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程:帧中继网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程:帧中继网

9.4 帧中继网

帧中继网络是目前局域网互联综合性能(可靠性、价格、传输速度、网络延时、响应时间、吞吐量、覆盖面等)最好的公共网络,可提供高达45Mbps的高速数据传输。帧中继网络正在逐渐替代DDN网络,成为局域网互联的主要公共服务网络。

帧中继公共网络最早是在1992年在美国投入公共服务。我国从1996年底由中国电信(现在的电信和网通)开始建设ChinaFRN,其一期主干网络于1997年6月建设完成,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沈阳、武汉、南京等21个省会城市,并在北京、上海和广州建立了国际出口,与其它国家的帧中继网络相连。目前,经过8年的建设,我国的ChinaFRN已经延伸到几乎所有地级市,部分地区甚至延伸到县级市,覆盖面非常广泛。

9.4.1 帧中继网络的构造

帧中继网络是由帧中继交换机组成的一个跨地域的大型网络。帧中继网络的核心是帧中继交换机,是一个工作在链路层的网络设备。帧中继交换机之间使用光纤连接,采用时分多路复用的方式提供多条虚电路。

图9.14帧中继由帧中继交换机组成的一个大型网络

帧中继网络是一个分组交换网,在帧中继交换机之间传输的数据报是与局域网一样带有帧报头的数据帧。帧中继数据帧的报头格式如图9.15所示:

图9.15帧中继的报头格式

帧中继报头的头一个字节是01111110的二进制序列,标明一帧数据的开始。第二个字段是16位的地址字段,其中的DLCI地址占10位。另外还有3个标志位,分别是向前拥挤标志位FECN、向后拥挤标志位BECN 和丢弃标志位DE。

DLCI地址是交换机识别虚电路使用的虚电路号(own Data Link Channel Identifier)。帧中继交换机使用DLCI地址进行数据报转发的工作原理如图9.16所示:

图9.16 帧中继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帧中继交换机的与以太网交换机一样,拥有一个交换表。数据报进入端口后,交换机从帧报头的地址字段取出DLCI地址,查交换表就可以得知应该向哪个端口转发。

与以太网交换机不同的是,由于DLCI地址只在一对交换机之间的链路上有效,所以,帧中继交换机在向另外一个端口转发数据报时,需要重新封装帧报头。

图9.17 帧中继网络中的一条虚电路

从图9.17可以看出,帧中继网络中的一条虚电路需要有一系列DLCI地址标识。当用户向电话公司租用了一条由局域网A至局域网B的虚电路时,电话局要为这条虚电路沿途分配一系列DLCI地址。例如我们这条局域网A至局域网B的虚电路,使用231、96、755、284、87五个DLCI地址来标识。

帧中继交换机完成数据包转发的关键是数据报报头中的DLCI地址和交换机内的交换表。只是帧中继报头中只有一个DLCI地址,用来标识虚电路号。而以太网帧报头中有两个MAC地址,用来表示通讯的两端。

9.4.2 帧中继网络的虚电路

帧中继网络把它的每对交换机之间的连接线路采用时分多路复用方式划分为多条虚电

路,带宽低的虚电路(如64Kbps)分配的时隙少,带宽高的虚电路(如2Mbps)分配的时隙则多。

虚电路virtual circuit是一条客观存在的通讯线路,但是在物理上又无法独立存在。一条物理线路可以分解为多条虚电路。显然,一条物理线路承载的虚电路越多,每个虚电路的传输速度带宽就越小。

电话公司是通过出租虚电路的方式向用户提供远程连接服务的。

当用户提出想电话公司租用一条128Kbps的虚电路时,电话局称这个带宽为承诺信息速率(Committed Information Rate,CIR)。CIR是用户向电话公司租用的线路传输速度,电话公司需要保证提供这样的传输速度。电话公司在保证用户的CIR带宽的前提下,如果用户的数据发送速度超过CIR。这时,帧中继网络将占用其它用户的空闲时隙来为用户传送。但超出CIR带宽的那部分数据,网络将只按尽力而为的转发策略提供转发。

用户局域网到电话局的本地线路上的数据传输速度称为链路速率。链路速率是用户和帧中继网络之间线路的速率,进入帧中继网络的最大数据量受链路速率的限制。

图9.18 帧中继网络中的链路速率和承诺速率

在图9.18的例子中,B网络租用两条虚电路(DLCI=44和DLCI=52)分别与A网络和C网络远程连接。也就是说,在电话局至网络B的本地连接线路上承载着两条虚电路。显然,本地连接线路上的链路速度需要等于或高于所租用的两条虚电路的CIR之和。一般情况下,人们总是要求链路速度高于所租用的两条虚电路的CIR之和的2到3倍。

9.4.3 DLCI地址

当用户向电话公司租用了一条由局域网A至局域网B的虚电路时,电话局要为这条虚电路沿途分配一系列DLCI地址。一条虚电路是由一系列DLCI地址来标识出来的。

DLCI地址是一个10位的编码,由于它是一个“本地地址”,只标识一段线路上的某条虚电路,只在这段线路上唯一。所以,10位的DLCI地址能为1024条虚电路编码,在用户至电话局和帧中继交换机之间的“本地线路”上是够用的(参见图9.17)。

但是,根据国际电讯联盟电讯标准化机构ITU-T和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的规定,只有16到991的DLCI地址是分配给出租线路的,其它的DLCI地址保留给用户至电话局和帧中继交换机之间传输控制信号的虚电路使用。

9.4.4 帧中继报头中的标志位

从图9.15帧中继的报头格式我们知道,帧中继技术需要使用3个标志位:向前拥挤标志位FECN、向后拥挤标志位BECN 和丢弃标志位DE。

在数据刚被发送的时候,FECN和BECN都被设置为“0”,表示没有拥挤。当一个数据帧在帧中继网络中的某个交换机上遇到了阻塞,该交换机就会把FECN置为“1”,用来告诉目标主机本帧数据经历了拥塞。同时,交换机会把相反方向的数据帧的BECN也置为“1”,用来告诉源主机,在本帧传送的相反方向上出现了数据阻塞。

FECN和BECN是由发现拥堵的帧中继交换机置位的。

帧中继技术的前身X.25网络是需要在链路层也进行流量控制的。帧中继技术实施的一个重要改进就是放弃在链路层进行流量控制和出错重发,以去掉复杂机制换取更高的吞吐量。因此,帧中继技术对于流量拥挤只是简单地标识出拥挤事件,而不做任何处理。

图9.19 帧中继报头中的FECN和BECN

丢弃标志位DE是这样使用的:数据被发送的时候,那些超过承诺信息速率CIR的数据帧,其丢弃标志位DE被置为“1”。当交换机无法挪用足够的其它用户的空闲带宽传输这些数据时,丢弃标志位DE置为“1”的数据将被丢弃。

9.4.5本地管理接口Local Management Interface (LMI)

帧中继提供了一个在帧中继交换机和帧中继数据终端设备(路由器)之间的简单的信令协议LMI。帧中继交换机和路由器之间交换信息依靠LMI报文包传送。

DLCI地址为16-991的包,则是正常的数据包。如果帧中继交换机收到路由器,或路由器收到帧中继交换机一个DLCI地址为这个DLCI地址范围外(如:1023)的包时,便可辨别出这是一个LMI包,它不是待传输的数据,而是通讯控制信息,只需要帧中继交换机或用户路由器来解读的。

目前有三个并存的LMI协议:

Cisco:这是由Cisco公司、StrataCom公司、Northern Telecom公司和DEC 公司联合制订的协议。使用DLCI地址1023作为控制信息传输的专用虚

电路。

Ansi: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制订的协议。使用DLCI地址0作为控制信息传输的专用虚电路。

Q933a:国际电讯联盟电讯标准化机构ITU-T。使用DLCI地址0作为控制信息传输的专用虚电路。

DLCI地址为1008至1022被ITU-T和ANSI保留,用于将来的LMI通讯使用。Cisco

公司则已经使用1019至1022这些虚电路作为其帧中继续组播。

9.4.6连接局域网到帧中继网络

I

图9.20 与帧中继网络的连接

当用户与电话公司签订完线路租用协议后,电话局将负责在帧中继线路两端,把本地连接电缆从电话局铺设到用户的指定位置,并发放一个CSU/DSU设备给用户。CSU/DSU设备是帧中继网络的最外端设备DCE,由电话局负责调试通帧中继线路两端的CSU/DSU设备。用户需要做的工作是把自己的路由器(DTE)使用串口(通常是V.35)连接CSU/DSU 设备上,然后配置好自己的路由器,便完成了连接工作,并可以使用租用的线路了。

图9.21 路由器的V.35串口

路由器在以太网和帧中继网络之间转发数据的原理如图9.22所示:

图9.22 路由器在帧中继转发过程中的工作原理

在图9.22的例子中,左侧的局域网通过租用帧中继线路与10.0.0.0网络连接。左侧路由器需要建立一个帧中继地址映射表,记录前往10.0.0.0网络的下一条路由器端口172.16.1.2需要通过DLCI地址为100的虚电路传输。

当路由器收到一个需要前往10.0.0.0网络的数据报时,通过查询路由表,得知这个数据报需要通过自己的S0端口转发。当它查询自己的配置文件得知这个S0端口封装的是帧中继协议时,便查询帧中继地址映射表,取出DLCI地址(100),封装上帧报头,发送给CSU/DSU。CSU/DSU设备会将这个数据报发送到帧中继网络的第100号虚电路中。

路由器在这里查询帧中继地址映射表与在以太网时查询ARP表的性质完全相同,都是为了获得封装报头所需要的链路层地址。

图9.23是一个完整的连接帧中继网络的路由器的配置例子。例子中使用了6条路由器配置命令:

第一条命令声明后续5条是针对串口S1的配置命令

第二条命令为S1端口配置IP地址

第三条命令声明这个串口封装帧中继协议

第四条命令确定S1端口的链路速率

第五条命令通知路由器选择ANSI标准的LMI协议

第六条命令填写帧中继地址映射表,把下一跳路由器的IP地址10.16.0.2与所

租用的虚电路号110关联起来。

.

图9.23配置路由器

2018年网络工程师第五版最新教材解读

2018年网络工程师第五版最新教材解读2018年网络工程师第5版教程已经上市,那么与第4版相比有哪些变动呢?网络工程师新旧教程对比变化大吗? 与第4版教程内容相比,第5版结合新版考试大纲的要求,对考试内容进行了较大的调整,考生们在备考的时候可以根据最新版教程来进行复习。 至于网络工程师新旧教程的具体变化,想了解的考生可以在希赛网观看2018网络工程师教程对比公开课,希赛讲师为大家解读了新版教材与老版教材的变化,让考生们更加深入了解第5版教材的改版内容。 网络工程师新版教程具体目录如下: 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论 1 1.1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和发展 1 1.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应用 3 1.2.1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3 1.2.2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6 1.3 我国互联网的发展 7 1.4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9 1.4.1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特性 9

1.4.2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的基本概念 11 1.5 几种商用网络的体系结构 18 1.5.1 SNA 18 1.5.2 X.25 20 1.5.3 Novell NetWare 21 1.6 OSI协议集 22 第2章数据通信基础 27 2.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27 2.2 信道特性 28 2.2.1 信道带宽 28 2.2.2 误码率 30 2.2.3 信道延迟 30 2.3 传输介质 30 2.3.1 双绞线 30 2.3.2 同轴电缆 31 2.3.3 光缆 33 2.3.4 无线信道 34 2.4 数据编码 35 2.5 数字调制技术 38 2.6 脉冲编码调制 40

2.6.1 取样 40 2.6.2 量化 41 2.6.3 编码 41 2.7 通信方式和交换方式 41 2.7.1 数据通信方式 41 2.7.2 交换方式 43 2.8 多路复用技术 46 2.8.1 频分多路复用 46 2.8.2 时分多路复用 47 2.8.3 波分多路复用 48 2.8.4 数字传输系统 48 2.8.5 同步数字系列 50 2.9 差错控制 50 2.9.1 检错码 51 2.9.2 海明码 51 2.9.3 循环冗余校验码 53 第3章广域通信网 56 3.1 公共交换电话网 56 3.1.1 电话系统的结构 56 3.1.2 本地回路 57 3.1.3 调制解调器 61

2017年中级通信工程师互联网技术专业基础课

2017年中级通信工程师互联网技术专业基础课下面由希赛小编为大家推荐2017年中级互联网技术专业基础课的视频教程。希望能帮助学友们。具体内容如下: 内容简介 《中级通信工程师互联网技术专业基础课》合计122个视频,时长合计为1559分钟,平均每个视频长度为12分钟,适合随时随地、碎片化学习。《中级通信工程师互联网技术专业基础课》以指定教材为基础,以最新的考试大纲为指导,以考试为中心但不囿于教材和大纲,从数据通信基础,网络通信和计算机网络协议为起点,详细介绍了网络七层模型中各层的相关技术,包括局域网、互联网、交换和路由等,还对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安全和数据存储等方面的知识做了细致的讲解。对于指定教材中出现的错误内容和含糊不清的知识点,也做了更正。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快速掌握通信工程师考试的内容、考试形式,解答问题的技巧与方法,提高考试通过率。 章节信息 第1章、数据通信基础

第1节.数据通信系统介绍 第2节.数据通信基本概念 第3节.数据通信定律 第4节.数据传输方式 第5节.基带传输方式 第6节.频带传输方式 第7节.数据传输介质 第8节.双绞线和光纤 第9节.数据通信交换方式 第10节.多路复用技术 第11节.差错控制技术 第2章、数据通信网络与协议第1节.分组交换技术 第2节.X.25网络 第3节.DDN网络特点及结构 第4节.DDN网络业务及应用 第5节.帧中继网络概念 第6节.帧中继网络原理及应用第7节.ATM分层结构 第8节.ATM协议模型 第9节.ATM网络结构 第3章、计算机网络与协议

第1节.计算机网络功能与发展第2节.计算机网络组成与分类第3节.计算机网络拓扑 第4节.网络分层基本概念 第5节.OSI七层实例 第6节.OSI七层功能 第7节.TCP/IP参考模型 第4章、局域网 第1节.局域网基本概念 第2节.LLC和MAC子层 第3节.以太网原理 第4节.以太网物理层 第5节.以太网标准 第6节.令牌环和FDDI 第5章、无线局域网 第1节.无线局域网概述 第2节.无线局域网标准 第3节.无线局域网安全 第4节.无线局域网发展前景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程:帧中继网

9.4 帧中继网 帧中继网络是目前局域网互联综合性能(可靠性、价格、传输速度、网络延时、响应时间、吞吐量、覆盖面等)最好的公共网络,可提供高达45Mbps的高速数据传输。帧中继网络正在逐渐替代DDN网络,成为局域网互联的主要公共服务网络。 帧中继公共网络最早是在1992年在美国投入公共服务。我国从1996年底由中国电信(现在的电信和网通)开始建设ChinaFRN,其一期主干网络于1997年6月建设完成,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沈阳、武汉、南京等21个省会城市,并在北京、上海和广州建立了国际出口,与其它国家的帧中继网络相连。目前,经过8年的建设,我国的ChinaFRN已经延伸到几乎所有地级市,部分地区甚至延伸到县级市,覆盖面非常广泛。 9.4.1 帧中继网络的构造 帧中继网络是由帧中继交换机组成的一个跨地域的大型网络。帧中继网络的核心是帧中继交换机,是一个工作在链路层的网络设备。帧中继交换机之间使用光纤连接,采用时分多路复用的方式提供多条虚电路。 图9.14帧中继由帧中继交换机组成的一个大型网络 帧中继网络是一个分组交换网,在帧中继交换机之间传输的数据报是与局域网一样带有帧报头的数据帧。帧中继数据帧的报头格式如图9.15所示: 图9.15帧中继的报头格式 帧中继报头的头一个字节是01111110的二进制序列,标明一帧数据的开始。第二个字段是16位的地址字段,其中的DLCI地址占10位。另外还有3个标志位,分别是向前拥挤标志位FECN、向后拥挤标志位BECN 和丢弃标志位DE。 DLCI地址是交换机识别虚电路使用的虚电路号(own Data Link Channel Identifier)。帧中继交换机使用DLCI地址进行数据报转发的工作原理如图9.16所示: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 1 课程基本信息 2 课程教学目标、基本要求与课程定位 2.1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技术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掌握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的基本知识;掌握局域网、广域网和无线网络基本原理和应用技术;熟悉计算机网络应用与开发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2.2课程的基本要求 掌握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准确理解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协议的基本内容和应用;掌握以太网、因特网、现代通信网的技术特点和应用;掌握网络接口与互连设备技术标准和应用;熟悉网络互连技术和接入技术;具有初步的计算机网络规划、设计、应用的基础知识与能力。 2.3 课程定位 数据通信是高等学校电气信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先修课是计算机实用基础、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等,它是后续课是现代交换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工业控制网络等专业课。本课程注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学习。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牢固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 课程教学内容、知识点与学时分配 3.1 绪论(2学时)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密切结合而形成的新的技术领域,绪论要概述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功能、特点、组成、分类以及拓扑结构等基础知识。(2学时)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概况和相关的标准化组织;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组成、特点和分类,计算机网络的和拓扑结构; 运用:对本门课程学习内容有初步了解,为后续内容学习打好基础。 3.2 数据通信基础(6学时) 数据通信是计算机网络的基础。本部分内容主要介绍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数据编码与传输技术、通信的传输介质及特性以及数据交换技术、多路复用技术、数据压缩技术以及差错控制技术等。 1.数据通信基本概念,数据传输和编码(2学时) 了解:数据通信系统的基本模型; 理解:数据通信方式,数据编码与传输,重点是信道容量、带宽、比特率和波特率的概念和计算,曼彻斯特和差分曼彻斯特编码; 运用:数据通信的技术指标,并根据公式求出具体量值。 2.传输介质、交换技术(2学时) 了解:无线传输介质,A TM交换、光交换和软交换技术; 理解:双绞线,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技术; 运用:各类传输介质和交换技术的特性和应用。 3.复用技术、压缩技术、差错控制和校验码(2学时) 了解:数据压缩技术; 理解:频分复用、时分复用、波分复用和码分复用的特性及应用,循环冗余校验码CRC; 运用:掌握各类复用技术的特性和应用,会进行差错校验和计算。 3.3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4学时)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是现代计算机网络的核心。本部分内容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和内容;分层原理和通信协议;OSI/RM、TCP/IP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及及提供的服务。 1.网络体系结构、OSI/RM低三层功能(2学时) 了解:网络分层的原则和优点; 理解: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协议,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特性; 运用:深刻理解ISO的开放式系统互连参考模型并会活学活用,这是其它通信网络模型的基础。 2.OSI/RM高层功能、TCP/IP体系结构(2学时)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标准 专业领域: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技术 所属系部:信息与软件工程系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信息与软件工程系 2012年02月05日

目录 一、课程基本信息 (1) 二、课程目标 (1) 三、课程设计 (2) 1. 教学设计 (2) 2.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2) 3. 课程考核 (6) 4. 教学环境及设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教师队伍 (7) 6. 教材选用 (8) 四、实施建议 (8)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是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目的是普及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网络领域的相关技术,学会组网、建网等技术,满足计算机网络管理人员的岗位需求。 (1)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具体一定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具 有较强的解决网络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培养学生勤奋学习、认真负责、耐心细致、严谨求实、善于钻研的工作态度。 ●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开拓精神。 ●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和坚韧的意志。 (2)技能目标 ●熟练掌握网络传输介质制作及选取方法。

●熟练掌握简单局域网的组建与配置。 ●熟练掌握路由器的配置方法。 ●熟练掌握常用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与配置。 ●掌握常用工具软件的安装与使用。 (3)知识目标 ●理解网络的体系结构及分层原则。 ●掌握局域网标准、以及局域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机制。 ●理解子网划分的原则。 ●掌握路由器的配置原理 三、课程设计 1. 教学设计 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按照职业课程模式,以能力为主线,以任务引领知识,以生产过程组织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邀请行业专家对计算机网络技术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以职业能力为依据,设计整合课程内容,基于生产过程按序展示教学内容,边学边练。 通过校内外实习基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形式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来组织教学,在真情实景或模拟实景条件下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网络搭建与管理的技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 课程的基本理论部分以“必须,够用”为度,为后续课程教学服务,课程的基本技能部分突出实践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实用能力为指导方针,采用“项目导向+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分组讨论+现场教学”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实践动手中学习理论。 2.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教程答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教程答案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教程答案 章节一: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1.1 网络发展历史 1.2 网络拓扑结构 1.3 网络协议和标准 1.4 OSI参考模型 1.5 TCP/IP协议族 章节二:网络设备与组成 2.1 网络硬件设备 2.1.1 网络接口卡 2.1.2 集线器 2.1.3 交换机 2.1.4 路由器 2.2 网络软件设备 2.2.1 网络操作系统

2.2.2 网络安全软件 2.2.3 网络管理软件章节三:局域网技术 3.1 以太网 3.1.1 物理层 3.1.2 数据链路层 3.2 局域网拓扑结构 3.2.1 总线型拓扑 3.2.2 星型拓扑 3.2.3 环型拓扑 3.2.4 混合型拓扑 3.3 局域网设备配置 3.3.1 网络接口卡配置 3.3.2 集线器配置 3.3.3 交换机配置 章节四:广域网技术 4.1 公共交换方式网

4.1.1 电路交换技术 4.1.2 报文交换技术 4.2 数据报交换网 4.2.1 基于帧中继的数据报交换网 4.2.2 基于分组交换的数据报交换网4.3 长途通信方式 4.3.1 电路交换方式 4.3.2 报文交换方式 4.3.3 分组交换方式 章节五:网络安全技术 5.1 网络攻击类型 5.1.1 未授权访问 5.1.2 数据窃听 5.1.3 与蠕虫攻击 5.2 网络安全原则与策略 5.2.1 完整性 5.2.2 机密性

5.2.3 可用性 5.3 防火墙技术 5.3.1 包过滤型防火墙 5.3.2 应用层网关(代理)防火墙 章节六:网络管理与监控 6.1 SNMP协议 6.2 网络监控系统 6.3 网络性能管理 6.4 IP地质管理 附件: 1.实验报告范例 2.网络设备配置手册 3.网络拓扑图示例 法律名词及注释: 1.信息安全法:指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维护正常的 法律秩序,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防止犯罪活动,保护网络安全和信息豪华特殊制度性法定的保护对象,包括网络安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教程-第七讲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教程-第七讲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教程-第七讲 一、网络拓扑结构 1、星型网络拓扑结构 1.1、拓扑特点 1.2、优点 1.3、缺点 1.4、应用场景 2、网状网络拓扑结构 2.1、拓扑特点 2.2、优点 2.3、缺点 2.4、应用场景 3、总线型网络拓扑结构 3.1、拓扑特点 3.2、优点

3.3、缺点 3.4、应用场景 4、环型网络拓扑结构 4.1、拓扑特点 4.2、优点 4.3、缺点 4.4、应用场景 二、局域网技术 1、以太网技术 1.1、基本原理 1.2、结构 1.3、媒体接入控制(MAC)协议 2、令牌环网技术 2.1、基本原理 2.2、结构 2.3、令牌传递协议 3、FDDI技术

3.1、基本原理 3.2、结构 3.3、令牌环协议 三、广域网技术 1、PPP协议 1.1、基本原理 1.2、PPP数据帧格式 1.3、PPP协议的工作过程 2、帧中继技术 2.1、基本原理 2.2、帧中继的逻辑结构 2.3、帧中继的物理连接 3、ATM技术 3.1、基本原理 3.2、ATM细分服务类别 3.3、ATM交换技术 四、网络安全

1、防火墙技术 1.1、基本原理 1.2、防火墙策略 1.3、防火墙分类 2、虚拟私有网络(VPN)技术 2.1、基本原理 2.2、VPN协议 2.3、VPN的优点和缺点 3、入侵检测系统(IDS)技术 3.1、基本原理 3.2、IDS分类 3.3、IDS的工作原理 附件: 1、表格:常见网络拓扑结构比较 2、图片:以太网数据帧格式示意图 3、示例代码:基于PPP协议的拨号上网程序法律名词及注释: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实训教程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实训教程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实训教程 一、简介 1.1 课程概述 1.2 课程目标 1.3 课程要求 1.4 适用对象 1.5 学习资源 二、网络基础知识 2.1 计算机网络概述 2.1.1 网络类型 2.1.2 网络拓扑结构 2.1.3 网络协议 2.2 OSI参考模型 2.2.1 物理层 2.2.2 数据链路层

2.2.3 网络层 2.2.4 传输层 2.2.5 会话层 2.2.6 表示层 2.2.7 应用层 2.3 TCP/IP协议族 2.3.1 IP地质与子网掩码 2.3.2 域名系统(DNS) 2.3.3 IP协议 2.3.4 传输控制协议(TCP) 2.3.5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三、局域网技术与实践 3.1 局域网概述 3.1.1 物理层技术 3.1.2 数据链路层技术 3.1.3 以太网协议 3.1.4 无线局域网技术

3.2 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 3.2.1 路由器配置 3.2.2 交换机配置 3.2.3 网络安全防护配置 3.3 VLAN与子网划分 3.3.1 VLAN概述 3.3.2 VLAN配置与管理 3.3.3 子网划分与路由配置 四、广域网技术与实践 4.1 广域网概述 4.1.1 广域网拓扑结构 4.1.2 数据链路层技术 4.1.3 帧中继协议 4.1.4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协议(HDLC) 4.2 路由协议与配置 4.2.1 静态路由配置 4.2.2 动态路由协议

4.2.3 BGP协议 4.3 VPN技术与配置 4.3.1 VPN概述 4.3.2 IPsec协议 4.3.3 SSL/TLS协议 五、网络安全技术 5.1 网络安全概述 5.1.1 安全威胁与攻击类型 5.1.2 防火墙技术 5.1.3 入侵检测与防范 5.2 认证与加密技术 5.2.1 访问控制与身份认证 5.2.2 密码学基础 5.2.3 公钥基础设施(PKI) 5.2.4 数字签名与证书 5.3 网络安全管理与策略 5.3.1 安全策略与风险评估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英文名称:Computer Networks and Communication 课程编号:591 学时数:64 其中实验(实训)学时数:24 课外学时数: 学分数:4 适用专业:通信工程、自动化(试点)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通信工程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内容涵盖了计算机网络和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原理、技术和应用,反映了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最新进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与通信中主要协议的操作原理和有关标准,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协议和体系结构,并对以TCP/IP协议簇为核心的计算机网络体系有较深入的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中各层中主要协议的操作原理和有关标准,其中包括计算机网络的协议和体系结构、数据通信的理论基础、物理层、数据链路层、IEEE局域网标准及其应用、广域网技术、IP网络互连技术、运输层的功能与设计、应用层及网络安全等,培养在TCP/IP网络体系上应用及开发设计的实际工作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 知识点1:计算机网络概述 基本要求: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掌握网络标准化、分类及主要的性能指标。 重点:数据交换的三种方式、网络的分类和网络的性能指标。 难点:数据交换的三种方式、网络的性能指标。 知识点2:计算机网络的协议与体系结构 基本要求:了解OSI参考模型,理解网络原理体系结构、掌握TCP/IP参考模型。 重点:面向连接服务与无连接服务、体系结构和参考模型。 难点:体系结构和参考模型。 知识点3:物理层 基本要求:掌握数据通信的基础理论、和EIA-232 接口标准、宽带接入技术。 重点:模拟传输与数字传输技术,宽带接入技术和EIA-232 接口技术。 难点:宽带接入技术和EIA-232 接口技术。 知识点4:数据链路层 基本要求:掌握数据链路层设计的有关问题、差错校验及差错控制编码、流量控制协议、数据链路层协议实例(HDLC、PPP等)。 重点:滑动窗口协议,HDLC协议,PPP协议。 难点:HDLC协议,PPP协议。 知识点5:局域网 基本要求:了解多路访问协议、掌握IEEE802标准、局域网、虚拟局域网VLAN、高速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程: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目录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基础.................................................................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网络传输介质.....................................................................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组建简单网络.....................................................................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网络协议与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网络寻址.............................................................................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网段分割.............................................................................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章路由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章建设TCP/IP局域网...........................................................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九章广域网.................................................................................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章互联网接入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一章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章计算机网络基础 1.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尽管电子计算机在上世纪40年代研制成功,但是到了30年后的80年代初期,计算机网络仍然被认为是一个昂贵而奢侈的技术。近20年来,计算机网络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今天,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和计算机技术本身一样精彩纷呈,普及到人们的生活和商业活动中,对社会各个领域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1.1.1早期的计算机通讯 在PC计算机出现之前,计算机的体系架构是:一台具有计算能力的计算机主机挂接多台终端设备。终端设备没有数据处理能力,只提供键盘和显示器,用于将程序和数据输入给计算机主机和从主机获得计算结果。计算机主机分时、轮流地为各个终端执行计算任务。 这种计算机主机与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就是最早的计算机通讯。 图4.1 计算机主机与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 尽管有的应用中计算机主机与终端之间采用电话线路连接,距离可以达到数百公里,但是,在这种体系架构下构成的计算机终端与主机的通讯网络,仅仅是为了实现人与计算机之间的对话,并不是真实意义上的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网络通讯。 1.1.2分组交换网络 一直到1964年美国Rand公司的Baran提出“存储转发”和1966年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的Davies提出“分组交换”的方法,独立于电话网络的、实用的计算机网络才开始了真正的发展。 分组交换的概念是将 整块的待发送数据划分为一个个更小的数据段,在每个数据段前面安装上报头,构成一个个

计算机网络高传善课后答案

计算机网络高传善课后答案 【篇一:计算机统考教材与参考书】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复习书目 一、数据结构 ★严蔚敏、吴伟民编著:《数据结构(c语言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严蔚敏、吴伟民编著:《数据结构题集(c语言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二、计算机组成原理 ★唐朔飞编著:《计算机组成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唐朔飞编著:《计算机组成原理学习指导与习题解答》,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9月 ★白中英主编:《计算机组成原理》,科学出版社 三、操作系统 ★汤小丹、梁红兵、哲凤屏、汤子瀛编著:《计算机操作系统(第三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梁红兵、汤小丹编著:《计算机操作系统》学习指导与题解(第二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 四、计算机网络 ★谢希仁编著:《计算机网络(第5版)》,电子工业出版社 ★高传善、毛迪林、曹袖主编:《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说明: ★为首推书;出版年份不需要严格要求,一般是越新越好,关键以出版社和作者为主要参照。 相关参考辅导书: ★本书编写组:《2011计算机考研大纲解析——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解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8月 ★上海恩波学校,上海翔高教育计算机统考命题研究中心暨培训中心编著:《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复习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9月 ★巩微、冯东晖主编:《2011年考研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全真模拟试题集》,原子能出版社,2010年★阳光考研命题研究中

心编写:《2011年考研计算机科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说说: 一、数据结构 1.教材:《数据结构》严蔚敏清华大学出版社 2.辅导书:《算法与数据结构考研试题精析(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二、计算机组成原理 1.教材:《计算机组成原理》唐朔飞高等教育出版社 《计算机组成原理》白中英科学出版社 2.辅导书:《计算机组成原理考研指导》徐爱萍清华大学出版社《计算机组成原理--学习指导与习题解答》唐朔飞高等教育出版社 三、操作系统 1.教材:《计算机操作系统(修订版)》汤子瀛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辅导书:《操作系统考研辅导教程(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全真题解)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四、计算机网络 1.教材:《计算机网络(第五版)》谢希仁电子工业出版社 2.辅导书:《计算机网络知识要点与习题解析》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篇二:《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 t>中文名称:计算机网络 课程编号: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学时:总学时 80(含20学时实验) 学分: 适用对象:计算机相关专业本科生 主讲教师:孙家启 使用教材:谢希仁,计算机网络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1. 本课程是计算机相关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2. 目的是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机网络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方法。主要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已有的计算机知识的基础上,对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程填空题

第一章 第二章 1、从双方信息交互的方式来看,串行传输有以下三个基本方式:__单工_____、__半双工____和__全双工____。 2、一个独立的信号编码单位称为___码元____,以太网物理层常用编码是__曼彻斯特编码_____。 3、在波特率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___增加码元信息量_________来提高信息的传输速率。 4、常用的传输介质有__双绞线_____、__光纤_____、__同轴电缆_____,等。 5、___物理层____层主要涉及怎样在网络传输介质上有效地传输比特流。 6、在网络的物理层标准主要涉及以下四个特性:__机械______特性、__电气______特性、__功能_____特性和__规程______特性。 7、物理层的__机械______特性用来说明接口所用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引脚数目和排列、固定和锁定装置等内容。 8、___电气_____特性用来说明在接口电缆的哪条线上出现的电压应为什么范围,即什么样的电压表示1或0。 9、___功能_____特性说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一电平的电压表示何种意义。 10、___规程_____特性说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 11、____单工通信____方式的串行传输只能沿一个方向的通信而没有反方向的交互。 12、根据表示数据的方式不同,信号一般可分为__模拟_______信号和__数字___信号两大类。第三章 1、以太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技术称为___CSMA/CD______,可以将它简单地概括为__先听后发______、__边听边发______、__冲突停发_______、__随机重发_______。 2、交换机之所以能将MAC帧转发到正确的端口,是因为有___MAC地址_____表,而该表中的每一项内容是关于__本网段主机的MAC地址_______和端口的对应关系。 3、以太网网络接口卡的地址又称为__MAC地址_______、__物理地址_______等。 4、以太网帧的最大长度是___1518_____字节,最小长度是____64____字节,若主机或交换机收到长度小于最小长度的帧,会将它___丢弃_____。 5、集线器上连的主机越多,每台主机得到的传输带宽会___越低____;交换机上连的主机越多,则每台主机得到的传输带宽将___不变____。 6、以太网MAC帧的最后一个字段帧校验序列FCS用的是___CRC(循环冗余校验)_____技术。 第四章 1、ARPANET硬件组成主要有称为___分组交换节点_____的网络设备和它们之间的远程租用线路组成。 2、ARPANET的网络拓扑结构属于___网状拓扑结构_____。 3、X.25和帧中继定义的都只是___DCE____和___DTE_____之间传输标准。 4、广域网根据为主机提供远程连接服务的技术不同可分为两类服务:___虚电路服务_____和__数据报服务______。 5、帧中继的虚电路可分为___永久虚电路_____和___交换式虚电路_____。 6、PPP协议在层次结构上属于____数据链路_____层,它的基本封装帧称为___PPP帧______。

中级网络工程师教程第三版

网络工程师教程(第三版) 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论 1、计算机网络是指由通信线路互相连接的许多自主工作的接收机构成的集合体。组成元素可分为网络节点和通信链路。接收机网络包括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 2、常见的拓扑结构有全连接型(理想的)、树型、不规则型(广域网常见)、星型、环型、总线型(局域网常见)。网络可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 3、OSI/RM协议包括: (1)应用层:最高层,直接为端用户服务,提供分布式处理环境; (2)表示层:提供一个可供应用层选择的服务的集合,使得应用层可以根据这些服务功能解释数据的涵义; (3)会话层:支持两个表示层实体之间的交互作用; (4)传输层:在低层服务的基础上提供一种通用的传输服务,以下功能层协议属于通信子网协议; (5)网络层:通过网络连接交换传输层实体发出的数据; (6)数据链路层:建立、维持和释放网络实体之间的数据链路,这种数据链路对网络层表现为一条无差错的信道; (7)物理层:规定通信设备机械的、电气的、功能的和过程的特性,用以建立、维持和释放数据链路实体间的连接。 第2章数据通信基础 1、产生和发送信息的一端叫做信源,接收信息的一端叫做信宿,信源和信宿之间的通信线路叫信道。 2、模拟通信:信源是模拟数据,并以模拟信道传输。 数字通信:信源是模拟数据,并以数字信道传输。 数据通信:信源是数字数据。 根据通信信号的传输方式可分为模拟传输和数字传输。 3、信道带宽:W=f2-f1。 码元:一个数字脉冲; 码元速率B(波特率):单位时间内通过信道传输的码元个数。

尼奎斯特定理:B=2W,波特率是信道带宽的2倍。 数据速率R(比特率):R=Blog2N=2Wlog2N,W为信道带宽,N为码元种类。 香农定理(有噪声的传输信道极限数据速率):C=Wlog2(1+S/N)= Wlog2(1+10db/10),S/N称为信噪比。 4、光纤分为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 单模光纤采用LD为光源,波长分为1310nm和1550nm,纤芯直径8.3纳米,适用于远程通信。 多模光纤采用LED为光源,波长分为850nm和1300nm,纤芯直径50纳米和62.5纳米,适 用于近程通信。 5、常用数据编码 (1)单极性码:用正(负)电平(0)和零电平(1)表示(一极和零电平,看中间); (2)极性码:用正电平(0)和负电平(1)表示(两极,没有零电平,看中间); (3)双极性码:用正、负、零电平表示(1正负翻转,0零电平,看边界); (4)归零码:码元中间回归零电平,正电平到零电平(0),负电平到零电平(1)(每个中间都回到零电平,看中间); (5)不归零码:电平翻转表示1,不翻转表示0(只看是否翻转,看边界); (6)双相码:码元必定电平翻转,负电平到正电平(0),正电平到负电平(1)(每个中间都翻转,看中间); (7)曼彻斯特编码:一种双相码,负电平到正电平(1),正电平到负电平(0)(每个中间都翻转,看中间),波特率是数据速率的2倍; (8)差分曼彻斯特编码:一种双相码,电平翻转表示0,不翻转表示(每个中间都翻转,看边界)。 (9)4B/5B编码是在NRZ-I编码基础上实现,效率为80%。 6、数字调制指用模拟信号表示数字数据,主要有调幅(ASK)、调频(FSK)、调相(PSK)、4相PSK(QPSK)。 7、脉冲编码调制(PCM)指用数字信号表示模拟数据,分为三个步骤采样、量化和编码。 8、多路复用技术主要分为:频分多路复用(FDM)、时分多路复用(TDM)、码分多路复用(CDM)、波分多路复用(WDM)。

计算机网络技术(第六版)课程标准

教材名称:《计算机网络技术》(第六版) 主编: 出版时间:2017年8月 适用专业:计算机专业及各类工科高职网络基础课程教学建议学时:48~64学时 一、编写说明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性质:《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类专业(专科)的一门职业技术基础课程。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信息系统的平台,因此必须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任务: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理解计算机网络的一系列标准和协议,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新技术,为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和信息系统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达到如下几点: 1.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功能、组成与分类。 2.理解数据通信的概念及其组成,理解数据编码、解码的多路复用技术、数据交换技术等网络基本念,了解常用传输介质。 3.理解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理解OSI和TCP/IP参考模型。 4.掌握应用层HTTP、SMTP、DNS、FTP等协议的原理和过程。

5.掌握广域网络的概念以及PSTN、DDN、X25.ISDN、帧中继等技术。 6.了解传输层UDP、TCP协议。 7.了解和掌握层次性网络概念、IP协议、ICMP协议。 8.掌握局域网的概念,掌握多路访问控制协议、ARP协议以及集线器、路由器、网桥等网络互连设备。 9.了解网络管理的相关知识,了解VPN、防火墙等计算机网络安全知识。 (三)建议实践环节 名称实践类 型 目的要求 学 时 双绞线的制作实验掌握双绞线的制作方法 2 交换机和集线器的级联实验 掌握交换机和集线器的 级联方法 2 计算机对等网的组建实验掌握对等网的组建方法 2 以太网组网实验掌握以太网组网的方法 2 子网划分实验掌握子网划分的方法 2 ARP、Ping、Tracert 命令的使用 实验掌握常用的网络命令 2 DNS服务器的设置实验掌握DNS服务器的设置 2 域名搜索实验掌握域名搜索的方法 2 合计16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1.先修课程: 《计算机应用基础》、《程序设计基础》。

计算机网络课程大纲

计算机网络课程大纲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 Computer Network 课程编号:242025 课程属性:专业教育选修课 授课对象: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专业本科生总学时/学分:48(含16实验学时)/3 开课学期:第6学期执笔人: 先修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编写日期: 一、课程概述 计算机网络是管理信息系统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必修课程。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及组成;计算机网络相关的概念、名词及术语;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特点、设计技巧和方法。在介绍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课程还介绍常用的网络设备及用法,培养学生基本的网络设计和维护技能,达到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网络问题的能力。 Computer network is a compulsory course for the students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Through learning, it try to enable students to master the basic principle, structure, related concepts, terms and terminology; to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network, design skills and methods. Besides introducing the basic theoretical knowledge, at the same time, in this course, it also introduces commonly network equipment and usages, trains students the design and maintenance skills, and obtains the ability to use the knowledge to solve network problems. 二、课程目标 1.理解并掌握数据通信基本技术、TCP/IP网络体系结构、局域网技术、网络互联技术、网络管理、网络应用技术; 2.熟悉各种类型的网络,并熟知其优缺点; 3.学会利用常用网络设备(交换机、路由器等)组成简单的局域网,并安装和配置相应的网络软件; 4.了解网络的发展趋势以及它的发展前景。 三、主要内容及其基本要求 本课程须完成的基本教学内容和要求如下: (1)理解并掌握数据编码、传输介质、多路复用等基本通信技术、TCP/IP网络体系结构、局域网和广域网的特点和工作原理、网络互联设备及原理; (2)熟悉常见的局域网和广域网(以太网、令牌环网、DDN、帧中继、异步传输模式等),各种数据安全和容错技术,各种常见的网络服务和网络应用; (3)要求学生能够利用网桥、交换机、路由器等相关网络设备,组成并配置简单的局域网。 四、教学方式和考试方式

广域网连接方法

1.PSTN 名称:公用交换电话网 原理:基于标准电话线路的电路交换服务,常作为连接远程端点的连接方法。 性能:在众多的广域网互连技术中,通过PSTN进行互连所要求的通信费用最低,但其数据传输质量及传输速度也最差,同时PSTN的网络资源利用率也比较低。不能满足许多广域网应用所要求的质量和吞吐量 描述:PSTN提供的是一个模拟的专有通道,通道之间经由若干个电话交换机连接而成。当两个主机或路由器设备需要通过PSTN连接时,在两端的网络接入侧(即用户回路侧)必须使用调制解调器(Modem)实现信号的模/数、数/模转换。 图: 2.FR 名称:帧中继 原理::假定帧的传输基本上不会出错,因此只要一得知某帧的目的地址就开始转发该帧。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交由端系统处理,网络只要保证尽可能快地传输数据即可 性能:传输速率和传输延迟比X.25网络要分别提高和降低至少一个数量级。因为采用了基于变长帧的异步多路复用技术,帧中继主要用于数据传输,而不适合语音、视频或其他对延迟时间敏感的信息的传输。 描述:是改进了的X.25协议,CCNA4 page 39 图:CCNA4 page 39 3.DDN 名称:数字数据网 原理:网络管理员教程page 30 性能:网络管理员教程page 30 描述:网络管理员教程page 30 图:

4. X.25 名称:x.25分组交换网 原理:在公用数据网上以分组方式工作的数据终端设备DTE和数据电路端接设备DCE之间的接口网络管理员教程page 29 性能:网络管理员教程page 29 描述:CCNA4 page 38 图:CCNA4 page 38 5. ISDN 名称:综合业务数字网 原理:它采用数字传输和数字交换技术,将电话、传真、数据、图像等多种业务综合在一个统一的数字网络中进行传输和处理。性能:综合的通信业务:一条电话线可当两条用,可以使用两部电话,在上网的同时拨打、接听电话、收发传真;还可以使用两台计算机同时上网。通过配置适当的终端设备,也可以实现可视电话或会议电视功能。 2) 呼叫速度快:现在通过Modem上网传输速率低、质量差;ISDN呼叫连接速度快,用户线传输速率是64Kbps或128Kbps。用Modem上网需40秒左右,用ISDN仅需3-10秒。 3) 传输质量高:ISDN采用端到端数字传输,接收用户端声音失真很小,而数据传输比特误码性能比传统电话线路至少改善十倍。 4) 使用灵活方便:用户使用一个入网接口和普通电话号码就能从网络得到多种服务,用户可在这个接口上连接不同种类的终端。 5) 费用适宜:由于使用单一网络提供多种服务,提高了网络资源利用率,可用低廉的费用向用户提供服务。 描述:用户利用一条ISDN用户线路,可以在上网的同时拨打电话、收发传真,就像两条电话线一样。ISDN基本速率接口有两条64kbps的信息通路和一条16kbps的信令通路,简称2B+D,当有电话拨入时,它会自动释放一个B信道来进行电话接听。 图: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标准 前言: 《计算机网络基础》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面向电子商务专业新生开设,课程总学时为68学时,依据电子商务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求以及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所从事岗位的实际需求,坚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理念,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作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课程的说明: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密切结合而形成的新的技术领域,是当今计算机界公认的主流技术之一,也是迅速发展并在信息社会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作为信息类学生应该了解并掌握一定程度的计算机网络与数据通信的知识及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已有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系统结构和计算机原理等基础上,对网络技术有一个系统的、全面的了解;理解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基本原理,尤其是TCP/IP协议簇和IEEE 802系列,培养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能充分运用并掌握科学的现代化网络管理方法和手段,为本专业服务,为今后能够迅速地适应社会各方面管理工作的需要服务,为Internet开发与管理和局域网的组建、规划和管理打下良好基础,从而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化信息管理人材 学习本课程需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并可以为后续课程——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网络组建与应用、网页设计与制作等积累相应的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教学总时数为64学时(其中理论学时为54学时,实验学时为8学时,参观2学时),另外自学4学时,共分10章。 附课内总学时讲授主要知识点及课内学时分配表:

二、课程培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从整体上有一个较清晰的了解,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了解网络新技术的新发展,从网络层次结构模型的应用层到物理层来对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进行描述,掌握计算机网络各层协议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所采用的技术,对当前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种类和常用的网络协议有较清晰的概念,学会计算机网络的一些基本设计方法,对典型计算机网络(Internet)的特点和具体实现有基本印象,初步培养在TCP/IP协议工程和LAN上的实际工作能力,学会计算机网络操作和日常管理和维护的最基本方法,为后续各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三、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 课程在全面讲述计算机网络及数据通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考虑到现今Internet的普及,本课程放弃大部分书籍以ISO/OSI来讲解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的做法,而采用以Internet的TCP/IP体系结构来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同时,本课程还以IEEE 802系列为线索详述了局域网的相关技术和协议。最后,介绍了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硬件及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方面的知识及技术。 本课程分为掌握、理解、了解三种层次要求;“掌握”的内容要求理解透彻,能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学习工作中熟练、灵活运用其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理解”的内容要求能熟知其相关内容的概念及有关理论,并能适当应用;“了解”的内容要求对其中的概念和相关内容有所了解。 四、课内教学内容: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4学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产生与发展 2.掌握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组成 3.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分类及应用 主要教学内容: 1.1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和发展 1.2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1.3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1.4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组成 1.5计算机网络分类 1.6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