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量分析法

重量分析法

重量分析法
重量分析法

重量分析法 思考题

9-1 解释下列现象。

(a )CaF 2在 pH =3的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在 pH=5的溶液中的溶解度大;

答:这是由于酸效应的影响。因为()sp

sp F H K K α'=?,随着[H +]的增大,()F H α也增大,sp K '也随之增大,即溶解度变大。所以,CaF 2在 pH =3的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在 pH=5的溶液中的溶解度大。

(b )Ag 2CrO 4在0.0010 mol ·L -1

AgNO 3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在0.0010 mol ·L -1

K 2CrO 4溶液中的溶解度小;

答:Ag 2CrO 4的p K sp =11.71

Ag 2CrO 4在0.0010 mol ·L -1

AgNO 3溶液中的溶解度11.71 5.71

122

1010[]0.0010

sp

K s Ag --+=== mol ·L -1

Ag 2CrO 4

0.0010

mol ·L -1

K 2CrO 4溶液中的溶解

4.36

210s -=== mol ·L -1 所以, s 1< s 2,即Ag 2CrO 4在0.0010 mol ·L -1

AgNO 3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在0.0010 mol ·L -1

K 2CrO 4溶液中的溶解度小。

(c )BaSO 4沉淀要用水洗涤,而 AgCl 沉淀要用稀 HNO 3洗涤; 答:BaSO 4沉淀要水洗涤的目的是洗去吸附在沉淀表面的杂质离子。

AgCl 沉淀为无定形沉淀,不能用纯水洗涤,这是因为无定形沉淀易发生胶溶,所以洗涤液不能用纯水,而应加入适量的电解质。用稀HNO 3还可防止Ag +

水解,且HNO 3加热易于除去。

(d )BaSO 4沉淀要陈化,而 AgCl 或Fe 2O 3·nH 2O 沉淀不要陈化;

答:BaSO 4沉淀为晶形沉淀,陈化可获得完整、粗大而纯净的晶形沉淀。 而 AgCl 或Fe 2O 3·nH 2O 沉淀为非晶形沉淀。对于此类沉淀,陈化不仅不能改善沉淀的形状,反而使沉淀更趋粘结,杂质难以洗净。

(e )AgCl 和BaSO 4的 K sp 值差不多,但可以控制条件得到BaSO 4晶形沉淀,而AgCl

只能得到无定形沉淀;

答:各种沉淀都有一个能大批自发产生晶核的相对过饱和极限值,称为临界(过饱和)值。控制相对过饱和度在临界值以下,沉淀就以异相成核为主,能得到大颗粒晶形沉淀。BaSO 4和AgCl 的临界值分别为1000和5.5,所以前者控制条件,比较容易保持过饱和度不超过临界值,得到晶形沉淀。而后者临界值太小,控制条件仍无法使过饱和度小于临界值,故只能得到无定形沉淀。

(f )ZnS 在HgS 沉淀表面上而不在BaSO 4沉淀表面上继沉淀。

答:由于HgS 表面的S 2-

浓度比溶液中大得多,对ZnS 来说,此处的相对过饱和度显著增大,因而导致沉淀析出。而BaSO 4沉淀表面无与S 2-或Zn 2+

相同的离子,故不会出现继沉淀。

9-2 某人计算M(OH)3沉淀在水中的溶解度时,不分析情况,即用公式K sp ==[M 3+

][OH -]

3

计算,已知K sp =1?10-32

,求得溶解度为4.4?1-9

mol ·L -1

。试问这种计算方法有无错误?为什么?

答:错误。

因为按此方法求得[OH -]=4?10-9

mol ·L -1

,即pH=5.64,显然是不合理的。 当M(OH)3的K sp 极小时,所电离出的OH -不足以影响水的pH 值,pH =7.0。

321137.03

110110[]10

sp

K s OH ---??===? mol ·L -1

9-3 用过量的 H 2SO 4沉淀Ba 2+

时,K +

,Na +

均能引起共沉淀。问何者共沉淀严重?此时沉淀组成可能是什么?已知离子半径:+K r =133 pm ,+Na r =95 pm ,+2Ba r =135 pm 。 答:K +

的共沉淀较严重,沉淀组成可能为BaSO 4+K 2SO 4 。

这是由于K +

的半径与Ba 2+

的半径相近,易于生成混晶,从而引起共沉淀。 9-4 某溶液中含SO 42-,Fe 3+

,Mg 2+

三种离子,今需分别测定其中的Mg 2+

和SO 42-,而使Fe 3+

以Fe(OH)3形式沉淀分离除去。问测定Mg 2+

和SO 42-时,应分别在什么酸度下进行为好?

答:Fe(OH)3的p K sp =37.4,Mg(OH)2的p K sp =12.72,设三种离子的浓度均为0.1 mol ·L -1

则生成Fe(OH)3沉淀时:

12.1[]10OH -

-===mol ·L -1,即pH = 1.9 则生成Mg(OH)2沉淀时:

5.86[]10OH -

-===mol ·L -1,即pH = 8.1 因此测定Mg 2+应在pH 2~8酸度下进行,此时Mg 2+还未水解,Fe 3+

已形成Fe(OH)3沉淀,不干扰测定;而测定SO 42-

在pH > 2酸度下进行即可。

9-5 将 0.5 mol ·L -1 BaC12和0.1 mol ·L -1

Na 2 SO 4溶液混合时,因浓度较高,需加入动物胶凝聚,使其沉淀完全。动物胶是含氨基酸的高分子化合物(1

a p 2K =,2

a p 9K =),

其凝聚作用应在什么酸度条件下进行为好?

答:将 0.5 mol ·L -1

BaC12和0.1 mol ·L -1

Na 2 SO 4溶液混合后,生成的沉淀带正电荷,所以应加入带负电荷的动物胶,因此凝聚作用应在pH>9的酸度下进行。

9-6 Ni 2+

与丁二酮肟(DMG )在一定条件下形成丁二酮肟镍[Ni(DMG)2]沉淀,然后可以采用两种方法测定:一是将沉淀洗涤、烘干,以 Ni(DMG)2形式称重;二是将沉淀再灼烧成NiO 的形式称重。采用哪一种方法较好?为什么?

答:应采用第一种方法为好。因为称量形式的摩尔质量越大,称量所引起的相对误差越小。Ni(DMG)2的摩尔质量显然远大于NiO ,所以以 Ni(DMG)2形式称重较好。

9-7 在沉淀重量法中何谓恒重?坩埚和沉淀的恒重温度是如何确定的?

答:恒重是指沉淀形式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高温除去吸附的水分以及其他易挥发组分,生成稳定的称量形式。

坩埚和沉淀的恒重温度要一致,温度的高低是由沉淀的性质所决定的。如果沉淀形式本身有固定组成,只要低温烘去吸附的水分即可。而许多沉淀没有固定的组成,必须经过灼烧使之转变成适当的称量形式,灼烧温度由实验决定。 9-8 何谓均匀沉淀法?其有何优点?试举一均匀沉淀法的实例。

答:均匀沉淀法是通过化学反应使沉淀剂在溶液内部逐步、均匀地析出,避免局部过浓现象。

均匀沉淀法的优点在于:沉淀颗粒大、表面吸附杂质少、易滤、易洗。

例如,沉淀CaC 2O 4:于酸性含Ca 2+

试液中加入过量草酸,利用尿素水解产生的NH 3

逐步提高溶液的

pH ,使

CaC 2O 4均匀缓慢地形成,反应为

22232()2CO NH H O NH CO ?

+??→+

9-9 Ca 3(PO 4)2沉淀在纯水中的溶解度是否会受到溶解在纯水中的CO 2的影响?

答:受影响。 由于Ca 3(PO 4)2的K sp =10

-28.70

,溶解度不是很小,且PO 43-

强烈水解,使得溶液呈弱碱

性。若水中含有弱酸(H 2CO 3),将会促进沉淀的溶解。

9-10 AgCl 在HCl 溶液中的溶解度,随HCl 的浓度增大时,先是减小然后又逐渐增大,最后超过其在纯水中的饱和溶解度,这是为什么?

答:开始减小是由于同离子效应,然后又逐渐增大是由于络合效应,最后超过其在纯水中的饱和溶解度。

9-11 研究PbSO 4沉淀时,得到下面著名的实验曲线,试从理论上进行解释(提示:根据均相成核作用和异相成核作用进行解释)。

答:A 点之前(初始浓度小于0.0068

mol ·L -1

)时,以异相成核为主,晶核的数目基本不变。由于沉淀颗粒的大小是由晶核形成速度和晶粒成长速度的相对大小所决定的,而此时晶核形成速度一定,晶粒成长速度只取决于过饱和溶液在晶核上沉积的速度,即应与溶质的浓度成正比。所以A 点之前沉淀颗粒的半径随初始浓度成线性增长。 A 点之后(初始浓度大于0.0068

mol ·L -1

)时,晶核数目激增,均相成核作用为主导。由于晶核生成极快,势必形成大量微晶,使过剩溶质消耗殆尽而难于长大,只能聚集起来得到细小的胶状沉淀。初始浓度越大,晶核数目越多,沉淀颗粒越小。

习题

【9-1】已知4224

[][][]CaSO Ca SO K +-=

=200,忽略离子强度的影响,计算CaSO 4的固有溶解度,

并计算饱和CaSO 4溶液中,非离解形式 Ca 2+

的百分数。 解:s o

= [CaSO 4]水 = 200?[Ca 2+

][SO 42-

] = 200?K sp

= 200 ? 9.1 ? 10-6

= 1.8?10

-3

mol ·L -1

20 40 60

80 0

100 0.001

0.003

0.005

0.007

0.010

Pb(ClO 4)2和Na 2SO 4的初始浓度/mol·L -1

沉淀颗粒的平均直径/μm

A

[Ca 2+

]=sp K =6101.9-?=3.02?10

-3

mol ·L -1

3

4233

4[] 1.8210[][] 1.8210 3.0210

CaSO Ca CaSO -+--?=+?+??100% = 37.6% 【9-2】已知某金属氢氧化物M(OH)2的K sp =4?10-15

,向0.10 mol ·L -1

M 2+

溶液中加入NaOH ,忽略体积变化和各种氢氧基络合物,计算下列不同情况生成沉淀时的pH 。 a. M 2+

有 1%沉淀; b. M 2+有50%沉淀;

c. M 2+有99%沉淀。

解:a. [M 2+

] = 0.10 ? (1-1%) = 0.099 mol ·L -1

[OH -

=?10-7 mol ·L -1

pH = 7.30

b. [M 2+

] = 0.10?(1- 50%) = 0.050 mol ·L -1

[OH -

=

?10-7 mol ·L -1

pH = 7.45

c. [M 2+

] = 0.10?(1- 99%) = 0.001 mol ·L -1

[OH -

=

?10-6 mol ·L -1

pH = 8.30

【9-3】考虑盐效应,计算下列微溶化合物的溶解度。 a. BaSO 4在0.10 mol ·L -1

NaCl 溶液中; b. 在0.10 mol ·L -1

BaCl 2溶液中。

解:a. I =

12∑c i z i 2 = 12

(0.10?12+0.10?12

) = 0.10 查表,I = 0.10 时,+2Ba γ= 0.38,-24

SO γ= 0.355

22224

4

o

2sp Ba SO Ba SO K a a s γγ+-+-=?=??

s =

=

? 10-5 mol ·L -1

b. 2

2211(0.1020.201)0.3022

i i

I c Z =

=?+?=∑

lg 0.5121i I

Z Ba I γ??-=??+???

查表,Ba 2+

:?=500; 24SO -

:?=400,B = 0.00328

代入上式,得

+

2Ba γ= 0.256,-24

SO γ= 0.222

22224

4

(0.10)sp Ba SO Ba SO K a a s s γγ+-+-=?=+???

10

-9.96

≈ 0.10 ? 0.256 ? s ? 0.222

s = 1.9?10-8 mol ·L

-1 【9-4】考虑酸效应,计算下列微溶化合物的溶解度。

a. CaF 2在 pH = 2.0的溶液中;

b. BaSO 4在 2.0 mol ·L -1

HCl 中; c. PbSO 4在0.10 mol ·L -1 HNO 3中;

d. CuS 在 pH = 0.5的饱和H 2S 溶液中([H 2S ]≈ 0.1 mol ·L -1

)。 解:a.CaF 2的 p K sp = 10.75, HF 的 p K a = 3.18

F(H)

= 1+[H +]/K a = 1+10

-2.0

/10

-3.18

= 10

1.21

s (2s )2 = K sp ?

2

2

10.75 1.212

3

310104

4

sp K s α-???=

=

= 1.1?10-3

mol ?L -1

b. BaSO 4的p K sp = 9.96; H 2SO 4的p K a 2 = 1.99

24224

24

2.30

1.99()

2()

9.96 2.30

()41

[] 2.0111010

101.510SO

H a sp SO H sp SO H H K s K s K mol L ααα-

--+--+--=+=+==?=?==??

c. PbSO 4的p K sp = 7.79; H 2SO 4的p K a 2 = 1.99

242 1.041.99()

[]0.10111010

SO

H a H K α-

+-=+=+=

24

7.79 1.0441()10 4.210sp SO H s K mol L α--+--=?==??

c. CuS 的p K sp = 35.2; H 2S 的p K a 1 = 6.68, p K a 2 = 14.15

1220.5,()[]0.1pH c H S H S mol L -=∴==?Q

12

2112

22

6.8614.1520.831

0.520.5 6.68 6.6814.15[][][]100.1

10101010

a a S a a a K K S c c

H H K K K mol L δ--++

-----?----=?=

?++?=

=?++

35.2

214.37151220.8310[]10 4.310[]10

sp

K s Cu mol L S -+

-----=====??

d.CuS 的K sp =6×10-36

;H 2S 的K a1=1.3×10-7

,K a2=7.1×10-15

。 因

220.50.52

2015715

S

(H)

a2a1a2[H ][H ]10101+=1+ 1.1107.1100.3107.110K K K α-

++--?---=++=????? 22S

(H)

[S ]c

α-

-=

2362201151S (H)

610[Cu ] 1.110mol L =6.610mol L 0.1sp K s c

α--+

---??

?==

?=????? ???

【9-5】考虑S 2-

的水解,计算下列硫化物在水中的溶解度。 a .CuS ; b .MnS

解:a. CuS 的pK sp = 35.2;H 2S 的p K a 1 = 6.68,p K a 2 = 14.15

由于CuS 的溶解度很小,S 2-与水中的H +

结合产生的OH -

很少,溶液的pH ≈7.0,此时

7.014.1514.014.15 6.687.39

()13.9

14

1

110101010

1.2310

S H s mol L

α-+-++---=++=====??

b. MnS 的pK sp = 9.7;H 2S 的pKa 1 = 6.68,p K a 2 = 14.15

由MnS 的pK sp 可知,MnS 的溶解度较大,又因S 2-

的质子化作用很强,因此,可近似地认为溶解时的总反应为:

--+++?→?+HS OH Mn O H MnS K

22

由此沉淀平衡可知

223

222222()22

9.71414.159.953

4[],[],[][][][][][]

[][][][][][][][]

[]1

[][][][][][]10106.510sp MnS W

Mn s OH s HS s K Mn OH HS s H S K Mn OH HS Mn OH HS H S HS Mn S OH H K K H S Ka s s mo +--+--+-+

-

-

+

-

-

+-

-

+--++---+--=========??=====?又 1

l L -?

此时,溶液中的[OH -] = 6.5?10-4

mol ·L -1

,即 [H +

] = 1.5?10-11

mol ·L -1

1

112

11 6.68211211 6.68 6.6814.15

[] 1.510100.9999[][](1.510) 1.5101010a HS a a a H K H H K K K δ-

+--++-----??=

==≈++?+??+

因此,溶液中的 S 2-实际上均以HS -

形式存在,这表明上述近似处理正确。 【9-6】将固体AgBr 和AgCl 加入到 50.0 mL 纯水中,不断搅拌使其达到平衡。计算溶液中Ag +

的浓度。

解:AgCl 的K sp = 1.8?10-10

; AgBr 的K sp = 5?10-13

,在溶液中只有一种Ag +

的浓度,因为

K sp (AgCl)>K sp (AgBr),因此,平衡溶液中Ag +应由AgCl 的K sp 求出,

51[] 1.3410Ag mol L +--==??

【9-7】计算CaC 2O 4在下列溶液中的溶解度。

(a )pH = 4.0的HCl 溶液中; 解:CaC 2O 4的K sp = 10

-8.70

;H 2C 2O 4的K a 1 = 10

-1.22

,K a 2 = 10

-4.19

224212

2

4.0 4.198.0 4.19 1.22()

[][]111010 2.55C O

H a a a H H K K K α-

++-+-++=++=++=?

517.110s mol L --===??

(b )pH =3. 0含有草酸总浓度为0.010 mol ·L -1

的溶液中。 解:224

212

2 3.0 4.19 6.0 4.191.22()

[][]11101016.7C O H a a a H H K K K α-++-+-++=++=++=?

224224

()

8.705116.7

10 3.34100.010

C O

H sp H C O s K mol L c α-

---=?

=?

=?? 【9-8】计算CaCO 3在纯水中的溶解度和平衡时溶液的pH 。 解:CaCO 3的K sp = 10

-8.54

;H 2CO 3的K a 1 = 10

-6.38

,K a 2 = 10

-10.25

CaCO 3在纯水中的主要离解平衡为:

--+++?→?+3223HCO OH Ca O H CaCO K

由此沉淀平衡可知:

32

2323

322233

3

23228.5414.010.2512.33

()23[],[],[][][][][][][][][][][][][][]

[]1

[][][][]1010[][]sp CaCO W a Ca s OH s HCO s K Ca OH HCO s H CO K Ca OH HCO Ca OH HCO H CO HCO Ca CO OH H K K H CO K +--+--+-+

-

-+

-

-+

--+

--

+

--+-+-

=========??==又 293s =

312.2951108.0210s mol L ---==??

此时,溶液中的[OH -] = s = 8.0?10-5

mol ·L -1

,即 pH = 9.90

【9-9】为了防止 AgCl 从含有 0.010 mol ·L -1

AgNO 3和 0.010 mol ·L -1

NaCl 溶液中析

出沉淀,应加入氨的总浓度为多少(忽略溶液体积变化)?

解:AgCl 的pKsp = 9.75,Ag +

-NH 3 络合物的lg

1

= 3.24, lg

2

= 7.05

3

22()1323231[][][]Ag NH NH NH NH αβββ=++≈

3'()

9.752

32

1

3[]

[]

[][]0.010

100.010[][]0.22sp Ag NH

Cl Ag K Ag Cl NH NH mol L αβ-++-

--===

?=?

因为Ag +

与NH 3生成的络合物以Ag(NH 3)2+

为主,故应加入氨的总浓度为:

13()0.2220.0100.24c NH mol L -=+?=?

【9-10】计算 AgI 在 0.010 mol ·L -1

Na 2S 2O 3和0.010 mol ·L -1

KI 溶液中的溶解度。 解:AgI 的p K sp = 16.03,Ag +

- S 2O 32- 络合物的lg 1

= 8.22,lg

2

= 13.46, lg

3

= 14.15

22322223123223323()

2.08.82 4.01

3.46 6.01

4.159.46

1[][][]110101010Ag S O

S O S O S O αβββ-

----+-+-+=+++=+++=

16.039.46510 2.710[]0.010

sp K s I α

-+--

?===? mol ·L -1

【9-11】今有pH =3.0含有0.010 mol ·L -1 EDTA 和0.010 mol ·L -1 HF 及0.010 mol ·L -1

CaCl 2的溶液。问:a. EDTA 对沉淀的络合效应是否可以忽略?b .能否生成CaF 2沉淀? 解:a. CaF 2的p K sp = 10.57,HF 的p K a = 3.18,lg K (CaY) = 10.69,pH =3.0,lg

Y(H)

= 10.60

()()

10.69

10.60

[']

1[]10.010110 1.01110

Ca Y CaY CaY

Y H Y Y K K αα=+=+

=+

?=≈

因此,EDTA 对沉淀的络合效应可以忽略。 解法二:

'

lg lg lg 10.6910.600.09CaY CaY Y K K α=-=-=

因此,EDTA 对沉淀的络合效应可以忽略。 b. 3.0 3.18

()1[]/110

2.51F H H Ka α+

-+=+=+=

21

()

21

22 4.810.57

()0.010

[]0.040[]0.010[][]1010F H sp CaF F mol L Ca mol L Ca F K α--+-+---=

=?=?=>=

因此,能生成CaF 2沉淀。

【9-12】考虑络合效应,计算下列微溶化合物的溶解度。 a. AgBr 在2.0 mol ·L -1

NH 3溶液中;

b .BaSO 4在 pH =8.0的0.010 mol ·L -1

EDTA 溶液中。 解:a. Ag +

-NH 3 络合物的lg

1

= 3.24, lg

2

= 7.05, AgBr 的K sp = 10

-12.30

3

32 3.2427.057.65

()313212.307.65

31

()1[][]1 2.010 2.0101010

4.7410Ag NH sp Ag NH NH NH s K mol L

αββα-+--=++=+?+?==?==??

b. BaSO 4的lg K sp = 7.86 ; pH=8.0时,lg Y(H)

= 2.27

'()()

7.86 3.59

2.27

[]

1[]10.010*******Ba Y BaY BaY

Y H Y Y K K αα=+=+

=+

?=

9.96 3.594110 6.510sp BaY s K mol L α-+--===??

【9-13】某溶液含有Ba 2+

,EDTA 和SO 42-。已知其分析浓度分别为+2Ba c =0.10 mol ·L -1

Y c =0.11 mol ·L -1,-24

SO c =1.0 ?10-4 mol ·L -1

。欲利用 EDTA 的酸效应阻止BaSO 4沉淀生

成,则溶液的 pH 至少应大于多少?已知BaSO 4的 K sp = 1.0? 10-10,K BaY = 107.8

,pH 与 lg Y(H)

的有关数据如下:

pH 8.9

9.1 9.3 9.5 9.7 10.0 lg

Y(H)

1.38

1.2

1.0

0.80

0.70

0.45

解: 5.8

7.8

()()

()

()

[]

0.110.10

101[][]10

Ba Y BaY BaY BaY Y H Y H Y H Y Y K Y K K αααα'-=+≈=

=

?=

224104

()

()

104

5.8

[][]

0.10

1.010 1.0100.101.010 1.01010BaY Ba Y Y H K Ba SO αα+-

----=?=????=

??

0.8()10α=Y H

因此, pH > 9.5。

【9-14】下列情况下有无沉淀生成?

a. 0.001 mol ·L -1

Ca(NO 3)2溶液与 0.010 mol ·L -1

NH 4HF 2溶液等体积相混合; b. 0.1

mol ·L -1

Ag(NH 3)2+

的1

mol ·L -1

NH 3溶液与 1

mol ·L -1

KCl 溶液等体积相混合; c. 0.010 mol ·L -1

MgC12溶液与 0.1

mol ·L -1

NH 3-1 mol ·L -1

NH 4Cl 溶液等体积相混 解:a.混合后,

Ca(NO 3)2 浓度为 0.00050 mol ·L -1

, NH 4HF 2 浓度为0.0050 mol ·L -1

NH 4HF 2可看作0.0050 mol ·L -1

HF -0.0050 mol ·L -1F -构成的缓冲溶液。

3.18

[]0.0050[][]10[]0.0050[]

a a

b

c H H H K c H H +++

-++

?--==?++ 解得 [H +] = 10

-3.27

mol ·L -1

1

3.18

3.18

3.270.0100.005510[][]1010a F F F a mol L K F c c H K δ--

----

+--?=?=?=?++=

2222811()[][]0.00050.0055 1.5210(2.710)sp CaF Ca F K +---=?=?>?

因此,有沉淀生成。 b.Ag +

-NH 3 络合物的lg

1

= 3.24,lg

2

= 7.05,AgCl 的pKsp = 9.75

混合后:Ag(NH 3)2+

浓度为0.05 mol ·L -1

,NH 3浓度为0.5 mol ·L -1

,KCl 浓度为0.5 mol ·L -1

3

2 3.2427.05

()31326.45

1[][]10.5100.51010

Ag NH NH NH αββ=++=+?+?=

7.75

6.45

7.75

8.05

9.75()0.050[]1010[][]100.510(10)sp AgCl Ag Ag Cl K +-+----=

==?=>

所以,有沉淀生成。

c.Mg(OH)2的pK sp = 10.74,NH 3的pK b = 4.74,混合后,溶液中0.0050 mol ·L -1

MgC12,0.05

mol ·L -1

NH 3 - 0.5 mol ·L -1

NH 4Cl

2

14 4.748.265.74

22 5.74213.8,()0.5

[]10100.05

[]10[][]0.00501010a a

b sp Mg OH

c H K c OH Mg OH K +-----+--?-==?===?=<

所以无沉淀生成。

【9-15】计算 CdS 在pH =9.0,NH 3-NH 4+总浓度为 0.3 mol ·L -1

的缓冲溶液中的溶解度(忽略离子强度和Cd 2+

的氢氧基络合物的影响)。

解:CdS 的K sp = 8?10-27

;NH 3的pK b = 4.74;Cd 2+

- NH 3的lg

1

~lg

6分别为:2.65,

4.75,6.19,7.12,6.80,

5.14;H 2S 的K a 1 = 1.3?10-7

,K a 2 = 7.1?10-15

设:CdS 的溶解度为s 。溶液中的游离氨浓度为

13

5

35 4.74

[]10[]0.300.300.10[]1010

NH b OH NH c mol L OH K δ------=?=?=??++≈ 3

263

()13236321[][]...[] 3.4410[]

Cd NH s NH NH NH Cd αβββ+

=

=++++=? 故:23

[] 3.4410

s

Cd +

=

? (1) 而2221

522()

1.410[][]1[]S H a a a s H H S K K K α-++-?==++=? 故:25

[] 1.410

s

S -

=

? (2) 将(1)、(2)式代入K sp 关系得:

2

27

358810

3.4410 1.410

4.8210

sp s s s K -=?==???? 故s = 1.96?10-9

mol ·L -1

【9-16】考虑生成氢氧基络合物的影响,计算Zn(OH)2在pH=10的溶液中的溶解度。

此时溶液中Zn 2+

的主要存在形式是什么?

解:Zn 2+

-OH -

络合物的lg 1

~lg

4

分别为:4.4,10.1,14.2,15.5;Zn(OH)2的K sp

= 1.2?10-17

设溶解度为s ,则

22234223412344.4410.1814.21215.5162

0.4 2.1 2.20.5

2

71

[][()][()][()][()]

[]{1[][][][]}{110101010}

[]

{110101010}[]

2.410sp sp

s Zn Zn OH Zn OH Zn OH Zn OH Zn OH OH OH OH K OH K OH mol L ββββ++--

+-------------=++++=++++=++++=

++++=??

由算式中大括号内数值比较表明,pH=10时,Zn(OH)2和Zn(OH)3-

为主要存在形式。 【9-17】Ag +

能与Cl -

生成AgCl 沉淀和AgCl 水,AgCl 2-

络合物。 (1)计算[Cl -

]= 0.1

mol ·L -1

时,AgCl 沉淀的溶解度;

(2)[Cl -]多大时,AgCl 沉淀的溶解度最小? 解:(1)Ag +

-Cl -

络合物的lg

1

= 3.04, lg

2

= 5.04, AgCl 的p K sp = 9.75

2 3.042 5.04 3.08

()129.75 3.08

()

61

1[][]10.1100.1101010 2.1510[]

0.1

Ag Cl sp Ag Cl Cl Cl K s mol L Cl αββα---+---=++=+?+?=?=

==??

(2) 由上题可知:212(1[][])[]

sp K s Cl Cl Cl ββ---

=

++

溶解度为最小值时的[Cl -

]值可由上式的一级微商等于零求得,即

22

1

0[][]ds d Cl Cl β--=-+=

故 5.04/212

[]10 3.02Cl mol L β---=

==?

【9-18】计算下列换算因数。 a. 根据 PbCrO 4测定Cr 2O 3; b .根据Mg 2P 2O 7测定MgSO 4·7H 2O ;

c. 根据(NH 4)3PO 4·12 MoO 3 测定Ca 3(PO 4)2和P 2O 5; d .根据(C 9H 6NO)3Al 测定Al 2O 3。

解:a. 234

151.99

0.235122323.20Cr O PbCrO M F M =

=

=?

b. 42227

722246.47

2.215222.55

MgSO H O Mg P O M F M ??=

=

=

c. 342

4343

()1()12310.18

0.0826*******.33

Ca PO NH PO MnO M F M ?=

=

=?

25

4343

2()12141.94

0.0378*******.33P O NH PO MnO M F M ?=

=

=?

d . 23

963()101.96

0.111022459.42

Al O C H NO Al

M F M ==

=?

【9-19】推导一元弱酸盐的微溶化合物MA 在下列溶液中溶解度的计算公式。 a. 在强酸溶液中;

b .在酸性溶液中和过量沉淀剂A -

存在下; c .在过量 M 2+

存在下的酸性溶液中;

d .在过量络合剂L 存在下(只形成ML 络合物)的酸性溶液中。

a.s =2

[]a sp a A

H K s K K c -

+??

+= ? ????

c. s =

; d.s =证明:a.

2

()

()[][]21;a A H sp a a

A H H K H s s K K K αα+

+

??+=+=?= ? ???

s ==

b. ()

[]a

A H a

H K K α++=;2

()A sp A H c s K α-???= ? ???

2

2

()[]a A sp sp A H a A c H K s K K c K α--+??

??+==

? ?

? ????

??

c. ()

[]a

A H a

H K K α+

+=;22

()2sp M A H s c K α+???= ? ???

2

()

[]

22

A H a

a

H K

s

K

α+?

+

==?

?

d.

()

[]

a

A H

a

H K

K

α

++

=

()

()()

1[]1L L

M L

L H L H

c c

L

αβββ

αα

=+?=+≈

2

()()

2

sp

M L A H

s s

K

αα

??

=

?

?

??

s==

【9-20】称取含砷试样0.5000 g,溶解后在弱碱性介质中将砷处理为 AsO43-,然后沉淀为Ag3AsO4。将沉淀过滤、洗涤,最后将沉淀溶于酸中。以 0.1000mol·L-1 NH4SCN 溶液滴定其中的Ag+至终点,消耗45.45 mL。计算试样中砷的质量分数。

解:As ~ AsO43- ~ Ag3AsO4 ~ 3Ag+ ~ 3NH4SCN ; n(As) =1

3

n(NH4SCN)

4

1

()()

3

()100%

s

n NH SCN M As

As

m

ω

?

=?

3

1

0.100045.451074.922

3100%22.7%

0.5000

-

????

=?=

【9-21】称取纯NaCl 0.5805 g,溶于水后用AgNO3溶液处理,定量转化后得到AgCl 沉淀1.4236 g。计算Na的相对原子质量。(已知Cl和Ag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35.453和107. 868)

解:

0.5805 1.4236

35.453107.86835.453

Na

M

=

++

故M(Na) = 22.989

【9-22】称取含硫的纯有机化合物1.0000g。首先用Na2O2熔融,使其中的硫定量转化为Na2SO4,然后溶解于水,用BaCl2溶液处理,定量转化为BaSO4 1.0890 g。计算:a.有机化合物中硫的质量分数;b.若有机化合物的摩尔质量为214.33 g·mol-1,求该有机化合物中硫原子个数。

解:a.

44() 1.089032.066

100%100%14.96%233.39 1.000

BaSO S BaSO s

S m M M m ω??=

?=

?=??

b.设该有机化合物中含有n 个硫原。

4

4 1.0890233.3911.000

214.33

BaSO BaSO s

s

m M n m M =

==

故该有机化合物中硫原子个数为1。

【9-23】将50 mg AgCl 溶解在10 mL 3 mol/L 的NH 3?H 2O 中,再加入10 mL 0.05 mol/L 的KI 溶液,有无AgI 沉淀生成?(已知K sp (AgI)=8.3?10-17

,Ag(NH 3)2+

的lg K =7.40,

M AgCl =143.3 g/mol )。

解: AgCl:

)/(035.03

.1431050

L mol =?

cNH 3=3/2=1.5(mol/L)

[Ag +

]原=

2035

.0=0.0175(mol/L) [I -]原=2

05.0=0.025(mol ·L -1

)

设混合后[Ag +

]=x / mol/L

Ag + + 2NH

3

= Ag(NH 3)2+

x 1.5-2×(0.0175-x ) 0.0175-x ≈1.5 ≈0.0175

2

5

.10175.0?x =β2=107.40 x =3.1×10-10

[Ag +

][I -]=3.1×10-10

×0.025=7.8×10

-12

>)(AgI sp K

有AgI 沉淀生成。

【9-24】50mL 1.0×10-4 mol/L 的Zn 2+

溶液,加入10mL 0.025% 8-羟基喹啉(HO x )溶液,在pH=6时,Zn 2+

未沉淀的百分数为多少?若此时有1.0×10-4

mol ·L -1

柠檬酸(H 3L)与Zn 2+

共存,可否阻止Zn 2+

的沉淀?已知Zn(O x )2的Ksp=5×10-25

;H2O x +

的pK a1=4.91,pK a2=9.81;H 3L 的pK a1=3.13,pK a2=4.76,pK a3=6.40;HO x 的M=145.17g ·mol -1

;ZnL 的lgK 稳=11.40。

解:(1)pH=6时,要考虑沉淀剂8-羟基喹啉的酸效应。

2

9.8169.81 4.91623O (H)

a2a1a2

[H ][H ]1+=1+10101010107.010x

K K K α++--?=+?+??=?

8-羟基喹啉的总浓度

4O 0.025%100010mol/L=2.910mol/L 145.1760x

c --????=? ????

所以4O 83O

(H)

2.910[O ]mol/L=4.110mol/L 7.010x

x x

c α-

---???=

=? ????

25sp

210282510[Zn ]mol/L=3.010mol/L [O ](4.110)x K -+

---??

?==??????

未沉淀的Zn 2+

的百分数为

2210

644Zn [Zn ] 3.010 3.610 3.610%501.01060

c +

+----?==?=???

(2)当存在柠檬酸H 3L 时,还要考虑络合效应。

当pH=6.0时,

23

6.40611.161214.2918L(H)

a3a2a3a1a2a3

[H ][H ][H ]1++=1+101010101010 3.

K K K K K K α+++---=+?+?+?=

4

5L

L(H)

501.01060[L]=

mol/L=2.210mol/L 3.7c α--???? ?=? ?

???

11.4056Zn(L)ZnL 1[L]=1+10 2.210 5.510K α-=+??=?

24

211Zn 6Zn(L)

501.01060[Zn ]mol/L=1.510mol/L 5.510c α+

-+

-???? ?=

=? ?? ???

2211

8226sp [Zn ][O ]=1.510

(4.110) 2.510x K +----???=?<

柠檬酸的络合作用可以阻止8-羟基喹啉与Zn 2+

的沉淀作用。

实验一、颗粒大小分析试验(比重计法)

实验一、颗粒大小分析试验(比重计法) 颗粒大小分析试验是测定干土中各种粒组所占该土总质量的百分数,借以明确颗粒大小分布情况,供土的分类与概略判断土的工程性质及选料之用。根据土的颗粒大小及级配情况常用的方法有筛分法与比重计法,筛分法适用于分析粒径大于0.074mm 的土;比重计法适用于粒径小于0.074mm的土。当土中兼有上述两类粒径时,则应联合使用筛析法与比重计法。 一、基本原理 密度计法是静水沉降分析法的一种,只适用于粒径小于0.075mm的土样。密度计法是将一定量的土样(粒径<0.075mm)放在量筒中,然后加纯水,经过搅拌,使土的大小颗粒在水中均匀分布,制成一定量的均匀浓度的土悬液(1000mL)。静止悬液,让土粒沉降,在土粒下沉过程中,用密度计测出在悬液中对应于不同时间的不同悬液密度,根据密度计读数和土粒的下沉时间,就可计算出粒径小于某一粒径d(mm)的颗粒占土样的百分数。 二、仪器设备 1、密度计 目前通常采用的密度计有甲、乙两种,这两种密度计的制造原理及使用方法基本相同,但密度计的读数所表示的含义则是不同的,甲种密度计读数所表示的是一定量悬液中的干土质量;乙种密度计读数所表示的是悬液比重。 (1)甲种密度计,刻度单位以在20oC时每1000mL悬液内所含土质量的克数来表示,刻度为-5~50,最小分度值为0.5。 (2)乙种密度计,刻度单位以在20oC时悬液的比重来表示,刻度为0.995~1.020,最小分度值为0.0002。 2、量筒2个:容积1000mL; 3、三角烧瓶:容积500ml 4、煮沸设备:电热器、锥形烧瓶; 5、分散剂:4%六偏磷酸钠或25%氨水; 6、其他:搅拌棒、温度计、研钵、秒表、烧杯、瓷皿、天平等。 三、操作步骤 1、密度计的校正 密度计在制造过程中, 其浮泡体积及刻度往往不易准确, 况且, 密度计的刻度是 以20 C的纯水为标准的。由于受实验室多种因素的影响,密度计在使用前应对刻度、弯液面、土粒沉降距离、温度、分散剂等的影响进行校正。 (1)土粒沉降距离校正

分析化学第七章(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答案解析

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 思考题 1.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有何区别?试举例说明之。 答:在重量分析法中,沉淀是经过烘干或灼烧后再称量的。沉淀形式是被测物与沉淀剂反应生成的沉淀物质,称量形式是沉淀经过烘干或灼烧后能够进行称量的物质。有些情况下,由于在烘干或灼烧过程中可能发生化学变化,使沉淀转化为另一物质。故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例如:BaSO4,其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相同,而在测定Mg2+时,沉淀形式是MgNH4PO4·6H2O,灼烧后所得的称量形式却是Mg2P2O7。 2.为了使沉淀定量完全,必须加人过量沉淀剂,为什么又不能过量太多? 答:在重量分析法中,为使沉淀完全,常加入过量的沉淀剂,这样可以利用共同离子效应来降低沉淀的溶解度。沉淀剂过量的程度,应根据沉淀剂的性质来确定。若沉淀剂不易挥发,应过量20%~50%;若沉淀剂易挥发,则可过量多些,甚至过量100%。但沉淀剂不能过量太多,否则可能发生盐效应、配位效应等,反而使沉淀的溶解度增大。 3.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怎样发生影响的?在分析工作中,对于复杂的情况,应如何考虑主要影响因素? 答: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有:共同离子效应,盐效应,酸效应,配位效应,温度,溶剂,沉淀颗粒大小和结构等。共同离子效应能够降低沉淀的溶解度;盐效应通过改变溶液的离子强度使沉淀的溶解度增加;酸效应是由于溶液中H+浓度的大小对弱酸、多元酸或难溶酸离解平衡的影响来影响沉淀的溶解度。若沉淀是强酸盐,如BaSO4,AgCl等,其溶解度受酸度影响不大,若沉淀是弱酸或多元酸盐[如CaC2O4、Ca3(PO4)2]或难溶酸(如硅酸、钨酸)以及与有机沉淀剂形成的沉淀,则酸效应就很显著。除沉淀是难溶酸外,其他沉淀的溶解度往往随着溶液酸度的增加而增加;配位

重量分析法习题

习题 一、填空题 1、沉淀滴定法中摩尔法的指示剂是__; 2、沉淀滴定法中摩尔法滴定酸度pH 是__; 3、沉淀滴定法中铵盐存在是摩尔法滴定酸度pH 是__; 4、滴定沉淀法中佛尔哈德法的指示剂是__; 5、沉淀滴定法中佛尔哈德法的滴定剂是__; 6、沉淀滴定法中,佛尔哈德法测定- Cl 时,为保护AgCl 沉淀不被溶解须加入的试剂是__; 7、沉淀滴定法中,法扬司法指示剂的名称是__; 8、沉淀滴定法中,摩尔法测定- Cl 的终点颜色变化是__; 9、沉淀滴定法中,已知荧光黄指示剂的a pK =7.0,则法扬司法滴定酸度pH 为__; 10、重量分析法中,一般同离子效应将使沉淀溶解度__; 11、重量分析法中,非构晶离子的盐效应将使沉淀溶解度__; 12、重量分析法中,沉淀阴离子的酸效应将使沉淀溶解度__; 13、重量分析法中,络合效应将使沉淀溶解度__; 14、重量分析法中,晶形沉淀的颗粒愈大,沉淀溶解度__; 15、重量分析法中,无定形沉淀颗粒较晶形沉淀__; 16、重量分析法中,溶液过饱和度愈大,分散度__; 17、重量分析法中,溶液过饱和度愈大,沉淀颗粒__; 18、利用4PbCrO (r M =323.2)沉淀形式沉重,测定2Cr 3O (r M =151.99)时,其换算因数为__; 19、利用722O P Mg 形式(r M =222.6)沉淀沉重,测定4MgSO ·7O H 2(r M =246.47)时,其换算因数为__; 20、利用424)(H P O NH ·123MoO (r M =1876.2) 沉淀形式沉重,测定 243)(PO Ca (r M =310.18)时, 其换算因数为__; 21、利用424)(HPO NH ·123MoO (r M =1876.2) 沉淀形式沉重,测定52O P (r M =141.95) 时, 其换算因数为__;

AHP分析法的详细计算过程

供应商的选择 一、层次分析法基本原理 供应商的选择多采用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Analytia1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A.L.Saat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 AHP是一种能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AHP是分析多目标、多准则的复杂大系统的有力工具。它具有思路清晰、 方法简便、适用面广、系统性强等特点,0最适宜于解决那些难以完全用定量方法进行分析的决策问题, 便于普及推广,可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将AHP引入决策,是决策科学化的一大进步。 应用AHP解决问题的思路是:首先, 把要解决的问题分层系列化, 即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达到的目标,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因素,按照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隶属关系将其分层聚类组合,形成一个递阶的、有序的层次结构模型。然后,对模型中每一层次因素的相对重要性,依据人们对客观现实的判断给予定量 表示,再用数学方法确定每一层次全部因素相对重要性次序的权值。最后,通过综合计算各层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权值,得到最低层(方案层)相对于最高层(总目标)的相对重要性次序的组合权值,以此作为 评价和选择决策方案的依据。 现举例来说明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假定有n个物体, 它们的重量分别为 W1、W2、……,Wn,并且假定它们的重量和为1个单位,即。两两比较它们之间的重量很容易得出判断矩阵: 显然 aij=1/ aji , aii=1 aij=aik/ ajk ; i,j,k=1,2,…,n 用重量向量W=[W1,W2,……,Wn]右乘A矩阵,其结果为 从上式不难看出,以n个物体重量为分量的向量W是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根据矩阵理论,n为上

水中全硅的测定 重量法

实验四 实验名称: 全硅的测定(重量法) 实验原理: 全硅含量的测定采用重量法时刻直接用分析天平称量沉淀的重量而得到分析结果,不必用其他基准物质标定标准溶液或用标准试样进行比较,因此准确度较高。重量法测定全硅含量时,用浓盐酸是硅酸盐变成硅酸并进行脱水,经过滤、灼烧、冷却、称量、计算可的出水样中的全硅含量(以二氧化硅表示)。 实验仪器: 2.1 实验试剂: 浓盐酸。 2.2 盐酸溶液(1+49)。 2.3 5%硝酸银溶液(重/容)。 实验步骤: 将测定过溶解固体或灼烧减少固体之后的蒸发皿上盖,以表面皿,从皿的嘴部加入浓盐酸5-10ml ,静置片刻,使固体物质充分溶解。 3.2 将蒸发皿置于水浴锅上用玻璃三角架将表面架起,蒸发至干,移入150-155℃烘箱中烘干2h ,必要时重复3.1、3.2项操作,再次脱水。 3.3 将蒸发皿冷却室温后,加入10ml 浓盐酸润湿,再加入50ml 蒸馏水煮沸。 3.4 用蒸馏水冲洗表面皿,洗液置于蒸发皿中,用定量滤纸过滤,以热盐酸溶液(1+49)洗涤滤纸及沉淀5次,至滤纸呈现白色,再用热蒸馏水洗至滤纸无氯离子(以硝酸银溶液检验)。滤液留作测定铁铝氧化物用。 3.5 将滤纸连同沉淀物置于已恒重的坩埚中,烘干炉上彻底灰化后置于高温炉中,在900℃下灼烧1h 。 3.6 取出坩埚,在空气中稍冷后,移如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迅速称量。 3.7 再在相同温度下灼烧半小时,冷却后称量,如此反复操作直至恒重。 全硅(SiO 2)含量(mg/l )按下式计算: G 1-G 2 SiO 2 =—————— x1000 V 式中G 1——灼烧后沉淀物与坩埚的重量,mg 。

第九、十章 沉淀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答案

第九章沉淀滴定法练习题参考答案 1. 莫尔法测定Cl-采用滴定剂及滴定方式是( B) (A)用Hg2+盐直接滴定(B)用AgNO3直接滴定 (C) 用AgNO3沉淀后,返滴定(D)用Pb2+盐沉淀后,返滴定 2. 下列试样中的氯在不另加试剂的情况下,可用莫尔法直接测定的是( D) (A) FeCl3(B) BaCl2 (C) NaCl+Na2S (D) NaCl+Na2SO4 3. 用莫尔法测定Cl-的含量时,酸度过高,将使(Ag2CrO4不易形成,不能确定终点),碱性太强,将生成(生成褐色Ag2O,不能进行测定)。 4.关于以K2CrO4为指示剂的莫尔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指示剂K2CrO4的量越少越好 (B)滴定应在弱酸性介质中进行 (C)本法可测定Cl—和Br—,但不能测定I—或SCN— (D)莫尔法的选择性较强 5.(√)佛尔哈德法是以NH4SCN为标准滴定溶液,铁铵矾为指示剂,在稀硝酸溶液中进行滴定。 6. 佛尔哈德法测定Ag+时, 应在(酸性)(酸性,中性), 这是因为(若在中性介质中,则指示剂Fe3+水解生成Fe(OH)3,影响终点观察)。 7.(×)用佛尔哈德法测定Ag+,滴定时必须剧烈摇动。用返滴定法测定Cl-时,也应该剧烈摇动。 8.以铁铵矾为指示剂,用返滴法以NH4CNS标准溶液滴定Cl-时,下列错误的是(D) (A)滴定前加入过量定量的AgNO3标准溶液 (B)滴定前将AgCl沉淀滤去 (C)滴定前加入硝基苯,并振摇 (D)应在中性溶液中测定,以防Ag2O析出 9.(√)在法扬司法中,为了使沉淀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通常加入适量的糊精或淀粉使沉淀处于胶体状态。 10. 卤化银对卤化物和各种吸附指示剂的吸附能力如下: 二甲基二碘荧光

第九章--重量分析法思考题答案

第九章 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 思考题 1. 解释下列现象。 a. CaF 2在 pH =3的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在 pH=5的溶液中的溶解度大; 答:这是由于酸效应的影响。因为'()sp sp F H K K α=?,随着[H +]的增大, ()F H α也增大,'sp K 也随之增大,即溶解度变大。所以,CaF 2在 pH =3的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在 pH=5的溶液中的溶解度大。 b .Ag 2CrO 4在0.0010 mol ·L -1AgNO 3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在0.0010 mol ·L -1 K 2CrO 4溶液中的溶解度小; 答:Ag 2CrO 4的pK sp =11.71 Ag 2CrO 4在0.0010 mol ·L -1AgNO 3溶液中的溶解度s 1: 15.7111.7122101[]0.001010sp K Ag mol L s ---+?== = Ag 2CrO 4在0.0010 mol ·L -1 K 2CrO 4溶液中的溶解度s 2 : 1 4.36210mol L s --?=== 所以, s 1< s 2,即Ag 2CrO 4在0.0010 mol ·L -1AgNO 3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在0.0010 mol ·L -1 K 2CrO 4溶液中的溶解度小。 c. BaSO 4沉淀要用水洗涤,而 AgCl 沉淀要用稀 HNO 3洗涤; 答:BaSO 4沉淀要水洗涤的目的是洗去吸附在沉淀表面的杂质离

子。 AgCl沉淀为无定形沉淀,不能用纯水洗涤,这是因为无定形沉淀易发生胶溶,所以洗涤液不能用纯水,而应加入适量的电解质。用稀HNO3还可防止Ag+水解,且HNO3加热易于除去。 d.BaSO4沉淀要陈化,而AgCl或Fe2O3·nH2O沉淀不要陈化; 答:BaSO4沉淀为晶形沉淀,陈化可获得完整、粗大而纯净的晶形沉淀。 而AgCl或Fe2O3·nH2O沉淀为非晶形沉淀。对于此类沉淀,陈化不仅不能改善沉淀的形状,反而使沉淀更趋粘结,杂质难以洗净。 e. AgCl和BaSO4的Ksp值差不多,但可以控制条件得到BaSO4晶体沉淀,而AgCl只能得到无定形沉淀; 答:各种沉淀都有一个能大批自发产生晶核的相对过饱和极限值,称为临界(过饱和)值。控制相对过饱和度在临界值以下,沉淀就以异相成核为主,能得到大颗粒晶形沉淀。BaSO4和AgCl的临界值分别为1000和5.5,所以前者控制条件,比较容易保持过饱和度不超过临界值,得到晶形沉淀。而后者临界值太小,控制条件仍无法使过饱和度小于临界值,故只能得到无定形沉淀。 f. ZnS在HgS沉淀表面上而不在BaSO4沉淀表面上继沉淀。 答:由于HgS表面的S2-浓度比溶液中大得多,对ZnS来说,此

【精品】第七章重量分析法及沉淀滴定法

第七章重量分析法及沉淀滴定法 (4 学时) 【本章重点】: 1银量法的基本原理 2.指示剂的使用条件与指示终点的方法 3沉淀滴定法中的常用基准物质和滴定液的配制和标定 4沉淀滴定法测定无机卤化物,有机卤化物和有机碱氢卤酸盐的含量方法 重量分析法 一、选择题 1 重量分析中,若待测物质中含的杂质与待测物的离子半径相近,在沉淀过程中往往形成 (C) A. 表面吸附 B. 吸留与包藏 C. 混晶 D. 后沉淀 2 下列说法中违背了晶形沉淀条件的是(B) A. 沉淀应在热溶液中进行 B. 沉淀应在浓的溶液中进行 C. 应在不断搅拌下慢慢滴加沉淀剂 D. 沉淀应放置过夜使沉淀陈化 3 在重量分析中对无定形沉淀洗涤时,洗涤液应选择(B) A. 冷水 B. 热的电解质浓溶液 C. 沉淀剂稀溶液 D. 有机溶剂 4 下列说法中违背了无定形沉淀条件的是(D) A. 沉淀可在浓溶液中进行 B. 沉淀应在不断搅拌下进行 C. 沉淀在热溶液中进行 D. 在沉淀后放置陈化 5 若BaCl2中含有NaCl、KCl、CaCl2等杂质,用H2SO4沉淀Ba2+时,生成的BaSO4最易吸附的离子是(D) A. H+ B. K+ C. Na+ D. Ca2+ 6 沉淀重量法中,称量形的摩尔质量越大,将使(D) A. 沉淀易于过滤洗涤 B. 沉淀纯净 C. 沉淀的溶解度减小 D. 测定结果准确度高 7 用BaSO4重量法测定Ba2+含量,若结果偏低,可能原因是( B ) A. 沉淀中含有Fe3+等杂质 B 沉淀中包藏了BaCl2 C 沉淀剂H2SO4在灼烧时挥发 D 沉淀灼烧的时间不足 二、填空题

1 重量分析法对称量形式的要求是①组成必须固定,且与化学式完全符合;②称量形式的性质要稳定;③称量形式的摩尔质量要大。 2 吸留共沉淀与表面吸附共沉淀的主要区别在于吸留发生在沉淀内部,吸附发生在沉淀 表面。 3 陈化过程是沉淀与母液一起放置一段时间的过程,它的作用是①晶体完整化以及小晶粒溶解,大晶粒长大使沉淀变得更加纯净②将吸附、吸留或包藏在沉淀内部的杂质 重新转移进入溶液,使沉淀纯度升高。 4由于无定形沉淀颗粒小,为防止沉淀穿滤,应选用致密(慢速) 滤纸。 5 获得晶型沉淀控制的主要条件是稀溶液、热,沉淀剂缓慢加入、不断搅拌、 陈化。 6 均匀沉淀法是指利用溶液中的化学反应使沉淀剂逐步地、均匀地产生,从而使沉淀缓慢地均匀地形成。其优点是能获得紧密的大颗粒沉淀。 7 在含有Ca2+ 和H2C2O4的酸性溶液中,加入尿素CO(NH2)2并加热煮沸,能析出较大颗粒 的CaC2O4沉淀,其原因是随加热反应逐渐进行,NH3浓度均匀增加,[C2O42-]随之增大, 过饱和度小,故颗粒大。尿素发生的反应。 三、问答题 1 无定形沉淀的条件之一是在浓溶液中进行,这必然使吸附杂质量增多,为了避免这个问题,在实验中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答: 沉淀完毕之后,加一定量热水稀释,充分搅拌,使表面吸附杂质转移到溶液中去。 2 当用冷水洗涤AgCl沉淀时,为什么会产生胶溶现象?应当选用什么洗涤液? 答: 用冷水洗涤沉淀时,外双电层中带电荷离子被洗掉,使AgCl颗粒带相同电荷,互相排斥,使之均匀分散,故产生胶溶现象,应当选电解质溶液洗。 3简要说明下列溶液中微溶化合物的溶解度变化规律。 (1)Ag2CrO4在0.0100 mol ? L-1 AgNO3溶液中; (2)AgBr在2.00 mol ? L-1 NH3溶液中; (3)PbSO4在有适量乙醇的水溶液中。 答:(1) 同离子效应使Ag2CrO4得溶解度小于在纯水中的溶解度。 (2) 配位效应使AgBr溶解。 (3) PbSO4在有适量乙醇的水溶液中溶解度明显降低。

华师分析实验实验报告答案

xx分析实验报告答案 实验一: 1.固定质量称量法和递减称量法各有何优缺点?在什么情况下选用这两种方法?答: 固定称量法优点: 适于称量不易吸湿、在空气中稳定,且呈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样品,此称量法更直接。 缺点: 不适用于块状物质的称量,且不易控制指定质量试样的量。 递减称量法优点: 适用于易吸水,易氧化,易与CO?反应及易挥发的样品。 缺点: 步骤较多,较繁琐 2在递减称量过程中,若称量瓶内的试样吸湿,对测定会造成什么误差?若试样倾入烧杯内再吸湿,对称量结果是否有影响?为什么? 答: 若称量瓶内的试样吸湿,则会使测定结果偏低,因为在称量过程中,是由两次称量之差求得的,若在称量瓶内试样吸湿了,就会是差值减小。 若试样倾入烧杯内再吸湿,则对称量结果没有影响。 2.递减称量法称量过程中能否用小勺取样,为什么? 答: 不能,因为用小勺取样会使小勺中沾上部分试样,造成误差。

实验二: 1.配制NaOH溶液时,应选用何种天平称取试剂?为什么? 答: 应选用托盘天平,因为这只是粗称,不需要用精密仪器。 2.在滴定分析中,滴定管、移液管为什么要用操作溶液润洗几次?滴定使用的锥形瓶是否也需要用操作溶液润洗?为什么? 答: (1)在滴定分析中,滴定管、移液管,若不用操作溶液润洗,将会稀释滴定时的标准溶液,使滴定结果偏低。 (2)滴定使用的锥形瓶不需要用操作溶液润洗,否则会使滴定结果偏高。 3.HCl与NaOH溶液定量反应后,生成氯化钠和水,为什么用HCl滴定NaOH溶液时采用甲基橙做指示剂,而用NaOH滴定HCl溶液时采用酚酞做指示剂? 答: 用HCl滴定NaOH溶液时,甲基橙【突变范围ph=3.1(红)~4.1(黄)】先加入装有NaOH溶液的锥形瓶中时呈黄色,当达到化学计量点时,溶液呈橙色,若用酚酞【突变范围ph=8.0(无色)~9.6(红)】则无明显的颜色变化,。 用NaOH滴定HCl溶液时,酚酞加入装有HCl溶液的锥形瓶中时呈无色,当达到化学计量点时,变成红色。若用甲基橙,当达到化学计量点时,ph=7.0,在此之前溶液早已变成橙色,故无法控制滴定量。 实验三: 1.盛放邻苯二甲酸氢钾的锥形瓶是否需要干燥?加入溶解的水量是否需要准确?为什么? 答:

重量分析法

重量分析法 思考题 9-1 解释下列现象。 (a )CaF 2在 pH =3的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在 pH=5的溶液中的溶解度大; 答:这是由于酸效应的影响。因为()sp sp F H K K α'=?,随着[H +]的增大,()F H α也增大,sp K '也随之增大,即溶解度变大。所以,CaF 2在 pH =3的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在 pH=5的溶液中的溶解度大。 (b )Ag 2CrO 4在0.0010 mol ·L -1 AgNO 3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在0.0010 mol ·L -1 K 2CrO 4溶液中的溶解度小; 答:Ag 2CrO 4的p K sp =11.71 Ag 2CrO 4在0.0010 mol ·L -1 AgNO 3溶液中的溶解度11.71 5.71 122 1010[]0.0010 sp K s Ag --+=== mol ·L -1 Ag 2CrO 4 在 0.0010 mol ·L -1 K 2CrO 4溶液中的溶解 度 4.36 210s -=== mol ·L -1 所以, s 1< s 2,即Ag 2CrO 4在0.0010 mol ·L -1 AgNO 3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在0.0010 mol ·L -1 K 2CrO 4溶液中的溶解度小。 (c )BaSO 4沉淀要用水洗涤,而 AgCl 沉淀要用稀 HNO 3洗涤; 答:BaSO 4沉淀要水洗涤的目的是洗去吸附在沉淀表面的杂质离子。 AgCl 沉淀为无定形沉淀,不能用纯水洗涤,这是因为无定形沉淀易发生胶溶,所以洗涤液不能用纯水,而应加入适量的电解质。用稀HNO 3还可防止Ag + 水解,且HNO 3加热易于除去。 (d )BaSO 4沉淀要陈化,而 AgCl 或Fe 2O 3·nH 2O 沉淀不要陈化; 答:BaSO 4沉淀为晶形沉淀,陈化可获得完整、粗大而纯净的晶形沉淀。 而 AgCl 或Fe 2O 3·nH 2O 沉淀为非晶形沉淀。对于此类沉淀,陈化不仅不能改善沉淀的形状,反而使沉淀更趋粘结,杂质难以洗净。 (e )AgCl 和BaSO 4的 K sp 值差不多,但可以控制条件得到BaSO 4晶形沉淀,而AgCl

滴定分析法实验报告

滴定分析法实验报告 滴定分析基本操作及酸碱浓度的比较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就不写出来了大家肯定都有 一实验原理 1.酸碱指示剂有其变色范围(pH),甲基橙的变色范围是3.1-4.4,0-3.1为红色, 3.1- 4.4为橙色,4.4-14为黄色。酚酞的变色范围是8.2-10.0,0-8.2为无色,8.2-10.0为浅红色,10.0-14为红色 2.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 在中和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会发生突变,可以通过溶液的颜色变化判断滴定终点,之后测定出消耗的酸或者碱的体积,就可以利用公式: VB*cB*νA=VA*cA*νB

求出碱和酸的浓度之比(ν代表化学计量数,对于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化学计量数均为1) 3.滴定分析法是将滴定剂(已知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滴加到含有被测组分的溶液中,直到达到滴定终点,然后根据滴定剂的浓度和消耗的体积计算被测组分含量的一种方法 4,。标准溶液的配置方法一般有两种:直接配制法和间接配制法,本实验是用间接配制法,以酚酞或甲基橙为指示剂来确定滴定终点 二实验步骤 1. 实验试剂 浓度为cNaOH=1mol/LNaOH溶液(要求不含碳酸根离子) 浓度为cHCl=1mol/LHCl溶液 0.1%酚酞指示剂 0.1%甲基橙指示剂

2. 实验仪器的准备 (1)酸式、碱式滴定管各一支,洗涤至内壁不挂水珠。然后涂油,试漏, 最后用5-10ml去离子水润洗三次备用 (2)锥形瓶三个,称量瓶两个,细口试剂瓶两个,用自来水洗至不挂水珠, 再用少量去离子水润洗三次,备用。称量瓶洗净后倒扣在干净的表面皿或滤纸上,令其自然干燥,以备下次实验用 3. 酸碱溶液浓度的比较 (1)用量筒分别量取40ml浓度为cNaOH=1mol/LNaOH溶液和浓度为 cHCl=1mol/LHCl溶液,分别倒入两个试剂瓶中,再用量筒分别量取

重量分析法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八章重量分析法计算下列换算因数: (1) 从Mg 2P 2 O 7 的质量计算MgSO 4 ·7H 2 O的质量; (2) 从(NH 4) 3 PO 4 ·12MoO 3 的质量计算P和P 2 O 5 的质量; (3) 从Cu(C 2H 3 O 2 ) 2 ·3Cu(AsO 2 ) 2 的质量计算As 2 O 3 和CuO的质量; (4) 从丁二酮肟镍Ni(C 4H 8 N 2 O 2 ) 2 的质量计算Ni的质量; (5) 从8-羟基喹啉铝(C 9H 6 NO) 3 Al的质量计算Al 2 O 3 的质量。

以过量的AgNO 3 处理0.3500g的不纯KCl试样,得到,求该试样中KCl的质量分数。 欲获得0.3g Mg 2P 2 O 7 沉淀,应称取镁质量分数为%的合金试样多少克? 今有纯的CaO和BaO的混合物2.212g,转化为混合硫酸盐后重5.023g,计算原混合物中CaO和BaO的质量分数。

有纯的AgCl和AgBr混合试样质量为0.8132g,在Cl 2 气流中加热,使AgBr转化为AgCl,则原试样的质量减轻了0.1450g,计算原试样中氯的质量分数。 铸铁试样1.000g,放置电炉中,通氧燃烧,使其中的碳生成CO 2 ,用碱石棉吸收后者增重0.0825g。求铸铁中碳的质量分数。 取磷肥2.500g,萃取其中有效P 2O 5 ,制成250mL试液,吸取试液,加入HNO 3 , 加H 2O稀释至100mL,加喹钼柠酮试剂,将其中H 3 PO 4 沉淀为磷钼酸喹啉。沉淀分 离后洗涤至中性,然后加mol·L-1NaOH溶液,使沉淀完全溶解。过量的NaOH 以酚酞作指示剂用mol·L-1HCl溶液回滴,用去。计算磷肥中有效P 2O 5 的质量分 数。

钼量的测定钼酸铅重量法(精)

钼量的测定钼酸铅重量法 在乙酸-乙酸铵溶液中,用乙酸铅将钼沉淀为钼酸铅(PbMoO4),灼烧后以钼酸铅形式称重。 试样中所含铜、钴、镍、锰、锌、镁和汞对本法均无干扰。铅、钙、铌、钒、锶和银等元素,能与钼酸生成不溶物与钼酸铅一起析出,对本法都有干扰。游离的无机和酒后酸妨碍沉淀完全。 用碳酸钠-氧化锌混合熔剂烧结,或用王水分解,两次氨水沉淀,可分离大部份干扰元素。在热的盐酸溶液中先加入稍过量的乙酸铵,然后慢慢地加入乙酸铅溶液,即使有碱土金属和铝等元素存在,也可以得到很好的结果。硫酸根的存在,当有足够量乙酸铵时,不致形成硫酸铅沉淀。 本法适用于含钼大于5%的试样。不适用于含钨高的试样。 (一)试剂 氯化铵洗液2% (每100毫升中含有1~2毫升氨水)。 乙酸铅溶液4% (每100毫升中含1毫升冰乙酸)。 单宁溶液1% (用时现配)。 (二)分析手续 用碳酸钠-氧化锌混合溶剂结分解试样: 称取0.8克试样(如为钼精矿应预先在300°焙烧),置于盛有8克2:1碳酸钠-氧化锌混合溶剂的25毫升瓷坩埚中,混匀后,再覆盖2克混合熔剂。在高温炉中加热至300°并保持半小时,再升至700°烧结1小时。取出冷却,倒入250毫升烧杯中,并将瓷坩埚放入其中,加热水约50毫升。如有绿色锰酸根出现,应加几滴乙醇使锰还原,加热煮沸5~10分钟,取下冷却。洗出坩埚,用双层定性滤纸过滤于200毫升容量瓶中,用1%碳酸钠热溶液洗净烧杯,并洗残渣7~8次,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吸取25~50毫升溶液,置于250毫升烧杯中,用水稀释至约120毫升。加2滴甲基橙无指示剂,用1:1盐酸酸化至红色,再过量2毫升。 用王水分解试样(适用于含少量的试样): 称取0.2~0.5克试样(如为钼精矿则应预先在300°焙烧),置于200毫升烧杯中,用水湿润后加入20毫升硝酸,微热至不再产生氧化氮为止,加10毫升盐酸,待作用缓慢后,蒸发至5~6毫升。加50毫升水,用氨水中和至微酸性并加热至近沸。另外准备75毫升1:1氨水于另一盖表皿的烧杯中,加热至近沸。在剧热的搅拌下将含钼的微酸性溶液慢慢倒入氨水中,再用水冲洗杯。放置至沉

沉淀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习题电子教案

沉淀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 一、选择题(其中1~12题为单选,13~20题为多选) 1.用重量法测定As 2O 3 的含量时,将As 2 O 3 在碱性溶液中转变为3 4 AsO-, 并沉淀为Ag 3AsO 4 ,随后在HNO 3 介质中转变为AgCl沉淀,并以AgCl称量。 其换算因数为() A. As 2O 3 /6AgCl; B. 2As 2 O 3 /3AgCl; C. As 2O 3 /AgCl; D.3AgCl/ 6As 2 O 3 2.在重量分析中,洗涤无定型沉淀的洗涤液应是() A. 冷水 B. 含沉淀剂的稀溶液 C. 热的电解质溶液 D. 热水 4.Ra2+与Ba2+的离子结构相似。因此可以利用BaSO 4 沉淀从溶液中富集微量Ra2+,这种富集方式是利用了() A. 混晶共沉淀 B. 包夹共沉淀 C. 表面吸附共沉淀 D. 固体萃取共沉淀 5.在法扬司法测Cl-,常加入糊精,其作用是() A.掩蔽干扰离子 B. 防止AgCl凝聚 C.防止AgCl沉淀转化 D. 防止AgCl感光 6.重量分析中,当杂质在沉淀过程中以混晶形式进入沉淀时,主要是由于() A. 沉淀表面电荷不平衡 B. 表面吸附 C. 沉淀速度过快 D. 离子结构类似 7.用BaSO 4 重量分析法测定Ba2+时,若溶液中还存在少量Ca2+、Na+、 CO 32-、Cl-、H+和OH-等离子,则沉淀BaSO 4 表面吸附杂质为() A. SO 4 2-和Ca2+ B. Ba2+和CO 3 2- C. CO 3 2-和Ca2+ D. H+和OH- 8.Mohr法不能用于碘化物中碘的测定,主要因为() A. AgI的溶解度太小 B. AgI的吸附能力太强 C. AgI的沉淀速度太慢 D. 没有合适的指示剂 9.用Mohr法测定Cl一,控制pH=4.0,其滴定终点将() A. 不受影响 B. 提前到达 C. 推迟到达 D. 刚好等于化学计量点

常见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及其原理

常见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 一、化学分析方法 化学分析从大类分是指经典的重量分析和容量分析。重量分析是指根据试样经过化学实验反应后生成的产物的质量来计算式样的化学组成,多数是指质量法。容量法是指根据试样在反应中所需要消耗的标准试液的体积。容量法即可以测定式样的主要成分,也可以测定试样的次要成分。 1.1重量分析 指采用添加化学试剂是待测物质转变为相应的沉淀物,并通过测定沉淀物的质量来确定待测物的含量。 1.2容量分析 滴定分析主要分为酸碱滴定分析、络合滴定分析、氧化还原滴定分析、沉淀滴定分析。 酸碱滴定分析是指以酸碱中和反应为原理,利用酸性标定物来滴定碱性物质或利用碱性标定物来滴定酸性待测物,最后以酸碱指示剂(如酚酞等)的变化来确定滴定的终点,通过加入的标定物的多少来确定待测物质的含量。 络合滴定分析是指以络合反应(形成配合物)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如EDTA与金属离子发生显色反应来确定金属离子的含量等。络合反应广泛地应用于分析化学的各种分离与测定中,如许多显色剂,萃取剂,沉淀剂,掩蔽剂等都是络合剂,因此,有关络合反应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是分析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氧化还原滴定分析:是以溶液中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的电子转移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方法。氧化还原滴定法应用非常广泛,它不仅可用于无机分析,而且可以广泛用于有机分析,许多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的有机化合物可以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来加以测定。通常借助指示剂来判断。有些滴定剂溶液或被滴定物质本身有足够深的颜色,如果反应后褪色,则其本身就可起指示剂的作用,例如高锰酸钾。而可溶性淀粉与痕量碘能产生深蓝色,当碘被还原成碘离子时,深蓝色消失,因此在碘量法中,通常用淀粉溶液作指示剂。

沉淀重量分析法题库(填空题)

重量分析法(填空题) 1.重量分析法主要分为沉淀法、气化法(挥发法)、电解法。 2.影响沉淀溶解度的主要因素:同离子效应、盐效应、酸效应、络合选效应。 3.试分析下列效应对沉淀溶解度的影响(增大、减小、无影响):(1)同离子效应减小沉淀的溶解度;(2)盐效应增大沉淀的溶解度;(3)配位效应增大沉淀的溶解度。 4.沉淀按形状不同可分为晶形沉淀和不定形沉淀。 5.在沉淀反应中,沉淀的颗粒愈大,沉淀吸附杂质愈少。 6.由于滤纸的致密程度不同,一般非晶形沉淀如氢氧化铁应选用快速滤纸过滤;粗晶形沉淀应选用中速滤纸过滤;较细小的晶形沉淀应选用慢速滤纸过滤。 质的有效方法之一。 16.质量采用的计量单位有千克、克、毫克、微克、吨。 17.重复性是同一载荷下多次称量结果间的差值,不得超过相应载荷最大允许误差的绝对值。 18.偏载误差是同一载荷下不同位置的示值误差,均应符合相应载荷最大允许误差的要求。

19.检定分度数是 最大秤量 与 检定分度数 之比,公式为 e Max n 。 20.将3.125按修约规则保留二位小数是 3.12 。 21.电子天平在一般情况下正常工作的温度范围为 -10℃~40℃ 。 22.电子天平在超过 +9e 时,天平应无数字显示,或显示过载溢出符号。 23.电子天平的电压在 187V 和 242V 范围内应能保持其计量性能 。 24.利用重量分析法测P 2O 5时,使试样中P 转化为MgNH 4PO 4沉淀,再灼烧为Mg 2P 2O 7形式称重, 其换算因数为 M P2O5/M Mg2P2O7 。 25.用草酸盐沉淀分离Ca 2+和Mg 2+时,CaC 2O 4沉淀不能陈化,原因是Mg 2+在CaC 2O 4沉淀表面后沉 淀。 26.AgCl 在0.01mol /L HCl 溶液中溶液的溶解度比在纯水中的溶解度小,这是 同离子效应起主要作用。若Cl -浓度增大到0.5 mol /L ,则AgCl 的溶解度超过纯水中的溶解度,这就是 配位 效应起主要作用。 27.影响沉淀纯度的主要因素是 共沉淀 和 后沉淀 。在晶形沉淀的沉淀过程中,若加入沉淀剂过快,除了造成沉淀剂局部过浓影响晶形外,还会发生 吸留 现象,使分析结果 偏高 。 28.均相沉淀法是利用在溶液中 发生化学反应 而产生沉淀剂,是沉淀在整个溶液中缓慢而均匀的析出,这种方法避免了 局部过浓 现象,从而获得大颗粒的纯净晶形沉淀。 29.无定型沉淀完成后一般需加入大量热水稀释,其主要作用是 洗去吸附在表面的杂质 。 30.每次倾入漏斗中的待过滤溶液不能超过漏斗中滤纸高度的 2/3 。 31.洗涤沉淀时应遵循 少量多次 的原则,才能更快的将沉淀洗净。 32.电解分析法按其电解方式的不同分为 控制电流电解法 和 控制电位电解法 。 33.重量分析法中,一帮同离子效应将使沉淀溶解度 减小 。 34.重量分析法中,沉淀阴离子的酸效应将使沉淀溶解度 增大 。 35.重量分析法中,络合效应将使沉淀溶解度 增大 。 36.重量分析法中,晶形沉淀的颗粒愈大,沉淀溶解度 愈小 。 37.重量分析法中,无定形沉淀颗粒较晶形沉淀 小 。 38.重量分析法中,溶液过饱和度愈大,分散度 愈大 。 39.重量分析法中,溶液过饱和度愈大,沉淀颗粒 愈小 。

分析化学实验思考题

基础化学实验Ⅰ(下) 基本知识问答 1 指出下列情况中各会引起什么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应采取什么方法避免? 答:(1)砝码被腐蚀:系统误差中的仪器误差,通过校正仪器消 除。 (2)在重量分析中被测组分沉淀不完全:系统误差中的方法误差,通过对比试验消除。 (3)天平两臂不等长:系统误差中的仪器误差,通过校正仪器消 除。 (4)容量瓶和移液管不配套:系统误差中的仪器误差,通过校正仪器消除。 (5)试剂中含有微量被测组分:系统误差中的试剂误差,通过做空白试验消除。 (6)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数字估测不准:偶然误差。 (7)某人对终点颜色的观察偏深或偏浅:系统误差中的主观误差,通过严格训练,提高操作水平。 (8)天平的零点稍有变动:偶然误差。 (9)移液管移液后管尖残留量稍有不同:偶然误差。 (10)灼烧SiO2沉淀时温度不到1000℃:系统误差中的方法误差,通过对比试验消除。

2 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如何消除测定过程中的系统误差? 答: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有方法误差、试剂误差、仪器误差和主观误差。方法误差可通过对比试验进行消除;试剂误差可通过空白试验进行消除;仪器误差可以通过校正仪器来消除;通过严格的训练,提高操作水平予以避免。 3 准确度和精密度有何区别?如何理解二者的关系?怎样衡量准确度与精密度? 答:精密度表示分析结果的再现性,而准确度则表示分析结果的可靠性。精密度高不一定准确度高,而准确度高,必然需要精密度也高。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精密度低,说明测定结果不可靠,也就失去了衡量准确度的前提。准确度的高低用误差来衡量;精密度的高低用偏差来衡量。 4 某分析天平的称量误差为±0.2mg,如果称取试样的质量为0.0500g,相对误差是多少?如果称量1.000g时,相对误差又是多少?这些数值说明什么问题? 答:称取试样的质量为0.0500g,相对误差为: 称取试样的质量为1.000g,相对误差为: 这些数值说明对同一仪器来说,所称质量越大,相对误差越小,准确度越高。

重量分析法练习卷

分析化学阶段练习3--重量分析法 一、选择题 下述()说法是正确的。 (A)称量形式和沉淀形式应该相同 (B)称量形式和沉淀形式必须不同 (C)称量形式和沉淀形式可以不同 (D)称量形式和沉淀形式中都不能含有水分子 盐效应使沉淀的溶解度(),同离子效应使沉淀的溶解度()。一般来说,后一种效应较前一种效应() (A)增大,减小,小得多(B)增大,减小,大得多 (C)减小,减小,差不多(D)增大,减小,差不多 氯化银在1mol/L的HCl中比在水中较易溶解是因为() (A)酸效应(B)盐效应(C)同离子效应(D)络合效应 晶核的形成有两种情况,一是均相成核,一是异相成核。当均相成核作用大于异相成核作用时,形成的晶核是() A、少; B、多; C、为晶体晶核; D、为无定形晶核 CaF2沉淀在pH=2的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在pH=5的溶液中的溶解度( ) (A)大(B)相等(C)小(D)难以判断 CaF2的 =2.7×10-11,若不考虑F-的水解,则CaF2在纯水中的溶解度为() A、1.9×10-4 mol·L-1; B、3.0×10-4 mol·L-1; C、2.0×10-4 mol·L-1; D、5.2×10-4 mol·L-1; E、2.6×10-4 mol·L-1 在重量分析中洗涤无定行沉淀的洗涤液应是() A、冷水; B、含沉定剂的稀溶液; C、热的电解质溶液; D、热水 下列说法违反无定形沉淀条件的是() A、沉淀可在浓溶液中进行; B、沉淀应在不断搅拌下进行; C、在沉淀后放置陈化; D、沉淀在热溶液中进行。

AgCl在HCl溶液中的溶解度,随HCl的浓度增大时,先是减小然后又逐渐增大,最后超过其在纯水中的饱和溶解度。这是由于() A、开始减小是由于酸效应; B、最后增大是由于同离子效应; C、开始减小是由于配位效应; D、最后增大是由于配位效应。 在沉淀形成过程中,与待测离子半径相近的杂质离子常与待测离子一道与构晶离子形成()A、吸留;B、混晶;C、包藏;D、继沉淀。 如果被吸附的杂质和沉淀具有相同的晶格,就可能形成() (A)表面吸附(B)机械吸留(C)包藏(D)混晶 用洗涤的方法能有效地提高沉淀纯度的是() (A)混晶共沉淀(B)吸附共沉淀 (C)包藏共沉淀(D)后沉淀 为了获得纯净而易过滤、洗涤的晶形沉淀,要求( ) A、沉淀时的聚集速度大而定向速度小; B、沉淀时的聚集速度小而定向速度大; C、溶液的过饱和程度要大; D、溶液中沉淀的相对过饱和度要小; E、沉淀的溶解度要小。 为了获得纯净而易过滤的晶形沉淀,下列措施中何者是错误的?( ) A、针对不同种类的沉淀,选用适当的沉淀剂; B、必要时进行后沉淀; C、在较浓的溶液中进行沉淀; D、在适当较高的酸度下进行沉淀; 下列有关沉淀吸附的一般规律中,哪条是不对的?( ) A、离子价数高的比低的易被吸附; B、离子浓度愈大愈易被吸附; C、沉淀的颗粒愈大,吸附能力愈强; D、能与构晶离子生成难溶盐沉淀的离子,优先被吸附; E、温度愈高,愈有利于吸附。 若BaCl2中含有NaCl、KCl、CaCl2等杂质,用H2SO4沉淀Ba2+时,生成的BaSO4最容易吸附()离子。

分析化学第五版题库试题选编(第九章重量分析法)

2 分(1001) 用重量法测定试样中钙含量时, 将钙沉淀为草酸钙, 高温(1100℃)灼烧后称量,则钙的换算因数为------------------------------------------------------------------------------------------------( ) A r(Ca) A r(Ca) (A) ─────(B) ────── M r(CaC2O4) M r(CaCO3) A r(Ca) M r(CaC2O4) (C) ────(D) ───── M r(CaO ) A r(Ca ) 2 分(1001) (C) 2分(1002) 1002 用重量法测定试样中的砷,首先使其形成Ag3AsO4沉淀,然后转化为AgCl,并以此为称量形式,则用As2O3表示的换算因数是-------------------------------------------------------------( ) (A) M r(As2O3)/M r(AgCl) (B) 2M r(As2O3)/3M r(AgCl) (C) 3M r(AgCl)/M r(As2O3) (D) M r(As2O3)/6M r(AgCl) 2分(1002) 1002 (D) 2 分(1003) 用重量法测定氯化物中氯的质量分数,欲使10.0mg AgCl沉淀相当于1.00%的氯,应称取试样的质量(g)------------------------------------------------------------------------------------ ( ) (A r(Cl) = 35. 5, M r(AgCl) = 143.3) (A) 0.1237 (B) 0.2477 (C) 0.3711 (D) 0.4948 2 分(1003) (B) 2分(1004) 1004 某石灰石试样含CaO约30%,用重量法测定其含量时,Fe3+将共沉淀。设Fe3+共沉淀的量为溶液中Fe3+含量的1%,则试样中Fe2O3的质量分数应不超过下列何数值时,所产生的误差才能≤0.1%---------------------------------------------------------------------------------------( ) (A) 3%(B) 1% (C) 0.1%(D) 0.03% 2分(1004) 1004 (A) 2分(1005) 1005 用重量法测定As2O3的含量时,将As2O3溶于NaOH溶液,处理为AsO43-,然后形成Ag3AsO4沉淀,过滤,洗涤,将沉淀溶于HNO3后,再以AgCl形式沉淀和称重,则换算因数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 2分(1005) 1005 M r(As2O3)/6M r(AgCl)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