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机应用基础 (1)

微机应用基础 (1)

微机应用基础 (1)
微机应用基础 (1)

第1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教学提示: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硬件是构成计算机的各种物理设备的总称,软件是为了运行、管理和维护计算机而编制的程序和各种文档的总和,两者缺一不可。

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及目前计算机的主要应用;掌握计算机中使用的数制和各数制的转换;了解数据在计算机中的存储方式;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了解多媒体及计算机病毒防范的知识。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尤其是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使得人类社会步入了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已日益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其他学科强有力的工具。因此,掌握计算机的基础应用,掌握信息技术基础,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本章主要介绍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使大家对计算机系统的概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1.1 计算机的特点、发展及应用

电子计算机(Electronic Computer)也称为电脑,是一种能按照人的意志,快速、高效、自动处理各种信息的电子设备。它可以按照预先编好的程序自动执行各种操作,以完成信息的输入、存取、加工处理及输出。

1.1.1 计算机的特点

从计算机的定义可以看出,计算机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 计算机是处理信息的电子设备

信息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直接进行描述的,可以在人们之间进行传递的知识。像各种数据,如语言、音乐、图片等都是信息。记录这些信息的物理符号称为数据。人类对信息的处理可使用各种工具,而计算机是一种对信息进行处理的电子设备。

2. 计算机具有很强的记忆能力和逻辑判断功能

计算机设有能存储大量程序和数据的存储器,也就是说具有惊人的记忆能力。计算机工作时,计算的初始数据、运算的中间结果及最终结果都可以存入存储器,而且这些数据可以长期保存,使用和查询非常方便。

计算机不但能进行算术运算,还可以进行逻辑运算。通过对不同对象的比较和判断,可以进行结论的推断。

微机应用基础

·2· ·2·

3. 计算机能自动完成信息处理工作

只要将编好的程序输入计算机,计算机就可以自动执行,对信息进行处理。这是计算机区别于其他信息处理设备的一个特点。人们使用的计算器,虽然也可以完成多种运算,但在运算过程中,常常需要人不断地操作,不是一台真正的计算机。

4. 计算机具有快速、高效的性能

目前的计算机运算速度很快,微型计算机的速度可达每秒几千万次,大型机可达每秒十万亿次。我国研制的“曙光”系列计算机,运算速度也可达几千亿次。

过去,大量复杂的科学技术问题,由于计算工作量极大,而无法进行计算或只能采取粗略的近似计算,影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原来计算数值n 的几百位近似值,需要几年的时间,现在几分钟就可完成。火箭发射的轨道计算以及在发射过程中的控制,没有高速的计算机也是不行的。天气预报中,需要对卫星云图进行分析,要进行大量的计算,没有高速的计算机,也不能及时准确预报天气。

1.1.2 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史

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尽管只有60多年的时间,但它的诞生却是人类数百年努力的结果。早在17世纪,一批欧洲数学家就已开始研制计算机。1642年,年仅19岁的法国数学家帕斯卡成功地制造了第一台钟表齿轮式机械计算机,但仅能做加减法运算。在此基础上,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于1678年发明了可做乘除运算的计算机。但这些机械计算机的功能过于简单,远远满足不了人们的需要。

1847年英国数学家布尔(George Boole)创立了布尔代数,奠定了计算机进行逻辑运算的基础。

1936年英国科学家图灵(Alan Mathison Turing)发表了题为《论可计算数及其在判定问题中的应用》的著名论文,首次提出逻辑机的通用模型,即“图灵机”,建立了算法理论,为计算机的出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被称为计算机之父。

1946年6月,美国科学家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提出了“存储程序”的计算机设计方案,其主要思想是:

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五大部分组成计算机硬件。 数据和计算机指令采用二进制数形式表示,存储在计算机内部存储器中。

控制器是根据存放在存储器中的指令序列即程序来工作的。

计算机工作原理的核心是“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存储程序就是把事先编制好的由计算机指令组成的程序存放到存储器内,计算机在运算时依次取出指令,根据指令的功能进行相应的运算。程序控制即程序在执行前先装入存储器,控制器负责从存储器中逐条取出指令、分析识别指令、执行指令,从而完成一条指令的执行周期。按照这一原理设计的计算机称为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目前的计算机采用的基本上是经典的冯·诺依曼结构。冯·诺依曼为计算机的发展铺平了道路,但这种集中控制的顺序结构,只能使用单一的处理器进行计算,恰恰是计算机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第1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3·

·3·

1. 计算机的诞生 为了解决弹道的计算问题,急需高速、准确的计算工具,在美国陆军部的主持下,

1946年2月宾夕法尼亚大学电工系的埃克特(J.P.Eckert)和物理学家毛希利(J.W.Mauchly)等制造了一台称为数字积分机的计算机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这就是世界上第

一台电子计算机(如图1.1所示)。

图1.1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

该机共使用了18000个电子管,1500多个继电器,耗电150kW ,占地170多m 2,重

量超过30t ,每秒仅能进行5000次加法运算。然而,ENIAC 的计算速度却是手工计算的 20万倍、继电器计算机的1000倍。美国军方也从中尝到了甜头,因为它计算炮弹弹道只需要3s ,而在此之前,则需要200人手工计算两个月。除了常规的弹道计算外,它后来还被用于诸多的科研领域,曾在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ENIAC 的问世表明了计算机时代的到来,它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 计算机的发展史

自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以来,计算机无论从外形上还是功能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按照其硬件技术,计算机的发展已经历了四代,目前计算机正在向第五代过渡。

1) 第一代

1946~1957年,也称电子管时代。计算机以电子管作为逻辑开关元件,体积大,耗电多,稳定性差,尽管后期采用了磁鼓、磁芯作为存储设备,但容量很小。这种计算机体积庞大,速度低,可靠性差。其代表机型有:ENIAC 、EDVAC 、EDSAC 、UNIVAC 等。

软件方面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编写程序,这个时期的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从事军事和科学研究方面的工作。

2) 第二代

1958~1964年,也称晶体管时代。这个时期计算机使用晶体管代替了电子管作为开关元件,计算机的体积大大减小,计算速度加快,可靠性提高。除了使用磁芯作为存储元件外,出现了磁带辅助存储器。其代表机型有:IBM 的7090、7094、7040、7044等。

软件方面开始使用操作系统,出现了FORTRAN 、COBOL 等一系列高级程序设计语 言。这个时期计算机的应用扩展到数据处理、自动控制等方面。

微机应用基础

·4· ·4·

3) 第三代

1965~1970年,也称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时代。这个时期的计算机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代替了晶体管,用半导体存储器代替磁芯存储器,外存储器使用磁盘。计算机的体积进一步减小,运算速度提高到每秒几十万次甚至几百万次,可靠性和存储容量进一步提高,机种开始多样化、系统化,外部设备不断增加。其代表机型有IBM-360系列,富士通F-230系列等。

软件方面,操作系统进一步完善,高级语言种类繁多,出现了结构化、模块化的程序设计语言。计算机和通信密切结合起来,被广泛应用到科学计算、数据处理、事务管理和工业控制等领域。

4) 第四代

1971年以后,这个时期的计算机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作为基本电子元件,所以又称“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把电子计算机的运算器和控制器等核心部件制作在一块集成电路块上。这就使计算机朝大型化和微型化发展成为可能,而微型计算机的出现使得计算机更加普及,日益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为计算机的网络化创造了条件。

微型计算机的出现和迅猛发展是计算机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1981年,IBM 公司用 Intel 公司生产的8086/8088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推出了第一台个人计算机,简称PC(Personal Computer),又称为微型计算机,微型机的出现,是计算机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5) 新一代计算机

目前,计算机正在向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许多国家纷纷开展对新一代计算机的研究,这一代的计算机将着眼于计算机的智能化,使之具有逻辑推理、分析、判断和决策的能力。神经网络计算机、生物计算机、光子计算机成为许多人研究 的热门课题,相信不久的将来各种类型的新一代计算机会出现在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当中。

1.1.3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1. 科学计算

科学计算也称数值计算。计算机最开始是为解决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中遇到的大量数学问题的数值计算而研制的计算工具。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数值计算在现代科学研究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在尖端科学领域中,显得尤为重要。例如,人造卫星轨迹的计算,火箭、宇宙飞船的研究设计等都离不开计算机的精确计算。

2.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也称信息处理。与科学计算不同,数据处理涉及的数据范围非常广泛,如办公自动化、人口普查、会计、统计、图书资料的处理等都属于数据处理。数据处理已成为当代计算机的主要任务,成为现代管理的基础。据统计,全世界用于数据处理的工作量占全部计算机应用的80%以上。

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5·

3. 过程控制

过程控制也称实时控制,是指利用计算机对某一工作过程进行控制,它不需人工值守,能按预定的目标和预定的状态进行过程控制,从而实现工作过程的自动化。目前,过程控制被广泛应用于操作复杂的钢铁企业、石油化工工业、医药工业等领域中。此外,过程控制还在国防和航空航天领域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导弹、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等飞行器的控制等都是靠计算机实现的。

4. 计算机辅助系统

计算机辅助系统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e,CAM),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CAI)等系统。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是指借助于计算机的帮助,人们可以自动或半自动地完成各类工程设计工作。目前,CAD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飞机设计、建筑设计、机械设计、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等。采用CAD,不仅缩短了设计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设计质量,因此CAD已得到各国工程技术人员的高度重视。有些国家已把CAD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测试(CAT)及计算机辅助工程(CAE)组成一个集成系统,使设计、制造、测试和管理有机地组成为一体,形成高度的自动化系统,因此产生了自动化生产线和无人工厂。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是指用计算机来辅助完成教学计划和帮助学生学习的系统。CAI 不仅能减轻教师的负担,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图文并茂的环境中轻松地完成学习,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5.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简称为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指利用计算机模拟人类某些智力行为的理论、技术和应用。人工智能是计算机应用的一个新的领域,这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正处于发展阶段,在医学诊断、语言翻译、机器人等方面已有显著的成效。近20多年来,应用人工智能的方法和技术,已设计和研制出了各种“机器人”,机器人的出现,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还可以让它们完成各种人难以完成的工作,比如清除炸弹、在有毒有害的环境下工作等。

6. 计算机网络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特别是因特网的迅速普及,计算机已进入到了以网络化为特征的时代。人们可以使用计算机在网上看新闻、查询资料、发送电子邮件、交友、购物等,计算机已走入千家万户。

7. 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将现代声像技术和通信技术融为一体,因而得到广泛的应用。它不仅覆盖计算机的绝大部分应用领域,同时还拓宽了新的应用领域,如可视电话、视频会议系统等。多媒体系统的应用正以极强的渗透力进入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5·

微机应用基础

·6· ·6·

1.1.4 计算机的分类

由于计算机的功能复杂,可以用不同的标准对计算机进行分类。按用途,计算机分为专用计算机和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一般用于对其他设备的控制,比如工业自动生产流水线、医疗设备的控制分析等。通用计算机就是我们日常所用的可以对各种数据进行加工处理的计算机。

按规模分类,计算机分为巨型机、大型机、小巨型机、小型机、工作站以及微型计算机(微机)。巨型机和大型机一般用于尖端科学,它的功能是最强的,速度和精度也最高。小型机一般用于大中型企业以及比较大的科研单位,功能仅次于巨型机和大型机。工作站一般用于计算机辅助设计。在这些机种中,微机的功能是最弱的,但应用领域是最广泛的,大到企业、事业单位,小到普通家庭,渗透到各领域。

1. 巨型计算机(Supercomputer)

巨型机是体积大,运算速度极快,存储容量极大,价格昂贵的计算机。目前只有少数几个公司能生产这种计算机。如美国克雷公司的Cray-1,Cray-2,Cray-3,我国制造的银河系列和曙光系列计算机等,其运算速度高达数千亿次。只有一些特殊的部门才装备巨型机,如国家气象中心。

2. 大型机(Mainframe)

大型机也称大型主机或大型电脑,其主要特点是大型、通用,具有较快的处理速度和

较强的处理能力。主要面向大中型企业或一个地区的计算中心。如IBM 的360,

370,4300,9000系列机都属于大型机。

3. 小型计算机(Minicomputer)

小型计算机又称小型电脑,规模小,结构简单,设计试制周期短。通常可用于自动控制和中小企业和事业单位的数据处理。如美国DEC 公司的VAX 系列,以及我国太极集团的太极系列小型机等。

4. 工作站(Workstation)

工作站是一种为特殊专业领域制造的计算机,是介于微型机和小型机之间的高档微机

系统,如图形工作站、工程工作站等。著名的工作站有HP-Apollo 工作站、Sun 工作站等。

5. 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

个人计算机也称微型计算机(Microcomputer),简称微机。近十几年来,微机以惊人的速度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微型计算机已进入各个领域,并进入千家万户。

1.2 计算机中采用的计数制

计数制是按进位原则进行计数的一种方法。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于用十进制计数。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还使用其他的计数制,如二进制(两只鞋为一双)、十二进制(十二个

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7·信封为一打)、二十四进制(一天24小时)等。计算机中常用的数制有十进制、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这里对这些数制做一简单介绍。

1.2.1 基本概念

1. 数制

数制即计数的方法,指用一组固定的符号和统一的规则来表示数值的方法。如在计数过程中采用进位的方法,则称为进位计数制。它有数位、基数、位权3个基本要素。

2. 数位

数位指数码在一个数中所处的位置。

3. 基数

基数指在某种进位计数制中,数位上所能使用的数码的个数。如,十进制数的基数是10,八进制的基数是8。

基数也就是进位计数制中所使用的不同基本符号的个数。如十进制使用0,1,2,3,4,5,6,7,8,9这十个数符号,其基数就是10。二进制使用两个符号0和1,其基数为2。八进制使用0,1,2,3,4,5,6,7,8,其基数为8。十六进制使用0,1,2,3,4,5,6,7,8,9,A,B,C,D,E,F,其基数为16。

4. 位权

指在某种进位计数制中,数位所代表的大小。对于一个R进制数(即基数为R),若数位记作j,则位权可记作R j。

同样一个数字,由于它们处于不同位置,如111,三个数字都是1,但代表的含义各自不同,这就涉及到了位权的概念。以下通过实例来说明位权这个概念。

一个十进制数4553.87可表示为:

4553.87=4×103+5×102+5×101+3×100+8×10-1+7×10-2

在这个数中,相同的数字5,由于在不同的位置,所以它们代表的数值的大小也不同。各位数字所代表的数值的大小是由位权来决定的。以上的十进制数中,从左至右各位数字的位权分别为:103,102,101,100,10-1,10-2。

对于不同的数制数的数,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1) 每一种数制都有固定的符号集:如十进制数制,其符号有10个:0,1,2, (9)

二进制数制,其符号有两个:0和1。

(2) 数制采用位置表示法:即处于不同位置的数符所代表的值不同,与它所在位置的权值有关。任何一个N进制数可以展开成类似如下式:abcdefg.hijk=a×N6+b×N5+c×N4+d×N3 +e×N2+f×N1+g×N0+h×N-1+i×N-2+j×N-3+k×N-4

1.2.2 计算机中常用数制的表示方法

为区别不同数制的数,在数字末尾增加一个表示进制的后缀或在括号外加数字下标。如78D或(78)10都表示该数是一个十进制的数。

(1) 十进制数(Decimal Number)用后缀D表示或无后缀。

·7·

微机应用基础

·8· ·8·

(2) 二进制数(Binary Number)用后缀B 表示。

(3) 八进制数(Octal Number)用后缀Q 表示。

(4) 十六进制数(Hexadecimal Number)用后缀H 表示。

1.2.3 二进制

计算机中用得最多也是计算机唯一能识别的就是二进制。因此,计算机信息统一采用二进制编码表示。那么计算机内部为什么采用二进制呢?

1. 电路上容易实现

由于计算机中全部使用数字电路,即用电脉冲表示信号。而脉冲信号只有两种状态,

如电压的有无,晶体管的导通与截止等。这两种状态用二进制的两个数0,

1表示非常方便。如晶体管的导通用“1”表示,截止用“0”表示。而两种状态的电路最容易实现。

2. 二进制运算规则简单

二进制数的算术运算特别简单,以加法为例,二进制运算规则只有4条:

0+0=0 0+1=1 1+0=1 1+1=10

然而十进制加法有100条:

0+0=0 0+1=1 0+2=2 ……0+9=9,1+0=1 1+1=2 1+2=3 ……1+9=10……

9+0=9 9+1=10 9+2=11……9+9=18

二进制由于运算规则简单,所以运算时不易出错。此外,二进制数的“1”和“0”正好可与逻辑值“真”和“假”相对应,这样就为计算机进行逻辑运算提供了方便。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是计算机的基本运算,采用二进制可以简单方便地进行这两类运算。

1.2.4 各种进制数之间的转换

虽然二进制有不少优点,但毕竟我们日常生活中用的都是十进制,为了通用就有必要把它转换为十进制。那么为什么用八进制和十六进制呢?很简单,就是因为它们与二进制的转换比较简单,这样一来就便于二进制的计算和阅读。在计算机语言的表达形式上,通常都采用十六进制数表示,有时还采用八进制。

1. 将非十进制数(二、八、十六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

方法: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转换成十进制时,只要将它们按权展开,求出各加权系数的和,便得到相应进制数对应的十进制数。例如:

(100110.101)2=1×25+1×22+1×21+1×2-1+1×2-3=32+4+2+0.5+0.125= (38.625)10

(3B)16=3×161+11×160=48+11=(59)10

2. 将十进制数转换为非十进制数(二、八、十六进制数)

方法:十进制数转换成为其他进制数时,其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是分别转换的。下面,用实例说明转换方法。

例如,将十进制数(107.625)10转换成二进制数。

方法:整数部分采取“除2取余法”,小数部分采取“乘2取整法”。

解:(1) 整数部分:采用“基数除法”,具体步骤如下。

第1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9·

·9·

① 将给定的十进制整数除以基数2,余数便是等值的二进制的最低位。

② 将上一步的商再除以基数2,余数便是等值的二进制数的次低位。

③ 重复步骤2,直到最后所得的商等于0为止。各次除得的余数,便是二进制各位的数,最后

一次的余数是最高位。

所以,(107)2=(K 6K 5K 4K 3K 2K 1K 0)2=(1101011)2

(2) 小数部分:采用“基数乘法”,其具体步骤如下:

① 将给定的十进制小数乘以基数2,其积的整数部分便是等值二进制小数的最高位。 ② 将上一步中乘积的小数部分再除以基数2,所得乘积的整数部分便是次高位。 ③ 重复步骤2,直到乘积的小数部分为0,或者达到要求的精确度为止(舍入误差小于最低位对应的数值)。各次乘积的整数部分便是二进制纯小数的各位,最后一次乘积的整数部分是最低位。

0.625×2=1.250 整数部分=1=K -1

0.250×2=0.500 整数部分=0=K -2

0.500×2=1.00 整数部分=1=K -3

所以,(0.625)10=(K -1K -2K -3)2=(101)2

综上,(107.625)10=(1101011.101)2

十进制数转换为八进制、十六进制数的方法与上述类似,只是将基数2换成8或16即可。

3. 二进制与八进制、十六进制间相互转换

1) 二进制数和八进制间的相互转换

每一位八进制的数可以用3位二进制数表示。同理,每3位二进制数也总可以用一位八进制数表示(见表1-1)。

(1) 二进制数转换成八进制数。整数部分,从小数点往左,每3位二进制数分为一组,与一位八进制数相对应,若不够3位,在高位左面添“0”,补足三位。小数部分从小数点开始,自左向右每3位分为一组。然后将每3位二进制数用一位八进制数替换。例如:将二进制数(11100101.11101011)2转换成八进制数: [0]11 100 101 . 111 010 11[0] ]-----补个零

3 4 5 . 7 2 6

因此,(11100101.11101011)2=(345.726)8

(2) 八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整数部分,从小数点往左,每一位八进制数用相应的3位二进制数表示,不足3位时,在其左端添“0”补足。小数部分则是从小数点开始往右,用3位二进制数表示一个八进制数。例如:将八进制数(745.361)8转换成二进制数:

微机应用基础

·10· ·10· 7 4 5 . 3 6 1

111 100 101 . 011 110 001

因此,(745.361)8= (111100101.011110001)2

2) 二进制数和十六进制数间的相互转换

每一位十六进制的数可以用4位二进制数表示,同理,每4位二进制数也总可以用一位十六进制数表示(见表1-1)。

(1) 二进制数转换成十六进制数。整数部分,从小数点往左,每4位为一组,若不足4位,在其左端用“0”补齐。小数部分从小数点往右,每4位一组,最后若不够4位,在其右端用0补足。然后将每4位二进制数用一位十六进制数替换。例如:将二进制数(10110101101. 10101)2转换为十六进制数:

[0]101 1010 1101 . 1010 1[000] -----补零

5 A D A 8

因此,(10110101101. 10101)2=(5AD. A8)16

(2) 十六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整数部分,从小数点往左,每一位十六进制数用相应的4位二进制数表示,不足4位时,在其左端添“0”补足。小数部分则是从小数点开始往右,用4位二进制数表示一个十六进制数。例如:将(5A3B. AF)16转换为二进制数:

5 A 3 B · A F

0101 1010 0011 1011 1010 1111

因此,(5A3B. AF)16=(101101000111011. 10101111)2

表1-1 各种数制关系对照表 二进制数

十进制数 八进制数 十六进制数

0000

0 0 0 0001

1 1 1 0010

2 2 2 0011

3 3 3 0100

4 4 4 0101

5 5 5 0110

6 6 6 0111

7 7 7 1000

8 10 8 1001

9 11 9 1010

10 12 A 1011

11 13 B 1100

12 14 C 1101

13 15 D 1110

14 16 E 1111

15 17 F 10000

16 20 10

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1·

1.3 计算机中数据信息的表示

步入信息化社会,为了记载信息,人们使用了各种物理符号和它们的组合来表示信息。计算机中的信息都是用二进制编码表示的,本节将重点介绍数、字符及汉字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方法,图形、图像、视频等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将在1.5节中介绍。

1.3.1 基本概念

位(Bit)也称作比特,是计算机存储数据的最小单位,是二进制数据中的一个位。

字节(Byte),二进制的8位即一个字节,即1B=8bit。字节是计算机中数据处理的基本单位。

字(Word),是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时,一次存取、加工和传送的数据长度,通常由一个或若干个字节组成。字长是计算机一次能够处理信息的实际位数,因此它决定了计算机处理数据的速度,是衡量计算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字长越长,性能越好。

计算机型号不同,其字长也是不同的,常用的字长有8位、16位、32位和64位。例如,APPLE-Ⅱ微机字长是8位的,而目前常用的P4微机的字长是64位的。

1.3.2 计算机中数的表示

在计算机中进行数的运算时,常常需要将数的正负表示出来,这些带有正负的数被称为带符号数。在微型计算机中,通常规定一个数的最高位为符号位。例如,在字长为8位的微机中,D7为符号位,D6~D0则为数字位。对符号位规定“0”表示正,“1”表示负。如:

Xl=(01101101)2=+109 X2=(11101101)2=-109

这种将符号位一起当作一个数,叫作机器数,此数的本身叫作这个机器数的真值。所以,X1=+1101101B和X2=-1101101B称为真值,X1=01101101B和X2=11101101B就是机器数。

计算机中为了便于运算,对带符号数有3种表示方法:原码、反码、补码。

1. 数的原码、反码及补码表示

下面以字长8位为例,介绍计算机中数的表示方法。

1) 原码

原码表示法,是用机器数的最高一位代表符号,后面各位给出数值的绝对值的表示方法。如:

[+74]原= 01001010B,[-74]原= 11001010B

用原码表示,与数的真值表示间的对应关系简单,转换方便。但不便于做减法运算,如果在计算机中用补码表示现实中的数,就可以对正数和负数都采用相同的运算规则来做加法或减法运算,使运算简化。

2) 反码

带符号数也可以用反码表示,仍规定最高位为符号位,反码与原码的关系是:正数的

·11·

微机应用基础

·12· ·12·

反码与原码相同,负数的反码是符号位不变,其余各位按位取反。如:

[+74]反= 01001010B , [-74]反= 10110101B

3) 补码

计算机中,带符号数并不用原码或反码表示,而是用补码表示的。补码仍然用最高位表示符号位,正数的补码与反码、原码相同;负数的补码即符号位不变,其余各位求反后再加1。如:

[+74]补 = 01001010B , [-74]补 = 10110110B

2. 定点数和浮点数

所谓定点数、浮点数,是指计算机中一个数的小数点是固定的,还是浮动的。采用浮点数表示法的计算机为浮点计算机,它比定点机复杂、造价高,但表示数的范围大,使用方便。目前,计算机大多采用浮点表示法或同时具有定点、浮点两种表示法。

1) 定点数

定点数表示法通常把小数点固定在数值部分的最高位之前,或把小数点固定在数值部分的最后。(如图1.2所示)。前者将数表示成纯小数,后者将数表示为整数。在运算时,操作数及运算结果均要用适合的比例因子折算,以得到结果的准确值。

定点小数 定点整数

图1.2 定点小数和定点整数示意图

小数在机器中是表示不出的,它是按约定固定在那里的,计算机一旦确定了小数点的位置,在计算机系统中就不再改变。

2) 浮点数

在浮点表示法中,任何一个二进制数N 都可以表示为:N=2E ·M 。其中,M 为数N

的尾数或数码,它的位数决定了此浮点数的精度。E 为指数,是数N 的阶码,阶码的值决定了此浮点数的精度。在计算机内部,浮点数通常表示成如图1.3所示格式。

J E n-1 E n-2 …… E 0 S M k-1 M k-2 …… M 0

图1.3 浮点数示意图

其中:J 称为阶符,即指数的符号位;E n-1~E 0称为阶码,表示幂次;S 称为数符,即尾数部分的符号位;M k-1~M 0为尾数部分。例如,如果阶符为1位,阶码7位,数符1位,

尾数7位,(-25.25)10用浮点数表示方法为:(-25.25)10=(-11001.01)2=-0.1100101×2+101,

因此,该数的浮点表示法为:

0 0000101 1 1100101

阶符 阶码 数符 尾数

计算机中,用以表示浮点数的字长一般为32位或者64位,通常用补码表示;表示整

数的字长一般为8位、16位和32位,计算机能够精确地表示在其数值范围内的所有整数。

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3·1.3.3 计算机中字符的表示

1. ASCII码

目前,国际上使用的字母、数字和符号的信息编码种类很多,但使用最广泛的是ASCII 码(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ASCII开始时是美国国家信息标准交换字符码,后被ISO和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采纳为一种国际通用的信息交换用标准代码,适用于所有拉丁文字字母。

ASCⅡ码占一个字节,标准ASCII码为7位(最高位为0),扩充ASCII码为8位。7位二进制数给出了128个编码,表示了128个不同的字符(见表1-2)。其中95个字符可以显示。包括大小写英文字母、数字、运算符号、标点符号等。另外的33个字符,是不可显示的,它们是控制码,编码值为0~31和127。

表1-2 英文字符ASCII码表

2. 汉字编码

ASCII码只对英文字母、数字和标点符号进行了编码。为了用计算机处理汉字,同样也需要对汉字进行编码。针对汉字的输入、存储处理和输出环节,需要对汉字进行不同的编码,这些编码主要包括:汉字信息交换码、汉字输入码、汉字内码、汉字字形码等。

1) 汉字信息交换码(国标码)

汉字信息交换码是用于汉字信息处理系统之间或汉字信息处理系统与通信系统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汉字代码,简称交换码,也叫国标码。

·13·

微机应用基础

·14· ·14·

我国于1981年颁布了国家标准——《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代号为GB2312—80,即国标码。它是我国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基础,也是目前国内所有汉字系统的统一标准。

由于一个字节只能表示28(即256)种编码,所以一个国标码必须用两个字节来表示。国

标码总共规定了7445个字符的编码。其中非汉字图形符(如序号、罗马数字、日文假名等)682个,汉字字符6763个。按使用频度,又将汉字字符分为一级常用字3755个,二级次常用字3008个。一级常用汉字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二级次常用字按偏旁部首排列,部首依笔画多少排序。

随着计算机在我国的广泛使用,国标GB2312—80已不能适应。因此,我国于1990年发布了GB2311—1990标准,之后信息产业部和国家质量监督局于2000年3月17日发布了两项新的国家标准:GB18030—2000和 GB18031—2000。并宣布GB18030为国家强制性标准,自发布之日起实施,过渡期到2000年12月31日止。

GB18030是GB2312的扩展,共收录了2.7万个汉字,采用单/双/四字节混合编码,与现有绝大多数操作系统、中文平台在内码一级兼容,可支持现有的应用系统;在字汇上则与GB13000.1—1993兼容,并包含了其中收录的所有汉字、藏、蒙、维等少数民族文字,以及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语言文字,为中文信息在因特网上的传输和交换提供了保障。该标准的实施为制定统一的应用软件中文接口标准创造了条件。

2) 汉字输入码

利用键盘将汉字输入计算机时,需要对汉字进行编码,该编码就是汉字输入码,也称外码。对于同一个汉字,不同的输入法对应不同的输入码。如,“中”字的全拼输入码是zhong ,五笔形输入码是k 。

汉字输入码是根据汉字的发音或字形结构等编制的。目前的汉字输入码的编码方案已有许多,归纳起来有音码、形码、音形码和数字码4种。全拼输入法是根据汉字的发音进行编码的,属于音码;五笔型输入法是根据汉字的字形结构进行编码的,属于形码;自然码输入法是以拼音为主,辅以字形进行编码的,属于音形码;区位码则属于数字码。

3) 汉字内码

汉字内码是为在计算机内部对汉字进行存储、处理而使用的汉字编码。对于同一个汉字,无论使用何种形式的输入码,输入计算机后都会转换为唯一的内码。对应于国标码,一个汉字的内码也用两个字节存储,并将每个字节的最高位置为“1”,以免与单字节的ASCII 码产生混淆。例如,“天”字的国标码是01001100 01101100,即两个字节分别是十进制的76和108。而英文字符L 和l 的ASCII 码也恰好是76和108。因此,内存中的两个字节76和108很难确定到底是汉字“天”还是英文字符L 和l 。显然,国标码必须进行某种变换才能在计算机内部使用。方法是将两个字节的最高位设定为1(低7位采用国标码)即为汉字,这样就构成了汉字机内码。例如,汉字“天”字的机内码是11001100 11101100,写成十六进制是CCH ECH 。

4) 汉字字形码

汉字形码也叫字模或汉字输出码,是汉字字库中存储的汉字字形的数字化信息,用于汉字的显示和打印。目前汉字字形的产生方式大多是数字式,即以点阵方式形成汉字。因此,汉字字形码主要是指汉字字形点阵的代码。汉字字形点阵有l6×16点阵、24×24点阵、

第1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15·

·15·

32×32点阵、64×64点阵、96×96点阵、128×128点阵、256×256点阵等。 一个汉字方块中行数、列数分得越多,描绘的汉字也就越细微,但占用的存储空间 也就越多。汉字字形点阵中每个点的信息要用一位二进制码来表示。对于16×16点阵的字形码,需要用32个字节(16×16÷8=32)表示;24×24点阵的字形码需要用72个字节 (24×24÷8=72)表示。

汉字字形数字化后,就得到了该汉字的字形码或字模。把汉字的字形码集中存储起来,就形成了汉字库。要显示或打印输出一个汉字时,计算机汉字系统根据该汉字的机内码找出其字模信息在字库中的位置,再取出其字模信息作为字形在屏幕上显示或在打印机上打印输出。

以上介绍的各种汉字编码之间的关系如图1.4所示。 交换码 其他系统代码输入码(外码) 机内码 汉字信息(键盘输入)输出码(字库)汉字信息(显示/打印输出)

图1.4 汉字编码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1.4 计算机系统结构

1.4.1 计算机系统组成

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如图1.5所示。

各种应用软件包 程序设计语言及语言处理程序 计

硬件

软件

外部设备 主机

操作系统主存储器 输入设备 中央处理器 外存储器 输出设备 系统软件 应用软件 数据库管理系统 系统服务程序及诊断软件 信息管理系统

各种辅助设计软件

文字处理软件 运算器

图1.5 计算机系统组成图

硬件是指构成计算机实体的所有部件,如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而软件是指

微机应用基础

·16· ·16·

那些看不到、摸不着却又实实在在存在的那些计算机中存储的数据、程序等。

计算机系统中,硬件是组成计算机系统的物质基础,为软件的运行提供了平台。任何软件的运行都离不开计算机。软件则是计算机的灵魂,借助于软件,计算机才能发挥其强大的功能。

1.4.2 微型计算机的硬件

从计算机的外观看,它由主机、显示器、键盘和鼠标等几个部分组成,如图1.6所示。

图1.6 微型计算机组成图

具体来说,计算机硬件系统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五大基本构件组成。通常把运算器、控制器和内存储器称作主机,把主机以外的其他设备称作外部设备。图1.7表示了计算机硬件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图1.7 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框图

其简单工作原理为,首先由输入设备接收外界信息(程序和数据),控制器发出指令将数据送入内存储器,然后向内存储器发出取指令命令。在取指令命令下,程序指令逐条送入控制器。控制器对指令进行译码,并根据指令的操作要求,向存储器和运算器发出存数、取数命令和运算命令,经过运算器计算并把计算结果存在存储器内。最后在控制器发出的取数和输出命令的作用下,通过输出设备输出计算结果。

1. 主机

主机是由主板、CPU 、内存、机箱和电源构成的。主机安装在主机箱内,如图1.8所

第1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17·

·17·

示,机箱中有一个电源、一个硬盘驱动器、一个光盘驱动器、一个软盘驱动器、一块插满了电子元件的电路板——主板及带状的

导线,叫作数据线。下面一一介绍它们的作用。

图1.8 主机箱内部结构

1) 计算机电源

如图1.9所示为计算机电源。计算机内部所需电压不超过12V ,而市电电压是220V 。计算机电源相当于一个变压器,把220V 电压转化为计算机内硬件设备所需的电压,并向各部件供电。电源上有一束各种颜色带接口的导线,它们用来与主板、软驱、光驱、硬盘、CPU 风扇等部件的电源接口相连,给它们供电。

2) 驱动器

驱动器分为硬盘驱动器、软盘驱动器和光盘驱动器。硬盘固定在硬盘驱动器之中。一台计算机可以安装1到2个软盘驱动器。光

盘驱动器是读取光盘信息的设备。

图1.9 计算机电源

3) 主板

主板也称系统板或母板,是计算机内最大的一块集成电路板。它主要包括总线、各种辅助电路及扩展槽等。主板结构分AT 和ATX 两种,不同结构的主板元件布局有很大的差异。(图1.10是一款较新的Socket 主板)。主板的性能也直接影响整机的性能。衡量主板性能的指标,主要是主板芯片组。目前主板上配置的芯片组主要为Intel 公司的Intel 系列和我国台湾威盛公司的VIA 系列。

微机应用基础

·18·

·18·

图1.10 Socket 结构的主机板图

主板主要由以下部件组成:

(1) 芯片组。芯片组是主板的核心,由一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构成。芯片组控制和协调整个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转和各个部件的选型,它被固定在主板上,不能像CPU 、内存一样进行简单的升级换代。

当选购主板的时候,关心的焦点是主板的性能和价格。而芯片组技术的高低就决定着主板性能的好坏。计算机技术发展到现在,不同品牌的主板性能很容易辨别。只要了解了某款主板采用的是何种芯片组,就能大致了解其性能档次。采用同样芯片组的不同知名品牌主板性能差异已变得相当小。现在主要的芯片组制造商有Intel 公司、VIA 公司、Ali 公司和SiS 公司。

(2) CPU 插座。用于固定连接CPU 芯片。由于集成化程度和制造工艺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功能被集成到CPU 上。过去,计算机的CPU 是直接焊接在主板上的,现在,为了人们购买电脑的灵活性和升级的需要,已不在主板上直接焊接CPU ,而是装上了插座。

(3) 内存插槽。在主板上,有专门用来安插内存条的插槽,叫内存插槽。主板所支 持的内存种类和容量都是由内存插槽来决定的。目前主要应用于主板上的内存插槽有以下3种。

① SIMM(Single Inline Memory Module ,单内联内存模块)。内存通过金手指与主板连接,内存条正反两面都带有金手指。金手指可以在两面提供不同的信号,也可以提供相同的信号。SIMM 插槽(如图1.11所示)就是一种两侧金手指都提供相同信号的内存结构,它

多用于早期的FPM 和EDD DRAM ,在内存发展进入SDRAM 时代后,

SIMM 逐渐被

DIMM 技术取代。

图1.11 168针SIMM 插槽

第1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19·

·19·

说明:金手指(Connecting Finger)是内存条上与内存插槽之间的连接部件,所有的信号都是

通过金手指进行传送的。金手指由众多金黄色的导电触片组成,因其表面镀金而且导电触片排列如手指状,所以称为金手指。不过因为金昂贵的价格,目前主板、内存和显卡等设备的“金手指”几乎采用的都是锡材料,只有部分高性能服务器/工作站的配件接触点才会继续采用镀金的做法。

② DIMM 。DIMM 插槽(如图1.12所示)与SIMM 相当类似,不同的只是DIMM 的金手指两端不像SIMM 那样是互通的,它们各自独立传输信号,因此可以满足更多数据信号的传送需要。同样采用DIMM ,SDRAM 的接口与DDR 内存的接口也略有不同,SDRAM DIMM 为168Pin DIMM 结构,金手指每面为84Pin ,有两个卡口,用来避免插入插槽时,错误将内存反向插入而导致烧毁;DDR DIMM 则采用184Pin DIMM 结构,金手指每面有92Pin ,只有一个卡口。卡口数量的不同,是

两者最为明显的区别。

图1.12 184针DIMM 插槽

③ RIMM 。RIMM 是Rambus 公司生产的RDRAM 内存所采用的接口类型,RIMM 内存与DIMM 的外形尺寸差不多,金手指同样也是双面的。RIMM 有也184 Pin 的针脚,在金手指的中间部分有两个靠的很近的卡口。由于RDRAM 内存较高的价格,此类内存在市场很少见到,RIMM 接口也就难得一见了。

目前市场中主要有的内存类型有SDRAM 、DDR SDRAM 和RDRAM 3种,其中DDR SDRAM 内存占据了市场的主流,而SDRAM 内存规格已不再发展,处于被淘汰的行列。RDRAM 则始终未成为市场的主流,只有部分芯片组支持,而这些芯片组也逐渐退出了市场,RDRAM 前景并不被看好。

SDRAM :SDRAM ,即Synchronous 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储器),曾经是PC 上最为广泛应用的一种内存类型,即便在今天SDRAM 仍旧还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SDRAM 不仅应用在内存上,在显存上也较为常见。

DDR SDRAM :严格地说DDR 应该叫DDR SDRAM ,人们习惯称为DDR 。DDR SDRAM 是Double Data Rate SDRAM 的缩写,是双倍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储器的意思。

DDR 内存是在SDRAM 内存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DDR 内存可以在与SDRAM 相同的总线频率下达到更高的数据传输率,其速度是标准SDRAM 的两倍。

RDRAM :RDRAM(Rambus DRAM)是美国的RAMBUS 公司开发的一种内存,从问世就因高昂的价格让普通用户无法接受。而同时期的DDR 则能以较低的价格,不错的性能,逐渐成为主流,虽然RDRAM 曾受到英特尔公司的大力支持,但始终没有成为主流。

(4) 总线和总线扩展槽。主板上有一系列的扩展槽,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扩展槽上插入各种用途的板卡,如显示卡、声卡、防病毒卡、网卡等,以扩展微型计算机的各种功能。

扩展槽的接口有ISA 、PCI 、AGP 这3种。ISA 接口用处不大,现在基本被淘汰;PCI

微机应用基础

·20· ·20·

接口用途较广,在微机被广泛采用;AGP 是新兴的3D 图形加速端口,由于多媒体技术的普遍应用,普通的图形图像接口难以适应图形图像的显示

速度,使用AGP 接口可以对图像的显示进行硬件加速。

PCI 扩展槽为白色,AGP 和ISA 扩展槽一般为黑色。如图1.13

所示为PCI 扩展槽。

(5) 输入输出接口(I/O 接口)。计算机中,CPU 、内存、

输入/输出设备之间要进行信息交换,因此各部分间要用线

路连接在一起构成信息传送的通道,我们称为总线(如图1.14所示)。总线按照传输的数据不同,可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 存

器 I/O 接口输入设

备I/O 接口

地址总线 AB

输出设备数据总线 DB

控制总线 CB

I/O 接口…

图1.14 微型机的总线结构

输入输出接口是CPU 与外部设备之间交换信息的连接电路,它们通过总线与CPU 相连,简称I/O 接口。I/O 接口分为总线接口和通信接口两类。

所谓总线接口是把微型计算机总线通过电路插座提供给用户的一种总线插座,供插入各种功能卡,这种接口通常位于机箱内。常用的总线接口有:AT 总线接口、PCI 总线接口、IDE 总线接口等。AT 总线接口多用于连接16位微型计算机系统中的外部设备,如16位声卡、低速的显示适配器、16位数据采集卡以及网卡等。PCI 总线接口用于连接32位微型计算机系统中的外部设备,如3D 显示卡、高速数据采集卡等。IDE 总线接口主要用于连接各种磁盘和光盘驱动器,可以提高系统的数据交换速度和能力。

通信接口是微型计算机系统与其他系统直接进行数字通信的接口电路,它露在机箱外与其他外部设备(如打印机、鼠标、键盘、调制解调器等)相连。接口通常分串行通信接口和并行通信接口两种,即串口和并口。串口常用COM1、COM2、PS/2表示,位于计算机主机箱的后面板上。通常情况下,COM1或PS/2连接鼠标或键盘,COM2连接外置调制解调器。并口用LPT1、LPT2表示,LPT1通常连接并口打印机,并口也位于计算机主机箱的后面板上。

I/O 接口一般做成电路插卡的形式,所以通常把它们称为适配卡,如软盘驱动器适配卡、硬盘驱动器适配卡( IDE 接口)、并行打印机适配卡(并口)、串行通信适配

卡(串口),还包括显示接口、音频接口、网卡接口( RJ45接口)、调制解调器使用的电话接口(RJ11接口)等。

图1.13 PCI 扩展槽

计算机应用基础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计算机应用基础期末考试要求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WORD部分 一、设计题目: 撰写毕业论文 格式规范 (一)一般格式和顺序 1.封面: (1)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具体、切题、不能太笼统,但要引人注目;题名力求简短,严格控制在25字以内。 (2)学生姓名和学号。 2.中文摘要:论文第一页为中文摘要,约500字左右。宋体五号。 内容以“环境艺术设计”为主题,语言力求精炼。为了便于文献检索,应在本页下方另起一行注明论文的关键词(3-5个)。 3.目录:应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其内容从第一章开始。中文摘要、主要符号表等前置部分不要放在目录里。 5.正文:包括标题、作者、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字数3000~4000字; (二)论文的书写 1.层次和标题 (1)层次要清楚:标题要重点突出,简明扼要。 (2)层次代号的格式如下: 一、×××××××××××× 1.1 ×××× 1.1.1 ×××× 2.页眉和页码 页眉: (1)中文摘要、目录等前置部分,页眉全用各部分内容的标题; (2)从正文开始,奇数页页眉用“论文题目”,偶数页页眉用“电子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论文” (3)页眉字体采用宋体五号字居中书写,页眉线为单横线。 页码: (1)中文摘要、目录等前置部分用罗马数字连续编排; (2)页码位于页面底端,居中书写。 3.有关图、表等 图: (1)图序与图名居中置于图的下方,图中的字应与图整体匹配。 (2)图为黑白,用线的粗细或虚实或标识绘制。 表: (1)表中参数应标明量和单位的符号。 (2)表序及表名置于表的上方,表中的字应与表整体匹配。 文中的图、表、附注、公式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章连续编号。如:图2-5,表3-2,公式(5-1)等。若图或表中有附注,采用英文小写字母顺序编号,附注写在图或表的下方。 4.有关参考文献 举例如下: [1]王浩刚,聂在平.三维矢量散射积分方程中奇异性分析.电子学 报,1999,27(12):68-71 [2] 竺可桢.物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73,56-60 (三)论文的印刷要求 1.封面: 论文封面采用统一格式。 (1)题目:XXX毕业设计(论文)三号宋体,题目一行排不下时可排两行,行间距为1.5倍行间距; (2)题目、系别、专业、姓名、班级、学号等:三号宋体,行间距为 1.5倍行间距,距题目14lines。 2.论文字体、字型及字号要求 (1)大标题黑体小三 (2)一级节标题黑体四号 ┋┋┋┋┋┋┋┋┋┋┋┋┋┋┋ 装 ┋┋┋┋┋┋┋┋┋ 订 ┋┋┋┋┋┋┋┋┋┋ 线 ┋┋┋┋┋┋┋┋┋┋┋┋┋┋┋┋┋ 第 1 页( 共2页)

中南大学微机课程设计报告交通灯课案

微机课程设计报告

目录 一、需求分析 1、系统设计的意义 (3) 2、设计内容 (3) 3、设计目的 (3) 4、设计要求 (3) 5、系统功能 (4) 二、总体设计 1、交通灯工作过程 (4) 三、设计仿真图、设计流程图 1、系统仿真图 (5) 2、流程图 (6) 3、8253、8255A结构及功能 (8) 四、系统程序分析 (10) 五、总结与体会 (13) 六、参考文献 (13)

一、需求分析 1系统设计的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人、车、路三者关系的协调,已成为交通管理部门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城市交通控制系统是用于城市交通数据检测、交通信号灯控制与交通疏通的计算机综合管理系统,它是现代城市交通监控指挥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随着城市机动车量的不断增加,组多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南京等出现了交通超负荷运行的情况,因此,自80年代后期,这些城市纷纷修建城市高速通道,在高速道路建设完成的初期,它们也曾有效地改善了交通状况。然而,随着交通量的快速增长和缺乏对高速道路的系统研究和控制,高速道路没有充分发挥出预期的作用。而城市高速道路在构造上的特点,也决定了城市高速道路的交通状况必然受高速道路与普通道路耦合处交通状况的制约。所以,如何采用合适的控制方法,最大限度利用好耗费巨资修建的城市高速通道,缓解主干道与匝道、城市同周边地区的交通拥堵状况,越来越成为交通运输管理和城市规划部门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十字路口车辆穿梭,行人熙攘,车行车道,人行人道,有条不紊。那么靠什么来实现这井然秩序呢?靠的就是交通信号灯的自动指挥系统。交通灯的控制方式很多,本系统采用可编程并行I/O接口芯片8255A为中心器件来设计交通灯控制器,实现本系统的各种功能。同时,本系统实用性强,操作简单。 2、设计内容 采用8255A设计交通灯控制的接口方案,根据设计的方案搭建电路,画出程序流程图,并编写程序进行调试 3、设计目的 综合运用《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知识,利用集成电路设计实现一些中小规模电子电路或者完成一定功能的程序,以复习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程序设计能力及实现系统、绘制系统电路图的能力,为实际应用奠定一定的基础。针对此次课程设计主要是运用本课程的理论知识进行交通灯控制分析及设计,掌握8255A方式0的使用与编程方法,通从而复习巩固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了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4、设计要求: (1)、分别用C语言和汇编语言编程完成硬件接口功能设计; (2)、硬件电路基于80x86微机接口;

《计算机应用基础》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填空题: 1.信息技术在现代工业工程中的应用十分广泛,CAD是的缩写。 2.冯.诺依曼提出了原理,奠定了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的技术基础。 3.用来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资源,并提供人机界面的系统软件是。 4.在计算机系统中,1MB= bit 。 5.在微机中常用的英文字符编码是码。 6.十进制数向二进制数进行转换时,十进制数90相当于二进制数。 7.二进制数向十进制数进行转换时,二进制数1011010相当于十进制数。 8.运算器和构成CPU。 9.内存主要由和构成. 10.既是输入设备又是输出设备的是。 11.显示器越高,清晰度越好。 选择题: 1.第三代计算机称为。 A、晶体管计算机 B、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C、电子管计算机 D、.集成电路计算机 2.以下ASCII码值最大的是: A、A B、a C、0 D、9 3.下列各数中最小的是。 A、十进制数25 B、二进制数10101 A、八进制数26 D、十六进制数1A 4.计算机中用来保存程序和数据,以及运算的中间结果和最后结果的装置是。 A、RAM B、ROM C、内存和外存 D、高速缓存 5.以下不是影响计算机性能和速度的主要因素是: A、CPU B、内存容量 C、计算机字长 D、磁盘容量 6.下列外部设备中,属于输出设备的是。 A、扫描仪 B、键盘 C、绘图仪 D、光笔 7.下面哪一种不属于外存储器。 A、硬盘 B、磁带 C、ROM D、光盘 8.计算机能直接执行的程序是。 A、汇编语言程序 B、机器语言程序 C、源程序 D、高级语言程序 9.Pentium Ⅳ是64位的微处理器,这里的64位表示的是的技术指标。 A、字节 B、字长 C、速度 D、容量 第二章操作系统及其应用 选择题 1.启动Windows后,出现在屏幕整个区域的称为()。 A、桌面 B、窗口 C、资源管理器 D、工作区 2.在Windows桌面底部的任务栏中,可能出现的图标有()。

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业一-答案

作业一 一、单选题(40×1分) 1、一般认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诞生于______。 A:1946年 B:1952年 C:1959年 D:1962年 答案: A 2、既可以接收、处理和输出模拟量,也可以接收、处理和输出数字量的是______。 A:电子数字计算机 B:电子模拟计算机 C:数模混合计算机 D:通用计算机 答案: C 3、计算机具有的逻辑判断能力,主要取决于____。 A:硬件 B:体积 C:编制的软件 D:基本字长 答案: C 4、最早设计计算机的目的是进行科学计算,其主要计算的问题面向于____。 A:科研 B:军事 C:商业 D:管理 答案: B 5、在计算机领域,数据是______。 A:客观事物属性的表示 B:未经处理的基本素材 C:一种连续变化的模拟量 D:由客观事物得到的、使人们能够认知客观事物的各种消息、情报、数字、信号等所包括的内容答案: A 6、一个完备的计算机系统应该包含计算机的____。 A:主机和外设 B:硬件和软件 C:CPU和存储器 D:控制器和运算器 答案: B 7、在计算机中,信息的最小单位是____。 A:字节 B:位 C:字 D:KB 答案: B 8、能够将高级语言源程序加工为目标程序的系统软件是____。 A:解释程序 B:汇编程序 C:编译程序 D:编辑程序 答案: C 9、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由五大部分组成,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这五大部分的是______。 A:运算器 B:软件 C:I/O设备 D:控制器 答案: B 10、显示器是微型机常用的输出设备,输出内容不包括______。 A:用户输入的命令 B:用户输入的程序 C:用户输入的数据 D:用户输入的声音 答案: D 11、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是它的主要性能指标之一。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还包括______。 A:内存容量 B:显示器尺寸 C:机箱类型 D:绘图机的图纸幅面大小 答案: A 12、计算机中的所有信息都是以二进制方式表示的,主要理由是____。 A:运算速度快 B:节约元件 C:所需的物理元件最简单 D:信息处理方便 答案: C 13、ASCII码可以表示的字符个数是______。 A:256 B:255 C:128 D:127 答案: C 14、自计算机问世至今已经经历了四个时代,划分时代的主要依据是计算机的______。 A:规模 B:功能 C:性能 D:构成元件 答案: D 15、运算速度是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此外,主要性能指标还有______。 A:机箱的类型 B:显示器尺寸 C:扫描仪的类型 D:主频

《计算机应用基础》参考答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 网络核心课程形成性考核 学校名称: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班级: 国家开放大学编制

使用说明 本课程考核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总成绩 = 形成性考核成绩(30%)+ 终结性考试成绩(70% ) 形成性考核构成: 序号内容形式布置时间提交时间 权 重 1 形考作业书面及结果文档第6、10、15 周 第8、12、17 周 70 2 实训上机及结果文档第1、5、10 周 第7、11、16 周 15 3 教学单位规定 的考核内容 相关考核及记录 表格 第1周第18周15 (1)形考作业 本课程要求完成3次形考作业,满分100分,占形成性考核成绩的70%。

序号 要求 考核形式 分数 作业1 完成“模块1 Windows 7 操作系统”学习 客观题 40 作业2 完成“模块2 Word 2010 文字处理系统”学习 客观题 实操题 30 作业3 三 选 一 完成“模块3 Excel 2010 电子表格系统”学习 30 完成“模块4 PowerPoint 2010 电子演示文稿系统”学习 完成 “模块5 Access 2010 数据库应用系统”学习 (2)实训 “实训”由各教学单位组织,满分100分,占形成性考核成绩的15%。 (3)教学单位规定的考核内容 “教学单位规定的考核内容”由各教学单位组织,满分100分,占形成性考核成绩的15%。 形成性考核分数统计表

“计算机应用基础”形考作业 (本次作业覆盖“模块1 Windows 7 操作系统”的内容,请在学完模块1后完成本次作业,要求第8周内完成。满分为40分,其中基础知识部分10分,Windows 7部分20分,网络部分10分。单选题50道、填空题50道) 基础知识选择题(共20题,0.25分/题) 1. 以(D)为核心组成的微型计算机属于集成电路计算机。 A 机械 B 电子管 C 晶体管 D 微处理器 2.(C)电子计算机诞生于1946年。 A 第四台 B 第二台C第一台D第三台 3. (B)电子计算机使用的主要逻辑元件是电子管。 A 第二台B第一台 C 第四台 D 第三台 4. 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应当包括(A)。 A 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 B 计算机与外设 C 主机、键盘与显示器 D 系统硬件与系统软件 5.(A)是一种系统软件。 A 操作系统 B 编译程序 C 工资管理系统 D 数据库 6. 某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程序属于(D)。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微型计算机技术课程设计 指导教师: 班级: 姓名: 学号: 班内序号: 课设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录 一、课程设计题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设计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设计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设计所需器材与工具 (3) 五、设计思路.....................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设计步骤(含流程图和代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课程设计小结 (36)

一、课程设计题目:点阵显示系统电路及程序设计 利用《汇编语言与微型计算机技术》课程中所学的可编程接口芯片8253、8255A、8259设计一个基于微机控制的点阵显示系统。 二、设计目的 1.通过本设计,使学生综合运用《汇编语言与微型计算机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课程的内容,为今后从事计算机检测与控制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2.掌握接口芯片8253、8255A、8259等可编程器件、译码器74LS138、8路同相三态双向总线收发器74LS245、点阵显示器件的使用。 3.学会用汇编语言编写一个较完整的实用程序。 4.掌握微型计算机技术应用开发的全过程,包括需求分析、原理图设计、元器件选用、布线、编程、调试、撰写报告等步骤。 三、设计内容 1.点阵显示系统启动后的初始状态 在计算机显示器上出现菜单: dot matrix display system 1.←left shift display 2.↑up shift display 3.s stop 4.Esc Exit 2.点阵显示系统运行状态 按计算机光标←键,点阵逐列向左移动并显示:“微型计算机技术课程设计,点阵显示系统,计科11302班,陈嘉敏,彭晓”。 按计算机光标↑键,点阵逐行向上移动并显示:“微型计算机技术课程设计,点阵显示系统,计科11302班,陈嘉敏,彭晓”。 按计算机光标s键,点阵停止移动并显示当前字符。 3.结束程序运行状态 按计算机Esc键,结束点阵显示系统运行状态并显示“停”。 四.设计所需器材与工具 1.一块实验面包板(内含时钟信号1MHz或2MHz)。 2.可编程芯片8253、8255、74LS245、74LS138各一片,16×16点阵显示器件一片。

计算机应用基础1

计算机应用基础 1 一、单选题 1、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采用的电子器件是______。 A :大规模集成电路 B :小规模集成电路 C :晶体管 D :电子管 答案: D 2、个人计算机属于______。 A :中型计算机 B :小型计算机 C :微型计算机 D :小巨型计算机 答案: C 3、计算机能够根据运算结果选择相应的处理程序,这是因为计算机具有______。 A :高速运算能力 B :逻辑判断能力 C :很高的计算精度 D :自动控制能力 答案: B 4、计算机技术中常用的术语CAE是指______。 A :计算机辅助设计 B :计算机辅助制造 C :计算机辅助工程 D :计算机辅助执行 答案: C 5、数据是信息的______。 A :翻版 B :延续 C :载体 D :副本 答案: C 6、计算机系统应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子系统,硬件和软件又必须依次分别包括______。 A :主板和办公软件 B :中央处理器和应用软件 C :中央处理器和系统软件 D :主板和网络软件 答案: C 7、下列四个计算机存储容量的换算公式中,错误的是______。 A :1KB=1024MB B :1KB=1024 C :1MB=1024KB D :1GB=1024MB 答案: A 8、计算机软件分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其中系统软件的核心是______。 A :数据库管理系统 B :操作系统 C :程序语言系统 D :财务管理系统 答案: B 9、冯·诺依曼在1946年提出了计算机的程序存储原理。按此原理设计的计算机称为______。 A :智能计算机 B :高性能计算机 C :存储程序计算机或冯·诺依曼结构计算机 D :现代化的计算机 答案: C 10、计算机中常说的486、586指的是计算机的______。 A :存贮容量

2019计算机应用基础(Win7)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WIN7)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作业1 一、基础知识选择题 1、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组成微型计算机属于(D )计算机。 A、机械 B、电子管 C、晶体管 D、集成电路 2、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C ) A1958年B1942年 C 1946年D 1948年 3、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使用的主要逻辑元件是(B ) A晶体管 B 电子管 C 小规模集成电路 D 大规模集成电路 4、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应当包括(B ) A计算机与外设B 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C 主机、键盘与显示器 D 系统硬件与系统软件 5、操作系统是一种(A) A、系统 B 编辑C应用D实用 6、某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程序属于(B) A工具软件 B 应用软件 C 系统软件 D 字表处理软件 7、操作系统的作用是(C)。 A把握程序编译成目标程序B便于进行文件夹管理C 控制和管理系统资源的使用D 高级语言和机器语言 8、构成计算机的物理实体称为(B)。 A计算机系统B计算机硬件C计算机软件D计算机程序 9、微型计算机中运算器的主要功能是进行(C)。 A算术运算B逻辑运算C算术和逻辑运算D初等函数运算 10、下列设备中,属于输出设备的是(A) A显示器B键盘C鼠标器D扫描仪 11、微机的核心部件是(B) A 总线 B 微处理器C硬盘D内存储器 12、微型计算机的运算器、控制器及内存储器统称为(C) A CPU B ALU C 主机 D MPU 13、CD-ROM是(B) A只读存储器B 只读光盘C 只读硬盘D只读大容量软盘 14、下列不属于计算机应用范畴的是(C) A文档和网页制作 B 信息和参考C 水产捕捞D 休闲娱乐 15、速度快、印字质量好,噪音低的打印机类型是(C) A喷墨式打印机 B 击打式打印机 C 激光式打印机D 点阵式打印机 16、目前使用的防杀病毒软件的作用是(C) A检查计算机是否感染病毒,消除易感染的任何病毒B杜绝病毒对计算机的侵害 C检查计算机是否感染病毒,消除部已感染病毒。D查处已感染的任何病毒,消除部分已感染病毒 17、1MD=(D) A 1000 B B 1024B C 1000KB D 1024KB 18、下列数中最小的数是(C)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题目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4级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课程设计是实验的提高和综合。通常,学习知识是由浅入深、由此及彼,一点点的学习和积累的,而应用知识则是综合运用所积累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从知识的系统性来检验对各层次知识的掌握程度。 ?课程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把理论学习和实验教学阶段所掌握的知识通过一个设计实例,经历一次理论和实践结合、软件和硬件结合的综合训练,也是一次工程实践能力的检验。这次课程设计大家应当把它作为毕业设计的预演。 ?锻炼通过各种媒体和途径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要求 ?课程设计要求独立完成、严禁抄袭; ?较大的题目可以多人合作完成,但每个人都应有自己所承担的任务,并在自己的报告中客观如实地反映; ?课程设计既是综合能力的锻炼,也是协作精神和科学诚信品质的锻炼。如果做相同的题目,要保证各自的独立性,实现方法的多样性。 ?微机原理是一门硬件技术为主、软硬件结合的课程,因此要求,所有的选题都要描述清楚硬件设计的原理和软件设计的逻辑思路。设计尽量在实验箱上完成。 ?在功能设计上尽量完善、贴近实用、有人机交互(人机交互可实用实验箱上的键盘重新定义) ?登录本系的网页,查阅毕业设计的相关文件和设计规范,学习设计报告撰写的各个环节,并在课程设计中认真实践。 ?要珍惜这次课程设计,这是一次总结复习、知识拓展、能力锻炼的大好机会。 ?课题完成后要有一分规范的设计报告。 三、课程设计的时间安排 课程设计的时间为2个完整的教学周。每天的上午一班,下午二班实验室开放,为大家提供调试、辅导的时间。 四、课程设计报告要求 ?为锻炼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为今后的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做准备,对设计报告的完成尝试做较高的要求。

2019春国开网《计算机应用基础》答案

第一章 1. 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应当包括()。 正确答案是: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 2. ()是一种系统软件。 正确答案是:操作系统 3. 某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程序属于()。 正确答案是:应用软件 4. ()构成计算机的物理实体。 正确答案是:计算机硬件 5. 微型计算机中()的主要功能是进行算术和逻辑运算。 正确答案是:运算器 6. 下列设备中,()属于输出设备。 正确答案是:显示器 7.微机的核心部件是()。正确 答案是:微处理器 8.()是微型计算机中运算器、控制器及内存储器统称。 正确答案是: CPU 9.1MB=()。 正确答案是: 1024KB 10.下列数中最小的数是()。正确 答案是:( 75)8 第二章 1. Windows 7是一种()的操作系统。 正确答案是:单用户/ 多任务 2. 在 Windows 7 中,若要运行一个指定程序,应使用()菜单中的“运行”命令。 正确答案是:开始 3. Windows 7 提供了一种()技术,以方便进行应用程序间信息的复制或 移动等信息交换。 正确答案是:剪贴板 4. 关闭 Windows 7 ,相当于()。 正确答案是:关闭计算机 5. 按住鼠标器左钮同时移动鼠标器的操作称为()。 正确答案是:拖拽 6. 在 Windows 7 中,显示在应用程序窗口最顶部的称为()。 正确答案是:标题栏 7. 在 Windows 7 中,应用程序窗口()颜色的变化可区分活动窗口和非活动窗口。

正确答案是:标题栏 8. ()击任务栏中的任务按钮,可以弹出相应的快捷菜单。 正确答案是:右 9. 在 Windows 7 中,()是操作系统的控制管理中心。 正确答案是:控制面板 10.在资源管理器中,当删除一个或一组文件夹时,该文件夹或该文件夹组下的 ()将被删除。 正确答案是:所有子文件夹及其所有文件 11. 在资源管理器中,单击第一个文件名后,按住()键,再单击最后一个 文件,可选定一组连续的文件。 正确答案是: Shift 12. 在资源管理器中,若想格式化一个磁盘分区,应()该盘符并选定“格式化”命令。 正确答案是:右击 13.在 Windows 7 中,启动中文输入法或切换中文输入方式到英文方式,应同时 按下()键。 正确答案是: +< 空格 > 14. 在资源管理器中,()菜单项提供了文件夹设置功能。 正确答案是:工具 15. 在资源管理器中,选定文件或文件夹后,按住()键,再拖曳到指 定位置,可完成复制文件或文件夹的操作。 正确答案是: Ctrl 16. 在 Windows 7 资源管理器中,如果工具栏未显示,可以单击()按钮进行设置。 正确答案是:组织 17. 在Windows 7 中,任务栏()。 正确答案是:可以显示在屏幕任一边 18. 使用屏幕保护程序,是为了()。 正确答案是:延长显示屏使用寿命 19. 磁盘清理的主要作用是()。 正确答案是:进行文件清理并释放磁盘空间 20. 死机是指()。 正确答案是:出现鼠标停滞/ 键盘无法输入等现象 第三章 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个阶段。 正确答案是: 4 2. 计算机联网的主要目的是()。 正确答案是:共享软 / 硬件和数据资源 3. 不能完成计算机间互连的介质是()。 正确答案是:飞机

计算机应用基础(一)

习题一 1.下列选项中不能用于启动Word 2000的操作是(D) (A)双击Windows桌面上的Word快捷方式图标 (B)单击“开始”菜单中的“程序”选项,并在弹出的子菜单中选择“Microsoft Word”命令 (C)单击任务栏中的Word快捷方式图标 (D)单击Windows桌面上的Word快捷方式图标 2.当一个Word窗口被关闭后,被编辑的文件将(B) (A)被从磁盘中清除 (B)被从内存中清除 (C)被从内存或磁盘中清除 (D)不会从内存和磁盘中被清除 3.进入Word后,打开了一个已有文档w1.doc,又进行了“新建”操作,则(B) (A)w1.doc被关闭 (B)w1.doc和新建文档均处于打开状态 (C)“新建”操作失败 (D)新建文档被打开但w1.doc被关闭 习题二 1.要一次性保存或关闭多个文档,应按下(A)键后再打开“文件”菜单,单击“全部保存”命令或单击“全部关闭”命令。 (A)Shift (B)Ctrl (C)Alt (D)Ctrl+Alt 2.Word 的“文件”菜单底部显示的文件名所对应的文件是(C)。 (A)当前被操作的文件 (B)当前已打开的所有文件 (C)最近被操作的文件 (D)扩展名是 doc 的所有文件 3.在 Word 编辑状态下,当前编辑的是 C 盘中的文档,要将该文档拷贝到软盘,应当使用(A) (A)“文件”菜单中的“另存为”命令 (B)“文件”菜单中的“保存”命令 (C)“文件”菜单中的“新建”命令 (D)“插入”菜单中的命令 4.在 Word 2000 的编辑状态,下列四种组合键中,可以从当前汉字输入状态切换到英文输入状态的组合键是(A) (A)Ctrl+空格键(B)Alt+Ctrl (C)Shift+空格键(D)Alt+空格键 5.在 Word 编辑状态下,当前输入的文字显示在(B) (A)鼠标光标处(B)插入点处(C)文件尾部(D)当前行

微机课程设计心得体会范文

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作为电子信息类本科生教学的主要基础课之一,课程紧密结合电子信息类的专业特点,围绕微型计算机原理和应用主题,以下是整理的微机课程设计心得体会范文。 微机课程设计心得体会范文一 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作为电子信息类本科生教学的主要基础课之一,课程紧密结合电子信息类的专业特点,围绕微型计算机原理和应用主题,以CPU为主线,系统介绍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基本组成,体系结构和工作模式,从而使学生能较清楚地了解微机的结构与工作流程,建立起系统的概念。 这次微机原理课程设计历时两个星期,在整整两星期的日子里,可以说得是苦多于甜,但是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的东西,同时不仅可以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以前在上课的时候,老师经常强调在写一个程序的时候,一定要事先把程序原理方框图化出来,但是我开始总觉得这样做没必要,很浪费时间。但是,这次课程设计完全改变了我以前的那种错误的认识,以前我接触的那些程序都是很短、很基础的,但是在课程设计中碰到的那些需要很多代码才能完成的任务,画程序方框图是很有必要的。因为通过程序方框图,在做设计的过程中,我们每一步要做什么,每一步要完成什么任务都有一个很清楚的思路,而且在程序测试的过程中也有利于查错。 其次,以前对于编程工具的使用还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上,但是经过一段上机的实践,对于怎么去排错、查错,怎么去看每一步的运行结果,怎么去了解每个寄存器的内容以确保程序的正确性上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说得是困难重重,这毕竟第一次做的,难免会遇到过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对以前所学过的知识理解得不够深刻,掌握得不够牢固。 这次课程设计终于顺利完成了,在设计中遇到了很多编程问题,最后在赵老师的辛勤指导下,终于游逆而解。同时,在赵老师的身上我学得到很多实用的知识,在次我表示感谢!同时,对给过我帮助的所有同学和各位指导老师再次表示忠心的感谢! 微机课程设计心得体会范文二 以前从没有学过关于汇编语言的知识,起初学起来感觉很有难度。当知道要做课程设计的时候心里面感觉有些害怕和担心,担心自己不

计算机应用基础答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答案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2014年春季期末作业考核 《计算机应用基础》 满分 100分 一、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 1.一个文件大小为10G,这个文件为多少MB、KB、B 答:10G=10240MB ,10G=KB,10G= 2.将十进制数45转换成对应的二进制数、八进制数、十六进制数各是多少答:二进制 101101,八进制 55,十六进 2D。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请画出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的基本构成框图。 答: 2.怎样将d盘“作业”文件夹中的文件扩展名是“doc”的文件复制到e盘的“练习一”文件夹中,写出操作步骤。 答:打开d盘“作业”文件夹,搜索文件名为“*.doc”,就显示全部doc 文件,全选复制。打开e盘“练习一”文件夹,粘贴就可以了。3.“PowerPoint”的超级链接通常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在哪个菜单选项中进行,提供了几种 链接方式 答:本质上是一个跳转装置,只要触发它,跳转装置可以让你在任何状态下无条件转向目的地,所以通常情况下,需要跳转时使用超级链接。在菜单“动作设置” 选项中进行。三种方法: 1. 利用“动作设置”创建超链接。 2. 利用“超链接”按钮创建超链接。 3. 利用“动作”按钮来创建超链接。 4.在哪个菜单的哪个选项中添加Word分页符和分节符分节符和分页符有什么作用 答:“插入”菜单里的“分隔符”选择分节符或者分页符,“分页符”的作用只是分页,它不影响页眉页脚页码等格式设置。“分节符”的作用除了具有分页的功能外,还可以对每一节内的页眉页脚页码等格式进行独立设置,且还有分节不分页的功能,它比分页符的功能要强得多。 5.在Excel中自动填充“数据序列”应怎样进行操作 答:1.若起始数据中含有半角阿拉伯数字,则填充的效果是字符复制,而其中的数字向下或向右拖动为递增,向上或向左拖动为递减。

《计算机应用基础》

《计算机应用基础》平时作业(一) (Windows XP 部分)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面(B )组设备分别包括了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存储设备。 A、CRT、CPU、ROM B、鼠标器、绘图仪、光盘 C、磁盘、鼠标器、键盘 D、磁带、软盘、激光打印机 2.计算机中用来表示内存储器容量大小的最基本单位是(C) A、位 B、字 C、字节 D、兆 3.微型计算机的CPU 一般是集成了下列哪两大部件( C) A、控制器和输入设备 B、控制器和输出设备 C、控制器和运算器 D、控制器和存储器 4.计算机组成部分中,规定计算机执行指令顺序并协调各部件有效工作的是( B) A、运算器 B、控制器 C、存储器 D、输入输出设备 5.ASCII是( D) A、条形码 B、机内码 C、二进制码 D、美国信息交换标准代码 6.“8”的ASCII码(十进制)为56,则“4”的ASCII码为(A ) A、52 B、53 C、54 D、55 7.“32位微型计算机”中的32指的是( C ) A、微机型号 B、内存容量 C、机器字长 D、存储单位 8.某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程序属于是一种(B) A、系统软件 B、应用软件 C、软件包 D、游戏软件 9.媒体是(A) A、表示信息和传播信息的载体 B、各种信息的编码 C、计算机输入与输出的信息 D、计算机屏幕显示的信息 10.计算机内所有的信息都是以(D)数码形式表示的。 A、八进制 B、十六进制 C、十进制 D、二进制 11.微型计算机中使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属下列计算机应用中的( D) A、文档和网页制作 B、图形图像处理 C、产品和科技演示 D、数据处理 12.计算机病毒是一种( C ) A.生物病菌B.生物病毒C.计算机程序D.有害言论的文档 13.下面列出的计算机病毒传播途径,不正确的是( C ) A、使用来路不明的软件 B、通过借用他人的软盘

微机课设简易计算器

微机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简易计算器仿真 学院(部)信息学院 专业通信工程 班级2011240401 学生姓名张静 学号33 12 月14 日至12 月27 日共2 周 指导教师(签字)吴向东宋蓓蓓

单片机十进制加法计算器设计 摘要 本设计是基于51系列的单片机进行的十进制计算器系统设计,可以完成计 算器的键盘输入,进行加、减、乘、除3位无符号数字的简单四则运算,并在LED上相应的显示结果。 软件方面从分析计算器功能、流程图设计,再到程序的编写进行系统设计。编程语言方面从程序总体设计以及高效性和功能性对C语言和汇编语言进行比较分析,针对计算器四则运算算法特别是乘法和除法运算的实现,最终选用全球编译效率最高的KEIL公司的μVision3软件,采用汇编语言进行编程,并用proteus仿真。 引言 十进制加法计算器的原理与设计是单片机课程设计课题中的一个。在完成理论学习和必要的实验后,我们掌握了单片机的基本原理以及编程和各种基本功能的应用,但对单片机的硬件实际应用设计和单片机完整的用户程序设计还不清楚,实际动手能力不够,因此对该课程进行一次课程设计是有必要的。 单片机课程设计既要让学生巩固课本学到的理论,还要让学生学习单片机硬件电路设计和用户程序设计,使所学的知识更深一层的理解,十进制加法计算器原理与硬软件的课程设计主要是通过学生独立设计方案并自己动手用计算机电路设计软件,编写和调试,最后仿真用户程序,来加深对单片机的认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创新能力,并提高学生对单片机的兴趣,同时学习查阅资料、参考资料的方法。 关键词:单片机、计算器、AT89C52芯片、汇编语言、数码管、加减乘除

奥鹏计算机应用基础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 《计算机应用基础》 满分 100分 一、判断对错(每小题1分,共10分) (√)1.冯.诺依曼提出的计算机体系结构奠定了现代计算机的结构理论基础。 (×)2.DOS操作系统是一个单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 (√)3.没有装配软件系统的计算机不能做任何工作,没有实际的使用价值。 (×)4.Windows中的记事本和写字板都不能插入图片。 (×)5.Windows回收站中的文件不占有硬盘空间。 (√)6.在Word中可以实现文字环绕图片的效果。 (×)7.在Excel中,选取连续单元格必须用ALT键配合。 (×)8.在PowerPoint中,只有备注视图和母版视图状态可以对母版进行编辑和修改。 (√)9.用户可以对某张幻灯片的背景进行设置而不影响其它幻灯片。 (√)10.文件型病毒传染的对象主要是.COM和.EXE类型的文件。 二、计算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设汉字点阵为32×32,那么100个汉字的字形码信息需占用多少字节? 解:32×32÷8×100=12800 100个汉字的字形码信息需占用 12800字节。 2.将二进制数100101转换对应的十进制数和对应的十六进制数。 解:100101=25*1+24*0+23*0+22*1+21*0+20*1=37 二进制 100101转换对应的十进制数值为 37。 10=0010=2 0101=5 合并得 25 二进制 100101转换对应的十六进制数值为 25。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计算机由哪五部分组成?请解释各部分的功能,并画出它们的工作原理图。 答: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部分组成。运算器是执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的功能部件。控制器是按照人们预先确定的操作步骤,控制计算机各部件步调一致的自动工作的功能部件。存储器是用来存储信息的功能部件。输入设备是用来接受用户输入的原始数据和程序,并把它们转变为计算机能识别的形式存放到内存中。输出设备是用于将存放在内存中由计算机处理的结果转变为人们所接受的形式。 2.简述什么是裸机? 答:把电脑的各个配件简单的组装了起来,而没有装上任何软件叫裸机。 3.INTERNET提供的服务有哪些? INTERNET 提供的服务包括 WWW 服务, 电子邮件 (E-mail ) , 文件传输 (FTP ) , 远程登录 (Telnet ) , 菜单式检索器(Gopher ) ,WIAS, 新闻论坛(Usenet ) ,新闻组(News Group ) ,

计算机应用基础数据结构部分考试及答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数据结构部分试题及答案 我们的骄傲多半是基于我们的无知!——莱辛 计算机应用基础数据结构部分试题及答案 1.选择题: 1.下面程序段的时间复杂度的量级为() for(i=1;i<=n;i++) for (j=1;j<=i;j++) for (k=1;k<=j;k++) x=x+1; A. O(1) B.O(n) C. O(n2) D.O(n3) 2.在数据结构中,从逻辑上可以把数据结构分成() A. 动态结构和静态结构 B.紧凑结构和非紧凑结构 C. 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 D.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 3.数据结构的()包括集合、线性、树形和图形结构四种基本类型。 A. 存储结构 B.逻辑结构 C. 基本运算 D.算法描述 4.数据的()包括查找、插入、删除、更新和排序等。 A. 存储结构 B.逻辑结构 C. 基本运算 D.算法描述 5.数据的存储结构包括顺序、链接、散列和()四种基本类型。A. 线性 B.数组 C. 集合 D.索引 6.下面()的时间复杂性最好,即执行时间最短。 A. O(n) B.O(logn) C. O(nlogn) D.O(n2) 7.下面程序段的时间复杂性的量级为() for(int i=0;i

A. 31245 B.41325 C.23415 D.14253 10.在有n个结点的二叉链表中,值为空的链域个数为()。 A. n-1 B. 2n-1 C. n+1 D. 2n+1 1-5 D C B C D 6-11 B C C C C 11.已知完全二叉树有30个结点,则整个二叉树有()个度为1的 结点。 A. 0 B. 1 C. 2 D. 不确定 12.深度为k的完全二叉树至少有()个结点。 A. 2k-1 B. 2k-2 C. 2k-1 D. 2k-2 13.深度为k的完全二叉树至多有()个结点。 A. 2k-1 B. 2k-2 C. 2k-1 D. 2k-2 14.对一组记录(54,38,96,23,15,72,60,45,83)进行直接 插入排序,当把第7个记录60插入到有序表时,为寻找插入位置需 比较()次。 A. 1 B. 2 C. 3 D. 4 15.折半查找有序表(6,15,30,37,65,68,70,72,89,99), 若查找元素37,需依次与表中元素()进行比较。 A. 65,15,37 B. 68,30,37 C. 65,15,30 D. 65, 15,30,37 16.一个长度为n的顺序存储的线性表中,向第i个元素(1≤i≤n+1) 位置插入一个新元素时,需要从后面向前依次后移()个元素。 A. n-i B. n-i+1 C. n-i-1 D. I 17.如图所示的4棵二叉树中,()不是完全二叉树。 (A)(B) (C) (D)

计算机应用基础 答案(1)

2014年春季期末作业考核 《计算机应用基础》 满分 100分 一、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 1.一个文件大小为10G,这个文件为多少MB、KB、B? 答:10GB=10240NB=10485760MB=10737418240B 2.将十进制数45转换成对应的二进制数、八进制数、十六进制数各是多少? 答:二进制是101101,八进制是55,十六进制是2D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请画出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的基本构成框图。 答: 2.怎样将d盘“作业”文件夹中的文件扩展名是“doc”的文件复制到e盘的“练习一”文件夹中,写出操作步骤。 答:打开d盘“作业”文件夹搜索文件名为“*.doc”,就显示全部doc文件,全选复制,然后打开e盘的“练习一”文件夹,全部粘贴。 3.“PowerPoint”的超级链接通常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在哪个菜单选项中进行,提供了几种链接方式? 答:本质上是一个跳转装置,只要触发它,跳转装置可以让你在任何状态下无条件转向目的

地,所以通常情况下,需要跳转时使用超级链接。在菜单“动作设置” 选项中进行。三种方法,1. 利用“动作设置”创建超链接,2. 利用“超链接”按钮创建超链接,3. 利用“动作”按钮来创建超链接 4.在哪个菜单的哪个选项中添加Word分页符和分节符?分节符和分页符有什么作用?答:在插入菜单分隔符选项可以添加分页符和分节符,“分页符”的作用只是分页,它不影响页眉页脚页码等格式设置。“分节符”的作用除了具有分页的功能外,还可以对每一节内的页眉页脚页码等格式进行独立设置,且还有分节不分页的功能,它比分页符的功能要强得多。 5.在Excel中自动填充“数据序列”应怎样进行操作? 答:1.若起始数据中含有半角阿拉伯数字,则填充的效果是字符复制,而其中的数字向下或向右拖动为递增,向上或向左拖动为递减。2. 若起始数据为字符型、逻辑型或其他不含有数字的字符型数据,填充的效果是复制起始单元格的数据;若字符与数字混杂,同字符型数据的填充情形一样;若全为数字,与字符型数据不同的是,若整数部分数字位数不超过15位,都能实现序列填充。3. 若起始数据为日期型,则填充的效果是日期按天数递增或递减,如2004-3-14、2004-3-15、2004-3-16.4. 若起始数据为时间型,则填充的效果是单元格的时间型数据按小时数递增或递减,如3:34、4:34、5:34。5. 若起始数据为已定义的“自定义序列”中的数据,则填充的效果是按自定义的特殊序列中的顺序循环填入。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请详细介绍一个你所熟悉的软件的功能和基本使用方法,谈谈学习本课程的收获。答;例如excel,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工具,可用于创建电子表格并设置其格式,分析和共享信息以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使用、丰富的直观数据以及数据透视表视图,可以更加轻松地创建和使用专业水准的图表。它能够方便的制作出各种电子表格,使用公式和函数对数据进

奥鹏2016计算机应用基础一

一、单选题(共40道试题,共80分。) 1.观看所有的幻灯片,应选择()工作视图。是 A.幻灯片视图 B.大纲视图 C.幻灯片浏览视图 D.幻灯片放映视图 满分:2分 2.为了在磁盘中快速查找所有的?“ doc”文 件,最快且准确的查找方式是()。 A.按名称 B.按日期 C.按大小 D.按类型 满分:2分 3.硬盘是计算机的()。 A.中央处理器 B.内存贮器 C.外存储器 D.控制器 满分:2分 4.完整的微机系统包括: A.主机与外部设备 B.主机与输入输岀设备 C.运算器,控制器和存储器 D.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满分:2分 5.在PowerPoint中,幻灯片文件的扩展名为()

B..pts

D.. pps 满分:2分 6.下列数中,()最小。 A.二进制数100 B.十进制8 C.十六进制数12 D.八进制数10 满分:2分 7.删除当前输入的错误字符,可直接按下() A.Enter 键 B.ESC 键 C.Shift 键 D.Backspace 键 满分:2分 8.()都是系统软件。 A.DOS 和MIS B.WPS 和口UNIX C.UNIX 和Word D. DOS 和UNIX 满分:2分 9.在Word编辑中,要移动或拷贝文本,可以用来选择文本。 A.扩展选取 B.键盘 C.鼠标 D.以上方法都可以

10.在Win98中默认的键盘中西文切换方法是

A. . Ctrl+Space B. Ctrl+Shift C. Ctrl+Alt D. Shift+Alt 满分:2分 11.在每个windows 应用中,可以处理多个文档窗口,窗口的排列方式有() 满分:2分 In ter net Explorer 浏览器中,收藏夹'收藏的是 满分:2分 13. Word 中复制文本使用的快捷键是() A. Ctrl+C B. Ctrl+A C. Ctrl+V D. Ctrl+X 满分:2分 14.演示文稿类型的扩展名() A. .htm B. . PPt C. . pps D. . pot A. 重叠式和平铺 B. 层叠式和平铺 C. 层叠式和展开 D. 重叠式和展开 12.在 A. 网站的地址 B. 网站的内容 C. 网页地址 D. 网页内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