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书画鉴赏与收藏知识问答

书画鉴赏与收藏知识问答

书画鉴赏与收藏知识问答
书画鉴赏与收藏知识问答

问:什么是书画鉴定的辅助依据。它包括哪些内容?

答:书画鉴定的辅助依据只是相对于主要依据而言,它包括题款、题跋、印章、纸绢、装裱、著录等。称它们为辅助依据是指即使这些内容全是真的,也只能作为辅助材料,因只有当一件书画作品的本身是真的,这些材料才有价值。如果主体立不起来,辅助材料再正确也绝不能将这件作品定为真的。

题款。题款也叫款识,是指书画作品上作者自署的姓名字号,创作年月、绘制地点及其他内容等。识别这些由作者题写的名款,可以鉴定出其书法本身所反映出来的风格。

题跋。题跋是指同时人或后人所题的款识,它包括在书画作品内或裱头的天地、拖尾等处的题记。鉴定题款要注意的是,不但要鉴定书法本身的真伪,还要考证题跋者与作者的关系及题跋内容本身的可靠程度。

印章。印章包括书画家本人的印章和鉴藏家的收藏印两类。从内容上分,它包括姓名、字号、斋名、闲文等多样。从印文的内容、字体以及钤盖的方式可看出某些时代与个性的特征,并可从印质和印色上分辨真伪。

纸绢。纸绢是中国书画特有的载体,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标志。从纸绢的不同时期的发展,本身就给书画鉴定提供了一定的辅助依据。如唐代的麻料纸,五代的澄心堂纸,北宋代的粉笺、蜡笺纸等。须注意的是,中国每位书画家在用纸绢方面都有自己的不同爱好与习惯,这就给鉴定不同书画家的作品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如著名山水画家傅抱石,抗战时期在四川就常用一种四川特制的皮纸,若在四川创作的作品用的不是这类纸,就应该引起重视。

装裱。装裱是中国书画艺术的一种特有的样式。古代流传有绪的书画作品几乎没有一件是不经过装裱的。装裱的样式有立轴、手卷、中堂、册页、屏条等。

但从现存的书画作品看,保留原有旧裱的已不多见,最早的是北宋的一种“宜和装”。如手卷中的“引首”装裱样式是在明代才有,“诗堂”也在这时出现。要留心的是,有一种“金蝉脱壳”的伪裱手法,即将原来的旧裱保留,而将原来的书画本身换成仿造的伪本嵌装进去而不留痕迹。前不久,就见到上海某一书画贩子家中,此类作品竟占大半,既有清代的,又有近现代的。一副王福厂的书对卖到一千五百元。

著录。著录是将收藏或过目的书画作品进行梳理,并用文字记录下来就称著录,如果再将这类文字编辑成书出版,就叫书画著录书。这类书籍无疑对鉴定书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书画著录书可分为宫廷收藏与私家收藏著录两类。宫廷类的有《宣和画谱》、《宣和书谱》、《石渠宝笺》等;私家类的有周密的《云烟过眼录》,顾复的《平身壮观》、安歧的《墨缘汇观》等。但有一类以欺世盗名为目的的假著录,如明代张泰阶的《宝绘录》,竟集晋唐以来的伪画二百余件,览之令人忍俊不禁。为此,对历代著录书必须一分为二,具体分析,切不可盲目依从,因有许多伪作就是依据著录仿造的。

问:我国最早的卷轴人物画代表画家是谁?有哪些存世作品及其艺术特征?

答:从现有的文献资料及各大博物馆藏画来看,我国最早的卷轴人物画代表画家应推东晋的顾恺之。

顾恺之,约生于三百四十六年,卒于四百零六年,字长康,小字虎头,江苏无锡人。曾任大司马参军、荆州刺史、散骑常侍。顾恺之博学多才,在艺术修养上诗赋书画无所不能,尤精于绘画。他画学卫协,释道、人物、山水、禽兽无所不能,而最大的成就还在于宗教、史实、肖像等人物画方面。他还是一位杰出的

画学理论家,他的《论画》、《魏晋胜流画赞》及《画云台山记》等论画名篇,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顾恺之的绘画作品流传不多,唐代《贞观公私画史》一书共收录十七件,《历代名画记》中收录二十九件,到了宋代,入内府见于《宣和画谱》的仅存九件,散见于其他著录的也很少,可见顾恺之的真迹在宋代已是寥若晨星。今天存世的所谓顾恺之的作品,有《女史箴图卷》、《洛神赋图卷》、《列女仁智图卷》和《斲琴图卷》,但据专家鉴定,一般认为都是宋或唐人摹本。其中《列女仁智图》现藏于故宫博物院,是根据汉代刘向《古列女传》第三卷《仁智传》的内容绘制的。画中的线条与顾其他作品相比显得较粗,风格劲健,且较为注重墨染。此作据已故唐兰先生考证,认为虽系宋人摹本,但非系顾氏风格。《斲琴图卷》亦藏故宫博物院,是一幅描绘古代文人学士制琴的场景。此作衣纹线条细劲,设色晕染淡雅古朴。据唐兰先生考证,也是晋朝传本,并非顾氏原作风格。如此看来,作为顾恺之原迹之摹本可靠性较大的是《女史箴图卷》和《洛神赋图卷》。

《女史箴图卷》现藏英国不列颠博物馆,是据西晋张华讽谏贾后宣扬封建女德的《女史箴》内容所作。全卷共分十二段,前三段已佚,尚存几段,卷末款署顾恺之,当为后人所添。图中人物神态宛然,体物描绘精微,笔法细劲联绵,宛如春蚕吐丝,设色典丽秀润,气息古朴。明代陈继儒以为是宋摹本,清代胡敬以为是唐摹本,而今人也以为唐人摹本为可靠。

《洛神赋图卷》系据三国曹魏诗人曹植的名篇《洛神赋》的内容而创作的。现传世的共有三个摹本:一为辽宁省博物馆藏本。原系绍兴内府所藏,明代由项子京藏,至清代归梁清标收藏。二为故宫博物院藏本。清代为梁清标收藏。三为美国弗利尔艺术博物馆藏本。前段已失,卷末有明董其昌题字,定为顾氏所作。

以上三卷全系一个底稿的摹本,专家们一般定为宋摹本。画中洛神衣带飘逸,动态委婉从容,目光凝注,设色艳丽明快,较成功地刻画了人物的形象特征。

其时的人物画家,除顾恺之外,著名的画家还有陆探微和张僧繇,画史称他们为南北朝画界的“三杰”。据唐张怀瓘《画断》中评说三人所画的人物,张僧繇得其骨,陆探微得其肉,顾恺之得其神,但张和陆的作品至今已无迹可寻,故只能根据文献来了解他们作品的面目了。

总之,了解了顾恺之的人物画,为以后、尤其是唐代的人物画鉴赏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因这些虽系摹本但毕竟是存世最早的人物卷轴画代表作品。

问:学习书画鉴定必须掌握哪些相关的知识?

答:学习书画鉴定的相关知识应该是多方面的。有的较为直接,有的较为间接。学习和掌握了这方面的知识,对书画的鉴定及辨伪有直接的帮助。中国书画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产物,因此,讲书画离不开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搞书画鉴定更须了解中国的历史及其基本的文史知识。如诗词的格律、书法篆刻知识,以及历代帝王的称谓、职官、礼制等。历代著名的书画家,大多具有相当水平的文学造诣,有不少书画家本身就是文学家。他们所写、所书、所题的字画,往往都与历史、文学有直接的关联。若碰到明代画家作品中题有清代某一诗人作的诗词,那么这画肯定是幅伪作无疑。

干支纪年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纪年方法,这种纪年法既准确又实际,对我国历史的发展、人民的风俗习惯、经济文化生活产生过很大的影响。为此,我国历代书画作品上题款的创作时间,一律沿用干支加帝王年号的形式,连近现代,甚至

当代的不少书画家依旧沿用这种方式。所以掌握干支纪年法,对正确认清书画作品的创作年代及作者本人的创作年龄至关重要。所谓干支,实系天干、地支的全称。干共有十干,依次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即十二支,依次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干支按顺序两两相配,至六十循环一次,为一个甲子。人们常说的“六十花甲”即从此来。去年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张慈生先生编的《元明清书画家年龄速检表》一书,就是以干支纪年排列推算书画家年龄、确定书画家创作年代的一部较好的工具书。

以避讳来断定书画家创作年代和作品真伪也是书画鉴定中必须了解的相关知识。关于避讳制度的起源、种类及方法,也是中国历史文化中的一项专门学问。避讳大致可分为避朝讳和避家讳两种。避朝讳即是避当代皇帝及先帝的名字;避家讳即是避作者家中长辈或祖先的名字。书画鉴定中,避朝讳相对避家讳比较容易掌握。避讳的具体方法基本有:改字、缺笔、空字、改音等。避讳的范围有人名、地名、官名、物名等等。避讳的情况较为复杂,在鉴定中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如清代“四王”之一的王鉴,因其字“玄照”,为避康熙帝“玄烨”名,故作品落款时将“玄照”改为“元照”。落款一般都写成“元照王鉴”或“王鉴元照”,有时也把“玄”写成“玄”,用缺笔避讳。

古代建筑、衣冠服饰和生活器具等方面的知识也是鉴定中应该掌握的。因每个时代的历史发展、文化背景、生活习惯的不同,在这些方面就有各自不同的某些特征。这些可以通过历代发掘的实物和历史文献资料加以相互印证。如著名的《清代上河图卷》,至今流传有许多本子,而其中只有一件是真的。这是因为北宋张择端的原本无论桥梁、舟车、市肆、城廓等均符合宋代的形制。尤其是城墙

除了门洞是砖砌的以外,其他都是土筑成的。而其他伪本的城墙全都是砖砌的,而这种砖砌的城墙要在明代初年才出现。

问:什么是书画鉴定的主要依据?它包括哪些内容?

答:当我们面对一件需要鉴定的书画作品时,它实是由多种形式组合而成的艺术复合体。既有书画作品内容的本身,又有书画家本人的题跋或题诗、他人的题跋或题诗,还有作者本人与鉴藏者的印章,装裱的形制及所用的纸绢等。这些都是书画鉴定的内容,都与鉴定真伪密切相关。

在具体鉴定的过程中,以什么为鉴定的主要依据呢?也就是说,什么是鉴定的主要内容方面?回答自然是书画作品内容的本身,它包括时代风格与个人风格两个方面。而这些风格特点反映在书画作品本身,即指用笔用墨的艺术水准、结体构图的技巧和画面的内容。

时代风格。所谓的时代风格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某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和风俗等在书画创作中所留下的特征及痕迹――它包括每个时代的风土人情、穿着打扮、建筑样式和审美倾向;一是指在同一时代中,各个特殊形式的书体或画风,都有它的来源和基础,即通过其师承渊源与彼此间的影响等所产生的某些相通之处。

个人风格。所谓的个人风格是指每位书画家由于各人的思想观点的不同、性格修养的不同、师承关系和审美观的不同以及使用工具与运用笔墨习惯的不同,反映在作品上也就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不管是时代风格,还是个人风格,最关键的还是在于笔墨。因为时代风格与个人风格都是通过作者的笔墨运转而反映出来的。“画中三昧,舍笔墨无由参悟”(黄宾虹语)。为此,笔墨又是鉴定中国书画的核心与关键。中国书画的笔墨又

分为三个方面,即笔法、墨法和结体构图,而这三个方面,又以笔法最为主要,这是书画鉴定的核心。因论笔法,必兼用墨,墨法之妙,全从笔出,墨法尤以笔法为先。

总之,书画鉴定的主要依据就是指时代风格和个人风格,而个人风格比时代风格更为重要。因时代风格是通过个人风格反映出来的,没有个人风格就无所谓时代风格,而笔法墨法相对于时代风格和个人风格显得更为重要。如现代山水画艺术大师黄宾虹,其晚年的山水画创作呈现出浑厚华滋、雄健苍莽为主的个性风格,反映出山水画在沉寂了近百年衰微萎靡时期后,因受到中西文化的交流撞击,呈现出那生机勃发、大气磅礴的时代特征。而这些又无不通过黄宾虹在总结前人的“五笔法”和“七墨法”的基础上,成功地运用了他那长短不同的笔触皴法,以及大小、浓淡、干湿等各种不同的笔墨法的结果,以达超然物外、天然自成的艺术美感。

问:一般的人能学习书画鉴赏与涉及书画收藏吗?

答:许多人都将书画鉴赏与收藏看成是一件十分玄妙、高不可攀的事情。其实,凡是有志于这个门道的人,只要肯下功夫,方法对路,

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都是可以学会的。在我周围的许多书画收藏爱

好者,原来文化水平不高,但鉴定收藏书画也有自己的一套办法。有

个别所谓的“画贩子”,其眼力并不比专业搞鉴定的差。其实鉴定书

画犹如熟悉了解人。有一位你熟悉的朋友,老远看到并不一定看清楚,

但只要视其形态,你就能大致分辨出这人是谁,一旦走近了你就会一目了然,鉴定书画也是同样的道理。学习鉴定最好先从某位名家入手,了解他所处的时代,他的个性风格。看多了,看久了,就会总结出一些特征,然后再波及其他书画家,举一反三地进行对比研究,你就会慢慢地掌握出一套基本的知识与方法。

自然,要真正精通书画鉴赏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我国历史悠久,文化源长,自古至今书画家不计其数。每个时代都有不同风格面貌的书画家,同一时代也有不同的书画流派与作者,就是每位书画家本人,其早期、中期与晚期的创作风格也各不相同。更何况,书画自有经济价值以来,历代就不断有人采取各种手法伪造做假,以欺人蒙骗谋取利益,这就给鉴定书画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与复杂性。因此,要真正掌握书画鉴定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那么,怎样才能学好这门专业呢?

一、是实践出真知。鉴定书画说来说去还是要多看多比较原作,平时要有意识地加强真迹与伪作的比较分析,弄清不同流派的个性特点。

二、是加强自身修养。在古玩各门类中,书画鉴赏是较难的一门学问。故而,学书画鉴赏还必须学习与之相关的历史、文学、美学、美术史等方面的知识。另外,还必须了解书画创作的基本方法与创作过程。同时,还须了解书画作伪的常识,这些对提高眼力都很有帮助。

三、鉴赏与收藏结合。学习鉴赏必须与收藏相结合,只有敢出钱

买东西,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眼力。至今为止,还没有听到一位会鉴定而从不收藏的人。

自然,并不是说学习书画鉴赏必须具备上述知识才能进行。但不加强学习,要提高鉴赏水平也是很难的,一位有志于学习书画鉴赏与涉及收藏的人,只要边干边学,持之以恒,是能够成为一位鉴定收藏家的。

问:书画鉴赏与收藏的涵义是什么?

答:中国书画的鉴赏与收藏对保存和研究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书画鉴赏与收藏,古人称之为鉴藏。它包括鉴定、欣赏收藏、流传、著录等方面,是一个十分广泛而又具有相当研究价值的课题。

所谓鉴赏,实际上包括鉴定与欣赏两个方面。鉴定主要指判定与欣赏两个方面。鉴定主要指判定作品的真伪,应属鉴定学的范畴;欣赏,主要指品评作品的优劣,属艺术批评学的范畴。鉴定与欣赏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鉴定是建立在欣赏的基础之上的,只有懂得欣赏才能判断作品的真伪:欣赏又是鉴定的演进,高明的鉴定家必定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然而,判断真伪与优劣有时又是两回事。艺术水准好的书画作品并不一定是真迹,如有些代笔的作品;而有些艺术水准较差的作品,也不一定是伪作,如一些不善书画艺术的名人墨迹。但高超的艺术家,其作品再差也不至于差到哪里去。同时,着重于笔墨内涵、个性风格、文献考证等,而欣赏则重在艺术论析、气韵意境、

审美价值等。因而,鉴定家未必能对作品做出较深的论断;欣赏家也

不见得能判断作品的真伪。然而,遗憾的是,能集鉴定与欣赏于一身

的鉴赏家为数实在不多。

收藏,主要包括收藏、流传、著录等方面。具有一定眼力,又有财力收藏,从事这方面研究,并藏有一定数量的历代优秀作品者可称

为收藏家。然历代也有一些好事之徒,这些人并不懂得鉴赏却庋藏有

众多历代珍品,如严嵩父子。严格地说,这些人称不上收藏家。因为,

欣赏水平不高,眼力不好,收藏再多,也难以称著于世。他们只是将

其作为个人财富,显贵掠奇而已。为此,历代许多著名收藏家,其眼

力、收藏与著录总是连在一起的,这类人应称鉴藏家。像宋代的米芾、

明代的项子京、清代的安岐等,经他们之手所评定的作品真伪,绝大

多数是可靠的,这对后代的收藏与考证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欲做

收藏家,必先学做鉴定家,眼力不锐、修养不高,必然收罗不少赝品,

这不但劳民伤财,其藏品也肯定无多大的价值。

由上可见,中国书画的鉴赏与收藏学问很深,范围很广。它以鉴定真伪为中心,旁涉欣赏、收藏、著录、考证等诸范畴,并已成为一

门新兴的学科――书画鉴定学。

问:阎立本的人物画有哪些存世作品?其艺术特性是什么?

答:阎立本,唐代著名画家。约生于六百零一年,卒于六百七十三年,雍州万年(今陕西潼临县)人,曾任主爵郎中、工部尚书、右相和中书令,时有“右

相驰誉丹青”之誉。其父阎毗,其兄立德,既有画名,又以擅长工艺、建筑工程著称。阎立本绘画师承隋代的杨契丹、郑法士、董伯仁、展子虔与其父,并上溯张僧繇而“变古象今”,代表了初唐中原地区的风格。

阎立本善画台阁、车马、肖像,尤长于重大题材的历史人物画和风格画。据史料记载,其画迹见之于《历代名画记》、《唐朝名画录》、《宣和画谱》中的有六七十件,其代表作有《凌烟阁功臣图》、《秦府十八学士图》、《历代帝王图》、《萧翼赚兰亭图》、《异国来朝图》、《职贡图》和《步辇图》等。其中留传至今较为可靠的有《步辇图》、《职贡图》、《历代帝王图》和《萧翼赚兰亭图》。

《步辇图》绢本设色,现藏故宫博物院,描写的是唐太宗李世民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联姻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此图无款,卷后有宋.章直(伯益)篆书题记一段,另有米芾等人的观款。据专家鉴定,此为北宋摹本。作者以细劲的线条塑造人物形象,具有早期肖像画的特征,线条流畅,色彩艳丽而沉着,较成功地描绘了人物的神态与神情。其中人物的发式与服饰都具有初唐时的特点。

《历代帝王图》,绢本设色,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作品描绘的是自汉昭帝至隋炀帝十三帝王之像。画家既注意各帝王的形象,又注意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画中人物皆以铁线描勾画,线条匀细挺拔,布设以朱、黑、白三色对比搭配,晕染柔和,体现出南北朝人物画的脉络体系。

传为阎立本人物画的作品还有《职贡图》和《萧翼赚兰亭图》。《职贡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系宋代摹本。描绘的是当时"万国来朝、百蛮朝贡"的情景,人物"尽该毫末,备得人情"。《萧翼赚兰亭图》描绘的是唐太宗派遣监察御史萧翼到会稽骗取辨才和尚宝藏之王羲之书《兰亭序》真迹的故事。存世有二本,一

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一藏辽宁省博物馆。据专家考证,一为北宋摹本,一为南宋摹本。辽博藏本卷后有明代画家文徵明长跋,定为真迹。此卷不论从内容或形式看,都较成功地了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呈现出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此图从画风分析,也较符合宋.黄伯思《东观余论》中所说的"博陵之笔缜细"和米芾《画史》中陈述的"皆着色而细"的记载。据此,这幅作品虽定为宋人摹本,但以此来衡量阎立本的艺术成就,以及鉴赏中唐以后的人物画风格,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问:为什么称吴道子为画圣?“曹衣出水,吴带当风”说的是什么?

答:吴道子,又名道玄,何南阳翟(今河南禹县)人。生卒年代不详,其创作活动时期约在玄宗开元、天宝(七百一十三――七百五十一)年间。是继阎立本之后的最著名的画家。

吴道子被称为画圣,最早出现在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他称誉道“国朝吴道玄,古今独步,前不见顾陆,后无来者……吴宜为画圣”。到了北宋,郭若虚又在《图画见闻志》中说:“吴生之作,为万世法,号曰'画圣',不亦宜哉!”直至元代,夏文彦也赞道“笔法超妙为百代画圣”。于此可见,吴道子在中国画坛上有如此高的地位,实与他在绘画创作上的贡献及其独特的风格有关。而“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也即是指吴道子等人在艺术上的独创性与重大影响。

“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主要是指古代人物画中衣服褶纹的两种不同的表现方式。一种笔法刚劲稠叠,所画人物衣衫紧贴身上,犹如刚从水中出来一般;一种笔法圆转飘逸,所绘人物衣带宛若迎风飘曳之状。而"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中所指的“曹”、“吴”又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曹为曹仲达,吴为吴道子;一说曹为曹不兴,吴为吴暕。曹不兴为三国时吴国吴兴人,又名弗兴。擅长画龙、

马、虎及人物,画史有“误墨于素,因势成蝇”的传说。吴暕为南朝宋代人,擅长画佛像罗汉,时享盛誉。而“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一般多指曹仲达和吴道子。

曹仲达,北齐人,以画梵像著名,其画风在绘画史上有较大影响。素有“曹家样”之誉,其画衣衫褶纹被人们称作“曹衣出水”。

吴道子是一位山水、人物、花鸟、器物都能的画家,其人物画影响更大。他早年行笔线纹较细,中年落笔磊落多变,有如“莼菜条”。这种兰叶般的有粗细变化的笔线,富有律动感与节奏的变化,使所绘物像具有运动式的立体感。在敷色上,还创立了不施重彩,仅以淡赭轻涂,而注重线条造型本身的韵味,达清逸简淡的韵致,帮画史称为“吴装”。更可贵的是,吴道子这种创造性的线条一是从现实生活中得来,另外又是自己富有情感变化在绘画创作中的反映。

遗憾的是,像吴道子这样的大画家,其画迹在今天已难以找到。据传《送子天王图卷》是他的作品,现藏日本,卷尾有五代曹仲玄的跋文,称是吴生之作。此作画风虽与唐人相似,然其线条似兰叶描而非似“莼菜条”,且严谨有余而磊落豪放不足,故专家一般定为宋摹本。

总之,人物画自吴道子之后,其笔墨线条已有较大发展,这正如苏东坡所说“画至吴道子,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

当代书画鉴定三大家各有绝招自成三大流派

当代书画鉴定三大家各有绝招自成三大流派 建国后,中国书画鉴定逐步走上了科学性、系统性的研究道路。书画鉴定以时代风格和个人风格作为主要依据。这期间,出现了三位具有代表性的鉴定家,他们在书画鉴定上各有所长,各具特色,形成了三大流派。谢稚柳艺术鉴 定谢稚柳先生 艺术鉴定即从书画艺术的本体,包括意境、格调、笔法、墨法、造型、布局等特征入手进行鉴定,是书画鉴定最直接的路径,是鉴定的筑基功夫。鉴定学中艺术鉴定最难,也最切实。艺术鉴定能解决的问题,一般便无需舍近求远地依靠其它的鉴定方法进行佐证。因此,优秀的书画家,加上厚实的书画史论功底,一般便是当然的鉴定家。古代鉴定家都是书画的行家里手,原因也基于此。正是从这一角度上,传统鉴定的“望气”方法才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谢稚柳最大的长 处和贡献正在于此。谢稚柳书法 在国家文物局古代书画鉴定组成员中,谢稚柳名列首席。他一生的书画鉴定是和他的书画创作互为作用、相互影响的。他从历代大量书画名作中得到创作养料,滋养了自己的创作。反过来,丰富的创作经验又直接对鉴定产生影响。从书画本体出发对书画进行鉴定成为谢氏的主导风格。可以说,谢稚柳的鉴定是艺术鉴定,同时也是鉴定艺术。谢稚柳画作

谢稚柳的鉴定艺术是在创作中一步一步深化的。他的过人之处是着眼直达书画本身,绝对不会敲边鼓。早在1966年,他在香港《大公报》上连载发表了《论书画鉴别》一文。这是一篇系统的鉴定学论文。从传统的鉴别方法,到鉴别方法的论证、辩伪,特别是讲到对书画本身认识时,精论迭出,显示出艺术家对鉴定的敏锐观察力。他从笔墨、个性、流派诸方面来认识作品的体貌和风格。笔墨是形成书画的基本条件,也是书画风格的重要内容,更是鉴定书画的主要依据。谢稚柳创造性地提出“性格说”,认为鉴定的标准,是书画本身的各种性格,即它的本质。一个画家可以产生水准高的作品,也会产生低劣的作品,问题不在于标准高低、宽严,而在于对书画本身的各种性格的认识,性格自始至终贯穿在优与劣的作品中。基于此,谢氏对于书画作品出现特例时,即某一画家临时变换习惯性画风,或者是早年所作的不成熟样式等等,总是不被迷惑,一锤定音,具有深邃的鉴别力。书画实践和他的望气性格使他的鉴定具有一种神奇性。从这点上看,谢稚柳是目鉴的天才。徐邦达先生 徐邦达技术鉴定在当代书画鉴定家中,徐邦达的鉴定著作最多,有《古书画鉴定概论》、《古书画伪讹考辨》、《古代书画过眼要录》、《历代流传绘画编年表》、《历代书画家传记考辨》、《重订清宫旧书画录》以及大量的鉴定论文,从各个方面详尽地对书画鉴定进行论述。从他的论著中,我们注

书画鉴赏与收藏知识问答

问:什么是书画鉴定的辅助依据。它包括哪些内容? 答:书画鉴定的辅助依据只是相对于主要依据而言,它包括题款、题跋、印章、纸绢、装裱、著录等。称它们为辅助依据是指即使这些内容全是真的,也只能作为辅助材料,因只有当一件书画作品的本身是真的,这些材料才有价值。如果主体立不起来,辅助材料再正确也绝不能将这件作品定为真的。 题款。题款也叫款识,是指书画作品上作者自署的姓名字号,创作年月、绘制地点及其他内容等。识别这些由作者题写的名款,可以鉴定出其书法本身所反映出来的风格。 题跋。题跋是指同时人或后人所题的款识,它包括在书画作品内或裱头的天地、拖尾等处的题记。鉴定题款要注意的是,不但要鉴定书法本身的真伪,还要考证题跋者与作者的关系及题跋内容本身的可靠程度。 印章。印章包括书画家本人的印章和鉴藏家的收藏印两类。从内容上分,它包括姓名、字号、斋名、闲文等多样。从印文的内容、字体以及钤盖的方式可看出某些时代与个性的特征,并可从印质和印色上分辨真伪。 纸绢。纸绢是中国书画特有的载体,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标志。从纸绢的不同时期的发展,本身就给书画鉴定提供了一定的辅助依据。如唐代的麻料纸,五代的澄心堂纸,北宋代的粉笺、蜡笺纸等。须注意的是,中国每位书画家在用纸绢方面都有自己的不同爱好与习惯,这就给鉴定不同书画家的作品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如著名山水画家傅抱石,抗战时期在四川就常用一种四川特制的皮纸,若在四川创作的作品用的不是这类纸,就应该引起重视。 装裱。装裱是中国书画艺术的一种特有的样式。古代流传有绪的书画作品几乎没有一件是不经过装裱的。装裱的样式有立轴、手卷、中堂、册页、屏条等。

但从现存的书画作品看,保留原有旧裱的已不多见,最早的是北宋的一种“宜和装”。如手卷中的“引首”装裱样式是在明代才有,“诗堂”也在这时出现。要留心的是,有一种“金蝉脱壳”的伪裱手法,即将原来的旧裱保留,而将原来的书画本身换成仿造的伪本嵌装进去而不留痕迹。前不久,就见到上海某一书画贩子家中,此类作品竟占大半,既有清代的,又有近现代的。一副王福厂的书对卖到一千五百元。 著录。著录是将收藏或过目的书画作品进行梳理,并用文字记录下来就称著录,如果再将这类文字编辑成书出版,就叫书画著录书。这类书籍无疑对鉴定书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书画著录书可分为宫廷收藏与私家收藏著录两类。宫廷类的有《宣和画谱》、《宣和书谱》、《石渠宝笺》等;私家类的有周密的《云烟过眼录》,顾复的《平身壮观》、安歧的《墨缘汇观》等。但有一类以欺世盗名为目的的假著录,如明代张泰阶的《宝绘录》,竟集晋唐以来的伪画二百余件,览之令人忍俊不禁。为此,对历代著录书必须一分为二,具体分析,切不可盲目依从,因有许多伪作就是依据著录仿造的。 问:我国最早的卷轴人物画代表画家是谁?有哪些存世作品及其艺术特征? 答:从现有的文献资料及各大博物馆藏画来看,我国最早的卷轴人物画代表画家应推东晋的顾恺之。 顾恺之,约生于三百四十六年,卒于四百零六年,字长康,小字虎头,江苏无锡人。曾任大司马参军、荆州刺史、散骑常侍。顾恺之博学多才,在艺术修养上诗赋书画无所不能,尤精于绘画。他画学卫协,释道、人物、山水、禽兽无所不能,而最大的成就还在于宗教、史实、肖像等人物画方面。他还是一位杰出的

浅谈书画艺术的作用和功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0d12005493.html, 浅谈书画艺术的作用和功能 作者:赵卫忠 来源:《群文天地》2012年第03期 摘要:书画艺术是我国传统艺术中的宝贵财富,在人们日常的文化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对当前书画艺术具有的功能和作用进行论述,并提出了一些发展书画艺术需要开展的工作。 关键词:书画艺术;作用;功能 一、书画艺术具备的功能和作用 1.书画艺术在育化以及人际交流方面的作用。育化功能在很多的艺术形式中都有体现,在书画艺术上也不例外,在当前创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书画艺术在育化以及促进人际交流方面的作用更加重要。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想要成为一个人们心目中的儒雅人士,书画方面具备一定的造诣是一项必备的要求。书画的学习过程,能够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进行了学习,而且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综合素质的提高也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当然这也包含书画方面的基本素质,一位商人具备书画才能,会使客户增添几分对他的信任,一位官员具备书画才能,会使群众增添几分对他的尊敬和亲近。此外,书画艺术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人们的交流中也具有一定的作用。人们在生活中难免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相互交流合作,良好融洽的人际关系对于人们的生活工作越来越重要。在我国很早以前就有以文会友的传统,因此,通过书画作品的交流,进一步扩展到人际方面的交流,在很多时候是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对书画艺术的感悟和体会,是发自个人内心深处的,对于人与人之间真实想法与情感的体会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 2.书画艺术在休闲娱乐方面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以人为本的原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之而来的就是人们休闲娱乐时间不断增加,在这些时间里,人们除了一些常见的休闲方式外,开展书画方面的练习也是一种很好的休闲娱乐方式,书画艺术集高雅、艺术、休闲、放松于一身,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普通人所接受,它不会带来繁重的体力劳动和巨大的经济投入,而且对于自身良好心态,优秀个人修养方面有着很好的锻炼培养作用。另外,书画艺术还能够对人们自身的艺术才华进行发掘,是提升自我价值的机遇。 3.书画艺术与延年益寿。作为我国传统的艺术形式,书画艺术本身有着较高的艺术内涵和文化底蕴,书画作品创造过程中动静结合的特点对于作品的创作以及创作者的身心健康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书画创作过程讲究心平气和、动静结合,创作前,人要摆脱外界环境的干扰,全身心的投入到作品中去,这样才能够将内心的情感充分体现在作品中,达到书法内心情怀,解出胸中烦闷的作用。此外,书画艺术的创作过程,并不是一个剧烈的运动,但也结合

扬州八怪 金农题画诗作品

扬州八怪金农题画诗作品 题画诗题画诗是我国传统绘画的一种艺术形式。在中国画的空白处,往往由画家本人或他人题上一首诗。诗的内容或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谈论艺术的见地,或咏叹画面的意境。金农也经常在画边上题一些诗句,都是民俗的口语或大白话。荷花开了,银塘悄悄。新凉早,碧翅蜻蜓多少?六六水窗通,扇底微风。记得那人同坐,纤手剥莲蓬。-秋在花枝上,花枝随转,偏向着朝阳夕阳。玉人最爱新凉,靥微黄。风前小病,病也何妨。--冬瓜茄子萝卜菜,付与山僧作午餐。--吴兴众山如青螺,山下树比牛毛多。采菱复采菱,隔舟闻笑歌。王孙老去伤迟暮,画出玉湖湖上路。两头纤纤曲有情,我思红袖斜阳渡。-这种风格直接影响了后世的丰子恺,所以金农的画也可以说是漫画的萌芽了。丰子恺《阿黄衔伞远来迎》金 农清代中叶,工商业逐渐发达,江淮一带出现了许多富商,特别是盐商,极为富裕。他们除了盖大房子、造大花园,还流行一件事,就是俗话说的“先比车,后比房,再比墙”,他 们互相攀比家里墙上挂着什么画,以彰显其“书画传家”的高 贵品位。扬州个园就是清代盐商黄至筠的私家园林(图片来自于网络)于是,当时就有很多卖画为生的人应运而生。这些人里面最优秀的就是“扬州八怪”,或者说扬州画派。他们 喜欢活泼地、有生命地、不拘束地作画,因为他们既不是给

宫廷作画,也不像文人游戏作画,他们是为世俗商业社会的需求而作画。金农正是“扬州八怪”的核心人物。画竹子闻名的郑板桥就是'扬州八怪’之一“扬州八怪”之一李鱓的《冷艳幽香图》“扬州八怪”中华喦的册页《山水十五开》其一金农天资聪颖,早年在杭州,读书于学者何焯家,年十七,初习声韵之学。金农好游历,三十七岁前主要往返于杭州、扬州等地,不出江浙范围,以交游、增长阅历为目的。之后直到五十岁,他四处远游,“足迹半天下”,遍走齐、鲁、燕、赵、秦、晋、楚、粤,进行文学与艺术切磋。《金农自画像》五十岁因生活所迫开始作画的金农,靠着丰富的见识,以金石意趣入画,创造了笔墨拙朴的风格,充满了生涩、笨拙的金农“拙趣”。他擅画小品,尤其是淡墨干笔作花卉,通幅以没骨法写出。所谓没骨法,就是不用墨线勾勒,而直接以色块或墨块涂画物象。金农《人物山水图册十二开》柳塘间舟金农《人物山水图册十二开》板桥流水,桃林策杖金农《杂花十二开》荷花金农《墨戏图册十二开》举杯对梅花延伸阅读中国美术史·大师原典系列《金农·杂画十二开、墨戏图册十二开、人物山水图册十二开》册页38幅中信出版集团2017年2月本文所用金农绘画插图均来自于《金农·杂画十二开、墨戏图册十二开、人物山水图册十二开》

火眼金睛识赝品:书画真伪鉴定

火眼金睛识赝品:书画真伪鉴定 唐寅草屋蒲团图真迹 古今中外,书画赝品是令收藏家们头痛的难题。如何鉴定真伪,已成为世界艺术品领域的一个难题。由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实施的国家科研项目——“书画真伪科学鉴定系统”于2008年初正式启动,计划今年初步结题。实施这一项目的目的是将科学技术引入书画真伪鉴定中,建立以传统经验鉴定与现代科技检测相结合的书画鉴定科学系统。记者采访了该项目的课题负责人——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书画真伪科学鉴定研究中心主任尹毅。 眼光+科技的鉴定体系 记者:书画历来是艺术品造假的“重灾区”,从你们实施的科研项目名称可以看出,这一鉴定系统与过去的传统鉴定有所不同,增加了不少科学技术含量,那么在“书画真伪科学鉴定系统”中,传统鉴定方法与科学技术二者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尹毅:有人曾言“科学鉴定和经验鉴定是书画鉴定的两种不同体系”,这种说法不妥当。经验鉴定与现代科学技术之间不是相互割裂或者对立的关系,它们是相辅相成的。科学鉴定体系不是要以科技检测取代经验鉴定的“眼学”。“眼学”也是一门科学,仍要充分重视,应使其与现代科技的“火眼金睛”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承担起中国书画鉴定的历史使命。 目前国内的书画鉴定主要还是依靠专家的个人经验,这种经验鉴定是基于不同艺术家和鉴定家的知识积累和见识成长,形成了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书画鉴定个人专业体系,为书画研究、书画保护以及艺术品市场的健康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但是无所不能的书画鉴定家是不存在的,一个人只可能成为某一方面、某一时期、某一个(或某一些)书画家及作品的鉴定专家。我们目前实施的“书画真伪科学鉴定系统”项目,就是希望将科学技术手段引入书画真伪鉴定,建立以传统经验鉴定为主、科学技术为辅助手段的书画真伪科学鉴定体系。 书画鉴定的X光、CT 记者:“书画真伪科学鉴定系统”可以说是鉴定领域内的新尝试,那么在书画研究、鉴定方面,它将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 尹毅:“书画真伪科学鉴定系统”,是在对国内外已经运用的科学鉴定方法进行全方位分析之后,在保证书画作品安全性的前提下,运用激光拉曼技术、荧光光谱、显微红外光谱和能谱等现代化分析手段进行中国字画真伪鉴定的试验。其鉴定工作既包括在纸张、颜料、墨迹、印章等年代上的区分,还有技法、笔法、历史渊源、时代特征和艺术风格等方面的区分,从而达到区分作品真伪的目的。该项目付诸实践后,会使我国书画鉴定工作的现代化进程与传统的鉴定方法紧密结合,使书画鉴定评价体系日趋完善,并从规范化的角度建立相对完整的书画鉴定科学体系和中国书画鉴定数据库,同时也为后世留下科学鉴定的依据。 曾有人对书画科技检测有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以前的中医大夫看病,通过望闻问切诊断病情,后来有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如X光、CT),可以了解病人机体内部的情况,这些医学科技对于医疗诊断颇有帮助,如今的医生绝不会再拒绝这些医学科技。用于书画鉴定的光谱仪、显微镜等科学仪器,就是书画鉴定方面

高润祥:中国书画鉴赏与收藏

高润祥:中国书画鉴赏与收藏 高润祥:中国书画鉴赏与收藏 2011-07-18 16:43高润祥:中国书画鉴赏与收藏 提要:随着中国文化消费时代的来临,中国书法和绘画在艺术品收藏中正逐步占据主导地位。但是,由于书画鉴定在我国刚刚起步,面对鱼目混杂、真假难辨的书画收藏市场,我们必须端正态度,明确自己的收藏目的。无论是快乐收藏还是纯粹以盈利为目的的投资收藏,增强鉴赏能力、谨防上当买假是首要前提。 人民日报2010年8月5号刊登了我的一篇文章,其中我提出两句话:一是中国书法和绘画是人类进化史上最具有标志性的文化符号;第二句话是在2010年中国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文化消费时代。 首先,中国书法和绘画是人类进化史上最具有标志性的文化符号,中国书法绘画艺术是随着人类智慧启蒙产生和发展的。从人类产生起,人类就需要保暖、获取食物。但当人类可以在墙壁上写写画画,有了文字、语言后,才真正产生了人类社会。人类并不是因为直立行走才成为人,是因为有了智慧才成为人。最初,邻居间借2只羊,债主要在墙上画2只羊作为记号。后来逐步演化,就形成了现在的象形字

“羊”。应该说,我们是有了绘画有才有了文字,从远古到现在,直到遥远的将来。 中国书法和绘画不仅是艺术家才华的表现,也蕴含时代、社会、民族兴衰成败,透露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轨迹。2010年7月份,我到海拉尔参加海峡两岸三地2010年海拉尔中国玉文化名家论坛,我在皇家文化会馆专门讲了玉文化。我对玉的真、假、价格不去作评论,我要研究的是玉上面的文化符号。玉文化所流传下来的文化符号与我们今天的绘画、书法都能接上轨,不管它反映时代也好,反映人的情绪也好,玉文化都随着我们的艺术贯穿历史。 从画一头牛、一只羊的具像画以记数记事,到意象画情、画意、画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中国书法和绘画既有人性审美欣赏,更有历史认知与启示。中国书法和绘画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断层的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永远的骄傲和自豪。2010年出土于四川成都金沙遗址的金沙太阳神鸟,是21世纪我国考古的一个重大发现。看太阳神鸟的设计,四鸟绕日,四周迸射出12道光芒,它蕴含着追求光明、团结奋进、和谐包容的精神意境。它构图严谨,线条流畅,极富美感,应该是我们古代“天人合一”哲学思想、丰富想象力、丰富艺术创造力和精湛工艺水平的完美结合。所以,中国书法和绘画是人类进化史上最具标志性的文化符号,这一点我们坚信不疑。

浅谈书法艺术之美

浅谈书法艺术之美

摘要:中国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视觉造型艺术,和其他形式的艺术一样,它也有自己艺术美的多种表现形式。 关键词:线条美墨色美形体美气韵美意境美 文字本是用来代表语言传达思想的工具,有其特有的实用价值。中国的方块汉字具有多样变化,除了实用价值之外还有高度的艺术价值。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能表现华夏儿女审美人格心灵世界,它是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厚重发展史的沉淀。自殷商以来纷呈,秦汉之古拙,魏晋之风韵,隋唐之法度,宋元之意态,明清之朴趣。书法在晋唐之间称为书势,日本人称中国书法为书道。中国的传统书法有它独特的艺术美,无愧为中国美学之灵魂。中国的书法艺术美,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书法的线条美 中国书法是由线条组成的,书法的线条就是“点画”,两者是一致的。而在竹木简、纸帛上留下点画墨痕的工具,是毛笔。由动物毛制作,它柔软而富有弹性,有吸墨多和吐墨自由的特色,东汉的蔡邕在《九势》中说:“惟笔软则奇怪生焉”。正因为毛笔是软的,才能写出抑扬顿挫、变化莫测的线条来。 中国书体分为五类,决定书体不同的关键不在造型,而在线条特点。由于线条自身艺术质的不同,故造成书体美感就有差异。篆书线条因无明显“提”、“按”,都是均粗直曲线条构型,故线条单调,书法美感因素相对较弱。隶书线条因提按分明,波、磔夸张,线条意态生动,故书体美感因素较强。草、楷、行线条因特别追求提、按、顿、挫、转、折,而且讲究墨色变化,所以线条骨丰肉润。意态丰富,入妙通灵,故书体美感趣味无穷。由此可见线条的变化,推动了书体的变化,线条的美感强弱,决定了书体美感的强弱。 线条是书法艺术的语言,书法是抽象线条的王国。书法美其实是由长短粗细不等的线段,按照一定美的规律的组合。可以说,书法艺术是线条的艺术。书法线条无不具有一定的质感,有的粗涩凝重,有的细润华滋,但都显示出了一定的质感。《书谱》中所谓“重若崩云”、“轻如蝉翼”;《笔阵图》中形容点画如“千里阵云”、“高山坠石”、“万岁枯藤”等,这是审美感受,其实要说明的是线条的质感。书法线条的立体感是书法艺术的生命。蔡邕在《九势》中提出了“令

金农书法作品赏析

金农书法作品赏析 下面我们就来谈谈金农五类书法作品的风格特征和形成其风格的由来。 一、隶书 金农的隶书早年是“墨守汉人绳墨”的,风格规整,笔划沉厚朴实,其笔划未送到而收锋,结构严密,多内敛之势,而少外拓之姿,具有朴素简洁风格。 二、行草 金农行草主要特征是从汉碑隶书化出,故笔势多见隶书意味,字字独立,很少见二、三字互联。横画常向右倾倒,并多用倒笔法。三十五岁前金农曾学习二王行书,这在当时是书家必修之课,然金农自觉写不好,终于放弃了。不过写诗文稿、写信又离不了行草书,于是只好从汉碑中去找出路,渐渐地化出自家的面貌。他行草的风格在其三十五岁初上扬州时已初露端倪。现存其三十九岁北游前的几件作品,这种“碑行”的风格已十分强烈。金农

中年之后的行草愈显老辣、苍茫、古拙,而风格特征则未再有大变,由于其行草面貌外拙而内秀,独辟蹊径而不入俗格,故在其身后为碑派书家所重,并越来越显示出他这种“碑行”探索的历史价值。当然必须指出,金农自己的这种行草,从不作对联、屏条和大幅作品,主要写诗稿、文稿、题跋、画款等等。这说明他当时的书法创作虽然很前卫,但仍有传统观念束缚,行草一体他自己终认为未登大雅之堂。但是他的实践对后来者来说,确是一次冲破藩篱的成功探索。 三、写经体楷书 这种写经体楷书最初的面貌是粗壮肥厚的,后世齐白石等人都曾专学他这种面貌。金农的这类书法亦非常特别,可以说是古代文人从未实践过的。若论其源实出于古代佛门抄经体。如果将十五世纪古吐鲁番写经本与金农写经楷书比较,则可清晰地把握其由来。不过说金农是向古代写经体楷书取法,还得找到根据。在金农的诗集中就曾多次提到他览赏古代写经抄本。约四十岁时,在北游中曾有一首诗“过北倚精舍,得宋高手写涅槃经残本,即题其后” 中云:圣僧手写心弗违,朱丝阑好界画微。法王力大书体肥,肯落人间家与饥。阅岁六百方我归,如石韫玉今吐辉。这种六百年前的肥体抄经书法,在他看来是到了自己手上才重新吐出光辉。向来不为书家注意的抄经书法,在金农眼里却成了无上瑰宝。经过多年蕴育,约四十七岁前后,金农开始出现这种书体的作品。金农四十七岁时辑有《冬心先生集》付梓,卷前有金农自题刘益仲高士所作金农像赞,这是金农较早的抄经体楷书。他一生写作甚勤,‘写经满百本,画佛亦千纸”,肥体抄经至其六十岁以后仍有多件作品。晚岁易肥为瘦,取“瘦”之谐音为“寿”之意,艺兰斋收藏的《十六尊者》(乾隆二十四年己卯四

浅析中国书画市场现状

浅析中国书画市场现状 摘要:书画交易一直是我国艺术品交易市场中最主要的内容,在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上,书画的份额更是占到了百分之七八十,但是我国的书画市场假货横流,整顿书画市场秩序刻不容缓,界定真伪需要有关的专业知识,只要我们从民族事业出发,从大局出发,在有关部门配合下,发动群众不懈努力,一定会很快遏制书画艺术品制假贩假的泛滥。 关键词:书画市场;现状;分析 书画交易一直是中国艺术品交易市场中最主要的内容,美术市场的空前繁荣,也吸引越来越多的资金投入进来。然而,很多业内人士在谈及当前书画市场的表现时,却是忧心忡忡。在一些文艺论坛上,来自书画界的专家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了应该规范书画市场,呼吁大家冷静投资,看清火热市场背后的真相。 一、中国书画市场概述 中国当前的艺术市场表现出两大特点:一方面艺术市场火爆,艺术品收藏的群体大大超过了专业收藏家和鉴赏家,诸多买画者艺术品收藏为重要的投资手段,许多艺术品拍出千万天价;而另一方面,书画市场假画、赝品泛滥,不仅损害了画家个体的合法权益,更破坏了中国书画在收藏者中,乃至世界艺术市场的声誉和信誉,阻碍了中国书画行业的健康发展。下面结合我国书画艺术市场特点和现状,提出书画艺术市场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我国书画艺术市场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喜欢和涉足书画艺术的人越来越多,人们对书画艺术的需求量增大,藏家和炒家收藏与投资增多,加上我国书画艺术市场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逐步接轨,大量外围资金纷纷踊入,直接导致中国书画成交量增大,成交率提高。艺术市场在发展繁荣的同时,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书画艺术市场不良现象增多,商业竞争加剧,经营户之间彼此勾心斗角,甚至赝品以假乱真,以次充好,严重影响了书画艺术市场的形象。书画艺术市场在发展的同时,需要规范和合理监管。 中华文化拥有悠久的历史,书画艺术具有极其丰富的资源。由于受中国人民消费观念的影响,人们对书画艺术的认识不够,审美能力不强,社会公众对书画艺术市场行业认知、认同及基本情况不太清楚,人们没有太强的购买力,书画艺术交易额受到影响。在建设发展方面速度较慢,没有形成较大的规模,无论是数量还是发展规模上都受到了一定的局限。 由于一些书画艺术市场和艺术家宣传不到位,人们对书画艺术市场主要交易和流通市场,如古玩市场、画廊、书画商店及拍卖会等认识不够,许多珍贵的书画艺术仅仅是在拍卖会及展览会上偶露一面,但更多的则处在被人们遗忘的角落,其文化艺术价值得不到应有的承认与体现。 (二)我国书画艺术市场的特点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增长,人们文化素质和艺

教你书画的收藏技巧与知识

教你书画的收藏技巧与知识 艺术品一经诞生,它实际在历史便有了本身的价值和位置,优秀的艺术品补充人们在精神领域上的不足,启发人们智慧和灵感,甚至可引导人们进入更高的思想境界。然而当它在市场上以商品形式表现其价值时,它往往只能反映当时人们的认同价值。正常情况下,作品艺术价值与其市场价值大致平衡。 一件未具知名度的优秀作品必然具有生值的潜力。即市场价值回生。反之亦然。影响艺术品市场价生跌的因素除了该作品本身艺术价值与市场价值的平衡关系,便是市场的供求关系。艺术品越精,吸引力越大。如作品不可取代性越高,数量越少,则市场价格通常越高越稳。 一般而言,一件艺术品只要被一个人欣赏接受,对于此人而言,实际上一具有价值。但从历史角度或投资角度来看,画家及作品须具备: 1. 画家作品在艺术上具有独创的个人风格。 2. 作品须有高超的绘画技巧;不易被模仿、取代的技法难度;难度越高,越具 有不可取代性,收藏价值越高。 3. 画家须具有良好的品格及修养以及不断进取的精神、严谨的创作态度。 对有意收藏中国书画者来说,最怕“吃”进赝品或物、价不符的劣品,而要避免吃亏,离不开“理智”二字。 收藏者要有理智,就应当拥有中国书画演变历史,主要流派、代表人物。风格特点等基本常识。一次,有位朋友出高价“吃”进一幅吴昌硕篆书中堂,请我前去观赏。在他得意之际,我却发现这幅轴头滚背的绫子是很陈旧的“精品”,但其所用宣纸则“年轻得多”。再细看其篆字的线条,又发现中锋不那么逆劲,特别是运笔转弯处有几处棱角状,这显然与讲

究中锋直落、结构对称和偏锋转笔无棱角状的吴氏篆字风格不同。看来我的这位朋友是吃了缺少书法历史知识的大亏。 当然,初涉收藏圈的人,难以全部掌握这些专业知识,因此宜从近代或当代的书画名家作品入手。这一则是因为现有的近、当代书画背景资料较多,鉴别时可供参考;另外是因为近、当代书画作品货源多,可供收藏者在选择时比较,减少盲目购进赝品的机率。 收藏者要有理智,又应当选准收藏方向和收藏对象。依笔者之见,初涉收藏领域者,不妨把收藏目标集中于当今45――60岁的名望较高的书画家身上。相对来说,这些书画家经过几十年的艺术实践,技艺已臻老到,其对传统创作的创新还可能辉合了某些西方文化的优点,从而具有当代中国书画的某些特征。从经济角度看,这个年龄段的书画家,对自己作品的要价一般不会很高,相对前一辈书画家来说,较易让收藏者接受。更重要的是,在他们当中极有可能崛起新的书画大家,因而收藏他们的作品,具有较大的升值潜力。 收藏者要有理智,还应当找准收藏渠道。根据笔者的经验,较保险的渠道有两种:一种是朋友荐介。俗话说“朋友的朋友是朋友”。除非虚伪奸诈之辈,绝大部分书画家或收藏者是不会用赝品或者劣品充作精品,来欺诈朋友的朋友的,而且通过这样的渠道收购藏品,还可免去通过拍卖行或画廊收购藏、品所需支付的不菲佣金。二是去正宗的文物商店淘货。例如说在广东的一些文物商店,不仅货源铎多,品质也有保证,价值也教适中,而且手续齐全。其所售作品,都有职业鉴定师盖章认可及火漆印记,一旦需要转手或遇到纠纷,都可作为具有法律效力的依据。 若想成为一个理智的收藏者,最重要的还是要多多实践。那种只说不练的“天桥把式”,即使理论知识很丰富,也不会具备实用有效的鉴赏能力和收藏能力。只有多实践,哪怕吃几次亏,也能积累经验,从而逐渐成为理智的收藏者。

中国美术史(宋元时期美术)

宋 山水画 简述两宋山水画风格演变的基本脉络 A.北宋山水画常采用全景式构图,或山峦重叠,树木繁杂或境地宽远,视野开阔;或铺天盖地,丰盛错综、或一望无际邈远辽阔,笔墨繁而含蓄,爽利而凝重 B.a由于政治上的变迁和画家生活地区的向北面移,使南宋的绘画艺术从内容到风格都有新的变化,主要变现在弃置北宋以来以主峰为中心的高山激流式构图和细密繁复的笔墨,而创新为简笔化、单一纯化的形式,常用两对角远近对照方法形成对角线构图,使画面的中心偏离正中进行构图 b诗意的追求和细节真实同时并举 c堆成走向均衡,空间更具意义 总的来说,北宋以雄浑、辽阔、崇高胜,南宋以秀丽、工致、优美胜。 北宋时期,人们从山水画中寻求乐趣的心态十分普遍,“不下堂宴,坐穷泉塾”成为社会时尚,反映自然美的山水画空前兴盛。评价李成和范宽是”一文一武”。认为“李成之画,近视如千里远”“范宽之笔,远望不如坐外”。都在忠实自然的基础上,为山水画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李成 1.水墨生动,以画寒林平远著称 2.善用淡墨表现丰富的层次和虚空虚旷的空间,以活脱的笔致画出寒林的情态 3.所画山水画在北宋被誉为“古今第一”,作品:《晴峦萧寺图》 《读碑窠石图》 A.传为活动与五代末期至北宋初期的画家李成所作。 B.图画陂陀下古木参差,老树窠石,中景处石碑伫立,碑前一人戴笠骑骡,仰观碑文,一童子持杖而立,背景空无。置景幽凄,是对荒芜日久的描绘,满溢着萧瑟景致下诵读古碑的苍凉与深邃。 C.构图平远,画寒林枯杈用“蟹爪”,笔露锋芒,如悬针;用墨少,以淡墨扫染画面。笔墨韵致爽利、清澹、明润,直接呼应了主题的苍凉、深邃。 范宽 1.深入自然山川,观察不同自然气候下山水的形态变化,创造了不同的壮美景色,又擅雪景 2.所画崇山峻岭,以顶天立地的章法突出雄伟壮观的气势,用碎而坚实的笔墨皴出富有质感的山石 3.山麓画以重生的密林,成功刻画出北方关狭地区的特色,被誉为“得山之骨,与山传神”《溪山行旅图》 A.北宋早期山水大家范宽代表作 B.图画峻伟大山,一泻千里的飞瀑如大山之眼,路边溪流淙淙伴着路上驴队嗒嗒行过。 C.构图上,巨大的山峰正面位于画幅正中,几乎接近立轴的顶部,顶天立地。以仰视的角度画出 D.山之高远。用线勾廓,轮廓内雨点皴,主中锋。笔墨刚健雄强,“得山之骨”。

浅谈书法艺术的继承与创新

浅谈书法艺术的继承与创新 我国的书法艺术,博大精深,凝聚着炎黄子孙的无穷智慧,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数千年来,汉字书法艺术无不是在继承与创新中发扬光大,今天继续研究书法的继续与创新,这也是新时期赋予我们每个书法人的一项光荣任务。 一、名家书法与民间书法 书法从根本的大类上划分,包括名家书法与民间书法。 书法艺术的发展,建立在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之上,士农工商三教九流大家都在写字的时候,有意无意地将自己的审美意识流露到笔端,多一笔少一笔,粗一点细一点,大大小小,正正斜斜,因而形成了千差万别的风格与面貌。当某些风貌与时代精神相契时,会特别引人注目,经过杰出书家的进一步加工完善,提炼典型。然后,经过多数人的附和,衍生为流派,誉称当时,名扬后世,成为名家书法。然而那些没有被时代所选中的书法,随事过境迁,淹没无闻,也就成了民间书法。民间书法是艺术上不被当时社会所重视的那部分文字遗存。在英雄史观的支配下,中国书法的历史,就是一部名家书法的历史。名家书法有以下几个特征: 1、名家书法来自于民间书法 名家书法是在民间书法的基础上提高和完善起来的一种典型。举两个例子:《敦煌遗书》中有些卷子与颜真卿早期书风相近,而它们的年代要比颜真卿早好几十年。其中的伯二六六一《尔雅卷中》后面有一段张真的题字,写于乹元二年(759),风格和年代都与颜真卿的《刘中使帖》接近。又如《敦煌遗书》斯三九二O背面《僧法诠正等祭康上座文》与苏东坡的风格比较接近。这件作品虽无年款,但敦煌遗书中最完的卷子写于宋真宗咸平五年(1002)而苏东坡的生卒年为1037—1101,至少要早40多年。由此可见,历代名家大师的书法风格都不是闭门造车的结果,而是在一定的时代风气和民间书法的基础上展开的。将它们与民间书法相比,无论点画结体还是章法都更加丰富、完善。因此,我们说名家书法来自民间书法。且高于民间书法。

小学美术《学画松树》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学画松树教学设计 课题:学画松树 课业类型:绘画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松树的外形特征,并能够学会并掌握国画干笔中锋勾勒及墨色的变化,提高学生国画的鉴赏能力及绘画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照片和国画松树的对比,了解国画松树的表现方法,并通过教师演示,掌握松树的绘画方法及绘画步骤。通过实践,尝试运用笔墨表现松树枝干形态和松针组合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表现国画松树,感受并学习松树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顽强、挺拔、刚毅的品格,体会松树不屈不挠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好愿望。 教学重点:运用墨色变化、用笔方法表现松树的树皮皴法、枝干形态和松针组合特点。 教学难点:巧妙运用各种国画技法表现有创意的松树,并能画出有一定意境。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范画。准备国画颜料、生宣纸、调色盘、毛笔、墨汁,毡子等 国画用具。 学具准备:准备国画颜料、生宣纸、调色盘、毛笔、墨汁,毡子等国画用具。搜集描 写松树的古诗。 教学过程: (明确目标;用基本问题引发对大概念的思考;设计引发学生兴趣的活动;讲解美术知识和技法要求;要有启发、引导思维和创意的提问和讨论;具体的作业要求;注明时间分配): 一、新课导入 接诗游戏。 师:同学们平时都很喜欢读书背古诗,今天老师考考你们,我们一起玩个游戏,叫接诗游戏。我说上句看看同学们能不能猜到下一句。“大雪压青松”,下一句是? 生:“青松挺且直”。 师:你知道这句诗是赞美什么的诗句? 生:“松树”。

师:那这句诗说明松树有什么样的品格呢? 生:顽强、挺拔、刚毅的品格。 师:你还知道哪些写松树的诗?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 师:同学们知道岁寒三友吗? 生:(松、梅、竹) 师:松树是岁寒三友之一,在风雪中依然挺拔青翠,被称为我们民族的吉祥树,“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松树又被称为常青树,是常青不老的象征松树,因此成为我国古今文人与画家喜欢的创作题材之一。 师:那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用水墨的表现方式画松树。 引出课题——学画松树。(板书课题) 二、观察欣赏 1、多媒体出示黄山松视频。 在出示视频前提出要求:观察感受松树的外部形态特征。边看边思考。 师生交流: 松树形态各异,我们第一课学习《形的魅力》时曾学过直线形和曲线形,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对黄山松进行分类。

浅谈书画的收藏、鉴定与评估

浅谈书画的收藏、鉴定与评估(中华收藏家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华收藏网总裁龚经强) 摘要 收藏为中华文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收藏行为具有精神、物质两方面含义:一是收藏品承载着历史、文化和艺术信息,其内涵是永恒的;二是收藏品作为商品是投资对象,具有保值增值功能,因此收藏活动也可被视为商业行为。但不管是精神载体还是投资对象,收藏都离不开大众的鉴定与评估。论文将着重讨论书画的收藏、鉴定与评估。首先从书画作品分类切入介绍书画收藏,其次概述目前书画作伪方式和如何鉴定,再次谈谈如何对书画价值进行评估以及我国评估机构的现状,最后将列举两个书画鉴定的案例以供参考。 关键词:书画;收藏;鉴定;评估

目录 一、书画的收藏 (1) (一)书画作品的三大种类 (1) 1.资源稀缺的古代书画 (1) 2.群星璀璨的近现代书画 (1) 3.良莠不齐的当代书画 (1) (二)收藏的注意事项 (2) 1.鉴定证书不可全信 (2) 2.出版物不是“保险柜” (2) 3.作品价格不代表作品水平 (2) 4.收藏精品而不贪图大幅作品 (2) 二、书画的鉴定 (2) (一)造假方式 (2) 1.完全作伪 (3) 2.改头换面 (3) 3.偷梁换柱 (3) 4.新画做旧 (3) 5.投影作伪 (3) 6.印刷作伪 (3) (二)鉴定方式 (3) 三、书画的评估 (4) (一)评估方法 (4) 1.按质地论价 (4)

2.按内容论价 (5) 3.按作品的尺幅论价 (5) 4.按款识论价 (5) (二)我国评估机构现状 (5) 1.书画鉴定评估缺乏科学的标准和规范的程序 (5) 2.书画鉴定评估缺乏统一的准入门槛和退出机制 (5) 3.书画鉴定缺乏责任追究机制 (5) 四、书画鉴定与评估案例 (6) (一)张宏《华子冈图》 (6) (二)赵少昂花鸟画作 (7) 五、结束语 (7) 参考文献 (9)

湘美版八年级下册美术《收藏与鉴赏》教学设计

收藏与鉴赏(第一课时) 认识到收藏可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教学 目标了解收藏。 收藏者在收藏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将自己培养成理性和感性结合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得相当和谐的现代人。 课型欣赏与评述课时1课时 什么是收藏? 教学重点 怎样鉴赏? 收藏与鉴赏有什么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与情境 (1)导入新课,讨论并欣赏看过的鉴宝栏目 (《鉴宝》节目CCTV—2 播放) 《鉴宝》以百姓大众化的收藏品为对象,采用演播室现场鉴定的形式,内容有藏品展示欣赏、收藏趣闻轶事、由各各著名专家鉴定评述、观众竞猜藏品真假等。节目通过宝物这个载体,利用收藏者与鉴定专家面对面地交流,发掘宝物所折射的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使收藏鉴定内容自然有机地融为一体,使观众在了解收藏知识的同时,明晰投资理财的新趋势。 (2)教师问:什么是收藏?同学讨论并总结 收藏从大的来说是一门学问和艺术,小的来说只是个小爱好或是一件礼品。但是只要您收的开心,藏的有利,那就是它最大的意义。希望每一位藏友都能藏有所收,藏有所获,收藏的范围包罗万象,无奇不有,大到飞机、火车,甚至军舰;小到邮票、金属币等。 值得收藏的东西有:古籍善本,鼻烟壶,纪念章,文房器物,钱币,民窑瓷器,珍稀粮票等等(3)讨论收藏的意义,教师总结 收藏可以说是几千年来文化的一个高度浓缩,也是现代工艺技术的完美体现。收藏不仅要求收藏者有丰富渊博的知识,长远的投资眼光,还要求收藏者的修养达到一定高度,与藏品

达到一致与共鸣。 有人说,收藏,是一门艺术,陶冶情操审美,提升文化修养。有人说,收藏,是一项爱好,打发闲散时光,丰富生活内容。有人说,收藏,是一种投资,需慧眼识金,眼光长远,可遇到一物抵万金的升值机遇。也有人说,收藏,是一种病,一种癖好,情感所至,不收不快,不藏不悦。 书画收藏:中国古代绘画艺术源远流长,远古时期,原始艺术的萌芽便在中华沃土孕育成长。石器时代,已有呈现出绘画图案、图像因素的彩陶和史前岩画、商周青铜器;此后出现具备绘画本义的战国和西汉帛画、先秦漆器,继之有属于独立画种的秦汉墓室壁画、两汉画像砖和木板画、魏晋至隋唐的石窟和墓室壁画,以及自六朝后涌现的各代绘画名家的纸绢画。这构成了中国绘画绵延不断的历史长河,并闪现出绚丽的光彩。 服饰收藏:衣裳是文化的表征,衣裳是思想的形象。当人们告别了赤身裸体、开始穿上衣裳的时候,人类就迈进了文明时代。人类文明的发展是伴随着服装开始的,因此我们通过对服饰的认识,就可以认识客观世界文明发展的轨迹。中国服饰是人类文明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记录中国传统文明的"活化石"。她自成一个系统,又曲折地反射出世界文明的进程。 书法收藏:中国书法的源起、发展,以及秦篆、汉隶、魏碑、唐楷、宋行、明人小楷等各种书法及其代表者的诸多情况,从总体上梳理和总结了中国书法史的脉络及其发展的梗概。 青铜收藏:青铜艺术,作为一种火与铜、锡合金凝练的艺术,在中国古代艺术史上有着极其辉煌的、不可磨灭的地位,尤其是狞厉的商周青铜艺术,更以其恢宏的气势、雄奇的造型、怪谲的纹饰和精湛的技艺,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震撼和美的力量。中国青铜艺术的发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世界青铜艺术发展史上是不多见的。从青铜器本身来看,无论从青铜的造型、纹饰、铸造技艺和铭文书体及其有关史实的记载诸方面,都有独具特色的卓越成就,是中华民族先辈们勤劳与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人民对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 (4)教师提问:什么是鉴赏?学生讨论并总结 鉴赏是对文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人们对艺术形象进行感受,理解和评判的思维活动和过程。人们在鉴赏中的思维活动和感情活动一般都从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出发,实现由感性阶段到理性阶段的认识飞跃,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丰富。运用自己的视觉感知、过去已经有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

浅议书画艺术对社会生活的渗透

浅议书画艺术对社会生活的渗透 2010年7月15日单位包租了一辆大巴车,组织工作人员到上海看世博,让大家没想到的是看世博的辛苦程度超出事前的想象。整整一天的瓢泼大雨伴随着强劲的阵风,加之没完没了地排队,使来时的高涨激情低落了许多。返程时已华灯初上,同事们纷纷问我,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是什么意思?上海世博会的会徽是什么意思?我努力地整理一下思路回答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的设计者是台湾的著名设计师巫永坚先生,以汉字人字为核心创意,配以代表生命和活力的海蓝色,可爱欢笑,展示着中国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他挺胸抬头的动作和双手的配合,显示着包容和热情;他翘的大拇指,是对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发出的真诚邀请。这只不过是生活中一个小插曲,由此使人联想到艺术家的创作对人们的生活渗透得多么广、多么深。 汉字书法大写的一个“人”字,摇身一变,竟然成了上海世界博览会的吉祥物,一时间风靡全世界,形成巨大产业链条,浸润到人们衣食住行的各个环节。汉字书法大写一个“世”字,并与数字“2010”巧妙组合,便成了上海世博会会徽。观之奇巧的在宣纸上书写效果,会徽图案从形象上看一个“世”字,就如一个三口之家相拥而乐,表现了家庭的和睦。在广义上又可代表包含了“你、我、他”的全人类,表达了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再回塑至2008年奥运会,看看奥运会的会徽和吉祥物,是直接运用了中国传统书画印元素设计而成,影响了五大洲亿万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台湾台北市政府与台湾花卉发展协会于2006年11月成功申办国际园艺博览会。台北世界花卉园艺博览会会徽实际上是中国画没骨画五彩大写意图案,该图案由五个人形花瓣组合而成,结合传统民族水袖舞蹈与台湾的骄傲兰花,以人体和韵律勾勒花心、花蕊和花瓣,写出来的线条则展现出流水的律动感,这不仅符合台北国际花博主题,更是书画艺术向新领域渗透的例证。上述几个例子说明了书画艺术不仅成了全球艺术,更成为全人类的中心艺术。因为,中国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创造了国家综合实力快速发展的奇迹。作为中国人所特有的书画艺术(指的书法、印、水墨画)亦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体育、科学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书画艺术品成为政治、外交、经济活动家必不可少的圣物。例如书画作品成了国家领导人外交活动随带礼品,成为重大政治活动场所墙面装饰,成为记录重大历史事件的平台,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成为人们衣、食、住、行不可缺少的审美精神慰籍。在2009年的全国人大、政协会议新闻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在回答台湾记者提问时讲了一个故事:“元朝一位画家叫黄公

【欣赏】清 金农 梅花图册

【欣赏】清金农梅花图册 清金农梅花图册【欣赏】1 作者简介金农(1687—1763)清代书画家,扬州八怪之首。字寿门、司农、吉金,号冬心先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布衣终身。好游历,卒无所遇而归。晚寓扬州,卖书画自给。嗜奇好学,工于诗文书法,诗文古奥奇特,并精于鉴别。书法创扁笔书体,兼有楷、隶体势,时称“漆书”。五十三岁后才工画。其画造型奇古,善用淡墨干笔作花卉小品,尤工画梅。个人荣誉一:书法金农是扬州八怪的核心人物。他在诗、书、画、印以及琴曲、鉴赏、收藏方面都称得上是大家。金农从小研习书文,文学造诣很高。浓厚的学养使他居于“扬州八怪”之首。但是金农天性散淡,他的书法作品较扬州八怪中的其他人来说,传世作品数量是非常少的。他生活在康、雍、乾三朝,因此他给自己封了个“三朝老民”的闲号。金农的行书从其早期开始就不入常格,而以碑法与自家的“漆书”法写成的行草书,用笔率真,随心所欲,点画浪藉而又笔墨醇厚,粗头烂服之间,透出苍逸稚拙之趣,令人叹服;其“写经雕版”式的楷书,似乎与民间书法一脉相通,没有轻重的线条变化和圆润的转折用笔,也没有提顿中的波挑,以均匀的线条和方硬的转折,书写出类似单线体美术字的书体,却又具有器形文字般的古茂,其

书法的启迪意义非常深远。传世书迹有《度量如海帖》,今流入日本。《盛仲交赞》,绢本漆书。 二:绘画 年五十始从事于画,涉笔即古,脱尽画家之习,良由所见古迹多也。初写竹师石室老人,号稽留山民,继画梅师白玉蟾,号昔邪居士。画佛号心出家盦粥饭僧。又画马自谓得曹、韩法,赵王孙不足道也。其山水花果布置幽奇,点染闲冷,非复尘世间所睹,盖皆意为之。问之则曰贝多龙窠之类也。他画梅,自称“江路野梅”、要求“天大寒时香千里”,画马题道:“今予画马,苍苍凉凉,有顾影酸嘶自怜之态,其悲跋涉之劳乎?世无伯乐,即遇其人,亦去暮矣?吾不欲求知于风尘漠野之间也。”足见其怀才不遇的心情。他在一册页上画一士大夫高卧四面通风的水池亭中,题曰:“风来四面卧当中”。逍遥自在,不及世事,亦以“清高”自居。金农申言要把自己“平生高岸之气”,一一见之画中。“以抒不平鸣”。在一幅《墨竹图》中,他竟然直书:“磨墨五升,画此狂竹,不钓阳鲚,而钓诸侯也。” 喜画瘦竹,说“画竹宜瘦,瘦多寿,自然饱风霜耳”。每画毕,必有题记,如“虚心高节,挺立不屈,久而不改其操,竹之美德也。”《雨后修篁图》题诗曰:“雨后修篁分外青,萧萧如在过溪亭。世间都是无情物,只有秋声最好听。” 所画人物造型奇古夸张,笔法古拙简练,形象鲜明突出;山水构图别致,随意挥写点染,简朴疏秀;其梅、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