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科院地理信息系统考研大纲

中科院地理信息系统考研大纲

中科院地理信息系统考研大纲

中科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地理信息系统》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理信息系统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地理信息系统是地球信息科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主要内容包括地图投影与空间坐标变换、空间数据模型与空间数据库、空间数据的整合与管理、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数字高程模型与地形分析、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等方面。要求考生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技术和方法,并具有综合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初步能力。

一、考试内容

1、地理信息系统的概要

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史

2、空间数据模型与空间数据库

矢量数据结构及其编码方法

栅格数据结构及其编码方法

空间数据索引与查询分析

常见的关系数据库与空间数据库

3、空间数据的整合与管理

地图投影与空间坐标变换

空间数据编辑与拓扑关系建立

地图拚接与裁剪

属性数据的输入与管理

数据显示与制图

4、空间数据的分析方法

常见的空间数据插值方法

趋势面分析、泰森多边形分析、反向距离加权法、样条曲线法等

常见的矢量数据分析方法

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网络分析等

常见的栅格数据分析方法

局部运算、邻域运算、分带运算、成本距离量测运算等

5、数字高程模型与地形分析

数字高程模型的概念

数字高程模型的主要表示方法:DEM vs TIN

数字高程模型的建立、地形制图与分析

数字高程模型的常见用途

6、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地理信息系统在资源与环境评价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与区域规划中的应用

二、考试要求

1、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

了解地理信息系统发展的历程,熟悉地理信息系统的有关专业术语,理解我国大地坐标系和常见地图投影的参数,理解空间数据模型与空间数据库的基础理论,掌握空间数据的整合与管理方法。

2、空间数据分析与应用

比较深刻地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常用空间分析方法,能够使用地理信息系统方法对资源与环境评价、城市与区域规划等应用实例进行简单的综合分析,了解常用的地理信息系统和数据库系统软件,对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领域有一定的认识。

三、考试方式及时间

考试方式为笔试,时间为三小时,试卷满分数150分。

四、主要参考书目

1 (美) Kang-tsung Chang著, 陈健飞等译,《地理信息系统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年。

2 陈述彭、鲁学军等.《地理信息系统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年。

生物信息学考研报考院校

学科门类:07 理学 一级学科:0710 生物学 以下表格数据来自:中国研究生信息网北京: (10001)北京大学 071020 生物学(生物信息学)071021 生物学(生物技术) (90106)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071020 生物信息学

(10019)中国农业大学 071021 生物信息学 (80167)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071021 生物信息学 071022 基因组学 (80112)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071021 生物信息学 (80156)中国科学院北京遗传与发育生物研究所071021 生物信息学 (90106)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071020 生物信息学 071021 生物安全

上海: (10246)复旦大学071020 生物信息学071021 人类生物学

(10248)上海交通大学

吉林: (10200)东北师范大学 071020 基因组学 071021 生物医学 071023 化学生物学 (80100)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071020 生物技术与医药 071021 生物信息学 071023 计算生物学 071024 生物情报学 具体考试的要求很详细具体由于表格很大就不一一列举 了:https://www.doczj.com/doc/0f18653264.html,/zsml/querySchAction.do?dwdm=80100&mldm=07&yjxkdm=0710&zymc=&pageno=8 江苏: (10319)南京师范大学 071020 生物技术 071021 生物物理化学 浙江: (10335)浙江大学 071020 生物信息学

人文地理学考研配套李小建《经济地理学》考研真题解析

人文地理学考研配套李小建《经济地理学》考研真题 解析 一、真题 一、名词解释 《货殖列传》[首都师范大学2010年真题] 答:《货殖列传》是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史记》中的一章,记述了他游历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的见闻,包括人口、经济、物产、贸易和城市等,代表着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史志描述阶段。 二、论述题 20世纪的经济地理学发展特点。[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研] 答:20世纪的经济地理学发展的特点如下: (1)研究区域尺度的变化 ①20世纪上半叶,经济地理学发展中的最重大事件就是经济活动区位论的引入。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一些经济学家在研究区位论的基础上,开始了对区域经济的整体研究。 ③近20年来,随着经济活动全球化的日益增强,经济地理学家对此的研究也日益升温。 (2)研究企业组织的变化 ①以单部门企业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区位论,逐渐暴露出研究的局限性。 ②一些学者根据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地位日益提高的实际,更加侧重于大型跨国公司内部组分空间格局和演变的研究。

(3)研究思维方法的变化 ①20世纪前期的区位论研究,以规范性分析为思维方式。 ②20世纪60年代末,规范区位论和实证区位分析受到行为学派的冲击。行为主义强调对区位决策者行为的分析。 ③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伴随着发达国家经济结构的转变、社会矛盾冲突的加剧,结构主义地理学应运而生。 ④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社会科学对文化研究兴趣的增加,一些地理学家开始注重制度和社会文化因素对经济空间现象的影响。 第1篇经济活动区位 第2章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 一、名词解释 通达指数[中科院2012年研] [首都师范大学2010年研] 答:通达指数是指交通网络中从一个顶点到其它所有顶点的最短路径,通达指数越小,点的通达性越好,指数越大,点的通达性越差。 交通网的连接度[西北大学2012年研] 答:交通网的连接度是指交通网的发达程度,常用贝塔指数表示。贝塔指数为交通网中边的数量与顶点数量之比。贝塔指数越大,交通网的连接度越好,交通越便捷,贝塔指数越小,交通网的连接度越差,交通越不方便。 经济活动区位[安徽师范大学2012年研] 答:经济活动区位作为人类活动区位一个主要方面,在地理空间之中存在,同时地理空间也通过经济活动区位而发生作用。经济活动区位研究在于解释经济现象的空间现象,把握经济活动的地域结构,从而形成其作为经济地理学的理论基础。

生物信息学就业前景分析

专业介绍 生物信息学不在注重分析完成而是注重生物学或者临床医学解读,诸如,当我们发现一个信号通路pi3k,其中akt3这个基因表达他会激活什么因子,产生何种生物学表型影响什么细胞,下一步该如何实验。因为分析出结果越来越简单,在线平台,在线工具,自己看个教程就可以轻易完成,毕竟现阶段生物信息学的代码人员的素养越来越高,包括dockerhub的高手开发了很多镜像,版本控制问题也不难。所以在这个时代,实际上是谁知道数据如何使用谁强。毕竟生物学医学都是实验科学。 生物信息学在国内一直是一个比较前沿的学科。生物信息学是最近几年比较热门的专业之一。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是一门交叉科学,它包含了生物信息的获取、加工、存储、分配、分析、解释等在内的所有方面,它综合运用数学、计算机科学和生物学的各种工具,来阐明和理解大量生物数据所包含的生物学意义。 它随199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HGP)的实施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而诞生,现已迅速发展成为当今生命科学最具吸引力和重大的前沿领域,为生物学、计算机科学、数学、信息科学等专业的高素质人才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天地。 生物信息学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好的分子生物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和统计学素养,掌握生物信息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生物信息收集、分析、挖掘、利用等方面的基本能力,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医疗医药、环境保护等相关部门与行业从事教学、科研、管理、疾病分子诊断、药物设计、生物软件开发、环境微生物监测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学生主要学习生物信息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受到相关科学实验和科学思维

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好的分子生物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和统计学素养,具备生物信息的收集、分析、挖掘、利用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好的业务素质。 就业前景 发展前景 生物信息(Bioinformatics)是典型的新兴交叉学科。从这个词的字面上便可以对其涵盖的领域略知一二:那就是生物学加上信息学。 布朗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索林·伊斯特雷尔(Prof. Sorin Istrail)是这所“常青藤”名校计算分子生物学中心(Center for Computational Molecular Biology)的主任。他说,这个学科涉及范围广泛,该中心便整合了布朗大学两个生物科系、数学系和计算机科学系的资源。伊斯特雷尔教授这样描述生物信息工程师的工作。 “生物信息工程师需要有计算机、生物、生化、物理、数学等各方面的技能。所以说,它是个跨学科领域。它还涉及所谓的‘干实验室’(dry labs),例如思维方式实验室、网络实验室等。因此这个工作要求对生物和计算机都有基本了解。” 几乎所有的生物信息工程师职位都需要有高等教育背景。很多时候,仅有本科学历已经不够用了,入门学位都得是硕士。 不过,鉴于这个领域相当不错的就业前景和不俗的薪资水平,在这方面的教育投入还是值得的。 由于生物信息工程师侧重领域不同,薪水也略有差别:例如,搞科研的微生物学家薪水在每年4万到10万美元间;生物统计方面的年薪为7万到11万美元;分子建模师和生物信息软件开发师每年可以赚到6万到10万美元。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知名企业介绍

下面是由托普仕留学(中国首家高端精品留学机构)专家对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知名企业的介绍,希望对准备去留学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1、美国环境系统研究所公司(ESRI) 该公司成立于1969年,总部在美国加州,是世界最大的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提供商,其商业合作伙伴计划,在全球有超过2000个领域开发商、咨询服务商、增值代理以及数据提供商,与分布在80个国家的国际代理一起,构成了ESRI公司强大的技术支持与服务网络。 2、东方道迩数字数据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该公司成立于2001年,位于中关村科技园,是“国家规划布局重点软件企业”之一;公司侧重于空间信息领域发展,为客户提供高质量大规模的空间数据产品。公司以发展成“世界数据工厂”为目标。 3、北京北方数慧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2001年在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成立上海数慧系统技术有限公司,2003年在中关村高新技术园区成立北京公司。该公司以行业应用解决方案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服务领域居于领先地位。 4、中国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该公司是中国乃至亚洲领先的地理信息系统平台软件企业,主要从事GIS基础平台和应用平台软件的研究、开发、推广和服务。 Note: 我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将GIS从实验室转变成为一个蒸蒸日上的工业。——Jack Dangermond Jack Dangermond是ESRI公司创始人,现任总裁,被公认为GIS业界先驱和技术领导者。2008年1月21日-22日,Jack Dangermond先生先后到访北京大学、中科院地理所、北京师范大学以及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在他的演讲中既有宏观的谈论GIS在改变世界中的价值,也具体谈到了未来GIS的发展的趋势,以及他本人对GIS产业发展的看法和感受等。致力于学习GIS的学生可以详细阅读他的演讲稿,相信对求学之路会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以上是由托普仕留学(中国首家高端精品留学机构)专家对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知名企业的介绍,希望对准备去留学的同学们有所帮助!如果有疑问或者感兴趣的话,可以咨询托普仕留学专家。

2017年中科院经济地理学考研参考书

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经济地理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科目基本要求及适用范围概述 《经济地理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重点测试考生对经济地理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分析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对基本理论有较深入的理解,对产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影响因素及一般规律有系统的认识,能较好地掌握区域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关键技术,具备综合分析经济地理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形式 本科目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80分钟,总分为150分;试卷题型包括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学科概况及理论进展 内容: 1.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及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2.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3.经济地理学基础理论及研究进展 要求: 1.了解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与研究任务。 2.理解经济地理学的学科属性、特性、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3.了解国内外经济地理学的发展过程与阶段特征。 4.了解经济地理学基础理论的产生背景与研究进展。 (二)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因素 内容: 1.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海洋资源、自然风景旅游资源、以及生态环境条件等 2.社会经济条件:包括人口及人力资源、市场条件、区位、交通、民族、文化、历史发展基础、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条件等 3.技术条件:包括科技进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等 4.政策与制度环境:包括投资政策、金融政策、财税政策、价格政策、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等 5.经济活动区位影响因素的综合评价 要求:

中科院地理所GIS历年真题

中科院地理所1997年GIS研究生入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拓扑关系 2.缓冲分析 3.关系数据模型 4.空间叠加 二、简答题 1、GIS的主要功能略 2、企业GIS系统的特色 三、问答题选2 1、GIS基本组成与主要应用领域 2、地理科学数据集成与管理 3、结合你的专业,谈GIS应用发展前景 中科院地理所1998年GIS研究生入学试题(包括答案)(这年的博硕一样的)一、名词解释 GIS——是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的缩写指由计算机系统、地理数据和用户组成的,通过对地理数据的集成、超出、检索、操作和分析,生成并输出各种地理信息,从而为土地利用、资源管理、环境监测、交通运输、经济建设、城市规划以及政府各部门行政管理提供新的知识,为工程设计和规划管理提供决策服务。 空间拓扑叠加——即overlap,指针对多种类型输入数据层的某种函数的叠加运算,把分散在不同层上的空间、属性信息按相同的空间位置叠加到一起,合成新的一层,是GIS 中最常见的模型分析方法叠合过程,往往是对空间信息和对应的属性信息作集合的交、并、差、余运算,并可进一步对属性作其它的数学运算包括面与面、线与面、点与面的叠合也可分为简单的视觉信息叠合和较复杂的分类模型叠合。 数字地形模型——即Digital Terrain Model,是地形表面形态属性信息的数字表达,是描述地面特性的空间分布的有序数值阵列。 二、简答 1、GIS构成 答:它由三个基本部分构成: (1)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硬件部分包括数据输入设备数字化仪等)、数据存储和处理设备中央处理机CPU 和磁盘驱动器)、输出设备绘图仪、打印机等软件系统包括计算机系统软件、GIS 系统软件和应用分析软件。 (2)地理数据库系统由数据库实体一般包括三方面内容,即空间位置坐标数据、地理实体间的拓扑关系以及相应的属性数据和地理数据库管理系统组成。 (3)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人员和组织机构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人员是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成功的关键,而强有力的组织是系统运行的保障。 另外,从系统的数据处理看,GIS 由5 个基本模块组成数据输入子系统、数据存储与检索子系统、数据处理与分析子系统和数据输出子系统组成。 1、关系数据库构成 2、栅格与矢量结构优劣比较

生物信息学现状与展望

研究生课程考试卷 学号、姓名: j20112001 苗天锦 年级、专业:2011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培养层次:硕士 课程名称:生物信息学 授课学时学分: 32学时 2学分 考试成绩: 授课或主讲教师签字:

生物信息学现状与展望 摘要:生物信息学是一门新兴学科,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至今已进入"后基因组时代",本文对生物信息学的产生背景及其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展望生物信息学的发展前景。生物信息学的发展在国内、外基本上都处在起步阶段。 关键词:生物信息学;生物信息学背景;发展前景 一、生物信息学概述 1.生物信息学发展历史 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生物信息数据资源的增长呈现爆炸之势,同时计算机运算能力的提高和国际互联网络的发展使得对大规模数据的贮存、处理和传输成为可能,为了快捷方便地对已知生物学信息进行科学的组织、有效的管理和进一步分析利用,一门由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等多学科相结合特别是由分子生物学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紧密结合而形成的交叉学科——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应运而生,并大大推动了相关研究的开展, 被誉为“解读生命天书的慧眼”【1】。 研究生物细胞的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很早就已经开始,1866年孟德尔从实验上提出了假设:基因是以生物成分存在。1944年Chargaff发现了著名的Chargaff规律,即DNA中鸟嘌呤的量与胞嘧定的量总是相等,腺嘌呤与胸腺嘧啶的量相等。与此同时,Wilkins与Franklin用X射线衍射技术测定了DNA纤维的结构。1953年James Watson 和FrancisCrick在Nature杂志上推测出DNA 的三维结构(双螺旋)。Kornberg于1956年从大肠杆菌(E.coli)中分离出DNA 聚合酶I(DNA polymerase I),能使4种dNTP连接成DNA。Meselson与Stahl (1958)用实验方法证明了DNA复制是一种半保留复制。Crick于1954年提出了遗传信息传递的规律,DNA是合成RNA的模板,RNA又是合成蛋白质的模板,称之为中心法则(Central dogma),这一中心法则对以后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的发展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经过Nirenberg和Matthai(1963)的努力研究,编码20氨基酸的遗传密码得到了破译。限制性内切酶的发现和重组DNA的克隆(clone)奠定了基因工程的技术基础【2】。自1990年美国启动人类基因组计划以来,人与模式生物基因组的测序工作进展极为迅速。迄今已完成了约40多种生物的全基因组测序工作,人基因组约3x109碱基对的测序工作也接近完成。至2000年6月26日,被誉为生命“阿波罗计划”的人类基因组计划终于完成了工作草图,预示着完成人类基因组计划已经指日可待。生物信息学已成为整个生命科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前沿。 2.生物信息学研究方向 2.1 序列比对

中科院地理信息系统考研大纲

中科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地理信息系统》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理信息系统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地理信息系统是地球信息科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主要内容包括地图投影与空间坐标变换、空间数据模型与空间数据库、空间数据的整合与管理、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数字高程模型与地形分析、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等方面。要求考生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技术和方法,并具有综合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初步能力。 一、考试内容 1、地理信息系统的概要 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史 2、空间数据模型与空间数据库 矢量数据结构及其编码方法 栅格数据结构及其编码方法 空间数据索引与查询分析 常见的关系数据库与空间数据库 3、空间数据的整合与管理 地图投影与空间坐标变换 空间数据编辑与拓扑关系建立 地图拚接与裁剪 属性数据的输入与管理 数据显示与制图 4、空间数据的分析方法 常见的空间数据插值方法 趋势面分析、泰森多边形分析、反向距离加权法、样条曲线法等 常见的矢量数据分析方法 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网络分析等 常见的栅格数据分析方法 局部运算、邻域运算、分带运算、成本距离量测运算等 5、数字高程模型与地形分析 数字高程模型的概念 数字高程模型的主要表示方法:DEM vs TIN 数字高程模型的建立、地形制图与分析 数字高程模型的常见用途 6、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地理信息系统在资源与环境评价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与区域规划中的应用 二、考试要求 1、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 了解地理信息系统发展的历程,熟悉地理信息系统的有关专业术语,理解我国大地坐标系和常见地图投影的参数,理解空间数据模型与空间数据库的基础理论,掌握空间数据的整合与管理方法。 2、空间数据分析与应用 比较深刻地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常用空间分析方法,能够使用地理信息系统方法对资源与环境评价、城市与区域规划等应用实例进行简单的综合分析,了解常用的地理信息系统和数据库系统软件,对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领域有一定的认识。 三、考试方式及时间 考试方式为笔试,时间为三小时,试卷满分数150分。 四、主要参考书目 1 (美) Kang-tsung Chang著, 陈健飞等译,《地理信息系统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年。 2 陈述彭、鲁学军等.《地理信息系统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年。

最新生物信息学考试复习

——古A.名词解释 1. 生物信息学:广义是指从事对基因组研究相关的生物信息的获取,加工,储存,分配,分析和解释。狭义是指综合应用信息科学,数学理论,方法和技术,管理、分析和利用生物分子数据的科学。 2. 基因芯片:将大量已知或未知序列的DNA片段点在固相载体上,通过物理吸附达到固定化(cDNA芯片),也可以在固相表面直接化学合成,得到寡聚核苷酸芯片。再将待研究的样品与芯片杂交,经过计算机扫描和数据处理,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可以反映大量基因在不同组织或同一组织不同发育时期或不同生理条件下的表达调控情况。 3. NCBI: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是隶属于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NLM)的综合性数据库,提供生物信息学方面的研究和服务。 4. EMBL:European Molecular Biology Laboratory.EBI为其一部分,是综合性数据库,提供生物信息学方面的研究和服务。 5. 简并引物:PCR引物的某一碱基位置有多种可能的多种引物的混合体。 6. 序列比对:为确定两个或多个序列之间的相似性以至于同源性,而将它们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

7. BLAST:Basic Local Alignment Search Tool.是通过比对(alignment)在数据库中寻找和查询序列(query)相似度很高的序列的工具。 8. ORF:Open Reading Frame.由起始密码子开始,到终止密码子结束可以翻译成蛋白质的核酸序列,一个未知的基因,理论上具有6个ORF。 9. 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识别、结合并开始转录所必须的一段DNA序列。原核生物启动子由上游调控元件和核心启动子组成,核心启动子包括-35区(Sextama box)TTGACA,-10区(Pribnow Box)TATAAT,以及+1区。真核生物启动子包括远上游序列和启动子基本元件构成,启动子基本元件包括启动子上游元件(GC岛,CAAT盒),核心启动子(TATA Box,+1区帽子位点)组成。 10. motif:模体,基序,是序列中局部的保守区域,或者是一组序列中共有的一小段序列模式。 11. 分子进化树:通过比较生物大分子序列的差异的数值重建的进化树。 12. 相似性:序列比对过程中用来描述检测序列和目标序列之间相似DNA碱基或氨基酸残基序列所占的比例。 13. 同源性:两个基因或蛋白质序列具有共同祖先的结论。

2000-2017年安师大考研经济地理学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30分) 1.持续发展 2.产业结构 3.区域规划 4.“T”形结构 5.梯度推移 6.城市化 二、简答题 1.论述农业产业化的内涵及其发展模式。(20分) 2.简述长江经济地带地理特点及其建设构想。(20分) 3.论述经济区的内涵(概念、构成要素)。(20分) 4.简述中国人口分布特征及其形成原因。(1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20分) 1.马歇尔产业区 2.经济当地化 3.企业横向一体化 4.区域产业结构 5.集聚机制 二、论述题(每题20分,80分) 1.试述跨世纪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研究重点和热点。 2.试述韦伯工业区位论的理论要点及其科学意义。 3.试述企业空间扩张的一般规律。 4.从微观层面上阐述跨国投资的区位选择原则。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30分) 1.经济地理学 2.区位 3.交通网连接度 4.经济全球化 5.汽车工业 6.经济区 二、简答题(每题8分,64分) 1.市场规模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2.你对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论的理解。 3.企业空间扩张规律。 4.区域空间结构模式。 5.区域增长极理论。 6.当前经济地理学研究的重点。 7.影响国际服务贸易布局的主要因素。 8.农村工业化对农区发展的作用。 三、论述题 1.跨国公司对投资区经济发展的影响。(20分) 2.试用区域合作理论,谈谈你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合作的认识。(36分)

一、名词解释 1.经济地理学 2.区位 3.交通网连接度 4.经济全球化 5.汽车工业 二、简答题 1.简述政府行为与政策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2.简述跨国公司的微观区位选择。 3.简述产业结构演进机制。 4.简述经济区的基本特征。 5.简述经济全球化的多极化趋势。 三、论述题 1.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情况,谈谈你对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的认识。 2.谈谈你对区域经济增长因素的认识。 3.举例论述城市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2020年中国科学院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考研招生情况、分数线、参考书目、录取名单、备考经验

一、资源与环境学院简介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资环学院)成立于2004年,是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基础学院之一。著名自然地理学家秦大河院士任名誉院长,著名环境科学专家江桂斌院士任院长。师资队伍及科研遵循“三统一、四融合”的科教融合办学方针,资环学院由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承办,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与植物研究所协办。学院与欧美、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大学和研究机构有着密切的学术合作,具有多个硕、博士生联合培养项目,为有志于出国深造的研究生开辟了一条便捷途径。资源与环境学院的研究生除了可申请教育部设立的各种奖学金外,还可以申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奖学金”、“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等各类奖学金,同时,实行“研究助理”、“管理助理”和“教学助理”制度,有利地保证了研究生正常生活与学习需求。 资源与环境学院2019年预计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30名(包括: 预计接9收推免生10名;环境材料与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约4名;建筑研究与设计中心约4名)。 二、中国科学院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招生情况、考试科目 三、中国科学院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分数线

201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分数线 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分数线 四、中国科学院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考研参考书目 843遥感概论: 1. 赵英时等,《遥感应用分析原理与方法》(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2. 梅安新等,《遥感导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 戴昌达等,《遥感图像应用处理与分析》,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 4. 839地理信息系统: [1] 张康聪(Kang-tsung Chang)(作者), 陈健飞等(译者),地理信息系统导论(第八版),科学出版社,2016年。 [2] 周成虎,裴韬等,2011. 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原理,科学出版社。 841生态学: 1.戈峰主编,现代生态学(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 2.李博主编,生态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五、中国科学院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复试原则 1.英语测试。满分100分,包括:英文自我介绍(不超过3分钟)(20分)、英文听力会话(30分)、科技文献翻译(50分)。 评分标准:从语法、词汇、表达与交流等方面考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2.业务能力测试。满分100分,包括:本科阶段课程学习情况;科研工作情况;专业知识问答。 评分标准: (1)现有专业知识与硕士期间计划从事的科研活动的吻合程度(20分) (2)掌握知识的广度、深度和扎实程度(20分)

经济地理学试题库完整

经济地理学 一、填空 1、资源配置能力主要由经济体制、政府的经济管理能力、企业的组织水平和产业结构等构成。 2、企业增长的动因包括:实现规模效益、实现交易内部化、技术优势的发挥、来自竞争的压力。 3、从跨国投资的微观区位选择来看,外国直接投资区有趋于经济中心区布局、边界地区、社会经济联系 密切地区的显著特征。 4、企业增长战略有横向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 5、在非农产品周期理论中,非农把产品的发展分为新产品阶段、成熟产品阶段和标准化产品阶段。 6、区域性的含义是:可度量性、系统性、不重复性。 7、胡佛经济区位论的运输费用是:线路运行费、站场装卸费,并提出两个著名论点:端点区位优于中间 区位、中间转运点最优区位原理。 8、主导产业有如下特点:阶段性、区域性、关联性。 9、尽管公司结构是处于不断变换之中,但是人们可以将公司归纳一下几类:功能部结构、产品部结构、 区域部结构、顾客部结构、矩阵结构。 10、1977年英国著名跨国公司邓宁提出一个折衷理论,将三种优势相结合用于解释跨国投资,这三种优势: 企业的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 11、一般来说,经济轴主要有一下类型:沿交通干线分布的经济轴线、沿大江分布的经济轴线、海岸经济 轴线、山地与平原交接处的经济轴线。 12、一般而言,扩散机制有四种表现形式:就近扩散、跳跃扩散、等级扩散、随机扩散。 13、区位论研究抽象的世界,最基本的假设是“均质平原”和理性决策;核心思想是生产成本和运费的最 低化,或者利润最大化。 14、二战前经济地理中人地关系研究主要有:地理环境决定论、地缘政治学、人地相关论。 15、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因素有:科学技术进步、跨国公司的兴起与发展、国家的经济调节及干预作用、国 际经济协调。 16、文化与制度转向的形成背景:世界主要国家经济发展的实践、社会科学相关学派的影响、经济地理学 本身的变化。 17、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特点:经济全球化影响范围广、全球经济活动空间移动加剧、全球经济形成多级格 局。 18、区域主义的特点:重视野外调研、重视地方的综合(描述)研究、划分区域的拓扑学方法。 19、行为与感应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决策者行为、被雇佣者行为、消费者行为。 20、社会分工的前提:各地生产的自然差异、交换的发展。 21、根据区域分工理论,劳动地域分工是社会分工的空间表现形式,并且一定的运输手段和商业贸易的存 在是发展的前提。 22、影响区域经济增长因素有:资源禀赋、资源配置能力、区位条件和外部环境。 23、区域划分的三种基本类型是:均值区域、功能区域、行政区域。 24、经济区的组成要素:经济中心、腹地范围、经济联系、产业结构。 25、关于产业集群的形成和演化有多种解释的理论视角,主要的有集聚经济原理、交易费用理论、创新理 论和产业组织理论。 26、区域产业按产业功能分类可分为:新兴产业(潜导产业)、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基础产业。按要素 集约度产业分类可分为:资源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27、区域空间结构的基本要素:点、线、网络、域面。 28、区域创新网络的组成要素: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关系通道、空间、结点。 29、跨国公司投资的国别选择(的要素取向)是成本取向、利润取向、市场取向、要素取向、公司战略取 向。 30、企业增长的战略有一体化扩张和多样化扩张;企业实现扩张的方法包括接触扩张和等级扩张。

历年中科院遥感所 GIS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考博真题

2000年中科院遥感所博士入学考试(GIS) 一、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20分) 1. 空间拓扑关系 2. 地址匹配 3. 元数据 4. 栅格数据结构 5. 空间数据精度 二、简答题(每个10分,共30分) 1. 简述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 2. 数字地形模型(DTM)的构建与应用 3. 叠加分析 三、问答题(任选二,每个25分,共50分) 1. 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及趋势 2. 时空动态数据结构研究 3. 结合你的专业,论述GIS应用的关键技术问题 2001年中科院遥感所博士入学考试(GIS) 一、名词解释 1. 地址匹配 2. 地图精度 3. 关系数据库 4. 四叉树 二、简答题 1. GIS的特点及应用 2. GIS的结构及功能 3. 空间分析方法及应用 三、论述题 1. GIS的发展趋势 2. GIS与RS、GPS的集成方法 3. GIS空间分析功能的缺陷及改进方法 2002年中科院遥感所博士入学考试(GIS) 一、名词解释 1. 地理空间 2. 行程编码 3. 地址匹配 4. 拓扑关系 5. 空间数据元数据 二、简答 1. 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2. 数字地形模型的建立方法与特点 3. 地理信息系统互操作

三、问答 1. GIS的发展历程 2. 结合你的专业,谈一谈gis的应用与关键点 2003中科院遥感所GIS部分试题(版本一) 一、名词解释 1. GIS 2. 数据挖掘 3. 空间索引 二、简答题: 1、GIS标准化的意义及作用 2、数据质量标准 三、论述 1、关于长江三峡搬迁的,求几个数据。很麻烦。 2、关于温度梯度的 2003年GIS试题(版本二) 一名词解释 DEM、TIN、平移转换、栅格结构 二、简答 1、GIS的组成 2、空间拓扑分析 3、GIS互操作 三、论述(任选二个) 1、GIS的发展简史和趋势 2、WebGIS的核心模型及其应用 3、结合您的专业,谈谈GIS的应用关键和潜在领域 2005年中国科学院遥感所GIS考博试题 一、简答题 1. 传统数据库管理空间数据的缺陷 2. GIS中TIN的生成步骤 3. 空间信息分析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4. GIS标准化的内容 5.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策略 6.谈谈GIS与RS的关系 7. 开放式地理信息系统实现技术 8. 电子地图的特征 9. 空间索引有哪些,特点是什么 二、论述题 1. 印度洋海啸造成重大伤亡。请设计一个海啸预警、检测、评估系统的系统方案。

《经济地理学》全套课后思考题答案详解

《经济地理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1 、概念题 《货殖列传》:是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史记》中的一章,记述了他游历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的见闻,包括人口、经济、物产、贸易和城市等,代表着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史志描述阶段。 《商业地理手册》:由1889 年苏格兰学者奇泽姆(G .G .Chisholm )出版,他先以商品种类为纲,介绍世界的生产与贸易,并以气候与地貌等因素解释这些生产分布的形成原因;之后,以国家为单位,详细描述生产地区分布,以及商业发展的前景,代表着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商业地理研究阶段。 规范性分析:20 世纪前期的经济地理区位论研究,以规范性分析为主要思维方式,这种研究主要从与经济区位选定有关的一些基本命题出发,演绎推理出结果。 实证主义分析:20 世纪60 年代的数量革命为经济地理研究带来了实证主义分析发,它强调用统计和数学模拟方法探索经济流动空间结构的形成规律。 行为主义分析:20 世纪60 年代末,行为学派在在经济地理研究上强调对区位决策者行为的分析。认为同样的区位影响条件,不同的决策者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决策结果。

结构主义分析:20 世纪60 年代末以来,伴随着发达国家经济结构的转变、社会矛盾的加剧,以哈维为代表的学者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解释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矛盾。强调社会的实际需要,强调政治、社会力量在影响经济区位形成中的作用。 文化转向:20 世纪90 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科学对文化研究兴趣地增加,地理学家开始重视制度和社会文化因素对经济空间现象的影响。如:区域经济增长研究中对文化传统、关系、体制等因素的关注。指导这些研究的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制度主义、经济社会学、女权理论等。它们在经济地理学中的应用,被人概括为经济地理学中的“文化转向”。 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2 、简述经济地理学中的文化(制度)转向。 3 、分析企业在经济地理学研究中的作用及其变化。从企业角度研究经济地理学有何局限性? 4 、布置阅读相关研究文献,讨论新近经济地理学的发展特点? 5 、简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的内涵。 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学科。(1 )经济活动的内容经济活动的内容,从产业角度观察,包括第一次产业( 或初级产业) ,如农、林、渔业和采掘业;第二次产业,如制造业、供水、汽、电等;第三次产业,如各种商业与贸易、旅游与娱乐、仓储与运输、旅馆与饮食等服务业;第四次产业,如金融、教育、科学

2017年中科院地理信息系统考研参考书

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地理信息系统》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理信息系统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地理信息系统是地球信息科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主要内容包括地图投影与空间坐标变换、空间数据模型与空间数据库、空间数据的整合与管理、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数字高程模型与地形分析、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等方面。要求考生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和技术,并具有综合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一、考试内容 1、地理信息系统的概要 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掌握) 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熟练掌握) 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史(了解) 2、空间数据模型与空间数据库 矢量数据结构及其编码方法(熟练掌握) 栅格数据结构及其编码方法(熟练掌握) 矢量数据与栅格数据互相转换的方法及其应用(灵活运用) 空间数据索引与查询分析(掌握) 常见的关系数据库与空间数据库(熟练掌握) 3、空间数据的整合与管理 地图投影与空间坐标变换(灵活运用) 空间数据编辑与拓扑关系建立(掌握) 地图拼接与裁剪(掌握) 属性数据的输入与管理(掌握)

数据显示与制图(掌握) 4、空间数据的分析方法 (1)常见的空间数据插值方法 趋势面分析(掌握)、泰森多边形分析(掌握)、克里格插值法(熟练掌握)、反向距离加权法(熟练掌握)、样条曲线法(掌握) (2)常见的矢量数据分析方法 缓冲区分析(灵活运用)、叠加分析(灵活运用)、网络分析(灵活运用)(3)常见的栅格数据分析方法 局部运算(掌握)、邻域运算(掌握)、分带运算(掌握)、成本距离量测运算(掌握) 5、数字高程模型与地形分析 数字高程模型的概念(熟练掌握) 数字高程模型的主要表示方法:DEM vs TIN(掌握) 数字高程模型的建立、地形制图与分析(熟练掌握) 数字高程模型的常见用途(熟练掌握) 6、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掌握) 网络GIS(了解) 地理信息系统在资源与环境评价中的应用(灵活运用) 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与区域规划中的应用(灵活运用) 二、考试要求 1、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 了解地理信息系统发展的历程,熟悉地理信息系统的有关专业术语,理解我国大地坐标系和常见地图投影的参数,理解空间数据模型与空间数据库的基础理论,掌握空间数据的整合与管理方法。

2019版国科大生物信息学期末考试复习题

中科院生物信息学期末考试复习题 陈润生老师部分: 1.什么是生物信息学,如何理解其含义?为什么在大规模测序研究中,生物信息学至关重要? 答:生物信息学有三个方面的含义: 1)生物信息学是一个学科领域,包含着基因组信息的获取、处理、存储、分配、分析和 解释的所有方面,是基因组研究不可分割的部分。 2)生物信息学是把基因组DNA序列信息分析作为源头,破译隐藏在DNA序列中的遗传语 言,特别是非编码区的实质;同时在发现了新基因信息之后进行蛋白质空间结构模拟和预测;其本质是识别基因信号。 3)生物信息学的研究目标是揭示“基因组信息结构的复杂性及遗传语言的根本规律”。它 是当今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领域中“基因组、“信息结构”和“复杂性”这三个重大科学问题的有机结合。 2.如何利用数据库信息发现新基因,其算法本质是什么? 答:利用数据库资源发现新基因,根据数据源不同,可分2种不同的查找方式: 1)从大规模基因组测序得到的数据出发,经过基因识别发现新基因: (利用统计,神经网络,分维,复杂度,密码学,HMM,多序列比对等方法识别特殊序列,预测新ORF。但因为基因组中编码区少,所以关键是“数据识别”问题。)利用大规模拼接好的基因组,使用不同数据方法,进行标识查找,并将找到的可能的新基因同数据库中已有的基因对比,从而确定是否为新基因。可分为:①基于信号,如剪切位点、序列中的启动子与终止子等。②基于组分,即基因家族、特殊序列间比较,Complexity analysis,Neural Network 2)利用EST数据库发现新基因和新SNPs: (归属于同一基因的EST片断一定有overlapping,通过alignment可组装成一完整的基因,但EST片断太小,不存在数据来源,主要是拼接问题) 数据来源于大量的序列小片段,EST较短,故关键在正确拼接。方法有基因组序列比对、拼接、组装法等。经常采用SiClone策略。其主要步骤有:构建数据库;将序列纯化格式标准化;从种子库中取序列和大库序列比对;延长种子序列,至不能再延长;放入contig库①构建若干数据库:总的纯化的EST数据库,种子数据库,载体数据库,杂质、引物数据库,蛋白数据库,cDNA数据库; ②用所用种子数据库和杂质、引物数据库及载体数据库比对,去除杂质; ③用种子和纯化的EST数据库比对 ④用经过一次比对得到的长的片段和蛋白数据库、cDNA数据库比较,判断是否为已有序列,再利用该大片段与纯化的EST数据库比对,重复以上步骤,直到序列不能再延伸; ⑤判断是否为全长cDNA序列。 (利用EST数据库:原理:当测序获得一条EST序列时,它来自哪一个基因的哪个区域是未知的(随机的),所以属于同一个基因的不同EST序列之间常有交叠的区域。根据这种“交叠”现象,就能找出属于同一个基因的所有EST序列,进而将它们拼接成和完整基因相对应的全长cDNA序列。而到目前为止,公共EST数据库(dbEST)中已经收集到约800万条的人的EST序列。估计这些序列已覆盖了人类全部基因的95%以上,平均起来每个基因有10倍以上的覆盖率。)

我国地理信息系统市场发展概述

我国地理信息系统市场发展概况 我国地理信息系统市场发展概述 中国 GIS 协会市场工作委员会李颖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成立的十年,正是我国 GIS 产业大发展的十年。这与协会对产业发展的推动也是密切相关,协会在成立之初至今,一直把 产业发展作为最重要的任务之一紧抓不放。在1994 年协会的成立大会上,常务副会长金祥文局长的工作报告的题目是《发挥GIS 协会在发展我国地理信息产业中的重大作用》,而后,又召开了一系列的围绕产业化的议题会议,对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与指导作用。当前,人们都更加关注GIS 产业的现状与前景,本文试以讨论 GIS 市场特点的视角,折射中国 GIS 产业化的历程中一角。 一、十年来 GIS 市场发展迅猛: 回顾十年历程, GIS 市场飞速、迅猛发展是大家共同感受到的,市场的进展,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比十年前后的以下几方面突出的特点。 1.初步建立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随着国内信息化建设意识的逐渐提高和政府对信息化重视程度的提高,以及人们对 GIS的认知程度深化,政府各部门广泛应用地理信息系统作管理,“数字 中国”、“数字城市”、“数字地域”的口号,深入人心,市场的需求激增,这 就为企业营造出了一个良好的大市场环境。回想十年前,GIS的重要性还只是停留在我们自己的圈子中,了解与应用的用户系统寥寥无几。 2.GIS企业的数量猛增:

十年前,国内的 GIS企业(含外资企业)至多约为20余家,目前全国从事 GIS 业务的企业至少有一千多家,有人提出要超过2000家,这个数量是十年前的100倍。而绝大部分的企业是在1997年后成立的,尤其在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成立的 GIS公司更是数不胜数。 3.产业规模扩大: 在十年前,除了外资的GIS企业外,国内的 GIS企业大多都是研究所、院校等背景上成立起来的,不仅规模小,而且“研究”的“味道”比较浓,多数企业依 靠国家的支持,离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有一定的距离,还是很不成熟的。看今日, 尽管中小企业仍占主流,但注册资金在千万元的企业也有不少,营业额在5000万之上的企业也不是凤毛麟角。 在软件销售产值上,据报道, 1996年全国基础 GIS软件销售为 800套,销售额近500万元(引自《全国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与应用工作会议工作报告》),而据 2002-2003年统计,全国 GIS软件年销售额约为 2亿元人民币,即相当于十年前的四十倍。而据统计包括 GIS应用工程在内的产值, 2003年约为 20亿人民币以上。 4.技术的发展带动 GIS应用的深化: 市场飞速增长的原因之一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支撑与推动GIS 的应用的普及与深化。众所周知的计算机硬件的高速发展,使GIS的大数据量已成为易事;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为WEBGIS的发展应用提供了舞台与机遇;加上软件技术的进展,对 GIS的技术发展提供极大的支撑。再者,GIS本身技术的进展,使应用系统已与用户的需要密切结合,与MIS、ERP的结合,与工作流程的结合,使用户体验到 GIS应用的必要性,不仅在业务管理上方便可靠,而且已起到分析 作用、指导业务。这促使应用更加普及,激励了GIS需求的剧增。如,优秀工程的示范案例就是明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