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丁绍宽-民法(侵权物权部分)提纲

丁绍宽-民法(侵权物权部分)提纲

丁绍宽-民法(侵权物权部分)提纲
丁绍宽-民法(侵权物权部分)提纲

第六部分侵权制度

一、侵权的规则原则:

认定过错

过错责任一般过错推定(民通126条)侵权行为归责原则推定过错

无过错责任特殊过错推定(民通125条)

公平责任

【2006-11】甲忘带家门钥匙,邻居乙建议甲从自家阳台攀爬到甲家,并提供绳索以备不测,丙、丁在场协助固定绳索。甲在攀越时绳索断裂,从三楼坠地致重伤。各方当事人就赔偿事宜未达成一致,甲诉至法院。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法院可以酌情让乙承担部分赔偿责任

B.损害后果应由甲自行承担

C.应由乙承担主要责任,丙、丁承担补充责任

D.应由乙、丙、丁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1、过错责任原则(过错推定)

2、无过错责任原则:注意无过错不等于不可以免责

3、公平责任原则:双方对损害的发生均无过错,法律又没有规定适用无过错原则

(1)堆放物品倒塌致人损害的《民通意见》155条,注意《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16条第1款第(2)项对其的修正。

(2)自然原因引发的紧急避险《民通意见》156条

(3)一方为对方利益或共同利益活动中受损的《民通意见》157条

二、一般侵权行为责任

1.构成要件:违法行为、损害、因果关系、过错(区分共同过错与混合过错)

2.因果关系:条件说;必然因果关系;相当因果关系

3.免责事由:紧急避险、自助行为、意外事件、第三人过错、受害人过错、受害人同意

4、自助行为

(1)、为保护自己权利

(2)、情况急迫,不及时行使自助行为将使权利无法实现

(3)、实施对他人财产或人身不超过必要限度的强制行为

(4)、事后须及时报告有关机关处理

5.紧急避险

(1)分析险情引发原因:自然原因还是人为原因

(2)根据险情原因,确定责任承担:自然原因,避险人不承担或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人为原因,引发险情的人承担责任。

6、过失相抵:《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2条

(1)一般侵权,侵权人有故意或重大过失情形,受害人只有一般过失的,不适用过失相抵,即不减轻侵权人的赔偿责任

(2)适用无过错责任的特殊侵权中,受害人故意,免责;受害人有重大过失,可以减轻;受害人有一般过失,不减轻。

《人身解释》第二条受害人对同一损害的发生或者扩大有故意、过失的,依照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

一条的规定,可以减轻或者免除赔偿义务人的赔偿责任。但侵权人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人损害,受害人只有一般过失的,不减轻赔偿义务人的赔偿责任。

适用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第三款规定确定赔偿义务人的赔偿责任时,受害人有重大过失的,可以减轻赔偿义务人的赔偿责任。

三、共同侵权行为

1、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直接结合(连带责任);间接结合(按份责任)

2、直接结合:(1)、数个行为的结合方式与程度;(2)、各行为后果在受害人的损害后果中是无法区分的。

3、间接结合——根据过失大小或者原因力比例各自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把握:(1)、并非全部行为或原因都是直接或必然地导致损害结果发生

(2)、可以表现为时间上的持续、发生上的偶合性

《人身解释》第三条二人以上共同故意或者共同过失致人损害,或者虽无共同故意、共同过失,但其侵害行为直接结合发生同一损害后果的,构成共同侵权,应当依照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条规定承担连带责任。

二人以上没有共同故意或者共同过失,但其分别实施的数个行为间接结合发生同一损害后果的,应当根据过失大小或者原因力比例各自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2006-65】某化工厂排放的废水流入某湖后,发生大量鱼类死亡事件。在是否承担赔偿责任问题上,该化工厂的哪些抗辩理由即使有证据支持也不能成立?

A.其排放的废水完全符合规定的排放标准

B.另一工厂排放的废水足以导致湖中鱼类死亡

C.该化工厂主观上没有任何过错

D.原告的赔偿请求已经超过2年的诉讼时效

2、教唆、帮助的共同侵权(民见148条)

(1)、教唆者、帮助者与行为人构成共同侵权行为,承担连带责任;

(2)、教唆、帮助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侵权行为,不成立共同侵权,教唆人、帮助人并单独责任;

(3)、教唆、帮助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侵权行为,成立共同侵权,教唆人、帮助人与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在内部教唆人、帮助人承担主要责任。

3、共同危险行为:(人损第4条)

(1)、构成要件:

①行为的共同危险性;均实施了可能危及他人的违法行为

②实际侵权人不明

③共同危险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具有关联性

(2)、免责事由

①证明自己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无因果关系

②能证明损害是某个或某些具体人行为所致

(3)、责任

①外部:连带责任

②内部:平均承担

4、高空抛物行为:免责:行为人证明自己不是具体侵权人

四、受害人放弃对部分共同侵权人的诉讼请求的效力(人损第5条)

1、受害人仅起诉部分共同侵权人的,法院应当追加其他共同侵权人为共同被告

2、受害人放弃对部分共同侵权人的诉讼请求的,其他共同侵权人对该侵权人应承担的责任份额不负连带责任

例题:①甲乙丙把A打伤,A念及丙曾对自己有恩,只向法院起诉甲乙,法院如何处理?

②A若在诉讼中明确表示放弃对丙的诉讼请求。如果A应得的赔偿额为6万元,法院认定丙系教唆人兼实行人,故应当在侵权人内部承担4万元责任,发生什么法律后果?

③若甲乙丙的责任范围难以确定,A明确表示放弃对丙的诉讼请求,发生什么法律后果?

五:两种过错推定侵权责任

(一)、地面施工责任(民通125条)

1、过错推定责任

2、致损人通过证明自己尽到警示义务(设立明显标志和采取安全措施)来证明自己无过错,而不能一般地证明自己无过错。

3、责任主体为施工人,而非发包人。

例题:甲公司铺设管道,在路中挖一深坑,设臵了路障和警示标志。乙驾车撞倒全部标志,致丙骑摩托车路经该地时避让不及而驶向人行道,造成丁轻伤。对丁的损失,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应由乙承担赔偿责任 B.应由甲和乙共同承担赔偿责任

C.应由乙和丙共同承担赔偿责任 D.应由甲、乙和丙共同承担赔偿责任

(二)、物件致损责任(民通126条,人损16条)

(一)建筑物致损责任

1、建筑物、其他设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搁置物、悬挂物发生倒塌、脱落、坠落。

2、责任主体:直接控制、管理,对危险有控制义务的人

(二)构筑物致损责任

1、何为构筑物?道路、桥梁、隧道等人工建造的构筑物

2、构筑物有维护管理瑕疵:

3、若构筑物因设计、施工的缺陷而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所有人、管理人、设计人、

施工人负连带责任。

(三)堆放物致损责任

1、堆放物滚落、滑落、倒塌致损,推定所有人、管理人有过错;

2、所有人、管理人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并不免责;而是适用民通155条,公平责

任。

(四)树木致损责任

树木倾倒、折断、果实坠落,推定所有人、管理人有过错。

例题:彩虹桥大桥垮塌,造成桥上正在行走的行人和过往车辆损失惨重,经调查,桥梁垮塌原因是由于A工程公司施工过程严重偷工减料所致。对由此造成的损害,则()

A、市政管理部门负责,再向A工程公司追偿

B、市政管理部门没有过错,应完全由A工程公司负责。

C、市政管理部门与A工程公司连带负责。

D、市政管理部门即使没有过错,也应当承当赔偿责任

六:其他特殊侵权责任

1.职务侵权责任(《民通》第121条与《人损解释》第8条;无过错责任)

2.产品缺陷致人损害责任(《民通》第122条;无过错责任,免责事由有三)

3.高度危险作业责任(《民通》第123条;无过错责任;高度危险作业范围(高空、高压、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高速运输工具等);免责仅限受害人故意)4.污染环境责任(《民通》第124条与《环保法》第41、42条;无过错责任;时效三年,免责事由有三)

5.饲养动物侵权责任(《民通》第127条与《人损解释》第8条;无过错责任;免责事由有二:受害人过错(故意)及第三人过错)

6.被监护人侵权责任(《民通》第133条、《民通意见》160条与《人损解释》第7条;无过错责任;同时注意《民通意见》161条责任承担的不同)

7.安全保障义务与第三人侵权(《人损解释》第6条)

①过错责任。

②第三人侵权致人损害,安保义务人无过错,不赔;有过错,补充赔偿责任,可追偿。

③受害人仅起诉安保义务人的,应追加第三人为共同被告)

8.定作人责任(《人损解释》第10条;

①定作人有过错,承揽人无过错,定作人单独承担责任。

②定作人、承揽人共同过错,连带责任

③定作人无过错,承揽人完成工作时致人损害,承揽人单独承担。

9.雇主责任(《人损解释》第9、11条)

①雇主对雇员工伤,无过错责任。

②雇主对雇员致他人损害,替代赔偿责任;雇员故意或重大过失的,雇主与雇员连带

赔偿责任;雇主享有追偿权。

③第三人造成雇员人身损害的,责任竟合;追偿权

10.义务帮工人自身损害与致人损害责任(《人损解释》第13、14条)

①义务帮工人自身损害,由被帮工人承担;被帮工人明确拒绝帮工,不赔,受益范围

内适当补偿。

②义务帮工人致人损害,由被帮工人承担;但帮工人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的,则被帮

工人和帮工人连带赔偿责任;被帮工人明确拒绝帮工,不赔。

③第三人造成帮工人人身损害的,第三人承担;第三人不能确定或没有赔偿能力,被

帮工人适当补偿)

11.道路交通事故致人损害的责任(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限额范围内先赔,超过部分,按下列方式赔偿:①事故发生在机动车之间的,由有过错

方赔偿;都有过错的,按过错比例分担。②事故发生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

行人之间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但有证据表明行人违章且机动车方已采取必要处置

措施的,可减轻。③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的,自己承担。

例题1:甲搬家公司指派员工郭某为徐某搬家,郭某担心人手不够,请同乡蒙某帮忙。搬家途中,因郭某忘记拴上车厢挡板,蒙某从车上坠地受伤。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应由郭某承担赔偿责任 B.应由甲公司承担赔偿责任

C.应由甲公司与郭某承担连带责任 D.应由甲公司与徐某承担连带责任

例题2:某旅行社导游李某带团游览一处地势险峻的景点时,众人争相拍照,李某未提示注意安全,该团游客崔某不慎将唐某撞下陡坡摔伤。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旅行社对损害结果不承担赔偿责任 B.崔某应当对唐某承担赔偿责任

C.旅行社应当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D.李某应当对唐某承担侵权责任

第七部分物权法

第一章物权法原理

一、物的分类与体系

1.动产、不动产、货币、有价证券

2.特定物、种类物

3.原物、孳息(天然孳息、法定孳息;孳息必须与原物相分离)

4.主物、从物:构成要件

①非主物的成分

②辅助主物发挥效用

③与主物归属同一人

④须交易上无特别习惯:装米之米袋

典型的主从关系有:电视机与遥控器、房屋与车库、落地灯与灯罩、汽车与备用轮胎、网球拍与球拍套、书架与图书馆、鼠标与电脑、眼镜盒与眼镜等

5.消耗物和不可消耗物

6.可分物、不可分物

7.物权体系

自物权——所有权【完全物权】

用益物权——(我国物权法规定5种)

物权他物权【定限物权】

担保物权——(抵押、质押、留置)

准物权——占有

二、物权法基本原则

1、物权平等原则(《物权法》第4条)

2、物权法定原则(《物权法》第5条)

3、物权公示原则(《物权法》第6条)

4、物权不得滥用原则(《物权法》第7条)

三、物权特征与优先效力

1.物权特征:支配权、绝对权、排他性权利、财产权、优先性

2.优先效力

(1)物权>债权(例外“买卖不破租赁”)

(2)物权>物权

①、不动产抵押权的优先性:先登优于后登,登记优于未登记

②、动产(自愿登记)抵押权的优先性:先登优于后登;登记优于未登记;都未登

记的,处于同一顺序。

③、抵押权与所有权混同时,押权的优先性

④、不同担保物权间的优先性:留置权最优

动产中抵押先于质押设立的,留置权>登记抵押权>质押>未登记的抵押权

⑤、特别关注:《合同法》第286条;《海商法》第25条(船舶优先、留置、抵押)

例题:甲开发商曾分别向乙、丙、丁各借款300万元、50万元及150万元并以其市价约500万元的商品房分别为乙、丙、丁设臵三个抵押权,均办理登记。但乙最先,丙次之,丁最后。其后乙与甲开发商合并。不久,甲因未对丁清偿债务,丁申请行使抵押权,扣除税收各项费用之后,共拍得350万元。问本

案中乙、丙、丁的抵押权如何实现?

A.乙150万元,丙50万元,丁150万

B.乙300万元,丙35万元,丁105万元

C.乙300万元,丙50万元,丁不受偿

D.乙300万元,丙12. 5万元,丁37.5万元

四、物权保护

1.物上请求权:独立请求权,内容包括:

(1)返还原物

(2)排除妨害

(3)消除危险

(4)恢复原状

2.物权的民法保护

(1)确认之诉:确认物权的归属和内容

(2)给付之诉:通过提起返还原物、排除妨害、消除危险等物上请求权或赔偿损害等债权请求权来保护物权

(3)形成之诉:请求变更物权的内容

第二章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

一、物权取得方式:原始取得与继受取得

1.原始取得:非依他人既存的权利而取得物权

(1)劳动生产、孳息

(2)公法方式:征用、没收、罚款、罚金等

(3)先占、拾得、发现、添附、时效、善意取得

2.继受取得:依他人既存的权利而取得物权

(1)基于合同(买卖、互易、赠与):

(2)基于继承、遗赠

3.物权行为:发生物权变动效果的法律行为。我国物权法严格区分了物权行为与债权行为的效力,但不承认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物权法》第15条)

(1)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的三种立法模式:

①意思主义:以法、日民法典为代表

②物权形式主义:德国为代表

③债权形式主义:债权意思表示外加登记或交付即可,不需另有物权合意。

我国《物权法》采债权形式主义模式,例外采意思主义。

a、动产:合同+交付=所有权;即使是船舶、航空器、机动车等特殊动产,也是如此,是否登记,为能否对抗善意第三人的要件。(《物权法》第24条)

b、不动产:合同+登记=所有权(《物权法》第9条)

c、例外的意思主义: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法》第127条)、地役权(《物权法》第158条)自合同生效时设立。

(1)不动产物权登记制度

①按件收费,不得按照面积、体积或价款的比例收费(《物权法》第22条)

②权属证书与登记簿不一致的,以后者为准,除非后者被证明确有错误(《物权法》第17条)

③登记错误的补正及法律责任

a、更正登记(《物权法》第19条)

b、异议登记:(《物权法》第19条)

不动产登记簿记载的权利人不同意更正的,利害关系人可以申请异议登记。申请人在异议登记之日起15日内不起诉的,异议登记失效。异议登记不当,造成权利人损害的,权利人可以向申请人请求损害赔偿。这说明,异议登记的效力是在15日内可以对抗第三人,第三人于此期间内不得主张善意取得。

c、登记错误的损害赔偿(《物权法》第21条)

④预告登记。预告登记后,未经预告登记的权利人同意,处分该不动产的,不发生物权效力。预告登记,发生债权物权化效力。

预告登记后,债权消灭或者自能够进行不动产登记之日起3个月内未申请登记的,预告登记失效。(《物权法》第20条)

【2006-92】房地产开发企业甲先与乙签订买卖合同并交付该别墅,乙支付了全部房款,但未办理产权变更登记。后来,甲与不知情的丙签订买卖合同并办理了产权变更登记。再后来,甲又与不知情的丁签订了买卖合同。下列关于甲、丁之间买卖合同的何种表述是正确的?

A.合同因欺诈而可撤销

B.合同因自始履行不能而无效

C.合同因无权处分而效力待定

D.如果合同被撤销,则甲应向丁承担缔约过错责任

上题中,如乙将买卖合同进行了预告登记,发生什么后果?

A、甲、丙之间买卖合同是否有效?

B、丙能否办理产权过户登记?

C、甲、丁之间买卖合同是否有效?

D、丙、丁可怎样主张赔偿?

E、如果开发商已将房屋钥匙交给了丙,丙已经入住了一个月,乙可采取哪种措施?

⑤物权登记的效力体系

a、登记生效主义:主要适用于建筑物所有权、建设用地使用权、不动产抵押权与除了有价证券以外的权利质权的设立

b、登记对抗主义:地役权的设立、变动(第158条、第169条)、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变更与机动车等特殊动产的物权变动(第24条),以及动产抵押权的变动(第188-189条);

c、无需登记: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未强行要求必须登记。

例题:乙公司将其所拥有的一块土地使用权转让给甲公司,甲公司支付了转让费,不久,乙公司就同一块土地又与丙公司签订了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并协助丙公司办理了土地使用权过户登记手续。现有甲公司和丙公司对土地使用权归属发生争议,双方诉至法院。对于本案,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甲公司拥有这份土地的使用权

B.丙公司拥有这份土地的使用权

C.甲、乙公司之间的土地使用权转让是合法的,而乙、丙公司之间的土地使用权转让是不合法的D.甲公司有权依《合同法》要求乙公司承担缔约过失责任

(2)动产的交付:现实交付与观念交付

①简易交付:法律行为生效时(《物权法》第25条)

②指示交付:转让请求第三人返还原物的权利代替交付(《物权法》第26条)

③占有改定:后一个约定生效时即为交付(《物权法》第27条)

【例题】张小杨想购买王大力的耕牛两头。双方于2006年3月4日签订合同,约定张小杨付款5000

元,王大力即将牛卖给张小杨。张小杨当即交全了买牛的全部价款。但是由于当时正在春耕,王大力提出自己要继续租用耕牛两个月,直到春耕结束时的5月4日,每月付给张小杨租金300元。张小杨当即表示同意。后来,王大力看到牛价大涨,于是将牛卖给了不知情的胡大海,得钱8000元,4月20日胡大海牵走了该两头耕牛。5月1日,张小杨知道此事,与王大力发生了争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按照约定张小杨在5月4日取得两头牛的所有权;

B.王大力将牛卖给不知情的胡大海,两者之间所签订的合同效力待定,但胡大海可取得两头牛的所有权C.张小杨可以要求王大力承担买卖合同中不能交付牛的违约责任或者承担侵权责任

D.若王大力占有耕牛期间,一牛生下一小牛,该小牛归王大力所有

(4)不以登记或交付为标准的物权变动

①因公法行为导致的物权变动,法律文书或征收决定生效时发生效力(《物权法》第28

条)

②因继承或受遗赠行为导致的物权变动,继承或受遗赠开始时发生效力(《物权法》第29条)

③因合法建房、拆除房屋等事实行为导致的物权变动,事实行为成就时发生效力(《物权法》第30条)

④上述特殊物权变动,当所有人处分该物权时,必须先登记,否则,不发生物权效力(《物权法》第31条)(宣示登记)

例题1:(1)、甲父向乙开发商购买预售房屋一套,支付部分价金。为防止开发商再处分该屋,甲父办理了预告登记。后房价大涨,乙开发商又将该房屋出售与不知情的丙,并交付了房屋钥匙,丙随即入住。一个月后,甲父查知实情。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开发商又将该房屋出售与丙,属于无权处分,所签订房屋买卖合同效力待定

B、由于丙是善意,且该房屋已经交付,丙可善意取得该房屋

C、假设该房屋由于遭雷击起火而毁损灭失,风险由丙承担

D、由于甲父已经办理了预告登记,故甲父可以要求丙返还该房屋

(2)、假设两年以后,甲父死亡,甲继承其父该屋所有权,但未办理产权变更登记,现甲将房屋出售与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于未办理产权变更登记,故甲实际未取得房屋所有权

B、由于未办理产权变更登记,故甲将房屋出售与丁的房屋买卖合同效力待定

C、尽管未办理产权变更登记,甲将房屋出售与丁的房屋买卖合同有效,但丁不能取得房屋所有权

E、只有甲办理了产权变更登记,甲将房屋出售与丁的房屋买卖合同才有效,丁才能取得房屋所有权

第三章所有物基本原理

1、所有权特征:全面性、整体性、弹力性、恒久性

2、所有权全能: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核心权能,包括事实处分和法律处分)

3、公法对所有权的限制:征收(《物权法》第42条)、征用(《物权法》第44条)

4、国家专有(全民)所有权

(1)矿藏、水流、海域(《物权法》第46条)

(2)城市市区的土地(《物权法》第47条)

(3)无线电频谱资源(《物权法》第50条)

(4)国防资产(《物权法》第52条第1款)

此外:以下这些财产既可以归国家,也可以归集体或个人所有。

(5)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属于国家所有,但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除外。(物权法48条)

(6)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属于国家所有。【物权法49】

(7)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文物,属于国家所有。【物权法51】

(8)铁路、公路、电力设施、电信设施和油气管道等基础设施,依照法律规定为国家所有的,属于国家所有。【物权法52】

5、国家、集体所有权行使与保护:集体成员撤销之诉(《物权法》第63条第2款)

6、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1)特征:

①复合性:专有权、共有权、成员权三部分组成

②专有权的主导性

a、专有权是共有权、成员权的前提

b、专有权大小决定共有权、成员权的大小(《物权法》第76条第2款)

c、设定登记只需登记专有权

③一体性

(2)专有权行使不得危及建筑物安全,不得损害其他业主的合法权益

(3)属于业主共有的部分为:对共有部分不得放弃权利不履行义务

①建筑区划内的道路,属于城镇公共道路的除外;

②建筑物区划内的绿地,城镇公共绿地、明示个人所有的除外;

③建筑区划内其他公共场所、公共设施、物业服务用房;

④占用业主共用的道路或者其他场地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

⑤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维修基金。

(4)注意小区内会所、事先规划的车位、车库不属共有部分

(5)成员权的管理规则

①改建、重建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筹建、使用维修基金的,应当经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2/3以上的业主且占总人数2/3以上的业主同意。

②其他重要事项(见《物权法》第76条第(1)-(4)项),应当经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过半数据的业主且总人数过半数的业主同意。

(6)业主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管理规约将住房改为经营性用房;若改的,除遵守法律、法规、管理规约外,应经有利害关系的业主同意。(《物权法》第77条)

(7)业主诉权

①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享有管理权,但在维护业主利益时无诉讼主体资格;(第83条)

②业主对侵害自己合法权益的行为,可以提起单独或者共同诉讼(第83条);

③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作出侵害业主权益的决定的,业主可以向法院提起撤销之诉(第78条第2款)。

【2006-55】甲、乙、丙、丁分别购买了某住宅楼(共四层)的一至四层住宅,并各自办理了房产证。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区分所有权)

A.甲、乙、丙、丁有权分享该住宅楼的外墙广告收入

B.一层住户甲对丙、丁屋内间共用墙不享有民事权利

C.若甲出卖其住宅,乙、丙、丁享有优先购买权

D.如四层住户丁欲在楼顶建一花圃,须得到甲、乙、丙同意

E.若甲要将自己的住房改成商店,则须得到利害关系人的同意

第四章所有物取得的特别规定

1、先占:无主动产,事实行为,原始取得

2、添附:附合、混合、加工

3、拾得遗失物(漂流物):事实行为,遗失物并非无主财产。

(1)拾得人报告义务

(2)拾得物保管义务(《物权法》第111条)

(3)拾得人的权利(《物权法》第112条)

①拾得人可主张必要费用

②一般无报酬请求权,但有悬赏广告的除外

③拾得人侵占遗失物的,丧失必要费用请求权和悬赏报酬请求权

(4)遗失物归属:招领公告之日起6个月内无人认领,归国家

总结:

第一,拾得+“他主占有”心态(“及时”——有返还意思),适用“无因管理”法理。

第二,使得+“自主占有”心态(“不及时”——无返还意思),适用“无权占有”法理。

(4)遗失物归属:招领公告之日起6个月内无人认领,归国家。

例题2:田帅上班途中拾得一个皮包,内装发票、现金等财物。田帅在现场等候了一会儿,未见失主,就携包上班。次日田帅见到报纸上登了一则启事,写明:如有拾得者,酬谢2000元。田帅见失主所寻找的正是自己拾得的皮包,便将皮包返还给失主。但在田帅向失主请求酬金时,被失主拒绝。依《物权法》的规定,田帅应当享有哪些权利、负有哪些义务?

A.无偿归还拾得物,因为我国法律未规定拾得人有获得报酬的权利

B.无偿归还拾得物,有权要求失主偿还因此而支出的费用,但无权获得报酬

C.归还拾得物,有权要求失主给予报酬

D.归还拾得物,有权要求失主支付2000元的酬金

4、发现埋藏物、隐藏物:参照遗失物规定

5、善意取得:

(1)目的:保护善意第三人,维护交易安全

(2)构成要件:(《物权法》第106条)

①标的物包括动产和不动产:动产仅限于委托占有的场合,对非基于所有人的意思的占有原则上不适用善意取得。不动产一般发生在权利的真实状态与登记状态不一致的场合。

②转让人无权处分

③第三人以有偿方式取得:排除无偿取得即赠与、继承、遗赠不适用善意取得。

④第三人受让财产时为善意

⑤转让的财产已经完成交付或登记

(3)效力

①第三人取得所有权,

②原所有权人丧失所有权,

③无权处分人赔偿原所有权人的损失

④善意受让人取得动产后,该动产上的原有权利消灭,但善意受让人在受让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权利的除外。【物权法108】

(4)遗失物一般不适用善意取得,权利人有两种选择:①向无权处分人请求赔偿②二年内向受让人请求返还。但受让人如通过拍卖或有经营资格者处购得,权利人需支付受让人所付费用。(《物权法》第107条)

(5)特别注意:善意取得与无权处分的关系:即(《物权法》第106条)与《合同法》第51条的关系。

《合同法》第五十一条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有效。

《物权法》第一百零六条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除法律另有

规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让人取得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

(一)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的;

(二)以合理的价格转让;

(三)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

受让人依照前款规定取得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的,原所有权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赔偿损失。

当事人善意取得其他物权的,参照前两款规定。

第一百零七条所有权人或者其他权利人有权追回遗失物。该遗失物通过转让被他人占有的,权利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损害赔偿,或者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让人之日起二年内向受让人请求返还原物,但受让人通过拍卖或者向具有经营资格的经营者购得该遗失物的,权利人请求返还原物时应当支付受让人所付的费用。权利人向受让人支付所付费用后,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追偿。

第一百零八条善意受让人取得动产后,该动产上的原有权利消灭,但善意受让人在受让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权利的除外。

【例题】:王某在吃饭时丢失瑞士名表罗西尼一块,餐厅人员拾零得后交给公安部门。王某未在规定期限内前去认领,公安部门按照有关规定交寄予售商店出售。孙某从该商店买得该手表,将手表送给女友林某作生日礼物。手表在林某第二天乘公交车时被偷去,小偷下车后即以100元的低价卖给给郑某。该手表的所有权属于()

A、A.王某B.孙某C.林某D.郑某

6、天然孳息、法定孳息(《物权法》第116条)

①天然孳息,由所有权人取得;既有所有权人有用益物权人的,由用益物权人取得。另有约定除外。

②法定孳息,有约定从约定,无约定按照交易习惯。

注意理解:《物权法》第116条与《合同法》第163条的适用关系,一般规定与特殊规定。

第五章共有

一、按份共有

1.特征

2.对按份共有的推定(《物权法》第103条):除具有家庭关系外,无约定的,推定为按份共有(废止了《民通意见》88条规定)

3.按份共有的内部收益关系(《物权法》第104条):有约定从约定,无约定或约定不明的,按出资额;不能确定出资额的,视为等额。

4.按份共有人的管理行为

(1)保存行为:各共有人可单独为之

(2)重大修缮和处分行为:2/3以上份额共有人同意(《物权法》第97条)

5.按份共有人的处分行为

(1)按份共有人处分自己份额:可以设定抵押;可以自由转让,其他共有人有优先购买权

(2)按份共有人处分共有物:2/3以上份额共有人同意,否则,构成无权处分,合同效力待定;若第三人符合善意取得要件,则受保护;其他共有人追究擅自处分人的侵权责任。

6.按份共有的外部关系:连带债权、连带债务;但法律另有规定或第三人知道共有人不具有连带关系除外。

例题:甲、乙、丙三人共有一套房屋三间,每人一间。甲、乙、丙三人与丁签订了一份书面房屋租

赁合同,由丁及家人居住,租期10年。此后由于房屋所在地段商业开发,戊表示以80万元的价格买下此房屋,甲、乙表示同意而丙表示反对。丁表示愿意以70万元的价格买下此房屋,甲、乙、丙表示反对,随后,甲、乙与戊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并办理了房屋产权过户登记。不久,丁去世,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此房屋买卖合同无效,因为侵害了丁的优先购买权,违反了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无效

B.此房屋买卖合同无效,因为共同共有人丙不同意出售此房屋

C.此房屋买卖合同有效,戊可以要求丁的家人搬出房屋

D.此房屋买卖合同有效,原租赁合同继续有效,但视为不定期租赁

二、共同共有

1.特征

2.类型

(1)夫妻共有

(2)家庭共有

(3)从法定继承开始到分割完毕期间的遗产

(4)合伙共有?

3.管理:重大修缮行为,需全体共有人同意;其余跟按份共有相同

4.处分共有物:

(1)全体共有人同意,否则,构成无权处分,合同效力待定;若第三人符合善意取得要件,则受保护;其他共有人追究擅自处分人的侵权责任。

(2)以共同共有物作抵押亦全体共有人同意,否则,抵押无效;但其他共有人明知而未持异议的,视为同意,抵押有效。

5.外部关系:连带债权、连带债务。共同共有人无内部追偿问题。

例题:甲乙丙丁四人为同宿舍同学,四人合资购买一台电脑,约定为共同共有。一日,甲向朋友A借款1000元,称此电脑这自己所有设臵抵押,乙丙丁三人知晓后均未臵可否。

问1、抵押合同是否生效?抵押权是否成立?

问2、若乙得知此事后表示反对,产生什么法律后果?

问3、若此电脑当事人约定为依出资比例按份共有,乙得知甲在甲的份额内设臵抵押,表示反对,产生什么法律后果?

第六章用益物权

一、用益物权及其体系

1.基本特征:与担保物权相比

2.传统上的体系

(1)地上权

(2)地役权

(3)人役权(居住权)

(4)用益权

(5)永佃权

3.我国法上的用益物权

(1)自然资源使用权:特许物权,包括海域使用权、探矿权、采矿权、取水权、养殖权、捕捞权六类

(2)土地承包经营权:

(3)建设用地使用权

(4)宅基地使用权:

(5)地役权

(6)典权:习惯法上的制度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

1.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生效采意思主义,自土地承包经营合同生效时设立。(《物权法》第127条)

2.承包期限:耕地,30年;草地,30—50年;林地,30—70年;特殊林地,可延长。期满可续包。

3.承包人权利义务:

(1)以家庭承包方式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只能依法将承包经营权采取转包、互换、转让等方式流转;流转变更,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流转期限不得超过承包剩余期限;未经批准,不得将承包地用于非农建设。

(2)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四荒地”,其承包权可以转让、出租、入股、抵押或以其他方式流转。(《物权法》第133条)

4.发包人义务:

(1)承包期内不得调整承包地,除非因自然灾害严重毁损的(《物权法》第130条)(2)承包期内不得收回承包地(《物权法》第131条)

例题1:下列关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土地承包经营权自土地承包经营权合同生效时设立,登记为确权性质

B.土地承包经营权人有权依法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包、互换、转让

C.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转让的,未经登记不生效力

D.承包期内发包人不得调整承包地,也不得收回承包地

三、建设用地使用权

1.适用对象与范围:国有土地的地表、地上(空中架线)、地下(埋设管线)

2.取得原因:划拨、出让(应书面形式订立合同)、转让(应书面形式订立合同)

3.登记的效力:登记要件主义,建设用地使用权自登记时设立。

4.建设用地使用权人的权利:

(1)可将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互换、出资、赠与或抵押(《物权法》第143条)

(2)上述行为应采书面形式订立合同,且期限不得超过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剩余期限(《物权法》第144条)

(3)进行变更登记(《物权法》第145条)

(4)房随地走(《物权法》第146条)

(5)地随房走(《物权法》第147条)

5.建设用地使用权人的义务:支付出让金,不改变土地用途。

6.建设用地使用权的续期:

(1)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自动续期

(2)非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依法办理。

四、宅基地使用权

五、地役权:利用他人不动产(供役地)或限制他人不动产的利用,来满足自己的不动

产(需役地)需要的权利。

1.地役权取得:

(1)基于民事行为而取得地役权的,如根据地役合同。设立地役权,当事人应当采取书面形式订立地役权合同。地役权自地役权合同生效时设立。当事人要求登记的,可以向登记机构申请地役权登记;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2)地役权也可以基于让与而取得。但是由于地役权的从属性,地役权的让与应与需役地的让与共同为之,并亦应有书面合同。

(3)基于民事行为以外的原因取得地役权的;如继承。

2.地役权两个最主要特征

(1)从属性:从属于需役地

①地役权不得单独转让,具体而言:(《物权法》第164条)

a、地役权人不得自己保留需役地的所有权或使用权,单独将地役权让与他人

b、地役权人不得自己保留地役权,仅把需役地的所有权或使用权让与他人

c、地役权人不得把需役地的所有权或使用权与地役权分别让与不同的人

②地役权不得单独抵押(《物权法》第165条)

(2)不可分性:地役权设定是为了实现需役地的整体价值,其取得和丧失呈现整体性,不可分割为具体的数个部分。(《物权法》第166、167条)

3.地役权期限:不得超过用益物权的剩余期限

4.地役权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地役权人的最小损害义务(《物权法》第160条)5.地役权与相邻关系的区别(①独立物权,非独立物权;②约定产生、法律规定;③内容广泛、最低便利与容忍④多为有偿、无偿)

6.地役权消灭(《物权法》第168条有偿)

地役权是一种不动产物权,则不动产物权的一般消灭原因,当然适用于地役权。以下叙述的是地役权消灭的几项特殊原因:

(1)土地灭失。土地灭失是任何以土地为标的的物权消灭的原因,但地役权不但因为作为其标的物的土地(供役地)灭失时消灭,而且地役权也因需役地的灭失而消灭。

(2)目的事实不能。设定地役权的目的事实上不能实现,即供役地事实上不能再供需役地便利时,地役权消灭。例如汲水地役权因供役地水源枯竭而消灭。

(3)供役地权利人解除地役权关系。在下列两种情形下,地役权因供役地权利人解除地役权关系而消灭:第一,地役权人违反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滥用地役权;第二,有偿利用供役地,约定的付款期间届满后在合理期限内经两次催告未支付费用。(《物权法》第168条)

(4)抛弃。地役权人如将其地役权抛弃,供役地则因之恢复其无负担的状态,地役权归于消灭。但如果是有偿的地役权,地役权人抛弃地役权后,仍应支付地役权全部期间的租金。

(5)存续期间的届满或者其他预定事由的发生。地役权如有存续期间,因期间的届满而消灭。其设定行为附有解除条件的,因条件的成就,地役权消灭。

例题1:A地所有人甲,于乙所有的土地B地设定通行地役权,并进行登记,后甲将A地卖给丙。请问以下哪项说法是正确的?

A.在办理相关登记前,甲乙之间关于地役权的约定无效

B.在办理相关登记前,甲乙之间关于地役权的约定有效,且能对抗第三人

C.出卖土地之后,甲仍可享有地役权

D.甲出卖土地之后,地役权只能由丙享有

例题2:李某从自己承包的土地上出入不便,遂与张某书面约定在张某承包的土地上开辟一条道路供李某通行,李某支付给张某2万元,但没有进行登记。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该约定属于有关相邻关系的约定

B.该约定属于地役权合同

C.如果李某将其承包经营权转移给他人,受让人有权在张某承包的土地上通行,但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

D.如果张某将其承包经营权转移给他人,则善意的受让人有权拒绝李某在自己的土地上通行

7.相邻关系的具体规定

①用水、排水相邻关系

②通行相邻关系

③施工相邻关系

④通风、采光、日照相邻关系

⑤排放有害物相邻关系

⑥最小损害义务

⑦补偿责任

第七章担保法(包括担保物权)

一、担保体系(略)

二、保证

1.保证合同的特征:要式、单务、无偿、诺成、从合同

2.保证合同的成立

3.保证人合格:不能为保证人:国家机关;公益性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经营活动的例外);企业职能部门。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经书面授权可为保证人

此处,要结合新《公司法》有关规定,特别注意有关董事、经理以公司财产提供的担保:

①、原公司法的60条第3款的规定废止

②、新公司法第16条的规定:

a、将对外担保的决定权交给董事会或股东会、股东大会

b、公司章程可以对上述具体机关进行规定(自治性)

c、向公司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提供担保必须经过股东大会或股东会

d、实际控制人支配的股东不参加表决,由其他股东过半数通过

4.保证方式

(1)一般/连带保证:认定与区别;一般保证人享有先诉抗辩权

先诉抗辩权的行使限制:第17条(3)

a、由于住所变更,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有重大困难:a/下落不明;b/移居境外且无财产执行司法解释第25条

b、人民法院受理债务人的破产案件(注意《担保法解释》第44条该条款的修改)

c、保证人以书面形式放弃权利“要式行为”

(2)按份/连带共同保证:认定与区别(《担保法解释》第19、20条)

注意共同保证人的内部追偿:①按份保证人只能向债务人追偿

②连带保证人对外向债权人承担全部责任,对内先向债务人追偿,不足的部分按照保证人之间的约定或平均份额追偿司法解释第20条(3)最高额保证:定义与特征;《担保法》第27条(未约定保证期间的,可随时书面终止)

5.保证责任承担

(1)债务承担(注意《担保法》第23条与《担保法解释》第29条的理解)

(2)债权转让

(3)债的变更(注意《担保法》第24条与《担保法解释》第30条的理解)

①主合同的数量、价款、币种、利率的变动,未经过保证人的书面同意的,保证人在原有范围内承担责任司法解释30条对担保法第24条的修改

②标的和标的的用途变更的,必须经过保证人的书面同意,否则免责担保法24条

③延长主合同的履行期限的,保证人在原有的保证期间内承担保证责任

④协议变更而没有实际履行的,不影响保证责任司法解释第30条

(4)新贷偿旧贷:新贷保证人的责任(《担保法解释》第39条)

相关法条之第三十九条:主合同当事人双方协议以新贷偿还旧贷,除保证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外,保证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新贷与旧贷系同一保证人的,不适用前款的规定。

6.保证期间:根据当事人约定或法律规定,债权人应当向债务人(在一般保证情况下)或者保证人(在连带保证情况下)主张权利的期间。

(1)性质:除斥期间司法解释31条对担保法25条的修改

(2)起算点:主债务的履行期限届满担保法25、26条

(3)长短:

①无约定的,6个月担保法25、26

②有约定的:a、早于或等于主合同的履行期限,视为没有约定

③约定到还本付息之日,视为约定不明,2年司法解释32条

(4)效果:保护保证人

①一般保证中:必须在期间内向债务人提起诉讼或仲裁担保法25条

②连带保证中,须向保证人提出主张担保法26条

(5)保证债务的诉讼时效的起算:《担保法解释》第34条

①一般保证中:判决或仲裁裁决生效之日起

②连带保证中,债权人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之日起

(6)保证期间与主债务诉讼时效、担保债务诉讼时效(注意《担保法》第25条与《担保法解释》第31、34条的理解及《担保法解释》第36条)。主债务诉讼时效与保证债务诉讼时效中断的从属原则与独立原则。

第三十六条一般保证中,主债务诉讼时效中断,保证债务诉讼时效中断;连带责任保证中,主债务诉讼时效中断,保证债务诉讼时效不中断。

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中,主债务诉讼时效中止的,保证债务的诉讼时效同时中止7.保证范围(《担保法》第21条):有约定从约定,无约定,则包括:(1)主债权(2)利息(3)违约金(4)损害赔偿金(5)实现担保债权的费用

8.保证免责

(1)恶意串通

(2)债权人欺诈

(3)债务人欺诈,债权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担保法解释》第40条)

9.可撤销保证合同(《担保法解释》第41条)

相关法条之第四十条:主合同债务人采取欺诈、胁迫等手段,使保证人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提供保证的,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欺诈、胁迫事实的,按照担保法第三十条的规定处理。

第四十一条:债务人与保证人共同欺骗债权人,订立主合同和保证合同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销。因此给债权人造成损失的,由保证人与债务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例题.甲公司与乙银行签订借款合同,借款用于建厂房扩大经营,乙银行要求甲提供担保。甲公司遂找到丙公司,丙公司表示建厂房收回成本太慢,按期还款比较困难,不愿担保。后来甲公司又找到丙公

司,称借款不用于建厂房而用于扩大销售路子,丙公司遂答应担保。而甲公司只是欺诈丙公司,乙银行觉得虽然这样欺诈丙公司不好,但是与已无关,只要有人保证即可,遂也没有告知丙公司这一事宜。后来甲公司将借款用于建厂房,最终导致不能按期还款,乙银行找到丙公司要求其承担保证责任,丙公司此时经调查发现了上述事实,遂拒绝承担那保证责任。双方争议,诉之于法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单选题)

A.主合同当事人并没有串通骗取保证人提供保证,因而保证合同对于乙银行应当有效,乙银行有权要求丙公司承担保证责任

B.主合同有效而担保合同无效,而债权人、担保人有过错,担保人应承担不超过债务人不能清偿部分的二分之一的部分债务的担保责任

C.担保合同因为债务人的欺诈而无效,至于乙是否知情并不是考查责任承担所要考虑的事项

D.虽然乙银行没有与甲串通,但是其明知丙公司的保证是因甲公司欺诈而来,担保合同无效

10.追偿权

三、担保物权一般规定

1.担保范围:有约定从约定,无约定,则包括:(1)主债权(2)利息(3)违约金(4)损害赔偿金(5)保管费用(6)实现担保物权的费用(《物权法》第173条)

2.担保物权物上代位性:效力及于保险金、赔偿金或补偿金(《物权法》第174条) 3.担保物权消灭(《物权法》第177条)

四、抵押

1.特征(抵押权具有物上代位性、物上请求权(《物权法》第193条)、不可分性)

2.抵押物的合格((《物权法》第184条)、《担保法》第37条不得抵押的财产;可以抵押的财产(《物权法》第180条—183条))

《物权法》184条:不得抵押的财产:

①土地所有权

②集体土地使用权,但有两项除外规定

③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其他公益设施

④所有权、使用权不明或有争议的财产

⑤依法被查封、扣押、监管的财产

⑥其他不得抵押的财产,如违法、违章建筑物

3.动产浮动抵押(《物权法》第181条)

①主体:一切企业、个体工商户、农业生产经营者

②客体:现有及将有的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

③买到上述动产的人不受动产浮动抵押权人的追及

4.动产浮动抵押财产的确定(《物权法》第196条):浮动抵押转化为特定抵押

《物权法》第196条:

①债务履行期限届满,债权未实现

②抵押人被宣告破产或者被撤销

③约定实现抵押权的情形

④严重影响债权实现的其他情形

5.抵押生效:

(1)抵押合同的效力

(2)抵押权的生效(《物权法》第187—189条)

6.抵押权登记的效力

(1)不动产抵押,登记是强制性的,且为抵押权的生效要件(登记要件主义)(《物权法》第187条)

(2)浮动动产抵押,登记是强制性的,但仅为抵押权的对抗要件(意思主义)(《物权法》第189条)

(3)其他动产抵押,登记是自愿性的,为抵押权的对抗要件(意思主义)(《物权法》第188条)

7.抵押权的受偿顺位(《物权法》第199条)

(1)都登记的,先登记的优于后登记的;顺序相同的,按照债权比例清偿;

(2)一个登记的,一个未登记的,已登记的优于未登记;

(3)都未登记的,按照债权比例清偿。

8.抵押权的实现

(1)以折价与流质的区别为中心,禁止流质规定

(2)房地产抵押的特殊问题:房地一体主义;抵押权不及于新增房屋;划拨取得的,先缴出让金;乡镇、乡村企业的土地使用权不得单独抵押;以农作物抵押的,不及于集体土地使用权。(《物权法》第182、183、200条)

(3)抵押权的变更,未经其他抵押权人同意,不得对其他抵押权人产生不利影响(《物权法》第194条)

9.抵押权的效力

(1)抵押物转让(《物权法》第191条)(49条结合《担保法解释》第67条):

a:有权转让,但

b:抵押权人同意;

c:告知受让人;

d:未经抵押权人同意的转让效力:已办理登记的,原则上可由抵押权人主张无效,除非受让人行使涤除权而补正;未办理登记的,转让行为有效,抵押权人损失由抵押人赔偿。

(2)孳息收取(《物权法》第197条):以被法院扣押为前提

(3)抵押物的保全:①停止行为②恢复价值或提供相应的担保③提前清偿债务(《物权法》第193条)

(4)与承租人的关系(《物权法》第190条):先租后抵,抵押不破租赁;先抵后租,已登记抵押破除租赁。

10.最高额抵押:

(1)最高额抵押与普通抵押的区别

(2)主合同债权可以转让,但最高额抵押权不随之转让,除非有特别约定(《物权法》第204条废止了《担保法》第61条)

(3)最高额抵押的确定(《物权法》第206条)

11.抵押权的行使期间:主债权诉讼时效期间行使;未行使,不保护。(《物权法》第202条)注意这一规定废除了《担保法解释》第12条第2款。

三、动产质押(要式)

1.区分质押合同的生效与质押权生效

2.交付(包括观念交付中的简易交付与指示交付,但不包括占有改定)的意义:未交付,质押权不生效;出质人代质权人占有质物的,不生效;质权人占有质物又返还的,不得对抗第三人;质押物约定与移交不一致的,以后者为准;质权原则及于从物,除非从物未转移占有;出质人恶意不转移占有的,违约责任。

3.善意取得:①出质人合法占有②出质人无权处分③质权人善意④动产⑤质押合同成立,质物交付。《担保法解释》第84条

4.转质:

(1)承诺转质;范围以原质权所担保范围为限,效力优于原质权。

(2)责任转质:改变了《担保法解释》第94条第2款的规定,明确承认责任转质,转质过程中,造成质物毁损、灭失的。质权人向出质人承担赔偿责任。(《物权法》第217条)5.质权人义务:妥善保管义务;不作为义务;及时行使质权义务。

四、权利质押

1.生效规则:与动产质押相同

2.可以出质的权利类型:(《物权法》第223条)

此处,要结合新《公司法》有关规定,特别注意不能转让、质押的股份:

①、发起人在公司成立一年内不能质押股份新公司法第142条(1)(原来的3年)

②、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在公司股票上市一年内不能质押新公司法第142(2)

③、上述人员在离职后的半年内不能质押股票新公司法第142

④、公司不能接受本公司股票的质押新公司法第143

3.质权设立时间:

(1)有价证券:权利凭证交付之日起生效;以票据和公司债券出质的,应“背书”,否则,不能对抗第三人;

(2)以基金份额、股权:登记生效,不得转让,除非出质人与质权人协商同意,且转让价款应提前清偿债务或提存。(《物权法》第226条)

(3)知识产权:登记生效,不得转让或许可他人使用,除非出质人与质权人协商同意,且转让价款应提前清偿债务或提存。(《物权法》第227条)

(4)应收帐款:登记生效,不得转让,除非出质人与质权人协商同意,且转让价款应提前清偿债务或提存。(《物权法》第228条)

4.以存款单出质的要经银行核押;否则,不能对抗银行。注意:是否核押仅仅是质权能否对抗银行的对抗要件;质权是否生效仍以交付为准。

5.有价证券出质的,禁止转质。

五、留置

1.范围:改变了过去仅适用于承揽、货运、保管、仓储、行纪及海商中的船舶留置的情形,扩展至所有合法债权。前提:合法占有的动产(《物权法》第230条)2.留置财产与债权的关系:属于同一法律关系,但企业之间除外(《物权法》第231条)3.留置权的排除:(《物权法》第232条)

4.可分性留置财产的限制(《物权法》第233条)

5.留置权人的保管义务

6.实现特则:二次效力,两个月以上的宽限期

7.消灭特则:丧失占有;接受另行担保(《物权法》第240条)

六、定金(要式、实践)

1.定金的种类

2.定金与预付款的区别

3.定金与订金、押金、保证金的区别

4.罚则:双倍罚则

5.不适用定金罚则的情形:不可抗力、意外事件

6.不完全履行的比例适用

7.限额:不能超过合同标的的20%,超过的部分无效

七、若干共同问题

1.担保物权的冲突:留置权最优

a、动产中质押先于抵押设立的,留置权>质押>抵押权

b、动产中抵押先于质押设立的,留置权>登记抵押权>质押>未登记的抵押权

2.反担保

(1)反担保为债务人:抵押、质押

(2)反担保为第三人:保证、抵押、质押

3.无效的担保合同

(1)主体不合格(《担保法解释》第3条)

(2)标的违法(《担保法解释》第5条)

(3)违反《公司法》第149条第(3)项的担保和违反《证券法》第130条第2款的担保(4)无效对外担保(《担保法解释》第6条)

4.担保无效的责任

(1)主合同有效而担保合同无效(《担保法解释》第7条)

①债权人无过错的连带责任

②债权人有过错的不超过主债务人不能清偿部分的1/2

(2)主合同无效,担保合同无效(《担保法解释》第8条)

①担保人无过错的担保人不承担责任

走私汽车的担保: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②担保人有过错的不超过主债务人不能清偿部分的1/3

什么叫有过错:明知主合同无效仍然撮合

(3)无效担保合同的担保人的追偿权(《担保法解释》第9条)

5.人保与物权的关系

(1)债务人物保与人保并存----物保优于人保(担保法第28条)

①物保优于人保;放弃物保,保证人在放弃范围内免责;怠于行使物保的,保证人在物保范围内免责;

②担保物不可抗力灭失无代位物,保证人承担全部保证责任;

③物保合同无效、被撤销,债权人有过错的,保证人在物保范围内免责。物保合同无效、被撤销,债权人无过错的,保证人不免责。

(2)第三人物保与人保并存

①有约定从约定,按份责任;否则,连带责任。(《担保法解释》第38条)

a、债权人可选择物保人或人保人承担保证责任

b、物保人与人保人之间的内部追偿关系

物保人提供担保物价值小于债务均额的,仅以担保物价值承担责任。

物保人提供担保物价值大于债务均额的,担保人内部平均承担责任。

②物保合同无效或被撤销,担保物因不可抗力灭失又无代位物的(第2款)贯彻物保人与人保人的连带责任规则,人保人继续承担保证责任。

③债权人放弃物保的,保证人在债权人弃权范围内免责(第3款)

a、债权人部分或全部放弃物保的

b、债权人在主合同履行期届满后怠于行使担保物权,致使担保物的价值减少或者毁损、

王利明《民法》第6版章节题库(用益物权)【圣才出品】

王利明《民法》第6版章节题库 第十八章用益物权 一、概念题 1.采矿权(北科2007年研) 答:(1)采矿权的含义 采矿权是矿业权的一部分,与探矿权一起构成矿业权,是指依法在已经登记的特定矿区或者工作区内开采矿产资源,取得矿产品,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 (2)采矿权人的权利 ①在特定矿区开采矿产资源; ②获得开采的矿产所有权并自行销售,但法律或许可证另有规定的除外; ③在矿区或工作区内建设采矿所需的生产和生活设施; ④依法转让采矿权。 (3)采矿权人的义务 ①在采矿许可证规定的期限和范围内开采矿产资源; ②有效保护、合理开采、综合利用矿产资源; ③依法缴纳各种税费; ④遵守国家有关劳动安全、水土保持、土地复垦和环境保护的法律规定; ⑤接受矿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 ⑥取得矿区土地使用权时依法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2.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大2011年研)

答:土地承包经营权,是我国物权法中用益物权的类型之一,又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是指农业生产经营者以从事农业生产为目的,对集体所有或国家所有的由农民集体使用的土地进行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特征是: (1)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主体是农业生产经营者。 (2)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客体是集体所有或国家所有由农民集体使用的农用地。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等。 (3)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目的是在他人土地上从事农业生产。农业生产主要包括种植、养殖和畜牧。 3.宅基地使用权(人大2008年研) 答:宅基地使用权,是指以建造住宅及附属设施为目的,对集体所有的土地进行占有和使用的权利。其具有如下特性: (1)宅基地使用权的主体具有特定性,原则上限于农村居民。 (2)宅基地使用权客体具有特定性,限于集体所有土地。 (3)宅基地使用权的内容具有特定性,仅限于依法建造并保有个人住宅及其附属设施。 (4)宅基地使用权的初始取得具有无偿性。 (5)宅基地使用权没有期限限制。 4.地役权(东财2010年研;首都经贸2009年研;北科2009年研;南京师大2006年研;人大2004年研;) 答:(1)地役权是指不动产权利人为某特定不动产的便利而使用他人不动产,使其负一定负担的物权。地役权具有如下属性:①地役权是存在于他人土地之上的物权;②地役权

民法物权法案例分析

民法案例分析 案例: 1997年1月,海南古斯利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古斯利公司)购买了三和花园4号楼29E室复式房屋一套。同年10月,原告顾然地以古斯利公司员工的身份办理了入住手续,并与三和花园的原物业管理人和馨物业签订了《公共契约》。1998年10月,顾然地购买了一只长宽高为4.267米×2.286米×1.219米、上口面积9.754平方米、占地面积8.826平方米,自重362.8公斤,可容水4160.5公斤的浴缸,欲安装在29E室的跃层。和馨物业阻止顾然地安装该浴缸,并针对其在装修中的违规行为数次向其送达了整改通知。2000年4月,三和花园业主委员会聘用被告巨星物业为三和花园的管理人。顾然地又就浴缸安装问题多次与巨星物业交涉,巨星物业均以安装该浴缸需通过安全测定为由不予准许。同年9月,顾然地再次吊装大浴缸,被巨星物业制止。10月,古斯利公司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排除巨星物业对顾然地安装浴缸的妨碍,并判令巨星物业赔偿损失。2001年4月,因古斯利公司撤诉,此案了结。嗣后,巨星物业四次致函顾然地,告知其停止装修中的违规行为,在安装浴缸的安全问题没有确认以前不得吊装浴缸,并要求其将放置在小区道路旁的浴缸搬离。同年12月10日,顾然地出资购买了三和花园4号楼29E室,遂以该房屋业主的身份提起本案诉讼。

以上即是案件的详细叙述,对于这个案例以下三点是值得我们讨论的. 一,浴缸能否安装在原告家中, 二,被告物业公司是否有权制止原告安装, 三,原告损失应由谁来承担。 下面我就对着三个问题逐一的阐述一下我自己的观点。 首先对于第一个问题浴缸能否安装在原告家中,我的观点认为该浴缸不能安装在原告家中,理由如下,首先我们应该肯定原告对该建筑物享有物权而物权是一个排他性权利,固业主有权排斥他人干涉其权利的行使。但是根据物权法第七十一条的规定,即业主对其建筑物专有部分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业主行使权利不得危及建筑物的安全,不得损害其他业主的合法权益。根据这一条的规定,首先我们应该肯定原告在自己的浴室安装浴缸是法律赋予他的合法权利,即原告有权在自己的浴室里安装浴缸,但是对于这个长宽高为4.267米×2.286米×1.219米、上口面积9.754平方米、占地面积8.826平方米,自重362.8公斤,可容水4160.5公斤的浴缸能否安装在原告家中,我们就应该根据物权法七十一条的规定,首先应该判断这个超大型浴缸的安装会不会危及整栋建筑物的安全,如果会危及建筑物的安全则浴缸就当然不能安装在原告家中,根据我的调查与了解,如此巨大的浴缸安装在原告家中,尤其是将其装满水使用时会危及楼体的安全,所以该超大型浴缸不能安装在原告家中,这

民法典物权编二审稿

民法典物权编二审稿 第一章一般规定 第一条本编调整因物的归属和利用而产生的民事关系。 第二条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国家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障一切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 第三条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平等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第四条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登记。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应当依照法律规定交付。 第二章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 第一节不动产登记 第五条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依法属于国家所有的自然资源,所有权可以不登记。 第六条不动产登记,由不动产所在地的登记机构办理。 国家对不动产实行统一登记制度。统一登记的范围、登记机构和登记办法,由法律、行政法规规定。 第七条当事人申请登记,应当根据不同登记事项提供权属证明和不动产界址、面积等必要材料。 第八条登记机构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查验申请人提供的权属证明和其他必要材料; (二)就有关登记事项询问申请人; (三)如实、及时登记有关事项;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申请登记的不动产的有关情况需要进一步证明的,登记机构可以要求申请人补充材料,必要时可以实地查看。 第九条登记机构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要求对不动产进行评估; (二)以年检等名义进行重复登记; (三)超出登记职责范围的其他行为。 第十条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自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时发生效力。 第十一条当事人之间订立有关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不动产物权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外,自合同成立时生效;未办理物权登记的,不影响合同效力。 第十二条不动产登记簿是物权归属和内容的根据。 不动产登记簿由登记机构管理。 第十三条不动产权属证书是权利人享有该不动产物权的证明。不动产权属证书记载的事项,应当与不动产登记簿一致;记载不一致的,除有证据证明不动产登记簿确有错误外,以

法律对物权的保护

法律对物权的保护 物权是民事主体一项重要的民事权利,对物权的保护既是保障基本人权和保障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基础,也是保证社会交易安全和进步的需要。稳定的物权及其流转可以说是人类社会安稳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尽管保护物权是各个法律部门的共同任务,但是民法在物权保护中的地位和作用尤为重要。 一、物权法的几个基本问题 1、物权的概念和物权法的基本内容 物权,是对物的权利。这里所指的物,主要是不动产和动产。物权是一种财产权,财产权是直接体现经济利益的权利,财产权主要有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物权、债权和继承权。财产可分为有形财产和无形财产,物权是对有形财产的权利。物权法是调整物权关系,或者说有形财产关系的法律。 物权法调整物权关系,要回答三个问题:一是物属于谁,谁是物的主人;二是权利人对物享有哪些权利,他人负有怎样的义务;三是怎样保护物权,侵害物权的要承担哪些民事责任。物权法是确认财产、利用财产和保护财产的基本法。 2、物权法的作用 物权法的作用,直接体现在两方面:其一是定分止争,其二是物尽其用。 物权法通过定分止争,实现维护经济秩序的目的,通过定分止争和物尽其用,为权利人充分利用财产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鼓励权利人创造财富,积累财富。“有恒产者有恒心”,物权法是一部保障安居乐业的法,是一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法。 二、物权法律制度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十分重视财产流通领域,制定了不少市场交易规则,同时也较为关注财产的归属和利用,适时地对物权作出了规定。 1、民法通则 1986年制定的民法通则专门有一节规定物权。民法通则中没有出现物权概念,这节的节名用的是“财产所有权和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这节说的就是物权。民法通则这节的条文不多,共有13条,但内容丰富,主要规定有:(1)根据宪法,规定了哪些财产属于国家所有或者集体所有。(2)适应改革开放的要求,明确规定国家所有或者集体所有的土地、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水面等自然资源,可以依法交由单位或者个人使用和收益;国家所有的矿藏可以依法由企业开采或者公民采挖。(3)较为准确地规定国有企业的经营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都属于物权性质。(4)明确提出公民的个人财产,不仅包括房屋等生活资料,还包括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5)对财产所有权的转移时间,财产的共有,埋藏物、隐藏物、遗失物和漂流物的归属以及相邻关系等,作出了简要规定。 2、担保法 1995年制定的担保法,较为全面地规定了担保债权实现的各种方式。制定担保法的背景是:当时我国施行的三部合同法,即经济合同法、涉外经济合同法和技术合同法中都没有保证合同的规定,当时也没有物权法,同时,又亟需解决担保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如有的行政机关以及企业内部的职能部门也作为保证人,有的被查封的财产或者有争议的财产也作为抵押物,还有当事人在担保中的权利义务不够清楚,担保的程序不够健全等等。 3、农村土地承包法 2002年制定的农村土地承包法,从法律上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进一步稳定和完善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农村土地承包法的作用:(1)进一步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属于物权。(2)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把多年来行之有效的党

德国民法上的物权合意制度研究(陈永强)

德国民法上的物权合意制度研究 陈永强 上传时间:2006-1-26 [摘要]物权合意乃物权行为理论的核心概念。物权合意一般没有形式要求,也没有法律拘束力。合意与不动产登记或动产交付是物权变动的双重要件,合意与登记只在内容相互一致的范围内物权成立。债权合同与物权合意相互分离,且效力不相联结。 [关键词]物权合意物权行为公示原则区分原则无因原则 制定一部科学的民法典是我国当代法学界的共同呼声,然何谓“科学的”民法典,在我国民法学界尚存有不同的理解。[1]众所周知,在民法总则体系构成中,法律行为系私法学的最高成就。[2]而作为法律行为之一种的物权行为,其理论不仅是德国民法物权体系的理论基础,[3]而且物权行为理论涉及整个民法体系的建构。物权合意是物权行为理论的核心概念,属双方物权法律行为,德国民法学者称其为“抽象物权契约”乃德意志法系的特征。 [4]因此对物权合意进行仔细研究,殊有必要。本文旨在对德国民法中的物权合意制度作一深入研究,论述了物权合意的源起、概念、在法律行为体系中的地位、其成立与生效的一般规则及合意的拘束力,并对物权合意与物权公示原则、债权合同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具体分析。 一、物权合意之源起 “抽象物权契约”理论是从19世纪普通法学(Die gemeinrechtliche Jurispudenz)发展而来的。[5]17世纪时,德国法学家为解决未统一的德国法制不统一的问题,编纂了一本《实用法律汇编》,在这本书中,物的所有权转移须具备两个要件:“名义”(titulus)与“形式”(modus)。[6]名义是指所有权转移的原因如买卖合同或遗赠;而形式是指物的实体的交付或其他交付替代的履行行为。但实用法律汇编的信奉者们并不认为在交付中有其他契约,尤其是“物的合意”的因素存在。如果一个有效的“名义”不存在,那么即使发生了物的交付,取得人也不能成为所有权人。[7] 物权合意理论的创建应首先归功于德国的两位著名的法学家——古斯塔夫?胡果和萨维尼。[8] (一)古斯塔夫?胡果对创建物权合意理论的贡献 在物权合意理论的创建过程中,德国法学家古斯塔夫?胡果的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胡果有关后来被萨维尼称为“物权合同”理论的研究体现在他发表的关于名义加取得形式(titulus und modus adquirendi)理论的法学论文中,特别是胡果在1790年发表的论文《对拉特?赫普纳先生注释集(Herr GTRath H?pfners Commentar)中的几种普遍观点的勘正》。此外,还有胡果于1789年发表的第一版有关当代罗马法的教科书。最后,还有胡果于1812年发表的《详论(合法)名义加取得形式理论[die Lehre von(justus) titulus und dem s.g. modus adquirendi]》[9]胡果在有关合法名义加取得形式理论的文章中论述到:由于物法与债法的分离,所以在所有权取得方式中不包括债的关系,尤其不包括买卖。不再将债作为所有权取得的原因是分离物权与债权的手段,由此债权请求权被排除出所有权转让的要件。而且把名义(titulus)还原为“占有的开始”并区别于债权请求权,那么名义也只能是指占有“开

最新司考民法复习:用益物权与担保物权考点汇总

2011司考民法复习:用益物权与担保物权 考点

2011司考民法复习:用益物权与担保物权考点 质权 1质权的概念。质权是指债务人或第三人将其动产或权利凭证移交债权人占有,将该动产或权利作为该债权的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质权人享有的优先受偿权。质权包括动产质权和权利质权。 2动产质权的设立。动产质权的设立应订立书面合同,质押合同自质物交付于质权人占有时生效。质押合同禁止约定流质条款。质押合同中对质押的财产约定不明,或者约定的出质财产与实际交付的财产不一致的,以实际交付占有的财产为质押财产。出质人代质权人占有质物的,质押合同不生效。质权人将质物返还出质人后,以其质权对抗第三人的,法院不予支持。出质人未按与合同约定的时间交付质物,给质权人造成损失的,出质人应根据其过错承担赔偿责任。 实例演练 1甲向乙借款,并约定将自己的奥迪车出质给乙,乙因自己不会开车,要求甲将该车开回。后甲向丙借款,又将该车出质给丙。丙对该车进行了占有。因甲无力还款而引起纠纷。乙丙均欲行使对该车的质权。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甲与丙之间的质押合同无效 B甲与乙之间的质押合同生效 C乙可对依法对抗丙的质权 D乙对抗丙的质权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答案」D

「解析」本题涉及质押的生效问题。甲与乙之间虽然签订了质押合同,但乙放弃了质物的占有,故乙的质权未生效。甲与丙之间签订了质押合同,且交付了质物的占有,故丙对该汽车享有质权。 2甲乙(均为某村村民)订立借款合同一份,作如下约定:甲借给乙10万元,乙交付甲一件黄金饰品作担保,3年后乙归还本金,甲归还该饰品,如乙无力还款,则该饰品归甲所有。对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乙之间关于“如乙无力还款,则该饰品归甲所有”的约定无效 B因甲乙之间关于“如乙无力还款,则该饰品归甲所有”的约定无效,故担保合同无效 C因甲乙之间的担保合同无效,故其借款合同无效 D担保合同的全部条款有效,故甲乙之间的借款合同有效 「答案」A 「解析」本题涉及流质条款的效力问题。依担保法规定,流质条款不具有效力。但流质条款无效的,不影响担保合同的效力。担保合同为从合同,担保合同的无效不能决定借款合同的效力。 3动产质权效力所及的标的物范围。动产质权效力所及的标的物范围包括质物以及质物的从物、孳息物、代位物等。但从物未交付的,质权的效力不及于从物。除质押合同另有规定外,质权的效力及于质物的孳息物。 4质权的善意取得。质权适用善意取得制度。但对于赃物、遗失物不适用善意取得。 实例演练 甲与乙签订一份汽车租赁合同,在租赁期间内,乙将该汽车质押给丙,后甲乙丙之间引起纠纷。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丁绍宽-民法(侵权物权部分)提纲

第六部分侵权制度 一、侵权的规则原则: 认定过错 过错责任一般过错推定(民通126条)侵权行为归责原则推定过错 无过错责任特殊过错推定(民通125条) 公平责任 【2006-11】甲忘带家门钥匙,邻居乙建议甲从自家阳台攀爬到甲家,并提供绳索以备不测,丙、丁在场协助固定绳索。甲在攀越时绳索断裂,从三楼坠地致重伤。各方当事人就赔偿事宜未达成一致,甲诉至法院。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法院可以酌情让乙承担部分赔偿责任 B.损害后果应由甲自行承担 C.应由乙承担主要责任,丙、丁承担补充责任 D.应由乙、丙、丁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1、过错责任原则(过错推定) 2、无过错责任原则:注意无过错不等于不可以免责 3、公平责任原则:双方对损害的发生均无过错,法律又没有规定适用无过错原则 (1)堆放物品倒塌致人损害的《民通意见》155条,注意《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16条第1款第(2)项对其的修正。 (2)自然原因引发的紧急避险《民通意见》156条 (3)一方为对方利益或共同利益活动中受损的《民通意见》157条 二、一般侵权行为责任 1.构成要件:违法行为、损害、因果关系、过错(区分共同过错与混合过错) 2.因果关系:条件说;必然因果关系;相当因果关系 3.免责事由:紧急避险、自助行为、意外事件、第三人过错、受害人过错、受害人同意 4、自助行为 (1)、为保护自己权利 (2)、情况急迫,不及时行使自助行为将使权利无法实现 (3)、实施对他人财产或人身不超过必要限度的强制行为 (4)、事后须及时报告有关机关处理 5.紧急避险 (1)分析险情引发原因:自然原因还是人为原因 (2)根据险情原因,确定责任承担:自然原因,避险人不承担或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人为原因,引发险情的人承担责任。 6、过失相抵:《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2条 (1)一般侵权,侵权人有故意或重大过失情形,受害人只有一般过失的,不适用过失相抵,即不减轻侵权人的赔偿责任 (2)适用无过错责任的特殊侵权中,受害人故意,免责;受害人有重大过失,可以减轻;受害人有一般过失,不减轻。 《人身解释》第二条受害人对同一损害的发生或者扩大有故意、过失的,依照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

论未来我国民法典中物权请求权制度定位(参考Word)

论未来我国民法典中物权请求权制度的定位 程啸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关键词: 物权请求权/所有物返还请求权/排除妨害请求权/预防妨害请求权 内容提要: 未来我国民法典不应将物权请求权制度规定在物权法总则当中,而应采取德国民法典的模式,即在“所有权”一章规定基于所有权产生的各类物权请求权,至于其他物权人所享有的物权请求权,应依据该他物权之特点在相应的各章作出援引性的规定。因为在他物权当中,地役权人与留置权人只享有排除妨害请求权与预防妨害请求权,抵押权人则不享有任何物权请求权。 引言 物权请求权(dinglicher Anspruch)是以德国为代表的大陆法系民法所确立的一项制度,其基于物权而产生,旨在排除对物权现实或潜在的妨害,回复物权的圆满支配状态的请求权,具体包括所有物返还请求权、排除妨害请求权与预防妨害请求权。 当前我国正在起草民法典,物权法更是有望于近期提交最高立法机关审议。虽然理论界与实务界就物权请求权的具体类型存在不少争论,但绝大多数人都认为物权法中应当规定物权请求权制度。从

现有的三个民法典草案或建议稿来看(注:这三个草案或建议稿分别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于2002年12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梁慧星教授等人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学者建议稿》、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王利明教授等人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学者建议稿》。),物权请求权制度均被规定在物权法(或物权编)总则编的“物权的保护”一章中,对于此种规定方式,迄今未见学者提出质疑。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探讨此种物权请求权制度的定位模式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物权的民法保护方法(四).doc

物权的民法保护方法(四)() (三)变革了的侵权责任的概念与内涵《民法通则》关于民事责任和侵权责任的规定,改变了民法法系上的侵权责任概念和内涵。这里主要是讲《民法通则》的规定与传统民法上的 (三)变革了的侵权责任的概念与内涵 《民法通则》关于民事责任和侵权责任的规定,改变了民法法系上的侵权责任概念和内涵。这里主要是讲《民法通则》的规定与传统民法上的规定的异同。侵权责任和侵权行为是有联系又有不同的两个概念,侵权责任是指因侵权行为产生的责任,因此,要明确什么是侵权责任,首先稿清楚什么是侵权行为。什么是侵权行为?这是学者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这里不作详细论述,只将与本文主题有关的问题作简要阐述。首先看看有关立法例。现代侵权行为法根源于罗马法。罗马王政时期将违法行为分为公犯和私犯。私犯是指侵害私人的财产或人身的违法行为。罗马对致人损害行为的制裁方式最早是自由复仇,后来改变为同态复仇,再后发展为赎罪金制度,私犯上的损害赔偿就是由赎罪金演变而来的。罗马法上的私犯与近现代民法上的侵权行为虽在范围上有所不同,但在性质上并无区别。[112]《法国民法典》专节规定了侵权行为和准侵权行为,第1382条规定:任何行为使他人受到损害时,因自已的过失而致行为发生之人对他

人负赔偿的责任。《德国民法典》专节规定了侵权行为,第823条的标题为损害赔偿义务。《德国民法典》采取折中于列举与一般概括原则之间的方式,规定了三个基本侵权类型:1、第823条第1款规定:因故意或过失侵害他人之生命、身体、健康、自由、所有权或其他权利者,对被害人负赔偿损害之义务。2、第823条第2款规定:违反保护他认为目的之法律者,负同样之义务。如依法律之内容,虽无过失亦可能违反法律者,在有过失时始负赔偿损害之义务。第826条的标题为违反善良风俗之故意损害,具体规定是以违反善良风俗之方法对他人故意施加损害之人,对受害人负有赔偿损害之义务。《意大利民法典》专章规定了不法行为,与侵权行为没有实质差别,具体规定均为因不法行为造成的损害的赔偿问题。另外,一些国家的民法典将侵权行为变为其他概念,例如,1964年的《苏俄民法典》(第40章)和现行的《俄罗斯民法典》(第59章)不用侵权行为、不法行为或侵权之债的概念,而是规定因损害所发生的债。《埃塞俄比亚民法典》则称为因过犯所生责任,葡萄牙民法典、加拿大的魁北克民法典和我国特别行政区澳门民法典,不用侵权行为,而用民事责任。 以上各国民法典关于侵权行为规定的称谓不同,其内容大同小异,没有根本的区别,但在称谓上反映的着重点是有区别的,有的重在行为,有的重在损害赔偿之债,有的重在责任。《民法通则》第6章第3节规定侵权的民事责任,第117条第1款规定:侵占国家的、集体的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的,应当返还财产,不能返还财产的,应当折价赔偿。第2款规定:损坏国家的、

2012年政法干警民法物权

2012年政法干警民法物权D

第二部分物权 一、物权概述 (一)物权的概念与特征: 1、物权为权利人直接支配特定物的权利。2、物权是权利人得直接享受物的利益的权利。3、物权是权利人得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 二、物权的特征:1、物权是对世权。2、物权是支配权。3、物权是绝对权。4、物权是以物为客体的权利。 (二)物权的客体分为:不动产和动产 1.物的概念与特征: (一)物的概念;物是存在于人体之外,能够为人力所支配并且能满足人类某种需要,具有稀缺性的物质对象。 (二)物的特征 1.物须存在于人体之外 2.物主要限于有体物。3.能满足人的需要。4.物必须具有稀缺性。5.物必须能为人支配。 6.物须独立成为一体。 2.物的分类 1、动产与不动产。这是关于物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划分。其意义在于:物权变动公示、他物权设定、案件管辖、法律适用等方面的不同。 2、主物与从物。注意不要混淆整体与部分、独立物与独立物的关系。

物权。他物权是对他人财产的权利,由于他物权的内容是在占有、使用、收益或处分某一方面对物的支配,故也是物权的形式。 (二)动产物权与不动产物权 这是根据物权的客体是动产还是不动产所作的区别。不动产所有权、地上权、永佃权、典权、不动产抵押权等是不动产物权,而动产所有权、动产质权、留置权则是动产物权。这种分类的意义在于动产物权与不动产物权的取得方法、成立要件等各有不同,一般来说,动产物权的公示方法为交付,而不动产物权的公示方法为登记。 (三)主物权与从物权 这是以物权是否具有独立性进行的分类。主物权是指能够独立存在的物权,如所有权、地上权、永佃权。从物权则是指必须依附于其他权利而存在的物权。如抵押权、质权、留置权,是为担保的债权而设定的。地役权在与需役地的所有权或使用权的关系上,也是从物权。主物权与从物权这种分类的意义在于,对于物权的取得、变更、丧失,从物权应与其所附的权利共命运。 (四)所有权与限制物权 这是以对于标的物的支配范围的不同对物权所作的区分。所有权是全面支配标的物的物权,

物权法读书笔记

物权法 第一章.总论 一、物权法的性质与意义 意义:物权系指对物的权利,即将某物归于某特定主体,由其直接支配,享受其利益。物权法分为形式与实质两方面意义。 性质: (一)私法性质与公法规定 物权法在旨在私人之间财产上的权利义务,是为私法,然而影响匪浅,亦多有公法规定。规范限制所有权之法令有二:一为公法之限制,一为私法之限制,以私法之限制为主,公法之规定不能规定于民法之中。 (二)物权法上的强行规定、任意规定 强行规定:物权具有排他性,涉及第三人和社会公益,故物权法的规定多具有强行性不容当事人合意加以排除。 任意规定:如共有物管理三分之二人同意等规定。① 二、物权法的基本原则 自由与效率 物权法旨在建构对物和其他有限资源的法律规范秩序,其所要处理的基本问题有四: (1)何种之物(或财产)得为私有 (2)如何创设物权 (3)物权人对于其物为如何的使用、收益和处分 (4)物权被侵害时的救济方法 此四个问题均涉及私法上的两个基本原则:自由与效率。就自由而言,如何保障和实现个人在其财产上范畴的形成空间。就效率而言,如何使物归于能最适合发挥其效用之人。为此在法律规范上应明确界定物权(产权),减少交易成本,排除达成私人协议的障碍,并减少协议失败所产生的损害。② 私有财产制度 (一)以私有财产制为基础的物权法秩序 物权法建立在一个社会基本原则之下即私有财产制度,即个人得拥有财产,包括生活与生产资料,可以继承,原则上得自由使用、收益、处分。 (二)私有财产的伦理性 私有财产的主要意义在与维护个人的自由与尊严。私有财产的废除将带来集体化的制度,使个人有遭受政治奴役的危险。私人财产使人负责,有助于人格形成。私有财产通常由劳动获得,亦具有伦理性。 (三)私有财产的经济功能 物归于私有,由私人支配使用,有助于物尽其用,增进物的使用与交换价值。 (四)私有财产的普遍性及让与性 ①参见王泽鉴:《民法物权》(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用益物权

第二十一章用益物权 第一节:概述 一用益物权的概念与特征 用益物权,是指权利人享有的对他人所有的不动产或动产在一定的范围内加以使用、收益的定限物权。 用益物权的特征: 1、用益物权属于他物权 2、用益物权是以占有、使用、收益为内容的定限物权 3、用益物权是以不动产为客体的物权 二用益物权的类型 依据规定用益物权的法律的不同,可将其分为民法上的用益物权与特别法上的用益物权。前者也称典型的用益物权,是指由民法典所确立的用益物权。 特别法上的用益物权,也称特别无权或准物权,是指由民事单行法或特别法确立的物权。 建设用地使用权 民法上的用益物权土地承包经营权 (《物权法》)宅基地使用权 地役权 用益物权海域使用权《海域使用管理法》 探矿权《矿产资源法》 特别法上的用益物权采矿权《矿产资源法》 (特许物权)取水权《水法》 养殖权《渔业法》 捕捞权《渔业法》 民法上的用益物权与特别法上的用益物权区别: ·民法上的用益物权是比较纯粹的私权利即民事权利。其产生大多是依据法律行为。 特别法上的用益物权的客体由于是需要国家进行行政管理的自然资源,因此处于公私法交错地带,带有浓厚的公法色彩。 ·通过漫长的社会实践,民法上的用益物权的内容具有很强的稳定性 特别法上的用益物权常常随着国家政策、经济社会发生需要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特别法上的用益物权并不牵涉很多民法理论问题,主要是一个国家对各类自然资源的行政管理,由经济行政法加以规定。 三用益物权与担保物权的区别 1、内容不同 用益物权以对他人之物的占有、使用、收益为内容(实体权);担保物权以对标的物的交换价值的控制以及就变价所得价款享有优先受偿权为主要内容(价值权)。 2、客体不同

王轶:民法典如何保护物权

王轶:民法典如何保护物权 基于我国既有的民事法律传统以及比较法上可资借鉴的探索,我国民法典编纂仍应坚持用侵权请求权取代物权请求权的方案,完成保护物权的任务。 《民法总则》囿于其在民法典中的体系定位和功能区分,未就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问题作出回应。 前述《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保护物权的制度选择,为民法典编纂过程中围绕民法典如何保护物权的问题出现争议,埋下了伏笔:在认可侵权责任承担方式多样化的背景下,未明确承认损害赔偿责任以过错责任为一般归责原则、过错推定责任和严格责任为例外归责原则,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等非损害赔偿责任以严格责任为一般归责原则的前提下,侵权请求权真的能够取代物权请求权吗?这确实需要画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可能的方案:民法典编纂的过程中,一如《物权法》和《侵权责任法》起草时,就如何保护物权的问题,存在不尽相同的意见,学界主要提出了三个方案,表达了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主张应坚持《民法通则》 《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确立的物 权保护制度的框架,并在进行适度微调 的基础上,用侵权请求权取代物权请求 权,完成保护物权的任务; 理由在于:首先,第一种观点是以 我国《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民 法总则》确立的侵权责任制度为基础, 并予以适当改造形成的。其次,以《民 法通则》所确立的侵权责任模式为前提, 司法审判实践中“法官处理保护物权的 纠纷,都是用侵权责任来解决的,没有 用物上请求权来解决的”。可见,如采 纳第一种观点,可在整体上延续我国自 《民法通则》颁行以来所确立的立法传 统和司法传统。 第二种观点主张应回归传统民法, 将侵权责任承担方式限定为损害赔偿, 同时认可独立于侵权请求权的物权请求 权,二者结合完成对物权进行保护的使 命; 就第二种观点而言,其与我国的法 学教育背景具有相对较高的适应性。 理由在于:无论是中国的民事立法 还是民法学说,都具有明显的继受特点。 就民事立法而言,1949年以后相当长的 一段时期内,主要是继受苏联民法。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则体现出混合继受的 特点:无论英美法系还是大陆法系,无 论是国际条约还是洲际或国际示范法, 中国民事立法都兼容并蓄。 这就出现了“学说”与“立法”的 二元结构。在法科学生课堂上讲授的侵 权责任法学说,未必是对中国现行的民 事立法具有解释力的民法学说。 (既然第一种和第二种观点间的分 歧,属于立法技术问题的分歧,就应从 何种观点对应着更为妥当的立法技术入 手予以分析,做出取舍。必须指出的是, 立法技术本身并无真假、对错之分,但 却存在何者更为可取之别,唯有结合立 法者意欲实现的立法目的以及特定的法 律传统,才能做出何种立法技术更具有 适应性的判断。具有较高适应性的立法 技术即属更为可取的立法技术) 第三种观点主张一方面坚持《民法 通则》《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所 确立的侵权责任模式,另一方面还要认 可独立的物权请求权,共同完成保护物 权的任务。(首先,它一方面在侵权责任 的承担方式中规定停止侵害、排除妨碍、

20XX年成人高考《民法物权》复习知识点(七)-成人高

点击查看合同法总论 一、合同法概述 (一)合同的概念、特征 1.合同的概念 合同,又称契约。它有广义、中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合同是指当事人之间设立的具有权利俎务内容的协议。广义的合同不仅包括民法上的债权合同、物权合同和身份合同,而且包括国家法上濯的国家合同、行政法上的行政合同和劳动法上的劳动合同等。中义的合同是指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

它是指民法上的债权合同、物权合同和身份合同。狭义的合同是指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债权债务关系的协议。它仅指民法上的债权合同。我们通常所指的合同是指狭义的合同。我国合同法规定的合同应为狭义的合同,有关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的协议,不属于合同法调整,而适用其他法律的规定。 2.合同的特征 合同具有如下法律特征: (1)合同是双方或多方当事人之间的协议

首先,合同的成立,至少有双方当事人。例如买卖合同,必须有买方和卖方,缺一不可。法律允许合同当事人多于双方;其次,合同的成立必须是各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即各方当事人表示出来的意思相同,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协商一致、达成协议。如果只有一方作意思表示,或者各方意思表示不一致,都不能成立合同。 (2)合同是双方意愿的体现 当事人在法律地位平等前提下通过意思表示一致成立合同。换言之,双方是在自主自愿,充分发表意见基础上,接受对方条件的情况下达成协议的。如果双方不能达成意思表示一致,合同即不能成立。 (3)合同以确立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为目的.

合同一经订立,约定的权利义务关系便已经生效。当事人必须接受其约束。这也就是订立合同的目的。当事人必须全面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除法律另有规定外,某一方不得变更或解除;一方不履行义务,另一方可提出诉讼,司法机关则通过法定程序强制其执行,并依法追究其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

经济法民法物权债权合同等期末试题测试题考试题带答案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试卷(A卷) 考试科目:经济法 年级层次教学班姓名:学号: 注意:1.本次考试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00 分钟。 2.请将答案依次写在专用答题纸上。 3.全卷共四部分16道小题,满分为100分。 一、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3分) 1、欺诈,指以使人发生错误认识为目的的故意行为。 2、抵押,债务人或第三人对债权人以一定财产作为清偿债务担保的法律行为(不转移对抵押财产的占有)。 3、物权,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4、违约责任,指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 5、合同的承受,是指合同当事人一方将其在合同中的权利义务全部转移于第三人,第三人承受其在合同中的地位,享受权利并承担义务。 二、单选题(共5题,每题3分)

6、西湖商场采购员李某在上海参加会议时,见街上流行蝙蝠衫,便以西湖商场的名义与上海某服装公司签订了购蝙蝠衫一千件的合同。事后商场表扬了李某并向该服装公司付款。西湖商场对李某的追认属民事权利的()D A、请求权 B、支配权 C、抗辩权 D、形成权 7、刘某在十岁生日时,接受了海外亲戚赠送的5000元人民币。刘某的独立接受行为()A A、虽未经父母同意但仍然有效 B、因未经父母同意而无效 C、因未经父母同意而部分无效 D、因未经公证而无效 8、甲将自己的电脑交给乙保管,乙在甲出差的时候,将电脑卖给了丙,丙对此并不知情,于是接受了电脑并支付了合理的价款,由此甲()C A.可以请求丙返还电脑 B.可以请求丙向自己支付价款 C.不得向丙请求反还电脑,只能要求乙赔偿由此造成的损失 D.可以在A和C中任选其一

民法典物权编亮点解析

从2021年1月1日,民法典开始正式施行。民法典在多个方面对现有的法律条文进行了完善,比如以下几点。除此之外,在物权编也有几点对现有制度进行了完善,下面就来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民法典较《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而言,在现行物权法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相关制度,一是适当降低业主共同决定事项的表决计算基数,将使用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维修资金的事项排除在特别程序之外,提高了决策的效率。增加了两项业主共同决定的事项,部分扩大了业主的权利;二是新增了“居住权”这一用益物权;三是浮动抵押财产的确定时点变更;四是抵押期间抵押财产的转让规则发生变化;五是增加抵押权与质权竞合的法律规定。 民法典物权编有几个亮点,下面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1.新设添附制度 添附是指不同所有人的物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不可分离的物或者具有新物性质的物。《民法典》规定了加工、附合、混合三种添附形式,如物件加工、材料生产、房屋增建、房屋装修等。(第三百二十二条)

2.三权分置——土地经营权来了 以适应“三权分置”后土地经营权入市的需要,《民法典》物权编增加土地经营权的规定,并删除耕地使用权不得抵押的规定。(第三百九十九条、第三百六十一条、第三百六十三条) 3.完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 适当降低业主共同决定事项,特别是使用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维修资金的表决门槛,增加规定紧急情况下使用维修资金的特别程序。(第278条、第281条) 4.细化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自动续期规则 《民法典》规定了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届满自动续期,有利于保护房屋产权人的合法权益。《物权法》规定使用期限最长七十年,如继续使用需再签订合同,缴纳费用。是否缴纳费用、缴纳多少费用等等问题,《民法典》授权单行法律和行政法规以后规定。(第三百五十九条) 5.居住权入法实现物尽其用 为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住房制度的要求,增加规定“居住权”这一新

民法物权总论案例2

民法物权总论案例 案例1简介 2005年9月5日,一家名为"月球大使馆"的北京月球村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在朝阳区工商部门注册后成立。该公司专门卖月球等星球的土地,并声称298 元人民币就能在月球上购买1英亩(合6亩)土地,购买者还可以获得月球土地证书。 2005年10月19日“月球大使馆”宣布正式开盘,有“月球疯子”之称的美国总公司总裁丹尼斯·霍普也特意赶到北京。三天后,“月球大使馆"被工商部门叫停。但在这三天里,已有34人买走了49英亩的月球土地。2005年11月14 日,北京月球村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将一纸诉状递交到海淀区人民法院,将北京市工商管理局告上法庭,要求返还被扣留的营业执照、月球土地所有权证书等。 问题:"月球大使馆"出售月球土地的行为是否符合法律的规定? 【某地方为建立大型水库对水库所在位置的居民、工厂和企业进行征收,在征收案例2简介: 过程中,某地方政府制订了相应的具体补充规定,其中某些规定针对公司或企业的不同性质作出了不同的规定,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补偿标准比较高,而对私营企业的补偿标准相对较低。】 问题:从物权法的角度应当如何评价该规定? 案例:甲企业因转产需要将原厂房和厂房内的机器设备转让给乙企业,厂房作价5000万元,机器作价2000万元,双方签订了合同。合同签订后,双方对财产进行了清点,并办理了交接手续。但就厂房的转让一直没办理登记过户手续。后丙企业愿意出价7500万元购买甲企业的厂房和机器,甲企业认为自己吃了亏,便以厂房和机器设备未过户为由,主张与乙的合同无效。为此,双方发生纠纷。 问题:本案应如何解决?为什么? 案例:甲向乙借款,将自己的母马出质给乙,随同母马出质的还有马鞍和马鞭。在质权存续期间,母马生下了小马驹。因甲无力偿还借款,乙欲行使质权。就行使质权的范围等问题发生争议。 问题:1,小马驹的所有权属于谁? 2,乙的质权效力范围如何?为什么? 【某地方为建立大型水库对水库所在位置的居民、工厂和企业进行征收,在征收案例2简介: 过程中,某地方政府制订了相应的具体补充规定,其中某些规定针对公司或企业的不同性质作出了不同的规定,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补偿标准比较高,而对私营企业的补偿标准相对较低。】 问题:从物权法的角度应当如何评价该规定? 案例3简介:张涛系某事业单位职工,所住楼房是单位的房改房。当初在房改房出售时, 单位曾规定,如果买房职工将来调走,要出卖房子,原单位享有优先购买权。若干年后,张涛因调往外地工作,想出售该套房子,正巧张涛的好友李波打算买房子结婚。因李波与张涛不是同一个单位,所以为了防止本单位知晓,张涛就悄悄将房子卖给了李波,并办理了房产过户手续。原单位知道后,向法院起诉,请求保护该单位的“优先购买权”,要求法院认定张涛与李波买卖房屋的合同无效, 并把房屋收回重新卖给该单位,单位愿意支付同样的价款。 问题:法院应该不应该支持该单位的诉讼请求?为什么? 案例4简介:某甲与某乙银行订立一房产抵押合同,约定抵押物为某甲的两幢房屋,但在登记时却只登记了其中的一幢。不久某甲又与某丙银行订立一汽车质押合同, 约定以某甲的三辆汽车质押,但后来因其中一辆汽车一直在使用,甲就只交付给丙银行两辆汽车,丙银行接受。 问题:某乙银行抵押权的标的物是几幢房屋? 某丙银行质押权的标的物是几辆汽车?

论传统民法中的用益物权及其现实意义(陈小君)

论传统民法中的用益物权及其现实意义 陈小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 上传时间:2002-7-20 一、用益物权的产生与特性 传统民法将独立于所有权以外的他物权,按其权利是以追求物之使用价值还是强调物之交换价值为基础依据,分为用益物权与担保物权。用益物权系对他人所有物享有以使用收益为内容的他物权。用益物权的产生表明和记载了经济关系的要求,即初创的动因,是商品社会中经济的迅速发展。因为,在物权中,首先被考虑产生的所有权制度,随着商品经济日益发展,已不能充分适应社会各种财产利益的需求。一方面,社会总体财富有限,满足普遍所有十分困难;另一方面,出现了拥有某项财产的人们并不直接对其财产加之使用,而另一些非财产所有人在没有能力或不必要购买财产时,急需公然稳定且合法地占有使用某项财产的情事,于是,巨大的经济力量促使所有权权能质的分离,以使用收益为目的的用益物权应运而生,它以物权特有的方式提供了非所有人通过法律行为利用他人财产为自己创造财富的可能性,满足了非所有人的特殊需要。当然,人们还可以在他人所有物上设定债权对财产进行使用收益,例如租赁制度、借贷制度均可达此目的,但债权与物权毕竟分属不同范畴,有着各自不同的地位与功用,不可相互替代。由此,用益物权存续的必然性与必要性显而显见。 民法发展至今,用益物权制度也随之从最初附属于所有权的地位过渡成为现代民法中一项重要完整的、独立的民事法律制度,并且,用益物权与所有权、担保物权、占有等共同构成物权制度的基本内容。用益物权在与所有权和担保物权的比较中有着十分显著的特征:第一,用益物权是限制物权。识别这里的限制,应当注意表达两层意思:一是表明所有权对物有完全的支配力,而且用益物权不过是在一定范围内使用收益,它既要受法律的一般限制,还要受所有权人对其内容范围的限制,不具有所有权那样彻底支配的性质;一是用益物权的产生,从本质上约束了所有人行使所有权的权能,使所有人不能随时发挥自己对物的占有、使用、收益以至处分的作用,而担保物权则不能全部体现这一限制功能,如不动产抵押权中物之所有人,在不动产不转移至抵押权人占用时,仍可较为自由地行使对标的物的各项权能。 第二,用益物权是具有独立性的他物权。即用益物权是从所有权权能中分离出来的单独存在于他人所有物之上的权利,其存在不须具备前提条件。而担保物权虽然也源于所有权,但其存在须以担保权人对担保物所有人或其关系人享有债权为前提。 第三,用益物权是具有独立性的他物权,设置用益物权的目的在于对他人之物的使用收益,以取得物的使用价值。而担保物权则在乎物的交换价值,目的是通过物之价值担保债权得以清偿。 第四,用益物权的标的物主要是不动产。一些国家法律甚至直接规定,在动产上不能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