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90例

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90例

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90例
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90例

浅析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浅析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中医分型治疗应用于原发性高血压临床治疗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则通过中医分型治疗法实施治疗,对比两种治疗途径所取得的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1.3%;高于对照组的7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满意率为97.8%,高于对照组的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选择中医分型法进行治疗能够获得令人满意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中医分型治疗;厄贝沙坦;原发性高血压;治疗满意率 原发性高血压的诱发因素很多,一般是在遗传因素以及内分泌因素、个人生存环境、个人精神状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诱发。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很容易出现头痛眩晕以及疲劳乏力等临床症状,临床上必须要加强对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研究。为了研究中医分型治疗应用于原发性高血压临床治疗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本次研究选择我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2例,按照治疗途径的不同将其分别设置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则通过中医分型治疗法实施治疗,对比两种治疗途径所取得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6例。其中对照组,男26例,女20例;年龄45~72岁,平均年龄(64.3±2.5)岁。研究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49~77岁,平均年龄(65.5±3.8)岁。所有患者均接受相关临床检查,均被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其临床诊断与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相符。两组患者均存在头痛、心悸等临床表现,均出现疲劳乏力的症状。两组患者的性别分类、年龄平均值以及临床症状等基础信息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通过常规西医治疗途径开展治疗,针对患者临床并发症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厄贝沙坦胶囊(珠海润都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540),1粒/次,10mg/次,缓解患者高血压临床症状及相关临床指标。 研究组接受中医分型治疗,综合分析患者个人状况,科学给予中医分型治疗。存在肝肾阴虚问题的患者,其一般会存在耳鸣晕眩以及目涩口干等症状,常常感到四肢酸软,面对这种情况,应选择三地汤,另取龟板20g,当归、女贞子各25g,

氯沙坦钾片与卡托普利片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比较

2013年11月第3卷第21期?药物与临床?氯沙坦钾片与卡托普利片治疗 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比较 薛玉强 朱叙德 山东省泰安荣军医院药剂科,山东泰安 271000 [摘要] 目的 比较氯沙坦钾片与卡托普利片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70例,并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患者35例,男23例,女12例,年龄35~73岁,平均56岁;对照组患者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为31~72岁,平均52岁。 治疗组每日口服氯沙坦钾片50mg,1日1次,连续服用4周。对照组口服卡托普利片25mg,每日3次,连续服用4周。 结果治疗组患者使用氯沙坦钾片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5.7%,与对照组采用卡托普利片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7.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6%,与对照组22.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氯沙坦钾片与卡托普利片治疗高血压病均有明显疗效,但氯沙坦钾服用更为方便,依从性更好且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更小,是治疗轻、中度老年高血压病的一种重要方法。 [关键词] 氯沙坦钾;卡托普利;高血压;疗效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21-81-03 Comparison of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losartan potassium tablets and captopril tablets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XUE Yuqiang ZHU Xude Department of Pharmacy, Invalides Veterans Hospital of Taian City in Shandong Province, Taian 271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losartan potassium tablets and captopril tablets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Methods Seventy patients with mild to moderate hypertension admitted in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0 to January 2012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namely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mong 35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ere were 23 males and 12 females, the age of the patients ranged from 35 years to 73 years, the average age was about 56 years; Among 35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ere 20 males and 15 females, the age of the patients ranged from 31 years to 72 years, the average age was about 52 years. The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given oral 50mg losartan potassium tablets daily for four weeks.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oral 25mg captopril tablets three times each day for four week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85.7%, while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77.1%,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ffec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8.6%, while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22.9%,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Losartan potassium tablets and captopril tablets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has both significant curative effect, but losartan potassium tablets is more convenient to take, has better compliances and lower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t is an important way to therapy mild to moderate elderly hypertension. [Key words] Losartan potassium; Captopril; Hypertension; Curative effect 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病的多发病之一,同时,它也是心脑血管病的重要诱发因素[1]。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病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有效治疗高血压,使血压水平降低至正常范围,可以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概率。临床上治疗高血压的目的主要是降低心脑血管病及其死亡的发生,老年人是高血压病发的高危人群,占老年人的40%~50%左右[2]。由此可见老年高血压的发病率相当之高。近些年来,大量的临床试验数据表明,进行有效降压治疗能够显著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其死亡率。所以,对老年高血压的治疗,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逐渐地,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作为治疗高血压病的一线药物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3]。氯沙坦钾片是一种非肽、口服类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它能够有效地阻断由内原性及和外源性的血管紧张素所产生的药理作用,对血管紧张素Ⅰ受体产生有选择性的作用,此外,对其他激素受体或者心血管中的离子通道功能,对缓激肽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并不会产生抑制降解的负面作用,对血管紧张素与缓激肽的代谢也不会产生任何影响[4]。该药每日服用1次,即能降低血压。我院于2008年2月~2009年2月对7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应用氯沙坦钾片进行治疗,并与托普利片的疗效进行比较,本研究通过对氯沙坦钾片和卡托普利片在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观察,旨在比较两类药物治 CHINA MEDICINE AND PHARMACY 81

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病合并房颤的临床观察

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病合并房颤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5-10-29T13:54:31.40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6期供稿作者:杨铁成[导读]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骨伤科医院实验研究和临床试验回顾性分析发现,阵发性和持续性房颤存在明显的心房肌重构。杨铁成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骨伤科医院 150080 摘要:目的:观察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病合并房颤患者的复发率,以探讨其在高血压病合并房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房颤60例,随机分为缬沙坦组和氨氯地平组(对照组)两组,比较两组对房颤的复发次数及左心房内径的影响。结果:经过6个月治疗,缬沙坦组房颤的复发次数为(6.62±1.02)次,对照组房颤的复发次数为(9.51±1.3)次,缬沙坦组房颤复发次数明显低于比对照组 (P<0.01),缬沙坦组左房内径比治疗前明显缩小,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病合并房颤患者能有效降低房颤复发,同时能明显抑制左房重构。关键词:高血压;缬沙坦;心房颤动实验研究和临床试验回顾性分析发现,阵发性和持续性房颤存在明显的心房肌重构,包括电重构、组织重构和神经重构,这种重构可导致房颤不易被逆转,使房颤持续并逐渐演变成永久性房颤。房颤的电重构和组织重构与肾素—血管紧张素激活有关,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剂(ARB)可抑制和拮抗AngⅡ的作用,能抑制房颤的发生及预防房颤复发。笔者用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以观察缬沙坦抑制房颤的发生及预防房颤复发的疗效。 1 资料及方法1.1 临床资料为2013年9月~2014年3月在老年科住院患者心功能正常的60例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房颤病人,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58±12)岁。所有患者均经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入选标准:①高血压病诊断成立;②有反复房颤发作,每年发作10次以上,每次发作时间短于或等于7天,至少有两次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检查证实,从未接受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和ARB或ARB治疗;③心功能(NYHA分级)Ⅰ~Ⅱ级。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瓣膜性疾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电解质紊乱、严重肾功能不全。将60例患者分为缬沙坦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和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两组的性别、年龄、初始血压、既往房颤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左房内径、左室壁厚度差异均无显著性。 1.2 治疗方法缬沙坦组每日口服缬沙坦80mg,血压控制不良者加用双氢克尿塞1 2.5~25mg,对照组用氨氯地平每日5mg,血压控制不良者加用氨体舒通20mg,两组血压控制目标是收缩压<18.62kPa,舒张压<12.00kPa。所有患者均治疗6个月。进入试验的患者每半个月电话随访1次,每个月门诊随访1次。服药期间患者若出现心悸、头昏则立即与医生联系,并做体格检查、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等检查以确认有无房颤复发;所有患者每3个月进行肝、肾功能、24h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 1.3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所有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治疗前后比较采用绝对t检验。等级资料分析用Wilcoxon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压控制情况比较两组血压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差异均无显著性2.2 两组治疗前后房颤发作情况比较缬沙坦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房颤发作次数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6个月后缬沙坦组房颤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说明缬沙坦在有效降压同时,能抑制房颤的发作和复发。 2.3 两组治疗前后左心房内径比较患者治疗前心界扩大,心胸比治疗前后分别为0.59±0.029和0.48±0.025(t=32.608,P<0.001),差异有极显著性。超声心动图参数改变缬沙坦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左房内径均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在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LVDd,LVDs及PASP均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且在治疗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反流面积、二尖瓣关闭不全反流面积均为重度,治疗后6例转为轻至中度,7例重度反流面积较前减少;治疗前后左心房直径、血清电解质差异无显著性(P>0.05)。 3 讨论ARB广泛用于高血压、心力衰竭的治疗,但近年来研究提示,ARB对预防房颤的发生和复发也具有积极的作用[1-3]。Goette等[4]发现房颤患者的心房组织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表达显著增加,同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密度也显著上调,AngⅡ 1型受体(AT1R)减少,AngⅡ 2型受体(AT2R)增加,刺激AT1R导致心房间质纤维化和心房肌肥大,这两项指标是房颤形成的重要原因。心肌纤维化导致房内传导的不均匀,这也是老年人房颤发生率增加的原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心房肌的纤维化,AngⅡ是心肌纤维化的强力促进剂,AngⅡ作用于成纤维细胞的AT1R,AT1R激活可引起心房肥大、纤维变性和刺激成纤维细胞的胶原合成,同时AngⅡ能降低胶原酶的活性,减少胶原降解,从而导致心房的结构重构;AngⅡ可增加心肌细胞内钙超负荷,而心肌细胞内钙超负荷是导致房颤引起心房肌电重构的重要机制。缬沙坦为ARB类药物,它是ARB类药物中与AT1R结合力最强[5],亦是ARB类药物中对AT1的抑制作用最强,它能预防房颤的发生和复发,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RASS,即缬沙坦选择阻断AT1R,无论经典途径还是旁路合成的AngⅡ均可以被阻断,因此抑制了心肌组织由AT1介导的胶元增殖、心肌纤维化,又由于AT1R的阻断,血浆AngⅡ水平反馈性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AT2,从而发挥AT2所介导的心脏保护作用如保护心脏、舒张血管、抗纤维化、抗增殖、调节调亡等作用,从而抑制心房电重构和结构重构。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对于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用缬沙坦治疗6个月后,房颤的复发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两组患者经系统降压治疗6个月后,缬沙坦治疗组左房内径均比治疗前明显缩小,而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说明缬沙坦抑制高血压患者左房结构重构作用优于对照组氨氯地平。参考文献:

原发性高血压的中药治疗

原发性高血压的中药治疗 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种。原发性高血压,方法得当,是很容易降下来的。 人到中年,不得不考虑的一件事就是怎么才能把自己的血压降下来,使自己不必生活在担忧的苦海里。 下面我介绍两种方法:一种是中药食疗;一种是外敷疗法。这两种方法都是针对原发性的。 一、中药食疗:最绿色的降压好方法。 1、生芹菜一公斤,蜂蜜适量。将生芹菜去根洗净,捣烂,榨取汁液,,在汁液中加入等量的蜂蜜,调均匀即成,每次服用40ml,每日三次。我就坚持用了这种方法二十天,原先自己低压130、170,使用后恢复到80、120。这种方法不但可以降血压,对脑血栓病人也很有好处。 可平肝清热、祛风利湿。对降低血清胆固醇有很好的疗效。 2、白木耳、黑木耳各10克,冰糖30克。木耳用湿水泡发,摘降蒂柄、除去杂质,与冰糖及适量清水同置碗内,上笼蒸红一小时,至木耳熟烂,食木耳饮汤,每日两次。 3、海带30克,草决明15克。将海带洗净去盐,浸泡两小时,连汤放入砂锅,再加草决明煎一小时以上,饮汤,海带可吃。血压不太高者,一日一剂;病重者,一日两剂。 4、鹅蛋一个,花椒两粒。在鹅蛋双端各打一小孔,将花椒装入,用面糊密封蒸熟。每日吃一枚,连吃七天。清热解毒、用治高血压。 5、鲜西红柿治高血压:鲜西红柿两个,洗净蘸白糖每日早空腹吃。可清热降压、止血。 6、醋浸花生米治高血压:生花生米一斤,醋适量。将生花生米(带衣者)装入碗内,用好醋泡,浸泡七天,每日早晚各吃10粒,血压下降后可隔数日服用一次。清热、活血。用治高血压,对保护血管壁、阻止血栓形成有较好的作用。 7、鲜山楂治高血压:山楂10枚,白糖30克,将山楂捣碎加糖煎煮极烂。吃山楂饮汤,每日一次。具有活血降压、扩张血管及降低胆固醇的作用,长期饮服对高血压有明显疗效。 8、鲜向日葵叶汤降血压:鲜向日葵叶120克,洗净煎汤,每日三次分服。治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用药指导

对于高血压患者,心电图检查重点在于有无显示左心室高电压或左心室肥厚劳损图形。心脏超声检查重点在于有无室壁肥厚、心脏扩大、左心室收缩功能或舒张功能下降。对于高血压患者,肾脏检查和肾功能检查重点在于目前有无肾功能不全,化验肌酐和尿素是否升高,是否做过肾脏及肾上腺、肾动脉超声,有无肾动脉狭窄。有无蛋白尿。化验血脂、血糖及肝功能等。如果患者有心室肥厚、心脏扩大、心衰,可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还可以联合应用利尿剂。如果患者有双侧肾动脉狭窄,则尽量选择钙拮抗剂。如果患者心率或脉搏偏快,钙拮抗剂中尽量避免选用硝苯地平(可反射性引起心率加快),并可加用β受体阻滞剂。并建议尽量选择长效降压药,一天1次,避免血压波动。轻度高血压,开始可给予单药较小剂量,每天服药前和服药后测定血压,使血压逐渐下降至140/90mmHg以下。4~8周后如仍未达标,可再加另一种降压药联合应用。2级以上高血压,一般需要2种或2种以上药物的合理配方。医师询问高血压患者有无夜间不能平卧或夜间憋醒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根据这个现象判断是否存在心力衰竭。如果高血压患者早晨血压偏高,应选择作用时间较长的长效降压药,对高龄老年患者应选择降压平稳的药物。如收缩压控制不理想,尤其早晨血压高难以控制,建议应用钙拮抗剂中的氨氯地平等长效降压药。此外,如患者有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心率偏快,可联合应用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缓释片或比索洛尔。在降压时兼顾冠心病的治疗,尽量选择一药多效的方案。卡托普利属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咳嗽、表现为咽痒、干咳。可将其更换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沙坦类)或者其他。尽量使用可以每天服1次就能维持24小时疗效的药物。测量血压时,被测量者上臂及血压计与心脏处在同一水平位。测量血压之前1小时内应避免进行剧烈运动、进食、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饮酒等,精神放松,排空膀胱,至少安静休息5分钟。两次血压测量间隔时间1~2分钟。在未用降压药的情况下,不在同一天的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1级高血压(轻度):收缩压140~159mmHg和/或舒张压90~99mmHg。2级高血压(中度):收缩压160~179mmHg 和/或舒张压100~109mmHg。3级高血压(重度):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高血压可导致心脏病、脑血管病、肾脏病、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夹层、周围血管病、视网膜病变及眼底出血等,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一半以上与高血压有关。高血压早期靶器官损害:左心室肥厚;颈动脉内膜增厚或斑块;微量/少量蛋白尿。高血压晚期靶器官损害: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冠心病,脑卒中偏瘫(脑出血及脑梗死),大量蛋白尿及肾功能受损,尿毒症。根据患者血压水平、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伴有临床疾病进行危险分层,可分为低危、中危、高危。低危:1级高血压,且无其他危险因素。中危:2级高血压;或者1级高血压并伴有1~2个危险因素。高危:3级高血压;或者高血压1级或2级,伴3个或3个以上危险因素;或者高血压伴有靶器官损害;或者高血压伴有临床相关疾病。高血压的易患危险因素包括肥胖、高盐饮食、长期过量饮酒、长期精神过度紧张、高血压家族史。找不到其他能引起高血压的疾病和直接原因,即排除了继发原因造成的血压升高,则为原发性高血压。继发于其他疾病,或某种原因或药物引起的高血压称为继发性高血压。常见继发原因有肾脏病、肾动脉狭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皮质醇增多症、主动脉疾病及药物性高血压等。高血压急症是指血压急剧升高,病情急剧恶化,伴重要靶器官进展性损伤,而且需要急诊快速处理和降压的一系列临床紧急情况。包括收缩压>220mmHg和/或舒张压>130mmHg;高血压伴有急性脑卒中;高血压脑病;高血压伴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伴急性左心室衰竭和肺水肿;高血压伴不稳定心绞痛;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等情况。对于初诊高血压患者应该询问以往血压情况、是否服用影响血压的药物、既往病史、个人生活、烟酒情况、家族史、还要进行体检,做血常规、尿常规、血脂、血糖、肾功能等实验室检查,以及心电图、眼底检查、超声心动图等辅助检查,还要针对心脏、脑、眼、肾脏、周围血管进行检查。晨峰血压指上午6~10点血压异常升高。此时间易发心脑血管病事件。大约一半左右的心脑血管病发生在该期内。初次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宣传栏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宣传栏 治疗高血压,中药和西药各有特点:西药降压作用快而明显,但伴随的头痛、眩晕、失眠、记忆力减退、肢体麻木等症状往往得不到改善;中药降压作用虽然慢一些,但是比较温和,不仅不良反应小,上述伴随症状也处理得好,可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中医对高血压的认识 高血压是西医的病名,中医里面没有这个名称,但自古对“高血压”的症状有很多的描述,如眩晕、头痛、肝风等。 中医对高血压病因病机的认识,第一个是情志失调,尤其两种情绪很有影响:一个是怒,大怒可以伤肝,引起血压升高、头痛;另一个是忧,老年人若是为一些事不开心,会闷出病来。所以,老年人平时要保持心情愉悦。《内经》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第二个病机是饮食不节。正确的做法是,禁食肥甘厚味。“肥”是指油腻的东西,甘是指甜的东西,特别是老年人要少吃。因为中医认为,肥者令人内热,热郁化火,甘者令人中满,难以消化。正常的物质代谢完全被打乱了,就会造成动脉硬化、血压升高。另外,少吃盐,少饮酒。 第三个病机是过度的劳或逸,这都会引起血压的改变。中医认为,劳力过多,耗伤元气,经脉有失所养。老年人尤其要避免劳神过度。劳神过度伤阴,阴一虚,肝阳上亢就来了。还有房劳不能过多。安逸过多也不行。中医说久卧伤气,久坐伤肉。越是不动,气血越不流畅,导致脾胃功能异常,痰湿内生。 第四个病机是有家族史,高血压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中医说是先天禀赋不足。 不论是分析病因还是从治疗角度,中医认为,高血压主要和肾、肝、脾三个脏器密切相关。 肾主藏元阴、元阳,高血压患者主肾精不足,对头脑就不能营养了,故而眩晕。同时,“肾开窍于耳”,所以耳鸣、耳聋成为肾虚的一个症状。另一大症状就是腰膝酸软。患者多表现为舌质红,脉细。 肝不足可以表现为肝阳上亢、肝火上炎,也有肝肾阴虚。但高血压患者肝阳上亢、肝火上炎为多见,主要症状为头痛口苦、面红眼赤,舌苔黄,脉弦。 脾主运化,主人体代谢。患者肢体困倦,手脚无力就与脾虚有关,还可伴舌苔腻,脉滑。 中医辨证论治 高血压的中医辨证论治,主要有几个证型。 肝阳上亢型这种证型在高血压里面是比较多的。病人脸红、火气大,是阳证,但其病根为阴虚。主要症状是眩晕、头痛、急躁易怒、失眠、多梦、口苦、肢体麻木,舌质红,苔黄,脉弦。治疗应以平肝潜阳为主。主方是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10克、钩藤(后下)15克、黄芩15克、白芍15克、牛膝10克、杜仲12克、桑寄生15克、生地15克、石决明(先煎)30克、夜交藤15克。方中天麻、钩藤平肝潜阳,黄芩清肝火,白芍柔肝,可以把人的脾气改善一些,牛膝、杜仲、石决明、桑寄生、夜交藤都是对高血压有好处的。汤药可加减运用,譬如眼睛干涩,加枸杞子、菊花,杞菊地黄丸就是在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加枸杞子、菊花;如果心慌、睡眠不好,可以加点酸枣仁、石菖蒲、远志等宁心安神养血的药。或可用成药天麻钩藤颗粒冲剂。[! empirenews.page ] 肝肾阴虚型此型以虚为主,表现为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眼睛干涩、口咽干燥。因有内热,所以舌质红,苔少,脉细数。可以用方药:生地15克、女贞子12克、淮山药15克、旱莲草12克、玄参15克、菊花(后下)10克、枸杞子15克、丹皮10克、生牡蛎(先煎)20克、龟板(先煎)20克,加减运用。如果阴虚较重,内热也较重,主要表现为口干明显、大便秘结,喝水较多,加知母、黄柏;阴虚而致心火偏旺、心烦失眠者,加黄连、酸枣仁、夜交藤、石菖蒲、远志等都可以。或可用成药杞菊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等。 痰湿中阻型此型常见于偏胖、血糖偏高、血脂偏高的高血压病人。病人的表现也是头晕,但与前两者不同,是一种头被蒙起来的昏沉沉的感受,还有胸脘痞满,胸口好像有东西塞住,胃口不好,甚至恶心,浑身困倦。舌体比较胖,且有齿印,苔腻,脉弦滑。治疗既要平肝健脾,又要化痰去浊,以半夏白术天麻汤为主方:半夏10克、橘红10克、天麻10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甘草3克、钩藤(后下)15克,加减运用。半夏化痰祛湿,白术健脾祛湿。若胃口很不好,可以加些砂仁、厚朴、炒麦芽、鸡内金;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诊疗方案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8月)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5月)。 主要症状:头晕目眩,头痛。 次要症状:头如裹,面红目赤,口苦口干,耳鸣耳聋,汗出,腰膝酸软等。 2.西医诊断:参照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高血压联盟和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制定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 (1)未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情况下,平均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平均舒张压(DBP)≥90mmHg; (2)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近4周内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个体。 (二)证候诊断 1.肾气亏虚证:腰脊瘦痛(外伤性除外)、胫痠膝软或足跟痛、耳鸣或耳聋、心悸或气短、发脱或齿摇、夜尿频、尿后有余沥或失禁、舌淡苔白、脉沉细弱。 2.痰瘀互结证:头如裹、胸闷、呕吐痰涎、刺痛(痛有定处或拒按)、脉络瘀血、皮下瘀斑、肢体麻木或偏瘫、口淡、食少、舌胖苔腻脉滑,或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脉涩。 3.肝火亢盛证:眩晕、头痛、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口干、口苦、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4.阴虚阳亢证:腰酸、膝软、五心烦热、心悸、失眠、耳鸣、健忘、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 二、治疗方案

本方案适用于18岁以上原发性高血压人群,不适用于儿童高血压、妊娠高血压、合并严重慢性-肾脏疾病的高血压以及继发性高血压人群。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的辨证论治应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标本兼治,强调长期治疗时应以治本为主。 1.肾气亏虚证 治法:平补肾气,调和血脉 推荐方药:补肾和脉方加减 左归丸加减: 生黄芪、黄精、桑寄生、仙灵脾、炒杜仲、女贞子、怀牛膝、泽泻、当归、地龙等 中成药:杞菊地黄丸、六味地黄丸(肾阴虚证)、右归丸(肾阳虚证)等。 2.痰瘀互结证 治法:祛痰化浊,活血通络。 推荐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合通窍活血汤加减。 生半夏、苍术、白术、天麻、茯苓、陈皮、薏苡仁、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川芎、枳壳、地龙、郁金 中成药:绞股蓝总甙片、血塞通片、养血清脑颗粒等。 3.肝火亢盛证 治法:清肝泻火,疏肝凉肝。 推荐方药:调肝降压方加减。 柴胡、香附、佛手、夏枯草、炒栀子、黄芩、丹皮、菊花、双钩藤后下等 中成药:牛黄降压丸、龙胆泻肝软胶囊等。 4.阴虚阳亢证

最新氯沙坦钾片

氯沙坦钾片说明书 【药品名称】 通用名:氯沙坦钾片 商品名: 英文名: Losartan Potassium Tablets 汉语拼音: Lushatanjia Pian 本品的主要成份为:氯沙坦钾。其化学名称为:2-丁基-4-氯-1-[[2'-(1H- 四唑-5-基)[1,1′ ?联苯基]?4?基]甲基]?1H?咪唑?5?甲醇单钾盐。 其结构式为: 分子式:C22H22ClKN6O 分子量:461.01 【性状】 本品50mg为白色椭圆形薄膜衣片,除去膜后片芯显白色或类白色。 【药理毒理】 本品为血管紧张素II受体(AT1型)拮抗剂。可以阻断内源性及外源性的血管紧张素II所产生的各种药理作用(包括促使血管收缩,醛固酮释放等作用);本品可选择性地作用于AT1受体,不影响其他激素受体或心血管中重要的离子通道的功能,也不抑制降解缓激肽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激肽酶II),不影响血管紧张素II及缓激肽的代谢过程。 雄性小鼠口服氯沙坦钾其LD50为2248mg/Kg(6744mg/m2)(是推荐的成人每天最大剂量的1124倍)。小鼠和大鼠口服本品其显著的最小致死量分别为1000mg/Kg(3000mg/m2)和2000mg/Kg(11800mg/m2),分别是推荐成人每天最大剂量的500倍和1000倍*。

通过对猴子进行三个月,大鼠和狗进行一年的多次口服给药的一系列毒性试验来评价氯沙坦钾的潜在毒性,未发现会阻碍在治疗剂量水平上服药。 【药代动力学】 本品口服吸收良好,经首过代谢后形成羧酸型活性代谢物及其它无活性代谢物;生物利用度约为33%。氯沙坦及其活性代谢产物的血药浓度分别在1小时及3?4小时达到峰值。半衰期分别为2小时和6?9小时。氯沙坦及其活性代谢产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99%;血浆清除率分别为600毫升/分钟和50毫升/分钟。肾清除率分别为74毫升/分钟和26毫升/分钟。氯沙坦及其代谢产物经胆汁和尿液排泄。 【适应症】 本品适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用法用量】 对大多数病人,通常起始和维持剂量为每天一次50mg。治疗3至6周可达到最大降压效果。在部分病人中,剂量增加到每天一次100mg可产生进一步的降压作用。 对血管容量不足的病人(例如应用大剂量利尿剂治疗的病人),可考虑采用每天一次25mg的起始剂量(见注意事项)。 对老年病人或肾损害病人包括做血液透析的病人,不必调整起始剂量。对有肝功能损害病史的的病人应考虑使用较低剂量(见注意事项)。 本品可同其他抗高血压药物一起使用。 本品可与或不与食物同时服用。 【不良反应】 本品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轻微且短暂,尚未发生因药物不良反应而需终止治疗病例。应用本品时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安慰剂类似。 在对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对照研究中,1%及以上用本品治疗的病人中,与药物有关、发生率比安慰剂高的唯一不良反应是头晕。另外,不足1%的病人发生与剂量有关的体位性低血压。尽管皮疹在对照临床试验中的发生率较安慰剂低,但也有个别报道。 在这些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双盲对照研究中,应用本品后,不论是否与药物有关,发生率在1%及以上的不良反应有:

缬沙坦治疗高血压41例临床体会

缬沙坦治疗高血压41例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以本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所收治的41例高血压患者为实验对象,所有患者均使用缬沙坦进行治疗,回顾性分析所有41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使用平行试验、活性药物对照、随机、双模拟、双盲、多中心等方法,对比分析患者临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各项指标情况的变化。结果经过治疗,所有患者临床症状都有所缓解,41例患者在治疗4周和8周后的临床症状和各项指标的改善情况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单药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降压效果十分显著,且起效时间短,患者耐受性好,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高血压临床治疗药物,因而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使用价值。 标签:高血压;缬沙坦;临床体会;单药治疗 高血压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现阶段,在高血压的临床治疗中,十分倡导有效积极的达标治疗,而在临床达标治疗过程中,联合用药治疗的效果通常优于单药治疗。缬沙坦属于一种口服类的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阻断剂,缬沙坦用于治疗高血压的常规剂量为每天1次,每次80 mg,该药物治疗高血压具有耐受性好、安全性高和有效性高等特点[1]。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以本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所收治的41例高血压患者为实验对象,其中,男性22例,女性19例,患者年龄43~67岁,平均(54.5±2.5)岁。所有患者经过临床检查,均确诊为中度和轻度原发性高血压,并自愿接受治疗。患者的坐位舒张压的平均值在110 mm Hg以下,且在95 mm Hg以下。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使用缬沙坦(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药物批号S0332)进行治疗,且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必须全部停止使用其他降血压类的药物。具体用药方法为:每次用药80 mg,每天给药1次,连续服用4周,检测患者的血压情况。若患者的血压值显著降低,则保持原用药量;若患者的血压值无改善,则将用药量增至160 mg每天,再连续用药4周,再次检测患者的血压值。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和记录患者的心率、坐位血压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2]。 1.3 血压测量方法 所有患者在治疗开始前、临床治疗过程中和治疗结束后都要接受血压测量,且实验中的血压测量者均为GCP认证的专业测量人员。血压测量使用台式汞柱血压仪,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当天早8:00时开始接受测量,测量前静坐30 min,然后实施坐位血压测量。根据我国的高血压临床诊断标准,每日3次测量,血压值均在140/90 mm Hg以上的即为高血压,但要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同时,患者接受血压测试的过程中,要有专业的监测人员对血压检测过程进行质量控制与稽查,从而保证血压测量的准确性[3]。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间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P <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中医治疗高血压方法和分类

中医治疗高血压方法及其分类 在中医方面,将高血压分为以下三个类型,即: 1、肝阳偏盛型,表现为头痛、性情急躁、失眠、口干苦、面红目赤,治疗上以平肝潜阳,用天麻钩藤饮加减; 2、肝肾阴虚型,表现为头部空虚感、头痛、眩晕、耳鸣、面部潮红、手足心热、腰膝无力、易怒、心悸、乏力、失眠、健忘,治疗上以滋养肝肾,用六味地黄汤加减; 3、阴阳两虚型,表现为严重的眩晕,走路觉轻浮无力,心悸气促,面部或双下肢水肿,夜尿多,记忆力减退,畏寒肢冷,腰膝酸软,胸闷,呕吐或突然晕倒,治疗上以温阳育阴,用地黄饮子加减。根据国内文献报告,某些单味中草药也有一定的降压效果。此外,近年国内外对黄芪、人参、刺五加等药物进行研究,这类药物除能增强机体对外界有害因素的抵抗力外,还能使用调节紊乱的功能趋于正常化,例如,能使低血压病人的血压升高,又能使高血压病人的血压下降等等。 除方药治疗之外,在中医方面,针刺疗法、磁疗法、气功疗法也有降低血压的作用,且疗效巩固;气功通过主动性锻炼来调整,维系机体的动态平衡,提高了抗高血压能力,从而保持血压稳定。 另外,可通过增强人体正气,避免与消除导致高血压的内外致病因素,例如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其中太极拳气功等均有良好的作用,保持心情舒畅,乐观,避免过度情绪激动,注意劳逸结合,避免暴饮暴食及过食肥甘厚味或过咸伤肾之品,尽可能及戒除烟酒,这些都就是预防高血压的重要措施。 中医对症治疗高血压自测类型选对药

药方,我们一起来瞧瞧中医就是怎样对症治疗高血压的吧。 中医对原发性高血压的辨证分型有多种方式,最常用的就是以脏腑、八纲、病因、病机、病名相互结合的分型方式。目前较为统一的观点就是,病之本为阴阳失调,病之标为内生之风、痰、瘀血。临床上将其分为肝阳上亢型、阴虚阳亢型、肝肾阴虚型及阴阳两虚型4个证型与内风、血瘀、痰阻3个兼证。 肝阳上亢型证:见头痛头涨,眩晕耳鸣,面红赤,口苦心烦,舌红,脉弦有力。 治宜平肝潜阳,清火熄风,方剂可用天麻钩藤饮加减、钩藤、生决明、山栀、黄芩、川牛膝、杜仲、夜交藤、桑寄生、茯神等。若偏于风盛者,四肢麻木,手足震颤,筋惕肉目肉,宜加龙骨、牡蛎、珍珠母以镇肝熄风;若偏于火盛者,兼目赤、苔黄,可加龙胆草、丹皮以清肝泄热,便秘者可加用当归龙荟丸泻肝通腑。 阴虚阳亢型:除具有一般阳亢症状外,还有心跳,怔忡,失眠,健忘,脉弦细而数,舌苔黄,舌质绛红。 治宜滋肾养肝为主,方剂选用知柏地黄丸加减、山药、山茱萸、丹皮、泽泻、茯苓、知母、黄柏、生龙牡、龟板等。若偏于心阴虚者,可加酸枣仁、桂圆肉、远志、女贞子等以养心安神。 肝肾阴虚型: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腰酸腿软,五心烦热,失眠,耳鸣,舌质干红少苔或无苔,脉弦细。 治宜以滋肾养肝为主,可选用大补元煎加减、山药、山茱萸、枸杞子、人参、当归、何首乌、杜仲等。 阴阳两虚型:主要表现为四肢不温伴乏力,腰酸,头痛,耳鸣,心悸,舌淡苔白,脉弦细。

缬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疗效观察

缬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4-06-25T14:26:04.68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4期供稿作者:邵彦东 [导读] 目前的降压药物中,仅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具有直接预防心房颤动流行病学证据。 邵彦东 (辽宁省凌源市中医院内科一科 122500) 【摘要】目的探讨缬沙坦对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我院住院患者和门诊高血压患者95例,按照随机对照方法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接受两种治疗方案,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并观察用药后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使用缬沙坦的患者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患者,并且不良反应较少。结论缬沙坦可以推荐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用药。 【关键词】缬沙坦老年人高血压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4-0116-01 随着老龄化的加速,我国高血压患者也在不断的增加,根据2006年我国人口的数量与结构,预计我国目前约有2亿高血压患者,约占全球高血压总人数的20%[1]。老年人人群的该病的发病机制、临床治疗以及预后都具有特异性,也给高血压治疗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如今,高血压药物琳琅满目,但是很多药物都对降压有各自缺陷,因此探讨更多对老年人合适的临床用药就成为现在临床研究的一个方向。本文现对来我院就诊的老年患者中使用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的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5月期间来我院住院病患和门诊患者,收治的符合此次研究纳入标准的95例患者,其中男性60例,女性35例,年龄在50~78岁之间,平均年龄(58.5±1.2)岁,病程在1~22年,平均病程(11.0±1.2)年,其中病程<5年35例(36.8%),6~10年的患者27例(28.4%),11~15年患者18例(18.9%),16年以上的患者15例(15.8%)。 1.2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修订版)[2] 把高血压定义为:在静息状态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且期间未使用降压药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而高血压水平可分为轻、中、重3个级别,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值:140-159/90-99mmHg(轻度);160-179/100-109mmHg(中度);≥180/110mmHg;(重度)。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为收缩压≥140 mmHg和舒张压<90 mmHg。 1.3 治疗方法纳入标准:满足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修订版)高血压定义的标准;纳入之前两周内未用或者已经停用高血压药物;排除急性肾小球肾炎、房室传导异常、肾动脉狭窄、因其它疾病引起的继发性的高血压和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患者;所有患者参与实验前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对就诊的95例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和盲法原则,随机分配到实验组47例和对照组48例,其中实验组给予缬沙坦(华润赛科药业)治疗,早餐后口服80mg,一天一次。对照组则使用依那普利(扬子江药业)治疗,5mg/次,一天两次。同时,患者需停用影响血压的其它药物。对两组病人采用随访方法收集数据,每隔2周进行一次随访,同时记录患者2w、4w、8w的血压、肝肾功能,电解质等生化指标。 1.4 统计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对病例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方法。检验水准α=0.05,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疗效比较 95例患者经过随访,缬沙坦组与对照组比较,2w和4w差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8周后与治疗前比较,收缩压差值有统计学意义(t=4.98,P<0.05),可以认为实验组降压强度高于对照组,舒张压差值无统计学意义(t=0.189,P>0.05)。结果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压情况(x-±s,mmHg) 注:*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实验室检查、心率改变 95例患者经过服用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后,查体内生化指标结果显示,在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血糖值、电解质、胆固醇的含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WBC总数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的心率平均值(70±5.1)次/min。2w、4w、8w后平均心率基本保持不变,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良反应缬沙坦治疗组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有4例,1例出现头晕,1例有血钾上升,1例乏力,1例有轻微过敏反应,并且期间均未停药。 3 讨论 3.1 降压药的临床用药原则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我国的高血压患者的患病率将会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加之我国高血压年轻化的出现,降血压药物的合理有效的使用在高血压患者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降压药的合理使用,在降低高血压并发症和其死亡率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现在我国推荐的常用的降压药主要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利尿剂、β 受体阻滞剂等。临床用药过程需遵循的原则:安全可靠、有效全面、方便价廉。即降压平稳、持久,且对身体副作用小、耐受良好;在降压的同时能对其它心血管疾病促进恢复作用;价格合适,且能服药方便[3]。 3.2 缬沙坦的降压效果与特点缬沙坦( Valsartan)作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主要适应证:心力衰竭、左室肥厚、心房纤颤预防、ACEI引起的咳嗽和代谢综合征,针对老年人的绝对禁忌症有高血钾、双侧肾动脉狭窄等,同时该药对心脑血管病、肾脏具有一定保护作用。目前的降压药物中,仅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具有直接预防心房颤动流行病学证据。并且缬沙坦不作用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肾素和其他受体,不抑制与钠平衡和血压有关的离子通道,可以跟很多降压药联合用药,从而提高药用效果。在此次实验中,根据95例患者的治疗的不良反应可以发现,缬沙坦几乎很少出现干咳和血管神经水肿症状,除了有少部分患者出现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