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9《古诗三首 暮江吟》(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9《古诗三首 暮江吟》(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9《古诗三首暮江吟》(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目标:

1. 了解《古诗三首》中的《暮江吟》

2. 能够理解并朗读出《暮江吟》的意思

3. 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 精读《暮江吟》

2. 能理解《暮江吟》全篇的意思

教学难点:

1. 让学生通过《暮江吟》体会作者的情感

2. 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 自我介绍

2. 让学生看一看黑板上的诗句

“暮江一帆风似箭,江畔楚山重叠烟。”

3. 问学生知不知道这是哪一首诗

二、新课展开(20分钟)

1. 讲解《暮江吟》

(1)对暮江的描写

(2)对江畔楚山的描写

(3)深入探讨全诗意思

2. 给学生分发诗歌解读手册,并让学生自读并注重诗意的理解

3. 分享学生们的读后感

三、讨论与归纳(15分钟)

1. 让学生思考诗中的情感表达

2. 让学生自己设计一幅画来表现《暮江吟》中的景色和情感

四、展示和总结(10分钟)

1. 让学生上来展示他们的绘画

2. 总结学习的过程,把课堂体会写在笔记本上

教学反思:

1、因为《古诗三首》中的每一首都有比较好的文化背景和历

史价值,所以本节课我选择了《暮江吟》这首诗篇,让学生通过阅

读和理解,能够更好地了解古诗文化并且提高语文素养。

2、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提问,我发现学生们对于这首《暮江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热情。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重视学生

主动思考和自主创新,让学生自己动手思考和设计。

3、关于语文素养的培养,我们除了把课文内容讲明白,更重要

的是要让学生理解其含义、从而启迪他们的思维,提高语文素养,

增强文化修养,以便让学生更快地融入社会生活。

9《古诗三首 暮江吟》(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9《古诗三首暮江吟》(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目标: 1. 了解《古诗三首》中的《暮江吟》 2. 能够理解并朗读出《暮江吟》的意思 3. 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 精读《暮江吟》 2. 能理解《暮江吟》全篇的意思 教学难点: 1. 让学生通过《暮江吟》体会作者的情感 2. 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 自我介绍 2. 让学生看一看黑板上的诗句 “暮江一帆风似箭,江畔楚山重叠烟。” 3. 问学生知不知道这是哪一首诗 二、新课展开(20分钟) 1. 讲解《暮江吟》 (1)对暮江的描写 (2)对江畔楚山的描写

(3)深入探讨全诗意思 2. 给学生分发诗歌解读手册,并让学生自读并注重诗意的理解 3. 分享学生们的读后感 三、讨论与归纳(15分钟) 1. 让学生思考诗中的情感表达 2. 让学生自己设计一幅画来表现《暮江吟》中的景色和情感 四、展示和总结(10分钟) 1. 让学生上来展示他们的绘画 2. 总结学习的过程,把课堂体会写在笔记本上 教学反思: 1、因为《古诗三首》中的每一首都有比较好的文化背景和历 史价值,所以本节课我选择了《暮江吟》这首诗篇,让学生通过阅 读和理解,能够更好地了解古诗文化并且提高语文素养。 2、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提问,我发现学生们对于这首《暮江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热情。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重视学生 主动思考和自主创新,让学生自己动手思考和设计。 3、关于语文素养的培养,我们除了把课文内容讲明白,更重要 的是要让学生理解其含义、从而启迪他们的思维,提高语文素养, 增强文化修养,以便让学生更快地融入社会生活。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教案)

《暮江吟》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学习《暮江吟》,学会本诗生字. ②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的意思,了解此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2.能力目标: ①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②能背诵,默写全诗. 3.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此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联想与想象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复习学过的古诗,预习本课,了解诗人 教师准备:课件,诗签 [教法] ①诵读法——反复朗读,把握语言特色. ②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③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课前)导入激趣(看图猜,背古诗) 一.感受美,进入美的环境 1.解题. 师问:诗题交代了些什么 生答:交代了时间(暮——傍晚),地点(江边) 2.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3.感知诗文,欣赏试吟. ①指名读. ②检查对三个生字"瑟,残,吟"的认读情况. ③生教读. 二.赏析美,展示美的画面 (一)介绍"挑战赛"规则. (二)第一关:"看美景,说其意" 1.在观察讨论中领悟一番诗中有哪些景物你认为什么景物最美为什么(教师适时点拨) 2.汇报交流. 第二关:"找字词,解其意" 1.请同学们把重点的字词和不理解字词找出来,同桌或上下位解决,不能解决再提出.

(1)小组领读 (2)哪位同学愿意跟大家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个字或哪一句(分组交流) (3)解答疑问. 3.再读,领悟诗意 4.抓住重点字词"可怜"等进行小结 5.生想象画面,复述诗意:傍晚( ) 夜晚( ) 天上( ) 地上( ) 三.诵读美,想象美的意境 第三关:"悟情感,读其意" 欣赏古诗重要的是进入诗的意境,感悟诗人感情,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白居易,谁来吟吟这首诗. 1.师吟生想象画面.(配乐) 2.生挑战:表演吟诵 3.全班背诵 4.师结合板书小结 四.创作美,获得美的延伸 第四关:"写美景,创其意" 1.小练笔(课后任选一题完成):(1)见课件(2)见诗签 2.教师总结.

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暮江吟》教案优质公开课

《暮江吟》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中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2、通过反复朗读,整体把握诗歌情感,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3、从关键词语“一道、铺、瑟瑟、可怜”入手,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通过对诗句的理解,展开丰富的想象,复现诗中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温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不少古诗,下面我来考考大家,我念一句,你们背整首古诗。“离离原上草”…… 这首诗的诗人是谁?(白居易)。今天,我们再来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暮江吟》。(出示课题,齐读课题)(“吟”是前鼻音) 二、解题,知作者: (接上)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暮”字,上面是一个…草字头,草字头下面有一个…“日”,这个“日”表示的就是…太阳。太阳落到草丛下了,这个“暮”表示什么意思。(傍晚)从诗题中我们知道了时间。你还能知道什么?(地点:江边。吟:吟诗) 那么是谁傍晚的时候在江边吟诗呢?(白居易) 既然大家都曾认识这位伟大的诗人,你能说说他的“字”和“号”吗?(PPT示简介) 三、熟读古诗,整体感知: 1、究竟是什么样的景色吸引了白居易在此吟诗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看——齐读。 大部分同学都读得很好,但还有部分同学读得不通顺,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诵。 2、学生自由大声练读。(可站、可坐、可配合手势,可以摇头晃脑,可以大声读,也可以小声读等,想怎么读就怎么读,但是要读准诗中的生字,读通顺诗句。)(个别汇报读,师生评:字音读准了,证明你已有收获;读得真流畅,学习力强;读出了古诗的韵味,你真是个小诗人……) 3、教师范读。师:你们注意老师是怎么停顿的。 4、学生个别读(比比谁读得好)、齐读。 四、明确背景,体会情感: (同学们读得真好,短短几分钟就能读得通顺、流畅、有节奏了,可我们似乎还缺少了点东西,缺少什么呢?对了,缺少点情感。俗话说:诗言志。诗人写诗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那么他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人创作这首诗的缘由)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暮江吟》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暮江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抓住关键词,理解诗句意思。 2. 感受白居易的诗歌风格:通过平白如话的语言营造出的清新优美意境。 3. 展开丰富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复现诗歌画面。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老师想先跟大家玩一个游戏——“诗句接龙”,我来说上句,看大家能不能对出下句。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你们知道刚才那些诗句都出自谁手吗?【白居易】相传他一生作诗三千八百余首,脍炙人口的便有一百多首。他写诗有个习惯,每写完一首新诗都会先拿去念给不识字的老妇人听,如果老妇人理解了,他就把诗定稿抄录下来,如果老妇人没有听懂,他就拿回去进行修改,直到老妇人理解为止。正是因为其诗歌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因而广为流传,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代表作《暮江吟》。【板书课题】 2.初读诗歌: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那接下来就请大家大声地把诗歌自由朗读几遍,注意把节奏读准。【自由朗读】 好,我请一个同学来为我们示范一下,看看他是怎么读的。【一位学生读】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节奏读准了没有?【请另一位学生评价】 刚刚那位同学读得挺不错,做到了音停意连。/刚刚那位同学在读诗时有个地方要稍稍注意一下会更好。我们读诗时的停顿讲究音停意连。什么叫音停意连呢?其实就是音断气不断,我们一起来齐读试试看。【齐读】 在朗读中,我们应该也对这首诗歌有个初步了解,那么你从诗题中读出了哪些信息呢? 时间:“暮”——傍晚 地点:“江”——江边 究竟是什么样的景色吸引了诗人白居易在傍晚驻足江边诗兴大发呢?我们到诗歌里来一探究竟吧。 3.再读诗歌:我们再来把诗歌一起齐读一遍,一边读一边想一想,整首诗中哪个词最能体现出诗人的思想感情?试着找出全诗的“诗眼”来。 你们觉得全诗的“诗眼”是哪个词?【板书:“可怜”】跟我们现在说的“可怜”是同一个意思吗?【今义:值得怜悯、同情;古义:可爱,值得喜爱】那么诗中哪些景物值得人喜爱呢?【板书:残阳、江(水)、露(珠)、月(亮)】这些景物有哪些可爱之处呢?请结合诗句中的关键字词来谈谈你的看法。 ①从“铺”可以看出来,诗中的“残阳”(即夕阳)很柔和,给人感觉很温暖,同时残阳铺展,映射的面积十分广阔。 平时我们描写阳光多用什么动词?【照、射、洒】换上这些词行不行?【请一位

2022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暮江吟》教学设计

2022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 《暮江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吟”、“瑟”两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诵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3、.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4、想象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表达的对明月和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2、想象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表达的对明月和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知诗人,解诗题,导入新课。 1、古代有一位诗人,他写的诗通俗易懂,每次写完诗后,他总要读给隔壁的老是奶听,一遍遍地读,一遍遍地改,直到老奶奶听懂为止,哪位同学知道这个诗人是谁。(白居易)

(白居易(公元772—公元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 陕西渭南)人。他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 多样,语言平易通俗。他所写的《秦中吟》、《新乐府》,敢于针对当权 者的弊政,反映人民疾苦,深刻地揭露社会矛盾,他又是中唐新乐府运动 的主要倡导人。白居易的叙事诗如《 长恨歌》、《琵琶行》,描写细腻,生动感人,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影响极为广泛。今天我们来学习诗人一首风景诗(板书《暮江吟》。) 2、看到这个诗题,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吟”又是什么意思呢? 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吟,古代一种诗体。 3、白居易在傍晚的江边看到了什么样的美景呢?让我们一起走进 《暮江吟》。 二、读诗,了解诗意。 1、自由朗读,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读出自己的体会。在读的 过程中注意字的读音,停顿。 2、检测读。字正腔圆、停顿正确。谁愿意把你的体会读出来? 3、(再抽生读)读完整首诗,你看到了什么?结合学生所描绘的景象,边板书:残阳 铺水中、江瑟瑟 红、露似真珠、月似弓。边讲解诗句,指导朗读。 三、品诗,体会意境。 1、默读诗文,体会诗意。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9古诗三首》第一课时《暮江吟》市级一等奖教案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9古诗三首》第一课时《暮江吟》 【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暮、瑟”这两个生字,会写“暮、吟”两个生字。 2.朗读并背诵《暮江吟》这首诗。 3.理解诗句的意思,学习诗人准确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诗人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学习诗人准确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诗人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话题导入,引入诗题 1.诗歌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丰富的内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一首诗《暮江吟》,去感受一下诗歌的魅力。(板书:暮江吟) 2.作者简介。 同学们,通过预习相信大家已经对作者有了一定的了解,那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作者白居易呢? 生结合自己预习时查找的资料在全班交流。师从“简洁、全面”等角度进行评价。

课件出示: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元稹合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代表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3.认清字形,注意会写字的写法。 “瑟”是平舌音。“暮”字上下宜紧凑,“艹”的横要平直。“吟”字“口”小偏上,“今”撇捺伸展。 设计这个环节,既能让学生对诗歌感兴趣,又能检验学生的预习情况、概括能力和字词认读情况。 二、诗歌朗读指导 1.教师播放诗歌朗诵的音频,学生仔细听朗读。 2.学生结合注释,读通全诗,大致了解全诗的意思。 3.诵读全诗。 在读的过程中,要读出节奏,读出感情。现在,请同学们划一划这首诗的朗读节奏。 生读诗,并划分节奏,师巡回指导。指名朗读,通过朗读展现古诗的朗读节奏,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提示:在划分诗歌节奏时,我们应注意:固定的词语不能分开,意思关联紧密的地方不能分开。) 课件出示: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暮 江 吟》教学设计(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9课)

《暮江吟》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中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2.通过反复朗读,整体把握诗歌情感,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3.从关键词语“一道、铺、瑟瑟、可怜”入手,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诗句的理解,展开丰富的想象,复现诗中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温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不少古诗,下面我来考考大家,我念一句,你们背整首古诗。“离离原上草”…… 这首诗的诗人是谁?(白居易)。今天,我们再来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暮江吟》。(出示课题,齐读课题)(“吟”是前鼻音) 二、解题,知作者: (接上)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暮”字,上面是一个…草字头,草字头下面有一个…“日”,这个“日”表示的就是…太阳。太阳落到草丛下了,这个“暮”表示什么意思。(傍晚) 从诗题中我们知道了时间。你还能知道什么?(地点:江边。吟:吟诗)那么是谁傍晚的时候在江边吟诗呢?(白居易) 既然大家都曾认识这位伟大的诗人,你能说说他的“字”和“号”吗?(PPT 示简介)

三、熟读古诗,整体感知: 1.究竟是什么样的景色吸引了白居易在此吟诗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看——齐读。 大部分同学都读得很好,但还有部分同学读得不通顺,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诵。 2.学生自由大声练读。(可站、可坐、可配合手势,可以摇头晃脑,可以大声读,也可以小声读等,想怎么读就怎么读,但是要读准诗中的生字,读通顺诗句。)(个别汇报读,师生评:字音读准了,证明你已有收获;读得真流畅,学习力强;读出了古诗的韵味,你真是个小诗人……) 3.教师范读。师:你们注意老师是怎么停顿的。 4.学生个别读(比比谁读得好)齐读。 四、明确背景,体会情感: (同学们读得真好,短短几分钟就能读得通顺、流畅、有节奏了,可我们似乎还缺少了点东西,缺少什么呢?对了,缺少点情感。俗话说:诗言志。诗人写诗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那么他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人创作这首诗的缘由) 背景(指名读):当时朝廷政治昏暗,斗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该诗从侧面反映出了作者离开朝廷后轻松畅快的心情。让我们带着诗人那种轻松畅快的心情,随同诗人一起赏景抒情——齐读。 五、品读探究,深入理解: 1.画景物:听着同学们的朗朗读书声,我们仿佛穿越到了唐代,与诗人一起欣赏江边美景。下面我们再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将这江边的美景图一一描绘出来。 诗人在不同的时间里,各写了哪些景物?找出来,用笔画出来。(画景物——汇报)( 板书:残阳、江、露、月) 2.品诗句:这些常见的景物,为什么能让诗人流连忘返呢?让我们跟随诗人的笔墨,一起走近江边。齐读一二句。 你觉得诗人笔下的太阳是怎样的?(火红的、摇摇欲坠的、疲惫的、金光闪

2020年部编版(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第《暮江吟》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9课《古诗三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讲授新课一、初读古诗,学习字词 (一)自学古诗 1、学生自读古诗。课件出示要求: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4)通读古诗,给诗文划分小节,注意句子的停顿。 2、出示课件: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二)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 暮瑟 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2、古文识字 “莫”是“暮”的本字。莫,甲骨文(林莽)(日,太阳),像太阳隐没在丛林之中,表示太阳下山,阳光隐入丛林草野。造字本义:名词,太阳下山、夜幕降临时分。 “今”是“吟”的本字。今,甲骨文是特殊指事字,是“口”的倒写,表示头朝下说话。造字本义:动词,低声自言自语。 (三)交流汇报 1、出示古诗 暮江吟 【唐】白居易自读古诗 指名读要求 根据停顿读古 诗 指名认读 开火车读 齐读 生字组词 生了解古文 指名读 本环节共分七个 模块展开,第一 环节初读古诗、 学习字词,让学 生自读古诗,学 习本课的生字 词,对文章有一 个整体的把握; 第二环节是理解 古诗大意,通过 理解题目及字 词,进而根据词 义理解每句诗的 意思;第三个环 节是再读古诗, 感受韵律,通过 把古诗进行解 剖,一一展开, 借助图片理解古 诗,感悟诗的意 境,体会作者的 思想感情,通过 反复的朗读,加 深对本课的理 解;第四个环节 是生字书写,规 范学生的写字习 惯;第五环节是 课外阅读;第六 个环节是课堂练 习,通过练习进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 暮江吟 》(教案)

《暮江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暮、瑟”2个生字,会写“暮、吟”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暮江吟》。 3.想象“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绘的景象。 教学重点 能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绘的景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欣赏图片:傍晚,站在江边,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想起了本学期学过的哪一首诗呢? 学生汇报。 出示《秋晚的江上》,全班齐读。 2、播放课本朗读音频,生听古诗。 一千多年前,也有一位诗人,傍晚的时候站在江边写下了一首诗。 3、引出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

“诗魔”和“诗王”之称。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二、初读古诗,学习字词。 1、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齐读。 师相机指正读音,“吟”是前鼻音,“瑟、似”是平舌音。 2、品读诗题:你从题目中读懂了什么? 生汇报,师总结。 古诗描写的时间是傍晚,地点是江面上。 “吟”是中国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如《石灰吟》《游子吟》等。 3、“暮、吟”书写指导。 (1)生答书写需注意点,师总结。 (2)师范写,生练写。 (3)生作品展示,师生互评。 三、再读古诗,感知诗意。 1、听老师泛读,画出节奏。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2、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3、自由读古诗,圈出诗中描写的景物,试着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诗句意思,和同桌交流。 指名答,师总结,“残阳、江、露、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 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篇一】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雪梅 [宋]卢钺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篇二】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暮、吟、瑟”等7个生字,会写“暮、吟、题”等13个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3.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题西林壁》和《雪梅》所含的哲理:①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②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4.背诵古诗。默写古诗《题西林壁》。 教学重点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 1.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①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②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3.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介绍诗人。

我们在低年级曾学过一首诗《草》,记得吗? (师生齐背《草》) 这首诗的诗人是谁?(白居易) 我们今天再来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暮江吟》。(板书:《暮江吟》)(课件出示2) 在学习在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 (课件出示3)(出示课件——白居易照片、生平简介)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暮、吟”(课件出示4) 2.学习会写字 “暮、吟”(课件出示5) 指导书写:“暮”的中间一横要长一些;“吟”的最后一笔不是点。 3.理解题意 三、再读诗文,探究诗意 1.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的途中,心情非常地愉快,写下这首诗,通过课前的预习,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指名说题目的意思) 2.师:到底诗人吟了什么诗,我们来听听看。(课件出示6)(生听课件中范读) 3.师:现在请同学自由朗读这首诗,通过图文结合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诗中的字、词,不懂的字用“△”标出。 (生自由朗读学习古诗)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暮江吟》教学设计

9.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暮、瑟”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降”,会写“暮、吟”等12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3.能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绘的景象。 教学重点: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绘的景象。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暮、瑟”2个生字,会写“暮、吟”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暮江吟》 3.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绘的景象。 教学过程: 一、引入古诗,读懂题目。 1.诗歌引人,认识作者。 (1)教师背诵《忆江南》开头,然后让学生接着背诵,引出诗的作者白居易。 (2)学生交流对白居易的了解,教师相机补充。

2.出示诗题,理解题意。 板书诗题,对“吟”字正音,朗读诗题。 (1)理解诗题。 提问:从《暮江吟》这个题目中,你读懂了什么? 预设1:“暮”表明此时是傍晚。 相机点拨:“暮”字上面是草字头,太阳正在缓缓下沉,说明太阳落山了,自然就是傍晚了。 预设2:“江”表示诗人在江边。 预设3:“吟”是古代诗歌体裁中的一种,如孟郊的《游子吟》、于谦的《石灰吟》。 相机点拨:学会利用注释读懂古诗。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意思,指导朗读诗题,“吟”可读得舒缓些。 二、初读古诗,疏通诗意。 1.初读古诗,出示自读要求: (1)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 (2)把古诗读给同桌听一听。 2.指名读,提醒注意“瑟、似”是平舌音,要读准。 3.引导学生借助插图和注释,梳理诗意。 (1)出示学习要求:根据注释,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大意。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暮江吟教案精选

课题: 9古诗词三首《暮江吟》第 1 课时总计第节 教学目标 1.认识“暮、瑟”这两个生字,会写“暮、吟”两个字,朗读并背诵《暮江吟》这首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学习诗人准确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诗人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的情感。 3.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 4.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悟诗中蕴含的哲理。 5.展现诗歌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诗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学习通过写景来表情达意的方法。 2.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悟诗中蕴含的哲理。 3.展现诗歌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诗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单元主题学习 本单元最重要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本单元所选的三篇文章,就是通过文本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调动不同感官来进行连续观察,记录变化。本单元的习作是写观察日记,写一写你在认真观察后发现的事物的特点及变化。叙述时要做到语言精练。“语文园地”通过交流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通过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体会句子表达的意思的不同;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积累有关气候的谚语。 二、话题导入,引入诗题 1.诗歌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丰富的内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一首诗《暮江吟》,去感受一下诗歌的魅力。(板书:暮江吟) 2.作者简介。 生结合自己预习时查找的资料在全班交流。师从“简洁、全面”等角度进行评价。(课件出示相关资料)

3.认清字形,注意会写字的写法。 “瑟”是平舌音。“暮”字上下宜紧凑,“艹”的横要平直。“吟”字“口”小偏上,“今”撇捺伸展。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既能让学生对诗歌感兴趣,又能检验学生的预习情况、概括能力和字词认读情况。】 三、诗歌朗读指导 1.教师播放诗歌朗诵的音频,学生仔细听朗读。 2.学生结合注释,读通全诗,大致了解全诗的意思。 3.诵读全诗。在读的过程中,要读出节奏,读出感情。现在,请同学们划一划这首诗的朗读节奏。 生读诗,并划分节奏,师巡回指导。指名朗读,通过朗读展现古诗的朗读节奏,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提示:在划分诗歌节奏时,我们应注意:固定的词语不能分开,意思关联紧密的地方不能分开。) 课件出示: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朗读指导: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详细描写夕阳下江面的颜色,体现出诗人观察之细致,心情之闲适,读的时候要放慢速度,把这种闲适的心情表现出来。后两句是特写,写出了九月初三夜露和月的样子,表达出诗人的喜爱之情,读的时候要把这种喜爱之情体现出来。 【设计意图:诵读是诗歌教学的重点之一。在诗歌教学中,多种形式的诵读能让学生加深对诗歌的记忆和理解。】 四、小组合作,品味诗歌 (一)小组诵读《暮江吟》,探究: 1.释题:这首诗的题目是《暮江吟》,我们从这个题目中能获得哪些信息呢? 2.诗人在不同的时间里,各描写了哪些景物?在描写上有什么不同? 3.诗人笔下的景物为什么这么吸引人?这和诗人的用词分不开。 (二)小组汇报。 1.小组汇报:(1)暮:日暮,黄昏时分。点明了时间。江:点明了地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暮江吟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暮江吟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暮江吟教案与反思第1篇】 教材分析: 《暮江吟》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一首。《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优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色图;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月色图。 学情分析: 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大量的古诗,古诗积累已经进入高一层次;初步掌握了学习古诗的方法,具有一定的自学领悟能力。 教学目的: 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入情入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并展开想象,把诗句所描绘的景色与画面结合进行理解。 2.吟咏古诗,积累古诗,感受古典文化,弘扬古典文化。 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的内容,入情入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并展开想象,把诗句所描绘的景色结合画面进行理解。 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大自然真是一个神奇的的魔法师,他赐予人类的不仅仅有花鸟虫鱼,还有山川河流,还有日月星辰等等等等。南宋大诗人张道洽就曾经说过:“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意思就是说在我们的身边到处都有诗情画意,随时都有物宝天华。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从来都不缺少美,只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同样的一个景物,同样的一个物,不同的人观察的角度不一样,就会发现不同的美,不信你瞧。 1.复习旧知

播放《秋晚的江上》 师:大家想一想,这是哪里的美景,是谁描写的?生抢答 是啊,这是现代诗人刘大白先生描写的秋天傍晚江面的美景。是他,用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用一支神奇的笔给我们细腻地描绘出了倦鸟归巢、驮阳回家、双翅一翻、斜阳掉江、头白的芦苇、瞬间红颜的动人画面,至今让我们难以忘怀,沉醉不己。 2.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有一个人,他也描写了一首秋晚江上的诗,正是这首诗,被人们称呼为“描写秋天最绚丽的诗”,你们想知道他的名字吗?他就是被人称之为“诗王”的白居易(显示作者简介),他写的这首诗的名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暮江吟》(板书) 这位作者他又从什么角度、什么情感出发来描写他眼中的秋晚江上的美景呢? 好,我们今天就来一起欣赏和学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写的古诗《暮江吟》(板书课题) 二、齐读课题、分析课题

部编本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9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本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9古诗三首教案9古诗三首 (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 第一课时-暮江吟 教学目标: 1、学会“吟”、“瑟”两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诵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3、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4、想象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表达的对明月和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2、想象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表达的对明月和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知诗人,解诗题,导入新课。

1、古代有一位诗人,他写的诗通俗易懂,每次写完诗后,他总要读 给隔壁的老是奶听,一遍遍地读,一遍遍地改,直到老奶奶听懂为止,哪 位同学知道这个诗人是谁。(白居易) (白居易(公元772—公元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 陕西渭南)人。他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 多样,语言平易通俗。他所写的《秦中吟》、《新乐府》,敢于针对当权 者的弊政,反映人民疾苦,深刻地揭露社会矛盾,他又是中唐新乐府运动 的主要倡导人。白居易的叙事诗如 《长恨歌》、《琵琶行》,描写细腻,生动感人,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影响极为广泛。今天我们来学习诗人一首风景诗(板书《暮江吟》。) 2、看到这个诗题,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吟”又是什么意思呢? 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吟,古代一种诗体。 3、白居易在傍晚的江边看到了什么样的美景呢?让我们一起走进 《暮江吟》。 二、读诗,了解诗意。 1、自由朗读,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读出自己的体会。在读的 过程中注意字的读音,停顿。 2、检测读。字正腔圆、停顿正确。谁愿意把你的体会读出来? 3、(再抽生读)读完整首诗,你看到了什么?结合学生所描绘的景象,边板书:残阳铺水中、江瑟瑟红、露似真珠、月似弓。边讲解诗句, 指导朗读。 三、品诗,体会意境。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暮江吟优秀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暮江吟优秀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暮江吟优秀教案第【1】篇〗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多媒体,反复阅读古诗,体会诗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 情感目标 运用多媒体尽情欣赏美丽的风景,入情入境地学习古诗,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能力目标 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提高获取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阅读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学习古诗体会诗中的名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指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引诗入画,以画解诗,画出诗的意境,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古诗的意境美,受到美的熏陶,使创造能力得到培养。 三、教学准备 课件、多媒体教室。 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为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自主的学习过程中获取最大限度的收获,我运用了“欣赏美景引入——指导学诗——体会意境——质疑深入探究——拓展延伸学习”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四、教学过程 (一)欣赏画面引入。 1、多媒体播放《渔舟唱晚》古筝曲,欣赏“残阳照水图”和“新月东升图”。同学们看了这么美的画面,有什么想说的'吗?用自己话说说画面的内容。(根据不同的话进行点评)同学们讲得很详细,语言也很美,但是有一个人比你们还厉害,他仅用了28个字就把这两幅画面的意境描述得淋漓尽致。相信吗?服气吗?想知道他是谁吗?他是怎样讲的呢? 2、观看多媒体(走进作者及课文内容)——了解诗人及作诗背景,想说,想画。 (二)指导学诗,体会意境 1、理解题意。 (1)题目你是怎样理解的? (2)从题目看出这首诗是写景还是叙事?写了什么时候的景色? 2、学生读诗自学,初步弄清诗的含义,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大胆想象,用彩笔绘画一幅《暮江吟》的图画。 这首诗只有四句,你能不能把它读懂?好!下面请同学们自学,一句一句弄懂每个词,每个诗句的意思,遇到不理解的字词,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可以查字典也可以和同学小声讨论,甚至可以离开座位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暮江吟完整版教案

《暮江吟》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正确读写生字词“瑟”,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读出节奏。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与体会,学习比喻的修辞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 教学难点: 深入体会情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谈话导入 请学生分享描写太阳的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进而引入课题《暮江吟》。 四、初读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读,纠正字音瑟,明确朗读节奏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

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五、析读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说说你最喜欢的诗句,并说明你的理由。 (一)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1.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吗? (画面感) 本诗的感情基调是沉醉和喜悦。 本诗哪个字用的好? 赏析: “铺”字用得极好。一是切景:铺字形象而又准确的表现了此时残阳斜照的角度和强度。二是切情:照字力度太强,铺字显得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温柔之感,表达了作者对此情此景的喜爱和陶醉之情。 思考: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 这是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用“铺”准确、形象。运用“铺”字,表现了秋天夕阳的柔和与江面的平静,给人以安闲、舒适之感。 2.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下这是怎样的场景吗? (傍晚太阳快要落山了的时候,柔和的阳光铺在江面上,一半是碧绿的,一半是鲜红的) 3.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 (喜爱、赞叹) 4.你能带着这样的心情为我们读一读吗? (二)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呢?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优秀教案

第三单元 单元教学总览 【教材分析】 1.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是围绕“处处留心皆学问” 这个专题编排的。由《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三篇精读课文组成。《暮江吟》一诗构思精妙,摄取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 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一幅是弯月初升、夜色朦胧;《题西林壁》写 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借景说理,揭示了一种生活哲理;《雪梅》咏物说理,咏物贴切自然,合乎情理,说理精辟深刻,富有启示性;《爬山虎的脚》细致观察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 山虎的叶子和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向上爬的,启发学生深入观察周围的事 物;《蟋蟀的住宅》介绍了蟋蟀的住宅特点和修建经过,这是通过作者长期、深入地观察得知的,启示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观察,在观察中发现自然的奥秘。 2.单元重点 (1)了解观察方法,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旨在了解观 察的方法,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古诗三首》一文的学习中,是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古 诗体会作者在古诗中表达的感情,同时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赏析诗歌的能力和想象能力; 《爬山虎的脚》一文鼓励学生,要通过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 事物的能力。《蟋蟀的住宅》一文教学中,学习作者认真观察的方法,能引导学生根据细致 观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生活情趣。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 方法,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2)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本单元安排了习作《写观察日记》,通过引导, 让学生运用好眼、耳、心等感官,懂得关注现实、仔细观察、积累生活素材的道理。理解写观察日记要围绕写作中心,联系广泛、多角度思考,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培养孩子观察的 兴趣,让孩子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学情分析】 该阶段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观察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对所介绍的新鲜事物 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在课堂上肯动脑筋,但缺少深入、细致观察的经验,且大多数学生抽 象思维能力弱于形象思维能力,语言表达滞后于直观感受。本单元教学内容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有益于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和观察力。 【教法建议】 1.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