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财《市场营销学》(张唐槟)教学资料包 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

西财《市场营销学》(张唐槟)教学资料包 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

第二章市场营销环境

课后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市场营销环境:指对企业的营销活动具有一定影响作用的各类因素的总和。

文化环境:指在一定社会形态下已经形成的信息、价值、观念、宗教信仰、道德规范、审美观念以及时代相传的风俗习惯等被社会所公认的各种行为规范。

宏观营销环境:指能够对企业营销活动的市场机会和环境威胁造成影响的主要社会力量。

微观营销环境:由企业的供应商、营销中介、顾客、竞争对手、社会公众、以及企业内部参与营销决策的各部门组成。

二、单项选择题

1.D 2.D 3.A

三、多项选择题

1.BCDE 2.ABC 3.ABCEG 4.BD 5.ABE

四.简答题

答:宏观营销环境是指能够对企业营销活动的市场机会和环境威胁造成影响的主要社会力量。具体来说,宏观环境主要包括:人口、经济、自然、技术、政治与法律和社会文化六大因素。

人口是构成市场的第一要素,人口的多少直接决定市场的潜在容量。人口的数量水平、年龄结构、地理分布、婚姻状况、出生率、死亡率、人口密度、人口流动性及其文化教育程度等特性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对市场格局产生影响,并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和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

经济环境指过敏经济发展规模与发展速度、经济结构、社会购买力、经济运行状况及发展趋势等会直接或间接地对企业营销活动产生影响的因素。

技术环境不仅直接影响企业内部的生产和经营,还同时与其它环境因素互相依赖、相互作用,新的技术飞跃既给企业市场营销早就了机会,又带来了威胁。

政治环境包括政治局势、方针政策、国际关系,这些因素会影响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法律环境,包括立法和执法,对于企业而言,既要遵守国家的法律,又要善于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文化环境包括教育状况、宗教信仰、价值观念、消费风俗、审美观念,这些文化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企业应分析和研究所在地的文化环境,针对不同的文化环境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

西财《市场营销学》(张唐槟)教学资料包 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

第二章市场营销环境 课后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市场营销环境:指对企业的营销活动具有一定影响作用的各类因素的总和。 文化环境:指在一定社会形态下已经形成的信息、价值、观念、宗教信仰、道德规范、审美观念以及时代相传的风俗习惯等被社会所公认的各种行为规范。 宏观营销环境:指能够对企业营销活动的市场机会和环境威胁造成影响的主要社会力量。 微观营销环境:由企业的供应商、营销中介、顾客、竞争对手、社会公众、以及企业内部参与营销决策的各部门组成。 二、单项选择题 1.D 2.D 3.A 三、多项选择题 1.BCDE 2.ABC 3.ABCEG 4.BD 5.ABE 四.简答题 答:宏观营销环境是指能够对企业营销活动的市场机会和环境威胁造成影响的主要社会力量。具体来说,宏观环境主要包括:人口、经济、自然、技术、政治与法律和社会文化六大因素。 人口是构成市场的第一要素,人口的多少直接决定市场的潜在容量。人口的数量水平、年龄结构、地理分布、婚姻状况、出生率、死亡率、人口密度、人口流动性及其文化教育程度等特性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对市场格局产生影响,并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和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 经济环境指过敏经济发展规模与发展速度、经济结构、社会购买力、经济运行状况及发展趋势等会直接或间接地对企业营销活动产生影响的因素。 技术环境不仅直接影响企业内部的生产和经营,还同时与其它环境因素互相依赖、相互作用,新的技术飞跃既给企业市场营销早就了机会,又带来了威胁。

政治环境包括政治局势、方针政策、国际关系,这些因素会影响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法律环境,包括立法和执法,对于企业而言,既要遵守国家的法律,又要善于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文化环境包括教育状况、宗教信仰、价值观念、消费风俗、审美观念,这些文化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企业应分析和研究所在地的文化环境,针对不同的文化环境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

西财《保险学概论》教学资料包 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

第二章保险的基本原则 思考练习 一、术语解释 最大诚信——即要求保险双方当事人在订立与履行保险合同的整个过程中要做到最大化的诚实守信。保险合同当事人在订立保险合同及在合同的有效期内,应依法向对方提供影响对方是否作出缔约及其缔约条件的全部实质性重要事实;同时绝对信守合同订立的约定与承诺。否则,受到损害的一方,可以以此为理由宣布合同无效或不履行合同的约定义务或责任,还可以由此而受到的损失要求对方予以赔偿。 重要事实——该事实指是否会对一个谨慎的保险人决定是否承保或确定保险费率的判断产生影响。 保险——保险是集合具有同类风险的众多单位或个人,以合理计算分担金的形式,实现对少数成员因约定风险事故所致经济损失或由此而引起的经济需要进行补偿或给付的行为。 默示保证——是习惯上或社会公认的被保险人应在保险实践中遵守的规则,而不载明于保险合同中。默示保证的内容通常是以往法庭判决的结果,是保险实践经验的总结。 弃权——是指保险合同的一方当事人放弃其在保险合同中可以主张的某项权利,通常是指保险人放弃保险合同的解除权与抗辩权。 禁止反言——是指合同一方既已放弃其在合同中的某项权利,日后不得再向另一方主张这种权利。 保险利益——是指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投保标的所具有的法律上承认的利益。它体现了投保人或被保险人与保险标的之间的经济上的利害关系。 近因——是指引起保险标的损失的最直接、最有效、起决定性作用的原因。 代位——代位在保险中是指保险人取代被保险人的地位。 代位追偿——又称代位求偿或代位请求,是指在财产保险中,当保险标的发生了保险责任范围内的事故造成损失时,根据法律规定或保险合同,第三者需要对保险事故引起的保险标的损失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保险人向被保险人履行了损失赔偿责任之后,在其已赔偿的金额限度内,有权站在被保险人的地位向该第三者索赔,即代位被保险人向第三者进行追偿。 保险委付——是指当保险标的发生推定全损时,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将保险标的的一切权益转移给保险人,而请求保险人按保险金额全数赔付的行为。 推定全损——推定全损是指保险标的遭受保险事故尚未达到完全损毁或完全灭失的状态,但实际全损已不可避免;或者修复和施救费用将超过保险价值;或者失踪达一定时间,保险人按照全损处理的一种推定性的损失。 重复保险——是指投保人对同一保险标的、同一保险利益、同一保险事故分别与两个以上的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且保险金额的总和超过保险标的的保险价值的保险。 比例赔偿——是指各保险人按其承保的保险金额占保险金额总和的比例分摊保险事故

张延《中级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2第二章 宏观经济指标的度量)

张延《中级宏观经济学》第二章 宏观经济指标的度量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假设某农业国只生产两种产品:橘子和香蕉。利用下表的资料,计算2002年和2009年该国实际GDP 的变化,但要以2002年的价格来计算。根据本题的结果证明:被用来计算实际GDP 的价格的确影响所计算的增长率,但一般来说这种影响不是很大。 答:(1)以2002年的价格为基期价格: 2002年该国的实际GDP 为:2002500.22150.214GDP =⨯+⨯=, 2009年该国的实际GDP 为:2009600.22200.217.2GDP =⨯+⨯=, 实际GDP 增长率为:17.214100%22.9%14 -⨯=。 (2)以2009年的价格为基期价格: 2002年该国的实际GDP 为:2002500.25150.317GDP =⨯+⨯=, 2009年该国的实际GDP 为:2009600.25200.321GDP =⨯+⨯=, 实际GDP 增长率为:2117100%23.5%17 -⨯=。 由22.9%与23.5%只相差0.6%,由此可见,用来计算实际GDP 的价格的确影响所计算的增长率,但一般来说这种影响不是很大。 2.根据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说明: (1)税收的增加(同时转移支付保持不变)一定意味着在净出口、政府购买或储蓄一投资差额上的变化。 (2)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一定意味着消费的增加或投资的增加。 (3)消费和储蓄的同时增加一定意味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 (在(2)和(3)中都假定不存在居民的利息支付或向外国人的转移支付。) 答:(1)按照支出法核算国民收入恒等式:AE C I G NX =+++,税收的增加意味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减少,从而导致消费的减少,为保持恒等式成立,则一定意味着在净出口、政府购买或储蓄-投资差额上的变化。 (2)由收入法得个人可支配收入为d Y C S =+,又根据投资储蓄恒等式S I =,有d Y C I =+,故可知当个人可支配收入增加时,消费和投资一定有一个增加。 (3)由d Y C S =+知,消费和储蓄同时增加,则个人可支配收入一定增加。 3.下表是来自于一个假设的国家的国民收入账户中的资料:

《客户关系管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一、简答题 1.什么是客户? 答:客户就是所有本着共同的决策目标参与企业决策制定并共同承担决策风险的个人和团体。 客户关系包括:买卖关系,优先供应关系,合作伙伴关系及战略联盟关系 2.什么是客户管理?它与市场营销管理的关系如何? 答:客户管理是指经营者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收集和分析客户信息,把握客户需求特征和行为偏好,有针对性地为客户提供产品或服务,发展和管理与客户之间的关系,从而培养客户的长期忠诚度,以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和企业收益最大化之间的平衡的一种企业经营战略。 客户管理中的市场营销不仅包括对传统市场营销行为和流程的优化及自动化,还包括对整个系列的商机测量、获取和管理,以及营销活动管理和实时营销等,它贯穿于整个营销过程。个性化和一对一成为营销的基本思路和可行做法,最初在客户接触中企业需要实际测量客户的需求,针对具体目标群体开展集中的营销活动。营销既要符合互动的规范,又要针对客户的喜好和购买习惯。实时营销的方式转变为电话、传真、电子网站等的集成,旨在使客户以自己的方式、在方便的时间获得他需要的信息,形成更好的客户体验。在获取商机和客户需求信息后,及时与销售部门合作以激活潜在的消费行为,或与相关职能人员共享信息,改进产品或服务,从速、从优满足客户的需求。 3.客户与消费者有什么异同。 答:消费者是指为个人或家庭需要而购买或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的社会成员。消费者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第一,消费者的消费应当是公民为生活目的而进行的,如果消费的目的是用于生产,则不属于消费者范畴;第二,消费者应当是商品或服务的受用者;第三,消费的客体既包括商品,也包括服务;第四,消费者主要是指个人消费。 顾客是一个比消费者更大一些的概念,凡是接受或者可能接受任何组织、个人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购买者,包括潜在购买者都能成为顾客。在这个意义上顾客不仅仅指个体,同时也包含企业、政府等团体组织。其购买对象不仅包括了用于消费者生活的物品和服务,也包括了用于生产的各类生产资料和服务。随着营销理论的发展,顾客的概念也进一步延伸,顾客被分为两类:外部顾客和内部顾客。外部顾客(External customer)包括最终消费者、使用者、收益者或采购方。内部顾客(Internal customer)包括股东、经营者、员工,如在一道生产线中,接收上道工续的产品的下一道工序可理解为上一道工序的顾客。上一道工续也是员工,当然也是顾客,是公司的顾客。产品的实现目标不同,顾客也不同,顾客是相对的。4.客户管理的流程和任务是什么。 答:客户管理的基本流程:1.客户信息资料的收集2.客户信息分析3.客户信息交流与反馈管理4.客户服务管理5.客户时间管理 客户管理的任务:1.市场营销2.销售实现3.客户服务 5.如何提高客户价值。 答:为职工利益、为顾客利益、为股东利益 二、案例分析题 1.屈臣氏是如何进行客户细分的? 答:纵向截取目标消费群中的一部分优质客户,横向做精、做细、做全目标客户市场,倡导“健康、美态、欢乐”经营理念,锁定18~35岁的年轻女性消费群,专注于个人护理与保

《市场营销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市场营销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1章 ●知识题 二、简答题 2. 市场营销有哪些功能? 答:市场营销功能有:交换功能、物流功能、便利功能、示向功能。 4. 市场营销观念经历了哪些阶段? 答:市场营销观念经历了四个阶段: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社会营销观念。 5. 市场营销观念的核心是什么?它与传统经营观念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市场营销观念的核心是以顾客需求为中心,企业通过生产、流通和售后服务满足市场需求,实现企业的经济目标。它与传统经营观念的主要区别:企业考虑问题的逻辑顺序不是从既有的生产出发,以现有的产品去吸引或寻找客户,而是从市场上的消费需求出发,按照消费者的需求去组织生产和销售,以期满足客户的需要。企业的主要目标不是单纯追求销售量的短期增加,而是着眼于长久占领市场阵地。奉行市场营销观念的企业十分重视市场研究,力求在消费需求的动态变化中不断发现那些尚未得到满足的消费需求,并通过产品开发、价格、渠道、促销等策略的制定去满足这种需求。 第2章 二、简答题 1. 面对营销环境的威胁,企业可采取什么对策? 答:面对营销环境的威胁,一般可采取三种不同的对策: (1)反抗,即企业利用各种手段,限制不利环境对企业的威胁,或促使

不利环境向有利方向发展。 (2)减轻,即调整市场营销策略来适应或改善环境,以减轻环境威胁的影响程度。 (3)转移,即对于长远的、无法反抗和减轻的威胁,采取转移到其他可以占领并且效益较高的经营领域或干脆停止经营的方式。 2. 简要说明中国人口现状及变化趋势,并说明其对市场营销的影响。 答:中国人口现状、变化趋势及其对市场营销的影响如下: (1)年龄结构老龄化(2)家庭规模小型化。(3)农村人口比重大。(4)多民族结构 3. 简要说明网络对市场营销的影响及企业的对策。 答:造就一些新的行业、新的市场,同时又使一些旧的行业与市场走向衰落;使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产品的市场寿命缩短;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模式和消费需求结构发生深刻的变化;为提高营销效率提供了更新更好的物质条件。互联网克服了营销过程中时空的限制, 企业应该深入了解网络的特性及其对市场营销的影响,将企业营销活动全面向网络转型,利用网络的特点开展营销活动。 4. 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企业应如何应对不同的文化环境? 答: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企业需要这样应对不同的文化环境:(1)充分了解当地文化。(2)企业尽量本土化。(3)生产出符合当地文化环境的产品。(4)采取符合当地文化环境的市场推广活动。 (1)经济全球化对市场营销有何影响? 提示:A、市场全球化。B、竞争全球化。C、资源全球化。D、文化多样化。 E、政治关系复杂化。

2020年智慧树知道网课《市场营销学(山东大学(威海))》课后习题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第一章测试 1 【多选题】(10分) 市场形成所需的条件: A. 有特定的外部环境 B. 存在供给一方,有满足需求的商品、服务或其他交易对象 C. 存在需求一方,并有可支配的交换资源 2 【多选题】(10分) 从市场营销学的角度来看,市场具有多重含义: A. 市场是某一产品现实顾客与潜在顾客的集合 B. 市场是供需双方在共同认可的一定条件下所进行的商品或劳务的交换活动 C. 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

3 【多选题】(10分) 从市场营销角度分析,市场具有以下功能: A. 市场是企业营销活动的评判者 B. 市场是企业营销活动的起点和终点 C. 市场是企业营销活动的媒介和阵地 4 【多选题】(10分) 市场营销是各类企业在洞悉顾客需要的基础上,通过()、()、()等一系列业务活动满足顾客需要进而实现企业盈利或其他目标的商务活动过程。 A. 传递价值 B. 创造价值 C. 交换价值

5 【单选题】(10分)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研究企业如何更好地()、有效引导消费的学问。 A. 满足顾客需要 B. 进行交换 C. 创造价值 6 【单选题】(10分) 企业营销活动成功与否并不由企业决定,而是由()评判。 A. 市场 B. 顾客 C. 企业

7 【单选题】(10分) ()是市场营销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A. 需要 B. 交换 C. 需求 8 【单选题】(10分) ()决定着企业现实的市场机会大小。 A. 欲望 B. 需求 C. 价值

9 【判断题】(10分) 从市场营销的角度看,市场就是顾客,市场就是需求。 A. 对 B. 错 10 【判断题】(10分) 卖方是指商品供给量大于需求量、商品价格趋于下跌的市场类型。 A. 错 B. 对

上交大《物流配送管理》教学资料包 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

第二章配送中心 1.配送中心的概念和特点是什么? 答:配送中心是接受生产厂家等供货商多品种大量的货物,按照多家需求者的订货要求,迅速、准确、低成本、高效率地将商品配送到需求场所的物流结点设施。 具体来讲,配送中心是指作为从事配送业务的物流场所或组织。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主要为特定的用户服务;(2)配送功能健全;(3)完善的信息网络;(4)辐射范围小;(5)多品种,小批量;(6)以配送为主,储存为辅。 2.配送中心和仓库的异同点有哪些? 配送中心也可以看作是流通仓库,同保管型仓库相对,流通仓库的主要功能是加快商品周转,提高流通效率,满足客户对物流的高度化需求。保管型仓库与配送中心(流通型仓库)的区别,如下表所示。 3.配送中心的功能有哪些? 答:配送中心通常应具备以下功能:

(1)集货功能;(2)储存功能;(3)拣选功能;(4)流通加工功能;(5)分拣功能;(6)配送功能;(7)信息处理功能。 4.配送中心的作用有哪些? 答:配送中心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使供货适应市场需求变化;(2)经济高效地组织储运;(3)提供优质的保管、包装、加工、配送、信息服务;(4)促进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5)对于连锁店的经营活动是必要的。 5.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配送中心可分为哪些类型? 答:配送中心按经营主体、服务对象和地点以及功能等不同分类标志,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 (1)按经营主体分类,可分为厂商主导型配送中心,批发商主导型配送中心,零售商主导型配送中心,物流企业主动型配送中心,共同型配送中心。(2)按服务对象分类,可分为面向最终消费者的配送中心,面向制造企业的配送中心,面向零售商的配送中心。(3)按配送货物的性质分类,可分为商业货物配送中心,非商业货物配送中心。(4)按社会化程度分类,可分为个别企业的配送中心,公共配送中心。(5)按配送中心的功能分类,可分为通过型(分拣型)配送中心,集中库存型配送中心(商品中心),流通加工型配送中心。6.配送中心的模式有哪些? 配送中心模式是指配送中心这一经济实体的各基本要素的标准运作形式。主要包括:(1)基于销售的配送中心模式;(2)基于供应的配送中心模式;(3)基于资源集成的配送中心模式。

江苏省《市场营销》自学考试课后练习题答案(第1-3章)

江苏省《市场营销》自学考试课后练习答案 第一章市场营销学概论 一、选择题: 1、市场营销的核心思想是()P1 A、研发产品B、销售C、创造需求D、竞争 C 2、“市场营销组合“理论的提出者是()P2 A.温德尔·史密斯 B.尼尔·鲍顿 C.阿贝·肖克 D.菲利普·科特勒 B 3、“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提出者是()P2 A.乔尔·迪安 B.菲利普·科特勒 C.西德尼·莱维 D.杰罗姆·麦卡锡A 4、“市场细分”理论的提出者是()P2 A.乔尔·迪安 B.菲利普·科特勒 C.温德尔·史密斯 D.杰罗姆·麦卡锡 C 5、“市场定位”理论的提出者是()P3 A.乔尔·迪安 B.菲利普·科特勒 C.阿尔·赖期 D.杰罗姆·麦卡锡 C 6、市场营销的核心概念是()P4 A、交换B、销售C、需求D、竞争 C 7、市场营销的目的是实现()P5 A、销售产品B、企业营利C、产品交换D、双赢或多赢 D 8.企业营销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 )P6(09.7) A.产品 B.利润 C.竞争 D.市场 D 9.市场营销的第一步工作是( )P10(09.7) A.生产产品 B.市场分析 C.市场调研 D.市场定位 C 10、市场定位的前提条件是()P10 A.目标市场选择 B.市场细分 C.市场调研和市场分析 D.市场分析和营销组合 C 11、()是人们为延续和发展生命而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渴求,是人们感受缺乏时的一种状态。P12 B A、需求 B、需要 C、欲望 D、幻想 12.当您口渴了,想花2元钱买一瓶饮料,这属于您的( )。P12 A.需求 B.需要 C.欲望 D.幻想 A 13、人们对价值昂贵的豪华别墅的企求属于()P12 A、需求B、需要C、欲望D、幻想 C 14、人们在占有、使用或消费商品时得到的快乐和满足是()P12 A、欲望B、价值C、需求D、效用 D 15、商品效用的最大特点是()P12 A、主观性B、客观性C、攀比性D、炫耀性 A 16.人们在实现了欲望之后,心理上的充实感是( ) P13(09.4) A.价值 B.满足 C.满意 D.效用 B 17.不管顾客需要什么颜色的汽车,我只生产一种黑色的。体现的是( )营销观念。P14 A.生产 B.社会 C.销售 D.市场 A 18.在卖方市场条件下的企业极易产生( )营销观念。P18 A.生产 B.销售 C.市场 D.社会 A 19、“好酒不怕巷子深“体现的是()营销观念。P15 A、生产B、产品C、销售D、市场 B 20.“企业生产什么,我们就努力地推销什么。”体现的是( )营销观念。P15 A.生产 B.产品 C.销售 D.市场 C 21、“哪里有消费者的需求,哪里就有我们的机会。“体现的是()营销观念。P15 A.生产B.产品 C.销售 D.市场 D 22.新营销观念指导下的企业,其出发点是( ) (09.4)P19 A.以企业为中心 B.以产品为中心 C.以需定产 D.以产定销 C 23.大市场营销观念在传统营销4P基础上又增加了2个P,这2个P的涵义是( )P20(09.7) C A.市场研究与市场细分 B.优先战略与消费者参与 C.政治力量和公共关系 D.市场定位与市场细分 24. 关系市场营销能为企业带来一种独特的资产。即( )P21 A.超额利润 B.设备和技术 C.企业规模 D.营销网络 D 25.“企业对竞争关系加以适当管理,变竞争者为合作者。”体现的营销观念是( )P22(09.4) A A.整体营销 B.大市场营销 C.整合营销 D.服务营销 二、填空题: 1. 市场营销学的发展大致辞经历了四个阶段:形成阶段、应用阶段、发展阶段、和阶段。P1 繁荣 2、市场营销的主体是。P4 一切面向市场的组织和个人 3. 市场营销的客体是产品和。P4 价值 4. 市场营销的中心活动是。P5 交换 5、市场营销既是一种经营哲学又是一种。P5 经营职能 6. 现代企业的组织结构是顾客作为核心功能和营销作为功能。P5 整体7.市场营销活动的全部基础在于分析。P7(09.7) 市场机会 8. 是指有能力购买并且愿意购买的某个具体产品的欲望。P12 需求 9. 是商品交换的场所,是显在和潜在买主的结合体,是买卖关系的总和。P13 市场 10. 生产观念的经营指导思想是。P14 以产定销 11. 观念是一种经社会福利为中心的市场营销观念。其中心内容是:企业在制定营销策略时,要兼顾企业利益、消费者 需求和社会公众利益。P16 社会营销 12. 不注重树立企业形象和信誉的企业。其营销观念是。P19 旧观念

西财《投资学》教学资料包 课后习题答案 第六章

第六章证券发行市场 一、思考题 1.证券发行市场包括哪些参与者? 证券发行市场是由发行人、投资人和中介人等组成的。 证券发行人是指符合发行条件并且正在从事证券发行或者准备进行证券发行的政府组织、金融机构或商业组织。 证券投资人是指以取得利息、股息或资本收益为目的而买入证券的机构和个人。机构投资者主要是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 证券发行市场的中介人主要有证券承销商、信用评级公司、资产评估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 2.证券发行市场中的中介机构在证券发行中的作用是什么? 证券承销商是指代替发行者办理证券发行和销售业务的中介人。在发行公募证券的情况下,由于证券的发行对象是众多的投资者,发行者为了保证其证券能发售成功,必须借助具有发行经验,并在各地设有分支机构的承销商的帮助,由承销商负责办理证券的承购销售业务,并承担一定的发行风险。可以说证券承销商作为经营证券的中介机构,在证券市场上起着沟通买卖、连接供求的桥梁作用。 信用评级公司根据证券发行人的要求,评定其所发行证券的可靠性、风险程度、收益等方面的信誉等级,以帮助证券投资者在投资时作出最佳选择。证券信用评级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减少信誉高的发行人的筹资成本。 资产评估机构是指组织专业人员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数据资料,按照特定的目的,遵循适当的原则、方法和计价标准,对资产价格进行评定估算的专门机构。在资本市场上进行股票发行、上市公司收购兼并及财务报告的披露,一般都要进行资产评估。 会计师事务所是站在社会公正的立场上,对有关公司的资本到位、财务状况、资产状况、赢利状况等进行验资审计,出具有关的报告,该报告将对投资者、企业以及整个资本市场产生重要的影响。 律师参与证券市场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一般方式,即律师通过法律咨询的形式参与证券市场,他们以其知识和经验为客户提供法律帮助,律师不仅要审定公示文件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有时还要亲自起草“强制公开原则”所要求的为证券经销所必需的文件。另一种是“证券律师”式,即律师参与证券市场,提供法律咨询并起草证券经销所必备的文件,

西财《市场营销实务》西财2014教学资料包 课后习题答案 xt4

学习情境四了解组织市场 知识巩固 一、名词解释 产业市场:产业市场又称生产者市场或企业市场,是由所有购买产品和服务并进一步加工、制造其他产品和服务,以供销售、租赁,从中盈利的机构和个人组成。 中间商市场:中间商市场又称转卖者市场,是由那些为了转卖或出租而购买商品,并以从中获取利润为目的的个人和组织构成。 非营利组织市场:非营利组织市场,是指那些为了公务性、公用性消费而购买商品的各级政府单位和其他非营利性组织。 直接重购: 直接重购即企业的采购部门根据过去和供应商打交道的经验,从供应商名单中选择供货企业,并直接重新订购过去采购过的同类产业用品。 修正重购: 修正重购即企业的采购部门为了更好地完成采购工作任务,适当改变要采购的某些产业用品的规格、价格等条件或供应商。 新型购买: 新型购买即企业第一次采购某种产业用品。 优化重购: 优化重购即中间商并不想更换供应商,但试图从原有供应商那里获得更为有利的供货条件,如更及时的供货、更合适的价格、更积极的促销合作等。 选择购买: 选择购买即中间商对将要购买的品种已经确定,但需考虑选择最佳的供应商,确定从哪家卖主进货。

全新购买: 全新购买即中间商第一次购买某种从未采购过的新品种。 政府市场: 所谓政府市场,是指那些为执行政府的主要职能而采购或租用商品的各级政府机构需求的总和。 政府采购: 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 公开招标: 公开招标是政府采购的主要采购方式。采购人不得将应当以公开招标方式采购的货物或者服务化整为零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规避公开招标采购。 邀请招标: 采用邀请招标方式采购货物或者服务的情形包括:具有特殊性,只能从有限范围的供应商处采购的;采用公开招标方式的费用占政府采购项目总价值的比例过大的。 竞争性谈判: 采用竞争性谈判方式采购货物或者服务的情形包括:招标后没有供应商投标或者没有合格标的或者重新招标未能成立的;技术复杂或者性质特殊,不能确定详细规格或者具体要求的;采用招标所需时间不能满足用户紧急需要的;不能事先计算出价格总额的。 单一来源采购: 采用单一来源方式采购货物或者服务的情形包括:只能从唯一供应商处采购的;发生了不可预见的紧急情况不能从其他供应商处采购的;必须保证原有采购项目一致性或者服务配套的要求,需要继续从原供应商处添购,且添购资金总额不超过原合同采

《高级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东北财大·三版·刘淑莲主编)课后习题答案第2章:风险与收益【基本训练】第1题

《高级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题源见教材第63页】假设你是XYZ公司的财务,目前正在进行一项包括四个备选方案的投资分析工作。各方案的投资期都是一样,对应于不同经济状态所估计的收益率见表2-13。表2-13 各种经济环境下四种待选方案的预期收益率 经济环境概率投资收益率 A B C D 衰退0.2 10% 6% 22% 5% 一般0.6 10% 11% 14% 15% 繁荣0.2 10%31% -4% 25% 要求: 1、计算各方案的预期收益率、方差、标准差、标准离差率。 (1)预期收益率: E A=K1P1+K2P2+K3P3=10%×0.2+10%×0.6+10%×0.2=10% E B= K1P1+K2P2+K3P3=6%×0.2+11%×0.6+31%×0.2=14% E C= K1P1+K2P2+K3P3=22%×0.2+14%×0.6+(-0.4%)×0.2=12% E D= K1P1+K2P2+K3P3=5%×0.2+15%×0.6+25%×0.2=15% (2)(3)方差=标准差2 方案A的标准差为: SD(A)=Var(A)=(10%-10%)2×0.2+(10%-10%)2×0.6+(10%-10%)2×0.2=0 方案B的标准差为: SD(B)=Var(B)=(6%-14%)2×0.2+(11%-14%)2×0.6+(31%-14%)2×0.2=8.72% 方案C的标准差为: SD(C)=Var(C)=(22%-12%)2×0.2+(14%-12%)2×0.6+(-4%-12%)2×0.2=8.58% 方案D的标准差为: SD(D)=Var(D)=(5%-15%)2×0.2+(15%-15%)2×0.6+(25%-15%)2×0.2=6.32% (4)标准离差率(变异系数) 方案A的标准离差率(变异系数)为:CV(A)=0%/10%=0% 方案B的标准离差率(变异系数)为:CV(B)=8.72%/14%=62.29% 方案C的标准离差率(变异系数)为:CV(C)=8.58%/12%=71.5% 方案D的标准离差率(变异系数)为:CV(D)=6.32%/15%=42.13% 2、根据四项待选方案各自的标准差和预期收益率来确定是否可以淘汰其中某一个方案。答:方案A无风险,方案D的预期收益率较高,且风险较小,所以方案A和方案D一般来说是不能淘汰;对方案B和方案C来说,E(B)>E(C),SD(B)>SD(C);但CV(B)< CV(C),仅从前两个指标很难判断,但通过CV,可知方案C的相对风险很大,若淘汰一个方案,则应淘汰方案C。 3、假定你认为上述分析是以各待选方案的总风险(标准差)为依据的,不十分科学,应进行系统风险分析。投资方案D是一种经过高度分散的基金性资产,可用以代表市场投资。

西财《会计报表分析》教学资料包 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

第二章资产负债表分析 一、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依据是什么?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财务报表,是企业对外公布的一张重要报表。它是根据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和一定的顺序,把企业在一定日期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各项目予以适当地排列,并对日常工作中形成的大量数据进行高度浓缩整理后编制而成的。 2.如何对资产负债表主要项目的增减变动进行分析? ⑴资产项目分析。 资产具体项目的分析是企业进行资产负债表分析的关键和基础。资产具体项目的分析主要围绕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和固定资产等重点项目而展开。 ①货币资金。货币资金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货币资金是企业流动性最强、最有活力的资产,同时又是获利能力最低,或者说几乎不产生收益的资产,其拥有量过多或过少对企业生产经营都会产生不利影响。货币资金分析应关注以下几方面:分析货币资金发生变动的原因;分析货币资金规模及变动情况与货币资金比重及变动情况是否合理;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定。 ②应收账款。因为企业提供商业信用产生的,企业赊销产品是形成应收账款的直接原因。应收账款会随销售规模的增加而同步增加。如果企业的应收账款增长率超过营业收入、流动资产和速动资产等项目的增长率,就可以初步判断应收账款增长不合理,然后,应分析应收账款增加的具体原因是否正常。 ③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为生产或销售而储备的物资,包括材料、燃料、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等,存货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企业生产经营的顺利与否具有直接影响,并且最终会影响到企业的收益、风险和流动性的综合水平。企业持有充足的存货,不仅有利于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节约采购费用与生产时间,而且能够迅速地满足客户各种定货的需要,从而为企业的生产与销售提供较大的机动性,避免因存货不足带来的机会损失。然而,存货的增加必然要占用更多的资金,将使企业付出更大的持有成本,而且存货的储存与管理费用也会增加,影响企业获利能力的提高。 存货核算的准确性对资产负债表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应重视对存货的分析,存货分析主要关注存货构成、存货计价和存货规模三个方面。存货构成分析包括各类存货规模与变动

《商业银行管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商业银行管理学》课后习题及题解 第一章商业银行管理学导论 习题 一、判断题 1. 《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废除《格拉斯-斯蒂格尔法》。 2. 政府放松金融管制与加强金融监管是相互矛盾的。 3. 商业银行管理的最终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4. 在金融市场上,商业银行等金融中介起着类似于中介经纪人的角色。 5. 商业银行具有明显的企业性质,所以常用于企业管理的最优化原理如边际分享原 理、投入要素最优组合原理、规模经济原理也适用于商业银行。 6. 金融市场的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决定了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中的主体地 位。 7. 企业价值最大化是商业银行管理的基本目标。 8. 商业银行管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围绕稀缺资源信用资金的优化配置所展开的各 种业务及相关的组织管理问 9. 商业银行资金的安全性指的是银行投入的信用资金在不受损失的情况下能如期 收回。

二、简答题 1. 试述商业银行的性质与功能。 2. 如何理解商业银行管理的目标? 3. 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的特点有哪些? 4. 商业银行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是什么? 5. 如何看待“三性”平衡之间的关系? 三、论述题 1. 论述商业银行的三性目标是什么,如何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 2. 试结合我国实际论述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作用。 第一章习题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 1" 2.X 3.X 4" 5.X 6" 7.X 8" 9"

、略;三、略 第二章 商业银行资本金管理 习题 一、判断题 1.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规定,商业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仍为 4%。 2. 巴塞尔协议规定, 银行附属资本的合计金额不得超过其核心资本的 3.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对银行信用风险提供了两种方法:标准法和内部模型 法。 4. 资本充足率反映了商业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 5.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目前只能通过财政增资的方式增加资本金。 6. 商业银行计算信用风险加权资产的标准法中的风险权重由监管机关规 定。 二、单选题 1. 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规定,计入附属资本的长期次级 债务不得超 过核心资本的。 A. 20% B. 50% C. 70% D. 100% 2. 商业银行用于弥补尚未识别的可能性损失的准备金是。 A. 一般准备金 B. 专项准备金 C. 特殊准备金 D. 风险准备金 3. 《巴塞尔协议》规定商业银行的核心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的比例关系。 50% 。

供应链管理(第四版)配套教学资源-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一、填空题 1.题目:供应链管理的实质内容包括以(顾客)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原动力;强调企业应专注于(核心业务),建立核心竞争力,在供应链上明确定位,将非核心业务外包;各企业紧密合作,共担风险,共享利益; 2.题目: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建立一个高效率、高效益的供应链;为(最终用户)创造价值;通过贸易伙伴间的密切合作,以最小的(总成本)和费用提供最大的价值和最好的 服务。 3. 题目:实施供应链管理不仅意味着企业在战略方面努力构筑企业间(战略同盟),而 且意味着企业在经营方面努力实施供应链企业一体化的(物流管理)。 4. 题目:供应链的概念注重(外部环境)以及与其他企业的联系,偏重于一个价值链中 不同企业的制造、组装、分销、零售等过程将原材料转换成产品到最终用户的转换过程。 5.题目:一体化的供应链管理组织具有高度的反应力,能迅速支持一个伙伴公司的快速发展。所有供应链伙伴分享(业务计划)、(预测信息)、MS数据、库存信息、进货情况以及有关协调货流的信息。 二、选择题 1.供应链是围绕,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 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的一个整体的增值网链结构。 答案A 核心企业 答案B 供应商 答案C 制造商 答案D 分销商 正确答案:A (直接填一个答案) 2. 供应链实质上是由企业间的链接成的市场链、产业链,这种供需关系就是功能关系链、流程关系链,也是一条体现竞争实力的价值增值链。网链中的商流、物流、 信息流和资金流反映了供应链不同经营主体间合作、竞争和利益关系,从整个供应链的 构成、运行与控制过程分析,供应链运作机制必须体现客户价值链增值过程。

西财《管理学原理》教学资料包 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

第二章管理学的演进与发展 ⒈举例说明人类早期管理活动与管理思想。 答:所谓早期,是指从人类有记载的管理思想和活动开始,一直到18世纪至19世纪中期出现管理理论萌芽时为止的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按照发生地域范围的不同,管理思想和实践分为国外和国内两个部分。 国外早期的管理活动和管理思想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早期的管理活动和管理思想,例如,古埃及金字塔的制造包含着丰富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思想;二是中世纪的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在中世纪,最具特色的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的范例就是威尼斯兵工厂;三是中世纪到19世纪中期,管理学理论的萌芽时期,在这一时期,管理方面的著作大体上分为两类:一类偏重于理论研究,即管理职能、原则等的研究,另一类则偏重于管理技术、方法研究。 中国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形成了诸子百家的基本理论框架,有代表性的儒家、道家、法家、商家和兵家的管理思想。从历史遗迹来看,中华古文明不仅体现在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和印刷术这四大发明之中,而且反映在耸立在高山之巅的万里长城、贯穿南北的京杭大运河、直到现代还发挥作用的都江堰水利枢纽工程以及堪称世界奇迹的秦始皇陵兵马俑等浩大的工程之中,这一系列伟大的工程足以证明中华民族的祖先在创造灿烂文明的同时,已经具备了高超的组织能力和系统的管理思想。 ⒉人类早期管理活动有何特点? 答:⑴管理产生于人类的协作劳动。⑵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的结晶。⑶管理活动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⑷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为现代管理学奠定了基础。 ⒊简述管理理论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答: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阶段。在此期间,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社会化程度逐步提高,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由于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在传统的小生产管理方式下工人劳动时间长、缺乏训练、效率低下,这令管理者非常的苦恼,不知如何才能进一步的提高工人的劳动积极性。同时,作为出资方的资本家迫切需要科学的管理方法取代传统的管理方法,以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利润率。正是由于这种客观的要求,管理理论才应运而生。

西财《网络营销》教学资料包 课后习题答案 第八章

第八章网络营销价格策略 一、思考题 1.简述网络营销价格的定义及给人们的启示。 狭义的网络营销价格是人们为得到某种商品或服务支出的货币数量;广义上的网络营销价格是消费者为获得某种商品或某项服务与销售者所作的交换,这其中包括货币、时间、精力和心理担忧等。 对定义进一步分析,不难发现,网络营销价格包括两个部分的含义:一个是可以量化的成本,也是通常人们头脑中的价格概念,可称之为产品(服务)的标价;另一个是不可量化的无形成本因素,也就是顾客在交易过程中所付出的除货币成本外的其他所有成本,如顾客寻找产品所需花费的时间、精力,以及因为网络的虚拟性而导致的心理担忧等。 价格战是一把“双刃剑”,运用不当就会陷入泥潭。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虽然更低的价位对消费者会有一定的诱惑力,但这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理性的消费者还会考虑得更多。网络营销价格的广义定义给企业定价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即除了产品的标价外,还可以在其他不可量化成本上做文章,这同样能获得成功,因为除了一小部分对产品标价特别敏感的顾客之外,还有大量的更注重其他获取成本的顾客。也就是说,除了降低货币成本(产品价格),企业还可以选择降低时间成本、精力和心理担忧等不可量化成本。 2.分析网络营销价格的特点。 (1)低价位化 (2)全球化与本地化相互结合 (3)价格弹性化 (4)顾客主导化 (5)价格歧视减弱,趋于一致化 3.分析网络营销价格的构成。 从广义网络营销价格角度而言,价格是对可量化成本(即产品的标价)和不可量化成本(即涉及各种社会因素的获取成本)两部分的补偿,产品(服务)的真实价格应是以上两部分之和。 其中,可量化的成本包括产品的成本和合理的利润; 不可量化成本包括:(1)使用时间成本;(2)购买精力和体力成本;(3)生活方式变更成本;(4)心理成本

西财《旅行社经营管理》教学资料包 习题答案 第二章xt

第二章旅行社的设立 一、复习思考题 1.设立旅行社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1)影响旅行社设立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国内外旅游业的发展状况与国家相关的政策和法律规定 (2)影响旅行社设立的内部因素:影响旅行社设立的需要考虑的内部条件主要有资金、营业场所、协作网络、客源渠道和人员准备等。 2.《旅行社条例》规定的设立一家旅行社有哪些条件? 1)固定的经营场所 (1)申请者拥有产权的营业用房,或者申请者租用的、租期不少于1年的营业用房。 (2)营业用房应当满足申请者业务经营的需要。 2)必要的营业设施 (1)两部以上的直线固定电话。 (2)传真机、复印机。 (3)具备与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及其他旅游经营者联网条件的计算机。 3)注册资本 不少于30万元的注册资本。 3.旅行社的设立程序有哪些? 旅行社设立程序主要包括经营许可审批、工商登记注册和办理税务登记 4.阐述旅行社的质量保证金制度。 旅行社质量保证金,是指由旅行社缴纳,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管理,用于保障旅游者权益的专用款项,它是旅行社企业财产的一部分,在其终止经营时,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退还保证金。 旅行社应当自取得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在国务院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银行开设专门的质量保证金账户,存入质量保证金,或者向作出许可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提交依法取得的担保额度不低于相应质量保证金数额的银行担保。 经营国内旅游业务和入境旅游业务的旅行社,应当存入质量保证金20万元;经营出境旅游业务的旅行社,应当增存质量保证金120万元。质量保证金的利息属于旅行社所有。 旅行社每设立一个经营国内旅游业务和入境旅游业务的分社,应当向其质量保证金账户增存5万元;每设立一个经营出境旅游业务的分社,应当向其质量保证金账户增存30万元。 旅行社在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使用质量保证金赔偿旅游者的损失,或者依法减少质量保证金后,因侵害旅游者合法权益受到行政机关罚款以上处罚的,应当在收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补交质量保证金的通知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补足质量保证金。

管理会计课后习题学习指导书习题答案(第二章)

第二章 书本习题 思考题 1.管理会计对成本是如何分类的?各种分类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答:(1)按经济用途可以分为制造成本和非制造成本两大类。其分类结果主要用来确定存货成本和期间损益,满足对外财务报告的需要。 (2)按性态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类。其分类结果主要用来分析和决策,满足 对内管理的需要。 (3)其他成本概念及分类,如机会成本,边际成本,沉没成本与付现成本等等。其结果主要用来分 析决策。 2.按成本性态划分,成本可以分为几类?各自的含义、构成和相关范围是什么? 答:成本性态也称为成本习性,是指成本的总额对业务总量(产量或销售量)的依存关系。按成本性态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类。 (1)固定成本是指其总额在一定期间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变动的影响而保持固定不变的成本。符合固定成本概念的支出在“固定性”的强弱上还是有差别的,所以固定成本又细分为酌量性固定成本和约束性固定成本。酌量性固定成本也称为选择性固定成本或者任意性固定成本,是指管理者的决策可以改变其支出数额的固定成本。约束性固定成本与酌量性固定成本相反,是指管理者的决策无法改变其支出数额的固定成本,因而也称为承诺性固定成本,它是企业维持正常生产经营能力所必须负担的最低固定成本,其支出的大小只取决于企业生产经营的规模与质量,因而具有很大的约束性,企业管理者不能改变其数额。 固定成本的“固定性”不是绝对的,而是有限定条件的,表现为一定的期间范围和一定的空间范围。 就期间范围而言,固定成本表现为在某一特定期间内具有固定性。从较长时间看,所有成本都具有变动性,即使“约束性”很强的约束性固定成本也是如此。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正常成长的企业,其经营能力无论是从规模上还是从质量上均会发生变化:厂房势必扩大、设备势必更新、行政管理人员也可能增加,这些均会导致折旧费用、财产保险费、不动产税以及行政管理人员薪金的增加。经营能力的逆向变化也会导致上述费用发生变化。就空间范围而言,固定成本表现为在某一特定业务量水平内具有固定性。业务量一旦超出这一水平,同样势必扩大厂房等,这样,相应的费用也会增加。 (2)变动成本是在一定的期间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其总额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呈正比例变动的成本。 借助固定成本的分类思想,变动成本也可以分为酌量性变动成本和约束性变动成本。酌量性变动成本是指企业管理当局的决策可以改变其支出数额的变动成本。如按产量计酬的工人薪金、按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计算的销售佣金等。约束性变动成本是指企业管理当局的决策无法改变其支出数额的变动成本。这类成本通常表现为企业所生产产品的直接物耗成本,以直接材料成本最为典型。与固定成本一样,变动成本的变动性,即“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呈正比例变动”也有其相关范围。也就是说,变动成本总额与业务量之间的这种正比例变动关系(即完全线性关系)只是在一定业务量范围内实现的,超出这一业务量范围,两者之间就可能不存在这种正比例变动关系。 (3)混合成本,是指那些“混合”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种不同性质的成本。混合成本根据其发生的具体情况,通常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半变动成本。此类成本的特征是通常有个基数部分,它不随业务量的变化而变化,体现着固定成本性态;但在基数部分以上,则随着业务量的变化而呈正比例变化,又呈现出变化成本性态。第二类是半固定成本。此类成本的特征是在一定业务量范围内其发生额的数量是不变的,体现着固定成本性态;但当业务量的增长达到一定限额时,其发生额会突然跃升到一个新的水平;然后在业务量增长的一定限度内(即一个新的相关范围内),其发生额的数量保持不变,直到另一个新的跃升为止。第三类是延伸变动成本。此类成本的特征是在业务量的某一临界点以下表现为固定成本,超过这一临界点则表现为变动成本。混合成本也有其相关范围,正如上述半变动成本、半固定成本和延伸变动成本定义中讲到的,它们的固定性体现在一定的业务量范围内,如果突破了这个限制,就会表现出一定的变动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