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桃花源记和病梅馆记的阅读答案

桃花源记和病梅馆记的阅读答案

桃花源记和病梅馆记的阅读答案
桃花源记和病梅馆记的阅读答案

桃花源记和病梅馆记的阅读答案 篇一:桃花源记 病梅馆记阅读答案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 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 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 自乐。 乙 苏州多产梅。或曰: 梅以曲、以欹①、以疏为美。 固②也。然梅之欹之疏 之曲, 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有以文人画士孤癖③之隐明告鬻④梅者, 斫⑤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⑥:而 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予购三百盆, 皆病者。 泣之三日, 乃誓疗之: 纵之顺之, 毁其盆, 悉埋于地, 解其棕缚。 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广贮苏杭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 也哉! (材料出自龚自珍《病梅馆记》) 【注释】①欹(q ):倾斜。②固:本来。③孤癖:特别嗜好。④鬻(y ): 卖。⑤斫(zhu ):砍削⑥重价:大价钱。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 分) (1)芳草鲜美: (2)渔人甚异之: (3)遏其生气: (4)安得使予多暇日: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 的意思。(5 分)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译文: (2)然梅之欹之疏之曲,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译文: 9.按要求从甲乙两文中摘录相关句子。(2 分) (1)描写桃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 (2)描写作者 疗梅 方法的句子: 10.对两文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2 分) A. 欲穷其林 与 穷予生之光阴 的 穷 用法一样, 悉如外人 悉埋于地 的 悉 的意思相同。 B. 甲文中的 豁然开朗 一扫武陵人的心中的疑惧, 正所谓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 C.乙文借梅议政,抨击了统治者对人才的摧残,表达了思想解放的迫切愿 望,与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的追求是一致的。 D.甲文语言质朴、生动,跟桃花源的氛围与人物浑然一体;乙文语言节奏 铿锵,极富感情,形象表达了作者的爱憎。 7.(1)鲜嫩(新鲜、鲜艳)美丽(2)以之为异。即 对见到的景象感到诧 异 (3)生机(朝气)(4)怎样才能(怎么能够)(共 4 分。关键字词是判分 的主要依据。的小毛病,如写了一个错别字等,可以不扣分) 8.(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能相互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2)但是梅树 枝干的倾斜、稀疏、弯曲,不是愚蠢的、只知赚钱的人以他们的智慧力量所能做 得到的。(共 5 分,第 1 句 2 分,第 2 句 3 分。不要求完全直译,无大错即可得 满分) 9.(1)甲文: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乙文:纵之顺之,毁其盆, 悉埋于地,解其棕缚。(共 2 分。答对一处得 1 分) 10.C(2 分)【解析】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表达的是诗人 建功立业的心声。 【参考译文】苏杭盛产梅。有的人说: 梅树以枝干弯曲、倾斜、稀疏为美。 固然如此。但是梅树的枝干的倾斜、稀疏、弯曲,不是愚蠢的、只知赚钱的人以 他们的智慧力量所能做得到的。 有人把文人画这士这种独特的癖好的隐情明白地 告诉卖梅的人,(让他们)砍掉端正的,培养倾斜的侧枝,剪去笔直的枝条,阻 遏它的生机,这样来谋取高价,于是江浙的梅都树都病残了。文人画士所造成的 祸害的酷烈,竟到了这样的地步啊! 我买了三百盆梅, 都是病残的。 我为它们流了三天泪, 于是发誓要治好它们。 放松它们,让它们顺着自己的本性长,毁掉那些盆子,把梅都种在地里,解开捆 绑它们的棕绳。 唉!我怎样才能拥有很多空闲的时间,又有很多空闲的田地,大量贮藏苏杭 的病梅,耗费毕生的时光来治疗这些病梅呢?

篇二:桃花源记病梅馆记阅读答案 《桃花源记》 《病梅馆记》 对比阅读答案 (2014 年常州市中考语文) 热★★★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 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 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 自乐。 (材料出自陶渊明 《桃花源记》 乙 苏州多产梅。或曰:“梅以曲、以欹①、以疏为美。”固②也。然梅之欹之 疏之曲, 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有以文人画士孤癖③之隐明告鬻④梅 者, 斫⑤其正, 养其旁条, 删其密, 夭其稚枝, 锄其直, 遏其生气,以求重价⑥: 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予购三百盆, 皆病者。 泣之三日, 乃誓疗之: 纵之顺之, 毁其盆, 悉埋于地, 解其棕缚。 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广贮苏杭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 也哉! (材料出自龚自珍《病梅馆记》) 【注释】①欹(qí):倾斜。②固:本来。③孤癖:特别嗜好。④鬻(yù): 卖。⑤斫(zhuó):砍削⑥重价:大价钱。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 分) (1)芳草鲜美: (2)渔人甚异之: (3)遏其生气: (4)安得使予多暇日: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5 分)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译文: (2)然梅之欹之疏之曲,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译文: 9.按要求从甲乙两文中摘录相关句子。(2 分) (1)描写桃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 (2)描写作者“疗梅”方法的句子: 10.对两文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2 分) A. “欲穷其林”与“穷予生之光阴”的“穷”用法一样, “悉如外人”“悉

埋于地”的“悉”的意思相同。 B.甲文中的“豁然开朗”一扫武陵人的心中的疑惧,正所谓“山重水复疑 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乙文借梅议政,抨击了统治者对人才的摧残,表达了思想解放的迫切愿 望,与“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追求是一致的。 D.甲文语言质朴、生动,跟桃花源的氛围与人物浑然一体;乙文语言节奏 铿锵,极富感情,形象表达了作者的爱憎。 篇三:桃花源记病梅馆记阅读答案 《桃花源记(节选)》《病梅馆记(节选)》对比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 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 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 自乐。 (材料出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苏州多产梅。或曰:“梅以曲、以欹①、以疏为美。”固②也。然梅之欹之 疏之曲, 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有以文人画士孤癖③之隐明告鬻④梅 者, 斫⑤其正, 养其旁条, 删其密, 夭其稚枝, 锄其直, 遏其生气,以求重价⑥: 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予购三百盆, 皆病者。 泣之三日, 乃誓疗之: 纵之顺之, 毁其盆, 悉埋于地, 解其棕缚。 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广贮苏杭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 也哉! (材料出自龚自珍《病梅馆记》) 【注释】①欹(qí):倾斜。②固:本来。③孤癖:特别嗜好。④鬻(yù): 卖。⑤斫(zhuó):砍削⑥重价:大价钱。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 分) (1)芳草鲜美: (2)渔人甚异之: (3)遏其生气: (4)安得使予多暇日: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5 分)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译文:

(2)然梅之欹之疏之曲,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译文: 9.按要求从甲乙两文中摘录相关句子。(2 分) (1)描写桃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 (2)描写作者“疗梅”方法的句子: 10.对两文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2 分) A .“欲穷其林”与“ 穷予 生之光阴”的“ 穷”用法一样, “ 悉如外 人”“悉埋于地”的“悉”的意思相同。 B.甲文中的“豁然开朗”一扫武陵的心中的疑惧,正所谓“山重水复疑无 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乙文借梅议政,抨击了统治者对人才的摧残,表达了思想解放的迫切愿 望,与“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追求是一致的。 D.甲文语言质朴、生动,跟桃花源的氛围与人物浑然一体;乙文语言节奏 铿锵,极富感情,形象表达了作者的爱憎。 《桃花源记(节选)》《病梅馆记(节选)》对比:福清教育网整理 7.(1)鲜嫩(新鲜、鲜艳)美丽 (2)以之为异。即“对见到的景象感到 诧异”(3)生机(朝气)(4)怎样才能(怎么能够)(共 4 分。关键字词是判 分的主要依据。的小毛病,如写了一个错别字等,可以不扣分) 8.(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能相互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2)但是梅树 枝干的倾斜、稀疏、弯曲,不是愚蠢的、只知赚钱的人以他们的智慧力量所能做 得到的。(共 5 分,第 1 句 2 分,第 2 句 3 分。不要求完全直译,无大错即可得 满分) 9.(1)甲文: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乙文:纵之顺之,毁其盆, 悉埋于地,解其棕缚。(共 2 分。答对一处得 1 分) 10.C(2 分) 【解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表达的是诗 人建功立业的心声。 《病梅馆记(节选)》:福清教育网整理 苏杭盛产梅。 有的人说: “梅树以枝干弯曲、 倾斜、 稀疏为美。 ”固然如此。 但是梅树的枝干的倾斜、稀疏、弯曲,不是愚蠢的、只知赚钱的人以他们的智慧 力量所能做得到的。 有人把文人画这士这种独特的癖好的隐情明白地告诉卖梅的 人, (让他们) 砍掉端正的, 培养倾斜的侧枝, 剪去笔直的枝条, 阻遏它的生机, 这样来谋取高价,于是江浙的梅都树都病残了。文人画士所造成的祸害的酷烈, 竟到了这样的地步啊! 我买了三百盆梅, 都是病残的。 我为它们流了三天泪, 于是发誓要治好它们。 放松它们,让它们顺着自己的本性长,毁掉那些盆子,把梅都种在地里,解开捆 绑它们的棕绳。 唉!我怎样才能拥有很多空闲的时间,又有很多空闲的田地,大量贮藏苏杭 的病梅,耗费毕生的时光来治疗这些病梅呢?

篇四:桃花源记病梅馆记阅读答案 病梅馆记阅读答案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暂无评价|0 人阅读|0 次下载| 病梅馆记阅读答案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课内语段阅读江宁之龙蟠,苏州 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 “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 欹为美, 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 号以 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 课内语段阅读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 “梅 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 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固也。 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 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 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 之疏之曲, 又非蠢蠢求钱 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 斫其正, 养其旁 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 画士 之祸之烈至此哉!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 ①以欹为美 ②明诏 ③孤癖之隐 ) ④鬻梅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 B.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C. 悉 埋于地 悉:全部。 烈:酷烈。夭:夭折。D.文人画土之祸之烈至此哉 3.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字与“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中的“之”用 法相同的一句是 ( ) A.乃誓疗之:纵之顺之 C.杭州之西溪 B.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 D.梅之 欹之疏之曲 ) 4.下列句中加点的两个字在古汉语中是一个词的一项是 ( ①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②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 删密、 锄正 ③先 ⑥约为婚姻 ⑦此所以学者不可以帝不以臣卑鄙 ④吾从而师之 ⑤忠 之属也, 可以一战 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⑧古之学者必有师 A.②⑤ B.④⑦ C.⑥⑦ D.①⑧ 5.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两个“病”字相同,两个“美”字也相同 B.两个“病”字相同,两个“美”字不相同 C.两个“病”字不相同,两个“美”字相同 D.两个“病”字不相同,两个“美”字也不相同 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中的“夭”用法相同 的一项是 ( A.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 ) B.删其密 C.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

D.穷予生之光明以疗梅也哉 7.下列句子按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是( )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 ⑤未之多见也 ⑥木直中绳,①梅之欹之疏之曲, 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蓝 ③句读之不知, 惑之不解 輮以为轮 ⑦ 求人可使报秦者 ④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 ⑧使不辱于诸侯 A . ①/②/③⑤/④⑦/⑥/⑧ B . ①②/③⑤⑥/④⑦/⑧ C.①②/③⑤/④⑦⑧/⑥ D.①/②/③⑤⑥/④⑦/⑧ ) 8.依据文意,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点出三个著名的产梅胜地,引出论述对象,并以此作为一个 引子,由“梅” 引出“病梅” 。 B. “正” “直”在文中喻正直的人才, “旁条”喻奸佞之人,而“文人 画士”则指封建 统治阶级的帮凶。 C.斫直、删密、锄正,是夭梅、病梅的手段,也正是封建统治阶级扼杀人 才的恶劣手 段。 D. “文人画士”的“孤癖之隐”所造成的恶劣后果, 是“江浙之梅皆病” , 这也正是作 者在《已亥杂诗》中所揭示的“万马齐喑究可哀” 。段末一句满怀 义愤的议论——“文人画 上之祸之烈至此哉! ”无情地痛斥了封建统治阶级的 罪行。 参考答案 1.A 2.B 3.D 4.C 5.D 6.C 7.A 8.B




(完整版)桃花源记对比阅读含答案

《桃花源记》对比阅读 一、2006包头市(课改卷) (甲)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6.在原文划横线的空缺处填写原句。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交通:户: 8.甲、乙两文都反映了古人对人类美好社会的追求,不同的是,甲文对理想社会进行了,乙文则是。 9.乙文中与甲文“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相对应的句子是。 10.概括甲文的大意。 (一)6.讲信修睦货恶其弃于地也7.交错相通门8.描写阐述9.老有所终幼有所长10.描写了桃花源优美的环境和幸福的生活 二、2008南充市: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节选自《晋书》) [注]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24.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2分) ⑴渔人甚异之()⑵阡陌交通() ⑶颖脱不羁()⑷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25.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1分) 答: 26. 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也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3分) 答: 27.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 ⑵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译: 24.⑴对……感到惊异⑵交错相通⑶束缚,约束⑷停止(2分) 25.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1分) 26.不是,他只是作出抚琴的样子。(1分)这反映了他无拘无束,本性率真,面对穷困的生活,自得其乐的性格。(意对即可)(2分) 27.①老人和小孩,都和悦幸福,自得其乐。(2分)

考点三 文言特殊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的格式 在现代汉语判断句的主语和谓语之间,一般要用判断词“是”或“就是”、“正是”等,来联系,如:“我是中国人。”而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也常常借助于一些助词、语气词、副词来表示或加强判断的语气。文言文中的判断句的种类比较多,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主语后用助词“者”表提顿,谓语后用语气词“也”煞尾,“……者,……也”式表判断。如: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2)陈胜者,赵之良将也。(《陈涉世家》)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4)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鸿门宴》) (5)(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只在主语后用“者”表提顿。“……者,……”式表判断,如: (1)柳敬亭者,扬州之泰州人,本姓曹。(《柳敬亭传》) (2)爵者,上之所擅,出于口而无穷;粟者,民之所种,生于地而不乏。(《论贵粟疏》) (3)方柯者,中国之人。 3.只在谓语后用“也”煞尾。“……,……也”式表判断,如: (1)此世所以不传也。(《石钟山记)) (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3)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4)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 (5)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 (6)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7)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陶渊明《桃花源记》) (8)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

病梅馆记

〈〈病梅馆记〉〉教学设计 一、从容说课 《病梅馆记》是一篇精彩的小品文。文章以文人画士不爱健康自然的梅花,而偏爱梅花的病态,以至用人工矫揉造作的办法摧残梅花为例,形象地揭露和批判了清王朝严酷的思想统治,及其压制、摧残人才的罪恶,表达了作者要求个性解放,改革社会政治,冲破黑暗统治的强烈愿望。文章第一段,揭示产生病梅的根源。起笔先简要叙述梅的产地;“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然后笔锋一转论述产生病梅的根源。第一层,举出有些人对梅的审美标准:“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第二层,病梅馆记,以揭示产生病梅的社会根源。第三层,写文人画士的帮凶们摧残梅花的恶劣行径。在这样的情况下,“江南之梅皆病”也就无可避免了。“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一句感叹,道出了作者的无尽愤慨,也为下文“誓疗之”蓄足了情势。第二段,写作者疗梅的行动和决心,写尽了作者对封建统治阶级压制人才、束缚思想的不满和愤慨,表达了对解放思想、个性自由的强烈愿望。第三段,写作者辟馆疗梅的苦心。这一段,作者慨叹自己暇日不多,闲田不多,疗梅的力量有限,也就是慨叹自己的力量不足以挽回人才受扼杀的黑暗的政局。但“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充分表现了他坚持战斗的意志。 本文的艺术特点是托物言志。表面处处写梅,实则处处以梅喻人,以梅议政,本体与喻体之间非常贴切。句句讲梅花,句句有言外之旨,在平易的生活小事中,包含着深刻的社会政治内容,包含着作者的积极追求和战斗精神。 教学中可通过介绍作者的思想及写作背景,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反复诵渎,体会本文句式整齐、感情强烈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龚自珍及其散文的风格特色。 2.理解“曲、直、欹、正、疏、密、绳、斫、删、矢、遏、棕缚、纵、顺、毁、解、贮、诟厉、祸、烈”20个词语的含义,归纳“使、病、解、本、穷”等词语的义项。 能力目标 1.能够根据具体语境补出省略成分,做到准确翻译。 2.培养准确把握文意,理解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德育目标

病梅馆记练习(答案)

病梅馆记·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1.选出下列句中“以”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A .梅以曲为美 B .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 C .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D .余船以次俱进 2.下列各组加粗字的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 B .未可明昭大号以天下之梅也之以法 .兼仗父兄之文人画士之祸之绳绳烈烈?????? C D .汝心之,固不可彻或曰:“梅以曲为美……”也 .助方略文人士固固画画?????? 3.下列句子中的加粗字不属于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 ] A .以夭梅病梅为业 B .遏其生气 C .纵之顺之 D .必复之全之 4.为下文各句中的“病”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1)君之病在腠理,不治将益深。 [ ] (2)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 [ ] (3)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 ] (4)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 ] (5)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 ] A .忧虑、担心 B .病、疾病 C .病态的 D .困顿 E .使……病 5.给下列各句中的加粗字选择正确答案。 (1)悉埋于地,解其棕缚。 [ ]

A.解开 B.清除 C.解释 (2)既泣之三日 [ ] A.眼泪 B.小声哭 C.通“气” (3)予本非文人画士 [ ] A.本来 B.根本 C.版本 (4)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 ] A.不得志 B.尽,竭尽 C.阻塞不通 6.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 ] A.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 B.人皆得以吏使之 C.秦王使使者告赵王 D.安得使予多暇日 二、常识填空 7.本文选自《龚自珍全集》。龚自珍,字________,是我国近代杰出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本文写作方法是________,以曲折的笔法反映了龚自珍的“________”,并揭露了统治者扼杀人才的罪恶。 8.龚自珍曾作《乙亥杂诗》,在诗中他大声疾呼:“我劝天公重抖擞,________。” 三、翻译下列句子 9.以欹为美,正则无景; 译: 10.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 译: 11.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 译: 12.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译: 参考答案 1.C 2.A 3.B 4.B C E D A 5.(1) A (2) B (3) A (4) B 6.A、D 7.璱人、思想、文学、托物言志、人才观 8.不拘一格降人才 9.以树身倾斜为美,端端正正的就没有好形态。 10.有人把文人画士这种独特的嗜好和隐私明确地告诉卖梅树的人 11.我买了三百盆梅树,都是病态的,没有一盆是完好的。 12.我本不是文人画士,甘愿蒙受羞辱,开辟一间“病梅馆”来安置它们。 综合练习 1. 分析第一段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深意。 答:第一段揭示了产生病梅的原因。开头一句引出议论对象。接着作者又分三层论述产生病梅的原因。 第一层,举出有的人对梅的审美观点:“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疏为美密

《桃花源记》《桃花源诗》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16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乙】嬴氏乱天纪①,贤者避其世。黄绮②之商山,伊人③亦云逝③。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相命肆④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馀荫,菽稷随时艺⑤;春蚕收长丝,秋熟靡⑥王税。荒路暧⑦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⑧。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奇踪隐五百⑨,一朝敞神界。淳薄⑩既异源,旋复还幽蔽。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桃花源诗》) 【注】①嬴(yíng)氏:这里指秦始皇嬴政。②黄绮:汉初商山四皓中之夏黄公、绮里季的合称。此指商山四皓。③伊人:指桃源山中人。云:句中助词,无义。逝:离去,即逃至山中。④相命:互相传令,此指互相招呼。肆:致力。⑤菽(shū):豆类。稷(jì):谷类。艺:种植。⑥靡(mǐ):没有。⑦暧(ài):遮蔽。⑧班白:指须发花白。班,通“斑”。诣(yì):玩耍。⑨五百:五百年。从秦始皇到晋太元中的五百多年。⑩淳:淳厚,指桃源山中的人情风尚。薄:浮薄,指现实社会的人情世态。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1)悉.如外人_____▲______ (2)便要.还家____▲_______ (3)嬴氏乱.天纪____▲_______ (4)日入从所憩._____▲______ 10.下列句子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 A. 黄绮之.商山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B. 怡然.有余乐满坐寂然.(《口技》) C. 乃.大惊乃.悟前狼假寐(《狼》) D. 遂.与外人间隔遂.至承天寺(《记承天寺夜游》)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高中三年级语文文学常识知识精讲

高三语文文学常识【本讲主要内容】 文学常识 【知识掌握】 【知识点精析】 一、中国古代作家作品。

二、中国现代作家作品。 三、外国作家作品。

四、作家并称。 屈宋: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和宋玉。 两司马: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和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迁。两人在文学史上都很有影响,后人有“文章西汉两司马”之称。 班马:也叫“马班”,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和班固的并称。 班张:东汉班固和张衡。二人都擅长辞赋,班有《两都赋》,张有《二京赋》,都是描写京都的大赋。 三曹:指汉魏间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 建安七子:指东汉末的孔融、王粲、陈琳、刘帧、阮籍、徐干、应禹。他们都善于用文学直接介入社会,干预时事,抒写抱负。 陶谢:指晋末诗人陶渊明及谢灵运。 初唐四杰:指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四人以文词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 王孟:唐诗人王维、孟浩然的并称。 高岑:唐诗人高适、岑参的并称。 李杜:指唐诗人李白、杜甫。晚唐诗人李商隐、杜牧,后被称为“小李杜”。 韩柳:唐散文家韩愈、柳宗元的并称。 元白:指唐元稹、白居易。 唐宋八大家:指唐宋两代八个散文作家。即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三苏:指北宋文学家苏洵与其子苏轼、苏辙。苏洵称老苏,苏轼称大苏,苏辙称小苏。 苏黄:指北宋文学家苏轼、黄庭坚。 苏辛:指北宋文学家苏轼、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二人同为豪放派大家。 周柳:宋词人周邦彦、柳永的并称。 周姜:宋朝词人周邦彦、姜夔的并称。 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因为同受知于苏轼,所以并称为“苏门四学士”。 南宋四家:指南宋诗人杨万里、尤袤、范成大、陆游。 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白朴。 三袁:明代文学家袁宏道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都以文学见长,时号“三袁”。又因是公安(今湖北公安)人,被称为“公安派”。其中以袁宏道的成就最高,其为文反对复古,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著有《袁中郎全集》。 当代四大散文家:指杨朔、秦牧、魏巍、刘白羽。 欧美三大短篇小说家:指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

病梅馆记

病梅馆记 病梅馆记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残酷摧残人才的痛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强烈愿望。 1.理解作者托物言志、以梅议政的新颖立意。 2.积累文言词语。 说明: 本文是一篇有着深邃思想的文言文。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首先要扫清文言文词句上的阅读障碍,在此基础上,从字字写梅、句句写梅的字里行间,指导学生领会作者其实是句句写人,字字议政,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表达深刻的寓意。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体会作者通过写“病梅”、“疗梅”所表现的反对当时统治者对人才束缚、压制的斗争精神,以及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的立场。 难点:(1)理解文中某些词句是如何曲折致意的。 (2)分清艺术美和文中所指病态美两者间深沉含义的区别。 说明: 本文托物言志,寓意深刻。因此指导学生领会作者

的用心良苦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作者以非常巧妙的比喻,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种隐晦曲折的表达方式学生比 较难以把握。而且,本文中的梅花所蕴涵的“病态美” 的含义与一般意义上人们对梅花所蕴涵的感情完全不同。因此,教学中特别要值得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以学过的《己亥杂诗》入手,把握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状况,熟悉作者的思想及其写作动机。交流课外查找的有关龚自珍以及当时社会背景的资料, 分析《己亥杂诗》的思想意义。(表达对解放人才个性、改革沉闷政局的强烈希望。)把握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状况,熟悉作者的思想及其写作动机,这是把握本 文的前提条件。 解题梅花历来代表中国古代美好的意象。本文却写“病梅”,特别提醒学生要注意“病”字。简单回顾文 学史上关于梅花的象征意义。揣摩“病”字中包含的作 者对梅花与众不同的思想感情。分清梅花一般意义上的 艺术美和文中所指病态美两者间深沉含义的区别。以利 于对课文的理解。 初步感知文章内容1.朗读课文,正音。2。疏通课文,解决文字理解上的障碍。

唐诗过后是宋词阅读答案

唐诗过后是宋词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唐诗过后是宋词 流行歌曲的歌曲流行,但流行的不一定就永垂不朽。要想桩子稳,就要根子深, 根子是内功不是花拳绣腿,如果只是“宝贝对不起。不是不爱你”,“要不是有情郎和我 分开,我的眼泪不会掉下来”就像老让一个人吃甜点,最终也会腻一样,再爱吃甜的人也 经不起这种过于殷勤的让菜,因为心灵世界并不只是因为“甜心”而存在。歌词里要是总 出现“穿过你的黑发的我的手”“我拿青春赌明天”这类说通不通、似懂非懂的词而没有 更含蓄自然的文字,传唱的人再多也只是一笔糊涂账充其量是歌曲的附庸而不像宋词最终 由附庸到蔚为大观。 说实在的,宋词能够成为一代文学样式,其实还是在文人参与创作之后。过去我 们文学史总是说民间创作对文学有多少多少启发。给文字注入了多少多少新鲜的养分,这 都不错。不过,在“下贱者最聪明”、“劳动人民最懂文学”的观念中,只注意了“源” 而忽略了“流”,任何一种文学样式,想要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学标志,没有文化人的参与 是不可能的。柳永也罢,晏殊也罢,欧阳修也罢,苏轼也罢,其实都是文化人。文化人的 参与创作,意味着一种深邃的文化意识和高度的文化修养对文学样式的渗透和对文学品格 的提升,就像把野生的杂花培育成可观赏的花卉和把原生的鲫鱼培育成五彩的金鱼一样。 也许有人会以引《病梅馆记》来讽刺说这是把朴素自然的文学变成雕琢做作的文学,但是 又有哪一个艺术是自生自长、原汁原味呢?画布上的山水不是真山水,再怎么推重朴素的 民间味儿也不能回到“杭呦杭呦”的时代不是?玉不琢还不成器呢,何况作为文学的歌词。 文学需要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深沉的人文精神,没有这内涵和精神只能流于一般情 感宣泄和浅薄的心理安慰。流行如果是指形式与语言,自然很好,通俗如果是指情感和内涵,那就很糟。没有对人生的真正体验,随你怎么从唐诗宋词那里贩来意象和词语也只是 在花裤衩上打补丁,充其量是点缀,时时会露出那种俗气的底色。没有对语言的真正的机智,随你怎么挖空心思乔獐作智也只是在玩狗熊掰棒子的把戏,说到底是矫情,听听就会 听出那里面口是心非的虚假。文化品味说来是一个很虚的东西,但缺少它就是让人瞧着俗气;知识储备看上去是一个无关的因素,但没有它就是让人看着浅薄。 诗歌是越来越不景气,这也难怪,一些故作深沉和故弄玄虚的诗歌好像在那儿有 意“自绝于人民”似的,在自我陶醉中画地为牢,那些除了他自己谁也看不懂的诗歌把一 点点有限的感情拧过来拧过去,痛苦得别扭,喜欢得蹊跷,意思九曲十八弯,上气不接下 气地用生硬词语拼接了又撕碎,撕碎了又拼接;流行歌曲是越唱越热闹,倒也必然,可相 当多的歌词也好像是在那里重复来重复去地唱老调,那些浅浅的笑靥和嗲嗲的娇嗔加上东 拼西凑的词语仿佛要把一滴感情化开变成一大锅浓汤灌进听众的耳朵里,常常不知所云的 歌词让没有知识的听众觉得深沉奥妙,让稍有知识的听众觉得莫名其妙。在这个既没有了 唐诗又没有等到宋词的时代,要想留住唐诗的时代,就要使诗歌有点儿亲切和自然;要想

桃花源记中考阅读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中考阅读题及答案 2013年 【北京卷】阅读《桃花源记》(节选),完成第12-14题。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绝境:(2)未果,寻病终寻: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翻译: (2)便扶向路,处处志之。翻译:

14.作者笔下桃花源人生活的美好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答: 12.答案:(1)与人世隔绝的地方(2)不久13.答案:(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相互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2)就顺着原路(回去),处处作了记号。14.答案要点:①自然环境优美②社会安定和平③百姓生活和乐 【福建省南平卷】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①阡陌交通()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③无论魏晋()④处处志之()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②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12.文中体现“村中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是:① ② 。(2分)13.选文第①段中.作者虚构了一个怎样的理想社会?(2分)【答案】 10.(4分)①田间小路②妻子及儿女③不要说,(更)不必说④做标记11.(4分)①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2分,重点考查“俨然”“属”的理解,1分,语言表达1分)②村中人告诉(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2分,重点考查“语”“足”的理解,1分,语言表达1分)12.(2分)①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②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13.(2分)答题要点:环境优美,物产富饶,和

《病梅馆记》知识点整理

《病梅馆记》知识点整理 一、通假字 (无) 二、一词多义 1.病 ①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使……显出病态) ②而江浙之梅皆病.(显出病态) ③予购三百盆,皆病.者(病残的,病态的) ④辟病.梅之馆以贮之(病态的) ⑤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疲劳) ⑥君之病.在肌肤(疾病) 2.为 ①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作为) ②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做) 3.业 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基业) ②武陵人以捕鱼为业.(职业,职守) ③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学业) 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已经) ⑤吾业.是有年矣(从事……职业) 4.穷 ①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竭尽,用尽,形作动) ②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尽) ③复前行,欲穷.其林(走完,走尽,形作动) ④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窘困,不通达) 5.以 ①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以.求重价/辟病梅之馆以.贮之/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连词,表目的,相当于“而”,来) ②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第一个“以”,介词,把;第二个“以”,连词,相当于“而”,来) ③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介词,凭、凭借) ④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以.五年为期(介词,把) 三、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①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绳,本义为绳索,此为“约束”) 2.动词用作名词 ①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隐,本义为隐藏,此为“隐情”、“隐衷”)3.形容词用作动词

①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穷,用尽,穷尽) 4.形容词用作名词 ①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 / 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 直.,遏其生气(直,笔直的枝条;密,繁密的枝条;正,端正的枝条) 5.使动用法 ①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夭,使……摧折;病,使……显出病态) ②删其密,夭.其稚枝(夭,使……弯曲) ③纵之顺.之(顺,使……顺应天性) ④必复.之全.之(复,使……恢复本性;全,使……保全健康形态) 6.为动用法 ①既泣.之三日(泣,为……泣) 四、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①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非”表否定之判断) ②予购三百盆,皆.病者。(“皆”为判断词,意为“都是”) ③予本非.文人画士。(“非”表否定判断) (二)省略句 ①(予)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之)于地。 (三)被动句 ①甘受.诟厉(“受”表被动) 五、固定句式 ①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安……哉”,意为“怎么……呢?”) 六、文学文化常识 1.龚自珍 龚自珍(1792—1841),一名巩祚,字璱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杰出思想家、文学家、近代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代表作:《病梅馆记》、《己亥杂诗》。著有《龚自珍全集》。 2.《己亥杂诗》二首 己亥杂诗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注】己亥:道光十九年(1839年)。这年龚自珍四十八岁。 3.托物言志

病梅馆记的翻译及重点归纳

江宁的龙蟠里,苏州的邓尉山,杭州的西溪,都出产梅。有人说:"梅凭着弯曲的姿态被认为是美丽的,笔直了就没有风姿;凭着枝干倾斜被认为是美丽的,端正了就没有景致;凭着枝叶稀疏被认为是美丽的,茂密了就没有姿态。”本来如此。这些文人画士心里明白它的意思,却不便公开宣告,大声疾呼用这个标准来约束天下的梅;又不可以来让天下种梅人砍掉笔直的枝干、除去繁密的枝条、锄掉端正的枝条,把使枝干摧折、使梅花呈病态作为职业来谋求钱财。梅的枝干的倾斜、枝叶的疏朗、枝干的弯曲,又不是那些蠢蠢求钱的人能够凭借他们的智慧、能力做得到的。有的人把文人画士这隐藏在心中特别的嗜好明白地告诉卖梅的人,(使他们)砍掉端正的(枝干),培养倾斜的侧枝,除去繁密的(枝干),伤害它的嫩枝,锄掉笔直的(枝干),阻碍它的生机,用这样的方法来谋求高价,于是江苏、浙江的梅都成病态了。文人画士所造成的祸害严重到了这种程度! 我买了三百盆梅,都是病梅,没有一盆完好的。为它们流了好几天泪之后,就发誓要治好它们:我放开它们,使它们顺其自然生长,毁掉那些盆子,把梅全部种在地里,解开捆绑它们的棕绳的束缚;以五年为期限,一定要使它们恢复本性,保全健康的形态。我本来不是文人画士,心甘情愿受到辱骂,设立一个病梅馆来贮存它们。 唉!怎样才能使我有很多闲暇的时间,又有很多空闲的田地,来大量贮存江宁、杭州、苏州的病梅,竭尽我一生的时光来治疗病梅呢? 古今异义: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智力:古,智慧力:力量; 今,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一词多义: ⑴病①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使动用法,使……成为病态。 ②而江浙之梅皆病。名作动,呈病态、成为病态。 ③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名词作形容词,病态的,做“梅”的定语。 ④予购三百盆,皆病者。名作动,呈病态、成为病态。 ⑤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名作动,呈病态、成为病态。 ⑵欹、疏、曲梅之欹之疏之曲。“欹”、“疏”、“曲”三字都是形容词,倾斜、稀疏、弯 曲。梅以曲为美”,“以欹为美”,“以疏为美”,“欹”、“疏”、“曲”

桃花源记和病梅馆记的阅读答案

桃花源记和病梅馆记的阅读答案 篇一:桃花源记 病梅馆记阅读答案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 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 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 自乐。 乙 苏州多产梅。或曰: 梅以曲、以欹①、以疏为美。 固②也。然梅之欹之疏 之曲, 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有以文人画士孤癖③之隐明告鬻④梅者, 斫⑤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⑥:而 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予购三百盆, 皆病者。 泣之三日, 乃誓疗之: 纵之顺之, 毁其盆, 悉埋于地, 解其棕缚。 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广贮苏杭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 也哉! (材料出自龚自珍《病梅馆记》) 【注释】①欹(q ):倾斜。②固:本来。③孤癖:特别嗜好。④鬻(y ): 卖。⑤斫(zhu ):砍削⑥重价:大价钱。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 分) (1)芳草鲜美: (2)渔人甚异之: (3)遏其生气: (4)安得使予多暇日: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 的意思。(5 分)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译文: (2)然梅之欹之疏之曲,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译文: 9.按要求从甲乙两文中摘录相关句子。(2 分) (1)描写桃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 (2)描写作者 疗梅 方法的句子: 10.对两文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2 分) A. 欲穷其林 与 穷予生之光阴 的 穷 用法一样, 悉如外人 悉埋于地 的 悉 的意思相同。 B. 甲文中的 豁然开朗 一扫武陵人的心中的疑惧, 正所谓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 C.乙文借梅议政,抨击了统治者对人才的摧残,表达了思想解放的迫切愿 望,与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的追求是一致的。 D.甲文语言质朴、生动,跟桃花源的氛围与人物浑然一体;乙文语言节奏 铿锵,极富感情,形象表达了作者的爱憎。 7.(1)鲜嫩(新鲜、鲜艳)美丽(2)以之为异。即 对见到的景象感到诧 异 (3)生机(朝气)(4)怎样才能(怎么能够)(共 4 分。关键字词是判分 的主要依据。的小毛病,如写了一个错别字等,可以不扣分) 8.(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能相互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2)但是梅树 枝干的倾斜、稀疏、弯曲,不是愚蠢的、只知赚钱的人以他们的智慧力量所能做 得到的。(共 5 分,第 1 句 2 分,第 2 句 3 分。不要求完全直译,无大错即可得 满分) 9.(1)甲文: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乙文:纵之顺之,毁其盆, 悉埋于地,解其棕缚。(共 2 分。答对一处得 1 分) 10.C(2 分)【解析】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表达的是诗人 建功立业的心声。 【参考译文】苏杭盛产梅。有的人说: 梅树以枝干弯曲、倾斜、稀疏为美。 固然如此。但是梅树的枝干的倾斜、稀疏、弯曲,不是愚蠢的、只知赚钱的人以 他们的智慧力量所能做得到的。 有人把文人画这士这种独特的癖好的隐情明白地 告诉卖梅的人,(让他们)砍掉端正的,培养倾斜的侧枝,剪去笔直的枝条,阻 遏它的生机,这样来谋取高价,于是江浙的梅都树都病残了。文人画士所造成的 祸害的酷烈,竟到了这样的地步啊! 我买了三百盆梅, 都是病残的。 我为它们流了三天泪, 于是发誓要治好它们。 放松它们,让它们顺着自己的本性长,毁掉那些盆子,把梅都种在地里,解开捆 绑它们的棕绳。 唉!我怎样才能拥有很多空闲的时间,又有很多空闲的田地,大量贮藏苏杭 的病梅,耗费毕生的时光来治疗这些病梅呢?

桃花源记阅读理解答案

桃花源记阅读理解答案 导读:桃花源记 1.甲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2.乙文: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 阅读题目: 7.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加点的词语。(6分) (1) 选贤与( )能 (2)货恶( )其弃于地也 (3) 故( )外户而不闭 (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5)屋舍俨然 ( )

(6)悉如外人( )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4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9、在陆游诗中哪两句也算恰到好处地体现了“林尽水源”、“仿佛若有光”、“初极狭”、“豁然开朗”这样一波三折的意境?(2分) 10.[甲] 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与[乙]文中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2分) 阅读答案: 7.(1)“与”通“举”,选拔(2)憎恶(3)所以(4)类(4分,每小 题1分,意思对即给分)(5)整齐的样子(6)全、都 8.(1)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处处可以听到。(2分,意思符合即给分) (2)老人小孩都充满喜悦,并自得其乐。 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分) 10. 两文都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2分,结合语句分 析也可) 【桃花源记阅读理解答案】 1.桃花源记阅读理解题及参考答案 2.桃花源记文言文阅读理解答案 3.桃花源记的阅读理解以及阅读答案

7词类活用答案

词类活用 【学习目标】 1.深入理解名词活用知识点规律说明,系统全面掌握名词活用现象相关知识。 2.复习课内名词类活用现象,丰富课内相关积累。 3.加强训练,提高课外名词知识运用及考查的能力。 【学习要点】 1.名词活用相关语法知识。 2.识记课内名词活用现象。 一、高考考点示例 例1.【2009年上海春季高考卷】 永州龙兴寺东北陬有堂,堂之地隆然负砖甓而起者,广四步,高一尺五寸。始之为堂也,夷之而又高,凡持锸者尽死。永州居楚越间,其人鬼且禨。由是寺之人皆神之,人莫敢夷。 18.以下加点词与“其人鬼且禨”中的“禨”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自圆.其说 B.不胫.而走 C.降.龙伏虎 D.貌.合神离 例2.【2010年上海春季高考卷】 自垣内视之,则系干之别枝若虹之垂地,首尾无端不可测。居人以为神,祠而祀之。 18.下列加点词与“祠而祀之”中的“祠”用法相同的两项是……()(2分)A.会天雨.,道湿不可行 B.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C.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D. 道.芷阳间行 E.侣鱼虾而友.麋鹿 例3.【2012年上海春季高考卷】 20.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桓帝爱其才貌,诏妻以公主。 例4.【2012年上海秋季高考卷】 17. 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2)布衣 ..草履而牧羊() 二、考点简析 第1、2例以选择题形式辨析实词的活用情况,重点是区分名词作动词和其它活用情况,第1例中“鬼”、“禨”与B项中的“胫(长腿)”都应该是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是“迷信鬼神,向鬼神求福”的意思。其它的“病”是使动用法,“使……成为病态”;“舟”是名词作状语,乘船,表明出行的的方式,凭借的工具;“友”是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友”;“圆”是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圆”;“降”,动词使动用法,“使……投降”;“貌”,名词做状语,在外表上。第2例中的的“祠”与A项中的“雨(下雨)”、D项中的“道(取道)”是名词作动词。 第3、4例是同一年中对名词活用为动词这一知识点的集中考察,虽然题型不同,但难度不高,主要检测学生的灵活性。例3中,“妻”活用为动词,根据语境是“嫁作妻子”的意思;例4中,“布衣”活用为动词,解释为“穿布衣”,前后语境明白晓畅。该题的失分主要在于学生“想当然”地把该词往文化常识上靠,解释为“平民”,缺乏对词语在语境中含义的斟酌。 【课内整理】请把下列句子中名词活用为动词的词加点,并在括号内解释1.名我固当(名:称呼,命名)《种树郭橐驼传》 2.病瘘(病:患……病)《种树郭橐驼传》 3.早实以蕃(实:结果实)《种树郭橐驼传》 4.爪其肤以验其生枯(爪:用指甲掐)《种树郭橐驼传》 5.而卒以祸(祸:遭受祸害)《种树郭橐驼传》 6.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绳:约束)《病梅馆记》 7.而江浙之梅皆病(病:呈病态、成为病态)《病梅馆记》 8.予购三百盆,皆病者(病:呈病态、成为病态)《病梅馆记》 9.试使斗而才(才:显示才能)《促织》 10.杖至百 (杖:用杖打)《促织》 11.大喜,笼归(笼:用笼子装着)《促织》 12.上于盆而养之(上:放)《促织》

《病梅馆记》文言知识整理

《病梅馆记》文言知识整理 一、词法 1、古今异义 ①遏其生气。【生气,古:生长之势;今:不开心】 ②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智力,古:智慧,力量;今:智慧】 2、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①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绳,约束】 ②而江浙之梅皆病【病,变成病态】(2)形容词作动词 ①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穷,用

尽】 (3)形容词作名词 ①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直,挺直的枝干;密,密集的枝干;正,正直的枝条】 ②有以文人画士孤僻之隐明告鬻梅者【隐,隐衷】 (4)使动用法 ①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夭,使……早死;病,使……呈病态】 ②必复之全之【复,使……恢复;全,使……健全】 *(5)为动用法

①既泣之三日【泣,为……哭泣】 3、一词多义 明 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公开) 有以文人画士孤僻之隐明告鬻梅者(明白地) 病 病梅馆记(病态的) 以夭梅病梅为业(使……呈病态) 而江浙之梅皆病(变成病态) 之 江宁之龙蟠(助,的) 梅之欹之疏之曲(助,的,一说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助词,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既泣之三日(代词,代梅) 以 梅以曲为美(介,把……当作) 有以文人画士孤僻之隐明告鬻梅者:(介,把……) 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连,来) 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介,凭借) 以求重价(连,来) 为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作为) 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办到) 二、句法 1、省略句 ①(予)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2、固定句式 ①以……为 翻成“把……当作” 例: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3被动句 甘受诟厉 三、文言难句翻译 1、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

病梅馆记阅读答案

课内语段阅读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①以欹为美②明诏③孤癖之隐④鬻梅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鬻:卖。 B.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夭:夭折。 C.悉埋于地悉:全部。 D.文人画土之祸之烈至此哉烈:酷烈。 3.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字与“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A.乃誓疗之:纵之顺之B.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 C.杭州之西溪D.梅之欹之疏之曲 4.下列句中加点的两个字在古汉语中是一个词的一项是() ①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②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③先帝不以臣卑鄙④吾从而师之⑤忠之属也,可以一战⑥约为婚姻⑦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⑧古之学者必有师 A.②⑤B.④⑦C.⑥⑦D.①⑧ 5.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两个“病”字相同,两个“美”字也相同 B.两个“病”字相同,两个“美”字不相同 C.两个“病”字不相同,两个“美”字相同 D.两个“病”字不相同,两个“美”字也不相同 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中的“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

高一上《病梅馆记》知识点梳理

《病梅馆记》的整理 龚自珍 1.名词作动词 ①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号,号召 绳,约束 ②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祸,造成罪过 2.形容词作动词 ①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明,公开 ②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穷,用尽 3.形容词作名词 ①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直,挺直的枝干 ②删密:密,密集的地方 ③锄正:正,正直的地方 ④有以文人画士孤僻之隐明告鬻梅者:隐,隐衷 鬻,卖 4.古今异义 ①遏其生气: 古:生长之势; 今:不开心 5.使动用法 ①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夭,使……弯曲 病,使……呈现病态 ②必复之全之:复,使……康复 ③纵之顺之:顺,使……顺从 ④夭其稚枝:夭,使……弯曲 6.为动用法 ①既泣之三日:泣,为……哭泣 7.一词多义 ①、明 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公开 有以文人画士孤僻之隐明告鬻梅者:明白地 ②、病 病梅馆记:病态的 以夭梅病梅为业:使……呈现病态 而江浙之梅皆病:变成病态 ③、以

梅以曲为美:把……当作 有以文人画士孤僻之隐明告鬻梅者:把……,表对象 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来 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用 以求重价:来,用来 ④、之 江宁之龙蟠:的 既泣之三日:代词,代梅花 ⑤、其 心知其意:代词,代上文句子 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代词,代求钱之民 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代词,代梅花 ⑥、为 以欹为美:把……当作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作为 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办到 以五年为期:定为 8.特殊句式 ①、省略句 (1)(予)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2)(予)纵之顺之,(予)毁其盆,(予)悉埋(之)于地 ②、判断句: 表否定的判断 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予本非文人画士 译文: 江宁的龙蟠里,苏州的邓尉山,杭州的西溪,都出产梅花。有人说:"梅把枝干弯曲作为美丽的景色,笔直了就没有风姿;把枝干倾斜作为美丽的景色,端正了就没有景致;把枝干疏朗作为美丽的景色,稠密了就没有姿态。"本来如此。这些文人画士心里明白它的意思,却不便公开宣布,大声号召用这个标准来规范天下的梅;又不可以使天下种梅人,砍掉笔直的、除去繁密的、锄掉端正的、摧残梅、阻碍它的生机,把它弄成病态来作为赚钱的方法。梅的枝干的倾斜、疏朗、弯曲,又不是忙碌的、只知赚钱的人能够凭他们的智慧、能力做得到的。有的人把文人墨客这隐藏在心中特别的嗜好明白地告诉卖梅的人,(使他们)砍掉端正的(枝干),培养倾斜的侧枝,除去繁密的(枝干),伤害它的嫩枝,锄掉笔直的(枝干),阻碍它的生机,用这样的方法来谋求高价:于是江苏、浙江的梅都成病态了。文人画士造成的祸害竟严重到了这个地步啊! 我买了三百盆梅,都是病梅,没有一盆完好的。哭了三天之后,于是发誓要治好它们:我放开它们,顺着它们的天性,毁掉那些盆子,把梅全部种在地里,解开捆绑它们的棕绳的束缚;以五年为期限,一定

桃花源记中考阅读题及答案_桃花源记阅读答案

桃花源记中考阅读题及答案_桃花源记阅读答案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 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 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穷②舍③悉④属⑤俨然⑥缘 2. 翻译下面句子。 ① 渔人甚异之。 ② 林尽水源。 ③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④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⑤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⑥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 下面诉不尽词语中“通”字与“才通人”中的“通”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通风换气 B。政通人和 C。通霄达旦 D。博古通今 4. 依据文中的描述,准确说明进入桃花源的山洞口所在的位置: 桃源的山洞口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第二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中人们进行了描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