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省旅游业根本情况

浙江省旅游业根本情况

浙江省旅游业根本情况
浙江省旅游业根本情况

未来中国旅游业发展趋势

未来中国旅游业发展趋势 在线旅游格局鲜明,巨头之下无完卵 2018年是中国在线旅游二十年的收局之年,风云变幻,群雄割据,在2018年末迎来了同程艺龙的上市,但是已经无关大局了,在这个格局鼎定的一年中,携程依然是在线旅游的龙头老大,但是格局已经悄然改变。 在互联网的国度中,“消灭你、但与你无关”的跨界威胁从未停止,即使是携程这样的老大,也面临着跨界巨头来势汹汹的威胁,在在线旅游的格局中,携程去哪儿、美团点评、阿里飞猪将会在2019年呈现出更加清晰的市场格局,场景迁移成为重要手段,在巨头之下,资本寒冬带来的是在线旅游企业第二梯队、第三梯队的真正艰难时刻。之所以说场景迁移非常关键就在于随着手机里app越来越多,很多非常用场景的app就会被弃置甚至删除,常用场景的app才得以保留。携程因为是是行业龙头,且在酒店、航空、景区、游记攻略等方面都有联动效应,且它是行业的龙头企业,折扣力度大,才得以在手机中保留。携程2017年年度销售总额(GMV)达到6000亿,是行业当之无愧的巨无霸。 其他的在线旅游企业,诸如马蜂窝、同程艺龙、途牛、驴妈妈、众信

等无论是在资讯还是在SKU方面远远不及携程,跨界巨头进入旅游业后,首先承压的就是这些第二梯队、第三梯队成员,面临app被删除的可能性巨大。 如果把餐饮娱乐等泛休闲旅游进行合并的话,美团点评这一巨头就进入了视野,从2015年开始,美团点评在酒店、景区等领域陆续发力,已经取得一定的效果。美团点评在餐饮端的良好应用场景,成功的绑架了一大批都市人群,使之成为都市人群的必备app,在场景迁移中,由餐饮向泛旅游的酒店、景区的迁移较为平滑,而且积分通用、激励券互动等都能够带来良好的转化效果,这种场景的迁移极易被使用,配合专业化团队,能够润物细无声的带来客户,这也是华南区美团点评在长隆门票销售代理逆袭携程的重要原因。 因此,美团点评虽然在目前的在线旅游中份额并不太高,但是未来的发力不可小视,2019年这种资本寒冬中,这样润物无声的巨头介入,更添行业压力。 阿里飞猪的成长则是依托于阿里集团,能够充分享受阿里淘宝、天猫、支付宝、蚂蚁金融、阿里白条、借呗、花呗……等整个阿里系的资源,2016年阿里飞猪的年销售总额达到1000亿,2018年双11,购买旅行商品的用户同比增长了30%;机票公务舱产品销售同比增长300%,据阿里飞猪负责人介绍,阿里飞猪预计到2020年GMV将达到万亿。

浙江省旅游业发展的战略目标、重点和模式

浙江省旅游业发展的战略目标、重点和模式 -------------------------------------------------------------------------------- 一、战略目标 (一)近期(至1995年底):在现有基础上理顺旅游管理体制,调整旅游产业结构,在继续抓好住、吃、游方面的同时重点在行、购、娱方面下功夫,在全国范围内的位次保持在第六位以内,在省内的发展速度应高于国民经济总体发展速度,主要数量指标如下:1.接待入境旅游者年平均增长14%,期末年96万人次; 2.旅游者平均逗留天数逐年增加,期末年平均2.5天; 3.创汇数年平均增长20%,期末年1.16亿美元; 4.接待国内旅游者年平均增长5%,期末年3200万人次; 5.国内旅游回笼人民币年平均增长15%,期末年44.01亿元。 (二)中期(至2000年底),进一步理顺旅游管理体制,调整旅游产业结构,做到吃、住、行、游、购、娱基本协调,在全国的位次从第六位上升到第五位,省内发展速度继续高于国民经济总体发展速度,全省主要景点基本得到开发,初步形成旅游省的格局,主要数量指标为: 1.接待入境旅游者年平均增长11%,期末年158万人次; 2.旅游者平均逗留天数继续增加,期末年平均3天; 3.创汇数年平均增长15%,期末年2.21亿美元; 4.接待国内旅游者年平均增长4%,期末年4000万人次; 5.国内旅游回笼人民币年平均增长7%,期末年61.0亿元。 (三)长期(至2020年底)和远期(2021年以后):旅游接待量、逗留时间和创汇、回笼 人民币继续增加,但速度减缓,基本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全省旅游网络逐步形成,旅游设施达全国一流水平,在国内位次上应在五位以内,以仅次于京、沪、广为理想。旅游业成为全省国民经济主要行业,在第三产业中占首要地位。并逐步成为全省第一大产业,与21世 纪世界旅游业成为全球第一大产业相一致。浙江省不仅仅是作为旅游资源的大省,而且也成为名符其实的旅游大省。 二、重点和模式 通过对浙江省旅游业发展优势和制约因素的分析,我们认为浙江省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和模式,可以概括成两句话: 第一句话是:立足杭州、宁波、温州,东西两线带南北,其实质是实行旅游区划; 第二句话是:提高综合接待能力,特色旅游加工贸,其实质是优化旅游结构。 (一)关于实行旅游区划的问题浙江旅游一直是以杭州为中心的,这是不容忽视的历史事实,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和创汇数量而论,杭州都占有绝对的优势,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杭州仍然是举足轻重的,但从全省旅游业发展趋势来看,宁波和温州将逐渐成为浙东和浙南的依托城市。因此,从发展的眼光看,以提“立足杭州、宁波、温州”更为妥当。有关同志还据此提出把全省划分为三大旅游区的设想,即杭州旅游区、浙东旅游区和浙南旅游区。 1.杭州旅游区。这是一个以杭州为中心的大旅游区,它不仅包含西湖和新安江一富春江两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而且还包括湖州、嘉兴两市以及部分金衢地区,有时候还要辐射到绍兴,几乎占了全省陆地面积的一半。这里有众多的自然风光和人文资源,而且交通便利、

国内外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进展(定稿)

国内外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进展 20世纪80年代起,旅游需求量随着各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迅速增加,旅游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旅游竞争局面逐渐形成,众多学者对旅游产业竞争力展开了广泛的研究。1993年在阿根廷举行的艾斯特(AIEST)会议提高了学术界对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关注程度,会议在产业竞争力理论的基础上,专门研讨了长途旅行目的地的竞争力问题,并使得“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成为重要的学术研究领域。2000年,国际权威旅游研究期刊、英国Tourism Management (旅游管理)杂志第21卷第1期作为旅游竞争力问题专刊出版,对众多学者不同角度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刊登。 国外学者对旅游产业竞争力的研究要早于国内,一般以国家、区域、景区等旅游目的地为研究对象,旅游产业竞争力多用“旅游业竞争力”和“旅游目的地竞争力”两个术语表述;国内学者一般以旅游产业为研究对象,多使用“旅游产业竞争力”术语表述。 1、国外旅游产业竞争力综述 国外经济财富积累丰富,旅游产业发展起步较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有学者涉入旅游地竞争方面的研究。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Porter Michael E)的《竞争战略》、《竞争优势》、《全球产业中的竞争》和《国家竞争优势》四部著作,创立了著名的竞争力分析的钻石模型,为系统研究产业竞争力问题奠定了理论基础。1980年,世界经济论坛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建立的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为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提供了理论与方法指导1。进入80年代后,国外学者对旅游产业竞争力的研究范围和深度都逐渐扩展开来,研究方法也不断丰富。

1)研究内容 国外学者对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以旅游目的地为旅游业运行系统的核心,目的地竞争力一直是其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旅游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旅游产业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研究和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实用策略研究等。 (1)旅游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因素分析在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国外学者普遍认为影响旅游业竞争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早期首先从系统的角度研究影响旅游竞争的因素,后来研究内容集中于目的地形象、旅游吸引物和旅游业发展的支持因素。N. Leiper(1979)2首先提出客源地区域、目的地区域、旅行路径和旅游产业本身是影响一个旅游系统竞争力状况的四个关键因素。R L Mill和A M Morrison(1985)3认为影响区域旅游系统竞争力的几个要素共同构成一个复杂系统,包含着多层次的功能关系和空间关系。 E Canestrill(1991)4等人指出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除了体现在旅游市场的占有份额上,还更要关注它的潜在的发展能力上,其中旅游目的地的承载力是影响旅游地竞争潜力的重要因素之一。Ritchie J R B与Crouch G L5.6首先通过构建旅游业竞争力Calgary模型,将影响目的地旅游竞争力因素划分为目的地吸引力、目的地管理、目的地组织、目的地信息、目的地效率5个方面,其中目的地吸引力包括目的地吸引物和目的地威慑因素两方面内容,后经过多年的系列研究,将影响目的地旅游竞争力的因素分为核心资源与吸引力、辅助因素、目的地管理、目的地的政策、计划与发展、决定目的地质量和符加值的因素6个方面,其中核心资源和吸引物包括实体环境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市场关系、重大活动、事件、基础设施6方面内容。Tanja(2000)7认为Ritchie的Calgary模型没有考虑环境质量因素,而环境质量是

未来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中国、世界旅游业发展趋势调研 一、世界旅游业发展趋势 世界旅游业从形成到发展,现在进入了稳定发展时期,21世纪将是旅游业的第二个黄金时代。旅游业将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业,旅游者将达到空前的规模,来自各个国家、各个阶层的旅游者将把他们的足迹印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尽管各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以及旅游业的发展模式不同,但就整个国际旅游业来看,将出现下列发展趋势。 (一)旅游业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业 旅游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新兴产业,每年国际旅游业的交易额已超过3000亿美元。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00年底,国际旅游人次可望达到6.6亿,相当于世界总人口的10%左右。旅游收入将增至5000 亿美元,旅游业将取代石油工业、汽车工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创汇产业。1992年世界旅游与观光理事会根据总收入、就业、增值、投资及纳税等几个方面的分析,证明旅游业作为世界上最大产业的态势正在形成。因此,世界旅游与观光理事会指出:旅游业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旅游业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就业部门,共产生 1.27亿个工作岗位,约占世界劳动力总数的6.7%;旅游业是创造高附加值的产业,其增值额已达到14490亿美元;旅游是各国财政中主要的纳税产业之一,全世界的旅游企业及从业人员的纳税总额高达3030亿美元。旅游业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不仅是产生的产值和提供就业岗位的贡献,它同时还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带来一系列的经济效益。 (二)国际旅游区域的重心将向东转移 欧洲和北美是现代国际旅游业的两大传统市场。在80年代以前,它们几乎垄断了国际旅游市场,接待人数和收入都占世界总数的90%左右。80年代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等地区一批新兴市场的崛起,使国际旅游业在世界各个地区的市场份额出现了新的分配组合。尤其是东亚、太平洋地区,近些年来,国际旅游增长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达到7.5%。预计到2010年国际旅游者人数将达到1,9亿。在迈向21世纪的发展中,欧洲和北美地区国际旅游市场上的份额将呈进一步缩小之势,旅游重心由传统市场向新兴市场转移的速度将会加快。随着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繁荣,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居民去邻国度假者必定会增加,区域性国际旅游将大大发展。特别是随着全球经济重心也相应东移,使亚太地区成为未来国际旅游业的“热点”区域。从中国的情况看,1996年至1998年三年间来华旅游入境人数平均每年以11%的幅度增长。1998年旅游入境人数达6347.84万人,显示出非常强劲的增长势头。 (三)国际旅游客源市场趋向分散化 长期以来,国际旅游的主要客源市场在地区结构上一直以西欧、北欧和北美为主。这两个地区作为现代国际旅游的发源地,其出国旅游人数几乎占国际旅游总人数的四分之三左右。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旅游客源国中,除亚洲的日本、大洋州的澳大利亚

中国旅游业发展前景

中国旅游业发展前景 中国旅游业发展前景 2008-5-16 进入21世纪的中国旅游业,在加入北京2008将举办奥运会,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世界多元化形成以及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等时代特点的推动下,将发生一系列新的变化,其新趋势较为显著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业旅游,农业旅游将会蓬勃发展旅游发展的初级阶段,人们主要以游览名胜古迹和自然景观为目标。随着教育,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旅游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进入21世纪,人们的旅游需求向多层次方向发展,因而工业旅游农业旅游将成为新的热点。 (一)工业旅游的兴起所谓工业旅游,就是以工业企业的生产线,生产工具,产品和厂区等为对象的专项参观活动。20世纪工业旅游起源于法国,当时雪铁龙公司让游客参观其生产流水线,欣赏其汽车生产工艺。后来,世界各地著名现代化工业企业纷纷仿效,汽车、钢铁、飞机、酿酒、饮料、陶瓷等行业先后开放生产制作过程,让游客一饱眼福。甚至,在美国,生产美元的印钞厂也向游人开放。对游客来说,游览工业企业生产过程和生产工艺,最初是出于好奇心理,后来在参观过程中增长了许多知识,开阔了视野,尤其是专业爱好者,还侍机加深了对生产企业的了解。而对于工业企业来说,不仅能获得一定的门粟收入,而且通过旅游等宣传,使企业树立起良好的公众形象,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起到了不花钱发布广告的作用。所以,工业旅游发展将势不可挡。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前,工业企业很少对公众开放,90年代后工业旅游悄然兴起。例如,神龙轿车,可口可乐等著名公司均把生产车间对游客开放;青岛海尔集团和青岛啤酒厂,南京熊猫集团,柳州两面针集团,浙江农夫山泉公司均让公众参观;南京还推出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样一条工业旅游线路,让旅游者了解到南钢最先进的生产流水线。我国工业旅游的出现,填补了我国旅游产品中的一页空白,为旅游业的发展拓宽了思路。通过工业旅游,宣传了工业企业的产品和品牌,

2017年杭州旅游业发展现状概述

2017年杭州旅游业发展现状概述 一、浙江省及杭州市旅游经济平稳发展 (2) 二、以杭州西湖为代表的区域品牌优势逐渐建立 (3) 三、杭州旅游市场供需结构日趋合理,人均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4)

一、浙江省及杭州市旅游经济平稳发展 根据浙江省旅游局发布的《2016 年浙江省旅游业基本情况》:2016 年,全省旅游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根据抽样调查测算,全省共接待游客5.84 亿人次,同比增长9.16%,实现旅游总收入8,093.23 亿元,同比增长13.36%。其中接待入境游客1,120.3 万人次,同比增长10.7%,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74.31 亿美元,同比增长9.46%;住宿设施接待入境过夜游客525.6 万人次,同比增长5.4%,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31.28 亿元,同比增长3.76%;接待国内游客5.73 亿人次,同比增长9.13%,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599.66 亿元,同比增长13.09%。全省旅行社组织出境游客245.96 万人次,同比增长8.38%。 作为浙江省最为知名的旅游城市之一,根据杭州市旅游委员会发布的《2016 年杭州市旅游经济运行情况分析》的数据显示,2016 年,杭州市旅游经济运行总体发展良好:2016 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571.84 亿元,同比增长16.87%;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362.64 亿元,增长16.98%;旅游外汇收入31.49亿美元,同比增长7.47%;接待国内游客13,695.85 万人次,同比增长13.75%;入境游客363.23 万人次,同比增长6.34%;接待中外游客14,059.08 万人次,同比增长13.54%;全年旅游总人次和旅游总收入,增幅较去年分别上升0.28和0.21 个百分点。2016 年杭州全市旅游总收入、旅游总人数、旅游外汇收入均列全国15 个副省级城市前三名。

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修改稿4稿

怀柔区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与思考 旅游业是综合性经济产业,关联度大,带动性强,是现代服务业的重点产业之一。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它已成为世界经济新的牵引力。 旅游业在扩大内需、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带动脱贫致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经济发展带给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不断升级,旅游休闲逐渐成为时尚,旅游业已成为国内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增长点,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因此,许多地区大力扶持旅游产业,使之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粘合剂"和"助推器"。 怀柔旅游业在区域经济发展的链条中,发挥着同样重要作用。面对这样的大好形势,如何进一步开发怀柔旅游资源,培育旅游产品品牌,提升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这是值得我们认真实践和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通过对我区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的现状分析,对今后如何培育和提升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出一些粗浅的建议。 一、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基本构成 旅游产业作为旅游经济活动的供给主体,对其竞争力的研究,既要考虑旅游经济活动的特征,又要考虑旅游产业自身特点,同时还要从供给角度出发,进行研究。 怀柔旅游产业竞争力主要是指区域内旅游产业的整体竞争力。集中表现在旅游产业硬环境和软环境对其消费市场的吸引力、接待力、承载力和可持续性。是由众多影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也是一个从竞争潜力到竞争实力、再到竞争结果的动态发展过程。其中旅游产业的硬环境主要体现在自然的原生态景观,社会资源以及交通、地理位置等;软环境包括当地的人文环境,服务质量以及具有当地特色的产品等。具体包括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 旅游产业中的比较优势是指本地区长期积累的、独具的旅游资源和有利条件。这是其他地区所不具备的,是别人买不来、偷不走、拆不开、流不掉的天然禀赋,是形成本地区特色旅游产品、创新旅游品牌、培育和提升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条件。 旅游产业中的竞争优势是指在发展旅游产业的市场竞争中,比竞争对手更强的能力和素质。一个国家和地区在资源禀赋上可能是富有的,但是不一定能形成优势竞争力。必须通过技术优势,实现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如资源的合理配置、产业结构的优化等,将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凝练、培育,形成独特品牌,从而创造出更高的生产力。具体讲就是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创新能力。这是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综合实力的反映,也是可持续提升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条件。 依据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所包含的要素,对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影响的大小,将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分为决定性因素、支持性因素、发展性因素和保障性因素。 怀柔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和稳步提升主要得益于:一是旅游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不断推进、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行政管理机制不断完备,保障性因素进一步增强;二是扶持乡村旅游业持续、健康、成规模发展,彰显怀柔特色,旅游产业的决定性因素和支持性因素加强;三是拓宽旅游产品的营销、包装、宣传,发展性因素不断增强。这些因素的改进,使得我区旅游产业中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进一步凸现。 二、怀柔区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怀柔旅游业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和良好的发展态势,产业经济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整体运行质量稳步提升。从怀柔区旅游产业的具体情况分析来看: (一)旅游产业中比较优势

浙江省旅游业国际竞争力分析【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浙江省旅游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旅游业即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服务业,也不是一般的第三产业,它是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经济文化环境效益好的综合性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第三产业中处于一个产业群的核心地位,发挥着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核心作用。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业竞争力越来越多地成为各国学者研究的热点。 1.旅游业国际竞争力国外研究状况 1.1 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概念研究 从市场的角度来看,旅游业竞争力是指旅游目的地不但能保持其已有的市场地位和份额,而且能随着时间不断提高其市场地位和市场份额的能力(Hartserre,2000)。其还应包括目的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以保证该地获得长期优势并使目的地利益相关者均衡地获得回报的能力(Buhalis,2000)。旅游业竞争力最重要的是旅游部门增加其产品价值,是指一个国家创造增加值和通过管理资产、生产过程、吸引物、侵略性和亲近性,并将它们之间的关系融入到一个考虑到目的地的自然资本以及对下一代的供给能力的经济和社会模式中,带来国家财富增加的能力(Ritchie,1999)。从决定因素的角度来看,旅游竞争力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包括了价格的差异加上汇率变动、旅游业各组成部分的生产力水平和影响旅游目的地吸引力或其他方面的定性因素。而特定的目的地的成本针对汇率变化的相应调整是影响目的地整体海外旅游市场的重要经济因素(Dwyer,2000)。在旅游规划的框架下,旅游业竞争力是能够系统地分析和比较处于竞争中各旅游目的地不同特征的评价技术和方法(Pearce,1997)。 1.2 旅游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的研究 分析旅游业竞争力影响因素时,许多国外学者主要针对了不同目的地进行了研究。首先,他们认为旅游价格是影响旅游需求的主要因素,中长期内,目的地相对价格的增长和它的每一个海外客源国的市场份额的下降是相联系的(Edwards,1995)。其次,环境作为旅游发展的依托体对旅游者的旅游选择起着重大影响。有学者认为一个旅游目的地要变得有竞争力,其发展必须是时刻持续

《旅游业发展的浙江模式》

《旅游业发展的浙江模式》

《旅游业发展的浙江模式》课题成果发布暨浙江旅游发展研讨会在京召开 2011-3-18 2011年3月18日,由中国旅游研究院主办、浙江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协办的《旅游业发展的浙江模式》课题成果发布暨浙江旅游发展研讨会在京召开。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杜江,国家旅游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刘金平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旅游局相关司室、浙江省旅游局主要负责人、中国旅游研究院等社会各界专家及媒体40多人参会。 会议发布了《旅游业发展的浙江模式》报告的研究成果,介绍了浙江省旅游业发展状况、浙江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的主要经验和管理方法,探讨了在各省市普遍重视旅游业发展的背景下,浙江省旅游业对未来发展的谋划,交流了中国旅游研究院对《旅游业发展的浙江模式》课题的经验总结与理论思考。 杜江在讲话中说,中国旅游研究院和浙江省总结过去包括“十一五”期间旅游业发展历程中的经验可以更好的指导“十二五”计划期间浙江旅游业的发展。

他说,“创新”是浙江模式的关键,也是贯彻落实国务院41号文件精神的重要举措。尊重旅游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地方旅游形象、旅游市场推广、旅游资源开发、旅游标准化引领、旅游企业培育和旅游公共服务中的主导作用是浙江模式的核心。浙江模式的经验对全国旅游业的发展将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刘金平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浙江模式的精髓是“一好二强三高”。“一好”是协调性好。“二强”是内生性强和创新性强。“三高”是市场化程度高、融合度高和开放度高。他希望浙江省为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作出更多更好的探索并设立更高的未来目标走在世界的前列。 据悉,《旅游业发展的浙江模式》一书共计368千字,正文分为14章,包括浙江省旅游业发展的历程、市场基础、主体培育、政府调控、管理体制创新、产品开发、市场营销、旅游与城市的一体化、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结合、产业融合、区域合作、人才支撑等内容,涉及了浙江旅游业发展的方方面面。浙江省是我国国民经济和旅游业都居于领先地位的地区,对其发展经验的梳理对于全国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这也是中国旅游

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研究概述

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研究概述 前言 本文为我在阅读几篇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相关文献后,将读后的所感所学,结合我本人的所学所思,对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做一个初步且简略的研究概述。文章主要分为研究背景、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概念内涵、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提升策略几大部分。 一旅游业现状(研究背景) 随着改革开放之后经济的不断发展,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的生活追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温饱,而是上升到更高层面的追求。旅游作为一种够集物质享受、精神愉悦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休闲活动,其需求在这段时间中也是有了急剧的增长,而旅游业也在此期间飞速发展并逐渐趋于成熟。繁多的现有旅游目的地和不断兴起的新型旅游目的地,导致旅游市场的竞争愈演愈烈。许多传统的旅游目的地已经面临着客源减少、产业收缩的困境。那么,如何保持和提升旅游市场竞争力便成了旅游目的地首要问题。 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开始,至今的十几年间,在旅游目的地竞争力领域已经涌现出了许多研究成果,内容广泛涉及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概念内涵的界定、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旅游目的地竞争力评估体系的构建等。 二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概念内涵 在最近 10年的旅游研究中,虽然“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已成为人们讨论的热门课题之一,但对于究竟何为“旅游目的地竞争力”,人们在认识上不仅存在差异,所使用的表述也不尽相同。“旅游竞争力”即是一种常见的替代性表述;也有学者在讨论这一问题时将“竞争力”理解为“竞争能力”。这些情况,一方面反映出人们对“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研究的关注,同时也反映出这一问题的复杂性。 在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当中,人们对何为“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认识并不统一。总的来说,可以归纳为两大观点,一种可称之为“市场定位论”,另一种可称之为“综合能力论”。市场地位论观点的基本认识是,一个旅游目的地的竞争

世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趋势及启迪

关键词:世界;旅游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启示 旅游业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发展成为超过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的世界第一大产业,也是世界经济中持续高速稳定增长的重要战略性、支柱性、综合性产业。当今,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世界旅游业更是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2011年3月3日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发布的《2011-2021旅游业经济影响报告》认为,尽管目前世界经济增长遇到了很多挑战和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但旅游业却一直是增长速度最快的部门之一,而且成为推动经济和就业增长的主要力量。预计未来10年里,世界旅游业对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贡献每年将达到%,总额为万亿美元,并创造6500万个就业机会。准确把握世界及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特点和主流趋势,对于我国确立旅游业发展战略,提升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由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的迈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世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过去60年来,世界旅游业发展一直长盛不衰,期间虽然也有波动,但总体上呈现高速增长态势。推动世界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关键因素有三个:一是各国经济快速增长及与其相关的国民收入稳步提高,使人们有能力支付价格不菲的旅游旅行费用。比如,目前在欧洲,一个月收入4,000~6,000欧元的中等收入家庭,可非常容易地到亚洲、非洲旅行。每人每次旅行的平均费用大约为2,000欧元,比月收入还低。现在欧美有些家庭每年的出境旅游已成为习惯。二是交通运输技术的巨大进步,使长途旅行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大大缩短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距离,使“地球村”的理念成为现实。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宽体喷气式飞机的发明、家用小汽车的普及和高速铁路的广泛运用。三是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和人权、民生状况的不断改善,使人们可以有大量的闲暇时间用于旅游旅行。以发达国家中每周工时最短、一年带薪假期最长的国家法国为例,从1919年起每周法定劳动时间为48小时,1936年起减为40小时,2000年起实行每周35 小时工作制;除了每年法定的节假日,一年带薪假期1936年是两周,1956年增加到3周,1968年4周,1981年起增加到5周。也就是说,法国人每年大约有

现代旅游业发展趋势分析

现代旅游业发展趋势分析 全国“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推动科学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着力加快旅游业发展方式转变,提升旅游产业现代化水平。为了全面理解如何转变、在哪些方面转变旅游业发展方式,必须弄明白什么是“旅游产业现代化”,从哪些方面提升旅游产业现代化水平。 现代旅游业是对传统旅游业的继承、创新和提升,但又具有与传统旅游业所没有的新特征、新业态、新功能。现代旅游业的主要特征是:一、旅游资源。二、旅游产品。三、客源市场。四、科技支撑。五、旅游企业。六、产业队伍。七、产业形态。八、与自然环境关系。九、产业功能。十、国际合作。虽然现代旅游业比之传统旅游业有着如此多的优点,但是随着世界经济不断发展,和平环境也日益稳定,生态旅游提上日程,可持续旅游越来越受到关注,旅游理念也从“人类中心论”转变为“生态中心论”。并且现在人们旅游的自主性占据着人们旅游心态的大半,各类自驾游等陈处不穷。种种这些,让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趋势也变得多种多样。 总得来说有以下几种趋势:1、旅游多样化、大众化趋势。2、文化性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3、形式与内容的多元化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主旋律。4、旅游服务逐渐向人性化和社会化方向发展。5、旅游业科技化趋势日益突出。这几种趋势都有着各自的特色、优点,但必须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这里所分析的是“形式与内容的多元化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主旋律”。作为旅游业发展的主旋律,它需要从两个方面分析。第一就是从形式,第二就是内容。因为在旅游发展的初级阶段,人们主要以游览名胜古迹和自然景观为目标。但随着经济、文化和教育的发展,人们不再满足于单纯的“观山看水”,而更多地是要求在旅游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和体验生活。人们旅游需求的多层次发展势必迫使旅游业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均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形式上:(1)自助游等旅游形式将越来越普遍。自助游有这么几个形式: 1.完全自助游:不需要旅行社参与,但所有行程、票务、食宿都需要自行安排; 2.不完全的自助游,最为常见:只是借助旅行社或一些专业的旅游预定组织(如携程、希尔顿预定中心等)进行订住宿、交通票和门票,其他的则可以自行安排也可以有选择地找旅行社帮忙。 3.参加一些自助游团体,如车友会之类的。这类形式是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众多旅游者越来越不满足多年一贯制的观光旅游,而希望能够在旅游中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积极的探索、参与和休息,人们将更加重视精神疲劳的消除。人们消费是为了实现自我爱好,为了自由娱乐,表现丰富的感情等。传统的观光、娱乐等旅游方式已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旅游方式朝着个性化、多样化、文化化的方向发展,各种内容丰富、新颖独特的旅游方式和旅游项目将应运而生。(2)体验式旅游方式将得到进一步发展。体验式旅游是一种预先设计并组织的、游客需要主动投入时间和精力参与的,对环境影响小、附加值高的旅游方式,游客通过与旅游产品间的互动,获得畅爽旅游体验,实现自我价值。是一种以追求心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前景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前景 摘要:进入21世纪的中国旅游业,在加入北京2008将举办奥运会,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世界多元化形成以及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等时代特点的推动下,将发生一系列新的变化。中国的旅游业将会有巨大的发展(如果觉得太少可在文章中摘取) 关键词:世博会旅游发展生产发展 正文: 旅游业自古以来就是国家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来源,中国有着众多的名胜古迹,山川秀丽。进入21世纪的中国旅游业,在加入北京2008将举办奥运会,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世界多元化形成以及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等时代特点的推动下,将发生一系列新的变化: 其新趋势较为显著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业旅游,农业旅游将会蓬勃发展 旅游发展的初级阶段,人们主要以游览名胜古迹和自然景观为目标。随着教育,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旅游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进入21世纪,人们的旅游需求向多层次方向发展,因而工业旅游农业旅游将成为新的热点。 (一)工业旅游的兴起 所谓工业旅游,就是以工业企业的生产线,生产工具,产品和厂区等为对象的专项参观活动。20世纪工业旅游起源于法国,当时雪铁龙公司让游客参观其生产流水线,欣赏其汽车生产工艺。后来,世界各地著名现代化工业企业纷纷仿效,汽车、钢铁、飞机、酿酒、饮料、陶瓷等行业先后开放生产制作过程,让游客一饱眼福。甚至,在美国,生产美元的印钞厂也向游人开放。对游客来说,游览工业企业生产过程和生产工艺,最初是出于好奇心理,后来在参观过程中增长了许多知识,开阔了视野,尤其是专业爱好者,还侍机加深了对生产企业的了解。而对于工业企业来说,不仅能获得一定的门粟收入,而且通过旅游等宣传,使企业树立起良好的公众形象,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起到了不花钱发布广告的作用。所以,工业旅游发展将势不可挡。 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前,工业企业很少对公众开放,90年代后工业旅游悄然兴起。例如,神龙轿车,可口可乐等著名公司均把生产车间对游客开放;青岛海尔集团和青岛啤酒厂,南京熊猫集团,柳州两面针集团,浙江农夫山泉公司均让公众参观;南京还推出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样一条工业旅游线路,让旅游者了解到南钢最先进的生产流水线。 我国工业旅游的出现,填补了我国旅游产品中的一页空白,为旅游业的发展拓宽了思路。通过工业旅游,宣传了工业企业的产品和品牌,提高了工业企业的知名度;同时,也满足了旅游者对工业品牌的需求,使旅游者对现代工业内涵有了新的认识。所以,工业旅游越来越受公众的青睐和欢迎,它将成为新世纪旅游活动新的热点。 (二)农业旅游的发展 农业旅游不同于工业旅游,二者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农业旅游不像工业旅游

2011年浙江省旅游业基本情况及浙江旅游统计便览

2011年浙江省旅游业基本情况及浙江旅游统计便览 2011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旅游系统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09〕41号文件)和省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10〕56号文件精神,妥善应对国内外复杂形势和各种突发事件的不利影响,旅游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旅游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实现较大幅度增长。据统计,2011年,全省接待入境旅游者773.69万人次,同比增长13%,实现旅游外汇收入45.42亿美元,同比增长15.56%;根据抽样调查测算,全省接待国内旅游者3.43亿人次,同比增长16.25%,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85.25亿元,同比增长24.29%;实现旅游总收入4080.33亿元,同比增长23.18%。全省旅行社组织出境旅游者119.77万人次,同比增长16.13%。 (一)入境旅游市场情况 1. 接待和收入 1—12月累计,全省接待入境旅游者773.69万人次,同比增长13%,实现旅游外汇收入45.42亿美元,同比增长15.56%。其中接待外国人515.04万人次,增长15.12%;香港同胞92.47万人次,增长8.13%;澳门同胞24.89万人次,增长8.15%;台湾同胞141.29万人次,增长16.83%。 2. 主要客源市场情况 2011年,我省入境外国旅游者按各大洲的分布情况是:亚洲游客275.14万人次,同比增长11.35%;欧洲游客117.7万人次,同比增长20.9%;美洲游客65.14万人次,同比增长17.37%;大洋洲游客21.62万人次,同比增长17.77%;非洲游客13.03万人次,同比增长23.17%。 2011年,我省入境旅游主要客源国情况:

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和提升策略

内容摘要: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旅游企业独有的竞争优势,是使旅游企业能在竞争中取得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能力,由现实竞争力和潜在竞争力两方面构成。本文提出,旅游企业应加快提升现实竞争力,稳步培育潜在竞争力以加强旅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关键词: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现实竞争力潜在竞争力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内涵和特征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是普拉哈拉德和哈默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公司核心竞争力》中提出的:核心竞争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是使企业为用户提供某种特定好处的一组技能或技术,而不是单个技能或技术。但旅游企业与工业企业对核心竞争力侧重点有所不同,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主要强调技术和技能,而旅游企业更强调对顾客的优质服务,它通过旅游企业员工传递给顾客,使顾客的需求得到满足。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是资源和能力的统一体,是旅游企业投入的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通过旅游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知识和技能的重新整合转化为旅游企业的经营能力,这种能力不是单一的某种技术或技能,而是使旅游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之间合作无间将资源和技术加以整合的能力。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几点:一是价值创造性。核心竞争力必须有顾客看重的价值,那些能够使旅游企业为顾客提供根本性好处的能力才能称得上是旅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二是不可模仿性。核心竞争力应该具有独特性,难以被竞争对手模仿。它对企业的特质性和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的贡献。三是延展性。旅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应具有打开多种产品的潜在市场、拓展新的行业领域的作用,它为旅游企业通向各种市场提供潜在通道,对最终产品所体现的消费者利益有显著贡献。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构成(一)现实竞争力的构成旅游产品和服务竞争力,旅游产品的无形性和生产消费的同一性使得旅游产品和服务竞争力直接影响到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强大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周到贴心的服务是使自己的企业具有竞争优势的制胜法宝。旅游企业的财务竞争力,企业的资本、资产状况、盈利和发展能力这些财务数据可以作为竞争的最终效益体现,是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强弱的直接反映。营销策划竞争力,旅游企业策划是旅游企业围绕如何实现预期目标、挖掘其最大潜能,从而有效配置资源,有序、高效、富有创意地实践其目标的筹划。它是企业的高智能活动,对于企业的短期经营和长远发展具有点石成金的作用。在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中,营销和策划能力对企业发展、市场的把握以及经营方向的指导有着重大的作用,最终决定了旅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强弱。(二)潜在竞争力的构成旅游人才竞争力。旅游企业提供的产品是服务产品,主要由人的劳务活动完成,员工的素质、态度等要素直接影响旅游企业的产品质量,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旅游企业的核心资源。人力资源是旅游企业经营成功的关键因素,人才是资源,也是资本,是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竞争力。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有赖于建立起具有生命力、竞争力、震撼力和凝聚力的企业文化,塑造旅游企业的价值观。先进的企业文化能凝聚员工,感染员工,增强旅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组织制度竞争力。合理的企业制度对经营管理者产生有效的约束机制,为实现科学管理提供一套必要的动力激励机制,从而能够提高旅游企业的经营效率。旅游企业管理竞争力。只有科学有效的管理才能使企业的各种资源效益达到最大化,用较少的资源实现较大利润。管理是企业的软件设施,对旅游企业而言,没有科学、有效的管理,再好的旅游资源也形成不了竞争力。旅游企业的管理竞争力包括战略管理能力、信息管理能力、风险管理能力、危机管理能力等。现实竞争力和潜在竞争力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组成旅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旅游企业的现实竞争力是人们可见的部分,潜在竞争力支撑着现实竞争力。

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景据《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数据显示,2015年,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提高到4.5%,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2%,旅游消费相当于居民消费总量的比例达到10%。国内旅游人数将达到33.1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将达到1.9万亿元,而居民出游率也将要由2010年的1.4提高到2015年的2.25。我国旅游产业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与此同时,旅游地产也逐年升温。 在中国住房制度改革迈过30年之际,万科、万达、恒大、绿地、保利、富力等全国一线房企近年“华丽转身”,纷纷加大旅游地产拓展力度,实施多元化布局。 中国旅游地产发展现状 庞大的市场需求催生了旅游地产的几年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据克而瑞2014年数据显示,2013年开始进入一个全面的资源整合的阶段,这个阶段中复合型旅游地产的发展越来越迅速,目前国内旅游地产市场开始变得理性和成熟,未来三到五年,中国旅游市场将会迎来一个黄金的发展期,而政府颁布的系列政策,也积极推动着中国旅游地产的发展。 旅游地产迅速的发展从数据统计中得到了印证,2012年底全国旅游地产项目有2259个,而到2013年年底的时候,中国旅游地产的数量总量达到了5299个。从消费者对旅游地产的形式的偏好上来看,海景、湖景、山地、温泉等自然旅游是最受市场关注和欢迎的,据调查显示,63%偏向于海景,45% 是偏向于湖景资源,29%是山地资源。 就目前旅游地产发展现状来看,旅游地产主要有以下三大发展模式,第一类以自然资源为主。如三亚,它主要是依托海资源打造的旅游房地产,万达长白山国际度假区,京汉置业集团在河北白洋淀健康产业项目。第二类以商务性的旅游资源为主,其中代表作是海南的博鳌,结合会议商务相关的资源来进行再开发的产品。第三类则是非资源性的度假项目,其本身资源并不一定丰富,但是规模足够大,拥有自然的山景和水景,很多人造的题材可以提供,如华侨城、长隆。 中国旅游地产存在的问题 在旅游地产旗帜飘扬、红红火火的大好形势下,却不能忽视其背后因为快速

浙江旅游业发展现状研究

浙江旅游业发展现状研究 近年来,浙江旅游业迅速发展,已成为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今年,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新时期旅游业发展思路是要充分发挥旅游业“兴一业旺百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浙江省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率先在全国建成旅游经济强省。据测算,2009年浙江省旅游业增加值1243.9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4年的4.8%提高到5.4%,占服务业增加值的12.5%。 本文综述了浙江旅游业目前的旅游环境建设情况,分析了近年来浙江省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对浙江省旅游业的发展势态做出结论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一、近年来浙江省旅游环境建设情况 旅游业是一个高度依托地理、人文环境才能发展起来的产业,对于环境及配套设施的要求非常高。浙江省地处太湖之南、雁荡之北,西环群山、东望大海,省会杭州兼古都之韵、西湖之秀、钱塘之灵于一体,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人文荟萃、人杰地灵,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同时,在浙江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配合下,酒店、旅行社等各种旅游配套设施也日趋完善。 1.旅游资源丰富。到2009年,经国家旅游局评定浙江省共有261个A级景区,比2008年增加26个。其中有3个5A级旅游区,分别是西湖风景名胜区、雁荡山风景名胜区、普陀山风景名胜区;97个4A级景区,其中2009年新增杭州市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景区等14个景区;59个3A级景区,新增绍兴市沈园景区等4个景区;92个2A级景区,新增7个;1A级景区9个,与2008年相同。3个5A级景区分布在杭州、温州和舟山三个市。宁波有22个4A级景区,是各市中最多的;杭州有19个,位居第二。A级景区的具体分布如下(见表1)。 表1 2009年浙江省A级景区各地市分布情况(个) 经建设部评定,2009年末浙江省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处,即杭州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绍兴会稽山省级旅游度假区等省级旅游度假区16处;嵊泗列岛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8处,东钱湖等省级风景名胜区41处;午潮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国家级森林公园35处,省级森林公园69处;南麂列岛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处,其中南麂列岛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唯一加入联合国世界人类生物圈保护组织的海岛,龙王山自然保护区等省级自然保护区9处; 除自然景区外,浙江省还有着数量众多的人文景点。经建设部评定,2009年末,浙江省有闸口白塔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82处;临海市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6处,松阳县等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1处,国家历史文化名镇14处,国家历史文化名村5处,省级历史文化街区、村镇7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