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矿井瓦斯的有关知识

矿井瓦斯的有关知识

矿井瓦斯的有关知识

矿井瓦斯指的是在煤矿及其他地下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具有爆炸性的气体。矿井瓦斯主要由甲烷组成,还包括少量的乙烷、乙烯、丙烷、丁烷以及一氧化碳等气体。了解矿井瓦斯的有关知识对矿工和矿山管理者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合理而有效地处理矿井瓦斯可以避免矿井事故和爆炸的发生。下面是关于矿井瓦斯的一些重要知识。

1. 矿井瓦斯的形成和来源:

矿井瓦斯的形成是由于煤在地质作用下产生的有机物质分解过程中释放出甲烷等气体。当煤层被煤矿开采时,煤内部的瓦斯就会逸出到矿井空间中。此外,矿井瓦斯还可能通过岩层中的裂隙、煤与矿井中的水接触产生等途径进入矿井。

2. 矿井瓦斯的性质和特点:

矿井瓦斯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但密度较空气大,不易扩散。矿井瓦斯在低于5%的浓度下是可燃的,当浓度达到5%-15%时则形成可燃性混合气体,超过15%时则达到爆炸界限。

3. 矿井瓦斯的危害:

矿井瓦斯是矿井事故和爆炸的主要原因之一,一旦积聚的矿井瓦斯达到燃烧条件,就会引发爆炸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此外,矿井瓦斯还有窒息和中毒的危害,长时间暴露在高浓度矿井瓦斯环境中会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甚至死亡。

4. 矿井瓦斯的检测和监测:

矿井瓦斯浓度的检测和监测是防范矿井事故和爆炸的重要手段。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传统的火焰燃烧法、热导法、电化学法等,还有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红外光谱法、激光光谱法和杂质气体检测法等。瓦斯浓度监测可以通过安装传感器和监测仪器来实时监测矿井瓦斯浓度,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5. 矿井瓦斯的排放和利用:

矿井瓦斯还可以通过排放和利用的方式进行处理。矿井瓦斯的排放可以通过安全通风系统将瓦斯排放到安全环境中,有效降低瓦斯的积聚和爆炸风险。同时,矿井瓦斯还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进行利用,通过瓦斯发电机组将矿井瓦斯转化为电能,实现能源的再利用和减少对外界的排放。

6. 矿井瓦斯的防治措施:

为了防范和控制矿井瓦斯的危害,矿山管理者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首先,要加强矿井瓦斯浓度的监测和检测,及时发现瓦斯积聚和浓度变化。其次,要加强矿井通风系统的改造和完善,保证矿井空气流通,减少矿井瓦斯的积聚。此外,还需要培训矿工正确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提高矿工对瓦斯的认识和防治意识。

总之,矿井瓦斯是矿井事故和爆炸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矿工和矿山管理者来说,了解矿井瓦斯的成因、性质和危害,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是至关重要的。只有通过科学的矿井瓦斯处理

和管理措施,才能确保矿工的安全,同时实现矿井的高效开采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煤矿瓦斯防治基本知识

山西省晋中灵石煤矿有限公司 职工安全手册 ---瓦斯防治基本知识

前言 瓦斯灾害是煤矿安全生产的最大危害,是威胁矿工生命安全的“第一杀手”,纵观国内外煤矿事故,绝大多数集中在以瓦斯爆炸为主的“一通三防”事故上。为深入贯彻落实“人人都是通风员”理念,加强井下员工对瓦斯治理重要性的认识,了解掌握瓦斯防治基础知识和管理技能,做到人人都懂通风知识,把住生产全过程通风工作的各个环节,及时排查消除事故隐患,实现安全生产。特制作发放此安全手册,望广大职工认真学习,从而实现“人人懂、人人抓、为大家”的全员安全管理目标。 总经理:

一、瓦斯的性质 煤矿瓦斯是伴随煤层形成而形成的,是随煤而伴生的。主要成分甲烷(CH4)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它的重量较轻,一般浮在巷道的上半部,独头巷道和顶板冒落空间处,渗透性强,不溶解于水,具有燃烧性和爆炸性,能使人窒息。主要危害是爆炸。 二、瓦斯爆炸的条件 瓦斯爆炸应当具备三个条件: ①瓦斯浓度在爆炸界限内,一般为5%-16%。 ②混合气体中氧的浓度不低于12%。 ③有足够能量的点火火源,既引大温度,一般是450度-650度。 三、瓦斯的来源及积聚特点 开采过程中,煤矿井下瓦斯主要有四个来源:一是从采落下来的煤炭中释放出来的瓦斯。二是从采掘工作面煤壁内释放出来的瓦斯。三是从煤巷两帮及顶板释放出来的瓦斯。四是从采空区及围岩中释放出来的瓦斯。 煤矿生产过程中,井下瓦斯按它的四个来源不间断地向外释放,又被流过的风流稀释、带走,当井下风量

不足或停风时,井下瓦斯浓度将升高,形成瓦斯积聚,瓦斯积聚只有快慢之分,没有积聚不积聚之别,简单的说,井下无风瓦斯就积聚,有风瓦斯就乘风而去,这就是瓦斯积聚的基本特点。 四、为什么采煤工作面上隅角容易集聚瓦斯: (1)采煤工作面后方采空区内积存着高浓度瓦斯,上隅角是采空区漏风的出口,漏风将采空区内的瓦斯携带到上隅角,又瓦斯相对密度小,采空区瓦斯沿倾斜方向向上移动,部分瓦斯将从上隅角附近逸散出来。 (2)工作面风流在工作面回风侧直角转弯,在上隅角形成涡流,使瓦斯不容易被风流带走,因而瓦斯易于积聚。 (3)工作面上隅角附近通常设置回柱绞车等机电设备,控顶宽度较大,通常要落后正常地段1-2排,形成瓦斯积聚的场所。 (4)工作面上隅角附近顶板和煤帮在集中应力作用下变得比较破碎,容易冒落顶板岩石和片帮而形成空洞,在这些空洞内容易积聚瓦斯。 五、如何处理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积聚瓦斯:

矿井瓦斯的有关知识

矿井瓦斯的有关知识 矿井瓦斯指的是在煤矿及其他地下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具有爆炸性的气体。矿井瓦斯主要由甲烷组成,还包括少量的乙烷、乙烯、丙烷、丁烷以及一氧化碳等气体。了解矿井瓦斯的有关知识对矿工和矿山管理者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合理而有效地处理矿井瓦斯可以避免矿井事故和爆炸的发生。下面是关于矿井瓦斯的一些重要知识。 1. 矿井瓦斯的形成和来源: 矿井瓦斯的形成是由于煤在地质作用下产生的有机物质分解过程中释放出甲烷等气体。当煤层被煤矿开采时,煤内部的瓦斯就会逸出到矿井空间中。此外,矿井瓦斯还可能通过岩层中的裂隙、煤与矿井中的水接触产生等途径进入矿井。 2. 矿井瓦斯的性质和特点: 矿井瓦斯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但密度较空气大,不易扩散。矿井瓦斯在低于5%的浓度下是可燃的,当浓度达到5%-15%时则形成可燃性混合气体,超过15%时则达到爆炸界限。 3. 矿井瓦斯的危害: 矿井瓦斯是矿井事故和爆炸的主要原因之一,一旦积聚的矿井瓦斯达到燃烧条件,就会引发爆炸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此外,矿井瓦斯还有窒息和中毒的危害,长时间暴露在高浓度矿井瓦斯环境中会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甚至死亡。

4. 矿井瓦斯的检测和监测: 矿井瓦斯浓度的检测和监测是防范矿井事故和爆炸的重要手段。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传统的火焰燃烧法、热导法、电化学法等,还有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红外光谱法、激光光谱法和杂质气体检测法等。瓦斯浓度监测可以通过安装传感器和监测仪器来实时监测矿井瓦斯浓度,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5. 矿井瓦斯的排放和利用: 矿井瓦斯还可以通过排放和利用的方式进行处理。矿井瓦斯的排放可以通过安全通风系统将瓦斯排放到安全环境中,有效降低瓦斯的积聚和爆炸风险。同时,矿井瓦斯还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进行利用,通过瓦斯发电机组将矿井瓦斯转化为电能,实现能源的再利用和减少对外界的排放。 6. 矿井瓦斯的防治措施: 为了防范和控制矿井瓦斯的危害,矿山管理者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首先,要加强矿井瓦斯浓度的监测和检测,及时发现瓦斯积聚和浓度变化。其次,要加强矿井通风系统的改造和完善,保证矿井空气流通,减少矿井瓦斯的积聚。此外,还需要培训矿工正确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提高矿工对瓦斯的认识和防治意识。 总之,矿井瓦斯是矿井事故和爆炸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矿工和矿山管理者来说,了解矿井瓦斯的成因、性质和危害,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是至关重要的。只有通过科学的矿井瓦斯处理

煤矿瓦斯防治基本常识

煤矿瓦斯防治基本常识 一、瓦斯的性质 1、瓦斯:广义地讲,煤矿瓦斯是煤矿所有有毒、有害气体的总称,由于其中沼气的含量占80%以上,所以习惯上又把沼气叫做瓦斯。在某些特定场合中,沼气也叫做甲烷,化学分子式写成CH4. 2、煤矿瓦斯是在煤的生成过程中伴随产生的。古代植物在成煤过程中,经过化学作用,其纤维质分解产生大量沼气。在以后煤的变质过程中,随着煤的化学成分和结构的改变,继续有沼气不断生成。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大部分沼气早已逸散于大气之中,只有少部分还保留于煤层和围岩中。当人们进行采矿活动时,这部分气体便会涌出来,成为危害矿井安全的瓦斯。 3、瓦斯具有以下几方面性质: (1)瓦斯是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 (2)瓦斯的相对密度为0.554. (3)瓦斯的扩散性很强,是空气的1.6倍。 (4)瓦斯微溶于水。 (5)瓦斯不助燃,但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后,遇火源可以燃烧、爆炸。 (6)瓦斯本身无毒,但空气中瓦斯浓度增加时,会使氧含量相应减少,当空气中氧含量降低到一定程度时,会使人缺氧窒息。 4、瓦斯无色、无味、无臭的性质对人的危害: 瓦斯的性质是无色——人看不见;无味——人品尝不出来;无臭——人闻不出来,所以人们在井下很难发现瓦斯的存在。正因为瓦斯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高速的扩散性,只有当人被熏倒、发生中毒后,才知道瓦斯已经超限了,这时预防瓦斯事故就非常被动了。故必须对瓦斯慎之又慎,真正防止瓦斯事故的发生。 5、瓦斯的相对密度0.554的危害: 瓦斯的相对密度为0.554,约为空气的一半,所以经常积聚在巷道空间的上部,特别是巷道冒顶空洞中,采煤工作面上隅角和采空区高冒处,积聚的瓦斯浓度容易达到爆炸界限,但又不容易察觉或不容易检测出来,在放顶煤开采的综采工作面,采空区高浓度瓦斯长积聚在高冒处,处理起来十分困难,成为瓦

矿井瓦斯

矿井瓦斯 瓦斯(methane)是井下煤岩涌出的各种气体的总称,其主要成份是以甲烷为主的烃类气体,有时也专指甲烷, 在我国矿井的实际条件下,瓦斯主要是指甲烷,是腐植型有机物(植物)在成煤过程中生成的。 煤体中的瓦斯含量是一定的,但以游离状态和吸附状态存在的瓦斯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当温度降低或压力升高时,一部分瓦斯将由游离状态转化为吸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吸附。反之,如果温度升高或压力降低时,一部分瓦斯就由吸附状态转化为游离状态,这种现象叫做解吸。 瓦斯含量是指单位重量或体积的煤岩中在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所含有的瓦斯量,即游离瓦斯和吸附瓦斯的总和,以m3/m3(煤)或m3/t(煤)表示。 一般将煤层由露头自上向下分为四个瓦斯带:CO2—N2带、N2带、N2—CH4带、CH4带.前三个带总称为瓦斯风化带,第四个带为甲烷带。围岩透气性越大,煤层倾角越大、开放性断层越发育、地下水活动越剧烈,则瓦斯风化带下部边界就越深。有露头的煤层往往比无露头的隐伏煤层瓦斯风化带深。 影响瓦斯含量的因素:1、煤的变质程度2、煤层的地质历史3、煤层和围岩的透气性4、地质构造5、煤层露头6、埋藏的深度和地形7、地下水的活动 煤层瓦斯压力是指煤孔隙中所含游离瓦斯的气体压力,即气体作用于孔隙壁的压力。煤层瓦斯压力是决定煤层瓦斯含量的一个主要因素,当煤的吸附瓦斯能力相同时,煤层瓦斯压力越高,煤中所含瓦斯量也就越大。 测定煤层瓦斯压力时,通常是从围岩巷道(石门或围岩钻场)向煤层打孔径为50一70mm的钻孔,孔中放测压管,将钻孔密封后,用压力表直接进行测定。 在煤层或其附近进行采掘工作时,煤岩的原始状态由于采动影响受到破坏,发生破裂、卸压膨胀变形、地应力重新分布等变化,且部分煤岩的透气性增加。游离瓦斯在其压力作用下,经由煤层的裂隙通道或暴露面渗透流出并涌向采掘空间。随着游离瓦斯的流出,煤体里面的瓦斯压力下降,从而破坏了原有的动平衡,一部分吸附瓦斯将解吸转化为游离瓦斯并涌出。随着采掘工作的不断扩展,煤体和围岩受采动影响的范围不断扩大,瓦斯动平衡破坏的范围也不断扩展。所以瓦斯能够长时间地、持续地从煤体中释放出来,这是瓦斯涌出的基本形式,又叫瓦斯的普通涌出。与其对应的瓦斯特殊涌出则指在时间上突然、在空间上集中、大量的瓦斯涌出,主要有瓦斯喷出和煤与瓦斯突出。 瓦斯涌出量是指在矿井建设和生产过程中从煤与岩石内涌出的瓦斯量,对应于整个矿井的叫矿井瓦斯涌出量,对应于翼、采区或工作面的,叫翼、采区或工作面的瓦斯涌出量。绝对瓦斯涌出量是指单位时间内涌出的瓦斯体积量,单位为m3/d或m3/min。 相对瓦斯涌出量是指平均产一吨煤所涌出的瓦斯量,单位为m3/t。 瓦斯涌出量中除开采煤层涌出的瓦斯外,还有来自临近层和围岩的瓦斯,所以相对瓦斯涌出量一般要比煤层瓦斯含量大。 影响瓦斯涌出的因素1、煤层和围岩的瓦斯含量2、地面大气压变化3、开采规模4、开采顺序与回采方法5、生产工艺6、风量变化7、釆空区的密闭质量

瓦斯概述

瓦斯概述 矿井瓦斯是矿井中主要由煤层气构成的以甲烷为主的有害气体的总称。有时单独指甲烷(沼气)。 广义定义:井下除正常空气的大气成份以外,涌向采矿空间的各种有毒、有害气体总称。 狭义定义:煤矿生产过程中从煤、岩内涌出的,以甲烷为主要成份的混合气体总称。 目前一般认为它的来源包括四方面:第一来源是在煤层与岩层内赋存并能涌入到矿井的气体;第二来源是矿井生产过程中生成的气体,例如放炮时产生的炮烟,内燃机运行时排放的废气,充电过程中生成的氢气等等;第三来源是井下空气与煤、岩、矿物、支架和其他材料之间的化学或生物化学反应生成的气体等;第四来源是放射性物质蜕变过程生成的或地下水放出的放射性惰性气体氡(Ru)及惰性气体氦(He)。 瓦斯的物理化学性质 瓦斯的化学名称叫甲烷(CH4),是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瓦斯混合到空气中后,既看不见,又摸不着,还闻不出来,只能依靠专门的仪器才能检测到。 甲烷分子的直径为0.3758×10-9m,可以在微小的煤体孔隙和裂隙里流动。其扩散速度是空气的1.34倍,从煤岩中涌出的瓦斯会很快扩散到巷道空间。甲烷标准状态时的密度为0.716kg/m3,比空气轻,与空气相比的相对密度为0.554。瓦斯微溶于水。 CH4的危害及其经济价值 1、危害性(有四大危害): (1)可以燃烧,引起矿井火灾; (2)会爆炸,导致矿毁人亡; (3)浓度过高时会导致人员缺氧窒息、甚至死亡; (4)发生煤(岩)与瓦斯突出,摧毁、堵塞巷道,甚至引起人员窒息死亡、瓦斯爆炸。 2、重要能源 CH4 + 2O2 CO2 + 2H2O 1m3CH4 37022.2kJ 相当于1~1.5Kg烟煤。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矿井瓦斯的概念

矿井瓦斯的概念:广义的矿井瓦斯是指井下有害气体的总称。狭义的矿井瓦斯是指甲烷。瓦斯流淌场. 瓦斯在煤层中由高压流向低压,在煤层中即形成肯定的流淌范围——瓦斯流淌场。瓦斯抽的目的:1预防瓦斯超限与确保矿井安全生产。2无保护层可采的矿井,预抽瓦斯可作为区域性或局部防突措施来使用。3.开采保护层并具有抽放瓦斯系统的矿井,抽放被保护层的卸压瓦斯。4.开发利用瓦斯资源,变害为利. 瓦斯抽放的意义:1. 瓦斯抽放是消退煤矿重大瓦斯事故的治本措施 .2.瓦斯抽放能够解决矿井仅靠通风难以解决的问题.降低矿井通风本钱.3.瓦斯抽放能够利用贵重的瓦斯资源。 瓦斯抽放的条件 :1一个采煤工作面的瓦斯涌出量大于5m3/min或一个掘进工作面的瓦斯涌出量大于3m3/min,用通风方法解决瓦斯问题不合理的。2.矿井确定瓦斯涌出量到达以下条件① 大于或等于40m3/min;② 年产量1.0~1.5Mt的矿井,大于30m3/ min;③ 年产量0.6~1.0Mt的矿井,大于25m3/min;④ 年产量0.4~0.6Mt的矿井,大于20m3/min;⑤ 年产量小于或等于0.4Mt的矿井,大于15 m3/min。3.开采保护层时应考虑抽放被保护层瓦斯。4开采有煤与瓦斯突出危急煤层的。 应到达的指标 1〕突出煤层工作面采掘作业前必需将掌握范围内煤层的瓦斯含量降到煤层始突深度的瓦斯含量以下或将瓦斯压力降到煤层始突深度的瓦斯压力以下。假设没有能考察出煤层始突深度的瓦斯含量或压力,必需将煤层瓦斯含量降到8m3/t 以下 下:2〕瓦斯涌出量主要来自于邻近层或围岩的采煤工作面瓦斯抽采率应满足表1 规定,瓦斯涌出量主要来自于开采层的采煤工作面前方 20m 以上范围内煤的可解吸瓦斯量应

矿井瓦斯基本知识

第八章矿井瓦斯 第一节概述 本章主要内容 1、瓦斯概念 2、煤层瓦斯赋存与含量 3、矿井瓦斯涌出 4、瓦斯喷出与突出 5、瓦斯爆炸与预防 6、瓦斯抽放 矿井瓦斯是煤矿生产过程中,从煤、岩内涌出的各种气体的总称。煤矿术语中的瓦斯指的就是甲烷。 物理化学性质:无色、无味、无嗅的气体,可燃烧、爆炸; 分子量:16.049,分子直径:0.41nm, 密度:0.716Kg/m3(气态)、424.5 Kg/m3(液态) 相对空气密度:0.554, 难溶入水:101.3 KPa , 20℃, 3.31l/100lH2O 危害:爆炸,突出,人员窒息、环境污染。 作用:能源、化工原料。 第二节煤层瓦斯赋存与含量 一、瓦斯的成因与赋存 (一)矿井瓦斯的生成 煤层瓦斯是腐植型有机物(植物)在成煤过程中生成的。 成气过程两个阶段一是生物化学成气时期;二是煤化变质作用时期。 (二)瓦斯在煤体内存在的状态 煤体是一种复杂的多孔性固体,包括原生孔隙 和运动形成的大量孔隙和裂隙,形成了很大 的自由空间和孔隙表面。 煤层中瓦斯赋存两种状态: ?游离状态 ?吸附状态

?吸着状态 ?吸收状态 二、煤层中瓦斯垂直分带 形成原因:当煤层直达地表或直接为透气性较好的第四系冲积层覆盖时,由于煤层中瓦斯向上运移和地面空气向煤层中渗透,使煤层内的瓦斯呈现出垂直分带特征。 垂直分为四带: CO2- N2带、N2带、N2—CH4带、CH4带。 瓦斯风化带下界深度确定依据: 可以根据下列指标中的任何一项确定。 (1)煤层的相对瓦斯涌出量等于2~3m3/t处; (2)煤层内的瓦斯组分中甲烷及重烃浓度总和达到80%(体积比); (3)煤层内的瓦斯压力为0.1~0.15MPa; (4)煤的瓦斯含量达到下列数值处:长焰煤1.0~1.5 m3/t(C.M.),气煤1.5~2.0m3/t (C.M.),肥煤与焦煤2.0~2.5m3/t(C.M),瘦煤2.5~3.0m3/t(C.M.),贫煤3.0~ 4.0m3/t(C.M.),无烟煤 5.0~7.0m3/t(C.M.)(此处的C.M.是指煤中可燃质既固定碳和 挥发分) 三影响煤层瓦斯含量的因素 煤的瓦斯含量是指单位体积或重量的煤在自然状态下所含有的瓦斯量(标准状态下的瓦斯体积),单位为m3/m3(cm3/cm3)或m3/t(cm3/g)。 煤的瓦斯含量包括游离瓦斯和吸附瓦斯含量之和。 主要影响因素: 1、煤的吸附特性煤的吸附性能决定于煤化程度,一般情况下煤的煤化程度越高, 存储瓦斯的能力越强。 2、.煤层露头煤层如果有或曾经有过露头长时间与大气相通,瓦斯含量就不会很

矿井瓦斯基础知识1-1

第一章矿井瓦斯基础知识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伴随着生产的进行,瓦斯涌出到生产空间,岁井下生产构成威胁。瓦斯,不论其涌出量的多少,一直是矿井生产最主要的一个危险源,瓦斯灭害的治理就成为矿井最根本的、最重要的任务。本章介绍煤矿井下瓦斯灭害治理的一些基本知识,包括瓦斯的基本特性以及瓦斯在煤矿井下的赋存、运动规律。 第一节瓦斯的性质 一、瓦斯的概念 瓦斯是指矿井中主要由煤层气构成的以甲烷为主要有害气体,有时单独指甲烷。由此可见,瓦斯指的是一种混合气体,其组分主要包括井下煤层中含有的所有的有毒有害气体。在外啊的各组分中,由煤体及巷道围岩涌出的甲烷往往占总量的90%以上,因此瓦斯的概念通常单独指甲烷(本书中如不特别指明,则瓦斯单独指甲烷)。 从广义上,瓦斯由于其组成成分的不同,性质具有很大的差别,从安全的角度可以将这些组分划分为四类:①可燃性气体,如甲烷等同系烷烃(CnH2n+2)、环烷烃(CnH2n)、H2、CO、H2S等等,这些气体具有可燃烧的特性,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往往具有爆炸性,对煤矿安全构成严重威胁;②有毒性气体,如H2S、CO、SO2、NH3、NO、NO2等等,这些气体达到一定的浓度时,会直接威胁人体的健康甚至生命;③窒息性气体如N2、CH4、CO2、H2等等,这些气体往往赋存在煤体或其围岩内,开采过程中大量涌出到生产空间,从而使空气中氧气的浓度降低,造成人员窒息;④放射性气体,如氡气。 矿井中的瓦斯主要来源于煤层及围岩内涌出到矿井中的气体。此外,矿井生产中生产的气体如放炮生产的炮烟,井下空气于煤、岩、矿用材料等反应生成的气体以及井下人员呼吸生成的气体等也都混入井下风流中,从而增加回风流中的瓦斯浓度。 二、瓦斯的基本性质 瓦斯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标准状态下的密度为0.716kg/m3,为空气密度的0.554倍。瓦斯在空气中具有较强的扩散性,局部地点较高浓度的瓦斯会自动向低浓度的区域扩散,从而使瓦斯浓度趋于均匀。瓦斯的扩散过程是不可逆的,在煤矿井下巷道中,风流流动一般处于紊流状态,由煤壁等处涌出的瓦斯很容易与空气均匀混合。因此,在风量充足的巷道中,瓦斯的分布通常是均匀的。 在无风或微风的巷道,一方面涌出的瓦斯会挤占空气的空间,使空气中氧气浓度降低,从而使空气具有窒息性。当混合气体中瓦斯的浓度达到43%,空气中氧的浓度降低到12%,人在此环境下会感到呼吸短促,时间稍长就会昏迷并有死亡危险。另一方面,涌出的瓦斯只依赖扩散作用与空气混合,在涌出源附近它首先会上升并积聚在巷道的顶板上,形成瓦斯层,随着据涌出源距离的增加,瓦斯与空气混合才逐渐均匀。因此,测定风流中的瓦斯浓度通常要求在距离巷道顶板一定距离上测定,以防止测得数据不能真实反映巷道中瓦斯积聚的状况。 瓦斯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微溶于水,在标准大气压下,20℃时100L水可溶3.31L瓦斯。 三、瓦斯的燃烧爆炸性 瓦斯是一种可燃性气体,当其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某一范围时,遇适当的点火源就会发生爆炸。按瓦斯在空气中发生燃烧的性状不同,可以将它分为三个区间:①助燃区间,瓦斯浓度大于0%至小于爆炸下限(5%)。该区间内,瓦斯在点燃源附近发生氧化燃烧反应,但不能形成维持的火焰,只能起到助燃的作用。②爆炸区间,瓦斯浓度在爆炸界限内(5%~16%)。该区间内的瓦斯遇一定能量的点火源会形成可自动加速的燃烧锋面,该锋面在瓦斯一空气混合气体内加速传播从而形成强烈的爆炸。③扩散燃烧区间,瓦斯浓度大于爆炸浓度上限(16%)。该区域内瓦斯—空气的混合气体无法直接被点燃,但是,

瓦斯基础知识

瓦斯基础知识 一、矿井瓦斯基本概念 1、定义:矿井瓦斯--煤在生成过程中的一种伴生气体。 广义:凡从围岩或矿人本(煤层)中涌入矿井内的气体,统称 瓦斯。 狭义:单指甲烷(分子式:CH4)。 2、瓦斯主要成分:甲烷(CH4)、二氧化碳(CO2)、氮(N2)、硫化 氢(H2S)、一氧化碳(CO)、氢(H2)、二氧化 硫(SO2)及其它化合物及稀有气体。 3、瓦斯的性质: 无色、无味、无臭。标准状态(P=atm,t=20C0)下:容重 0.716Kg/m3;比重:0.554。分子直径:0.41nm(纳米)。扩散性很 强(扩散速度是空气的 1.34倍)、微溶于水(标态下:100L 水可溶3.3L;0℃时可溶5.56L甲烷)。 4、瓦斯的危害: 1)造成大气污染:形成温室效应,酸雨(甲烷是一种重要 的温室气体,其温室效应为二氧化碳的21 倍,二氧化氮的7倍); 2)人员窒息:在空气中CH4≥43~57%时,O2≤12~9%, 人员昏迷、窒息死亡; 3)发生爆炸:在CH4、O2、t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时,发生

爆炸,爆炸压力在密闭空间内可达9.5atm; 4)发生突出:煤岩层中瓦斯压力超过煤岩物理机械强度时 发生瓦斯突出。 5、瓦斯赋存形态 (1)吸附瓦斯:以单分子薄膜形式凝聚在煤的微孔和超微孔的表面上;吸附瓦斯占80%~90%。 (2)游离瓦斯:自由充填在煤的小孔、中孔、大孔或裂隙中的瓦斯,存在于渗透容积之中 附:沼气水化物:类似可燃冰的新物质。这种化合物一旦 改变生存环境,条件,即刻发生还原反应(吸 附解吸),产生大量沼气。 二、瓦斯在开采煤层中的运移规律 矿井瓦斯涌出构成关系 (一)煤层瓦斯流动的基本参数 影响瓦斯流动的参数很多,对煤层而言,瓦斯压力、透气性、煤的吸附能力和孔隙率是影响瓦斯涌出的基本参数。

矿井瓦斯的有关知识

矿井瓦斯的有关知识 矿井瓦斯,也被称为煤矿瓦斯或煤层气,是一种在煤矿中产生的可燃气体。它主要由甲烷组成,但还包括一些其他的气体,如乙烷、氮气、二氧化碳等。矿井瓦斯是煤矿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它在一定的浓度下会形成可燃的混合气体,一旦遇到明火或者电火花,就会引发爆炸。 矿井瓦斯的形成是由于煤的地质作用过程中产生的。当植物残骸沉积在地下数百米的深处,经过数百万年的时间,经过高温高压作用,就会形成煤层。在这个过程中,有机物质会经过化学反应,产生甲烷等烃类气体,并释放到煤层中。当煤层被开采时,地下的瓦斯就会逸散出来,形成了矿井瓦斯。 矿井瓦斯对矿工和煤矿安全构成了巨大的威胁。一方面,矿井瓦斯是一种高度可燃的气体,当其浓度超过一定范围时(一般为5%-15%),就会形成可燃的混合气体,一旦遇到明火或者电火花,就会引发爆炸。爆炸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导致煤矿的停产。 另一方面,矿井瓦斯还具有窒息作用。当瓦斯浓度超过一定范围(一般为15%以上),就会抑制氧气的供应,导致矿工缺氧,甚至窒息。 为了防止矿井瓦斯的积累和爆炸,煤矿通常采取以下的安全措施:

1. 清除瓦斯:煤矿会设置瓦斯抽采系统,通过抽取井下的瓦斯,减少瓦斯的积累。瓦斯抽采系统通常由抽采管、管路、抽采机等组成。 2. 瓦斯探测:煤矿会安装瓦斯探测器,检测井下瓦斯浓度的变化,一旦瓦斯浓度超过安全范围,就会发出报警信号,及时采取措施。 3. 通风系统:煤矿会设置通风系统,通过引入新鲜空气和排出井下瓦斯,保持井下空气的流动,减少瓦斯的积累。通风系统通常由风机、风门、风筒等组成。 4. 安全火灾:煤矿在井下设置安全火灾,通过一定的温度和火焰,燃烧掉井下的瓦斯,减少瓦斯的积累。 5. 密闭扩散:煤矿会设置剖面已教,通过密闭煤层,将瓦斯结构位于煤层之外,防止瓦斯进入井下。 此外,矿井瓦斯安全还需要加强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培训,煤矿要加强瓦斯安全的管理,制定相关的管理规定和操作规程,并定期检查和维护安全设备。 总之,矿井瓦斯是煤矿安全的重要因素,煤矿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如清除瓦斯、瓦斯探测、通风系统、安全火灾、密闭扩散等,以保证矿井瓦斯的安全控制,保护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煤矿的正常生产。

矿井瓦斯

矿井瓦斯是矿井中主要由煤层气构成的以甲烷为主的有害气体。有时单独指甲烷(沼气)。而且是无色、无味、无度的气体,瓦斯比空气轻,难溶于水,不助燃也不能维持呼吸,达到一定浓度时,能使人因缺氧而窒息,并能发生燃烧或爆炸,或发生煤(岩)于瓦斯突出,摧毁、堵塞巷道。 瓦斯爆炸的三个条件是什么?(1)瓦斯浓度为5%~16%。(2)存在高温火源且火源存在时间大于瓦斯爆炸的感应期。(3)氧气浓度达到12%以上。 在一个矿井中,只要有一个煤(岩)层发现瓦斯,该矿井即定为瓦斯矿井。 由受采动影响的煤层、岩层,以及由采落的煤、矸石向井下空间均匀地放出瓦斯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瓦斯涌出。 矿井总回风巷或一翼回风巷中瓦斯或二氧化碳浓度规定如下,矿井总回风巷或一翼回风巷中瓦斯或二氧化碳浓度超过0.75%时,必须立即查明原因,进行处理。 采区回风巷、采掘工作面回风巷风流中瓦斯浓度超过1.0%或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5%时,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采掘工作面及其他作业地点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0%时,必须停止用电钻打眼;爆破地点附近20m以内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0%时,严禁爆破。 采掘工作面及其他作业地点风流中、电动机或其开关安设地点附近20m以内风流中的瓦斯浓度达到1.5%时,必须停止工作,切断电源,撤出人员,进行处理。 采掘工作面及其他巷道内,体积大于0.5m3的空间内积聚的瓦斯浓度达到2.0%时,附近20m内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切断电源,进行处理。对因瓦斯浓度超过规定被切断电源的电气设备,必须在瓦斯浓度降到1.0%以下时,方可通电开动。 采掘工作面风流中二氧化碳浓度达到1.5%时,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查明原因,制定措施,进行处理。 局部通风机停止运转恢复通风前,必须首先检查瓦斯,只有停风区中最高瓦斯浓度不超过1.0%和最高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1.5%,且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一百二十九条开启局部通风机的条件时,方可人工开启局部通风机,恢复正常通风。 预防瓦斯爆炸主要是,一是防止瓦斯积聚,二是防止瓦斯引燃,三是防止瓦斯灾害事故扩大。 井下临时停工的地点,不得停风;否则必须切断电源,设置栅栏,揭示警标,禁止人员进入,并向矿调度室报告。停工区内瓦斯或二氧化碳浓度达到3.0%或其他有害气体浓度超过《煤矿安全规程》第一百条的规定不能立即处理时,必须在24h内封闭完毕。 恢复已封闭的停工区或采掘工作接近这些地点时,必须事先排除其中积聚的瓦斯。排除瓦斯工作必须制定安全技术措施。 矿井主要通风机停止运转。恢复正常通风后,所有受到停风影响的地点,都必须经过通风、瓦斯检查人员检查,证实无危险后,方可恢复工作。所有安装电动机及其开关的地点附近20m的巷道内,都必须检查瓦斯,只有瓦斯浓度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时,方可开启。 在排放瓦斯过程中,排出的瓦斯与全风压风流混合处的瓦斯和二氧化碳浓度都不得超过1.5%,且采区回风系统内必须停电撤人,其他地点的停电撤人范围应在措施中明确规定。只有恢复通风的巷道风流中瓦斯浓度不超过1.0%和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1.5%时,方可人工恢复局部通风机供风巷道内电气设备的供电和采区回风系统内的供电。 岩巷掘进遇到煤线或接近地质破坏带时,必须有专职瓦斯检查工经常检查瓦斯,发现瓦斯大量增加或其他异状时,必须停止掘进,撤出人员,进行处理。 采掘工作面瓦斯、二氧化碳浓度检查应每班至少检查2次。本班未进行工作的采掘工作面,瓦斯和二氧化碳应每班至少检查1次;可能涌出或积聚瓦斯或二氧化碳的硐室和巷道的

矿井瓦斯管理规定

矿井瓦斯管理规定 瓦斯是煤矿五大自然灾害之首,瓦斯管理是我公司“一通三防”工作的重点,为进一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瓦斯为天的思想”,坚持“瓦斯超限就是事故,瓦斯可能超限就是事故”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和加强矿井瓦斯管理工作,杜绝重大事故,保障矿井安全生产,特制定矿井瓦斯管理规定,以实现系统设置、装备与设施、职工素质及管理四个方面的高标准管理。 一、系统设置 1、矿井主通风机必须在合理工况范围内运行:主通风机电机的实际功率必须在电机额定功率之内,运行效率在60%以上、主通风机的风压在允许最高风压的90%之内。 2、矿井必须安装通风安全监测监控系统,通风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必须具备完善的瓦斯超限报警及断电功能。 3、加强设计、施工管理。根据设计进行巷道掘进时,作业规程必须同时考虑及时利用和完善巷道的全压通风系统,杜绝因设计缺陷造成盲巷。 4、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地质构造等非人为因素影响可能造成的盲巷要认真加强管理:今后需要继续使用的,有条件时必须形成全风压通风系统;没有条件的必须保持正常的局部通风。不再使用的盲巷,由生产部门负责制定措施组织回收,回收完毕,生产部门牵头组织安监、通风、机电部门共同验收,验收合格后通风部门制定安全技术措施进行永久封闭。 5、掘进工作面开口时,必须先安装局部通风机进行通风,方可 开口掘进。 6、采区主要准备巷道(皮带巷、轨道巷、专用回风巷)形成完善的通风系统后方可开掘其它巷道。

7、回采工作面在形成全风压通风系统前,不得进行安装和回采工作,不得开掘二次切眼,工作面形成全风压通风系统开掘二次切眼时,必须使用局部通风机向二次切眼隅角供风。 二、装备及设施 1、矿井必须实现主通风机的风压、风量、电流、电压、风流中瓦斯浓度的在线监测和局部通风机的开停以及风筒状态的监测,及时掌握主、局部通风机的运行状态。 2、主通风机必须具有两回路直接由变电所馈出线的供电线路,来自各自的变压器和母线段,线路上不接任何负荷。主通风机的控制回路和辅助设备,也须有与主要设备同等的备用电源。 3、所有局部通风机必须装备“三专两闭锁”装置(专用开关、专用供电线路、专用变压器、风电闭锁、瓦斯电闭锁);所有掘进(开拓)面的局部通风,必须装备双风机双电源及自动切换装置。 4、必须使用高效大功率局部通风机,煤巷或半煤掘进巷内的风速不得低于0∙3∏)∕s,掘进岩巷内的风速不得低于0.2m∕s,否则不准掘进。 5、所有采、掘面必须按高瓦斯采掘面的规定布置瓦斯传感器。形成通风系统的备用采煤面及回撤面的回风流中必须设置瓦斯传感器实时监控瓦斯浓度。 6、采区及采区以上的进、回风巷测风站内必须安设风速传感器实时监测风速的变化情况。 7、井下煤仓口及地面煤炭储、装、运系统易造成瓦斯积聚的地点(如煤仓上下口、转载点等)必须安设瓦斯传感器,当瓦斯浓度达到1.0%时进

矿井瓦斯的有关知识

矿井瓦斯的有关知识 什么是矿井瓦斯? 矿井瓦斯是矿井中主要由煤层气构成的以甲烷为主的有害气体。有时单独指甲烷(沼气)。它是在煤的生成和煤的变质过程中伴生的气体。在成煤的过程中生成的瓦斯是古代植物在积累成煤的初期,纤维素和有机质经厌氧菌的作用分解而成。另外,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中,在成煤的同时,由于物理和化学作用,连续生成瓦斯。 瓦斯是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但有时可以闻到类似苹果的香味,这是由于芳香族的碳氢气体同瓦斯同时涌出的原因。瓦斯对空气的相对密度是0.554,在标准状态下瓦斯的密度为0.716kg,所以,它常积聚在巷道的上部及高顶处。瓦斯的渗透力量是空气的1.6倍,难溶于水,不助燃也不能维持呼吸,到达肯定浓度时,能使人因缺氧而窒息,并能发生燃烧或爆炸。瓦斯的燃烧、爆炸性是矿井主要灾难之一。 瓦斯在煤体或围岩中是以游离状态和吸着状态存在的。 游离状态也称为自由状态,这种瓦斯以自由气体状态存在于煤体或围岩的裂缝、孔隙之中,其量的大小主要打算于贮存空间的体积、压力和温度。 吸着状态又称结合状态,其特点是瓦斯与煤或某些岩石结合成一体,不再以自由气态形式存在。按其结合形式不同又可分为吸附及汲取两种。

吸附状态是由于固体粒子与气体分子之间分子吸引力的作用,使气体分子在固体粒子外表上严密附着一个薄层;汲取状态是气体分子已进入煤分子团的内部。 几种状态的瓦斯处于不断变化的动平衡之中,在肯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当压力、温度变化时,游离瓦斯转化为吸着瓦斯称为吸附,吸附瓦斯转化为游离瓦斯称解吸。 矿井瓦斯等级的划分 矿井瓦斯等级是以相对瓦斯涌出量的大小来划分的。《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在一个矿井中,只要有一个煤(岩)层发觉瓦斯,该矿井即定为瓦斯矿井,并依照矿井瓦斯等级工作制度进展治理。 矿井瓦斯等级,依据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矿井肯定瓦斯涌出量和瓦斯涌出形式划分为: (1)低瓦斯矿井: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小于或等于10立方米/吨且矿井肯定瓦斯涌出量小于或等于40立方米/分。 (2)高瓦斯矿井: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大于10立方米/吨且矿井肯定瓦斯涌出量大于40立方米/分。 (3)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矿井。 什么是瓦斯喷出和煤(岩)与瓦斯突出? 瓦斯喷出和煤(岩)与瓦斯突出是瓦斯的特别涌出形式。瓦斯的涌出形式分为一般涌出和特别涌出。

矿井瓦斯基础知识1-1

第一章矿井瓦斯基础知识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伴随着生产的进行,瓦斯涌出到生产空间,岁井下生产构成威胁。瓦斯,不论其涌出量的多少,一直是矿井生产最主要的一个危险源,瓦斯灭害的治理就成为矿井最根本的、最重要的任务。本章介绍煤矿井下瓦斯灭害治理的一些基本知识,包括瓦斯的基本特性以及瓦斯在煤矿井下的赋存、运动规律。 第一节瓦斯的性质 一、瓦斯的概念 瓦斯是指矿井中主要由煤层气构成的以甲烷为主要有害气体,有时单独指甲烷。由此可见,瓦斯指的是一种混合气体,其组分主要包括井下煤层中含有的所有的有毒有害气体.在外啊的各组分中,由煤体及巷道围岩涌出的甲烷往往占总量的90%以上,因此瓦斯的概念通常单独指甲烷(本书中如不特别指明,则瓦斯单独指甲烷)。 从广义上,瓦斯由于其组成成分的不同,性质具有很大的差别,从安全的角度可以将这些组分划分为四类:①可燃性气体,如甲烷等同系烷烃(CnH2n+2)、环烷烃(CnH2n)、H2、CO、H2S等等,这些气体具有可燃烧的特性,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往往具有爆炸性,对煤矿安全构成严重威胁;②有毒性气体,如H2S、CO、SO2、NH3、NO、NO2等等,这些气体达到一定的浓度时,会直接威胁人体的健康甚至生命;③窒息性气体如N2、CH4、CO2、H2等等,这些气体往往赋存在煤体或其围岩内,开采过程中大量涌出到生产空间,从而使空气中氧气的浓度降低,造成人员窒息;④放射性气体,如氡气。 矿井中的瓦斯主要来源于煤层及围岩内涌出到矿井中的气体。此外,矿井生产中生产的气体如放炮生产的炮烟,井下空气于煤、岩、矿用材料等反应生成的气体以及井下人员呼吸生成的气体等也都混入井下风流中,从而增加回风流中的瓦斯浓度. 二、瓦斯的基本性质 瓦斯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标准状态下的密度为0.716kg/m3,为空气密度的0.554倍。瓦斯在空气中具有较强的扩散性,局部地点较高浓度的瓦斯会自动向低浓度的区域扩散,从而使瓦斯浓度趋于均匀。瓦斯的扩散过程是不可逆的,在煤矿井下巷道中,风流流动一般处于紊流状态,由煤壁等处涌出的瓦斯很容易与空气均匀混合.因此,在风量充足的巷道中,瓦斯的分布通常是均匀的。 在无风或微风的巷道,一方面涌出的瓦斯会挤占空气的空间,使空气中氧气浓度降低,从而使空气具有窒息性。当混合气体中瓦斯的浓度达到43%,空气中氧的浓度降低到12%,人在此环境下会感到呼吸短促,时间稍长就会昏迷并有死亡危险。另一方面,涌出的瓦斯只依赖扩散作用与空气混合,在涌出源附近它首先会上升并积聚在巷道的顶板上,形成瓦斯层,随着据涌出源距离的增加,瓦斯与空气混合才逐渐均匀.因此,测定风流中的瓦斯浓度通常要求在距离巷道顶板一定距离上测定,以防止测得数据不能真实反映巷道中瓦斯积聚的状况。 瓦斯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微溶于水,在标准大气压下,20℃时100L水可溶3.31L瓦斯。 三、瓦斯的燃烧爆炸性 瓦斯是一种可燃性气体,当其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某一范围时,遇适当的点火源就会发生爆炸。按瓦斯在空气中发生燃烧的性状不同,可以将它分为三个区间:①助燃区间,瓦斯浓度大于0%至小于爆炸下限(5%).该区间内,瓦斯在点燃源附近发生氧化燃烧反应,但不能形成维持的火焰,只能起到助燃的作用. ②爆炸区间,瓦斯浓度在爆炸界限内(5%~16%).该区间内的瓦斯遇一定能量的点火源会形成可自动加速的燃烧锋面,该锋面在瓦斯一空气混合气体内加速传播从而形成强烈的爆炸.③扩散燃烧区间,瓦斯浓度大于爆炸浓度上限(16%).该区域内瓦斯—空气的混合气体无法直接被点燃,但是,当其与新鲜空气混合时,可以在混合界面上被点燃并形成稳定的火焰,称为扩散燃烧。 对煤矿井下安全威胁最大的是爆炸区间,局部区域的瞬间爆炸可以对井下的人员和设施造成很大的伤害和破坏,由此引发的煤尖爆炸、火灾及通风系统紊乱等又会使事故,因为存在高浓度的瓦斯的扩散燃烧是煤矿最危险的事故,因为存在高度瓦斯源,这是如果处理不当(如随意停风、减少风量等),火源的燃烧虽然熄灭,但高浓度的瓦斯与空气混合很容易使混合气体达到爆炸界限,一旦遇残余的火星就会引起爆炸。因此对煤矿井下瓦斯燃烧事故,在处理时应格外小心。 四、瓦斯的检测 瓦斯是五色、无味的气体,人体的感觉器官无法感知瓦斯的存在。在一些矿井有的老工人称可以闻到瓦斯的气味,这是错误的。井下煤层中有时赋存有微量的芳香烃气体,当其散发到空气中就会闻到一种清

矿井瓦斯

矿井瓦斯 一、概述 1.矿井瓦斯的概念 矿井瓦斯是指煤矿井下以甲烷(CH4)为主的有毒有害气体的总称,有时单独指甲烷。 煤矿井下生产过程中还会产生较多种类的有毒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CO)、硫化氢(H2S)、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和氨气(NH3)等,它们对人体都有毒害和刺激作用。 煤矿开采大部分是地下作业依靠通风把新鲜空气送到各作业场所,并不断地把污浊空气排出地面,为保证矿井空气质量符合环保要求,《规程》第一百条对氧气最低浓度,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的最高允许浓度作了明确规定,下面就矿内空气和其他有害气体作一简单介绍。 (一)、矿内空气 氧气(O2)20.96% 氮气(N2)79% 二氧化碳(CO2)0.04% 1、氧气(O2)是维持人体生命和劳动不可缺少的气体 人呼吸所需要的氧气取决于人的体质、劳动强度和

精神紧张程度,当静止状态时约需0.25L/min、 工作时为1~3L/min劳动强度大则需3L/min以 上。呼吸过程中,如果氧气含量降低,将会产生不 同的生理反应。 《规程》规定(O2)不低于20% 2、二氧化碳(CO2)是无色、略带酸臭味的气体。比重为1.54、对人的呼吸系统有刺激作用,不助燃,也不可燃。 空气中(CO2)含量对人体的影响 来源:坑木的腐烂和氧化、矿内火灾或瓦斯煤尘爆炸、人的呼吸、煤岩中喷出等。 《规程》第一百条规定采掘工作面进风流中,CO2的浓

度不得超过0.5%,工作面回风流中第136条另有规定(二)、矿内主要有毒有害气体 1、一氧化碳(CO)是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比重0.97,极毒,具有可燃性和爆炸性,爆炸界限为13~75%遇火源有爆炸危险。 一氧化碳具有强烈的毒性,它的毒性在于血色素对它的亲合力比对氧的亲合力大250~300倍,一旦吸入一氧化碳阻碍血色素与氧的正常结合,就会使人体各部分组织和细胞产生缺氧现象,因而引起窒息和中毒以致死亡。 来源:煤炭自燃以及瓦斯,煤尘爆炸,井下爆破,矿井火灾等。 《规程》允许CO的最高浓度为0.0024%。 2、二氧化氮(NO2)是一种棕红色气体,有刺激性臭味,易溶于水,比重为1.57,有强烈毒性,它溶于水生成硝酸对

瓦斯常识瓦斯员应知应会

应知应会 1、“一通三防”的内容是什么? “一通”是指加强通风;“三防”是指防治瓦斯、防治煤尘、防治矿井火灾。 2、矿井通风的任务是什么? 供给井下足够的新鲜空气;稀释和冲淡各种有毒有害气体并排出地面;给工人创造一个气候适宜的工作场所。 3、什么是瓦斯? 瓦斯是矿井中主要由煤层气构成的以甲烷为主的有害气体。有时单独指甲烷。 4、瓦斯有哪些性质 瓦斯(CH4)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在标准状态下,瓦斯密度为 0.7168kg/m 3,相对密度为0.544 。由于瓦斯较轻,故常积聚在巷道的顶部、上山掘进面及顶板冒落空洞中。 瓦斯本身无毒,但不能供人呼吸。瓦斯浓度增高能降低空气中的氧含量,当它的浓度达到一定值时,会造成人员窒息事故。 瓦斯不助燃,但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时,遇到高温火焰能燃烧或爆炸。 5、为什么要检查矿井瓦斯? 检查矿井瓦斯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了解和掌握井下不同地点、不同时间的瓦斯涌出规律,为矿井通风安全管理提供技术数据;二是防止和及时发现瓦斯超限或积聚等隐患,采取针对性的有效措施,妥善处理,防止瓦斯事故发生。 6、什么是瓦斯员“一管四” 除正常的瓦斯检查外,瓦斯员应对掘进工作面的风筒送风及局扇运转情况及回采工作面的通风状况,对采掘头面及其运输道的防尘管路、设施及综合防尘执行情况,对瓦斯监测设备的使用情况,以及沿途通风设施的完好情况进行监督、处理、汇报。

7、什么叫空、漏、假检?为什么要杜绝空、漏、假检现象的发生? 所谓空、漏、假检是指以下三种现象:一是瓦斯检查工没有上岗,空班、迟到或早退;二是没有按分工区域和规定次数进行巡回检查,未能及时发现瓦斯隐患;三是根本没有进行实地检查而填写假记录、汇报假情况,弄虚作假。 由于煤矿生产的环境和条件十分复杂,变化很大,不同地点的瓦斯涌出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如空、漏、假检不能及时发现瓦斯超限或积聚,给瓦斯事故的发生创造条件和机会。 8、为什么规定瓦斯检查工要在井下指定地点交接班? 瓦斯检查工在井下指定地点交接班的目的:一是防止瓦斯检查工迟到、早退,控制空班漏的一项重要管理措施;二是了解当班的通风、瓦斯、防尘情况,为下一班重点管理提供情况;三是给下班人员传达单位的应急任务。 9、什么是瓦斯检查“三对口”? 瓦斯检查“三对口”指的是瓦斯检查工在检查瓦斯工作中,必须做到井下检查地点的记录牌、瓦斯检查工随身携带的检查手册和地面的瓦斯台账三者上面填记的有关情况和数据要完全一致,而不能出现矛盾、不符或遗漏。 10、“一炮三检”制度是指:装药前、放炮前、放炮后必须分别检查风流瓦斯,当放炮地点附近20m以内瓦斯浓度达到1%时,严禁装药和放炮。 11、“三人连锁放炮制” 是指:放炮前,放炮工将“警戒牌”交给生产班组长,由班组长派人警戒,并检查顶板与支架情况;然后将自己携带的“放炮命令牌”交给瓦斯检查工,瓦斯检查工检查瓦斯、煤尘合格后,将自己携带的“放炮牌”交给放炮工;放炮工发出放炮口哨进行放炮。放炮后三牌各归原主。 12、瓦斯爆炸的条件是什么? 瓦斯浓度达到5%—16%;火源650—750℃;有足够的氧气,大于12%。 13、瓦斯爆炸的危害有哪些? 生产高温、高压,产生巨大压力冲击波、产生大量的各种有毒有害气体。

瓦斯知识

瓦斯 一、瓦斯的性质 1、指煤矿井下以甲烷为主的有毒有害气体的总称。 2、性质 1)无色、无味、无嗅 2)比空气略轻 3)有较强的扩散性和渗透性 4)具有燃烧性和爆炸性 3、瓦斯的危害 1)瓦斯窒息 2)瓦斯的爆炸和燃烧 4、瓦斯的赋存形式 1)瓦斯垂直分布带 2)赋存形式 A吸附状态 ①吸着 ②吸收 B 游离状态10%~20% 5、瓦斯的含量 煤层瓦斯指煤层在自然条件下单位重量或单位体积所含的瓦斯量.

6、瓦斯 7、瓦斯爆炸的危害 瓦斯爆炸是甲烷的氧化过程。 CH4+2O2=CO2+2H2O+882.6KJ/mol ①产生1850℃~2650℃的高温 ②产生高压 ③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CO、SO2。 二、矿井瓦斯等级的规定 1、低瓦斯隧道:隧道每分钟的瓦斯涌出量小于40m3/min。 2、高瓦斯隧道:隧道每分钟的瓦斯涌出量大于40m3/min。 三、瓦斯爆炸应具备的条件 1、瓦斯在空气中的浓度为5%~16% 2、引燃爆炸温度为650~750℃ 3、空气中氧气浓度大于12% 瓦斯浓度爆炸界限

4、瓦斯爆炸的原因 ①瓦斯的积聚 ②引爆火源 ③管理因素 5、不同瓦斯浓度的引火温度 四、防止瓦斯爆炸的措施 一)防止瓦斯积聚的措施 所谓瓦斯积聚,是在0.5立方米的空间内瓦斯浓度达到2%以上叫瓦斯积聚。 1、搞好通风管理工作,不要有串联风。 2、加强局部通风的管理。掘进工作面通风机要实行“三专两闭锁” -----专用变压器、专用开关、专用电缆、风电闭锁、瓦电闭 锁。 3、加强通风构筑的管理。如风机、风筒。

4、加强瓦斯的检查和监测:低瓦斯隧道每班至少检查2次,高瓦 斯隧道至少检查3次,煤与瓦斯突出或涌出量大的采掘面要有 专人检查。 5、及时处理瓦斯局部积聚。 二)防止瓦斯引燃的措施 1、杜绝烟火 2、加强放炮管理,严防爆炸火花。 3、加强电气设备管理,防止电火花。 4、防止摩擦火花和撞击火花。 5、使用不燃性材料和制品。 五、煤与瓦斯突出的预兆 在井下由于地应力和瓦斯压力的作用,在极短的时间内,破碎 的煤和瓦斯由煤体或岩体内突然向采掘空间抛出的异常的动 力现象。 1、有声预兆:炒豆声、鞭炮声、机枪声、闷雷声、吵喳声、气 体穿水缝的吱吱声。 2、无声预兆:层理紊乱、煤变软、变暗淡、无光泽、煤层干燥或 煤尘增大;煤层受挤压变褶曲、变粉碎、角度变大,倾角增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