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湿地保护规划目标

中国湿地保护规划目标

中国湿地保护规划目标
中国湿地保护规划目标

总目标

加强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有效地扼制湿地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的现象,力求把湿地生态环境做到良性循环,为改善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使湿地成为一个工农业发展的基地、巨大基因库,为社会提供生活资源和种质资源。

分区目标

沼泽类湿地的保护规划目标

沼泽是自然界各种因素综合形成的产物,是一定地区内生态系统平衡中不可缺少的因素,进一步加强对沼泽类湿地的管理,对湿地的开发要进行全面的环境质量评价,有效地控制沼泽地乱垦的现象。

1996-2000年,减缓沼泽类湿地乱开垦的趋势。要我国三江平原湿地和若尔盖地区湿地进行综合整治。根据生态条件,综合评价是否开发的面积及保护的面积和对象。使本地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2000-2010年,有效地扼制湿地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根据沼泽的特殊功能进行全国的统一生态环境示范工程建设,实现示范区域的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促进当地农林牧业的发展。

沿海湿地保护规划目标

我国海岸线长,地形复杂,类型多,沿海湿地破坏严重,严重地影响了近岸海域的生态环境。直接影响了海产品的正常生长。

1996-2000年,建立北、黄、东、南海每个地区一个示范区,根据各海岸带不同的情况建立本地区示范区的模式,进行合理的开发与有效保护相结合。

2000-2010年,在示范区的基础上,努力推广沿海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使沿海地区的湿地能够通过生态环境建设,促进海洋产品的发展。

湖滨湿地的保护规划目标

由于对湖滨湿地的盲目围湖造田,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也破坏了鱼虾的产卵采食基地,使鱼虾及湖内水生动植物产量下降。

1996-2000年,对我国五大淡水湖地区的湿地进行综合管理,防止污染,减缓生态环境的破坏而带来的湖泊老化问题。

2000-2010年,有效地控制湖泊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减少污染,实现重点地区的环境良性循环。

水源地保护规划目标

水源地是人类饮用取水地应严格加以保护禁止各种污染。

1996-2000年,制定饮用水源地的保护办法,并对北京、上海、天津的饮用水源地进行严格调研后,确定区域的面积与保护办法。

2000-2010年,对全国各城市的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和生态环境进行全国统一监测管理。

江河湿地保护规划目标

我国七大江河水系的泄洪区,由于人们的防洪观念不强,乱占用做居民区、农田,这是造成洪水来时,人生安全损失的重要原因。

1996-2000年,协同水利部门对七大江河水系的排污发问、防洪区的安全、减少人类的干扰、减轻风沙危害、水土流失和水污染的危害,使重点区域的重点问题得到解决。局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2000-2010年,实现重点地区的环境而良性循环转化,通过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设,促进流域内的农林牧业发展。和科研的重要场所之一。

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法规制度的建设

⒈严格遵守国家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各项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各级政府应定期组织对湿地现状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制止对湿地资源破坏的现象。

⒉应进一步完善立法,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公约━━《湿地公约》是第一个国际的生态系统公约。当然湿地生态系统在国际的大环境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一个全国性的湿地保护法规或条例,应及时制止这些湿地保护条例。各省市应制定适合于当地实际的湿地环境保护管理规定。

⒊建立湿地的分类标准对具有重要意义的湿地要严格地加以保护。

⒋严格执行开发湿地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力求把湿地资源的开发对生态环境破坏降到最低限度。

经济技术政策

⒈加强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经济种产品的管理,湿地产生的生物量是仅次于热带雨林的生物量居全世界各生态系统第二,因此应重点保护湿地生态环境,积极治理湿地的污染,增加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

⒉建立湿地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确保生态环境的保护基金的渠道,在占用或破坏湿地必须做环境影响评价,确实影响环境的要交纳环境补偿费。如果必要须在占用的湿地附近再建造同样大小的湿地,以保证当地的气候、湿度、地下水的平衡供应,有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

⒊有能力搞开发的湿地,在不改变当地湿地的功能的情况下,积极开展湿地生态环境保护与持续利用的工作,并加强人工生态环境的建设。坚持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调动全社会重视和投入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的积极性。

⒋建立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基金,其基金的来源主要应该从湿地经济作物或经济活动的资金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同时应积极争取关心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的国内外社团和个人的捐赠;积极争取国际上的或联合国有关组织的资助,以把湿地的生态环境破坏程度减少到最小。

城市湿地保护的合理化建议

城市湿地保护的合理化建议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不仅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保护海岸等巨大的生态功能,湿地也是生物多样性的富集地区,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生态系统,保护了许多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人们把湿地称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湿地所具有的景观和文化价值也为世界文明的延续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我国是世界上湿地类型齐全、数量丰富的国家之一,湿地面积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我国十分重视湿地保护,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湿地保护工作有了进一步加强。2000年,国家17个部门在总结多年来湿地保护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并发布了《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进一步确定了全社会共同加强湿地保护的行动纲领。2001年,国家启动了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将湿地保护作为主要内容之一,纳入国家重点工程建设。2002年,国家组织“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将湿地保护作为事关生态保护和生态安全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组织研究。2003年,完成了首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同年,国务院批准了由10个部门共同编制的《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湿地保护和恢复取得了显著成果。目前全国已有约1600万公顷,近40%的天然湿地纳入353处保护区的保护范围,一大批珍稀野生动植物和重要湿地生态系统在保护区内得到了较好保护。我国黑龙江省扎龙等21块总面积达303

万公顷湿地被列入了《湿地公约》的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我国湿地保护的成就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但是,也必须看到,一些地方仍在对湿地盲目围垦、改造,导致湿地数量减少、生态功能退化,有些重要湿地甚至丧失了湿地功能,湿地保护的任务还相当艰巨。 国务院于2003年批准的《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是我国湿地保护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湿地保护的指导思想、任务目标、建设重点和主要措施。总的要求是:要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及改善生态环境的要求,强化湿地保护。要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改善湿地生态功能为核心,以依靠各级地方政府和全社会力量加强保护为基础,以湿地保护工程建设为重点,坚持积极保护、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努力从整体上维护湿地的生态系统功能。规划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加强国际重要湿地保护管理等措施,强化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全面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特性和基本功能,使我国天然湿地的下降趋势得到遏制;通过加强对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和管理,以及污染控制等措施,恢复和治理退化湿地,努力使丧失的湿地得到恢复,使湿地生态系统进入良性循环。到2030年,完成湿地生态治理恢复140万公顷,建成53个国家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示范区,全国湿地保护区达到713个,国际重要湿地达到80个,使90%以上天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使我国的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进入良性循环,充分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效益,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实施《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是国家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台州市鉴洋湖城市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台州市鉴洋湖城市湿地公园总体规划(2008-2020) 规划说明书(中间稿) 第一章规划背景 1 湿地资源的重要性与稀缺性掀起了全球范围内湿地保护的热潮 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是人类重要的生存环境,也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之一。湿地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改善气候、控制污染、美化环境和维护区域生态平衡等方面都有着其它系统所不能替代的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文明的发源地”和“物种的基因库”。 然而,在大规模城市化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湿地面积的减少以及湿地功能的衰退几乎成为了历史的必然。但另一方面,随着对湿地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增加,人们也已经意识到湿地保护的必要性,从而掀起了世界范围内湿地保护的热潮。湿地保护的标志性开端是1971年缔结的拉姆萨尔公约,公约的最初目标是保护国际重要的水禽及其栖息地;而后由于逐渐认识到湿地作为地球之肾,对陆地淡水的净化和汛期洪水的滞蓄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作用,而逐步提出了对湿地生态系统本身的保护,其中包括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性的保护)、特殊的湿地类型(特色的保护),以及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湿地(历史文化的保护)的保护等等。 2 台州市生态基础设施规划为台州市湿地保护提供了良好的前提 从《台州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的调查来看,台州市湿地资源较少,但其类型非常丰富。全市湿地类型分为近海与海岸湿地、河流湿地、沼泽和沼泽化草甸湿地、库塘湿地,分布于沿海椒江、永宁江两侧、河网汇集处、水库等地。其中,鉴洋湖是台州市范围内唯一的一块面较大的内陆河流型湿地。 传统的湿地生态保护往往采用“就点论点、就线论线、就面论面”的保护方式,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没有从宏观层面解决湿地保护和区域生态保护的关系。台州市在2004年启动和编制了《台州市生态基础设施规划》,并在2007年通过立法,成为国内首个生态规划立法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不仅包括城市绿地系统、水系统的概念,而是更广泛地包含一切能提供生态系统服务的大尺度山水格局、城市公园和绿地系统、湿地与水系统、林业及农业系统、自然保护地及开放空间系统等。因此,生态基础设施规划为台州市湿地资源的保护提供了完整的生态和文化背景,是湿地保护工作开展的依据和前提。 3 城市湿地公园的兴起为城市湿地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了有效途径

中国湿地保护规划目标(全文)

中国湿地保护规划目标(全文) https://www.doczj.com/doc/0312913524.html,2001年5月21日水利部. 总目标 加强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有效地扼制湿地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的现象,力求把湿地生态环境做到良性循环,为改善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使湿地成为一个工农业发展的基地、巨大基因库,为社会提供生活资源和种质资源。 分区目标 沼泽类湿地的保护规划目标 沼泽是自然界各种因素综合形成的产物,是一定地区内生态系统平衡中不可缺少的因素,进一步加强对沼泽类湿地的管理,对湿地的开发要进行全面的环境质量评价,有效地控制沼泽地乱垦的现象。 1996-2000年,减缓沼泽类湿地乱开垦的趋势。要我国三江平原湿地和若尔盖地区湿地进行综合整治。根据生态条件,综合评价是否开发的面积及保护的面积和对象。使本地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2000-2010年,有效地扼制湿地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根据沼泽的特殊功能进行全国的统一生态环境示范工程建设,实现示范区域的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促进当地农林牧业的发展。 沿海湿地保护规划目标 我国海岸线长,地形复杂,类型多,沿海湿地破坏严重,严重地影响了近岸海域的生态环境。直接影响了海产品的正常生长。 1996-2000年,建立北、黄、东、南海每个地区一个示范区,根据各海岸带不同的情况建立本地区示范区的模式,进行合理的开发与有效保护相结合。 2000-2010年,在示范区的基础上,努力推广沿海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使沿海地区的湿地能够通过生态环境建设,促进海洋产品的发展。 湖滨湿地的保护规划目标 由于对湖滨湿地的盲目围湖造田,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也破坏了鱼虾的产卵采食基地,使鱼虾及湖内水生动植物产量下降。 1996-2000年,对我国五大淡水湖地区的湿地进行综合管理,防止污染,减缓生

《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2000)

《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2000) 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 发布时间:2008-04-18 14:38 来源:林业局关键字:发布人:林业局-系统管理员字体:大中 小 湿地是重要的国土资源和自然资源,其如同森林、耕地、海洋一样具有多种功能。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此外,湿地可以包括邻接湿地的河湖沿岸、沿海区域以及湿地范围的岛屿或低潮时水深超过6米的水域。所有季节性或常年积水地段,包括沼泽、泥炭地、湿草甸、湖泊、河流及泛洪平原、河口三角洲、滩涂、珊瑚礁、红树林、水库、池塘、水稻田以及低潮时水深浅于6米的海岸带等,均属湿地范畴。 《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是中国今后一个时期内实施湿地保护、管理和可持续利用的行动指南,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湿地概况: 1、沼泽湿地。中国的沼泽约1197万公顷,主要分布于东北的三江平原、大小兴安岭、若尔盖高原及海滨、湖滨、河流沿岸等,山区多木本沼泽,平原为草本沼泽。我国较大湖泊周围,一般都有宽窄不

等的芦苇沼泽分布。另外,无论是外流河还是内流河,在中下游河段往往有芦苇沼泽分布。 2、湖泊湿地。中国的湖泊具有多种多样的类型并显示出不同的区域特点。据统计,全国有大于1平方公里的天然湖泊2711个,总面积约90864平方公里。 3、河流湿地。中国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000 0多条,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约1500条。因受地形、气候影响,河流在地域上的分布很不均匀。绝大多数河流分布在东部气候湿润多雨的季风区,西北内陆气候干旱少雨,河流较少,并有大面积的无流区。在内陆河区内有大片的无流区,不产流的面积共约1 60万平方公里。 4、浅海、滩涂湿地。中国滨海湿地主要分布于沿海的11个省区和港澳台地区。海域沿岸约有1500多条大中河流入海,形成浅海滩涂生态系统、河口湾生态系统、海岸湿地生态系统、红树林生态系统、珊瑚礁生态系统、海岛生态系统等六大类、30多个类型。目前对浅海滩涂湿地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有:滩涂湿地围垦、海水养殖、盐业生产和油气资源开发等。 5、人工湿地。中国的稻田广布亚热带与热带地区,淮河以南广大地区的稻田约占全国稻田总面积的90%。近年来北方稻区不断发展,稻田面积有所扩大。全国现有大中型水库2903座,蓄水总量1805亿

中国湿地保护规划目标

总目标 加强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有效地扼制湿地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的现象,力求把湿地生态环境做到良性循环,为改善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使湿地成为一个工农业发展的基地、巨大基因库,为社会提供生活资源和种质资源。 分区目标 沼泽类湿地的保护规划目标 沼泽是自然界各种因素综合形成的产物,是一定地区内生态系统平衡中不可缺少的因素,进一步加强对沼泽类湿地的管理,对湿地的开发要进行全面的环境质量评价,有效地控制沼泽地乱垦的现象。 1996-2000年,减缓沼泽类湿地乱开垦的趋势。要我国三江平原湿地和若尔盖地区湿地进行综合整治。根据生态条件,综合评价是否开发的面积及保护的面积和对象。使本地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2000-2010年,有效地扼制湿地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根据沼泽的特殊功能进行全国的统一生态环境示范工程建设,实现示范区域的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促进当地农林牧业的发展。 沿海湿地保护规划目标 我国海岸线长,地形复杂,类型多,沿海湿地破坏严重,严重地影响了近岸海域的生态环境。直接影响了海产品的正常生长。 1996-2000年,建立北、黄、东、南海每个地区一个示范区,根据各海岸带不同的情况建立本地区示范区的模式,进行合理的开发与有效保护相结合。 2000-2010年,在示范区的基础上,努力推广沿海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使沿海地区的湿地能够通过生态环境建设,促进海洋产品的发展。 湖滨湿地的保护规划目标 由于对湖滨湿地的盲目围湖造田,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也破坏了鱼虾的产卵采食基地,使鱼虾及湖内水生动植物产量下降。 1996-2000年,对我国五大淡水湖地区的湿地进行综合管理,防止污染,减缓生态环境的破坏而带来的湖泊老化问题。 2000-2010年,有效地控制湖泊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减少污染,实现重点地区的环境良性循环。 水源地保护规划目标

湿地保护管理规定2017

湿地保护管理规定 (2013年3月28日国家林业局令第32号公布2017年12月5日国家林业局令第48号修改) 第一条为了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履行《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以下简称“国际湿地公约”),根据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湿地,是指常年或者季节性积水地带、水域和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包括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滨海湿地等自然湿地,以及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或者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原生地等人工湿地。 第三条国家对湿地实行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 第四条国家林业局负责全国湿地保护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并组织、协调有关国际湿地公约的履约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湿地保护管理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及有关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应当加强湿地保护宣传教育和培训,结合世界湿地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爱鸟周和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等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湿地保护意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开展湿地保护管理的科学研究,应用推广研究成果,提高湿地保护管理水平。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以及其他组织,以志愿服务、捐赠等形式参与湿地保护。 第七条国家林业局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编制全国和区域性湿地保护规划, 报国务院或者其授权的部门批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会同同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编制本行政区域内的湿地保护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部门批 准。 第八条湿地保护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湿地资源分布情况、类型及特点、水资源、野生生物资源状况; (二)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和任务; (三)湿地生态保护重点建设项目与建设布局; (四)投资估算和效益分析; (五)保障措施。 第九条经批准的湿地保护规划必须严格执行;未经原批准机关批准,不得 调整或者修改。 第十条国家林业局定期组织开展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监测和评估,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布相关情况。 湿地资源调查、监测、评估等技术规程,由国家林业局在征求有关部门和单位意见的基础上制定。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及有关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应当组织开 展本行政区域内的湿地资源调查、监测和评估工作,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布相 关情况 第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可以采取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湿

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后可修改编辑!)

第一章前言 1. 项目区概况 绵延1000多公里的河西走廊北临腾格里和巴丹吉林沙漠,境内分布有12万平方公里的戈壁和沙地,是北方最强的沙尘暴策源地和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某某市位于河西走廓中部,是西北最大的治金工业基地,是某某省著名的工业旅游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卫生城市,是某某省拟规划建设的生态园林城市。位于某某省讨赖河流域上游的某某市北部的新城草湖是城市和新城乡最大的生态屏障。该区与巴丹吉林沙漠接壤,区内有天然草场面积15.58万亩,水面7.76万亩,自然植被覆盖度在30—90%之间,天然沙生植被续存量大,是野生禽类及动物的栖息地,也是某某市畜牧业发展基地和渔业生产基地。区内人文景观众多,有“拱北香太师清真寺”、“李陵碑”、“黄公庙”及水域边缘的“泛沙泉”、“鸡心疙瘩”等独特的沙漠景观,是发展生态旅游的黄金地带。该区属于干旱沙漠边缘的绿洲类型区,海拔在1460米—1700米之间,年降雨量在100mm以下,地下水丰富,埋藏深度在3—5米之间,为不可多得的荒漠生态资源。目前,因水资源利用不合理、过牧、风沙侵害及缺乏必要的保护措施,绿洲萎缩,土地沙化加剧,生物多样性破坏严重,经多方论证,认为该区毗邻城市,区内生态资源丰富,对其进行恢复和重建对构建全市生态经济系统的框架,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促进项目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

意义,是急需建设的重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 2. 可行性研究的依据和主要目标 2.1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2,1,1《河西地区各级各类生态经济系统建设规划》 2.1.2《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 2.1.3《某某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2.1.4某某省农业重点产业开发规划(2001年—2005年) 2.1.5某某市国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规划纲要 2.1.6《某某市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2.1.7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标准 2.1.8《某某市新城草湖六万亩防沙治沙项目实施方案》 2.2 项目建设内容及目标方向 本项目建设内容包括:项目区生物资源的保护、动物资源的保护;生物资源的恢复和发展、动物资源的恢复和发展;动植物资源的综合利用、湿地保护的宣传教育等。 根据建设内容,确定项目的建设目标方向包括:

西溪湿地规划解析

湿地公园优秀案例分析:杭州西溪湿地 第一章:序言——案例筛选理由 大黄堡湿地位于京津发展轴上的武清区,是京津之间一处重要的生态湿地资源。该湿地具备地域广阔、水量丰沛、景观优美、交通便利等特性,大黄堡湿地公园的科学建设、合理发展对京津地区之间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融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同样属于典型的位于城市边缘的次生态城市湿地。近年来该湿地的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和谐发展的先进经验引起了极大关注。项目的科学规划、成功运营,在很好的保护了湿地环境的同时为杭州的旅游业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拉动作用。 该项目在湿地条件等各方面上的相似度上与大黄堡项目十分接近,且发展较为成功。因此,经过考察研究,我们决定选取杭州西溪湿地作为湿地公园优秀案例。 在此次案例分析中我们将在前三章详细阐述项目各期期发展概况的同时,在第四章对西溪湿地在湿地开发模式及尺度、湿地公园规划及开发方案、湿地保护与旅游产业开发和谐发展、周边建设控制规划等四方面的成功经验予以剖析总结,为日后大黄堡湿地公园的开发规划提供借鉴依据。 第二章:项目概况 一、项目概况 (一)概况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为罕见的城中次

生湿地。东起紫金港路西侧,西至绕城公路东侧,南起沿山河,北至文二路延伸段,总面积约为11.64平方公里为保护区范围,共分三期建设,总投资亿元人民币,建设期六年。 在保护区界线以外为外围保护地带,东至紫金港,南至老和山麓,西至绕城公路西侧绿带,北至余杭塘河,用地面积15.7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以外的周边景区控制区,主要涉及五常乡、闲林镇的两湿地水网区域,用地面积约为50平方公里。距西湖不到5公里,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其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文化积淀深厚,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

湿地保护项目

普达措国家公园环境保护项目——湿地资源保护 项 目 建 议 书 编制单位:西南林学院国际生态旅游研究中心西南林学院国家公园发展研究所 日期:2008年7月19日

1 项目概况 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类型之一,对地球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独特的生态功能,是关系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的战略资源。湿地生态系统强大的生态服务功能和多种效益,被称为“天然水库”、“地球之肾”、“生物超市”等。此外,湿地与文化、社会发展有着极大的关系,其生物多样性保存价值、美学及文化遗产价值都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具有重要影响。保护湿地、维护湿地生态功能的正常发挥,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湿地,对于改善我国生态现状、维护水资源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湿地是普达措国家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碧塔海自然保护区2005年成为国际重要湿地。 普达措区域生态旅游的开展及其这一区域内社区居民的生产活动成为这一地区主要潜在的环境压力和威胁。因此,对保护区内湿地的环境和生物多样性进行系统的监测,是探明生态旅游对该保护区的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影响的重要手段。通过对监测结果的分析,可以进一步指导国家公园内生态旅游经营管理、生物多样性保育管理以及社区的生产生活,从而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发展共赢的目的。(中国开展生态旅游的核心地区,中国重要湿地的密集分布区) 1.1项目名称 普达措国家公园环境保护项目——湿地资源保护。 1.2项目性质 新立项目 1.3项目类型

环境保护项目 1.4项目承担单位 迪庆旅游投资公司普达措分公司 1.5项目主管单位 普达措国家公园管理局 1.6项目科技支撑单位 西南林学院国际生态旅游研究中心 西南林学院国家公园发展研究所 西南林学院自然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心 1.7项目报告编制单位 西南林学院国际生态旅游研究中心 1.8 项目实施地点 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 1.9项目实施目的 有效保护普达措国家公园内的湿地资源 1.10项目任务 (1)进行湿地资源调查 (2)进行旅游活动对湿地环境的影响监测与评估 (3)进行旅游活动对湿地植物生态系统的影响监测与评估(4)进行旅游活动对动物生态系统的影响监测与评估 (5)进行环境本低和生物多样性监测 (6)提出湿地生态保护战略 (7)完善湿地生态恢复工程 2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城市湿地保护与利用规划探析 以万顷松江湿地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为例

系列专版 □ 赵志强,杜立柱 1引言 城市是人类高度集中的区域,要想在城市中建立和谐的人居环境,河湖水系、沼泽湿地是必不可少的生态环境,也是城市规划布局的内容和对象[1]。世界湿地保护经历了湿地过度开垦和破坏、湿地保护与控制利用、湿地全面保护与科学恢复三个阶段。当前,加强湿地保护已成为国际湿地学界的共识[2],国内目前已有多个城市对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如杭州、北京和上海等地,研究内容较广泛,涉及到评价、生态规划、恢复等多个方面[3-10]。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发展与湿地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解决城市发展与湿地保护之间的矛盾影响到城市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从项目概况、发展目标与规 城市湿地保护与利用规划探析 —以《万顷松江湿地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为例 [摘 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发展与湿地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平衡两者的关系对于保障城市生态安全、构建绿色生态体系和打造城市特色具有重要意义。《万顷松江湿地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作为指导区域各项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探析了城市湿地有效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规划途径,对保护区域湿地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拉动区域经济发展和促进城乡统筹发挥了指导性的作用。[关键词]城市湿地;保护;利用;哈尔滨市 [文章编号]1006-0022(2011)07-0035-04 [中图分类号]TU984.11+9 [文献标识码]B Urban Wetland Pre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Planning: Songjiang Wetland Example/Zhao Zhiqiang, Du Lizhu [Abstract] Balancing urban development and wetland preservation is becoming significant for urban safety,green system, and cityscape in the fast urbanization process. T en-thousand Hectare Songjiang Wetland Pre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Master Plan studies the approaches of pre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urban wetland, and guides future bio-diversity preservation,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urban rural integration. [Key words] Urban wetland, Preservation, Utilization, Harbin city 划指导思想、规划方案、项目策划四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了《万顷松江湿地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的核心内容,以期为其他城市的湿地规划提供参考。 《万顷松江湿地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是在《哈尔滨市松花江沿江风景带景观规划》和《太阳岛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充分融合水务、旅游等部门的相关专项规划,经过三轮高层次专家研讨论证后编制完成的。《万顷松江湿地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导区域各项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2项目概况 2.1松江湿地的界定 松花江是黑龙江右岸最大的支流。松江湿地属典型的沼泽化低湿平原地貌河流湿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D L10B B 16)

湿地保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 项目提要 1.1.1项目名称:X白族自治州湿地保护项目 1.1.2项目申请单位: 1.1.3项目实施单位: 1.1.4项目内容 (1)湿地保护管理能力体系建设工程,包括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国家及国际重要湿地建设、保护管理机构能力建设、湿地科研与技术支撑体系建设、信息网络系统建设。 (2)湿地保护及恢复工程,包括生态文明村和生态人居建设、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程、水质净化工程、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湿地景观建设工程、河道修复及治理工程、面山水土流失控制工程、小流域治理工程、农村污染控制工程、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社区共管工程、水库湿地保护工程、重点湖湾生态修复建设工程等。 (3)湿地可持续利用工程,包括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示范区(点)、湿地公园建设工程(3个)。 1.1.5 项目范围:在X白族自治州X市洱海、洱源县洱海源头、剑川县剑湖、鹤庆县草海及其相关流域。 1.1.6 项目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修订)(1996年) (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3)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编制技术规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1998)(4)洱海流域环境规划(云南省环境保护局,1999年6月) (5)X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X州建设环境保护局,2001年3月)(6)?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X洱海保护治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云政发…2003?10号) (7)?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8)?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4.29修正); (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6.29); (10)?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 (11)?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1989年3月1日);(1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988年1月21日); (13)?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年12月1日);(14)?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1992年3月1日); (15)?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1997年1月1日);(16)?云南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1997年12月3日);(17)?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1988年12月10日);(18)?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1999年8月4日);(19)?湿地公约?(拉姆萨尔公约)(1971年); (20)?生物多样性公约?(1992年);

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可行性实施报告

第1章总论 1.1 项目概述 1.1.1 项目名称: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 1.1.2 项目主管单位: 1.1.3 项目建设单位: 1.1.4 法人代表: 1.1.5 项目性质: 1.1.6 项目建设地点及范围 白龟山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平顶山市西南6km处,属沙河上中游地区,地理坐标介于北纬33°42′14″~33°45′45″,东经113°02′31″~113°14′45″之间。涉及平顶山市的湛河区、新华区和鲁山县3个县(区)的7个乡镇、28个行政村。湿地保护区的管理点、检查站沿保护区北界和保护区西南界设立;界桩、界碑和管护标牌在保护区试验区边界设立;湿地恢复工程以及科研工程中的资源与生态环境监测分布在保护区内;管理中心、管理站、宣教、科研等工程在保护区外建设。 1.1.7 建设内容及规模 (1)保护与恢复工程 完成保护区3个管理站、7个检查站及其配套设施建设,总建筑面积2080m2;完成界碑、界桩及标牌设置,总数150个(块);在新华区设置防火瞭望塔1个,配备防火车1辆,防火设备80套,建立管护码头3个,配备水上巡逻艇3艘。

在管理中心设置野生动物救护站,建筑面积200m2,笼舍500m2,购置救护设备1套;在越冬侯鸟集中分布区建立3处野外给饲站,每个给饲站建贮藏室15m2;设疫源疫病及病虫害防治监测站,建筑面积200m2,购置疫源疫病及病虫害防治监测设备1套,监测车1辆。 实施退耕还滩60hm2,种植芦苇和香蒲等水生植物恢复植被110hm2,封滩育草100hm2。 (2)科研工程:在管理中心设立科研站,建筑面积共300m2,辅助建筑工程80m2,购置科研设备、信息设备、标本制作及保管设备各1套。 (3)宣教工程:在管理中心设立宣教培训中心,建筑面积200m2,辅助设施80m2,购置宣教设备1套。 (4)管理中心、保护管理站工程:在新华区建设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建筑面积450m2,配套80m2,3个保护管理站每个建设办公用房400m2,共1200m2。 1.1.8 项目建设期:2年,即2009年4月-2011年4月 1.1.9 投资规模及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为2217.64万元。资金来源为:中央投资1330.58万元,占总投资的60%;地方配套资金887.06万元,占总投资的40%。 1.2 建设依据和宗旨 1.2.1 建设依据 (1)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1988年)。

国家重要湿地确认办法

国家重要湿地确认办法 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 2012年9月

国家重要湿地确认办法 为切实贯彻依法行政,确保《国家重要湿地确认办法》的顺利实施,现就实施该确认办法的有关情况要求如下: 一、国家重要湿地确认是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广泛宣传,严格依照确认办法的规定办事。 二、经国家林业局授权,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具体承办国家重要湿地确认审批,主要负责受理申报、审查材料、组织专家实地考察和专家评审,为国家林业局做出行政许可决定提供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主管部门应根据本省实际情况,组织好国家重要湿地确认的申报工作。同时,按照确认办法的要求,指导申报人做好相关申报材料的准备工作,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与完整性进行认真的审查、审核,并提出意见。 三、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出具的书面意见是国家林业局决定行政许可的重要参考依据,该意见为正式文件或加盖公章的文字材料。 四、根据确认办法相关规定,需要专家实地考察的,国家林业局将在规定时间内,委派2名以上相关专家进行实地考察,提出考察意见,供专家评审会参考。 《国家重要湿地确认办法》已经颁布,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主管部门认真贯彻执行。 二0一二年***月***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湿地是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为规范国家重要湿地确认工作,加强国家重要湿地的保护与管理,根据国家有关湿地保护的文件精神及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重要湿地是指功能与效益的重要性具有国家重要意义的湿地,即该湿地在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保存历史文化遗产、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国家重要意义。 第三条国家重要湿地确认应坚持生态完整、区域典型、重点突出、分布合理、形成体系的原则。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国家重要湿地的确认。 第二章确认标准 第五条根据湿地区位、规模、功能、属性和效益的重要性,凡符合下列任一款标准可确认为国家重要湿地: (一)某一生物地理区内生态系统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稀有性或独特性的自然或近自然湿地或生态系统极度脆弱的湿地。 生物地理区划分以1998年原林业部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合作进行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评议时采用的中国生物地理分区为准。 典型性是指该湿地生态系统在所在生物地理区内具有典型意义或典型特征。 代表性是指该湿地生态系统是所在生物地理区内优势湿地类型

湿地保护规划公示

东台市湿地保护规划公示 为了摸底我市域湿地资源的类型、生态价值和分布,确定市域湿地资源的主要保护对象,改善和优化人居环境、确保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以及园林城市的建设,编制《东台市湿地保护规划(2014-2020)》。该规划已通过有关专家评审论证,现将保护规划方案予以公示,公示时间自2014年7月28日至2014年8月27日。规划公示期内,欢迎对规划方案提出意见和建议(可发至邮箱dtjsghb@https://www.doczj.com/doc/0312913524.html,)。 一、规划范围 本规划范围为东台市全市域,总面积3176平方公里,不含滩涂市域面积为2340平方公里。其中中心城区以《东台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8-2020)》确定的东台市中心城区范围,北到市界、333省道东段,东到沈海高速公路,南至东后公路、惠阳路,西到204 国道,合计约107.47平方公里。 二、规划目标 到2020年,建成湿地保护小区5处或5处以上,省级城市湿地一处,县级水源保护地一处,使全市重要天然湿地得到良好保护。建立比较完善的湿地保护、管理与合理利用的规章制度和监测科研体系。 三、规划原则 (1)保护优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原则 (3)科技支撑、空间落实原则 (4)与专项规划相协调的原则 (5)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 四、规划内容框架 1、市域湿地保护规划 从东台自然湿地主要类型的角度来研究,形成了自然保护区、保护小区、水源保护区及湿地公园四种,主要有:东台黄海省级森林公园、泰东河东台水源地保护区、江苏省盐城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台市滨海湿地保护小区、江苏东台永丰林省级湿地公园,总体布局呈现“一片、一带、四廊、四节点”的分布格局,保证东台近海淤泥质沙滩、沿海滩

湿地恢复建设标准-final

湿地恢复工程项目建设标准(试行) (送审稿) 2007 北京

编制说明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林业局发展计划与资金管理司的要求,依据国家有关湿地保护与恢复和基本建设的法规、规范和技术标准编制,并经多次征求有关方面的专家意见、反复修改后而形成的。 湿地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它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和效益,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美化环境等方面具有其它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但在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下,湿地丧失和退化严重,严重影响了湿地区域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湿地周边地区大多人口稠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人类对湿地利用强度不断增加,人为的不合理开发活动是导致湿地退化或丧失的主要原因。目前已颁布的《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和正在实施的《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2005-2010)》和《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规划》都将湿地保护与恢复分别列为优先行动计划和重点工程,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的投资力度也不断加大。自2002年以来,国家林业局先后启动了湖北洪湖、河北衡水湖、黑龙江安邦河湿地、宁夏银川湿地等湿地恢复示范工程。但由于湿地类型不同、规模不一、面临的威胁不同,湿地恢复工程的建设内容复杂。为了因地制宜地确定湿地恢复工程项目的建设内容和建设规模,充分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统一湿地恢复工程项目的有关技术标准和规定,使湿地恢复工程更为科学、合理和实用,以满足全国湿地保护工程以及相关部门对湿地的恢复、评价和科学管理的需要,国家林业局发展计划与资金管理司组织编制了湿地恢复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在总结我国以往湿地恢复工程项目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参考了国外先进的湿地恢复理念,编制完成了本建设标准。 本标准共分为5章28条。第一章总则,主要说明了湿地恢复工程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第二章湿地类型与规模,主要给出了不同湿地类型与规模的划分标准;第三章工程项目构成,主要给出了湿地恢复工程建设的项目构成;第四章工程项目建设布局,分别按类型和规模提出了湿地恢复工程项目的建设布局;第五章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分别按类型和规模给出了湿地恢复工程项目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湿地恢复工程项目建设标准条文说明》是对《湿地恢复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编制的依据以及执行中要注意的事项的说明。 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局计划与资金管理司提出。中国林业工程建设协会组织制订工作。 编写组 2007年8月

湿地保护项目实施方案【可编辑版】

湿地保护项目实施方案 湿地保护项目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湖南省湿地保护条例》、《湖南省湘江保护条例》,切实加强我县湿地保护管理,确保实现《绿色湖南建设纲要》提出的十二五期末湿地保护率达到70%以上的目标,建设比较完备的湿地生态系统和比较优美的湿地生态景观,根据省林业厅及市林业局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河流湿地概况及保护小区范围 xx县位于湖南省东南边陲,罗霄山脉中段,湘江一级支流洣水上游。东与江西省莲花、永新、井冈山三县交界,南与炎陵、安仁县毗邻,西与攸县接壤,北与攸县和江西省的莲花县相连,全境东西宽57km,南北长69 km,总面积250752 hm2。现有湿地面积733 1.6公顷,占县域总面积的 9%,其中河流湿地面积633 6.8公顷。河流湿地主要有洣水及茶水、沤水、沔水、文水等五大水系构成,县内流域面积在50 km2以上河流有20条。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保护、发展好这些区域的湿地资源,对保护我县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创建文明卫生城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符合xx县打造绿色宜居的生态城市,建设美丽幸福新xx的战略发展思路。 xx县河流湿地保护小区的范围包括洣水、茶水、沔水、伏江四大河流,保护湿地面积324 4.1公顷。

二、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建设生态文明精神为指导,切实加强《湖南省湿地保护条例》的贯彻实施,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理念,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改善湿地生态功能为主要内容,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原则,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科学整合各类资源,充分发挥湿地生态效益,为实现xx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基本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保护第一的原则。湿地对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开展一切活动均应在不影响其生态系统结构和生态功能的基础上进行,以维护湿地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及湿地功能的完整性,最大限度发挥湿地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 坚持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相协调的原则。在资源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的前提下,进行有序而适的资源开发,将保护与开发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湿地的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实现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坚持综合性保护原则。湿地保护必须采取综合性措施,既要采取必要的工程学和生物学等相结合的措施,又要加强管理、科研、宣教等多方位的建设。 四、总体目标 通过xx县河流湿地保护小区建设,有效遏制破坏河流湿地生态功能的行为,建立科学、规范、完备的湿地保护管理体系和监测体系,保护河流湿地物种的多样性,充分发挥湿地独有的生态特性,维护生态平衡,实现省、市对我县规定湿地保护面积的目标。

2018年国家林业局关于修改《湿地保护管理规定》的决定

国家林业局关于修改 《湿地保护管理规定》的决定 国家林业局决定对《湿地保护管理规定》作如下修改: 一、将第一条修改为:“为了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履行《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以下简称“国际湿地公约”),根据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二、将第二条中“野生植物的原生地”修改为“野生植物原生地”。 三、将第三条中“保护优先、科学恢复”修改为“全面保护、科学修复”。 四、将第五条第一款中的“爱鸟周”修改为“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爱鸟周”。 五、将第六条中“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鼓励、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修改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以及其他组织”。 六、将第十一条修改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可以采取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等方式保护湿地,健全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完善湿地保护体系,加强湿地保护。”

七、将第十二条修改为:“湿地按照其生态区位、生态系统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程度,分为国家重要湿地、地方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 八、将第十三条修改为:“国家林业局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国家重要湿地认定标准和管理办法,明确相关管理规则和程序,发布国家重要湿地名录。” 九、将第十四条修改为:“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在同级人民政府指导下,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地方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认定标准和管理办法,发布地方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名录。” 十、将第十九条第一款、第二款中的“设立”修改为“建立”。 十一、将第二十一条修改为:“国家湿地公园实行晋升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申请晋升为国家湿地公园:“(一)湿地生态系统在全国或者区域范围内具有典型性,或者湿地区域生态地位重要,或者湿地主体生态功能具有典型示范性,或者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或者集中分布有珍贵、濒危的野生生物物种; “(二)具有重要或者特殊科学研究、宣传教育和文化价值; “(三)成为省级湿地公园两年以上(含两年); “(四)保护管理机构和制度健全; “(五)省级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实施良好;

湿地生态景观的保护与规划原则

湿地生态景观的保护与规划原则 湿地生态景观的保护与规划原则 湿地作为“地球之肾”对于城市的功能和作用是非常强大的。因此,湿地的保护和景观规划愈来愈受人们的重视。本文旨在探讨湿地生态景观的保护与规划原则,即因地制宜,科学设计湿地景观,在湿地景观的设计上要尊重自然和以人为本并重。同时,湿地景观的旅游资源的开发,要求大力拓展和丰富湿地文化,最后,湿地景观的成果要求立法保障并监管到位。 湿地有“地球之肾”的美誉,它是连接陆地和海洋胡泊的中间地带。它有着面积广阔的水资源和丰富的植物动物等物种资源,它的存在对于地球的生态、物种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对于城市的生态系统的改善和环境污染的净化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湿地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旨在探讨湿地保护区的特色,以及如何加强湿地景观保护与规划原则。 一、湿地生态景观及其保护意义 (一)湿地生态景观概述 在狭义上一般被认为是陆地与水域之间的过渡地带;广义上则被定义为“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等”。我国湿地资源丰富,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态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人们对于湿地的功能和作用愈加重视。各地也纷纷建立和健全湿地立法,并建立湿地保护区,以更好的保护湿地的生态资源,发挥湿地的城市之肺的作用。 (二)湿地生态景观的保护意义 1、湿地景观有着丰富的水资源和物种资源 第一,湿地有丰富的水资源,以盘锦的红海滩为例,红海滩的水域面积多

达120万余亩苇海湿地。第二,湿地有丰富的生物物种资源,红海滩中栖息着二百六十余种数十万只鸟类。同时,红海滩还有一种特殊的植物―碱蓬草。这种植物每年4月长出地面,初为嫩红,渐次转深,9月由红变紫。红海滩湿地还有大片的芦苇丛,是鸟类栖息繁衍的重要场所。丰富的水资源滋养出丰富的物种资源,丰富的物种资源进一步改善水资源的环境,他们共同构成湿地的可循环、可持续系统,共同为地球的生态环境改善做出自己的贡献。 2、湿地景观对于城市来讲功能强大 湿地景观的功能和作用是非常强大的。第一,湿地的丰富的水资源可以通过地层的渗透,成为地下水的有效补充。当前,城市发展的脚步日益加快,城市人口日益增多,城市供水系统频现紧张情况。而湿地的水资源丰富,同时,通过地表水不断的向地下渗透,这成为了城市地下水的有效补充。第二,湿地吐纳功能强大,成为城市环境的保护者。湿地有着强大的改善环境的功能,湿地景观可以通过强大的植物资源净化城市的空气,可以通过水中多种微生物资源吸收和净化水资源,湿地堪称城市的“肺”,是城市发展和环境改善的有效武器。第三,湿地景观蕴藏强大的经济价值。湿地有着广阔面积的地域分布,植被和生物系统丰富,因此有着极大的旅游开发价值。同时,湿地中的动物和植物有着很高的经济价值,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开发,湿地景观的经济价值可以实现并为社会服务。 二、湿地生态景观保护与规划存在的问题 (一)湿地景观政策法规不健全,开发规划不够科学。 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对于生态湿地的保护有很明确的规定,同时,各省也相继出台专门的湿地保护条例,以加强湿地的管理和维护。但是,但是执行力不强。首先,湿地位置多处于城市的边缘地带,人烟稀少,且湿地面积相对较大。其次,各种生态资源丰富,吸引少数不劳而获的人前来。最后,执行机构的人力有限,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