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商管理专业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

工商管理专业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

工商管理专业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
工商管理专业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

工商管理专业(品牌管理方向)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面较宽、专业技能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良好,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品牌设计、传播、咨询与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1.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合作、交往、适应能力和创新精神;

2.掌握较扎实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一定的人文、科学素养;

3.较好掌握经济学、管理学、品牌管理领域(如品牌营销、传播、设计、保护等)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思维方式,掌握品牌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熟悉与品牌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国际惯例,了解国内外品牌事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本学科和专业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较合理的知识结构;

4.获得品牌意识、品牌营销、品牌传播、品牌设计等品牌管理能力的良好训练,具有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品牌管理问题分析、规划、设计、控制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品牌管理问题的能力;

5.具有较强的开拓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与实际工作能力;

6.掌握一门外语和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具有外语综合应用能力和较熟练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外语、计算机达到规定的要求;

7.具有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8.掌握体育、卫生保健和心理调适的基础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和素质拓展训练,养成文明的生活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

9.具有从事品牌管理或相关管理工作的从业资格,并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能力结构与要求表

三、主干学科与学位课程

主干学科:管理学

学位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与实训、高等数学、统计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组织行为学、会计学、品牌学、市场营销、财务管理、运营管理、管理信息系统、品牌诊断与评估、品牌战略与规划、品牌推广与保护等。

四、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1.军事理论与训练

新生入学第1-2周进行军事训练,训练合格记2学分。

2.认知实习、社会实践和学年论文

(1)观摩见习。第2-3学期各安排1周到1—2个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参观考察,了解企业经营管理的内容、流程和方法,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参加观摩和考察的学生必须做好相应记录,写出相应报告或召开座谈会进行交流,合格者各获得学分1分。

(2)社会实践。每学年安排学生利用寒暑假进行社会调查或到相关单位见习,要求写出调查报告或见习报告。学院根据情况进行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并作为学生评优、评奖的依据之一。

(3)学年论文。第4学期组织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结合经济学、管理学、品牌管理课程,安排学生进行品牌管理调查,并要求学生完成学年论文。合格者获得学分1分。

3.专业实习

第5、6学期各安排1周进行专业实习,合格者共计2学分。

第5学期结合文化与消费者行为学课程,安排开展本土文化背景下消费者品牌非理性购买行为的调查分析,组织学生对商场进行观摩,并撰写品牌策略改进方案。第6学期专业实习的主要内容为品牌侵权、品牌危机的调查与分析,学

生根据专业实践情况开展定性、定量分析,并撰写品牌学案例或者学年论文。

4.技能(资格)证书

本专业学生毕业时应至少获得企业经营管理、品牌管理、市场营销等从业资格证书一项(每获1个记1学分)。学生获得“计算机等级证书”记1学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超过425分(含)的,分别记1、2个学分。

5.毕业实习

第7学期下半期和第8学期实践性教学环节为毕业实习(时间为20周),学生撰写实习报告或总结。并针对本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质量、培养模式等提出意见或建议。合格后获得学分9分。

6.毕业论文(设计)

第八学期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为毕业论文(设计),时间安排为8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并参加答辩。通过答辩后获得学分8分。

7.第二课堂素质拓展(共10学分)

(1)团队精神野外拓展项目

在第1学期利用课外时间开展励志与素质拓展野外训练(0.5周),将企业文化、团队精神、竞争意识、意志磨砺和语言修炼融合在相关课外训练活动中。通过考核者,获得职业技能模块学分。

(2)品牌策划项目训练

在课外开展品牌策划、品牌设计等项目,通过考核者,获得职业技能模块学分。

(3)科研活动

以本系教师为主,具有研究生学历或副教授以上职称的专业教师,每人应负责一定学生的科研指导,并将其纳入对教师的考评之中。学生必须在第2、3学年,结合专业课学习,每学年完成课程论文或学年论文1篇。同时,大力提倡学生参与教师主持的科研课题。

学生在学校确定的核心期刊上发表不少于3000字以上的论文,经学院学术委员会认定,可记2学分,但最多不超过4学分。

(4)竞赛激励

对于参加市级以上各种竞赛并获相应等级奖励,均可根据获奖等级、研究水平等给予一定的学分,并可免修相同学分的专业任选课程,具体办法另订。

其他未列入的项目,参照“重庆文理学院第二课堂素质拓展学分认定工作实施方案执行。”

五、学制与修业年限

学制: 4年

修业年限:3—6年

六、毕业学分与授予学位

毕业学分:180学分(含第二课堂素质拓展10学分)学位课程学分:78学分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学位

七、课程结构、学分比例及课时分布

1.各类课程分数和学时数比例分配表

备注:总学时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学时数,不包括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

2.实践环节学分比例分配表

3.学期课时分布表

八、课程计划表(见附表)

九、辅修专业课程计划表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惠州学院2012年度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立项选题指南 本课题指南为选题的大体范围,申请者可以在本选题指南的指导下,根据学校和个人的实际情况确定申报选题。重点资助项目主要在立项项目中择优选择。 项目立项起始时间可从本年度项目实际研究的开始时间算起。教学研究项目的研究周期通常为一年,重点项目的研究周期可适当延长;教学改革项目可以按实际见效时间设计周期,通常为两年。 教学研究项目结项至少应提交项目研究报告和在正式刊物上发表的1篇以上相关教研论文(增刊除外);教学改革项目结项需要提交教学改革项目完成与绩效评价报告、在正式刊物上发表的1篇以上相关教改论文(增刊除外)。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教学改革的切入点,是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高低的重要方面,构建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强国的普遍经验。本类选题侧重于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综合研究与实践,突出创新特色与推广应用,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建立一流人才培养的优越环境或基地。重点研究我校现有人才培养的特点、问题,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资源配置,提出集教育理念、人才培养目标与层次结构、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等为一体的提出人才培养的新思路。 参考选题方向包括: 1-1.我校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问题及对策研究 1-2.我校人才培养社会评价研究(毕业生社会需求及适应性情况) ※1-3.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研究与实践 ※1-4.基于职业化、专业化、个性化、多样化等某个视角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1-5.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与实践 1-6.多学科渗透交叉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1-7.中文专业写作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1-8.服装专业校企合作的实践与模式研究 1-9.人才创新素质培养的实践与模式研究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周口科技职业学院经管系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企业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示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分析解决企业实际经济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本专业造就适应新世纪工商企业发展需要的基础扎实、适应性强的工商管理人才。 二、招生对象与学制 1.招生对象:高中毕业或中专毕业 2.培养方式:全日制学历教育 3.学制:三年 三、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1.学生毕业可适应的工作范围:本专业毕业生可适应工业企业,商业企业,外资企业,政府部门,事业单位,海关,宾馆,商场,会务中心等部门的管理工作,也能够从事教学和科研等工作。 2.人才培养的知识和能力结构 (1)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一定的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企业管理,熟练掌握工商管理及服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技能,熟悉中国企业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企业管理的惯例与规则;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 (2)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达到国家公共外语四级水平,并具

有较强的语言表示能力。 (3)掌握计算机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考取非专业人员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证书。 (4)实行“双证”毕业制度,在校期间要取得学院规定的公共和专业技能训练合格证书(或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税务师等工商管理类所需的资质证书)。 (5)具有良好的汉语口语和文字表示能力、自学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普通话达到国家二级乙等(获得过关证书)以上水平。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养成科学思维习惯,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毕业要撰写毕业论文并经过答辩。 (7)达到国家规定的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 3.人才培养的素质结构 (1)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 (2)具备刻苦钻研、精益求精、作风严谨、吃苦耐劳的工作素质。 (3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能够快速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 (4)奋发向上,具有开拓创业的精神。 四、教学总体安排和时间分配

工商管理专业(实验班)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工商管理专业(实验班)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120201K)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秉承“厚德精业,守正出新”的价值观,肩负“植根管理实践,探索商学前沿,培养卓越商才,服务社会发展”的使命,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掌握现代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综合素养、具有较强的逻辑分析和创新创业能力以及开阔的国际化视野,适应进一步学习深造的需要,或在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中从事管理与相关领域科研岗位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二、毕业要求 1.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个人修养;具有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和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 2. 系统掌握经济与管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和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掌握企业管理的规律和特点,掌握管理的原理、方法与技能,能够将所学知识用于解释、分析和评价企业管理实践中的具体现象和问题能力,并能够据此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并形成解决方案; 3.具有较好的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熟练应用一门外国语,能够使用书面和口头表达方式与国内外业界同行、社会公众就本专业领域现象和问题进行有效沟通与交流; 4.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和管理实务方面的应用软件,对企业管理中的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处理,能够迅速适应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 5.了解经济管理领域的学科研究前沿与企业实践动态,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意识,有较强的创业创新能力及不断学习与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 6.具有团队协作意识,能够在本学科及多学科团队活动中发挥个人能力,并能与其他成员进行协调合作; 7.具有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熟悉工商管理领域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能

工商管理专业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

工商管理专业(品牌管理方向)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面较宽、专业技能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良好,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品牌设计、传播、咨询与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1.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合作、交往、适应能力和创新精神; 2.掌握较扎实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一定的人文、科学素养; 3.较好掌握经济学、管理学、品牌管理领域(如品牌营销、传播、设计、保护等)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思维方式,掌握品牌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熟悉与品牌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国际惯例,了解国内外品牌事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本学科和专业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较合理的知识结构; 4.获得品牌意识、品牌营销、品牌传播、品牌设计等品牌管理能力的良好训练,具有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品牌管理问题分析、规划、设计、控制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品牌管理问题的能力;

5.具有较强的开拓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与实际工作能力; 6.掌握一门外语和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具有外语综合应用能力和较熟练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外语、计算机达到规定的要求; 7.具有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8.掌握体育、卫生保健和心理调适的基础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和素质拓展训练,养成文明的生活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 9.具有从事品牌管理或相关管理工作的从业资格,并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调研报告(精)

酒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调查报告 目前,中职学校在人才培养结构、办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方面还比较机械、保守。从课程层面看,传统课程重理论、轻实践,忽视知识与具体工作任务的联系,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从市场供需层面来看,酒店教育受教育 传统模式及世俗偏见的影响与酒店业的需求严重脱节。这就需要我们重新审视酒店教育,注重研究酒店业市场,加强与酒店的沟通、合作,借鉴国外酒店教育的经验, 科学办学定位、人才定位,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理念,构建适应时代发展、市场需求的酒店教育模式。 、建立以就业核心能力为主体的课程体系,强化实践环节。在顶岗实习的 基础上,实现轮岗定岗、五星定位。 酒店行业是服务性行业,酒店企业的从业者是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的工作人员,酒店和酒店产品是及时消费品,所接受的是面对面的服务,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消费者。因此,酒店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就直接体现为服务质量,这就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操作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由于专业的实践性强,酒店企业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摆在第一位,而且要提升实际操作能力的标准,以五星级酒店的标准制定实训方案。酒店服务与管理的技能训练、酒店礼仪规范尤其重要。前厅管理与 服务能力、客房管理与服务能力、餐饮管理与服务能力、康乐管理与服务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非常重要。食品营养与卫生方面的知识、酒店市场营销、酒店财务 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会展概论、形体训练、计算机应用及实习、普通话的 训练、英语听说的训练等实践环节都非常重要。我们以集中训练和分散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要求学生积极主动的对上述的主要课程进行训练,掌握主要的操作要 领。 完善专业实习及社会实践,引导学生通过志愿者、义工、临时工等方式进行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设置专门学分。五星级酒店的实习实践是为了让学生更好 的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学生们在工作中所学到的实际经验必须在回到课堂教 学中以研讨会或者论坛的形式加以巩固。实习的学生们在工作环境中所学到的东 西经过进一步的消化吸收将来在他们进入最终社会时将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技能。 二、引导职业导向,拓展其它技能,培养兴趣多样化。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具体措施与实施效果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具体措施与实施效果我校预防医学专业于2007 年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生,至今已向社会输送400 余名公共卫生专业人才,现有在校生400余名。 本专业经过13年的不断探索,为适应社会经济对公共卫生专业人才的需求,遵循教育部、卫生部制定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中相关要求,借鉴兄弟院校办学经验,并结合我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学生应用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我校预防医学专业以“培养适应现代化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备初步创新精神、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能在疾病控制、卫生防疫、环境卫生、食品卫生监测等机构从事疾病预防与控制和卫生事业管理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的专门人才”为目标,按照“加强实践、突出特色”的思路,不断改革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培养方案。总结近年来的工作,本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及实施效果如下: 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具体措施 (一)优化培养方案,构建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我校预防医学专业经过十余年的发展,通过每年的专业实习检查和学生座谈,结合各实习单位的建议和学生的反馈意见,参照《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中相关课程要求,制定符合我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的培养方案并不断完善。经过培养计划的修订,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更加准确,课程体系更加完善,行业特色更加突出。 (二)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1.开展实验教学改革 为了使学生建构系统、全面的专业知识体系,专任教师开展了“整合构建预防医学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的实践研究”。如《环境卫生学》课程将原有四个分散的与水质检测相关的实验,整合为一个设计性实验,由学生事前做好实验设计,利用两天时间完成从水样采集到水质分析和消毒的全过程实验,将片段式的知识点融合,极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技能水平;《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将乳类粗脂肪、蛋白质含量测定及其卫生质量检验整合为一个综合性实验,使学生系统性掌握乳类的卫生质量及营养价值检测方法及相关指标的国家标准。

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措施.doc

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措施 各个模块的教学内容以及各模块之间的组合,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可以进行动态调整。那么,工商管理人才如何培养呢? 一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目前,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企业的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加强,尤其是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交叉学科的日益增加,企业的经营管理内容与理念不断变化,对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规格和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对管理类人才的需求趋向复合化。但是,现有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却暴露了种种的不适应。首先,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我国几乎所有的普通本科院校将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高级管理专门人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阶段到大众化阶段的转变,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供不应求的局面已得到有效缓解,从企业实际需求和学生毕业的流向来看,这一定位目标值得商榷。培养目标定位的不准确使人才培养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其次,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1.课程设置特色不鲜明。由于培养目标的无差异化,课程体系僵化雷同,缺乏柔性,导致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专业特色

无法体现,培养出的学生知识结构单一,没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缺乏竞争优势。 2.课程体系过于追求理论的系统完整。我们长期以来坚持的是一种以理论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模式,而每门课程都力求很完整、很系统,课程之间存在很多重复内容,课时总量膨胀,导致学生的应用能力缺乏。 3.对实习实训教学的忽视。工商管理专业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必须注重应用。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虽有社会实践、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但缺乏整体设计,设置针对性差,实训效果差,导致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差,职业岗位适应缓慢。其三,缺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课堂教学是长期以来的主要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组织能力、创造性的才能得不到提高,也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的成长。 二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新构建 (一)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南京大学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南京大学研究生院

企业管理专业(120202)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不含市场营销)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所需的高级管理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 1.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 2.具有扎实的现代管理理论与经济理论基础,能够胜任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研究或从事企业管理实务工作。 3.具有用定量与定性方法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 4.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并掌握一门以上外语。 二、研究方向 本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1.企业管理基础理论:主要从事管理发展史、管理思想史、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与方法等方面的研究。 2.人力资源管理: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组织行为学、跨文化管理等方面的研究。 3.战略与组织:主要从事战略管理、组织理论、组织变革与发展等方面的研究。 4.运营管理:主要从事生产组织、供应链管理、企业资源计划等方面的研究。 5.投资管理:主要从事企业投融资决策、项目评价、项目管理、资产市场运作等方面研究。 6.技术创新管理:主要从事技术创新理论、创业学、研究与发展管理等方面的研究。 三、招生对象 招生对象为已获学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及应届本科毕业生。上述人员须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成绩达到学校规定分数线者,再经复试合格后择优录取。 四、学习年限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每年秋季入学,在校学习年限为2.5年。学习成绩优异者按照校研究生院的有关规定,可提前毕业。 五、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共分为四类,A类课程为校共选课,B类课程为院公共课,C类课程为专业必修课,D类课程为选修课程。 A类: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 马列原著选读(3学分) 英语(4学分) B类: 现代经济学(3学分) 企业组织理论(2学分) 现代财务管理(2学分) 商用软件与网络(3学分) C类: 企业战略管理(2学分) 国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2学分) 管理学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3学分) D类: 计量经济学(2学分) 运营管理(2学分) 国际经济学(2学分) 资本投资决策理论与方法(2学分) 企业跨国经营研究(2学分) 组织发展与变革管理(2学分) 高级营销管理(2学分) 营销战略(2学分) 企业资源计划(2学分) 资本运营与资本市场(2学分) 供应链管理(2学分) 复杂性管理(2学分) 管理咨询(2学分) 管理沟通(2学分) 技术创新管理(2学分) 此外,非管理类的学生入学后需补修以下四门本专业本科生课程:管理科学、组织行为学、市场营销原理、企业理财学。 六、培养方式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

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定位 (一)市场需求分析 本专业学生的职业范围涉及各类企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类岗位。随着“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企事业单位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作为本地区的高职院校,本专业主要面向“长株潭”中小企业输送会计核算型人才。 为保证专业教学符合人才市场需求,我院会计专业在2009年上半年开展了一项“企业会计人才需求”的调研活动,我们从“长株潭”地区企业需求出发,通过人才市场调查、企业走访、毕业学生调查、专家教师座谈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通过研讨和论证得出结论: 1.人才需求量情况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对会计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一直处于较为旺盛的状态,在各地的招聘职位需求排行榜上,财会类专业一直处于领先。根据湖南省工商局公布的数据,近五年,长、株、潭每年新注册的企业在20000家左右,按每个企业配置1-2名会计人员计算,这些新增企业每年需要增加3万名左右会计从业人员。社会对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需求意愿较强,九成单位有长期需求 2.学历需求情况 本次针对企业的学历需求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在人才的使用上逐步趋于理智。企业在招聘财会人员时学历不再是唯一的准绳,公司更为看重应聘者的工作经验。从回收的有效调查表来看,中小企业对高职高专人才的需求成为了这类企业人才需求的主体。 3.岗位需求情况 按照企事业单位的类型,会计岗位群的分布构成一般如下: (1)大中型企业(包括国有大中型企业、企业集团、上市公司等):①财务总监(总会计师)岗位;②财务经理、主管岗位;②会计核算岗位;③出纳岗位;④审计主管及审计人员。 (2)小型企业:①财务经理(会计主管)岗位;②会计核算岗位;③出纳岗位。 (3)机关、事业单位: ①会计主管岗位;②会计核算岗位;③计划、审计等管理岗位;④出纳岗位。 (4)银行等金融机构:①会计主管岗位;②会计核算岗位;③证券投资部门管理岗位。 在以上各类企事业及金融机构中,大型企业事业单位及大型金融机构,要求人才学历层次较高,一般要求是本科以上毕业生,而中小企业及基层金融机构(如分理处等),一般对专科毕业生较欢迎,应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这部分企业组织数量占绝大多数,市场前景广阔。 4.企业对财务会计专业人才素质、能力要求情况 目前的毕业生大多存在知识结构不完善问题,整体素质不高,竞争少不强等,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磨合。会计行业有重经验轻专业现象,由于会计专业在实际操作方面要求较高,加

工商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名称 专业代码:110201 专业名称:工商管理(Business Administration) 二、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民经济各行业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具备管理、经济、法律等方面知识和能力,具备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较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能力和操作技能,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能在各类大中小型企业,以及政府部门,从事管理、营销、策划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三、专业特色与培养要求 本专业主要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经济学和工商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工商企业管理方法和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工商企业管理实际工作中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1.具备基本的政治理论、法律知识及必备的英语、计算机、应用文写作等文化知识; 2.具备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生产运作、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等专业知识和专业理论; 3.具备本专业的综合协调管理能力、市场营销开发与管理、会计统计核算能力、管理信息系统运用、人力资源管理技能等; 4.职业(岗位)技能达到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相应工种职业资格认证的要求或通过相关工种职业技能鉴定; 5.具备获取新知识、自身发展和适应知识经济、技术进步及岗位要求变更的能力; 6.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具备将自身技能与群体技能融合的团队合作能力以及积极探索、开拓进取、勇于创新、自主创业的能力。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 学制:4~6年,标准学制4年 学分要求:177学分 五、学位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六、专业主干课程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管理信息系统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生产运作管理学项目管理学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统计学货币银行学 七、实践性教学安排 学生于第2、4学期暑假进行一次社会实践,完成调查报告一篇;第6学期进行专业实习(4周),完成专业实习报告一篇;第8学期进行毕业实习,完成毕业实习报告一篇;第7~8学期完成毕业论文。 在学习期间,主要的专业实践有:工商企业管理模拟实验、市场营销模拟实验、物流管理模拟实验、ERP沙盘模拟经营实训等。 八、职业技能培训要求 在学习期间,原则上要求通过国家英语4级考试,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2级)或广东省计算机等级考试(2级),通过与经济管理类相关的职业资格认证。 九、毕业条件及必要的说明

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专业简介 工商管理专业依据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研究如何运用现代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有效的企业管理和经营决策,其培养重点在于将现代管理理论、创新的管理模式、现代信息手段的应用、全球化视野与我国企业管理实践有机结合,向我国工商界输送具有创新精神的新生力量,持续推动我国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本专业主要从组织管理、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创业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工商企业管理的主要职能以及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应用等方面进行学习,运用管理技能专项开发和综合实践演练教学相结合的创新模式培养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 二、培养目标 1、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在毕业后5年左右能够在我国工商企业、外资或涉外经营的工商企业、行政或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咨询服务机构、各类金融机构中担任财务分析师、运营管理者、营销管理者、生产管理者、管理顾问、区域主管、部门经理、项目经理、职业经理人以及类似的职位。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同时具备在信息科学、管理科学、经济学等相关专业进一步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的能力,可在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2、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五年左右达到以下目标: (1)具有人文、科学素养,拥有数学与英语基础,通晓国内外工商企业经营管理理论与实务; (2)具有较强的工商管理专业的知识、思维、能力与素质; (3)在工商管理方面获得系统性训练,成为具有较强可持续发展潜质、全球视野和创业精神的工商管理高级人才; (4)具有扎实的生产经营管理理论知识和现代管理技术; (5)具有良好的外语和计算机运用能力; (6)掌握对企业发展进行规划、组织和控制的方法,具有运用各种先进手段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 三、毕业要求 1、掌握工商管理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并具有应用工商管理相关理论和方法进行技术与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总结报告培训资料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总结报告 2011年7月我校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被批准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重点支持建设专业,建设期为两年。两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建设方案和任务书中关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预定建设目标,开展建设工作,现将两年的改革情况总结如下。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情况 1、深入调研,科学论证,确立“工(农)学结合、两轮实践”人才培养模式 成立了由行业专家、企业(合作社)技术骨干、学校骨干教师组成的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建立了项目建设调研论证机制,组建调研组,制定调研计划,先后组织3批60余人次对本地农业生产、农机生产企业、农机销售公司、农机合作社进行广泛调研,收回调研表格、问卷1500余份,形成调研报告4份。通过分析本行业的人才需求状况,经专业建设委员会论证,确定了主要工作岗位;分析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根据任务的典型性、重要程度确定了典型工作任务;依据工作任务的情况、完成任务的方式归纳、整合形成行动领域;按行动领域所包含的知识、能力的相互关系构建学习领域;从职业素质、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等方面确定学习领域能力目标,依托“校企社”共建平台,根据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点,实施“工(农)学结合、两轮实践”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轮实践(协岗实习):在第二学期和第三学期农机作业季节,学生到合作企业、农机合作社(部分农机户学生安排回村)进行第一轮生产实践。在每个生产环节的生产实训之前,安排相关课程的学习。在生产实践中,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培养学生农业机械的生产、使用、销售及基本维护能力。第二轮实践(顶岗实习):在第四学期和第五学期农机作业季节,学生到合作企业、农机合作社等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第二轮顶岗生产实习。在校学习期间,学生主要进行农机作业标准、农机机务管理、农机新技术等课程的学习,为第二轮生产实习做准备。在生产实习中学生在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农业机械操作、机务管理、农机检修等项目的生产实习,强化学生的农机操作和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方案 一、计算机应用专业行业背景及需求分析 国家“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文件的出台,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纲要“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确立,宝鸡市“关于加快关天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以及眉县关于引进高端技术产业,兴建信息化产业园区五年规划蓝图的绘制,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目前,学历教育提供的人才数量远远满足不了需求。教育部关于紧缺人才的报告称,我国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每年将增加100万,陕西省2011年计算机职位需求3万多个。伴随我县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将达到数千人。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服务我县信息产业建设,我校将重点建设计算机专业,培养大量优秀的技能型人才,以应对人力资源岗位空缺的不利局面。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总体建设目标 (一)专业建设目标 加强校企合作,全面构建“校企对接、能力本位”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体系,推行并完善以“任务驱动法”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两年建设期内,主要完成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完善。 同时,学校围绕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为中心,构建双线齐进的教学模式,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实施“订单式”培养,突出实践应用特色,促进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及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结合行业资格准入政策,实施毕业生的“一书多证”制度,以区域市场为导向,以行业为依托,以“双师”素质教师为保证,把计算机应用专业建成培养目标定位准确,专业理论知识够用,实践教学体系完善,产学研结合紧密,具有鲜明中职特色的示范专业。 (二)课程建设目标 与合作企业共同组建专业团队,加强校本教材、实训教材开发,建设核心课程2门,特色课程2门。完成相关实习实训教材编写。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在已有的课程教学改革和建设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更新课程教学内容体系,跟踪最新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改革课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网络实验室和教学环境条件的建设,加强课程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争取达到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建设水准。 (三)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一方面到企业聘任兼职教师,另一方面选派教师到合作企业参加专业技能培训,打造一支业务素质过硬、实践操作能力突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并利用2年时间,培养出1名平面设计和1名网络技术专业带头人,4名核心骨干教师7名双师型教师、4名兼职教师。 根据专业建设的需要,分析学校原有计算机专业教师的现状,师资队伍建设将以巩固提高现有教师队伍为主,引进高水平人才为辅的策略,同时聘请本专业优秀的校外兼课教师。将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建设始终放在专业办学的首位,树立“专业办学,师资为先”的理念。力争组建一支专兼职的专业师资队伍,逐步建立起专业水平较高、教学经验丰富、科研成果显著、专业方向明确、中青骨干为主、结构层次合理的高素质校内专任师资队伍。同时不断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培训,逐年派遣师资到产学合作企业进行专业调研或技术实践,或参加专业性的技术研讨会,或参加技术培训学习,进一步加强建设双师型的教师队伍的力

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案

工商管理(国际企业管理方向)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了解管理科学理论前沿与发展动态;具有扎实管理学理论和知识,熟练掌 握各种定性分析和定量模型相结合的分析工具;具备一定的解决企业经营管理方面各类实际问 题的技能;英语语言应用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强的具有全球化视野的应用型企业管理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后能够在涉外企业、外贸公司、金融企业、管理咨询公司等从事企业经营管理工作。 二、培养规格 依托我校经济、管理、法学、文学学科优势,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熟悉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理论和知识;得到工商管理理论、方法的良好训练;具有较强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从事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实际运作能力和基本素质。具体表现在: 1?知识结构 本专业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 ⑴基础知识:数学、英语、计算机、管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会计与财务管理、统计学等; ⑵专业知识:国际企业管理、组织行为学、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运营管理、资本运营、创业管理、运筹学、管理决策与模型、管理信息系统等; ⑶相关专业知识: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物流管理、经济法、国际商法等; ⑷其他知识:文学、美学、社会学、军事、自然科学等。 具体课程设置详见本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 2?能力 通过培养,本专业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⑴能够综合利用相关专业知识,掌握企业经营管理、公司会计与财务分析、跨文化管理、资本经营以及相关政策与法规的综合运用等专业技能; ⑵具有熟练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工具的基本能力; ⑶具有熟练应用英语的能力以及人际沟通、组织协调及领导的基本能力; ⑷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电子商务应用能力; ⑸通过案例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综合实践,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解决企业管理方面各类实际问题的能力; ⑹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⑺具有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学分制培养方案

乌兰察布职业学院 《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1级) 一、人才培养目标 按照职业教育的指导方针,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的需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具备本专业基本知识、扎实的技能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适应现代园艺行业的国内各种所有制企业,具备园艺方向技能证书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毕业生基本规格 1 毕业生基本规格 1.1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爱劳动,热爱本职工作,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个人道德修养,具有强烈的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具备健全的法制观念。 1.2具有大学专科层次所必备的文化知识,完成全部公共课的修业任务。 1.3掌握本专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完成高职阶段教育的全部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及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的学习任务。 1.4具有一定的体育、卫生知识和运动技能,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具有健全的体魄和健康的审美能力。 1.5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具有较强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应职水平,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2 知识结构(图1)

2.1 具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政治理论知识;具有大学专科层次的文化知识水平。 2.2 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相关的园艺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农业气象、土壤肥料学、园艺植物遗传育种等专业基础知识。 2.3 掌握本专业必备的果树生产技术、花卉生产技术、蔬菜生产技术、园艺产品贮藏加工、园艺植物保护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园艺设施、草坪建植与养护、园艺种子生产等专业理论知识。 3 能力体系 3.1 具有较强的写作、演讲和交际能力,具有较强的英语会话和阅读能力。 3.2 具有熟练操作、应用计算机的能力。 3.3 具有使用本专业有关的先进仪器设备的能力。 3.4 具备蔬菜生产、经营能力。 3.5 具备果树生产、经营能力。 3.6 具备花卉生产、经营能力。 3.7 具备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的能力。 3.8 具备农产品贮藏、加工能力。 3.9 具备园艺设施设计、管理、经营能力。 3.10 具备草坪建植与管护能力。 3.11 具备植物繁育生产能力 3.12 具备园艺企业经营与园艺产品营销知识。

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110201]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现代管理学、经济学等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严谨务实,富有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 适应现代企业制度需要,具备职业经理人潜质,能在各种企、事业单位、各级政府部门从事工商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 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一)知识结构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2、熟悉我国企业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工商管理的惯例和规则; 3、掌握企业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二)能力结构 1、具备从事企业管理业务的基本能力; 2、具有较强的获取管理及其它相关学科的知识信息的能力。 3、具有初步的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能力。 4、具有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和熟练的利用计算机进行业务处理的能力。 5、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人际沟通和协调能力。 (三)素质结构 1、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及政治立场,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2、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及合作精神。 3、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 4、具有科学态度、理性思维、人文素养。 三、学制与修业年限 1、学制:4年 2、修业年限:3 - 6年 四、毕业要求与学位授予条件 毕业要求:本专业学生在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必须修满最低学分167.5分,其中必修学分95分,选修学分48分,实践教学学分26.5分。 学位授予:取得毕业资格,并达到学校规定的授予学士学位的条件,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五、主干学科 管理学、经济学 六、主要课程 管理学原理、会计学原理、统计学原理、组织行为学、管理信息系统、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运营管理、市场营销学、财务管理、项目管理。 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实施方案

2014年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实施方案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学院省级高职品牌师范院校动员暨工作安排会议精神,认真做好《郑州信息科技职业学院河南省职业教育品牌示范院校建设方案》中关于2014年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的相关工作,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书》中2014年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相关任务,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机构 项目组组长:梁尔涛 成员:王记生张艳丽王卓亚廉洁刘杰李海安 项目组下设六个分项目组,分别是: 1.人文财经系项目组(组长:张艳丽) 2.艺术系项目组(组长:李海安) 3.机电工程系项目组(组长:王卓亚) 4.信息工程系项目组(组长:刘杰) 5.建筑工程系项目组(组长:廉洁) 6.基础部项目组(组长:王记生) 二、建设任务 (一)根据《建设任务书》中的相关内容,2014年本项目组主要拟完成以下两项工作: 1.以工学结合为指导思想,结合不同专业特点,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这种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主要包括:一、从学院宏观层面上,探索构建“2412”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在校期间,两年完成必要的理论知识教学,完成课程分散实训、课程综合实训、专业综合实训四个实践教学环节,最后一年顶岗实习,获取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两种证书。二、工科专业重点探索“三位一体”和“三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学校、企业和学生三位一体,岗课结合、校企结合、双证结合三结合。三、文、管、艺术类专业重点探索“教—学-—做”一体化,做中教与做中学等人才培养模式。 2.引入行业企业标准,重新设计专业建设标准和课程体系。项目建设期内,学院将邀请行业、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参与专业建设标准制定和课程体系设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周口科技职业学院经管系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企业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分析解决企业实际经济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本专业造就适应新世纪工商企业发展需要的基础扎实、适应性强的工商管理人才。 二、招生对象与学制 1.招生对象:高中毕业或中专毕业 2.培养方式:全日制学历教育 3.学制:三年 三、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1.学生毕业可适应的工作范围:本专业毕业生可适应工业企业,商业企业,外资企业,政府部门,事业单位,海关,宾馆,商场,会务中心等部门的管理工作,也可以从事教学和科研等工作。 2.人才培养的知识和能力结构 (1)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一定的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企业管理,熟练掌握工商管理及服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技能,熟悉我国企业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企业管理的惯例与规则;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 (2)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达到国家公共外语四级水平,并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3)掌握计算机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考取非专业人员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证书。 (4)实行“双证”毕业制度,在校期间要取得学院规定的公共和专业技能训练

合格证书(或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税务师等工商管理类所需的资质证书)。 (5)具有良好的汉语口语和文字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普通话达到国家二级乙等(获得过关证书)以上水平。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养成科学思维习惯,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毕业要撰写毕业论文并通过答辩。 (7)达到国家规定的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 3.人才培养的素质结构 (1)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 (2)具备刻苦钻研、精益求精、作风严谨、吃苦耐劳的工作素质。 (3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能够快速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 (4)奋发向上,具有开拓创业的精神。 五、主要课程介绍 (一)文化基础课 l、德育

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指南

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指南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和形成人才培养特色的重要文件。它是学校组织教学、管理教学过程和确定教学编制的依据,是学校对教育教学质量实施监控与评价的基础性文件。 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落实我校“十三五”发展规划,构建体现我校办学定位与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学校经研究决定制订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现提出制(修)订工作的几点原则性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优化人才培养过程,体现桂医办学理念及办学特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注重素质教育 以人为本,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加强学生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积极拓宽学生视野,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适应力。 2.加大公共课程改革力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对思想政治教育类、军事理论教育、大学英语、计算机、体育等课程,在符合相关政策要求总学时数不变的前提下,删减课堂理论教学学时数,增加数字化教学、实践实训、课外指导课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3.合理设置课程内容,整合优化课程体系 依据国家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制定培养方案,合理设置课程内容、整合优化课程体系,体现“以通用、适用为本,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 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抓手,进一步处理好公共教育与专业教育、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主干学科与相关学科、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等方面的关系,建立和优化公共基础课程平台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 《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实践报告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 入学时刻:_________ 试点单位:_________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制

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实践要求 一、实践内容 要求学生在教案的撰写过程中,能运用理论知识指导教学实践,在正确明白得教学理论和原则指导下,反思自己所接触的课程与教学实践,解决实际教学中所显现的具体问题。具体要求如下: 1、把握课程与教学的差不多概念。运用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方法解决教学实际中的问题,提高自身科研能力和水平,如运用调查研究法,调查教师参与新课程过程中显现的哪些问题,缘故有哪些,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教师自身、学校资源等方面对新课程推行的阻碍;如观看研究法,发觉教学中显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2、熟练把握并运用课程与教学目标的设置,结合学科教学,把握基础教育新课程目标,如基础知识、差不多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实际教学中作好三个目标的和谐,专门是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两个目标的实现。把握课程与教学评判的模式及方法,结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的推行,把握常见的课程评判模式、教学评判方法,如目标评判模式、外观评判模式、CIPP评判模式、自然探究评判模式。结合学科教学,把握常见教学评判方法,如测验、档案袋评判、课堂观看,要紧关注一下档案袋评判方法,对推行新课程教学、促进学生进展及督促教师自身水平提高都有比较好的作用,具体要求可参考书本。 3、了解课程内容、课程类型与结构的差不多理论,关注课程设计的取向及模式。结合新课程的推行,为课程实施提供可参考的策略。结合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作好本校的校本课程开发。 4、借鉴新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如国内的教学模式,引导——发觉教学模式、情境—陶冶教学模式等;国外教学模式,把握学习教学模式、“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合作教学模式等。调整教学手段,基于传统的教学手段,更多的采纳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运算机、网络等,以便及时吸纳最新的信息和研究成果。提高自身的教学艺术,通过语言与非语言表达、板书、结课与导课的艺术,生动形象的展现新课程的内容。 总之,在课程与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撰写教案,结合自身教学体会,注意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二实践形式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结合自身的教学体验,依据课程与教学设计方法、教学模式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