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帧中继实验

帧中继实验

帧中继(Frame Relay)协议是一个第二层协议,即数据链路层协议,它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1.虚电路

两个DTE设备(如路由器)之间的逻辑链路称为虚电路(VC),帧中继用虚电路来提供端点之间的连接。由服务提供商预先设置的虚电路称为永久虚电路(PVC);另外一种虚电路是交换虚电路(SVC),它是动态设置的虚电路。

2.DLCI

数据链路标识符(Data-Link Connection Identifier),是在源和目的设备之间标识逻辑电路的一个数值。帧中继交换机通过在一对路由器之间映射DCLI来创建虚电路。

3.本地管理接口(LMI)

用户设备和帧中继交换机之间的信令标准,它负责管理设备之间的连接、维护设备之间的连接状态。

4.帧中继映射

作为第二层的协议,帧中继协议必须有一个和第三层协议之间建立关联的手段,才能用它来实现网络层的通信,帧中继映射即实现这样的功能,它把网络层地址和DLCI之间进行映射。帧中继实验

8.3.1.1 按实验图连接线路

连接线路时,应注意要正确连接V.35电缆。V.35电缆DCE与DTE端可以通过电缆中间的接头分辨出来。母口的一端连接DCE设备,公口的一端连接DTE设备。在此实验拓扑中用一台路由器来模拟帧中继交换机作为DCE设备。

8.3.1.2 配置路由器R1和R2端口地址

1.R1配置

步骤1 - 连接到超级终端并进入全局配置模式

1)用console线一端连接路由器的console口,一端接用于配置的主机COM1口。

起动终端仿真程序“超级终端”,选定连接参数为数据位8位,波特率9600,停止位1位,无流控,无校验。

2)路由器上电,进入普通用户模式R1>

3)键入enable 进入特权模式R1#

4)使用configure terminal 进入全局配置模式R1(config)#

实验八帧中继、NAT实验|

步骤2 - 配置ethernet 端口和serial 端口

R1(config)#interface ethernet 0 //进入ethernet 0端口

R1(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1.254 255.255.255.0 //为此端口配置地址

R1(config-if)#no shutdown //使端口工作R1(config)#interface serial 0 //进入serial 端口

R1(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2.5 255.255.255.252 //为此端口配置地址

R1(config-if)#no shutdown //使端口工作R1(config-if)#encapsulation frame-relay //配置帧中继封装格式

步骤3–配置路由选择协议

我们这里采用的是RIP协议

R1(config)#router rip

R1(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1.0

R1(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2.0

2.R2配置

参看R1的配置方法对R2进行配置,端口按照实验图标注的地址进行配置。由于R1和R2都是作为DTE设备,故在此不用配时钟。

.3.1.3 配置帧中继交换机

步骤1– interface Serial 0 的配置内容

R0#configure terminal

R0(config)#frame-relay switching // 配置成为帧中继交换机

R0(config)#interface serial 0 // 进入serial 0端口

R0(config-if)#no ip address //指定该端口不配置地址

R0(config-if)#no shutdown //使端口工作

R0(config-if)#clock rate 56000 //指定时钟频率

R0(config-if)#encapsulation frame-relay //帧中继封装

R0(config-if)#frame-relay intf-type dce //指定帧中继的设备类型是DCE设备

R0(config-if)#frame-relay route 21 interface serial 1 20 //定义帧的路由

步骤2– interface Serial 1 的配置内容

R0#configure terminal

R0(config)#frame-relay switching // 配置成为帧中继交换机

R0(config)#interface serial 1 // 进入serial 1端口

R0(config-if)#no ip address //指定该端口不配置地址

R0(config-if)#no shutdown //使端口工作

R0(config-if)#clock rate 56000 //指定时钟频率

R0(config-if)#encapsulation frame-relay //帧中继封装

R0(config-if)#frame-relay intf-type dce //指定帧中继的设备类型是DCE设备

R0(config-if)#frame-relay route 20 interface serial 0 21 //定义帧的路由

学一招:只有两个同样的帧中继封装的接口才可以相互之间通信,有两种可能的封装:Cisco 封装和IETF封装。上面配置采用了缺省的Cisco封装。但如果路由器在帧中继网络中与其他厂商设备相连,则不应使用这种方法。

帧中继实验

帧中继(Frame Relay)协议是一个第二层协议,即数据链路层协议,它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1.虚电路 两个DTE设备(如路由器)之间的逻辑链路称为虚电路(VC),帧中继用虚电路来提供端点之间的连接。由服务提供商预先设置的虚电路称为永久虚电路(PVC);另外一种虚电路是交换虚电路(SVC),它是动态设置的虚电路。 2.DLCI 数据链路标识符(Data-Link Connection Identifier),是在源和目的设备之间标识逻辑电路的一个数值。帧中继交换机通过在一对路由器之间映射DCLI来创建虚电路。 3.本地管理接口(LMI) 用户设备和帧中继交换机之间的信令标准,它负责管理设备之间的连接、维护设备之间的连接状态。 4.帧中继映射 作为第二层的协议,帧中继协议必须有一个和第三层协议之间建立关联的手段,才能用它来实现网络层的通信,帧中继映射即实现这样的功能,它把网络层地址和DLCI之间进行映射。帧中继实验 8.3.1.1 按实验图连接线路 连接线路时,应注意要正确连接V.35电缆。V.35电缆DCE与DTE端可以通过电缆中间的接头分辨出来。母口的一端连接DCE设备,公口的一端连接DTE设备。在此实验拓扑中用一台路由器来模拟帧中继交换机作为DCE设备。 8.3.1.2 配置路由器R1和R2端口地址 1.R1配置 步骤1 - 连接到超级终端并进入全局配置模式 1)用console线一端连接路由器的console口,一端接用于配置的主机COM1口。 起动终端仿真程序“超级终端”,选定连接参数为数据位8位,波特率9600,停止位1位,无流控,无校验。 2)路由器上电,进入普通用户模式R1> 3)键入enable 进入特权模式R1#

思科路由器帧中继配置

帧中继(FR) 帧中继(FrameRelay,FR)技术是在OSI第二层(数据链路层)上用简化的方法传送和交数换据单元的一种技术。它是一种面向连接的数据链路技术,为提供高性能和高效率数据传输进行了技术简化,它靠高层协议进行差错校正,并充分利用了当今光纤和数字网络技术。总之,FR是一种用于构建中等高速报文交换式广域网的技术。同时它也是是由国际电信联盟通信标准化组和美国国家标准化协会制 定的一种标准。 帧中继的作用和应用: ①帧使用DLCI进行标识,它工作在第二层;帧中继的优点在于它的低开销。 ②帧中继在带宽方面没有限制,它可以提供较高的带宽。典型速率56K-2M/s内, 最大速度可达到T3(45Mb/s)。 ③采用虚电路技术,对分组交换技术进行简化,具有吞吐量大、时延小,适合突 发性业务等特点,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④可以组建虚拟专用网,即将网络上的几个节点,划分为一个分区,并设置相对独立的网络管理机构,对分区内数据流量及各种资源进行管理;分区内各节点共享分区内网络资源,相互间的数据处理和传送相对独立,对帧中继网络中的其他用户不造成影响。采用虚拟专用网所需要费用比组建一个实际的专用网经济合 算,因此对大企业用户十分有利。 帧中继和ATM的比较: 目前,计算机局域网(LAN)之间或主机间的互连主要使用两种技术:帧中继和ATM。国内很多地方都已经开始将这两种技术应用到企业网、校园网等部门网络中。目前大多数帧中继应用的运行速率为56Kbit/s/64Kbit/s或512Kbit/s,而ATM可达155Mbit/s、622Mbit/,和2.5Gbit/s,但ATM技术复杂,ATM 设备比帧中继设备昂贵得多,一般用户难以接受。从未来发展看,ATM适宜承担B—ISDN(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的骨干网部分,用户接入网可以是时分多路复用(TDM)、帧中继、语音、图像、LAN、多媒体等,帧中继将作为用户接入网发挥其 作用。 帧中继的前景: ①一种高性能,高效率的数据链路技术。 ②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但依赖TCP上层协议进行纠错控 制。 ③提供帧中继接口的网络可以是ISP服务商;也可能是一个企业的专有企业网 络。 ④目前是世界上最为流行的WAN协议之一,是优秀的思科专家必备的技术之一。 帧中继的拓扑结构:

帧中继实训

十三、帧中继Frame Relay 帧中继是一种用于连接计算机系统的面向分组的通信方法。它主要用在公共或专用网上的局域网互联以及广域网连接。大多数公共电信局都提供帧中继服务,把它作为建立高性能的虚拟广域连接的一种途径。帧中继是进入带宽范围从 56Kbps到1.544Mbps的广域分组交换网的用户接口。帧中继是从综合业务数字网中发展起来的,并在1984年推荐为国际电话电报咨询委员会(CCITT)的一项标准,另外,由美国国家标准协会授权的美国TIS标准委员会也对帧中继做了一些初步工作。 数据链路连接标识符(DLCI)这个信息包含标识号,它标识多路复用到通道的逻辑连结。帧中继交换机将两端的DLCI关联起来,它是帧中继帧格式中地字段的一个重要部分之一,这是个6位标识,表示正在进行的客户和服务器之间的连接,用于RFCOMM 层。帧中继使用DLCI来标识DTE和服务商交换机之间的虚电路。DLCI字段的长度一般为10bit,但也可扩展为16bit,前者用二字节地址字段,后者是三字节地址字段。23bit用四字节地址字段。DLCI值用于标识永久虚电路(PVC),呼叫控制或管理信息。DLCI只具有本地意义。 一、使用Packet Tracer 5.0构建帧中继仿真 添加三个2811路由器和一个云 图一

图二给2811添加一个具有串口的模块 图三

图四把路由器2811的串口与云的串口相连,路由器的串口为DTE 图五实验拓扑图及IP地址、DLCI分配

二、配置Frame Relay 以Router2为例,其它两个路由器相似,\\后是人为添加的注释,在实际配置时不存在 Router>en \\进入特权配置模式 Router#conf t \\进入全局配置模式 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 Router(config)#no ip domain-lookup \\取消名称解析 Router(config)#hostname Router2 \\配置路由器的名字 Router2(config)#int fa0/1 \\进入接口配置模式 Router2(config-if)#ip address 172.18.1.1 255.255.255.0 \\配置ip 地址 Router2(config-if)#no shut \\激活端口 %LINK-5-CHANGED: Interface FastEthernet0/1, changed state to up %LINEPROTO-5-UPDOWN: Line protocol on Interface FastEthernet0/1, changed state to up Router2(config-if)#int serial0/3/0 Router2(config-if)#encapsulation frame-relay \\对串口serial0/3/0进行frame-relay封装 Router2(config-if)#no shut %LINK-5-CHANGED: Interface Serial0/3/0, changed state to up Router2(config-if)# %LINEPROTO-5-UPDOWN: Line protocol on Interface Serial0/3/0, changed state to up Router2(config-if)#interface serial0/3/0.1 point-to-point \\进入串口的子接口配置模式 %LINK-5-CHANGED: Interface Serial0/3/0.1, changed state to up %LINEPROTO-5-UPDOWN: Line protocol on Interface Serial0/3/0.1, changed state to upRouter2 (config-subif)#ip address 192.168.1.1 255.255.255.0 \\为子接口配置IP地址 Router2(config-subif)#description Link Router1 DLCI 30 \\为子接口添加描述 Router2(config-subif)#frame-relay interface-dlci 40 \\配置DLCI Router2(config-subif)#interface serial0/3/0.2 point-to-point %LINK-5-CHANGED: Interface Serial0/3/0.2, changed state to up %LINEPROTO-5-UPDOWN: Line protocol on Interface Serial0/3/0.2, changed state to upRouter2

帧中继总结

帧中继基础知识总结(完美傻瓜版) 1 帧中继基本配置 1.1 帧中继交换机 帧中继交换机在实际工程环境中一般不需要我们配置,由运营商设置完成,但在实验环境中,要求掌握帧中继交换机的基本配置。配置示例: frame-relay switching interface s0/1 encapsulation frame-relay frame-relay intf-type dce clock rate 64000 frame-relay route 102 interface s0/2 201 // 定义PVC,该条命令是,s0/1口的DLCI 102,绑定到s0/2口的201 DLCI号 frame-relay route 103 interface s0/3 301 no shutdown 1.2 环境1 主接口运行帧中继(Invers-arp) FRswitch(帧中继交换机)的配置: frame-relay switching interface s0/1 // 连接到R1 的接口 encapsulation frame-relay frame-relay intf-type dce clock rate 64000 frame-relay route 102 interface s0/2 201 // 定义PVC,该条命令是,s0/1口的DLCI 102,绑定到s0/2口的201 DLCI号 no shutdown interface s0/2 // 连接到R2 的接口 encapsulation frame-relay frame-relay intf-type dce clock rate 64000

实验1; 帧中继环境下的NBMA模式

第17章帧中继上的OSPF 帧中继是典型的NBMA (NonBroadcast Multiple Access)网络,其拓扑结构通常有两种:Full Mesh(全互连)和Hub-and-Spoke(中心-分之)。由于Hub-and-Spoke结构具有节约费用、简化配置等优点,在实际网络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章重点讨论的就是在Hub-and-Spoke 结构上,网络类型为NBMA模式、广播模式、点到点模式和点到多点模式的OSPF配置。 17.1 实验1; 帧中继环境下的NBMA模式 1.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可以掌握; ①帧中继静态映射及Broadcast参数的含义; ②NBMA模式下的DR选举; ③手工配置OSPF邻居; ④NBMA模式下的OSPF的配置和调试。 2.拓扑结构 实验拓扑图如图17-1所示。 图17-1 帧中继环境下NBMA模式

3.实验步骤 (1)步骤1:配置路由器R1 R1(config)#interface loopback0 R1(config-if)#ipaddress 1.1.1.1 255.255.255.0 R1(config-if)#ip ospf network point-to-point R1(config-if)#interface Serial0/0/0 R1(config-if)#ip address 134.1.1.1 255.255.255.0 R1(config-if)#encapsulation frame-relay R1(config-if)#frame-relay map ip 134.1.1.3 103 broadcast//帧中继静态映射R1(config-if)#frame-relay map ip 134.1.1.4 104 broadcast R1(config-if)#frame-relay map ip 134.1.1.1 103//使得可以ping 通自己 R1(config-if)#no shutdown R1(config)#router ospf 1 R1(config-router)#router-id 1.1.1.1 R1(config-router)#network 1.1.1.0 0.0.0.255 area 0 R1(config-router)#network 134.1.1.0 0.0.0.255 area 0 R1(config-router)#neighbor 134.1.1.3 //手工指OSPF邻居 R1(config-router)#neighbor 134.1.1.4 (2)步骤2:配置路由器R3 R3(config)#interface loopback0 R3(config-if)#ip address 3.3.3.3 255.255.255.0 R3(config-if)#ip ospf network point-tu-point R3(config-if)#interface Serial0/0/1 R3(config-if)#ip address 134.1.1.3 255.255.255.0 R3(config-if)#encapsulation frame-relay R3(config-if)#ip ospf priority 0 // 配置Spoke 端OSPF接口优先级为0 R3(config-if)#frame-relay map ip 134.1.1.1 301 broadcast R3(config-if)#frame-relay map ip 134.1.1.4 301 broadcast R3(config-if)#frame-relay map ip 134.1.1.3 301 R3(config-if)#no farame-relay inverse-arp R3(config-if)#no shutdown R3(config)#router ospf 1 R3(config-routerz)#router-id 3.3.3.3 R3(config-routerz)#network 3.3.3.3 0.0.0.255 area 0 R3(config-routerz)#network 134.1.1.0 0.0.0.255 area 0

帧中继与ospf

默认情况下帧中继网络是无法运行OSPF协议的,为什么? 【原因】:帧中继(fram-relay)网络属于非广播型多路访问, 而OSPF协议规定路由器之间的Hello包是通过组播来传输 (组播也属于非广播类型)因此帧中继上默认情况是无法运行OSPF协议的。 下面有4种解决方法: ?方法一,手工设置ospf网络类型为广播型,在指定fram-relay map时设置为broadcast (Fram-relay 广播) ?方法二,默认非广播类型,使用neighbor手工指定邻居,并且手工指定DR为中心路由器 (fram-relay非广播) ?方法三,手工设置OSPF网络类型为:点到多点型广播型,在指定fram-relay map 时设置为broadcast (fram-relay 点对多点广播) ?方法四:手工设置OSPF网络类型为:点到多点非广播,使用neighbor手工指定邻居 (fram-relay 点对多点非广播) 再看解决方法之前,先理解以下内容 1. OSPF中的“neighbor” 可以手动指定邻居路由器的IP地址,使得它不用组播也能 和邻居交换路由信息。 2. 哪些网络需要选举DR,哪些网络不用选举DR

方法一,手工设置ospf网络类型为广播型,在指定fram-relay map时设置为broadcast R1: interface L0 ip address 1.0.0.1 255.0.0.0 !

interface Serial0/0 ip address 10.0.0.1 255.0.0.0 encapsulation frame-relay ip ospf network broadcast frame-relay map ip 10.0.0.4 104 broadcast frame-relay map ip 10.0.0.5 105 broadcast ! router ospf 1 network 0.0.0.0 255.255.255.255 area 0 R4: interface Ethernet0/0 ip address 4.0.0.4 255.0.0.0 ! interface Serial0/0 ip address 10.0.0.4 255.0.0.0 encapsulation frame-relay ip ospf network broadcast ip ospf priority 0 frame-relay map ip 10.0.0.1 401 broadcast frame-relay map ip 10.0.0.5 401 no frame-relay inverse-arp ! router ospf 1 network 0.0.0.0 255.255.255.255 area 0 R5: interface Ethernet0/0 ip address 5.0.0.5 255.0.0.0 ! interface Serial0/0 ip address 10.0.0.5 255.0.0.0 encapsulation frame-relay ip ospf network broadcast ip ospf priority 0 frame-relay map ip 10.0.0.1 501 broadcast frame-relay map ip 10.0.0.4 501 no frame-relay inverse-arp

宽带网络实验-广域网PPP、帧中继实验

广东工业大学实验报告_______ 实验一题目广域网PPP、帧中继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和配置广域网PPP协议。 2.了解和配置广域网帧中继。 二.实验拓扑图 三.实验结果截图

四.实验报告要求 1.分析PPP协议的工作原理 答:为了建立点对点链路通信,PPP 链路的每一端,必须首先发送LCP 包以便设定和测试数据链路。在链路建立,LCP 所需的可选功能被选定之后,PPP 必须发送NCP 包以便选择和设定一个或更多的网络层协议。一旦每个被选择的网络层协议都被设定好了,来自每个网络层协议的数据报就能在链路上发送了。链路将保持通信设定不变,直到有LCP 和NCP 数据包关闭链路,或者是发生一些外部事件的时候(如,休止状态的定时器期满或者网络管理员干涉)。 2.分析帧中继的工作原理 答:帧中继就是一种减少结点处理时间的技术。帧中继的原理很简单。当帧中继交换机收到一个帧的首部时,只要一查出帧的目的地址就立即开始转发该帧。因此在帧中继网络中,一个帧的处理时间比X.25网约减少一个数量级。这种传输数据的帧中继方式也称为X.25的流水线方式。仅当帧中继网络本身的误比特率非常低时,帧中继技术才是可行的。像上面这样一面接收帧就一面转发此帧,就称为快速分组交换(fast packet switching)。帧中继的帧长是可变的。还有一种叫做信元中继(Cell Relay)的快速分组交换,它采用固定帧长,每一个帧叫做一个信元。 五.思考题 1.华为路由器上可以使用HDLC封装吗? 答:可以。 2.没有DLCI号,帧中继网络能否正常使用? 答:不可以。帧使用DLCI进行标识,它工作在第二层。

实验5 配置帧中继Hub-and-Spoke OSPF

实验5 配置Hub-and-Spoke OSPF 一、实验拓扑图,如图1.1所示: 图1.1 hub-and-spoke OSPF拓扑图 二、预配置: //R1的预配置 R1(config-line)#int s3/0 R1(config-if)#ip add 123.0.0.1 255.255.255.0 R1(config-if)#en fr R1(config-if)#no frame inver R1(config-if)#no arp fram R1(config-if)#frame map ip 123.0.0.2 102 b R1(config-if)#frame map ip 123.0.0.3 103 b R1(config-if)#no sh R1(config-if)#int lo0 R1(config-if)#ip add 1.1.1.1 255.255.255.0 //R2的预配置 R2(config-line)#int s3/0 R2(config-if)#ip add 123.0.0.2 255.255.255.0 R2(config-if)#en fr R2(config-if)#no frame inver R2(config-if)#no arp fram R2(config-if)#frame map ip 123.0.0.1 201 b R2(config-if)#no sh

R2(config-if)#int lo0 R2(config-if)#ip add 2.2.2.2 255.255.255.0 //R3的预配置 R3(config-line)#int s3/0 R3(config-if)#ip add 123.0.0.3 255.255.255.0 R3(config-if)#en fr R3(config-if)#no frame inver R3(config-if)#no arp fram R3(config-if)#frame map ip 123.0.0.1 301 b R3(config-if)#no sh R3(config-if)#int lo0 R3(config-if)#ip add 3.3.3.3 255.255.255.0 三、实验过程: 1.配置R1上的OSPF: R1(config-router)#router-id 1.1.1.1 R1(config-router)#net 1.1.1.1 0.0.0.0 a 0 R1(config-router)#net 123.0.0.1 0.0.0.0 a 0 R1(config-router)#nei 123.0.0.2 R1(config-router)#nei 123.0.0.3 2.配置R2上的OSPF: R2(config-if)#router os 1 R2(config-router)#router-id 2.2.2.2 R2(config-router)#net 2.2.2.2 0.0.0.0 a 0 R2(config-router)#net 123.0.0.2 0.0.0.0 a 0 3.配置R3上的OSPF: R3(config)#router os 1 R3(config-router)#router-id 3.3.3.3 R3(config-router)#net 3.3.3.3 0.0.0.0 a 0 R3(config-router)#net 123.0.0.3 0.0.0.0 a 0 4.查看各路由器上的OSPF邻居以及路由表信息 R1(config-router)#do sh ip os nei Neighbor ID Pri State Dead Time Address Interface 2.2.2.2 1 FULL/DROTHER 00:01:31 12 3.0.0.2 Serial3/0 3.3.3.3 1 FULL/DR 00:01:30 123.0.0.3 Serial3/0 R2(config-router)#do sh ip os ne Neighbor ID Pri State Dead Time Address Interface 1.1.1.1 1 FULL/BDR 00:01:55 123.0.0.1 Serial3/0

思科实验-实验7

高级网络技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所涉及并要求掌握的知识点) 8.2 实验1:把一台Cisco 路由器配置为帧中继交换机 ①理解帧中继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②理解PVC 的概念; ③用路由器充当帧中继交换机的配置。 8.5 实验4:帧中继点到多点子接口 通过本实验,读者可以掌握点到多点子接口的配置这项技能。 4.2.1.4 配置静态帧中继映射 第1 部分:配置帧中继 第2 部分:配置静态帧中继映射和LMI 类型 4.2.2.6 配置帧中继点对点子接口 第1 部分:配置帧中继 第2 部分:配置帧中继点对点子接口 第3 部分:检验配置和连接 二、实验内容与设计思想(设计思路、主要数据结构、主要代码结构)

8.5 实验4:帧中继点到多点子接口 在实验1的基础上进行。 4.2.2.6 配置帧中继点对点子接口

三、实验使用环境(本次实验所使用的平台和相关软件) WIN10 Cisco Packet Tracer 四、实验步骤和调试过程(实验步骤、测试数据设计、测试结果分析) 8.2 实验1:把一台Cisco 路由器配置为帧中继交换机

R1(config-if)#ex R2: (1)步骤1:开启帧中继交换功能 R2(config)frame-relay switching //把该路由器当成帧中继交换机(2)步骤2:配置接口封装 R2(config)#int s0/0 R2(config-if)#no shutdown R2(config-if)#clock rate 128000 该接口为DCE,要配置时钟R2(config-if)#encapsulation frame-relay R2(config)#int s0/1 R2(config-if)#no shutdown R2(config-if)#clock rate 128000 R2(config-if)#encapsulation frame-relay R2(config)#int s1/0 R2(config-if)#no shutdown R2(config-if)#clock rate 128000 R2(config-if)#encapsulation frame-relay (3)步骤3:配置LMI 类型 R2(config)int s0/0 R2(config-if)frame-relay lmi-type cisco R2(config-if)frame-relay intf-type dce R2(config)int s0/1 R2(config-if)frame-relay lmi-type cisco R2(config-if)frame-relay intf-type dce R2(config)int s1/0 R2(config-if)frame-relay lmi-type cisco R2(config-if)frame-relay intf-type dce (4)步骤4:配置帧中继交换表

实验5 FR(帧中继)的配置

资料范本 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实验5 FR(帧中继)的配置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实验报告 ZHUHAI CAMPAUS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班级学号姓名 指导教师成绩实验题目实验 5 FR 的配置实验时间 2015.6.11 实验 5 FR 的配置 一、实验目的 掌握帧中继的基本原理;掌握帧中继网络数据转发的过程;掌握帧中继的基本配置方法。 二、实验环境(软件、硬件及条件) 3Windows 主机+3 台路由器+FR 的网络 或者 1 台 Windows 主机+packet tracer 5.0 模拟器 三、实验内容 理解 FR 的工作原理,通过路由协议(本实验采用 RIP 协议)实现 FR 网络的互通。 四、实验拓扑 五、实验步骤 1、在 Packet Tracer 上边画好拓扑,并配置好模块和帧中继 DLCI,配置过程: 1)添加 3 台路由器,为路由器添加 S 端口模块( NM-4A/S 模块)。(由于实验室路由器的 s 端口数量有限,建议大家用模拟器实现本实验)以R1为例 2)添加一个 Cloud-PT-Empty 设备(Cloud0)模拟帧中继网络,为 Cloud0 添加 3 个 S 端口模块,分别与路由器连。 如图:

3)设置好 S1,S2,S3,的 DLCI 值: 以S1为例 先在DLCI选框上填上DLCI的值,在Name选框上填上Name的值,最后按下Add键,结果如下: 4)配置好 Frame-relay 连接: 结果如下: 5)连接端口注意:路由器作为 DTE 设备,Cloud0 作为 DCE 设备,按照拓扑添加 3 台 PC作测试用,连接到路由器 F 端口,并启动各连接端口。为各 PC 设置好 IP 和网关,做好 ip 地址的规划,网络拓扑就基本完成。 2、配置 3 台路由器的 FR R1 路由器配置: Router>enable Router#conf t 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 Router(config)#int fa0/0 Router(config-if)#ip add 192.168.10.1 255.255.255.0 Router(config-if)#no shut Router(config-if)#exit Router(config)#int se1/0 Router(config-if)#no shut Router(config-if)#encapsulation frame-relay Router(config-if)#frame-relay lmi-type cisco Router(config-if)#exit Router(config)#int se1/0 Router(config-if)#exit

网络互联技术课程实验十:帧中继配置及调试

实验十:帧中继配置及调试 帧中继是继X.25后发展起来的数据通信方式。从原理上看,帧中继与X.25及ATM都同属分组交换一类。但由于X.25带宽较窄,而帧中继和ATM带宽较宽,所以常将帧中继和ATM称为快速分组交换。 与X.25相比,帧中继在操作处理上做了大量的简化。帧中继不考虑传输差错问题,其中间节点只做帧的转发操作,不需要执行接收确认和请求重发等操作,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均交由高层端系统完成,所以大大缩短了节点的时延,提高了网内数据的传输速率。 一、实验内容 1、使用帧中继进行广域网的连接 2、将路由器模拟成帧中继交换机 二、实验目的 1、掌握路由器串口的配置 2、掌握帧中继协议的配置 3、学习把路由器配置成帧中继交换机 三、网络拓朴 四、实验设备 1、两台思科(Cisco)3620路由器(带一个以太网接口和一个同步Serial串口) 2、两台安装有 windows 98/xp/2000操作系统的主机 3、若干交叉网线与直通网线 4、思科(Cisco)专用控制端口连接电缆 5、提示:帧中继交换机类型请选择“basic-net3”,且去除 spid1 参数的值

五、实验过程(需要将相关命令写入实验报告) 1、将路由器、主机根据如上图示进行连接(进行拓朴结构设计时会给出DLCI号) RouterARouterB的DLCI号为102 RouterBRouterA的DLCI号为201 2、设置主机的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 3、配置路由器A(RouterA) Router> enable Router# configure terminal Router(config# hostname RouterA RouterA(config# interface ethernet 0/0 RouterA(config-if# ip address 192.168.1.1 255.255.255.0 RouterA(config-if# no shutdown RouterA(config-if# exit RouterA(config# interface serial 0/0 RouterA(config-if# ip address 192.168.2.1 255.255.255.0 RouterA(config-if# no shutdown RouterA(config-if# encapsulation frame-relay RouterA(config-if# frame-relay lmi-type cisco RouterA(config-if# frame-relay intf-type dte RouterA(config-if# frame-relay interface-dlci 102 RouterA(config-if# frame-relay map ip 192.168.2.2 102 broadcast RouterA(config-if# exit RouterA(config# router rip RouterA(config-router# version 2 RouterA(config-router# network 192.168.1.0/24 RouterA(config-router# network 192.168.2.0/24

帧中继点到多点子接口实验.

帧中继点到多点子接口实验 实验设备:四台3620路由器,一台3640路由器(用来模拟帧中继交换机) 实验拓扑图如下: 基本概念: 帧中继采用一种包交换技术,实现用户设备(如路由器、桥和主机等)与网络设备(如交换节点机和modem等)之间的连接。用户设备称为dte,网络设备称为dce。帧中继帧通过“虚电路”传输到其目的地,帧中继的虚电路是源点到目的点的逻辑链路,它提供终端设备之间的双向通信路径,并由数据链路连接标识符(DLCI)唯一标识。帧中继采用复用技术,将大量虚电路复用为单一物理电路以实现跨网络传输。这种能力可以降低连接终端的设备和网络的复杂性。虚电路能够通过任意数量的位于帧中继数据包转换网络上的中间交换机。帧中继提供的是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的协议规范,任何高层协议都独立于帧中继协议,因此,大大地简化了帧中继的实现。目前帧中继的主要应用之一是局域网互联,特别是在局域网通过广域网进行互联时,使用帧中继更能体现它的低网络时延、低设备费用、高带宽利用率等优点。 帧中继的主要特点是:使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因此误码率极低,能实现近似无差错传输,减少了进行差错校验的开销,提高了网络的吞吐量;帧中继是一种宽带分组交换,使用复用技术时,其传输速率可高达44.6Mbps。但是,帧中继不适合于传输诸如话音、电视等实时信息,它仅限于传输数据。

术语解释: 1、PVC(永久虚电路):传输帧的逻辑端到端电路,PVC的终点是用DLCI来寻址。DLCI(数据链路连接标识符)16-1007的逻辑数字,标识CPE和帧中继交换机之间的PVC,只在本地有效。 2、LMI(本地管理接口):router and frame switch 之间使用的信令标准,交换机使用LMI 确定已定义的DLCI及其状态。支持10s间隔的keepalive机制。Cisco支持三种LMI:CISCO:Cisco、Digital和Northern Telecom定义,自动协商失败后默认的LMI类型,状态信息通过DLCI 0传送。 ANSI:ANSI标准T1.617定义,最常用的LMI类型,通过DLCI1023传送。 Q933A:定义为ITU-T Q.933的LMI类型,状态信息通过DLCI 0传送。 3、NNI(网络到网络接口):2台交换机间通信标准,帧中继和ATM均使用NNI,ATM称为网络节点接口(Network Node Interface)。 4、本地访问速率:与帧中继服务提供者相连链路的时钟速率或称接口速率。 5、帧中继交换机:由充当DCE端的路由器做帧中继交换机。 6、子接口:早期的帧中继网络,要求路由器(DTE)对每个PVC都要有一个广域网串行接口。后来,通过把一个单独的广域网串行物理接口逻辑地划分成多个虚拟的子接口中,可以使一个帧中继的总体成本大降低。 A.点到点 点到点的配置技巧 1.在帧中继交换机上,完成基本配置: frame-relay switching ! int s0 no ip add clock rate 2000000 encap frame-relay frame-relay lmi-type cisco frame-relay intf-type dce frame-relay route 120 int s1 120 frame-relay route 110 int s3 110 ! 2.在中心站点上(也是DTE端),做两个子接口;并指定DLCI号 并在全局模式下配置RIP路由。 int s2 no ip add encap frame-relay

配置PPP 和帧中继

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TIANJIN VOCATIONAL COLLEGE OF MECHANICS AND ELECTRICITY 《企业网站后台设计2(基于.NET)》补考大作业报告书 (课程代码021640) 姓名:王梦涛 学号: 2011332121 班级:网管11⑴ 指导教师:赵之眸 完成日期: 2014.4 成绩:

配置PPP 点对点协议(PPP)为在点对点连接上传输多协议数据包提供了一个标准方法。PPP 最初设计是为两个对等节点之间的IP 流量传输提供一种封装协议。在TCP-IP 协议集中它是一种用来同步调制连接的数据链路层协议(OSI 模式中的第二层),替代了原来非标准的第二层协议,即SLIP。除了IP 以外PPP 还可以携带其它协议,包括DECnet 和Novell 的Internet 网包交换(IPX)。 PPP 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封装:一种封装多协议数据报的方法。PPP 封装提供了不同网络层协议同时在同一链路传输的多路复用技术。PPP 封装精心设计,能保持对大多数常用硬件的兼容性。克服了SLIP不足之处的一种多用途、点到点协议,它提供的WAN数据链接封装服务类似于LAN所提供的封闭服务。所以,P PP不仅仅提供帧定界,而且提供协议标识和位级完整性检查服务。 链路控制协议:PPP 提供的LCP 功能全面,适用于大多数环境。LC P 用于就封装格式选项自动达成一致,处理数据包大小限制,探测环路链路和其他普通的配置错误,以及终止链路。LCP 提供的其他可选功能有:认证链路中对等单元的身份,决定链路功能正常或链路失败情况。 网络控制协议:一种扩展链路控制协议,用于建立、配置、测试和管理数据链路连接。 配置:使用链路控制协议的简单和自制机制。该机制也应用于其它控制协议,例如:网络控制协议(NCP)。 为了建立点对点链路通信,PPP 链路的每一端,必须首先发送LCP 包以便设定和测试数据链路。在链路建立,LCP 所需的可选功能被选定之后,PPP 必须发送NCP 包以便选择和设定一个或更多的网络层协议。一旦每个被选择的网络层协议都被设定好了,来自每个网络层协议的数据报就能在链路上发送了。 链路将保持通信设定不变,直到有LCP 和NCP 数据包关闭链路,或者是发生一些外部事件的时候(如,休止状态的定时器期满或者网络管理员干涉)。 路由器的配置: 网络的拓扑图如下:

实验4-3:配置多区域OSPF和P2MP、P2P帧中继

实验4-3:配置多区域OSPF和P2MP、P2P帧中继 【实验目的】: 在本次实验中,你将在复杂的帧中继网络中配置OSPF。 在完本钱次实验之后,你需要完成如下任务: •使用点对多点网络类型配置OSPF •使用点对点网络类型配置OSPF •连接核心中的其他设备 【实验拓扑】: 注意:图中x为所在机架编号,y为路由器编号。 【实验帮助】: 如果出现任何问题,可以向在值的辅导教师提出并请求提供帮助。 【命令列表】: 命令描述 (config)#default interface s0 恢复S0接口到默认配置(config-subif)#frame-relay interface-dlci 122 给点对点连接指定DLCI

【任务一】:配置OSPF多区域和帧中继网络点对多点、点对点 实验过程: 第一步:在边界路由器,创建一个多点子接口s0.1。你将使用这个为OSPF点对多点网络类型去连接帧中继网络。 第二步:更改子接口s0.1的OSPF网络类型为点对多点(缺省的帧中继多点子接口网络类型是非广播〔NBMA) 第三步:分配IP地址172.31.xx.y/24到s0.1接口,x是你的机架号,y是你的路由器编号。例如:P3R2,这个IP地址是172.31.33.2/24。 第四步:因为我们的帧中继没有使用帧中继反向ARP,我们需要手动的映着这个远程地址到本地DLCI号。在边界路由器创建一个新的帧中继映射语句到路由器BBR2的IP地址172.31.xx.4使用DLCI号2xy,这儿x是机架号,y是你的路由器编号。不要放记添加broadcast参数。 例如:P3R2,这个帧中继映射语句应该是: frame-relay map ip 172.31.33.4 232 broadcast P3R1,这个帧中继映射语句应该是: frame-relay map ip 172.31.33.4 231 broadcast 第五步:在边界路由器上接活S0接口。 第六步:在边界路由器上,在OSPF进程下添加新的network语句声明172.31.xx.0这个网段运行在Area 0,同时使用ip ospf network point-to-multipoint命令修改S0.1接口的网络类型。 第七步:在边界路由器,使用适当的show命令检查OSPF邻居状态。在点对多点网络类型下这里是否有DR/BDR? 你的路由器输出应该与如下类似: P1R1#sh ip os nei Neighbor ID PriState Dead Time Address Interface 172.31.11.4 1 FULL/BDR 00:01:55 172.31.11.4 Serial0.1 172.31.1.3 100 FULL/DR 00:01:54 172.31.1.3 Serial0 .2 0 FULL/ - 00:00:35 10.1.0.2 Serial1 10.200.200.13 1 FULL/DR 00:00:37 10.1.1.3 Ethernet0 P1R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