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2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暮江吟》教学设计

2022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暮江吟》教学设计

2022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

《暮江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吟”、“瑟”两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诵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3、.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4、想象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表达的对明月和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2、想象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表达的对明月和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知诗人,解诗题,导入新课。

1、古代有一位诗人,他写的诗通俗易懂,每次写完诗后,他总要读给隔壁的老是奶听,一遍遍地读,一遍遍地改,直到老奶奶听懂为止,哪位同学知道这个诗人是谁。(白居易)

(白居易(公元772—公元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

陕西渭南)人。他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

多样,语言平易通俗。他所写的《秦中吟》、《新乐府》,敢于针对当权

者的弊政,反映人民疾苦,深刻地揭露社会矛盾,他又是中唐新乐府运动

的主要倡导人。白居易的叙事诗如《

长恨歌》、《琵琶行》,描写细腻,生动感人,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影响极为广泛。今天我们来学习诗人一首风景诗(板书《暮江吟》。)

2、看到这个诗题,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吟”又是什么意思呢?

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吟,古代一种诗体。

3、白居易在傍晚的江边看到了什么样的美景呢?让我们一起走进

《暮江吟》。

二、读诗,了解诗意。

1、自由朗读,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读出自己的体会。在读的

过程中注意字的读音,停顿。

2、检测读。字正腔圆、停顿正确。谁愿意把你的体会读出来?

3、(再抽生读)读完整首诗,你看到了什么?结合学生所描绘的景象,边板书:残阳

铺水中、江瑟瑟

红、露似真珠、月似弓。边讲解诗句,指导朗读。

三、品诗,体会意境。

1、默读诗文,体会诗意。

(1)齐读“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你觉得这两句诗中

哪个词用得最好?(通过抓关键词“铺”、“瑟瑟”等,引导学生更深层

次的体会古诗的意境。)

引导:漫步江边,面对着醉人的美景,心情十公愉快,诗人留连忘返。不知不觉天暗下了,夕阳也带着它的美丽隐去。这时新月当空,诗人又看

到了什么呢?

(2)齐读诗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面对这样的夜景,诗人发出了怎样的感叹?用诗中哪个词可以概括

(通过抓关键词“可怜”、“似”等,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赞叹、喜爱之情!)

2、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

比较下与前面你所看到的有什么新发现。“(配音朗读)

四、悟诗,感诗人之所感。

1、再读诗文。

2、假设诗中所描绘的静谧景色出现在你面前,而你恰巧又心情很郁闷,你觉得你会去欣赏这幅大自然的天然制作吗?

3、那么诗人又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欣赏这幅天然之作的呢?现在我

们来了解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

(这首写景诗约作于唐长庆二年(822)。当时朝政昏暗,牛李党争

激烈,诗人谙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而这首诗是这年七月白居易由

中书舍人出任杭州刺史,经襄阳、汉口,于十月一日抵抗,在赴杭的江行

途中所作。)假如你是诗人,得以如愿的离开你自己所不乐意待的地方,你的心情会怎样?

6、不错,这首诗在描写那绝妙景色的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的心情。途经所见,随口吟成,格调清新,自然可喜,读后给人以美的享受。

7、现在,请同学们再自由读课文,体会下诗人轻松越快的心情。

五、板书。

暮江吟

暮江吟

残阳

铺水中

傍晚之景

瑟瑟

热爱自然、轻松愉悦

露似真珠

夜晚之景

可怜

月似弓

《雪梅二首(其一)》赏析

【原作】

雪梅二首(其一)——[宋]卢梅坡

雪梅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注释】

卢梅坡:宋代诗人,生卒年不详。

雪梅争春未肯降:意思是说,雪花飞扬,梅花竞放,好像它们都是为了争得春色而谁也不肯认输。降(某iáng):认输,服输。

骚人:诗人。阁:同“搁”,放置。

费评章:费心思评判。评章,评论,评判,评议的文章,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

须:虽,虽然。

逊:差,不如。

输:此处有“少”的意思。

一段香:一片香。

【古诗今译】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相让。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

梅花虽然没有雪花那样晶莹洁白,但是雪花却少了梅花的一片幽香。

【赏析】

卢梅坡,南宋诗人,生卒年不详。关于他的历史记载很少,仅存的几首

诗中,《雪梅》二首最为有名。

本篇是一首咏物说理的七言绝句。咏物贴切自然,合乎情理,说理精辟深刻,很有启示性。当属精品,值得一赏。尤其评梅之语,入木三分,非梅之知音不可然也。

古往今来,诗人往往大多都把雪和梅放在一起写,这是雪和梅透露着春的信息,梅因雪更显出高尚品格的缘故吧。

南朝苏子卿在《梅花落》中说“只言花是雪,不悟有香来”。

王安石在《梅花》中说“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晁补之在《盐角儿》中说“开时似雪,谢时似雪,花中奇绝。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当代毛泽东在《卜算子·咏梅》中说“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虽然角度不同,但不外乎以雪、梅为报春的使者,冬去春来的象征。

但在卢梅坡的笔下,二者却为争春发生了“磨擦”,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装点了春光,而且谁也不肯相让。

诗人从视觉——雪比梅白和嗅觉——梅比雪香入手,一色一香,一长一短,观察入微,评判独到。

这种写法,实在是新颖别致,出人意料,巧妙地道出了雪、梅各执一端的根据,揭示了“骚人阁笔费评章”的真正原因。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万不可以己之长而轻人之短。

这首诗文字生动精炼,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咏思。

9《古诗三首 暮江吟》(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9《古诗三首暮江吟》(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目标: 1. 了解《古诗三首》中的《暮江吟》 2. 能够理解并朗读出《暮江吟》的意思 3. 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 精读《暮江吟》 2. 能理解《暮江吟》全篇的意思 教学难点: 1. 让学生通过《暮江吟》体会作者的情感 2. 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 自我介绍 2. 让学生看一看黑板上的诗句 “暮江一帆风似箭,江畔楚山重叠烟。” 3. 问学生知不知道这是哪一首诗 二、新课展开(20分钟) 1. 讲解《暮江吟》 (1)对暮江的描写 (2)对江畔楚山的描写

(3)深入探讨全诗意思 2. 给学生分发诗歌解读手册,并让学生自读并注重诗意的理解 3. 分享学生们的读后感 三、讨论与归纳(15分钟) 1. 让学生思考诗中的情感表达 2. 让学生自己设计一幅画来表现《暮江吟》中的景色和情感 四、展示和总结(10分钟) 1. 让学生上来展示他们的绘画 2. 总结学习的过程,把课堂体会写在笔记本上 教学反思: 1、因为《古诗三首》中的每一首都有比较好的文化背景和历 史价值,所以本节课我选择了《暮江吟》这首诗篇,让学生通过阅 读和理解,能够更好地了解古诗文化并且提高语文素养。 2、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提问,我发现学生们对于这首《暮江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热情。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重视学生 主动思考和自主创新,让学生自己动手思考和设计。 3、关于语文素养的培养,我们除了把课文内容讲明白,更重要 的是要让学生理解其含义、从而启迪他们的思维,提高语文素养, 增强文化修养,以便让学生更快地融入社会生活。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暮江吟》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暮江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抓住关键词,理解诗句意思。 2. 感受白居易的诗歌风格:通过平白如话的语言营造出的清新优美意境。 3. 展开丰富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复现诗歌画面。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老师想先跟大家玩一个游戏——“诗句接龙”,我来说上句,看大家能不能对出下句。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你们知道刚才那些诗句都出自谁手吗?【白居易】相传他一生作诗三千八百余首,脍炙人口的便有一百多首。他写诗有个习惯,每写完一首新诗都会先拿去念给不识字的老妇人听,如果老妇人理解了,他就把诗定稿抄录下来,如果老妇人没有听懂,他就拿回去进行修改,直到老妇人理解为止。正是因为其诗歌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因而广为流传,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代表作《暮江吟》。【板书课题】 2.初读诗歌: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那接下来就请大家大声地把诗歌自由朗读几遍,注意把节奏读准。【自由朗读】 好,我请一个同学来为我们示范一下,看看他是怎么读的。【一位学生读】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节奏读准了没有?【请另一位学生评价】 刚刚那位同学读得挺不错,做到了音停意连。/刚刚那位同学在读诗时有个地方要稍稍注意一下会更好。我们读诗时的停顿讲究音停意连。什么叫音停意连呢?其实就是音断气不断,我们一起来齐读试试看。【齐读】 在朗读中,我们应该也对这首诗歌有个初步了解,那么你从诗题中读出了哪些信息呢? 时间:“暮”——傍晚 地点:“江”——江边 究竟是什么样的景色吸引了诗人白居易在傍晚驻足江边诗兴大发呢?我们到诗歌里来一探究竟吧。 3.再读诗歌:我们再来把诗歌一起齐读一遍,一边读一边想一想,整首诗中哪个词最能体现出诗人的思想感情?试着找出全诗的“诗眼”来。 你们觉得全诗的“诗眼”是哪个词?【板书:“可怜”】跟我们现在说的“可怜”是同一个意思吗?【今义:值得怜悯、同情;古义:可爱,值得喜爱】那么诗中哪些景物值得人喜爱呢?【板书:残阳、江(水)、露(珠)、月(亮)】这些景物有哪些可爱之处呢?请结合诗句中的关键字词来谈谈你的看法。 ①从“铺”可以看出来,诗中的“残阳”(即夕阳)很柔和,给人感觉很温暖,同时残阳铺展,映射的面积十分广阔。 平时我们描写阳光多用什么动词?【照、射、洒】换上这些词行不行?【请一位

2022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暮江吟》教学设计

2022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 《暮江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吟”、“瑟”两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诵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3、.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4、想象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表达的对明月和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2、想象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表达的对明月和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知诗人,解诗题,导入新课。 1、古代有一位诗人,他写的诗通俗易懂,每次写完诗后,他总要读给隔壁的老是奶听,一遍遍地读,一遍遍地改,直到老奶奶听懂为止,哪位同学知道这个诗人是谁。(白居易)

(白居易(公元772—公元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 陕西渭南)人。他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 多样,语言平易通俗。他所写的《秦中吟》、《新乐府》,敢于针对当权 者的弊政,反映人民疾苦,深刻地揭露社会矛盾,他又是中唐新乐府运动 的主要倡导人。白居易的叙事诗如《 长恨歌》、《琵琶行》,描写细腻,生动感人,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影响极为广泛。今天我们来学习诗人一首风景诗(板书《暮江吟》。) 2、看到这个诗题,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吟”又是什么意思呢? 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吟,古代一种诗体。 3、白居易在傍晚的江边看到了什么样的美景呢?让我们一起走进 《暮江吟》。 二、读诗,了解诗意。 1、自由朗读,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读出自己的体会。在读的 过程中注意字的读音,停顿。 2、检测读。字正腔圆、停顿正确。谁愿意把你的体会读出来? 3、(再抽生读)读完整首诗,你看到了什么?结合学生所描绘的景象,边板书:残阳 铺水中、江瑟瑟 红、露似真珠、月似弓。边讲解诗句,指导朗读。 三、品诗,体会意境。 1、默读诗文,体会诗意。

部编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说课稿

第9课《古诗三首》说课稿 《暮江吟》说课稿 一、说教材 《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上任杭州刺史途中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是一首写景佳作。诗句语言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其写景之微妙,历来备受称道。诗句的字里行间充溢着诗人热爱大自然的美丽景色,热爱大好秋色的喜悦之情。 根据新课标第二学段的目标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学会“吟”、“瑟”两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诵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3、通过在读中想象意境,描绘意境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4、想象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表达的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这样的目标设计,目的是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通过三者的相互渗透,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及能力的整体提升。 为了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把教学重点确定为: 1、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2、想象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表达的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根据教学内容的题材,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了解诗意,体会古诗意境,感受诗人表达的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时间:根据课文内容需要,将安排1个课时进行教学。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说学情: 四年级二班共有54名学生,学生家长的个人素养非常高,所以这些孩子较过去的孩子而言,他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多,信息量大,见识广、思维活跃、求知欲强、

愿意交流、乐于表达。在学习上,他们也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如:搜集资料的能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语言组织、表达能力等。所以,这些孩子应该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需要做好孩子的引导者就行。 三、说教法和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领者,阅读是教师、学生、教材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为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四)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朗读感悟法、情境创设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 在学法上,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展开,以此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设计基于“研究性阅读”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下面我分四个环节说说这节课的教学过程。第一环节:解读诗题,导入诗歌。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这一课程目标的实现离不开阅读方法的支持。在出示课题后,引导学生自己去解诗题:说说你从诗的题目中读到哪些内容?学生回答之后,我以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暮江吟》,引入第二环节。 第二环节: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语文教学中,应坚持以读为本,在读中感,在读中悟,因此在诗句的讲解方面,我要求学生自由朗读,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读出自己对古诗的独特体会,然后再相机指导学生:中国古代的诗词都是用来吟唱的,所以我们应该读出他的节奏来,展现诗歌的音乐美。 紧接着,我以“这首诗歌到底吟咏了哪些景物”一句话引入第三环节的学习。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9古诗三首》第一课时《暮江吟》市级一等奖教案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9古诗三首》第一课时《暮江吟》 【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暮、瑟”这两个生字,会写“暮、吟”两个生字。 2.朗读并背诵《暮江吟》这首诗。 3.理解诗句的意思,学习诗人准确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诗人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学习诗人准确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诗人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话题导入,引入诗题 1.诗歌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丰富的内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一首诗《暮江吟》,去感受一下诗歌的魅力。(板书:暮江吟) 2.作者简介。 同学们,通过预习相信大家已经对作者有了一定的了解,那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作者白居易呢? 生结合自己预习时查找的资料在全班交流。师从“简洁、全面”等角度进行评价。

课件出示: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元稹合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代表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3.认清字形,注意会写字的写法。 “瑟”是平舌音。“暮”字上下宜紧凑,“艹”的横要平直。“吟”字“口”小偏上,“今”撇捺伸展。 设计这个环节,既能让学生对诗歌感兴趣,又能检验学生的预习情况、概括能力和字词认读情况。 二、诗歌朗读指导 1.教师播放诗歌朗诵的音频,学生仔细听朗读。 2.学生结合注释,读通全诗,大致了解全诗的意思。 3.诵读全诗。 在读的过程中,要读出节奏,读出感情。现在,请同学们划一划这首诗的朗读节奏。 生读诗,并划分节奏,师巡回指导。指名朗读,通过朗读展现古诗的朗读节奏,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提示:在划分诗歌节奏时,我们应注意:固定的词语不能分开,意思关联紧密的地方不能分开。) 课件出示: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暮江吟》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之《暮江吟》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XX市XX中心小学——XXX 【教材分析】:《暮江吟》是小学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中的一首写景佳作,是诗人白居易在上任杭州刺史途中写的一首风景诗。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几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教材选编这首诗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读中悟诗,体会诗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受到古典文学的熏陶,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①学会本课生字“暮、吟”。 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诗文。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关键词句的理解,体会作者情感。 ②通过多种读的方式,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启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情感,积累背诵。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预习课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1.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古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从一年级到现在我们已经学过许多古诗, 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首,你能背一首与同学分享吗? 生:背诵古诗! 师:同学们能背诵的古诗真不少?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写景诗《暮江吟》。请 同学们齐读诗题《暮江吟》! 2.学习方法。 (真好!同学们,背诵完古诗,你们回忆一下,我们学习古诗的步骤有哪些?谁来说

一说?) (生:1.知诗人解诗题 2.读诗文明诗意 3.入诗境悟诗情)(板书) 二、团队合作探究课文 (一)知诗人解诗题 1.导语:(同学们,按照古诗的学习方法,你知道我们要先做什么吗?对了,知诗人、解诗题!) 2.出示微课《暮江吟》知诗人解诗题。 3.教师小结 (二)读诗文明诗意 1.读诗文 1.1出示读文要求(PPT): 自由读三遍这首古诗! 第一遍:读准字音(可以查字典、看注释读准字音)。 第二遍:读流利,读得字正腔圆。 第三遍:画出节奏,读得有板有眼。 1.2自由读诗。 1.3课件出示画了节奏的诗,采用各种方式读。(个人读、齐读、分男女生读。) 1.4识记生字。 (这首古诗有两个生字,你能读准字音吗?“暮、吟”) 1.5指导朗读。 同学们,读古诗不但要读正确,而且要尽可能地读出诗的味道来。请听范读! 1.6出示范读视频 1.7生自由练读(PPT) 1.8全班齐读。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 暮江吟 》(教案)

《暮江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暮、瑟”2个生字,会写“暮、吟”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暮江吟》。 3.想象“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绘的景象。 教学重点 能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绘的景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欣赏图片:傍晚,站在江边,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想起了本学期学过的哪一首诗呢? 学生汇报。 出示《秋晚的江上》,全班齐读。 2、播放课本朗读音频,生听古诗。 一千多年前,也有一位诗人,傍晚的时候站在江边写下了一首诗。 3、引出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

“诗魔”和“诗王”之称。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二、初读古诗,学习字词。 1、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齐读。 师相机指正读音,“吟”是前鼻音,“瑟、似”是平舌音。 2、品读诗题:你从题目中读懂了什么? 生汇报,师总结。 古诗描写的时间是傍晚,地点是江面上。 “吟”是中国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如《石灰吟》《游子吟》等。 3、“暮、吟”书写指导。 (1)生答书写需注意点,师总结。 (2)师范写,生练写。 (3)生作品展示,师生互评。 三、再读古诗,感知诗意。 1、听老师泛读,画出节奏。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2、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3、自由读古诗,圈出诗中描写的景物,试着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诗句意思,和同桌交流。 指名答,师总结,“残阳、江、露、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案设计

9古诗三首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课由三首古诗组成,《暮江吟》重在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感受美景;《题西林壁》重在感悟其中蕴含的哲理——从不同的角度,多元化思考问题;《雪梅》借助雪梅之争,暗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之意。教学本课,重在创设情境,引领学生透过诗句走进古诗描绘的意境,启发联想和想象,进行古诗文本与生命灵魂的对话,并通过辨析讨论,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朗读古诗。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言引课,初读课文 1.导言:古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为我们传递着独特的文字魅力。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古诗三首》(板书课题),领略诗歌的精彩。 2.课件出示三首古诗,请会读的同学范读。 3.学生自由诵读古诗,遇到读不准的字可以查看书中音节,也可以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设计意图:因为课前有预习过程,部分学生在以往的积累中也读过这三首诗,因此,此环节重在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鼓励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体验自主学习带来的成就感。 二、交流互动,集中识字 1.课件集中出示本课要求认读的生字:暮、瑟、缘、降、骚、逊、输。 (1)引导学生自读、指读、赛读,读准每一个字音。 (2)“降”有几个读音?怎样组词语?(学生认读多音字“降”,并用不同音

节组词。) 2.自由朗读三首诗,要求把诗句读得正确、流利。 设计意图:反复再现生字,借助具体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巩固字音。 三、自主阅读,学习《暮江吟》 1.教师利用课件播放《暮江吟》朗诵音频,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眼睛,用心去欣赏这首诗。你会看到怎样的一幅画面呢? 2.自由交流:透过这些文字,透过这些声音,你感受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感受古诗所描写的两幅画面的景色之美;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3.品读诗歌: (1)自由朗读《暮江吟》,尤其要读准“暮”和“吟”,注意“吟”读yín,不要读成yínɡ。 (2)仔细默读每一句古诗,用笔圈画出描写景物的词,想一想:它们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指名朗读古诗,说一说:你从这首诗中知道了什么? 预设:从“暮江吟”“半江瑟瑟半江红”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江面。 从“暮江吟”“一道残阳”“九月初三夜”可以看出古诗描写的是九月初三傍晚和夜晚的江边景色。 4.过渡:诗人在去杭州的路上,看到江边的风景,不禁陶醉其中,吟下了这首诗。就让我们再看看画面,去亲身领略当时诗人所看到的美景。 5.导学:古诗分两个时间段,那么我们也按两个时间段来学习、品读这首诗。 6.课件出示前两句诗。傍晚夕照,是怎样的景象呢? (1)学生自由朗读诗句,借助书中注释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2)你觉得这两句诗中哪个词用得最好? 预设:“铺”体现了“残阳”的方位、光的柔和及面积广大而均匀;“瑟瑟”写出了江水碧绿的颜色,像绿宝石,像无瑕的翡翠。 “红”:江水红得像小孩子的脸,像红玛瑙,像火。白居易的《忆江南》中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暮江吟》教学设计

9.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暮、瑟”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降”,会写“暮、吟”等12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3.能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绘的景象。 教学重点: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绘的景象。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暮、瑟”2个生字,会写“暮、吟”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暮江吟》 3.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绘的景象。 教学过程: 一、引入古诗,读懂题目。 1.诗歌引人,认识作者。 (1)教师背诵《忆江南》开头,然后让学生接着背诵,引出诗的作者白居易。 (2)学生交流对白居易的了解,教师相机补充。

2.出示诗题,理解题意。 板书诗题,对“吟”字正音,朗读诗题。 (1)理解诗题。 提问:从《暮江吟》这个题目中,你读懂了什么? 预设1:“暮”表明此时是傍晚。 相机点拨:“暮”字上面是草字头,太阳正在缓缓下沉,说明太阳落山了,自然就是傍晚了。 预设2:“江”表示诗人在江边。 预设3:“吟”是古代诗歌体裁中的一种,如孟郊的《游子吟》、于谦的《石灰吟》。 相机点拨:学会利用注释读懂古诗。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意思,指导朗读诗题,“吟”可读得舒缓些。 二、初读古诗,疏通诗意。 1.初读古诗,出示自读要求: (1)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 (2)把古诗读给同桌听一听。 2.指名读,提醒注意“瑟、似”是平舌音,要读准。 3.引导学生借助插图和注释,梳理诗意。 (1)出示学习要求:根据注释,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大意。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优秀教案

第三单元 单元教学总览 【教材分析】 1.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是围绕“处处留心皆学问” 这个专题编排的。由《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三篇精读课文组成。《暮江吟》一诗构思精妙,摄取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 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一幅是弯月初升、夜色朦胧;《题西林壁》写 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借景说理,揭示了一种生活哲理;《雪梅》咏物说理,咏物贴切自然,合乎情理,说理精辟深刻,富有启示性;《爬山虎的脚》细致观察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 山虎的叶子和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向上爬的,启发学生深入观察周围的事 物;《蟋蟀的住宅》介绍了蟋蟀的住宅特点和修建经过,这是通过作者长期、深入地观察得知的,启示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观察,在观察中发现自然的奥秘。 2.单元重点 (1)了解观察方法,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旨在了解观 察的方法,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古诗三首》一文的学习中,是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古 诗体会作者在古诗中表达的感情,同时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赏析诗歌的能力和想象能力; 《爬山虎的脚》一文鼓励学生,要通过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 事物的能力。《蟋蟀的住宅》一文教学中,学习作者认真观察的方法,能引导学生根据细致 观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生活情趣。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 方法,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2)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本单元安排了习作《写观察日记》,通过引导, 让学生运用好眼、耳、心等感官,懂得关注现实、仔细观察、积累生活素材的道理。理解写观察日记要围绕写作中心,联系广泛、多角度思考,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培养孩子观察的 兴趣,让孩子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学情分析】 该阶段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观察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对所介绍的新鲜事物 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在课堂上肯动脑筋,但缺少深入、细致观察的经验,且大多数学生抽 象思维能力弱于形象思维能力,语言表达滞后于直观感受。本单元教学内容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有益于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和观察力。 【教法建议】 1.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同

《暮江吟》教学设计-部编本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暮江吟》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介 《暮江吟》是部编本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古诗三首》中的第一首诗歌,本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创作的。诗人观察细致,从黄昏时起,一直观赏到月上露下,选取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和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进行描写,又在诗句中妥帖地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使景色倍显生动,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全诗语言清丽流畅,格调清新,描写细致真切,其写景之微妙,历来备受称道。 二、设计理念 古诗的教学,是在课堂上与学生穿越时空去感受祖国语言文化的灿烂与辉煌,古诗教学应该引领学生最大限度地走进这种文化,使这种文化滋养学生心智成长。在本课的教学中也应当培养学生感悟古诗的能力,只有当平面的诗句通过学生的想象生成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曲曲优美的旋律、一幕幕立体的场景时,学生才能投身其中,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学生才能读出诗的音韵美、画面美、情感美。 三、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前三年的学习,以及平日里通过经典诗词的背诵,对古诗词有了一定量的积累,并且在日常教学中对古诗教学的站位较高,学生的理解也较为深入,他们已经较好地适应了这种古诗教学的方式。这首《暮江吟》就是通过一首引出了作者的多首诗,通过多首认识了一位“诗如珠玉,情怀苍生”的白居易,这样将诗歌文化盛放在学生的课堂上,根植在学生心里。 四、教学目标: 1.学会“吟”、“瑟”两个生字,有感情的朗诵古诗; 2.能通过在读中想象意境,描绘意境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3.想象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白居易诗歌语言的通俗和精致。

4.通过对诗人的了解,让学生感受从白居易诗歌中折射出的情怀苍生的大智慧。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诗歌要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学生能结合诗歌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也是诗歌最终需要传递给学生的精髓所在。】 五、教学重点: 能通过在读中想象意境,描绘意境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设计意图:学诗首先要懂诗,通过想象画面理解诗句的意思,是一种很直观的方法,这有利于学生通过简短的诗歌文字,领悟到更加广阔的诗歌意境。】六、教学难点: 通过对诗人的了解,让学生感受从白居易诗歌中折射出的情怀苍生的大智慧。 【设计意图:学生虽然对白居易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但想从一首诗读懂一为诗人需要更加深入的引导,所以从一首写景诗中感受诗人的情怀苍生的大情怀是本课的的难点。】 七、教学准备:ppt 八、教学过程: (一)理解诗题,读通诗句 1.导入:同学们,“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我们已经在众多的诗歌中感受到了山河之美,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暮江吟》中,再次感受一份别样的诗情画意。板书课题:暮江吟 2.理解诗题《暮江吟》 通过注释我们知道,吟是一种诗歌的体裁。暮意为黄昏时分,所这诗题就很清晰地告诉我们,这首诗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而作。 ——黄昏、江边,所以诗题的意思是,黄昏时分在江边写下的诗。 3.黄昏有落日,江边迎晚风,透过诗题就让我们感受到了这首诗的奇丽与清新,你能带着节奏,读一读这首精巧的小诗吗?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精品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 三首》精品教案 古诗三首 本次课程的主题是古诗三首,授课时间为两个课时。首先,我们要认识七个新生字,包括“暮”、“吟”、“题”等共计13个字。在理解古诗含义的基础上,我们将探究《题西林壁》和《雪梅》所蕴含的哲理,以及背诵这些古诗。在教学中,我们将重点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境,并引导学生掌握抑扬顿挫的朗读节奏。 第一课时 在本节课中,我们的目标是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背诵古诗。在课前,我们先通过朗读《草》这首诗来介绍诗人XXX。然后,我们将研 究本节的生字词,并了解《暮江吟》这首诗的背景和诗人的生平。接着,我们将自由朗读古诗,研究写生字,以及探究诗意。

最后,我们将交流研究一、二两句诗句,理解其中的字词含义,并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这两句诗的意思。 课程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语言美,理解诗句的含义,以及扫除研究古诗的障碍。 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读写本课的生字词。 板书:生字词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1) 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2)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古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板书: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万物都有自己的优缺点。 3.指导朗读全诗,并让学生回答问题。(课件出示12) 这首诗主要描写了什么? 诗人用了哪些词来形容江边的景色? 诗中有哪些比喻和拟人的手法? 这首诗中所蕴含的哲理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中的意义。】 4.讲解哲理,引导学生思考。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教案设计

9.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暮、吟、瑟”等7个生字,会写“暮、吟、题”等13个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3.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题西林壁》和《雪梅》所含的哲理:(1)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2)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4.背诵古诗。默写古诗《题西林壁》。 教学重难点: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 3.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3.背诵古诗。 授课时间:月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介绍诗人。 1.我们在低年级曾学过一首诗《草》,记得吗? (师生齐背《草》) 2.这首诗的诗人是谁?(白居易) 3.我们今天再来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暮江吟》。(板书:《暮江吟》)(课件出示2) 在学习在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 (课件出示3)(出示课件——白居易照片、生平简介)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暮、吟”(课件出示4) 2.学习会写字 “暮、吟”(课件出示5) 指导书写:“暮”的中间一横要长一些;“吟”的最后一笔不是点。 3.理解题意

三、再读诗文,探究诗意 1.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的途中,心情非常地愉快,写下这首诗,通过课前的预习,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指名说题目的意思) 2.师:到底诗人吟了什么诗,我们来听听看。(课件出示6)(生听课件中范读) 3.师:现在请同学自由朗读这首诗,通过图文结合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诗中的字、词,不懂的字用“△”标出。 (生自由朗读学习古诗) 4.交流学习一、二两句。(课件出示7) 在这两行诗中,有什么不懂的字词可提出来。 (师生共同解答“残阳”“铺”“瑟瑟”等字。) 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指名说诗句的意思) 5.指导朗读一、二两句。 过渡语:下因为江边傍晚的景色是如此吸引人,不知不觉已到夜晚。 6.指导学习三、四两句。(课件出示8) 这两句描写了江边的哪些景色? 诗人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露水和月亮?(板书:露水月亮) 把什么比作什么,又把什么比作什么。 诗人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连用了两个比喻描写了江边夜晚迷人的景色,诗中还用哪个词来形容?(可怜) 可怜是什么意思?(可爱)(板书:景色美丽) 7.指导朗读三、四两句。 8.指导朗读朗读整首诗。 朗读古诗时不仅要读准字音,有感情,还应有节奏,我们根据画好停顿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生有节奏地朗读古诗) 四、配乐朗读,升华情感 1.指导配乐朗读。(课件出示9) 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这一路上他的心情愉快,被江边这红霞满天,弯月东升,露水晶莹的美景所陶醉了,下面我们随着音乐也来细细地品诗一番。 (生配乐朗读) 2.谈感受。 师:如果此时你就是诗人,来到这深秋傍晚的江边,领略到这安静的、优美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九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九课《古诗三首》 教学设计 9、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暮、吟、瑟”等7个生字,会写“暮、吟、题”等13 个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3.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题西林壁》和《雪梅》 所含的哲理: (1)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2)万物都自己的 优缺点。 4.背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1) 观察角度不同, 观察效果不同。(2)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研究《暮江吟》 一、导入。 1.公元822年。XXX上任杭州刺史,一路上,他为自己离开了腐败的 朝廷,离开了都城感触十分的轻松舒畅。游山玩水,走到一处,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便写下了一首广为流传的山川光景诗。这首诗的问题就叫——《暮 XXX》(板书)那这首诗描写的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景色呢?我们来看看能不能从诗题中找到答案。 2.介绍唐代诗人XXX 3.如何理解题目“暮江吟”? 二、研究生字 课件出示:日暮瑟瑟指导朗读,读准字音 三、初读感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2.听示范朗读。 3.指名学生读,师生正音、评价。

4.词义理解:翻开书,看看从书上的注释中你理解了哪些词的意思,还有哪些词你不理解?(学生自由发言,师相机指导) 残阳:快落山的太阳,夕阳。 XXX:本是绿宝石的名称,诗中指碧绿的颜色。用来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指导看图)而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是什么颜色?(红色)所以江水一半是——(生)绿色,一半是——(生)红色。 可怜:可爱。 真珠:珍珠。古时写“真珠”,就是珍珠的意思,但我们现在要写成“珍珠”。 5.诗意理解: ①这些诗句连起来是什么意思,你能说说吗? ②诗人看到了哪些景象呢?能加上工夫、地点、人物连起来讲说吗?用自己的话来表述自己对诗文的理解。 四、精讲古诗 (一)读古诗前两句考虑:作者描述了傍晚的哪些景物?是怎样捉住这些景物的特点来写的?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资阳2022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暮江吟-题西

资阳2022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三 首-暮江吟-题西 部编人教版,2022,语文,四年级,上册,讲义,教案,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9课古诗三首 教学资源包,包括 说课稿 课堂实录 教案1 教案2 类文 部编人教版,2022,语文,四年级,上册,讲义,教案,说课稿 《暮江吟》课堂实录 师:古典诗歌中写景的读句很多,大家能背几首吗? 生:背《望天门山》背《山行》背《绝句》 师:同学们每背一首诗,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题目叫《暮江吟》 (师板书,一边音乐《春江花月夜》起) 师强调“吟”的读音。

师:同学们来看看这个“暮”字,上面是个草字头,下面是个日,你 能看出什么来吗? 生:有太阳落山的意思。 师:从诗题中看出了时间,还看出了什么? 生:他在江边。 师:傍晚在江边吟诗,这是谁呀?(白居易) 师:谁来介绍介绍。 生:他的诗容易读懂,因为他写诗的时候,总是要把写好的诗读给老 百姓听。 师:你真是个爱学习的孩子。 生:他有个师傅叫顾况。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看书的。 师:你也是个爱学习的孩子。 师:要了解这首诗,还要回到1083年,在去杭州上任的路上, 部编人教版,2022,语文,四年级,上册,讲义,教案,说课稿 他看到江边红日落下的美景,陶醉其中,不禁吟诗一首,就是这《暮 江吟》(课件出示图片,并范读) 师:听了这首诗,你感到什么? 生:我感到自己是一棵小草,被夕阳的余辉照耀着,一半绿,一半红。

师:你怎么那么会表达呀! 生:我感到自己是一只小螃蟹,在江中游,阳光下的江面照得一半红,一半绿。 师:多美啊!接下来,同学们用喜欢的方式来读诗,可以坐着读,可 以站着读,可以离开座位读。 (同学们纷纷找伙伴读) (两位同学跑到评委席读给评委听,说自己的理解) 师:谁来读? (指名读诗)(齐读) 师:究竟是何种景物,吸引我们的大诗人白居易。找要好的伙伴,借 助注释,理解品味,在讨论中来领悟一番诗中最美的地方在哪里? (生自由学习讨论) 师:请各小组来交流一下你们讨论的结果。 生:一道夕阳照在水中,一半变成红色,一半变成绿色,草地上的露 珠晶莹美丽,月亮就像一张弓一样。 生:我补充,一道残阳并不是一道,照在河水中有很多的。 师:瞧,这两位同学多能干啊!还有什么问题吗? 部编人教版,2022,语文,四年级,上册,讲义,教案,说课稿 生:太阳都是照射的,这里为什么用“铺”呢?

20__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暮江吟》-教学设计-教案_四年级上册人教版20_

20__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暮江吟》-教学设计-教案_四年级上册 人教版20__年语文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歌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 3. 教学用具课件 4. 标签鄂教 版教学过程一、释题激趣,创设语境。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一首诗,老师念第一句“篱篱原上草”,大家一起背好吗?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他就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白居易,他写这首诗时只有15岁,他的诗通俗易懂,在广大群众中广为流传下来的诗有1914首,今天我们学习其中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句,题目是《暮江吟》。

板书:暮江吟 1. 读题、解题:(1)师强调“吟”的读音。“吟”是怎么意思?吟,古代一种诗体。(2)同学们来看看这个“暮”字,上面是个草字头,下面是个日,你能看出什么来吗?(有太阳落山的意思)这里交代的是(时间)(3)“江”在题目中交代了什么?(地点)二、初读古诗,感受画面。 1.自由读古诗,读正确,读流利.想一想:这首古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 2.(点读——齐读)读完古诗你有什么感受(景色美丽、喜爱……) 3.读诗初步感觉很重要,老师读这首诗也有自己的感受,我想通过我的读表达出来。 三、品析古诗,体会情感。 1.思考、讨论:诗人描写了傍晚的哪些景物?抓住了这些景物的哪些特点来写的?(诗人描写了傍晚的残阳和江水,江水的特点是半江瑟瑟半江红) 2.齐声朗读前两句诗。 3.重点理解词语。 (1)“残阳”是什么意思?(落山的太阳光)(2)“铺”是什么意思?这个“铺”字你体会到了什么?把“铺”换成“照”、“射”可不可以?(“铺”既写出了夕阳的柔和,又写出了照得面积广大而均匀。) 4.质疑:江水为什么一半是绿色,一半是红色,你看见过这种景象吗?(因为太阳

(部编版)《暮江吟》优秀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9.《古诗三首:暮江吟》人教(部编 版) 9.古诗三首 ——《暮江吟》说课稿 一、说教材 《暮江吟》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上任杭州刺史途中写的一首风景诗。这是一首写景佳作,诗句语言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的意境。教材选编这首诗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读中悟诗,体会诗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受到古典文学的熏陶,提高语文素养。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对中高年级在阅读诗歌教学中的要求,要让学生大体把握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同时综合以上教材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一)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吟”“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诗文。 (二)过程目标 (1)通过对关键词句的理解,体会作者情感。 (2)通过多种读的方式,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文。 (三)情感目标启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情感,积累背诵。 四、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课程标准及结合教材特点,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品评赏析等方法,适时的运用配乐引导学生主动的进行朗读、品悟诗文,让学生在读中融情,悟中入情。 五、说教学过程 这篇课文我安排一个课时,教学过程我分五个环节进行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我的导入是这样的:同学们,古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从一年级到现在我们已经学过许多写景诗歌,你们能背几首听听吗?当我这样引导之后,学生自然会背几首写景的诗,随后我顺势说:同学们背的每一首诗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写景诗《暮江吟》。(板书《暮江吟》)介绍《暮江吟》写作背景。 (二)破诗体,解诗题。 解题是学习这首诗的一把钥匙,介绍写作背景后,我让学生看我板书的课题,提问:“暮”是什么意思?“暮”和“江”在这各交代了什么?“吟”是什么意思?“吟”是本课的生字大家读时注意是前鼻音,书写时右边是“今”不是“令”。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这个环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