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饶市余干县2020年初中语文毕业生模拟考试(二模)试卷

上饶市余干县2020年初中语文毕业生模拟考试(二模)试卷

上饶市余干县2020年初中语文毕业生模拟考试(二模)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2020年初中语文毕业生模拟考试(二模)试 (共7题;共117分)

1. (4.0分)(2019·融安模拟)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A)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之间,三年初中生活即将结束。今天我们欢聚在这里,隆重举行毕业典礼。回首三年的初中生活,我们每个人都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今天,我有幸作为学生代表发言,首先我代表2016届的全体毕业生,向为了同学们成长倾注了无数心血、无穷智慧和伟大爱心的老师们表示深深的敬意!(B)正是有了老师们的辛勤耕芸,无私奉献,(C)我们才会在这流淌着温馨,溢满着关怀的校园里拙壮成长;正是有了老师们的言传身教,诲人不倦,我们才会从懵懂学童渐变成敢于追梦的少年。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D)无论我们走到天崖海角,我们都会感念母校,难忘师恩……母校所有的一切都将沉淀于我们的生命中,化为梦想启航的风帆!

(1)文段中划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 . sùn pài xīng měn

B . sùn bài xīn měn

C . shùn pài xīn měng

D . shùn bài xīng mòng

(2)文段中四个画线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A)

B . (B)

C . (C)

D . (D)

(3)文段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 向为了同学们成长倾注了无数心血、无穷智慧和伟大爱心的老师们表示深深的敬意!

B .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C . 无论我们走到天涯海角,我们都会感念母校,难忘师恩……

D . 母校所有的一切都将沉淀于我们的生命中,化为梦想启航的风帆!

2. (9分)用课文原句填空(任选5题)。

(1)________,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2)但愿人长久,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

(3)大漠孤烟直,________ 。(王维《使至塞上》)

(4)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5)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 。(杜牧《泊秦淮》)

(6)________ ,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7)________ ,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3. (15分)阅读《启明星》,回答问题。

属于你的是

光明与黑暗的交替

黑夜逃遁

白日追踪而至的时刻

群星已经隐退

你依然站在那儿

期待着太阳上升

被最初的晨光照射

投身在光明的行列

直到谁也不再看见你

一九五六年八月

(1)本诗的作者是艾青,请你再举出《艾青诗选》中的一首诗歌,写出篇名。

(2)结合诗歌说说艾青以启明星自喻,寄托了怎样的情感?

4. (11.0分)综合性学习。

近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推出了新闻公益行动——“我的父亲母亲”,这档节目重点关注老年痴呆症患者和他们的家庭。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卫生部发言人邓海华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有关专业机构已经启动申请为“老年痴呆症”更名工作。他介绍,我国审定公布的神经病学医学名词表中没有“老年痴呆症”这个名词,规范的表达为“阿尔茨海默病”。不过,要规范使用还需要一个过渡期,不断加强科学普及,提高公众认知度。

我们经常能在街头、报纸、广播、网上看到寻找老人的寻人启事,也经常能在新闻中看到充满辛酸与温情的寻亲故事,而据专家介绍这些走失的老人不少是痴呆症患者。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的研究数据表明,60%的老年痴呆患者都有走失的危险。为了帮助痴呆老人找到回家的路,为患者家庭减少一份担忧,增添一份保障,新闻公益行动推出了更具现实针对性与服务帖近性的“黄手环”行动。“黄手环”是我们专门为痴呆老人设计的佩戴物件,它既是信息记录的载体,也是视觉识别的媒介。“黄手环”可嵌入患者家属自行填写的患者个人信息和联系方式的卡片或纸条,一旦老人走丢或发生危险,人们可以按照上面的信息联系到他们的家人;当人们看到佩戴“黄手环”的老人,也能够意识到需要给予他们特别的关照和呵护。

其实,痴呆症的检测并不那么复杂,特别是初步筛查,简易量表如MMSE量表、AD8量表在临床大量使用。虽然痴呆症不可逆转、不可根治,但如果发现得早,及时通过药物治疗心理社会干预、照料者的支持与辅导,就可以延缓病情发展、减轻症状带来的不良后果,从而大大改善患者及照料者的生活质量。正基于此,新闻公益行动联合医

疗机构通过走进社区,开展免费检测、发放护理手册、培训志愿者和护理者等方式,用我们的报道普及健康常识,让大家了解痴呆症的预防办法和早期症状。

(1)阅读上述材料,概括材料中的重要信息。

(2)请你为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推出的新闻公益行动——“我的父亲母亲”拟写一条公益广告。

(3)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在“关爱家中的长辈,关注他们的健康”方面做得怎样?如何做的?(或者你打算怎么做?)

5. (14.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听泉(韩静霆)

演奏《二泉映月》,有一种心灵沐浴冲凉的感觉,琴弓的马尾吃住了弦,像是把山里的玉石锯开了一个小缝儿,泉水呢,顺着左手指头尖儿款款地流出来,跌扑回还,绕在身边。心里所有的浮躁、郁闷、烦琐,都被淙淙流泉冲走了。身上清爽得很,干净得很。舌根也甜润润湿漉漉。说来真得感谢盲人音乐家阿炳,他用一把二胡,教会了我们听泉,让我们知道,感觉山中清泉,应该打通生命所有孔窍,只凭眼睛直观是不够的。是啊,古人说刑天舞干戚,以乳为目,以脐为口,就是说人的浑身上下都生着精明的感官,人本来就是精灵剔透的灵长目,我们和炳哥的差别就在于不懂得让心灵长出眼睛看宇宙,让耳朵生出触须抚摸自然,从这个角度说,也许我们才是真正的“盲人”。还有,我们没有化清流为音乐的神力,在盲人音乐家阿炳这里,泉水是灵感的婴儿。他一下子就捕捉住了稍纵即逝的灵感,再加进自己的天分、才情与生命感悟,人间就流淌出了不朽的经典,音乐的清泉《二泉映月》。

“二泉”从前只是伴穷道士沿街卖艺的一支曲子,如果不是遇到杨荫浏先生,那音乐的“泉水”不知会在哪儿幽咽断流了。我在音乐学院学琴的时候老先生杨荫浏的学养和人品极为师生尊崇,杨荫浏和阿炳(华彦钧)之间的理解与默契,是人间知音的绝唱,俞伯牙与钟子期也不能相比。换句话说,琴师俞伯牙倘若遇到杨荫浏,就大可不必因世无知音摔碎瑶琴了。杨荫浏是在建国初期为抢救濒临灭绝的文化遗产寻访阿炳的。背着笨重的录音机,他和阿炳谈心,谈艺,谈琴。用那时候流行的“履带”般的录音机带,录下了阿炳的的曲子。这首曲子无题,阿炳让杨先生取个题目,杨先生思忖了片刻说,就叫做《二泉映月》吧。

可以想象这时候阿炳是多么感动和惊奇,他那深陷的眼窝红了,几乎要流出“泉水”了。面前这位先生不仅听懂了他,把他的琴声录下采,让他的音乐永远活着,而且,一语点睛,触动了他的心泉之门。是呵是呵,这娓娓动听的音乐,不是映月的天下第二泉又是什么?泉水一冲出深山罅隙,月光扑了过来。一轮梨花月变成了液体。揉碎了的月光,叮叮咚咚唱着歌,奔跑跳跃在惠山绿竹林青草地。忽然从高高的石崖向下“蹦极”,珠玉四溅;忽然在花丛潜伏蛇行,若断还连,幽幽咽咽的;忽然又在光滑的鹅卵石溪床上跳着轻盈的舞步,带着小鱼,携着蝌蚪,跑向山外的世界……音乐在胡琴的三个把位回还,如曲水流觞。装饰音和滑音机智乖巧,似鱼嬉水草。抖弓细碎流畅,清流里有诉不尽的柔情。《二泉映月》是回旋曲式,让人把醉人醒泉回味品咂个够。更要紧的是,杨先生听着盲人

音乐家心泉的律动,深深感觉到了阿炳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也听到了涌动的泉水里,有一点儿淡淡的哀伤。

阿炳和杨荫浏都已经离我们远去了,可映月的二泉还奔涌在我们的生命和生活中,记得,这首美妙绝伦的乐曲使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由衷倾倒,他说过,《二泉映月》应当跪下来听。是的,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也许,惟有双膝跪倒,才可以聊表心中的虔敬和感激。我们感激创造美的阿炳和发现美的杨荫浏。阿炳开掘出了他心中独一无二的音乐泉,杨萌浏牵着“泉水”的手,出了山。

(1)请说出文章标题“听泉”的意思。

(2)用文中的语句填空。

①第一自然段中,作者说“也许我们才是真正的“盲人”是因为________。

②最后一自然段中写到小泽征尔说过“《二泉映月》应当跪下来听”,作者认为这句话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对净化人们心灵的音乐的创造者和传播者的________和________。

(3)这篇散文多处出现“泉水”,根据语境,分析划线的词语,按要求填空。

①泉水呢,顺着左手指头尖儿款款地流出来。

②那音乐的“泉水”不知会在哪儿幽咽断流了。

③也听到了涌动的泉水里,有一点儿淡淡的哀伤。

④杨萌浏牵着“泉水”的手,出了山。

第________句和第________句“泉水”的意思相同,都指________。

第________句和第________句“泉水”的意思相同,都指________。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演奏《二泉映月》,有一种心灵沐浴冲凉的感觉”,文章用“演奏”而不用“欣赏”是因为去演奏它,会更深刻地理解乐曲。

B . 杨荫浏和阿炳,是人间知音的绝唱,俞伯牙与钟子期也不能相比。这是因为钟子期对俞伯牙不能像杨荫浏对阿炳让那样,让他的音乐永远活着。

C . 文章主要用寻访、谈心、谈艺、谈琴、录音、取题等情节详细地描述了杨荫浏抢救并传播濒临灭绝的文化遗产的过程。

D . 《二泉映月》表现了阿炳“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旋律中流露出的“淡淡的哀伤”,是他对自己身世的诉说。

6. (14.0分)(2020·北京模拟)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火神山医院是首个接诊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的专门医院,也是凝聚多方力量、诠释“中国速度”的一座医院。

几百台大型机械、数千名工人同时作业,施工画面吸引4000多万中外网民在线观看……广大网友变身“网络包工头”“云监工”,密切关注医院建设过程。

10天10夜争分夺秒,火神山医院在日夜轰鸣的机械声中拔地而起。这速度的背后,是中国建造技术的创新,是更丰富的抗“疫”经验,是①、坚不可摧的中国力量。

(摘编自“新华网”)

(材料二)

无论是“非典”还是此次疫情,我国皆在第一时间紧急建设专门收治病人的医院,如武汉火神山医院、武汉雷神山医院、北京小汤山医院,现将三所医院相关数据对比如下:

(摘编自“网易财经”)

(材料三)

科学是战胜疫病的最有力武器。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必须坚持“科学防治”。

用科学的力量战胜疫病,必须加大科研攻关力度。组织动员全国科研工作者参与到疫情防控方面的科研攻关,及时完善防控策略和措施。加强有效药品和疫苗研发,注重科研攻关与临床、防控实践相结合。疫情紧急,时间就是生命。只有以分秒必争的战斗状态,全力以赴开展科研攻关,才能尽快取得突破,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供更多保障。

用科学的力量战胜疫病,必须坚持科学防控。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② 。坚持分类施策、对症下药,精准防控。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为研判形势、科学决策提供坚实支撑。

用科学的力量战胜疫病,需要涵养科学理性的社会心态。每个人都是疫情防控的主角,既不能掉以轻心,也不能惊慌失措,相信科学、坚定信心,高度负责地做好个人和家庭的科学防护。保持理性乐观,养成良好习惯,每个人都能筑起一道抗击病魔的坚实防线,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一份力量。

(摘编自《学习强国》,有删改)

(1)依据上下文,在(材料一)和(材料三)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①破釜沉舟②提高科学化水平的防控工作

B . ①同舟共济②提高科学化水平的防控工作

C . ①破釜沉舟②提高防控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D . ①同舟共济②提高防控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2)阅读(材料一)(材料二),简要概括“中国速度”是如何体现的?

7. (50分)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作文。

题一:请以“原来春天一直都在我身边”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二:请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从画面的提示语中选择一个角度构思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以叙述经历,可以抒发情感,可以发表议论。漫画:“人字”图

写作要求:①若选题一,请按要求写作。若选题二,请按要求拟题,然后写作。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④文中请不要使用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⑤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2020年初中语文毕业生模拟考试(二模)试 (共7题;共117分)

1-1、

1-2、

1-3、

2-1、

3-1、

3-2、

4-1、

4-2、

4-3、

5-1、

5-2、

5-3、

5-4、

6-1、

6-2、

7-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