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等高线地形图与剖面图

等高线地形图与剖面图

等高线地形图与剖面图

海拔和相对高度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

某点到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绝对高度,即海拔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

等高线——地面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的连线一、等高线图绘制原理

等高线图与景观图对比

二.等高线的基本特性

要点·疑点·考点

(1)同线等高:同一等高线上的各点,高度相等。

(2)等高距全图一致:等高距即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3)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

(4)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有时也看到重合,那只有在峭壁处出现。

(5)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缓陡:等高线愈稀,则坡度愈缓;等高线愈密,则坡度愈陡。

(6)等高线与山脊或山谷线垂直相交。

(7)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在等高线图上如果画着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直线,叫示坡线,它总是指向坡度降低的方向。

(8)两对等高线凸侧互相对称时,为山岳的鞍部,也叫山的垭口。

(9)几条特殊的等高线:0米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200米线区分平原和低丘,500米、1000米线显示低山丘陵和高原,2000米、3000米反映中山和高原,4000米反映青藏高原和高山的特征。

五种地形类型,在地形图上的基本特征如下:

地形名称特征

平原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

山地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

高线密集.

盆地闭合等高线的数值从四周向中心降低

丘陵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

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

高原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

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

三、等高线图上的基本部位类型

练习题2:如图,ABCD四副等高线图中等高距相同,水平比例尺不同,坡度最陡的是:( B )

分析如下:

分析如下:

公式中高差往往由等高线图

中的等高距决定。

结论:坡度大小与高差(等高距)、比例尺(或与高差和比例尺的乘积)成正比,与图上距离(往往由等高线的疏密或图幅大小决定)成反比。

等高线的形态与山脊山谷

①等高线向高处突出为山谷——凸高为谷,是集水区。

②等高线向低处突出为山脊——凸低为脊,是分水岭。

▪例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有陡坡、缓坡、山顶、盆地、峡谷,判断:甲处是;乙处是;丙处是;丁处是;

戊处是。

▪两点间相对高度的计算:

▪(n-1)x等高距

A点的海拔:50< H <300

悬崖顶的海拔:250≤H <300

悬崖底的海拔:50< H ≤100

悬崖的相对高度:150≤ H <250

例题2、在等高距为50米的地形图中,5条等高线重叠于某断崖处,该断崖

处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

A、180米

B、220米

C、320米

D、0米

例5 下图等高线表示一种风力堆积的地表形态,绘图时忘记了标上方

向,但有QP两点的经纬度:

Q(89°25′28″E、41°18′50″N)

P(89°27′16″E、41°17′05″N)

(1)图示地形的盛行风向是:

A、东北

B、西北

C、东南

D、西南

(2)Q点对P点的相对高度(H)最大可以达到(米)

A、40 < H < 41

B、 49 < H < 50

C、59 < H < 60

D、 60 < H < 61

例:

左图为等高线数值由下向上递减,读图后回答:

①该处地形是_______

②A.B.C.D四点,高度相同的是______和______

③D处气温比B处____,气温与海拔关系是

_____________

B处气压比D处____,气压与海拔关系是

____________

练习题1:分别沿着下图中①、②、③、④四条线路上山顶,

下面每两条线路比较正确的是

A.沿线路①上山比线路③容易

B.沿线路①上山比线路④容易

C.沿线路①上山比线路②难

D.沿线路③和线路④上山难度一样

四.等高线地形图的实际应用

(1)与气候的结合

a海拔高的地区要考虑气温的垂直递减规律,即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b山区考虑迎风坡和背风坡的降水差异

c考虑盆地地形不易散热,如火洲吐鲁番

(2)与河流水文的结合

a根据山谷的分布,判断河流的位置及流向

b水库坝址的选择:一般选在峡谷地段,“口袋形”洼地处(水平距离窄,垂直落差大)

(3)铁路、公路选线

一般应选在缓坡,避开陡崖、滑坡,沿等高线建盘山路,翻山时应选择缓坡,并通过鞍部

(4)建港口、海滨浴场

港口应选在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浴场一般选在海滨缓坡沙岸

(5)建疗养院

一般选在城郊山地向阳坡,有林木覆盖,空气清新的地方

巩固练习:下面是一幅1:200,000

地形图,判读后回答:

①三地所在位置的地形名称:

余村:,李村:,

气象哨:。

②气象哨建在王村不建在余村的理

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以王村为基点,丁山的相对高度

是米。已知王村气温是10℃,

按大气温度随海拔高度升高而降低

的一般规律,丁山的气温应是℃。

④从王村修建公路到余村,有甲乙两种方案,你认为哪种方案好,为什么?

乙方案好,因为乙通过路线的坡度平缓,施工较易。

▪等高线的判读一般需掌握“五读”:

▪(1)延伸方向——等高线延伸方向为地形走向,与等高线垂直方向为坡度最陡方向,是水流方向。

▪(2)密度——等高距一定,线愈密则坡愈陡,水流愈急;若坡面等高线高处密,低处疏则为凹坡,反之为凸坡。

▪(3)极值——某区域海拔最大或最小情况,显示该区域地势起伏大小。

▪(4)弯曲处——等高线向地势低的方向凸,则为山脊;相反则为山谷。

▪(5)局部小范围闭合等值线——高度不在正常范围内,其特点是:“大于大的”或“小于小的”。

等值线的一般规律

1、等值线为一组概念:在地图上,将……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线,叫等……线。

2、等值线图类型较多

等高线(等深线) 、等温线(水温、气温) 、等压线(等压面) 、等降水量线、等盐度线、等震线、等潜水位线、太阳高度等值线

虽然类型较多,但由于绘制等值线时遵循着相同的制图方法,等值线图也有着一些相同的规律、判读内容和方法。

3、等值线分布规律

①同线等值;

②等值距全图一致(特别标出例外);

③等值线均为闭和曲线,等值线(除等高线外)一般不相交、不重合;

④等值线疏密程度表示数值变化快慢;

⑤一条等值线两侧数值大小趋向相反

五、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以下图为例,介绍剖面图的绘制方法: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选出需要了解

的区间并绘出两端点,绘出剖面线,

如AB。

(2)规定剖面的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

例尺。为了突出地势陡缓情况,通常

选取的垂直比例尺比水平比例尺大5—20倍。

(3)在图纸上绘出一条水平线,如图3的MN,在等高线地图剖面线上量出ac、cd、de…各段的距离,按剖面图的水平比例尺,将量得的各段距离转到MN线上,得a’、b’、c’、d’…各点,

4.通过各点作垂线,垂线长度是按各点的高程依垂直比例尺计算出来的,将垂线各端点a”、b”、c”、d”、e”、f”…等连成平滑的曲线,即或剖面

图。

小结:

▪地形剖面图是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而成的。

▪主要步骤:

▪①根据要求选剖面线,可以是东西向或南北向的直线。也可以是东北西南向或西北东南向的斜线

▪②画矩形,所画矩形要与等高线图等长。

▪③用等高线图的高度作纵坐标,确定垂直比例尺。根据需要,一般比水平比例尺大若干倍。

▪④作平行虚线与垂直虚线:平行虚线是在所要画的剖面图上按照垂直高程(纵坐标上)引出来的。垂直虚线是从剖面线与等高线(等高线圈)的每个交点上开始,延长至剖面图相应的高程上为止,在止点处画上一

个个小圆点。

▪⑤连成曲线:将各个小圆点连成一条圆滑的曲线,即成为剖面图。

▪例、读右图回答:

(1)图中的地形剖面图是根据等

高线图中的哪一条剖面线画出

()

①AB ②CD ③EF

(2)图中G点的地形是

___________。

(3)上图比例尺与下图水平比例

尺是否相同?

_________________。

(4)地形剖面图的水平比例尺和

垂直比例尺通常哪个更大些?

______________。

例题:读某地等高线图回答:

(1)沿AB方向所作的地形剖面图是(甲或乙),沿CD方向所作的地形剖面图是(甲或乙)

(2)在等高线图上标出山脊和山谷的

位置

(3)如果M点温度为10摄氏度,

则N点的温度为。

(4)若该地是我国东部地区,夏

季E、F、G、H四个地区,降水量丰富

的地区。

地形剖面图的作用

沿

30oN地势剖面图

沿90°E的我国地形剖面图

下列四图中的等高距都是50米,注意观察各图的比例尺,判断坡度最大的一幅是__

A B C D

另外:

④在不同的等高线地图中:

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比例尺×垂直相对高度

————————————————

水平距离图距

2.等高线的形态与山脊山谷

2.等高线的形态与山脊山谷

①等高线向高处突出为山谷——凸高为谷,是集水区。

②等高线向低处突出为山脊——凸低为脊,是分水岭。

练习题3:图中①、②、③、④四条曲线表示河流,其中正确的是(B )A.①③B.②③C.①③D.④③

练习题4:关于右图中河流与地势的正确说法是(A )

A、河流自南向北流

B、地势北高南低

C、若图示为北半球,则河流西岸冲刷比东岸严重

D、若图示为南半球较高纬度,则河流可能出现凌汛现象

等高线地形图与剖面图

等高线地形图与剖面图 海拔和相对高度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 某点到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绝对高度,即海拔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 等高线——地面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的连线一、等高线图绘制原理 等高线图与景观图对比

二.等高线的基本特性 要点·疑点·考点 (1)同线等高:同一等高线上的各点,高度相等。 (2)等高距全图一致:等高距即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3)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 (4)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有时也看到重合,那只有在峭壁处出现。 (5)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缓陡:等高线愈稀,则坡度愈缓;等高线愈密,则坡度愈陡。 (6)等高线与山脊或山谷线垂直相交。 (7)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在等高线图上如果画着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直线,叫示坡线,它总是指向坡度降低的方向。 (8)两对等高线凸侧互相对称时,为山岳的鞍部,也叫山的垭口。

(9)几条特殊的等高线:0米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200米线区分平原和低丘,500米、1000米线显示低山丘陵和高原,2000米、3000米反映中山和高原,4000米反映青藏高原和高山的特征。 五种地形类型,在地形图上的基本特征如下: 地形名称特征 平原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 山地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 高线密集. 盆地闭合等高线的数值从四周向中心降低 丘陵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 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 高原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 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 三、等高线图上的基本部位类型

练习题2:如图,ABCD四副等高线图中等高距相同,水平比例尺不同,坡度最陡的是:( B ) 分析如下: 分析如下: 公式中高差往往由等高线图 中的等高距决定。 结论:坡度大小与高差(等高距)、比例尺(或与高差和比例尺的乘积)成正比,与图上距离(往往由等高线的疏密或图幅大小决定)成反比。 等高线的形态与山脊山谷 ①等高线向高处突出为山谷——凸高为谷,是集水区。 ②等高线向低处突出为山脊——凸低为脊,是分水岭。

地形剖面图

地形剖面图 【教学目标】 ①地形剖面图的用途和特点 ②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和判读 ③运用地形剖面图表示地形的基本部位及基本类型 【知识要点】 一、地形剖面图的用途与特点 等高线地形图只能表示一定区域内的地面状况,包括高低起伏、坡度陡缓及其地形类型等。而地形剖面图可以直观地表示地面的垂直高低起伏变化。地形剖面图是依据等高线图中沿一定方向下切的地形垂直剖面图形,用来直观显示地面上沿剖面线方向的地势起伏状况以及相对高度与绝对高度。1.实际用途: 根据等高线图绘制的地形剖面图,在平整土地,修筑隧道、渠道、堤坝,建设铁路、公路等工程时,往往作为计算土石方工程量的依据,用途很大。 2.基本特点:具有垂直比例尺和水平比例尺;垂直比例尺>水平比例尺 二、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和判读 地形剖面图是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而成的,能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状况。 基本画法:从等高线图上的剖面线与每条等高线相交的各点,分别向下引垂线;按下图的垂直标尺将各点转绘到相应的高度位置上,然后连成平滑的曲线,即得到该剖面线上的地形剖面图。

1、绘制地形剖面图的主要步骤是: ①根据要求在等高线图上选定剖面线。可以是东西向或南北向的直线;也可以是东北—西南向或西北—东南向的斜线。 ②在图纸上画矩形,绘制水平底线。即在剖面线的下方作与其平行的直线,比例尺与原图一致,长度要适当。 ③确定垂直比例尺及垂直坐标的上下限。垂直坐标的上下限应根据图上剖面线上的数值来确定(即取图中剖面线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确定垂直比例尺应注意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但要大于水平比例尺。 ④作平行虚线与垂直虚线:平行虚线是在矩形剖面图上按照纵坐标的垂直高程绘制的平行直线;垂直虚线是在等高线图中剖面线与等高线各交点上,延伸至矩形剖面图内相应的高程上,并在止点处画上一个个小点。即从等高线图上的剖面线与各条等高线的交点处一一向下引垂线,将垂线引到矩形剖面图中相应高度的水平虚线上并标出各点。引垂线时,剖面线应与水平底线相平行。如果是斜图,则要把地形剖面图放置水平。 ⑤连成曲线:将标出的点连成曲线,即将各个小圆点连成一条圆滑的曲线;然后绘出平行斜线表示陆地,从而成为地形剖面图。 2.判读地形剖面图的基本要点 等高线图只能表示一定区域内的地面状况,包括高低起伏、坡度陡缓和地形类型等;而地形剖面图则能更直观地表示地面的垂直变化。根据等高线图绘制的地形剖面图,在平整土地、修筑渠道、河坝大堤、铁路公路等工程建设时,往往作为计算土石方工程量的依据。学会阅读地形剖面图是中学地理的一项基本技能,也是一个知识迁移、综合运用、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 地形剖面图是沿着某条直线的下切剖面,如某条经线、纬线或任一方向直线。由于地形剖面图能

等高线地形图剖面图的绘制

等高线地形图剖面图的绘制及剖面线的判断 等高线地形图剖面图的绘制方法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方法,在考题中常以做某条线的剖面图、剖面线的判断、通视问题和判断坡度陡缓等形式出现。

一、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例说 地形剖面图指沿地表某一直线(如图1中AB)方向上的垂直剖面图,以显示剖面线上断面的地势起伏状况。地形剖面图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的,绘制主要步骤如下: 1.确定剖面图的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通常水平比例尺与原图比例尺一致(也可放大为原来的2倍、3倍),而垂直比例尺一般比水平比例尺扩大5~20倍,常见的是扩大10倍。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画出剖面方向线AB,按AB的长度绘一条水平线作为剖面基线(若剖面图与地形图的水平比例尺相同,则图1、图2两图中的AB线长度相等),并确定基线所代表的高程。基线高程一般略低于图上最低高程。 3.作基线的平行线。平行线的间隔按垂直比例尺和等高距计算。如图2:等高距为10米,垂直比例尺为1︰5000,则平行线间隔为2毫米,并在平行线一边注明其所代表的高程,如200米……。 4.在地形图上沿剖面线AB量出A—1、1—2……各段距离,并把他们标注在剖面基线AB上,得1、2……各点。通过这些点作基线的垂线,垂线的端点按各点的高程决定。如6点的高程是200米,则剖面图上过6点的垂线端点在代表200米的平行线上。 5.将各垂线的端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即成剖面图。 二、剖面线的判定方法 确定某一剖面图沿哪条剖面线绘制的方法是: 一观大势:粗略地观察剖面线所经过的大的地形部位(如山峰、

鞍部、悬崖)穿过的最高和最低等高线等,看剖面图是否与等高线图吻合。, 二找关键:注意找剖面线与等高线交点中的一些关键点 ...,如起点、中点、终点等,这些点在等高线图上的高度与剖面图上的高度是否一致。 三细分析:注意观察剖面线与最高或最低等高线相交的两点之间 的区域高度,仔细分析 ....其在剖面图上是否得到正确反映。剖面线与最高等高线相交的点的区域高度应该小于最高等高线的高度与等高距之和,而与最低等高线相交的点的区域高度应该大于最低等高线的高度与等高距之差。 例1.图4的地形剖面图是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图3)中的某条剖面线画出的,它是()

等高线地形图和剖面图

等高线地形图和剖面图[要点疏理] 一、地图:(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1、比例尺:也叫缩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1)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 在同样的图幅上: 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 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精确度越低。 规律:大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地图。如世界政区图、中国政区图等。 小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地图。如平面图、军事图、旅游图等。 (2)比例尺的缩放: 比例尺放大:用原比例尺*放大到的倍数。 例如将1/10000的比例尺放大1倍,即比例尺放大到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是1/5000,比例尺变大。 比例尺缩小:用原比例尺*缩小到的倍数。(分数倍)。 例如将1/50000的比例尺缩小1/4,即比例尺缩小到3/4,缩小后的比例尺应为:3/4*1/50000=1/66500,比例尺缩小。 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 比例尺放大后的图幅面积=放大到的倍数之平方 如将比例尺放大到原图的2倍,则放大后图幅面积是原来的4倍。 比例尺缩小后的图幅面积=缩小到的倍数之平方 如将比例尺缩小到原图的1/3,则图幅面积为原图的1/9 2.方向: (1)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读: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2)在有指向标的图上判读:指向标指示北方。 (3)在没有任何标记得图上判读: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规律:东西方向可如下加以确定,同在东经度,经度数大的在东;同在西经度,经度数小的在东;在东西经度,当经度和小于180°时,东经度在东;当经度和大于180°时,东经度在西,西经度在东。 3.图例和注记(熟悉基本的) 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 注记: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 二、等高线图的判读与应用 用等高线表示的地形一般有: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缓坡、陡坡和洼地,但容易忽视的是利用等高线数值来判断山地、丘陵、高原等地形类型。 (一)判读规律 1.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的数值(海拔高度)大致判断地形类型。 ①海拔在 200 米以下一般为平原。 ②海拔在 500 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 100 米为丘陵。 ③海拔在 500 米以上,相对高度在 100 米以上为山地。 ④海拔在 500 米以上,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部分十分密集,而顶部稀疏为高原。 2.当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时,凡内高外低的为山顶,凡外高内低的为盆地(洼地)。

等高线地形图剖面图的绘制及剖面线的判断5

等高线地形图剖面图的绘制及剖面线的判断(原创)等高线地形图剖面图的绘制方法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方法,在考题中常以做某条线的剖面图、剖面线的判断、通视问题和判断坡度陡缓等形式出现。

一、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例说 地形剖面图指沿地表某一直线(如图1中AB)方向上的垂直剖面图,以显示剖面线上断面的地势起伏状况。地形剖面图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的,绘制主要步骤如下: 1.确定剖面图的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通常水平比例尺与原图比例尺一致(也可放大为原来的2倍、3倍),而垂直比例尺一般比水平比例尺扩大5~20倍,常见的是扩大10倍。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画出剖面方向线AB,按AB的长度绘一条水平线作为剖面基线(若剖面图与地形图的水平比例尺相同,则图1、图2两图中的AB线长度相等),并确定基线所代表的高程。基线高程一般略低于图上最低高程。 3.作基线的平行线。平行线的间隔按垂直比例尺和等高距计算。如图2:等高距为10米,垂直比例尺为1︰5000,则平行线间隔为2毫米,并在平行线一边注明其所代表的高程,如200米……。 4.在地形图上沿剖面线AB量出A—1、1—2……各段距离,并把他们标注在剖面基线AB上,得1、2……各点。通过这些点作基线的垂线,垂线的端点按各点的高程决定。如6点的高程是200米,则剖面图上过6点的垂线端点在代表200米的平行线上。 5.将各垂线的端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即成剖面图。 二、剖面线的判定方法 确定某一剖面图沿哪条剖面线绘制的方法是: 一观大势:粗略地观察剖面线所经过的大的地形部位(如山峰、

鞍部、悬崖)穿过的最高和最低等高线等,看剖面图是否与等高线图吻合。, 二找关键:注意找剖面线与等高线交点中的一些关键点 ...,如起点、中点、终点等,这些点在等高线图上的高度与剖面图上的高度是否一致。 三细分析:注意观察剖面线与最高或最低等高线相交的两点之间 的区域高度,仔细分析 ....其在剖面图上是否得到正确反映。剖面线与最高等高线相交的点的区域高度应该小于最高等高线的高度与等高距之和,而与最低等高线相交的点的区域高度应该大于最低等高线的高度与等高距之差。 例1.图4的地形剖面图是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图3)中的某条剖面线画出的,它是()

等高线及地形图基础知识

第一课时:等高线地形图基础知识 一、了解基本概念 1、海拔(绝对高度):表示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又称为绝对高度)如左下图中: 甲的海拔为500米,乙的海拔为1000米 2、相对高度:表示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如左下图中:乙地与甲地之间的相对高度 为:1000—500=500米 3、等高线及等高线地形图在地图上用海拔表示地面的高度,经测量后,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 线,就是等高线。等高线的绘法如右上图所示。用等高线绘制的地形图叫做等高线地形图。 4、等高距:任意相连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如左上图中的等高距为100米 5、示坡线又叫降坡线,在没有标出海拔高度的等高线图上,一般在图上标有一条垂直于等高线并 指向下坡方向的短线,其表示坡度降低的方向,这条指示坡向的短线叫做示坡线。如右上图分

别表示山地和盆地地形的示坡线。 6、等深线: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 7、地形剖面图;地形剖面图是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而成的,它是沿等高线地形图某条线下切而显露出来的地形垂直剖面。通过地形剖面图,可直观地看到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二、认识:陆地5种基本地形类型及特征(从总图判断) 1、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平坦宽阔。 2、丘陵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地面起伏不大,坡度较小。 3、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等高线稠密。 4、高原海拔较高,相对高度较小(地面起伏不大),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边缘陡峻), 而等高线的顶部明显稀疏。 5、盆地四周高中间低。四周等高线密集,数值大,中间等高线稀疏。数值小(面积小的叫洼地)。

地形剖面图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地形剖面图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一.地形剖面图的绘画 1.步骤 地形剖面图是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而成的。主要步骤: ①根据要求选剖面线,可以是东西向或南北向的直线。也可以是东北西南向或西北东南向的斜 线 ②画矩形,所画矩形要与等高线图等长。 ③用等高线图的高度作纵坐标,确定垂直比例尺。 ④作平行虚线与垂直虚线:平行虚线是在所要画的剖面图上按照垂直高程(纵坐标上)引出来的。垂直虚线是从剖面线与等高线(等高线圈)的每个交点上开始,延长至剖面图相应的高程上为止,在止点处画上一个个小圆点。 ⑤连成曲线:将各个小圆点连成一条圆滑的曲线,即成为剖面图。 2.意义 地形图只能表示一定区域内的地面状况,包括高低起伏、坡度陡缓和地形类型等。地形剖面图能更直观地表示地面的垂直变化。根据等高线图绘制的地形剖面图,在平整土地、修筑渠道、大堤、建设铁路、公路时,作为计算土石方工程量的依据,用处很大。

(4)要求掌握的重要剖面图:各大洲的地形剖面图、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地形剖面图、我国西部沿87°30´E的地形剖面图、美国地形剖面图、沿0°纬线所作的非洲地形剖面图、沿南纬30°大陆附近地形剖面图、死海地区地形剖面图。 二.等高线的判读 (1)与气候结合: A、海拔高的地区应考虑气温的垂直递减。0.60°C/100m B、山区应考虑迎风坡和背风坡。(降水量的差异) C、盆地不易散热,又容易引起冷空气的滞留等。 (2)与河流水文结合: ①由山谷的分布,判断河流的位置及流向。 ②水库坝址的选择:一般选在峡谷处,且考虑水库库址应选在河谷、山谷地区“口袋形”洼地处(水平距离窄,垂直落差大) ;峡谷上游要有蓄水库区。 (3)与地区规划结合: ①铁路、公路选线:一般尽量选在缓坡,避开陡崖、滑坡,通往山顶的公路,往往需建盘山路。翻山时应选择缓坡,并通过鞍部。 ②港口应考虑: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浴场多选择在海滨缓坡沙岸. ③农业区划:根据等高线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水源条件等,因地制宜进行农业生产区划。一般平原多为耕作业,山坡草地多发展畜牧业,山地多发展林业。 ④工厂厂址选择:对环境有污染的厂矿,要选择河流下游,常年主导风向的下方。从经济效益考虑,要尽量接近原料、燃料、水潭等资源产地。

高中地理地形剖面图知识点总结(最新)

高中地理地形剖面图知识点总结 地形剖面图是建立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而成的,它表示沿地表某一方向垂直切开的剖面图形,用以表示地表起伏的形势。通过它,可以更直观地看出某条线上地面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并且还有助于了解野外考察时观察点的透视情况。地形剖面图是绘制地质剖面图、土壤剖面图、植被剖面图、综合剖面图等各种剖面图的基础。剖面图试题主要用来考查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动手绘图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应该注意解题的步骤,学会将平面地形图转换为立体剖面图。 1、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确定剖面线,如画出剖面线AB,按AB的长度绘一条水平线作为剖面基线;确定剖面图的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水平比例尺一般与等高线水平比例尺相同,垂直比例尺一般要比水平比例尺大,以便形象地看出地势起伏情况,通常放大5至10倍。用等高线的高度作纵坐标);作基线的平行线;在地形图上沿剖面线AB量出相邻两条等高线的距离,如:A~1、1~2、2~3、3~4等的各段距离,并把它们标注在剖面基线上,为1′、2′、3′、4′等;通过基线上1′、2′、3′、4′等各点作基线的垂线;将垂线与基线平行线的交点,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在图上做出必要的注记,则剖面图完成。 2、需要熟练掌握地形剖面图 各大洲的地形剖面图、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地形剖面图、我国西部沿87°30′E的地形剖面图、美国地形剖面图、沿0°纬线所作的非洲地形剖面图、沿30°S 某大陆附近地形剖面图等。 3、判读内容 沿某一条纬线,譬如南回归线、北回归线作非洲、南北美洲、大洋洲的地形剖面图,就山脉、高原、平原、植被和自然带、矿产、农业类型及农作物、气候类型及成因等设计提问。它能突出地形地势的特点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沿某一条经线作某大洲、国家或地区的地形剖面图,就相关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植被、农业区、气候类型等设计提问,这些提问多半侧重于自然地理特征等。 4、地形剖面图的判读步骤与应用 以我国沿32°N地形剖面图为例:

高中地理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

高中地理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 一. 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地形剖面图可以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形的起伏状况,它的绘制是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而成的,它是沿等高线地形图某条线下切而显露出来的地形垂直剖面。绘制地形剖面图的主要步骤有以下几点。 1. 定线: 确定需要了解的剖面方向,并画出剖面基线,如下图所示的AB线。 2. 找点: 找出剖面线与等高线的所有交点、剖面线与河流的交点、剖面线与山顶或山谷的交点,这些点均为控制剖面图上相应地点高程的控制点,如图所示1~15个点。 3. 取尺: 根据要求,选取确定地形剖面图的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一般水平比例尺与原等高线地形图的比例尺相同,垂直比例尺一般是原等高线地形图比例尺的5、10、15、20倍,倍数越大,起伏越明显,如图所示的垂直比例尺就为水平比例尺的20倍。 4. 画矩形并作平行线与垂直虚线: 平行线是在所要画的剖面图上按垂直高程(如图所示0米、250米、750米……)引出来的,垂直虚线是从剖面图AB与等高线的每个交点上开始,向矩形底边(如图所示的MN)引出的垂线。 5. 定位: 依据原图中控制点的高程,确定剖面图中点位,如图所示中的。 6. 点点相连: 用平滑曲线从点1’一直连到点15’,即得AB剖面线的地形剖面图。 7. 注意点: 连接海拔相等的相邻两点时要注意分析等高线地形图上原两点间的地势高低走势及两点间的海拔高度,从而做到准确平滑过渡。

二. 地形剖面图的应用 根据等高线图绘制的地形剖面图,在平整土地、修筑渠道、修建大堤、建设铁路和公路等时,可作为计算土石方工程量的依据。 例题:读下图(单位:米),完成 (1)在图中标注出该区域的最高点(以H表示),该点海拔约__________米。 (2)在地形图下的网格中,画出沿AB线的地形剖面图。 (3)在剖面图上标出M、N两点,将地形分成三类,分别实行封山育林、经济林种植和适度规模的农业种植。对你的地形划分和土地利用方案加以简要说明。 (4)在图示区域内,拟修建一个小型水库。从地形特点考虑,选择水坝的最佳位置,用符号“//”标注出。 解析:第(1)题,图中有两个大的山头,一个山脊和一个低矮的山岗,以200米等高线为基线,数一数它们到山头或山脊各相隔几条等高线,相差最多的地势最高。左上方H点(见图)与200米等高线相隔8条等高线(400米),其海拔要在600米以上,但要低于650米。第(2)题,绘制地形剖面图根据上文所述步骤。 第(3)题,根据地形坡度选择适宜的土地利用方案,地势陡峭处宜植树造林,坡度较大处宜种植经济林木,平缓处宜发展种植业。从地形剖面图可看出M和N两点处是坡度发生明显变化的分界点。 第(4)题,具体考查了水库坝址的选择,其区位选择应符合:工程量尽可能小,蓄水量尽可能大。 答案:(1)H位置见第(4)题图,600~649 (2) (3)M、N点的海拔分别为350米和250米(参见上图),就剖面线所在的山坡看,高于M 的坡度较陡,应该实行封山育林。在MN之间的山坡,坡度中等,不宜开垦,但是可以适度发展果树种植。低于N的山前地带,地势较平缓,可以适度发展种植业。

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 9 《地形图的判读》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一、思维导图 答案:(1)海平面(2)垂直(3)闭和(4)相等(5)密集(6)稀疏(7)降低(8)降低(9 )海拔

/ 9 低处(10)海拔高处(11)重叠相交(12)平原(13)海洋(14)等高线地形图 二、知识点解析 知识点梳理 例题解析 知识点一、等高线地形图 (1)地面高度的计算 ①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②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辨误区: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参照点不同 (2)等高线 ①含义: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等高线。 ②特点:除陡崖外,等高线一般不相交;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等;等高线有无数条。 析规律:等高距的含义及特点 任意相邻的两条等高线之间的距离,叫等高距。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相等。 (3)等高线地形图 ①含义: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叫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实际上是将不同高度的等高线投影到同一平面上来表示起伏的地形。 【例1-1】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约8 844米,我国陆地最低的地方吐鲁番盆地在海平面以下155米,两地相对高度约是( )。 A .8689米 B .9003米 C .8999米 D .9009米 解析:首先确定所求两点的海拔。然后计算二者海拔之差就是相对高度。 答案:C 【例1-2】读图(单位:米),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名称。 ,,,,。 (2)H 点与G 点的相对高度是米。

②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可以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状况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坡陡的地方,表示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表示等高线稀疏。山体的不同部位,等高线形态也不一样。 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分布特点,如下表: 地形部 位 等高线分布特点 山峰等高线封闭,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常用“”表示 山 脊 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海拔低处凸出山 谷 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海拔高处凸出 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分 (3)沿B虚线和C虚线登山,较容易的是,其原因是。 (4)山峰M与A,较高的是。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特点可知,A处等高线封 闭,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为山峰;B处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海拔 低处凸出,为山脊;C处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D 处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分,为鞍部;E处有几条海拔不同的等 高线重叠相交,为陡崖。第(2)题,H点所在的等高线是400米,G点 处在200米等高线上,二者相对高度是200米。第(3)题,沿B处虚线 的等高线稀疏,说明坡度较缓,易攀登。第(4)题,根据等高线地形图 中数据变化规律,A、M两点海拔高,是山峰,且M峰多了一条等高线, 海拔比A峰高。 答案:(1)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2)200 (3)B 此处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较缓 (4)M / 9

地形图与剖面图剖析

地形图与剖面图剖析 地形图是着重表示地表起伏变化的普通地图,地貌一般用等高线表示,地物按图式符号加注记表示。地形图按表现形式分为平面地形图和剖面图两大类,平面地形图根据绘制的手法又分为示意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素描图。 一、地形剖面图 地形剖面图是建立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而成的,它表示沿地表某一方向垂直切开的剖面图形,用以表示地表起伏的形势。通过它,可以更直观地看出某条线上地面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并且还有助于了解野外考察时观察点的透视情况。地形剖面图是绘制地质剖面图、土壤剖面图、植被剖面图、综合剖面图等各种剖面图的基础。 剖面图试题主要用来考查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动手绘图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应该注意解题的步骤,学会将平面地形图转换为立体剖面图。 1.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确定剖面线,如画出剖面线AB,按AB的长度绘一条水平线作为剖面基线;确定剖面图的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水平比例尺一般与等高线水平比例尺相同,垂直比例尺一般要比水平比例尺大,以便形象地看出地势起伏情况,通常放大5至10倍。用等高线的高度作纵坐标);作基线的平行线;在地形图上沿剖面线AB量出相邻两条等高线的距离,如:A~1、

1~2、2~3、3~4等的各段距离,并把它们标注在剖面基线上,为1′、2′、3′、4′等;通过基线上1′、2′、3′、4′等各点作基线的垂线;将垂线与基线平行线的交点,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在图上做出必要的注记,则剖面图完成。 2.需要熟练掌握地形剖面图 各大洲的地形剖面图、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地形剖面图、我国西部沿87°30′E的地形剖面图、美国地形剖面图、沿0°纬线所作的非洲地形剖面图、沿30°S某大陆附近地形剖面图等。 3.判读内容 沿某一条纬线,譬如南回归线、北回归线作非洲、南北美洲、大洋洲的地形剖面图,就山脉、高原、平原、植被和自然带、矿产、农业类型及农作物、气候类型及成因等设计提问。它能突出地形地势的特点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沿某一条经线作某大洲、国家或地区的地形剖面图,就相关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植被、农业区、气候类型等设计提问,这些提问多半侧重于自然地理特征等。 4.地形剖面图的判读步骤与应用 (以我国沿32°N地形剖面图为例): (1)判读剖面是沿什么方向做的:该图注明剖面是沿32°N,即东西方向的垂直剖面。然后看坐标系:横坐标代表经度,此图中经度从西 向东逐渐增加,因此一定是东经。我国所跨经度大约从 73°E~135°E,纬度从4°N~53°N,因此一定是我国地形剖面图。 了解剖面的方向和位置,就能联系地形图,更好的理解剖面所表现 的特征。 (2)根据地形剖面图的弯曲状况和高度,读出沿线经过地区的海拔高度和地势起伏情况。图中西部地势高,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最高点接近7000米;向东海拔陡降,平均海拔1000米,内部起伏不大,东部山地海拔在2000米左右;再向东海拔不足100米,地形平坦。 (3)读出沿线地形分布特征:看剖面线,此图明显表示自西向东成三大阶梯分布。第一阶梯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第二阶梯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第三阶梯海拔低于500米,甚至低于

4等高线和地形剖面图土

微专题32:等高(深)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 【考点命题规律分析】 【典型例题】(2015·上海地理卷·15~16,4分) 等高线图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地貌特征,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单位:m )图。读图,回答⑴~⑵题。 ⑴图中两条400米等高线之间部分表示的地形单元是( ) A .山脊 B.陡崖 C.断块山脉 D.峡谷 ⑵图中310米等高线相邻的灰色部分最可能是( ) ① 崩塌堆积物 ② 突出小基岩 ③ 河中的沙洲 ④ 低矮的山丘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图形解读】【解析】第⑴题,图中两条400米等高线处以陡崖的图例进行标注,则两条等高线之间为两侧坡度陡峻的峡谷。第⑵题,310米等高线位于图中陡崖下方,部分与图中代表陡崖的图例重合。图中灰色部分是导致310米等高线与陡崖图例断断续 续分开的原因。此灰色部分应是陡崖崩塌后的堆积物或突出的基岩形成。 【答案】⑴D ⑵A 【考点透析】 一、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应用 2.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⑵选线: ①公路、铁路线:选择坡度平缓、线路平稳、弯路较少的线路,避免通过陡崖、沼泽、永久冻土区、地下溶洞区等,尽量少过河建桥,以降低施工难度和建设成本,并保证运行安全。

②引水线路:线路尽可能短,避免通过山脊等障碍,并尽量利用地势使水自流。 ③输油、气管线:线路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 一、等值线的判读方法 等值线图一直是高考中最为常见的地理图像之一。判读等值线图要“六看一分析”,即看图名、 看疏密、看走向、看弯曲、看数值、看特殊,分析原因。 1.看图名:等值线的类型多种多样,读图名明确等值线图所要反映的地理事物,即等高线、等压 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等盐度线、等人口密度线、等震线、等时线、等潜水位线、等太阳高度线 和等太阳辐射线等。 2.看疏密:等值线稀疏,说明单位距离内的差值较小;等值线密集,说明单位距离内的差值较大。 如等高距一定时,等高线愈密则坡度愈陡,水流愈急;同一幅图中,等压线越密的地方,风力越大。 3.看走向:表明等值线数值变化的大致趋势及其主要受何种因素的影响。如等高线的走向表明了地 形的起伏趋势;等温线大致呈东西走向表明气温主要受纬度影响,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表明气温 主要受海陆分布影响。 4.看弯曲:确定弯曲部分为高值区还是低值区,一般采用辅助线法和相关推理法。 ⑴辅助线法: ①垂线法:在等值线图上弯曲最大处的两侧作各等值线的垂线,方向从高值指向低值。若箭头向 中心辐合,则等值线弯曲处与两侧相比为低值区;若箭头向外围辐散,则等值线弯曲处与两侧相比为 高值区(如下图)。 ②切线法:在等值线弯曲最大处作某条等值线的切线,比较切点与切线上其他点的数值大小。若 切点数值小于其他点的数值,则该处为低值区;若切点数值大于其他点的数值,则该处为高值区(如下 图)。 ⑵相关推理法:①由山顶推出山脊:山脊是山顶向外延伸的部分,即山脊的等高线是由山顶等高 线向外凸出的部分;由盆地推出山谷:山谷是盆地向外延伸的部分,即山谷的等高线是盆地等高线中 向外凸出的部分。如下图所示(单位:m): ②同理可由高压中心的等压线推出高压脊,由低压中心的等压线推出低压槽。 5.看数值 ⑴通常情况下,据图中已标注出数值的等值线进行分析,分析时注意:①等值线上数值大小的排 列顺序反映了该地理现象的变化规律(递增或递减),如等高线数值大小可表明该地地势的高低,从数 值变化可判断出该地地势升高或降低的趋势;②相邻两条等值线差值的大小。 ⑵如果两条数值不同的等值线中间有闭合的等值线,则要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确定 其数值。如下图中有两条等值线,数值a大于b,则M地的值大于a,N地的值小于b。 6.看特殊 关注等值线图中特殊的地方,如等高线图中几条线交会的地方表 示陡崖,0米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200米线区分平原和低丘; 500米、1000米线显示低山丘陵或高原;2000米、3000米线反映中山 和高原;4000米线反映青藏高原和高山的特征。 [示例1](2013四川文综,7、8,4分)图示意我国黄土高原某 地林木的分布状况,图中相邻等高线之间高差均为30米。 读图回答⑴~⑵题。⑴林木生长与土壤水分条件相关,图 中林木密集区位于 A.鞍部 B.山谷 C.山脊 D.山顶 ⑵图示区域内东、西两侧最大高差可能是 A.156米 B.178米 C.220米 D.255米 [图形解 读]

地形剖面图

地形剖面图 高中地理知识点:地形剖面图 ◎地形剖面图的定义 地形剖面图: 以等高线地形图某条剖面线下切而显露出来的地形垂直剖面。直观地反映出地出上沿剖面线方向的地势的起伏状况。 ◎地形剖面图的知识扩展 以等高线地形图某条剖面线下切而显露出来的地形垂直剖面。直观地反映出地出上沿剖面线方向的地势的起伏状况。 1绘制地形剖面图的步骤: 第一步:根据剖面线的水平距离和沿剖面线的高度差确定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其中水平比例尺一般与原图相同,而垂直比例尺一般比原图大。第二步:绘制水平基线和垂直高度坐标。水平基线的长度宜和剖面线相同,坐标上标注的高度宜和等高线上的海拔相同。 第三步:把剖面线和等高线的各个交点确定在水平基线上,并标注在相应的高度坐标上。第四步:把确定的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2地形剖面图的画法 方法一:引垂直线法 方法二:量距离法

3基本的地形的剖面特征 (1)鞍部的剖面特征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如果沿不同方向对鞍部作剖面图,可得到两种完全不同的地形剖面图。沿两座山峰连线方向看,两边高,中间低; 沿垂直于两座山峰连线方向(为山谷)看,两边低,中间高。 (2)山谷的剖面特征

(3)山脊的剖面特征 (4)山顶的剖面特征 4、判读方法: (1)识别地形剖面图的水平、垂直比例大小; (2)根据题目条件和图像形态或区域位置信息,判断经纬度位置;(3)与相关的分布图、特征示意图的知识进行联系,分析作答。5、地形剖面图绘制应注意的问题

确定地形剖面图的垂直比例尺及水平比例尺是绘图中的难点及重点,垂直比例尺一般是原图的5、10、15、20倍,倍数越大,起伏越明显。水平比例尺一般与原图一致。在新图中绘水平线MN,按水平比例尺的大小定出剖面范围为横坐标,按垂直比例尺的大小,绘出纵坐标。 6、两点间的直视问题 直视问题可以通过作地形剖面图进行判断,在地形剖面图上由观测点的投射点向目标点的投射点绘直线,若直线没有被任何地物所切断,表示直视良好,否则不能直视。如下图所示,由点s′向点c′绘直线,直线没有被任何地物所切断,表示直视良好。而图中b′位于阴影区,说明s点不能直视b点,所以村落b对于s点为不直视。 7、一些要求掌握的重要剖面图: 沿南回归线的地质剖面图 沿东经89°剖面图 中美两国地形剖面图

高考地理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知识点

高考地理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知识点1.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在地形图上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接而成的线。 (2)地形部位

2.地形剖面图: 可以直观地反映出沿剖面线地势高低起伏的变化状况和坡度大小的状况。 考点分析 一、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和坡度的判断 1.判断地形部位 (1)山顶(峰):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 (2)盆地:等高线闭合,中间低、四周高。 (3)山脊:等高线弯曲,凸向低处。 (4)山谷:等高线弯曲,凸向高处。 (5)陡崖:多条海拔不等的等高线的重合处。 (6)鞍部:两个山顶(峰)之间的低地。 (7)峡谷:海拔中间低、两侧高,且两侧等高线密集。 2.判断地形类型 (1)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较为平直。 (2)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不大,等高线较稀疏。 (3)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较密集。 (4)高原:海拔高(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地区密集,而内部明显稀疏。 (5)盆地:倒置地形,中间较低,一般等高线较稀疏;四周较高,等高线较密集。 (6)大陆架:海水深度小于200米,且等深线稀疏(坡度较小)。 (7)大陆坡:海水深度大于200米,且等深线密集(坡度较大)。 3.判断地势高低 (1)等高线数值越大,地势越高,反之越低。 (2)根据示坡线判断地势高低,示坡线总是指向坡度降低的方向。

4.判断坡度大小 (1)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坡度的大小 在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分布越密集,则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则坡度越缓。可根据“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确定。 (2)不同等高线地形图上坡度的大小 ①比例尺和等高距相同,则看等高线的疏密程度,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小。例如,下图中(数值单位:米)的坡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A>D>B。 ②比例尺相同,等高距不同,则相同的水平范围等高距越大,坡度越大;等高距越小,坡度越小。例如,下图中(数值单位:米)的坡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D>A>C。 ③比例尺不同,等高距相同,则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比例尺越小,坡度越小。例如,下图中的坡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C>D>B。

等高线地形图与地形剖面图

等高线地形图与地形剖面图 一、等高线地形图 1、海拔:以海平面为起点,测出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地面某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3、等高线:地图上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的平滑曲线。 二、等高线的综合判读与运用 1、等高线的判读: 五大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地形部位:山谷、山脊、鞍部、陡崖。 部位 A B C D E 地貌山顶山脊陡崖

地形剖面图:直观地显示某条剖面线上 的和大小状况。 绘制AB一线地形剖面: 2、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1)、确定水库及坝址的位置。水库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选在“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这些地区不仅库容大,而且有较大的集水面积。 (2)、确定铁路、公路线。一般情况下,选择坡度较缓、距离较短、弯道较少的线路为好。 (3)、工厂区位的选择。工厂区位的确定要从多方面进行分析:对环境有污染的厂矿,要选择在河流下游、常年主导风向的下方、等高线间距较大的地形平坦开阔的地方;若是电子、半导体、感光器材厂等需要建在空气清洁、环境优美的地点。从经济效益考虑,要尽量接近原料、燃料、水源等资源产地,有便利的交通条件和销售市场,从而确定工业部门的布局。 (4)、农业生产布局。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缓急等情况,再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

(5)、判读分析与地形有关的地理知识。分析某地气候特点,应结合该地地理纬度、地势高低起伏、山脉走向、阴(阳)坡、距离海洋远近等进行综合分析。 三、等高线地形图的相关计算 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等高线数值可以提供很多的信息,可以结合其他知识进行一些相关的计算。 1、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 从等高线图上读出任意两点的海拔,就可以计算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相=H高-H低。 2、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 已知某地的气温和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0.6 ℃/100 m)可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异:T差=(0.6 ℃·H相)/ 100 m。 3、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 方法一: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若某地形区最下部等高线的注记高程为H低,最上部等高线的注记高程为H高,该图的等高距为d,则该地形区的相对高度为:H高-H 低

等高线地形图及其剖面图

等高线地形图及其剖面图专项训练 (金博士地理工作室) 一.选择题 1.下面等高线图表示的地形名称依次是( ) A .山谷、山脊、山顶、盆地 B .山脊、山谷、山顶、盆地 C .山谷、山脊、盆地、山顶 D .山脊、山谷、盆地、山顶 (1小题) (2小题) 2. 图中虚线或字母表示地形部位。下列选项中,地形部位名称与图序相符的是:( ) A. ①山脊②山谷③鞍部④山顶 B. ①山谷②山谷③山顶④鞍都 C. ①山谷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 D. ①山脊②山脊③鞍部④山顶 3.右图是等高线地形图上过P 点的两幅剖面图,两剖面线垂直相交于P 点,则P 点所在 的地形部位是 ( ) A .山峰 B .盆地 C .鞍部 D .山谷 4.读右图判断(等高线a>b>c) ( ) A .甲不会发育河流支流 B .乙不会发育河流支流 C .小河流向为由北向南 D .小河流向为西南流向东北 5.右图为等温线分布图,若甲乙同在陆地,甲的海拔为 300m ,乙的海拔为 ( ) A .330m B .800m C .-200m D .360m 读右侧等高线图,完成6—8题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如站在E 处可以清楚地看到小河 B 站在甲地既能观测到乙,又能观测到丙 C 从丙处到甲处比到乙容易 D 从丙处到甲处大约有50多米远 7. 河流ab 段的流向为:( ) A 自西北向东南 B 自东南向西北 C 自东北向西南 D 自西南向东北 8.E 处断崖的相对高度不会低于 ( ) A 150米 B 250米 C 300米 D 100米 9.读右图,从山峰向下望,将不能看见的点是 ( ) A .A 点 B .B 点 C .C 点 D .D 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