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莞市东平大道快速化改造线位方案及比选思路

东莞市东平大道快速化改造线位方案及比选思路

东莞市东平大道快速化改造线位方案及

比选思路

摘要:最新的东莞市干线路网规划中东平大道定位为城市快速路,位于东莞

市东北部,快速化提升东平大道,是形成完整的“三横四纵+三心直(两)连”

快速路网中的三纵,但在选线上存在东西两个比选线位。在东莞市干线路网规划

的基础上,综合交通功能与流量分析以及各镇街的意见,对东平大道功能定位进

行梳理,全面解析东平大道在东西线位上的功能差异,分析东平大道在东西比选

通道的优劣性。研究结果表明:东部快速以北采用东通道,东部快速以南采用西

通道的方案更加符合路网总体定位以及镇街意见,起到完善东莞市骨架道路网系统,带动沿线开发,服务沿线地块,同时研究可为相关工程的稳定以及后续工程

方案的推进提供参考。

关键词:干线路网规划;东平大道;快速化改造;功能定位

中图分类号:U4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0 引言

东平大道是东莞市最新干线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快速化提升东平大道,形

成完整的“三横四纵+三心直(两)连”快速路网中的三纵,极大地加强各城区

之间的连接。

本次东平大道改造起点为环莞快速与莞番高速双层桥分叉口,由南向北延伸,沿线经过常平镇、桥头镇、企石镇,改造终点为现状已建东江大桥。主线采用双

向6车道规模,城市快速路标准,设计时速80km/h,辅道采用双向6车道规模,

城市主干路标准,设计时速60km/h,红线宽60米,路线全长约13km[1]。

1通道线位分析

1.1 路线通道论证

根据东莞市干线路网体系中,为完善路网结构,起终点位置此次改造我们提出东西两个通道方案。

西通道:采用环莞三期线位,跨越东部快速后经企石经一路向北延伸,于企石环镇路接东平大道至东江大桥。对企石镇的影响:穿越企石新中心,根据快速路退让120m红线要求,对企石地块占用较大,用地核算减少收益合计37652万元。对常平镇的影响:利用环莞线位,无影响。

图2 西通道线位图

东通道:沿用现状东平大道线位,起于白马路,北延至环常路,沿东平大道现状线位北延至东江大桥。与高速衔接方式:快速路直接与高速公路衔接,快速路带来的大流量收费站消化功能有限,有反堵主线的可能性。

图3 东通道线位图

通过对东西通道以东部快速分南北分界,对东西通道进行各项指标对比:

2.4 路线线位论证

从拆迁来看东通道拆迁较小。但环莞快速段征拆前期准备工作已完成,常平段东西通道征拆难度相当。结合镇政府意见,对东部快速南北线位进行组合,提出三种方案。

图5 总体线位比选图

1、A方案:

总长13.5km,线路起于莞番高速双层桥分叉口,沿环莞快速路线向北延伸,

跨越从莞深高速后于六甲工业区北部向东偏移,转入现状东平大道线位,高架跨

越东部快速、企桥路、纬二路后设置地面主辅路系统。高架跨越企石环镇路后接

现状桥,至企石工业园后设置高架跨越江南大道后接东江大桥。桥梁总长8.64km。

A方案采用快速路标准,现状东平维持双六主干路规模不变,从企石至环莞

快速10分钟,至高速收费站9分钟。实现快速对接环莞、高速的交通功能。

2、B线位:

B线位总长12.2km,线路起于莞番高速双层桥分叉口,沿环莞快速路线向北

延伸,高架跨越六横路、纬四路、东部快速后接地,企桥路和创业路节点采用高

架跨越。高架跨越企石环镇路、江南大道后接东江大桥。线性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并且线形组合基本良好。

B线位采用快速路标准,现状东平维持双六主干路规模不变,从企石至环莞

快速9分钟,至高速收费站9分钟。实现快速对接环莞、高速的交通功能

3、C方案:

C线位总长14.8km,线路起于莞番高速双层桥分叉口,以高架形式沿规划白

新路、现状环常北路往东延伸,至东平大道后线路往北偏移,转入现状东平大道

线位,继续以高架跨越桥常路,然后分别设置跨东部快速高架、跨企桥路高架、

跨创业路高架跨越相关横向道路,高架与高架之间设置地面主辅路系统衔接。

C线位采用快速路标准,现状东平维持双六主干路规模不变,从企石至环莞

快速10分钟,至高速收费站9分钟。实现快速对接环莞、高速的交通功能。

通过对ABC三个线位的综合比较:

东西线路各有利弊,择优组合出A、B、C三个路线方案,A方案,利用环莞

三期,在纬四路北侧转入东平大道,兼顾企石、常平两镇意见,B方案,环莞北延,与企石意见相左,C方案,完全沿东平大道,与常平意见相左。

综合线路长度、路网形态,对地方路网影响,沿线地块影响,与高速对接情况,建安费,拆迁等因素,最优方案为A方案,其次为C方案,最次为B方案,同时A、B方案的建成将缓解东部片区仅一条纵向对外通道的现状。

2结论

通过对东平大道东西两个通道在多个方面的综合分析,东部快速以北采用东通道,以南采用西通道的方案更加符合东平大道快速化改造在未来的总体定位,支撑沿线区域的规划布局,研究可为分析相关工程的稳定以及后续工程方案的推进提供参考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戴石宝. 关于道路设计中的选线优化设计分析[J]. 科技咨询,

2021(14):7.

[2]杨川文. 贵阳市花冠路南段城市主干路总体方案设计研究[J].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0(12):4.

东莞市东平大道快速化改造线位方案及比选思路

东莞市东平大道快速化改造线位方案及 比选思路 摘要:最新的东莞市干线路网规划中东平大道定位为城市快速路,位于东莞 市东北部,快速化提升东平大道,是形成完整的“三横四纵+三心直(两)连” 快速路网中的三纵,但在选线上存在东西两个比选线位。在东莞市干线路网规划 的基础上,综合交通功能与流量分析以及各镇街的意见,对东平大道功能定位进 行梳理,全面解析东平大道在东西线位上的功能差异,分析东平大道在东西比选 通道的优劣性。研究结果表明:东部快速以北采用东通道,东部快速以南采用西 通道的方案更加符合路网总体定位以及镇街意见,起到完善东莞市骨架道路网系统,带动沿线开发,服务沿线地块,同时研究可为相关工程的稳定以及后续工程 方案的推进提供参考。 关键词:干线路网规划;东平大道;快速化改造;功能定位 中图分类号:U4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0 引言 东平大道是东莞市最新干线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快速化提升东平大道,形 成完整的“三横四纵+三心直(两)连”快速路网中的三纵,极大地加强各城区 之间的连接。 本次东平大道改造起点为环莞快速与莞番高速双层桥分叉口,由南向北延伸,沿线经过常平镇、桥头镇、企石镇,改造终点为现状已建东江大桥。主线采用双 向6车道规模,城市快速路标准,设计时速80km/h,辅道采用双向6车道规模, 城市主干路标准,设计时速60km/h,红线宽60米,路线全长约13km[1]。

1通道线位分析 1.1 路线通道论证 根据东莞市干线路网体系中,为完善路网结构,起终点位置此次改造我们提出东西两个通道方案。 西通道:采用环莞三期线位,跨越东部快速后经企石经一路向北延伸,于企石环镇路接东平大道至东江大桥。对企石镇的影响:穿越企石新中心,根据快速路退让120m红线要求,对企石地块占用较大,用地核算减少收益合计37652万元。对常平镇的影响:利用环莞线位,无影响。 图2 西通道线位图 东通道:沿用现状东平大道线位,起于白马路,北延至环常路,沿东平大道现状线位北延至东江大桥。与高速衔接方式:快速路直接与高速公路衔接,快速路带来的大流量收费站消化功能有限,有反堵主线的可能性。 图3 东通道线位图 通过对东西通道以东部快速分南北分界,对东西通道进行各项指标对比:

佛山市顺德区交通规划

佛山市顺德区交通规划 佛山市顺德区交通规划 (简本)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 文本名目 第一部分目标 (1) 1、项目概况4 2、目标与策略5 第二部分协同建立适应都市圈进展的区域交通设施 (7) 3、主动引入国家铁路系统8 4、加大与城际轨道交通衔接9 5、推进高、快速路系统建设11 6、完善物流货运交通体系12 第三部分构建支持都市整合的轨道和道路网络 (14) 7、优化都市轨道交通布局13 8、引入中运量公交系统16 9、构建一体化的都市道路网络17 第四部分提升交通设施及治理的现代化水平 (32) 10、创新公共交通进展模式28 11、完善慢行交通设施30 12、构筑一体化的综合交通枢纽31 13、打造平稳和谐的静态交通32 14、实施主动有效的交通治理33 第五部分行动打算 (39)

15、近期行动33

第一部分目标 项目概况 规划背景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进展规划纲要(2008-2020)》出台,珠三角区域一体化和广佛同城化加快推进,顺德区列入广东省综合改革试点,努力争当“五个示范区”,面临区域化进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和挑战。 《佛山市顺德区总体规划(2009-2020)》提出“由街镇群到大都市区”进展战略,实现从镇街到都市的进展、从都市到都市区的融入,都市进展模式和进展格局面临重大转型。 规划目标 (1)立足于区域一体化和广佛同城化,构建有辐射力的区域对外交通体系。 (2)协同顺德区都市总体规划、顺德东部新城规划等同期开展的都市规划,构建支撑和引导都市进展的交通体系。 (3)衔接和和谐上层次《佛山市综合交通规划》等有关规划,落实轨道、道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布局,结合重点交通设施和近期都市交通热点咨询题,制定详细规划方案。 (4)制定顺德区近期交通行动打算,指导顺德区交通规划建设。 规划范畴、年限 规划范畴为顺德全区十个街镇,总面积约806km2。 规划年限2009-2020年,近期2009-2015年。 指导思想 (1)战略提升-把握机遇,将顺德的进展上升到区域层面乃至国家战略层面 (2)理念更新-以交通引导都市进展理念为核心,支持都市布局结构(3)突出重点-面向中心区等热点咨询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4)重在落实-强调规划的操纵性和可操作性,成为政府工作的重要抓手

有轨电车”8条线线路示意图

南海区拟8月份开建“有轨电车”8条线线路示意图效果图 新型交通系统连通八镇节点 南海首条新交通线路今年7月启动建设,打造珠三角交通枢纽,推进南海城市化进程 2011-01-12 13:51:51 来源:珠江时报 核心提示:昨天的区委全会上,《南海新型公共交通系统建设方案》吸引了与会委员们的眼球。该《方案》规划建设8条线路覆盖八镇街,首条线路将在今年7月启动建设。 2013年,南海首条新交通线路将开通。届时,从桂城地铁站至广州南站的公共交通出行只须40分钟,每小时运量可达1万人,中途设置19个站,覆盖了平洲玉器街、金融高新区和三山新城等发展片区和节点。 副区长刘涛根表示,南海建设新交通系统是为了城市更好的发展。未来人口将向城市集中,提前规划兴建大运量交通,将更好解决因沥桂人口膨胀等造成的城市交通拥堵。

报告摘要 “南海要完善城市交通网络,启动三山地铁枢纽站以及桂城至三山、狮山、大沥、里水的新型公共交通系统建设,打通关键节点,形成综合交通网络,加强沥桂与佛山西站、广州南站等重大交通枢纽的对接。加快博爱路西延及博爱桥建设,加强东中西交通互动。 报告解读 新交通共规划8条线路 南海新型公共交通系统共规划8条线路,串起中枢两翼各重要节点,总长约161.8公里。其中一期的4条线路呈三横一纵布局,覆盖桂城、大沥、狮山,将在十二五规划期间完成,总长近60公里。如果按每公里建设资金约2亿元的估算,首期新交通建设南海将投入约120亿元。 “南海新交通运量适宜、造价较低廉,仅为地铁的三分之一;对城市干扰少,无噪音,同时又具备地铁的快捷、准点、舒适、节能和环保的优点。”副区长刘涛根说,南海是中低密度人口的城市,随着未来城市的发展,人口将向城市

东平湖滞洪老湖区分洪道治理方案比选

东平湖滞洪老湖区分洪道治理方案比选 张玲霞;王永刚;贾丽 【摘要】通过对东平湖滞洪区老湖区分洪道堤防工程建设方案进行对比分析,给出了一种比较合理的建设路线方案,从而为分洪道堤防建设和湖西区居民防洪安全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名称】《山东水利》 【年(卷),期】2014(000)012 【总页数】2页(P26-27) 【关键词】东平湖;滞洪区;老湖区;分洪道;堤防建设 【作者】张玲霞;王永刚;贾丽 【作者单位】山东黄河勘测设计研究院,山东济南 250013;山东黄河勘测设计研究院,山东济南 250013;山东黄河勘测设计研究院,山东济南 25001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87 山东省为解决南水北调东线输水工程水资源问题,计划在稻屯洼修建调蓄水库。在此背景下建议修建老湖区分洪道堤防工程,解放老湖金山坝以西湖西区部分居民与安全村台,搬迁分洪区内居民到安全区域,确保分洪安全,同时为促进该区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安全保证,但是项目规划建设的同时将会减少老湖区滞洪面积。东平湖滞洪区总面积627 km2,由二级湖堤将东平湖滞洪区分为新、老湖两个滞洪区。老湖区209 km2,金山坝以西面积为41 km2(本次统计为48 km2);新

湖区418 km2。东平湖老湖设计防洪运用水位为46.0 m(大沽高程,下同),相应库容12.28亿m3;汛限水位7~9月为42.0 m,10月可抬高至42.5 m;警戒水位为43.0 m。东平湖新湖设计防洪运用水位45.0 m,相应库容23.67亿m3;全湖运用水位45.0 m,相应库容33.83亿m3。老湖金山坝以西湖区内有村庄38个,人口4.9万,湖区内耕地面积为2 773 hm2。 2.1 分洪道路线选择 根据东平湖老湖区自然地理条件和工程规划的目的以及东平湖老湖金山坝以西湖西区的居民居住与村台分布情况,可以选择2条路线。北堤路线方案:从徐十堤桩号4+600到西金山结束,新建分洪道堤防长5.43 km;南堤路线方案:从徐十堤桩号6+000→金山坝生产堤中段2+250处(到东平湖二级湖堤的距离2.25 km)→东金山(沿金山坝)结束。新建分洪道堤防长5.79 km,加固金山坝生产堤长3.64 km,总长9.43 km。 2.2 两路线对湖西区及老湖库容的影响分析 据调查,从两路线对湖西区及老湖库容的影响情况统计可以看出北堤路线金山坝以西湖区内有村庄11个,人口8 316人,湖区内面积为25.9 km2;南堤路线金山坝以西湖区内有村庄5个,人口4 445人,湖区内面积为17.3 km2。 东平湖老湖设计防洪运用水位46.0 m,相应库容12.28亿m3,其中金山坝以西库容约2亿m3。北堤路线减少老湖面积约22.1 km2,初步估算,在湖水位46.0 m时,将减少老湖库容0.811亿m3;南堤路线减少老湖面积约30.7 km2,在湖水位46.0 m时,将减少老湖库容1.31亿m3。 2.3 两路线对稻屯洼水库建设要求 两路线方案建设减少了老湖的调蓄库容,保证老湖调蓄能力不变,考虑部分安全富余,北堤方案需要稻屯洼水库提供1.0亿m3的调蓄库容,南堤方案需要稻屯洼水库提供1.5亿m3的调蓄库容,在调蓄洪水时且能满足此分洪流量要求。东平湖老

人民路快捷化改造方案比

人民路快捷化改造方案比 工程内容及规模: 1.项目由来及概况随着长沙市“一江两岸,跨江发展”战略的启动,现状长沙市城区东西向跨湘江长距离大通道较少,仅三一大道、南二环等,枫林路-五一大道仅联系主城区,无法实现长距离东西向交通联系,且现状这几条通道双向交通流量均己趋饱和,长时间处于拥堵状态。近年来,随着长沙市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机动化水平不断提高,长沙市逐步向外围拓展,外围片区与主城区之间及相互之间的联系不断加强,人民路现状已成为浏阳、星沙片区等与主城区联系的主要通道,交通流量与日俱增。 为更好地发挥人民路在城市路网体系中的作用,缓解城区内交通拥堵状况,完善快速路、快捷路网结构的需要,长沙市轨道交通六号线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拟投资8.92亿元进行人民路(马王堆路-嘉雨路段)快捷化改造。 本次工程改造范围长度为1860米,起点为德政街以西(桩号K12+060),终点为古曲路以东(桩号K13+920)。工程范围中包括隧道全长1421.5米,隧道起点桩号为K12+244.5,终点桩号为K13+666.0:隧道范围内包括暗埋段和两侧敞开段,暗埋段长度为982.3米,暗埋段起点桩号为K12+455.6,终点桩号为K13+437.9:两侧敞开段长度为439.2米。本段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道(连续流),主线隧道设计速度为50km/h,地面辅路设计速度为50km/h。规划路幅红线宽度为46m,绿化控制宽度为80m,本次改造设计对规划路幅红线进行局部拓宽,最宽处为61.8,不超过规划绿线控制宽度,且不拆迁现状两厢房屋建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建设项目

荔新路与广园东复合立交方案设计与分析

荔新路与广园东复合立交方案设计与分 析 摘要:为快速疏散广汕铁路新塘站的交通,在站房的东侧设计成站前路、荔新路、东华大道、广园快速路及环城路五路交叉的复合式枢纽立交。现就该复合立交方案研究阶段的基本思路及互通的功能和形式作简单介绍和分析,以此来探讨五路交叉立交的设计思路和选型问题; 关键词:复合式立交;分析;设计; 0引言 广州东部交通枢纽中心处于广州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东进”轴上,为广州东门户,是广州市综合交通网络上的重要节点。根据规划路网,荔新路与广园东路复合立交(含规划东华大道)为五路组合立交,涉及的道路包括荔新路、东华大道、广园东路、站前路以及环城路。涉及交叉的道路数量及现状限制条件较多,理清方案思路对总体设计起到关键重要。 1规划条件 根据路网分析,广园东路为连接广州与东莞的快速路,环城路是高铁枢纽南侧东西向的主通道;荔新路是连接新塘镇中心与荔城的重要集疏通道,与广园、广惠高速直接连通;东华大道是连接新塘镇中心与荔城的重要通道,此外往南还将跨越东江,到达东莞,功能上比荔新大道还重要;站前路,为车站北侧的主通道。因此,本立交方案应同时考虑五条主要道路之间的快速转换立体交通枢纽。

2现状限制条件分析 2.1荔新公路与广园东路互通立交现状分析 凤凰东路均为一条横跨荔新快速路及高铁线路的重要连接通道,因此,在进行广园荔新路立交改造时,需避免对凤凰东路的侵占。 现状荔新公路与广园东路互通立交为苜蓿叶型全互通立交,广园东路上交织段较长,荔新大道上交织段较短,在立交改造时,结合避免对凤凰东路的侵占,可通过保留北侧苜蓿叶,调整南侧苜蓿叶的交通组织,消灭荔新路上交织段短的弊端,以提升该立交交通转换效率。 2.2周边规划地块及现状地势、拆迁情况

平盐铁路改造工程规划盐龙大道段方案研究

平盐铁路改造工程规划盐龙大道段方案 研究 摘要:平盐铁路改造工程自平湖南编组站引出,前往深圳盐田区中港区、东港区,需下穿规划盐龙大道。综合考虑规划盐龙大道、既有平盐铁路、生态红线、既有城市建成区等控制因素,对四个线路方案对比,得出线路推荐走向。 通过对城市规划影响、生态红线影响、既有线影响、线路长度和工程投资等 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了盐龙大道北侧绕行、北侧并行、南侧并行、南侧利用既有 线方案,推荐盐龙大道北侧并行方案。 关键词:平盐铁路改造工程;规划盐龙大道;线路方案; 中图分类号:U212.32 文献标识码:A 1研究背景 平盐铁路改造工程位于广东省深圳市东部,线路起点在广深铁路平湖南编组 站接轨,终点为深圳盐田港区,沿途经过深圳东部的龙岗、盐田。全线设车站3座,分别为:平湖南(接轨编组站)、中港区(既有港区站改建)、东港区站(新建 港区站)。平湖南至中港区正线长19.819km,东港区支线4.762km。 2 工程概况 线路自广深铁路平湖南编组站向东引出,沿既有线增建二线,走行于既有平 盐铁路隧道北侧,下穿规划盐龙大道,后接入中港区、引入东港区。铁路在下穿 规划盐龙大道时,需多次下穿主干道及辅道,且受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的影响,需对线路走向方案进行深入研究。 2.1 规划盐龙大道

规划盐龙大道途径深圳市盐田区、龙岗区,南起盐港东立交,北至龙翔大道。路线全长14.4km,采用双向6车道城市快速路标准,设计速度60km/h,辅路长 4.1km,采用双向4车道城市次干路标准,设计时速40km/h。 2.2 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 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位于深圳市盐田区的东北部和龙岗区的中南部,面积 为3817.5公顷。《广东省环境保护条例》第四十七条相关规定,森林公园除必 要的保护设施和附属设施外,禁止从事与资源保护无关的任何生产建设活动。 3 线路方案 考虑减少下穿规划盐龙大道、避开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结合工程实施条件、既有线影响等因素,本次研究了盐龙大道北侧绕行(方案I)、北侧并行 (方案II)、南侧并行(方案III)、南侧利用既有线方案(方案IV)四个方案。 3.1方案说明 方案I:线路为减少与盐龙大道长距离并行,沿盐龙大道北侧走行。隧道下 穿规划盐龙大道主干道(隧道)4次,穿越生态红线,隧道出洞后逐渐双线变单线,利用既有单线引入中港区,预留二线条件。下行方向出岔东港区支线上跨规 划地铁8号线、下穿盐坝高速引入东港区。 方案II:线路为绕避生态红线,沿盐龙大道走行。隧道下穿规划盐龙大道主 干道(隧道)4次,匝道(隧道)2次,并行盐龙大道匝道约400米,隧道出洞 后尽快利用既有线单线引入中港区,预留二线条件。下行方向出岔东港区支线沿 盐龙大道匝道走行约400米后上跨规划地铁8号线、下穿盐坝高速引入东港区。 方案III:线路为绕避生态红线同时减少与盐龙大道长距离并行,沿盐龙大 道南侧走行。隧道下穿规划盐龙大道主干道(隧道段)2次,匝道(隧道段)2 次,隧道出洞后尽快利用既有线单线引入中港区,预留二线条件。下行方向出岔 东港区支线上跨规划地铁8号线、下穿盐坝高速引入东港区。

宝山大桥西延伸段(渝武高速至江家坪立交)方案研究

宝山大桥西延伸段(渝武高速至江家坪立 交)方案研究 摘要:宝山大桥西延伸段(渝武高速至江家坪立交)是重庆市快速路五联络线 的一部分,本文通过对其功能定位分析,流量分析,线位比选等,确定合理、经济、可行的设计方案,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借鉴。 1项目概况 项目西起蔡家隧道,东止江家坪立交,新建道路全长约4m,城市快速路,设 计速80km/h,主线六车道,辅道双向四车道;改造同福路及嘉运大道总长1.6km,城市主干道,双向六道。全线含隧道1座(隧道长约1.6km,双向六车道),地 下连接道2条(隧道长约420m),主线高架桥1座(长约840m,双向六车道),枢纽型立交1座(周家院立交,匝道总长4.6km),简易菱形立交2座(嘉运立 交及1号简易立交)。 2 项目功能定位 根据《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19~2035年)》、《重庆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19~2035年)中的对快速路五联络线的功能定位为:主城北部重要的横 向快速通道,是一条以交通功能为主,同时兼具服务功能的快速路。通过对快五 联络线功能定位的理解和分析,对本项目的定位和作用如下: 1)是重庆市主城区快速路五联络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2)直、间接服务北碚、蔡家组团,联系悦来、空港组团,也是渝西片区通 往机场的便捷通道; 3)承担宝山大桥向西的交通疏解功能,同时承担为沿线地块的服务功能;

4)远期通过蔡家隧道衔接沿山货运通道及西永综保区等重要货运源,承担部分中西部区域的货运交通转换。 项目沿线规划用地图项目沿线组团分布图 3 交通需求分析 高峰小时交通流量分布示意图 从流量分布情况可以看出,本项目西侧与渝武高速公路、渝武高速公路扩能以及七联络线的转换量较大。各预测特征年(2024年、2034年、2044年)五联络线整体通道的各段高峰小时交通量见下表。 宝山大桥西延伸段高峰小时流量(单位:pcu/h)

浅谈光布大道线位设计

浅谈光布大道线位设计 毕东河 【摘要】结合深圳市宝安区光布大道市政工程的实例,对其线位比选情况进行了总结,简要阐述了城市道路选线的一些思路和方法。 【期刊名称】《黑龙江交通科技》 【年(卷),期】2011(000)008 【总页数】2页(P45-46) 【关键词】城市道路;线位比选;前期规划 【作者】毕东河 【作者单位】深圳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12 1 光布大道工程概况 光布大道是深圳市宝安区四横八纵的主要组成部分,光布大道线位起终点明确,起于大浪街道内的华旺立交,与布龙路相接,在光明界内与光侨大道相接。沿线经过大浪、石岩、光明3个街道。道路全长8.12km,规划红线60m,双向六车道。 2 主要技术标准 (1)道路等级:城市Ⅰ级主干道。(2)计算行车速度60km/h。(3)设计荷载:道路按照标准BZZ-100,桥涵按城A级。(4)抗震设防烈度为7。(5)设计净空为5m。

3 选线原则 (1)与用地规划、交通发展规划相协调,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布局,满足使用功能要求。(2)线形指标必须满足相关的技术标准、规范的规定和要求。(3)路线布设遵循 尽可能减少拆迁和占用土地原则,降低协调难度,节省投资。(4)线位布设必须满 足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要求。(5)线形必须满足相关规划路网建设的需要,为其预 留建设空间。 4 道路线位设计 根据《宝安区道路交通专项规划》,本次方案设计道路总体走向与规划基本一致,对于部分路段由于地形条件、路网情况或拆迁情况较为复杂,设计在规划的基础上提出了多方案比选。 4.1 大浪段线位比选 (1)现状分析及主要控制点:本段路线位于宝安区大浪街道范围内,所经过片区主要 是居住用地,也分布有厂房以及山地,高差较大。主要控制点是福龙路、龙大高速、水田收费站、机荷高速、高压走廊、规划地铁6号线。(2)线位比选:规划线位上跨福龙路,穿过现况厂区,经过水田扣车场东侧山体、水田收费站,下穿机荷高速通道,与现况宝石东路相接。规划线位拆迁极大,另外,规划线位拆迁高压塔,均为220kV,迁改费用及实施难度均较大。方案一沿现况福龙路—龙大高速两侧布置,下穿龙大高速,经过现况水田收费站,下穿现况机荷高速,沿现况宝石东路布线。本线位拆迁极小。主要优点为拆迁少,对两侧用地分割小;缺点是无法利用现况龙 大高速桥洞,需另做隧道形式穿过。方案二线位从香港玻璃纤维有限公司向西北方向偏离福龙路,穿过现况水田扣车场,从水田收费站东侧约200m处下穿机荷高速,与现况石龙仔路段线位相接。主要优点是拆迁相对容易,主要缺点是工程规模大,且与地铁6号线车辆段用地冲突,并拆迁高压铁塔。 三个线位方案比选详见表1。

城市轨道交通拆解预留方案探讨

城市轨道交通拆解预留方案探讨 赵斌 【摘要】以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广州至佛山段二期工程为例,对城市轨道交通拆解涉及到的线路、轨道、供电、通信、信号、隧道通风、综合监控、自动售检票等系统的拆解预留方案进行探讨.为确保拆解对既有线路运营影响最小,轨道按 照12号道岔的整体道床预留,供电环网电缆预留新线环网系统衔接的条件,接触网 以非绝缘锚段关节的形式预留,通信、信号、自动售检票系统预留足够的容量,隧道 通风系统在联络线设置射流风机,综合监控系统单独构建一个环网. 【期刊名称】《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年(卷),期】2018(000)004 【总页数】5页(P17-21)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拆解;预留方案 【作者】赵斌 【作者单位】佛山市铁路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广东佛山 52801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231 为适应近远期客流的变化以及城市远期发展的需要,城市轨道交通有时需要对已建成的线路进行拆解,由 1 条线路拆解为 2 条独立运营的线路。城市轨道交通拆解 是一项非常庞大和复杂的工程,涉及到线路、轨道、供电、通信、信号、隧道通风、

综合监控、自动售检票等系统,因此,需要在规划时做好相关系统的预留,确保拆解时具备条件顺利进行。下面以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广州至佛山段二期工程(以下简称“广佛线二期”)拆解预留为例,对城市轨道交通拆解预留方案进行探讨。 1 广佛线二期拆解规划概况 广佛线二期已于 2016 年 12 月 28日开通试运营,线路全长 6.68 km,呈 L 形走向,从广佛线一期魁奇路站向南及东延伸,依次设澜石、世纪莲、东平、新城东站。其中世纪莲、东平、新城东站占用佛山市城市轨道交通 6 号线路由。根据建设规划,广佛线二期将于近期拆解为广佛线三期和 6 号线(图 1)。 图 1 广佛线二期拆解示意图 广佛线三期全长 7.2 km,线路呈南北走向,从广佛线二期澜石站向南延伸。6 号 线与广佛线三期同时建设,线路由东向西通过新城东、东平、世纪莲站,在小布站与广佛线三期换乘,并向西继续延伸。广佛线三期与 6 号线的建设时间相同。 2 拆解预留方案 2.1 线路 在澜石站设置站后折返线,以便拆解期间列车可以在澜石站折返,确保拆解实施期间广佛线一期和广佛线二期(魁奇路—澜石)不停运。广佛线二期工程实施时, 在拆解段采用曲线半径 R= 350 m、缓和曲线长度Ls = 0 m 的曲线,并为拆解预留 12 号道岔安装条件。拆解完成后,右线隧道将作为广佛线和 6 号线的联络线,而左线隧道由于与广佛线及 6 号线正线冲突,因此废除使用(图 2)。 图 2 广佛线二期拆解段线路图 2.2 轨道 轨道拆解预留主要是针对道岔、曲线超高、扣件及轨枕。需要土建预留道岔安装的空间,包括限界加宽、转辙机的安装空间,轨道施工期间宜做好该段排水设计。根

浅谈顺达路规划线位的优化设计

浅谈顺达路规划线位的优化设计

摘要:城市道路路线一般应根据上位规划中确定的路网规划进行控制,平面设计应符合城市路网规划、道路红线、道路功能。由于上位规划偏重于宏观地确定片区的土地使用性质、使用强度、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因此需要在道路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土地利用、文物保护、环境影响、征地拆迁等实际因素对规划线位进行必要的优化设计。本文通过海口市江东新区顺达路的平面线位设计过程,阐述了市政道路规划线位优化设计的基本思路及原则,对市政道路平面线位的设计要点与道路路线设计进行了总结分析。关键词:市政道路;线位;优化设计 1.工程概况 顺达路(江东大道至南渡江大道段)位于海口市江东新区内,是一条南北向的城市主干路,红线宽度为40m,双向六车道,设计速度60km/h,全长约8.6公里。 二、路网规划及现状条件分析 2.1路网规划 顺达路位于江东新区规划国际文化交往组团,区域规划形成“五横五纵”主干路网系统,作为国际文化交往组团机动车交通骨架走廊。五条横向干路为海景大道、江东大道、文明东路东延、海府一横路东延、白驹大道,五条纵向干路为滨江东路、长堤路东延、琼山大道、顺达路、海文高速联络线。主次干路总长62.4公里,干路网密度3.41公里/平方公里。顺达路是“五横五纵”主干路网系统中的一条纵向主干路。 2.2现状条件 现状沿线主要为农田、荒地、鱼塘;偶有鸡鸭养殖,苗圃及果园种植,小块的密林与村庄、坟地;其间跨迈雅河、道孟河及其支流,多沟渠,田地间小路纵横交错,偶有村村通水泥道路。 沿线现状条件整体较好,道路主要控制点为规划水系、沿线村庄、江东大道、白驹大道、椰海大道等现状道路,其中项目起点K0+562.592仲恺村美丽乡村对道路路线有较严重的制约。 2.3存在问题分析 (1)线形指标

禅西新城专题

佛山“强中心”战略之禅西新城的崛起 摘要:2022年末,佛山市提出了“禅西新城”的概念,之后一年时间,随着相关城市规划措施及方案启动,禅西片区进展快速,土地市场地价增长明显, 本文以禅西新城的崛起为例,研讨城市规划改造对地价增长的影响。 关键词:禅西新城;佛山市;城市规划;地价 2022年,佛山市提出了以“一老三新”为核心的“强中心”战略布局。“一老”是指以东华里、祖庙为代表的禅城老城区,其中“禅西新城”,就是和“沥桂新城”、佛山新城角力的“三新”之一。2012 年8月27日,禅城区政府发布《禅西新城城市设计及产业布局规划(征求意见稿)方案》(下称《方案》),该片区建设范围36. 8平方公里,定位打造为“华南国际化产业集聚区”。禅城区将有超过100亿元投到该片区,用于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配套。短短一年间,城市升级改造的策略启动,给禅西新城这佛山新片区的土地市场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佛山市近年城市升级改造状况 抱负城市模式,早在几千年前就由古罗马建筑师提出来了,佛山提出抱负城市的目标,是对自身的城市进展形态进行多维度的重新思索,寻求可持续的进展。佛山版“抱负城市”包含八大要素:即经济可持续进展、景色美丽怡人、交通平安便捷、生活舒适便利、文化气息深厚、社会和谐稳定、公共服务健全、人文关怀备至。

为追求这一目标,佛山在2022年吹响了城市升级的号角,一方面方案在3年内投入千亿元重点建设完成包括“广佛地铁南延线”、“魁奇路东延缩短与广州南站距离”等103个项目,确保城市升级“一年见成效,三年大变样”;另一方面在城市管理上实施软件升级。通过软硬兼施,促使城市形象、产业进展、人居环境迎来大提升,佛山将蝶变为远者来、近者悦的抱负城市。 103个项目掩盖佛山五区,涉及佛山组团中心提升工程、“三旧” 改造工程、公共交通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生态环境和宜居城乡建设工程、产业新城建设工程、城市管理智能化建设工程等六大方面。这对于原本已经背负着300亿元政府债务的佛山市而言,无疑是倾力一搏。 2禅西新城的进展历程 2.1禅西新城的消失 2022年末,“禅西新城”的概念开头见诸报端,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佛山市市长刘悦伦,他寄望佛山构建“一老三新”的“强中心”。“一老”是指以东华里、祖庙为代表的禅城老城区,其中“禅西新城”,就是和“沥桂新城”、佛山新城角力的“三新”之一。自此,关于“禅西新城”的一系列相关规划和建设逐步明确落实。 2.2禅西新城的范围

厦门地铁3号线跨海段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地质选线

厦门地铁3号线跨海段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地质选线 徐军政 【摘要】The cross-see section is a critical part of Xiamen metro line 3 with extremely complex 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fluctuated bedrock surface wave, weathered deep groove and big submarine topography fluctuation. How to fulfill scheme comparison remains a key issue in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cross-sea section. Cost and other factors are analyzed with respect to geological conditions, line conditions, risks, progress schedule of the project, and comprehensive comparison i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relatively optimized scheme and provide concepts to study the alignment of rail transit line cross-sea section.%厦门地铁3号线跨海段线路为其控制性工程、重难点工程。跨海地段地质情况极其复杂,基岩面波动起伏,风化深槽发育,海底地形起伏较大,如何在地质复杂地段进行方案比选,是跨海段地质勘察的工作重点。从地质条件、线路条件、风险、工期、造价等因素进行分析,对跨海段方案进行综合比选,确定出相对优化的推荐方案,为轨道交通跨海段的线位研究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期刊名称】《铁道标准设计》 【年(卷),期】2015(000)011 【总页数】6页(P18-22,23) 【关键词】轨道交通;跨海段;工程地质;地质选线 【作者】徐军政

佛山市南海区五斗桥拆除与重建总体方案探讨

佛山市南海区五斗桥拆除与重建总体方 案探讨 摘要:佛山市南海区五斗桥东、西幅主桥现状均为钢筋混凝土拱桥,经过多 年的服役,梁体病害严重,且原桥梁的净空高度不满足东平水道的通航净空要求,亟待进行拆除与重建。针对该桥的特点和桥位环境,本文对五斗桥的拆除和重建 方案进行深入比选,并开展相应的结构设计验算。结果表明,本文推荐的拆除与 重建方案技术上可行,造价上经济合理。 关键词:桥梁工程;拆除;重建;浮运;缆索;爆破;系杆拱桥;结构计算中图分类号:U443.32 文献标识码:A 1工程概况 五斗桥位于佛山市南海区,北接永安南路与平东大道交叉口,跨越东平水道 后南接魁奇路,是平洲片区通往顺德及广州南方向的重要通道,也是省道112 线 的主要路段之一。现状五斗桥分东、西两幅,桥面净宽为9.0m,跨越东平水道的 主桥均为跨径布置为(56+80+56)m的钢筋混凝土箱形拱桥(图1):西幅五斗桥于1978 年建成通车,通航净空8 米;东幅五斗桥于1993 年建成通车,通航净空 12 米。根据相关单位的检测评定,西幅五斗桥为IV类桥,东幅五斗桥为III类桥,目前东、西幅主桥均已采取限流、限载运营;五斗桥跨越的东平水道已升级 为国家内河II级航道,通航净空要求不小于18 米。因此,为满足通航要求和保 证行车安全,同时进一步完善南海区的交通路网结构,对现状五斗桥进行拆除重 建迫在眉睫。 图1现状五斗桥

本文结合五斗桥主桥的结构特点及桥位周边环境,提出多种拆除与重建方案,并进行了方案比选和深化设计,以期为同类工程项目提供参考。 2拆除方案比选 现状五斗桥拆除的主要控制因素为:①东平水道为Ⅱ级航道,航道繁忙,来 往船只较多,尽量减短封航时间。②东平水道为平洲饮用水源区的下界(二级区)和三山港工业农业用水区的上界(二级区),施工活动应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③主桥北岸有居民区和商店,南岸有沿江路。基于上述控制因素,结合五斗桥主 桥的结构特点,并参考类似工程项目经验,提出了四种拆除方案[1-2]。 方案一:利用新建桥梁拆除旧桥 新建系杆拱桥跨径和桥梁高度均大于原拱桥,因此可在原桥位处完成新建系 杆拱桥后,利用新建系杆拱桥对原主拱圈进行拆除,如图2所示,按以下步骤进 行施工:①封闭东西幅五斗桥的桥面交通;②改移桥上电力线路和通讯管线等; ③吊机及运输车辆等上桥,按“先拆除东幅五斗桥,再拆除西幅五斗桥;从跨中 拱顶向拱脚方向拆除拱上建筑”的总体顺序拆除至主拱圈;④采用整孔顶推完成 新建拱桥的施工;⑤在新建系杆拱桥的横梁上设置临时索,与主拱圈相连,调整 索力使主拱圈的拱顶截面内力为0;⑥按照从中孔向边孔的顺序逐孔拆开拱顶; ⑦采用人工风镐或链条锯等小型机械将主拱圈分段切断,用浮船将拱肋节段移走 运至岸边,再用船吊吊至岸上破碎;⑧拆除临时支墩,将旧桥主墩基础切割至设 计标高,完成旧桥拆除施工。 根据项目规模、工程特点及前期筹备情况,预估本施工方法总工期约235 天,中间通航孔恢复通航时间约35天。该方案具有施工临时设施少,拆建一体,经 济性好的优点。

东莞 地铁轻轨路线图 详细

1 总论 1.1 规划名称及项目背景 规划名称:《东莞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调整)》、《东莞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2~2016)》 东莞市于2004年编制完成了《东莞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2008编制完成了《东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于2009年7月通过了国家相关部门的审批。为结合珠三角城际轨道线网及各镇区发展需要,对原有的2号线虎门至长安段、3号线常平以东段等线路进行了局部调整,远期规划形成4条市域骨干线路,总长219.2km,共设置车站总76座,其中城市轨道间换乘枢纽 车站4座,途经22个镇区。 图1-1 东莞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图 1.2 规划范围与年限 规划范围即东莞市域范围,包括32个镇街,面积为2465平方公里。 近期建设规划拟定年限为2020年。 东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建设时序方案 线路起终点站长度(km)开工年完工年累计通车里程(km)

1.3规划主要内容 (1)1号线(一期)工程 1号线工程起点望洪站位于洪梅镇、望牛墩镇交界处西部干道与望洪路路口北侧,本站与穗莞深城际线及佛莞惠城际线形成综合换乘枢纽。出望洪站后,线路往东高架跨过赤滘口河沿西部干道进入道滘镇,后跨过广深高速后沿万江路进入万江街道,在新人民医院站前线路由高架转入地下。出汽车总站后,线路拐向东南下穿东江,沿鸿福西路进入南城街道,在鸿福路站与2线换乘。而后线路沿鸿福东路进入东城街道,过新源路站后线路向南拐入莞长路(107国道),在东城南站与莞惠城际线换乘。过水濂山路站后进入大岭山镇,经建设路进入松山湖片区,并在此设松山湖站与R3线换乘,线路下穿莞深高速后,沿松佛路进入大朗镇,在湿地公园站后线路经富民中路拐入黄江镇,在莞深高速公路黄江收费站南侧设黄江中心站,也是本次设计的终点站,本站与R4线换乘。 图1-2 1号线平纵断面示意图

项目前期工作中的问题和工作思路

项目前期工作中的问题和工作思路 近三年来公司承担政府投资项目187项,项目计划总投资额度约1687亿元,其中城市道路桥梁计划建设约230公里,大型跨江桥梁5座,截止2013年年底已完成二七长江大桥、二环线水东段、中北路延长线、武汉大道综合整治等项目,目前正在建设的有鹦鹉洲长江大桥、江汉六桥、雄楚大街改造、龙阳大道、三环线北段综合改造等项目,计划新建项目有杨泗港长江大桥、21号公路、新武金堤等。项目前期工作总体上涵盖从项目立项到施工图纸设计的阶段,前期工作是决定一个项目的功能、形态、投资以及社会效应等方面的重要环节,在近三年的项目前期工作过程中,总结了一些前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工作思路。 一、受计划和规划影响,进度滞后 解放大道、汉阳大道工程等因市政府未明确规划方案,规划部门正在进行完善规划方案,待市政府批复规划方案后,相关前期工作才能同步启动。中南中北路综合整治工程因轨道四号线一期和中南中北路沿线综合规划方案确定较晚,江滩科技馆门前地下通道因江滩科技馆方案确定较晚,造成修规批复推迟,影响了前期工作进度;后湖四期泵站工程、琴断口泵站工程、巡司河第二出江泵站工程、巡司河第二出口排水工程、夹套河骨干箱涵工程等,水务局确定计划与实际脱节,导致市规划局目前尚未确定修规方案。

二、前期审批环节多,审批时间长 据初步统计,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环节约20项之多,各环节均需要编制报告和审批,项目审批部门环节之间存在互相制约,造成工作重复,协调困难,审批时间长。如杨泗港大桥需报市、省、国家相关部门逐级审批,审批时间较长;江汉四桥防洪评价审批需武汉市水务局、省水利厅、长江水利委员会层层审批,程序复杂;因涉及建设规模、水源地保护、堤防安全、环境影响评价、下穿铁路等问题,后湖四期泵站工程、琴断口泵站工程、巡司河第二出江泵站工程、巡司河第二出口排水工程、夹套河骨干箱涵工程等排水项目审批环节较多,影响了项目审批。 三、项目实施过程中变更不确定 机场路改造工程、宝丰路硚口路快速化改造工程、江汉四桥拓宽改造工程等因市领导对项目实施提出调整建设时序,以及解放大道下延线工程工程市领导检查时根据交通需求和整个的城市规划,对断面形式进行了调整。 针对上述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保质保量完成前期工作,为项目能及时上马提供前提条件,总结如下工作思路: 一、创新思路,进一步加强前期协调工作。针对目前前期工作的特点,加强环评、地铁、铁路、涉水(包括堤防和航道、航务等)等重点难点环节的协调力度。前期协调中要及时发现、研究和协调解

梅观高速公路政化改造交通详细规划

梅观高速公路市政化改造交通详细规划 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 二〇一六年十一月

目录 一、项目概况 (1) (一)项目背景 (1) (二)内容范围 (1) 二、交通分析 (3) (一)现状道路条件 (3) (二)现状功能运行 (4) (三)综合交通发展 (7) (四)未来城市发展 (8) (五)未来需求分析 (9) (六)功能定位 (11) 三、总体方案 (21) (一)改造目标及对策 (21) (二)改造原则 (21) (三)总体改造思路 (22) (四)横断面方案 (24) (五)平纵方案 (26) (六)主路交通组织与衔接方案 (27) (七)辅路交通组织与衔接方案 (28) (八)互通立交节点总体方案 (28) 四、详细方案 (21) (一)重要节点方案 (21) (二)公交慢行方案 (32) (三)沿线路网微循环系统方案 (34) (四)沿线占地、拆迁情况 (34) 五、工程实施 (36) (一)工程概况 (36) (二)近期建设实施节点 (36)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背景 梅观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G94(珠三角环线高速公路)的一段,位于深圳市中部综合组团,起于梅林检查站,止于深莞边界黎光村,途经龙华新区、龙岗区,全长19.2公里。1995年5月建成通车以来,有力地促进了沿线地区城市和产业发展。 近年来随着特区一体化的加快推进以及龙华新区的成立,梅观高速公路沿线地区与中心城区的联系不断加强,其通行模式也逐渐向城市交通模式转变。梅观高速公路支撑沿线龙华新区和龙岗坂田片区两大功能区发展的交通走廊地位愈发突出,相应其高速公路的交通运营模式对沿线居民和企业出行的制约和不适应愈加明显。 2014年4月1日起,梅观高速公路调整收费,通过政府回购方式取消梅林至观澜段约13.8公里长的收费,撤销该段收费站;保留深莞边界至新建观澜主线收费站约5.4公里长的收费,并在清湖立交增设6个机荷高速公路匝道收费站。目前取消收费路段的道路主体及交通设施仍然是高速公路标准,与取消收费后的交通综合服务功能要求差距较大。 因此,市政府决定推进梅观高速公路市政化改造工作。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城市发展要求,完成市政府交通工作部署,有效指导下阶段梅观高速公路市政化改造(以下称为“梅观路”)工程方案设计工作,市交通运输委员会组织开展了本次交通详细规划研究工作。 (二)内容范围 1.研究内容

白云嘉禾望岗及空港大道沿线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

白云嘉禾望岗及空港大道沿线片区 控制性详细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 (征求意见稿) XX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2014年12月

目录 1 规划概况1 1.1 前言1 1.2 规划X围及定位1 1.3 规划概述2 2 现状调查与评价32 2.1 自然地理概况32 2.2 水文地质条件34 2.3 水资源利用与供水概况35 2.4 行政区域与社会经济概况36 2.5 区域环境质量调查38 3 规划的主要环境影响40 3.1 水污染源分析40 3.2 空气污染源分析40 3.3 噪声源分析42 3.4 固体废物分析43 3.5 生态影响因素分析44 4 规划方案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结论45 4.1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45 4.2 对城市发展、社会和经济环境的影响分析47 4.3 环境空气影响分析48 4.4 水环境影响分析48 4.5 声环境影响分析49 4.6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49 4.7 重点污染源环境影响分析49 4.8 环境协调性分析53 5 规划合理性及协调性分析56 5.1 规划定位合理性分析56 5.2 人口规模合理性分析57 5.3 用地合理性分析57 5.4 道路系统结构分析59 5.5 环境容量分析59 5.6 环境敏感目标保护有效性分析60 5.7 环境目标指标可达性分析61 5.8 规划协调性分析63 6 环境影响减缓措施73 7 规划调整及建议78 8 评价结论79 9 联系方式80

1 规划概况 1.1 前言 白云区嘉禾望岗及空港大道沿线片区是白云区实施“政府主导、连片规划、加快旧改”的三个重点片区之一,也是推进《XX市城市功能布局规划》“北优”战略的重要节点。同时,白云新中轴线“空港大道”以及地铁2号线、3号线的建成,为沿线土地的更新开发提供了契机,位于白云新中轴线两厢的创意产业集聚区、陈田永泰、嘉禾望岗三大片区是白云区近期重点推进实施“政府主导、连片规划、整体改造、分批实施”的重点地区,也是白云区落实推进“北优”战略的新举措。嘉禾望岗及空港大道沿线片区现状用地交通、产业发展、公共配套、环境安全等方面的问题突出;地铁2号线、3号线的贯通,规划地铁14号线、空港大道、望岗大道等实施建设,集体用地无序建设,对地区建设规划导控提出了迫切需求。为此,特开展本次《白云区嘉禾望岗及空港大道沿线片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论证工作。 为了加强对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高规划的科学性,从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白云嘉禾望岗及空港大道沿线片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在报送规划审批机关之前,须编制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为该规划文件的组成部分。基于以上背景,XX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承担了《白云嘉禾望岗及空港大道沿线片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任务。评价单位接受委托后,组织有关专业人员成立了课题组并遵照《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 130-2014),在仔细阅读、研究了规划相关文件、资料和现场踏勘、调查的基础上,按照规划编制单位和相关环保要求,编制了《白云嘉禾望岗及空港大道沿线片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环境影响报告报告书》。 1.2 规划X围及定位 规划X围:白云区嘉禾望岗及空港大道沿线片区位于白云区中部,规划X 围包括嘉禾望岗片区(东起白云大道、南至华南快速、西至106国道、北至红路支涌)及空港大道沿线西侧片区(东起空港大道、南至鹤边路-XX东路、西至106国道、北至华南快速)。规划用地面积10.71平方公里,规划涉及8个行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