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知识点总结与典例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知识点总结与典例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知识点总结与典例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知识点总结与典例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知识点总结与典例

【最新考纲】

1.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2.我国的解放战争。

知识点一抗日战争

一、九一八事变与抗日救亡运动(1931-1937年)

1.背景

(1)日本方面

①明治维新后,日本就制定了大陆政策,侵略中国成为其既定国策。

②1929年至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日本政局动荡,国内矛盾尖锐,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陷入困境。

(2)中国方面:国民党加紧“围剿”红军。

(3)国际方面:英、法、美执行绥靖政策;苏联自保。

2.侵华史实

(1)九一八事变: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

(2)一·二八事变:1932年日本侵略军袭击中国上海。

(3)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3.中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1)中国共产党: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了八一宣言,瓦窑堡会议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

(2)中国国民党:国民政府开始做抗战的准备。

(3)人民大众

①爱国官兵开始组织自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承诺“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②人民群众组织了抵制日货的运动。

③爱国学生发动一二·九运动。

二、全民族的抗战

1.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卢沟桥事变成为全民族抗战的开端。

2.日本的侵华罪行

(1)军事侵略与占领:卢沟桥事变后,先后侵占了华北、华东和华南大片中国领土,企图速战速决,灭

亡中国。

(2)无视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权:屠杀中国人民,蹂躏中国妇女,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等。

(3)研制细菌和化学武器,用活人实验并实施毒气战和细菌战。

(4)对沦陷区进行血腥残暴的殖民统治。政治上,以华制华;经济上,以战养战。对抗日根据地实行残酷的“三光”政策。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1)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建立。

(2)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国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全民族抗战得以实现。

4.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抗战

(1)防御阶段的四大会战(1937.8~1938.10)

(2)相持阶段的抗战(1938年10月~1945年8月)

(3)评价

①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承担了抗战初期的主要任务,较积极地抗战。

②中国“以空间换时间”,击破了日本“速决战”的战略企图,使抗战进入对中国有利的“持久战”。

③鼓舞了民心士气。

④为敌后战场的建立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时机,支援了敌后战场的游击战。

⑤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争取了国际的同情和支持。

5.中共敌后战场的抗战

(1)概况

①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八路军115师创建了第一块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此后,120师和129师相继创建了晋西北、晋冀豫、冀鲁豫等根据地。新四军建立了皖中、淮南、苏北等抗日根据地。

②百团大战:(1940年8月~12月),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有力地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③少数民族抗日武装斗争:蒙古抗日游击队、回民支队等。

(2)评价:共产党的敌后战场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的防御。相持阶段到来后,逐渐成为抗日的主战场。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6.侵华日军的罪行

7.抗战胜利及意义

(1)抗战胜利

①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苏联对日宣战;中国正面战场和敌后军民举行反攻。

②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抗战结束;9月3日,国民政府下令举国庆祝,这一天被定为中国抗战胜利日。

③1945年10月,中国从日本手里收回台湾。

(2)抗战胜利的意义

①是中国近百年第一次反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②壮大人民革命武装力量,为民主革命胜利奠定基础。

③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④使中国国际地位空前提高,成为中华民族由衰亡到复兴的转折点。

【拓展】

1.抗日战争的特点

(1)民族性: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了全国各阶级、各阶层、各民族的一场民族战争。

(2)双重性:从斗争性质来看,它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具有双重性。

(3)两个战场并存:国民政府组织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贯穿始终。

(4)以弱胜强:中国人民在近代史上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5)持久性:中国的抗战坚持了14年,是反法西斯战争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战场。

2.抗日战争中国取胜的原因

(1)组织领导:国共合作,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两党分别开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共同抗敌。

(2)民众因素:中国共产党制定全面抗战路线,使抗日战争成为一场真正的人民战争。

(3)战略战术:中国共产党制定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开辟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和运动战,配合正面战场,最后赢得战争胜利。

(4)国际因素:1942年,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中国抗战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

3. “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的深刻意义

(1)有利于完整还原抗日战争的历史过程。日本侵华始于九一八事变,因而,中国抗日战争也始于九一八,“十四年抗战”不仅对八年全国抗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而且也肯定了六年局部抗战的历史地位,完整还原了抗日战争的全过程,真正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

(2)有利于客观反映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不同于国民政府最初的不抵抗政策,中共中央自九一八事变后即通电全国,号召广大民众迅速行动起来,组织起来,建立反日武装,驱逐日本侵略者出中国,并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为抗战的最终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3)有利于正确认识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1931年开始的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伤亡最大的战场。

(4)有利于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九一八开始的中国抗战充分展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知识点二人民解放战争

一、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重庆谈判

(1)原因: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中国共产党努力争取和平民主,中国人民渴望和平统一,反内战;国际爱好和平力量反战。

(2)时间:1945年8月~10月。

(3)结果:国共双方达成“双十协定”,规定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等。

2.政治协商会议

(1)时间、地点:1946年初、重庆。

(2)结果:通过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但政协协议很快被国民党撕毁。

二、人民解放战争

1.爆发: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2.过程

3.意义

(1)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来屈辱的历史,迎来了一个人民企盼已久的、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2)对世界: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3)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拓展】

一、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的影响

1.军事上:土地改革促进了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土地改革大大提高了解放区的粮食产量,调动了农民参军参战的积极性,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财力和人力基础。

2.政治上:巩固了共产党在解放区的领导地位。土地改革使中国共产党获得了农民真诚的拥护,在一个农民占绝对优势的国家,其意义无比巨大。

3.经济上: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土地改革让农民当家作主,改变了农村的阶级关系,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4.社会关系上:改变了两千多年来农村的社会关系。封建土地所有制终于被废除,农民真正成为土地和农村的主人,农村的社会面貌焕然一新。

二、影响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

1.两党阶级性质的不同。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代表工农群众的利益。阶级性质不同是国共关系矛盾斗争的根本原因。

2.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当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两党就有结束对抗走向合作的可能;当阶级矛盾上升时,两党的合作关系就有可能破裂,走向对抗。

3.国际环境的影响。进步的国际政治形势和有利的国际环境就能促成两党之间的合作,反之,就会加速两党关系的破裂。

考点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例1】1938年初,中国共产党创建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它是八路军正面战场的战区之一B.它壮大了新四军的力量

C.它是抗战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D.它是敌后战场的组成部分

【答案】D

【变式练习】

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对于日寇对我国的领土侵略和内政干涉,表示激烈的反抗”,号召大家团结起来,抵抗日寇侵略和蒋介石政府的压迫,“勇敢地与苏维埃政府和东北各地抗日政府一起,组织全中国统一的国防政府”。这反映了

A.日本全面侵华导致了民族危机加深B.国共两党有合作抗日的意愿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初步奠定D.中共主张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宣言为1935年的《八一宣言》,在该宣言中,中共号召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这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奠定了初步基础,故选C。日本全面侵华是在1937年,排除A;材料并未提及国民党对抗日的态度,排除B;中共主张建立民主联合政府是在1945年抗日战争即将结束时,排除D。

考点二抗日战争

【例2】抗战时期,某次战役的亲历者感慨地说:“这次打仗……我们千万不能忘记鲁南的老百姓……冒着敌人的炮火,日夜奔走在战场上抬运伤兵……胜利的取得,应当归功于鲁南民众有力的支援。”这场“仗”指的是

A.太原会战B.百团大战

C.枣宜会战D.台儿庄战役

【答案】D

【总结】国共合作形势下的两大战场

【变式练习】

观察时事漫画《不许戎衣有泪痕》(见下图),对其涵义理解正确的是

A.夫唱妇随赴战场B.抗战流血不流泪

C.国共北伐齐协力D.解甲归田喜而泣

【答案】B

【解析】根据“1940年”可判断当时应该是抗日战争期间,根据“不许戎衣有泪痕”可知漫画反映的是妻子送丈夫奔赴抗日战场的情形,即抗战流血不流泪,所以“不许戎衣有泪痕”,故选B项;漫画反映的是妻子送丈夫上战场,而不是夫唱妇随上战场,故排除A项;国共北伐和漫画时间不符,故排除C项;“不许戎衣有泪痕”是指奔赴战场,而不是解甲归田喜极而泣,故排除D项。

考点三解放战争

【例3】下图是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兵力对比图。由此可知,人民军队兵力总数占据优势始于()

A.全面内战爆发时B.战略反攻开始前

C.三大战役进行中D.渡江战役结束后

【答案】C

【解析】C对:根据材料中的图示信息可以看出,人民解放军的兵力总数占据优势地位开始于1948年11月,当时处于战略决战时期,因此应为三大战役进行中。A、B错:全面内战爆发于1946年6月,战略反攻开始于1947年,当时国民党兵力明显占据优势。D错:渡江战役开始于1949年4月,这一时期共产党兵力早已超过国民党。

【变式练习】

1948年10月底,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通过党校、军校以及其他方式,对干部进行培训,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开办正规大学,尽快使干部熟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推动土地改革进一步深入

B.为工作重心的转移做准备

C.重视科学和文化以推进工业化建设

D.提高执政能力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8年10月正值国共双方进行战略决战之际,革命胜利的曙光乍现,这一时期共产党对干部进行培训的主要目的是为统治全国做准确,B项符合题意。推动土改的说法只能体现在经济方面,无法体现政治和文化方面,A项排除。这一时期主要是同国民党进行斗争,与经济建设无关,C、D项排除。

考点四解放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外交

【例4】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这反映出()

A.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

C.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D.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

【答案】A

【解析】A对:题干反映了西方国家试探与中国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可以积极争取又不急于争取承认;也可以等一等,说明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错:“放弃”说法不符合史实。C错: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还未成立,美国还未对中国实行外交孤立。D错: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于1949年10月,与题干时间不符。

【变式练习】

1949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毙伤英军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

A.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阵营B.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

C.切断了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D.反映出“另起炉灶”外交政策的确立

【答案】B

【解析】人民解放军对英国军舰的做法没有听之任之,而是坚决还击,这实际上说明我们并不承认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B项正确。A、D两项发生在新中国成立后,时间不符排除;这一行动只是使列强退出长江流域,C项以偏概全,排除。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牢记历史,继往开来 材料一在这里,我们发挥了震天的威力!在这里,我们用血写就了伟大的史诗!在这里,我们泄尽了敌人的底!在这里,我们击退寇兵!在残破的北关城墙插上了国旗!……台儿庄,一片灰烬;台儿庄的名字,和时间争长。 ——臧克家《红血洗过的战场》材料二近代以来,由于我们一盘散沙,我们的民族总是在斗争中遭到失败。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抵抗力量。 材料三罗斯福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材料二、三摘自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复兴之路》 (3)材料一描述的是哪次战役?结合材料谈谈抗战时期中国军民有哪些可贵的精神值得学习?(2分)台儿庄战役。(1分)英勇顽强、不怕牺牲、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等精神。(1分,言之有理,符合题意即可) (4)结合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2分) 抗日战争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危亡到复兴的伟大转折点;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2分,答到其中 任何两点即可)

某地新华中学的同学围绕“中日交往”准备召开一次主题班会。小明同学搜集到以下材料,请你帮助整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日友好源远流长。在绵延二千多年的交往中,中华民族和日本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促进了各自的进步与发展。……众所周知,中日两国长达二千多年的友好交往曾被近代50多年那一段惨痛不幸的历史所阻断。 ──摘自温家宝总理在日本国会上的演讲材料二:2006年10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华,被称为“破冰之旅”,标志着中日关系开始打破政治僵局;2007年温家宝总理访日的“融冰之旅”,2008年胡锦涛总书记的“暖春之旅”,进一步增强了两国人民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材料三:中日两国交往一览表 (1)日本发动了哪些侵华战争酿成了“近代50多年那一段惨痛不幸的历史”?不屈的中国人民通过哪次战争的胜利最终摆脱了这段“不幸的历史”这一胜利给中国社会产生的主要影响是什么?(8分) 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抗日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称霸的野心,雪洗了百余年来的民族耻辱,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进程,成为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转折点,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础。

无线通信课程重点

题型: 填空题(共30分,30个空,每空1分)常识 简答题(共30分,共4~5个题,每题5-8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计算题(共40分,共3-4个题,每个题8-16分) 1. Chapter1 无线通信概论(1,2) 无线通信的链路组成及功能方框图 1、各类无线通信系统工作频段及特点,英文缩写的中文表示建议不做重点 2、无线通信系统面临的挑战简答 Chapter2无线信道传播机制(3,4) 1、大气空间结构建议不做重点 2、电磁波的传输方式建议不做重点 3、掌握功率的dB度量,天线增益及单位,全向有效辐射功率(EIRP)建议不做重点 4、自由空间损耗计算方法(Friis定律)及适用范围重点 5、路径损耗d-n计算方法重点 6、采用菲尼尔半径及余隙估算绕射损失的方法建议不做重点 7、噪声源,噪声温度,噪声系数,高斯白噪声的特性,系统的信噪比重点 8、衰落余量、中断概率的概念重点 9、系统的链路预算重点,融合大尺度路径损耗,小尺度衰落余量、噪声系数、调制方式、 分集接收(综合题) Chapter3无线信道的统计描述(5) 1、信号幅度的小尺度衰落的成因重点 2、小尺度衰落信号幅度的瑞利、莱斯分布发生条件 3、瑞利、莱斯分布统计特性、小尺度衰落的相位的分布建议不做重点 4、小尺度衰落的衰落余量及中断概率计算 5、信号幅度的大尺度衰落的成因建议不做重点 6、大尺度衰落的信号幅度的对数正态统计特性 7、大尺度衰落的衰落余量及中断概率计算 8、形成多普勒频移,多普勒谱的原因、经典或称Jakes谱只重点要求多普勒频移计算 9、衰落的时间依赖性(电平通过率(LCR),平均衰落持续时间(ADF))的参数的意义。建议 不做重点

八年级历史上册《伟大的抗日战争19371945年》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历史上册《伟大的抗日战争 (1937-1945年)》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历史上册《伟大的抗日战争(1937-1945年)》知识点整理 一、“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1、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 ①1931年,日本在我国东北制造了什么事变?九一八事变(歌曲《松花江上》) 占领了什么地方?沈阳“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全部沦于日寇之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方针 ②不朽的民族战歌是人民音乐家聂耳最杰出的是《义勇军进行曲》 2、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 西安事变是由哪两人发动的?张学良、杨虎城 其目的是什么?逼迫蒋介石抗日 中国共产党主张如何解决事变?主张和平解决事变派谁去谈判? 派周恩来去谈判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有什么重要意义? 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预示着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二、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1、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的标志是什么?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 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什么?标志着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2、1937年12月,日本在什么地方进行了大屠杀?南京大屠杀 屠杀我居民和放下武器士兵多少人?30万人以上 3、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进行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什么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三、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1、抗战以来国民党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是什么?李宗仁,台儿庄战役(以徐州为中心) 抗战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是什么?彭德怀,百团大战 2、各界人士的抗日活动 冼星海——《黄河大合唱》徐悲鸿——擅长画马,将举办画展的钱资助抗日 侯德榜——发明侯氏制碱法聂耳——《义勇军进行曲》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知识点总结与典例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知识点总结与典例 【最新考纲】 1.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2.我国的解放战争。 知识点一抗日战争 一、九一八事变与抗日救亡运动(1931-1937年) 1.背景 (1)日本方面 ①明治维新后,日本就制定了大陆政策,侵略中国成为其既定国策。 ②1929年至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日本政局动荡,国内矛盾尖锐,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陷入困境。 (2)中国方面:国民党加紧“围剿”红军。 (3)国际方面:英、法、美执行绥靖政策;苏联自保。 2.侵华史实 (1)九一八事变: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 (2)一·二八事变:1932年日本侵略军袭击中国上海。 (3)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3.中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1)中国共产党: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了八一宣言,瓦窑堡会议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 (2)中国国民党:国民政府开始做抗战的准备。 (3)人民大众 ①爱国官兵开始组织自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承诺“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②人民群众组织了抵制日货的运动。 ③爱国学生发动一二·九运动。 二、全民族的抗战 1.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卢沟桥事变成为全民族抗战的开端。 2.日本的侵华罪行 (1)军事侵略与占领:卢沟桥事变后,先后侵占了华北、华东和华南大片中国领土,企图速战速决,灭

亡中国。 (2)无视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权:屠杀中国人民,蹂躏中国妇女,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等。 (3)研制细菌和化学武器,用活人实验并实施毒气战和细菌战。 (4)对沦陷区进行血腥残暴的殖民统治。政治上,以华制华;经济上,以战养战。对抗日根据地实行残酷的“三光”政策。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1)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建立。 (2)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国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全民族抗战得以实现。 4.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抗战 (1)防御阶段的四大会战(1937.8~1938.10) (2)相持阶段的抗战(1938年10月~1945年8月) (3)评价 ①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承担了抗战初期的主要任务,较积极地抗战。 ②中国“以空间换时间”,击破了日本“速决战”的战略企图,使抗战进入对中国有利的“持久战”。 ③鼓舞了民心士气。 ④为敌后战场的建立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时机,支援了敌后战场的游击战。

通信概论知识点梳理

普通电话线路带宽约3KHz,在保证不失真的情况下,其最大码元速率是多少?如果采用16进制调制方式,最大信息传输速率是多少? 根据P18的公式2.1有:RB=2fN=2BN 则有:RB=2×3=6 KB 如果采用16进制调制方式,根据P11的公式1.3有:Rb=RB log 2 N 则有:Rb=RB log 2 N =6 ×log 2 16=24Kb/s 答:最大码元速率是6 KHz。最大信息传输速率是24Kb/s 设在200μS内传输了500个二进制码元,求比特率是多少?如果在10S内有8个误码,其误码率是多少?解:RB=500×106÷200=2.5×106B Rb=RB log 2 N=2.5×106bit/s Pe=8/(10×2.5×106)= 3.2×10-7=3.2×10-5%答:比特率是2.5×106bit/s。 如果在10S内有8个误码,其误码率是3.2×10-5%。12分) 1.空分交换——在数字交换网络中,任一输入线与任一输出线(或任一复用线与任一复用线)之间的信息交换,称为空分交换。 2移动通信——移动通信是指通信的双方,至少有一方是在移动中进行信息交换的。 3.分组交换——分组交换是用分组来传输和交换信息的。它是将用户传送的数据划分成一定长度,每个部分叫一个分组,在每个分组的前面加一个分组头。 4.多址连接——多址连接是指在卫星的覆盖区内,各地球站通过同一个卫星,能同时实现多个方向多个地球站之间相互联系通信的一种方式。 5同步卫星——卫星的运转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与地球上任一点都保持相对静止这样的卫星称为同步卫星

2、什么是WAP技术?它有什么特点? 答:WAP技术是将移动电话与互联网结合起来,使人们可以通过移动终端随时随地的接入互联网,它是专门为窄带宽、高延时、小屏幕、有限存储容量、低处理能力的无线环境量身定做的。它的特点是: (1)独立于网络标准(可以在GSM、GPRS、CDMA上运行)(2)适用于无线数据的传输机制。(3)开放的标准,独立于生产厂商。 (4)WAP可以从服务器上下载应用,能快速提供新的服务。(5)移动互联网可以通过掌上服务,把用户和互联网结合在一起。 3、GPRS是什么?它有什么优点?GPRS服务会怎样收费? 答:GPRS是通用分组无线业务,它是GSM标准化组织制定的一套标准,以实现移动分组数据业务。GPRS 的优点是: ①速度快。最高可达171Kbit/s,支持IP协议,与数据网络建立连接的时间仅几秒钟。 ②利用率高。GPRS具有按需分配频率资源和网络传输资源,用户时间利用率高,资金利用率高。 ③GPR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无线网络覆盖,投资少,功能强。GPRS服务是按流量计费的。 4、简述卫星通信系统的基本工作过程。 答:地球站A与地球站B传送电话信号的卫星通信系统基本工作过程如下:(1)当甲地用户与乙地用户通话时,要把甲地的市内通信线路送来的电话 信号在发端地球站A的终端设备中进行多路复用,成为多路复用电话的基带信号,在发信设备的调制器中对中频载波(如70MHz)进行调制、中频滤波,然后再由发信设备进行上变频,把70MHz的已调波变换成微波载频(f1)的已调波。载频为f1的已调波在经射频功率放大送入地球站A的发射天线发向空间的通信卫星。 (2)通信卫星把经天线接收的信号首先进行低噪声放大,然后变成另一微 波载频(f2)的已调波,在经卫星发信机功率放大,再由卫星发射天线发回接乙地收地球站B。 (3)接收地球站B将收到卫星发回的微弱信号用高增益天线接收后首先 由地球站B接收设备的低噪声放大器进行放大,在将载频为f2的已调波进行下变频,变成载频为中频(如70MHz)的已调波后,再中频滤波、解调成为多路复用的基带信号,该信号再终端设备中进行多路分解后,经市内通信线路送给收端用户。 5、试画出光波分复用(WDM)系统的示意图,并简述其基本原理。答:光波分复用(WDM)系统的示意图如下: 波分复用是将不同波长的光载波信号(携带各种类型的信息)在发送端经复用器(亦称会波器)汇合在一起,并藕合到光线路的同一根光纤中传输;在接收端经分波器(亦称解复用器或去复用器)将各种波长的光载波分离后由光接收机相应的处理而恢复原信号,如图所示。 二、名词解释 1.解调:从已调信号中恢复出原调制信号的过程。 2.扩频:扩展频谱通信(简称扩频通信)技术是一种信息传输方式,其信号所占有的频带宽度远大于所传信息必需的最小带宽;频带的扩展是通过一个独立的码序列来完成,并用编码及调制的方法来实现的,与所传信息数据无关;在接收端则用同样的码进行相关同步接收、解扩及恢复所传信息数据。 3.信息:消息中的有效内容,其含量用信息量衡量。或以适合于通信,存储或处理的形 式来表示的知识或消息 4.复用:多个用户同时使用同一信道进行通信而不互相干扰。 5.蓝牙技术:蓝牙(Blue Tooth)是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是实现语音和数据无线传输的全球开放性标准。其使用跳频(FH/SS)、时分多址(TDMA)和码分多址(CDMA)等先进技术,在小范围内建立多种通信与信息系统之间的信息传输。 6.调制:调制是将基带信号的频谱搬移到某个载频频带再进行传输的方式。 7.基带:基带是由消息转换而来的原始信号所固有的频带。 8.接入网:由核心网和用户驻地网之间的所有实施设备与线路组成,是为传送电信业务提供所需传送承载能力的实施系统,可经维护管理(Q3)由电信管理网进行配置和管理,主要接口包括:用户网络接口(UNI)、业务节点接口(SNI)和维护管理接口(Q3)。三、简答题 1.简述多普勒频移 移动台(如超高速列车、超音速飞机等)的运动达到一定速度是,固定点接收到的载波频率将随运动速度不同而产生不同的频移,即产生多普勒效应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复习知识点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日本“东方会议”: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召开“东方会议”,会议制定了《对华政策纲领》,声称: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2、九一八事变:1931年日本在东北沈阳制造借口而发动。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开始。日本进而野蛮地侵占了中国的东北三省。 3、华北事变:1935年,日本在华北制造了一系列事端,向中国政府提出华北政权“特殊化”的要求,这一系列事件被称作“华北事变”。是进一步侵华的事变。 4、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驻丰台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炮轰宛平城,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驻军奋起反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进入全民族抗战的新阶段。 5、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标志:1938年广州、武汉失守。 6、伪“满洲国”:1932年3月在长春建立,溥仪为形式的首脑,实权掌控在日本人手中。东北实际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7、汪伪政权:1938年12月,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叛国投敌,1940年在南京成立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受控于日本。 8、南京大屠杀:1938年12月发生,我国遇害者达30万以上。 9、十九路军抗日反蒋事变(“福建事变”):1933年11月,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将领蔡廷锴、蒋光鼐以及国民党内李济深、陈铭枢等反蒋爱国人士在福州举行抗日反蒋事变,组建政权。 10、“一二.九”运动的时间与宗旨性口号:“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11、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12、八一宣言(1935年8月1日)、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了在抗日的条件下与民族资产阶级重建统一战线的新政策,批评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左”倾冒险主义、关门主义的错误倾向。瓦窑堡会议为迎接全国抗日新高潮到来做了理论和政治上的准备。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五项要求; 13、八路军和新四军:1937年8月,国共两党达成协议: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不久改称第十八集团军)。八路军由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随后,南方的红军和游击队,除琼崖红军游击队外,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 14、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讲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15、国民党在战略防御阶段的主要战役:淞沪、忻口、徐州、武汉会战等一系列大战役。谢晋元领导淞沪会战“八百壮士”抗日。 16、台儿庄大捷:1938年3月,李宗仁领导的第五战区在台儿庄战役中,歼灭日军1万余人,这是抗战初期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 17、相持阶段到来后日本对华政策的调整:日本人从速战速决到对国民政府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

2015年-2017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高考真题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高考题 1.(2016·北京文综·18)20世纪一二十年代,一位历史人物因创办《新青年》被誉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后又成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此人( ) A.是中共“一大”上海组的代表 B.在中共“一大”被选为书记 C.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D.指挥了“八一”南昌起义 【答案】B 2.(2016·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29)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 ) 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涨 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 C.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 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答案】A 3.(2016·新课标全国Ⅲ卷文综·30)图4是1932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 A.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 B.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 C.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 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答案】D 4.(2016·江苏单科·11)1938年1月,国民政府为管理全国经济事务,将实业部改组为经济部,其职权范围包括了战时主要生产领域和商业领域,下属机构众多。经济部的设立( ) A.适应了战争持久化的需要 B.标志着工作重心转向经济领域 C.提高了后方百姓生活水平 D.导致抗战时期行政效率的低下 【答案】A

5.(2016·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30)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 ) 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矛盾 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 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 D.力图维护一党专制的局面 【答案】D 6.(2016·天津文综·9)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后,中共中央于1947年2月1日发表声明:“对于1946年1月10日以后,由国民党政府单独成立的一切对外借款,一切丧权辱国条约及一切其他上述的协定谅解……本党在现在和将来均不承认,并决不担负任何义务。”这一声明( ) A.说明中共“另起炉灶”方针开始实行 B.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体现 C.结束了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历史 D.认为国民党政府是在出卖国家利益 【答案】D 7.(2015·江苏单科·10)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此处“新气象”主要是指(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B.敌后战场已成为主战场 C.国民党军队基本扭转了战局D.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 【答案】D 8.(2015·重庆文综·7)“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只要国民党停止进攻苏区行动,只要任何部队实行对日抗战……红军不仅立刻对之停止敌对行为,而且愿意与之亲密携手共同救国。”中国共产党表达这一宣言促进了( ) A.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B.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涨 C.联合政府的早日成立D.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答案】B 9.(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30)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 ) 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答案】B 10.(2015·北京文综·18)表1摘引了一部人物传记的目录。根据所学判断,表中空白处应该是( )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10讲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课时作业

第10讲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 1.“苏维埃”是从苏联引进的革命词汇,中共一开始认为其内涵是“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联盟”,后来加上“一切其他阶级中愿意参加民族革命的分子”,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国民大革命的需要 B.社会主义革命的需要 C.全民族抗战的需要 D.筹建新中国的需要 2.前苏联检察官克伦斯基在远东军事法庭曾说:“如果我们可以指出一定的日期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这段血腥时期的开端的话,1931年9月18日恐怕是最有根据的。”这句话的依据是( ) A.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武装侵略的开始 B.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 C.日本精心准备和策划并武装控制了整个东北地区 D.九一八事变标志中华民族全面抗战局面正式形成 3.近年,在福建闽中的一些乡村,发现了众多红军标语:“白军兄弟,不同红军打仗,要求北上同日本打仗去”、“白军士兵同红军联合起来北上抗日”、“打倒不准士兵抗日的国民党军阀”,这些标语的落款为“红军/产”或“红共宣”。这反映当时中国社会的状况是( ) A.进行土地革命,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B.国民革命失败,中共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 C.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与阶级矛盾交织 D.国共实现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4.1937年11月28日,《泰晤士报》社论对某一会战进行高度评价:“中方伤亡固极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足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这一战役( ) A.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B.是华北规模最大的一次对日作战

C.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的计划 D.标志着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到来 5.如图照片反映的是中国某军队在一次战斗胜利之后缴获的敌军的旗帜等战利品,图右为战斗指挥者粟裕的题词:“新编第四军,先遣出江南。韦岗斩土井,处女奏凯还。”它反映了( ) 第5题图 A.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形成 B.红军胜利完成战略转移 C.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 D.中国战场实施战略反攻 6.1938年5月中共中央指示长江局:立即成立鄂豫皖省委,领导津浦路以西、平汉路以东、浦信公路以南的广大地区的工作,以武装民众准备发动游击战战争为中心任务,有计划地建立几个基干游击队和游击区。这一指示( ) A.有助于配合正面战场的抗战 B.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C.推动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开展 D.导致华北抗战态势发生扭转 7.日军战史承认,“作战始终是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进行的”,中国军队“引诱日军一直深入到长沙,集中长沙城内外的30万大军将日军包围。尔后,日军第一线部队几经苦战,……于(1942年)1月15日撤回到原驻防地。这次作战,动摇了一部分官兵的必胜信念。”中国军队的此次作战( ) A.扭转了华北抗战的战略态势 B.发生在相持阶段的敌后战场 C.粉碎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 D.体现出正面战场坚持抗战的精神

【通信电路与系统】期末复习提纲(投影版)

《通信电路与系统》课程期末复习提纲 特别说明 (一)首先建立正确、牢固的电路概念(物理概念) 对电路工作原理的理解、对分析公式的理解 (二)务必建立强烈的“非线性电路”的概念 非线性电路与大家所学的模拟电路课程中的线性电路分析方法截然不同。请大家谨慎使用诸如拉氏变换这类线性系统的分析方法。 (三)要建立信号“频率变换”、“频谱搬移”的概念 实现这类信号变换非得“非线性电路”不可。 (四)“线性”与“非线性”的对立统一关系 在混频电路中介绍的“时变参量分析法”、锁相环路中的“线性分析”等。 (五)不同的知识点应该做到融会贯通 第一章 通信概论 1、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2、模拟与数字通信的概念 3、通信方式:基带/频带;TDM/FDM ;单工/半双工/全双工 4、信道:有线/无线;衡参/变参 5、比特速率/码元速率:二进制与多进制码率的关系 比特率指的是信息速率,单位:bit/s 码元速率指的是不同进制符号的符号速率,单位:波特 当0、1等概率时,二进制码率数值上等于比特率 当一个M 进制编码是由一个二进制编码转换而来时,有 b M 2R R = log M

第二章 谐振功率放大 1、LC 并联谐振回路(各电路的基础) (1)阻抗频率特性,谐振与失谐;振荡频率,谐振电阻 (2)频率响应:幅频特性与相频特性 (3)品质因数Q ,与谐振电阻的关系 (4)滤波作用,通频带 (5)重要的关系式 00R Q =; P P R Q =; 00 p p R Q R Q =; 00p P p R R R R R =+ 0 3dB p f B Q ≈ 2、放大效率 (1)功率放大必须注重效率问题 (2)放大器甲、乙、丙类工作状态的定义 (3)丙类(C 类)工作状态效率高的原因 提高放大效率的关键是减小管耗,主要措施: A .减小c i 的导通角θ(C 类放大,以增大激励功率为代价) B .减小电流与电压的乘积c ce i u ?, 借助LC 电路,保证c i 大时ce u 小,或者ce u 大时c i 小(1958年提出的D 类放大,推挽PDM 开关模式放大,在音频放大、电机控制、电源逆变上应用。高频音质和EMI 特性有待改进)

高考历史抗日战争知识点总结

抗日战争是第一次全民族有组织的自卫战争,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了全国各阶级、各民族的一场民族战争;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具有双重性。与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连成一体;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的并存是显著特点之一;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以弱胜强,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持久性,是所有反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战场。防御阶段:1937年7月——1938年10月 相持阶段:1938年10月——1945年8月 反攻阶段:1945年8月9日——1945年8月15日 一、九一八事变 1.原因: ①灭亡中国,称霸太平洋是日本的既定国策 ②1927年东方会议确定了“征服满蒙”方针 ③为摆脱1929——1933年经济危机 ④国民政府全力围剿红军,日有机可乘 ⑤欧美忙于应付危机,无暇东顾,苏联忙于社会主义建设.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2.过程: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侵略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段轨道,反诬中国军队破坏,炮轰东北军驻地,攻占沈阳,制造“九一八事变”. 3.国民政府政策:不抵抗政策 4.结果: ①东北三省沦陷 ②1932年建立伪满洲国 二、七七事变 1.经过: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借口一个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日军随即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军队奋起抵抗。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2.影响: ①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 ②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总结:防御阶段日军的军事行动主要有哪些? ①1931年九一八事变 ②1932年“一二八事变”进攻上海 ③1935年“华北事变”——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 伟大的抗日战争》知识总结

第四单元伟大的抗日战争 一、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1931——1937) 1、背景:日本: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目的) 国际:英美忙于应付经济危机,无暇东顾 中国:蒋介石发动内战,给日本以可乘之机。 2、时间:1931年9月18日(国耻日) 3、地点:沈阳 4、借口:柳条湖事件 5、结果:不到半年东北三生全部沦陷——蒋介石采取了不抵抗政策——集中力量打击中共 6、影响: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局部侵华开始) 7、九一八事变给我们的启示:①落后就要挨打,富国强民才能御敌。 ②只有不断发展经济,努力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才能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③作为中学生,要树立民族自尊、自强意识,增强历史使命感,为祖国的统一、富强和民族的兴旺发达贡献力量 二、日本的侵略步伐 1、32年,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在东北设立731部队 2、33年,占领热河 3、35年,签订《何梅协定》 三、抗日高潮的掀起 1935年,北平学生发动一二九运动,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四、西安事变 1、原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2、时间:1936年12月12日 3、经过:(略) 4、人物:张学良,杨虎城 5、目的:逼蒋抗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6、结果:在中共的努力下,得以和平解决(周恩来前去谈判) 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出发点:全民族的利益为重 1、意义:(课本105页) 一、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全民族抗战) 1、时间:1937年7月7日 2、地点:卢沟桥 3、经过:(略)出现了两位民族英雄:佟麟阁、赵登禹 4、影响:标志着全面抗战的开始、国共开始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七、共赴国难 根据国共两党谈判达成的协议,对军队进行了改编:陕北的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南方八省坚持斗争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 二、南京大屠杀 1、时间:1937年12月 2、结果:日军在占领南京的六周内,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民众达30万人以上 三、重要战役 1、平型关大捷:中国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国共合作) 2、百团大战:(敌后战场)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练习题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练习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9·湖北四地七校联考)1938年11月,日本首相近卫文麿发表声明:“此次战争的目的在于建立东亚新秩序”“国民政府倘能抛弃从来错误政策,另由其他人员从事更生之建树,秩序之维持,则帝国亦不事拒绝。”12月为“建立东亚新秩序”,又提出所谓“善邻友好”“共同防共”“经济提携”三原则。这主要表明( ) A.国民政府的亲英美路线引起中日冲突 B.为灭亡中国日本在策略发生了新变化 C.日本根本目的在于准备发动太平洋战争 D.敌后抗日根据地广泛开辟引起日本警惕 解析:选B 据材料“国民政府倘能抛弃从来错误政策……则帝国亦不事拒绝”表明日本对国民政府由军事进攻转变为诱降为主,故B项正确。 2.(2019·合肥模拟)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各界联合会宣言》发表:“东北有三千余万民众,两百余万健儿,各输其财,各捐其躯,誓与日本帝国主义者作最后决斗。宁教白山黑水尽化为赤血之区,不愿华胄倭奴同立于黄海之岸!”据此可知( ) A.全民族抗战的局面由此开始形成 B.东北地区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C.东北民众是中华民族抗日的先锋 D.中日矛盾已经上升为主要矛盾 解析:选C 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形成是在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后开始的,故A项错误;题干反映东北人民抗战的决心,没有涉及战场问题,故B项错误;面对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东北人民决心抗击日本的侵略,可见东北人民是抗日的先锋,故C项正确;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是在1935年华北事变之后,故D项错误。 3.(2019·太原一模)自1934年开始,国民政府所发动的一些全国性运动,一般多打着“复兴中华民族”的旗号;1937年后,国民党的军政委员多出版过以“民族复兴”为题的宣传著作。这些举动( ) A.表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B.推动了全国性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C.导致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 D.客观上适应了民族战争形势的变化 解析:选D 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是在甲午战争后,故A项错误;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救亡运动就已经兴起,且当时推动抗日救亡运动的是社会自发力量与中国共产党,不是国民政府,故B项错误;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是华北事变后,故C项错误;题干提

动画概论知识点梳理

一、动画的定义:按时间的顺序播放有规律的不同画面所产生的视觉 假象。 二、动画的特点:①是一门绘画艺术②是一门电脑技术③随意性和灵 活性④夸张(包括动作、语言、表情、场景、角色夸张和多重夸张)⑤动画风格的多样性⑥娱乐性⑦商业性。 三、动画的应用范围: 游戏、广告(包括网络广告在内)、影视(电影,电视)、房地产、医学研究(动态捕捉)。 四、美国人爱德华〃穆布里奇在动作方面最有成就,其作品是《运动 中的动物》,《运动中的人体》。 五、法国电影史将1877年8月30日定为动画的生日,那是法国光学 家兼画家艾米尔〃雷诺发明“光学实用镜”的日子。雷诺可以说是动画的鼻祖。 六,负面拍摄动画的技法上,法国的艾米尔〃柯尔《幻影集》(采用定格技术拍摄),美国布莱克顿《滑稽脸的幽默像》皆被称为是第一部手绘动画柯尔也是第一个利用“遮罩摄影”结合动画和真人动作的先驱,因而被奉为“当代动画片之父”。 七,1895年法国卢米埃尔公开放映的电影《火车进站》是第一部影。 1914年温瑟〃麦凯的《恐龙葛蒂》结合了真人表演与动画角色。 是第一部注重动作的“拟真”与“夸张”的动画片,可是说自此开创了美式动画的时代。 1929年,迪士尼第一部有声动画片《蒸汽船威利号》;1937年迪

士尼推出第一部彩色动画长片《白雪公主》(使美国动画步入商业动画的道路。迪士尼被称为“商业动画之父”。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是迪士尼的繁盛时期。二战后创造了世界动画风潮的包括前南斯拉夫的萨格勒布和东欧的木偶动画。东欧的木偶动画以捷克为代表,捷克木偶动画的代表人物是杰利〃川卡。 八、1958年东映推出《白蛇传》这是日本第一部彩色动画电影。日 本的动画与漫画的发展密不可分。其中影响做大的是手冢治虫。 其作品包括《铁臂阿童木》(这是他的第一部电视动画片)《森林大帝》《怪医黑杰克》等。20世纪80年代是宫崎骏,高火田勋(吉卜力工作室)的时代。宫崎骏的作品《风之谷》《天空之城》《千与千寻》(2001柏林影展金熊奖)等。大友克洋的作品《阿基拉》《老人Z》《回忆》《蒸汽男孩》;押井守的《攻壳机动队》。 九、万氏三兄弟;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20世纪60年代的《大 闹天空》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牧笛》等开创了中国动画的新局面。1999年的《宝莲灯》是中国动画走向商业运作的第一步。2005年北影推出《小兵张嘎》这是一部极富民族特色和情感的影院动画片,并获中国电影最高奖项“华表奖”,看成是动画中的“红色经典”。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知识点

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4-16课) 第14课难忘九一八 1、“九一八”事变 爆发原因:日本为摆脱经济危机。时间: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东北。 结果:蒋介石不抵抗政策,致使东三省沦亡。意义: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 2、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 抗日义勇军(东北人民自发)和抗日游击(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杨靖宇为代表) 3、西安事变 背景:①日本发动“华北事变”,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②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得到全国各界爱国人士的拥护; ③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 ④张学良、杨虎城在中国共产党的争取下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与红军实行停战。 目的:逼蒋抗日 经过: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扣押了蒋介石。并通电全国, 提出停止内战等主张。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中日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需要团结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课本原话:中国共产党从全国人民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第15 课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1、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了“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中国军民奋起反击,开始了全国性的抗日战争。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卢沟桥事变后,在民族危机空前高涨的情况下,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 3、南京大屠杀 1937年底,日军在南京进行灭绝人性的大屠杀,据战后远东军事法庭统计六周内共屠杀中国人民30多万人。 南京大屠杀给人类留下了怎样的教训?反对战争,珍爱和平。 当今某些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抹杀南京大屠杀真相,其目的是什么?掩盖其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是法西斯沉渣泛起的表现 为遏制日本右翼势力的死灰复燃,做为一名中学生,你可以做些什么?我们应该时时警惕法西斯势力的复活,尽力地去维护和平。 第16课血肉筑长城 1、主要战役 战役名称地位(特点)指挥者党派 平型关大捷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林彪共产党 台儿庄战役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李宗仁国民党 百团大战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的战役彭德怀共产党 2、中国共产党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央所在地延安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 3、中国共产党“七大”:(1)时间、地点:1945年延安(2)主要内容:①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②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这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3)意义: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4、抗日战争的胜利 时间、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签字仪式,抗战结束。1945年10月25日,台湾从日本殖民者手中回到祖国怀抱。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①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②它洗雪了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③中国抗日战争对彻底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具有决定性的作用;④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抗战胜利的原因:①从性质来看,中国人民进行的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②国共两党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③中共实行全民族抗战路线,坚持敌后抗战,对胜利起了决定作用。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成为抗击日军侵略的中流砥柱。中共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敌后战场的抗战对抗战的胜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④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对抗战的胜利起了重要的作用。⑤世界人民和爱国华侨的援助。 单元小结: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过程 时间行动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西安事变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卢沟桥事变后民族危机空前高涨,国共再次合作,正式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1、(2016?永州)有一首歌谣这样唱道:“蛐蛐叫喊夜声长,茄子下来菊花黄;没到八月过中秋,小鬼便抢占沈阳.”它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B.华北事变 C.卢沟桥事变D.百团大战 【考点】九一八事变和中国局部抗战. 【分析】考查九一八事变的知识点. 【解答】依据题干,这是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经过精心策划,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的一段路轨,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日军以此为借口,炮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攻占沈阳城,这就是“九一八事变”.不到半年,东北三省沦陷. 故选A. 2、(2016?济宁)“对于中国来说,日本是我们最近的邻邦.“一衣带水”这个词几乎成了我们形容日本必不可少的词汇.然而,在地球上现有国家中,日本却是离我们“最远”的一个.”以下史实可以证明日本离我们“最远”的是() ①南昌起义②九一八事变③卢沟桥事变④平津战役⑤台儿庄战役.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⑤C.②③④⑤ D.②③④ 【考点】九一八事变和中国局部抗战;七七事变和日本全面侵华;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战役.【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遭到日本发的侵略,结合所学即可解答. 【解答】分析题干材料可知,“日本离我们‘最远’”,说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给我国造成的危害最大.结合所学可知,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之后占领东北三省,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②正确;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华.③正确;1938年春,国民党组织徐州会战,李宗仁指挥台儿庄战役,取得重大胜利.⑤正确.选项①发生在国共十年内战时期、④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所以①④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2016?齐齐哈尔)下列是日本发动的侵华事变,其中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开始的事件是() A.八一三事变B.九一八事变C.七七事变 D.一二八事变 【考点】九一八事变和中国局部抗战.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局部抗战开始的事件. 【解答】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第二天清晨,日军占领沈阳城.随后,日军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国人民进入局部抗战时期. 故选B 4、(2016?泰安)西安事变爆发后,张学良、杨虎城发表通电,提出“发动全国之整个抗战”,他们呼吁() A.变法维新 B.民主科学 C.团结抗日 D.和平建国 【考点】西安事变. 【分析】本题考查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 【解答】根据题干材料中的提出“发动全国之整个抗战”可知张学良、杨虎城呼吁团结抗日.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华清池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最后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张学良释放了蒋介石,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故选C 5、(2016?咸宁)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是()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专题知识点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基础梳理】 第14课难忘九一八、西安事变 1、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 (1)背景:1929—1933年经济危机,使日本经济困难,为转移矛盾。(2)时间:1931年9月18日 (3)地点:沈阳柳条湖 (4)借口:日军有预谋地炸毁了南满铁路柳条湖一段路轨,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 (5)政府政策:蒋介石下令实行不抵抗政策。 (6)结果:日军占领沈阳不到半年,东北三省沦陷。 (7)抗战:抗日义勇军、杨靖宇 (8)影响:标志中国局部抗战开始。 (9)中国局部抗战开始的表现: A、东北人民和为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东北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 B、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C、嫩江大桥之战是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东北守军与日军第一次激烈的战斗。在马占山率领下,多次击退强敌。 2、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 (1)背景:日本侵华,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2)中共主张“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南京沦陷,1937.12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战时陪都)屠杀中国军民30万人以 上 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六周之内屠杀军民30 多万人,体现了日本法西斯的凶残和野蛮。(与火烧圆明园类似) 3、近年来,日本出现了一股美化侵略战争的逆流,对此你有何认识? ①这种行径不利于今天中日关系健康、友好、正常地发展。 ②日本应正视历史、以史为鉴、反对战争、珍爱和平,这样才能把握未来,取信于亚洲和世界人民。 ③我们应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4、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的侵略中国的事迹::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 5、抗日战争时期的民族英雄:杨靖宇、佟麟阁、赵登禹、左权。 抗日战争胜利(1937.7.7—1945.8.15) 1、平型关大捷:(中共)和台儿庄战役(国民党) (1)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林彪) (2)台儿庄战役:1938年春、李宗仁,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2、百团大战(中共) (1)中共总后方:延安 (2)时间:1940.8 (3)领导人:彭德怀 (4)主要目标: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 (5)意义: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3、中共七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