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精】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精】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精】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精】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一、案例分析(共40分)

第一题、评价教学实录

问法一:评价整个教学实录/有哪些优点(不足)

答案大多要分2到4段。先说好的地方,再说不好的地方(没有的话就不要说)。每一段中一般要先讲教师运用了何种新颖/到位/……的方法,然后要说这种方法达到怎样的教学效果,对学生有怎样的帮助,最后还要结合一些理论,说说这样做的优点。

【常用评价的点/理论】

1、学生的主体性: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实验标准(实验)》指出,语文教学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也就是说学生是学习的体验者,主动者。教师只有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有可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的热情,从而师生互动,达到教与学的统一。(可以用于评价那种让学生参与其中、调动积极性的课堂教学过程,比如辩论啊、讨论啊、演课本剧啊什么的)

2、教师的引导性

教师处于一个引导者和组织者的地位。一方面不再充当全知全能的权威,是对话者;另一方面又灵活地掌控教学流程,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等环节适时提供背景资料,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可用于评价教师导入时准备的资料、启发式的提问、到位的总结等)

3、体验性学习:

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体验文本,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和把握。(可以用来评价朗诵啊、情境式导入什么的)

4、育人性:

课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思想水平(可用来评价教师有关情感与价值态度的操作)

5、与课文/生活有机结合

6、训练行之有效,既让学生感知模仿,又让他们独立创造,在具体实践中积累

经验并提高水平(可用于评价老师布置的写作/表达任务)

7、分层推进原则,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层层深入,先易后难。

(对于提问、结构设计都可以)

问法二、对实录中老师的评价做出评价

教师评价的作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1)导向功能,鼓励学生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阅读。

2)诊断、激励发展功能,充分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思维活动,对学生的回答做了肯定的评价并予以正确的引导

3)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式。根据学生回答采用追问、学生朗读等形式进行评价,课堂评价灵活

问法三、分析实录中教师是怎样引导学生完成XXX的

这个答起来和问法一差不多。

总之都是根据题目来,见机行事。注意从诵读、创设情境、提问以激发兴趣、品味语言(尤其文言文注重语感、字词)、学生的质疑、思考等方面来申发。

第二题、评价作文

【问法】请指出这篇作文的N个优点/缺点,并结合具体文章内容进行评价。【套路】

可以先说这是一篇什么文体的文章,根据文体特点随便夸两句。然后具体地从立意、内容、结构、语言这些方面来说。

立意:观点明确、深刻,十分新颖,具有启发性,……

内容:内容充实,材料详实,取材于生活,以小见大

结构:结构严谨,思路清晰,条理分明,夹叙夹议,起承转合,过渡自然,浑然一体

语言:平实生动,富有气势,清新晓畅,质朴真挚,引人共鸣。

二、教学设计(65分)

一般分三个小题,第一小题设计教学目标、重难点,第二小题设计教学过程(或者过程中的某一个环节),第三小题让教师给学生出个题目或者让我们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完成[研讨与练习]

这里我就不拆开来整理了,整理完整的教案写法。

【课题】XXX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常包括理解字、词、句啊,提高阅读XX文的能力啊什么的

1)小说:了解小说的基本常识,把握人物形象,了解题目的意义

2)散文:欣赏作者描绘的XX,领悟XX的写作手法,XX的修辞手法,揣摩语言,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3)戏剧:和小说差不多

4)新闻:分析新闻语言,文体特点,把握文章要点

5)议论文/杂文:学习XXX的论证方式;学习综合运用比喻、类比、举例等多种论证方法

6)科普文:了解文章中介绍的知识,掌握科普说明文阅读方法

7)文言文:理解字词句,读懂文章;掌握文中出现的文言现象

8)诗歌:掌握基本的诗词鉴赏技巧,并熟练运用这些技巧分析其他诗作,提高诗词鉴赏水平;培养学生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尝试新诗写作;体会诗歌声律之美

2、过程与方法

1)小说:通过体悟情节和人物对话把握人物性格特点,通过XXX分析悲剧成因

2)散文:通过诵读体会文章抒情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学习本文的写作方式提高学生写作表达能力;通过教师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语文课的开放性

3)戏剧:通过分析唱词,……

4)新闻:课前搜集资料;揣摩关键语句,小组合作学习,探讨交流

5)杂文/议论文: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中心论点,正确理解文章主旨;抓住关键词句欣赏XXX的语言风格;培养批判性思维,学会运用本文所阐述的道理针对社会现象表明自己的看法

6)科普文:通过把握字词精准来……

7)文言文:通过查阅工具书和注释,提高掌握古汉语的能力

8)诗歌:通过反诉诵读……

3、情感态度与价值取向

正确理解文章的情感,在生活中也树立起……

1)小说:认识到小说的深刻主题,意识到作者对XXX的XXX

2)散文:理解作者在文中表现的……的情怀;

3)戏剧

4)新闻:了解XXX的情况,培养XXX的感情

5)议论文/杂文:树立正确对待……

6)科普文:激发学生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珍重生命的人文关怀

7)文言文:理解文章主旨

8)诗歌:捕捉诗词中特有意象,结合意象和背景体会诗歌情感

而教学目标的提出要以

1、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

培养学生怎样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具有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全的人格)

“能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2、本文内容与特点

3、高中学生语文学习需求(思维活跃,情感丰富,三观形成确立关键期)

为依据。

【教学重点、难点】(根据内容来,有时重点、难点可以拆开)

一般是些什么理清文章结构,正确理解主旨,体会作者感情什么的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朗读法,课堂讨论法,引导研读法,讲述法,讲解法,串讲法,评点法,默读法,问答法,研究法,讨论法,欣赏法,现代媒体教学法等等。(反正就是下面教学过程里你要用到的方法)

【课时安排】X课时

【教学过程与内容】

一、导入新课:导趣(可以包括解题、介绍相关知识等)

有悬念导入法、提问析题法、故事实例导入法、游戏活动导入法、以旧引

新法、试听导入法等

接着其实可以有一个回顾,回顾之前学过的相关知识,检查学生的课前预习什么的。

二、作者生平与作品简介

三、讲读课文:导疑(感知阶段,可以认识生词、通读、整体感知内容、了

解文章体裁)

格式往往用到:提问:……

明确:……

四、分析课文:导思(结构分析、内容要素分析、写作技巧分析、语言分析

重点分析)

格式往往用到:生选取句子进行赏析,师点拨评论

五、悟读赏析:导议(对疑难之处进行分析讨论)

六、感受文章的情感、价值取向并总结全文:导创(综合阶段,总结中心思

想和总的写作特色)

总结的原则:关联性、新颖性、人文性

七、练习作业设计:导练(运用过程)

在第三小题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时,要先解释一下他给你的材料,然后在讲出自己的设计意图;教学过程。

如果要你设计指导学生演讲

【演讲的特征】

内容上要具有现实性

情感上要具有说服性

特定的情境性

口语化

【写作方法】

结构上分开场白、正文、结尾三部分

开场白要抓住观众的注意力,使观众立刻了解演讲主题、引入正文、引起思考正文要有重点、有层次、有中心句;注重过渡和照应

结尾要深化主题,可用归纳、引用、反问等方法。

第三小题如果是让你设计题目并给出参考答案

那就要是:

题目:……

明确:……

小结:……‘

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必考知识点汇总

《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必考知识点汇总 语文这一科目考试内容涉及方面诸多,考试内容既包含语文学科知识,又包含语文课程理论的相关知识。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内容,很多考生在备考时就乱了阵脚。为了广大考生更好地备考,华图教师罗列出初中语文国考资格证考试必看20考点,希望能给广大考生提供一些帮助。 1、错别字辨识 在近几年的考试真题中,这一知识点几乎每年都在案例分析题的第二小题中考查,题目给出一篇作文,需要考生阅读后从中找出错别字,并加以改正。这一知识点属于识记应用类,需要考生掌握字形并能正确应用。它看似简单,但是需要考生的细心和耐心。语文学科博大精深,考生需要正确读写3500个常用汉字,范围非常广。而且题目中的习作段落篇幅较长,要从中找出错别字,需要考生仔细阅读,耐心寻找。 2、语病辨识 从近几年的考试情况来看,这一知识点几乎每年都在案例分析题的第二小题中出现,和错别字放在一起考查。题目给一篇作文,需要考生阅读后从中找出病句,并加以改正。这一知识点属于应用类,需要考生掌握病句的基本类型和病句修改方法。 3、词类活用 这一知识点是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从近几年的考试真题来看,题目通常给出一句话,并指明句子中的某个字是特殊用法。考生需要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择与题干中的字用法相同的一项。这需要考生掌握词类活用的几种常见类型。 4、中国古代文学 这一知识点主要考查一些古代文学常识,在考试中,经常以选择题的出现。如2012年上半年的考试中,题目要求考生选择属于骈文的一项。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骈文的概念,还要熟知选项中的文章。由此看出,对于古代文学,考查不是简单的识记,而是理解,这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要求。 5、中国现当代文学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学科专业知识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小 学语文学科专业知识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2015年 教 师 招 聘 考 试 小 学 语 文 专 业 知 识 精 选 第一节中国古代文学 1、《诗经》 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我国现实主义诗歌传统的源头。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汉代以后被尊为儒家经典之一,与《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五经。按用途和音乐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雅大部分是贵族的宫廷正乐,颂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的舞乐。《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其中直陈其事叫赋,譬喻叫比,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叫兴。赋比兴和风雅颂合称“六义”。《诗经》多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的第一篇。 2、《左传》 原名《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儒家“十三经”之一。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3、孔子《论语》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理论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论语》由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

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有“尊圣”之称。 4、孟子《孟子》 孟子,名轲,子子舆,战国时期鲁国人。中国古代着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即“人之初,性本善”,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由其及其弟子共同编写了《孟子》一书,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辩、民本、格君心之扉、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逻辑严密,尖锐机智,代表着传统散文写作的一个高峰。 5、庄子《庄子》 庄子,姓庒,名周,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老子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老庄哲学”。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代表作《庄子》亦称《南华经》,名篇《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和《周易》《老子》并成为“三玄”,文章体制以脱离语录体形式,标志着先秦散文已经发展到成熟的阶段,代表了先秦散文的最高成就。 6、楚辞 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汉代时,刘向(编撰者)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中国汉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因代表作有《离骚》(《九歌》《天问》《招魂》)等,后人又称“楚辞”为“骚体”。以杂言为主,突破了传统的四言句式。 7、屈原《离骚》 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着名诗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离骚》共373句,是中国最早的长篇抒情诗。 8、司马迁《史记》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尊称“史圣”。最大的贡献是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太史公书)。与司马光并称“史界两司马”,与班固并成为“班马”。《史记》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公元前101年,共3000年的历史,被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史记》与《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三国志》(陈寿)合称“前四史”;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壁”;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帝王传)、三十世家(王侯传)、七十列传(名人传)、十表(大事年表)、八书(典章制度),共130篇。 9 、汉乐府 古代民歌又一次大汇集(诗经),与《诗经》不同,开创了诗歌现实主义的新风。最大、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女性题材占重要位置,由杂言趋向五言,是中国诗史五言诗体发展的重要阶段。《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都是汉乐府民歌,后者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汉代《孔雀

【精选资料】劳动技术教育与语文学科整合教学设计

《五月的田野》教学设计 庞各庄乡任田小学阚晓颖 五月的田野上,有黄黄的麦子,有青青的豆荚,有成群的鸭子,和小羊,还有快乐的我们。闭上眼睛,我仿佛又看见了儿时的我。对,那就是我们,赤着脚在五月的田野上,边玩边劳动。这种劳动的快乐、这种劳动的幸福,离现在的孩子很远,但只要用心去读、去品,就一定能感受到。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体验劳动生活实践,使如今在溺爱中长大的农村孩子体会到长辈们的辛苦,从小塑造他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让环保、节约从娃娃抓起,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热爱生活,坚持锻炼的良好习惯,从而有效的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2.通过这种具有鲜明主题的乡村田园劳动生活情境氛围的创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劳动兴趣,为学生从小培养热爱劳动的良好品质。 3.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理念,创设美好情境,陶冶情操,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从而获得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设计理念】 1、情境教学最主要的特色之一就是创设特色情境。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根据情境教学的特点,对传统教学框架进行一定的突破、创新,并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融综合性知识与地区特色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创造出紧扣主题的情景教学内容,赋予语文教材内容更深、更新的教育寓意和练习情趣。 2、语文源于生活,生活源于自然。美丽的大自然给于了我们丰富多彩的可利用资源,空气、阳光、水、季节、气候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长江、大河、水库、山林、荒地、沟渠、田野等。让学生走进自然,在这里进行的各种各样的劳动活动,即培养了学生的语文感悟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劳动能力。 3、学校劳动技术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基础,学生的劳动兴趣和习惯也是在学校劳动技术教育中养成的。“教学末见乐处,必不我学”。在少年阶段,正是学生身、心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因此,在掌握劳动技能,增强体质的同时,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也是非常重要的,为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也是教师和学生都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

《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题型示例 1.单项选择题 (1)函数 在 上是 A.单调增函数 B.单调减函数 C.上凸函数 D.下凸函数 (2)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课堂小结的方式多种多样。有一种常见的小结方式是:结合板书内容梳理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学习思路,同时提醒学生课下复习其中的要点。这种小结方式的作用在于 A.升华情感,引起共鸣 B.点评议论,提高认识 C.巧设悬念,激发兴趣 D.总结回顾,强化记忆 (3)在高等代数中,有一种线性变换叫做正交变换,即不改变任意两点距离的变换。下列变换中不是正交变换的是 A. 平移变换 B. 旋转变换 C. 反射变换 D. 相似变换 2.简答题 (1)根据下图编一道函数的应用问题 (2)一位教师讲了一堂公开课《函数》,多数听课教师认为他讲出了函数概念的本质,但课堂教学有效性不足,突出表现在课堂提问方面。你认为应注意哪些问题才能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请结合自己对《函数》的教学设想来谈)? 3.解答题 已知0 < π<<<321x x x ,试证: ()ln f x x x =(0,)+∞2312 1223 sin sin sin sin x x x x x x x x -->--

4.论述题 在必修模块中,将平面解析几何内容放在函数与立体几何之后,对这种安排谈谈你的看法。 5.案例分析题 阅读下列两个对于 不等式的教学活动设计,然后回答问题。 设计1: 活动(1)让学生分别取a,b 为具体数值,检验该不等式是否成立。 活动(2)讨论: , , 的几何意义。 讨论(1):三个图形的关系: 讨论(2):该不等式何时等号成立,何时不等号成立? 活动(3)不等式的严格证明 讨论(3):若有三个数:a>0,b>0,c>0,是否会有一个什么相应的不等式? 设计2: 活动:学生分组讨论不等式 的证明方法。 学生分组展示,讨论。 请回答如下问题: (1)分析设计1的教学设计意图。 (2)结合本案例分析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简述教学 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经历一个由合情推理到演绎推理的过程。 (3)对比分析两个教学设计的理念。 6.教学设计题 就高中数学“人教版教材”必修1第一单元中的函数概念第一课时的内容,设计一个教学方案(将提供教材内容)。 ab 22 1122ab a b ≤+212a 212b 221122ab a b ≤+

小学语文教师业务学习笔记 (2)

小学语文教师业务学习笔记 ——综合性学习教学要则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语文综合性学习具有如下特性: 1、语文性。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具有综合性质的语文学习,不是各学科的均衡的组合学习尽管注重综合,把自然、社会等多方面内容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学习,但它首先应该姓“语”。不管学习活动涉及哪个应该放在“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上,而不应该放在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掌握上。 2、综合性。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综合”,一是表现为改变过去单一教语文学语文的做法,注重与其他课程的融合、语文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结合;二是改变过去过于注重知识的记忆和技能训练的单一的方法同,利用各种资源,运用各种学习方法和手段,包括运用科学探究、发现学习、资源学习以及多维合作、独立探究等方法和手段进行学习;三是改变过去单一追求智育目标的做法,注重“三维目标”,的整合,特别注重兴趣爱好、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合作精神的培养,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身心诸因素的和谐发展。 3、开放性。这种开放性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各学科领域交融而成的知识环境、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综合性课题。它们构成了开放的综合性学习生态环境;语文综合性学习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其评价标准具有多元性,因而其活动过程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时空开发,时间不以40分钟为限,空间组合根据学习内容和目标而定,家庭、社区、大自然都是学习空间。 4、体验性。语文综合性学习特别强调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直接体验,它以学生的

小学语文知识与能力训练答案

2014年贵州省铜仁市中考数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4分)(2014?铜仁)的相反数是() A.B.C. ﹣D. ﹣ 分析:根据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可得一个数的相反数. 解答: 解:的相反数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相反数,在一个数的前面加上负号就是这个数的相反数. 2.(4分)(2014?铜仁)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4a2+a2=5a4B.3a﹣a=2a C.a6÷a2=a3D.(﹣a3)2=﹣a6 考点:同底数幂的除法;合并同类项;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分析:根据合并同类项,可判断A、B,根据同底数的除法,可判断C,根据积的乘方,可判断D. 解答:解:A、系数相加字母部分不变,故A错误; B、系数相加字母部分不变,故B正确; C、底数不变指数相减,故C错误; D、负1的平方是1,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同底数幂的除法,同底数幂的除法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3.(4分)(2014?铜仁)有一副扑克牌,共52张(不包括大、小王),其中梅花、方块、红心、黑桃四种花色各有13张,把扑克牌充分洗匀后,随意抽取一张,抽得红心的概率是()A.B.C.D. 考点:概率公式. 分析:由有一副扑克牌,共52张(不包括大、小王),其中梅花、方块、红心、黑桃四种花色各有13张,直接利用概率公式求解即可求得答案. 解答:解:∵有一副扑克牌,共52张(不包括大、小王),其中梅花、方块、红心、黑桃四种花色各有13张, ∴随意抽取一张,抽得红心的概率是:=.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概率公式的应用.用到的知识点为: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

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1.学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掌握大学专科数学专业基础课程的知识、中学数学的知识。具有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综合而有效地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 2.初中数学课程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理解初中数学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目标,熟悉《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规定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3. 数学教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理解有关的数学教学知识,具有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1.学科知识 数学学科知识包括大学专科数学专业基础课程、高中数学课程中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以及初中数学课程中的内容知识。 大学专科数学专业基础课程知识是指: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大学专科数学课程中与中学数学密切相关的内容。 其内容要求是:准确掌握基本概念,熟练进行运算,并能够利用这些知识去解决中学数学的问题。 高中数学课程中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以及初中数学课程知识是指高中数学课程中的必修内容、选修课中的系列1、2的内容以及选修3—1(数学史选讲),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选修4—2(矩阵与变换)、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修4—5(不等式选讲)以及初中课程中的全部数学知识。 其内容要求是:理解中学数学中的重要概念,掌握中学数学中的重要公式、定理、法则等知识,掌握中学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具有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 2.课程知识 了解初中数学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目标。 熟悉《课标》所规定的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掌握《课标》对教学内容的要求。 能运用《课标》指导自己的数学教学实践。 3.教学知识 掌握讲授法、讨论法、自学辅导法、发现法等常见的数学教学方法。 掌握概念教学、命题教学等数学教学知识的基本内容。 了解包括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与考试、数学课外活动、数学教学评价等基本环节的教学过程。 掌握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等中学数学学习方式。 掌握数学教学评价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4.教学技能

小学教师语文学科专业知识

小学教师语文学科专业知识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及阅读 一、基本文体知识识记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 常见的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物喻人、寓理于事、寄情于事、运用典故、先(后)抑后(先)扬、欲扬先抑。 (三)说明文分类: 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四)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 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 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五)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下定义、列图表、引用(名言、资料等) 两大说明方式: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 (六)说明文语言特征:准确(科学性)、生动(趣味性)、

议论文语言特征:严密 记叙文语言特征:生动、形象、准确 (七)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 (八)散文的分类: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 (九)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十)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与环境 (十一)小说的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十二)描写的方法: 1、概括介绍与具体描写; 2、肖像(外貌)描写、行为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3、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 4、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三)议论文分类:立论、驳论 (十四)议论文三要素: 1、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 2、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 3、论证:解决“怎样来证明” (十五)议论文结构 1、引论:提出问题 2、本论:分析问题 3、结论:解决问题 (十六)论据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十七)常见论证方法: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课时教学设计 ----北京市义务教育改革实验教材第11册21课《古诗四首》 怀柔三小缐亚平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新课标的实施建议: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2.《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3.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语文课程的根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5.建构主义理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正确理解把握教材。 《送孟浩然之广陵》选自北京市义务教育改革实验教材第11册21课《古诗四首》. 共安排了四首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送别诗。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古诗所表达的是诗人送别好友时无限依恋的感情。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景中包含着一个诗意的情节:帆影已逝了,而诗人还在翘首凝望,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伴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诗人巧妙地将对好友的一篇深情寄托在动态的自然景物描写之中,将情与景自然交融在一起,含而不漏却余味无穷。 本诗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开元盛世,阳春三月,文人知己,江南名楼,繁华都会——这样的创作背景使盛唐诗人笔下的这次离别在感伤之外,更充满了少年人青春昂扬的气息,充满蓬勃的生命活力,色彩明丽,体现了盛唐独有的精神风貌。因此,在“送别诗”中独放异彩,是历来传颂的名篇。 (2)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及既有经验进行分析,说明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及对策。

六年级下册语文知识与能力训练答案

第1课文言文两则 1.我发现“之”的意思不一样,我能写出不同的意思。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的)(2)惟弈秋之为听。(的) (3)一人虽听之。(弈秋的教导)(4)思援弓缴而射之。(它,指天鹅) (5)虽与之俱学。(他,指前一个人)(6)弗若之矣。(他,之前一个人) 2.我发现下列带点字古今意思完全不一样,我能分别写出来。 (1)及其日中如探汤。古义:热水今义: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古义:距离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3)孰为汝多知乎?古义:智慧今义:知识 3.请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4.请根据课文意思填空。 (1)《学弈》告诉我们(学习或做事情都应该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就像我们听过的《小猫钓鱼》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一样。 (2)两小儿的问题“孔子不能决也”,反而被“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个(实事求是、诚实谦虚)(或: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人。(用一两个成语或一句名言表达) 5.解释加点字。 (1)通国之善弈者也。善于(2)使弈秋诲二人弈。教导 (3)思援弓缴而射之。拉、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 (4)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认为、离 (5)孔子不能决也。判断(6)孰为汝多知乎。谁、你

6.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一个人虽然也听弈秋的教导,心里却总想着有天鹅飞过,想拉开弓箭射下它。 2.孰为汝多知乎? 谁说您多智慧呢? 3.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近,而到了中午时离人远。 4.此不为远者热而近者凉乎? 这不是远的热而近的就凉吗?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一个小孩认为“日始出时去人近”的原因是: 日出初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2)另一个小孩认为“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的原因是: 日出初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3)两个小孩在认识上产生分歧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当然结论就会大不一样,这就告诉我们对待问题要多角度去观察、思考。 8.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它们分别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1)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设问) (2)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比喻) (3)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反问) (4)孰为汝多知乎?(反问)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 2012年下半年真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教学泰戈尔《金色花》,教师推荐另外几部有关母爱的作品,建议学生比较阅读。下列作品不适合推荐的是( )。 A.冰心《纸船》B.孙犁《芦花荡》 C.孟郊《游子吟》D.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2.导读《名利场》后,教师给学生推荐同样描写主人公跻身上层社会梦想破灭的作品,引导学生认识这类小说的社会意义。下列小说适合推荐的是( )。 A.司汤达《红与黑》B.席勒《阴谋与爱情> C.小仲马《茶花女》D.屠格涅夫《父与子) 3.教师指导学生归纳文言实词“亡”的意义,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暮而果大亡其财(丢失) B.河曲智叟亡以应(死亡) C.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逃跑,逃亡) D.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灭亡) 4.教师讲解“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时,列举蕴含哲理的诗句,下列诗句不能作为例子使用的是( )。 A.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5.教学《爱莲说》时,为了引导学生掌握“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教师列举应用该手法的其他诗词来说明,下列诗词不能作为例子使用的是( )。

A.陆游《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 B.郑燮《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 C.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 D.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 6. 学习多篇文言文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言实词“古今异义”的现象。下列语句没有包含“古今异义”的是( )。 A.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送东阳马生序》)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C.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 D.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廉颇蔺相如列传》) 7.《故乡》中有一道课后练习题:“曾经是那样亲密无间的一对小伙伴,现在却变得那样‘隔膜’,‘我’感到‘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你认为这‘可悲的厚障壁’是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对该练习的设计意图,分析正确的是( )。A.体会心理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B.理解环境描写对主题的重要意义 C.分析探讨人物发展变化的深层缘由 D.通过梳理情节感觉人物的性格特点 8.《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随文学习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对语法修辞教学目标的理解不恰当的是( )。 A.要系统并完整地讲授实用的语法修辞知识 B.要根据语文学习实际需要适当指导和点拨 C.语法修辞能让学生形成一定的语言应用能力 D.学习语法修辞不宜单纯让学生识记各种概念 9.学习《春》后,教师给学生布置作业,找出你认为优美的语句,有感情地读给父母听;对喜欢的语句写出自己的体会;模仿本文的写景方法,尝试写夏景、秋景或者冬景。根据兴趣选做其中一项。对该教学环节评价不恰当的是( )。 A.体现该教师追求阅读与表达相结合的教学理念 B.赋予学生学习的自主权,营造出民主的学习氛围 C.兼顾不同学生的实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语文教师学科专业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8年小学语文教师学科专业知识考试试题 语文试卷一(小学) 第一部分《语文课程标准部分》20分 一、填空:(10分) 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其中(学生)应当是对话的中心。 3、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 4、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景)中进行。 5、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5、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相互评价)相结合。 二、简答题(4分) 简要说说语文课程的几个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 三、简述题(6分) 看下面这段实录并回答问题。 (一位老师在执教《春的颂歌》时,请一位学生评价另一位学生的读书情

况。) 师:你说说他刚才读得怎样? 生:读得不错,声音洪亮,字音都读得很准,但是,没有读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师:你的评价很到位,那你能不能读一读呢? 生(很肯定地说)我不行! 师(略迟疑)那好,你推荐一位同学读读。 请结合新课程理念,评析这位教师的做法。你遇到这种情况,将如何处理? 答:位教师和学生间的互动稍显呆板缺少感情,学生的第一次回答是十分精彩的,作为 教师应给以高度一点的表扬,这样可能会增强学生对于回答好下一问题的自信心;对学生很肯定自己不行的回答,老师没有及时鼓励他试一试,而是略迟疑后直接采取了下下策——让他推荐一位同学读读新课程理念第一点内容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这为位学生在之前展示了自己具有一定的理解、评析能力,老师更应鼓励他培养朗读、表现自我的能力。教材教法部分(20分) 从下面提供的两个文章片断中任选一段,设计一份教学方案,并简要阐述设计理念。 这么大,这么美的草塘,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走了进去就像置身于大海中一样。浪花翠绿翠绿的,绿的发光,绿得鲜亮,欢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仔细看那浪花,近处的呈鲜绿色,远一点儿的呈翠绿色,再远的的呈墨绿色,一层又一层,最后连成一片,茫茫的跟蓝天相接。 节选自人教大纲版第九册教材《可爱的草塘》, 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到各种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

三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主备人员:赵文军 教学内容:9、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学会12个生字,理解“盘缠”“把式”等词语。 2、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这两个寓言故事。 教学重难点: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课前准备:挂图,收集寓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东西丢了你会怎么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寓言《亡羊补牢》,看它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齐读课题。 二、感知全文 自读,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理解课文 1、第一自然段 (1)过渡:羊为什么少了一只?是怎样丢的? (2)理解“窟窿”“羊圈”的意思。 (3)想一想,说一说养羊人此时的心情。(可表演) 2、第二、三、四自然段。 (1)那个人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2)你认为这个人的做法对不对?你打算怎样劝他? (小组表演,教师要借机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3)那个人听劝告了吗?结果如何?(引导学生品味两个“又”字。) 3、第五自然段。 (1)看到羊又丢了,养羊人的心情又如何?他现在是怎样做的?读一读,勾一勾。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四、提示寓意,拓展思维 1、讨论从养羊人的经历中,你吸取了什么经验?(引导学生说出寓意。) 2、你认为这个养羊人是个怎样的人?说出理由?(可引导学生进行辩论。) 五、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提示:“窿”字不要丢一横,“叼”字最后一笔是提。 六、作业 把《亡羊补牢》这个寓言讲给父母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这两个寓言故事。 2、能懂得两则寓言所蕴涵的寓意。 教学重难点: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课前准备:多媒体或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从家里到学校,一般情况下,你愿意多走路还是少走路?是的!我们一般都不愿意多走路浪费时间,但有一个人明明该往南走,他却偏偏要往北走,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他是太聪明了吗?咱们现在就去看一看! 二、感知大意 1、自读《南辕北辙》这则寓言,看看自己能读懂什么?还有哪些不懂?做上符号。 2、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解决问题。重点词语:提醒、把式、盘缠。 三、熟读自悟 1、采用多种形式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获取知识,从而抛弃教师烦琐的讲解。) 2、课文中主要讲了几个人?根据自己的理解给要到楚国去的那个人取个名字,并说明理由。 3、(学生说理由实际就是在评价此人)这给人真的很笨吗?他是不是蛮不讲理的人?他的理由是什么?(引导学生解析课文) 4、假如你是这个楚国人的朋友你会劝他吗?怎样劝?同桌、小组表演。 5、这个人到底能不能到楚国?说说自己的理由。(相机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6、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点什么呢? 四、总结寓意: 讨论:这个人的做法好不好?为什么? 五、学习生字 重点提示:“街”可同“衔”对比;“缠”字别忘一点。 六、拓展 交流大家收集的寓言故事。 教学反思:

教师资格证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详解

《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1.信息技术学科知识运用能力。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把握国内外信息技术最新发展动态;掌握信息技术学科基本知识与技能,熟悉信息技术学科的特征与应用领域;掌握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灵活运用;理解《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实施建议,用以开展学科教学和指导学生实训实践。 2.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能力。能根据《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规定的课程目标,针对高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个体差异,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根据不同课程模块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资源,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信息技术教学实施能力。认识学生建构信息技术知识和获得技能的过程,并能依据信息技术教学需要,恰当选用相关的教学资源;能够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活动;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组织有效教学活动;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环节;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获得信息技术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 4.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能力。掌握教学评价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并能将其恰当地运用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之中;积极倡导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能够通过教学反思改进教学。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学科知识 1. 信息技术学科专业知识 (1)了解信息技术发展史及国内外发展动态,掌握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掌握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伦理道德。 (3)掌握信息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用于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 2.信息技术课程知识 (1)理解信息技术课程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和课程目标。 (2)熟悉《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所规定的模块结构、内容标准和要求。 (3)理解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呈现形式,能够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

六年级下册 语文知识与能力训练全部答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知识与能力训练全部答案第1课文言文两则 1.我发现“之”的意思不一样,我能写出不同的意思。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的)(2)惟弈秋之为听。(的) (3)一人虽听之。(弈秋的教导)(4)思援弓缴而射之。(它,指天鹅)(5)虽与之俱学。(他,指前一个人)(6)弗若之矣。(他,之前一个人)2.我发现下列带点字古今意思完全不一样,我能分别写出来。 (1)及其日中如探汤。古义:热水 今义: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古义:距离 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3)孰为汝多知乎?古义:智慧 今义:知识 3.请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4.请根据课文意思填空。 (1)《学弈》告诉我们(学习或做事情都应该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的道理,就像我们听过的《小猫钓鱼》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一样。 (2)两小儿的问题“孔子不能决也”,反而被“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个(实事求是、诚实谦虚)(或: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人。(用一两个成语或一句名言表达)

5.解释加点字。 (1)通国之善弈者也。善于(2)使弈秋诲二人弈。教导 (3)思援弓缴而射之。拉、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 (4)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认为、离 (5)孔子不能决也。判断(6)孰为汝多知乎。谁、你 6.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一个人虽然也听弈秋的教导,心里却总想着有天鹅飞过,想拉开弓箭射下它。 2.孰为汝多知乎? 谁说您多智慧呢?

英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英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第一部分:语言知识与能力 第一章:英语语言基础知识 第二章:语言学与英语教学 第一节:语言学机器与英语教学的相关基本概念 一、语言学的基本概念: (一) 、语言学:语言学就是把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一个领域或一门学科。 (二) 、普通与杨学与应用语言学 普通语言学(Linguistics)是对人类语言的看法和研究结果的理论概括,是研究与样的本质、发展和起源的类型和分类的语言学分支学科。 应用语言学(Applied Linguistics )是研究语言在各个领域中实际应用的语言分支。边缘学科: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 )、心理语言学(Psycholinguistics )、生理语言学(Physiological Phonetics)、计算机语言学(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语体学(Stylistics)、信息论(Information Theory)、词典学(Lexicography)、翻译(Translation)、言语病理学(Speech Pathology)、言语矫治(Speech Therapy)。 (三) 规定语言学( Prescriptive Linguistics )与描写语言学( Descriptive Linguistics ) (四) 历时语言学(Diachronic Linguistics )与共时语言学(Synchronic Linguistics ) (五) 口语与文字 (六) 语言和言语:语言(Lan gue)是一套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一个语言集团所共有的语言系统;言语(Parole)则是人们运用语言这种工具进行交际的过程或结果,指说话者在具体的场合下可能说出或理解的具体话语。 (七) 语言能力与语言行为 二、外语教学中的基本概念 (一)对比分析(Contrastive Analysis ) 1认定语言时间的异同 2、降低学习的难度 3、决定教学重点 4、预测错误的发生 (二)错误分析 1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指语言教学中,母语模式妨碍学生学习外语的模式。 2、过度类推或概括错误(over-ge neralization) 3、语用错误(pragmatic failure )按照本民族文化的习惯用目的语来表达,结果违反了目的与国家的文化习俗或交际规则。 第二节:语言学与语言教学的关系 一、语言学语言教学:语言学是语言教学的基石。 二、语言学家与语言教师 第三章:语言能力目标要求 第一节: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的教学设计方案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的教学设计方案 ——以《合欢树》教学设计为例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以学生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阅读教学只有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才能切实有效地提升每个学生的语文素养。要重视从学情出发设计教学,解决学生阅读学习中的问题,从学生的学业表现给学生以具体的指导,让学生学有所得。 2.课标指出,要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合欢树》是作者史铁生抒写母爱的散文,每个学生在解读时会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 课标在选修课程“诗歌散文”中要求“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对本课来说,“以小见大”手法是一个很重要的特点。 3.《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变革学习方式”。网络教学是变革学习方式的一种尝试,它可以实现学生真实参与课堂。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 《合欢树》这篇文章选自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部分第三单元。这个单元的三篇文章都用了“以小见大”的写法。 《合欢树》是写母爱的文章,文章前六段写作者十岁、二十岁、三十岁时与母亲的事情,根本没写合欢树,直到作者获奖后回想母亲时才开始写合欢树。作者一直不愿意去母亲住过的小院,直到邻居偶然提到“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心里一阵抖”,这才开始写合欢树。这里隐含着一个心理学现象:弗洛伊德提出的防卫机制中的转移。转移是指原先对某些对象的情感、欲望或态度,因某种原因(如不合社会规范或具有危险性或不为自我意识所允许等)无法向其对象直接表现,而把它转移到一个较安全、较为大家所接受的对象身上,以减轻自己心理上的焦虑。当年母亲去世时,作者悲痛至极,从此以后不愿再去触碰到这段感情,因为无法面对,再次面对时必须要找一个感情替代物,这个替代物应该是双方共有的,这样,作者选择了合欢树,把对母亲最深切的思念、转移到合欢树上。而且由此得出了人类普通的情感体验“悲伤也成享受”。这些内容对于学生来讲,理解难度极大。 2.学生情况 (1)学生之前也学过运用“以小见大”手法的文章,如莫怀戚的《散步》、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朱自清的《背影》,但学生对什么是“以小见大”的写法,“以小见大”的写法在文章中怎么呈现,“小”与“大”之间如何建立起联系,怎么在自己的写作中用到“以小见大”的手法,全都不清楚。也正因为不清楚,所以在理解这篇文章时,不能走人作者的话语体系中感受作者要表达的母爱。 (2)高二学生虽然每天都会感受到母亲对其关心与照顾,但学生对母爱的体验更多的是母亲应该爱我,我得到母爱是天经地义的事,很少有人思考什么样的母爱是真正的母爱。所以尽管学生在初读文章时都知道文章在写母爱,但学生理解的母爱与作者要表达的母爱相距甚远。 3.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及对策 学生读了课文,写了初读感受,提出了阅读中遇到的问题。教师阅读学生提交的初读感受之后,发现学生普遍认为本文表达的是作者对母亲的思念之情,所以布置学生对文章内容做整体感知。

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1.运用语文学科知识的能力。掌握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知识和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了解语文学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把握语文学科发展的大致趋势;准确理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实施建议,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 2.语文教学设计能力。能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课程目标,针对高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能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个体差异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能准确表述教学目标,恰当选择教学策略,合理利用教学资源,设计多样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选教学内容的方案设计。 3.语文教学实施能力。掌握高中语文教学实施的基本步骤,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环节;掌握语文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和策略,能依据语文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特征,创设情境、激发动机、组织学习、总结提升;熟悉现代教育技术,能依据教学需要恰当选用教学媒体。 4.语文教学评价能力。了解语文教学评价的基本方式及特点,掌握基本的评价方式;能够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倡导的评价理念为指导,针对学生实际,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能够自觉进行教学反思改善自己的教学。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学科知识 1.了解国内外文学发展概况,熟悉重要作家作品及其风格特征,运用文学理论引领学生个性化地解读文学作品,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2.能够针对不同文本的特点,运用分析文本的相关知识和策略,帮助学生提高筛选信息、解释推论、评价判断的能力。 3.熟练掌握汉语言文字应用的基本知识,遵循高中学生语言学习规律,帮助学生理解语言难点,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4.具备较强的书面表达能力,熟悉写作教学的过程,能够指导学生分析写作目的、内容及要求,自主、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 5.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能够根据学生需求,适时推荐文化品位高、难易程度适当的课外读物。 6.正确理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能够在教学中体现其倡导的基本理念,落实其规定的课程目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