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复习导学案

《公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复习导学案

《公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复习导学案
《公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复习导学案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一

《公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课型:反馈课班级:_____ 学习小组:____ 小主人姓名:________ 编号

★学习目标:1、能熟记二篇文言文重点字词;

2、能分析文章结构和人物性格;

3、理解孟子“仁政”思想;

★抽测:

★基础知识

《公输》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诺。”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为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一、重点词语

兰亭集序学案及答案

兰亭集序学案及答案 【篇一:《兰亭集序》导学案带答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序文的特点。 (2)学习一二自然段,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理清段落思路,积累文 言知识。 【自主学习】 1、文学常识 (1)关于序、跋类文体 放在卷首为序,也称前言;放在卷末为跋或后序。 序言有的是作者或者编者自己写的(自序),也有的是别人所写 (他序)。其内容和作用,多为说明写作或编写的情况、目的,阐 述某些观点,介绍或评价作品等。 后序或跋一般是对序的再补充,大都简峻峭拔,不像序那样详细丰富。 另外古代还有一种赠序,为临别赠言一类的文体。如宋濂的《送东 阳马生序》。要和书序严格区别开来。 (2)王羲之(321—379),东晋著名书法家。琅琊临沂(今山东)人,后居浙江会稽山阴。曾任右军内史、会稽内史,故世称王右军。工书法,尤擅楷书和行书,人称“书圣”。他的《兰亭集序》帖,笔 意妍丽劲健,“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其他较有影响的还有《乐毅论》、《十七帖》等。其子王献之也是书法名家,父子齐名,世称“二王”、“二圣”。 2、古汉语知识梳理 (1)注音 岁在癸丑会稽修禊事也清流激湍流觞游目骋怀.......(2)古今异义 列坐其次引以为流觞曲水.... 所以游目骋怀.. (3)词类活用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映带左右.... 所以游目骋怀,.. (4)古汉语句式 a)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b)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c)引以为流觞曲水(); (5)一词多义 次列坐其次余船以次俱进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6)翻译句子 a、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 流觞曲 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翻译: b、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翻译: (7)熟语积累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整体感知】 课文第一二段记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首先介绍了盛会的时间、地点、事件,其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着记叙了到会的人物场面:_________________。再接着介绍了 盛会所在地的环境:__________________、天气:____________,最后记叙了与会者的行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明 了集会者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三四自然段,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理清段落思路,积累文 言知识。 (2)理解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 蕴含的积极情绪,探究作者的生死关。 【自主学习】 古汉语知识梳理 (1)注音 放浪形骸感慨系之临文嗟悼彭殇..... (2)通假字 趣舍万殊悟言一室之内 (3)词类活用

人教版高中数学《圆的标准方程》教案导学案

圆的标准方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使学生掌握圆的标准方程的特点,能根据所给有关圆心、半径的具体条件准确地写出圆的标准方程,能运用圆的标准方程正确地求出其圆心和半径,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会推导圆的标准方程.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培养学生利用求曲线的方程的一般步骤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学科渗透点 圆基于初中的知识,同时又是初中的知识的加深,使学生懂得知识的连续性;通过圆的标准方程,可解决一些如圆拱桥的实际问题,说明理论既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可以适时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二、教材分析 1.重点:(1)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步骤;(2)根据具体条件正确写出圆的标准方程. (解决办法:(1)通过设问,消除难点,并详细讲解;(2)多多练习、讲解.) 2.难点:运用圆的标准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解决办法:使学生掌握分析这类问题的方法是先弄清题意,再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使圆的标准方程形式简单,最后解决实际问题.) 三、活动设计 问答、讲授、设问、演板、重点讲解、归纳小结、阅读.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前面,大家学习了圆的概念,哪一位同学来回答?

问题1:具有什么性质的点的轨迹称为圆? 平面内与一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称为圆(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问题2:图2-9中哪个点是定点?哪个点是动点?动点具有什么性质?圆心和半径都反映了圆的什么特点? 圆心C是定点,圆周上的点M是动点,它们到圆心距离等于定长|MC|=r,圆心和半径分别确定了圆的位置和大小. 问题3:求曲线的方程的一般步骤是什么?其中哪几个步骤必不可少? 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为: (1)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用(x,y)表示曲线上任意点M的坐标,简称建系设点;图2-9 (2)写出适合条件P的点M的集合P={M|P(M)|},简称写点集; (3)用坐标表示条件P(M),列出方程f(x,y)=0,简称列方程; (4)化方程f(x,y)=0为最简形式,简称化简方程; (5)证明化简后的方程就是所求曲线的方程,简称证明. 其中步骤(1)(3)(4)必不可少. 下面我们用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来建立圆的标准方程.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导学案无答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导学案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了解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的基本要求。 2,通过课文中的例句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3,利用掌握的方法解决课外的文言语句的翻译中出现的问题。 二、考点解读及应对方法 (一)考点解读:《考纲》明确指出:“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B。”所谓“理解”,是说能正确领会文章的内容,正确理解文意、文句;所谓“翻译”,是说能用现代汉语把古人文章的内容准确传达出来;所谓“文中”,是说试卷所给你的“那篇文章当中”,要求翻译的句子就从中产生,文中所有的语言现象都在“理解”之列。 正确理解文中的句子,用现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来准确翻译所提供的文言语句,做到文通字顺,简明规范,畅达流利,文句优美。 所给译句的特点:1、句中有关键或难点实词。2、句中有一词多义现象。3、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5、句式与现代汉语有异。6、句子的语气有特点。7、属于复句,内部有一定层次关系。 (二)那么,如何正确理解并翻译文言语句呢? 首先,要明白所给译句的特点: 1、句中有关键或难点实词。 2、句中有一词多义现象。 3、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5、句式与现代汉语有异。6、句子的语气有特点。7、属于复句,内部有一定层次关系。 其次,要认识翻译的标准:信、达、雅。 1、所谓“信”,就是译文必须准确,必须忠实地表达原文的意思,不走样,不漏译,不错译,不能以翻译者本人的意思来改变或替代原文的意思。这是古文今译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标准。为了做到“信”,必须正确地理解原文,真正读懂读通,搞清原文每一个字、词、句的含义和每一种语法现象。例如:例如: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的北门的钥匙 2、所谓“达”,就是译文必须通顺、晓畅,无语病,必须以规范的现代汉语表达,不能用似通非通、半文半白的语言表述。这也是古文今译的基本标准。为了做到“达”,必须在正确地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认真组织词句进行翻译。 例如:以勇气闻名于诸侯 凭勇气闻名在诸侯中间 凭着勇气在诸侯中间闻名 3、所谓“雅”,就是在“信”、“达”的基础上,讲究修辞文采,使译文的语言典雅优美,并能反映原文的语体风格。“雅”是翻译的最高要求、最高标准,也是翻译工作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高考要求:在高考中,主要落实在一个“信”字,其次才是一个“达”字,至于“雅”,这是较高要求,有朝此目标努力的意识即可,考试一般不做要求。 再次,要明白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是说文言文以直译为主,字字句句讲究落实;当直译无法达意时,可用意译。历年来高考设题主要采用直译的方式,酌情采用意译为辅助手段。 词义古今一一对应的,语序古今一致的,只需直译就行了;关键是另外一种情况,如词语古有今无,成分缺这少那,直译佶屈聱牙时,就需运用现代汉语的多方面知识,并且体现代汉语“简明、连惯、得体”的基本要求,进行意译。意译

数学人教A版高中必修2圆的方程优秀导学案

圆的方程 ——最值问题(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圆外一点与圆上动点的距离的最值问题的处理方法; 2.掌握圆上一动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最值问题的处理方法; 3.理解数形结合思想与转化思想是解决最值问题的基本思想。 【学习重点】 1.圆上动点到圆外一点的距离的最值问题; 2.圆上动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最值问题; 3.切线长最短问题。 【学习难点】 1.培养运用运动变化的观点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转化与化归的数学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自拟提纲,自主复习 任务一:回顾并默写初中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方法; 任务二:回顾并罗列教材§4.1.1“圆的标准方程”的重要公式和结论;任务三:回顾并罗列教材§4.1.1“圆的标准方程”的重要思想和方法。 二.自主学习,讨论交流 1.讨论题组1: (1)判断点A(4,2),B(1,1)是否为圆C:(x-3)2+y2=5上的点?

(2)在(1)条件下,求A 、B 两点到原点的距离,它们是圆C 上所有点中到原点距离最近或最远的点吗?如果不是,请找出圆C 上到原点距离最近和最远的点,写出它们的坐标。 (3)已知实数x,y 满足方程(x-3)2+y 2=3,试求22y x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讨论题组2: (1)求圆C :(x-1)2+(y-1)2=2的圆心到直线l :x-y+3=0的距离。 (2)在(1)条件下,分别求圆C 上的点(0,0)和(0,2)到直线l 的距离。它们是圆C 上所有点中到直线l 距离最近或最远的点吗?如果不是,请探讨如何求出圆C 上的点到直线l 距离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3)已知圆C :(x-4)2+(y-3)2=1和点A(-1,0),B(1,0),点P 在圆C 上,求△PAB 面积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变式练习: 1.若实数x,y 满足(x+2)2+(y-1)2=9,则22y x +的最大值是( ) A.35+ B.1456+ C.5-3 D.56-14 2.圆(x-1)2+(y-1)2=1上的点到直线x-y=2的距离的最大值是( ) A. 2 B.21+ C.2 21+ D.221+ 3. 由直线y=x+1上的一点向圆(x-3)2+y 2=1引切线,试求切线长的最小值。 三.课后思考,能力提升 例题:若x 2+y 2=4,则x-y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固定句式导学案

文言文固定句式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明确文言文中固定句式的作用和翻译格式。 2.结合语境,准确判定和翻译文言文中的固定句式。 一、知识梳理 1.固定句式是指在古代汉语里除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等之外,具有相对固定意思和翻译格式的句型。 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固定句式,并准确翻译全句。 第一组:表示陈述的句型 (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 (2)项王未有以应。(《鸿门宴》) (3)岂敢盘桓,有所希冀。(《陈情表》) (4)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鸿门宴》) (5)然后以六合为家,殽函为宫。(《过秦论》) (6)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过秦论》) (7)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 (8)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第二组:表示疑问的句型 (9)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10)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韩愈《师说》) (1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12)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 (13)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14)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 (15)求,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16)闻道百,以为莫己若也,我之谓也。(《庄子·秋水》) 文言文固定句式能力检测 1.下列各句中的“所以……”与其它三项意思不同的是() A.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B.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C.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D.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指出下列各句中的固定句式,并准确翻译全句。 (1)独不怜公子之姊耶?(《信陵君窃符救赵》) (2)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 (3)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 (4)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苏轼《石钟山记》) (5)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左传·宫之奇谏假道》 3.分析下列文言句子在句式上的特点,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1)(2016年高考山东卷)是则可矣。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3分) (2)(2009年高考四川卷)大抵所以治天下国家者,不复皆出于学。(4分) (3)(2015年高考浙江卷)始王侯之来,民尝以水为忧,已又以兵为忧。(4分) (4)(2006年高考天津卷)今欲降之而反戮其使,无乃不可乎?(3分) (5)(2011年高考四川卷)(陈)给中策蹇驴,时犹布衣,见先生风神高简,问曰:“得非吕徽之乎?”(5分)

第三章《圆》导学案

3.1 圆的对称性(1) 一、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圆的轴对称性及有关性质的过程 2、掌握垂径定理 3、会运用垂径定理解决有关问题 重点:垂径定理及应用难点:垂径定理的应用 二、知识准备: 1、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直线的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_________,这条直线叫做______。 2、圆是中心对称图形,_________是它的对称中心;圆具有_________性。 三、学习内容:(阅读课本68-75,完成学案上的内容) 1、“圆”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什么?操作:①在圆形纸片上任画一条直径;②沿直径将圆形纸片折叠,你发现了什么? 结论:圆是轴对称图形,经过圆心的任意一条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 练习:1、判断下列图形是否具有对称性?如果是中心对称图形,指出它的对称中心;如果是轴对称图形,指出它的对称轴。 2、将第二个图中的直径AB 改为怎样的一条弦,它将变成轴对称图形? 探索活动:1、如图,CD 是⊙O 的弦,画直径AB ⊥CD ,垂足为P ,将圆形纸片沿AB 对折,你发现了什么? 2、你能给出几何证明吗?(写出已知、求证并证明) 3、得出垂径定理: 4、注意:①条件中的“弦”可以是直径; ②结论中的“平分弧”指平分弦所对的劣弧、优弧。 5、给出几何语言 B

O F E D C B A A B F M D O 例1、如图,以O 为圆心的两个同心圆中,大圆的弦AB 交小圆于点C 、D ,AC 与BD 相等吗?为什么? 例 2 如图,已知:在⊙O 中,弦AB 的长为8,圆心O 到AB 的距离为3。 ⑴求⊙O 的半径; ⑵若点P 是AB 上的一动点,试求OP 的范围。 四、知识梳理: 1、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2、垂径定理的推论,如:平分弦(非直径)的直径垂直于这条弦, 且平分弦所对的弧等。 五、达标检测: 1、 如图,∠C=90°,⊙C 与AB 相交于点D ,AC=5,CB=12,则 2、已知,如图 ,⊙O 的直径AB 与弦CD 相交于点AEC =45°,则 CD 的长为 。 3. 如图,在⊙O 中,CD 是直径,AB 是弦,CD ⊥AB ,垂足为M .则有_____= , ____= . T3 T4 T5 T6 4.过⊙O 内一点P 作一条弦AB ,使P 为AB 的中点. 5.⊙O 中,直径AB ⊥弦CD 于点P ,AB=10cm,CD=8cm ,则OP 的长为 CM. 6.如图,已知在⊙O 中,弦AB 的长为8cm ,圆心O 到AB 的距离为3cm ,则⊙O 的半为 . 7.⊙O 的弦AB 为5cm ,所对的圆心角为120°,则圆心O 到这条弦AB 的距离为___ 8.圆内一弦与直径相交成30°且分直径为1cm 和5cm ,则圆心到这条弦的距离为 CM 9.在半径为5的圆中,弦AB ∥CD,AB=6,CD=8,则AB 和CD 的距离为 . 10. 一跨河桥,桥拱是圆弧形,跨度(AB)为16米,拱高(CD)为4米,求: ⑴桥拱半径⑵若大雨过后,桥下河面宽度(EF)为12米, 求水面涨高了多少? O A B P O P B M O A C D P A O C D B O A B

湖南省常德市第九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公输》导学案2 语文版

课题《公输》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把握人物性格,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2、了解墨子的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理解只有把道义和实力结合起来才有力量的道理。 重点、难点1、把握人物性格。 2、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使用说明:1.学生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翻译故事。 2.教师准备有关资料,以便引导学生多角度解读故事。 导学过程知识链接 一.课前预习 朗读课文,熟悉翻译。 二.展示目标 1.导入课题。 2.熟悉目标。 三.探究交流展示 1、本文对应的双方是谁?主要人物是哪一位?墨子前往楚国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本文对应的双方是墨子和楚国的公输盘、楚王。主要人物是墨子。他前往楚国的目的是劝阻楚国攻打宋国。 学生分角色朗读2~12段。 2、墨于是如何劝说公输盘的呢? 明确:墨子见公输盘,并没有直接劝阻,而是先设下圈套,请求公输盘替他杀人,借此激怒公输盘,引出公输盘冠冕堂皇的理由“吾义固不杀人”。接着,墨子就抓住公输盘这句话大做文章。“宋何罪之有”一句,轻描淡写而又咄咄逼人,立刻将帮助楚国攻打宋国的公输盘置于理亏的境地。然后,墨子用“不可谓智’”不可谓仁”不可谓忠”不可谓强”不可谓知类”,从各个方面批判了公输盘的行为.让公输盘有口难辩。“义不杀少而杀众”一句,揭示出公输盘所标榜的“义”的欺骗性。 学生分角色朗读13~16段。 3、提问:公输盘面对墨子的逼问,无话可说,把责任推到楚王身上,那么墨子又是如何劝阻楚王的呢? 明确:墨子采取了和对付公输盘相同的策略,先引他入彀,然后让他陷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困境。他先用一个假设,以富人盗窃穷人为喻,问楚王“此为伺若人”,使楚王承认并说出此人“必为有窃疾矣”。既然承认这种人“有窃疾”,那么楚以富有之国而攻伐贫穷之宋,正“与此同类”。在墨子强有力的论据面前,楚王理屈词穷,不得不诺诺称是。 学生齐读17~22段。 4、墨于是如何对待公输盘与楚王相互推诿、敷衍塞责的呢? 明确:墨子明白仅靠道义是无法真正战胜强大而顽固的敌人的。墨子与公输盘演练攻守战术,公输盘九攻,墨子九距,公输盘攻械尽,子墨关于先秦诸子 散文 先秦诸子散文 产生于春秋战 国百家争鸣的 时代.主要的著作有《论语》《孟子》《墨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大致经 历了三个阶段:春秋战国之交 为第一个发展 阶段,以《论语》和《墨子》为代表。《论语》是较短的语录体 散文。《墨子》在对话中有议论,初具议论文的规模。战国中叶为第二个发展阶段,以《孟子》和《庄子》为代表。《孟子》是对话体论辩文,《庄子》接近专题论文.战国后期为第三 个发展阶段以《荀子》和《韩非子》为代

北京的春节导学案教师版

2017学年下学期六年级语文科第二单元导学案(教师版)主备人:王美蓉审核人: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家长签名____________ 日期 _______ 6、北京的春节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 气氛。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重点难点: 1、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2、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阅读课文,同时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收集有关春节的习 俗、古今文人描写春节的文章、诗词、童谣、春联等。 2、教师设计导学案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自主预习 1、作者介绍 作者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姓氏一拆为二),满族,中国现代 小说家、戏剧家、著名作家,因作品很多而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主要作品有:

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等。作品收在《老 舍文集》里。 2、 读课文至少3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识记生字词,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3、 读文并思考并试着解答冋题。 (1) 腊八的时候,人们做了些什么 (2) 除夕最大的特点是什么人们都做些什么 (3) 初一与除夕是怎样的“截然不同”初一这一天人们在做什么 (4) 元宵节哪些内容描写了元宵节的灯这些灯有什么特点 (5)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哪些部分写得详细, 哪些部分写得简略 这样写有 什么好处 4、 读记词语并用自备本抄写2遍。 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理由。(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 忆) 2、 让我们来看看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播放动漫童谣) 初旬 熬粥 腊月展览蒜瓣饺子 翡翠 榛子 栗子 爆竹 风筝 预备彩排 鞭炮截然寺院 彩绘杂拌儿麦芽糖 逛庙会 走马灯 零七八碎 万象更新 张灯结彩 蜂拥而至 、读拼音写词语。 f ei cu 1 ji do b an f e n g zhen g ji do zi (翡翠 牡) (搅 拌) (风筝) (饺匚 bi an p Qo xi do m ai s 1 yu an GD y (鞭 炮) (小 麦) (寺 院 ) (熬 1 ) 、 5 6在带点字正确的读音下面画横线 间断(ji an ji Q n ) o 万象更新 (ge n g ge n g) 掺和(h e huo 差不多(ch a ch Q) 正月(zh e n g zh e n g)水浒传(chu 印 zhu Q )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老师版

《烛之武退秦师》导学案 1.实词 2.虚词 3.句式 分四类:①通假字 ② 古今异义 ③( 词类活用 ) ④一词多义 。例如: ★(难点)如何判断使动、意动、为动用法?总之,同学们一定要注意积累,注意比较,可以试着翻译成以上三 种格式,再根据语境看哪一种翻译最合理,进而明确属于哪一种活用。 【A 部分·课前自主练习】制作《烛之武退秦师》实词卡片(词类活用) 一、总结名词活用 二、总结形容词活用 三、总结使动用法 第二部分:虚词 重点虚词有18个 一样也是要做表格多积累。不要害怕虚词难,其实虚词的掌握比实词更容易,因为常见常考的 虚词就只有五六个,每学古文新课就自己做虚词总结表,久而久之,一个虚词的多种意思和用法就全记住了。如果老师让你举例:“以为”翻译成“把……当做……”的例子你能够说出来吗?你马上看看自己的虚词表,然后大声地告诉老师“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答得多了,就顺便把课文的重点句背下来了。 【B 部分·课前自主练习】制作《烛之武退秦师》虚词卡片(以、之) A.名词做状语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 ) 夜缒而出( ) 朝济而夕设版焉( ) C.形容词做名词 越国以鄙远 ( ) 邻之厚,君之薄也( ) B.名词做动词 晋军氾南 ( ) 越国以鄙远( ) 既东封郑( ) D.动词、形容词使动用法 烛之武退秦师( )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

第三部分:特殊句式有五大类 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 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如: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2.借助于“乃”、“是”、“为”、“则”、“悉”、“本”等词构成。如:(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2)斯是陋室《陋室铭》 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古汉语中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主语省略如: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2.谓语省略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3.宾语省略如:便要(渔人)还家《桃花源记》 如:(l)置(于)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2)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桃花源记》 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被动句。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l.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如:(1)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2)为乡里所患《周处》 2.用“为+动词”表示被动。如: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 如: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 现代汉语中的倒装句是为了适应修辞表达的需要,但在古代,倒装句是正常的句法,所以在文言文翻译时有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古汉语中的倒装句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主谓倒装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2.宾语前置①用助词“之”使宾语提前,如:何陋之有《陋室铭》 ②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如: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3.定语后置常用“者”作标志,翻译时放在名词前面。 如:(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4.介宾短语后置 它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状语,翻译时应放在谓语前。 (2)战于长勺《曹刿论战》(3)祭以尉首《陈涉世家》 1.诵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认真、反复阅读,大声诵读,对于学好文言文,培养良好的 语言感受能力至关重要。 2.积累。①积累重点实词、虚词,培养自己借助语境推断文言词语意义的能力;②积累古代文化常识。 ③理解并熟记特殊的语法现象,包括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④熟读的基础上,背诵文言名篇、名段。 3.建构知识体系。学会建构自己的古文基础知识表格,在积累的过程中,掌握判别特殊用法和翻译的规律。 考点:对文言文的考查包括理解、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三个能力层次。①理解。包括文言文重 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等;②分析综合。要求能够准确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 点,概括中心意思;③鉴赏评价。要求能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 的观点态度。(难点) 考题趋势:选择题从4题减少为3题,文言翻译从8分增加为10分。表明考试越来越侧重考查学生实际运用 能力。故学习文言文平时积累是重点,活学活用是目的。 1.简介:本单元学习先秦历史散文。先秦历史散文对社会生活作了广泛而具体的叙述,它保存了我国春秋战国时 期大量的史料,又是我国叙事散文的源头,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比较有名的是《左传》《战国策》和《晏子春 秋》等,其中又以《左传》和《战国策》的成就最高。 2.左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左传》善于 描写战争和记述外交辞令,记事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写人简洁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是历代散文的典范。 《左传》的别名:《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 所以又称作“春秋三传”。《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左传》虽是历史著作,但与《尚书》《春秋》有所不同,它“情韵并美,文彩照耀”,是先秦时期最具文学 色彩的历史散文,也是中国最为优秀的史书之一,代表了先秦史学和文学的最高成就。其文学特点可概括为: 第一,文学性的剪裁和历史时间的故事情节化。第二,刻画人物性格神形毕现,有立体感。 第三,生动的场面描写和传神的细节描写。第四,擅长叙写外交辞令,理富文美。 一.字音积累。 秦军汜( )南佚( )之狐夜缒( )而出越国以鄙( )远君之薄( )也秦伯说( ) 共( )其乏困朝济( )而夕设版焉失其所与( ) 若不阙( )秦使逢( )孙、杨孙戍之 二.指出下列通假字,并翻译。 无能为也已()共其乏困()秦伯说,与郑人盟()失其所与,不知() 三.指出下列古今异义词,并说说古今之意。 ①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背景介绍见《金榜》P73 2.请复述《烛之武退秦师》故事情节,讲清楚起因、发展、高潮、结局、尾声。(能力点:概括内容) 参考:这一段写秦、晋围郑。共有五个分句,语言简练,从情节发展上看,从两个方面为下文作了铺垫。这两方面的情况

人教版高中数学《圆的一般方程》教案导学案

圆的一般方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使学生掌握圆的一般方程的特点;能将圆的一般方程化为圆的标准方程从而求出圆心的坐标和半径;能用待定系数法,由已知条件导出圆的方程. (二)能力训练点 使学生掌握通过配方求圆心和半径的方法,熟练地用待定系数法由已知条件导出圆的方法,熟练地用待定系数法由已知条件导出圆的方程,培养学生用配方法和待定系数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学科渗透点 通过对待定系数法的学习为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打下牢固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1.重点:(1)能用配方法,由圆的一般方程求出圆心坐标和半径;(2)能用待定系数法,由已知条件导出圆的方程. (解决办法:(1)要求学生不要死记配方结果,而要熟练掌握通过配方求圆心和半径的方法;(2)加强这方面题型训练.) 2.难点:圆的一般方程的特点. (解决办法: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圆的一般方程的特点,并加以记忆.) 3.疑点:圆的一般方程中要加限制条件D2+E2-4F> 0. (解决办法:通过对方程配方分三种讨论易得限制条件.) 三、活动设计 讲授、提问、归纳、演板、小结、再讲授、再演板.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讨论了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 ,现将展开可得x2+y2- 2ax-2by+a 2+b2-r2=0 .可见,任何一个圆的方程都可以写成 x2+y2+Dx+Ey+F=0.请大家思考一下:形如x2+y2+Dx+Ey+F=0的方程的曲线是不是圆?下面我们来深入研究这一方面的问题.复习引出课题为“圆的一般方程” ( 二) 圆的一般方程的定义 1.分析方程x3+y2+Dx+Ey+F=0表示的轨迹 将方程x2+y2+Dx+Ey+F=0左边配方得: (1) (1) 当D2+E2-4F>0 时,方程(1) 与标准方程比较,可以看出方程半径的圆; (3) 当D2+E2-4F<0 时,方程x2+y2+Dx+Ey+F=0没有实数解,因而它不表示任何图形. 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方程x2+y2+Dx+Ey+F=0的轨迹分别是圆、 法. 2.圆的一般方程的定义 当D2+E2-4F> 0 时,方程x2+y2+Dx+Ey+F=0称为圆的一般方程. ( 三) 圆的一般方程的特点 请同学们分析下列问题:问题:比较二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Ax2+Bxy+Cy2+Dx+Ey+F=.0 (2)

《公输》导学案

《公输》导学案 九年级语文备课组主备人:陈妹莉时间:第十三周 学习目标: 1.了解墨子非攻的思想主张,认识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反对侵略,热爱和平,尽自己所能为和平作贡献。 2.了解墨子;积累文言文常用词语;学习本文叙事详略得当,论理多用类比的写法。 3.体会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感知文中的人物形象,揣摩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复述、翻译、朗读的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习重点: 学习本文叙事说理的方法,理清文章思路,把握墨子劝阻楚攻宋的三个步骤;积累文言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习难点: 鉴赏墨子的劝说技巧。 课时安排: 3课时 二、资料助读: 1.关于先秦诸子散文 先秦诸子散文产生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主要的著作有《论语》《孟子》《墨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春秋战国之交为第一个发展阶段,以《论语》和《墨子》为代表。《论语》是较短的语录体散文。《墨子》在对话中有议论,初具议论文的规模。战国中叶为第二个发展阶段,以《孟子》和《庄子》为代表。《孟子》是对话体论辩文,《庄子》接近专题论文.战国后期为第三个发展阶段?以《荀子》和《韩非子》为代表。 先秦诸子散文大多文情并茂,极具文采,善用譬喻陈说事理,论辩是非,增强了说服力,而排比、夸张等修辞的大量运用更使文章辞采缤纷。总之,先秦诸子散文无论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2.《墨子》及墨子 墨子,(约前468~前376)名翟,鲁人,一说宋人,战国初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先秦堵子散文代表作家。曾为宋国大夫。早年接受儒家教育,后聚徒讲学,创立与儒家相对立的墨家学派。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反映了小生产者反对兼并战争,要求改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愿望,他的认识观点是唯物的。但他一方面批判唯心的宿命论,一方面又提出同样是唯心的“天志”说,认为天有意志,并且相信鬼神。墨于的学说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为?显学”。 《墨子》是先秦墨家著作,现存五十三篇,其中有墨子自作的,有弟子所记的墨子讲学辞和语录,其中也有后期墨家的作品。《墨子》是我国论辩性散文的源头,运用譬喻,类比、举例,推论的论辩方法进行论政,逻辑严密,说理清楚。语言质朴无华,多用口语,在先秦堵子散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3.公输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4.1.1-圆导学案

第1课时24.1.1 圆 [学习目标] 1.理解圆的两种定义,理解并掌握弦、直径、弧、优弧、劣弧、半圆、等圆、等弧等基本概念,能够从图形中识别;(学习重点) 2.理解“直径与弦”、“半圆与弧”、“等弧与长度相等的弧”等模糊概念;(学习难点) 3.能应用圆的有关概念解决问题. [学习流程] 一、依标独学 1.自己回忆一下,小学学习过圆的哪些知识? 2.结合教材图24.1-1,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圆形的?并思考圆有什么特征? 二、围标群学 1.理解圆的定义:(阅读教材图24.1-2和图24.1-3,并自己动手画圆)(1)描述性定义:__________ 从圆的定义中归纳:①圆上各点到定点(圆心O)的距离都等于____; ②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都在____ _. (2)集合性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圆的表示方法:以O点为圆心的圆记作______,读作______. (4)要确定一个圆,需要两个基本条件,一个是______,另一个是_____,其中_____确定圆的位置,______确定圆的大小. 2.圆的相关概念:(1)弦、直径;(2)弧及其表示方法;(3)等圆、等弧。 如图1,弦有线段,直径是,最长的弦是,优弧有;劣弧有。 三、扣标展示 活动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1)直径是弦.()(2)弦是直径.()(3)半圆是弧.( ) (4) 弧是半圆.( ) (5) 等弧的长度相等.( ) (6) 长度相等的两条弧是等弧.( ) 活动2.⊙O的半径为2㎝,弦AB所对的劣弧为圆周长的 6 1 ,则∠AOB =,AB= 活动3.已知:如图2,OA OB 、为O的半径,C D 、分别为OA OB 、的中点, 求证:(1); A B ∠=∠ (2)AE BE = 活动4.如图,AB为⊙O的直径,CD是⊙O中不过圆心的任意一条弦,求证:AB>CD。 四、达标测评 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半径相等的两个圆是等圆; ②半径相等的两个半圆是等弧;③过圆心的线段是直 径;④分别在两个等圆上的两条弧是等弧.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4. O的半径为3cm,则O中最长的弦长为 五、课后反思

《公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复习导学案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一 《公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课型:反馈课班级:_____ 学习小组:____ 小主人姓名:________ 编号 ★学习目标:1、能熟记二篇文言文重点字词; 2、能分析文章结构和人物性格; 3、理解孟子“仁政”思想; ★抽测: ★基础知识 《公输》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诺。”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为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一、重点词语

17.原毁导学案(教师版)

17、《原毁》导学案(高二16-20班)(教师版) 主编人:伍雪玲审核人:莫文英终审人:饶志青使用年级:高二实验班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积累文言词语;读懂课文,认识滋生“毁”的根源及其危害。 技能目标:学习对比的说理方法。 情感目标:体会韩愈写作本文的目的,关注社会、关注现实。 【教学重难点】掌握积累文中文言重点词语、特殊句式;认识滋生“毁”的根源及其危害。 【学法指导】预习、朗读、质疑探究、小组合作。 一、课前检测 1、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祖籍河北昌黎,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因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在文学成就上,同柳宗元齐名,称为“韩柳”。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苏轼称其“文起八代之衰”。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2、《原毁》是韩愈的“五原”(《原性》《原道》《原毁》《原人》《原鬼》)之一,“毁”就是诽谤、诋毁,“原”就是推究、探求,“原毁”就是探求诽谤滋生的根源。作者是有感而发:安史之乱后,唐朝执政者及世族大地主结党营私,而由于上层统治者求全责备,下层地主阶层很难登上政治舞台,即使得官,也“动而得谤”,屡遭排挤。面对这样的现实,韩愈写下此文,希望引起上层统治者的重视,抑制诽谤的滋生。 3、你学过的韩愈诗文名句有哪些? 二、自主学习 ①古之君子,其责.(要求)己也重.(严格)以.(“而”,又)周.(全面,周全),其待人也轻.(宽容)以.(相当于“而”,又)约.(要求低)。(1)重以周,故不怠.(懈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好事)。(2)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求.(探求)其所以 ..(……的原因)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这样),而我乃.(却)不能是.(这样)!”早夜以.(相当于“而”,表修饰)思,去其不如舜者,就.(追求、仿效)其如舜者。闻古之人有周公者,其为人也,多才与艺人也。求其所以为周公者,责于.(对)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比得上)焉.(代词,他);周公,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是.(这)人.(指古之君子)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缺点)也。”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3)其于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足够)为良人矣;能善.(擅长)是,是足为艺人矣。”取其一,不责.(苛求)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4)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一善,易修.(做到)也,一艺,易能.(掌握)也;其于人也,乃.(连词,却)曰:“能有是,是亦足矣!”曰:“能善是,是.(这)亦.(也)足矣.(语气助词,了)。”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 ②今之君子则不然 ..(不是这样)。其责人也详.(完备,这里指要求高),其待己也廉.(少,这里指要求 低)。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 ..(自己的收获)也少。己未有善.(优点,长处),曰:“我善.(擅长)是,是亦足矣。”己未有能.(技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通“稍”)

(新新导学案)广东省清远市八年级语文下册 23.公输导学案 语文版

第一课时 三、合作探究 预设问题1:通假字:“说”、“距”、“圉”、“诎”;“说”“见”“文”“争”“之”“类”的多义;“寇”“满”“尽”“义”的活用;“金”“文”“九”“虽然”“所以”的古今异义。 示例:

通假字:(1)公输盘不说.(“说”通“悦”,高兴) (2)子墨子九距.之(“距”通“拒”,阻挡) (3)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圉”通“御”,抵挡) (4)公输盘诎.(“诎”通“屈”,折服) 一词多义 说:公输盘不说.(通“悦”,高兴) 请说.之(解释) 见:见.公输盘(拜见) 胡不见.我于王(引见) 文:舍其文.轩(华丽) 荆有长松文.梓楩楠(线条交错的图形,花纹) 争: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争夺) 知而不争.(争论) 之:宋何罪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 吾知子之.所以距我(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请说之.(代词,代依靠你杀人这件事) 子墨子九距之.(代词,代公输盘)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的) 类:不可谓之类.(类推,推论) 为与此同类.(类别) 词类活用 (1)在宋城上而待楚寇.(名词作动词,入侵。) (2)犀兕麋鹿满.之(形容词作动词,布满、充满。) (3)公输盘之攻械尽.(形容词作动词,用尽。) (4)吾义.固不杀人(名词作动词,遵守正义或道德规范的要求。) 古今异义词 金古义:货币单位。先秦以黄金二十两为一镒,一镒为一金。例:请献十金.。 今义:指金属或线等。 文古义:华丽。例:舍其文.轩。 今义:文章。 九古义:表示次数多,意为多次。例:子墨子九.距之。 今义:一般实指数字“九”。 虽然古义:虽是这样。例:虽然 ..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今义: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 所以古义:用什么(方法)。例:吾知所以 ..距子矣。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预设问题2:翻译下列句子。(1)宋何罪之有?(2)胡不见我于王?(3)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知识学习】《圆的认识》导学案

《圆的认识》导学案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圆心、半径和直径;能借助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能运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2、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以及抽象、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 教学难点:画规定大小的圆.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圆规,直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欣赏,走进圆的世界。 ①多媒体出示各种圆形建筑、自然风景图。 谈话:同学们,老师出示的这些图片美吗?这些景物有什么相同之处呢?(都是圆形物体) ②揭示课题:圆让我们的世界如此美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探寻圆的奥秘。(板书课题:认识圆)

③学生举例巩固认识。 在我们的生活中,圆无处不在,你还知道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形的? 结合学生举例,多媒体出示其中的一些物体图形。 2、借助实物画圆 谈话:是啊,沿着这些圆形物体的周边把它们的形状画下来,就会得到一些大小不同的圆。 提问:同学们,你们能利用你身边的工具画一个圆吗? 学生动手自己画圆,教师观察,注意收集有代表性的画法。 学生画结束后,教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圆和使用的工具,并说说是怎样画的。如果有学生想到了用圆规画圆,不要急于让学生说详细的操作方法。 3、提问:以往同学们在画图时都用的是尺子,今天你为什么不用尺子画圆呢? 谈话:这说明我们今天学的圆跟以往学的图形都不一样了,让学生具体说一说圆和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哪里不一样?(围绕85页书上的小卡通回答。)小结:圆是一个曲线图形。 二、动手操作、认识各部分名称。 、画圆 提问:尺子不能画圆,那是不是以后我们只能依靠这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