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骨关节炎和类风湿的区别

骨关节炎和类风湿的区别

骨关节炎和类风湿的区别

康骨堂骨关节炎和类风湿的区别

方法步骤:

01

1骨关节炎的主要症状是关节肿大,处于活动期的患者还会有关节疼痛的症状,大多数患者还伴有关节强硬以及关节畸形症状,不同的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一般是没有关节畸形的症状。

02

2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常常会有关节肿胀,关节疼痛,尤其是在湿热的天气或者是季节,症状更加明显,部分患者还会有呼吸困难以及四肢无力的症状,有些患者还会伴有体重减轻甚至是引发关节脱位。03

3大多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是会有关节肿的症状,而处于早期的骨关节炎患者是没有该症状的,两者疾病在发病年龄也有一定的区别,骨关节炎是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会增高,而风湿关节炎是跟年龄无关的。

04

类风湿关节炎和骨关节炎这两者疾病通过影像检查的表现也是不一样的,前者主要是会影响到近端指间关节,后者是会累及到远端指关节。

类风湿性关节炎与风湿性关节炎区别

类风湿性关节炎 (rheumatoidarthritis)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滑膜炎持久反复发作,可导致关节内软骨和骨的破坏,关节功能障碍,甚至残废。血管炎病变累及全身各个器官,故本病又称为类风湿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又称类风湿(RA),是一种病因尚未明了的慢性全身性炎症性疾病,以慢性、对称性、多滑膜关节炎和关节外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自身免疫炎性疾病。该病好发于手、腕、足等小关节,反复发作,呈对称分布。早期有关节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晚期关节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僵硬畸形,并伴有骨和骨骼肌的萎缩,极易致残。从病理改变的角度来看,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主要累及关节滑膜(以后可波及到关节软骨、骨组织、关节韧带和肌键),其次为浆膜、心、肺及眼等结缔组织的广泛性炎症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全身性表现除关节病变外,还有发热、疲乏无力、心包炎、皮下结节、胸膜炎、动脉炎、周围神经病变等。广义的类风湿性关节炎除关节部位的炎症病变外,还包括全身的广泛性病变。 类风湿的概念须与风湿相区别。在19世纪中叶之前,人们往往将两者混为一谈。随着科技医疗发展,人们对类风湿也认识得越来越清楚。类风湿性关节炎这一病名是1858年由英国医生加罗德首先使用的。1896年舍费尔和雷蒙将该病定为独立的疾病,

同年斯蒂尔对儿童型的类风湿性关节炎作了详细的描述。1931年塞西尔等人发现类风湿病人血清与链球菌的凝集率很高,1940年瓦勒发现类风湿因子。1945年卡维尔蒂、1961年斯勒芬分别提出类风湿发病机理的自身变态反应理论,并得到确定。1941年美国正式使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名。目前,除中、英、美三国使用“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名外,法国、比利时、荷兰称之为慢性进展性多关节炎;德国、捷克和罗马尼亚等称之为原发性慢性多关节炎;前苏联称之为传染性非特异性多关节炎;日本则称之为慢性关节风湿症。 【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及其分类】 一、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 目前通常采用美国风湿病协会1987年的诊断标准: (1)晨僵持续至1小时(每天),病程至少6周;(2)有3个或3个以上的关节肿,至少6周; (3)腕、掌指、近指关节肿至少6周;(4)对称性关节肿至少6周;(5)有皮下结节;(6)手X线片改变(至少有骨质疏松和关节间隙的狭窄);(7)类风湿因子阳性(滴度>1:20)。 凡符合上述7项者为典型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符合上述4项者为肯定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符合上述3项者为可能的类风湿性关节

骨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的区别

骨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的区别 全网发布:2014-07-26 23:29 发表者:孙炜 10738人已访问 骨关节炎:骨关节炎发展缓慢,可持续数年,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其中10%的患者有明显症状。症状常见关节疼痛、发热、肿胀、活动受限,晨起关节僵直比较明显,但持续时间短,少于20分钟。骨关节炎通常只影响某些关节,如手、髋关节、膝关节和脊椎,若发生外伤,则可影响至腕关节、肘关节或踝关节。 类风湿关节炎:通常发病于25-50岁之间,可以突然发生,从双侧小关节开始,导致关节发红、发热、肿胀,晨起关节僵直且持续时间长,可达几个小时。类风湿关节炎往往累及多个关节,包括指关节、腕关节、肘关节和肩关节,经常导致疲劳和体重下降。 骨关节炎与类风湿关节炎都是慢性关节疾病全身性疾病,大小关节均可受累,但二者仍有本质上的不同,必须加以区别。 1、类风湿关节炎以中年女性多发,而骨关节炎以50岁以后多发。 2、类风湿关节炎的基本病变为滑膜炎,而骨关节炎主要为关节软骨退行性改变和骨质增生。 3、类风湿关节炎累及近端指间关节,而骨关节炎主要累及膝、髋、脊柱及远端指关节。 4、类风湿性关节炎呈持续性、对称性和进行性关节炎,不经治疗很少自行缓解;骨关节炎是非对称性关节炎,其病程长、致残率高。 5、类风湿关节炎有类风湿结节,骨关节炎常见赫伯登结节、布夏尔结节。 6、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晨僵可达1小时以上,骨关节炎患者的晨僵持续时间不足半小时。 7、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类风湿因子阳性率达75%,骨关节炎患者的类风湿因子呈阴性。 骨关节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区别 全网发布:2011-06-23 22:11 发表者:王逢贤 6312人已访问 骨关节炎(OA)与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区别 临床上经常会遇到骨关节炎和类风关的病人,在患病早期,存在一些类似点,然而其病理、症状、治疗、预后均明显不同,总结一下: 1、两者的发病机制不同:骨性关节炎是软骨退行性变(原发或继发),类风湿关节炎则是一种全身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2、病理不同:骨性关节炎主要病变在软骨,出现软骨退行性变,继发性滑膜炎,骨质增生形成骨赘,较重时引起软骨下骨囊性变、破坏;类风湿关节炎主要病变在滑膜,滑膜形成的血管翳逐渐侵蚀到软骨及骨组织引起骨破坏。

类风湿性关节炎与风湿性关节炎区别

类风湿性关节炎与风湿性关节炎区别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类风湿性关节炎 (rheumatoid arthritis)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滑膜炎持久反复发作,可导致关节内软骨和骨的破坏,关节功能障碍,甚至残废。血管炎病变累及全身各个器官,故本病又称为类风湿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又称类风湿(RA),是一种病因尚未明了的慢性全身性炎症性疾病,以慢性、对称性、多滑膜关节炎和关节外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自身免疫炎性疾病。该病好发于手、腕、足等小关节,反复发作,呈对称分布。早期有关节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晚期关节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僵硬畸形,并伴有骨和骨骼肌的萎缩,极易致残。从病理改变的角度来看,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主要累及关节滑膜(以后可波及到关节软骨、骨组织、关节韧带和肌键),其次为浆膜、心、肺及眼等结缔组织的广泛性炎症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全身性表现除关节病变外,还有发热、疲乏无力、心包炎、皮下结节、胸膜炎、动脉炎、周围神经病变等。广义的类风湿性关节炎除关节部位的炎症病变外,还包括全身的广泛性病变。 类风湿的概念须与风湿相区别。在19世纪中叶之前,人们往往将两者混为一谈。随着科技医疗发展,人们对类风湿也认识得越来越清楚。类风湿性关节炎这一病名是1858年由英国医生加罗德首先使用的。1896年舍费尔和雷蒙将该病定为独立的疾病,同年斯蒂尔对儿童型的

类风湿性关节炎作了详细的描述。1931年塞西尔等人发现类风湿病人血清与链球菌的凝集率很高,1940年瓦勒发现类风湿因子。1945年卡维尔蒂、1961年斯勒芬分别提出类风湿发病机理的自身变态反应理论,并得到确定。1941年美国正式使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名。目前,除中、英、美三国使用“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名外,法国、比利时、荷兰称之为慢性进展性多关节炎;德国、捷克和罗马尼亚等称之为原发性慢性多关节炎;前苏联称之为传染性非特异性多关节炎;日本则称之为慢性关节风湿症。 【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及其分类】 一、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 目前通常采用美国风湿病协会1987年的诊断标准: (1)晨僵持续至1小时(每天),病程至少6周;(2)有3个或3个以上的关节肿,至少6周; (3)腕、掌指、近指关节肿至少6周;(4)对称性关节肿至少6周;(5)有皮下结节;(6)手X线片改变(至少有骨质疏松和关节间隙的狭窄);(7)类风湿因子阳性(滴度>1:20)。 凡符合上述7项者为典型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符合上述4项者为肯定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符合上述3项者为可能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符合上述标准不足2项而具备下列标准2项以上者(a.晨僵;b.持续的或

类风湿性关节炎

概述 介绍 类风湿性关节炎又称类风湿(RA),是一种病因尚未明了的慢性全身性炎症性疾病,以慢性、对称性、多滑膜关节炎和关节外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自身免疫炎性疾病。 病因 风湿疾病是由于血液循环不通畅,导致肌肉或者组织所需要的营养无法通过血液循环来输送,致使患者肌肉缺少营养而加速老化变得僵硬。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个与环境、细胞、病毒、遗传等遗传因素有关。 临床表现 风湿、类风湿起病缓慢,多先有几周到几个月的疲倦无力、体重减轻、胃纳不佳、低热和手足麻木刺痛等前驱症状。典型病例的诊断一般不难,但在早期,需随访观察方能确诊 危害 风湿类风湿疾病因与自身免疫系统有密切关系,因此可引发多种并发症,如:合并肺炎,泌尿系统感染,柯兴氏综合征,口腔溃疡,传染

病等,病情严重者,可出现畸形位骨性强直等 风湿类风湿关节炎 常见的类风湿关节炎病因有哪些 虽然目前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还不是非常明确,但还是可以确定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与我们日常的饮食、运动、温度以及外伤等因素都有关系。本文就常见的类风湿关节炎病因为您做一介绍,希望对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有所帮助。 常见的类风湿关节炎病因有: (1) 免疫因素:免疫异常在风湿病的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许多风湿病至少有部分原因是由免疫异常引起的。如类风湿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 (2) 遗传因素:越来越多的资料显示风湿病与遗传因素有关。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均有遗传倾向,痛风、风湿热与遗传因素也有密切关系。风湿性关机炎与类风湿关节炎因只有一字之差,常常别人误以为是同一种疾病,其实它们的意思是完全不同的。 (3) 感染因素:很多风湿病与感染有关。如风湿病的发病与A型溶血性链球菌的感染有关,强直性脊柱炎与肺炎克雷伯氏菌感染有关,类风湿关节炎与微生物感染有关。

骨关节炎和类风湿区别

骨关节炎和类风湿区别 文章目录*一、骨关节炎和类风湿区别*二、类风湿的食疗方法*三、易患类风湿病的人群 骨关节炎和类风湿区别1、骨关节炎和类风湿区别 1.1、发病人群不同 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以中年女性多发骨关节炎:骨关节炎以50岁以后多发。 1.2、病变性质不同 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的基本病变为滑膜炎骨关 节炎:骨关节炎主要为关节软骨退行性改变和骨质增生。 1.3、累及部位不同 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累及近端指间关节; 骨关节炎:骨关节炎主要累及膝、髋、脊柱及远端指关节。 1.4、发病特点不同 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呈持续性、对称性和进行性关节炎,不经治疗很少自行缓解; 骨关节炎:骨关节炎是非对 称性关节炎,其病程长、致残率高。 1.5、结节不同 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有类风湿结节; 骨关节炎骨关节炎常见赫伯登结节、布夏尔结节。 1.6、晨僵时间不同

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晨僵可达1小时以上; 骨关节炎:骨关节炎患者的晨僵持续时间不足半小时。 1.7、风湿因子不同 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类风湿因子阳性率达75%; 骨关节炎:骨关节炎患者的类风湿因子呈阴性。 2、类风湿的发病病因 2.1、细菌因素 有关的研究表明,发生A组链球菌或者是菌壁有肽聚糖(peptidoglycan)就会成为RA发病的一个持续的刺激原,A组链球菌长期存在于体内成为持续的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发生 免疫病理损伤而致病。 2.2、遗传因素 这样的额疾病在某些家族中经常发生的发病率就会较高,在调查中,有关的学者就会被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4与RF 阳性患者有关。 2.3、寒冷、潮湿是一个诱发类风湿的重要因素。如果长期居住在潮湿的环境中,机体内环境平衡失调,分泌炎性细胞因子 增多,引起炎性反应,会诱发类风湿。 3、骨关节炎的症状 3.1、主要症状是关节疼痛,疼痛于活动时发生,休息后消失或好转。急性发作时,疼痛加剧,同时可有关节肿胀、关节僵硬、

风湿性关节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区别

风湿性关节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区别 作者:黄运绥 虽然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的炎性自身免疫病,但风湿性关节炎病越来越严重,不容忽视,医学人士都很关注,同时,引起风湿性关节炎原因也很多。 1、隐匿起病:约60%~70%病人隐匿缓慢起病,初症状可为全身不适,疲乏无力,低热,食欲减退。经数周至数月出现对称性关节肿痛和活动障碍并伴晨僵。 2、风湿性关节炎是什么引起的?急性起病:约8%~15%的病人症状和体征与上述相似,但病情进展快,几乎同时出现多个关节红肿热痛活动障碍且早期常不对称。 风湿性关节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区别,而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初期以小关节开始,多关节红、热、痛,活动轻度受限,一半呈现出对称性。滑膜会逐步增厚,积液增多使关节内压力增加,常常导致腘窝囊肿。在后期可能就会引起半月板破坏,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质破坏,出现关节畸形,如果这个时候还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就可能导致残疾的发生。 关节病变:关节病变最初多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滑膜炎症,出现滑膜水肿,大量纤维素样渗出,滑膜被覆细胞增生,导致滑膜肥厚。

滑膜下组织有大量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淋巴滤泡形成。滑膜下层血管扩张增生,管壁纤维化,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渗出和水肿。风湿性关节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区别, 类风湿结节病变:类风湿结节在显微镜下由三层组成:中央层为坏死区,含细胞碎片,纤维蛋白样细丝,网状纤维和胶原纤维,坏死周围区有栅栏状的纤维细胞和少数多核巨细胞,最外层为慢性细胞浸润区。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以下几种方式: 1、外科疗法 这种风湿的治疗方法不能治愈只能改善关节的功能,包括不同的矫形手术,人工关节的替换,滑膜的切除等。 2、中药治疗 中药辨证风湿病的治疗方法,根据病人当前的临床表现,分辨其病性,综合辩证,整体调节,有着很大的潜力。在风湿病患者初期,可能只局限于关节疼,腰疼等几个症状,而化验指标正常或稍微的异常,西药治疗选择困难时,就可以运用中药,减轻风湿病患者的病状,还能调节风湿病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体质,减少复发的危险,阻止疾病的进程。这也是很好的一种风湿的治疗方法。 3、代替疗法

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及评价标准

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与评价标准 一、诊断标准: 1.ACR(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诊断标准: (1)晨僵,持续至少1小时。 (2)至少三个关节区的关节炎:关节肿痛涉及双侧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肘关节、跖趾关节、踝关节、膝关节共14个关节区中至少3个。 (3)手关节炎。关节肿胀累及近端指间关节,或掌指关节,或腕关节。 (4)对称性关节炎。同时出现左、右两侧的对称性关节炎(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及跖趾关节不要求完全对称)。 (5)皮下结节。 (6)RF阳性(所用方法在正常人的检出率<5%。 (7)手和腕关节X线片显示骨侵蚀或骨质疏松。 注:表中1-4项必须持续超过6周,符合表中7项中至少4项者可诊断为RA 但是,不除外符合标准者合并另一种疾病的可能性。 2.国内诊断标准(全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类疾病学术会议修订,1988): ①症状:以小关节为主,多为多发性关节肿痛或小关节对称性肿痛(单发者须认真与其他鉴别,关节症状至少持续6周以上),晨僵。 ②体征:受累关节肿胀压痛,活动功能受限,或畸形,或强直,部分病例可有皮下结节。 ③实验室检查:RF(类风湿因子)阳性,ESR血沉)多增快。 ④X线检查:重点受累关节具有典型类风湿性关节炎X线所见。 对具备上述症状及体征的患者,或兼有RF阳性,或兼有典型X线表现者均可诊断。并有如下分期: ①早期:绝大多数受累关节有肿痛及活动受限,但X线仅显示软组织肿胀及骨质疏松。②中期:部分受累关节功能活动明显受限,X线片显示关节间隙变窄及不同程度骨质腐蚀。③晚期:多数受累关节出现各种畸形或强直,活动困难,X线片显示关节严重破坏、脱位或融合。 3.ACR/EULAR美国风湿病学会/欧洲风湿病防治联合会,2010)新标准:

骨关节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骨性关节炎 (一)、种类 骨性关节炎,包括骨性关节炎、退行性关节病、增生性关节炎、肥大性关节炎、老年性关节炎。这些名称反映了骨性关节炎的特点,反映了人们对骨性关节炎的认识。 (二)、特点 中年以后,慢性的变形性关节疾病多累及手的小关节及一些负重的大关节,例如膝关节、踝关节、髋关节。 (三)、病理特点 关节软骨的变性、破坏,进而发展为关节软骨下骨的骨质硬化,关节边缘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周围关节囊骨赘增生,为最常见的慢性进展性关节疾病。 (四)、发病机制 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经历了一个认识过程。刚开始认为骨性关节炎是炎症反应的过程,之后又发现它与力学负荷的受力不均衡有明显的关系。因此现在一致认为它是力学和生物学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软骨细胞、细胞外基质、软骨下骨质降解合成失调,最终导致骨性关节炎。 (五)、临床特点 1 、关节疼痛 关节疼痛是骨性关节炎最主要的临床特点。骨性关节炎疼痛的主要特点是负重痛。活动后的疼痛休息后可缓解。例如撕裂疼痛与皮肤的切割痛不一样,骨性关节炎的疼痛另外一个主要表现是镇痛,疼痛部位不明确,活动后明显加重。 关节炎疼痛由多种因素引起。以膝关节疼痛为代表分析,滑膜的炎症、肌肉的痉挛、韧带的牵张、骨赘增生对韧带的牵张、软骨下骨骨折均会引发膝关节疼痛。若关节炎的晚期出现静息痛,表明骨内压力增高,也是引起疼痛的原因。 2 、僵硬 僵硬是骨性关节炎很明显的特点,表现为晨起僵硬,简称晨僵。晨僵的时间通常为15到30分钟,很少超过1小时,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区别,晨僵轻微活动后可出现改善。另外,休息、静止一段时间后,也会出现关节的僵硬。 3 、关节变形和关节肿大 骨性关节炎的关节肿大,常见的是手,例如手的指尖关节出现关节肿大或关节膨大,出现小结节。再如长期的负荷的改变,导致一些负重关节的改变,例如膝关节出现内翻畸形或外翻畸形,经常看到的X形腿或O形腿,就代表了关节的变形。 4 、活动受限 活动受限的原因很多。以膝关节为例,例如半月板、软骨碎片的脱落会导致关节内的机械绞索;骨质增生形成阻挡、韧带牵张、肌肉痉挛,这些都会引起膝关节活动受限。 (六)、分类 1 、原发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