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浅析赫玛尼诺夫《g小调前奏曲》 演奏技巧与心得

1浅析赫玛尼诺夫《g小调前奏曲》 演奏技巧与心得

1浅析赫玛尼诺夫《g小调前奏曲》 演奏技巧与心得
1浅析赫玛尼诺夫《g小调前奏曲》 演奏技巧与心得

浅论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前奏曲》

------演奏技巧与心得

【摘要】:拉赫玛尼诺夫是为俄国音乐家、钢琴家,他的作品成为当时浪漫主义时期音乐上的典范,为俄国文化注入生命与活力。他的创作中有深厚的民族音乐基础,他的音乐揭示深邃的意境。在拉赫玛尼诺夫的全部创作中,钢琴作品处于中心地位,24首前奏曲是他杰出的一套钢琴小品,其中《g小调前奏曲》是其中一首著名的进行曲风格的小调作品,是他24首前奏曲中最有特色、最具艺术价值的。为了更好的便于对作品的理解、演奏从而更好的掌握作品,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对作品进行简单分析:作者、作品背景,作品创作手法分析,作品演奏分析与作品音乐风格分析。本文从作者作品背景到作品本体再到音乐风格这一系统分析,从而为更好的理解和演奏作品打下基础。

【关键词】: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音乐风格;演奏技巧

Shallow theory of rachmaninoff and "prelude in g minor"

-- Playing styles and skills

【Abstract】:Rachmaninoff is a Russian musician, pianist, his works became the romantic period music on a model, into the life and vitality to Russian culture. There are profound national music foundation of his creation, his music to reveal the profound artistic conception. In all the works of Rachmaninoff, piano music is in the center, 24 preludes is his outstanding a set of piano pieces, including "Prelude in G minor" is a famous song style of minor works, is his 24 preludes of the most distinctive, most has the artistic value.In order to facilitat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ks, performance and better grasp of works, this article from the four aspects: the simple analysis to the work, the work background, analysis of works creation, music analysis and music style analysis.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works from the background to the work style of music ontology to the system analysis, so as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k and play.

【Key words】:Rachmaninoff;G minor ;music style;playing techniques

目录

内容摘要 (1)

Abstract (1)

引言 (3)

2.拉赫玛尼诺夫音乐风格介绍 (4)

2.1拉赫玛尼诺夫创作风格 (4)

2.2创作阶段 (4)

2.2.1早期的创作 (4)

2.2.2创作中期 (4)

2.2.3创作晚期 (5)

2.3《g小调前奏曲》音乐风格 (5)

3.《g小调前奏曲》演奏技巧分析 (5)

3.1呈示部演奏技巧分析 (6)

3.2中间部演奏技巧分析 (7)

3.3再现部和尾声演奏技巧分析 (8)

结语 (9)

参考文献 (10)

致谢 (11)

引言

19 世纪与 20 世纪之交虽然是俄罗斯政治社会的动荡灰暗时代,却是俄罗斯文化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通常学者们把这一时期的俄罗斯——由近代转

向现代的时期称为“白银时代”。这是一个思想繁荣、文化碰撞、创作活跃的

时代。白银时代俄罗斯文化的全面兴起很自然的渗透到了音乐领域。在白银时

代的音乐领域中,当属音乐家拉赫玛尼诺夫和斯克里亚宾最负盛名最具有代表性。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是举世闻名的伟大作曲家、钢琴家

指挥家。他创作了各种体裁的音乐作品,除了大量的钢琴作品外,还有交响作品、歌剧和80 多首俄罗斯主题的艺术歌曲等等。他在解释处理作品的手法上,多半采用具有抒情的浪漫主义色彩和俄罗斯民族风格。他擅长把民族歌曲融合

在旋律中,使我们从中感受到庄严宏伟的美学观点,而喜剧的或是具有特点的

形象并不常见。其实当时俄罗斯音乐所处的音乐环境至少存在三种艺术流派,

一派是古典主义、另一派是现代主义,包括象征主义、变现主义等。而具有浪

漫主义特征的俄罗斯音乐则处于两派之间。当然拉赫玛尼诺夫也在一定程度上

受到了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借鉴了现代主义与表现主义的写作手法,同时,

继承了 19 世界浪漫主义乐派、俄罗斯民族乐派、尤其是柴可夫斯基的音乐风

格特点,并没有再深入追随瓦格纳、德彪西的音乐步伐。可以说,拉赫玛尼诺

夫从自己伟大的前辈那里传承了 18-19 世纪浪漫主义追求,将俄罗斯民族音乐、欧洲后浪漫主义音乐和欧洲现代主义音乐融洽的交织、连接在一起。

《g小调前奏曲》,是我认为风格和技巧都比较难把握的一首,所以有必

要单独的来讲一讲。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对作品进行简单分析:作者、作品背景,

作品创作手法分析,作品演奏分析与作品音乐风格分析。本文从作者作品背景到作品本体再到音乐风格这一系统分析,从而为更好的理解和演奏作品打下基础。

2.拉赫玛尼诺夫音乐风格介绍

2.1拉赫玛尼诺夫创作风格

他的创作中深受柴科夫斯基影响,有深厚的民族音乐基础,旋律丰富,擅

长史诗式壮阔的音乐风格。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大都苍凉沉郁,小调多于大调;但在不同时期写的这些前奏曲中,却严格遵循巴赫和肖邦的传统,拉赫玛尼诺

夫24首钢琴前奏曲恰好平均分布在大小二十四个不同的调上。拉赫玛尼诺夫的前奏曲不同于巴洛克时代的前奏曲,巴洛克时代前奏曲经常被作为赋格曲的前奏。浪漫主义时期,肖邦的24首前奏曲开始有了独立的特性,之后拉赫玛尼诺夫等一批音乐家又奉献了各有独特个性与技巧的个性。此时,前奏曲已经由

“配角”变成了“主角”。成为音乐史中独特的一种音乐体裁。

2.2创作阶段

2.2.1早期的创作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无产阶级革命时期,

当时的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与此同时,无产阶级革命力量见涨。两种阶

级力量的斗争势必会出现各门各派,文艺思潮就是在激进与消沉的局面中产生,此时一些俄国优秀传统音乐家也做了相应的回应,钢琴音乐方面实行了开放政策。而拉赫玛尼诺夫是老一批古典音乐的继承者以及西欧文化的抵抗者,在年

轻一代中成就显著,最为突出。

拉赫玛尼诺夫早期的创作始于 1891 年,其中《升 c 小调前奏曲》最为著名。同时还有若干声乐浪漫曲,著名的有《别唱吧,美女》、《春潮》等。拉

赫玛尼诺夫在这一时期创作的作品已经初步彰显出了他在艺术创作方面的才华

和个性。

2.2.2创作中期

此时的拉赫玛尼诺夫经过内心的一段调整之后重新投入创作,并开始以作

曲家的身份在俄罗斯迅速成为知名人物。而此时正是世纪初俄国社会处于动荡

不安的变革时期,因此拉赫玛尼诺夫在这一时期创作的作品中都渗透着高涨的

革命气氛与由衷的抒情气质。他一生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也基本都是在这一

期间完成的,这也标志着他的创作已经完全成熟。

拉赫玛尼诺夫在这一阶段创作了很多钢琴作品,其中重要作品有《第二钢

琴协奏曲》(1900-1901,op.18),《第三钢琴协奏曲》(1907,op.30),以及大量声乐浪漫曲等。本论文的探究对象《g小调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也是

在这一时期创作问世。拉赫玛尼诺夫的浪漫主义精神气质在这一时期成熟并达

到创作鼎盛时期。

2.2.3创作晚期

拉赫玛尼诺夫后期的创作充满着俄罗斯乡情的旋律,渗透着一个远离祖国、身处他乡的艺术家的孤独。虽然这一时期的作品并不多,但都具有深刻的内涵。

在这段日子中,他大部分时间都在举办钢琴音乐会,少有创作时间,同时

也因饱受思乡之苦而难以提笔创作。直到 8 年之后,他才完成了《第四钢琴协奏曲》(1926),钢琴与乐队的《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1934),第三交响曲》(1936),和最后一部作品《交响舞曲》(1940)。

2.3《g小调前奏曲》音乐风格

拉赫玛尼诺夫这部《g 小调前奏曲》创作于 1901年,这个时期的拉赫玛

尼诺夫经历了若干年与神经衰弱症和创作低谷的抗争,身体开始痊愈,重拾创

作热情。从结构上来说,前面和后面的风格都差不多,类似于进行曲。中间用

了抒情段。整首作品讲究的就是一个“通”字。

在拉赫玛尼诺夫的全部创作中,钢琴作品处于中心地位,24首前奏曲是他杰

出的一套钢琴小品,其中《g小调前奏曲》是其中一首著名的进行曲风格的小调

作品。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充满了浓郁的俄罗斯色彩,他后来的作品也蕴含着深深地思乡之情,拉赫玛尼诺夫的创作是对俄罗斯传统音乐与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延伸与发展。他的这首《g小调前奏曲》以一种激动庄严地情绪表达了他内心

丰富的思想感情,这首前奏曲短小精练,织体也比较朴素,反映人们瞬间的精神感受。

3.《g小调前奏曲》演奏技巧分析

本曲采用复三部曲式结构,此曲结构图如下:

本曲为g小调,中间部分为同名G大调,再现部又回到g小调。整个钢琴声

部恢弘大气,和声丰富。大提琴极其具有歌唱性,旋律悠长延绵。整部作品可

以说是他所有室内乐作品中最具有拉氏风格的作品,充分代表了他在这一领域

的成就。

拉赫托尼诺夫的作品旋律主要继承了浪漫主义的音乐传统,音乐旋律优美,注重表达情感,技术辉煌色彩浓重。不同之处在于,俄罗斯乐派音乐有独特的

忧郁气质,音域的宽广之美犹如俄罗斯的苍茫大地,沉重的和弦犹如教堂的钟声,这些与众不同的特点使俄罗斯乐派独树一帜,不可替代。拉赫玛尼诺夫的

前奏曲作品,有大量的和弦,和弦与八度是乐曲的基本构成,和弦与旋律是相

互依存的。单纯用手指而没有手腕与肩背部的力量依托是没有办法表达作品所

表现的恢弘感和深沉的意蕴的。拉赫玛尼诺夫在创作中很重视力度层次的变化,表现音乐的层次感。拉赫玛尼诺夫的前奏曲作品具有幻想性与叙述性,作品音

乐色彩丰富,音乐高潮情绪热烈但又内敛。

3.1呈示部演奏技巧分析

乐曲开始的进行曲速度不宜过快进入,音量也不要过响,弹奏时要注意手腕

的灵活性,手臂要沉下去,以免继续进行时引起手臂的紧张。开始的低音八分音

符是乐曲的旋律,弹奏时要注意旋律的进行,十六分音符是伴奏音型,音量应适控制,由于这一部分是半分解和弦的音型,运用踏板时要注意和声的体现,低音触键后再将踏板踩下,以保证每个和弦清晰性。

开头用了p(弱)的音乐符号,两只手都弹奏的主音sol。这时两只手要把

力量沉到最底下,保证臂,肩,手腕的放松。同时,手掌要强有力的支撑起来,整个上半身的力量都要落在指尖(每天以g小调的大和弦以及转为作为手指练习)。后面的三个相同的音,右手演奏时必须贴着琴键,保证轻的同时又必须

落实。曲子前半部分的尾音都必须这样弹,每天可以单独的练习。整个前段的

风格是豁达雄壮的,演奏时不能拖泥带水,踏板乱踩一气。很多学生甚至钢琴

老师在演奏前半部分时,都容易变快,这有时候是演奏中不可避免的(因为太

多的力度变化容易导致速度稍快)但是加快的同时,必须用腰部的力量控制指尖。避免弹到最后手指失控,手腕僵持。

采用螺旋式旋律,以某一个音为中心,旋律螺旋式的交替上升,当旋律到

达顶点后,又逐步返回,旋律在返回中又有迂回式上升,旋律在这样的迂回反

复中进行着,旋律如同波浪般跌宕起伏,具有宏大的气魄,拉赫玛尼诺夫独特

的艺术创作手打使音乐的形象既饱满又有立体感。

3.2中间部演奏技巧分析

诙谐的快板(Allegro scherzando),c 小调,12/8 拍,回旋曲式。由主部 A 段的三次再现和插部 B 插部 C 的三次插入对比构成。A 段主部主题旋律充满神秘色彩和不安的情绪,同时 12/8、18/8 拍这种复拍子,除了强弱拍外

还有若干次强拍,这种节拍的运用和交替出现本身就加剧了这一乐章活泼、不

安和神秘的音乐性格。插部 B 和插部 C 都是大调,旋律抒情流畅,非常优美。主部与插部的情绪与色彩形成强烈对比,风格多样。

中间的抒情段,将拉赫玛尼诺夫浪漫主义色彩充分的体现了出来。原作者

当年在弹奏这一段时,可谓感人至深,这种风格和演奏技巧同样感染了很多现

代的钢琴家。这一段看似简单,左手的琶音和右手的八度,但是力度和情感是

非常难控制的。踏板的运用在此处也十分讲究,可以细致到每一个小节甚至每

一个音符上去。练习时千万不能一开始就遵循谱面上的强弱规定,时间长了之

后不利于力量的下沉和手臂手腕的放松。开始练习时,可是先按mf的力度弹,练习中三分之二的时间都是mf的力度,我们按照这一力度是为了在弱下来的时候,能保证力量完全下沉(强时不能砸琴,弱时不能僵硬)。力度控制好了知道,就要特别强调一下情感和踏板了,右手轻的同时,左手应该更轻,而且左

右必须一气呵成,不能断开。演奏的感觉就想面前有一无形的东西,怎么抓都

抓不着,但是享受着这一过程,不能急躁。踏板不可以一小节用一次,没到要

突出什么音的时候就要换一次踏板。演奏时可以录音,如果发现共鸣太大或者

音和音之间的链接不清楚,就要注意改变踏板的使用了。

在拉赫玛尼诺夫的前奏曲中,曲子的和声是依附于旋律存在的。拉赫玛尼

诺夫的作品在和声方面的特点使尤为突出的,和声与旋律在很多地方交织在一起。乐曲的和声里面蕴涵着旋律,而旋律反之推动和声的发展,这是拉赫玛尼

诺夫创作的重要特点。作品中和弦宏大的音响效果,如同教堂的庄严钟声,高、中、低音相互交错的和弦如同教堂钟声的交错。

3.3再现部和尾声演奏技巧分析

再现部由于再现了呈示部的内容,所以这一部分的演奏技巧同呈示部大部分

相似,只是情绪上更加高涨,乐曲的激动高潮在本部分出现,将“命运的”步伐走的更加坚定。本曲的结尾伴随轻盈而扎实的音型渐渐远去。弹奏时要注意指尖

的运用,手指贴键弹奏,指尖抓住琴键,手腕灵活配合手指的跑动,把声音的弹性

和动力性弹奏出来,让人们感到音乐安静的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这里特别提醒手指先天条件好的演奏者,不能把最后一段当成炫技的一部分,强的同时也要注意层次,如果我们用的三角钢琴,那要注意中踏板的运用(需要延长的音弹后立即踩下中踏板)。这里有与前部分相同的一段,虽然音

相同,但是风格不一样,前面我们是以一种渐强的手法表现出连绵的意境,而

后半部分就必须用同一种力度f(因为接下来曲子进入了最华彩的部分)。最

后一句手指快速跑动时,一定要慢练。保证力度均匀,手指触键有颗粒性。结

尾的那个音落在了主音上,用pp的力度利落地弹。

音乐表现手段具有特殊性,这使得它表现旋律的同时,把感情里所蕴藏的

思想和生活基础同样明确地表现出来,这就要求演奏者了解拉赫玛尼诺夫音乐中的感情内涵,也能够有意识地运用所需要的演奏技巧,对乐曲感情内涵的正确把握。

演奏八度时要做到手臂和手腕的绝对放松,手腕力量的转移要不着痕迹,

手的架子要支撑好,旋律的气息连贯优美尤为重要。触键尽量深,音色才会更加宽广,强调手腕的左右移动。只有手腕在放松的状态下,配合旋律的需要适当的左右移动,才能保证音乐气息的连贯性,拉赫玛尼诺夫作品想要表达的优美性才能得以完美的体现。

在钢琴演奏中踏板的作用不容小觑,踏板在演奏中最大的任务是富裕钢琴

演奏中旋律更富有歌唱性,踏板可以使钢琴的音色更加丰富和饱满。在《g小

调前奏曲》的高潮部分,乐曲速度很快,旋律进行速度很快,具有节奏性,踏板要浅踩,不能踩得过深,抖动踏板,运用fff,但在优美的段落,需要运用ppp。

结语

整首乐曲的音乐从pp到ff都有涉及,这正体现了拉赫玛尼诺夫善于表现夸张和对比丰富的作品的特点,整首乐曲里激动地力度和模进、强烈的强弱对比以及宽广的旋律线条都表现出了出了他的作品的宏大与激情、忧郁与陶醉以及庄重与严肃,同时也体现了当时浪漫主义乐派的钢琴音乐特点。

曲子中开始的进行曲风格的激动地节奏音型由远至近,时而前进,时而后退,逐渐通过阶梯式的模进音型走向高潮,坚定了对生命的步伐,表达了拉赫玛尼诺夫对生命的恐惧和战胜这种恐惧的信念和成功,让听者感受到的是坚定而不是恐惧,对于处于一个矛盾着的社会里的拉赫玛尼诺夫来说,这种矛盾也会贯穿在他的作品里,但是人们通过他的作品却能感受到忧郁下的真实的拉赫玛尼诺夫—勇敢善良、活泼上进。乐曲的中间部分严肃、庄重,充满着俄罗斯式的深沉和忧郁,多个旋律线条的齐发并进也体现了拉赫玛尼诺夫复杂的内心状态,这一部分的高音旋律从悠扬不断地重复走向密集的宣泄,直至后来的八度进行,预示着再现段

的动力性节奏的出现。乐曲最终在宁静轻盈中离人们远去,好像是在告诉人们战胜生命后的安详和休息,预示着美好的到来。

拉赫玛尼诺夫的这首《g小调前奏曲》是拉赫玛尼诺夫24首前奏曲中的一

个缩影,里面的力度速度记号要比肖邦、斯克里亚宾等人的作品密集了很多,这

首前奏曲一定程度上缩影了拉赫玛尼诺夫钢琴作品的成熟、高难度和优秀。拉

赫玛尼诺夫的24首前奏曲多样的织体、丰富的和声、宽广的旋律以及高难度的弹奏技巧等特点,丰富了“前奏曲”体裁的发展,是我们演奏、教学的必修教材,对我们的钢琴弹奏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和指导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浩然、许晓薇,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前奏曲》风格特点以及演奏分析,哈尔滨学报,2012

[2]车晓洁,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前奏曲》第一乐章和声技法浅析,首都师范大学,2013

[3]阿兰诺夫斯基,俄罗斯作曲家与二十世纪(俄)[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0

[4] 任光宣,俄罗斯艺术史[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5]《拉赫玛尼诺夫——俄国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日】武川宽海著,程鹿峰译,[D] 出自【日】《音乐家的故事》。2013

[6]《拉赫玛尼诺夫和俄罗斯青年音乐家》,【法】布鲁塞尔,2009 年 5 月,《费加

罗》报。

[7]《拉赫玛尼诺夫的和声技法》,华萃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年 12 月。

[8]叶王飞,浅谈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前奏曲》的演奏技巧,江苏师范,2011

[9]包天天,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前奏曲的演奏分析,四川音乐学院,2012

[10]邵玉珠,对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前奏曲》的浅析,山东师大音乐学院,2011

致谢

论文的完成,我首先要感谢的是我的老师四年来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老师的谆谆教侮,时刻回想在耳边,老师的无私关怀当永远铭记在心。总是教导

我用心练琴,用心去感受音乐。指导我作品的弹奏和演出。非常的由衷感谢。

由于学生为学尚浅,心有余而力不足,自愧离老师的要求和期许甚远,只能寄希望于今后更加努力的学习。我真诚地所有老师表示最诚挚的敬意和感谢,感谢他

们对我的教导和指引,感谢他们给我的帮助和启发,让我奋进。在今后的学识期间里,记住老师的教诲认真的去学习。还要感谢各位同学、学友的热情帮助,

正是有了他们使我才不断进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积极改正。谢谢你们我的

老师,同学们!

拉赫玛尼诺夫艺术歌曲的演唱处理和情感研究

拉赫玛尼诺夫艺术歌曲的演唱处理和情感研究

————————————————————————————————作者:————————————————————————————————日期:

拉赫玛尼诺夫艺术歌曲的演唱处理和情感研究-音乐论文拉赫玛尼诺夫艺术歌曲的演唱处理和情感研究 张婉祺[1] [内容提要] 拉赫玛尼诺夫的艺术歌曲被认为是19 世纪俄罗斯艺术歌曲创作的“集大成者”,他的作品音乐情感丰富,内涵寓意深刻;他的创作技法不仅突出了钢琴与人声的密切关系,开起了钢琴伴奏的器乐化时代,还展现了多样的和声与复调织体, 展现了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本文欲以通过拉赫玛尼诺夫成熟期创作的代表性作品为例,探究作品的艺术特征,把握演唱风格的处理和情感体验。 [关键词] 拉赫玛尼诺夫/艺术歌曲/ 情感体现/演唱处理 中图分类号:J6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736(2015)02-0099-4 一、俄罗斯艺术歌曲概况 (一)俄罗斯艺术歌曲传统 在歌曲演唱作品中,相对于最为典型、最具代表性和有着丰富研究及实践经验的德奥声乐作品,俄国艺术歌曲,也称为浪漫曲,是声乐作品中极为重要的音乐文化。早期俄国带钢琴的独唱歌曲的最初形式或许受到法国风格的浪漫曲的影响,再或是对俄罗斯民间歌曲的模仿,然而自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季托夫于1820 年出版的他最早的《俄罗斯浪漫曲》以来,俄国艺术歌曲便悄然诞生,并在随后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音乐语言风格[2] 。至1759 年,俄国的第一部浪漫曲集公开出版发行后,这种短小精悍、赋予艺术的体裁形式逐渐被人们所接受,越来越多的作曲者也开始为其投入大量的热情和心血,创

浅说拉赫玛尼诺夫

浅说拉赫玛尼诺夫 姓名:方丹学号:200922002006 【内容摘要】:文章从拉赫玛尼诺夫的创作生涯和艺术特色这两个方面进行初步分析,以便能够准确、深刻、全方位的把握拉赫玛尼诺夫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拉赫玛尼诺夫生涯艺术特色早期中期晚期风格题材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俄文:СергейВасильевичРахманинов;英文:Sergei Vassilievitch Rachmaninoff,1873年4月1日-1943年3月28日),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俄罗斯音乐文化中的重要人物,他的创作与演奏活动,都在世界音乐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的作品甚富有俄国色彩,充满激情,且旋律优美,纳入于不少演奏家的表演曲目中。他是俄罗斯浪漫主义传统的最后一位伟大倡导者,被誉为20世纪最著名的俄罗斯作曲家、钢琴家和指挥家,主要作品有《第二钢琴协奏曲》、《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二十四首《前奏曲》、《音画练习曲》,歌剧《阿莱科》、《利米尼的法兰契斯卡》和《第二交响曲》、管弦乐《死之岛》、《钟》以及浪漫曲等著名作品。 一、拉赫玛尼诺夫的创作生涯 从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初的世纪之交的几十年里,俄国处在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高涨时期,是欧洲革命运动的中心。在这个社会 敌对势矛盾冲突激烈的时期,各式各样的社会、哲学思潮获得了广泛 的传播。生活在这个时期的拉赫玛尼诺夫虽然远离社会动荡的漩涡, 但他的思想和创作还是无可避免的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和影响,时 代的变迁和思潮的影响在他的艺术中打上了特殊的时代的烙印。 拉赫玛尼诺夫的创作生涯可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三个时期。

拉赫玛尼诺夫和他的浪漫曲-2019年文档资料

拉赫玛尼诺夫和他的浪漫曲 俄罗斯作曲家、钢琴家拉赫玛尼诺夫生于1873年,卒于1943年。他所创作的一首首动人心弦、热情洋溢的歌曲,大都表现出抒情的风格,正因为如此,浪漫曲――以直接表达情感为最大特点的音乐体裁,在他的创作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 拉赫玛尼诺夫的浪漫曲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俄罗斯音乐艺术发展水平的标志。其内容深刻,热情奔放,感情表达自然而不落俗套,旋律与语言的结合水乳交融,在声腔中表现出细腻的心理刻画,表达手法别具一格: 在拉赫玛尼诺夫的83首浪漫曲中,最早期的一首是M.莱蒙托夫作词的《在圣殿的大门外》,完成于1890年4月29日,最后一首是索洛古勃作词的《梦》,完成于1916年11月2日:时间跨度26年,几乎涵盖了作曲家最为旺盛和最具活力的艺术创作阶段。 拉赫玛尼诺夫生活于一个动荡、变革的时代,他曾亲眼目睹了19―20世纪沙皇俄国苛捐杂税给人民带来的生活重负;也曾切身感受了小市民昏昏噩噩、没有理想、平庸乏味的生活……他在生活困顿不堪与才华横遭压抑的双向夹击下,对新生活的憧憬与自身价值的追求就不可避免地在他的浪漫曲中表现了出来-如:《我多痛苦》――“我多痛苦,但更爱生命……在这春天明媚的时光!”

但是,如果试图在他的浪漫曲中寻找到直接反映社会冲突和具体的革命事件是不现实的,拉赫玛尼诺夫与“俄罗斯历史转折点”上的许多其他艺术家一样,不可能这么做,尽管他未能认识到发生在俄罗斯的社会进程的真正实质。然而,作为敏感的艺术大师,他凭直觉感受到了生活的矛盾和矛盾运作中的剧变,自然会在自己的创作中反映那个时代的面貌与精神。在他的浪漫曲中包含着对现实社会和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的不满情绪。如:《绝望者之歌》――“‘死吧!’白昼它说,白昼寂寞又凄凉,‘死吧! ’黑夜也说,夜神秘又悲怆。生活充满忧伤……” 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跌宕起伏,具有极强的戏剧性和表现力,在感受到他不满现实生活的同时,还可以觉察出他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对生命的无比热爱,他的作品还蕴含着对人的精神力量的赞美,跳荡着一颗对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坚强信心。如:《在我心中》――“在我心中萌生着爱情,像太阳灿烂又辉煌,那歌声多么和谐嘹亮,那鲜花馥郁而芳香……” 拉赫玛尼诺夫的思想本身也是矛盾的,当社会过于黑暗时,他会产生惶恐的情绪与对社会未来失望的意识。仔细研究他的作品的演变进程后不难发现,社会生活的矛盾越是尖锐,拉赫玛尼诺夫就越是担心人们向往、追求的理想生活可能落空,于是,他彷徨、忧虑,甚至连改变现实的思想冲动也会冷却下来。如:《我被剥夺了一切》――“惩罚人的上帝剥夺了一切,我的健康,我的意志,空气和梦。他只把你一个人留给了我,让我还能向他恳

浅析拉赫玛尼诺夫和柴可夫斯基的艺术歌曲演唱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044077535.html, 浅析拉赫玛尼诺夫和柴可夫斯基的艺术歌曲演唱 作者:张颖 来源:《艺术科技》2013年第08期 摘要:拉赫玛尼诺夫和柴可夫斯基同为俄罗斯著名作曲家,但是两人谱写的艺术歌曲在风格和演唱中是有区别的,本文从艺术家的成长经历、性格和曲风等方面浅析他们的艺术歌曲演唱中要注意的地方和各自的区别。 关键词:艺术歌曲;演唱;风格;区别 在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欧洲十分盛行艺术歌曲。艺术歌曲在法国叫“尚松”(Chanson),在德国叫做“利德”(Lied),俄罗斯的艺术歌曲叫做浪漫曲(POMAHC),延用的是西班牙语的浪漫曲(Romance)的音译。艺术歌曲大多采用一些比较著名的诗歌做歌词,歌词的内容大多都是一些著名的诗词,内容大多涉及感情生活和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艺术歌曲一直都被大众热捧。 柴可夫斯基出生于1840年5月7日乌拉尔地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当地矿厂的一名工程师,他的母亲原籍法国,比较爱好音乐,也会弹一点钢琴。1852年柴可夫斯基 听从父亲的意愿进入彼得堡法律学校,后来成为财政部的官员。1862年他二十三岁时才决定 以音乐作为他的终身职业,随后进入有西欧派倾向的鲁宾斯坦创立的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作曲。1865年他毕业以后受鲁宾斯坦弟弟尼古拉·鲁宾斯坦的邀请,在他创立的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1877年他和学生安东尼娜结婚,但是因为性格的差异,这段婚姻仅仅维持了很短的一 段时间便解体了。同年他辞去了音乐学院教师的工作开始专职音乐创作。 柴可夫斯基性格十分敏感,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同身受。童年时候母亲的去世对他的打击十分沉重,而不幸的婚姻使他再一次遭受重创。他的音乐一方面有细致的心里刻画,动人的抒情行,另一方面又具有深刻的戏剧性和悲怆式的斗争精神。可以说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内心情感表现上具有女性细腻的风格,而在音乐戏剧的力量上,又具备贝多芬式的阳刚之气。柴可夫斯基一生创作了近百余首艺术歌曲,既有抒情优美的部分,也有戏剧性的冲突;既有深刻细腻的心理描写,也有鲜明形象的塑造。 拉赫玛尼诺夫1873年出生于俄罗斯诺夫哥罗德省奥涅格村,生于一个贵族军人家庭,他的祖父是一位业余的钢琴家。母亲是他启蒙钢琴老师,使他从小就开始比较专业的学习音乐。在拉赫玛尼诺夫童年时期,父亲挥霍无度慢慢败光了全部的家产,使他们不得不全家被迫搬離家乡辗转到彼得堡,而在这个时候他的父亲却又抛妻弃子离家出走,使得他从小没有得到过父母的关爱,性格上变得忧郁和多愁善感。

论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会练声曲( Op.3 4 .No 1 4 )》

论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会练声曲( Op.3 4 .No 1 4 )》-音 乐论文 论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会练声曲( Op.3 4 .No 1 4 )》 李雪婷 (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广西南宁530222) 【摘要】拉赫玛尼诺夫(Rachmaninoff.S.W.1873.4.1~1943.3.28)是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上半叶俄罗斯音乐界的杰出代表。集作曲家、钢琴家和指挥家为一身,是俄罗斯晚期浪漫派最优秀的人物之一。文章所研究的《音乐会练声曲( Op.34.N0 14)》属于他的中期作品。这首富有强烈的俄罗斯民族气质和浪漫诗意的“无词歌”,它不仅常常被女高音选为音乐会的独唱曲目,而且被改编后还成为了小提琴独奏的经典曲目。深入了解并针对其艺术特征,把握好其艺术风格,然后结合自身的演唱实践,以便能更好地诠释这首音乐会练声曲。 【关键词】拉赫玛尼诺夫;音乐会练声曲;俄罗斯民族气质;演唱 一、拉赫玛尼诺夫的生平 拉赫玛尼诺夫( Rachmaninoff) 1873年4月1日出生于俄国斯塔罗鲁斯基的一个贵族家庭,他的母亲是一位出色的钢琴家,在他的钢琴生涯中担任着启蒙老师的角色。父亲和祖父都是很杰出的业余音乐家,正是这样的家庭背景成就了他在音乐界上不平凡的成就。他五岁开始学习钢琴,1882年带着奖学金就读于圣彼得堡音乐学院。随后转入莫斯科音乐学院,师从尼古拉·兹韦列夫学习钢琴,师从谢丁盖·塔捏耶夫学习对位法,师从安东·阿连斯基学和声学。1891年以作曲大金质奖而光荣毕业。1897年因作品《第一交响曲》首演失败,从此创作进入低谷。三年后精神恢复,创作和演奏进入人生的鼎盛时期。期间创作了大量

浅析拉赫玛尼诺夫《幻想小品集》Op3

浅析拉赫玛尼诺夫《幻想小品集》Op3 1 拉赫玛尼诺夫不同时期的主要作品 钢琴作品是俄罗斯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所创作的作品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他在钢琴作品创作这一领域很早就展现了自己的音乐天赋,最终成了当代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随后他又成了世界各地各个学派后代钢琴家们的模范,特别在俄罗斯钢琴学派中占据了领先地位。俄罗斯学派的特点为钢琴演奏的丰富内容、着重注意丰富多彩的音调;所谓的“用钢琴歌唱”即是用钢琴来模仿歌唱性的声音与音调。 拉赫玛尼诺夫的钢琴作品风格多样、异常优美。他的作品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大型作品:四首协奏曲、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两首奏鸣曲、科雷利主题变奏曲。第二部分,钢琴独奏作品。其中包括其早期作品:幻想小品集Op3、沙龙小品集Op10、音乐瞬间六首op.16和晚期作品:前奏曲op23及前奏曲op32、音画练习曲op33及音画练习曲op39、浪漫曲集和其他作曲家作品的改编曲。 这两个部分之间有原则性的不同:第二个部分的作品由拉赫玛尼诺夫在俄罗斯完成(截止于1917年),而1891年至1934年拉赫玛尼诺夫完成了第一个部分的作品,这些作品是他一生的作品。 钢琴短曲在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中占据着特殊地位。在这种创作中他的作曲风格得以形成与磨炼、并寻找到了新的形象与表现手段。除此之外,拉赫玛尼诺夫钢琴短曲不仅是他的“创作实验室”,也是他取得辉煌成就的通道。 苏联音乐学家洛林·马泽尔提出的套曲曲式定义如下:“联合几个形式独立、题材性格不同(最主要是节奏不同)又具有统一艺术构思的乐曲,即构成套曲曲式”。值得指出的是,套曲曲式要求乐曲的结构排列要有一定的逻辑性,从而合并成一部完整的作品。因此,不是任何有序列的乐曲都能被称为套曲。

心灵深处的歌——拉赫玛尼诺夫的艺术歌曲

心灵深处的歌——拉赫玛尼诺夫的艺术歌曲 【摘要】谢尔盖·瓦西里耶维齐·拉赫玛尼诺夫(Sergri Vassilievitch Rachmaninoff,1873-1943)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俄罗斯晚期浪漫主义作曲家、钢琴家与指挥家。艺术歌曲是其创作领域中的重要体裁之一,他一生共创作了83首艺术歌曲,每一首歌曲都是俄罗斯艺术歌曲中的精品。本文对拉赫玛尼诺夫不同创作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从创作背景、本体分析、钢琴伴奏、演唱特点四个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演唱其作品,对于提高和构建高层次声乐水平,有比较大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拉赫玛尼诺夫;艺术歌曲;创作特点;演唱 拉赫玛尼诺夫艺术歌曲的创作虽然比器乐作品少,但也是他非常钟爱的音乐体裁。他的艺术歌曲能直抒情怀,感情真挚热烈,音乐悠长宽广,充满俄罗斯式特有的忧郁风格,每一首歌曲都被认为是俄罗斯音乐的精品。 他选谱的诗歌和生活联系紧密,具有人民的气息;他的短小精致的独白式特点体现着一种进步的时代潮流;旋律与语言的结合犹如水乳般交融,在声腔中表达出细腻的心理刻画。钢琴伴奏为了表现歌曲意境及揭示歌曲内涵而被精心的设计,有着声乐和器乐二重奏的特点。他的艺术歌曲是浪漫主义情怀的浪漫曲。诗句、画面性、标题性是拉赫玛尼诺夫音乐的三大主要特点。在他十六岁的时候就写作了他的第一首歌曲《在圣修道院大门旁》,这与他同时代的作曲家相比是年龄较小的、极富有音乐天赋的。 拉赫玛尼诺夫的艺术歌曲由于具有浓郁的俄罗斯地方特色,体现强烈的民族风格,作品中变化音运用得较多,不容易被掌握和演唱,所以在我国声乐界流传的不太广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发受到了声乐界人们的喜爱,其作品的内在价值也为世人重新认识,许多他的同代人所不能企及的方法与技巧也受到重视和发扬,成为音乐会演唱和大型国际声乐比赛的歌唱家爱唱爱听的曲目,对今天声乐界的演唱和教学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和参考。 一、拉赫玛尼诺夫的性格特点分析 作曲家的性格特点决定创作的道路,决定作品的风格和命运。拉赫玛尼诺夫在接受《练习曲》杂志的采访时,谈到自己的创作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作曲家创作的音乐应该表现他所出生的那个国家的精神,他的爱情,他的信仰,他所喜欢的书籍和绘画的内容。音乐应该是他生活经历的总和……我是一位俄罗斯作曲家,祖国确定了我的气质和处世态度。”可见,拉赫玛尼诺夫是在用他的切身体会,用他的心灵在创作作品,他创作艺术歌曲选择的诗歌和他的生活紧密相连,所以关于他的性格特点和经历的分析便成为分析他作品之前必须做好的一项工作。 “如果我们想要伟大的音乐,我们就应当回到使昔日的音乐伟大的巨大坚固的基础。音乐不可能只是色彩和节奏,还应当揭示内心的活动。” 1.拉赫玛尼诺夫纯粹的浪漫主义情怀。①拉赫玛尼诺夫的浪漫主义天性表现在他爱“变换地方”,表现在他总是集旅游家、巡回演出家、漂泊者的生活于一身的频繁的出国演出活动。如果说每个浪漫主义者都应该是旅人,那么拉赫玛尼诺夫算是个真正的浪漫主义的大师。拉赫玛尼诺夫晚年还移居到美国,在异国他乡结束了他辉煌的一生。②拉赫玛尼诺夫写作主要凭感觉,他创作作品的最初因素和主导动机往往是情感,经常是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在特定的时期什么影响他

各种风格钢琴曲

卡农、雨的印记、忧伤与快乐、菊次郎的夏天、雪之梦、悲怆、星空、天空之城、秋日私语、千与千寻、克罗地亚狂想曲、童年的回忆、眼泪、海上钢琴师、梦中的婚礼、夜的钢琴曲5、寂静之声、泪之曲、梦中的雪、风居住的街道、神秘园之歌…很多啦、希望你喜欢。 秋日的私语(很适合朗诵配乐)等等,还有走过绿意,《日晷梦(sundrial dream)》卡农钢琴曲很好听,给人一种安静的感觉。轻快的像巴赫德 g大调小步舞曲(我们学校的下课铃)等等还有很多好听的,不知道怎么分类 如献给爱丽丝、威尼斯之旅、土耳其进行曲(特快)、童年记忆、初学、雪之梦、水边的阿狄丽娜、月光、神秘花园、雨滴等等。 如果你挺现代一点的,韩国有个钢琴家叫yiruma,他的曲子不错啊。我最喜欢《river flows you 》《when the love falls raining》《sunny rain》(有种恍惚的感觉),他的曲子听随性,不过挺好听。肖邦的夜曲也挺好听的 钢琴: /星空(个人最喜欢的一首) /D大调卡农 /秋日的私语 /童年的回忆(班德瑞的不是克莱德曼的那个,很好听但不算钢琴曲) /梦中的婚礼 /爱的故事 /水边的阿狄丽娜 /多瑙河之波 /月光奏鸣曲(看柯南时偶然听到才发现很好听) /天空之城 /幻想曲(记得好像是肖邦的) /土耳其进行曲 /卡门序曲 雨的印记(Kiss the rain) 不能说的秘密JAY的《Secret》 贝多芬《月光曲》 莫扎特《土耳其进行曲》 Wind Crest 天蓝的旋律 Tears 眼泪钢琴曲 古典的: 巴达洁芙丝卡少女的祈祷 拉赫玛尼诺夫华丽大圆舞曲 帕赫贝尔 D大调卡农变奏曲(一定要原版的钢琴变奏曲) 贝多芬悲怆奏鸣曲第三乐章 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第一、二乐章 舒曼梦幻曲 李斯特第二号匈牙利狂想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