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球的外衣——大气

地球的外衣——大气

地球的外衣——大气
地球的外衣——大气

2004年初中《科学》第三册教学目标检测题

第二章地球的外衣——大气(1-5节)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在括号内,40分)

1. 大气主要集中在地面以上的……………………………………………………()

A. 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

B. 2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

C. 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

D. 15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

2. 在85千米以上, 大气温度的变化是呈………………………………………()

A. 迅速上升的趋势

B. 逐渐下降的趋势

C. .逐渐上升的趋势

D. 平稳的趋势

3. 对流层集中了地球的大气质量是………………………………………………()

A. 1/2

B. 3/4

C. 2/5

D. 1/3

4. 复杂多变的主要天气现象都发生在…………………………………()

A.. 平流层

B. 暖层出

C. 中间层

D. 对流层

5. 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那存在的是……………………………………………()

A. 火山喷发

B. 碧海蓝天

C. 狂风暴雨

D.雷电交加

6. 下列词语中那些是描述气候的…………………………………………………()

A. 阴转多云

B. 睛空万里

C. 烈日炎炎

D.四季如春

7. 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是

A. 气温

B. 降水

C..气压

D.风

8. 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是…………………………………………………………()

A. 37摄氏度

B. 30摄氏度

C. 22摄氏度

D. 26摄氏度

9. 奥托·格里克表演的马德堡半球有力地证实了………………………………()

A. 空气的存在

B. 大气压的存在

C. 风的存在

D.水汽的存在

10. 大气压的大小跟大气压的密度直接相关,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压就……()

A. 越大

B. 一样

C. 越小

D. 越标准

11. 当两船彼此接近平行行驶时,两船之间内部的流速要比外部大一些, 两船内部的压强就要比外部…………………………………………………………………………()

A. 小一些

B. 一样

C. 大一些

D. 增大

12. 高气压中心的空气从上往下流动,天气就………………………………………()

A. 下雨

B. 睛朗

C. 冷

D. 多云转阴

13. 大气压的变化对人体会有一定的影响, 如睛朗的天气.一般心情…………()

A. 疲倦

B. 心情不宁

C. 心情比较舒畅

D. 情绪感到不安

14. 初次进入青藏高原的内地人会产生头晕、恶心、呕吐等高山反应,是因为…()

A. 海拔高,气压增大

B. 海拔高,氧充足

C. 海拔高,空气稀薄

D. 气压减小,缺氧

15. 当气压增大时液体的沸点会……………………………………………………()

A. 升高

B. 降低

C. 不变

D.与气压无关

16. 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是从………………………………………………………()

A. 低气压处流向高气压处

B. 高气压处流向低气压处

C. 相互对流

D. 静止不动

17. 测量风的两个基本要素是………………………………………………………()

A. 风向和风速

B. 空气与气压

C. 风力与风向

D. 风速与气压

18. 气象观测中用来观测风向和风速的是…………………………………………()

A. 风的级别

B. 风的方向

C. 风的速度

D. 风向标和风速仪

19. 气体和液体的压强会随流速的增大而…………………………………………()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不明显

20. 气候是……………………………………………………………………………()

A.短时间的天气特征

B. 瞬间的天气特征

C. 稳定的天气特征

D. 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

二、分析填空题(40分)

21. 地球上的像一件外衣一样保护着地球, 我们随时都能感受的存在,人呼吸着, 、等现象膛断地发生。

22. 是大气的底层,它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强烈的运动。

23. 大气分层的主要依据是, 大气中随着高度上升气温逐渐下降的是层和层。

24.连线(将下列描写天气、气候的词语用线归类10分)

①晴空万里⑥终年高温

②阴转多云天气⑦雷电交加

③秋高气爽气候⑧冬暖夏凉

④长冬无夏⑨狂风暴雨

⑤四季如春⑩夏干冬雨

25根据大气垂直分布的特点, 填写下表:(12分)

26.一天中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时, 最低值出现在。

27.你能说说今天的天气状况吗?(6分.)

今天是天, 最高气温在摄氏度, 最低气温在摄氏度,今天风力大约级,属风, 今天(有/没有)下雨。

三、探究活动(20分)

28.用吊瓶向静脉注射药物时, 医生为什么要在药水瓶的橡皮塞上再插进一个针头?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29你能说说,. 当飞机起飞时, 耳膜会产生一种不舒适的感觉,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004年初中《科学》第三册教学目标检测题

第二章地球的外衣——大气(6-9节)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在括号内,40分)

1. 温度越高,空气中所含有的水汽就……………………………………………()

A. 越少

B. 越多

C. 一样

D. 减少

2. 空气中的水汽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凝结出细小的水珠或冰晶, 这就是我们肉眼可以看到的………………………………………………………………………………()

A. 雨

B. 雪

C. 云或雾

D. 霜

3. 当空气的相对湿度达到100%时, 如果气温降低, 空气容纳水汽的能力也会随之…………………………………………………………………………………()

A. 降低

B. 增强

C. 不变

D. 容纳更多的水汽

4. 降雨量它表示一定的时间内地面积水的深度, 度量方式是………………()

A. 用厘米度量

B. 用微米度量

C. 用毫米度量

D. 用米度量

5. 科学家开创了人工降雨的先河, 所用人工降雨的“催化剂”主要是……()

A. 干冰、碘化银和水

B.干冰、氧化铁和水

C. 二氧化碳、碘化银和水

D.干冰、二氧化碳和碘化银

6.云飘在空中而不降水,这可能是由于…………………………………………()

A. 空气中的水汽不足

B. 气温不够高

C. 云中凝结的水珠还不够大

D. 云的上升运动太快

7. 多云是指天空总云量在………………………………………………………()

A. 5/10到7/10

B. 5/10到3/10

C. 8/10以上

D. 3/10以下

8.大雨是12小时内降水…………………………………………………………()

A.小于5毫米

B. 5-10毫米

C. 15毫米以下

D.大于15毫米

9. 天气图上表示气压相等的曲线叫…………………………………………………()

A. 等温线

B. 等压线

C. 等降水量线索

D.等深线

10.锋面上天气变化往往比较复杂, 向冷空气一侧移动的锋叫暖锋它常带来……()

A. 降温天气

B. 晴好天气

C. 大风天气

D. 降雨天气,气温升高

11.现在的天气预报除地面观察站收集的信息量外,还用……………………………()

A. 气象卫星

B. 海底潜艇

C. 宇宙火箭

D. 节庆气球

12.大雁南飞, 预示着…………………………………………………………………()

A. 夏天将要来临

B. 春天将要来临C . 秋天将要来临天D. 冬天将要来临

13. 纬度低、气温高、长夏无冬是我国哪个地区的气候特征…………………()A.漠河 B.新疆 C.北京 D.海南岛

14.在对流层,地面高度每升高1000米,气温就会下降………………………()A.10摄氏度B.6摄氏度C.3摄氏度过D.9摄氏度

15.我国降水最多的地区是…………………………………………………………()A.浙江舟山群岛B.西式察隅C.台湾火烧寮D.海南岛三亚

16.世界上季风最强盛、分布范围最广的是………………………………………()A.北美洲B.亚洲C.欧洲D.大洋洲

17.我国冬季盛行……………………………………………………………………()A.偏北风B.偏东风C.偏南风D.偏西风

18.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A.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B.秦岭-淮河一线

C.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冈底斯山一线D.横断山脉一线

19.夏季我国盛行从太平洋、印度洋吹来的夏季风,它的特点是………………()A.气温高、降水少B.气温低、降水少C.气温低、降水多D.气温高、降水丰沛20.寒潮是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每年袭击我国的寒潮平均次数约有……()A.10次B.3次C.5次D.8次

二、分析填空题(40分)

21. 湿度越大, 空气中的就越丰富, 、的可能性也越大。

22. 锋是影响天气的重要的,冷暖空气的交界面叫。

23. 纬度位置不同的地区,接受的量不同, 它们在地球上处的位置也不同。

24. 季风是在不同的里风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风。

25. 许多动物的行为和变化有关, 冬天, 蛇和蛙等变温动物会用的方法来越冬。

26.简答下列问题

(1)在我国的季风气候区分布着哪三种季风气候?(6分)

(2)寒潮会带来哪些灾害性天气?(4分)

(3)请你说说温室效应的产生原因及形成后果。(10分)

①原因产生:

②形成后果:

27.比较同一纬度中国大陆与海洋的冬季和夏季的气温、气压与季风的风向,填在下列表中(10分)

三、探究活动(20分)

28. 请你说出学校所在地属于什么气候类型? 分析这种气候类型的特点.(10)

(1)气候类型

(2)气候特点

29. 你能说一个当地的天气谚语吗? 并用所学的知识加以科学地解释

2004年初中《科学》第三册教学目标检测题

第二章地球的外衣——大气(单元检测)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在括号内,40分)

1. 爬山的时候越爬到高处,气温………………………………………………()

A. 越高

B. 不变 C . 一样 D. 越低

2. 云、雨、雪、雷电等复杂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

A. 平流层

B. 对流层

C. 暖层

D.外层

3. 受对流运动的影响冷的地方空气的垂直运动呈……………………………()

A. 下降

B. 上升

C. 水平

D.静止

4. 下列不属于天气现象的是……………………………………………………()

A. 刮风

B. 下雨

C. 风化

D.雷电

5.下列不属于天气要素的是……………………………………………………()

A. 气温

B.融水

C. 气压

D.降水

6.很多动物的行为与……………………………………………………………()

A. 气温有关

B.气压有关

C.降水有关

D.湿度有关

7.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压就…………………………………………………()

A. 越高

B. 越大

C. 越小

D.不变

8.大气压的变化与对人体会有一定的影响, 如在晴朗的天气,人会…………()

A. 感到疲倦

B.心情舒畅

C. 心情不宁

D.郁闷不适

9.下面一些家用电器是利用大气压来工作的是………………………………()

A. 洗衣机

B. 冰箱

C. 吸尘器

D. 微波炉

10.树根连根拔起,建筑物被毁的风叫…………………………………………()

A. 和风

B.大风

C. 强风

D. 狂风

11.液体的沸点与气压的大小有关, 当气压增大时, 液体的沸点会………………()

A. 升高

B. 降低

C. 减小

D. 不变

12. 大气压对天气有影响, 天气气压较高时是……………………………………()

A.晴朗天气

B. 阴天

C. 下雨天气

D.刮风天气

13. 温度越高, 空气中所含有的水汽就……………………………………………()

A. 越少

B. 越多

C. 逐渐减少

D.保持不变

14. 沿海地区的降水一般要比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要……………………………()

A. 稀少

B. 差不多

C. 丰富

D. 逐渐减少

15.亚洲是世界上季风最强盛的地区, 我国夏季盛行……………………………()

A. 从陆地吹向海洋的风

B. 偏北风

C.从高纬吹向低纬的风

D. 偏南风

16. 夏季风不能到达的我国西部地区是……………………………………………()

A. 湿润地区

B.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C. 半湿润地区

D. 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

17.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年降水量……………………………………………………()

A. 小于800毫米

B. 大于800毫米

C. 小于400毫米

D. 大于800毫米

18.1998年长江流域由于持续降雨发生了…………………………………………()

A. 十年一遇的特大洪水

B. 二十年一遇的特大洪水

C. 五十年一遇的特大洪水

D. 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

19.城市出现“热岛”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气温增高

B. 人口高度密集

C. 空气严重污染

D.能量消耗较多

20.为了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我们做一个实验, 将纸片盖在盛满水杯子中, 将杯子倒过来, 这时杯子里的水会…………………………………………………………()

A. 全流出了

B. 一滴滴地往下流

C. 不断地流出来

D.一滴都不掉下来

二、分析填空题(40分)

21.大气可以分成、平流层、、和外层,天气现象主要在。

22.天气主要的组成要素有、、风、湿度和等。

23. 大气会向各个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离地面的地方,越

小。

24. 冬季,我国大陆温度,形成,盛行从大陆吹向海洋的。夏季我国大陆气温,形成,盛行从海洋吹向陆地的。25.将下列各风级、名称及目测结果用线连起来(10分)

12级清劲风船静、烟囱排出的烟直上

9级无风有叶的小树摇动湖面有小波

7级烈风陆上极少,会造成巨大的灾害

5级疾风烟囱被吹断屋顶受损,瓦片吹飞

0级飓风全树摇动,迎风步行困难

26.你知道家乡冬季和夏季的气温高低和降水多少吗?请在下表中填出来(4分)

27.简答:天气与气候有什么不同?(10分)

①天气:

②气候:

三、探究活动(20分)

28.当外界气压较低时,液体的沸点也会降低,这时液体较容易沸腾。那么食物就更容易烧熟,这种说法对吗?

29.在3只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调节水温,使3只烧杯中的水温分别为25摄氏度、45摄氏度、65摄氏度。拿一块玻璃靠近烧杯口,你在玻璃上发现了什么?三只烧杯口发生的现象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2004年初中《科学》第三册教学目标检测题

参考答案

第二章地球的外衣——大气(1-5节)

1.A

2.C

3.B

4.D

5.A

6.D

7.A

8.C

9.B 10.C 11.A 12.B 13.C 14.D 15.A 16B 17.A 18.D 19.B 20.D 21.大气大气空气云雨22..对流层对流23.气温的垂直分布对流中间

24.

①晴空万里⑥终年高温

②阴转多云天气⑦雷电交加

③秋高气爽气候⑧冬暖夏凉

④长冬无夏⑨狂风暴雨

⑤四季如春⑩夏干冬雨

25 填写下表:(12分)

太小,药液就不能继续滴出。插入针头后, 可以及时给瓶内补充空气, 使瓶内空气的压强不致减得过低, 保证药液持续滴出。29.这是因为飞机的位置升高后,机舱内的气压会降低,这使耳膜两边受的压强不能平衡,从而产生一种不舒适的感觉。

第二章地球的外衣——大气(6-9节)

1.B

2.C

3.A

4.C

5.A

6.C

7.A

8.D

9.B 10.D 11.A 12.D 13.D 14.B 15.C 16.B 17.A 18.C 19.D 20.C 21.水汽成云降水22.天气系统锋面23.

太阳幅射 温度带 24.季节 25.气候 冬眠 26.(1)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2)降温、霖冻、大风和扬沙天气 (3)①煤、石油、天然气等到能源的大量消耗,以及森林的大幅度减少,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不断增加。②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使全球的气温变暖。27.

28.(1)亚热带季风气候 (2)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29.略

第二章 地球的外衣——大气(单元检测)

1.D

2.B

3.A

4.C

5.B

6.A

7.C

8.B

9.C 10.D 11.A 12.A 13.B 14.C

15.D 16.B 17.C 18.D 19.A 20.D 21.对流层 中间层 暖层 对流层 22. 气温 气压 降水 23.压强 越高 大气压强 24.低 高气压 冬季风 高 低气压 夏季风

25. 12

级 清劲风 船静、烟囱排出的烟直上

9级 无风 有叶的小树摇动湖面有小波

7级 烈风 陆上极少,会造成巨大的灾害

5级 疾风 烟囱被吹断屋顶受损,瓦片吹飞

0级 飓风 全树摇动,迎风步行困难

27.①天气:是短时间内气温、降水和气压等到要素的综合状况;

②气候:是某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

28.不对。因为虽然这时液体较容易沸腾,但由于液体的沸点较低,食物不能达到足够的温度所以较难被烧熟。

29.实验中三只不同水温的烧杯口中的空气水汽的含量是不同的。水温越高。烧杯口的空气温度也越高,水面蒸发的水也越多,空气含有的水汽就越多,在玻璃上凝结的水珠也就越多。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单元检测题(包含答案)

《地球上的大气》单元检测题 一、单选题 湖陆风是在较大湖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下图为“洞庭湖某时刻测得的湖陆风垂直结构示意图”。据图完成下列题。 1.关于城市与湖陆风相互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地面硬化使湖陆风减弱 B.围湖造陆使湖陆风增强 C.湖陆风使城市昼夜温差减小 D.湖陆风使城市湿度下降 下图中①、②、③、④为二分二至日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以下题。 2.处于同一日的一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读下图,回答以下题。 3.图示区域内风力较大的是( )

A.东北部 B.东部 C.南部 D.西北部 4.如下图所示,一架飞机在北半球自东向西飞,飞机左侧是高压,可判断( ) A.顺风飞行 B.逆风飞行 C.风从北侧吹来 D.风从南侧吹来 下图为“4月初某区域地面天气图”,虚线范围内为图示天气系统引发的某种气象灾害实时分布区。此前图示区域大部分地区表土解冻、地表干燥。读图回答以下题。 5.虚线区域内的气象灾害是( ) A.沙尘 B.暴雪 C.冻雨 D.台风 6.下图为火山喷发图片。读图,完成下题。 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云团对其覆盖地区的影响是( ) A.增强了大气反射作用,使气温升高 B.减弱了大气反射作用,使气温降低 C.增强了大气逆辐射作用,使昼夜温差变小 D.减弱了大气逆辐射作用,使昼夜温差变小 读“合肥的城市热岛示意图”,完成以下题。

7.热岛效应形成了市郊之间的热岛环流,称为城市风系,在近地面的风又称为乡村风。A地乡村风的风向是 (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下图为“沿20°E所作的某大洲地形剖面图”及“高空大气环流形势图”。读图完成下列题。 8.若下列各图中虚线表示等压面,箭头表示空气运动方向,其中能正确表示上图中a地高、低空等压面及空气运动特征的是( ) A.答案A B.答案B C.答案C D.答案D 下图示意地球上五个不同地区(都位于沿海)受气压带和风带影响的状况。读图回答下列题。 9.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图中五地最有可能分属于( ) A.两种气候类型 B.三种气候类型 C.四种气候类型 D.五种气候类型 读“世界季风明显地区地理分布图”,图中箭头显示了一些地区地面季风风向。

地球的外衣——大气

2004年初中《科学》第三册教学目标检测题 第二章地球的外衣——大气(1-5节)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在括号内,40分) 1. 大气主要集中在地面以上的……………………………………………………() A. 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 B. 2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 C. 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 D. 15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 2. 在85千米以上, 大气温度的变化是呈………………………………………() A. 迅速上升的趋势 B. 逐渐下降的趋势 C. .逐渐上升的趋势 D. 平稳的趋势 3. 对流层集中了地球的大气质量是………………………………………………() A. 1/2 B. 3/4 C. 2/5 D. 1/3 4. 复杂多变的主要天气现象都发生在…………………………………() A.. 平流层 B. 暖层出 C. 中间层 D. 对流层 5. 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那存在的是……………………………………………() A. 火山喷发 B. 碧海蓝天 C. 狂风暴雨 D.雷电交加 6. 下列词语中那些是描述气候的…………………………………………………() A. 阴转多云 B. 睛空万里 C. 烈日炎炎 D.四季如春 7. 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是 A. 气温 B. 降水 C..气压 D.风 8. 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是…………………………………………………………() A. 37摄氏度 B. 30摄氏度 C. 22摄氏度 D. 26摄氏度 9. 奥托·格里克表演的马德堡半球有力地证实了………………………………() A. 空气的存在 B. 大气压的存在 C. 风的存在 D.水汽的存在

地球上的大气测试题

第二章自我检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如图),甲底部放一层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比没有放土的足足高了3℃。据此完成1~2题。 1.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 ( ) A.大气的温室效应 B.大气的热力运动 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D.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2.甲箱温度计比乙箱温度计高的原因是 ( ) A.太阳辐射强弱差异 B.地面辐射强 弱差异 C.大气吸热强弱差异 D.大气辐射强弱差异 “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模式示意图”,回答3~5题。 3.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0°~10°主要盛行下沉气流 B.10°~20°盛行东南风 C.20°~30°盛行西北风 D.30°~40°盛行西南 风 4.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季节正确的是( ) A.甲表示3月份、春季 B.乙表示7月份、夏季 C.甲表示9月份、秋季 D.乙表示1月份、冬季 5.下列各图与上图中P点气候特征相匹配的是( ) 6.右图图中气压带代表() A.赤道低气压带B.副极地低气压带 C.极地高气压带D.副热带高气压带 7.下列关于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北半球的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B.7月份,北半球的高压系统仅保留在陆地上C.1月份,北半球的低压系统出现在海洋上D.南半球的气压带呈块状分布 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8.青藏高原气温比同纬度四川盆地低的主要原因是() A.①和②较小 B.②和③较小 C.③和④较小 D.③和⑤较小 9.与青藏高原小麦产量高、质量好有关的是() A.①小②大 B.①大③小 C.③小⑦大 D.④大⑥小 10.下列对风向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晚上风从海洋吹向陆地②晚上风从陆地吹向海洋③如果地球不自转,近地面,风从两极直接吹向赤道面④如果地球不自转,近地面,风从赤道直接吹向两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读右图,回答11~12题。 11.若甲、乙为相距不远的陆地,a、c为水平气流,b、d为垂直气流,则甲、乙、 丙、丁四处气压的关系为()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乙>甲>丁>丙 D.甲>乙>丁>丙 12.若甲地为郊区,乙地为城市,其余条件与上题相同,从环境效益的角度考虑,不宜在甲地建立的企业是() A.造纸厂 B.水泥厂 C.家具厂 D.电子厂 读某月某条经线上部分气压带、风带和气流的相关示意图,回答13~15题。 13.图中②气压带或风带的气流运动方向和性质分别 为 ( ) A.下沉干燥 B.上升湿润 C.由高纬流向低纬干燥 D.由低纬流向高纬湿润 14.图中显示的日期可能是( ) A.3月21日 B.6月22日 C.9月23日 D.12月22 日 15.受①②之间气压带或风带影响的地区不可能有( ) A.东非高原 B.巴西高原 C.撒哈拉沙漠 D.马达加斯加岛 右图为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模式示意,以北半球为例。读图完成16-17题。 16.④气候类型的显著特征是( ) A.全年温和湿润 B.冬季温暖多雨,夏季高温干燥 C.一年干湿两季分明D.终年炎热干燥 17.⑤气候类型的成因是( ) A.盛行西风带控制下 B.赤道低气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下 C.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下 D.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下 18. 下列现象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太阳辐射②地面吸收③大气逆辐射④大气削弱⑤地面辐射 A.①②③④⑤ B.①⑤④③② C.①④②⑤③ D.①④②③⑤ 19.下面四幅海陆风示意图,正确的是()

第二章地球的“外衣”大气

地球的“外衣”――大气 一、选择题 1、被称为“天气层”的地球大气最底层是() A、中间层 B、对流层 C、暖层 D、平流层 2、风形成的原因是() A、重力作用 B、气压高低不同 C、人为因素 D、气温高温不同 3、下列动物的行为与气温的变化有关的是() ①蛇的冬眠②公鸡的啼鸣③知了的鸣叫④企鹅游泳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下列能作为风速的度量单位的是() A、克/毫升 B、米/秒 C、牛/米2 D、克/厘米3 5、在晴朗的下午百叶箱内的温度与百叶箱外的温度() A、百叶箱外温度高 B、百叶箱内温度高 C、一样高 D、有时百叶箱内高,有时百叶箱外高 6、“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描述了新疆吐鲁番的气候,说明该地() A、风沙较大 B、气温较高 C、降水量较少 D、气温日较差大 7、近年来,全球气温有明显变暖的趋向,原因是() A、太阳辐射加强 B、暖流增强 C、二氧化碳增多 D、降水增加 8、台湾的火烧寮降水丰富的原因是这里有() A、丰富的季风雨 B、丰富的地形雨 C、丰富的台风雨 D、离海洋近受海洋影响大 9、夏天,在相同的太阳光照射下,砂石路的温度比水田的温度要升高的快,这是因为() A、水田不易吸热 B、水的比热比砂石的比热要小 C、砂石吸热本领强 D、水的比热比砂石的比热要大 10、在高山上,用普通的锅难以将饭烧熟,这是因为() A、海拔高、气压低,液体的沸点低 B、火力不够 C、海拔高、气压低,液体的沸点高 D、烧煮水平不高 11、下列方法中不能证明空气中有水汽的是() A、打开空调时会从空调中涌出雾汽 B、寒冷冬天,戴眼镜的同学从室外走进教室,感到镜片模糊不清 C、用水壶烧开水,离壶口稍远处有水雾 D、炎热的夏天,人从空调房中走到外面时,皮肤上会有潮湿的感觉 12、有一种用塑料制造的挂衣钩,中间是一个空的“皮碗”,如图所示,可以把它按在光滑的墙或玻璃上,在钩上再挂上几件衣服也不会掉下来,这是因为() A、墙对它有吸力 B、玻璃对衣钩有吸力 C、衣钩对墙或玻璃有附着力 D、大气对衣钩有压力

大气层的形成_自然地理大气层的介绍

大气层的形成_自然地理大气层的介绍 大气层是星球表面上的空气,因为星球引力影响,在星球表面积蓄而成的一圈气体。亲爱的小伙伴们,大气层是怎样形成的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大气层形成原因,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大气层形成原因 当地球刚由星际物质凝聚成疏松的一团时,大气不单铺在地球表面,而且还渗透到地球里面。后来,由于地心引力的作用使地球收缩变小,地球里面的空气受到压缩,使地球的温度猛烈升高,地壳凝固了起来,一部分被挤出地壳的空气,又被地心引力拉住,形成了很薄的大气层,再后来,由于地壳运动、大气中水蒸气的分解与结合,加上地球上动植物的增多,动植物新陈代谢所产生的气体,便渐渐形成了现在的大气层。 大气层化学演化 地球大气圈的成分和各组分的分压有着极其复杂的演化过程。地球不同于金星和火星。金星的质量近于地球,由于距太阳较近,表面温度高,内部除气所产生的水蒸气不能在表面凝结成水圈,CO2、SO2、H2S、NO、NO2等积累滞留在大气圈内形成稠密的CO2大气圈。火星距太阳较地球远,表面温度低,加之质量较小,气体易于逃逸,火星内部除气过程释出的气体,不能凝结成水体,只能形成极稀薄的CO2大气圈。地球的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具有协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地球内部除气作用释出的主要气体为水蒸气、CO2、

CO、HCl、CI2、HF、HBr、H2S、S、SO2、N2、H2、H、O2、CH4、NH3和稀有气体等。O2主要来源于水蒸气的光化学分解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地球内部物质的熔融除气过程,大约共释放1。74×1018吨挥发性物质,其中CO2约1。22×1015吨。地球初始的大气圈属于具有火山气体成分的强还原性大气圈。通过水蒸气的凝结,原始的海洋水成为强酸性水体。随着海洋水体的增大,大气圈中CO2的积累,太古宙的地球大气圈演化为CO2-火山气体大气圈。随着水圈中碳酸盐的沉积,大气圈中CO2分压降低,演化为元古宙的弱氧化的CO2大气圈。显生宙生物的繁殖,碳酸盐沉积量的增长和植物的出现,CO2大气圈逐步演化为现今的N2-O2大气圈。 人类的活动使地球大气圈中CO2含量明显增加,每年通过煤和石油的燃烧产生的CO2总量为6。2×10^9吨,相当于现今大气圈中CO2含量的1/250。温室效应的增长,臭氧层的破坏,一系列环境生态的恶化,对人类的生存环境提出了严重的挑战。“全球变化──地圈和生物圈十年”计划已成为当代科学研究的焦点,全世界的科学家将为人类生存环境的演化和预测提出科学对策。 大气层距地面高度 大气层的厚度大约在1000千米以上,但没有明显的界限。整个大气层随高度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再上面就是星际空间了。 对流层在大气层的最低层,紧靠地球表面,其厚度大约为10至20千米。对流层的大气受地球影响较大,云、雾、雨等现象都发生在这

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地球的“外衣”—大气(A卷)

第二章 地球的“外衣”—大气( A 卷) 、选择题 1、地球大气层分层的依据是( ) A 、大气的厚度 B 、大气的质量 C 、大气的比热 D 、大气的温度、密度等 2、 表示空气中水汽多少的是( ) A 、温度 B 、比热 C 、密度 D 、湿度 3、 下列现象中属于天气的是( ) A 、终年多雨 B 、四季如春 C 、冬暖夏凉 D 、万里无云 4、 用吸管可以把杯中的饮料吸到嘴里,这是由于( ) A 、人对饮料有吸引力的缘故 B 、大气压作用的结果 C 、液体压强的作用 D 、吸管本身具有吸力的作用 5、 莫干山是浙江省的避暑胜地,山顶的气温比当地市区的气温要低的多。 形成这种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大气环流 B 、地形 C 、海陆分布 D 、纬度位置 6、到西藏去旅游的人,常出现头晕、耳鸣、恶心、呕吐等症状,俗称“高 山反应”,这主 要是因为( ) A 、 高山上空气稀薄、气压偏低 B 、高山上二氧化碳含量高,而氧气含量低 C 、高山上气温偏低,风力过大 D 、上山时能量消耗过大,导致体能下降 7、 某地在一个较短的时间里的大气状态及其变化,称为( ) A 、气候 B 、气候特征 C 、天气 D 、气象预报 8、 下列各种灾害最有可能在冬天发生的是( ) A 、寒潮 B 、台风 C 、洪水 D 、旱灾 9、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下面哪一种气体的含量不断增加造成的( ) A 、二氧化硫 B 、氧气 C 、一氧化碳 D 、二氧化碳 10、下列现象或做法中,跟大气压没有关系的是( ) A 、 炒海螺时要剪去尾部 B 、塑料挂衣钩能贴在墙上 D 、茶壶盖上要开一个小孔 ) B 、热带季风气候 12、不管冷锋还是暖锋发生时都会出现的天气现象是( ) A 、降雨 B 、降温 C 、升温 D 、干旱 C 、氢气球松手后会上升 11、浙江省的气候类型属于( A 、 热带雨林气候 C 、亚热带季风气候 D 、温带季风气候

地球上的大气单元测试题汇总

《地球上的大气》单元测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国东部地区夏秋降水多,主要类型是() A.锋面雨 B.地形雨 C.对流雨 D.台风雨 2.“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是描述下列哪个地方的天气特点() A.海南岛 B.台湾岛 C.滇南谷地 D.昆明一带 3.赤道处不易形成气旋和反气旋主要是因为() A.全年高温多雨 B.空气对流运动强烈 C.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 D.没有地转偏向力 4.造成沙尘暴的天气系统是() A.暖锋 B.准静止锋 C.慢行冷锋 D.快行冷锋 下图为我国某地地面气压分布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 在图中所示的天气系统中()

①a地的气压比b地低②c地附近有冷锋活动 ③d地的风力比e地小④e地的风向为偏北风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四地中,可能出现降水天气的是(e、d、c、6. a A.a、e B.a、c C.e、c D.d、e 读非洲大陆年降水量点位分布图,完成7~8题。 7.非洲大陆南、北两端的年降水量相差不大,主要原因是因为两地() A.七、八月均为降水较多时期 B.均濒临海洋,且地形相同 C.为同一气候类型区 D.均受到沿岸暖流影响 8.依上图,若以年降水量>500 mm为地表水资源较丰富区,年降水量<500 mm为地表水资源缺乏区为依据绘制非洲地表水资源分布示意图,下面四幅图中绘制较为准确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右图是某地某时近地面稳定风向轨迹图。读图,回答9~10题。 )9.若该地处于北半球,则甲地可能是( ④高压脊①高压中心②低压中心③低压槽.①④ D.③④ C.②③B.①②A. 10.若该地处于北半球,则虚线附近可能出现的天气系统及天气状况是() A.冷锋,乙地为阴雨天气 B.冷锋,丙地为阴雨天气 C.暖锋,乙地为晴朗天气 D.暖锋,丙地为晴朗天气 11. 在“地面和高空等压面分布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地球的外衣大气的阅读材料

地球的外衣大气的阅读材料 地球的外衣大气的阅读材料地球被一层厚厚的空气包围着。这层空气好像地球的外衣,在科学上叫大气层。 大气层非常厚,在靠近海面的地方十分稠密,越往高越稀薄,在海拔6到7公里的地方,空气的密度就减少了一半;在500公里的高度,大气已经十分稀薄。 大气层可以分成好几层。每一层都有不同的特点。 紧贴地面的一层叫对流层,大约11公里,这一层的空气最稠密,总重量占全部大气重量的四分之三还要多。在这一层里,离地面越高空气温度越低,每升高一公里,温度差产多下降摄氏六点五度,低处热,热空气就往上升;高处冷,冷空气就往下降,这就形成了对流,所以这层空气叫对流层。 空气对流就形成了风。再说,对流层里有大量的小蒸气和灰尘之类的微粒,因而会形成云、雾、雨、雪。刮风下雨是对流层经常发生的现象。 对流层以上是平流层。这一层的顶部离地面大约80公里。在平流层里,高层和低层的大气温度几乎没有变化,差不多都是摄氏零下五十六度,因而空气没有上下方向的对流,所以叫平流层。由于平流层里的水蒸气非常少,没有云雨等现象,所以适宜飞机飞行。 从平流层往上,直到800至1000公里的高处,是电离层。这

里的空气受到宇宙射线和阳光紫外线的强烈照射,分子被电离成带电荷的离子,所以叫电离层。电离层可以反射无线电波,给无线电通讯带来好处。电波沿地面只能传播100公里远,通过电离层反射回来,可以传送2000公里外,晚上,我们能听到远方的电台广播就是这个原因。 电离层还会产生一种美丽的自然现象,就是极光。极光是太阳射来的电子流跟电离层中稀薄的气体分子猛烈冲击引起的发光现象。电子流受地球磁场的影响,总是偏向地球南北两极,所以极光都发生在两极地带。 在电离层以上是扩展层,因为这里离地球很远,地球的引力非常小,空气分子就经常逃离散到星际空间去,所以叫扩展层。扩展层并没有明显的边缘,几乎延伸到了3000公里以外,从这里逐渐过渡到宇宙空间。 大气层实在是地球得天独厚的一件理想的外衣。大气层里的二氧化碳为植物提供养料。 地球有了这件外衣,白天的阳光才不会把地面晒得太热,夜晚太阳落山以后,才不会变得过冷,为人类创造了适宜生存的良好环境。这件外衣还象一件盔甲,可以抵挡陨石和宇宙射线、紫外线的袭击,保护我们的安全。大气层真是一件宝衣啊! 地球的外衣大气的阅读题目 1.什么叫“大气”?什么叫“极光”?请根据文章内容分别给二者各下个定义。(4分) ①大气是() ②极光是() 2.简述大气层和大气层中的“平流层”的主要特点。(4分)

地球大气层的结构..

地球大气层的结构 按热力学垂直分布对大气分层(热分层),可以分为以下几层: 一,对流层(Troposphere):对流层是大气的最低层,其厚度随纬度和季节而变化。在赤道附近为17-18km;在中纬度地区为l0-12km,高纬度为8-9km。夏季较厚,冬季较薄。在对流层中,因受地表的影响不同,又可分为三层。在0.6~1.5km以下叫扰动层(或者叫摩擦层);2m以下叫贴地层;扰动层以上称自由大气.这里平均温度在17~-52℃. 二,平流层(Stratosphere):从对流顶层(tropopause)到约55km的大气层为平流层,这里气流呈水平运动,25km以下温度随高度变化较小,气温趋于稳定,所以又称同温层;25km以上,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在高约10~60km范围内,有厚约20km的臭氧层,因臭氧具有吸收紫外线的能力,故使这里的平流层温度升高。这里平均温度在-3℃. 三,中间层(Mesosphere):从平流顶层(stratopause)到距地面85km高度称为中间层。这一层空气更为稀薄,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这里也是电离层的底部,流星,极光都诞生在这里.这里平均温度在-93℃.四,热层:从中间顶层(mesopauce)到约600km称为热层。顶部温度可达1000k°(太阳大年可达2000k°).电离层的中上部都在这里.这里平均温度在1727℃. 五,逃逸层(Exosphere):600km以上叫逃逸层又称外大气层.它的边界可达6400km.温度可达数千k°,这里有极光,流星. 按电磁学垂直分布对大气层分层(电分层),可以分为以下几层:一,中性层(Neutral layer):对流层,平流层里的空气分子基本没有电离,以分子状态存在,空气呈中性.二,电离层(ionosphere):在中间层,热层里,由于太阳紫外线强烈照射,气体分子中的电子挣脱了原子的束缚,形成了自由电子和离子,所以叫电离层.由于气体分子本身重量的不同以及受到紫外线不同强度的照射,电离层形成了四个(D,E,F1,F2)具有不同电子密度和厚度的分层,每个分层的密度都是中间大两边小。这里也是我们DXers非常关注的地方,掌握它们分布,变化的规律,才能了解无线电波在这里传输的特性. 三,磁层(Magnetosphere):在逃逸层外已经基本没有什么地球大气物质,只分布着地球磁场和被其捕获到太阳风粒子,磁鞘(Magnetosheath)目前可以看作地球大气层的边界了,因为再向前(太阳方向)已经是太阳与星际物质的范围了. 下面是一张大气层的温度(Red)与电离度(Blue)的分布曲线图.

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测试题(含答案)

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测试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 抚仙湖太阳观测站(24o N, 103o E)位于云贵高原的抚仙湖畔,海拔1720米。下图为抚仙湖 太阳观测站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抚仙湖站观测太阳的有利条件有() ①口天湖泊有效吸收热量,大气较稳定②夜间湖边空气清洁,大气能见度较高 ③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保温作用弱④位于湖畔,海拔较高,观测视野开阔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 ?? 2.某同学于北京时间2019年12月26日11: 40-14: 42在抚仙湖站观测到日偏食,并对其进 行了完整且准确的记录,该记录是() A? A B. B C. C D? D 成语是中华优秀传统的文化瑰宝。很多成语的产生与当地的地理环境相关。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3.成语"吴牛喘月”原指江淮地区多炎署,水牛见到月亮误以为太阳,故卧地望月而喘。与“吴牛喘月”相关的天气系统是()

A?冷锋 B.暖锋 C.气旋 D.反气旋 4. 成语"巴山夜雨”源于唐朝李商隐的诗作《夜雨寄北》。如图中可以反映"巴山夜雨”成 因的是( ) 跨年寒潮拉开了 2019年的帷幕,这次“霸王级”寒潮驱动大量冷空气南下,寒潮带来 大风、降温等恶劣天气。读中央电视台发布的2018年12月26日的''局部近地面等压线示意 图” O 5?图示四个城市中,风力最大及其原因组合正确的是( ) A. 北京一一地转偏向力最大 B.呼和浩特一一水平气压梯度力 最大 C.济南一一摩擦力最小 D.郑州一一等压线最密集 6. 该日,郑州市某校操场上国旗的飘扬方向为( ) A.东北 B.西北 C.东南 D.西南 7. 南北纬30° -40°的大陆西岸是( ) A.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地区 B.副热带高气圧带控制地区 C-西风带控制地区 D?季风控制地区 8. 读下图,上海与洛杉矶夏季降水差异大, 主要影响因素是 * 回答下面两题。

地球上的大气练习题及答案

单元闯关检测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太阳以平行光线的形式直接投射到地面上的,称为太阳直接辐射;另一部分是经大气中的小水滴、尘埃等质点散射后,自天空投射到地面上的,称为散射辐射。两者之和称为总辐射。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北京直接辐射的年变化 重庆散射辐射的日变化 1.(2017广东江门12月调研)以下对北京市直接辐射不产生作用的因素是( ) A.降水变化 B.太阳高度 C.大气洁净度 D.气温变化 2.(2017广东江门12月调研)由图可知( ) A.阴天时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大,所以散射辐射的日变化也大 B.晴天时参与散射作用的质点少,散射辐射较弱 C.阴天时云层对太阳散射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散射辐射日变化大于晴天 D.散射辐射的变化,只取决于天气的变化 抬升指数是一种表示大气对流性不稳定的指数,指一个气块从地面出发,上升到500百帕(海拔5 500米左右)处所具有的温度被该处实际大气温度所减得到的差值。读某区域某时刻抬升指数等值线分布图,完成下面两题。

3.(2017河北保定一模)图中四地大气最稳定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2017河北保定一模)图中四地近地面风力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季风指数是季风现象明显程度的量值,其大小反映一个地区季风环流的强弱程度。下图示意我国东部地区1880—2000年的夏季风指数(a)和冬季风指数(b)距平(距平是某一系列数值中的某一个数值与平均值的差)值曲线。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2017山东潍坊一模)1960—1970年期间,与多年平均状况相比( ) A.东北地区冻土厚度偏薄 B.华北地区植物发芽较晚 C.西北地区天山雪线偏高 D.南方冻雨频次偏低 6.(2017山东潍坊一模)下列年份,我国江淮地区伏旱期不明显的是( ) A.1890年 B.1920年 C.1940年 D.1960年 读“我国北方某地4月份某时刻天气系统示意图”,图中①~④为海平面等压线,丙处有一锋线,a、b、c为等温面,x、y为等高面,完成下面三题。

第一课地球外衣

第一课地球外衣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上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 2.知道大气对地球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3.了解人类对大气产生的影响。 二、重点与难点 1.知道大气对地球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2.了解人类对大气产生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 自学明理、视频感悟、小组合作、归纳总结。 四、教学准备 PPT,百度、优酷、土豆等网上相关视频及其他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观看视频《地球大气层动态视频》,回答: 视频中环绕着地球的色彩圈是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明确:大气,也叫大气圈。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二)探究 1.自学明理 看课本P2—3,掌握以下知识: (1)大气的主要组成部分。 (2)干洁空气最主要的成分是什么? (3)大气对地球有哪些保护作用? 待学生回答后,PPT明确相关知识。 2.小组合作 完成课P3的“议一议”。 (1)地球和月球的表面温度有何差异?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差异? (2)月球表面温度适合生命生存吗?为什么?

学生交流后,PPT明确:地球表面的温度不至于过高,也不至于过低,昼夜变化不像月球那样强烈。因为地球表面有一层大气,月球没有;另外表层水的多少也不一样。月球表面温度不适合生命生存,因为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太大。 3.成果共享 交流课本P3的“查一查”中的“宇航服有哪些特殊作用?”。 4.视频感悟 观看视频《大气层》(科学短片),回答以下问题: (1)地球的大气分为几层?具体名称是什么? (答案: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电离层) (2)最靠近地球这一层是什么层?(答案:对流层) (3)臭氧层在哪一层?(答案:平流层) (4)大型飞机喜欢在哪一层飞行?(答案:平流层) (5)中间层还叫什么层?(答案:同温层) (6)人类通讯的重要资源是什么层?(答案:电离层) 待学生回答后,PPT明确相关答案。 5.同伴互助 根据课本P3--4 “人类对大气的影响”的知识,完成下列填空: (1)工业革命以来,________日益严重。 (2)大气成分的变化,导致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现象。 6.视频感悟 观看视频《大气污染及其防治》,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大气污染?(2)大气污染源有哪两类? (3)自然的污染源有哪些?人为的污染源有哪些? (4)该如何防治大气污染? 待学生回答后,PPT明确相关答案。 (三)小结 小组交流本节课的收获。 (四)课外拓展 调查我们周遍社区对大气的污染情况,写出整改倡议书。

新人教版必修1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单元测试题

地 理 第Ⅰ卷(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风,下图示意近地面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分布状况。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箭头对应的力中只改变风向 2.不改变风速的是( ) A. a B .b C .c D .d 2.如果图示现象为近地面AB 两地热力环流引起,当两地冷热差异增大后,形成风的原动力会( ) A .增大 B .先小后大 C .减小 D .先大后小 3.关于图中A 点和B 点两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B 处风力大于A 处 B .B 处水平气压梯度小于A 处 C .A 处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D .AB 两处地转偏向力都平行于等压线 4.下图所示曲线反映了城市绿地具有的作用是( ) A .改变大气成分、净化空气 B .减弱噪声、美化环境 C .调节气温、改善城市小气候 D .防风固沙、防止沙尘暴发生 2012年10月14日,奥地利人 鲍姆加特纳乘坐氦气球从39千米 的高空勇敢地跳下,开始了人类历史 上最高的自由落体运动。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回答5~7题。 5.关于大气垂直分层对应正确的是( )

A .①—对流层 B .②—电离层 C .③—平流层 D .④—臭氧层 6.鲍姆加特纳起跳时位于( ) 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中间层 D .热层 7.鲍姆加特纳在降落过程中,气温( ) A .逐渐升高 B .逐渐降低 C .先降低再升高 D .先升高再降低 2017年9月8日,在俄罗斯阿德勒上空,一架飞机与龙卷风狭路相逢,三条大小不一的风柱从天际垂到海面,飞机在极其危险的距离内躲过了这股自然之力,平安飞越该区域,成功着陆。据此回答8~9题。 8.飞机与龙卷风狭路相逢时,飞机正位于地球大气层中的( ) 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电离层 D .高层大气 9.该飞机在下降过程中,周围大气整体温度变化正确的是( ) A .逐渐下降 B .逐渐上升 C .先上升后下降 D .先下降后上升 读北半球1月份和7月份气温(℃)随纬度和高度的变化图,回答10~12题。 10.关于对流层气温分布规律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 .气温随纬度的增加而升高 B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C .顶部极地气温比热带地区低 D .南北温差冬季大于夏季 11.在平流层底部,冬季最高气温出现的 区域为( ) A .0°~10°N B .40°N ~60°N C .70°N ~90°N D .60°N ~80° N

第二章地球的“外衣”—大气试卷及答案

地球的“外衣”—大气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地球大气层分层的依据是() A、大气的厚度 B、大气的质量 C、大气的比热 D、大气的温度、密度等 2、表示空气中水汽多少的是() A、温度 B、比热 C、密度 D、湿度 3、下列现象中属于天气的是() A、终年多雨 B、四季如春 C、冬暖夏凉 D、万里无云 4、用吸管可以把杯中的饮料吸到嘴里,这是由于() A、人对饮料有吸引力的缘故 B、大气压作用的结果 C、液体压强的作用 D、吸管本身具有吸力的作用 5、莫干山是浙江省的避暑胜地,山顶的气温比当地市区的气温要低的多。形成这种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大气环流 B、地形 C、海陆分布 D、纬度位置 6、到西藏去旅游的人,常出现头晕、耳鸣、恶心、呕吐等症状,俗称“高山反应”,这主要是因为() A、高山上空气稀薄、气压偏低 B、高山上二氧化碳含量高,而氧气含量低 C、高山上气温偏低,风力过大 D、上山时能量消耗过大,导致体能下降 7、某地在一个较短的时间里的大气状态及其变化,称为() A、气候 B、气候特征 C、天气 D、气象预报 8、下列各种灾害最有可能在冬天发生的是() A、寒潮 B、台风 C、洪水 D、旱灾 9、“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下面哪一种气体的含量不断增加造成的() A、二氧化硫 B、氧气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 10、下列现象或做法中,跟大气压没有关系的是() A、炒海螺时要剪去尾部 B、塑料挂衣钩能贴在墙上 C、氢气球松手后会上升 D、茶壶盖上要开一个小孔 11、浙江省的气候类型属于()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12、不管冷锋还是暖锋发生时都会出现的天气现象是() A、降雨 B、降温 C、升温 D、干旱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地球上的大气(附答案和解析)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三) 地球上的大气 一、选择题 (2016·高考浙江卷)图乙为探空气球10天中随气流漂移路线图,图中数字所指的黑点为每天相同时刻的气球位置。图甲为图乙的局部放大图。图甲中虚线表示近地面空气运动。完成1~2题。 1.下列路段中,探空气球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最大的是() A.③至④B.④至⑤ C.⑥至⑦D.⑨至⑩ 2.图中⑦、⑧两点间近地面受() A.暖锋影响,吹西北风 B.冷锋影响,吹西南风 C.暖锋影响,吹东南风 D.冷锋影响,吹东北风 (2014·高考山东卷)下图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完成下题。 3.此后,来自乙地的气团使甲地的天气发生明显变化。造成此次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 A.气旋B.反气旋 C.冷锋D.暖锋 4.(2014·高考四川卷)我国“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于北京时间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在四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发射时,发射场及其周围地区可能处于() A.冷锋过境时B.暖锋过境时 C.低压控制下D.高压控制下

图a为某日08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图b显示④地24小时内风的变化。读图,回答5~6题。 5.图a中() A.①比②风速大B.①比③云量少 C.②比③气压低D.②比④气温高 6.锋通过④地的时间可能为() A.上午B.下午 C.傍晚D.夜间 (2017·广东七校联合体一模)下图为2015年2月8日8时(北京时间)世界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完成7~8题。 7.此时丙地的风向为() A.东北风B.东南风 C.西北风D.西南风 8.甲、乙两地的天气系统及对应的天气状况分别是() A.甲——反气旋、晴朗;乙——气旋、阴雨 B.甲——低压、阴雨;乙——高压、晴朗 C.甲——气旋、晴朗;乙——反气旋、阴雨 D.甲——高压、阴雨;乙——低压、晴朗 (2017·江西宜春二模)洗车指数是根据过去12小时和未来48小时有无雨雪天气,路面是否有积雪和泥水,是否容易使汽车溅上泥水,是否有沙尘等天气条件,给爱车族提供是否适宜洗车的气象指数。洗车指数共分为4级,级数越高,就越不适宜洗车。读“2016年3月16日17时某区域地面天气图”,回答9~11题。

地球的外衣大气习题.doc

第二章:地球的外衣“大气”基础知识测试 一、基本概念 1、天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季风:O 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季风气候区: 二、基本知识点 1、大气按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的特点的大气分层。 2、大气层的厚度与纬度位置的关系:o 3、对流层的最大特点是:,所以在这层中天气现象: 它集中了地球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o 4、天气的主要要素有:、、、和o 5、测量气温的工具放在,它一般距地米。 6、一天中气温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在气象观测中百叶箱内应有、 三种温度计来测量。 7、大气压的特点:(1)大气压的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同一 深度的大气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气压不是固定不变的,它直接与有关。它随海拔的升 高逐渐o (4)大气压与天气和季节都有关,一般:晴天—阴天、冬季夏季。 8、标准大气压的值:帕,相当于厘米汞柱。 9、最早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是: ,测定标准大气压值的实验:。 10、流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O

19、水汽凝结的条件是: 汽了;如果气温再降低, 气中凝结的水珠和冰晶 11、 大气压与天气的关系:高压区多 天气,低压区多 天气。 12、 大气对人体的影响: (举二例) 13、 气压对液体沸点的影响:气压升高,液体沸点;气压降低,液体沸点, 高压锅就是利用:来工作的。 14、 风向的符号可以用一短线段来表示,如东北风可表示为,西北风可表示 为。风向可以用 来测定,指向代表风的方向。(箭头或尾翼)风速 可以用 测定。风速的大小常用 来表示。 15、 实验表明:,空气中的水汽就越多。 16、 观测湿度的仪器称为。是最常用的湿度计,它由一支 和 组成,它的使用方法是:先读出 刻度,再读出 刻 度,然后计算它们的,最后通过查 表,得出相对湿度。 17、 相对湿度表表明:干湿差越大,相对湿度越 o 18、 相对湿度越大,空气中的水汽就越,成云、降水的可能性就越。 “蜻蜓低飞,不雨也阴”的科学道理是:由于大雨前空气中的 较大,蜻蜓的翅膀 不 能高飞。 当空气中的相对湿度达到 时,空气中就再也不能容纳更多的水 空气中的水汽就会在微小的 上发生水汽。刚开始,空 ,形成 以后飘浮在空中, (一定或不一定)形成降 水,但当小水珠 和小冰晶随着温度的降低和水汽的增多逐渐,才会形成降水。降水的 形式有、、o 20、 通常获取天气预报的方式有:o 21、 阴是指天空总云量在 以上,多云指天空总云量在 之间,天空的总云量在 之间为少云,天空总云量在 以下为晴; 小时内降水量小于 亳米为小雨,亳米之间为中雨,大于 毫米为大 雨。降水概率表示降水的 O 22、冷锋过境常会带来 天气,暖锋过境 常会带来 天气。 23、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是:,主导因素是,重要因素 是、O 24、纬度位置对降水的影响是:对温度的影响 是 o 25、 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是:对温度的影 响是:O 26、 地形对降水的影响是:对温度的影响 是:。 27、 水的比热为,它所代表的科学意义是 o 28、 由比热表可知:不同物质的比热是 的,所以比热也是物质的一种;—的 比热最大;即使是同一 种物质,在状态不同时其比热值也 29、由于陆地的比热 海洋的比热,所以陆地增温或降温比海洋,陆地的年较差和日 较差也比海洋 。同时,海洋上水汽充足,沿海地区降水要比内陆地区要更 。

大气层的结构详情

大气层的结构详情 人类的家园是地球,而地球的外面覆盖着一层大气,如果没有水和大气以及适宜的温度和环境,生物是很难生存的。通常,在人们的眼中,”天”很高,要想冲出厚厚的大气层进入太空非常困难;其实与地球相比,大气层是很薄的,地球的直径有12700km,而稠密大气层的厚度只有100~140km,如果将地球比作一个苹果的话,我们可以把大气层看成是苹果的皮;可这层”苹果皮”与地球上生活的人及其它生物的尺度相比,却又相当厚重,大气层本身也是变化多端的。 地球大气层的厚度在1000km以上,由于地球旋转以及大气对太阳辐射所具有的特殊反应,使得大气的温度和静力稳定度在垂直方向上分布是不均匀的,大气层从下向上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一)对流层的特点: (1)地球对流层位于大气的最低层,集中了约75%的大气的质量和90%以上的水汽质量。其下界与地面相接,上界高度随地理纬度和季节而变化。它的高度因纬度而不同,在低纬度地区平均高度为17~18公里, 在中纬度地区平均为10~12公里,极地平均为8~9公里,并且夏季高于冬季。 (2)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约降低0.65℃。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是由于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离地面越高,受热越少,气温就越低。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

加而上升的现象,称之为“逆温现象”。由于受地表影响较大,气象要素(气温、湿度等)的水平分布不均匀。空气有规则的垂直运动和无规则的乱流混合都相当强烈。上下层水气、尘埃、热量发生交换混合。由于90%以上的水气集中在对流层中,所以云、雾、雨、雪等众多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 平流层,又称同温层,是地球大气层里上热下冷的一层,此层被分成不同的温度层,当中高温层置于顶部,而低温层置于低部它与位于其下贴近地表的对流层刚好相反,对流层是上冷下热的。在中纬度地区,同温层位于离地表10公里至50公里的高度,而在极地,此层则始于离地表8公里左右。同温层含有臭氧,具有吸收紫外线功能,保护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存和地表免于受阳光中强烈的紫外线致命的侵袭,在同温层内部的臭氧层有吸收太阳辐射的功能,在此层的气温会随高度增加。

八上科学 第二章地球的外衣——大气选择练习

第二章地球的外衣——大气检测 1. 爬山的时候越爬到高处,气温………………………………………………() A. 越高 B. 不变 C . 一样 D. 越低 2. 云、雨、雪、雷电等复杂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 A. 平流层 B. 对流层 C. 暖层 D.外层 3. 受对流运动的影响冷的地方空气的垂直运动呈……………………………() A. 下降 B. 上升 C. 水平 D.静止 4. 下列不属于天气现象的是……………………………………………………() A. 刮风 B. 下雨 C. 风化 D.雷电 5.下列不属于天气要素的是……………………………………………………() A. 气温 B.融水 C. 气压 D.降水 6.很多动物的行为与……………………………………………………………() A. 气温有关 B.气压有关 C.降水有关 D.湿度有关 7.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压就…………………………………………………() A. 越高 B. 越大 C. 越小 D.不变 8.大气压的变化与对人体会有一定的影响, 如在晴朗的天气, 人会…………() A. 感到疲倦 B.心情舒畅 C. 心情不宁 D.郁闷不适 9.下面一些家用电器是利用大气压来工作的是………………………………() A. 洗衣机 B. 冰箱 C. 吸尘器 D. 微波炉 10.树根连根拔起,建筑物被毁的风叫…………………………………………() A. 和风 B.大风 C. 强风 D. 狂风 11.液体的沸点与气压的大小有关, 当气压增大时, 液体的沸点会………………() A. 升高 B. 降低 C. 减小 D. 不变 12. 大气压对天气有影响, 天气气压较高时是……………………………………() A.晴朗天气 B. 阴天 C. 下雨天气 D.刮风天气 13. 温度越高, 空气中所含有的水汽就……………………………………………() A. 越少 B. 越多 C. 逐渐减少 D.保持不变 14. 沿海地区的降水一般要比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要……………………………() A. 稀少 B. 差不多 C. 丰富 D. 逐渐减少 15.亚洲是世界上季风最强盛的地区, 我国夏季盛行……………………………() A. 从陆地吹向海洋的风 B. 偏北风 C.从高纬吹向低纬的风 D. 偏南风 16. 夏季风不能到达的我国西部地区是……………………………………………() A. 湿润地区 B.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C. 半湿润地区 D. 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 17.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年降水量……………………………………………………() A. 小于800毫米 B. 大于800毫米 C. 小于400毫米 D. 大于800毫米 18.1998年长江流域由于持续降雨发生了…………………………………………() A. 十年一遇的特大洪水 B. 二十年一遇的特大洪水 C. 五十年一遇的特大洪水 D. 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 19.城市出现“热岛”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气温增高 B. 人口高度密集 C. 空气严重污染 D.能量消耗较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