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2节DNA分子的结构

第2节DNA分子的结构

第2节DNA分子的结构
第2节DNA分子的结构

第2节DNA分子的结构

【典例导悟】

【典例1】如图为DNA分子的平面结构,虚线表示碱基间的氢键。请据图回答:

(1)从主链上看,两条单链__________平行;从碱基关系看,两条单链___________。

(2)________和_______相间排列,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3)图中有_____种碱基,__________种碱基对。

(4)含有200个碱基的某DNA片段中碱基间的氢键共有260个。请回答:

①该DNA片段中共有腺嘌呤_____个,C和G构成的碱基对共________对。

②在DNA分子稳定性的比较中,_________碱基对的比例越高,DNA分子稳定性越高。

【规范解答】(1)从主链上看,两条单链是反向平行的;从碱基关系看,两条单链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2)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3)图中涉及到4种碱基,4种碱基之间的配对方式有两种,但碱基对的种类有4种,即A—T、T—A、G —C、C—G。

(4)假设该DNA片段只有A、T两种碱基,则200个碱基,100个碱基对,含有200个氢键,而实际上有260个氢键,即G—C或C—G碱基对共60个,所以该DNA中腺嘌呤数为×(200-2×60)=40个。C 和G共60对,由于G与C之间有三个氢键,A与T之间有两个氢键,因此,G与C构成的碱基对的比例越高,DNA分子稳定性越高。

答案:(1)反向碱基互补配对(2)脱氧核糖磷酸

(3)4 4 (4)①40 60 ②G与C

【互动探究】(1)图中的A与ATP中的A有何不同?

(2)该图中的DNA片段最多可形成几种?

提示:(1)图中A为腺嘌呤,而ATP中的A为腺苷。

(2)44种。

【规律方法】DNA结构的“五、四、三、二、一”记忆

五种元素:C、H、O、N、P;

四种碱基:A、G、C、T,相应的有四种脱氧核苷酸;

三种物质:磷酸、脱氧核糖、含氮碱基;

两条长链: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

一种螺旋: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变式训练】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般情况下,每个DNA分子含有四种脱氧核苷酸

B.每个DNA分子中,都是碱基数等于磷酸数等于脱氧核苷酸数等于脱氧核糖数

C.一段双链DNA分子中,若含有30个胞嘧啶,会同时含有30个鸟嘌呤

D.每个脱氧核糖均只与一个磷酸和一个含氮碱基相连

【解析】选D。结合DNA分子结构平面图,不难看出,大多数情况为一个脱氧核糖与一个碱基和两个磷酸基团相连,一个磷酸与两个脱氧核糖相连。

【典例2】(2010·龙岩模拟)某DNA分子中A+T占整个DNA分子碱基总数的44%,其中一条链(a)上的G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1%,那么,对应的另一条互补链(b)上的G占该链碱基总数的比例是

A.35%

B.29%

C.28%

D.21%

【思路点拨】解答该题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自主解答】选A。整个DNA中的A+T占整个DNA碱基总数的44%,则G+C占整个DNA碱基总数的56%,又因为其中一条链(a)上的G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1%,所以与G对应的互补链(b)上的C占B链碱基总数的21%,则G(a链上)+C(b链上)占DNA分子碱基总数的21%。因为总的G+C占整个DNA分子碱基总数的56%,所以G(b链上)+C(a链上)占DNA整个分子碱基总数的35%,推得G占B链碱基总数的35%,所以答案选A。

【互动探究】(1)该DNA分子中腺嘌呤占的比例是多少?

(2)若将该题改为“互补链上的G占该DNA碱基总数的比例”,应为多少?

提示:(1)22%。(2)17.5%。

【变式训练】DNA的一条单链中(A+G)/(T+C)=0.4。上述比例在其互补单链和整个DNA分子中分别为()A.0.4、0.6 B.2.5、1.0

C.0.4、0.4

D.0.6、1.0

【解析】选B。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整个DNA分子中,因A=T,G=C,所以(A+G)/(T+C)比值为1.0。在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的(A+G)/(T+C)与另一条链上(T+C)/(A+G)相等为0.4,因而互补链中(A+G)/(T+C)=2.5,互为倒数。

【典例3】(2009·福州高一检测)在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时,如图为两个脱氧核苷酸的模型。圆代表磷酸,下列正确的是

A.方形可能代表A、T、C、U四种含氮碱基

B.两个圆可用别针(代表共价键)连结,以形成DNA的侧链

C.别针(代表共价键)应连结在一个核苷酸的五边形和另一个核苷酸的圆上

D.如果两个脱氧核苷酸分别位于链的两侧,两个模型方向相同

【规范解答】选C。方形表示的是含氮碱基,有A、T、G、C四种,没有U,圆表示的是磷酸,五边形表示的是脱氧核糖,在DNA单链中,脱氧核苷酸之间通过3,5—磷酸二酯键相连,即别针应连接在一个核苷酸的五边形和另一个核苷酸的圆上,而不是两个圆之间,两条DNA单链模型的位置关系应为反向平行。【学业达标训练】

1.下列哪项不是沃森和克里克构建过的模型()

A.碱基在外侧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B.同种碱基配对的三螺旋结构模型

C.碱基在外侧的三螺旋结构模型

D.碱基互补配对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解析】选B。沃森和克里克最先提出了碱基在外侧的双螺旋和三螺旋结构模型,后来又提出了碱基在内侧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并且同种碱基配对。最后提出了碱基互补配对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2.(2010·南通高一检测)噬菌体ΦX174是单链DNA生物,当它感染宿主细胞时,首先形成复制型(RF)

2

1

的双链DNA 分子。如果该生物DNA 的碱基构成是:27%A ,31%G ,22%T 和20%C 。那么,RF 中的碱基构成情况是( )

A.27%A ,31%G ,22%T 和20%C

B.24.5%A ,25.5%G ,24.5%T 和25.5%C

C.22%A ,20%G ,27%T 和31%C

D.25.5%A ,24.5%G ,25.5%T 和24.5%C

【解析】选B 。双链DNA 中A 与T 配对,可算出A=T=(27%+22%)× =24.5%,那么G=C=25.5%。

3.下列各项中,能正确表示DNA 分子中脱氧核苷酸对的是( )

【解析】选A 。DNA 分子中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为:A 与T 配对,G 与C 配对,A 与T 之间形成两个氢键,G 与C 之间形成三个氢键,两条链反向平行,所以A 项正确;B 、D 两项配对方式不对;C 项两条链方向不对。

4.(2010·巢湖高一检测)在某双链DNA 分子的所有碱基中,鸟嘌呤的分子数占22%,则胸腺嘧啶的分子数占( )

A.11%

B.22%

C.28%

D.44%

【解析】选C 。双链DNA 分子中,A=T,G=C,鸟嘌呤的分子数占22%,则胞嘧啶的分子数也占22%,A+T 占所有碱基的56%,A=T= ×56%=28%。

5.制作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目的是加深对DNA 分子结构特点的认识和理解,下列属于制作模型依据的是( )

A.人们观察到的DNA 的空间结构

B.沃森和克里克提出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C.人们确认的DNA 的化学成分

D.人们自行确认的DNA 的分子结构

【解析】选B 。制作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依据是沃森和克里克提出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即构成DNA 分子的两条链反向平行;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并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由氢键相连。

6.地球上的生物多种多样,不同生物的DNA 不同,每一种生物的DNA 又具有特异性。决定DNA 遗传特异性的是( )

A.脱氧核苷酸链上磷酸和脱氧核糖的排列特点

B.嘌呤总数与嘧啶总数的比值

C.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

D.碱基排列顺序

【解析】选D。生物性状的遗传信息储存在DNA的碱基排列顺序中。DNA分子上一定的碱基排列顺序构成特定的基因,能够最终表达具有一定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所以说DNA的遗传特异性取决于它的碱基排列顺序,正确选项是D。其余选项,在不同的DNA片段之间没有区别,即所有DNA片段的脱氧核苷酸链都是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排列,嘌呤总数和嘧啶总数的比值都是1,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都是A、T配对,G、C配对,因此A、B、C三项都不可能成为DNA遗传特异性的根据。

7.某双链DNA分子中共有含氮碱基1 400个,其中一条单链上(A+T)/(C+G)=2/5,问该DNA分子中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是()

A.150个

B.200个

C. 300个

D.400个

【解析】选B。双链DNA的一条链中,(A+T)/(G+C)与另一条互补链中(A+T)/(G+C)以及整个DNA分子中(A+T)/(G+C)相等。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上(A+T)/(C+G)=2/5,那么整个DNA分子中(A+T)/(C+G)=2/5,因此可以推导出A+T占DNA分子碱基总数的2/7。双链DNA分子共有含氮碱基1 400个,A=T,则DNA分子中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是

8.下列哪项对双链DNA分子的叙述是不正确的()

A.若一条链中的A和T的数目相等,则另一条链中的A和T数目也相等

B.若一条链中的G的数目为C的2倍,则另一条链中的G的数目为C的0.5倍

C.若一条链中A∶T∶G∶C=1∶2∶3∶4,则另一条链相应碱基比为2∶1∶4∶3

D.若一条链中G∶T=1∶2,则另一条链中C∶A=2∶1

9.下列关于DNA结构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大多数DNA分子由两条核糖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为螺旋结构

B.外侧是由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

C.DNA两条链上的碱基间以氢键相连,且A与T配对,C与G配对

D.DNA的两条链反向平行

【解析】选A。绝大多数DNA分子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为双螺旋结构,而不是由核糖核苷酸长链盘旋,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

10.如图所示为DNA分子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______。

(2)若3为胞嘧啶,则4应是_____。两者之间通过_____键相连。

(3)图中8示意的是一条__________的片段。与另一条片段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

(4)构成DNA分子的碱基有__________种,但由于______的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因此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

(5)DNA分子的结构具有稳定性的原因是什么?

【解析】(1)DNA的基本单位是[5]脱氧核苷酸,有4种。

(2)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若3为胞嘧啶,则4应为鸟嘌呤,两者之间通过氢键相连。

(3)8为一条脱氧核苷酸链的片段,与另一条片段的关系是反向平行。

(4)构成DNA的碱基只有4种,但碱基对的数量和排列顺序不同,决定了DNA分子的多样性。

(5)DNA分子结构稳定性主要表现在外侧的脱氧核糖和磷酸的相间排列方式稳定不变,内侧碱基配对的方式稳定不变。

答案:(1)[5]脱氧核苷酸

(2)鸟嘌呤氢

(3)脱氧核苷酸链反向平行

(4)4 碱基对

(5)外侧的脱氧核糖和磷酸的相间排列方式稳定不变,内侧碱基配对的方式稳定不变。

【素能综合检测】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下列关于沃森和克里克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A.沃森和克里克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是建立在DNA是以4种脱氧核苷酸为单位连接而成的长链的基础上,这4种脱氧核苷酸分别含有A、T、G、C 4种碱基

B.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通过对DNA衍射图谱的有关数据进行分析,得出DNA分子呈螺旋结构

C.沃森和克里克曾尝试构建了多种模型,但都不科学

D.沃森和克里克最后受腺嘌呤(A)的量总是等于胸腺嘧啶(T)的量,鸟嘌呤(G)的量总是等于胞嘧啶(C)的量的启发,构建出科学的模型

【解析】选B。沃森和克里克依据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提供的DNA衍射图谱及有关数据,推算出DNA分子呈螺旋结构。

2.(2010·鹤壁高一检测)制作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时,发现制成的DNA分子的平面结构很像一架“梯子”,那么组成这架“梯子”的“扶手”、“扶手”之间的“阶梯”、连接阶梯的化学键以及遵循的原则依次是()

①磷酸和脱氧核糖②氢键

③碱基对④碱基互补配对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①②④③

【解析】选B。“梯子扶手”代表DNA的骨架,即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形成的长链,排列在内侧的碱基对相当于“阶梯”,连接“阶梯”的化学键是氢键,碱基间配对原则为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与T之间有两个氢键,G与C之间有三个氢键。

3.由一对氢键连接的脱氧核苷酸,已查明它的结构中有一个腺嘌呤,则它的其他组成应是()

A.三个磷酸、三个脱氧核糖和一个胸腺嘧啶

B.二个磷酸、二个脱氧核糖和一个胞嘧啶

C.二个磷酸、二个脱氧核糖和一个胸腺嘧啶

D.二个磷酸、二个脱氧核糖和一个尿嘧啶

【解析】选C。DNA的化学组成是理解DNA双螺旋结构的基础,每一个脱氧核苷酸都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含氮碱基(有4种)、一分子脱氧核糖组成。由一对氢键连接的脱氧核苷酸包含两个脱氧核苷酸分子,

由于一个含有腺嘌呤,则另一个中含有胸腺嘧啶。

4.某生物核酸的碱基组成是嘌呤碱基占58%,嘧啶碱基占42%,此生物不可能是()

A.噬菌体

B.大肠杆菌

C.人或酵母菌

D.烟草

【解析】选A。噬菌体由DNA和蛋白质构成,DNA为双链,嘌呤数与嘧啶数应相等,在人、酵母菌、大肠杆菌、烟草中既有DNA,也有RNA,且RNA为单链,因此嘌呤数与嘧啶数可能不相等。

5.(思维拓展题)已知一个双链DNA中的碱基对数和腺嘌呤的个数,能否知道这段DNA中的4种碱基的比例和(A+C)∶(T+G)的值()

A.能

B.否

C.只能知道(A+C)∶(T+G)的值

D.只能知道4种碱基的比例

【解析】选A。在双链DNA分子中A=T,G=C,因此(A+C)∶

(T+G)=1,若已知腺嘌呤的个数,则胸腺嘧啶的个数也就知道,用总碱基数减去腺嘌呤和胸腺嘧啶的个数之和,再除以2即为胞嘧啶或鸟嘌呤的个数。

6.(2010·三明高一检测)在一个DNA分子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42%。若其中一条链的胞嘧啶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4%,胸腺嘧啶占30%,则另一条链上,胞嘧啶、胸腺嘧啶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A.21%、12%

B.30%、24%

C.34%、12%

D.58%、30%

【解析】选C。如图在一条链上A+T占

该链所有碱基的比例与另一条链上A+T

占另一条链上所有碱基的比例相等,

并且等于整个DNA分子中A+T占所有碱基的比例。因为整个DNA分子中A+T占42%,在a链中A+T也占42%,T占30%,则A占12%,G占34%,即b链中C占34%,T占12%。

7.如图是一个DNA分子的片段,从图中能得到的信息是(多选)()

A.DNA是双螺旋结构

B.碱基严格互补配对

C.嘌呤数等于嘧啶数

D.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反向平行

【解析】选A、B、C。由图示可以看出,DNA是双螺旋结构,且两条链之间碱基严格互补配对,即嘌呤数等于嘧啶数;从题中不能看出两条链的方向。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9分)

8.(14分)如图是DNA片段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

(1)图甲是DNA片段的______结构,图乙是DNA片段的_________结构。

(2)填出图中部分结构的名称:[2]_______、[5]______。

(3)从图中可以看出DNA分子中的两条长链是由_______和_____交替连接的。

(4)连接碱基对的化学键是_________,碱基配对的方式为:___与_____配对;_____与________配对。

(5)从图甲可以看出组成DNA分子的两条链的方向是______的,从图乙可以看出组成DNA分子的两条链相互缠绕成________的_________结构。

【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甲表示的是DNA分子的平面结构,而乙表示的是DNA分子的立体(空间)结构。

(2)图中2表示的是一条脱氧核苷酸长链的片段,而5表示的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3)从甲图的平面结构可以看出:DNA分子中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了基本骨架。

(4)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且有一定规律:A与T配对,G与C配对。

(5)根据图甲可以判断:组成DNA分子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是反向平行的;从图乙可以看出组成DNA分子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相互缠绕成有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答案:(1)平面立体(或空间)

(2)一条脱氧核苷酸长链的片段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3)脱氧核糖磷酸

(4)氢键A(腺嘌呤) T(胸腺嘧啶) G(鸟嘌呤)

C(胞嘧啶)

(5)反向有规则双螺旋

[实验·探究]

9.(15分)如图为不同生物或生物不同器官(细胞)的DNA分子中A+T/G+C的比值情况,据图回答问题:

(1)猪的不同组织细胞的DNA分子碱基比例大致相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上述三种生物中的DNA分子,热稳定性最强的是_____。

(3)假设小麦DNA分子中A+T/G+C=1.2,那么A+G/T+C=_____。

(4)假如猪的某一DNA分子中有腺嘌呤30%,则该分子一条链上鸟嘌呤含量的最大值可占此链碱基总数的_____。

【解析】(1)猪的不同组织细胞中DNA分子碱基比例大致相同,是因为它们由同一个受精卵经有丝分裂而来。

(2)根据图中数值可判断小麦中G+C所占比例最大,而在A与T之间有两个氢键,G与C之间有三个氢键,所以小麦DNA的热稳定性最高。

(3)只要是双链DNA分子,A+G/T+C的值均为1。

(4)据A+G=T+C=50%,则鸟嘌呤占20%。若所有鸟嘌呤分布在一条链上,则分母缩小一半,一条链上的鸟嘌呤含量最大值可占此链碱基总数的40%。

答案:(1)不同的组织细胞来源于同一个受精卵的有丝分裂

(2)小麦(3)1 (4)40%

【精品题库】

1.下列关于威尔金斯、沃森和克里克、富兰克林、查哥夫等人在DNA分子结构构建方面的突出贡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提供了DNA分子的电子显微镜图像

B.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C.查哥夫提出了A与T配对、C与G配对的正确关系

D.富兰克林和查哥夫发现A的量等于T的量、C的量等于G的量

【解析】选B。在DNA分子结构构建方面,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提供了DNA衍射图谱;查哥夫发现了A 的量总是等于T的量、C的量总是等于G的量。沃森和克里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2.DNA的两条链上排列顺序稳定不变的是()

A.4种脱氧核苷酸

B.脱氧核糖和磷酸

C.碱基对

D.4种核糖核苷酸

【解析】选B。DNA分子的稳定性表现在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的顺序及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

3.已知一个双链DNA分子的G占整个DNA的碱基的27%,并测得DNA分子一条链上的A占这条链碱基的18%,则另一条链上的A的比例是()

A.9%

B.27%

C.28%

D.46%

【解析】选C。根据题意,G占整个DNA分子碱基的27%,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计算C也占27%,G+C=54%,那么,A+T=1-54%=46%,其中一条链A占18%,则此链中T=46%-18%=28%,则另一条链中A=28%。

4.某同学在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实验中,按要求制作含20个碱基对的DNA片段。那么该同学需要制作长方形、五边形、圆形塑料片的数量依次为( )

A.20、20、20

B.30、30、30

C.40、40、40

D.20、30、40

【解析】选C。含20个碱基对的DNA片段包括40个脱氧核苷酸,长方形、五边形、圆形的塑料片依次代表碱基、脱氧核糖、磷酸,所以都需要40个。

5.在制作DNA双螺旋模型时,各“部件”之间需要连接。下列连接中错误的是()

【解析】选B。脱氧核苷酸之间是通过每个脱氧核苷酸的脱氧核糖上的3′碳位的羟基与相邻端脱氧核苷酸的5′碳位的磷酸之间脱水缩合形成3′,5′—磷酸二酯键相连。如图所示。

6.如图是DNA分子的部分平面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4的全称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B.构成DNA的核苷酸种类的不同与2有关

C.N元素存在于图中的含氮碱基中

D.从主链上看,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反向平行

【解析】选B。构成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种类的不同与含氮碱基有关,与脱氧核糖无关,图中2为脱氧核糖,3为含氮碱基。

7.已知多数生物的DNA是双链的,但也有个别生物的DNA是单链的。有人从两种生物中提取出DNA,分

析它们的碱基比例如下,请据表分析下列问题:

(1)从生物______的碱基比例来看,它的DNA分子的结构应为_______链,是极少数病毒具有的。

(2)从生物________的碱基比例来看,它代表着大多数生物种类DNA分子的结构,其碱基构成特点为__________。

(3)现有四种DNA样品,根据样品中碱基的百分含量判断最有可能来自嗜热菌(生活在高温环境中)的是( )

A.含胸腺嘧啶32%的样品

B.含腺嘌呤17%的样品

C.含腺嘌呤30%的样品

D.含胞嘧啶15%的样品

【解析】双链DNA分子的两条链之间由氢键相连,碱基之间的连接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等于T,G 等于C,若A≠T,G≠C,则说明该DNA分子不是双链,而是单链。DNA分子双螺旋结构中,A与T之间可以形成2个氢键,而G与C之间可以形成3个氢键,3个氢键稳定性强,因此,G和C含量多的生物,稳定性大于G与C含量少的生物。

答案:(1)甲单

(2)乙A=T,G=C (3) B

8.如图是DNA分子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写出4、5、6的名称:

4.________;

5.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

(2)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______连接起来。

(3)[]_________属于DNA的基本组成单位。

(4)由于[]______具有多种不同的排列顺序,因而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

(5)DNA在细胞内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它最初是由_____________提出的。

【解析】图中1、2、3、4代表的碱基分别为C、A、G、T,5为脱氧核糖,6为磷酸,7为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8为碱基对,9为氢键,10为一条脱氧核苷酸单链片段。DNA的基本组成单位为脱氧核苷酸,内部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DNA的空间结构为规则的双螺旋结构,它最初由沃森和克里克提出。

答案:(1)胸腺嘧啶脱氧核糖磷酸

(2)[9]氢键

(3)[7]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4)[8]碱基对

(5)规则的双螺旋结构沃森和克里克

人教版必修二第2节《DNA分子的结构》学案1

人教版必修二第2节《DNA 分子的结构》学案13章 第2节 DNA 分子的结构 训练案 DNA 碱基计算的一般规律 1. DNA 双链中,互补碱基的数量相等 (A=T 、C=G) ; DNA 单链中,互补碱基的数量不一定相等 (A ≠ T 、C ≠ G ) 2. 双链DNA 分子中两组不互补碱基对的碱基之和的比值为1,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 (A+G )/(T+C )=1 即 A+G = T+C 将C 跟G 等量替换得到:(A+C )/(T+G )=1 即 A+C = T+G ①双链DNA 分子中,两互补碱基相等;任意两个不互补碱基之和恒等,各占碱基总数的50%,且不互补碱基之和的比值等于1 ∵A=T , C=G ∴ A+G=T+C =A+C=T+G= 50% ( A+G)/(T+C)=(A+C)/(T+G)=(T+C)/(A+G)=(T+G)/(A+C)=1 ②双链DNA 分子中A+T/G+C 值等于其中任何一条单链中的 A+T/G+C 值。 n C G T A C G T A C G T A =++=++=++22221111 推断过程: ③双链DNA 分子中,互补的两条单链中的A+G/T+C 值互为倒数。即两组不互补碱基之和的比值等于另一互补链中这一 比值的倒数。 n C T G A =++1111 n C T G A 12222=++ 推断过程: ④双链DNA 分子中,A+T 占整个双链DNA 分子碱基总数的百分比等于其中任何一条单链中A+T 占该单链碱基总数的百分比。 %222222111111m C G T A T A C G T A T A C G T A T A =++++=++++=++++ %222222111111m C G T A C G C G T A C G C G T A C G =++++=++++=++++ 推断过程 一、单项选择题:

人教版必修2第3章第2节 DNA分子的结构作业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必修2 第3章第2节DNA分子的结构作业 1.下列关于威尔金斯、富兰克林、沃森和克里克、查哥夫等人在DNA分子结构构建方面的突出贡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提供了DNA分子的电子显微镜图像 B.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C.查哥夫提出了A与T配对、C与G配对的正确关系 D.富兰克林和查哥夫发现A的量等于T的量、C的量等于G 的量 解析: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提供了DNA衍射图谱,查哥夫发现腺嘌呤的量总是等于胸腺嘧啶的量,鸟嘌呤的量总是等于胞嘧啶的量。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答案:B 2.DNA的一条单链中(A+G)/(T+C)=0.4。上述比例在其互补单链和整个DNA分子中分别为() A.0.4、0.6B.2.5、1.0 C.0.4、0.4 D.0.6、1.0 解析:在整个DNA分子中,因A=T,G=C,所以(A+G)/(T +C)=1.0。在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的(T+C)/(A+G)与另一条链上(A+G)/(T+C)相等,均为0.4,因而互补链中(A+G)/(T+C)=2.5。 答案:B 3.某同学在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实验中,按要求制作含20个碱基对的DNA片段。那么该同学需要制作长方形、五边形、圆形塑料片的数量依次为() A.20,20,20 B.30,30,30

C .40,40,40 D .20,30,40 解析:含20个碱基对的DNA 片段包括40个脱氧核苷酸,长方形、五边形、圆形依次代表碱基、脱氧核糖、磷酸,所以都需要40个。 答案:C 4.经检测得知,一双链DNA 分子中鸟嘌呤的数目为x ,其占碱基总数量的比例是y ,以下推断正确的是( ) A .与鸟嘌呤互补的碱基占碱基总数的比例是1-y B .该DNA 分子的嘌呤和嘧啶的比值是x y C .该DNA 分子的碱基之间的氢键数是x (1+2y ) D .与鸟嘌呤不互补的碱基数目是x (1-2y )y 答案:D 5.下列关于DNA 分子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每个DNA 分子一般都含有4种脱氧核苷酸 B .一个DNA 分子中的碱基、磷酸、脱氧核苷酸、脱氧核糖的数目是相等的 C .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着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 D .若一个双链DNA 分子中有40个腺嘌呤,就一定同时含有40个胸腺嘧啶 答案:C 6.如图是DNA 片段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第2节DNA分子的结构

第2节DNA分子的结构 【典例导悟】 【典例1】如图为DNA分子的平面结构,虚线表示碱基间的氢键。请据图回答: (1)从主链上看,两条单链__________平行;从碱基关系看,两条单链___________。 (2)________和_______相间排列,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3)图中有_____种碱基,__________种碱基对。 (4)含有200个碱基的某DNA片段中碱基间的氢键共有260个。请回答: ①该DNA片段中共有腺嘌呤_____个,C和G构成的碱基对共________对。 ②在DNA分子稳定性的比较中,_________碱基对的比例越高,DNA分子稳定性越高。 【规范解答】(1)从主链上看,两条单链是反向平行的;从碱基关系看,两条单链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2)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3)图中涉及到4种碱基,4种碱基之间的配对方式有两种,但碱基对的种类有4种,即A—T、T—A、G —C、C—G。 (4)假设该DNA片段只有A、T两种碱基,则200个碱基,100个碱基对,含有200个氢键,而实际上有260个氢键,即G—C或C—G碱基对共60个,所以该DNA中腺嘌呤数为×(200-2×60)=40个。C 和G共60对,由于G与C之间有三个氢键,A与T之间有两个氢键,因此,G与C构成的碱基对的比例越高,DNA分子稳定性越高。 答案:(1)反向碱基互补配对(2)脱氧核糖磷酸 (3)4 4 (4)①40 60 ②G与C 【互动探究】(1)图中的A与ATP中的A有何不同? (2)该图中的DNA片段最多可形成几种? 提示:(1)图中A为腺嘌呤,而ATP中的A为腺苷。 (2)44种。

第2节DNA子的结构

第2节DNA 分子的结构 【典例导悟】 1】如图为DNA 分子的平面结构,虚线表示碱基间的氢键。请据图回答: 相间排列,构成了 DNA 分子的基本骨架。 含有200个碱基的某DNA 片段中碱基间的氢键共有 260个。请回答: 【规范解答】(1)从主链上看,两条单链是反向平行的; 从碱基关系看,两条单链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 DNA 分子的基本骨架。 图中涉及到4种碱基,4种碱基之间的配对方式有两种,但碱基对的种类有 (3) 4 4 (4 )◎ 40 60 ②G 与 C 【互动探究】(1)图中的A 与ATP 中的A 有何不同? (2)该图中的DNA 片段最多可形成几种? 提示:(1)图中A 为腺嘌呤,而ATP 中的A 为腺苷。 (2) 44 种。 从主链上看,两条单链 A 1 .平行;从碱基关系看,两条单 链 【典例 图中有 种碱基, 种碱基对。 (4) ①该 DNA 片段中共有腺嘌呤 .个,C 和G 构成的碱基对共 对。 ②在 DNA 分子稳定性的比较中, 碱基对的比例越高, DNA 分子稳定性越高。 (2) 4 种,即 A — T 、T — A 、G —C 、 C — Go (4) 假设该DNA 片段只有A 、T 两种碱基,则200个碱基,100个碱基对, 含有200个氢键,而实际上有 260个氢键,即G —C 或C — G 碱基对共60个,所以该DNA 中腺嘌呤数为 X( 200-2 X 60) =40 个。C 和G 共60对,由于G 与C 之间有三个氢键,A 与T 之间有两个氢键,因此, G 与C 构成的碱基对的比例 越高,DNA 分子稳定性越高。 答案:(1)反向 碱基互补配对 (2)脱氧核糖 磷酸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3章第2节DNA分子结构导学案

. §3—2 DNA分子的结构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概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2.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3.讨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历程。 学习重点: 1.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2.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课前预习案 知识回顾: 1.下图是噬菌体侵染细菌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正确顺序应是___________。 (2)图中D表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留在细菌外的是___________,注入细菌内的物质是___________。(3)图中E表明___________。 (4)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得出了___________是遗传物质的结论。 2.结合我们所学知识,对这经典的实验,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S型细菌体内的转化因子实质上是细菌的_______________,格里菲斯为何没能证明转化因子是什么? (2)C和D对比可推断出S型细菌和R型细菌具有很近的_______________关系,S菌体内的转化因子能利用R菌提供的_______________等物质来合成自己的一切物质。 (3)当时实验时,对S菌的加热杀死过程,仅仅使菌体的_______________等物质产生变性,而体内的遗传物质_______________并没有真正被灭活。 (4)若用强酸、强碱或高压蒸汽处理S菌,转化实验能否成功________________ 教材助读: 1.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构建过程 (1)DNA组成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含_________种碱基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 (2)美国科学家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提供_________,推算出DNA分子呈_______结构 (3)美国生物学家鲍林揭示生物大分子结构的方法,即按X射线衍射图谱分析的实验数据建立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 (4)奥地利生物化学家查哥夫指出碱基配对原则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沃森和克里克借鉴各科学家们的发现,从最初模型中_______在外侧,__________在内侧,相同碱基

人教高中生物教案:第三章第二节 DNA分子的结构

第三章基因的本质 第二节 DNA分子的结构 一、知识结构 二、教材分析 1.本小节主要讲述了DNA分子的结构和DNA分子的复制两部分内容。 关于DNA分子的结构,由于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教材在概述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特点后,安排了一个“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实验,以加深学生对这一结构的感性认识和理解。 DNA分子的结构特点是DNA特定功能的基础,因此在本小节教材的后半部分,联系其结构讲述了DNA分子的复制功能。这部分知识是理解后面几节内容的基础,因此是本节教材的教学重点。 2.本小节内容与其他章节的联系: (1)与《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中核酸知识有关; (2)与《细胞增殖》一节知识相联系。 (3)与后面的《生物的遗传定律和变异》相联系。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DNA分子基本单位的化学组成(B:识记) (2)DNA分子的结构特点(C:理解) (3)DNA分子的复制过程和复制意义(C:理解) 2.能力目标 (1)培养观察能力、分析理解能力:通过计算机多媒体软件和DNA结构模型观 察来提高观察能力、分析和理解能力。 (2)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通过探索求知、讨论交流激发独立思考、主动获 取新知识的能力。 四、重点·实施方案 1.重点:(1)DNA分子的结构。(2)DNA分于的复制。 2.实施方案 (1)使用挂图、模型进行直观教学。 (2)用多媒体课件显示DNA分子复制的动态过程,让学生充分理解边解螺旋 边复制。

五、难点·突破策略 1.难点:(1)DNA分子的结构特点。(2)DNA分子的复制过程。 2.突破策略 教师指导学生制作DNA分子的结构模型。让学生充分理解它的结构特点,用多媒体课件显示DNA分子的复制过程,从而让学生理解复制的模板、原料等条件,以及复制的意义。 六、教具准备 DNA分子的结构模型//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挂图//DNA分子复制的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七、学法指导 教会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 具体办法是:在学生自学教材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从DNA的基本组成单位开始,按照一定的方式先形成脱氧核苷酸长链,而后再通过一定的方式构成DNA分子的平面结构及空间结构,加深学生对教材DNA分子结构特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 八、课时安排1课时 [一] 教学程序 导言 前面我们通过“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学习,知道DNA分子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它能使亲代的性状在子代表现出来。 那么DNA分子为什么能起遗传作用呢? 这需要从它的结构谈起。 [二] 教学目标达成过程 一、DNA分子的结构 教师讲述: 介绍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提出。1953年,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提出了著名的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简介沃森和克里克的发现过程,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不断探求新知识和合作的精神)。这为合理地解释遗传物质的各种功能奠定了基础。 为了掌握DNA分子结构的全部知识,必须先掌握DNA分子的化学组成。 1.DNA分子的化学组成(结构)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8~9DNA分子的化学组成部分并讨论DNA分子化学组 成的部分知识。 教师出示DNA分子化学结构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第2节DNA分子的结构(二)(精)

第2节 DNA分子的结构(二) [模型建构] 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目的要求] 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加深对DNA分子结构特点的认识和理解。 [材料用具] 曲别针、泡沫塑料、纸片、牙签、橡皮泥等常用物品都可用做模型制作的材料。(也可据学校的实验材料制作) [自主学习] 1. DNA分子结构是由________条长链组成,呈________结构。 2. DNA分子的外侧是_____________,内侧是__________。 3. 某同学欲制作一段具有10对碱基的DNA片段模型,他需要准备代表脱氧核糖的五 边形塑料片的个数为 ( ) A. 10个 B. 20个 C. 30个 D. 40个 [合作探究] 模型设计:制作模型前首先应该进行设计,并讨论以下问题: 1. 分别用哪几种材料来代表组成DNA分子的磷酸、脱氧核糖和碱基?这三种物质是在 什么部位相互连接的?怎样将这几种材料正确地连接起来? 2. 在DNA分子中,每个脱氧核苷酸之间是在什么部位相互连接的?怎样将脱氧核苷酸 正确地连接起来? 3. 在模型中,如何体现DNA分子的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又怎样体现两条链的碱基之 间是互补配对的? [方法步骤] 1. 制作若干个四种脱氧核苷酸模型

2. 制作DNA平面结构模型 3. 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典题讨论] 1. 制作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的依据是 ( ) A. 人们观察到的DNA分子结构 B. 沃森和克里克提出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C. 人们确定的DNA化学成分 D. 人们自行确定的DNA分子结构 2. DNA只含有4种脱氧核苷酸,它如何能够储存足够量的遗传信息? 3. DNA分子是如何维系它的遗传稳定性的? 4. 你能够根据DNA分子的结构特点,设想DNA分子的复制方式吗? [课堂巩固] 1. 在DNA分子中,两条链之间的两个脱氧核苷酸,相互连接的部位是 ( ) A. 碱基 B. 磷酸 C. 脱氧核糖 D. 任一部位 2. 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中,含腺嘌呤5个,腺嘌呤和鸟嘌呤之比为1:3。则该DNA分子片段模型中,含有脱氧核糖的数目为 ( ) A. 10个 B. 20个 C. 30个 D. 40个 3. (多选)下列各组细胞结构中,含有DNA的是 ( ) A. 细胞核 B. 线粒体 C. 叶绿体 D. 中心体

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 第3章 第2节 DNA分子的结构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

第2节 DNA分子的结构 【目标导航】 1.阅读教材图文,了解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过程。2.结合教材图3-11和相关模型,概述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的特点。3.通过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进一步理解其结构特点并掌握有关的计算规律。 一、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阅读P47-48) 1.构建者 美国生物学家沃森和英国物理学家克里克。 2.构建过程 3.新模型的特点及意义 (1)特点:A-T碱基对与G-C碱基对具有相同的形状和直径,这样组成的DNA分子具有稳定的直径。 (2)意义: ①能解释A、T、G、C的数量关系; ②能解释DNA的复制; ③模型与X射线衍射照片完全相符。 二、DNA分子的结构(阅读P49) 1.填图 右图为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图,试着完成相关内容。 (1)写出图中各部分的名称: ①胸腺嘧啶(T);②脱氧核糖;③磷酸;④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⑤碱 基对;⑥腺嘌呤(A);⑦鸟嘌呤(G);⑧胞嘧啶(C)。 (2)图中可以看出,和A配对的一定是T,和G配对的一定是C,碱基对

之间靠氢键连接。其中A-T之间是2个氢键,G-C之间是3个氢键。 2.双螺旋结构特点 (1)DNA分子是由两条链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 (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碱基配对的规律是:A与T配对,G与C配对。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判断正误: (1)DNA分子由四种脱氧核苷酸组成,这四种脱氧核苷酸含有的碱基是A、U、C、G。( ) (2)A—T碱基对和G—C碱基对具有相同的形状和直径,使DNA分子具有稳定的直径。( ) (3)DNA的两条核糖核苷酸链反向平行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 (4)DNA双螺旋结构的基本骨架是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而成的。( ) (5)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 ) (6)DNA上碱基对的形成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与T配对,G与C配对。( ) 答案(1)×(2)√(3)×(4)√(5)√(6)√ 一、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 1.DNA分子结构层次 基本组成元素:C、H、O、N、P ↓ 基本组成物质:磷酸、脱氧核糖、含氮碱基 ↓ 基本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4种) ↓ DNA单链:脱氧核苷酸链 ↓ DNA双链 ↓ 空间结构:DNA分子双螺旋结构 2.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1)制作原理 DNA的脱氧核苷酸双链反向平行,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碱基排列在内侧,碱基对通过氢键连接,碱基互补配对。

第2节 DNA分子的结构

第2节DNA分子的结构1 学习目标: 1、讨论学习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过程。 2、DNA分子结构模型的特点。 3、掌握有关DNA结构的内容。 自学指导: 一、DNA双螺旋模型的构建 阅读课本P47-49,回答下列问题: 1、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是什么?其基本单位是什么?有何特征? 2、DNA模型构建中出现过哪些错误,又是如何对待的? 3、DNA双螺旋结构是哪两位科学家发表的? 4、生物科学的发展对你有何启示? 二、DNA分子的结构 阅读课本P49,回答下列问题: 1、DNA由几条链构成?位置关系是怎样的? 2、DNA的基本骨架由哪些物质组成?位于DNA的什么部位? 3、什么是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碱基对位于DNA的什么部位? 当堂训练: 1、完成课本P51第1、3题 2、下图为大肠杆菌DNA分子结构示意图(片段),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1表示___________,2表示________,1、2、3结合在一起的结构叫_____________。(2)3有____种可能性,中文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3)DNA分子中的3和4是通过______连接起来的。 (4)DNA被彻底地氧化分解后,能产生含氮废物的是______(用序号表示)。 课后作业: 1.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分子的任一条链中A=T,G=C B.每个碱基分子上均连接着一个磷酸和一个脱氧核糖 C.每个磷酸分子都直接和两个脱氧核糖相连 D.DNA分子两条链上的A与T通过氢键连接 2.在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相邻的碱基A与T的连接是通过() A.肽键 B.—磷酸—脱氧核糖—磷酸— C.氢键 D.—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

第2节DNA分子的结构

第2节DNA分子的结构 第2节dna分子的结构 教学目的 1.理解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2.理解dna分子复制的过程和意义。 3.通过学习dna分子的结构,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通过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5.通过“设同—议论—补充—结论”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重点 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 教学难点

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和dna分子的复制过程。 教学用具 1.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2.dna分子复制过程图解。 3.自制的幻灯胶片。 教学方法 探究与讲述相结合。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用两课时。第一课时讲dna分子的结构,第二课时讲dna分子的复制。利用两课时之间的课余时间让学生自制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为了能使学生制作成功,在第一课时多用些时间,适当补充些有关dna的生化知识,让学生很好地掌握dna“双链、螺旋,平

行,反向,配对”的空间结构,为第二节dna分子的复制的学习打下基础。 板书 教学过程 二、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 核苷酸 含n碱基(chon) | 戊糖(c、h、0) | 磷酸(h、0、p) (一)dna分子的结构 1.构成dna分子的基本单元—脱氧核糖核酸

2.脱氧核苷酸间通过脱水缩合连在一起形成多核苷酸链a-脱氧核糖-磷酸 \ t-脱氧核糖-磷酸 \ c-脱氧核糖-磷酸 \ g-脱氧核糖-磷酸 磷 | 脱—a | 磷 | 脱—t

| 磷 | 脱—c | 磷 | 脱—g 3.dna分子由两条平行且反向的多核苷酸链构成 a十g=t十c 4.dna分子的立体结构是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①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多样性) ②双链平行且反向 ③碱基互补配对(特异性) 双链螺旋结构 极性反向平行 碱基互补配对

高中生物必修2第3章第2节DNA分子的结构训练案及答案

高一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 训练案 DNA 碱基计算的一般规律 1. DNA 双链中,互补碱基的数量相等 (A=T 、C=G) ; DNA 单链中,互补碱基的数量不一定相等 (A ≠ T 、C ≠ G ) 2. 双链DNA 分子中两组不互补碱基对的碱基之和的比值为1,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 (A+G )/(T+C )=1 即 A+G = T+C 将C 跟G 等量替换得到:(A+C )/(T+G )=1 即 A+C = T+G ①双链DNA 分子中,两互补碱基相等;任意两个不互补碱基之和恒等,各占碱基总数的50%,且不互补碱基之和的比值等于1 ∵A=T , C=G ∴ A+G=T+C =A+C=T+G= 50% ( A+G)/(T+C)=(A+C)/(T+G)=(T+C)/(A+G)=(T+G)/(A+C)=1 ②双链DNA 分子中A+T/G+C 值等于其中任何一条单链中的 A+T/G+C 值。 n C G T A C G T A C G T A =++=++=++22221111 推断过程: ③双链DNA 分子中,互补的两条单链中的A+G/T+C 值互为倒数。即两组不互补碱基之和的比值等于另一互补链中这一 比值的倒数。 n C T G A =++1 11 1 n C T G A 12222=++ 推断过程: ④双链DNA 分子中,A+T 占整个双链DNA 分子碱基总数的百分比等于其中任何一条单链中A+T 占该单链碱基总数的百分比。 %222222111111m C G T A T A C G T A T A C G T A T A =++++=++++=++++ %222222111111m C G T A C G C G T A C G C G T A C G =++++=++++=++++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真核生物中,DNA 主要位于( ) A. 细胞核 B. 核糖体 C. 细胞质 D. 组蛋白 2. 下列有关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DNA 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B. 真核细胞的DNA 都以染色体为载体 C.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D. 遗传物质在亲代和子代之间传递性状 3. 决定DNA 分子有特异性的因素是( ) A. 两条长链上的脱氧核苷酸与磷酸的交替排列顺序是稳定不变的 B. 构成DNA 分子的脱氧核苷酸只有四种 C. 严格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D. 每个DNA 分子都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 4. 某双链DNA 分子片段中共含有含氮碱基1400个,其中一条单链上(A+T)︰(C+G)= 2︰5。则该DNA 分子中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是 ( ) A .100个 B .200个 C .300个 D .600个 5. 某DNA 分子片段中共有400个脱氧核苷酸,其中鸟嘌呤脱氧核苷酸占20%,。则该DNA 分子中“A —T ”碱基对共有 ( ) A .80 B .120 C .200 D .240 6. 下列哪一组物质是DNA 的组成部分( ) A. 脱氧核糖、核酸、碱基 B. 核糖、嘧啶、嘌呤 C. 脱氧核糖、磷酸、碱基 D. 核糖、磷酸、碱基 7.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在绿色植物的细胞内,它分布在( ) A .细胞核、细胞质基质 B .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 C .细胞核、核糖体、线粒体 D .细胞核、内质网、叶绿体 8. 组成DNA 分子的基本单位是( ) A .四种碱基 B .四种碱基对 C .四种脱氧核苷酸 D .四种核苷酸 9. 分子生物学的标志是(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