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车底盘电控系统检修》课程标准

《汽车底盘电控系统检修》课程标准

《汽车底盘电控系统检修》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汽车底盘电控系统检修》是高职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专业核心技能课程之一,属于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必修(考试)课程。《汽车底盘电控系统检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汽车维护的操作技能为目标,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汽车底盘电控系统检修》课程以《汽车机械基础》、《汽车构造》、《汽车拆装》等课程为基础,培养学生对汽车底盘电控系统结构、原理的认识,并能够利用现代诊断和检测设备进行汽车底盘电控系统故障诊断、故障分析、零部件检测及维修更换等专业能力。

二、课程设计思路

(一)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

课程的设计的总体思路以人才的培养目标为依据,为专业人才的培养服务。本专业是面向汽车后市场,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能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在生产和服务一线能够从事汽车机电维修、检测、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高技能人才。所以在设计课程中也要始终围绕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较强的专业能力这一主线。

(二)课程设置的依据

《汽车底盘电控系统检修》这门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于符合学生专业素质的能力培养的需求,本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应具备的素质能力其中就包括了学生需具备对汽车进行故障诊断的能力,能够制定汽车维护检测和修复的计划,并利用检测设备和维修工具对汽车零部件进行检测与修复的能力,因此这门课程的设置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三)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较强的汽车维修能力、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及沟通能力,具

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具有较强的合作意识,具有汽车维修设备和工具的维护保养能力,因此课程的内容要把这些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如对于汽车维修能力的培养,课程的内容就应该倾向于汽车故障的原因分析及故障排除方法等;对于学生的合作意思的培养,课程的就应该多安排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的内容。

(四)课程内容编排的思路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是以抽象文字为载体的,比如说教科书、PPT、讲义等。在充分考虑高职院校学生认知特点的基础上,应运用更为生动化、形象化的教学方法,比如道具、模型、视频以及慕课等。抽象程度较高的文字和理论知识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怠学的情绪。而道具、模型、视频、微课和慕课则更容易吸引高职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其学习兴趣。只有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方法,才能较好的适应高职学生的认知特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基本的故障诊断方法和基本的维修技能,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和职业道德,从而适应汽车企业岗位对维修人才的技能需求。

(二)具体目标

1.专业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进行汽车底盘电控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检测。通过故障排除的实操训练,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沟通与表达、团组分工协作能力等方面达到能够继续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要求。

2. 方法能力

(1)能独立学习新知识、新技术;

(2)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意识;

(3)能独立制定工作计划并进行实施;

(4)能够查找资料与文献以取得有用的知识。

3.社会能力

(1)具有团队意识和相互协作精神;

(2)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

(3)注重事故保护和工作安全;

(4)遵守职业道德;

(5)注意环境保护的意识。

四、课程内容组织与安排

《汽车底盘电控系统检修》这门课程共包括4个教学项目,具体安排如表1。

表1

五、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汽车底盘电控系统检修》这门课程的4个教学项目具体内容安排和教学要求见下表。

表5-1

表5-2

表5-3

表5-4

六、课程教学实施建议

(一)师资条件要求

表6-1

(二)教学条件要求

1.轿车液压式和电动式电控动力转向系统4台。

2.不同型号的可拆解的液压式和电动式电控动力转向系统多台。

3. 液压式和电动式电控动力转向系统拆装工具、量具等各4套。

4.模拟仿真实训室所需设备。可与其他课程共用(台式电脑85台;仿真软件)。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建议

1.教学方法

《汽车底盘电控系统检修》课程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行动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依托,以专业教室和实训中心为支撑而构建的。教学方法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本课程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法是以任务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法,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倡导“以人为本”。教学与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学习,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提高。

(2)角色扮演法。在模拟或真实的评估机构的情境下,让学生扮演一定角色,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替代,充分体会客户和业务员之间的情感变化和行为模式,表露自己或角色的人格、情感、人际交往、内心冲突等心理问题。然后通过观察、体验,进行分析讨论,并对行为表现进行评定和反馈,以此来帮助其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行动能力。

(3)头脑风暴法。在制订实际工作任务计划和决策的教学环节中,通过师生、学生间的互动与合作,建立学习的共同体,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辩论和对话,产生思想的碰撞和观点的交锋,最终达成思想上的

共识。

(4)小组讨论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主讲教师的引导,充分发挥交流互动的作用,开展主题研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产生内在动力,主动参与、积极活动,通过相互提问、随机选定发言等形式在教学中创设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维方向,激发认知动力。

(5)演示和讲解法。借助实物来进行的边演示、边讲解的教学方法。对具有很高的抽象程度和复杂性及表面不易看透的工作原理内容,通过实物、课件、仿真软件等一些辅助手段补充信息源,通过感观刺激传递直观信息。

2.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利用计算机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在教室或实验室设立了投影仪和大屏幕,通过图表绘画等资料显示,使学生能够获得大量直观、生动、形象的信息。

(2)仿真操作。仿真操作利用仿真软件进行汽车车身结构及附设设置的拆装与调整训练,注重培养学生规范操作、团结合作、安全生产、节能环保等职业素质,使学生得到必要的分析能力训练和技能训练,为更好地适应实际操作打下坚实基础。

(3)实际操作。实际操作是在真实的汽车发动机实训中心进行的,经过信息收集、制定计划和决策、最终实施计划,在做中学,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4)网络课程。网络教学是一种开放式教学,教师通过网络向学生传授知识,并促使其发展的教学活动,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认知学习环境,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本门课主要将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以不断地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5)网上答疑。每位教师在学期初就确定与班级学生的联系方式。教师能够在网上与学生及时沟通、交流,这不仅是促进师生互动的一种手段,同时也能使学生的问题及时得到解决。

(四)教材与参考资料

1.教材;

2.维修手册;

3.实训中心;

4.网络课程;

5.实训指导书;

6.互联网;

7.专业参考书;

8.仿真软件;

9.操作演示录像;

10.实操工单。

(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应当提具备丰富的教学资源,如课件、动画、视频、微课、实训指导手册、网络资源、仿真软件等,教学过程中应综合使用各种资源来提升教学效果,对于缺乏的资源应积极开发。

七、教学评价

(一)考核评价

本模块的总成绩由课堂表现、课堂提问、作业、实操、笔试、口试、考勤几部分综合形成。各部分成绩确定如下:

1.课堂表现(

2.5%)。教师于学期初制订班级学生课堂表现评分标准并制作班级学生课堂表现记录表,用以记录学生课堂表现。学期末根据记录结果给每位学生评分,记入《学生课程考核成绩登记表》中。

2.课堂提问(2.5%)。课程教学开始的第1~2次课,任课教师将本课程的理论题库(包括主观类题库(问答类)及客观类题库(选择、判断类)全部布置给每一位学生。如果采用理实一体化教材,则各题目将按其与各教学项目的隶属关系分别列置在各教学项目内容之后。

任课教师于每个教学项目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以课堂提问的方式考核理论题库中的相关题目,重点为客观类题目,主要考核学生课堂听课效果。任课教师给出每次提问成绩,填入《学生平时成绩记录表》,课程结束后汇总折算形成课堂提问总成绩,填入《学生课程考核成绩登记表》中。

3.作业(10%)。任课教师于每个教学项目课堂教学的最后,在理论题库中适当选取一定数量的主观类题目作为作业(主要依据课堂教学标准与教学设计)布置给学生,主要考核学生课后自学能力。作业批改后形成每次作业成绩,填入《学生平时成绩记录表》,课程结束后汇总折算形成作业总成绩,填入《学生课程成绩考核登记表》。

4.笔试成绩(40%)。笔试考核主要内容为各阶段教学内容相关理论题库中的客观类题目,主要考核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程度。试卷可由电脑根据试题库按简单:中等:较难=30:40:30的比例自动生成,也可随机抽取或由任课教师自行组卷。此部分内容采用闭卷考核方式。笔试考核成绩由任课教师在笔试试卷批阅后,填入《学生课程考核成绩登记表》中。

5.口试成绩(30%)。题库中的主观类题目考核以口试的方式进行,主要考核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表和交际能力。

学生可根据自己所抽到的题签进行作答,考核教师进行考核过程记录(填写口试记录单)并按题库提供的标准答案(包括详细的采分点注释)给出考核成绩。最后填入《学生课程考核成绩登记表》中。

6.实操成绩(10%)。实操成绩包含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平时操作成绩,成绩为每个实操项目实验后,学生所完成的《工作单》成绩,由实验指导教师批改后给出,填入《学生实操成绩记录表》并于期末汇总

《汽车底盘电控系统检修》课程标准

形成实验总成绩 ,折算后填入《学生课程考核成绩登记表》中。该项成绩约占课程总成绩的10%。第二部分为过程考核成绩,根据教学标准规定的过程考核项目进行考核,由任课教师按考核评分表上给出的成绩累计折算后填入《学生课程考核成绩登记表》中。该项成绩约占课程总成绩的10%。

7.出勤考核成绩(5%)。出勤考核以平时《学生上课考勤表》记录为准,根据旷课、事假、迟到及早退情况,在期末总成绩中扣除相应的分值。一般情况,旷课一次扣2分,事假累计2次扣1分,迟到和早退累计3次扣1分。全部出勤考核扣分不能超过5分。但对于出勤率低于本课程总学时的1/4(16学时)者,则取消本课程考试资格,即需要重修。出勤扣分值由任课老师于课程结束时统计计算后,填入《学生课程考核成绩登记表》中。

8.其他成绩。该项成绩为奖励性成绩,主要针对学生平时课程学习中某方面突出表现进行适当加分,如成课程相关的比赛获奖、没有列入上述考核项目的成果等。评分标准由任课教师掌握,但该项成绩加入后的总评成绩不能超过100分。

(二)评价标准

所有各项考核均结束后,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课程考核成绩登记表》中所填写的各项考核成绩进行计算汇总,得出每位考生的课程总成绩。按照学校的规定进行上网成绩登录或打印上报存档。

11/ 11

汽车底盘车身电子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底盘车身电子控制技术标准 课程名称:底盘车身电子控制技术 课程类别:职业能力必修课 适用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 学时:120学时 学分:7学分 一、课程的性质 汽车底盘车身电子控制技术是一门专业职业能力必修课程,也是该专业的核心课程。 本课程主要讲授自动变速器、制动防抱死系统(ABS)、驱动防滑系统(ASR)、电控悬架、四轮转向与电控助力转向系统等汽车底盘电控技术,及汽车电子仪表与综合信息显示系统、电控安全系统、电控舒适、娱乐系统、通信与智能化控制系统等汽车车身电子控制技术的基本结构组成、工作原理、使用特性、常见故障诊断及排除。 本课程技术含量大、难度也大,课程内容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汽车检测与维修的高度,本课程掌握程度也代表了学生专业学习的最高水平。 该课程的先导课程是《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和《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检修》。可与《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平行开课,也可随意先后,但先开的课程要多讲授一些汽车电脑和控制方面的理论知识。 二、设计思路 本课程内容较抽象,控制系统控制逻辑无法用实物展示,这对习惯于动手不擅长深 入动脑的职业学院的学生来说,显得更为困难。如何引导他们转换学习思维,如何将抽 象的理论讲解清楚并与汽车电控系统的维修联系起来,是教学设计的重点。 实用文档

本课程的讲授理念是:首先避免从设计的思路讲解和要求学生,要从使用者和检修者需要来安排内容和方法;再者要用形象的模拟或实车上真实的实验将抽象的控制理论和控制逻辑显示出来;最后,要结合汽车维修的实际,结合真实故障检测与排除来讲,一是提高学生兴趣,二是学以致用,缩小理论与实践的距离,避免高分低能的现象。 本课程宜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方法,结合模块化教学、案例教学、分组教学等方法。将课程内容划为相对独立的小模块,每个模块对应几个实训项目和案例,学生分组实训和讨论,在应用中学习、即学即用,这样便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锻炼了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 1.掌握自动变速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检修方法; 2.掌握电控防抱死制动系统(ABS) 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检修方法; 3.掌握电控驱动防滑系统(ASR/TRC) 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检修方法; 4.掌握电子稳定程序控制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检修方法; 5.掌握电子控制悬架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检修方法; 6.掌握电控动力转向与四轮转向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检修方法; 7.熟悉汽车电子仪表与综合信息显示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检修方法; 8.掌握电控安全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检修方法; 9.掌握电控舒适、娱乐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检修方法; 10.熟悉通信与智能化控制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检修方法。 实用文档

《汽车底盘电控系统检修》课程标准

《汽车底盘电控系统检修》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汽车底盘电控系统检修》是高职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专业核心技能课程之一,属于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必修(考试)课程。《汽车底盘电控系统检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汽车维护的操作技能为目标,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汽车底盘电控系统检修》课程以《汽车机械基础》、《汽车构造》、《汽车拆装》等课程为基础,培养学生对汽车底盘电控系统结构、原理的认识,并能够利用现代诊断和检测设备进行汽车底盘电控系统故障诊断、故障分析、零部件检测及维修更换等专业能力。 二、课程设计思路 (一)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 课程的设计的总体思路以人才的培养目标为依据,为专业人才的培养服务。本专业是面向汽车后市场,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能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在生产和服务一线能够从事汽车机电维修、检测、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高技能人才。所以在设计课程中也要始终围绕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较强的专业能力这一主线。 (二)课程设置的依据 《汽车底盘电控系统检修》这门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于符合学生专业素质的能力培养的需求,本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应具备的素质能力其中就包括了学生需具备对汽车进行故障诊断的能力,能够制定汽车维护检测和修复的计划,并利用检测设备和维修工具对汽车零部件进行检测与修复的能力,因此这门课程的设置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三)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较强的汽车维修能力、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及沟通能力,具

《汽车底盘原理与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底盘原理与维修 第一章汽车底盘的基本概念 1.1 汽车底盘的定义 汽车底盘是指汽车的支撑结构,支撑车身和发动机、变速器等设备,传递车身和发动机承受的各种力,保障车辆正常行驶。底盘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车辆的稳定性、操控性和安全性。 1.2 汽车底盘的结构 汽车底盘主要由车架、前后悬架、转向系统、制动系统以及轮胎和悬挂系统等组成。其中,车架是整个底盘的骨架,承受着车身的重量和扭矩力;前后悬架主要负责吸收和减轻路面震动,保证车辆行驶的平稳性;转向系统控制车辆的转向方向;制动系统控制车辆的制动和停车;轮胎和悬挂系统是底盘与地面之间的连接部分,直接影响着车辆的操控性和舒适性。 第二章汽车底盘的工作原理 2.1 车架的作用 车架是汽车底盘的主要组成部分,它起着连接、支撑和保护车身和发动机的作用。车架需要具备足够的刚性和强度,以承受车辆行驶时的冲击和扭矩力,保证车身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2 悬架系统的作用 悬架系统主要通过减震器和弹簧来减轻车辆行驶时的震动和颠簸,提高车辆的舒适性和稳定性。悬架系统还能够保证车轮与地面的良好接触,提高车辆的抓地力和操控性。 2.3 制动系统的原理 制动系统通过制动器将动能转化为热能,实现车辆的制动和停车。制动系统包括刹车片、刹车盘、制动液和制动总泵等部件,通过刹车踏板控制制动力的传递,保证车辆的安全行驶。 2.4 转向系统的作用 转向系统通过转向机构和转向齿轮,控制车辆的转向方向。合理的转向系统能够保证车辆的转向灵活、方便、准确,提高驾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第三章汽车底盘的维修与保养 3.1 悬架系统的维护 悬架系统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承受着较大的冲击和振动,因此需要定期检查和更换减震器和弹簧,保证悬架系统的正常工作。还需要注意保持悬架系统的清洁,防止灰尘和杂质对悬架系统的影响。

汽车底盘电控系统检修课程标准

《电气控制技术》 课程标准 适合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 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 机电一体化技术 液压与气动技术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 数控机床维修技术课程性质:职业能力基础平台课程撰写人:

《汽车底盘电控系统检测与修复》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汽车底盘电控系统检测与修复》 课程代码: 课程性质:理论+实训 学时学分:96学时,6学分(其中理论72学时;实训24学时;综合实训30学时) 课程属性:专业必修课 先修课程:汽车电器设备与检修、汽车底盘检测与维修、电控发动机 后续课程:无 适用范围: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汽车运用技术 制订人:王志欣 一、课程定位 《汽车底盘电控系统检测与修复》适合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汽车运用技术等汽车类高职高专学生的专业骨干核心课程,前期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有《发动机原理与检修》、《汽车电器设备与检修》、《电控发动机》、《汽车底盘检测与维修》等,本课程与《汽车新技术》、《汽车检测与诊断》、《汽车专业英语》等课程同步开设,这些专业课程共同为学生在汽车服务领域提供了技术保证。 二、课程性质 《汽车底盘电控系统检测与修复》是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属于机械、液压、电子控制技术综合应用的一门课程,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才能对汽车尤其是高级轿车的高新技术性能进行综合分析,诊断和排除故障,锻炼企业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和素质。 三、课程目标 《汽车底盘电控系统检测与修复》共分六个学习单元一:汽车主动安全技术;任务1:防抱死制动系统修复;任务2:驱动防滑转系统修复;任务3: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修复;任务4:主动安全系统知识拓展;学习单元二:电控动力转向系统;学习单元三:电控四轮驱动系统;学习单元四:电子控制悬架系统学习单元五:动力系统车载网络;学习单元六:自动变速器。 针对各系统的作用、组成、结构和原理、维护、故障现象、诊断、检测与修复方法做了详细的阐述,教学中突出重点和难点,并针对汽车前沿技术进行了必要的知识拓展。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和对汽车底盘电控系统的感知、认知能力。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创新能力,

《汽车底盘电控系统原理与检修》课程标准

山东华宇职业技术学院学院 《汽车底盘电控系统原理与检修》课程标准 一、学习领域定位 《汽车底盘电控系统原理与检修》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汽车电路与电子系统检修》课程是学习本课程的基础。本课程综合性强,对专业基础知识的要求较高。学习领域的确定依据是汽车维修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的系统化加工,充分考虑其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最终确定了八个学习情境。 二、学习领域目标: 1、专业能力目标 (1)培养汽车车身控制系统的故障分析、判断能力。具体要求是通过对故障现象的分析,能够确定故障原因(部位); (2)学会检测设备、仪器、仪表的正确使用方法;能够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为故障判断提供依据; (3)能够独立完成一些典型故障的排除工作。 2、方法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查阅技术资料、技术文件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提高的能力; (3)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善于积累经验、总结经验、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 3、社会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与人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培养学生认真做事的习惯,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3)培养学生事实求是的工作态度。 三、学习情境设计 1、学习情境设计思想 充分利用现有教学条件来构建学习情境。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系统化加工、构建学习情境。学习情境要具有合理的梯度结构,能力要求由低到高,遵循学生的检测规律;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操作机会,实现教、学、做一体化;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学习小组接受老师安排的工作任务,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使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汽车底盘电控系统检修》教学大纲

《汽车底盘电控系统检修》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汽车底盘电控系统检修》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必修的主干专业课程。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 (1)使学生掌握汽车底盘电控系统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汽车底盘电控系统故障诊断与故障排除的能力。 (2)为学生继续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基础,培养学生学习掌握相关专业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精神,为职业岗位提供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全面讲授汽车底盘电控系统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技能和创业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1、基本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汽车电控液力自动变速器、无级自动变速器、电控防抱死系统、电控驱动防滑/车身稳定控制系统、电子控制悬架系统、电控动力转向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控制电路等基本理论,进行使用和维修的基本操作训练。 (2)掌握汽车底盘各电控系统的故障诊断方法,能准确分析故障的原因。 2、能力目标 (1)掌握汽车底盘各电控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故障排除的方法。 (2)掌握常用底盘电控系统诊断仪器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1、自动变速器异响故障检修(30学时) 讲述自动变速器的拆装、液力变矩器及其检修、齿轮变速机构检查与动力传递路线、换挡执行机构及其检修、自动变速器机械系统故障检修。 实训一:电控液力自动变速器的拆装(4学时) 实训二:电控液力自动变速器的检修(2学时) 实训三:电控液力自动变速器机械系统故障诊断(2学时) 2、自动变速器漏油故障检修(10学时) 讲述液压系统的拆装检查、液压系统故障检修。 实训四:液压系统的拆装及检修(2学时) 3、自动变速器换挡冲击故障检修(12学时) 讲述电控系统传感器检修、电控系统执行器检修、自动变速器综合故障检修。 实训五:自动变速器电控系统的检修(2学时) 4、无级变速器无前进档故障检修(6学时) 讲述无级变速器的拆装检查、无级变速器故障检修。 实训六:无级变速器的拆装检查(2学时) 5、ABS故障指示灯常亮故障检修(12学时) 讲述ABS系统的拆装检查、ABS系统故障检修。 实训七:ABS系统的检修(2学时) 6、ASR/ESP功能失效故障检修(10学时)

23汽车底盘电控系统原理与维修课程标准-64课时

汽车底盘电控系统原理与维修 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 《汽车底盘电控系统原理与维修》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与汽车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成方面占重要地位。按照典型工作岗位对专业能力的需求,参照汽车维修职业资格标准,与行业企业合作,基于职业分析构建了汽车运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本课程构建于《汽车识图与常用零件测绘》、《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拆装实训》等课程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以轿车结构与维修为主要内容,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方案设计,以行动导向组织教学过程,使学生能够对汽车底盘电控系统进行故障诊断,利用检测设备和维修工具对汽车传动系统零部件检测并予以修复,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本课程适用于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与汽车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三年制学生。 二、课程教学目标 总体目标: 汽车维护是汽车机电维修工在职业成长的初期和中期阶段在汽车维修企业需从事的基本工作之一。本课程是汽车机电维修人员根据服务顾问或车间调度提供的维修工单,在汽车机电维修车间,在规定工时内以经济的方式借助维护作业工单独立或合作完成。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或借助维修手册等资料,制定汽车维护作业计划,并实施和检查反馈。在维护操作过程中能完成对所做维护工作的陈述、能对维护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增项内容及时对服务顾问进行反馈、能对所完成维护操作中车辆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能对检查不合格的项目进行调整或换件处理、能对专用检测仪器的正确操作、就维护作业进度与车间调度进行工作沟通,将完成维护操作的车辆及维护作业工单交由车间质检。能正确填写维护作业工单,遵守5S 工作要求及安全规程要求。 (一) 基本素质教育目标 1.具备与客户沟通和协商的能力。 2.具有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 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汽车底盘构造与检修》课程标准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课程类别专业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课程 课程类型理实一体课程课程学时144学时 修读学期第1学期适用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合作开发企业吉林省驰恒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 执笔人仉舵、曹丽娜、刘志超审核人温海峰1.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 1.1课程定位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电子技术等专业进行职业能力培养的专业核心课程,它集理论与实践为一体,通过现场实训操作、课堂讲授相结合等环节初步培养学生的汽车底盘故障检修的技能。 本课程构建于《汽车机械基础》、《汽车电工电子基础》《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等课程的基础上,围绕汽车底盘系统的构造与维修,着眼于当代汽车维修企业需求组织教学内容,为其后续课程《汽车电控底盘》、《汽车行驶与安全系统维修专门化》打下基础,为进行汽车底盘全面故障诊断提供技能训练,为岗位需求提供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2设计思路 通过对吉林省华之诚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汽车维修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确定了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以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为重点,根据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从德系汽车维修工的工作实际出发,按一汽大众汽车标准服务流程构建课程体系,从汽车维修工日常维修工作内容、培养学生从业能力等不同的角度对课程内容进行序化。课程内容选择注重实用性、先进性、可操作性,通过完成项目工作任务来学习汽车维修的基础知识及基本方法,培养学生汽车维修的能力。 2.课程目标 2.1知识目标 (1)能够熟练掌握底盘各总成及零部件的作用、结构、工作原理、相互间的连接关系; (2)深刻理解汽车底盘各机械部件、电器部件的作用; (3)掌握汽车底盘各系统工作原理;

《汽车底盘电控系统与维修》课程标准(12级)

《汽车底盘电控系统与维修》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325007 课程类型:专业组选课 学时:65 学分:4 适用专业:汽车服务工程(检测) 前导课程:汽车构造、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 二、课程性质、地位和目标 《汽车底盘电控系统与维修》是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组选课程。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根据目前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掌握电控液力自动变速器、新型自动变速器、车轮防滑转电控系统、电控悬架系统、电控转向系统等一些先进的轿车新技术,同时掌握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检修的基本技能;理解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故障测试方法;了解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本课程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汽车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为后续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车辆鉴定与评估等专业课程学习打好基础,也为今后从事技术工作创造良好条件。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四、考核与评价 1.考核性质:考试课

2.考核方式:闭卷笔答 3.成绩评定方法:平时成绩×40%+期末成绩×60% 五、推荐教材 理论课教材: 《汽车底盘电控系统原理与检修》,张蕾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年7月 六、其它 (一)推荐阅读书目 1.《汽车电器与电控技术》,舒华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 2.1; 2.《现代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曹红兵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二)推荐专业期刊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长沙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研究所主办 (三)推荐专业网站 1.https://www.doczj.com/doc/2019341946.html, 2. https://www.doczj.com/doc/2019341946.html, 3.https://www.doczj.com/doc/2019341946.html, 编写人:张忠狮 审核人:

汽车底盘电控技术课程标准

《汽车底盘电控系统检修》课程教学标准 课程编码:30803005 课程类别:专业素质课 适用专业:汽车电子专业课程管理单位:汽车工程系 学时: 40 学分:2 制定日期:2011.03.27 第一次修订日期: 第二次修订日期: 1、课程概述 1. 1课程性质 《汽车底盘电控系统检修》属于人才培养方案中四个课程模块中的专业素质课,该课程是以实践为主的课程,是汽车维修与检测及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必修专业主干课。 1.2课程的定位 《汽车底盘电控系统检修》课程是汽车维修与检测及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职业核心课程。其先修课程是《电工电子技术》、《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等课程,该课程为后续课程《汽车检测与诊断》、《汽车车身电控技术》以及企业顶岗实习、毕业实践等环节。该课程与前后续课程共同形成了完整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是实现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以及汽车电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主要培养学生利用现代诊断和检测设备进行汽车底盘系统故障诊断、故障分析、零部件检测及维修更换等专业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1.3修读条件 没有特殊要求 2、课程目标 2.1 专业能力 1.能独立制定维修计划,并能正确选择检测设备和仪器对汽车底盘电控系 统进行检测和维修; 2.具备专业顶岗、上岗能力; 3.能对自动变速器、ABS系统、电控悬架和转向助力系统故障进行诊断、 检测和维修; 4.能正确使用万用表、故障诊断仪、示波器等常用检测和诊断设备, 5.熟悉安全操作规范、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规范。 2.2社会能力 1.具有较好的行为规范能力和职业道德;

2.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3.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 4.具有较强的质量意识和客户服务意识; 5.具有较强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6.具备逐步掌握和不断提高搜集、整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具 有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的能力。 2.3方法能力 1.能够综合分析问题,决策、计划和解决问题; 2.知道查阅资料,能够自主获取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相关新技术和新知识; 3.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4.善于从个案中找出共性、总结规律和积累经验; 5.具备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具有较强的开拓创新和探究新技术的能力。 3、课程内容与要求、参考课时、教学方法建议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汽车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主要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汽车底盘拆装和维修的基本知识,为后续课程学习及以后从事生产技术工作奠定必要的基本知识和初步操作技能。 本课程理论知识与技能实践并重,课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通过课程,使学生认识汽车底盘的总体构造、掌握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与简单的底盘故障诊断技能。主要培养学生会利用现代诊断和检测设备进行汽车底盘的故障诊断、故障分析、零部件检测及维修更换等专业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课程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并将学生遵守时间、设备保养、“6S”执行情况、环境保护、团结协作、语言能力等内容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1课程设计理念 本课程的设计突破了学科体系模式,打破了原来各学科体系的框架,围绕专业培养目标,根据本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作用地位,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以学生将来从事的职业岗位必备的相关知识和技术为依据,兼顾了企业和个人两者的需求,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即以培养全面素质为基础,以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 2.课程设计思路 (1)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组织教学,在实现工作过程的同时培养学生应具备的岗位素质; (2)教学体系满足中等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符合中等技能人才的成长规律; (3)课程内容与教学安排充分体现能力进阶,便于不同阶段不同要求的学生学习; (4)理论知识与技能兼顾,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5)设计教程注意三个“结合”(理论和生产实践过程结合,现场辅导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知识积累、能力锻炼与岗位素质提高相结合),同时顾及师生角色的调整、能力的传递以增加学习的趣致和难度(随着课程的深入学习,教师讲授比例逐渐减少,学生自主学习内容不断增加)。 (≡)开设时间与学时 开设时间:第2学期;学时:112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①掌握汽车维修工具的使用方法;

汽车底盘的检修课程标准

《汽车底盘检修》课程标准

目录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二、课程目标 三、教学活动项目设计 四、学习任务设计 五、教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汽车底盘维修》是汽车机电维修的核心课程。 《汽车底盘维修》的学生经过《发动机机械系统检测与维修》课程、《汽车底盘检测与维修》课程、《汽车电气检测与维修》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必修的一门课程,其主要是培养学生能够检测与排除现代汽车底盘各大系统一些常见故障的能力。培养学生能独立操作仪器、仪表检测、分析故障点并排除故障的能力。培养学生能自主学习,通过查阅技术资料而完成底盘各大系统出现综合形故障的分析排查能力。培养学生成为一个高技能、高素质的合格的优秀员工。 二、课程目标 通过《汽车底盘维修》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独立检测、维修汽油电控发动机各控制系统常见故障的专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分析沟通能力。 (一)专业能力 1,具备与客户沟通能力,能祥尽咨询故障车况,查阅故障车技术资料,并能初评车辆技术状态和故障查找方案。 2,能迅速制定检测维修方案,并能正确选择工具、检测设备与仪器对故障车底盘各大系统进行检测与维修。 3,能对汽车底盘维修各系统结构有个全面的了解,能认知底盘各系统中的零部件。并能识读它们。 4,能正确选用工具、设备与仪器对底盘运作发生故障检测与维修,并对其系统各零部件的技术要求、质量变化、参数要求进行查

看分析故障。 6,能正确选用工具、设备与仪器对离合器打滑的故障检测与维修,并对离合器打滑进行拆检。 7,能正确选用工具、设备与仪器对变速器无法挂挡的故障检测与维修,并对变速器各控制系统各传感器、执行器的技术参数、数据流、波形图进行查看分析故障。 8,能正确选用工具、设备与仪器对电控发动机排放控制系统的检测与维修,并对驱动桥异响进行分析故障。 9,能正确选用工具、设备与仪器对减振器漏油的检测与维修,并对减振器周边零部件进行查看分析故障。 10,能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技术规定,按照正确规范操作维修,确保维修质量。 11,能认真清洁工量具、生产场地并按环保要求处理辅料、废气油、液和损坏零部件。 (二)社会能力 1、具有进行口语表达能力,能很好地与同学、老师、客户进行协商与沟通。 2、能与同学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好各项维修作业。 3、能严格遵守实训车间、企业的工作制度,服从工作安排。 4、具有良好的时间观念,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5、具有工作责任感,质量意识强。 (三)方法能力 1、会借助流程图、工作回路图诊断故障部位。 2、会查找、使用维修手册、网络等各种资源获取所需信息。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学课程标准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其任务是讲授现代汽车底盘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底盘的维护与修理,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等知识,使学生系统掌握汽车底盘各总成的功用、结构和基本工作原理,初步具有汽车底盘拆装、故障诊断与排除、零件损耗分析与检验分类、合理维护与修理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从事汽车运用与维修岗位的职业能力,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 知识教学目标 1. 了解汽车底盘各系统、各总成的功用、组成和类型。 2. 掌握汽车底盘各总成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3. 掌握汽车底盘合理维护和修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4. 掌握汽车底盘常见故障的检测、诊断与排除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二) 能力培养目标 1. 掌握汽车底盘拆装的方法。 2. 掌握正确使用、操作汽车底盘维修与检测工具和设备的方法。 3. 掌握检测、诊断与排除汽车底盘常见故障的方法。 4. 掌握汽车底盘维护和修理的基本方法。 5. 掌握自我学习新知识、适应汽车底盘新结构和新技术发展变化的方法。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 绪论 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国内外汽车底盘技术发展的状况。 (二) 汽车传动系 1. 概述 了解汽车传动系的功用与组成,汽车的驱动形式与传动系的布置形式。 2. 离合器 了解离合器的功用、性能要求和类型;掌握离合器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掌握典型离合器的构造,主要零件的检修、离合器的装配与调整、离合器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3. 普通变速器 了解变速器的功用、类型;掌握普通齿轮变速器的变速传动原理;掌握变速器变速传动机构的构造和各档传动路线,变速器操纵机构的构造和工作情况;掌握变速器的维护,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变速器主要零件的检修,变速器的装配、调整、磨合与试验。 4. 液力机械自动变速器 了解液力机械自动变速器的功用、类型及组成;掌握自动变速器各部分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掌握自动变速器的维护、故障诊断与检修。 5. 万向传动装置 了解万向传动装置的功用、组成和类型;掌握万向节的构造与工作原理;理解万向传动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中职学校三年制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 一、课程的性质与地位 本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目标是在掌握汽车底盘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和汽车底盘维修理论的基础上,科学地反映现代汽车底盘的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培养学生了解汽车的行驶原理,掌握汽车底盘及各总成的结构、工作原理,并具有对汽车底盘各总成的使用、维修、检测、调试、故障诊断与排除等方面的能力。本专业学生应达到高级汽车维修工资格证书中相关技术考证的基本要求。 《汽车底盘构造及维修》是汽车运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具有实践性强,与生产实际联系紧密的特点。是掌握职业岗位服务技能的主干课程,是一门专业必修课。 二、课程任务与教学目标 课程任务:使学生掌握汽车底盘各系统的基础知识,了解汽车底盘各系统基本工作原理和结构、性能特点。使学生掌握离合器故障诊断与维修、手动变速器故障诊断与维修、自动变速器故障诊断与维修、万向传动装置故障诊断与维修、驱动桥故障诊断与维修、行使系故障诊断与维修、转向系系故障诊断与维修、制动系系故障诊断与维修。 汽车底盘专业培养目标:使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技能;具有获取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应用的能力;具有较强安装、故障诊断和维修等方面的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成为能够从事汽车生产、汽车销售和汽车维护的高技能综合型实用人才。 课程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素质目标三个方面。 1、知识目标 1)、了解汽车底盘各机构、各系统的功用、组成和类型; 2)、熟悉汽车底盘各机构、各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技能目标 1)、掌握汽车底盘的维护和修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掌握汽车底盘常见故障的分析、诊断与排除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3)、具有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素质目标 1)、热爱本专业技术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具有一定的沟通知识和技巧; 2)、具有团结合作精神和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 3)、自学和持续发展的能力,以适应现代汽车底盘新结构和新技术发展变化。 三、课程重点和难点 重点: 1、了解汽车底盘各机构、各系统的功用、组成和类型; 2、熟悉汽车底盘各机构、各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难点: 1、掌握汽车底盘的维护和修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掌握汽车底盘常见故障的分析、诊断与排除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也是技能方向课程的重要基础课程。本课程将汽车底盘构造、维修知识融为一体,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能力和方法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系统地讲授汽车底盘构造、原理、维护、修理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在掌握汽车底盘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掌握底盘维护和机械故障的诊断与修理方法,具备底盘维护和一般机械故障诊断与维修的能力,为将来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职业能力目标: 1.会查阅汽车底盘技术资料; 2.熟悉不同汽车底盘的类型,了解不同类型汽车底盘的拆装技术; 3.能够熟练使用常用工具和汽车专用拆装工具; 4.能正确拆装更换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制动系各总成及部件; 5.掌握汽车底盘的主要结构与工作原理; 6.具有一定的应变能力、组织能力及协调能力; 8.具有安全操作意识和环保意识,会处理废料。 三、参考学时 180学时。 四、课程学分 10学分。

六、教学建议

(一)教学方法 1.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职业技能证书的考核,可 以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项目式教学等方法组织教学。 2.灵活运用集体讲解、小组讨论、示范演示、答疑指导、分组训练、综合实践等教学形式,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中做,做中学。 3.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配合实物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资源、仿真模拟软件等手段,把最新的汽车维修资料展现在学生面前,提高教学效果。 (二)评价方法 1.坚持多元化的评价原则,实行日常考核、理论考核与实训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2.重视学生平时表现,结合平时考勤、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试、实验实训、技能竞赛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3.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特别给予鼓励,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 (三)教学条件 1.课堂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课件及发动机实物教具。 2.实训条件:参照实训室设备配备标准进行,每名学生实训时的使用面积不低于6 ,实训室楼层高度不低于4.5m,实训教学师生比在1 : 15左右。 (四)教材编写 1.以本省经济发展为基础,以本地区保有量较大的车型为例,引入职业资格和行业规范要求,紧密结合汽车运用与维修岗位需求,进行内容组织,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色与本省特点。 2.以适度够用、安全规范为原则,引入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增加理实一体化、任务驱动式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模式灵活组织教学。 3.本课程标准为基本标准,教材内容应有所拓展,可以将新设备、新技术、 新工艺及时适当地纳入教材,以满足汽车维修发展的实际需要。 4.教材应做到语言简炼、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图形的选用尽可能采用立体图形,实操部分多采用照片图和维修手册图形等。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高职版)》 课程标准

《汽车底盘构造与检修(高职版)》 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汽车底盘构造与检修(高职版)【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校企合作汽车专业精品课程 【适用专业】为高等职业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应用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及其他汽车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汽车相关岗位技术培训用书和相关从业人 员工作、学习的参考书 【授课单位】【总学时】64 【教材】 【编写执笔人】张维军王明虎【编写日期】 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1.1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校企合作汽车专业精品课程之一,它是一门实践性强的综合课程。其功能是在培养更多、更优秀的汽车底盘维修技术人才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环保意识、道德观念、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等,以及培养学生对党的领导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2 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注重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结合,适应岗位要求和社会的发展需求,使理论知识和实际岗位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同步提高技能水平。 二、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汽车底盘各系统的功用及组成; (2)掌握离合器的功用、分类、构造、工作原理及工作状态; (3)掌握变速器的类型、手动变速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4)掌握自动变速器的特点、类型、基本构造;

(5)掌握万向传动装置的功用、构造、工作原理、常见故障和检修方法; (6)掌握驱动桥的功用及分类、构造及工作原理; (7)掌握车架和车桥的功用、分类及构造; (8)掌握车轮及轮胎的功用、分类、轮胎规格和胎侧标识; (9)掌握悬架的功用、构造及分类,熟悉非独立悬架、独立悬架、电控悬架; (10)掌握转向系统的功用、分类及常用术语,掌握机械转向系统的构造及工作原理;(11)掌握助力转向系统的功用、分类、构造及工作原理; (12)掌握制动系统的功用、基本工作原理、应满足的基本要求分类及组成,熟悉人力液压制动系统,掌握制动器的分类与构造; (13)掌握ABS的功用、组成、分类、工作原理,熟悉驱动防滑控制系统和电子稳定系统。 2.能力目标 (1)能够识别汽车底盘的各组成部分,正确完成汽车底盘维修时的人员和场地准备工作;(2)能够拆装离合器、诊断常见的离合器故障及主要部件进行检修; (3)能够拆装手动变速器、诊断常见故障及对主要部件进行检修; (4)能够拆装自动变速器总成、诊断常见的自动变速器故障; (5)能够拆装万向传动装置、诊断常见的万向传动装置故障及对主要部件进行检修;(6)能够拆装驱动桥、诊断其常见故障、能够对驱动桥主减速器进行调整; (7)能够拆装车架、车桥、对车架和车桥的主要部件进行检修; (8)能够拆装车轮和轮胎、诊断常见的车轮和轮胎故障、对轮胎进行维护和检修;(9)能够拆装悬架、诊断常见的悬架故障并能够对悬架进行检修; (10)能够拆装机械转向系统、诊断其常见的故障并能够进行检修; (11)拆装助力转向系统、诊断常见的故障并能够对其进行检修; (12)能够拆装制动系统的主要部件、诊断常见的制动系统故障并能够对制动系统的主要部件进行检修; (13)能够拆装轮速传感器、能够诊断ABS故障。 3.素质(思政)目标 (1)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提升科学地、辩证统一地认识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2)培养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工作作风,科学严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的团队精神; (3)培养安全操作的意识,提高科学、辩证统一认识和分析事物的能力,培养环境保护意识; (4)培养安全操作的意识,提高科学地、辩证统一地认识和分析事物的能力,培养团结协作的意识,培养以诚待人、以理服人的道德品质; (5)培养安全操作、团结协作的意识,提升科学地、辩证统一地认识和分析事物的能力;(6)培养安全操作的意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精益求精、脚踏实地的职业素养; (7)培养安全操作的意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

课程思政《汽车底盘电控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教学大纲

三年制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 《汽车底盘电控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标 (一)课程性质和总体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本课程针对高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底盘电控系统为核心内容来组织教学过程。以理实一体化教室为平台,项目教学为单元,任务引领为方法,重新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优化。强化理论适用为主,突出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全面贯彻“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模式。在任务评价中融入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评价,在任务之间基本实现了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力求做到教学内容实用、够用,满足企业对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课程。在汽车底盘电控系统检测与维修思政课程教学实践中,充分考虑本校学生的知识结构、理论水平和应用能力要求,按照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从诚信品质、职业道德、责任意识、工匠精神等方面,将汽车底盘电控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在授课方式上,将校内多媒体教学资源与校外众多的汽车企业、产学研基地相结合,与时俱进,开拓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各种能力,做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二)知识、能力和素质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认识汽车上底盘电控各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 深刻理解电控系统传感器、执行器的作用; 3. 认识传感器、执行器的结构,深刻理解元件的原理及特性; 4. 深刻理解底盘各电控系统故障诊断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二)能力目标 1. 能够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自主学习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 2. 能够从个案中找到共性,总结规律,积累经验。根据经验正确识别汽车底盘各电控系统,具有故障诊断和排除的实际经验;

《汽车底盘电控技术》课程标准

《汽车底盘电控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汽车底盘电控技术 适用专业: 汽车维修专业 一、课程性质 《底盘电控技术》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核心专业技能课,是基于工作过程、校企合作开发的“教、学、做一体”的工学结合课程。 本课程构建在《汽车发动机构造》、《汽车底盘构造》、《汽车电气设备检修》等先导课程的基础上,其后续课程为《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检测维修实训》等,同时在后续的企业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等环节中也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二、课程设计思路 (一)课程设置指导思想 本课程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创新课程体系和改革教学内容为重点,准确把握课程定位,科学制定课程标准,整体优化教学过程,充分发挥本课程标准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支撑作用,在遵循职业能力认知规律的基础上,与行业企业合作,同行业企业专家一道共同进行课程的开发。 (二)课程设置依据 本课程设置依据是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三)课程目标、内容确定的依据 1、课程目标确定的依据 通过调查收集社会需求和职业技术发展状况等信息,分析汽车保险实务职业

岗位(群)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要求。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确定学习领域课程目标,细化、分类、归纳课程目标。 2、内容确定的依据 根据课程特点,经过比较分析,设计出本课程课程结构,对每一项目与进行了具体的描述,规定了每项对应的职业能力要求。通过教学分析,选择教学内容。在任务过程导向下,设计出“必需够用”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实践知识、职业能力训练内容、学生自主学习支持材料等构成课程内容体系,按工作任务过程及其逻辑关系和认知层次,整合、序化课程教学内容. (四)课程目标实现的途径 1、教学内容选取充分考虑到为学生将来学习和发展打下专业基础平台,体现职业能力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构建校企合作特色教材,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同时,为使教学针对性更强,为学生提供大量维修手册、原厂培训教材和多媒体教学资源,便于学生自主的学习. 3、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建立大量校内外实训(习)基地,为课程目标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5、加强师资培训力度,提高任课老师的理论教学与实践动手能力。 三、课程培养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汽车底盘电控技术的基本组成、基本构造与工作原理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底盘电控系统检修基础知识,能够正确使用万用表、故障诊断仪、示波器等常用检测和诊断设备,熟悉安全操作规范、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规范,具有团队协作能力,最终使学生具备一定现场分析、解决汽车实际汽车电气系统问题的能力. (二)具体目标 1、能力目标 (1)能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

汽车底盘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汽车底盘维修课程标准 1. 前言 1.1 课程性质 《汽车底盘维修》课程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核心课程,是汽车类专业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与汽车紧密相关的课程,是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是学生接触专业的启蒙课程.本课程主要以底盘结构的基本理论为基础,融合了底盘各系统的基本知识和维修工艺,培养学生具备汽车底盘各部件正确拆装和检修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生掌握汽车底盘修理的操作技能、技巧;正确使用机、工、量具;增强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的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达到本工种中级技术等级水平,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 1.2 设计思路 本课程《汽车发底盘维修》设计思路为: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以完整的汽车制造、服务等岗位的工作任务为对象,组织学生通过完成这些工作任务来学习相关的知识、培养相应的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相关理论知识均与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有密切联系,并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课程的教学过程要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该门课程的总学时为144。以基于工作过程得课程开发理念为指导,以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为重点,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融合汽车维修检验工职业资格标准,以维修过程中常用的维修方式为典型工作过程,以来源于企业的实际案例为载体,以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实训室为工作与学习场所,对课程内容进行序化。通过教学模式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教学目标的开放性设计、教学考核方法改革等,保证了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全面培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