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影响老年人行为变化的因素

影响老年人行为变化的因素

影响老年人行为变化的因素

一.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分析

对于老年人来说,长期参加体育锻炼,不仅有助于老年人的身体健康,而且还能获得多方面的积极心理效应。体育锻炼是老年人离退休后重返社会,参加社会活动,增进交流,提高自身健康水平的很好的手段;而老年人改变离退休后种种不良的身心状况,体育锻炼行为的坚持性是其中至关重要的条件。

一般来说,离退休对于城市老年人意味着社会地位的某种变化,生活内容及其意义以及人际交往等的变化。离退休标志着人到老年的一项重大转折。一些调查结果表明,离退休后出现心理不适的老年人占老年人总数的40%左右。目前,对老年心理问题的大多数研究都认为,离退休后老年人心理变化主要体现在情绪控制,自我认知以及把握人际关系这三个方面。离退休后老年人会经常出现情绪波动,包括失落感、孤独感和抑郁感的增加。这些心理状态的变化是老年人从有一定社会地位的社会主要成员突然变成闲散老人的正常反应。由于离退休老年人工作上的人际交往没有了,子女长大成家,和老人的接触也少了,老年人感到自己在社会上和家里的地位下降了,觉得自己被社会抛弃了,年老无用了,从而产生自卑感和抑郁感。而情绪的波动则会引起相应的躯体变化,如:睡眠不安,食欲不振,血压波动,从而极大地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老年人的自我认知则包括了老年人对幸福度生活满意度以及自己心理状态,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自我觉知,这反映了老年人在离退休后对自我的多方面认识和评价。老年人在离退休后,因生活和工作方式的改变造成的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人际关系的变化。当老人从长期工作岗位上退下来,随着社交圈缩小,往往在自己的主观意识上产生了“自己已经老了,不中用了”的感慨,失去了往日生活的风采与积极性,因此会因缺少人

际关系的交往而产生害怕或恐惧心理。因此,研究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我们不但应对心理健康进行研究,还应关注对老年人的社会健康的研究,这两方面缺一不可。

二.影响老年人体育锻炼行为的因素分析

对于老年人来说,体育锻炼是他们离退休后重返社会,参与社会活动,增进人际交流,提高自身健康水平的最好手段。正是由于老年人体育锻炼活动区别于其他人群体育活动的独特社会功能,所以,社会因素与心理因素同样是影响老年人体育锻炼行为坚持性的重要因素。同时,老年人社会健康状况的改善也是老年人从体育锻炼中获得的主要心理效益。

由于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的效果有“日积月累”的长期作用,因此,可以说,老年人提高自身体育锻炼行为的坚持性,是获得身心健康效益的必要条件。在现实生活中,老年人虽然完全可以从体育锻炼中获得身体和心理上的健康益处,但他们却很少坚持参加有规律的长期体育锻炼。许多老年人在锻炼的过程中都会因种种原因中途退出,从而影响锻炼效果。身体在活动中的情绪反应、锻炼者在运动中的自我认知、个人的人际关系等一些心理因素对老年人体育锻炼行为坚持性有很大影响。

影响体育锻炼行为的坚持性的关键因素是运动中的情绪体验和反应。积极的情绪体验能够提高老年人练习的持久性,从而使运动产生的生理和心理效益得以实现。情绪的不同体验,是影响老年人体育锻炼坚持性的重要因素。愉快的积极情绪体验是老年人坚持体育锻炼的重要原因之一,而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对体育锻炼产生阻碍作用。

自我认识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自我观察是指对自己的感知、思维和意向等方面的觉察;自我评价是指对自己的想法、期望、行为及人格特征的判断与评估,这是自我调节的重要条件。老年人对体育锻炼的自我认识的诸多错误,是影响老年人坚持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通常包括:许

多老年人认为他们比他们的同龄人更有活力,一些老年人认为自己已不能从体育锻炼中获益,还有许多老年人害怕心脏病和损伤而不愿意参加锻炼,可见缺乏自信心是老年人自我认知错误的主要原因。

针对人际关系对体育锻炼坚持性的影响,有研究指出:个体坚持活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与他们交往或参与群体活动。对此国外也有类似的研究结果指出,缺乏合适的伙伴是阻碍老年人参加锻炼的一个重要原因。人际关系之所以是体育锻炼坚持性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是因为坚持锻炼的老年人比中途退出者更能与别人建立友谊,并能对活动产生更加积极的反应。所以,练习者之间的友谊往往对继续参加活动有积极的影响。对于群体来说,良好的群体人际关系增强了群体的凝聚力,所以实施群体锻炼计划的人比独自进行锻炼计划的个体,其行为坚持性要好些。较强的群体内聚力促进了个体体育锻炼行为的坚持性。因此,在老年锻炼群体中,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了群体内聚力,是老年人坚持体育锻炼的真正动力。

三.老年人坚持体育锻炼的合理建议

作为一个整体的人来说,身体和心理始终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依附的关系。从老年人的实际情况看,由于年龄的增长和几十年艰苦的工作,他们正在逐渐失去身体健康,体育锻炼促进了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健康的身体的标志之一就是老年人的生理指标发生了积极的变化,这种生理变化一方面促进了情绪的积极变化,另一方面获得了身心健康以及积极生活的信心。良好的身体条件,又为老年人积极进行社会活动和交往提供了保障,提高他们的人际质量。通过体育锻炼,老年人不但恢复了失去的身体健康,而且获得了更加健康的心理状态,因此,坚持体育锻炼就是他们的必然选择。

从社会生活方面看,离退休对老年人的生活和心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原先的个人和社会角色都发生

了转变,生活的中心从工作单位转变成了家庭生活。去掉了工作的负荷,突然之间大量的闲暇时间,使老年人一时难以适应。离开工作岗位,与社会的接触空间急剧缩小,原先的人际关系网络逐步萎缩,长期的无事可做使老年人对自身、对他人、对社会的评价改变,对未来的期望降低,“无用感”“寂寞感”油然而生。体育活动正是一种占用老年人的闲暇时间,参与社会活动,强身健体的社会活动。更重要的是,老年人在体育锻炼活动产生的身心变化中,加强人际交往,渲泄心中的郁闷,发展积极的情绪感受,重新认识和评价自己。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改善,使老年人的退休后生活重新焕发了活力,体验到体育锻炼带给他们的实实在在的心理益处。因此,可以说是这些心理健康因素的改善与提高,把老年人吸引到体育锻炼中来,使他们体育锻炼行为的坚持性得以提高。

注释:

1、李心天,医学心理学[M],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年7月第1版241-247。

2、季浏,符明秋,当代运动心理学[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影响老年人行为变化的因素

影响老年人行为变化的因素 一.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分析 对于老年人来说,长期参加体育锻炼,不仅有助于老年人的身体健康,而且还能获得多方面的积极心理效应。体育锻炼是老年人离退休后重返社会,参加社会活动,增进交流,提高自身健康水平的很好的手段;而老年人改变离退休后种种不良的身心状况,体育锻炼行为的坚持性是其中至关重要的条件。 一般来说,离退休对于城市老年人意味着社会地位的某种变化,生活内容及其意义以及人际交往等的变化。离退休标志着人到老年的一项重大转折。一些调查结果表明,离退休后出现心理不适的老年人占老年人总数的40%左右。目前,对老年心理问题的大多数研究都认为,离退休后老年人心理变化主要体现在情绪控制,自我认知以及把握人际关系这三个方面。离退休后老年人会经常出现情绪波动,包括失落感、孤独感和抑郁感的增加。这些心理状态的变化是老年人从有一定社会地位的社会主要成员突然变成闲散老人的正常反应。由于离退休老年人工作上的人际交往没有了,子女长大成家,和老人的接触也少了,老年人感到自己在社会上和家里的地位下降了,觉得自己被社会抛弃了,年老无用了,从而产生自卑感和抑郁感。而情绪的波动则会引起相应的躯体变化,如:睡眠不安,食欲不振,血压波动,从而极大地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老年人的自我认知则包括了老年人对幸福度生活满意度以及自己心理状态,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自我觉知,这反映了老年人在离退休后对自我的多方面认识和评价。老年人在离退休后,因生活和工作方式的改变造成的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人际关系的变化。当老人从长期工作岗位上退下来,随着社交圈缩小,往往在自己的主观意识上产生了“自己已经老了,不中用了”的感慨,失去了往日生活的风采与积极性,因此会因缺少人

老年老年人心理变化的影响因素

老年人心理变化的影响因素 孤独是指老年人不能自觉适应周围环境,缺少或不能进行有意义的思想和感情交流。孤独心理最易产生忧郁感,长期忧郁就会焦虑不安,心神不定。依赖是指老年人做事信心不足,被动顺从,感情脆弱,犹豫不决,畏缩不前等,事事依赖别人去做,行动依靠别人决定。长期的依赖心理,就会导致情绪不稳,感觉退化,老人生理特点对心理会产生哪些影响呢?胆小谨慎,不敢想不敢闯不敢担风险,生怕打破平静的生活和平衡;易孤独,由于离开了岗位相对减少了同他人的联系,极易产生孤独感,依恋和交际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情绪忧郁寡欢;嫉妒多疑,同年、同在一岗的同志相比较显示出较大反差,于是一方面加剧了自卑感,另一方面也容易滋生嫉妒心理;童稚心理,下面来看看老年人心理变化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吧?一、社会因素社会因素是指与人类健康有关的社会环境中的各种事件,包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工作生活状况和医疔条件等。尤其是老年人,由于社会角色的改变,经济来源发生变化,家庭成员的结构变化带来了人际关系的问题,人口老龄化等己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1、经济因素社会经济的发展明显地促进了老年人的健康水平、生活质量及健康状况的提高。从发达国家与不发达的国家预期寿命调查结果证实,发达国家的预期寿命均超过70岁,而一些不发达的国家预期寿命一般在40岁。(1)环境污染因素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使城市人口和建筑密度不断增加,交通拥挤,工业三废和生活废物严重破坏大气、水、土壤等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使环境质量下降,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尤其是对老年人的健康威胁更大。(2)饮食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饮食中的蛋白质、脂肪或热能摄入过高,而纤维素不足,使老年人的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脑血管意外、糖尿病的发病率有增高趋势。(3)经济来源因素老年人因离、退休后仅有退休金,故收入比以往减少了很多。不仅影响老年人本人的健康保健的投入,还有部分老年人需要负担无业配偶的生活费用和医疗费用,甚至还要补贴子孙费用。所以他们担心生活负担过重,又担心增加子女负担,从而表现出整日思虑、顾虑重重。2、社会文化因素每个社会成员都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生活,面对众多的社会文化因素,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做出应对和选择。适应者健康,不适应者则有损于健康。尤其是老年人,随着个体生活环境的转化,时代的变迁,从而面临大量社会文化因素的挑战。(1)教育水平因素文化程度可直接影响一个人对社会环境的适应性。文化程度较高的老年人能够经常避免和减少不良的生活方式。而文化程度较低者,往往缺少良好的自我保健意识。此外,文化程度低的老人要比文化程度高的老人所出现不良心理反应多,恶性肿瘤的发生率也高。(2)社会道德因素良好的社会道德品行既有益于自己的身心健康,又可促进周围人群的健康;有害的社会道德品行则是“损人害己”,有害于人类健康的文化。老年人有时会因为与家庭成员、亲戚朋友发生争吵,精神受到意外刺激,生活挫折后意志消沉,或配偶突然去世、受虐待等,致使老人越来越衰老,失去自控能力,甚至会出现如吸毒、酗酒、自杀等。3、社会支持因素社会支持指个体出现危机情况时,得到来自不同群体的帮助和关心,如家庭成员和朋友的支持。(1)家庭因素“家”是个人能获得休息和帮助的场所,是一个能分享快乐、分担优愁的地方,更是唯一满足人的个别需要的最佳场所。对老年人而言,家庭是照顾老年人的一个基本单位,不令给老年人提供物质生活上的供养,还经他们创造了一个沟通情感的环境。由于世界人口结构的变化,出生率下降,家庭中子女人数全面减少,使家庭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如在四五代同堂家庭中,老年人多于年轻人,这种老化趋势,给家庭带来了人力和财政支出的负担。许多老年人很少或没有子女来负责他们的晚年生活。此外,由于社会教育水准的提高,离婚或单亲家庭增多,妇女就业率与各自成立小家庭的欲望逐年增加,使独居老人与老夫妇家庭日益增多,从而使老年人能接触亲戚、朋友的机会越来越少,形成家庭中对老人的照顾主要由家庭外来人员来完成。因此,照顾老年人的责任便开始从家庭转移到社会。(2)人际关系因素人际关系是人们在进行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心

探究影响老年人社会心理状况的主要因素-社会心理学论文-社会学论文

探究影响老年人社会心理状况的主要因素-社会心理学论文-社会学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目的了解我国不同年龄段(低龄、中龄、高龄)老年人的社会心理状况,探究影响老年人社会心理状况的主要因素。方法采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库,运用描述性统计、因子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中国60岁以上不同年龄段老年人的社会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结果老年人的社会心理状况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变差,低年龄段老年人的社会心理状况优于中年龄段和高年龄段老年人;中年龄段老年人抑郁因子方面优于低年龄段和高年龄段老年人;高年龄段老年人的社会心理状况总体较差。在回归分析中,年龄、婚姻状况、身体健康状况、活动频率、生活满意度对老年人的社会心理状况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婚姻状况、身体健康状况、活动频率、生活满意度是影响老年人社会心理状况的主要因素,政府、社会、亲属应关注老年人的社会心理健康。 关键词:老年人;社会心理健康;生活满意度;

Study on Social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the Elderly at Different Ages in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social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the elderly in different age groups (young, middle-aged and old), and explore the main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social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the elderly. Method: Using the Chinese Health and Retirement Survey (CHARLS)database, the descriptive statistics, factor analysis and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social psychological statu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elderly at different ages over 60 years of age in China. Results: The social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the elderly gradually became worse with age. The social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the elderly in the low age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middle age and the high age group; the depression factor of the middle age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low age group and the high age group; and the social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the elderly was generally poor. In the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effects of age, marital status, physical health status, activity frequency, and life satisfaction on the social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the elderly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0. 05). Conclusion:

影响中老年人认知能力的四大因素

影响中老年人认知能力的四大因素 中老年人是社会中不可缺少且庞大的一群人,他们年龄逐渐增长,身体也会逐渐出现一些问题,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认知功能的下降。认知功能是指人的大脑在接收、处理、分析和使用信息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思维能力和操作技能,包括记忆、注意力、语言、空间和执行功能等方面。在中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中,随着认知能力下降,他们工作、学习和生活方面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因此,认知能力的问题成了中老年人所面临的首要问题。 影响中老年人认知能力的因素很多,但主要分为以下四大类: 一、生理因素 中老年人的身体功能逐渐下降,他们的感官功能、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都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认知功能下降。例如,随着年龄的增长,视力逐渐减退,听力也会受到影响,这就会降低他们接收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此外,血压不稳定、慢性疾病和药物副作用等问题也会影响中老年人的认知能力。 二、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是影响中老年人认知能力的另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不可避免地会感到精神上的压力,而压力过大会对人的认知能力产生不良影响。老年人遭遇生活中常见的诸如丧偶、离异、失业、亲友离世、感情问题等,轻则产生消沉、孤独、失落等情绪,重则导致心理障碍,严重危及身心健康。这些负面情绪和压力会损害中老年人的思维、注意和记忆功能,甚至会加速认知能力的下降。三、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也是影响中老年人认知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现代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和变化的社会,中老年人在适应新环境和新技术时会遇到很多困难。他们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价值观等跟年轻人有很大的差异,这就导致了他们在使用新技术

和新工具时的困难和不适应。此外,噪音、灯光和温度等环境问题也会影响到中老年人的认知功能。 四、生活习惯 最后,生活习惯也是影响中老年人认知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饮食、睡眠和运 动等生活习惯对认知功能的影响非常大。中老年人往往忽视自己的饮食习惯,长期不注意控制摄入量可能会导致肥胖、高血压等疾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认知能力。同时,长期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不佳也会影响到认知功能。运动对人的身体健康有诸多好处,而在中老年人中,运动对认知功能的提升效果尤为显著,运动可以刺激身体对能量的利用,提高人体内分泌的系统能力,从而增强人体对抵抗能力的提升,促进学习和记忆能力的提高。 总之,影响中老年人认知能力的因素多种多样,而且有时不容易发现。但是, 只要我们积极地采取相关措施,改善生活习惯,重视身体健康和抑制负面情绪,就能够有效提高认知功能,并保障中老年人更好的生活质量。

关于离退休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具体分析

关于离退休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具体 分析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离退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许多因素影响着离退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本文将从社会支持、孤独感、自我认同、生活满意度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可以分为情感性支持、信息性支持和仪式性支持三种类型。情感性支持主要包括关爱、鼓励、安慰等形式,信息性支持主要是提供知识、技能等信息,仪式性支持是指提供便利、物质等形式的支持。社会支持的作用在离退休老年人心理健康中尤为显著。 Tobin(1996)的研究结果显示,社会支持水平高的离退休老年人较少出现心理问题。 二、孤独感 孤独感是指在社会关系方面缺乏的主观体验。离退休老年人常常感到孤独,尤其是对于那些没有子女陪伴或失去配偶的老年人,更容易感到孤独。孤独感会导致焦虑、情绪低落等负面情绪,影响离退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一些研究表明,陪伴、关爱、社会支持等都可以减少老年人的孤独感。为老年人提供适时、适度、适量的社会支持,使其感到有被关注、被关爱的感觉,有利于降低其孤独感。 三、自我认同 自我认同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评价、情感和行为的一种反映。自我认同的高低影响着个体的行为、心理和社会关系。离退休老年人的自我认同会随着个体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社会角色转变或身体机能下降都会影响老年人的自我认同。一些研究表明,老年人的自我认同与其生活满意度是密切相关的。当个体的自我认同受到伤害或缺乏肯定时,会导致老年人的主观感受、情感体验等方面出现问题,进而影响其生活满意度。

四、生活满意度 生活满意度又称幸福感,是指个体对其生活的评价程度。离退休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受到身体健康、家庭环境、经济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些研究表明,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与其社会支持、自我认同等都密切相关。社会支持不足、自我认同缺乏等都会降低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 综上所述,离退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其中社会支持、孤独感、自我认同、生活满意度等是影响最为明显的因素。因此,有必要加强离退休老年人对社会支持、自我认知等的关注,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促进老年人健康老龄化。

老年人出现心理问题的几大原因

老年人出现心理问题的几大原因 老年人也会出现心理问题,很多人都说老年人是现在很幸福的一个群体,他们有正常的工作,而且不会有工作上的压力,但其实不然老年人也有老年人自己的困扰。最容易造成老年人心理问题的主要有以下几大因素。 (1)社会地位的变化。由于社会地位的改变可使一些老年人发生种种心理上的变化,如产生孤独感、自卑感、抑郁、烦躁、消极等。这些心理因素均会加速身体的变化。 (2)各种生理功能减退。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各种生理功能都有所减退表现出一定的老化现象,如脑细胞会逐渐发生萎缩并减少,导致精神活动减弱,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尤其在近期记忆方面。视力及听力也逐渐减退。皮肤会出现老年斑、毛发变白并减少。由于骨骼和肌肉系统功能减退,运动能力也随之降低。 (3)文化程度。文化程度、思想意识、修养、道德伦理观念、理想与信仰等,都会影响老年人心理状态。文化水平高、信念坚定、事业心强,可造成良好的心理状态,推迟老化保持身体健康。 (4)家庭人际关系。退休后老年人的主要活动场所由工作岗位转为家庭。家庭成员之间关系对老年人就会有很大影响。如子女对老人的态度,“ 代沟”产生的矛盾等,对老年人的心理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5)体力或脑力过劳。老年人体力及脑力过劳均会使记忆力减退、精神不振、乏力、思想不易集中,甚至产生错觉、幻觉等异常心理。 (6)营养状况。为维持人体组织与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老年人同样需要充足的营养补充,如蛋白质、糖、脂肪、水、盐类、微量元素、维生素等都是老年人必需的营养物质。尤其是神经组织及脑细胞对营养物质的需要更甚。当老年

人营养不足时常会出现精神不振、乏力、记忆力减退、对外界事物不感兴趣,甚至发生抑郁及其他精神及神经症状。 (7)疾病。有些疾病会影响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如脑动脉硬化会使脑组织供血不足,造成脑功能减退,晚期甚至会发生老年性痴呆等。再如脑梗塞等慢性疾病,常可使老年人长期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以致产生悲观、孤独等心理状态。 因此,为了使老年人的心理状态保持良好,应鼓励他们加强锻炼以减慢各种生理功能老化,同时要使他们经常保持心情舒畅,坚定个人信念,培养高尚情操,合理安排生活等。

中国老年人社会参与影响因素分析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社会参与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老年人社会参与包括参与社区组织活动、参与志愿者工作、参与政治 活动等方面。老年人社会参与的程度不仅影响他们个人的生活质量,还对 社会和家庭有着重要的影响。下面将分析影响中国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因素。 首先,经济状况是老年人社会参与的重要因素之一、经济状况较好的 老年人更有能力参与社会活动,因为他们可以支付活动所需的费用,如参 加旅游、报名培训班等。相反,经济困难的老年人可能因为缺乏经济支持 而无法参与社会活动。因此,提高老年人的经济状况,降低他们的经济负担,对于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至关重要。 其次,社会支持是影响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老年人在 参与社会活动时,他们需要得到家庭、社区、政府等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例如,家庭的支持可以包括提供交通便利、照顾孙辈等;社区的支持可以 包括开展适合老年人的活动、提供社交空间等;政府的支持可以包括制定 相关政策,提供经济援助等。缺乏这些支持,将导致老年人感到无助和被 忽视,从而减弱他们的社会参与意愿。 第三,身体健康状况也是影响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关键因素。老年人需 要有足够的体力和身体健康状况来参与各种社会活动。身体健康状况差的 老年人可能因为缺乏活力而无法参与社会活动。因此,提高老年人的健康 水平,预防和治疗老年人常见疾病,对于促进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具有重要 意义。 最后,教育水平也是影响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因素之一、教育水平较高 的老年人具有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更有可能参与各种社会活动。高教育水 平的老年人更容易获得信息,更有能力处理社会问题,从而更有可能参与

到社会事务中去。因此,提高老年人的教育水平,鼓励他们终生学习,有助于促进老年人的社会参与。 综上所述,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影响因素涉及经济状况、社会支持、身体健康状况和教育水平等多个方面。提高老年人的经济状况、加强社会支持、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提高老年人的教育水平,是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的重要措施。只有在这些方面都取得进展,才能让更多的老年人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并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积极的贡献。

老年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老年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通常人们把人在老年进入衰老状态后所患的各类疾病称为老年病或者老年疾病,其病因是由于人体进入衰老期后免疫功能降低、器官逐渐衰弱,身体各种机能出现障碍、协同机制下降,更容易受各类疾病的侵袭。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病的种类日益多样化,老年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收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以内科系统收治的454例老年病患者为研究案例,通过对自我管理行为量表以及其他相关表格的填写对患者进行研究调查,从而对可能造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收到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从研究分析的结果来看,不管是文化程度的差异还是婚姻状况、月收入水平以及患者所得到的社会支持等因素都可能对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产生影响。 标签:老年病;自我管理行为;影响因素 通常人们把人在老年进入衰老状态后所患的各类疾病称为老年病或者老年疾病,其病因是由于人體进入衰老期后免疫功能降低、器官逐渐衰弱,身体各种机能出现障碍、协同机制下降,更容易受各类疾病的侵袭。老年病的种类多种多样,目前医学界把老年病可分为五类,第一类是以脑动脉硬化为典型的因正常衰老引起的原发性疾病;第二类是以脑卒中风为典型的因器官衰老进而引起的继发性疾病;第三类是以糖尿病、骨关节炎等为典型的老年人易感染的疾病;第四类是相对于其他疾病而言相对较轻的如感冒等任何年龄均可发生的疾病;第五类是以传染病为典型的少见老年病。 就目前的现状而言,老年病已经成为我国乃至整个国际上加重家庭经济负担并导致死亡的主导因素[1]。以目前的医疗水平,老年病的治疗效果与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息息相关,患者较高的自我管理水平往往能够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科学的角度看,老年是青年的延续,因此有部分老年病并不是到了老年阶段才得的,而是青年时候发生病变但到了来年才更明显的显现。总的来说,老年病有其独有的特点:一是老年病患者的病程长、恢复期长并且有突然恶化的风险;二是患者往往查不出明确的原因;三是老年病患者往往多种疾病并发而不仅仅只是某一种疾病;四是患病初期老年病患者不会出现明显的病症或者在体表显现明显的特征;五是即使同一种疾病,在不同的人身上表现的病症也是不同的;六是就目前的医疗水平而言,还没有能够治疗老年病的特效药物或者方法;七是老年病的治疗不仅仅依靠医护人员,患者本人及家属对于治疗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对于控制病情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不可忽视。 本文通过对454例内科老年病患者的研究分析,旨在对影响老年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因素进行探究,一方面为治疗老年病的相关研究提供依据,促进相关

中老年人购买行为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中老年人购买行为的特点及影响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中老年人的购买行为成为了市场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他们的消费需求和购买行为与年轻人有所不同,这其中涉及到一系列特点和影响因素。本文将探讨中老年人购买行为的特点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 一、中老年人购买行为的特点 1.消费需求更注重品质与服务 相对于年轻人而言,中老年人更注重商品的品质和服务。他们更倾向于购买质量较高、经久耐用的商品,以确保良好的消费体验和使用寿命。同时,他们对于产品的售后服务也非常关注,注重购买过程中的个性化服务和关怀。 2.购买决策更加理性 中老年人在购买决策过程中更加理性。他们更倾向于深入了解产品的相关信息,进行比较和评估,并考虑其与个人需求的匹配程度。相比于情感和冲动驱动的购买行为,中老年人更注重物质和功能上的实用性。 3.购买动机受到个体差异的影响 中老年人的购买动机存在着个体差异,不同人群对于购买的动机也不尽相同。一部分中老年人可能出于满足自身需求,例如体验感、社

交需求等进行购买;另一部分中老年人则可能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如广告、促销活动等。 二、中老年人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 1.个人因素 中老年人购买行为受到个人因素的影响,如年龄、教育水平、健康状况、经济状况等。年龄越大,个体的健康状况和经济状况可能会对其购买决策产生更大的影响。另外,教育水平也会影响中老年人对于市场信息的接受能力和购买决策的理性程度。 2.社会因素 中老年人的购买行为也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如家庭、朋友、社会环境等。他们可能会考虑到家庭成员或者朋友的意见和建议,并借鉴他人的购买经验。此外,社会环境的价值观和文化背景也会对中老年人的购买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 3.市场因素 市场因素对中老年人的购买行为有着重要影响。市场上的产品种类和品牌众多,中老年人需要面对大量的信息来做出购买决策。广告、促销活动、产品包装等也会对中老年人购买的决策产生一定影响。 4.文化因素

影响老年人心理变化的因素

影响老年人心理变化的因素 (1) 机体的衰老性改变与疾病老年人的体态和生理机能随增龄会出现明显的衰退,如精力不足,记忆力下降,视听功能减退,性功能减退,运动能力低下等。这些改变,加上疾病的影响,容易使老年人产生一种“垂暮感”。表现为缺乏信心,不积极与医护人员配合治疗;同时又向往着健康长寿,对衰老、死亡有忧虑和恐惧感。 (2) 社会角色的改变造成地位的更迭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后,社会地位可能会发生某些改变,尤其是原来曾担任领导职务的老年人。由于多年习惯于忙碌的工作环境,一旦闲下来很容易感到自己在别人眼中的重要性逐渐降低,才华无法施展,产生“无用感”。同时随着子女们长大成人,老人从原来精神上支撑家庭,经济上维持生活,要求小辈言听计从的“家长”角色逐渐降低为被照顾对象,在家庭中的“主导”和“影响力”缩小,常使老人精神空虚、情绪消沉。 (3) 经济收入减少缺乏经济收入尤其是依靠老伴的经济收入维持生活的老年人,一旦丧偶,即使能依靠子女赡养,终不如老伴在世时的经济状况。这些现实问题会形成沉重的心理压力,使老年人变得沉默寡言,谨小慎微,抑郁不乐。

(4) 丧偶丧偶对老年人的生活影响最大,所带来的心理问题也最严重。“少年夫妻老来伴”,多年的夫妻生活,所形成的互相关爱、互相支持的平衡状态突然被打破,常会使老年人感到生活无望、乏味,甚至积郁成疾。 (5) 死亡临近的影响年龄的增大,机体的衰老性变化,同龄人的相继去世,再加上自身又患各种疾病,便使老年人从心理上感到自己正与死亡临近。当其接近死亡年限时,常常回忆自己的一生,产生自豪感、满足感、悔恨感与罪恶感等各种各样复杂的心理。这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是极为不利的。

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营养知识的普及,老年人的寿命不断延长,但是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受到了很高的关注。老年人生活质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社会因素如迁居、丧偶、孤独、孤立、失业、退休、经济贫困和社会歧视都会对老年人的生活造成巨大的打击。 其中,经济贫困是最常见的问题之一。由于往往无法获得合适的社会福利和医疗补助,许多老年人过着贫困的生活,这往往会导致精神上的压力和财务困难。 文化因素 文化因素也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时代的变迁,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认知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如果老年人不能适应这种变化,他们的生活质量就可能受到影响。 例如,习惯于室内生活的老年人可能会受到阳光、自然空气和户外活动的限制。此外,由于文化观念的不同,老年人可能会面临家庭内部关系的矛盾和相互制约。这些因素都会对老年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影响。

医疗服务 医疗服务也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医疗技术 的进步使得老年人对传统的医疗服务的依赖性减少了,但是对于 老年人来说,得到良好的医疗服务仍然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老年人需要每年接受健康检查,如果不能定期接受健康 检查,他们就会错过重要的健康问题。此外,良好的医疗服务可 以帮助老年人预防和治疗慢性疾病。 家人和社区 家人和社区也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非常重要的因素。老年 人的生活往往需要家人的支持和帮助,如果家人不能提供良好的 支持,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就可能受到严重影响。 与此同时,老年人也需要社区的支持。社区可以提供老年人健康、安全、良好的饮食等基本服务,帮助老年人克服孤独和孤立。 心理健康和社交活动 心理健康和社交活动也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儿女的离开,丧偶、病痛或者退休,许多老年人面临着孤独 和焦虑。如果能够积极参加社交活动,例如加入社区、参加俱乐部、旅游等活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老年人的心理问题。

【人口老龄化引起的消费行为变化】例文

人口老龄化引起的消费行为变化 随着全球人口的老龄化趋势加速,人们的消费行为也在发生变化。老年人作为一支重要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行为的变化对整个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本文将探讨人口老龄化引起的消费行为变化,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一、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消费行为变化 1.健康和医疗支出的增加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需要更多的医疗服务和保健产品。因此,老年人的医疗支出通常比年轻人更高。根据美国国家卫生统计中心的数据,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每年的医疗支出是45岁到64岁人群的两倍以上。在中国,随着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老年人的医疗支出也在增加。 2.住房需求的变化 老年人可能更倾向于住在更小的住房中,因为他们需要更少的空间来生活,并更喜欢便于维护的住房。此外,老年人可能更希望住在社区或设施中,这些社区或设施提供社交机会和支持服务。在中国,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一些城市开始建设养老社区,以满足老年人的住房需求。 3.旅游和休闲活动的增加 许多老年人拥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和可支配收入,因此可能更倾向于旅游和参加休闲活动。在中国,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旅游和休闲活动的市场需求也在增加。据中国国家旅游局的数据,2019年中国国内老年旅游市场规模达到3500亿元。 4.技术使用的挑战 老年人可能对新的技术和数字产品感到陌生,因此可能不会像年轻人那样频繁地使用这些产品。在中国,一些互联网企业开始针对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开发适合他们使用的产品和服务。 5.家庭和家庭服务的需求 老年人可能更倾向于需要家庭和家庭服务,例如家政服务、餐饮服务、家庭保健和安全等服务,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在中国,一些企业开始开展针对老年人的家庭服务业务,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二、人口老龄化引起的消费行为变化的原因 1.收入水平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收入通常会减少,这导致老年人在消费方面更加谨慎。但是,在一些发达国家,老年人的收入水平相对较高,这也影响了他们的消费行为。 2.健康状况 老年人的健康状况通常较差,需要更多的医疗和保健服务。这导致老年人的医疗支出相对较高,也影响了他们的消费行为。 3.社交需求 老年人通常需要更多的社交机会和支持服务。社交和支持服务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老年人通常更倾向于住在社区或设施中,以获得这些服务。 4.时代变迁 随着时代的变迁,消费市场也发生了变化。老年人可能难以适应新的消费模式和技术,这也影响了他们的消费行为。 三、人口老龄化引起的消费行为变化的影响 1.消费市场的变化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老年人成为一个重要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行为对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老年人对医疗保健、住房、旅游和休闲活动、家庭和家庭服务等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加,这也为相关行业带来了商机和机会。 2.社会服务的需求

老年人社会参与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老年人社会参与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付丽娟 来源:《社会与公益》2021年第01期 摘要:本文利用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对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社会参与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老年人倾向于参与社区村居选举、决策和讨论等社会活动形式,而较少参与志愿组织、老年协会和妇女组织等社会活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肯定了性别、受教育年限、是否有配偶、是否有工作、是否为本地人、社交生活满意度、居住地环境满意程度、是否参加养老保险等8个变量对老年人社会参与具有显著影响。老年人是否认为自己是本地人对社会参与的影响强度最大,经济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老年妇女的社会参与状况。 关键词:老年人;社会参与;影响因素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随着我国社会的长足发展,人口结构老龄化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截至2018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人24 949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7.9%,65周岁及以上老人16 658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1.9%。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缓解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积极老龄化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应对21世纪人口老龄化挑战的最佳政策框架[1],而积极老龄化的核心与精髓正是社会参与[2]。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受到个人、家庭及社会等多重因素影响,如何掌握老年人的社会参与现状,深入了解影响老年人社会参与的积极因素,激发老年人对于社会参与的主观意愿,改善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客观条件,是我们思考问题的关键所在。 二、数据来源 本文所用数据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发起的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①(Chinese Social Survey,CSS),调查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调查时间为2017年,调查方式为概率抽样的入户访问形式。本文研究对象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最大年龄为70岁,最小年龄为60岁,平均年龄为64.25岁。共获取有效样本2416个,其中男性老年人占 49.9%,女性老年人占50.1%,城镇老年人占48.5%,农村老年人占51.5%。 问卷中关于被访问者本人的基本特征包括城乡、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经济状况、社会保障状况、生活质量状况等指标。反映老年人社會参与活动情况的问题是“最近两年,有没有参加过下列事情?”,这些活动包括与他人或网友讨论政治问题,给报刊、电台、网络论坛等媒体反映社会问题,向政府部门反映意见,参加政府/单位/学校组织的志愿者活动,参加村(居)委会选举,参加所在村居/单位的重大决策讨论,参加自发组织的社会公益活动如义务献血、义务清理环境、为老年人、残疾人、病人提供服务,参加宗教活动,参加

老年人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调查分析与护理对策

20名社区老年人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调查分析与护理对策 【关键词】老年人。健康行为。生活方式。对策 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同老年人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研究证实:健康生活方式能有效预防高血压及增强降压药物效果〔1〕。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导致慢性病患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2〕。国外观察显示有效的生活方式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脂的控制有益〔3〕。本研究旨在调查长春市社区老年人的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分析其对健康状况的影响,为今后社区开展老年健康教育活动提供初步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长春市社区620名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年龄60~87岁,其中60~6 9岁352例,70~79岁219例,80岁以上49例。男274例,女346例。已婚516人,离婚及丧偶老年人104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60例,高中及中专204例,大专、本科及以上256例。经济收入:1 000元以下215 例,1 000~2 000元155 例,2 000元以上250例。职业:工人153例,干部323例,医务人员90例,家务和其他人员54例。 1.2 调查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自行设计调查表,按照长春市经济发展状况,抽取长春市朝阳区、二道区和绿园区,每个区再随机抽取10~12个社区,每个社区随机抽取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20名,共调查32个社区,发放调查表640份,剔除年龄<60岁及填写不完整的20份,回收有效问卷620份,合格率为97%。 1.3 调查内容 (1)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吸烟和饮酒状况。(2) 健康行为:健康体检和锻炼情况,携带健康卡和遵医行为。(3)患病状况。 1.4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一般描述性统计分析和χ2检验。 2 结果

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性格特征

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性格特征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性格特征 “健康乃是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美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这一界定把人的精神、情感、心理活动作为健康的重要标志,因这些活动和变化的本身就是人体各项生理活动、功能状态是否正常的综合性的反应。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世界人口老龄化已日趋明显,这已成为21世纪各国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全世界大于60岁的老人已达6亿,目前全世界大约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现有老年人口1亿多人,为全世界老年人口的1/5,80岁以上的人口达900余万。人口平均寿命普遍延长,老龄化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何根据老年人特殊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开展老年护理工作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老年期生理特点 衰老过程是人们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它给老年人带来许多不适、烦恼和困境1.形态的老化衰老引起形态的变化必然导致老人不满意自己的形象,挫伤老年人自尊心,并由此提示老年人已是来日无多。离休或退休,必然带来社会角色的改变。进入老年后,人的各种生理机能都进入衰退阶段,这必将引起心身一系列变化。 2.感觉器官功能下降老眼昏花、听力下降、味觉迟钝,这些都会给老年人的生活和社交活动带来诸多不便。例如,由于听力下降,容易误听,误解他人谈话的意义,出现敏感、猜疑、甚或有心因性偏执观念。 3.神经运动机能缓慢老年人的行动以及各项操作技能变得缓慢、准确、不协调,甚至笨拙,操作性动作缓慢、迟钝。这些都会减少老年人外出参加一些社会活动的积极性。、 4.记忆减退老年人的记忆特点是:近事容易遗忘,而远事记忆尚好。速记、强记虽然困难,但理解性记忆、逻辑性记忆常不逊色。 二.老年期心理特点: 1、感知衰退:随着年龄增长,感知觉的适应性变化最明显。表现为视力明显减退,出现所谓的“老花眼”;听力下降,尤以70岁以后明显;味觉、嗅觉、皮肤觉在60岁以后都有明显下降; 2.记忆衰退:记忆力下降表现为记忆广度、机械识记,再认和回忆等均减退。 3.思维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脑组织质量和脑细胞数减少,萎缩,思维迟缓迟钝。 4.智力变化:受许多因素如教育水平、某些生活经历、生活环境等影响,智力也不同程度下降。 5、情绪情感变化:老年人由社会人变成自由人,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短期内可能不适应,情绪易变而不一定外露,随之而带来情绪上的变化,表现为消沉、郁闷、烦躁等。 6、人格行为变化:不安全感主要表现在身体健康,经济保障两方面。由于权势的失落而诱发的孤独感;由于子女关心照顾的较少,或失去配偶等因素而导致的孤独和苦楚。适应性差对周围环境的态度和方式趋于被动,依恋已有的习惯对新环境很难适应,拘泥刻板,速度减退,趋于保守,会产生多疑、依赖、易激动的情况。 三.老年人性格特征 性格是一个人对自己、对他人、对周围事物和对整个生活环境所抱的态度和

基于UTAUT2模型移动K歌APP老年用户使用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UTAUT2模型移动K歌APP老年用户使用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 本文基于UTAUT2模型,研究了移动K歌APP老年用户使用行 为的影响因素。通过对老年用户的调查问卷和数据分析,得到了以下结论:社会影响、认知信心、价值期望和使用习惯是影响老年用户使用移动K歌APP的重要因素。其中,社会影响和认知信心对老年用户的使用意愿和使用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价值期望对老年用户的使用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使用行为的影响不显著;使用习惯对老年用户的使用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最后,针对这些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建议。 关键词:UTAUT2模型;老年用户;移动K歌APP;使用行为;影响因素;社会影响;认知信心;价值期望;使用习惯 1.前言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需求和行为方式也有所不同,他们更注重生活品质,更注重社交和娱乐活动。K歌作为一种流行 的娱乐方式,吸引了许多老年人的青睐。同时,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移动K歌APP也成为老年人K歌的新方式。但是,老年人对移动K歌APP的使用行为和影响因素研究尚不完善,本文旨在研究老年用户使用移动K歌APP的行为和影响因素。

2.文献综述 UTAUT2模型是当前国际上广泛应用的用户技术接受模型之一,包括四个变量因素:认知信心、社会影响、价值期望和使用习惯。通过分析这四个因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预测用户的使用行为。同时,老年人作为特殊的用户群体,在使用移动K歌APP时往往受到更多的限制和影响,因此文献综述主要集中在 老年用户对移动APP的使用行为和影响因素研究。 3.研究设计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设计了一份针对老年用户使用移动 K歌APP的问卷,共有四个方面组成:社会影响、认知信心、 价值期望和使用习惯。问卷采用五点量表,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进行评价。 4.研究结果 4.1 老年用户使用K歌APP的情况 问卷结果显示,有74.3%的老年用户经常使用K歌APP,占比 较大。 4.2 UTAUT2模型各因素对老年用户的影响 通过统计分析,得出了以下结果:

老年人行为特点及其成因

老年人行为特点及其成因 老年人的行为习惯: 1o老年人都习惯早睡早起 -老年人的生物钟已经开始定点了!除非他更改睡觉时间! 2o老年人习惯性便秘 -习惯性的在厕所里打发时间,非要大便不可! 3o老年人喜欢清闲着 -中意吃早茶,散步,找老朋友一起聊天,种花等等。 4。老年人行为举止有时或者常常表现得像小孩子 -老人开始功能衰退,固执、多疑、自私 老年期的心理特征: 人的心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现象和过程,要研究老年人在进入老年期后出现的心理变化,首先应了解什么是人的心理。 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的统称,那么,要研究老年期的老年人的心理变化状况,就要分别从老年人的心理过程和老年人的个性心理等角度来着手,研究老年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智力、情绪、情感、性格、需要、兴趣、自我意识等方面的变化。 一)老年人感知觉的变化 人的心理活动是外界刺激通过感觉器官作用于大脑的结果,没有感知觉接受外界的各种刺激,心理活动就成了无源之水。因此,感知觉是论述所有心理活动的出发点,老年期的心理变化也是从感知觉的渐变开始的。老年期感知觉变化的一般特征是:各感觉系统出现普遍的退行性变化,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的敬锐度下降,感知时间延长。在第二节中,我们已经详细介绍过老年人的感觉系统,包括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皮肤感觉的生理变化,这里不再一一赘述,只举些例子来说明。 1、视觉老年人的视力水平,在60岁以后急剧衰退,据统计,70岁健康老人的视力超过0.6的只有51.4%,其中近距离视力比远距离视力减退得更为明显,出现所谓的“老花眼”,老人们读书看报时常常要将书报拿得远远的,或者需佩带老花镜(凸透镜)来纠正。 2、听觉听力上,老年人的高音听力比低音听力衰退得更显著,这就是为什么老人更喜欢听中音和低音音乐的原因所在;而且,老人对声音的辨别能力也在减弱,特别是在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