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方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及其完善

地方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及其完善

地方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及其完善

作者:黄小钫

来源:《人大研究》 2015年第5期

黄小钫

为促进代表联系群众工作常态化,需要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结合地方人大工作实际,学

习借鉴一切有益的成果,不断加强代表联系群众工作的法律和制度建设。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大是法定的民意代表机关,是贯彻党的群众

路线的最好形式,而人大代表则是法定的民意代言人,是连接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的重要桥梁

和纽带。自人大制度创建以来,中国共产党就重视人大工作,注重发挥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

的优势。1990年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强

调“人大中的党组织和人大代表中的党员,要密切联系非党代表和广大群众,经常了解他们的

意见和要求。”[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也指出,要“通过建立健全代表联络机构、网络平台等形式密切代表同人民群众联系”[2]。这充分体现了执政党对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的高度重视,是新时期加强人大代表工作的重要

指导意见。

截至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了一套对代表联系群众工作进行规范的完备法律体系,既有根

本大法宪法,也有基本法律如地方组织法和代表法,还有各地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如代表法实施

办法等。这一系列法律规定,为代表开展联系群众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依据和保障,促进了

代表联系群众工作的常态化。

一、地方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的探索及其成效

密切联系群众作为党的一项优良作风和政治优势,它不仅是做好人大工作的基本要求,而

且是代表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为密切代表与群众的联系,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全国各

地进行了广泛地探索和实践,推动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工作制度化和常态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注重制度建设,形成了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纵观各地的探索与实践,最突出

的特征或者说经验就是重视制度建设——即在总结有益经验的基础上,及时出台代表联系选民

制度、意见或办法,以及相关的配套制度及机制,为代表联系群众工作提供保障。(1)制定代表联系选民制度。主要内容涉及几个方面:一是联系的主体和对象,即人大代表和原选区选民。二是联系的基本方式,如走访选民、邀集选民座谈、定时接待选民、设置联系箱、印发代表所

在单位和联系电话等等。三是联系的主要内容,如宣传法律法规和政策、回答选民对代表工作

和代表活动的询问、听取选民的意见和要求等等。四是反映选民意见和要求的途径,如在人代

会期间提出议案、建议或询问;在闭会期间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提出建议;向本级“一府两院”

直接反映等等。(2)出台关于代表联系选民的意见或办法。代表联系选民的若干意见或办法重点关注如何在实践中做好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因此,其内容更具体且具有操作性,主要

包括代表联系选民的具体要求、时间、地点和次数。(3)建立代表联系选民工作的配套制度。为落实代表联系选民制度,各地还积极加强配套制度建设,包括代表视察制度、代表述职制度、代表公示制度、代表接待选民制度、选民意见处理制度和代表考勤登记制度等等。

(二)创新联系方式,实现了代表联系群众的“零距离”沟通。为了让选民和群众能找到

代表,让代表及时了解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地方人大广泛开展“代表接待选民日”或“代表联

系选民周(月)”活动、利用网络平台开通代表电子邮箱、推行代表公示制或代表述职制等,

为代表与群众之间互相联系提供了便利。(1)组织开展“代表接待选民日”或“代表联系选民

周(月)活动”。为改善闭会期间代表工作,激发代表履职的主动性,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积

极组织代表开展选民接待日(周、月)活动,即确定某日(周、月)作为代表集中联系选民的

时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重视新兴媒体在代表联系群众工作中的广泛运用。地方各级人大高度重视发挥新兴媒体的作用,丰富代表联系群众的方式手段。一是建立人大网站,利用其

发布立法动态、人事任免、决定重大事项等信息,让群众能及时了解人大代表工作的最新进展。二是开通代表信箱、代表博客、代表微博和代表论坛等,促进代表与选民之间的“面对面”互

动与交流,并借此收集民众的愿望和要求。(3)积极推行代表述职制和代表公示制。20世纪

90年代中期,一些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试行组织本级人大代表向原选区选民汇报自己履行代表

职务的情况,接受选民的评议。该制度一经推出,便受到了群众的好评,被认为是选民监督代

表的有效途径之一。此后,部分地方人大又推行代表公示制,即在选区设立代表公示牌,公布

本选区人大代表的照片、姓名、工作单位、通讯地址及邮编、联系电话等基本信息,便于选民

随时能找到代表。

(三)搭建联系平台,增强了代表联系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各地人大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搭建代表联系群众的平台,夯实代表联系群众的基础,为代表开展联系群众工作提供有效

的载体。(1)组建人大街工委,为代表开展联系选民工作提供保障。在街道设立人大常委会的派出机构——人大街工委,是加强基层人大组织建设和发挥人大代表作用的一项创新举措。

1998年,山西太原市小店区人大常委会率先在全国设立街道工作委员会,为代表依法履行职责

提供信息服务和组织保障,增加了代表联系选民活动的次数,提高了联系选民活动的质量,并

得到了山西省委、太原市委的高度肯定以及全国其他省市的认可。此后,北京的东城区、山东

的济南市和济宁市、安徽的蚌埠市和铜陵市等也都进行了试点工作,并很快推广至全国其他省

市的基层人大。(2)设立“人大代表工作站”或“人大代表工作室”等形式的履职平台,实现代表与选民或群众之间的零距离沟通。2002年,广东深圳市南山区在全国首设“人大代表站”,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该机构的设立,为人大代表收集民意需求和开展联系活动提供了固定

场所,有效解决了代表履职平台不足的问题,提高了代表履职实效,促进了代表与选民之间的

交流与沟通。而后,全国其他省市学习和借鉴深圳市的做法和经验,设立了类似“人大代表工

作站”的机构或组织,如“人大代表之家”“人大代表联络站”“人大代表工作室”等,开展

定点、定时和定内容的联系活动,推动了代表联系群众工作的开展。

总体而言,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表现为三个方面:一

是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确保代表联系群众工作有法可依。据检索,全国31个省级人大都出台了实施代表法办法和人大代表视察办法等地方性法规,大部分区县和乡镇等基层人

大则制定了更为具体的规章制度,增强了代表联系群众工作的可操作性。二是促使代表履职更

加积极主动,提升了人大制度的地位和作用。目前,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出台地方性法规,不仅将代表联系群众工作列为考核人大代表的一项内容,还明确规定代表联系群众的方式、次数、内容等,促进了代表联系群众工作的常态化和制度化。三是密切了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提升了代表在选民中的形象和地位,增强了对人大制度的认同感。随着联系选民方式的多样化,代表与选民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也日渐增多,从而大大拉近了两者之间的距离,尤其是代表积极

解决人民群众遇到的实际问题,更是提高了人大代表在选民中的形象和地位。诚如有选民代表

所言:“代表办的事,都是老百姓关心的、需要的、实在的事,自己的选票选对了,这样的代

表选得值,信得过”[2]。

二、地方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建设的若干思考

目前,虽然我国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这仍然不能满足人民群

众的需要和人大工作的要求,影响了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实现和制约了人大代表作用的发挥。

具体而言,代表联系群众工作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首先,代表联系群众的主动性和自

觉性不够。从实践来看,代表联系选民活动基本上是由集体组织开展,很少有代表主动开展联

系活动。其次,代表联系群众工作不够均衡。代表联系群众工作开展比较好的主要是由直接选

举产生的基层人大代表,由间接选举产生的市、省及全国人大代表所开展的活动比较少,局限

于一些调研和视察活动。最后,代表联系群众的效果不够明显。由于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多种

多样,且情况较为复杂,既有历史遗留的问题,也有因法律政策出台而引发的新问题,这些问

题要么涉及多个部门和行业,要么是超出了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范围,造成很多问题得不

到解决,影响了代表联系群众的成效。这些问题,既有法律不够完善和制度不够健全的原因,

也有代表认识不到位和群众权利意识淡薄的因素。对此,需要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结合地方

人大工作实际,借鉴和吸收一切有益的成果,不断加强代表联系群众工作的法律和制度建设。

(一)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做好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建章立制工作。目前,我国宪法、全

国人大组织法、地方组织法以及代表法等法律已对代表联系群众工作作出了明确规定,但它们

都是一些原则性的法律条款,操作性不强。目前,沈阳市、福州市和辽宁省等少数几个省市人

大常委会出台了加强代表联系选民的决定或意见,但笔者认为,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主体是人

大代表而非人大常委会,那么,由人大代表选举产生的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规范

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工作的制度,似乎有悖于基本法律。因此,建议由各省市人民代表大会适时

制定相关的法规和制度,对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制度进行系统和全面性的规定,推进人大代

表联系群众工作的常态化。通过各省市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一部或若干部专项法规,这“不仅解

决了代表联系群众相关具体制度于法周全的问题,而且从法规层面上更加明确了代表联系群众

制度中人大代表的责任与义务,有力保障相关主体落实责任,履行义务……使代表联系群众工

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健康发展”[3]。

(二)完善人大代表选举制度,解决人大代表脱离群众的制度根源。我国已经将联系群众

工作列为代表法定义务,并且从制度层面予以保障。但是,为什么人大代表脱离群众的现象仍

然比较普遍呢?显然,这源于代表能否当选并不取决于人民群众。因此,必须改革和完善代表

选举制度。(1)适时扩大直接选举的范围:一是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各选几个具有典型性的地级市(包括一组发达的地级市和不发达的地级市)进行试点,然后再推广至全国其他地级市;

二是在北京、上海和天津等直辖市进行代表直接选举试点,探索省级人大代表直接选举的可行性。(2)逐步增强代表选举的竞争性。(3)优化人大代表组成结构,尤其是要继续扩大基层

一线代表的比重,适度压缩党政领导干部代表和军队代表的比例。

(三)健全代表联系群众的工作机制,拓宽代表联系群众的渠道和途径。(1)完善代表接待选民制度。首先,明确接待选民的程序及其内容,如事先填写群众情况登记表并提前寄送给

代表;其次,固定每月10日或11日(遇法定假期顺延)为区县及乡镇人大代表接待选民日;

再次,考虑到选民反映的问题可能超越区县人大的权限,可以要求市人大代表每季度应参加原

选举单位组织的接待选民活动的次数;最后,规定代表应对选民反映的问题作出回应,就地解决或者督促有关部门解决后再及时答复群众。(2)完善代表走访、调研和视察机制。首先,在确定走访、调研和视察活动的主题时,广泛征集代表们的意见甚至应由代表们自行决定。其次,

鼓励代表自行开展走访、调研和视察活动,将代表持证开展走访和调研活动写入法律,并赋予

其同持证视察同等法律地位。再次,明确代表参与走访、调研和视察活动的次数,并将其作为

代表履职考核的标准。(3)完善代表列席会议和参加活动的机制。一方面,从法律上规定代表列席原选举单位的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的次数(每届任期至少两次)、列席原选举单位的人民代

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的次数(每年至少一次)、参加联系选民活动的次数(每年至少一次)。另一方面,界定“应邀列席”的主体及其程序,充分保障代表的列席权和参与权。还要对直接

选举产生的代表列席原选区选民召开的相关会议作出硬性规定。

(四)完善代表联系群众保障机制,免除代表联系群众工作的后顾之忧。(1)加强代表联系群众工作的组织建设。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了建立健全代表联络机构的要求,这为

做好代表联系群众工作的组织建设指明了方向。充分发挥代表联络机构的服务保障功能,一是

加强对代表联络机构的组织领导,明确代表联络机构职责定位;二是健全代表联络机构的工作

制度,配备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提供充足的经费;三是重点加强县、乡镇和街道一级代表联

络机构的建设。(2)加强代表联系群众工作平台建设。一是继续加强“代表联系群众工作室”和“代表之家”的平台建设,统一建设标准,明确职责范围,配备相应的办公设备和活动场所,便于代表开展活动。二是继续完善代表小组建设。重点是探索组建一些专业代表小组,充分发

挥每位代表的专业特长。三是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如组建代表微信群、代表QQ群或开设代表博客或微博等,便于代表与群众之间的联系。(3)加强代表联系群众工作的经费保障。建议人大常委会将代表个人开展活动的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专款专用,用于补贴代表联系群众活动

的交通、通讯、资料设备等支出项目。

(五)结合中国人大制度的现实,适度借鉴西方国家议会代表联系选民的做法和经验。中

国人大制度与西方国家议会制度同属于代议制的表现形式,具有很多相似之处。因而,只要符

合我国基本国情和中国人大制度的现实状况,都值得学习和借鉴。(1)探索扩大专职代表的比例。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要逐步实现委员专职化的思路,这可以被认为是实行代表专职化的

前奏。基于中国的现实国情,代表专职化不宜一步到位,需要循序渐进,分步骤进行:首先,

加快实行我国各级人大常委会中的委员代表专职化。其次,对直接选举产生的人大代表实行专

职化,然后推广至由间接选举产生的市级或省级人大。最后,在实现各级人大代表普选产生之后,实行全国人大代表专职化。(2)探索建立党员代表联系群众制度。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历来便重视发挥党员代表的作用,并在党章中将密切联系群众列为党员的一项义务并作为

选拔领导干部的基本条件。基于此,建议由党的组织部门制定一部关于党员代表联系群众的办

法或意见,对党员代表联系群众提出具体要求,包括联系的意义、基本原则、主要形式、重点

内容、时间和次数以及监督保障措施等,将此项工作列为党员干部考核晋升的一条标准,充分

发挥党员代表在密切联系群众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注释: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代表大会文献资料汇编》(1949~1990),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0 年版,第439 页。

[2]秦晓:《完善各级人大代表与选民、选举单位沟通渠道的思考》,载《人大研究》2003 年第2 期。

[3]张郁、吴昌宝等:《代表联系群众的制度化构建》,载《人民政坛》2013 年第10期。

(作者单位:北京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本文系北京市社会科学联合会青年人才资助项

目“北京市完善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的实践探索与理论思考”阶段性研究成果)

地方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及其完善

地方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及其完善 作者:黄小钫 来源:《人大研究》 2015年第5期 黄小钫 为促进代表联系群众工作常态化,需要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结合地方人大工作实际,学 习借鉴一切有益的成果,不断加强代表联系群众工作的法律和制度建设。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大是法定的民意代表机关,是贯彻党的群众 路线的最好形式,而人大代表则是法定的民意代言人,是连接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的重要桥梁 和纽带。自人大制度创建以来,中国共产党就重视人大工作,注重发挥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 的优势。1990年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强 调“人大中的党组织和人大代表中的党员,要密切联系非党代表和广大群众,经常了解他们的 意见和要求。”[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也指出,要“通过建立健全代表联络机构、网络平台等形式密切代表同人民群众联系”[2]。这充分体现了执政党对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的高度重视,是新时期加强人大代表工作的重要 指导意见。 截至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了一套对代表联系群众工作进行规范的完备法律体系,既有根 本大法宪法,也有基本法律如地方组织法和代表法,还有各地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如代表法实施 办法等。这一系列法律规定,为代表开展联系群众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依据和保障,促进了 代表联系群众工作的常态化。 一、地方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的探索及其成效 密切联系群众作为党的一项优良作风和政治优势,它不仅是做好人大工作的基本要求,而 且是代表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为密切代表与群众的联系,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全国各 地进行了广泛地探索和实践,推动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工作制度化和常态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注重制度建设,形成了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纵观各地的探索与实践,最突出 的特征或者说经验就是重视制度建设——即在总结有益经验的基础上,及时出台代表联系选民 制度、意见或办法,以及相关的配套制度及机制,为代表联系群众工作提供保障。(1)制定代表联系选民制度。主要内容涉及几个方面:一是联系的主体和对象,即人大代表和原选区选民。二是联系的基本方式,如走访选民、邀集选民座谈、定时接待选民、设置联系箱、印发代表所 在单位和联系电话等等。三是联系的主要内容,如宣传法律法规和政策、回答选民对代表工作 和代表活动的询问、听取选民的意见和要求等等。四是反映选民意见和要求的途径,如在人代 会期间提出议案、建议或询问;在闭会期间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提出建议;向本级“一府两院” 直接反映等等。(2)出台关于代表联系选民的意见或办法。代表联系选民的若干意见或办法重点关注如何在实践中做好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因此,其内容更具体且具有操作性,主要 包括代表联系选民的具体要求、时间、地点和次数。(3)建立代表联系选民工作的配套制度。为落实代表联系选民制度,各地还积极加强配套制度建设,包括代表视察制度、代表述职制度、代表公示制度、代表接待选民制度、选民意见处理制度和代表考勤登记制度等等。 (二)创新联系方式,实现了代表联系群众的“零距离”沟通。为了让选民和群众能找到 代表,让代表及时了解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地方人大广泛开展“代表接待选民日”或“代表联 系选民周(月)”活动、利用网络平台开通代表电子邮箱、推行代表公示制或代表述职制等, 为代表与群众之间互相联系提供了便利。(1)组织开展“代表接待选民日”或“代表联系选民

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站室制度

一、为进一步密切人大代表与群众的联系,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站(以下简称“工作站”)按照每年安排省人大代表接待选民一次、每半年安排市人大代表接待选民一次、每季度安排区人大代表接待选民一次,每月安排乡镇人大代表接待群众一次的要求开展代表接待选民工作。 二、人大代表接待群众一般在各工作站内进行,也可以流动工作站形式在所在乡镇辖区内其他村(社区)和单位开展接待活动。 三、人大代表接待群众活动,由各工作站安排所在区域的人大代表轮流参加。接待时,各工作站参加接待的人大代表不少于2名。 四、各工作站安排人大代表接待群众,原则上按照公布、接待、梳理、交办、督办、回复、反馈、归档等八个步骤进行。工作站应做好人大代表接待群众的有关准备工作,定期做好各项资料的汇总、总结和上报工作,做到接待有安排,来访有记录,处理有反馈。 五、各工作站在代表接待群众安排前3个工作日,应在代表所在选区发布公告,告知具体的接待时间、地点和人大代表姓名。 六、人大代表在接待群众时应携带代表证;在接待过程中,应认真听取群众反映的问题和意见,并将接待情况记录在《代表履职记录本》上。 七、各工作站应根据接待群众活动主题或事先了解的群众诉求,积极邀请区政府领导,区职能部门、各乡镇、各村(社区)负责同志及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负责同志现场参加接待、现场答复群众。 八、居民群众对于以下机关、部门和单位工作的批评意见和建议,可以向人大代表反映:

1、区人大及其常委会; 2、区人民政府及其组成部门; 3、区人民法院; 4、区人民检察院; 5、受区人民政府委托行使行政管理职权的单位; 6、各乡镇人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 九、对于已经或者应当通过诉讼、行政复议、仲裁解决的事项,以及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申诉、检举、控告和涉及群众的个人私事,人大代表应当告知反映人依照有关法律和规定办理。 十、对于群众反映的事项,负责接待的人大代表认为情况不熟悉时,可以向工作站联络员建议由熟悉所反映事项的人大代表协助受理。 十一、人大代表依法受理群众诉求及意见建议,并按照《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站意见建议处理办法》及时办理。 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站群众意见建议

关于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建议

关于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建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 表法》(以下简称《代表法》)规定,代表应当与原选区选民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是党的群众路线在人大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大优势和特色。 近年来,各级人大和人大代表严格按照代表联系群众工作的要求,不断健全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工作平台,为代表联系群众提供有效保障;代表联系群众工作日益规范,人大代表在收集群众意见、联系群众工作方面更加广泛、务实;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成效日益凸显,在参政议政、为民代言、带民致富、服务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有所提高,对推动发展起到了极大的助推作用。但也不可否认,人大代表在密切联系群众工作过程中也反映出来许多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的问题,需要从多 方面着力解决。 一、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不足。在代表联系群众工作过程中,代表与群众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思想认识不足的问题。就代表而言,认识不足主要体现在“怕麻烦、没必要、无所谓”心理上,部分代表对代表联系群众工

作的法定性认识不足,认为自己本身就在群众中,可联系可不联系,同时也认为自己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导致在联系群众工作中意愿不强、热情不高,缺乏主动性、自觉性。 二是把握重点不准。代表在联系群众工作重点内容上把握不准,主要体现在缺乏“深入了解、目的意识”上,开展联系群众工作漫无目的,对联系群众的内容、联系的内涵缺乏深入了解,对要开展哪些活动、干些什么事模糊不清,对干得成什么事心存顾虑,在开展联系工作中习惯于“了解了解情况、宣传宣传政策、谈谈未来打算”等内容,缺乏针对性、实效性。 三是方式方法陈旧。代表联系群众方式方法陈旧,主要体现在“局限性、单向性、滞后性”上,部分代表满足于传统的联系手段,跟不上信息时代发展的步伐,对信息时代条件下的联系方式重视不够,新媒体、网络平台的运用能力不强,联系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局限于座谈、视察调研等形式,习惯于“代表问、群众答”的单向联系模式,站位不高、联系不广,缺乏有效互动。 四是制度机制乏力。代表联系群众工作制度机制乏力,主要体现在“现有制度执行不到位、考评激励机制不完善、监督管理不严”上,代表述职、履职通报等制度执行不到位,有的派选代表没有到选区向选民开展过述职活动,加之相关法律法规没有对代表执行职务作出奖

关于坚持和完善人大制度心得思考精选六篇

关于坚持和完善人大制度心得思考精选六篇 任何制度都有缺点,都在不断的改进,对于人大制度的完善你有什么思考?下面小编带来的是关于坚持和完善人大制度心得思考精选六篇,大家一起来看看。 篇一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制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制度,通过人民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选出自己的代表,组成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国家权力,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在制度上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证人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广泛的民主、自由和人权,按照人民的意志制定法律法规、决定重大事项、选举和任免国家机构领导人员,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工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善于把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和人民的愿望,广泛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广泛民主,为人民当家作主创建了最好的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起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国体决定了我们国家的根本性质,确定了国家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基本准则,体现了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国家机构按照一切权

力属于人民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组成和运转,按照法定程序,由选区选民或者选举单位在民主选举的基础上产生各级人民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即国家权力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行使国家权力。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为国家机构协调高效运转确定了规范的政权架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明确划分国家的行政权、审判权和检察权,而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都由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选举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国家机关的这一架构和合理分工,充分体现了民主和效率的统一,既有利于充分发扬民主,避免权力过分集中;又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提高工作效率,使国家的各项工作协调一致地进行,保证国家机关协调高效地运转,保证国家统一有效地组织推进各项事业。 (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统一性和包容性,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我国是统一的单一制的多民族国家,不仅有社会主义制度下行政辖区,也有资本主义制度的特别行政区,同时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把各地区、各阶层、各民族、各方面的代表人物吸纳到国家政权发挥作用,维护国家的政治稳定和长治久安,既有利于保证国家的统一,发挥地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有利于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促进民族自治地方发展,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的统一。 不断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方法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这是由我国的政体性质决定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在逐步完善和发展,人大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亟待解决。在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对外开放全面推进的关键时刻,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反复强调要加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会议上,江泽民同志多次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它是同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是我们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我们的目标,是要根据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把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逐步建设得更好,切实把宪法赋予的职责承担起来。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心就是不断地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因为: 第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围绕着建立何种政治制度,各个阶级、各种社会势力曾进行过激烈的斗争。历史已经作出了明确的回答,不管是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共和制,还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伪宪制,在中国都行不通,都以彻底失败而告终了。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对建立人民民主政权进行了长期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确立人民民主专政、实行人民代表大

试论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

试论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定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指拥有国家权力的中国人民根据民主集中制原则,通过民主选举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并以人们代表大会为基础,建立全部国家机构,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征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目的在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2、全国人大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全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3、各级人大作为各级国家机关的核心(权力机关)。 4、人民代表大会实行一院制,其代表实行兼职制,并设委员会为常设机构。 第1 页

5、民主集中制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与活动原则。 三、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存在的问题 自1954年宪法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至今已整整五十年。这期间,宪法虽历经多次修改,但人大制度的基本架构却一直沿袭下来。但是,当前人大制度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选举制度的具体规定与程序不够科学,不够完善。我国人大代表选举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并用原则,间接选举使得代表民意的可能性下降。 2、人大制度在发扬民主方面还有待加强。人大代表就是联系人大与人民的重要枢纽,现阶段代表还缺少切实深入地参与常委会工作的有效渠道,代表与选民与选举单位的联系还缺少制度保证与内在动力,代表在反映群众意见与要求,督促政府解决群 第2 页

众困难方面的作用还没有发挥出来。代表的作用不能真正发挥出来,推进人民当家作主方面的工作就无法推进。 3、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权利的法律效力难以确定。例如在常委会不生产书面的法律文件的情况下,委员发表意见其法律效力如何。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的结论是否具有最终的法律效力,是否必须作为司法判决或者行政决定的依据,是否存在着取代行政决定与司法判决的可能。人大及其常委会没有通过"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其生产的法律后果是什么。这些问题在现行法律中都无法找到答案。 4、人大代表构成不合理,人大代表作用发挥较差。人大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组成全国与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要监督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查机关等,但人大代表本身有相当一部分,却是来自于行政机关,审判,检察机关的官员。所以,人大 第3 页

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基础。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核心,是中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根本途径。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原则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原则包括民主集中制、代表性、依法决策和充分发挥人民群众作用等。 1. 民主集中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民主和集中的有机统一。即在民主基础上实行集中,真正体现人民的民主权利和权力。 2. 代表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代表制度,广泛吸收各阶层、各方面代表参与其中,充分反映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3. 依法决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决策是依法进行的,宪法和法律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遵循。 4. 充分发挥人民群众作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注重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人翁作用,吸取广泛的民意,积极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代表人民的利益。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结构和职能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结构主要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由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代表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重要职能包括制定宪法和法律、选举国家主席和国家副主席、决定国家的重大问题等。 2.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由各 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组成。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责主要包括立法、决定经济和社会事务、选举本级人民政府等。 3.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负责人 民代表大会的常务工作。常务委员会的职责包括法律的解释、监督政 府机关的工作、审查和批准重大人事任免等。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与不足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其独特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优势: 1. 体现了人民的主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人民的主权,使人 民成为国家的真正主人。 2. 加强了民主监督: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对政府机关和社会管理机构 的监督,实现了对权力的监督,维护了人民的权益。 3. 促进了法治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依法决策的重要途径,有 助于推动法治建设,保障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 不足: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一、引言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政权的根本性质和核心特征,它确立了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地位,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基本政治原则。 二、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架构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为核心,形成了从国家到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齐头并进的体系。 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具有最高立法权、最高监督权和最高决策权。它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每届任期五年。 2. 地方人民代表大会 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部分,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以及县、市、区人民代表大会。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同样由人民选举产生,代表人民行使地方立法、监督和决策权。 3. 人民代表大会委员会 人民代表大会委员会是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构,具体负责人民代表大会的各项工作。它由代表选举产生,设主席团、秘书长等机构。 三、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人民代表大会作为立法机关,具有一系列重要的职权。 1. 宪法权威的代表 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保障宪法的实施,维护国家宪法的权威。

2. 立法权 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法律体系,保障国家法治的实施。 3. 决策权 人民代表大会对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重大事项进行决策,确保国家的运行顺畅。 4. 监督权 人民代表大会对政府的工作进行监督,保证政府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维护人民的利益。 5. 选举权和罢免权 人民代表大会行使选举权和罢免权,选举和罢免国家机关的领导人,确保领导人民的干部能够真正代表人民利益。 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1. 广泛代表性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现了广泛的代表性,代表了各个阶级、各个民族和各个利益集团的利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都是选举产生,能够真实地反映人民的意愿和要求。 2. 具有鲜明的民主性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一种集中民主、代议民主和基层民主相结合的制度。它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的主权地位,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3. 保障法治和稳定的国家治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依法治国,形成科学、稳定的国家治理机制。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的意志能够得到法律的保护和实施,维护社会的稳定。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知识点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知识点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知识点 高二政治大家了很多知识点,政治是一门记忆类的学科,需要大家经常回顾才能记忆深刻,为了加深大家对高二政治知识点的记忆,政治网为大家整理了高二政治知识点-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希望大家能够认真阅读。 1、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和改善党对国家事务的领导,有利于把党的主张与人民的意志统一起来,有利于把党的决策和决策的贯彻执行统一起来,有利于国家政权机关及其领导人员把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统一起来,保证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前进。 2、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实施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既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又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执政地位。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的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这就要求在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实践中,必须树立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3、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不断加强人大自身建设。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加强人大自身建设,就是要认真落实宪法赋予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各项职权,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使之真正成为全面担负起宪法赋予的各项职责的工作机关,成为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国家政权的基本组织形式。它的核心内容是在全体人民范围内,实行民主集中制,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使人民享有和行使管理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的权利。 高二政治知识点-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政治网为大家整

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总结汇报

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总结汇报 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总结汇报 近年来,XX县认真贯彻落实新《代表法》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的决定》精神,县人大常委会及乡镇人大始终把密切联系群众作为代表依法履职、发挥作用的基本途径和有效措施,促进各级人大代表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维护民利,增强各级人大代表的履职意识和履职能力,推动解决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促进了“一府两院”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工作。 一、基本情况 XX县辖区内全国、自治区、市、县、乡五级人大代表共984人。其中,全国人大代表1人、自治区人大代表3人、市人大代表39人、县人大代表206人、乡镇人大代表735人。换届以来,各级人大代表在人代会期间和闭会后共提交建议402件,走访选民4000多人次,反映群众的意见和问题568件,为选民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300多件,化解矛盾纠纷400多起,较好的践行了人大代表“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

为人民”的神圣职责。 二、主要做法、经验及成效 主要做法。 1.加强培训,着力增强代表与人民群众联系的能力与水平。通过组织代表参加上级人大举办的代表履职培训班学习、以会代训、分片集中培训等多种方式,认真组织各级人大代表学习《地方组织法》、《监督法》、《代表法》、《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学习党的十八大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等,学习农村种养技术等,不断增强代表们的法律素养、政治素质,切实提高代表履职能力和服务人民群众的水平,涌现出一批人大代表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羊。如英家大头菜是清塘镇的农业种植特色品牌,为提高农民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加大市场占有率,该镇人大代表何一考组织成立了英家大头菜生产专业合作社,采用“企业+协会+农户”的生产和经营模式,广泛带动本村村民种植大头菜,并联合县供销社对大头菜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实现了“经济效应”和“品牌效应”双提高,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创新工作,不断丰富和完善代表与人民群众联系的内容与方式。一是组织会前代表集中走访。在每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党课讲稿 (一)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党课讲稿 (一)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 今天,我要跟大家一起探讨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话题。我相信,在座的各位都知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国家的根本政 治制度,是人民民主的重要保障。因此,我们应该倍加珍视这一制度,并不断加以完善和推进。 一、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价值 1.代表人民利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本质是代表人民利益,体现人 民意志,通过选举选出的代表,为人民谋利益,保护民族尊严,促进 经济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等等重大问题做出决策。 2.推进民主政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国家政治民主化的重要体现, 是实现人民民主的有效途径。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扬光大,有 助于建设更加民主、法治、透明的政治系统。 3.增强国家治理效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科学民主决策和优化 国家治理的基础。通过制定法律、决议,监督政府,协商和谐利益关 系等多个方面力量的综合发挥,有助于提升国家治理的效能和能力。 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途径 1.完善选举制度。拓宽代表候选人的来源,增加公民参与度,建立完 备的选举程序和选举机制,保证选举公正、公平。 2.提高代表履职能力。加强代表的培训和教育,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技

能,帮助代表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更加有效地代表人民利益。 3.增强代表联络群众的能力。加强代表与群众的联系,建立代表联系 制度,接受群众意见和建议,并及时转达和反映。 4.加强代表制度的监督。建立严格的代表监督机制,让代表负责起来,让代表制度运作更加有效。 5.推进权力公开透明。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其他权力机构 衔接协作,推进权力公开透明,让人民更直接地了解、监督权力机构 的运行。 三、总结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加强民主政治、提高国家治理效能的 重要途径。只有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这一重要制度,才能更好地反映人 民的意愿,提高政治的民主性和合法性,维护社会稳定和和谐。我们 每一个人都应该参与到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进程中来,共同推动 国家的发展。谢谢大家!

XX县关于人大代表联系工作的汇报发言

XX县关于人大代表联系工作的汇报发言 XX县关于人大代表联系工作的汇报发言 近年来,X县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人大代表的主体地位,把密切联系代表、发挥代表作用做为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的着力点,积极探索代表工作的新途径、新举措,创新工作机制,强化服务管理,激发代表活力,切实推动了代表工作的创新发展。 一、健全完善制度,增强代表履职意识 (一)完善工作制度。根据《代表法》、《监督法》和省、市.委人大工作会议及定西试点工作会议精神的相关要求,X县人大常.委会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修改和完善了县人大常.委会领导与乡镇人大工作联系制度、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人大代表及人民群众制度,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采取短信、电话、微信、座谈会、上门慰问等形式,与基层代表取得联系和沟通,了解代表生产生活状况、依法履职情况和来自基层群众的呼声。各乡镇人大也相应建立了乡镇人大联系代表、代表联系选民等制度,形成了上下协调、纵横联系、条块结合的代表工作网络。 (二)规范代表活动。本着便于代表联系选民、便于组织活动的原则,以乡镇为单位,对各选区县XX届人大代表进行编组,组建代表小组,每乡镇组建了不少于2个的代表小组,每个代表小组推选出正、副组长,负责组织代表小组活动具体事宜。在不断经验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代表学习培训、代表接待选民、代表向选民述职、代表见面日等活动制度,进一步细化了代表的权利与义务,明确了代表履职的重点、途径及形式,规范了代表小组在闭会期间的活动,为代表执行职务提供了必要的制度保障和组织保证。 (三)加强学习培训。围绕认真落实宪法精神、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等方面内容,通过举办培训班、以会代训、分片集中培训等多种方式,对人大代表分层次、分区域、分阶段、有重点的进行培训。特别是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后,县乡人大先后举办了新一届人大代表履职培训班,认真组织各级人大代表学习《组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的内容主要有以下方面: 1.各级人大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民主选举是民主集中制的基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重要标志。选民(在直接选举中)或选举单位(在间接选举中)有权依照法定程序选举代表,并有权依照法定程序罢免自己选出的代表,这对于保证各级人大真正按照人民的意志、代表人民的利益行使国家权力,是非常重要的。 2.人大和它的常委会集体行使国家权力,集体决定问题,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办事。宪法规定了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权。按照这一规定,全国性的重大问题经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讨论和决定,地方性的重大问题经过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讨论和决定,而不是由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决定,这就能使国家的权力最终掌握在全体人民手中。 3.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大产生,对它负责,向它报告工作,受它监督。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在这个前提下,明确划分国家的行政权、审判权、检察权。这样,既能使我们国家的行政、审判、检察机关不脱离人民代表大会或者违背人民代表大会的意志而进行活动,又能使各个国家机关在法律规定的各自职权范围内独立负责地进行工作,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4.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职能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各自按照法律规定的职权,分别审议决定全国的和地方的大政方针。全国人大对地方人大不是领导关系,而是法律监督关系、选举指导关系和工作联系关系。国务院对各级地方政府是领导关系。全国人大和国务院决定的事情,地方必须遵照执行,同时给地方以充分的自主权。这样,既有利于统一领导,又有利于发挥地方积极性,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 5.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一方面受中央和上级机关的领导,行使宪法赋予的一般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另一方面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自治权。这样,就能够把各民族紧密地团结在一起,保障国家的独立和繁荣。篇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基本内容①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②人民在普选的基础上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 ③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 ④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制度:民主集中制(人大与人民,人大与其他国家机关,中央与地方) 基石:人民代表大会 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 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 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组成:人大代表 权利:①审议各项议案②表决各项决定③提案权④质询权 义务:必须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 取和反映人民的意见 为什么:1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 结合的伟大创造,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 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 3这一制度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充分体现了人民利益和意志,显示了我国社会

关于全省市县乡人大代表中的党政领导干部参加代表小组活动、走进代表联系群众工作平台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全省市县乡人大代表中的党政领导干部参加代表小组活动、走进代表联系群众工作平台情况的调研报告 省人大常委会联工委调研组 2019年4月15日 为掌握全省市县乡三级人大代表中的党政领导干部参加代表小组活动、走进代表联系群众工作平台(以下简称“联系群众平台”)情况,3月份以来,省人大常委会联工委组织调研组,实地察看了株洲市芦淞区、醴陵市和湘潭市雨湖区、湘潭县所辖的5个乡镇(街道)、4个村(社区)的代表联系群众工作平台,并分别召开座谈会听取当地人大有关负责人和部分人大代表的情况介绍;同时,印发通知,要求各市州人大常委会有关部门开展专门调研,整理上报情况。根据实地调研和各市州上报的情况,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主要领导率先垂范。各地坚持抓好人大代表中的党政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切实发挥人大代表中党政领导干部的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有力地推动了代表的履职积极性、履职水平和工作效能的提高。株洲、湘潭、张家界、怀化等地的市委书记带头参加代表小组活动、走进联系群众平台,走访联系代表,了解代表建议办理落实情况,并现场对代表和人民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予以回应。湘潭市委常委

积极参加代表小组活动,并带队前往外地全程参加代表履职学习,市党政领导干部每年在工作平台接待群众不少于2次。2018年,湘潭县委书记等20名连任的市人大代表中的党政领导干部向县人大常委会书面报告了参加代表小组活动、走进联系群众平台等履职情况,21名县人大代表中的党政领导干部代表向原选区选民报告了参加代表小组活动、走进联系群众平台等履职情况。邵阳市各级领导干部绝大部分能适时参加各代表小组组织的学习培训、集中视察、专题调研、工作评议、代表述职、列席市县人大常委会会议,走进联系群众平台等活动。 (二)保障措施逐步完善。一是制度保障。各地普遍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保障全体人大代表特别是人大代表中的党政领导干部参加代表小组活动、走进联系群众平台。株洲市出台“1+4”文件对代表小组活动、代表联系群众工作等制度进行了进一步明确。湘潭市进一步规范“双联”制度,明确每月15日为代表接待群众工作日,党政领导干部每年在工作平台接待群众不少于2天。郴州市建立集中走访制度,党政领导干部集中走访分为年初走访、季度走访等,深入基层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二是组织保障。长沙市制定代表小组活动办法,组成20个代表小组,每个小组安排8名左右党政领导干部。株洲市将党政领导干部全部编入24个代表小组和6个代表专业小组。怀化市将党政领导干部全部分别编入各代表小组。娄底市建立全国、省、市、县、乡五级人大代表小组,把各级人大代表中的党政领导干部统筹安排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