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文地质实验指导书08版1

水文地质实验指导书08版1

水文地质实验指导书08版1
水文地质实验指导书08版1

水文地质实验指导书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2009年2月

目录实验一孔隙与水

实验二达西渗流实验

实验三砂土中水的毛细运动

实验规则

1.实验前必须认真预习,明确目的、要求,了解内客、步骤及有关原理、方法。

2.实验中听从教师指导。认真操作,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积极思考,主动讨论,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实验结束后,按要求整理好仪器和样品。实事求是地整理原始资料,按时完成并提交实验(实习)报告。

实验一孔隙与水

一、实验目的

1.加深理解松散岩石的孔隙度、给水度和持水度的概念。

2.熟练掌握实验室测定孔隙度、给水度和持水度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1.熟悉给水度仪并对仪器进行标定。

2.测定三种松散岩石试样的孔隙度、给水度和持水度。

三、实验仪器和用品

1.给水度仪见图。

2.十二指肠减压器,用以抽吸气体。

3.量筒(25m1)和胶头滴管。

4.松散岩石试样:砾石(粒径为5—10mm,大小均匀,磨圆好);砂(粒径为0.25一0.50mm);砂砾混合样(把上述砂样完全充填进砾石样的

孔隙中得到的一种新试样)。

四、实验步骤

1.调整出水管,使得侧管与隔离板上平面水平。

2.打开A、B开关,从进水管进水,让漏斗和隔离板充满水(出水管有水排出即可)。

3.孔隙度测量:关闭A、B开关,砂样筒装砂并量体积V。打开A开关,给砂样筒补水,直到砂样饱和为至,记录进水量V1,即为砂样中孔隙的体积。

孔隙度(n )=

)

)

1V V 砂样体积(孔隙体积(

4.给水度测量:关闭开关A,打开开关B,饱和砂样的重力水会从出水管流出,水流停止即可。出水量V2即为排出的重力水。

给水度() =

)

)

2V V 砂样体积(重力水(

5.持水度:孔隙度与给水度之差。

6.重复上述步骤,做另外两种砂样。 五、实验成果

1.完成实验报告表(表1-1)。 2.思考题:

(1)从试样中退出的水是什么形式的水?退水结束后,试样中保留的水是什么形式的水?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比较松散岩石的孔隙度、给水度、持水度与粒径和分选性的关系。

表1-1 孔隙与水实验报告表

报告人:班级:同组成员:实验日期:年月日

6

实验二 达西渗流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稳定流条件下的渗流实验,进一步理解渗流基本定律—达西定律

2.加深理解渗流速度、水力梯度、渗透系数之间的关系,并熟悉实验室测定渗透系数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1.了解达西实验装置。

2.根据达西公式: I K L

H

K Q ωω

=?=测定不同试样的渗透系数. Q —渗透流量;ω—过水断面面积:△H 一上下游过水断而的水头,L 渗透途径,I--水力梯度。 三、实验仪器及用品 1.达西仪 如图2-1

2.试样粒径 粗砂(粒径0.5__1.0 mm)。

中砂(粒径0.25__0.5mm)。 细砂(粒径0.10__0.25mm)

3.秒表、量筒、直尺等。

图2-1 达西实验装置示意图

四、实验步骤

1.测量仪器的几何参数:分别测量过水断面面积、测压管a、b的间距或渗透路径(L):记入表2-1。

2.调试仪器:打开进水开关,待水缓慢充满整个试样,且出水管有水流出后,慢慢拧动开关,调节进水量,使a、b两测压管读数之差最大。同时.打开排气口排尽试样中的气泡。

3.测定水头:待a、b测压管读数稳定后.读出各测压管的水头值,记入表2-1中。

4.测定流量:在进行步骤3的同时,利用秒表和量筒测量t时间内水管流出的水体积,及时计算流量Q。连测两次,使流量的相对误差小于5%,取平均值记入表2-1中。

5.由大往小调节进水量.改变a、b测压管的读数,重复步骤3和4,取得3-5组数据。

6.按记录表计算实验数据,并抄录其它小组另外两种不同试样的实验数据(有条件的,可分别做不同的试样)。

注意:

(1)实验过程中要及时排除气泡。

(2)为使渗透流速一水力梯度(V一I)曲线的测点分布均匀,流量(或水头差)的变化要控制合适。

五、实验成果

1.提交实验报告表(表2-1).

2.在同一坐标系内绘出三种试样的V一I曲线,并分别用这些曲线求渗透系数K值,与直接据附表中实验数据计算结果进行对比。

3.思考题

(1)为什么要在测压管水位稳定后测定流量?

(2)比较不同试样的K值,分析影响渗透系数K值的因素。

(3)讨论三种试样的V—I曲线是否符合达西定律?试分析原因。

表2-1 达西渗流实验报告表

仪器编号:过水断面面积(ω) cm2渗流途径(L) cm

实验日期报告人组号同组成员

10

实验三砂土中水的毛细运动

一、实验目的

了解包气带中水毛细水的贼存与运动特征。

二、实验内容

1.观测、比较不同粒径砂样的毛细上升速度。

2.观测砂土毛细饱和带水的运移。

三、实验仪器及用品

1.观测砂土中水的毛细上升速度装置。

2.底部包铜丝网的长、短玻璃管(长度分别为:30--50cm、5—8cm)。长管上标有刻度。

3.砂样:①粗砂粒径0.5—1.0mm

②中砂粒径0.25—0.5mm

③细砂粒径0.1—0.25mm

4.秒表。

5.方格纸(25×25cm)。

6.量杯(25mL)。

四、实验步骤

甲、观测砂土中水的毛细上升速度

1.装样

选择一种砂样,均匀密实地装入长玻璃管内。

2.观测毛细上升速度

将装有试样的玻璃管放入水槽内的透水石上,使玻璃管的下端紧贴水面,同时起动秒表。迅速准确地记录对应不同毛细上升高度的时间记入表3-1。初期每上升1cm观测一次时间,2分钟后每上升0.5cm观测一次时间。也可记录对应不同时刻的毛细上升高度。总之,初期观测频率

应尽可能密,后期适当变疏。

注意:进行此步骤时,小组成员应配合好。

3.重复步骤1和2,做另外两种不同粒径的试样。

乙、毛细饱和带水的运移实验

1.测量短管的容积V1,记入表3-2。

2.装样

分别把同一种砂样均匀密实地装入短管中,并使砂样与管口平齐。(所选砂样不宜过细,其最大毛细上升高度应小于长管长度,毛细饱和带高度应大于或等于短管长度)。

3.长管饱水

将长管垂直缓慢地浸入水中,饱水后提起用干布擦干外壁,手持长管使其在重力作用下滴水,直至重力水排完。

4.短管饱水

将短管垂直缓慢地浸入颜色水中,使其充分饱水后提起。用干布擦干外壁。观察此时短管饱水情况及短管是否滴水,并比较长、短管的颜色。

5.测定长、短管相接后的给水体积V2

待长管停止滴水后,将长管下端紧压在短管上端使二者密接,并用量杯承按滴出的水。滴水停止后,将流出的水体积V2记入表3-2,同时观察短管饱水情况及颜色,对比流出的水与塑料杯中水的颜色是否不同。

五、实验成果

1.提交甲、乙两实验报告表(表3-1和表3-2)。

2.在同一坐标系内分别作出三种砂样的毛细上升高度(cm)与时间(s)

的关系曲线。

3.思考题

(1)比较甲实验得出的三种砂样的毛细上升高度与时间关系曲线。指出初期及后期三种砂样的毛细上升速度自大而小的顺序,并分析其原因。

(2)长短管相接后滴出的水相当于原先存在于管中的哪一部分水?V2/V1×100%这一数值表征什么?

(3)在实验乙中,短管饱水后提起为什么不滴水?而与长管相接后为什么又滴水?

表3-1 砂土中水的毛细上升速度实验报告表

实验日期报告人同组成员

表3-2 毛细饱和带水的运移实验报告表

实验日期报告人同组成员

计算机图形学实验报告 (2)

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实验报告实验名称 实验地点科技楼四楼 实验日期2014年6月 指导教师 学生班级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提交日期2014年6月

实验一Window图形编程基础 一、实验类型:验证型实验 二、实验目的 1、熟练使用实验主要开发平台VC6.0; 2、掌握如何在编译平台下编辑、编译、连接和运行一个简单的Windows图形应用程序; 3、掌握Window图形编程的基本方法; 4、学会使用基本绘图函数和Window GDI对象; 三、实验内容 创建基于MFC的Single Document应用程序(Win32应用程序也可,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决定),程序可以实现以下要求: 1、用户可以通过菜单选择绘图颜色; 2、用户点击菜单选择绘图形状时,能在视图中绘制指定形状的图形; 四、实验要求与指导 1、建立名为“颜色”的菜单,该菜单下有四个菜单项:红、绿、蓝、黄。用户通过点击不同的菜单项,可以选择不同的颜色进行绘图。 2、建立名为“绘图”的菜单,该菜单下有三个菜单项:直线、曲线、矩形 其中“曲线”项有级联菜单,包括:圆、椭圆。 3、用户通过点击“绘图”中不同的菜单项,弹出对话框,让用户输入绘图位置,在指定位置进行绘图。

五、实验结果: 六、实验主要代码 1、画直线:CClientDC *m_pDC;再在OnDraw函数里给变量初始化m_pDC=new CClientDC(this); 在OnDraw函数中添加: m_pDC=new CClientDC(this); m_pDC->MoveTo(10,10); m_pDC->LineTo(100,100); m_pDC->SetPixel(100,200,RGB(0,0,0)); m_pDC->TextOut(100,100); 2、画圆: void CMyCG::LineDDA2(int xa, int ya, int xb, int yb, CDC *pDC) { int dx = xb - xa; int dy = yb - ya; int Steps, k; float xIncrement,yIncrement; float x = xa,y= ya; if(abs(dx)>abs(dy))

图形学实验报告

计 算 机 图 形 学 实验指导书 学号:1441901105 姓名:谢卉

实验一:图形的几何变换 实验学时:4学时 实验类型:验证 实验要求:必修 一、实验目的 二维图形的平移、缩放、旋转和投影变换(投影变换可在实验三中实现)等是最基本的图形变换,被广泛用于计算机图形学的各种应用程序中,本实验通过算法分析以及程序设计实验二维的图形变换,以了解变换实现的方法。如可能也可进行裁剪设计。 二、实验内容 掌握平移、缩放、旋转变换的基本原理,理解线段裁剪的算法原理,并通过程序设计实现上述变换。建议采用VC++实现OpenGL程序设计。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1.图形的平移 在屏幕上显示一个人或其它物体(如图1所示),用交互操作方式使其在屏幕上沿水平和垂直方向移动Tx和Ty,则有 x’=x+Tx y’=y+Ty 其中:x与y为变换前图形中某一点的坐标,x’和y’为变换后图形中该点的坐标。其交互方式可先定义键值,然后操作功能键使其移动。 2.图形的缩放 在屏幕上显示一个帆船(使它生成在右下方),使其相对于屏幕坐标原点缩小s倍(即x方向和y方向均缩小s倍)。则有: x’=x*s y’=y*s 注意:有时图形缩放并不一定相对于原点,而是事先确定一个参考位置。一般情况下,参考点在图形的左下角或中心。设参考点坐标为xf、yf则有变换公式x’=x*Sx+xf*(1-Sx)=xf+(x-xf)*Sx y’=y*Sy+yf*(1-Sy)=yf+(y-yf)*Sy 式中的x与y为变换前图形中某一点的坐标,x’和y’为变换后图形中该点的坐标。当Sx>1和Sy>1时为放大倍数,Sx<1和Sy<1时为缩小倍数(但Sx和Sy

水文地质学实验报告-中国地质大学土柱给水度实验 操作原理说明+实验数据

自选实验土柱给水度实验 均质(或层状土)理论给水度的求取方法 一、实验目的 1.根据给水度的定义与影响因素,自行设计方案求取均质土理论给水度。 2.进一步理解影响给水度测试的主要因素,掌握求取土层给水度的实验方法。 二、实验内容 1.选择一种砂样,求取均质或层状土层理论给水度。 2.研究均质土层包气带负压与含水量的关系。 三、实验仪器与用品 1.实验一所用的给水度仪、试验样品和相关用品。 2.土柱给水度仪(图1-3)。 3.不同粒径的砂样。 四、土柱给水度仪简介 本仪器主体结构包括有机玻璃试样柱、可升降的供水/排水装置以及测压板。试样柱上设有多个多孔陶土头测压点及一般的测压点,测压点与测压板相连,可以连续测定土层从饱水的正压到非饱和负压水头,从而了解土层负压变化及其对给水度的影响。 通过升降装置调节供水/排水装置(溢水箱)水位,控制试样柱中的水位;通过溢水箱水位变化的快慢控制试样柱水位下降速度,从而求取不同埋深或不同水位下降速度下的土层给水度。 图1-3 土柱给水度仪装置图 五、基本要求(参考实验演示步骤) 1.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包括设计土层结构、初始水位埋深、退水速度等,实验前写出详细实验方案。 2.根据实验方案设计实验记录表格,表格设计要求直观、内容齐全、有利于计算分析。

3.根据设计方案自己动手装样与实验,详细记录实验步骤、数据和现象。 4.实验报告:实验目的、内容与步骤、主要现象与结果分析。 六、思考题 1.试样给水度仪和土柱给水度仪的测试结果有何差异?为什么? 2.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土层给水度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附实验测试结果表: 表1:土柱给水度仪测定细砂土层在(潜水)水位分步下降时的释水量。 表2:土柱给水度仪测定粗砂土层在(潜水)水位分步下降时的释水量。

计算机图形学实验报告,DOC

欢迎共阅

目录

实验一直线的DDA算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DDA算法的基本原理。 2.掌握 3. 1.利用 2.加强对 四 { glClearColor(1.0f,1.0f,1.0f,1.0f); glMatrixMode(GL_PROJECTION); gluOrtho2D(0.0,200.0,0.0,150.0); } voidDDALine(intx0,inty0,intx1,inty1) { glColor3f(1.0,0.0,0.0); intdx,dy,epsl,k; floatx,y,xIncre,yIncre; dx=x1-x0;dy=y1-y0;

x=x0;y=y0; if(abs(dx)>abs(dy))epsl=abs(dx); elseepsl=abs(dy); xIncre=(float)dx/(float)epsl; yIncre=(float)dy/(float)epsl; for(k=0;k<=epsl;k++) { glPointSize(3); glBegin(GL_POINTS); glEnd(); } } { } { } { glutInitWindowSize(400,300); glutInitWindowPosition(100,120); glutCreateWindow("line"); Initial(); glutDisplayFunc(Display); glutReshapeFunc(winReshapeFcn); glutMainLoop(); return0; }

柳江盆地实习指导书

柳江盆地 水文地质专业实习指导书 (内部试用)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水资源环境学院

前言 (1) 第一章柳江盆地概况 (2) 第一节自然地理概况 (2) 1.地理位置 (2) 2.气象、水文 (3) 3.人文景观、地质公园 (3) 4.经济人口 (4) 第二节地质概况 (4) 1.地貌 (4) 2.地层 (4) 3.构造 (7) 3.地质构造发展简史 (9) 第二章水文地质现象认识实习 (10) 第一节教学目的及内容 (10) 第二节阶地与河谷孔隙潜水认识实习 (10) 第三节裂隙岩溶水认识实习 (11) 1.亮甲山裂隙岩溶水认识实习 (11) 2.东部落府君山组裂隙岩溶水形成条件 (11) 3.潘庄寒武系张夏组灰岩裂隙岩溶水成因分析 (12) 第四节风化裂隙水认识实习 (13) 第五节泉水调查及成因分析 (13) 1.潮水峪凤山组泥质砾屑灰岩裂隙水赋存条件分析 (13) 2.408医院断裂构造低温热水温泉的成因 (14) 第六节柳江盆地水文地质 (15) 第七节备选水文地质观察路线 (15) 第三章水文地质测绘方法实习 (17) 第一节水文地质测绘的一般规定 (17) 第二节水文地质测绘工作方法 (18) 第三节水文地质测绘基本训练 (20) 第四节实习区水文地质测绘要求 (22) 第五节水文地质测绘实习 (24) 第四章水文地质编图及水文地质报告编写 (25) 第一节编绘综合水文地质图 (25) 补充阅读材料:综合水文地质图编图方法 (26) 第二节编写水文地质报告 (31) 补充阅读材料 (33)

前言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三年级的专业教学实习是本科教学中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为突出我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在地下水方面的优势和特色,我院选定秦皇岛柳江盆地作为水文地质专业实习基地,着重培养本科生的野外工作能力和水文地质分析方法。实习分四个阶段进行:○1准备阶段:准备实习用具、熟悉实习地区的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2路线教学实习阶段:认识水文地质现象、学习水文地质分析方法;○3水文地质填图实习阶段:学习水文地质测量方法,分析填图区地下水补给、汇集和溢出条件,确定地下水类型及其富水性的空间分布;○4编写实习报告阶段:编制水文地质图件,编写实习报告。通过水文地质教学实习,培养学生的水文地质读图能力、水文地质现象认识和分析能力、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综合分析能力、水文地质图和报告的编制能力。实习过程中,适当引入GPS、GIS和RS技术,使学生了解现代技术方法在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中国地质大学水资源与环境学院于1999年开始招收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本科生,于2002年7月首次到秦皇岛柳江盆地进行水文地质专业实习。为了保证实习工作顺利进行及建立我院水文地质专业实习基地,2002年5月曹文炳和当时的硕士生李志明两位同志到秦皇岛柳江盆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和实习准备工作。考察中得到吉林大学曹建峰教授的大力帮助。曹建峰教授详细地介绍了柳江盆地各水文地质观测点的情况,并提供了他们累积的实习资料。2002年专业教学实习开始的前一周,水资源与环境学院的从事水文地质专业的教师到柳江盆地进行集体备课,商定实习内容和实习路线,并将原定的石门寨水文地质填图区调整到黄土营-东部落水文地质填图区。黄土营-东部落水文地质填图区位于柳江向斜东翼,是柳江盆地二级水文地质单元,水文地质结构清晰,水文地质现象小而全,张岩子-东部落标准地层剖面贯穿其中,适于本科生水文地质填图实习。水文地质专业实习基地确定以后,水环学院就一直筹划实习指导书的编写工作。 2002年使用的实习指导书是在吉林大学水资源系(原长春地院水文系)编写的实习指导书基础上,根据教学需要改编而成。改动部分如下: (1)路线教学阶段,在保留6水文地质观察点基础上,加入九道缸、花场峪两条备用观察路线;(2)增加了与柳江盆地水文地质密切相关的地貌、地质、构造以及气象、水文方面的基本内容;(3)为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并能通过实际调查后建立水文地质模型思维方法,加入提高水文地质综合分析能力阶段的教学内容;(4)将第三章和第四章合并为独立进行水文地质测绘。 2004秦皇岛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为我们提供了柳江盆地水文地质图、石门寨水源地下水开采、岩溶塌陷等资料。同年,年学校设立了“秦皇岛柳江盆地水文地质专业实习基地建设”教改项目。自此,“秦皇岛柳江盆地水文地质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工作全面展开。 特别感谢河北地勘局秦皇岛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吉林大学水资源系(原长春地院水文系)对我们的支持和帮助。

《计算机图形学》新版实验指导书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实验报告 班级学号姓名 课程名称完成日期 实验一熟悉Visual C++绘图应用程序的开发过程 一、实验目的 1、熟悉VC6.0开发环境; 2、掌握MFC编程; 3、掌握CDC图形程序库; 4、掌握VC6.0下的简单图形程序的开发过程。 二、实验性质 验证性 三、实验要求 1、认真阅读本次实验的目的,了解本次实验要求掌握的内容; 2、能够根据实验指导书的要求,完成相关的内容; 3、务必掌握绘图程序的开发流程,为今后复杂的图形程序开发做好准备。 四、实验内容 (一)生成绘图应用程序的框架 开发绘图应用程序的第一步是使用AppWizard(程序生成向导)来建立程序的基本框架。AppWizard为框架的建立提供了一系列对话框及多种选项,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选项生成自己所需要的应用程序框架。具体步骤如下: 1、从“文件”菜单选择“新建”菜单项,在“新建”对话框中选择“工程”选项卡,从项目类型中选择MFC AppWizard(.exe)。在“位置”文本框中,可直接输入目录名称,或者单击“…”按钮选择已有的目录。在“工程名称”文本框中输入项目的名称,如Draw,其他采用默认值,这时确定按钮变亮,如下图所示:

2、单击确定按钮,弹出“MFC应用程序向导步骤1”对话框,如图所示,选择单文档单选按钮和“中文[中国]”选项,表示要生成以中文为用户界面的单文档(SDI绘图程序)。 3、点击下一步,在随后出现的几个对话框中,都点击下一步,表示采用各项的默认设置,直到出现“MFC应用程序向导步骤6”对话框,如图所示。

4、“MFC应用程序向导步骤6”对话框中默认设置确定了类得名称及其所在文件的名称。用户可以改CdrawApp、CmainFrame和CdrawDoc的文件名称,但不可以改变它们的基类。 单击完成按钮,应用程序向导显示将要创建的文件清单,再单击确定,MFC应用程序向导就自动生成绘图程序的各项源文件了。 MFC应用程序向导设置完后,点击组建按钮,然后再点击执行按钮,就会出现MFC 应用程序向导生成的完整应用程序的基本框架。

计算机图形学实验指导书1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计算机图形学实验指导书 李晓东编 电信学院计算机系 2011年11月

实验1 直线段的扫描转换 实验类型:设计性 实验类别:专业实验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直线段扫描转换的DDA算法、中点bresenham算法及 bresenham算法的基本原理; 2.掌握以上算法生成直线段的基本过程; 3.通过编程,会在C/C++环境下完成用DDA算法、中点bresenham算法及 bresenham算法对任意直线段的扫描转换。 实验设备及实验环境 计算机(每人一台) VC++6.0或其他C/C++语言程序设计环境 实验学时:2学时 实验内容 用DDA算法中点bresenham算法及bresenham算法实现任意给定两点的直线段的绘制(直线宽度和线型可自定)。 实验步骤: 1、复习有关算法的基本原理,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 2、依据算法思想,绘制程序流程图; 3、设计程序界面,要求操作方便; 4、用C/C++语言编写源程序并调试、执行; 5、分析实验结果 6、对程序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总结; 7、打印源程序或把源程序以文件的形式提交; 8、按格式要求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要求: 1、各种算法的基本原理; 2、各算法的流程图 3、实验结果及分析(比较三种算法的特点,界面插图并注明实验条件) 4、实验总结(含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法)

实验2 圆的扫描转换 实验类型:设计性 实验类别:专业实验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中点bresenham画圆算法的基本原理; 2、掌握以上算法生成圆和圆弧的基本过程; 3、掌握在C/C++环境下完成用中点bresenham算法圆或圆弧的绘制方法。实验设备及实验环境 计算机(每人一台) VC++6.0或其他C/C++语言程序设计环境 实验学时:2学时 实验内容 用中点(Besenham)算法实现圆或圆弧的绘制。 实验步骤 1.复习有关圆的生成算法,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 2.依据算法思想,绘制程序流程图(注意圆弧生成时的输入条件); 3.设计程序界面,要求操作方便; 4.用C/C++语言编写源程序并调试、执行; 5.分析实验结果 6.对程序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总结; 7.打印源程序或把源程序以文件的形式提交; 8.按格式要求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要求: 1.分析算法的工作原理; 2.画出算法的流程图 3.实验结果及分析(比较圆与圆弧生成算法的不同) 4.实验总结(含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法)

水文地质实验指导书08版1

水文地质实验指导书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2009年2月

目录实验一孔隙与水 实验二达西渗流实验 实验三砂土中水的毛细运动

实验规则 1.实验前必须认真预习,明确目的、要求,了解内客、步骤及有关原理、方法。 2.实验中听从教师指导。认真操作,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积极思考,主动讨论,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实验结束后,按要求整理好仪器和样品。实事求是地整理原始资料,按时完成并提交实验(实习)报告。 实验一孔隙与水 一、实验目的 1.加深理解松散岩石的孔隙度、给水度和持水度的概念。 2.熟练掌握实验室测定孔隙度、给水度和持水度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1.熟悉给水度仪并对仪器进行标定。 2.测定三种松散岩石试样的孔隙度、给水度和持水度。 三、实验仪器和用品 1.给水度仪见图。 2.十二指肠减压器,用以抽吸气体。 3.量筒(25m1)和胶头滴管。 4.松散岩石试样:砾石(粒径为5—10mm,大小均匀,磨圆好);砂(粒径为0.25一0.50mm);砂砾混合样(把上述砂样完全充填进砾石样的

孔隙中得到的一种新试样)。 四、实验步骤 1.调整出水管,使得侧管与隔离板上平面水平。 2.打开A、B开关,从进水管进水,让漏斗和隔离板充满水(出水管有水排出即可)。 3.孔隙度测量:关闭A、B开关,砂样筒装砂并量体积V。打开A开关,给砂样筒补水,直到砂样饱和为至,记录进水量V1,即为砂样中孔隙的体积。

孔隙度(n )= ) ) 1V V 砂样体积(孔隙体积( 4.给水度测量:关闭开关A,打开开关B,饱和砂样的重力水会从出水管流出,水流停止即可。出水量V2即为排出的重力水。 给水度() = ) ) 2V V 砂样体积(重力水( 5.持水度:孔隙度与给水度之差。 6.重复上述步骤,做另外两种砂样。 五、实验成果 1.完成实验报告表(表1-1)。 2.思考题: (1)从试样中退出的水是什么形式的水?退水结束后,试样中保留的水是什么形式的水?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比较松散岩石的孔隙度、给水度、持水度与粒径和分选性的关系。

计算机图形学试验指导一–OpenGL基础

计算机图形学实验指导(一) –OpenGL基础 1.综述 这次试验的目的主要是使大家初步熟悉OpenGL这一图形系统的用法,编程平台是Visual C++,它对OpenGL提供了完备的支持。 尽管OpenGL包括渲染命令,但却独立于任何窗口系统和操作系统。因此,OpenGL并不包括用来打开窗口以及从键盘或鼠标读取事件的命令。在这里,我们应用GLUT库简化Windows窗口操作。 2.准备GLUT库 下载glut压缩包后,解压,把glut32.dll放在Windows的system32目录下,将glut32.lib 放在C:\program files\Microsoft Visual Studio\VC98\Lib目录中,将glut.h放在C:\program files\Microsoft Visual Studio\VC98\Include\GL目录中 2.在VC中新建项目 新建一个项目。 选择菜单File中的New选项,弹出一个分页的对话框,选中页Projects中的Win32 Console Application项,然后填入你自己的Project name,回车即可。VC为你创建一个工作区(WorkSpace),你的项目就放在这个工作区里。 为项目添加文件 为了使用OpenGL,我们需要在项目中加入相关的Lib文件:glut32.lib 选中菜单Project->Settings项,在link选项卡中的Object/Library modules栏中加入glut32.lib。 选择菜单File中的New选项,弹出一个分页的对话框,选中页Files中的C++sourcefile,填入文件名,钩选添加到刚才建的那个工程里,然后就可以开始编程了。 3.一个OpenGL的例子 #include //初始化OpenGL void init(void) { glClearColor(0.0f, 0.0f, 0.0f, 0.0f);//设置背景颜色 glShadeModel(GL_FLAT);//设置明暗处理 } //主要的绘制过程 void display(void) { glClear(GL_COLOR_BUFFER_BIT);//清除颜色缓存 glBegin(GL_LINES);//开始画直线 glColor3f(1.0f, 1.0f, 1.0f);//设置颜色为白色 glVertex2f(30.0f, 30.0f);//第一根线的两个端点 glVertex2f(200.0f, 400.0f);

计算机图形学实验二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图形学 实验项目:区域填充算法 实验仪器:计算机 系别:计算机学院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姓名:计科1602/ 学号:2016011 日期:2018-12-8 成绩: 指导教师:

一.实验目的(Objects) 1.实现多边形的扫描线填充算法。 二.实验内容 (Contents) 实现多边形的扫描线填充算法,通过鼠标,交互的画出一个多边形,然后利用种子填充算法,填充指定的区域。不能使用任何自带的填充区域函数,只能使用画点、画线函数或是直接对图像的某个像素进行赋值操作;

三.实验内容 (Your steps or codes, Results) //widget.cpp //2016CYY Cprogramming #include"widget.h"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define H 1080 #define W 1920 int click = 0; //端点数量 QPoint temp; QPoint first; int result = 1; //判断有没有结束 int sign = 1; //2为画线 int length = 5; struct edge { int ymax; float x; float dx; edge *next; }; edge edge_; QVector edges[H]; QVector points;//填充用 bool fin = false; QPoint *Queue = (QPoint *)malloc(length * sizeof(QPoint)); //存放端点的数组 Widget::Widget(QWidget *parent) : QWidget(parent) { } Widget::~Widget() { } void Widget::mouseMoveEvent(QMouseEvent *event) { setMouseTracking(true); if (click > 0 && result != 0) { startPt = temp; endPt =event->pos(); sign = 2; update(); } } void Widget::mouseReleaseEvent(QMouseEvent *event) { if (event->button() == Qt::LeftButton) { } else if (event->button() == Qt::RightButton) { sign = 2;

水文地质学实验项目

《水文地质学》

实验一松散岩石容水度、给水度和持水度的测定 实验类型:综合实验学时:2 实验要求:必修 一、实验目的 1、认识空隙中水的存在形式,加深理解松散岩石容水度、给水度、持水度、孔隙度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2、掌握给水度仪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 实验测出样砂的容水度、给水度,通过计算得出持水度。 三、仪器设备 给水度仪、试样筒、量筒、滴定管、水槽、管夹 四、所需耗材 沙子自来水擦水纸 五、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将试样装入给水度仪的试样筒中,自下而上充水,达到饱和后,在重力作用下,一部分水从孔隙中流出,另一部分保留在孔隙中,测得给进和退出的水量及试样的体积,以求出容水度、给水度、持水度。 先测出试样筒的容积即为装入试样筒中试样的体积(V干试样),再测出试样饱水时所用水的体积(从滴定管读数视差) ,称为进水量。 最后在重力的作用下测出给出水的体积(V给水),则为给水量;则试样所保持的水体积(V持水)为:V持水=V饱水― V给水 据此, 就可求出相应的容水度、给水度、持水度。 容水度%=(进水量/试样体积)ⅹ100% 给水度%=(给水量/试样体积)ⅹ100% 持水度%=[(进水量―给水量)/试样体积 ]ⅹ100% 六、实验步骤 1、饱和透水石及底部漏斗充水 将试样筒从开关C处卸下,以底部漏斗向上,倒置水槽中,并从底部管中吸气,使透水石完全饱和(不在冒气泡),并使底部漏斗完全充水,关闭b,在水中倒转试样筒,并保留半筒水放回支架上。 将滴定管充水,同时打开a、b,连接管子,关闭b,倒去试样筒中的水。 2、测定透水石的负压值 打开a、b,缓慢降低滴定管,同时注意观察滴定管液面,当液面停止不同,接着突然上升时,液面到透水石底部的高差,即为该透水石的负压值。 3、测定试样筒容积

计算机图形学上机实验指导

计算机图形学上机实验指导 指导教师:张加万老师 助教:张怡 2009-10-10

目录 1.计算机图形学实验(一) – OPENGL基础 ..................................... - 1 - 1.1综述 (1) 1.2在VC中新建项目 (1) 1.3一个O PEN GL的例子及说明 (1) 2.计算机图形学实验(二) – OPENGL变换 ..................................... - 5 - 2.1变换 (5) 3.计算机图形学实验(三) - 画线、画圆算法的实现....................... - 9 - 3.1MFC简介 (9) 3.2VC6的界面 (10) 3.3示例的说明 (11) 4.计算机图形学实验(四)- 高级OPENGL实验...................... - 14 - 4.1光照效果 (14) 4.2雾化处理 (16) 5.计算机图形学实验(五)- 高级OPENGL实验........................ - 20 - 5.1纹理映射 (20) 5.2反走样 (24) 6.计算机图形学实验(六) – OPENGL IN MS-WINDOWS .......... - 27 - 6.1 实验目标: (27) 6.2分形 (28)

1.计算机图形学实验(一) – OpenGL基础 1.1综述 这次试验的目的主要是使大家初步熟悉OpenGL这一图形系统的用法,编程平台是Visual C++,它对OpenGL提供了完备的支持。 OpenGL提供了一系列的辅助函数,用于简化Windows操作系统的窗口操作,使我们能把注意力集中到图形编程上,这次试验的程序就采用这些辅助函数。 本次实验不涉及面向对象编程,不涉及MFC。 1.2在VC中新建项目 1.2.1新建一个项目 选择菜单File中的New选项,弹出一个分页的对话框,选中页Projects中的Win32 Console Application项,然后填入你自己的Project name,如Test,回车即可。VC为你创建一个工作区(WorkSpace),你的项目Test就放在这个工作区里。 1.2.2为项目添加文件 为了使用OpenGL,我们需要在项目中加入三个相关的Lib文件:glu32.lib、glaux.lib、opengl32.lib,这三个文件位于c:\program files\microsoft visual studio\vc98\lib目录中。 选中菜单Project->Add To Project->Files项(或用鼠标右键),把这三个文件加入项目,在FileView中会有显示。这三个文件请务必加入,否则编译时会出错。或者将这三个文件名添加到Project->Setting->Link->Object/library Modules 即可。 点击工具条中New Text File按钮,新建一个文本文件,存盘为Test.c作为你的源程序文件,再把它加入到项目中,然后就可以开始编程了。 1.3一个OpenGL的例子及说明 1.3.1源程序 请将下面的程序写入源文件Test.c,这个程序很简单,只是在屏幕上画两根线。 #include

8、水文地质测试与试验试卷

8、水文地质测试与试验试卷 考试分数:40分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4道题】 1.项目建议书阶段对地质建议参数的要求是()。 A.根据工程经验确定 B.以室内试验为主,结合地质条件和工程经验等初步确定岩土体的地质参数 C.以室内试验为主,适当结合现场试验,并考虑具体地质条件及工程经验基本确定地质参数 D.结合具体地质条件并考虑室内、现场试验、相关测试成果及工程经验等综合确定地质参数 用户答案:[D] 得分:0.00 2.对于库区防护工程,项目建议书阶段应简述库区防护工程的地层结构、岩性、水文地质条件等,()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A.调查 B.初步评价 C.评价 D.分段评价 用户答案:[B] 得分:10.00 3.初步设计阶段对地质参数要求是()。 A.根据工程经验确定 B.以室内试验为主,结合地质条件和工程经验等初步确定岩土体的地质参数 C.以室内试验为主,适当结合现场试验,并考虑具体地质条件及工程经验基本确定地质参数 D.结合具体地质条件并考虑室内、现场试验、相关测试成果及工程经验等综合确定地质参数 用户答案:[B] 得分:0.00 4.可行性研究阶段对地质参数的要求是()。 A.根据工程经验确定 B.以室内试验为主,结合地质条件和工程经验等初步确定岩土体的地质参数 C.以室内试验为主,适当结合现场试验,并考虑具体地质条件及工程经验基本确定地质参数 D.结合具体地质条件并考虑室内、现场试验、相关测试成果及工程经验等综合确定地质参数 用户答案:[B] 得分:0.00 二、多选题【本题型共1道题】 1.混凝土人工骨料料场勘察评价包括()。 A.岩体强度及软化系数 B.风化分带 C.无效层厚度及软弱夹层分布情况 D.碳酸岩盐地区的溶洞发育和充填情况

计算机图形学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图形学实验指导书 授课教师:臧辉 适用专业: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 使用班级: 12软件工程 授课时间:2015春季 授课学时:40/30/10学时 使用教材:计算机图形学教程 王汝传编著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年版 湖北理工学院计算机学院

实验教学进度表

实验一直线段的生成算法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掌握Bresenham算法的原理; 2、熟悉Bresenham算法的具体c语言实现; 3、掌握dda算法的原理; 4、熟悉dda算法的具体c语言实现。 二、实验学时 4学时 三、实验任务 1、Bresenham算法的c语言实现 2、DDA算法的c语言实现 四、实验重点、难点 对Bresenham算法的原理以及c语言程序的具体实现 (一)Bresenham算法的实现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void Bresenham_line(int x0,int y0,int x1,int y1,int color) { 具体代码根据书上算法2.1.6改写 } Void main() { int gdriver = DETECT, gmode, errorcode; char msg[80]; initgraph(&gdriver, &gmode, "");//初始化图形和局部变量Bresenham_line(100,100,300,300,5); Getch(); Closegraph(); } (二)DDA算法的实现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void DDAline(int x0,int y0,int x1,int y1,int color) { 根据书上算法2.1-2改写 } void main() { int gdriver = DETECT, gmode;

计算机图形学实验报告

计算机图形学 实验报告 姓名:谢云飞 学号:20112497 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1-2班实验地点:逸夫楼507 实验时间:2014.03

实验1直线的生成 1实验目的和要求 理解直线生成的原理;掌握典型直线生成算法;掌握步处理、分析 实验数据的能力; 编程实现DDA算法、Bresenham中点算法;对于给定起点和终点的 直线,分别调用DDA算法和Bresenham中点算法进行批量绘制,并记 录两种算法的绘制时间;利用excel等数据分析软件,将试验结果编 制成表格,并绘制折线图比较两种算法的性能。 2实验环境和工具 开发环境:Visual C++ 6.0 实验平台:Experiment_Frame_One(自制平台)。 本实验提供名为 Experiment_Frame_One的平台,该平台提供基本 绘制、设置、输入功能,学生在此基础上实现DDA算法和Mid_Bresenham 算法,并进行分析。 ?平台界面:如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所示 ?设置:通过view->setting菜单进入,如错误!未找到引 用源。所示 ?输入:通过view->input…菜单进入.如错误!未找到引用 源。所示 ?实现算法: ◆DDA算法:void CExperiment_Frame_OneView::DDA(int X0, int Y0, int X1, int Y1) Mid_Bresenham法:void CExperiment_Frame_OneView::Mid_Bresenham(int X0, int Y0, int X1, int Y1)

3实验结果 3.1程序流程图 1)DDA算法流程图:开始 定义两点坐标差dx,dy,以及epsl,计数k=0,描绘点坐标x,y,x增 量xIncre,y增量yIncre ↓ 输入两点坐标x1,y1,x0,y0 ↓ dx=x1-x0,dy=y1-y0; _________↓_________ ↓↓ 若|dx|>|dy| 反之 epsl=|dx| epsl=|dy| ↓________...________↓ ↓ xIncre=dx/epsl; yIncre=dy/epsl ↓ 填充(强制整形)(x+0.5,y+0.5); ↓←←←← 横坐标x+xIncre; 纵坐标y+yIncre; ↓↑ 若k<=epsl →→→k++ ↓ 结束 2)Mid_Bresenham算法流程图开始 ↓ 定义整形dx,dy,判断值d,以及UpIncre,DownIncre,填充点x,y ↓ 输入x0,y0,x1,y1 ______↓______ ↓↓ 若x0>x1 反之 x=x1;x1=x0;x0=x; x=x0;

《计算机图形学》 课程实验指导(1)

《计算机图形学》课程实验指导 一.实验总体方案 1.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1)掌握教材所介绍的图形算法的原理; (2)掌握通过具体的平台实现图形算法的方法,培养相应能力; (3)通过实验培养具有开发一个基本图形软件包的能力。 2. 实验平台与考核 实验主要结合OpenGL设计程序实现各种课堂教学中讲过的图形算法为主。程序设计语言主要以C/C++语言为主,开发平台为Visual C++。 每次实验前完成实验报告的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原理、实验代码四部分并接受抽查,实验完成后完成实验结果、实验体会两部分,本次实验课结束前提交。 3. 实验步骤 (1) 预习教材与实验指导相关的算法理论及原理; (2) 仿照教材与实验指导提供的算法,利用VC+OpenGL进行实现; (3) 调试、编译、运行程序,运行通过后,可考虑对程序进行修改或改进。 二. 实验具体方案 实验预备知识 OpenGL作为当前主流的图形API之一,它在一些场合具有比DirectX更优越的特性。 1)与C语言紧密结合: OpenGL命令最初就是用C语言函数来进行描述的,对于学习过C语言的人来讲,OpenGL是容易理解和学习的。如果你曾经接触过TC的graphics.h,你会发现,使用OpenGL 作图甚至比TC更加简单; 2)强大的可移植性: 微软的Direct3D虽然也是十分优秀的图形API,但它只用于Windows系统。而OpenGL 不仅用于 Windows,还可以用于Unix/Linux等其它系统,它甚至在大型计算机、各种专业计算机(如:医疗用显示设备)上都有应用。并且,OpenGL 的基本命令都做到了硬件无关,甚至是平台无关; 3) 高性能的图形渲染: OpenGL是一个工业标准,它的技术紧跟时代,现今各个显卡厂家无一不对OpenGL提供强力支持,激烈的竞争中使得OpenGL性能一直领先。 总之,OpenGL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图形软件接口。OpenGL官方网站(英文)https://www.doczj.com/doc/1d2681471.html, 下面将对Windows下的OpenGL编程进行简单介绍。如下是学习OpenGL前的准备工作:1.选择一个编译环境 现在Windows系统的主流编译环境有Visual C++,C++ Builder,Dev-C++等,它们都是支持OpenGL的。但这里我们选择Visual C++ 作为学习OpenGL的实验环境。 2.安装GLUT工具包 GLUT不是OpenGL所必须的,但它会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一定的方便,推荐安装。Windows环境下的GLUT下载地址:(大小约为150k) https://www.doczj.com/doc/1d2681471.html,/resources/libraries/glut/glutdlls37beta.zip Windows环境下安装GLUT的步骤: 1)将下载的压缩包解开,将得到5个文件 2)在“我的电脑”中搜索“gl.h”,并找到其所在文件夹(如果是VisualStudio2005,则

计算机图形学实验二报告

计算机科学与通信工程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计算机图形学 实验题目曲线拟合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日期

成绩评定表

曲线拟合 1. 实验内容 1. 绘制三次Bezier曲线 (1)给定四个已知点P1—P4,以此作为控制顶点绘制一段三次Bezier曲线。 (2)给定四个已知点P1—P4,以此作为曲线上的点绘制一段三次Bezier曲线。 2. 绘制三次B样条曲线 给定六个已知点P1—P6,以此作为控制顶点绘制一条三次B样条曲线。 2. 实验环境 软硬件运行环境:Windows XP 开发工具:visual studio 2008 3. 问题分析 1. 绘制三次Bezier曲线 Bezier曲线是用N+1个顶点(控制点)所构成的N根折线来定义一根N阶曲线。本次实验中的三次Bezier曲线有4个顶点,设它们分别为P0,P1,P2,P3,那么对于曲线上各个点Pi(x,y)满足下列关系: P(t)=[(-P0+3P1-3P2+3P3)t3+(3P0-6P1+3P2)t2+(-3P0+3P2)t+(P0+4P1+P2)]/6 X(t)=[(-X0+3X1-3X2+3X3)t3+(3X0-6X1+3X2)t2+(-3X0+3X2)t+(X0+4X1+X2)]/6 Y(t)=[(-Y0+3Y1-3Y2+3Y3)t3+(3Y0-6Y1+3Y2)t2+(-3Y0+3Y2)t+(Y0+4Y1+Y2)]/6 其中P0、P1、P2、P3为四个已知的点,坐标分别为(X0、Y0)、(X1、Y1)、(X1、Y2) 、(X3、Y3)。所以只要确定控制点的坐标,该曲线可通过编程即可绘制出来。 2. 绘制三次B样条曲线 三次B样条函数绘制曲线的光滑连接条件为:对于6个顶点,取P1、P2、P3、P4 4个顶点绘制在第一段三次样条曲线,再取P2、P3、P4、P5 这4个顶点绘制在第二段三次样条曲线,总计可绘制3段光滑连接的三次样条曲线。 4. 算法设计 程序框架 //DiamondView.h class CDiamondView : public CView { ……

水文地质勘探论文分层抽水试验论文

水文地质勘探论文分层抽水试验论文 摘要分层抽水试验在水文地质勘探的应用,需要选择合适的装置,并且保证这些装置能发挥良好作用,同时还需要有效实施钻探工艺,针对分层抽水试验进行全面有效的准备工作,并对分层抽水试验过程中的各项内容实施情况进行全面有效的控制。通过分层抽水试验,能够促进水文地质勘探工作的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的勘探效果,为城市工程项目的规划和建设工作提供良好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水文地质;勘探工作;分层抽水试验;实践;应用 前言 社会经济的全面健康增长,城市化建设的进程逐渐加快,城市资源使用情况也越来越紧张,尤其是土地资源方面,因而当前城市建设过程中对于地下资源应用的程度不断提升。在对地下空间进行勘探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地下水的各项情况,积极使用先进的水文地质勘探技术,是促进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分层抽水试验,作为水文地质勘探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会对城市地下空间的实际应用产生较为直接的影响。 1 现阶段水文地质勘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在开展水文地质勘探工作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系统的、完整的工程勘探体系,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影响到实际勘探的效果。勘探体系之中勘探技术不够先进,并且相应的使用的勘探报告不够全面和规范。当前在开展水文地质勘探工作的过程中,对于工程项目的设计和施工产生较为直接的影响,很多勘探单位由于一味追求速度,将会影响到勘探质量和效果,从而对于城市建设工程项目的总体实施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水文地质勘探过程中,需要保证测试、取样和布孔操作进行有效控制,但是很多实际操作过程中,这些工作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 2 分层抽水试验在水文地质勘探的应用 在开展水文地质勘探工作的过程中,需要积极使用到分层抽水实验。城市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需要对水文地质勘探工作进行充分控制,发挥分层抽水实验的作用和价值。 2.1 分层抽水实验过程所需要的各项装置 在使用分层抽水实验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该实验所需要的装置进行全面设置,通常情况下,将需要开展水文地质测量的地下水进行有效分层,在此基础上使用机械开关进行设计,同时还需要积极使用到潜水泵的设计,针对上层或者下层进行有效的勘探,分层抽水实验的装置中需要积极使用双封止水器、花眼钻杆以及压缩止水器。双封止水器在设计的过程中,主要是达到保证单独顺利开展分层地下水的地质勘探工作,使用这种独立勘探的方式,需要将钻杆和焊接椎体进行有效联合使用。压缩止水器,在使用过程中能将分层地下水中的各项水文资料进行全面测量,在使用该项设置的时候,需要保证止水器处在了死管的位置之中,同时还需要使用到一些晾干的海带进行围绕[1]。 2.2 有效实施钻探工艺 在开展水文地质勘探工作的过程中,需要积极发挥分层抽水实验的作用和优势,首先需要做好施工现场的实地勘探工作,对钻孔的位置進行良好选择,根据水文地质勘探的主要目的,对钻孔的直径情况和纵深情况进行良好计算,同时钻孔的实际效果还会受到抽水量大小的影响。以某城市中建设项目为例,该工程需要积极开展地质水文勘探工作,为了保证地质水文勘探的效果,需要积极使用到分层抽水试验,该城市项目进行钻孔工作的过程中,针对钻孔的基本参数情况进行设置,主要情况表现为:项目设计的孔深为40米,而实际施工过程中的孔深却是40米,针对孔的直径情况进行设置,孔深在0~120米的情况下,钻孔的直径为55厘米,而在孔深处在120~285米的时候,需要将钻孔的直径保持在32.5厘米。因而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