求。 (二)查清农作物生产的环境条件 查清热量条件、水分条件、光照条件、地形地貌、土地等自然条件,还要查清当地的施肥、灌溉、劳力价格、市场行情及当时当地农业政策等社会经济条件。 (三)确定适宜的农作物种类 通过明确农产品需要和当地农作物生产环境,选择在本地适应性很好或较好的农作物若干种类。对于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来说,农作物种类不宜过于单一,以免增加农作物生产的风险。 (四)确定合理的农作物配置 在确定农作物种类的基础上,进一步平衡本地区或本单位农作物生产的总体目标和规模,如考虑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饲料作物的比例,春夏收作物与秋收作物的比例,主导作物与辅助作物的比例,以及粮食作物中禾谷类作物与豆类作物的比例。 (五)进行可行性鉴定 对面积较大的农作物布局,应进行可行性鉴定。鉴定内容包括:是否满足各方面需要;自然资源是否得到了合理利用和保护;经济效益是否合理;土壤肥力、肥料、水、资金、劳力是否基本平衡;加工储藏、市场、贸易交通等是否合理可行;科学技术、生产者素质能否达到要求;是否促进了农林牧、农工商的综合发展。 (六)保证生产资料供应 如果鉴定结果表明方案切实可行,那么农作物布局的过程就已完成。 四、农作物布局与种植业结构调整 (一)粮食生产立足于“总量平衡,区域优先发展” 为保证总量平衡,要实施“提高东部,开发西部,主攻中部”的区域发展战略。

2019作物生产技术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

2019作物生产技术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培养具备作物栽培、作物生产与管理与经营管理基本知识与技能,从事作物生产、育种及良种繁育、种子种苗生产、开发、推广,并具有一定经营管理水平的高等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课程设置:主要开设遗传育种与种子生产、作物生产技术、植物保护技术、农业推广技术、农业经营与管理、市场营销等课程。就业方向:毕业生能在作物生产技术推广部门企业从事作物栽培、加工和管理等相关工作。修业年限三年,优秀毕业生可通过专升本考试升入本科专业学习。 2、作物生产技术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各级经济管理部门,工商企业中从事作物生产技术工作和与物流相关的铁路,航空,港口,仓储等管理和技术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农业、新能源、制药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农/林/牧/渔 2新能源 3制药/生物工程 4环保 5金融/投资/证券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农业技术员、农艺师等工作,大致如下: 1农业技术员

2农艺师 工作城市: 毕业后,上海、深圳、南宁等城市就业机会比较多,大致如下: 1上海 2深圳 3南宁 4合肥 5成都 6北京 7宁波 8郑州 3、作物生产技术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 我国改革大获成功的实践充分证明了农业的无比重要性。我国的改革开放是从农业起步的。1978~1982年,*中央连续5年颁发的一号文件,都是涉及农业改革的。中央一号文件涉及当年的工作重点。连续5年的第一号文件都是涉农的,引起了省、市、县、乡各级领导干部对农业的高度重视;多项农业改革的政策高度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动了农业大发展。 农业的突破带动了工业和服务业的大发展,促成了我国连续30多年的经济腾飞。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文化素质较低,而基层农技人员和管理人员却很少,这就是人才需求的潜力所在。但近些年来,本专业毕业生有怕吃苦、风险大、待遇低等思想,不愿到基层去工作;同时很多涉农单位也以经费不足,人员满额等理由拒绝接受毕业生。这些原因造成当前农学毕业生就业较难的现状。农业投资高、

农作物生产技术全部综合

第一章耕作制度测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作物属于纤维作物的是() A、小麦 B、亚麻 C、三叶草 D、油菜 2、下列作物不属于药用作物的是() A、三七 B、天麻 C、白术 D、可可 3、下列作物属于西凉短日照的作物是() A、玉米 B、小麦 C、棉花 D、马铃薯 4、下列植物属于C3植物的有() A、小麦 B、玉米 C、高粱 D、谷子 5、下列作物中全是喜凉作物的是() A小麦棉花 B小麦油菜 C玉米马铃薯 D高粱豌豆 6、荞麦是() A长日照作物 B短日照作物 C定日照作物 D中性作物 7、农作物布局的原则中没有() A需求原则 B生态适应性原则 C经济效益与可行性原则 D充分利用土地原则 8、农作物布局不包括一个地区对()的安排。 A欲种作物的种类 B品种 C种植面积 D种植方式 9、小麦收获后种植夏大豆的复种方式是() A接茬复种 B移栽复种 C套作复种 D再生复种 10、在同一块田地上,一年内前茬植物单作收获后,移栽下茬作物的种植方式属于() A、接茬复种 B、移栽复种 C、套作复种 D、再生复种 11、“春玉米→冬小麦-夏大豆”,表示的熟制是() A、一年一熟 B、一年两熟 C、一年三熟 D、两年三熟 12、“冬小麦—夏大豆→冬小麦-夏闲”表示的熟制是() A、一年一熟 B、一年两熟 C、一年三熟 D、两年三熟 13、()种植方式中,都有农作物的共生期 A单作和套作B单作和立体种植C套作和间作D单作 14、丘陵山区常见的山顶种树、山腰种果、山脚种粮的种植模式是() A立体种植B间作 C 套作D连作 15、间套作中,每种农作物的两个边行相距的宽度为() A 带宽B间距C密度 D 幅宽 16、一年一熟条件下,―大豆—小麦—玉米‖三年轮换种植不同农作物的种植方式() A连作B套作C轮作D单作 二、双选 1、下列作物属于经济作物的是() A、茶 B、棉花 C、三七 D、玉米 2、下列植物属于C3植物的有()

农作物生产技术期中试题

18农学班农作物生产技术 期中试题 一、填空题(每道题2分) 1、狭义上的农作物包括、、、、、等。 2、根据农作物对光周期的反应,可以把农作物分为作物、作物、作物。 3、农作物生产的实质是通过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把能转化为能,将物转化为物的过程。 4、耕作制度包括制度和制度,其中制度是中心,制度是基础。 5、复种有四种形式:复种、复种、复种、复种。 6、符号表示间作,符号表示套作。 7、基本耕作又称耕作,包括、、、。 8、种子准备工作有、、和。 9、常用的灌溉方法有、和。 10、小麦的经济产量主要由、和组成。 11、小麦的茎秆分为和两部分;地下节一般 节,地上节一般节。 12、生产上一般要求分蘖节距地表厘米,播种深度应掌握在 厘米左右。 13、萌发后的种子,胚芽鞘继续生长,当露出地面时称为,胚 芽鞘停止生长后从中长出第一片真叶,当伸出胚芽鞘2厘米时称为。 14、小麦分蘖的最适温度和最是土壤含水量 是。 15、小麦以节间最长,约占株高的一半。 16、小麦开花成熟过程大体可以分 为、、三 个不同阶段。 17、一般认为小麦的适宜收获期是 到。 18、小麦耐贮藏性较好,优于、。 19、要确保小麦安全贮藏,必须保证小麦子粒含水率维持在, 同时控制空气相对 湿度在之间。 20、小麦安全贮藏期间温度控制在以下。 二、选择题(每道题1分) 1、下列几种作物属于经济作物的组合是() A、棉花、烟草、花生 B、烟草、水稻、麻类 C、甜菜、小麦、甘薯 D、棉花、甘蔗、玉米 2、作物布局的难点和关键点是() A、明确对农产品的各种需要 B、查清农作物生产的环境条件 C、确定适宜农作物种类 D、确定合理的农作物配置 3、某地的复种方式为“春玉米—→小麦---夏大豆”,则复种指数为 () A、150℅ B、200℅ C、300℅ D、400℅ 4、()是间套作的基本单元 A、带宽 B、幅宽 C、间距 D、行株距

《农作物生产技术》教学大纲

《农作物生产技术》教学大纲 (120学时)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种植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所必需的农作物生产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基本具备专业综合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基本掌握当地主要农作物的生物学特性、生长发育规律,掌握主要农作物播种、育苗、肥水管理、收获等高产、优质、高效生产技术,了解主要农作物产品品质标准,了解当地主要农作物的良种引种与繁育技术。注意渗透思想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 (一) 知识教学目标 1. 了解各类农作物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生产的方针、政策等。 2. 了解各类农作物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3. 基本掌握各类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以及和外界环境条件的关系。 4. 掌握各类农作物的高产、优质、高效生产技术措施。 5. 掌握各类农作物引种和良种繁育技术。 (二) 能力培养目标 1. 能正确识别不同类型作物的形态特征。 2. 能正确使用农作物实验室的常用仪器设备。 3. 能熟练对当地主要农作物生育时期进行观察记载。 4. 熟练掌握当地主要农作物的播种(育秧、育苗)和移栽技术。 5. 掌握当地主要农作物的田间看苗诊断和管理技术。 6. 熟练掌握当地主要农作物的产量预测和品质评定技术。 7. 具有生产良种和种子检验的能力。 8. 基本具有拟定农作物生产计划和总结的能力。 9. 基本具有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思想教育目标 1. 具有学农、爱农、务农的思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 2. 具有实事求是的学风、务实精神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通用模块

农作物生产技术综合试题

农作物生产技术综合试题 1.在下列大田作物中,长日照作物是 A 油菜 B 水稻 C 玉米 D 棉花 2.耕作制度的基础是 A 农作物布局 B 合理间套作 C 轮作与连作 D 养地制度 3.小麦收获后栽插甘薯的种植方式是 A 接茬复种 B 移栽复种 C 套作复种 D 再生复种 4.某地采用的种植方式是“春玉米→冬小麦—夏玉米”,这一复种方式是复种指数是 A 300% B 100% C 150% D 200% 5.实现间套作增产、增效的关键是 A 种植密度的安排 B 幅宽的确定 C 带宽的确定 D 间距的调整 6.间套作的农作物有主次之分时,主作物的种植密度应 A 保持不变 B 根据水肥确定 C 加大 D 减小 7.耐长期连作的作物是 A 小麦 B 花生 C 甘薯D大豆 8.旋耕的深度一般在 A 5-6 cm B 10-12 cm C 15-20 cm D 20-25 cm 9.反应中等型小麦通过光照阶段的条件是 A 每天12小时以上光照,30-40天B每天12小时以上光照,24天 C每天12小时光照,24天D每天8-12小时光照,16天10.如果前茬收获较晚,为保证小麦适期播种,浇底墒水的方式最好是 A 送老水 B 茬水 C 塌墒水 D 蒙头水 11.冬性小麦品种播种的最佳时间是气温稳定在 A 12-14℃ B 13-15℃ C 16-18℃ D 18-20℃ 12.小麦的分蘖节多处于地表下 A 1cm B 2cm C 5cm D 10cm 13.小麦近根叶组的主要功能是 A 促进冬前分蘖形成壮苗、壮秆大穗 B 促进茎秆伸长充实 C 促进小穗小花发育 D 促进灌浆

14.高产田小麦的适宜株高是 A 60-70cm B 80-90cm C 110-120cm D 140-150cm 15.小麦开花授粉受精时的最适温度是 A 13-18℃ B 18-20℃ C 20-22℃ D 30-35℃ 16.玉米成熟期的标志不包括 A 乳线消失 B 出现黑层 C 子粒变硬 D 叶片枯干 17.麦垄套种玉米的套种时间一般在麦收前 A3-7天 B 7-15天 C 15-25天 D 一个月 18.玉米的次生根是 A 地下节根 B 地上节根 C 支持根 D 气生根 19.关于玉米穗的分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雄穗分化时间早于雌穗 B 花丝的任何部位都能接受花粉 C 果穗上的子粒都是成双的 D 雌穗分化速度慢于雄穗 20.玉米攻秆肥应早施、少施,不超过总追肥量的 A 5% B 10% C 20% D 40% 21.玉米的需水临界期是 A 大喇叭口期 B 抽穗期 C 开花期 D 吐丝期 22.使用药剂防治玉米螟的最佳时间是在 A 心叶末期 B 玉米螟产卵初期 C 玉米螟羽化前 D 玉米吐丝期 23.可减少螟害的田间管理技术是 A 灌溉 B 去雄 C 施肥 D 培土 24.玉米是喜温作物,穗分化过程要求较高的温度条件,适宜温度为 A 15-20℃ B 20-23℃ C 10-12℃ D 32-25℃ 25.玉米穗期应结合追肥进行灌水,使土壤含水量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 A 70-80% B 50-60% C 30-40% D 10-20% 26.决定棉花产量的关键时期,也是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是A苗期 B 蕾期C花铃期D吐絮期 27.棉花花铃期的适宜温度是 A15-20℃B20-25℃C25-30℃D30-35℃ 28.棉花用种量最多的播种方法是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个人简历模板原创

……………………….…………………………………………………………………………………姓名:杜宗飞专业: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院校:浙江大学学历:本科……………………….…………………………………………………………………………………手机:×××E – mail:×××地址:浙江大学

自荐信 尊敬的领导: 您好!今天我怀着对人生事业的追求,怀着激动的心情向您毛遂自荐,希望您在百忙之中给予我片刻的关注。 我是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的2014届毕业生。大学四年的熏陶,让我形成了严谨求学的态度、稳重踏实的作风;同时激烈的竞争让我敢于不断挑战自己,形成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生活理想。 在大学四年里,我积极参加作物生产技术专业学科相关的竞赛,并获得过多次奖项。在各占学科竞赛中我养成了求真务实、努力拼搏的精神,并在实践中,加强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动手能力。 在大学就读期间,刻苦进取,兢兢业业,每个学期成绩能名列前茅。特别是在作物生产技术专业必修课都力求达到90分以上。在平时,自学一些关于本专业相关知识,并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在工作上,我担任作物生产技术01班班级班长、学习委员、协会部长等职务,从中锻炼自己的社会工作能力。 我的座右铭是“我相信执着不一定能感动上苍,但坚持一定能创出奇迹”!求学的艰辛磨砺出我坚韧的品质,不断的努力造就我扎实的知识,传统的熏陶塑造我朴实的作风,青春的朝气赋予我满怀的激情。手捧菲薄求职之书,心怀自信诚挚之念,期待贵单位给我一个机会,我会倍加珍惜。 下页是我的个人履历表,期待面谈。希望贵单位能够接纳我,让我有机会成为你们大家庭当中的一员,我将尽我最大的努力为贵单位发挥应有的水平与才能。 此致 敬礼! 自荐人:××× 2014年11月12日 唯图设计因为专业,所 以精美。为您的求职锦上添花,Word 版欢迎 下载。

农作物生产技术第二版教(学)案

项目一农作物生产概述 教学目的: 1.了解作物的概念和分类方法。 2.理解作物土壤耕作、播种、田间管理和收获的原理与容。 3.了解作物布局、复种和轮作的概念。 教学难点和重点: 掌握作物土壤耕作、播种、田间管理和收获的技术要点。 教学容: 任务一作物概述 一.作物的概念:凡是有利于人类,进而由人工栽培的植物,统称为作物 二.作物的分类:作物的分类方法较多,可根据植物的科属、栽培目的生物学特性、生理学生态、特征特性、播种期、收获期进行分类。最常用的是按作物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的方法分类。 (一)按作物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类1.粮食作物(1)谷类作物(2)豆类作物(3)薯芋类作物2.经济作物(1)纤维类作物(2)油料类作物(3)糖类作物(4)嗜好类作物(5)其他作物3.绿肥及饲料作物4..药用作物(二)按作物对温度条件的要求分类1.喜温作物2.耐寒作物 (三)按作物对光周期的反应分类 1、长日照作物 2、短日照作物 3、中性作物 (四)按作物对二氧化碳同化途经分类 1、C3作物 2、C4作物 三.作物的分布 知识小辞典:农作物生产技术的性质和任务 任务二作物生产环节概述 一.土壤耕作 1、耕地 2、耙地 3、耢地 4、耖田 5、镇压 6、开沟作畦 7、起垄 8、免耕和少耕:1)免耕 2)少耕 二.播种与育苗 1.种子准备 (1)种子清选(2)晒种(3)种子包衣(4)浸种催芽 2.播种 (1)确定播种期(2)确定播种量 (3)采用适宜的播种方式(4)播种深度 3.育苗移栽 (1)育苗移栽的意义(2)育苗方式(3)苗床管理(4)移栽 三.田间管理 1.查苗补苗 2、间苗定苗 3、中耕培土 4、合理施肥 (1)基肥(2)种肥(3)追肥(4)测土配方施肥 2.灌溉排水 (1)灌溉(2)排水 3.防治病虫草害 拓展知识:农作物的化学调控 四.收获处理

农作物生产技术

农作物生产技术笔记 第一章概论 第一节农作物生产技术概述 一、作物的起源、分类 1.作物的起源、分类 广义的作物,是指对人类有利用价值并为人类栽培的各种植物,包括各种粮食作物、蔬菜、果树、绿肥和牧草等。狭义的作物,主要是指粮食、棉花、薯类、油料、麻类、糖料及烟草等农作物,俗称“庄家”。 目前栽培的农作物,大都起源于自然界野生植物,是原始野生种在长期被人类栽培和利用的过程中,不断经过自然选择和人工培植逐渐演化而来的,是人类劳动的产物和成果。 为了生存,人类早期主要是通过采集野生植物和渔猎来获取食物。当未食完的植物器官被遗弃或被埋藏在临时住地后,人类发现其能不断繁衍,于是开始注意将其果实、种子、块根、块茎等收集起来集中种植,以便就近获取食物。随着人口的增加,对食物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人们开始有意识地选取那些果形大,生产多、成熟后脱落损失少、易保存的植物进行集中地小规模栽培。 人类在长期种植野生植物的过程中,对野生植物的生长习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通过不断改进栽培技术,创造适合植物生长发育的条件,同时进行选择和培育,使野生植物逐步驯化,演化成为有经济价值的栽培作物。 2.作物的分类 (1)根据作物的生理生态特性分类 1)按作物对温度条件的要求,可分为喜温作物和耐寒作物。 2)按作物对光周期的反应,可分为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和中性作物。 3)根据作物对二氧化碳同化途径的特点,又可分为三碳作物和四碳作物。 (2)按作物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类。 1)粮食作物(或称食用作物) 2)经济作物(或称工业原料作物) 3)饲料和绿肥作物 4)药用作物 二、农作物生产技术 1.农作物生产技术的概念 农作物生产技术是指根据农作物生长规律及农产品食用安全范围,采取人工措施,如土壤耕作、合理密植、施肥、灌排水、病虫草害防治等管理技术,以及科学的收获与储藏技术,以获得高产、优质的农产品,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 2,农作物生产的任务和特点 农作物生产的任务。农作物生产包括作物、环境和措施三个环节。决定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首先是品种,作物品种的基因型和遗传性在农作物生产中是第一性的。然而,并不是说有了优良的品种就一定会有高产量和高品质,因为作物品种基因型如果完全表达,遗传性如果充分发挥,还要依靠栽培技术和措施。 农作物生产的任务在于根据作物品种的要求,为其提供适应的环境条件,采取与之相配套的栽培技术措施,使作物品种的基因型得以表达,使其遗传潜力得以发挥。因此,要完成农作物生产的任务,必须掌握与作物、环境和措施三个环节有密切的关系和各种知识,懂得作物要求什么样的环境条件,懂得选择和创造环境条件以满足作物的要求,还要掌握并学会采用相应的措施和手段以调控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 第二节耕作制度 一、作物布局 1.作物布局的意义 2.作物布局的原则 二、种植方式 1.复种与间、套作 (1)复种 1)复种的概念。复种是指在一块田地上于同一年内播种一茬以上生育季节不同的作物。复种的方式,可以是前后茬作物单作接茬复种,也可以是前后茬作物套播复种。

课程标准-作物生产技术

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 《作物栽培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 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主要面向湖北省种子行业企事业单位、生产部门或种子行业自主创业,可适应种子生产、种子基地建设、种子管理和种子销售及售后服务等岗位需求。岗位技能要求掌握湖北常见农作物栽培管理技术,制种技术,种子生产加工贮藏与包装技术、种子质量检测、种子营销和推广等基本理论。 作物生产技术作为该专业的核心课程,是根据岗位技能要求而设,它是一门研究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探索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及其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应用科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农作物种植与管理的基本专业知识与分析能力。 20世纪9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为作物生产技术的变革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当前这门学科正在与生态学、气候学、作物学、植物生理学、分子生物学、计算机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紧密结合,从而实现农艺性状表达、生理代谢反应和分子生物学三个层次的结合,全面系统地了解作物生产的生物学基础,揭示产量、品质形成的机理,达到高产优质生产调控的目的。该课程的先修课程有有:植物生理、农业气象,农业生态、土壤肥料基础知识。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为后续《专业实训》《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课程开展打下扎实基础。 二、课程目标 主要教学目标:讲授作物栽培学的基本概念,作物生长发育特性、产量与品质形成、基本栽培技术等共性知识,以及长江流域主要粮食作物的栽培理论与技术。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掌握作物生产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具备指导作物生产与开展作物生产研究的能力。同时注意思想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 1.能力目标 1)具备基本的田间观察能力,田间技术操作能力,作物生长发育诊断能力及指导区域 性生产的能力; 2)具备一定分析和解决作物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指导农业生产的能力。 2.知识目标 1)掌握作物的概念及分类 2)作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与生理代谢特点 3)作物产量与品质形成的规律与特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