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波粒二象性阶段测试题

波粒二象性阶段测试题

波粒二象性阶段测试题
波粒二象性阶段测试题

波粒二象性阶段测试题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1~6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7~9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爱因斯坦由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猜测光具有粒子性,从而提出光子说,从科学研究的方法来说,这属于( )

A .等效替代

B .控制变量

C .科学假说

D .数学归纳

2.关于德布罗意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所有物体不论其是否运动,都有对应的德布罗意波

B .任何一个运动着的物体都有一种波和它对应,这就是德布罗意波

C .电磁波也是德布罗意波

D .只有运动着的微观粒子才有德布罗意波,对于宏观物体,不论其是否运动,都没有相对应的德布罗意波

3.关于热辐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一般物体的热辐射强度只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B .黑体只吸收电磁波,不反射电磁波,所以黑体一定是黑的

C .一定温度下,黑体辐射强度随波长的分布有一个极大值

D .温度升高时,黑体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增大的方向移动

4.经150 V 电压加速的电子束,沿同一方向射出来,穿过铝箔射到其后的屏上,则( )

A .所有电子的运动轨迹均相同

B .所有电子到达屏上的位置坐标均相同

C .电子到达屏上的位置坐标可用牛顿运动定律确定

D .电子到达屏上的位置受波动规律支配,无法用确定的坐标来描述它的位置

5.光子有能量,也有动量,动量p =h λ

,它也遵守有关动量的规律。如图所示,真空中,有“∞”形装置可绕通过横杆中点的竖直轴OO ′在水平面内灵活地转动,其中左边是圆形黑纸片(吸收光子),右边是和左边大小、质量相同的圆形白纸片(反射光子)。当用平行白光垂直照射这两个圆面时,关于装置开始时的转动情况(俯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顺时针方向转动B.逆时针方向转动

C.都有可能D.不会转动

6.如图所示是一个粒子源,产生某种微观粒子,在其正前方安装只有两条狭缝的挡板,粒子穿过狭缝打在前方的荧光屏上使荧光屏发光。那么在荧光屏上将看到() A.只有两条亮纹

B.有多条明暗相间的条纹

C.没有亮纹

D.只有一条亮纹

7.对光的认识,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BD)

A.个别光子的行为易表现为粒子性,大量光子的行为易表现为波动性

B.光的波动性是光子本身的一种属性,不是光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

C.光表现出波动性时,就不具有粒子性了,光表现出粒子性时,就不具有波动性了D.光的波粒二象性应理解为:在某种场合下光的波动性表现明显,在另外某种场合下,光的粒子性表现明显

8.如图所示为一真空光电管的应用电路,其阴极金属材料的极限频率为4.5×1014 Hz,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BC)

A.发生光电效应时,电路中光电流的饱和值取决于入射光的频率

B.发生光电效应时,电路中光电流的饱和值取决于入射光的强度

C.用λ=0.5 μm的光照射光电管时,电路中有光电流产生

D.光照射时间越长,电路中的光电流越大

9.如图所示是某金属在光的照射下,光电子最大初动能E k与入射光频率ν的关系图像,由图像可知(AB)

A.该金属的逸出功等于E

B.该金属的逸出功等于hν0

C.入射光的频率为ν0时,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

D.入射光的频率为2ν0时,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2E

二、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46分)

10. (14分)如图所示,当开关S断开时,用光子能量为2.5 eV的一束光照射阴极K,发现电流表读数不为零。合上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发现当电压表读数小于0.60 V时,电流表读数仍不为零;当电压表读数大于或等于0.60 V时,电流表读数为零。求:

(1)此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的大小;

(2)该阴极材料的逸出功。

11.(16分)铝的逸出功是4.2 eV,现在将波长200 nm的光照射铝的表面。求:

(1)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2)遏止电压;

(3)铝的极限频率。

12.(16分)太阳光垂直射到地面上时,地面上1 m2接收的太阳光的功率为1.4 kW,其中可见光部分约占45%。(普朗克常量h=6.6×10-34 J·s)

(1)假如认为可见光的波长约为0.55 μm,日、地间距离R=1.5×1011 m,估算太阳每秒辐射出的可见光子数为多少?

(2)若已知地球的半径为6.4×106 m,估算地球接收的太阳光的总功率。

波粒二象性知识点教学教材

波粒二象性知识点总结 一:黑体与黑体辐射 1.热辐射 (1)定义:我们周围的一切物体都在辐射电磁波,这种辐射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所以叫热辐射。 (2)特点:热辐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情况随物体的温度而有所不同。 2.黑体 (1)定义:在热辐射的同时,物体表面还会吸收和反射外界射来的电磁波。如果一些物体能够完全吸收投射到其表面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而不发生反射,这种物 体就是绝对黑体,简称黑体。 (2)黑体辐射特点: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黑 体的温度有关。 注意:一般物体的热辐射除与温度有关外,还与材料的种类及 表面状况有关。 二: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 如图所示,随着温度的升高,一方面,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 有增加;另—方面,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 三:能量子 1.能量子:带电微粒辐射或吸收能量时,只能是辐射或吸收某 个最小能量值的整数倍,这个不可再分的最小能量值E叫做能量子。 2.大小:E=hν。 其中ν是电磁波的频率,h称为普朗克常量,h=6.626x10—34J·s(—般h=6.63x10—34J·s)。四:拓展: 1、对热辐射的理解 (1).在任何温度下,任何物体都会发射电磁波,并且其辐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情况随物体的温度而有所不同,这是热辐射的一种特性。 在室温下,大多数物体辐射不可见的红外光;但当物体被加热到5000C左右时,开始发出暗红色的可见光。随着温度的不断上升,辉光逐渐亮起来,而且波长较短的辐射越来越 多,大约在1 5000C时变成明亮的白炽光。这说明同一物体在一定温度下所辐射的能量在不同光谱区域的分布是不均匀的,而且温度越高光谱中与能量最大的辐射相对应的频率也越高。(2).在一定温度下,不同物体所辐射的光谱成分有显著的不同。例如,将钢加热到约800℃时,就可观察到明亮的红色光,但在同一温度下,熔化的水晶却不辐射可见光。 (3)热辐射不需要高温,任何温度下物体都会发出一定的热辐射,只是温度低时辐射弱,温度高时辐射强。2、2.什么样的物体可以看做黑体 (1).黑体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2).如图所示,如果在一个空腔壁上开—个很小的孔,那么射人 小孔的电磁波在空腔内表面会发生多次反射和吸收,最终不能从空腔 射出。这个空腔近似看成一个绝对黑体。 注意:黑体看上去不一定是黑色的,有些可看做黑体的物体由于 自身有较强的辐射,看起来还会很明亮。如炼钢炉口上的小孔。 3、普朗克能量量子化假说 (1).如图所示,假设与实验结果“令人满意地相符”, 图中小圆点表示实验值,曲线是根据普朗克公式作出的。 (2).能量子假说的意义 普朗克的能量子假说,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本质有了全 新的认识,对现代物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普朗 克常量h是自然界最基本的常量之一,它体现了微观世界的

【高中物理】《波粒二象性》测试题

《波粒二象性》测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考试时间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 1.在下列各组的两个现象中都表现出光具有波动性的是() A.光的折射现象、色散现象 B.光的反射现象、干涉现象 C.光的衍射现象、偏振现象 D.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光电效应现象 解析:因为色散现象说明的是白光是由各种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故A错;由于反射现象并非波动所独有的性质,故B错;直线传播并非波动所独有,且光电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故D错;只有衍射现象和偏振现象为波动所独有的性质,所以C正确. 答案:C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 B.光的频率越大,波长越长 C.光的波长越大,光子的能量越大 D.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0×108 m/s 解析:干涉和衍射现象是波的特性,说明光具有波动性,A对;光的频率越大,波长越短,光子能量越大,故B、C错;光真空中的速度为3.0×108 m/s,故D对. 答案:A、D 3.现代科技中常利用中子衍射技术研究晶体的结构,因为热中子的德布罗意波长与晶体中原子间距相近.已知中子质量m=1.67×10-27 kg,可以估算德布罗意波长λ=1.82×10-10 m 的热中子动能的数量级为() A.10-17 J B.10-19 J C.10-21 J D.10-24 J

解析:由p =h λ及E k =p 22m 得,E k =h 2 2mλ2= 6.6262×10-682×1.67×10-27×1.822×10-20 J ≈4×10-21 J,C 正确. 答案:C 4.下列关于光电效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金属的逸出功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B .光电流的大小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 C .用不可见光照射金属一定比用可见光照射同种金属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大 D .对于任何一种金属都存在一个“最大波长”,入射光的波长大于此波长时,就不能产生光电效应 解析:逸出功与入射光无关,反映的是金属材料对电子的束缚能力;A 错误;光强越大,单位时间内入射的光子数越多,逸出的电子数也越多,光电流越大,B 错误;红外线的频率比可见光小,紫外线的频率比可见光大,由E k =hν-W 0知,C 错误;由产生光电效应的条件知,D 正确. 答案:D 5.下列有关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光电效应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光子可以转化为电子 B .大量光子易表现出波动性,少量光子易表现出粒子性 C .光有时是波,有时是粒子 D .康普顿效应表明光子和电子、质子等实物粒子一样也具有能量和动量 解析:光电效应中,光子把能量转移给电子,而不是转化为电子,A 错误;由光的性质可知,B 正确;波动性和粒子性是光的两个固有属性,只是在不同情况下一种属性起主要作用,C 错误;康普顿效应表明光具有能量和动量,能量ε=hν,动量p =h λ ,D 正确. 答案:B 、D 6.一激光器发光功率为P ,发出的激光在折射率为n 的介质中波长为λ,若在真空中速度为c ,普朗克常量为h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激光在真空中的波长为nλ B .该激光的频率为c λ C .该激光器在t s 内辐射的能量子数为Ptnλ hc

高考物理近代物理知识点之波粒二象性真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高考物理近代物理知识点之波粒二象性真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向半圆形玻璃砖的圆心O ,经折射后分为两束单色光a 和b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a 光的频率小于b 光的频率 B .a 光光子能量小于b 光光子能量 C .玻璃砖对a 光的折射率大于对b 光的折射率 D .a 光在玻璃砖中的速度大于b 光在玻璃砖中的速度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要光照射的时间足够长,任何金属都能发生光电效应 B .一群氢原子从4n =能级跃迁到基态时,能发出6种频率的光子 C .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不稳定 D .核反应 238234 492 902U Th He →+为重核裂变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钍的半衰期为24天,1g 针经过120天后还剩0.2g B .发生光电效应时,入射光越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就越大 C .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一个质子和电子,产生的电子发射到核外,就是β粒子 D .根据玻尔的原子理论,氢原子从n=5的激发态跃迁到n=2的激发态时,核外电子动能减小 4.如图所示为光电管的示意图,光照时两极间可产生的最大电压为0.5V 。若光的波长约为6× 10-7m ,普朗克常量为h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 ,取hc=2×10-25J·m ,电子的电荷量为1.6× 10-19C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该光电管K 极的逸出功大约为2.53×10-19J B .当光照强度增大时,极板间的电压会增大 C .当光照强度增大时,光电管的逸出功会减小 D .若改用频率更大、强度很弱的光照射时,两极板间的最大电压可能会减小 5.如图是 a 、b 两光分别经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后在屏上形成的干涉图样,则

第十七章波粒二象性详解

第十七章波粒二象性

Ⅱ学习指导 一、本章知识结构 二、本章重点、难点分析 1.黑体和黑体辐射 如果某种物质能够完全吸收入射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而不发生反射,这种物体就是绝对黑体,简称黑体。 (1)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理想的黑体,实际的物体都能辐射红外线(电磁波),也都能吸收和反射红外线,绝对黑体是理想化模型。 (2)黑体看上去不一定是“黑”的,有些可看做暗黑体的物体由于自身较强的辐射,看起来还会很明亮,如炼钢炉口上的小孔、一些发光体也被当作黑体来处理。 (3)黑体辐射的特性: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黑体的温度有关。 (4)黑体辐射实验规律。 从下页右图中可以看出,随温度的升高,一方面,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在增加;另一方面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

2.能量的量子化 宏观世界的能量是连续的,微观世界里的能量是不连续的,不是任意值,是量子化的,或者说是分立的。 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能量量子化假说:振动着的带电微粒的能量只能是某一最小能量ε的整数倍,最小能量称为能量子 ε=h ν 普朗克常量:h =6.626×10- 34J ·s 3.光电效应的规律 (1)入射光越强,饱和光电流就越大,也就是单位时间内发射的光电子数越多。即光电流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光电效应规律中“光电流的强度”指的是光电流的饱和值。因为光电流未达到饱和值之前,其大小不仅与入射光的强度有关,还与光电管两极间的电压有关。只有在光电流达到饱和值以后才和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2)射出的光电子存在最大初动能,最大初动能与光强无关,只随光的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遏止电压:使光电流减小到零的反向电压U C 2 1 2c e v m =eU c 遏止电压的存在说明光电子具有一定的初速度,遏止电压随入射光的频率改变,与光强无关。 (3)任何金属都存在截止频率,用超过截止频率的光照射这种金属才能产生光电效应,低于截止频率的光照射,无论光有多强,照射时间有多长,都不会产生光电效应。 (4)光电效应的瞬时性,产生光电效应的时间不会超过10- 9s 。 例1 光电效应中,从同一金属逸出的电子动能的最大值 A .只跟入射光的频率有关 B .只跟入射光的强度有关 C .跟入射光的频率和强度都有关 D .除跟入射光的频率和强度有关外,还和光照时间有关 说明:根据光电效应的规律可知,光电子最大初动能E k 值取决于入射光的频率ν,故选项A 正确。

(完整版)波粒二象性试题汇总

用很弱的光做双缝干涉实验,把入射光减弱到可以认为光源和感光胶片之间不可能同时有两个光子存在,如图所示是不同数量的光子照射到感光胶片上得到的照片。这些照片说明() A.光只有粒子性没有波动性 B.光只有波动性没有粒子性 C.少量光子的运动显示波动性,大量光子的运动显示粒子性D.少量光子的运动显示粒子性,大量光子的运动显示波动性

2.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只是因其波长太小,不易观察到,但并不能否定其具有波粒二象性。关于物质的波粒二象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不仅光子具有波粒二象性,一切运动的微粒都具有波粒二象性 B.运动的微观粒子与光子一样,当它们通过一个小孔时,都没有特定的运动轨道 C.波动性和粒子性,在宏观现象中是矛盾的、对立的,但在微观高速运动的现象中是统一的 D.实物的运动有特定的轨道,所以实物不具有波粒二象性

3.电子属于实物粒子,1927年戴维逊和革末完成了电子衍射实验,该实验是荣获诺贝尔奖的重大近代物理实验之一。如图所示是该实验装置的简化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亮条纹是电子到达概率大的地方 B.该实验说明物质波理论是正确的 C.该实验再次说明光子具有波动性 D.该实验说明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

(2016·宁波期末)一个德布罗意波波长为λ1的中子和另一个德布罗意波波长为λ2的氘核同向正碰后结合成一个氚核,该氚核的德布罗意波波长为 A. λ1λ2 λ1+λ2B. λ1λ2 λ1-λ2 C .λ1+λ2 2D. λ1-λ2 2

1.(多选)为了验证光的波粒二象性,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将光屏换成照相底片,并设法减弱光的强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使光子一个一个地通过双缝干涉实验装置的单缝,如果时间足够长,底片上将出现双缝干涉图样 B.使光子一个一个地通过双缝干涉实验装置的单缝,如果时间很短,底片上将出现不太清晰的双缝干涉图样C.大量光子的运动显示光的波动性 D.光只有波动性没有粒子性

波粒二象性试卷(含答案)

第十七章波粒二象性(重点) 1、关于光的波粒二象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A.大量光子的效果往往表现出波动性,个别光子的行为往往表现出粒子性 B.光在传播时是波,而与物质相互作用时就转变成粒子 C.高频光是粒子,低频光是波 D.波粒二象性是光的根本属性,有时它的波动性显著,有时它的粒子性显著 2、关于光的本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电效应反映光的粒子性 B.光子的能量由光的强度所决定 C.光子的能量与光的频率成正比 D.光在空间传播时,是不连续的,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光叫做一个光子 4、关于物质波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子的衍射实验证实了物质波的假设是正确的。 B.物质波也是一种概率波。 C.任一运动的物体都有一种波和它对应,这就是物质波。 D.宏观物体尽管可以看作物质波,但他们不具有干涉、衍射等现象。 5、下列关于光电效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若某材料的逸出功是W,则它的极限频率 B.光电子的初速度和照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C.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和照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D.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照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6、一金属表面,爱绿光照射时发射出电子,受黄光照射时无电子发射.下列有色光照射到这金属表面上 时会引起光电子发射的是() A.紫光B.橙光C.蓝光D.红光 7、用绿光照射一光电管能产生光电效应,欲使光电子从阴极逸出时的最大初动能增大就应() A.改用红光照射B.增大绿光的强度 C.增大光电管上的加速电压D.改用紫光照射 8、用一束绿光照射某金属,能产生光电效应,现在把入射光的条件改变,再照射这种金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把这束绿光遮住一半,则可能不产生光电效应 B.把这束绿光遮住一半,则逸出的光电子数将减少 C.若改用一束红光照射,则可能不产生光电效应 D.若改用一束蓝光照射,则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将增大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第17章《光的波粒二象性》知识点总结

第十七章:波粒二象性 一、黑体辐射规律 1、黑体:只吸收外来电磁波而不反射的理想物体 2、黑体辐射的特点 黑体的辐射强度按波长分布只与温度有关,与物体的材料和表面形 状无关(一般物体的辐射强度按波长分布除与温度有关外,还与物 体的材料、表面形状有关); 3、黑体辐射规律: ① 随着温度的升高,任意波长的辐射强度都加强 ② 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着波长减小的方向进行; 4、普朗克的量子说: 透过黑体辐射规律,普朗克认为:电磁皮的辐射和吸收,是不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地进行的,每份叫一个能量子,能量为γεh =。爱因斯坦受其启发,提出了光子说:光的传播和吸收也是一份一份地进行的,每一份叫一个光子,其能量为νεh = 二、光电效应:说明了光具有粒子性,同时说明了光子具有能量 1、光电效应现象 紫外光照射锌板,锌板的电子获得足够的光子能量,挣脱金 属正离子引力,脱离锌板成为光电子;锌板因失去电子而带上 正电,于是与锌板相连的验电器也带上正电,金属箔张开。 2、实验原理电路图

3、规律: ① 存在饱和电流 饱和电流:在光电管两端加正向电压时,单位时间到达阳极A 的光 电子数增多,光电流越大;但当逸出的光电子全部到达阳极后,再 增加正向电压,光电流就达到最大饱和值,称为饱和电流。 ② 存在遏止电压 在光电管两端加反向电压时,单位时间内到达阳极A 的光电子数减少,光电流减小;当反射电压达到某一值U C 时,光电流减小为零,U C 就叫“遏止电压”。 ③ 存在截止频率 a 、 截止频率的定义:任何一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ν0,入射光的频率低于 “极限频率”ν0时,无论入射光多强,都不能发生光电效应,这个极限频率称为 截止频率。 b 、“逸出功”定义:电子从金属表面脱离金属所需克服金属正离子的引力所做的最小功。 要发生光电效应,入射光的能量(h ν)要大于 “逸出功(W )” 即: 00W hv = ④ 光电效应的“瞬时性”——因光电效应发生的时间,即为一个光子与一个电子能量交换 的时间,所以不管光强度如何,发生光电效应的时间极短,不超过10-9 s 。 4、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等于入射光光子的能量减逸出功 即:W h E K -=ν 可见“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只与入射光频率有关,图象如下图

达标作业 第十七章 波粒二象性

第十七章 波粒二象性 一、能量量子化 1.以下宏观概念,哪些是“量子化”的 ( ) A. 木棒的长度 B .物体的质量 C .物体的动量 D .学生的个数 2.红、橙、黄、绿四种单色光中,光子能量最小的是 ( ) A .红光 B .橙光 C .黄光 D .绿光 3.“约瑟夫森结”由超导体和绝缘体制成。若在结两端加恒定电压U ,则它会辐射频率为v 的电磁波,且与U 成正比,即v = kU 。已知比例系数k 仅与元电荷e 的2倍和普朗克常量h 有关。你可能不了解此现象为机理,但仍可运用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在下列选项中,推理判断比例系数k 的值可能为 ( ) A . e h 2 B .h e 2 C .2eh D .eh 21 4.煤烟很接近黑体,其吸收率为99%,即投射到煤烟的辐射能量几乎全部被吸收,若把一 定量的煤烟置于阳光照射下,问它的温度是否一直上升?

二、光的粒子性 1.在演示光电效应的实验中,原来不带电的一块锌板与灵敏验电器相连,用弧光灯照射锌板时,验电器的指针张开了一个角度,如图所示,这时 ( ) A.锌板带正电,指针带负电 B.锌板带正电,指针带正电 C.锌板带负电,指针带负电 D.锌板带负电,指针带正电 2.(多选)两种单色光a和b,a光照射某金属时有光电子逸出,b光照射该金属时没有光 电子逸出,则 ( ) A.在真空中,a光的传播速度较大 B.在水中,a光的波长较小 C.在真空中,b光光子的能量较大 D.在水中,b光的折射率较小 3.(多选)如图是光电效应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m与入射光频率ν的关系图线.从图可知( ) A.E km与ν成正比 B.入射光频率必须大于或等于极限频率ν0时,才能产生光电效应 C.对同一种金属而言,E km仅与ν有关 D.E km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 4.某单色光照射某金属时不能产生光电效应,则下述措施中可能使金属产生光电效应的是 ( ) A.延长光照时间 B.增大光的强度 C.换用波长较短的光照射 D.换用频率较低的光照射 5.如图所示,当电键S断开时,用光子能量为2.5eV的一束光照射阴极P,发现电流表读数不为零。合上电键,调节滑动变阻器,发现当电压表读数小于0.60V时,电流表读数仍不为零;当电压表读数大于或等于0.60V时,电流表读数为零。 (1)求此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的大小。 (2)求该阴极材料的逸出功。

光电效应、波粒二象性测试题及解析

光电效应、波粒二象性测试题及解析 1.用很弱的光做单缝衍射实验,改变曝光时间,在胶片上出现的图像如图所示,该实验表明( ) A .光的本质是波 B .光的本质是粒子 C .光的能量在胶片上分布不均匀 D .光到达胶片上不同位置的概率相同 解析:选C 用很弱的光做单缝衍射实验,改变曝光时间,在胶片出现的图样说明光具有波粒二象性,故A 、B 错误;该实验说明光到达胶片上的不同位置的概率是不一样的,也就说明了光的能量在胶片上分布不均匀,故C 正确,D 错误。 2.(2020·滨州模拟)已知钙和钾的截止频率分别为7.73×1014 Hz 和5.44×1014 Hz ,在某种单色光的照射下两种金属均发生光电效应,比较它们表面逸出的具有最大初动能的光电子,钙逸出的光电子具有较大的( ) A .波长 B .频率 C .能量 D .动量 解析:选A 由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12m v 2m =hν-W 0,又由W 0=hν0,可得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12m v 2 m =hν-hν0,由于钙的截止频率大于钾的截止频率,所以钙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较小,因此它具有较小的能量、频率和动量,B 、C 、D 错误;又由c =λf 可知光电子频率较小时,波长较大,A 正确。 3.[多选]如图所示,电路中所有元件完好,但光照射到光电管上,灵敏电流计中没有电流通过,其原因可能是( ) A .入射光太弱 B .入射光波长太长 C .光照时间短 D .电源正、负极接反 解析:选BD 若入射光波长太长,入射光的频率低于截止频率时,不能发生 光电效应,故选项B 正确;电路中电源反接,对光电管加了反向电压,若使该电压超过了遏止电压,也没有光电流产生,故选项D 正确。 4.(2019·北京高考)光电管是一种利用光照射产生电流的装置,当入射光照在管中金属板上时,可能形成光电流。表中给出了6次实验的结果。 组 次 入射光子的能量/eV 相对光强 光电流大小/mA 逸出光电 子的最大动能/eV

人教版高二物理选修3-5第十七章波粒二象性精选习题(含答案)--资料

人教版高二物理选修3-5第十七章波粒二象性精选习题(含答案) 1.关于光电效应有如下几种叙述,其中叙述不正确的是() A.对任何一种金属都存在一个“极限频率”,入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这个频率,才能产生光电效应B.光电流强度与入射光强度的有关 C.用不可见光照射金属一定比可见光照射金属产生的光电子的初动能要大 D.光电效应几乎是瞬时发生的 2.(多选题)如图所示是用光照射某种金属时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入射光频率的变化图线,(直线与横轴的交点坐标4.27,与纵轴交点坐标0.5),由图可知() A.该金属的截止频率为4.27×1014Hz B.该金属的截止频率为5.5×1014Hz C.该图线的斜率表示普朗克常量 D.该金属的逸出功为0.5eV 3.通过学习波粒二象性的内容,你认为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A.宏观物体的物质波波长非常小,极易观察到它的波动性 B.光和电子、质子等实物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 C.康普顿效应中光子与静止的电子发生相互作用后,光子的波长变小了 D.对于任何一种金属都存在一个“最大波长”,入射光的波长必须大于这个波长,才能产生光电效应 4.氢原子的能级如图所示.氢原子从n=4能级直接向n=1能级跃迁所放出的光 子,恰能使某金属产生光电效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氢原子辐射出光子后,氢原子能量变大 =12.75eV B.该金属的逸出功W o C.用一群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所发出的光照射该金属,该金 属仍有光电子逸出 D.氢原子处于n=1能级时,其核外电子在最靠近原子核的轨道上运动 5.用一束紫外线照射某金属时不能产生光电效应,可能使该金属产生光电效应的措施是() A.改用红光照射B.改用X射线照射 C.改用强度更大的原紫外线照射D.延长原紫外线的照射时间 6.(多选题)一含有光电管的电路如图甲所示,乙图是用a、b、c光照射光电管得到的I﹣U图线,U c1、U 表示截止电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2 A.甲图中光电管得到的电压为正向电压 B.a、b光的波长相等 C.a、c光的波长相等 D.a、c光的光强相等 7.(单选)一束绿光照射某金属发生了光电效应,对此,以下

波粒二象性阶段测试题

波粒二象性阶段测试题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1~6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7~9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爱因斯坦由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猜测光具有粒子性,从而提出光子说,从科学研究的方法来说,这属于( ) A .等效替代 B .控制变量 C .科学假说 D .数学归纳 2.关于德布罗意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所有物体不论其是否运动,都有对应的德布罗意波 B .任何一个运动着的物体都有一种波和它对应,这就是德布罗意波 C .电磁波也是德布罗意波 D .只有运动着的微观粒子才有德布罗意波,对于宏观物体,不论其是否运动,都没有相对应的德布罗意波 3.关于热辐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一般物体的热辐射强度只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B .黑体只吸收电磁波,不反射电磁波,所以黑体一定是黑的 C .一定温度下,黑体辐射强度随波长的分布有一个极大值 D .温度升高时,黑体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增大的方向移动 4.经150 V 电压加速的电子束,沿同一方向射出来,穿过铝箔射到其后的屏上,则( ) A .所有电子的运动轨迹均相同 B .所有电子到达屏上的位置坐标均相同 C .电子到达屏上的位置坐标可用牛顿运动定律确定 D .电子到达屏上的位置受波动规律支配,无法用确定的坐标来描述它的位置 5.光子有能量,也有动量,动量p =h λ ,它也遵守有关动量的规律。如图所示,真空中,有“∞”形装置可绕通过横杆中点的竖直轴OO ′在水平面内灵活地转动,其中左边是圆形黑纸片(吸收光子),右边是和左边大小、质量相同的圆形白纸片(反射光子)。当用平行白光垂直照射这两个圆面时,关于装置开始时的转动情况(俯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大学物理期末试卷(带答案)

大学物理期末试卷(A) (2012年6月29日 9: 00-11: 30) 专业 ____组 学号 姓名 成绩 (闭卷) 一、 选择题(40%) 1.对室温下定体摩尔热容m V C ,=2.5R 的理想气体,在等压膨胀情况下,系统对外所做的功与系统从外界吸收的热量之比W/Q 等于: 【 D 】 (A ) 1/3; (B)1/4; (C)2/5; (D)2/7 。 2. 如图所示,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体积V 1膨胀到体积V 2分别经历的过程是:A B 等压过程; A C 等温过程; A D 绝热过程 . 其中吸热最多的 过程 【 A 】 (A) 是A B. (B) 是A C. (C) 是A D. (D) 既是A B,也是A C ,两者一样多. 3.用公式E =νC V T (式中C V 为定容摩尔热容量,ν为气体摩尔数)计算理想气体内能 增 量 时 , 此 式 : 【 B 】 (A) 只适用于准静态的等容过程. (B) 只适用于一切等容过程. (C) 只适用于一切准静态过程. (D) 适用于一切始末态为平衡态的过程. 4气缸中有一定量的氦气(视为理想气体),经过绝热压缩,体积变为原来的一半,问气体 分 子 的 平 均 速 率 变 为 原 来 的 几 倍 ? p V V 1 V 2 A B C D . 题2图

【 B 】 (A)2 2 / 5 (B)2 1 / 5 (C)2 1 / 3 (D) 2 2 / 3 5.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 【 D 】 (A )功可以全部转化为热, 但热不能全部转化为功。 (B )热可以由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但不能由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C )不可逆过程就是不能向相反方向进行的过程。 (D )一切自发过程都是不可逆。 6. 如图所示,用波长600=λnm 的单色光做杨氏双缝实验,在光屏P 处产生第五级明纹极大,现将折射率n =1.5的薄透明玻璃片盖在其中一条缝上,此时P 处变成中央 明纹极大的位置,则此玻璃片厚度为: 【 B 】 (A) 5.0×10-4 cm (B) 6.0×10-4cm (C) 7.0×10-4cm (D) 8.0×10-4cm 7.下列论述错误..的是: 【 D 】 (A) 当波从波疏媒质( u 较小)向波密媒质(u 较大)传播,在界面上反射时,反射 波中产生半波损失,其实质是位相突变。 (B) 机械波相干加强与减弱的条件是:加强 π?2k =?;π?1)2k (+=?。 (C) 惠更斯原理:任何时刻波面上的每一点都可作为次波的波源,各自发出球面次波;在以后的任何时刻,所有这些次波面的包络面形成整个波在该时刻的新波面 (D) 真空中波长为500nm 绿光在折射率为1.5的介质中从A 点传播到B 点时,相位改变了5π,则光从A 点传到B 点经过的实际路程为1250nm 。 8. 在照相机镜头的玻璃片上均匀镀有一层折射率n 小于玻璃的介质薄膜,以增强某一波长 的透射光能量。假设光线垂直入射,则介质膜的最小厚度应为: 【 D 】 (A)/n λ (B)/2n λ (C)/3n λ (D)/4n λ P O 1 S 2 S 6. 题图

第十七章 波粒二象性 复习教案

第十七章 波粒二象性 复习教案 17.1 能量量子化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热辐射及热辐射的特性,了解黑体与黑体辐射。 (2)了解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了解黑体热辐射的强度与波长的关系。 (3)了解能量子的概念。 教学重点:能量子的概念 教学难点: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 教学过程: 1、黑体与黑体辐射 (1)热辐射现象 固体或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在发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这种由于物体中的分子、原子受到激发而发射电磁波的现象称为热辐射。所辐射电磁波的特征与温度有关。 (2)黑体 概念:能全部吸收各种波长的电磁波而不发生反射的物体,称为绝对黑体,简称黑体。 2、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 黑体热辐射的强度与波长的关系:随着温度的升高,一方面,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另一方面,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 提出1:怎样解释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呢? 在新的理论诞生之前,人们很自然地要依据热力学和电磁学规律来解释。德国物理学家维恩和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分别提出了辐射强度按波长分布的理论公式。结果导致理论与实验规律不符,甚至得出了非常荒谬的结论,当时被称为“紫外灾难”。(瑞利--金斯线,) 3、能量子: 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能量量子化假说:辐射黑体分子、原子的振动可看作谐振子,这些谐振子可以发射和吸收辐射能。但是这些谐振子只能处于某些分立的状态,在这些状态中,谐振子的能量并不象经典物理学所允许的可具有任意值。相应的能量是某一最小能量ε(称为能量子)的整数倍,即:ε, 1ε,2ε,3ε,... n ε,n 为正整数,称为量子数。对于频率为ν的谐振子最小能量为: 0 1 2 3 4 6 (μ e 实验结果

高考物理新近代物理知识点之波粒二象性基础测试题及答案(4)

高考物理新近代物理知识点之波粒二象性基础测试题及答案(4) 一、选择题 1.研究光电效应的电路如图所示.用频率相同、强度不同的光分别照射密封真空管的钠极板(阴极K),钠极板发射出的光电子被阳极A 吸收,在电路中形成光电流,下列光电流I 与A 、K 之间的电压U AK 的关系图象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要光照射的时间足够长,任何金属都能发生光电效应 B .一群氢原子从4n =能级跃迁到基态时,能发出6种频率的光子 C .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不稳定 D .核反应 238234 492 902U Th He →+为重核裂变 3.如图所示是氢原子的能级图,a 、b 、c 为原子跃迁所发出的三种频率的光。用这三种频率的光分别照射同种金属,都发生了光电效应,则关于这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k 随入射光频率v 变化的图象,以及这三种频率的光产生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的大小关系,下列四个图象中描绘正确的是

A.B. C.D.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核发生衰变时要遵守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的规律 B.射线、射线、射线都是高速运动的带电粒子流 C.氢原子从激发态向基态跃迁只能辐射特定频率的光子 D.发生光电效应时光电子的动能只与入射光的强度有关 5.利用金属晶格(大小约10-10m)作为障碍物观察电子的衍射图样,方法是让电子通过电场加速,然后让电子束照射到金属晶格上,从而得到电子的衍射图样.已知电子质量为m、电量为e、初速度为零,加速电压为U,普朗克常量为h,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该实验说明电子具有波动性 λ= B.实验中电子束的德布罗意波长为 2meU C.加速电压U越大,电子的衍射现象越不明显 D.若用相同动能的质子代替电子,衍射现象将更加明显 6.关于光电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B.光的频率一定时,入射光越强,饱和电流越大 C.光的频率一定时,入射光越强,遏止电压越大 D.光子能量与光的速度成正比 7.某同学采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光电效应现象。当用某单色光照射光电管的阴极K 时,会发生光电效应现象。闭合开关S,在阳极A和阴极K之间加上反向电压,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逐渐增大电压,直至电流计中电流恰为零,此时电压表的电压值U称为遏止电压。现分别用频率为ν1和ν2的单色光照射阴极,测量到遏止电压分别为U1和U2,设电子质量为m、电荷量为e,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完整版)波粒二象性知识点和练习

波粒二象性知识点和练习 一、光电效应现象 1、光电效应: 光电效应:物体在光(包括不可见光)的照射下发射电子的现象称为光电效应。 2、光电效应的研究结论: ①任何一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入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这个极限频率................,才能产生光电效应;低于这个频率的光不能产生光电效应。②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只随着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注意:从金属出来的电子速度会有差异,这里说的是从金属表面直接飞出来的光电子。③入射光照到金属上时,光电子的发射几乎是瞬时的............ ,一般不超过10-9 s ;④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3、 光电效应的应用: 光电管:光电管的阴极表面敷有碱金属,对电子的束缚能力比较弱,在光的照射下容易发射电子,阴极发出的电子被阳极收集,在回路中形成电流,称为光电流。 注意:①光电管两极加上正向电压,可以增强光电流。②光电流的大小跟入射光的强度和正向电压有关,与入射光的频率无关。入射光的强度越大,光电流越大。③遏止电压U 0。回路中的 光电流随着反向电压的增加而减小,当反向电压U 0满足:02 max 2 1eU mv =,光电流将会减小到零, 所以遏止电压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 4、波动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 ①不论入射光的频率多少,只要光强足够大,总可以使电子获得足够多的能量,从而产生光电效应,实际上如果光的频率小于金属的极限频率,无论光强多大,都不能产生光电效应。 ②光强越大,电子可获得更多的能量,光电子的最大初始动能应该由入射光的强度来决定,实际上光电子的最大初始动能与光强无关,与频率有关。 ③光强大时,电子能量积累的时间就短,光强小时,能量积累的时间就长,实际上无论光入射的强度怎样微弱,几乎在开始照射的一瞬间就产生了光电子. 二、光子说 1、普朗克常量 普郎克在研究电磁波辐射时,提出能量量子假说:物体热辐射所发出的电磁波的能量是不连续的,只能是hv 的整数倍,hv 称为一个能量量子。即能量是一份一份的。其中v 辐射频率,h 是一个常量,称为普朗克常量。 2、光子说 在空间中传播的光的能量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叫做一个光子,光子的能量ε跟光的频率ν成正比。hv =ε,其中:h 是普朗克常量,v 是光的频率。 三、光电效应方程 1、逸出功W 0: 电子脱离金属离子束缚,逸出金属表面克服离子引力做的功。 2、光电效应方程:如果入射光子的能量hv 大于逸出功W 0,那么有些光电子在脱离金属表面后还有剩余的动能——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入射光子的能量hv 等于出射光子的最大初动能与逸出功之和,即 02 max 21W mv hv += 其中2max 2 1mv 是指出射光子的最大初动能。 3、 光电效应的解释:

高中物理-波粒二象性测试题

高中物理-波粒二象性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入射光照射到金属表面上发生了光电效应,若入射光的强度减弱,但频率保持不变,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从光照射到金属表面到发射出光电子之间的时间间隔明显增加 B.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减小 C.单位时间内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数目减少 D.有可能不再产生光电效应 2、爱因斯坦由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猜测光具有粒子性,从而提出光子说。从科学研究的方法来说这属于() A.等效代替B.控制变量 C.科学假说D.数学归纳 3、如图1所示,画出了四种温度下黑体辐射的强度与波长的关系图象,从图象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升高,则() A.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 B.只有波长短的辐射强度增加 C.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 D.辐射电磁波的波长先增大后减小 4、对光的认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图1 A.个别光子的行为表现为粒子性,大量光子的行为表现为波动性 B.光的波动性是光子本身的一种属性,不是光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 C.光表现出波动性时,不具有粒子性;光表现出粒子性时,不具有波动性D.光的波粒二象性应理解为:在某些场合下光的波动性表现明显,在另外一些场合下,光的粒子性表现明显 5、光子打在处于静止状态的电子上,光子将偏离原来的方向而发生散射,康普顿对散射的解释为() A.虽然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但频率保持不变 B.光子从电子处获得能量,因而频率增大 C.入射光引起物质内电子做受迫振动,而从入射光中吸收能量后再释放,释

放出的散射光频率不变 D .由于电子受碰撞后得到动量,散射后的光子频率低于入射光的频率 6、一束绿光照射某金属发生了光电效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增加绿光的照射强度,则逸出的光电子数增加 B .若增加绿光的照射强度,则逸出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增加 C .若改用紫光照射,则可能不会发生光电效应 D .若改用紫光照射,则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增加 7、用波长为λ1和λ2的单色光1和2分别照射金属1和2的表面。色光1照射 金属1和2的表面时都有光电子射出,色光2照射金属1时有光电子射出,照射金属2时没有光电子射出。设金属1和2的逸出功为W 1和W 2,则有( ) A .λ1>λ2,W 1>W 2 B .λ1>λ2,W 1W 2 D .λ1<λ2,W 1

高考物理近代物理知识点之波粒二象性难题汇编及答案

高考物理近代物理知识点之波粒二象性难题汇编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氢原子能级关系如图,下列是有关氢原子跃迁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大量处于n =3能级的氢原子,跃迁时能辐射出2种频率的光子 B .用n =2能级跃迁到n =1能级辐射出的光子照射逸出功为4.54eV 的金属钨能发生光电效应 C .用能量为10.3eV 的光子照射,可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跃迁到n =2能级 D .氢原子从n =3能级向基态跃迁时,辐射出的光子能量为1.51eV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要光照射的时间足够长,任何金属都能发生光电效应 B .一群氢原子从4n =能级跃迁到基态时,能发出6种频率的光子 C .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不稳定 D .核反应 238234 492 902U Th He →+为重核裂变 3.三种不同的入射光线甲、乙、丙分别照射在三种不同的金属a 、b 、c 上,均恰能使金属中逸出光电子。已知三种光线的波长λ甲>λ乙>λ丙,则( ) A .用入射光甲照射金属b ,可能发生光电效应 B .用入射光乙照射金属c ,一定发生光电效应 C .用入射光甲和乙同时照射金属c ,可能发生光电效应 D .用入射光乙和丙同时照射金属a ,一定发生光电效应 4.如图所示为光电管的示意图,光照时两极间可产生的最大电压为0.5V 。若光的波长约为6× 10-7m ,普朗克常量为h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 ,取hc=2×10-25J·m ,电子的电荷量为1.6× 10-19C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该光电管K 极的逸出功大约为2.53×10-19J B .当光照强度增大时,极板间的电压会增大

高二物理波粒二象性知识点总结

高二物理波粒二象性知识点总结 高二物理课本中,粒二象性是量子力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之一,学生要掌握相关知识点,下面给大家带来高二物理波粒二象性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物理波粒二象性知识点一、量子论 1.创立标志:1900年普朗克在德国的《物理年刊》上发表《论正常光谱能量分布定律》的论文,标志着量子论的诞生。 2.量子论的主要内容 ①普朗克认为物质的辐射能量并不是无限可分的,其最小的、不可分的能量单元即能量子或称量子,也就是说组成能量的单元是量子。 ②物质的辐射能量不是连续的,而是以量子的整数倍跳跃式变化的。 3.量子论的发展 ①1905年,爱因斯坦奖量子概念推广到光的传播中,提出了光量子论。 ②1913年,英国物理学家玻尔把量子概念推广到原子内部的能量状态,提出了一种量子化的原子结构模型,丰富了量子论。 ③到1925年左右,量子力学最终建立。 二、黑体和黑体辐射

1.热辐射现象 任何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要发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并且其辐射能量的大小及辐射能量按波长的分布都与温度有关。这种由于物质中的分子、原子受到热激发而发射电磁波的现象称为热辐射。 ①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会辐射能量。 ②物体既会辐射能量,也会吸收能量。物体在某个频率范围内发射电磁波能力越大,则它吸收该频率范围内电磁波能力也越大。 辐射和吸收的能量恰相等时称为热平衡。此时温度恒定不变。 实验表明:物体辐射能多少决定于物体的温度(T)、辐射的波长、时间的长短和发射的面积。 2.黑体 物体具有向四周辐射能量的本领,又有吸收外界辐射来的能量的本领。黑体是指在任何温度下,全部吸收任何波长的辐射的物体。 3.实验规律: ①随着温度的升高,黑体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 ②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方向移动。 三、光电效应

2021年人教版高中选修3-5-《第十七章波粒二象性》章末检测含答案解析

【最新】人教版高中选修3-5-《第十七章波粒二象性》章末 检测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能正确解释黑体辐射实验规律的是( ) A .能量的连续经典理论 B .普朗克提出的能量量子化理论 C .牛顿提出的能量微粒说 D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2.关于物质波,以下观点不正确的是( ) A .只要是运动着的物体,不论是宏观物体还是微观粒子,都有相应的波与之对应,这就是物质波 B .只有运动着的微观粒子才有物质波,对于宏观物体,不论其是否运动,都没有相对应的物质波 C .由于宏观物体的德布罗意波长太小,所以无法观察到它们的波动性 D .电子束照射到金属晶体上得到了电子束的衍射图样,从而证实了德布罗意的假设是正确的 3.爱因斯坦提出了光量子概念并成功地解释光电效应的规律而获得192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某种金属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m 与入射光频率ν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ν0为极限频率.从图中可以确定的是() A .逸出功与ν有关 B .E km 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 C .ν<ν0时,会逸出光电子 D .图中直线的斜率与普朗克常量有关 4.如图甲所示为研究某金属光电效应的电路图,图乙为采用不同频率的光照射时遏止电压c U 与入射光频率v 的关系图,图中频率1v 、2v ,遏制电压1C U 、2C U 及电子的电荷量e 均为已知,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普朗克常量()2121C C e U U h v v -= - B .普朗克常量()2121 C C e U U h v v += - C .该金属的截止频率为2112 021C C C C U v U v v U U += - D .该金属的截止频率为1221 021 C C C C U v U v v U U += - 5.如图甲所示为研究光电效应中入射光的频率、强弱与光电子发射情况的实验电路.阴极K 受到光照时可以发射光电子,电源正负极可以对调.实验中得到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规律,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 .在光照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所加电压的增大,光电流趋于一个饱和值 B .在光的频率不变的情况下,入射光越强饱和电流越大 C .一定频率的光照射光电管,不论光的强弱如何,遏止电压不变 D .蓝光的遏止电压大于黄光的遏止电压是因为蓝光强度大于黄光强度 6.用某单色光照射金属表面,金属表面有光电子飞出.若改变照射光的频率或改变照射光的强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仅减小频率,可能不再有光电子飞出 B .若仅增大频率,光电子数目会随之增加 C .若仅减小强度,光电子飞出的时间可能会变短 D .若仅减小强度,则不再有光电子飞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