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老北京传统小吃文化调查

老北京传统小吃文化调查

老北京传统小吃文化调查
老北京传统小吃文化调查

老北京传统小吃文化调查

——以隆福寺小吃和九门小吃为例

摘要:老北京传统小吃历史悠久,驰名中外,是北京独树一帜的文化符号。如今,随着北京现代化建设的推进,街头巷尾的老北京小吃逐渐难觅踪迹,它们逐渐走进了商业化的餐厅之中。本文作者实地考察了北京市东城区的两家老北京小吃店,并与食客进行了充分的访谈。在实践的基础上,本文给出了老北京小吃文化在北京的大致发展现状,并对其现状进行了简单分析,最后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老北京小吃文化商业化

一、背景介绍

北京小吃历史悠久,种类丰富,深受老百姓的喜爱。老北京小吃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北京建都之时。发展至今,一些老北京小吃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时间短一些的至少也有100 多年。清代《都门竹枝词》写到:“日斜戏散归何处,宴乐居同六和局。三大钱儿买甜花,切糕鬼腿闹喳喳,清晨一碗甜浆粥,才吃茶汤又面茶;凉果糕炸糖耳朵,吊炉烧饼艾窝窝,叉子火烧刚卖得,又听硬面叫饽饽;烧麦馄饨列满盘,新添挂粉好汤圆,爆肚油肝香灌肠,木须黄菜片儿汤。”这些小吃都在庙会或沿街集市上叫卖,人们无意中就会碰到,老北京形象地称之为“碰头食”。

其实,与苏杭地区的一些特产食品相比,老北京小吃绝对算不上什么精制的美食,恰恰相反,它们大多是底层大众专属的底层食品,大多由贫苦的旧社会生活中衍变而来。最为显著的例子非豆汁和焦圈莫属了:豆汁儿是制造绿豆粉丝的下脚料,焦圈则与炸油条基本无异。这两者搭配便是老北京小吃的一绝,显然,两种食物都是绝难登大雅之堂的,但以它们为代表的北京小吃却恰恰迎合了普通北京百姓的平民口味;正是因为反映了普通百姓生活的人生百味,因此老北京小吃才会深受人们的喜爱。

老北京小吃也包含着许多文化内涵。很多名人为其作诗作文进行称颂。比如,“红糖水馅巧安排,黄面成团豆里埋。何事群呼‘驴打滚’,称名未免近诙谐。”描述了驴打滚有趣的名字。“从来食物属燕京,豌豆黄儿久著名。红枣都嵌金屑里,十文一块买黄琼。”描述了豌豆黄的精致和美味。“一锅豆汁味酸甜,咸菜乘来两大盘;此是北平新食品,请君莫作等闲看。”描写出豆汁的受人喜爱。这些普通小吃看起来毫不起眼,然而从其名称到制作、从历史沿革到经营过程,无不与北京深厚的文化底蕴密切联系着。因此,当这些小吃流传至今的时候,它们所形成的饮食文化也延续下来,成为最最真切的北京的符号。

然而,老北京小吃的发展似乎逐步陷入了困境。近年来,一些老字号小吃长期无法保持盈利,不得不关门停业,从历史舞台消失。据不完全统计,老北京传统小吃曾经多达两三千种,而如今能做的出、吃的到的仅剩二三百种,很多老北京小吃已经几乎看不到也吃不到了。2008年的前门大街改造,便是老北京小吃在北京城中生存历史变迁的一个缩影:前门本是老北京众多老字号小吃的集中地,但是为了迎接奥运会,整条大街进行了修整。整个北京为新的前门大街该装配什么样的店铺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而最终,前门大街成为了一条国际化的步行街,老字号小吃几乎消失踪影,取而代之的是麦当劳、肯德基等洋快餐。北京选择这一转变的正确与否,至今仍有人在不断质疑。

从街头消失之后,老北京小吃逐渐转移到了北京街边的店铺里,但往往很难觅其踪迹,即便是到了古城气息较浓的二环以内,找一处正宗的老北京小吃店也已非易事。一方面,隆福寺、护国寺为代表的老北京小吃集中地继续扮演着文化护卫者的角色;另一方面,前门大街改造后,由“老北京传统小吃延续发展协会”牵头建设的“九门小吃”是老北京小吃商业化的一个成功的例子。它保住了相当多的老北京小吃,但它吸引的更多是外地游客,而且也浮现了很多经营上的问题。这些店铺正确地传承了老北京小吃的文化精髓吗?它们的经营有没有困难,能否持续生存下去?不靠实地调查,我们无法回答这些问题。所以,老北京小吃想要更好的发展,还需更多的思考。

二、调研方法

虽然我们把老北京小吃看成一种文化,但毕竟,小吃这种文化是从市场中发展而来的。我们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来调查老北京小吃的市场情况。

从供给角度看,经过前期调研,我们发现现今的老北京小吃主要以门店经营的形式为主。一些仍旧保持生命力的老字号(馄饨侯、奶酪魏等)保留着许多自己的门店;老集中地(护国寺、隆福寺)则有一些集大成式的杂烩式小吃店。此外,网络检索发现的“九门小吃”也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它由半官方组织牵头设立,集合了原来在前门的大多数小吃,并把它们在后海附近集中起来成为一家店面。囿于调研的时间精力,我们把九门小吃和隆福寺小吃作为我们主要考察的供给者。我们将以实地观察的形式考察老北京小吃的种类、质量、价格、生产和销售组织形式。

从需求角度看,上述两家小吃店的消费群体恰恰也代表了老北京小吃的绝大多数受众:隆福寺小吃店的消费者多为北京人,而九门小吃则多服务外地游客。只要了解两处店铺的消费者心理,便可以对老北京小吃的消费市场“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了。对于消费者,考虑到操作层面的限制,我们主要采取的是“拉家常”的访谈形式,听取店内食客对老北京小吃的各方面的看法,如价格、喜好和文化认知度等。

三、初步成果:老北京传统小吃现状概览

我们首先来到了隆福寺小吃(隆福寺店),这家店位于东城区隆福寺前街。店里的环境不怎么好,室内的灯光也很暗,桌子上还有油,服务员态度也不是很好。这家店的消费方式是换票,消费者要先换购餐券,凭餐券换食物,最后剩的餐券可以换回现金。这是一家清真餐厅,所有食物都不含大肉和大油。我们转了一圈,发现大多数食物都属于老北京小吃,这一点上还是显得十分正宗的。

买好小吃后,我们便找了一对食客,坐下与之攀谈起来。她们是一对母女,现在住在王府井附近,妈妈下午要带女儿去上辅导班,就顺便在这里用餐。母亲表示这家是比较传统的北京小吃,有很多老年人过来吃。她们也偶尔过来用餐,觉得这里的味道不错,除了比较特别的口味(如豆汁)接受不了。如果不吃北京小吃她们通常会选择去肯德基等快餐店用餐,因为孩子喜欢吃肯德基,而北京小吃相对它们的优势就是更健康,价格也更实惠一点。但母亲表示如果有亲戚到北京玩,她不会带她们到这家店来用餐,因为环境不太好。

接下来,我们又采访了一位老奶奶,她和她的女儿正在这里用餐,她们一家人都是地地道道的老北京人。可以看出老奶奶对北京小吃很有感情,说起来眉飞色舞的。她说她小的时候经常吃北京小吃,现在住的地方远了不太方便,但也时常过来吃。说到爱吃的北京小吃更是如数家珍,“糖耳朵”、“驴打滚”、“艾窝窝”各种小吃数不胜数。而且她也提到这几十年

小吃店的味道基本没什么变化,不过她自己的口味倒是改变了一些,以前觉得豆汁很好喝,现在就觉得没以前好吃了。老奶奶的女儿也是老北京土生土长,现在在四川工作,很久才能回来一次,她向我们表示非常想念从小陪伴她长大的老北京小吃。

我们采访的两组人都还算北京小吃的常客,而且他们表示北京城里还是有不少老北京小吃店,比如崇阳门、护国寺、品芳等,大多聚集在二环以内。另外,说到北京小吃的保护问题,他们纷纷表示需要传承下去,一方面大家喜欢北京小吃,另一方面,这是北京的特色,蕴含了北京的传统文化,需要一代一代地传承。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后海边上的九门小吃进行调查。它是老北京传统小吃协会的下属机构,采取了联合经营的模式,囊括了小肠陈、褡裢火烧、爆肚冯、奶酪魏、茶汤李、月盛斋、馅饼周、德顺斋、年糕钱、羊头马、豆腐脑白、恩元居等12 家老字号小吃,有效丰富了食客的选择。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引进的都是正宗老字号,但做菜的师傅大多是学徒,据我们简单的询问,老师傅通常两三天才会到这里看一个半天;此外,九门小吃也提供一些其他小吃,比如菠萝饭、烤鱿鱼等等明显不是老北京小吃的食品,多少使这里显得不那么正宗。这里采取的也是先交费的形式,只不过餐券被电子的充值卡取代了,更方便了一些;与此同时,价格也比隆福寺普遍贵上了两三倍。九门小吃的店面在幽深的巷子里,内部也很曲折,颇有一番老北京胡同的感觉。我们来到这里的时候,觉得这里的环境比之前那一家要好了不少。

用餐的时候,我们去采访了四组食客。如我们所料,他们全部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有的是在后海游玩、顺便在这里用餐,有的是经出租车司机介绍特意来这里品尝北京的小吃。他们觉得这里的小吃并不是很好吃,不是很正宗,而且卖的东西有的并不是北京小吃。从他们的话里也可以听出,他们很少吃北京小吃,对北京小吃了解很少。他们纷纷表示九门小吃的价格太贵了,比一般的小吃高出很多倍,但他们也觉得九门小吃的环境还不错,用来招待客人还是比较好,毕竟这是北京的一个符号。当我们说到北京小吃的保护问题时,有人表示确实要保护,但如果像九门小吃这种变得不正宗了就没有达到保护的效果;还有人说,不知道怎么保护,有可能想保护也保护不了,如果东西不好吃,有可能会被淘汰掉。

综合以上的调研发现,我们可以对老北京小吃的现状做一个概述。

生产方面,我们认为老北京小吃的供给处于较为丰富的状态,但店铺的质量良莠不齐,价格定位也有很大差别。老字号的专营店的口味会较为正宗,而九门小吃这样的店铺就不那么尽如人意。同时,前者为了亲民而设定较低的价格,相反后者主要服务外地人而定价较高。在餐厅环境上,老北京小吃餐厅似乎做的都不是很好。

消费方面,我们发现老北京小吃仍有很大的市场,但是这一市场可能有逐渐萎缩的风险:从访谈中我们发现,人们都认为北京小吃是北京的地方特色,到北京来了都应该尝一尝。另外,老北京人也对北京小吃有着不可割舍的感情,他们的需求也是旺盛的。不过在年轻人和外地人看来,老北京小吃在他们心中没有什么感情纽带的联系,一些老北京小吃的味道也不那么好,他们对老北京小吃可能只是浅尝辄止或偶尔吃几次。而且,一些不那么正宗的老北京小吃还会损害它们在年轻人中的印象,使得外地人和年轻人对老北京小吃的需求更加萎缩。

老北京小吃作为一种传承多年的食品,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形式,在这一层面上,供给者和消费者的看法是基本一致的:无论是有政府背景或是民间组织的老北京小吃店,都是热爱老北京小吃的人对这种文化的维护。而访谈记录也表明,绝大多数消费者都支持保护这一种文化形式;只是力度上有所分歧。

四、分析与政策建议

我们知道,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它由人们共同的行为编织而成;同时文化也是历史的积淀。老北京小吃承载了北京人民的生活习惯,也记录了北京饮食文化的变迁,是北京的重要文化符号。所以,老北京小吃既是一种餐饮业,也是一种文化形式;上一节所叙述的其发展现状既有经济学的道理,也有历史的因素。

从北京城市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正如背景介绍所说,老北京小吃大多衍生自旧社会贫苦老百姓的吃食,是一种低阶层人民的食物,因此当它发展至今时,难免摆脱不了档次显低的问题。而且,老北京小吃大多在街边兜售,解决的是一时馋嘴,不能像北京烤鸭、山西刀削面那样做正餐填饱肚子,这也限制了它开拓更大的正餐市场的可能。总之,北京的历史发展决定了老北京小吃街边售卖的形式、简单平凡的内容,而这样的形式和内容就决定了它更适合以一种小吃大杂烩的形式来经营,而非开设在高档街区的豪华酒楼之中。

另外,从经济学角度看来,这种大杂烩经营形式也是在当今的经济社会条件下,最利于从业者赚取利润的一种模式。将众多小吃集中在一家店内,节省了顾客寻找不同种类小吃的成本,克服了老北京小吃诞生于街边而难成气候的弊端;同时也在寸土寸金的北京城节省了高昂的租金成本。相对于门店形式,大杂烩模式可以更好地实行差别式定价以赚取更高的利润,九门小吃即是一例:当传统老字号碍于历史原因不得不维持低价时,杂烩门店却可以凭借集群优势向外地人、年轻人等以尝鲜为目的的高支付意愿群体收取较高的价格。总之,杂烩是一种较有优势的老北京小吃营销模式。

消费一端的形成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人们接触的新鲜事物越来越广,因此对老北京小吃乃至所有中国传统食物的认知度都在下降。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新一代北京人不识老北京小吃的现象。从小吃本身来说,凭借较低的档次和质量,老北京小吃也很难抵挡洋快餐的袭击。因此,在北京年轻人之中就形成了老北京小吃接受程度越来越低的现象。另一方面,北京是全国的文化中心,老北京小吃又是文化中的重要一环,因此在旅游行业来说,老北京小吃仍有不可小觑的市场。

如今,老北京小吃仍旧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老北京小吃对于土生土长的老北京人来说,是他们心头不可割舍的一道文化符号;对于在北京生活的普通人,老北京小吃也提供了一种别有风味的就餐选择,而且对洋快餐来说,还具有相当的价格优势。所以,无论是作为文化符号或经济形式,老北京小吃都毋庸置疑地应该被保存下来。

那么,如何做才能使老北京小吃更好地发挥它的经济与文化作用呢?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种政策可以参考。

一是加大力度保护老北京小吃手艺,鼓励年轻人去传承技艺。许多做老北京小吃的人年岁已高,其手艺即将失传,如果通过官方的激励机制来促进年轻人学习他们的技术,那么老北京小吃将会有更蓬勃的发展。

二是加大在本地人,尤其是年轻人之中的宣传力度。许多老北京小吃营养丰富,口味也不差,只是年轻人没有了解的渠道。如果通过网络、电视等渠道加以宣传,那么小吃文化将得以更健康的传承。

三是出台指导性的法规或文件规范老北京小吃的制作和经营。老北京小吃是北京的一个重要窗口,如果缺乏合理的指导,行业的恶性竞争将可能使得老北京小吃的名声受到伤害。通过官方的指导与规范,小吃从业者便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老北京小吃最好的一面展示在世界面前。

四是对老北京小吃进行合理的创新,使其与现代化的中国社会有机地融合起来。如我们

的调查显示,杂烩经营形式是一种成功的营销模式,这种模式完全可以多加推广,扩大老北京小吃的影响力,甚至模仿沙县小吃的模式推广到全国各地。还可以考虑把老北京小吃做成质量较高、方便携带的袋装食品,做出品牌,这样更利于其推广。老北京小吃不仅是群众喜闻乐见的吃食,更是老北京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然而这一文化形式却在逐渐萎缩。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它虽有不足,但仍有极大的保护价值和发展空间。只要我们在合理的鼓励政策的指引下,加以适当的保护,给予它更多的关注,老北京小吃这一文化精粹必将永葆青春、发扬光大!

附录:访谈实录整理

被访者1:(一个年轻的母亲和她的孩子)

Q:您是哪人?A:祖籍辽宁人

Q:您吃的是什么?A:爆肚,酸辣粉,包子,茶包

Q:酸辣粉不叫北京小吃吧?A:这家店什么都有,有的是比较传统的北京小吃,有的不是,有很多老年人过来吃。

Q:如果不吃北京小吃,你会选择吃什么?A:肯德基,因为小孩爱吃,但是快餐不太健康而且价格比较贵,这里的价格比较有优势。

Q:你觉得老北京小吃的味道如何,你平常就吃这些东西吗?A:还行,挺好的,来得比较少,来的话就点一点孩子喜欢的口味.

Q:小朋友,你喜欢吃什么?A:喜欢吃刀削面(非北京小吃)

Q:吃过豆汁吗?A:不怎么好吃,不是老北京人(一般人)接受不了那个味道。

Q:那就是说真正老北京的东西都不是很爱吃了?A:有的还行,就是说口味比较特别的接受不了。

Q:你觉得老北京的小吃需要作为文化遗产保护起来吗?A:我觉得这个很有必要,因为饮食也是一种文化,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特色,不管是谁到了北京都会觉得这是一个很有特色的传统小吃,要尝一尝。

Q:小吃的影响力如何?除了这些地方还能见到老北京的小吃吗?A:应该有啊,城里(二环以内)有,城外可能没有。

Q:您家里在哪?A:王府井那边

Q:如果有亲戚来北京玩的话,你会带他们来吃老北京小吃吗?A:也有可能,但是环境不太好,装修比较暗。但如果环境装修好了,可能价格高了,也不会有这么多人来了。

被访者2:(一个老奶奶)

Q:您常来吃吗?A:原来小的时候经常过来吃,现在住远了就不经常来了。这次来,是因为想吃老北京小吃了。从小就吃老北京小吃,比如说奶油炸糕,

Q:最爱吃哪几样?A:爱吃的多了,糖耳朵,驴打滚,平常没事就找城里的小吃吃。

价格如何?比好几年前贵很多,

Q:口味跟十年前有变化吗?A:口味没什么变化,在家做不出这个口味。但还是有一些变化,Q:现在总体来说想吃北京小吃是不是比以前困难?A:没有啊,还是挺多的,崇阳门,品芳;大的老字号比如一些烤鸭店里面也有北京小吃,但不正宗没这个好吃。像这里是有老师傅的,有老师傅做出来的味道就比较正宗,北京其他有名的小吃店,护国寺,也是这些东西。Q:小时候在哪吃小吃?A:都在外面,家里面基本上不做,小的时候专门出来到正宗的地方来吃小吃,像豆汁,不是正宗的北京人喝不了,受不了。

Q:您觉得我们还有必要保护老北京小吃吗?A:肯定要一代一代的传下去,大伙还是爱吃老北

京小吃的。

九门小吃

被访者3:(北京在校大学生和广东游客)

Q:你们是哪人啊?A:家在北京,一直在北京,来吃北京小吃是因为在后海玩顺便到九门小吃这来吃东西。

Q:平常吃老北京小吃吗?好吃不?A:平常不怎么吃。

Q:喜欢吃什么?A:臭豆腐,豆沙包(一堆非北京小吃)

Q:那你们从小到大就没怎么吃过老北京小吃?A:没有,几乎都不知道是什么东西。

今天是到胡同里来玩的,然后顺便过来吃。

Q:你觉得这个地的东西好吃吗?感觉不是很好吃。炸酱面好吃。

Q:那你们觉得小吃是否有保护的必要。A:保护有必要,但是像九门小吃这种变了味的就不太好,这里混进了很多外地的商贩。

Q:这里的价格如何?A:贵了。如果正宗的话价格贵就无所谓,但如果不正宗那就划不来了。Q:之后还要吃正餐吗?A:还要的。

Q:以后还会再吃老北京小吃吗?A:招待客人吧。感觉九门小吃的环境不错,里面布局也挺好的。

Q:你觉得北京小吃吃得惯吗?A:还好,每个地方的小吃只要是正宗的都会觉得能接受的。Q:你有觉得北京小吃有像外地的小吃那么有名吗?A:挺有名的,而且去一个地方一定要去一下当地的小吃。

被访者4:(河北保定游客)

Q:你觉得这里的口味这么样?吃得惯吗?A:不好吃。焦圈油太多了。

Q:尝了豆汁了吗?A:不好喝。

Q:最好吃的是什么?A:炒肝。天桥那儿的小吃挺好吃的,这地方环境挺好,但味道变了. Q:价格如何?A:太贵了,不好吃没特色还挺贵。都是来这花钱的。

Q:哪些小吃比较好吃,A:褡裢火烧,奶油炸糕

Q:有必要保护北京小吃吗?A:想保护也保护不了(会被自然淘汰),味道不好,也不能当正餐,太难吃的肯定会被淘汰。

被访者5:(路过北京的游客)

Q:为什么来这?A:出租车师父告诉我们吃北京小吃这儿比较好

Q:觉得怎么样?A:挺好的

Q:觉得那个最好吃?A:卤煮火烧

Q:价格如何?A:贵。小吃不应该这么贵

Q:你之后还吃正餐吗?不吃了,分量已经够多了

Q:为什么考虑吃小吃。打车的时候出租车师傅介绍的

被访者6:(游客)

Q:您尝过什么甜点吗?A:我不喜欢甜的

Q:豆汁吃过吗?A:还没呢

Q:那您觉得北京小吃有必要保护起来吗?A:怎么保护?(后面的就没听清了)

Q:你下次还来吗?A:打算下次带小孩过来吃,觉得还挺好吃。下次也会带同学来吃,小吃也是北京的符号。

参考文献:

《老北京小吃的文化特色》,中国中小企业,2011年06期,80-83.

《老北京小吃:亟待拯救的“活档案”》,中国档案报,2010年8月13日,第3版.

传统文化调研报告3篇

传统文化调研报告3篇 导读:本文是关于传统文化调研报告3篇,希望能帮助到您! 调研报告之采访记录(选取) (一) 采访时间:XX年8月13日9:00 采访地点:潮州饶平师范实验中学行政楼办公室 采访方式:面谈 采访人员:黄晓君,麦钰珍,欧春慧 被采访人:林主任 问:您好!林主任!我们是华南师范大学社会实践服务队调研组的成员,我们想了解一下贵学校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的情况。请问一下,根据你的了解,学生怎么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呢?也就是说,他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程度是如何的? 林:总体上开看,本学校的学生还是比较喜欢传统文化,尤其是初中部的学生,由于他们都是以较为优秀的成绩考进来,整体素质都比较高。有些学生家庭环境好,父母接受过教育的话,便会更主动去学习关于传统文化的内容,因为父母从小便会给他们安排相应的才艺培训,其中也包括书法,国画,传统乐器的学习等。 问:我们也从班主任助理那里得知,班上确实有部分同学才艺很出众的。那么,学校有没有举行过关于传统文化知识的活动或者比赛,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的舞台呢? 林:这类活动对于学生全面发展很重要,我们学校也看得很重。每个

学期都会举行年级的书法比赛,让学生主动去练毛笔和钢笔。还会有象棋比赛,文艺晚会,黑板报评比等。这是学校里规定举行的活动。而班主任和年级工作中也会自由地安排一些适合他们学生年龄段的活动。这些活动都会设立奖项,以此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 问:学校在传统才艺上还是相当重视的,那么,在传统的优秀思想品德方面的情况又是怎样呢?例如,爱国,尊师重道,长幼有序,乐于助人等这些优秀思想。 林:学校的学生都很乖,他们当中大多数都是比较喜欢学习的,所以也很听老师的话,很尊重老师,很热心帮助同学。如果哪位学生家里有困难,同学都会很积极去帮忙。当然,其中也有一些学生这方面还需要加强,比如体育特长生,他们的素质则差一点。学生的素质高低跟父母和这个社会是密切相关的,学校教的东西,他们吸收后回家或者看到社会上别人不是这样子做的,就会疑惑,甚至会学习那些不好的习惯,以大欺小等等。这些现象也是有的。 问:确实如此。学生的思想品德是从小锻炼起来的,也经过长年累月的培养和沉淀。那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会设立什么措施去应对呢? 林:学校每周都会有校会和班会,校会中领导的发言也会有道德方面的教育。而班会则由班主任自定主题,其中一些主题也会涉及思想道德的教育。比如,XX年的汶川地震,学校也开过专门的校会来展开捐款活动,学生都很热心积极参与。道德的教育一般是融进在日常的教育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去感受去学习。 问:相信这会对学生有很大的帮助的。现在社会上的言论也很激烈,说现在的学生崇洋媚外,追星的现象很严重,几乎都忘了传统文化,很担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篇一 学习传统文化的第一天,夏天的阳光照的我们特别的难受,但是早上我们都带着愉快的心情来到嵩阳办事处,我们有秩序的排队入场,看着义工老师们亲切的说:“老师,您好!”我被他们的和蔼可亲的态度所感动。进入会场,我们在主持人的带领下朗读弟子规,之后白雪老师用亲切的声音对我们说欢迎我们抽空参加本次学习。对于本次学习我有很多的感受,这三位老师解读着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其中许建国老师的讲解,得到了很多老师的喜爱,赢来了阵阵掌声,他用自己的事例讲解着对孝道的理解,让我们明白了百善孝为先,诸事和为贵。其中有两句话让我很受启发: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书读百变,幸福自现。我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用这两句话来督促自己不断的进步。 本次三天的学习对我有两点感动: 一、义工老师们的行为,让我很感动,看到义工孩子的所作所为让我很感动,从孩子们的身上,我看到了青春、激情、民族的希望。同时我也希望自己能向他们学习,感恩生活,感恩身边的人。 二、三天讲座,最让我感动的有三句话:“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书读百变,幸福自现。”“百善孝为先,诸事和为贵。”这三句话让我感触很深,同时我也在想我孝顺吗?我想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我想在

今后的生活中,我一定严格要求自己,多读书,从而来提高自身的素质,争取有更大的进步。 作为年轻人,千言万语,我更愿意把自己的语言化作行动,用行动来证明自己! 篇二 一、当今婴儿、幼儿、少年、青年、甚至成年人是否幸福?安康? 这背后的原因在哪里? 婴儿直至长成到成年应该受到什么样的教育?现在几乎有情感认知的人,无论什么年龄层都感到不快乐、空虚甚至无奈,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我们的技能是越学越多,书包是越背越重,有句话叫知识就是力量,那我们是不是越活越有力量?为什么我们的日子没有越来越轻松? 这一切归根于什么出现了问题?觉悟的人就是善于找出原因,从原因上下手;迷惑的人就是爱停留在结果上,然后(教育: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宗教教育) 回想我们受教育的历程,有没有一个专门的体系教导我们怎样做人?所以说的不是骂人的话,就是我们不会做人啦,不知道做人的根本在哪里啦。 二、什么是教育?

北京旅游攻略特别适合学生哦

北京旅游攻略特别适合学生哦! 为期五天的北京之行结束鸟~ 总的感觉就是:累并快乐着!旅游本来就是一个体力活况且还是去北京这么个景点如织的地儿所以要去玩儿的朋友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不然相信我你肯定会累趴下的!现在将我们的旅游攻略记下来给之后去北京旅游的朋友做个参考^-^: 原计划是在北京待四天滴不过景点太多又将火车票改签了一天一共玩儿了五天才大致玩儿了过来。所以现在在这边提醒一下大家如果你计划的是六天以内的北京旅游的话切不可太贪心想把耳熟能详的景点都玩儿遍了要懂得筛选,不然你会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滴~ D1:游故宫、王府井。因为坐的是跨夜的火车到的北京,抵达北京的时候不到六点,所以第一天行程安排的要松一点。提醒:故宫建议早点儿去我们到故宫的时候八点半左右这个时候人已经很多了如果再晚的话基本上就要排着龙队买票排着龙队参观了。关于故宫:1、开放时间是早上八点半到下午五点半; 2、门票全价40,学生票20; 3、建议在检票处租一个讲解器,故宫太大不适合蹭导游,有个讲解器边走边介绍对于更好的游览故宫非常有帮助,租金10元,押金100。 D2:游圆明园、清华、北大提醒:圆明园、北大、清华还有颐和园是挨在一起的所以原计划是这四个放在一天可是事实证明了如果你不想走马观花的话这四个一天游览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建议把圆明园、北大、清华放在一块儿玩儿颐和园再另抽出一天时间关于圆明园:联票学生价10元。联票包括门票和遗址景区和沙盘。圆明园太大建议只游览遗址景区事实上很多去圆明园的也是冲着遗址去的~关于北大清华:现在北大清华也被开辟成一个旅游景点了很多人特别是学生特别想去中国的最高学府看一看不过这北大清华可是想当的大单靠走着看的话一天都不够建议租一个自行车来游览~ 租车位置:我们租车的地方是在清华西门旁边租金5元押金200 (最晚晚上八点钟还车)在清华西门进门的地方也有很多租车的租金是10元进清华北大需要证件登记的所以一定别忘了带好身份证和学生证!另清华食堂号称亚洲第一食堂所以去了一定不要错过有临时饭卡的办理点如果不想麻烦可以借借别人的刷了把钱给他~~ D3:游长城、什刹海去长城那天一定要记得起早点儿不然会连车都坐不上!关于长城:坐公交或地铁到德胜门站下车,步行至德胜门老城门的背面坐919 这里特别要提醒一点那附近有很多假的919 ,车上也打着919 而且还穿着公交

老北京传统小吃文化调查

老北京传统小吃文化调查 ——以隆福寺小吃和九门小吃为例 摘要:老北京传统小吃历史悠久,驰名中外,是北京独树一帜的文化符号。如今,随着北京现代化建设的推进,街头巷尾的老北京小吃逐渐难觅踪迹,它们逐渐走进了商业化的餐厅之中。本文作者实地考察了北京市东城区的两家老北京小吃店,并与食客进行了充分的访谈。在实践的基础上,本文给出了老北京小吃文化在北京的大致发展现状,并对其现状进行了简单分析,最后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老北京小吃文化商业化 一、背景介绍 北京小吃历史悠久,种类丰富,深受老百姓的喜爱。老北京小吃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北京建都之时。发展至今,一些老北京小吃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时间短一些的至少也有100 多年。清代《都门竹枝词》写到:“日斜戏散归何处,宴乐居同六和局。三大钱儿买甜花,切糕鬼腿闹喳喳,清晨一碗甜浆粥,才吃茶汤又面茶;凉果糕炸糖耳朵,吊炉烧饼艾窝窝,叉子火烧刚卖得,又听硬面叫饽饽;烧麦馄饨列满盘,新添挂粉好汤圆,爆肚油肝香灌肠,木须黄菜片儿汤。”这些小吃都在庙会或沿街集市上叫卖,人们无意中就会碰到,老北京形象地称之为“碰头食”。 其实,与苏杭地区的一些特产食品相比,老北京小吃绝对算不上什么精制的美食,恰恰相反,它们大多是底层大众专属的底层食品,大多由贫苦的旧社会生活中衍变而来。最为显著的例子非豆汁和焦圈莫属了:豆汁儿是制造绿豆粉丝的下脚料,焦圈则与炸油条基本无异。这两者搭配便是老北京小吃的一绝,显然,两种食物都是绝难登大雅之堂的,但以它们为代表的北京小吃却恰恰迎合了普通北京百姓的平民口味;正是因为反映了普通百姓生活的人生百味,因此老北京小吃才会深受人们的喜爱。 老北京小吃也包含着许多文化内涵。很多名人为其作诗作文进行称颂。比如,“红糖水馅巧安排,黄面成团豆里埋。何事群呼‘驴打滚’,称名未免近诙谐。”描述了驴打滚有趣的名字。“从来食物属燕京,豌豆黄儿久著名。红枣都嵌金屑里,十文一块买黄琼。”描述了豌豆黄的精致和美味。“一锅豆汁味酸甜,咸菜乘来两大盘;此是北平新食品,请君莫作等闲看。”描写出豆汁的受人喜爱。这些普通小吃看起来毫不起眼,然而从其名称到制作、从历史沿革到经营过程,无不与北京深厚的文化底蕴密切联系着。因此,当这些小吃流传至今的时候,它们所形成的饮食文化也延续下来,成为最最真切的北京的符号。 然而,老北京小吃的发展似乎逐步陷入了困境。近年来,一些老字号小吃长期无法保持盈利,不得不关门停业,从历史舞台消失。据不完全统计,老北京传统小吃曾经多达两三千种,而如今能做的出、吃的到的仅剩二三百种,很多老北京小吃已经几乎看不到也吃不到了。2008年的前门大街改造,便是老北京小吃在北京城中生存历史变迁的一个缩影:前门本是老北京众多老字号小吃的集中地,但是为了迎接奥运会,整条大街进行了修整。整个北京为新的前门大街该装配什么样的店铺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而最终,前门大街成为了一条国际化的步行街,老字号小吃几乎消失踪影,取而代之的是麦当劳、肯德基等洋快餐。北京选择这一转变的正确与否,至今仍有人在不断质疑。

老北京习俗

老北京习俗 ?糖瓜祭灶,新年来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头儿要一顶新毡帽!?老北京人过年,一般从?腊八?开始,一直延续到元宵节后。旧时北京的一首民谣中说:老婆老婆你别谗,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过几天,漓漓拉拉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首,三十晚上闹一宿,大年初一去拜年。?腊月初八,家家熬腊八粥,传说这天为佛祖得道之日。当年释迦牟尼用钵化缘,化得五谷杂粮充饥,后人为了纪念他,在每年的腊月初八也用多种米、豆熬粥供佛。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这天家家户户都要举行祭灶仪式,人们在灶君神像前供上关东糖、清水和秣草,送灶君爷?上天?。人们如此尊重这位灶君,是为了让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祭灶之后,人们开始准备过年。家家都要彻底清扫,准备干干净净过新年。门上贴门神,门框上贴春联,门楣上挂?挂笺?,门前插芝麻秸,屋内窗上贴剪纸,墙上贴年画。 除夕和初一是春节的高潮。当时的旧俗很多,既不许动剪刀,也不许说不吉利的话。三十晚上,大街小巷不时传来?送‘财神爷’的来了?声音,于是家家户户都有人跑出门外,以几枚铜元请过?财神爷?,在家里面恭恭敬敬地供起来。除夕之夜,照例不睡觉,叫做?守岁?。大家围炉共坐,笑语喧阗,喜上眉梢,欢腾室内,小孩子们则在街上放鞭炮。夜半子时,合家坐到一起吃?更岁饺子?,即开始了新的一年。 北京春节期间,另一番盛况就是庙会和民间组织的各种花会。旧时的北京城内及郊区,共有七百余座庙宇,春节期间,大小庙宇均向香客、游人开放。在庙内及门前设有集市,称做庙会,北京庙会以白云观、大钟寺、东岳庙等处最为著名。郊区的花会在春节期间最为活跃,几乎村村都有,花会表演的项目繁多,有高跷、旱船、太平鼓、地秧歌、幡会、狮子、小车、竹马等。有些村子还要搭上大棚,悬灯结彩,表演各种节目。 喜气洋洋的气氛,五颜六色的年画,劈啪做响的鞭炮和人们暖融融的心情交织在一起,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和温暖

传统文化调查报告

传统文化调查报告 篇一:关于大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以楚雄师范学院为例 一、调查目的和意义 作为社会未来的中坚力量,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态度相当重要。传统文化离不开大学生的支持,传统文化的弘扬、发展,更少不了大学生的参与。目前,大学生传统文化的缺失应从多方面考虑。下面我们主要围绕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缺失的表现和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和思考。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文明演

化汇集而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三、中国传统文化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延续不绝,一直影响到今天的生活。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力量的客观要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实需要。 四、当代大学生与中国传统文化 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最富有朝气、创造性和生命力的群体,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往往影响着社会民众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却是很多人传统文化意识的淡薄,在历史文化常识方面的无知。即便是在大学校园里,许多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漠然处之的现象也并不鲜见。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

样的局面? 对此,我们小组就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的现状与大学生获得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主要途径展开了调查。调查对象主要是楚雄师范学院在校学生。大学生认为,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教育在社会上有一定的认知程度及影响力。数据显示,认为认知程度“很高”的有%;认为“一般”的最多,有30%;而认为“很低”的只有6%。在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进行评价时,选择“比较大”的比例(37%)最多。由此可见,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是持肯定态度的。 课堂教育是大学生获得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主要途径,但效果不尽如人意。大学生获得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途径和方式很多,如课堂教育、课外阅读、媒体、课外辅导和课外活动等。 但最主要的途径还是课堂教育,获选率高达%。但从调查结果看,这种方式的效果却不尽人意。我们选取了三个

(推荐)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亲爱的朋友,很高兴能在此相遇!欢迎您阅读文档学习中 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这篇文档是由我们精心收集整理的新文档。相信您通过阅读这篇文档,一定会有所收获。假若亲能将 此文档收藏或者转发,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更是我们继续前 行的动力。 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文化的精神源泉,需要传承和发扬。下面是小编准备的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篇1 初学《弟子规》,看到首孝悌,孝悌,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好像真没怎么尽过孝,惭愧!想起小时上学,教师就讲的尊老爱幼,孝敬父母,总以为是自己有钱了,有能力了,才能尽尽孝心。在外上学了,上班了,结婚了,有孩子了,感觉跟父母离的更远了,也更少了关怀与孝顺。以前每次回去都很少跟父母沟通,很少做过什么家务,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甚至,让干个什么也懒的去干,就是做也不及时,仿佛是个外人一样的处之。甚至有时候会因为一些小事跟他们顶嘴,闹矛盾,拍拍屁股就走了,根本没有顾及他们的心情。 现在读了《弟子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感觉很无地自容。教养自

己那么大,怎么我依然像个孩子一样的不懂事呢?现在自己孩子也上学了,自己做的榜样在哪里呢?深深自责的同时,我因为工作原因,争取一星期或两星期回去一次。说实话,看到父母不知何时变白的头发,累弯的腰,我的心像是被揪一般,不用再叫我,我主动去抢着干家务,只要他们能干动的,我也一定能干动。其实他们也不图我多有钱多有能力,健健康康,和和睦睦,有时间一家人陪着吃顿饭,聊会,就已经很满足了。这点为人子的,我一定要努力尽心做到,这也是《弟子规》让我学会一个做人子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其次是对“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的思考,以前一直觉得,人比人气死人,人家有才华,比什么,再学也赶不上,就这样吧,抱着破罐破摔的心态安慰自己。学了这几句后,觉得自己很颓废,很堕落,怎么会没有上进心呢?就算不如别人,也应该努力的去充实自己吧,如果自己不努力,那永远赶不上别人,天资短浅,勤能补拙吧。自己跟自己的昨天比,一天一小步,水滴石穿,总算努力过吧! 然后是对“宽有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的理解。联系到工作当中,感觉没有个计划。这也急着做,那也等着完成,这个没做完就忙于另一个,眼高手低,结果一件也不能圆满完成,还会给工作造成麻烦,不能及时完成领导安排的任务,反而还感

青岛版(6年制)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家自驾游》教案

全家自驾游 ◆教学内容 教材第93、94页,学生利用数学知识提出合理方案的过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提示 1.充分尊重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在整个实践活动的中,因为学生已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所以教师可以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制定方案、调查资料、交流并计算数据、分析选择完成计划。当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引导是重要的保证。比如,在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调查数据时,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及时了解学生在调查中遇到的困难,并组织讨论寻找办法,确保调查到真实有效数据,为后面的交流做好准备。又如,在课堂交流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出行方案,展示学生的个性需求。在回顾反思环节,教师也要给学生一段自我反思的时间,再进行交流,并尽可能地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反思本次活动,积累活动经验。 2.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 在学生交流3自己调查的数据后,就面临一个选择和计算分析的过程。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尝试选择,并对不同的选择进行计算,最后对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确定出游方案。这是一个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教师要舍得花时间和精力,让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问题中的价值,有效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材提供的是从济南到青岛自驾游的素材,不同地区的学生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改变出发地点,选择合适的目的地点。 3.重视活动过程的评价,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本实践活动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因此,在对活动过程进行评价的时候,教师要注重关注学生在运用知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时,表现出来的灵活性和创新性,对能够独立思考,发现、提出问题,为解决问题贡献智慧的学生要给予热情地鼓励,激发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在设计自驾游方案的活动中,学生经历“制定计划——实践探究——展示交流——回顾反思”的全过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经历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获取信息、针对具体问题整合信息、利用数学知识提出合

王琛---老北京特色小吃概要

老北京特色小吃 ——高一(6) 王琛 北京小吃的来历 一、北京地方小吃有明显的民族特性 北京有长达3000多年的都城历史,中国六大古都之一的北京,特别是元明清成为都城之后,各族人民纷纷聚集于此,他们带来了自己民族的风味食品。特别是元朝、清朝的蒙古族和满族,人主中原后,他们将民族风味食品也带来北京。元帝国是横跨欧亚的大帝国,发动对外侵略战争、“只识弯弓射大雕”的忽必烈,出身游牧民族,长于骑射,作战行动迅速,金戈铁马的军旅中,不宜精烹细作。士兵将头盔倒过来盛水置于火上,放人现宰的羊肉涮后简单加佐料食用,十分快速方便,终于演变为风靡京城的涮羊肉。还带来以乳酪为原料制作成的奶茶、以油面奶皮为茶的面茶。《燕京民间食货资料》中记载,嘉庆癸酉年(1813),硕亭撰写的竹枝词有:“奶茶有铺独京华,乳酪如冰浸齿牙。名唤喀拉颜色黑,一文钱买一

杯茶。”明永乐年间,都城由南京迁到北京,祖籍在长江两岸的御林军退役后定居北京,还有随着迁都进京的农民、商人,带来了南方稻米种植技艺和制作年糕的烹调方法,北京也就有了以米为原料的小吃制品。后来为回族所借鉴,移植于清真回民小吃,成为特有清真食品。清兵入关,特别是定都北京之后,满族小吃也随之进京,典型品种如萨其马,其制作要经切、码两工序,“切”满语为萨其非,“码”为码拉木壁,因此取其头两个词音萨其马。有人说北京小吃是北京历史画册中的一幅画图,色彩纷呈,如今北京流传下来的小吃,正如北京作家肖复兴所说:“大多是旗人之滥觞”,认为北京小吃主要起源清朝宫廷御膳。据考证,焦圈、豌豆黄、肉末烧饼、小窝头等,确实是从清宫御膳房流入民间的。 二、北京地方小吃有明显的地方习俗文化性 北京历史悠久,老北京人的生活也丰富多彩。老北京人的习俗风情文化,几乎都能与小吃品种发生联系,从而为北京小吃文化注入了浓厚的地方性色彩。中国从过年到守岁,各种传统节日甚多,北京也不例外。过什么节吃什么食品,都有讲究,并提到“礼”的高度来认识。 如大年初一要吃“扁食”,就是水饺。立春要用热水烫面加香油烙成双合饼,吃时两片平铺,放入饼菜,卷起来从头吃到尾,叫有头有尾。饼菜很有讲究,要用碧绿的刚出尖的羊角葱和甜面酱,加熟肉切成的丝卷入饼;或者吃“炒和菜”,用豆芽菜、干粉丝或炒或拌,更有用菠菜和韭菜、金针菜、木耳等炒和的菜。碧绿的青菜,意欲留住大好春光,寓寄吉祥,故吃春饼称“咬春”。正月吃年糕,以讨得“年年高”的吉祥如意,明代刘若愚的《明宫史》中也说:“二月初二,各家采用黍面枣糕以油煎之,或以面和稀摊为煎饼,名曰‘薰虫’。三月十八东岳庙进香之日,吃烧笋鸡,吃凉糕,糯米面蒸,加糖、碎芝麻,即糍巴也。”明代史玄的《旧京遗事》中记载:“京朝官端午赐食粽,重阳赐食糕。”甲子伴花斋所刻《都门杂咏》载王嘉诚咏月饼和花糕词曰:“红白翻毛制造精,中秋送礼遍京城。”“中秋才过近重阳,又见花糕各处忙。面夹双层多枣栗,当筵题句傲刘郎。”还有书记载说:“腊月初八前,捶红枣破皮泡汤,至初八加粳米、核桃仁、栗子、菱米煮粥为‘腊八粥’。”上述资料提供了北京什么节日吃什么小吃的情景,应了孔子在《论语?乡党篇》中有关饮食“不时不食”的论述。这种“不时不食”的习俗甚至在一天中也有表现,据张江载先生的《燕京民间食货史料》中记载:“每晨各大街小巷所叫卖之杏仁茶、豆腐浆、茶汤、切糕、豆腐脑,下午所叫卖之豆渣儿糕、蒸云豆、豆汁粥、老豆腐,夜间叫卖之硬面饽饽、茶鸡子、炒豆腐之类,其制法新奇,亦惟此土所独有耳。”其实“惟此土所独有”的品种还有不少,例如涮羊肉锅。曾在北京居住过的浙江桐乡人严辰缁写的《忆京都词》中,就将涮羊肉与南方进行对比:“忆京都冬窗不透风,

老北京的铜火锅文化

老北京的铜火锅文化 老北京铜锅涮已有上百年的历史,要想吃到地道和原汁原味的涮羊肉,还得吃传统铜锅涮。这黄铜锅里涮出的不仅是美味的鲜羊肉,还能感受到那浓浓的老北京文化。 如今的火锅品种和花样越来越多,像呷哺呷哺、福华肥牛这种没人一个小锅的南派涮肉,还有海底捞这样的混合型高档涮肉,但这些新派的吃法,依然代替不了老北京的铜锅涮羊肉。很多朋友也还是喜欢去吃老北京铜锅涮。 正宗涮羊肉吃的是种文化,是种规矩。在以前,涮锅的汤底都是清水,只有这样才能突显肉的本味。这里最出名是半边云,如它的名字一样是半肥半瘦,泾渭分明有如拿笔勾勒出的界限,肉不管上桌多久都没有血水渗出,足以说明优秀品质。 以前大家涮肉基本上就是在自己家的四合院里,支上桌子,摆上铜锅,张家买肉、李家买菜和百叶、王家买烧饼和酒,锅底下放上碳,大家伙这就开吃了,热热闹闹。 以前也有专门的铜锅涮肉店,铜锅涮肉是有种特别的味道的,店家也都实在,不跟你玩心眼,肉都过关,汤料里也不给客人放这放那的,都是街坊,不至于的!每到冬天,火锅店生意就非常火爆!逢年过节有个假日,吃个涮肉也得等位子! 老北京铜锅底有久涮不淡,羊肉有久涮不老不散的特点,而且羊肉以选料精细、肉片薄匀而著称,尤其是厨师现场切好端上来的手切鲜羊肉,放在铜火锅里一涮,鲜嫩的羊肉蘸上麻酱小料,这样一来涮羊肉的滋味就更加鲜美了。如果再搭配上几碟店里特制的爽口凉菜,口感会更好。 现在,铜火锅好像又已经流行起来了,看来真的是南北大融合了,在北京,很多孩子喜欢吃南派的小锅涮肉。而笔者去厦门、广州、上海等地,也都见到当地开起了“老北京铜锅涮肉”,生意非常火爆! 90年代,美国篮球传入中国后,“火锅”这个词也用到了体育赛场上。“Blocks”——中文翻译为“盖帽”、“大帽”、“盖大帽”、“火锅”、“大火锅”、“盖火锅”、“封盖”等等。彼“火锅”非此“火锅”。当油锅起火时,用锅盖盖住就好。所以比喻盖帽叫盖火锅。慢慢的我们习惯叫盖帽为“帽”,盖火锅也就略成了“火锅”。这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 现在,北京吃老派火锅的地方也不是特别多了,不过像鼓楼、后海、三里屯这些地方,还是开起了很多家的传统火锅店。大家在城市大发展、胡同大拆迁的环境下,也越来越愿意去体验这些正在逝去的文化。 老北京的饮食文化其实是博大精深的,涮肉也许是里面微不足道的一个分支,但却是在北京流传最广泛的饮食文化。 本文由北京谷米网()原创并仅发布在百度文库,未经许可,拒绝转载。

关于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的调查报告

关于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的调查报告 【摘要】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虽然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依旧挂在嘴边,但效果却常常不尽人意。因此需要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将其与时代发展相结合,更好地使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关键词】原因意义解决 我想我要做这个报告的主要原因是从传统文化的发展现状及其意义来考虑的。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最具代表的是中国精神。从小悦悦事件,我开始怀疑我们是不是很好的传承了中国精神;从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我不得不怀疑我们国人的诚信观念;从一条条外国人在他们国家用中文打出的标语(禁止随地吐痰、扔垃圾…),我开始怀疑我们所提倡的道德素质;从外国人见面的热情,我在想我们真的是礼仪之邦吗?当然,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还有:传统节日、文学、手工艺、饮食文化、科学技术…可是,我们看到这些优秀的文化受人们的追捧力度似乎还不及外来文化。国家将几个传统节日定为法定节假日,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人们在某种程度上的不重视,这也就有提上法制日程的必要。对于传统文学,感兴趣的很少。至于,传统科学感兴趣的更是少矣。也许,传统文化中发展势头最好的要数饮食文化了,可是我们看见还是有很多人愿意花高价吃肯德基、麦当劳… 传承与保护优秀传统文化意义重大: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科技、工业、农业的现代

化建设离不开前人积累的优秀经验。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经济的发展需要经验和良好的环境。继承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部分,不仅可以用经验更好地应对现实中出现的问题,而且可以促进诚信交易,从而为经济发展建造一个稳定的环境。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打造良好的经济秩序时促进了经济发展,从而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打下了经济基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也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建设全面小康社会需要汲取传统文化中有关经济、政治、文化的经验。传承与保护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我们个人而言:能够不断地完善我们的人格;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责任感;能够更和谐地与人交往… 我想,通过调查来证实一下自己的想法,同时找到有效对策。对象、内容:我这次调查的对象是不特定人群,我想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做的,所以未对对象进行限制。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和找出解决方案及避免答卷者的疲劳,我设计了十一个短小的问题,主要是关于对方是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及对传统文化历史、现状、未来发展的看法。当然还有一些附加性的问题,如教育水平,我想这在某种程度上将会影响人们的态度。经过调查,我发现结果与我预料的几乎差不多,只是少一些偏激性的想法。 这次调查的过程与结果大体上是:首先,为了感受一次全新体验,我尝试了网络调查,不过并不是很顺,粘贴问卷总是粘贴不了。后来,

中华传统文化讲座心得体会

中华传统文化讲座的心得体会 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中华传统文化是指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的,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他包括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自己的理论体系,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到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再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党在坚持根本理论阵地的同时,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和继承,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通过学习《弟子规》、《道德经》等中华传统文化,感想、体会颇深。一是认识上的转变。在以前的学习和工作中从没有真正接触过国学方面的知识,只知道是儒家学问,还有些封建思想意识,认为学这些也没有多大的用处。然而,通过这段时间对《道德经》和《弟子规》的学习,认识有了新的转变。我认为,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延绵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作为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学国学是当今很热门的一个词儿,是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和

正视。其概念广泛、内涵丰富、分类多样,把我们祖辈们的经历、体验、方法以及感悟都融入在这些文字中,为我们后人所一一品读,并领悟其中的奥妙。他们把这些经典留给我们,自然是希望我们代代相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二是学习的重要。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开篇即提出了以学习为乐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一个人在生命的历程中,有很多不可知的部分,但是知识可以增长才干,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因此,我感到爱学习是一种快乐,想学习是一种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种喜悦。学习新知识,温习旧知识是一件让我们感觉愉悦的事情,学习能使我们提高素质、增长才干。所以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三是努力践行。“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去思考、去感悟,就会明白其中的许多道理。在为人处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和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说出去的话,首先要讲信用,不可以欺诈别人或者胡言乱语,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说话只要恰当,切题就行,不要花言巧语。尤其是我们面对学生,要为自己说过的话负责,所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言既出,

北京旅游攻略总结

北京旅游攻略总结 下面分【行、住、吃、玩、憾】五个方面来总结。 一、行。踏上北京之地,首先要买交通卡(地铁、公交一卡通)和地图。办交通卡人少的地方是,北京火车站出口过天桥右转向前300米处。北京交通费很便宜,公交1元随意全城坐,站点少只要0.4元。地铁2元随意全线换乘。北京的景点大多数乘地铁可到达。地铁快稳卫生舒服。即使上下班高峰期也不拥挤,上海地铁高峰期会把你挤得动弹不得,大冬天也会汗湿内衣。公交容易堵车,北京和杭州一样,打的较难,上海打的最方便。所以,我们这次出行以乘地铁为主。地图最好到新华书店买,公交、地铁、景点标的都很清楚齐全。 二、住。去北京选择时机很重要。这次秋季游很适时,9月23日到10月3日只有一天散了几点小雨星。天天阳光灿烂,气温保持在同一水平上,穿衣指数不变对于我们外出的人很方便。而且,北京很干燥,每天换洗的衣服不晒自干,很省心。在这里关照一下,南方人去广场山林游览,必须要涂上滋润露。由于我们没经验没带也没涂,去八达岭后的当晚手腿部位大面积干痒。后来到约100米处的商场买了涂上,就好多了。否则,当晚可能难于入睡。从这一点上体会到,旅游在外选择【住宿】必须要吃、住、行、玩、购物统筹兼顾,能省去好多麻烦事,我们选择住在崇文门商贸区是正确的。崇文门站有2号和5号2条地铁线,300米处有公交,周边商场、医院、餐饮、一应齐全,吃饭购物出行等生活设施配套完整。所以我们选择住在这里,旅游期内吃住行玩都很便利,事实证明我们选对了。开始几天我们是住在前门站的。从这里去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国家博物馆、国际大剧院、毛主席纪念堂、人民英雄纪念碑、故宫、中山公园、前门大街、老舍茶馆等许多重要景点15分钟内都能到达。晚餐后10分钟可到天安门广场散步赏夜景,觉得好享福唷。前门站有2号地铁线和公交大站。吃的方面也很便利。前门大街和鲜鱼口美食街(就在前门大街上左转即可),北京小吃正宗又丰富,各种口味的餐馆林立,可天天顿顿换着吃。口味好价不贵。国庆长假地铁前门站封闭7天,真幸运!我们游完了周边的景点已于9月26日搬往崇文门站。天安门东和天安门西2个地铁站,10月1日被封闭至11点半,因中央领导到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篮。那天去天安门的好多人被禁在外围等待,在北京要预先关注这方面消息。 三、吃。北京东城区美食,在前门大街和王府井大街都很丰富。 1、前门大街和大栅栏商务区有好多老字号名店,如全聚德烤鸭店、九龙斋、同仁堂、

春节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

春节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 春节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系部名称: 专业: 年级:班级: 姓名: 学号: 实践地点: 实践时间: 研究目的 1、熟悉调查的过程,掌握学习方法,了解独有的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好爱国主义精神。 2、将成果广而告之,一次强调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悠久,并做好宣传,动员全民弘扬民族文化。 调查方法 主要采用上网调查、个别采访。 调查报告 中国传统的春节给了人们一份浓的难以化开的情,一种经年酿造的醇厚的味。这就是生养我们的“文化之根”。传统的春节,融入一种文化的意境、文化的象征,并担负起一种文化功能:一、辞旧迎新,打上一个人生的结,分开过去和未来;二、祭祀,缅怀祖宗之德,继承先人之志,融通天

地万物,祈盼人生幸福;三、宗亲礼仪往来,安排人生秩序,联络世代亲情,找到个人定位,担负社会职责;四、民间娱乐,扩大社会交往,播撒传统文化,宣泄情感之波,体味人生之乐。 春节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代代相传,蕴藏厚重的含金矿藏。宋代王安石曾作《元日》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传统文化的积淀是历千年而不变的,春节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腊月开始办年货: 据中国传统,踏入腊月,已适宜办年货,除了买腊味、糖果外,生果亦少不了,其中苹果大吉代表平安大吉,橘子代表团聚。 *年二十四谢灶: 在灶头放齐贡品后,便焚香敬拜,心中祈求来年衣食丰足暨身体健康,之后烧衣及撒酒,最好将一些汤丸放在灶上,或将麦芽糖涂放在灶君碑的金漆字上,效果会更佳。 *年二十八洗邋遢: 年二十八是清理家居的好时机,中国传统来说,这天一家人都要大扫除,祈求将往年的霉运及不如意通通扫走,而自身亦要洁净,据说这样做便可以消灾祛病。 *年三十晚上送年:

中华传统文化讲座心得2020精选范文5篇

中华传统文化讲座心得2020精选范 文5篇 中华传统文化讲座心得1 一、精彩课程。 课堂上一个个真实故事引发的思考,结束时90度鞠躬礼及《感恩词》让我们心存敬意。以位音乐老师的《德音雅乐》及《孝亲感恩歌曲学唱》课程给整个大讲坛带了歌声、笑声还有感动的低泣声。悠扬甜美的《生命之河》在义工老师们曼妙手语舞姿中展开,让与会学员感受《生命之河》滋润心田。用心去唱一首好歌,就能净化歌者的内心;用心去听一首好歌,能涤荡听者的灵魂。一个个中国优秀的传统美德经典故事和一首首优美的感恩教育歌曲诠释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涵,深深的感染了全场学员,互动渐入佳境,全场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情到深处,学员们还不时发出动情的低泣声。 二、温情服务。 据悉,为大讲坛服务的十几个义工都是来自各行各业,他们以帮助别人为乐,他们把帮助别人当成个人修行的方法之一。他们一次次90度鞠躬迎侯,轻言慢行,半蹲在地上擦拭会场的每

一个角落,用半蹲的姿势为在场的贵宾和授课老师端茶送水,他们用真诚的微笑温暖每一个人,他们身体力行践行《弟子规》,他们用言行践行道德礼仪,宣扬传统文化。每当听到一声声“老师,早上好!”、“老师,下午好!”“老师,您辛苦了!”“老师,请愉快用餐!”等等温馨话语,我们恍惚来到了一个文明和谐的世外桃源。 三、专心学习。 本次大讲坛所有学员均是来自一线的老师,他们排除一切干扰,参加为期7天的学习,时间长、人数多,但会场秩序井然,学员们完全融入到了和谐、宁静、纯粹的吸收经典文化的氛围中。授课中老师生动风趣的演讲,深入浅出的报告,深深吸引了全体的学员,大家无不认真听课、细心笔记。对我来说,这是一场心灵之旅,所有人在都聆听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精华,在感动中汲取师德的`正能量。 四、心存感恩。 松花江的王琦老师把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当作事业来做,他们要把老祖宗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传承下来,让我们的民族越来越强大。这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责任,更是我们做老师的职责,让我们从我自己做起,大力倡导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做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者、传播者和践行者。努力教育学生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深刻学习国学经典,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老北京小吃三绝-作文

老北京小吃三绝 老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 中国小吃因为悠久的历史已经很完美,而北京又是帝王之都,小吃色形味俱全。 谈起老北京小吃,不得不提起那京城十三绝。 豆面糕、糖耳朵、面茶、撒子麻花、萨琪玛、糖卷果、姜丝排叉、艾窝窝、焦圈、糖火烧、豌豆黄、豆馅烧饼、奶油炸糕。 只要是老北京人,肯定知道这些,今天我就给大家说说。 豆面糕——一个陌生的名字,可说起他的别名,俗名一定不陌生——驴打滚。 这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清真小吃。 制作时要求馅卷得均匀,层次分明,外表呈黄色,特点香、粘、甜,有着浓郁的黄豆粉味。 吃进嘴里先是微微的一种苦,但很淡,咀嚼后,甜开始蔓延,但也不腻,真是人间极品。 卖这些的都吆唤着:豆面糕来,要糖钱!或滚糖的驴打滚啦!在庙会上经营这些的多为回民,只用一辆手推车,车上的铜活擦得锃光瓦亮,借此引人的眼光,以招揽生意。 艾窝窝,北京传统风味小吃。 每到春节,小店都要上这个品种,这是要卖到夏末秋后的。 做艾窝窝外皮用的糯米是已经蒸熟的了,先用桃仁,瓜仁,芝麻

仁和白糖,这些也是事先炒好的。 这种东西也可以冷食。 做完后色着雪白,形状似球,质地粘软,口味香甜。 不仅老北京人喜欢吃,就连进京的外地人也常常品尝这种小吃。 糖耳朵,别名蜜麻花。 前人曾说:耳朵竟堪作食耶?常偕伴侣蜜麻花,劳声借问谁家好,遥指前边某二巴可见蜜麻花有一段历史。 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糖耳朵的好坏我们看起来可难了。 好的糖耳朵,颜色必须棕黄油亮,质地松软。 这里的放碱更是一项技术活,放多了会酸,放少了又会差。 糖耳朵要炸的透,吃蜜要均匀,松软绵润才正宗。 怎样,口水流出来了吧,这三绝还是冰山一角。 如果你还想了解,那口水可就流不尽了。 只要你一吃,便知道这些小吃有多绝了。 六年级:展宝森点评:全文层次清晰,语句流畅。 文章内容新颖,生动紧凑,趣味性强。 结构合理,流畅连贯,自然通达。 细节描写颇具匠心。 极富功底。 美中不足的是:美食是历史的一种产物,更反映了民间的文化习

关于家乡的传统文化调查调研报告

关于家乡的传统文化调查调研报告 我的家乡在威海,中国十佳宜居城市之一,三面环海,海产品丰富,环境优美。我居住的村庄叫蒲湾村,一个只要走上十几分钟的路程就可以看到大海的村子。村里最有名的建筑非海草房莫属。虽然现在大多数人都住上了楼房,但还是保留了几个古老富有特色的海草房。 由于靠近海边,所以用于建造海草房的原料海带草特别丰富。海草房屋顶用特有的海带草苫成,堆尖如垛,浅褐色中带着灰白色调,古朴中透着深沉的气质。用于建造海草房的“海草”不是一般的海草,而是生长在5~10米浅海的大叶海苔等野生藻类。海草生鲜时颜色翠绿,晒干后变为紫褐色,非常柔韧。 盖海草房最关键的步骤是往屋顶上苫海草了,当地人盖房又称“苫房”。苫房的原理其实跟建造瓦房安装瓦片有相通之处,只不过是用海草从下往上一层压一层地苫好。海草房苫房是一门手艺,一栋海草房的好坏、使用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是否海草苫得严密。因为只要屋子不漏水,墙是很难倒的,可以一直住下去。据说苫间海草房要三四个人花上十几天才能搞好。然而现如今许多有手艺的建造海草房的人已经不在了,而能传承这种手艺的人也是极少数的。与现代式的房屋相比,海草房更多的融入了人们的智慧与手艺,体现了人与自然的结合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少了钢筋

水泥,这种原始的建筑更容易让人产生好感。 据我的调查,海草房从我们村子建设以来就有了,大概有五六百年的历史,历史悠远。由于新农村建设,许多大瓦房拔地而起,其他村子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海草房与现代建筑格格不入,渐渐淘汰了古老的海草房,而只有我们村子还保留了几个海草房,现在居住其中的大多数是些老人,年轻人更倾向于平房。海草房有许多优点,古朴典雅,冬暖夏凉,是一个非常适宜人类居住的建筑。从老人们口中,我感受到了她们对海草房独有的感情,而那些年轻人却仅限于知道其存在,对其历史了解甚少。 曾有名人对海草房情有独钟,吴冠中这样描述海草房:那松软的草质感,调和了坚硬的石头,又令房顶略具缓缓的弧线身段。有的人家将废渔网套在草顶上,仿佛妇女的发网,却也添几分俏丽。看一眼那渔家院子,立即给你方稳、厚重的感觉。大块石头砌成粗犷的墙,选材时随方就圆,三角形的大山墙,在方形院子的整体基调中画出了丰富的几何形变化,它肩负着房盖上外覆的一层厚厚的草顶。吴冠中优美的言辞形象生动的描述出了海草房的外观,令人充满无限向往。海草房不华丽,不高贵,但如果你是亲眼见到他的真面容,一定会被其古朴的外表所打动,他体现了当时人们的勤劳与朴素。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海草房的知名度也逐渐提高,

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 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以前只是知道一个大概,通过这次的延津之行,我对中国传统文化又有了新的认识,更深的认知。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包容万象、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涵盖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方面。它根植于封建主义的土壤,经过五千年的锤炼,成为中华民族兴国安邦、炎黄子孙安身立命的文化根本,成为支撑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成为推动中华文化发扬广大、绵延不断、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漫漫中华五千年,悠悠历史数千载,中国传统文化在经历几次全盘否定和摒弃后浴火重生。洋文化泛滥、道德标准缺失、心浮气躁、功利化趋势日益严重的今天,依然独树一帜、熠熠生辉。 初步接触中国传统文化时,黯然失笑、心生不屑,觉得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花精力去学习几千年的封建文化“古董”,耗时费力,跟不上时代潮流,是重蹈封建思想覆辙。通过学习渐渐的自己也被传统文化潜移默化了。当枯燥的文字,拗口的语句,慢慢为自己所接受;为人原则,处世之道为自己所认可。直叹自己才疏学浅,只了解传统文化的冰山一角。 古人有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如果我们能够潜心专修传统文化的一小部分,那么我们心中的那份不安与焦虑将会烟消云散;我们的心胸会开阔许多;我们的心境会开朗许多;我们的心灵也会纯净许多。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字放在首位,“孝”字,上为“老”,下为“子”,老人和孩子在一起才有“孝”,同时也意味着“老人”要永远在“孩子”之上才能称之为“孝”,中国人讲“以孝为先”,便可知国人对“孝”的重视,主要强调对父母,长辈的“孝”,强调长幼有序,自古便有“董永卖身葬父”的传说,还有“孔融让梨”的故事,虽然强调的是礼貌的重要性,但是我们也不难看出少年的孔融便知“长幼有序”可见“孝”在古代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孝”不仅仅在古代,即便是在当代物欲横流,充满钢筋水泥管的社会也同样被看得很重要。 中国传统文化承载着数千年先人的宝贵经验和智慧,一个民族要强大,首先文化要强大。我们没有理由不学习它,不传承它,不发扬它! 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瑰宝,要传承,要发扬;但它更需要我们去接受,去实践,去体悟。学古不泥古,我们要将传统文化结合时代精神,融入到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去;以传统文化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用传统文化宽抚我们的内心,让传统文化促进社会的和谐。只有与时代结合,运用到生活中去,传统文化才是活的,才能在世界文化之林立于不败之地。我相信五千年祖辈的智慧会在日益强大的中国和富有创造力的中华儿女的传承和发扬下,在世界文化之巅闪烁出属于中华民族的智慧之光;让世界见证中国传统文化的神奇与博厚!篇二: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 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 欲为人师表,先学会做人。 刚刚学完《传统文化教育》,内心受到了很大的震撼。才真正的感悟到自己活得多么失败!多么的不在道!由衷的感恩学校领导给我们这个认识自己,改变自己的机会。让我真正的找回了自己那颗丢失已久的良心! 传统文化的学习,刚好有吴老师讲的“如何做一位如理如法的好人”,如何让传统教育渗入生活,融入工作。但我感觉自己对“弟子规”还是停留在“圣人训”的阶段?惭愧啊,可见自己的确不是上根之弟子?不过“勿畏难、勿轻略”“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至”,要知耻近乎勇,只要严格坚持按照恩师的教导,每天按时完成作业,勇猛精进,相信一定会得到身心和谐、家庭和谐、校园和谐、乃至社会和谐的理想生活。 传统文学并不是谈玄说妙,“话说多、不如少,唯其是、勿佞巧”,圣贤留下的经典,没有一句是多余的话,正如“圣贤乃实语者、不妄语者、不异语者、这些经典,都是从圣贤人的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