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的共性与差异

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的共性与差异

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的共性与差异

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理解与分析论文

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理解与分析论文 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理解与分析论文 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理解与分析论文 2019-12-17 戏剧论文 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理解与分析论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文化艺术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于影视表演和戏剧表演艺术也具有了很高的品味,但他们对这些表演艺术的看法比较的片面,要真正的做到对这两种表演的认识与理解,还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本文从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个性与共性出发,对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关键词戏剧表演影视表演理解分析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同属于表演艺术的范畴,有着许多共同与相似之处,但根据其体裁及内容形式的不同又具有各自的特点,近年来我国在表演艺术方面的发展非常快,尤其是影视表演更是形成了一种不可阻挡之势,但从根本上来看,影视表演里总脱离不了戏剧表演的影子,所以说这两种表演既有个性,又有共性,密不可分。一、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个性 1、表演形式不同。我们所看到的影视表演是需要导演进行前期的制作完成后才展现到观众面前的,也就是说作为演员他们在导演为他们创设的环境中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或情感表述来进行各种材料、剧本、艺术的创作,然后再经过一系列的剧目设计和制作才能通过电视屏幕或电影银幕来和广大观众见面,而这时也才具有社会价值,而對于一些纪实类等等的剧本,要求演员的表演方式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不能夸张、造作,要做到剧情与神情的一致性,做到表演艺术真实化,让观众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而戏剧表演则与影视表演不同,它是一种真实的演出,是用自己真实的动作、声音、感情来进行的舞台表演,可与达到与观众进行直接沟通的目的,所以戏剧表演比影视表演更具有表演价值,因为戏剧表演是

戏剧与影视学

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 (2012年修订) 指导思想 根据艺术学学科的特点和国家对本学科人才的需要,确定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坚持“宽口径、厚基础”的原则,参照国际通行的在一级学科培养研究生的经验;兼顾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之间的衔接,建构“塔型”人才培养体系;遵循教育规律,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因材施教,体现特色;追踪当代学术最新发展,培养具有现代知识结构的复合型人才。 硕士研究生 一、硕士生培养目标 1.具备戏剧与影视学方面比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和比较广博的专业知识;具备运用所学 理论、知识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从事戏剧与影视学及相近学科的教学、 科研,以及文化、传媒、新闻、出版、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2.掌握一门外国语和计算机应用。 3.德才兼备,身体健康。 二、硕士生招生 1.统招生 符合研究生报名条件,参加全国研究生统一考试,考试成绩合格并进入当年招生计划范围内的考生,可参加研究生复试。复试及思想表现审查合格者,可录取为当年硕士研究生。 硕士生统招生考试和录取均在一级学科进行,分初试、复试两段: 初试科目:(1)戏剧影视基础;(2)评论写作。 复试: 初试合格参加复试者,按专业及外语成绩排序,差额复试。复试包括专业知识面试、外语口语听力面试、专业课程笔试。笔试科目为考生报考(二级学科)的专业课程。 考试科目: 戏剧戏曲学专题、电影学专题、电视艺术学专题。 2.免试生 “985”、“211”学校具有推免资格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可申请免予参加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经审查并面试合格后直接录取为硕士研究生。 三、硕士生课程设置 为适应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硕士生课程设置淡化专业界限,鼓励学科交叉,增设前沿性学科,为学生在较为广阔的领域接受教育创造条件,以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及其个性的自由发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实施办法》,硕士生须修满32学分(非戏剧与影视学专业本科毕业及同等学力学生须补修4学分戏剧影视学专业本科段课程),并通过硕士学位课程考试合格者,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全部硕士生课程由A、B、C、D四类组成: (1)A类必修课(校级公共课程,9学分); (2)B类选修课(以一级学科为基础的公共学位课程,学生选修不少于6--9学分,; (3)C类选修课(以二级学科为特色的专业学位课程); (4)D类选修课(其中跨一级学科选修不少于1门)。 为建立开放的课程体系,鼓励学生选修外校(原则上限定为首批“985”学校)学科专业课程,选修暑期学校(本校和外校【界定同上】)课程,该课程作为D类课程,计入学分。 来华留学硕士研究生课程:

影视表演基础

影视表演基础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表演艺术的特性和影视表演的特点 一、表演艺术和影视表演艺术的发展简说 1.表演是人类的一种动态活动,依托于人们身体的一种动态的艺术;而戏剧是一门古老又年轻的艺术,是一种动态造型的艺术,实在一个相对固定的时空里,演员以自身的“动作”把剧本中的人物表演给观众看的艺术 2.剧本、演员、剧场(场地)、观众——戏剧的四要素。其中,演员和观众是戏剧存在的核心基础;演员的表演是戏剧的核心,是在综合了文学(剧本)、戏剧(导演构思)、美术(布景、灯光、化妆、服装、道具)、音乐(背景音乐、音响)、舞蹈(演出中的形体造型)等多种艺术手段,有演员在舞台上直接传达给观众的。演员是戏剧舞台艺术的中心 3.电影表演艺术的出现是因为有了电影。电影表演艺术依附于电影而存在 4.最初的电影《工厂大门》《水浇园丁》《火车进站》等只是摄影机对生活情景的客观记录,十八个月后,乔治·梅里埃把戏剧带入电影,把舞台艺术中的剧本、演员、服装、化妆、舞台机关等系统应用在电影中 5.表演是戏剧构成的主体 6.在电影技术上,乔治梅里埃运用了“叠印”“多次曝光”“移动摄影”等手段,形成了电影逼真性和假定性并存的特性 7.梅里埃之后出现的英国布莱顿学派在影片中注意了外景的完善使用,并出现了蒙太奇手法变化使用了镜头拍摄,使电影表演与戏剧表演有了区别 8.1903~1909年间,查尔·百代支配了世界电影市场,这一时期被称为“百代时期” 9.白带公司最著名的明星时安德列·斯特和麦克斯·林黛(后被卓别林取代) 10.1908~1912年间,大卫格里菲斯创造了电影的语言,使电影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 11.卓别林把喜剧表演推向了默片表演的最高峰,在整个默片时期,由于卓别林,美国喜剧流派在世界上一直占据独一无二的地位 12.1914年2月2日卓别林出演第一部影片《谋生》 13.默片时期,前苏联电影大师爱森斯坦在《战舰波将金号》中启用非职业演员,创造了非职业演员成功塑造银幕群像的范例 14.默片时期,前苏联电影大师普多夫金的影片《母亲》是典型的运用杰出戏剧演员进行创作的成果。同时,他的《电影演员论》论述了戏剧与电影表演的异同以及电影表演的非独立性 15.我国电影诞生于1905年秋,以北京丰泰照相馆拍出京剧名角谭鑫培主演的京剧《定军山》为标志 16.1913年我国诞生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同年香港完成电影《庄子试妻》 17.1923年《孤儿救祖记》,主演王汉伦 18.1934年《神女》,主演阮玲玉,代表中国默片时期表演艺术高峰 19.中国电影发展历程:①无声片时期(1895~1930) ②有声电影的发明与发展时期(1930~1960) ③现代电影时期(1960年后) ④后现代电影时期(1990年后) 20.电影声音的发明使电影表现手段有了质的飞跃 21.匈牙利电影理论家贝拉·巴拉兹的“电影微相学”强调演员本色表演的重要性

2019年首师大戏剧影视文学考研复试时间复试内容复试流程复试资料及经验

2019年首师大戏剧影视文学考研复试时间复试内容复试流程复 试资料及经验 随着考研大军不断壮大,每年毕业的研究生也越来越多,竞争也越来越大。对于准备复试的同学来说,其实还有很多小问题并不了解,例如复试考什么?复试怎么考?复试考察的是什么?复试什么时间?复试如何准备等等。今天启道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复试相关内容,让大家了解复试,减少一点对于复试的未知感以及恐惧感。准备复试的小伙伴们一定要认真阅读,对你的复试很有帮助啊! 院系简介 首都师范大学建于1954年,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5年成立的通州师范,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北京市与教育部“省部共建”高校。学校现有学科专业涵盖文、理、工、管、法、教育、外语、艺术等,六十多年来已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二十余万名,是北京市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学校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博士点100个,博士后流动站1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6个,硕士点141个,专业学位类别14个。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8个,北京市二级重点学科12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建设学科2个,北京市二级重点建设学科13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培育学科4个,交叉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2个;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民政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语委科研基地,1个北京市高校高精尖创新中心,1个北京实验室,1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个北京市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北京市工程实验室,1个北京市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协同创新研究基地,4个北京高等学校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7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省、部级设置的研究(院、所、中心)、实验室。 中文专业是首都师范大学建校时期最早开办的专业。1954年就开办一年制中文专修班,1955年始建中文系。1962年北京工农师院中文系并入。“文革”中,中国人民大学语文系一度并入(后复撤出)。1993年北京师院分院中文系并入。2001年在中文系基础上建立文学院。著名学者漆绪邦、向锦江、廖仲安、张建业、许自强、曹利华、王景山、邾瑢、欧阳中石、饶杰腾、段启明等教授,作家毛志成、魏润身等曾经在本院任教。现文学院下设中国

浅谈戏剧与电影,电视剧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浅谈戏剧与电影,电视剧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话剧是舞台的艺术,是将宽广的现实生活抽象、浓缩到一个小小的舞台上。布景、灯光、道具等一切舞台元素的设计,都不是为了在舞台上复制真实的生活,而是创造一个经过了抽象和浓缩的生活场景。夸张和渲染,让舞台上的生活场景迥异于真实的生活,但将这夸张的场景设置在剧场这个特殊的建筑形式中,并用“第四堵墙”将观众隔离时,舞台上的场景就有了自己的逻辑,没有观众会因为舞台布景的夸张而批评话剧的“真实性”——总而言之,话剧的世界就是一个经过了抽象和浓缩的夸张的世界,演员的表演也势必要融入这个特殊的舞台世界中,与舞台上的情境融为一体。 影视表演则是镜头的艺术,最终的成品是经过了摄影和剪辑的渲染的影视作品。影视创作者会通过景别切换、镜头运动等方式,放大剧中的关键信息,让观众随时能够看到必要的信息。影视的空间以实景为主,尽量让观众能够身临其境。总而言之,相对于话剧来说,影视的世界是一个真实的世界,演员的表演也务必要符合这个真实世界的逻辑。 电视表演艺术和戏剧、电影表演艺术在创作任务的要求上应该说基本上是共同的。显著特点就是它们都是一种“化身成角色”的艺术。无论是戏剧、电影还是电视表演艺术的创作任务都是要创造出活生生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并使其具有审美的价值。而这一创作任务的完成则只能是通过演员自己的上场,通过自己现身说法,身临其境地去扮演角色,最终达到“化身成角色”这样一个过程来达到。戏剧、电影和电视表演中所要解决的最主要的矛盾:即演员是以其自身为载体,使之变为剧本中之人物,表现出另一种性格,成为另一个人物,最终以此为媒体,使欣赏的人从中领会其审美的价值与作者情感的表达。 我国的戏曲表演艺术家对于演员创造的特点有一句十分精辟的对联。这句艺诀就是:“是我非我,我是我,我亦非我;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这句艺诀中,它论述到了“我看我,我不是我,我是戏中人,已和我的角色融为一体,我演谁,我就是谁。装谁像谁,装谁是谁,梅兰芳先生的演技高超,难以超越,不再和平常人那样装谁像谁而已了,他的境界是把自己和所扮演的人物融为一体,并且把他“再体现”出来,达到“装谁就像谁”的程度。”我们可以从梅兰芳大师的这幅对联中看出:它把表演艺术是由演员来扮演角色,而最终必须是化身成为角色的这一特点十分辩证地表述了出来。优秀演员在表演时都应该"化身为角色",既能"入乎其内",又能"出乎其外",达到内外部的完美统一,从而塑造出有个性特点的艺术形象。 戏剧表演和电视、电影表演一样,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的创作永远是在虚构与假定的条件下进行,从而通过各种手段以达弄假成真的地步。尽管电视剧在摄制的过程中和电影一样可以更多的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拍摄,但它也不可能完全是真实的。例如:即便一个人从再高的楼上掉下来,也仅仅是道具而已;即使在真实的场景下拍摄战争场面,用的也不可能是真枪实弹;而雨中的场面,则往往是得用洒水来完成;云雾的场景也只是喷射干冰罢了。演员之间明明是同事,但在假定的情境之中则可能成为君臣、仇敌、父子、兄弟、姐妹、情侣等等。而关键就是无论戏剧、电影还是电视剧中的戏剧情境虽然是完全是虚构的,但是演员必须要能够把这种虚构变为令人可信的真实。 戏剧表演与电视与电影表演艺术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审美意识的不同。在戏剧表演中,演员追求的是舞台表演美,而电视与电影表演中演员追求的则是画面造型之中的镜头美。 我们也可以把戏剧看作是一种再现时空的艺术,它是在舞台上通过真人的形体和语言的表演来再现现实生活的,然而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舞台的真实

影视表演基础知识:影视基础知识

影视表演基础知识:影视基础知识电影的四大片种 (一)故事片数量最大、社会影响最广泛 基本特征:由演员扮演片中人物;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运用蒙太奇思维进行典型化的艺术概括。 (二)纪录片严格的真实性,不容许弄虚作假与无中生有 (三)科教片严格的、准确的科学性,也讲究艺术性 (四)美术片 动画片、剪纸片、木偶片、折纸片的总称。 法国人埃米尔雷诺为动画片的先驱。 20年代,美国人华尔特迪斯尼摄制了以米老鼠与唐老鸭为主角的系列动画片。?“万氏兄弟”就是中国动画片的先驱,1926年无声动画短片《大闹画室》 影视艺术的形式要素与艺术手段 空镜头:画面里不出现人物或动物的镜头,又叫景物镜头。 主观镜头:影片中通过某一人物的视线来观察、表现对象的镜头。这种镜头表示的就是片中角色的视角,反映她的心理状态与感情色彩。 客观镜头:用不参与剧情的旁观或中立的视角拍摄的镜头。一部影片中的绝大部分镜头都就是客观镜头,它担负着叙述剧情、介绍环境、刻画人物、烘托气氛等剧作任务与通过画面体现风格的艺术表现功能。 影视画面的造型元素——造型元素包括构图、光、色。 场面调度——源于法文Mise-en-sence,意为“摆在适当的位置”,或“放在场景中”。最初这个词只用于舞台剧方面。被引入到电影创作后,就是指导演对画框内事物的安排。 演员调度与镜头调度 演员调度与镜头调度的完美结合,即就是影视的场面调度。 演员调度:导演对演员扮演的人物在剧中的行为、运动方向、所处位置以及演员与演员之间相互交流时产生的动作与位置的变化的调度。 镜头调度:即就是指摄影机的调度。 声音 电影的声音包括人物声、自然声、音乐与画外音。 人声主要由对话、独白、旁白组成。

电影知识理论基础

电影理论知识总结 二、经典电影理论 在一战前后,对电影的艺术地位、特征、规律的研究; 著作: 1、1911年,卡努杜《第七艺术宣言》第一次论证了电影作为艺术,是在时空之间填补鸿沟的艺术;《第七艺术美学》“光与影的交响乐”。 2、1915年,美国的林赛《活动画面的艺术》,他把“活动画面”看作电影的根本特征。 3、1916年,美国的雨果·明斯特贝格《电影:一次心理学研究》探讨了电影手段的心理根源、艺术特征、美学特征。 概念: 1、“上镜头性”—— 是20年代法国流行的时髦词眼儿,卡努杜创造,先锋派重要用语。1920年,路易·德吕克在《上镜头性》一文中探讨电影的艺术特征,阐述其涵义:指适宜于用电影这一新表现手段所独有的方法来表现人或物的诗意状态; 视觉表现:布景、照明、节奏、化妆;通过照相来表现神采——上镜头性,通过上面四个手段。是早期电影特征概念。 2、早期蒙太奇—— 爱森斯坦指出:电影与舞台不同,电影导演更主观,能选择不同时空的重点现实片段。 电影选择和组合这些片段,集中表现剧情。 把现实压缩具有特征的东西,展现经过压缩、重整、剪裁的电影的时空。 3、爱森斯坦(1898~1948)和普多夫金在早期的不同—— 爱森斯坦讲究冲突,如“杂耍”、“理性蒙太奇”等手法;普多夫金强调连接作用。 爱森斯坦认为冲突是蒙太奇的特性,冲突后产生新的表象和概念。普多夫金强调连贯性,他认为蒙太奇意味着多个镜头组成一个场面,多个场面组成一个段落,多个段落组成一个部分,一个个片段间具有显而易见的联系。人们不觉得中断和跳跃,得到一种无意的刺激。 爱森斯坦在晚期对蒙太奇有新的理解: 他认为蒙太奇应该表达一种连贯的、有条理的主题、情节、动作、行为,以及一种最大限度赋予感情的叙述。研究涉及到了声画蒙太奇和色彩的问题。 4、库里肖夫效应—— 为控制蒙太奇表现力所做的试验。 5、杂耍蒙太奇—— 爱森斯坦在1923年,从戏剧创作中总结的一个原则,“杂耍”构成一场演出独立的原始因素,是戏剧效果和任何戏剧的分子单位。杂耍和噱头没有任何共同之处,杂耍更注重表现主题和思想。 ~是把一切因素汇到一起传达和表现思想的一种感染手段。不合乎剧情发展,甚至脱离剧情发展,实际是有内在联系的。 自由剪辑一起造成有目的的主题效果。产生奇迹性、超越叙事,展现真正要表达的主题。 6、理性电影—— 爱森斯坦在20年代后期提出的概念。他认为电影的艺术目的不仅在于形象表现之实,还要能表现概念,增加电影手段表现力,增加认识现实手段可能性。但在具体的创作中,这种想法与创作过于超前,结果不能成功,受到理论家的否定。 如匈牙利批评家巴拉兹指出这种“电影艺术征服纯观念”的想法是行不通的。 爱森斯坦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代表作是1927年的《十月》和1929年的《总路线》(《新与旧》)。 爱森斯坦试图用蒙太奇表达从视觉形象达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他曾在30年在一所大学讲课时提出要把《资

中戏考研-2016年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电视系611综合基础 827影视创作 影片分析考研参考书目、历年真题

育明教育独家专注中央戏剧学院考研专业课辅导 育明教育官方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169129568.html, 12016年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电视系】考研招生考试科目、导师信息招生人数 专业名称(代码)研究方向导师及招生人数考试科目4及复试内容 008.电影电视系19名(含2名推免生) 电影电视系130300戏剧与影视学(学术型) 10名 17.电影理论与实践(编导) 徐枫教授1何可可副教授1顾峥副教授1倪骏副教授1饶晖 副教授 1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2 02俄、203日③611综合基础④827影视创作⑤复试含:影片分析、 口试 18.影视制片理论与实践 黄一峰 副教授1陶涛副教授1*李铭韬副教授1王楠副教授1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2 02俄、203日③611综合基础④819影视管理基础 ⑤复试含:影视制片及市场分析、口试 19电影理论与实践(制作技 术) 王红霞 副教授1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2 02俄、203日 ③611综合基础 ④828电影制作技术分析⑤复试含:影片分析、口试

育明教育独家专注中央戏剧学院考研专业课辅导 育明教育官方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169129568.html, 22015年中央戏剧学院611综合基础考研真题(全校统一命题查考名词解释部分) 【育明教育独家提供】 【611综合基础】名词解释,共8道,每道5分,共40分、分别涉及中戏八大系 1、匠艺式表演【育明教育提示出自:表演系】 2、洪深【育明教育提示出自:导演系】 3、支点【育明教育提示出自:舞台美术系】 4、《演艺船》【育明教育提示出自:音乐剧系】 5、项目管理【育明教育提示出自:戏剧管理系】 6、西部片【育明教育提示出自:电影电视系】 7、京剧十三辙【育明教育提示出自:京剧系】 8、《名优之死》【育明教育提示出自:戏剧文学系】

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理解与探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169129568.html, 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理解与探析 作者:任东岳 来源:《戏剧之家》2016年第19期 【摘要】戏剧和影视是表演的不同境界,所以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但两者又都归 属于表演,说明两者之间也有共通之处。本文就针对戏剧表演和影视表演的理解和分析,探讨二者的异同点并进行总结。 【关键词】戏剧;影视;表演;分析 中图分类号:J83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0-0056-01 一、前言 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二者之间存在的异同是因为很多种原因,依据我多年对表演艺术的探讨,对二者有一个比较深刻的理解。本文就针对这些分析进行有效的总结。 二、表演艺术的概述 影视表演和戏剧表演都是表演艺术,尤其是在创作的方式、原则以及表演形式上存在很多共通的地方。影视表演和戏剧表演从属于不同的艺术部门,它们受电影、戏剧等各自不同的艺术特性和美学原则的制约。 三、二者的异同点 戏剧是舞台的艺术,是现实生活的抽象,集中到一个小舞台。设置、灯光、道具等舞台元素的设计,都不是为了复制现实生活在舞台上,而是要创造一个生活在抽象和集中的场景。夸张和渲染,让舞台上的生活场景迥异于真实的生活,但将这夸张的场景设置在剧场这个特殊的建筑形式中,并用“第四墙”隔离观众,舞台上的场景有自己的逻辑,没有观众因为风景夸张而批评戏剧的“真实性”,总之,戏剧是一个抽象和凝聚的世界,演员的表演也必将进入舞台世界。所以,不能复制现实生活,但必须表现出一种抽象、集中的生活。 电影和电视节目是镜头的艺术,最后的产品是一个摄影和编辑的电影和电视作品的渲染。电影创作者通过摄影机的运动,放大关键信息,让观众随时看到必要的信息。电影的空间要真实,尽量让观众能够身临其境。总的来说,相比戏剧,电影和电视的世界是一个真实的世界,演员的表现必须与现实世界的逻辑相一致。与戏剧相比,它不需要太夸张,它更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语言和行动。戏剧和影视的不同点:1.时空的差异,影视是在不同的拍摄地、拍摄时间进行,对物质的要求比较灵活、自由;而剧舞台艺术对空间选择单一,只有舞台。2.影视表演,演戏表现不满意,可以重新拍摄;戏剧在整个演出中出现错误是无法弥补的。3.影视表演贴近生活;话剧表演需要观众近看,所以动作和表情夸张一些。

高一音乐高中音乐与戏剧表演教案

灵动的生活 授课内容:《高中音乐与戏剧表演》第一单元第一部分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戏剧、戏剧的基本特点。 2、能在教学活动中了解戏剧的基本常识。如:戏剧作品的时态、戏剧的“金手指”的基本含 义、戏剧欣赏的基本法则等。 3、能初步认识音乐在戏剧中的地位与作用。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戏剧的基本特点。 教学难点:了解戏剧的“金手指”的基本含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戏”字的繁体写法。 2、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述繁体“戏”字的含义。 3、教师提问:什么是戏剧? 4、学生结合已有知识简要回答。 5、教师小结: 大家的答案不同但又非常相近。那么到底什么是戏剧呢?戏剧中的场景都是生活场景的真实再现吗?让我们一同设想一个情景。 二、展开: 1、创设戏剧化的生活场景: ⑴、教师提供一个普通的生活场景。 一个春光明媚的早上,一家四口(父亲、母亲、姐姐、弟弟)坐在饭桌前,开始吃早饭。 ⑵、引导学生展开想像加入情节,使生活场景转变为戏剧场景。 要求:1、用简要的语言表述; 2、设想的主题事件要符合生活常理; 3、每个人物对事件的反应和表现要有递进性。 ⑶、老师将学生创设的情节板书在黑板上。(重点板书情节中的矛盾冲突) 2、结合板书对比两种场景,了解戏剧与生活的联系与差距,引导学生了解戏剧基本特点。 三、深入:

1、戏剧的时态: ⑴、将刚才创设的生活场景假设为一个文学剧本,分析其采用的时态。 ⑵、请学生上台即兴表演前面创设的戏剧场景片段,引导学生分析戏剧采用的时态。 2、戏剧的金手指: 引导学生在观看表演中了解“戏剧的金手指”的基本含义。 3、音乐与戏剧的关系: ⑴、请学生继续完善前面的场景情节并上台表演,引导学生体会音乐在戏剧表演中的作用。 ⑵、师生共同小结音乐在戏剧中的作用: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心理活动,制造气氛、为开展 情节塑造人物服务的作用。 4、戏剧的重要法则: ⑴、教师提问:除音乐之外,戏剧演出还需要哪些组成要素呢? ⑵、选择活动: 出示组成戏剧的几个要素,请学生想想它们中间有哪些是戏剧最不能缺少的?(演员的表演、观众) ⑶、戏剧欣赏的重要法则: 在选择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戏剧欣赏的重要法则:假定——共鸣——欣赏,即戏剧欣赏的过程。 四、巩固总结。

戏剧影视表演:专业考试内容和应试技巧

戏剧影视表演:专业考试内容和应试技巧 影视戏剧表演专业考试通常分为初试和复试,复试又分为二试和三试两个阶段。 初试一般包括自我介绍、自选作品朗读、集体小品及回答考官提问等。 自我介绍是展示考生自我风采的重要手段。考生的气质、反应、谈吐、文化底蕴等一切外在内在的素质都将通过这一考试环节展现给考官,而这一环节又是考生在考试中能够展现自我优势的机会。 自选作品朗读主要考查考生的声音条件、吐字发声和语言表达能力。考生应从自身条件出发,谨慎选择适合自己朗读的稿件,特别要注意的是,稿件选择后一定要背诵脱稿。 集体小品旨在考查考生的合作能力、表现能力、应变能力和是否具有基本的舞台生活能力。此项考试通常采用命题小品的形式。 回答考官提问是对考生的口头表达、心理承受、独立判断、艺术感受生活观察等能力的综合考查。考宫的问题不是事先准备好的,而是针对考生前面的表现随机提出来的。 复试分为二试和三试两个阶段,通过二试的考生进入三试。复试主要分为台词考试、声乐考试、形体考试、艺术特长展示、单人小品、集体小品、语言动作合理练习等。 台词考试由主考官为考生指定阅读材料,通过考生的诵读来考查考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考生应该在主考官给予的准备时间中认真阅读材料,杜绝错字和别字等低级错误,很好地展现自己的声音条件和文学理解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有时主考官还会让学生进行模仿。 声乐考试的目的是通过对考生的音色和音准的了解,考查考生是否具备做演员的声音条件。考试由考生演唱自选的曲目,清唱、伴奏均可。有时主考官会给考生一些简单乐谱让其现场演唱,或是打一段节奏让考生进行模仿来考查考生的乐感和节奏感。 形体考试主要是考查考生的肢体表现力、身体柔韧程度和协调性。考试形式是考生表演自己准备好的形体段落,各种舞蹈、武术、戏剧身段等等。 艺术特长展示是考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表现与众不同的特点,也是给主考官留下印象的重要环节。 单人小品考试主要是考查考生对环境与人物的创造力、想像力和信念感,以及对生活的感悟能力。这一考试环节题目较为分散,考生应该针对考题的要求,明确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情,为什么要做,同时找到准确的任务与目的,组织合理的行动。 集体小品与初试有所不同,通常由两到三人完成。该考试环节主要考查考生能否建立真实的人物关系,在相互行动中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是怎样解决的。过程一定要具体,在什么样的地方,完成什么样的任务,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要求考生在表演中按照生活逻辑完成考试题目。 语言动作合理练习考试的主要形式是主考官为考生(通常为两人)出两句话的题或指定两个动作,由考生通过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完成一个小品。 报考影视专业的考生应具备一定的表演潜质和艺术特长。考生不一定形象出众,但应具有独特的个性魅力,具有自己的优势。 行运艺考培训认为考生在考试之前要认真阅读招生简章,并准备好声乐、台词、形体考试所需的相关用品。此外,考生应有一个良好的应试心态,这样,才能在考场上发挥出最佳的水平。

北大戏剧与影视学两道真题答案

第一章、经典电影美学理论(20 世纪60 年代之前)一、早期电影美学理论 (一)电影心理学 电影心理学研究贯穿着电影理论发展的历史,不同的是,经典理论主要运用感知心理学和完 形心理学(格式塔)进行研究;现代理论则主要运用精神分析学进行研究。 1. 雨果?闵斯特堡: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于1916 年发表《电影:一次心理学研究》,是电影心理学的奠基之作,首次从电影心理学角度论证了电影是一门艺术。 闵斯特堡的贡献在于,他从电影的观影机制入手,考察了电影影像感知的各个方面。其中纵深感和运动感是影像感知的最基本层次,纵深感是指观众意识到银幕是个平面,但是“平面性质的知识绝不排斥深度的实际感知” ;而运动的暗示,我们是通过自身的心理机制创造纵深和连续性的。还研究了注意力、记忆和想象、情感等。他认为,电影是一种心理学游戏。机械地复制现实不可能成为真正的艺术。电影并不存在于银幕上,只存在于观众的头脑里。 闵斯特堡还用心理学的方法探讨了电影的心理根源和特征,从电影的经验的感知入手,论证电影是一门艺术。他对电影的似动现象和深度感按照格式塔的“整体构成” 原理进行了心理学的解释,认为影像的运动学和深度感不仅产生于观众的心理机制(如视觉暂留现象),还依赖于特殊的内心体验. 即把各个画面组织成更高层次的动作整体的心理过程。 2. 鲁道夫?阿恩海姆 作为重要的格式塔学派成员,于1932年在德国出版了关于电影理论的专著《电影作为艺术》。 阿恩海姆虽然对黑白无声电影的偏爱,使其排斥技术进步,反对有声和彩色电影。没有搞淸楚自然主义是一种创作方法,不仅在于技术手段:不懂得电影艺术美学特性中逼真性与假定性的辩证关系。但是瑕不掩瑜,他在视觉艺术的研究上堪称成绩卓著。他不仅从格式塔派心理学(或称完形心理学)的立场出发,十分周密地分析了无声电影的艺术手段的一系列特点,严厉驳斥了电影不是艺术的错误观点,详细论证了电影并不是机械地纪录和再现现实的工具而是一门崭新的艺术。而且通过电影与现实的差别来论证“电影作为艺术”的,提出“部分幻觉” 理论,影像的感知方式与现实的感知方式存在区别,正是这些差别才给电影提供了各 种艺术手法,创作者可以“艺术地运用”这些差异。另外,他对无声和黑白电影进行了十分精彩的论述和分析,虽是对苏联蒙太奇学派和卓别林等无声电影大师的作品进行了分析,但实际上是对无声电影的实践经验作了理论总结,而且往往从心理学角度阐释;阿恩海姆对电影视觉画而和视觉表现手段的研究十分精辟,对电影技巧的分类研究为后来的电影语法理论奠定了基础。 (二)电影文化学 贝拉?巴拉兹:匈牙利的一位社会学家,是第一位全面探讨电影理论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第一位系统探讨电影文化和电影美学的学者。代表理论著作有《可见的人类:论电影文化》、《电影的精神》、《电影关学》(又译《电影文化》 );其屮《电影美学》最有影响。主要观点:①电影具有群

2015年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电视系】考研招生考试信息、考研重点611综合基础 考研真题 考研参考书 考研笔记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育明教育官方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169129568.html, 12015年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电视系】考研招生考试信息、考研重点 008.电影电视系21名(含1名学术型推免生)130300戏剧与影视学(学术型)11名 17.电影理论与实践 武亚军 教授1 高雄杰教 授 1 何可可副教授1徐枫副教授2顾峥副教授1倪骏副教授1饶晖副教授1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202俄、203日③611综合基础④526影片分析⑤复试(含影视创作与口试) 18.影视制片 黄一峰副教授 1 李铭韬副教授 1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202俄、203日③611综合基础④819影视管 理基础⑤复试(含制片及市场分析、口试) 19.播音与主持艺术刘云丹副教授 1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一、202 俄、203日③611综合基础④820播音理 论基础⑤复试(含主持作品赏析、口试) 135102全日制艺术硕士(戏剧)10名 31.电影理论与实践武亚军教授2 高雄杰教授1 何可可副教授 2 徐枫副教授1顾峥副教授2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202 俄、203日③611综合基础④526影片分 析⑤复试(含影视创作与口试) 32.电视剧理论与实践倪骏副教授 1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202 俄、203日③611综合基础④526影片分 析⑤复试(含影视创作与口试)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育明教育官方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169129568.html, 233.影视制片 陶涛副教授 1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二、202俄、203日③611综合基础④819影视管理基础⑤复试(含制片及市场分析、口试) 【育明教育提示】中央戏剧学院研究生学费情况 研究生非财政拨款硕士研究生学费 元/生、学年18000北京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教委 京发改[2008]1071号研究生非财政拨款博士研究生学费元/生、学年20000研究生 艺术硕士(MFA) 元/生、学年20000 计司收费函[1996]13号 报考注意事项:凡报考中戏的考生必须选择北京地区“中央戏剧学院”报考点,选择其他报考点报名信息无效。场确认时间、地点:东城校区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棉花胡同39号(邮编:100710) 乘车路线:104、108路电车,758路、612路、113路,北兵马司站下车,13、60、623路汽车,118路电车南锣鼓巷站下车。 驾车路线:平安大街宽街路口向西,南锣鼓巷右转。昌平校区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宏福中路4号中央戏剧学院教务处 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北京昌平区宏福中路4号,中央戏剧学院昌平校区办公楼)初试地点:(北京)中央戏剧学院昌平校区(北京昌平区宏福中路4号)。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和全日制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为3年。

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异同

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异同 【摘要】长期以来,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的异同就已成为学术界以及诸多热爱戏剧影视表演的朋友们争论和研讨的话题。有很多人认为它们二者完全不能等同,或是一部分人只认可影视而摒弃了戏剧,还有的人认为舞台演员去演电影电视永远都是“虚假、夸张、造作”的,其实不然,大家的认为都较片面,它们除了“差异”还具有彼此的“结合点”,两次获得男主角奥斯卡金像奖的达斯廷?霍夫曼说:“演员长期离开舞台,就会失去营养,在舞台上与观众活的交流,是演员的营养剂。”优秀的话剧表演“养育”了影视表演,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的亲缘关系是割不断的,也无须去割断它。因此就这个问题,本文我将进行较为详细的论述,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同仁们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戏剧影视这两种像姐妹一样的表演形式。 【关键词】戏剧表演影视表演 一、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共同点 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同属表演艺术,它们最主要的特点都是一种“化身成角色”的艺术,即无论是戏剧还是影视表演艺术的创作任务都是要创造出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并使之具有审美价值。而这一创作任务的完成则只能是通过演员自己粉墨登场,通过自己现身说法,设身处地去扮演角色,最终达到“化身成角色”这样一个途径来达到。从根本上说,二者没有本质区别,都是以表现人的自然生活形态为基础而进行艺术创作的,它们之间存在着许许多多共通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同是综合艺术。 无论是电影还是戏剧都是多个艺术部门的集体创作的成果。戏剧在舞台灯光、舞台音响、音效、舞台美术。化妆、服装道具等部门的合作,电影电视同样也有灯光、摄影、音效、道具、服装、录音等创作部门的综合配合,另外还有剪辑、洗印等电影技术的支持,所以两者均属综合艺术。 (二)对演员训练的一致性。 无论是影视演员还是戏剧舞台演员,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性“三位一体”,即演员自己既是创作者主体和用以进行创作的工具材料,又是完成了的创作对象,两者都是用表演这个表现过程去塑造剧作家所提供的人物,创作角度也是以演员自身肌体和情感为创作材料去创造角色。因此,在对演员的训练方面两者基本是一致的: 解放天性(松弛与控制、木偶练习、动物练习、小丑练习等)——元素训练(注意力集中、想像力、信念感与真实感、感受力与适应力、交流、判断、规定情境与动作等)——元素综合练习——观察生活练习——小品(单人、双人、多人)——

最新!2020年深圳大学戏剧与影视学学硕715戏剧与影视学基础考试大纲、考试题型及复试参考书目

最新!2020年深圳大学戏剧与影视学学硕715戏剧与影视学基础考试大纲、考试题型及复试参考书目 本考试科目包括:戏剧史论,或戏剧影视表演基础,或语言传播与播音主持艺术三部分内容,每部分满分150分。考生根据所选方向应试其中一部分即可。 初试《戏剧史论》考试大纲 一、考试基本要求 本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戏剧与影视学(“戏剧戏曲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入学初试,要求考生系统了解和掌握所报考戏剧戏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以及主要的理论,追踪学科前沿研究热点,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具有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 1.中国戏剧史论; 2.外国戏剧史论; 3.重要戏剧作家与戏剧作品; 4.重要戏剧思潮与戏剧流派。 三、基本题型 主要题型可能有:是非题、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等。实际考题在上述范围内略有突破当属正常。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笔试,不需要任何辅助工具。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初试《戏剧影视表演基础》考试大纲 一、考试基本要求 本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戏剧与影视学(“戏剧影视表演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入学初试,要求考生系统了解和掌握所报考戏剧影视表

演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以及主要的理论,追踪学科前沿研究热点,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相关概念和理论知识分析戏剧影视表演的发展规律与审美特性,具有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 1.戏剧影视表演理论; 2.戏剧影视表演方法; 3.戏剧影视表演实践。 三、基本题型 主要题型可能有:是非题、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等。实际考题在上述范围内略有突破当属正常。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笔试,不需要任何辅助工具。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初试《语言传播与播音主持艺术》考试大纲 一、考试基本要求 本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戏剧与影视学(“语言传播与播音主持艺术”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入学初试,要求考生对所报考语言传播与播音主持艺术的综合理论知识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包括语言学、新闻传播学及艺术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并能追踪学科前沿及研究热点,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重要概念、术语等联系实际,对语言传播及播音主持艺术现象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 1.应用语言学基础理论; 2.新闻传播学基础理论; 3.中国播音学基础理论; 4.播音主持作品分析评论。 三、基本题型

(完整版)戏剧影视表演基础

戏剧影视表演基础 表演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行课的过程中永远是以训练为主,而不是理论讲授为主。特别是应付表演专业考试,基础训练很重要,通过练习来进行训练,并且让学生通过训练,自己去体会、领会和发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在教学中,坚持“发现法”,是学生们真正地掌握所学习的表演艺术规律的好方法。表演课程教学三段式:表演基础训练、创作舞台人物形象的基本技巧、完整的舞台人物形象的创造。而我们现在所要强化和着重的是表演基础训练。 基础训练 演员的素质 总体素质 不管是演员还是表演学习者,必须具备一定的素质,然而一个演员的总体素质所包括的方面是很广泛的。既包括演员先天的形体与声音条件,长期的生活经历所形成的风度和气质,还有演员本人的生活素养、思想水平、文化艺术修养、专业技巧,所以在教学中也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 创作素质(专业素质)“七力” 敏锐而又细致的观察力 积极而又稳定的注意力 丰富而又活跃的想象力 敏锐而又真挚的感受力 真实、准确而又合理的判断与思考力 灵敏而又细腻的适应力 鲜明的形体与语言的表现力

创作素质训练的练习 松松弛与控制 松弛,不是松懈,是表演者在舞台上心理和生理必须具有的状态。培养学生自我监督与控制。通过有意识的自我控制和调整来排除紧张,以达到松弛的状态。课程练习 传递鬼脸游戏、信任练习、吹牛练习(自我介绍游戏)、身体的紧张与放松的练习、木偶练习、伸展与收缩练习、创造空间练习、傻瓜练习、追逐练习、旋转练习、波浪练习、狮子练习、蛇的练习、狗的练习、全身活动练习、慢镜头游戏、寻找声源、呼吸与发声练习。 通过这样的一些游戏和训练,只不过是打下一个基础,是学生消除紧张与畏惧的心理。 注意力 注意力是表演者必不可少的创作素质,使表演者在当众孤独的情况下和艺术虚构的情境中具有注意力集中的能力。具有真听、真看、真感觉的能力。 课程练习 寻物练习、观察对手练习、创造空间练习、观察练习、倾听练习、打电话游戏、干扰阅读练习、镜子练习、哈哈镜游戏、鬼、神、人游戏、大西瓜、小西瓜游戏、指挥练习、朗读练习、端球竞走游戏、猜领袖游戏、注意和行动的练习。 通过这些游戏和练习,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有真听、真看真感受。 想象力 想象力的展开与否,是和表演者的生活素养、文艺修养有这密切的关系的。在表演课上所进行的想象力的训练,只是为了发展演员的想象力指出一条道路,引导学生明确演员想象力的特点及其与表演的关系。 课程练习 “环球飞行”练习、“体内探险”练习、讲故事练习、情境变化练习、神话故

影视戏剧表演类经典试题

影视戏剧表演类考试内容 影视戏剧表演专业考试通常分为初试和复试,复试又分为二试和三试两个阶段。 初试一般包括自我介绍、自选作品朗读、集体小品及回答考官提问等。 自我介绍是展示考生自我风采的重要手段。考生的气质、反应、谈吐、文化底蕴等一切外在内在的素质都将通过这一考试环节展现给考官,而这一环节又是考生在考试中能够展现自我优势的机会。 自选作品朗读主要考查考生的声音条件、吐字发声和语言表达能力。考生应从自身条件出发,谨慎选择适合自己朗读的稿件,特别要注意的是,稿件选择后一定要背诵脱稿。 集体小品旨在考查考生的合作能力、表现能力、应变能力和是否具有基本的舞台生活能力。此项考试通常采用命题小品的形式。 回答考官提问是对考生的口头表达、心理承受、独立判断、艺术感受生活观察等能力的综合考查。考宫的问题不是事先准备好的,而是针对考生前面的表现随机提出来的。 复试分为二试和三试两个阶段,通过二试的考生进入三试。复试主要分为台词考试、声乐考试、形体考试、艺术特长展示、单人小品、集体小品、语言动作合理练习等。

台词考试由主考官为考生指定阅读材料,通过考生的诵读来考查考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考生应该在主考官给予的准备时间中认真阅读材料,杜绝错字和别字等低级错误,很好地展现自己的声音条件和文学理解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有时主考官还会让学生进行模仿。 声乐考试的目的是通过对考生的音色和音准的了解,考查考生是否具备做演员的声音条件。考试由考生演唱自选的曲目,清唱、伴奏均可。有时主考官会给考生一些简单乐谱让其现场演唱,或是打一段节奏让考生进行模仿来考查考生的乐感和节奏感。 形体考试主要是考查考生的肢体表现力、身体柔韧程度和协调性。考试形式是考生表演自己准备好的形体段落,各种舞蹈、武术、戏剧身段等等。 艺术特长展示是考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表现与众不同的特点,也是给主考官留下印象的重要环节。 单人小品考试主要是考查考生对环境与人物的创造力、想像力和信念感,以及对生活的感悟能力。这一考试环节题目较为分散,考生应该针对考题的要求,明确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情,为什么要做,同时找到准确的任务与目的,组织合理的行动。 集体小品与初试有所不同,通常由两到三人完成。该考试环节主要考查考生能否建立真实的人物关系,在相互行动中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是怎样解决的。过程一定要具体,在什么样的地方,完成什么样的任务,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要求考生在表演中按照生活逻辑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