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权的民法保护

物权的民法保护

物权的民法保护
物权的民法保护

物权的民法保护

(一)物上请求权

1.返还原物请求权

2.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险请求权

(二)债权请求权

债权请求权,如请求修理、重作、更换或者赔偿损失。

物上请求权与损害请求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物上请求权旨在恢复物权人对其标的物的支配状态,从而使物权得以实现。损害赔偿请求权的目的在于填补损害,它是在不能恢复原状时,以金钱作为赔偿,填补物权人受到的财产损失。损害赔偿请求权必须以实际有损害前提,而物上请求权则不以有损害为要件。

在物权因他人的违法行为受到侵害时,如果有标的物的实际损害,可以同时发生物上请求权和损害赔偿请求权,故物上请求权与损害赔偿请求权可以并存。

一、请求确认物权

当物权归属不明或是否存在发生争执时,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确认物权。在我国,由于土地、房屋是不动产设有专门的行政管理主管,因此,有关不动产物权的争执也可以先申请行主管部门解决。如对行政主管部门的处理不服、再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确认物权,由于其争执直接涉及本权(实体权)是否存在及其归属问题,与其他不涉及本权之是否存在及归属问题的请求不同,通常不能在当事人之间解决,只能由有权确认物权之国家机关解决。特别是不动产物权,由于建立有严格的登记管理制度,只能由法院和主管国家机关解决。

二、请求排除妨碍

当他人的行为非法妨碍物权人行使物权时,物权人可以请求妨碍人排除妨碍,也可请求法院责令妨碍人排除妨碍。由于请求排除妨碍的事实依据是他人行为构成了对物权人行使物权,即对物权进行使用、收益的妨碍,因此排除妨碍之请求,不仅直接占有物的所有人可以提出,直接占有物的用益物权人也可以提出。

三、请求恢复原状

当物权的标的物因他人的侵害行为为损坏时,如果能够修复,物权人可以请求侵权行为人加以修理恢复物之原状。恢复原状物的请求,可以由物权之所有人基于物之所有权提出(不管所有人是否直接占有其所有物),也可以由物之合法占有人(如质权人、保管人)与使用权用人)如承包人、承包经营人)提出。因为这些人对所有负有维持其物有完整性的义务。请求恢复原状的目的,在于回复物之完好状态。恢复原状物之请求的提出,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须财产损坏之事实存在。

(二)须财产损坏出于他人违法行为,包括故意损坏财产行为和因使用人为损坏的行为。财产在使用过程中因自然磨损而造成的损坏,除非使用人为非法使用人,或者法律另有规定,所有人不得请求使用人修理。

(三)须损坏的财产有修复的可能。如已无修复的可以,物权人只能请求侵权人行为人的赔偿损失。

被损坏的财产经修复后,如果其价值有所降低,所有者有权请求侵权行为人赔偿损失。

请求恢复原状是保护财产不受他人非法损坏的方法,无论其构成条件或请求的目的,均与请求排除妨碍有所区别,因此我国民法把它作为保护物权的一种独立方法,是不无道理的。

四、请求返还原物

当所有人的财产被他人非法占有时,财产所有人或合法占有人,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请求不法占有人返还原物,或者请求法院责令不法占有人返还原物。这里所说“依照法律规定”,系指依照物权法的关于请求返还原物的具体规定。为维护商品交易的安全,稳定某些既成的占有关系,现代各国物权法无关对请求返还原物设有若干限制。因此。所有人或合法占有并不能完全按照物权的排他性请求任何不法占有人返还原物。有的占有人,按所有权的逻辑推导下来,其占有虽为“不法”但受物权占有制度的特别保护,所有人划合法占有人是不能请求其返还原物的。

我国民法对请求返还原物问题尚无具体规定,这里只能在比较研究外国民法有关规定的基础上,就返还原物的问题的一些基本准则做些探讨。

1、请求返还原物是保护物之占有权能的方法,因此无论所有或合法占有人,均可依物权问题的一些基本准则做些探讨。

2、请求返还原物之必要前提,是原物须为特定而且必须存在。如原物为种类物,没有请求返还原物之必要,只能请求赔偿损失。

3、如不法占有人系直接由所有人或合法占有处非法取得占有之人(相对于所有人或合法占有人而言,我们称之为第二人),如上偷、遗失物拾得者、不当得利者等等,所有人或合法占有请求其返还原物和请求其返还原物之收益,不受任何限制。

民法物权法案例分析

民法案例分析 案例: 1997年1月,海南古斯利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古斯利公司)购买了三和花园4号楼29E室复式房屋一套。同年10月,原告顾然地以古斯利公司员工的身份办理了入住手续,并与三和花园的原物业管理人和馨物业签订了《公共契约》。1998年10月,顾然地购买了一只长宽高为4.267米×2.286米×1.219米、上口面积9.754平方米、占地面积8.826平方米,自重362.8公斤,可容水4160.5公斤的浴缸,欲安装在29E室的跃层。和馨物业阻止顾然地安装该浴缸,并针对其在装修中的违规行为数次向其送达了整改通知。2000年4月,三和花园业主委员会聘用被告巨星物业为三和花园的管理人。顾然地又就浴缸安装问题多次与巨星物业交涉,巨星物业均以安装该浴缸需通过安全测定为由不予准许。同年9月,顾然地再次吊装大浴缸,被巨星物业制止。10月,古斯利公司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排除巨星物业对顾然地安装浴缸的妨碍,并判令巨星物业赔偿损失。2001年4月,因古斯利公司撤诉,此案了结。嗣后,巨星物业四次致函顾然地,告知其停止装修中的违规行为,在安装浴缸的安全问题没有确认以前不得吊装浴缸,并要求其将放置在小区道路旁的浴缸搬离。同年12月10日,顾然地出资购买了三和花园4号楼29E室,遂以该房屋业主的身份提起本案诉讼。

以上即是案件的详细叙述,对于这个案例以下三点是值得我们讨论的. 一,浴缸能否安装在原告家中, 二,被告物业公司是否有权制止原告安装, 三,原告损失应由谁来承担。 下面我就对着三个问题逐一的阐述一下我自己的观点。 首先对于第一个问题浴缸能否安装在原告家中,我的观点认为该浴缸不能安装在原告家中,理由如下,首先我们应该肯定原告对该建筑物享有物权而物权是一个排他性权利,固业主有权排斥他人干涉其权利的行使。但是根据物权法第七十一条的规定,即业主对其建筑物专有部分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业主行使权利不得危及建筑物的安全,不得损害其他业主的合法权益。根据这一条的规定,首先我们应该肯定原告在自己的浴室安装浴缸是法律赋予他的合法权利,即原告有权在自己的浴室里安装浴缸,但是对于这个长宽高为4.267米×2.286米×1.219米、上口面积9.754平方米、占地面积8.826平方米,自重362.8公斤,可容水4160.5公斤的浴缸能否安装在原告家中,我们就应该根据物权法七十一条的规定,首先应该判断这个超大型浴缸的安装会不会危及整栋建筑物的安全,如果会危及建筑物的安全则浴缸就当然不能安装在原告家中,根据我的调查与了解,如此巨大的浴缸安装在原告家中,尤其是将其装满水使用时会危及楼体的安全,所以该超大型浴缸不能安装在原告家中,这

民法典物权编二审稿

民法典物权编二审稿 第一章一般规定 第一条本编调整因物的归属和利用而产生的民事关系。 第二条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国家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障一切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 第三条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平等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第四条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登记。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应当依照法律规定交付。 第二章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 第一节不动产登记 第五条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依法属于国家所有的自然资源,所有权可以不登记。 第六条不动产登记,由不动产所在地的登记机构办理。 国家对不动产实行统一登记制度。统一登记的范围、登记机构和登记办法,由法律、行政法规规定。 第七条当事人申请登记,应当根据不同登记事项提供权属证明和不动产界址、面积等必要材料。 第八条登记机构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查验申请人提供的权属证明和其他必要材料; (二)就有关登记事项询问申请人; (三)如实、及时登记有关事项;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申请登记的不动产的有关情况需要进一步证明的,登记机构可以要求申请人补充材料,必要时可以实地查看。 第九条登记机构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要求对不动产进行评估; (二)以年检等名义进行重复登记; (三)超出登记职责范围的其他行为。 第十条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自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时发生效力。 第十一条当事人之间订立有关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不动产物权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外,自合同成立时生效;未办理物权登记的,不影响合同效力。 第十二条不动产登记簿是物权归属和内容的根据。 不动产登记簿由登记机构管理。 第十三条不动产权属证书是权利人享有该不动产物权的证明。不动产权属证书记载的事项,应当与不动产登记簿一致;记载不一致的,除有证据证明不动产登记簿确有错误外,以

德国民法上的物权合意制度研究(陈永强)

德国民法上的物权合意制度研究 陈永强 上传时间:2006-1-26 [摘要]物权合意乃物权行为理论的核心概念。物权合意一般没有形式要求,也没有法律拘束力。合意与不动产登记或动产交付是物权变动的双重要件,合意与登记只在内容相互一致的范围内物权成立。债权合同与物权合意相互分离,且效力不相联结。 [关键词]物权合意物权行为公示原则区分原则无因原则 制定一部科学的民法典是我国当代法学界的共同呼声,然何谓“科学的”民法典,在我国民法学界尚存有不同的理解。[1]众所周知,在民法总则体系构成中,法律行为系私法学的最高成就。[2]而作为法律行为之一种的物权行为,其理论不仅是德国民法物权体系的理论基础,[3]而且物权行为理论涉及整个民法体系的建构。物权合意是物权行为理论的核心概念,属双方物权法律行为,德国民法学者称其为“抽象物权契约”乃德意志法系的特征。 [4]因此对物权合意进行仔细研究,殊有必要。本文旨在对德国民法中的物权合意制度作一深入研究,论述了物权合意的源起、概念、在法律行为体系中的地位、其成立与生效的一般规则及合意的拘束力,并对物权合意与物权公示原则、债权合同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具体分析。 一、物权合意之源起 “抽象物权契约”理论是从19世纪普通法学(Die gemeinrechtliche Jurispudenz)发展而来的。[5]17世纪时,德国法学家为解决未统一的德国法制不统一的问题,编纂了一本《实用法律汇编》,在这本书中,物的所有权转移须具备两个要件:“名义”(titulus)与“形式”(modus)。[6]名义是指所有权转移的原因如买卖合同或遗赠;而形式是指物的实体的交付或其他交付替代的履行行为。但实用法律汇编的信奉者们并不认为在交付中有其他契约,尤其是“物的合意”的因素存在。如果一个有效的“名义”不存在,那么即使发生了物的交付,取得人也不能成为所有权人。[7] 物权合意理论的创建应首先归功于德国的两位著名的法学家——古斯塔夫?胡果和萨维尼。[8] (一)古斯塔夫?胡果对创建物权合意理论的贡献 在物权合意理论的创建过程中,德国法学家古斯塔夫?胡果的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胡果有关后来被萨维尼称为“物权合同”理论的研究体现在他发表的关于名义加取得形式(titulus und modus adquirendi)理论的法学论文中,特别是胡果在1790年发表的论文《对拉特?赫普纳先生注释集(Herr GTRath H?pfners Commentar)中的几种普遍观点的勘正》。此外,还有胡果于1789年发表的第一版有关当代罗马法的教科书。最后,还有胡果于1812年发表的《详论(合法)名义加取得形式理论[die Lehre von(justus) titulus und dem s.g. modus adquirendi]》[9]胡果在有关合法名义加取得形式理论的文章中论述到:由于物法与债法的分离,所以在所有权取得方式中不包括债的关系,尤其不包括买卖。不再将债作为所有权取得的原因是分离物权与债权的手段,由此债权请求权被排除出所有权转让的要件。而且把名义(titulus)还原为“占有的开始”并区别于债权请求权,那么名义也只能是指占有“开

丁绍宽-民法(侵权物权部分)提纲

第六部分侵权制度 一、侵权的规则原则: 认定过错 过错责任一般过错推定(民通126条)侵权行为归责原则推定过错 无过错责任特殊过错推定(民通125条) 公平责任 【2006-11】甲忘带家门钥匙,邻居乙建议甲从自家阳台攀爬到甲家,并提供绳索以备不测,丙、丁在场协助固定绳索。甲在攀越时绳索断裂,从三楼坠地致重伤。各方当事人就赔偿事宜未达成一致,甲诉至法院。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法院可以酌情让乙承担部分赔偿责任 B.损害后果应由甲自行承担 C.应由乙承担主要责任,丙、丁承担补充责任 D.应由乙、丙、丁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1、过错责任原则(过错推定) 2、无过错责任原则:注意无过错不等于不可以免责 3、公平责任原则:双方对损害的发生均无过错,法律又没有规定适用无过错原则 (1)堆放物品倒塌致人损害的《民通意见》155条,注意《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16条第1款第(2)项对其的修正。 (2)自然原因引发的紧急避险《民通意见》156条 (3)一方为对方利益或共同利益活动中受损的《民通意见》157条 二、一般侵权行为责任 1.构成要件:违法行为、损害、因果关系、过错(区分共同过错与混合过错) 2.因果关系:条件说;必然因果关系;相当因果关系 3.免责事由:紧急避险、自助行为、意外事件、第三人过错、受害人过错、受害人同意 4、自助行为 (1)、为保护自己权利 (2)、情况急迫,不及时行使自助行为将使权利无法实现 (3)、实施对他人财产或人身不超过必要限度的强制行为 (4)、事后须及时报告有关机关处理 5.紧急避险 (1)分析险情引发原因:自然原因还是人为原因 (2)根据险情原因,确定责任承担:自然原因,避险人不承担或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人为原因,引发险情的人承担责任。 6、过失相抵:《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2条 (1)一般侵权,侵权人有故意或重大过失情形,受害人只有一般过失的,不适用过失相抵,即不减轻侵权人的赔偿责任 (2)适用无过错责任的特殊侵权中,受害人故意,免责;受害人有重大过失,可以减轻;受害人有一般过失,不减轻。 《人身解释》第二条受害人对同一损害的发生或者扩大有故意、过失的,依照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

论未来我国民法典中物权请求权制度定位(参考Word)

论未来我国民法典中物权请求权制度的定位 程啸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关键词: 物权请求权/所有物返还请求权/排除妨害请求权/预防妨害请求权 内容提要: 未来我国民法典不应将物权请求权制度规定在物权法总则当中,而应采取德国民法典的模式,即在“所有权”一章规定基于所有权产生的各类物权请求权,至于其他物权人所享有的物权请求权,应依据该他物权之特点在相应的各章作出援引性的规定。因为在他物权当中,地役权人与留置权人只享有排除妨害请求权与预防妨害请求权,抵押权人则不享有任何物权请求权。 引言 物权请求权(dinglicher Anspruch)是以德国为代表的大陆法系民法所确立的一项制度,其基于物权而产生,旨在排除对物权现实或潜在的妨害,回复物权的圆满支配状态的请求权,具体包括所有物返还请求权、排除妨害请求权与预防妨害请求权。 当前我国正在起草民法典,物权法更是有望于近期提交最高立法机关审议。虽然理论界与实务界就物权请求权的具体类型存在不少争论,但绝大多数人都认为物权法中应当规定物权请求权制度。从

现有的三个民法典草案或建议稿来看(注:这三个草案或建议稿分别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于2002年12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梁慧星教授等人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学者建议稿》、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王利明教授等人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学者建议稿》。),物权请求权制度均被规定在物权法(或物权编)总则编的“物权的保护”一章中,对于此种规定方式,迄今未见学者提出质疑。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探讨此种物权请求权制度的定位模式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2012年政法干警民法物权

2012年政法干警民法物权D

第二部分物权 一、物权概述 (一)物权的概念与特征: 1、物权为权利人直接支配特定物的权利。2、物权是权利人得直接享受物的利益的权利。3、物权是权利人得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 二、物权的特征:1、物权是对世权。2、物权是支配权。3、物权是绝对权。4、物权是以物为客体的权利。 (二)物权的客体分为:不动产和动产 1.物的概念与特征: (一)物的概念;物是存在于人体之外,能够为人力所支配并且能满足人类某种需要,具有稀缺性的物质对象。 (二)物的特征 1.物须存在于人体之外 2.物主要限于有体物。3.能满足人的需要。4.物必须具有稀缺性。5.物必须能为人支配。 6.物须独立成为一体。 2.物的分类 1、动产与不动产。这是关于物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划分。其意义在于:物权变动公示、他物权设定、案件管辖、法律适用等方面的不同。 2、主物与从物。注意不要混淆整体与部分、独立物与独立物的关系。

物权。他物权是对他人财产的权利,由于他物权的内容是在占有、使用、收益或处分某一方面对物的支配,故也是物权的形式。 (二)动产物权与不动产物权 这是根据物权的客体是动产还是不动产所作的区别。不动产所有权、地上权、永佃权、典权、不动产抵押权等是不动产物权,而动产所有权、动产质权、留置权则是动产物权。这种分类的意义在于动产物权与不动产物权的取得方法、成立要件等各有不同,一般来说,动产物权的公示方法为交付,而不动产物权的公示方法为登记。 (三)主物权与从物权 这是以物权是否具有独立性进行的分类。主物权是指能够独立存在的物权,如所有权、地上权、永佃权。从物权则是指必须依附于其他权利而存在的物权。如抵押权、质权、留置权,是为担保的债权而设定的。地役权在与需役地的所有权或使用权的关系上,也是从物权。主物权与从物权这种分类的意义在于,对于物权的取得、变更、丧失,从物权应与其所附的权利共命运。 (四)所有权与限制物权 这是以对于标的物的支配范围的不同对物权所作的区分。所有权是全面支配标的物的物权,

物权法读书笔记

物权法 第一章.总论 一、物权法的性质与意义 意义:物权系指对物的权利,即将某物归于某特定主体,由其直接支配,享受其利益。物权法分为形式与实质两方面意义。 性质: (一)私法性质与公法规定 物权法在旨在私人之间财产上的权利义务,是为私法,然而影响匪浅,亦多有公法规定。规范限制所有权之法令有二:一为公法之限制,一为私法之限制,以私法之限制为主,公法之规定不能规定于民法之中。 (二)物权法上的强行规定、任意规定 强行规定:物权具有排他性,涉及第三人和社会公益,故物权法的规定多具有强行性不容当事人合意加以排除。 任意规定:如共有物管理三分之二人同意等规定。① 二、物权法的基本原则 自由与效率 物权法旨在建构对物和其他有限资源的法律规范秩序,其所要处理的基本问题有四: (1)何种之物(或财产)得为私有 (2)如何创设物权 (3)物权人对于其物为如何的使用、收益和处分 (4)物权被侵害时的救济方法 此四个问题均涉及私法上的两个基本原则:自由与效率。就自由而言,如何保障和实现个人在其财产上范畴的形成空间。就效率而言,如何使物归于能最适合发挥其效用之人。为此在法律规范上应明确界定物权(产权),减少交易成本,排除达成私人协议的障碍,并减少协议失败所产生的损害。② 私有财产制度 (一)以私有财产制为基础的物权法秩序 物权法建立在一个社会基本原则之下即私有财产制度,即个人得拥有财产,包括生活与生产资料,可以继承,原则上得自由使用、收益、处分。 (二)私有财产的伦理性 私有财产的主要意义在与维护个人的自由与尊严。私有财产的废除将带来集体化的制度,使个人有遭受政治奴役的危险。私人财产使人负责,有助于人格形成。私有财产通常由劳动获得,亦具有伦理性。 (三)私有财产的经济功能 物归于私有,由私人支配使用,有助于物尽其用,增进物的使用与交换价值。 (四)私有财产的普遍性及让与性 ①参见王泽鉴:《民法物权》(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20XX年成人高考《民法物权》复习知识点(七)-成人高

点击查看合同法总论 一、合同法概述 (一)合同的概念、特征 1.合同的概念 合同,又称契约。它有广义、中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合同是指当事人之间设立的具有权利俎务内容的协议。广义的合同不仅包括民法上的债权合同、物权合同和身份合同,而且包括国家法上濯的国家合同、行政法上的行政合同和劳动法上的劳动合同等。中义的合同是指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

它是指民法上的债权合同、物权合同和身份合同。狭义的合同是指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债权债务关系的协议。它仅指民法上的债权合同。我们通常所指的合同是指狭义的合同。我国合同法规定的合同应为狭义的合同,有关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的协议,不属于合同法调整,而适用其他法律的规定。 2.合同的特征 合同具有如下法律特征: (1)合同是双方或多方当事人之间的协议

首先,合同的成立,至少有双方当事人。例如买卖合同,必须有买方和卖方,缺一不可。法律允许合同当事人多于双方;其次,合同的成立必须是各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即各方当事人表示出来的意思相同,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协商一致、达成协议。如果只有一方作意思表示,或者各方意思表示不一致,都不能成立合同。 (2)合同是双方意愿的体现 当事人在法律地位平等前提下通过意思表示一致成立合同。换言之,双方是在自主自愿,充分发表意见基础上,接受对方条件的情况下达成协议的。如果双方不能达成意思表示一致,合同即不能成立。 (3)合同以确立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为目的.

合同一经订立,约定的权利义务关系便已经生效。当事人必须接受其约束。这也就是订立合同的目的。当事人必须全面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除法律另有规定外,某一方不得变更或解除;一方不履行义务,另一方可提出诉讼,司法机关则通过法定程序强制其执行,并依法追究其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

经济法民法物权债权合同等期末试题测试题考试题带答案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试卷(A卷) 考试科目:经济法 年级层次教学班姓名:学号: 注意:1.本次考试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100 分钟。 2.请将答案依次写在专用答题纸上。 3.全卷共四部分16道小题,满分为100分。 一、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3分) 1、欺诈,指以使人发生错误认识为目的的故意行为。 2、抵押,债务人或第三人对债权人以一定财产作为清偿债务担保的法律行为(不转移对抵押财产的占有)。 3、物权,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4、违约责任,指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 5、合同的承受,是指合同当事人一方将其在合同中的权利义务全部转移于第三人,第三人承受其在合同中的地位,享受权利并承担义务。 二、单选题(共5题,每题3分)

6、西湖商场采购员李某在上海参加会议时,见街上流行蝙蝠衫,便以西湖商场的名义与上海某服装公司签订了购蝙蝠衫一千件的合同。事后商场表扬了李某并向该服装公司付款。西湖商场对李某的追认属民事权利的()D A、请求权 B、支配权 C、抗辩权 D、形成权 7、刘某在十岁生日时,接受了海外亲戚赠送的5000元人民币。刘某的独立接受行为()A A、虽未经父母同意但仍然有效 B、因未经父母同意而无效 C、因未经父母同意而部分无效 D、因未经公证而无效 8、甲将自己的电脑交给乙保管,乙在甲出差的时候,将电脑卖给了丙,丙对此并不知情,于是接受了电脑并支付了合理的价款,由此甲()C A.可以请求丙返还电脑 B.可以请求丙向自己支付价款 C.不得向丙请求反还电脑,只能要求乙赔偿由此造成的损失 D.可以在A和C中任选其一

民法典物权编亮点解析

从2021年1月1日,民法典开始正式施行。民法典在多个方面对现有的法律条文进行了完善,比如以下几点。除此之外,在物权编也有几点对现有制度进行了完善,下面就来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民法典较《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而言,在现行物权法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相关制度,一是适当降低业主共同决定事项的表决计算基数,将使用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维修资金的事项排除在特别程序之外,提高了决策的效率。增加了两项业主共同决定的事项,部分扩大了业主的权利;二是新增了“居住权”这一用益物权;三是浮动抵押财产的确定时点变更;四是抵押期间抵押财产的转让规则发生变化;五是增加抵押权与质权竞合的法律规定。 民法典物权编有几个亮点,下面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1.新设添附制度 添附是指不同所有人的物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不可分离的物或者具有新物性质的物。《民法典》规定了加工、附合、混合三种添附形式,如物件加工、材料生产、房屋增建、房屋装修等。(第三百二十二条)

2.三权分置——土地经营权来了 以适应“三权分置”后土地经营权入市的需要,《民法典》物权编增加土地经营权的规定,并删除耕地使用权不得抵押的规定。(第三百九十九条、第三百六十一条、第三百六十三条) 3.完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 适当降低业主共同决定事项,特别是使用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维修资金的表决门槛,增加规定紧急情况下使用维修资金的特别程序。(第278条、第281条) 4.细化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自动续期规则 《民法典》规定了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届满自动续期,有利于保护房屋产权人的合法权益。《物权法》规定使用期限最长七十年,如继续使用需再签订合同,缴纳费用。是否缴纳费用、缴纳多少费用等等问题,《民法典》授权单行法律和行政法规以后规定。(第三百五十九条) 5.居住权入法实现物尽其用 为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住房制度的要求,增加规定“居住权”这一新

民法物权总论案例2

民法物权总论案例 案例1简介 2005年9月5日,一家名为"月球大使馆"的北京月球村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在朝阳区工商部门注册后成立。该公司专门卖月球等星球的土地,并声称298 元人民币就能在月球上购买1英亩(合6亩)土地,购买者还可以获得月球土地证书。 2005年10月19日“月球大使馆”宣布正式开盘,有“月球疯子”之称的美国总公司总裁丹尼斯·霍普也特意赶到北京。三天后,“月球大使馆"被工商部门叫停。但在这三天里,已有34人买走了49英亩的月球土地。2005年11月14 日,北京月球村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将一纸诉状递交到海淀区人民法院,将北京市工商管理局告上法庭,要求返还被扣留的营业执照、月球土地所有权证书等。 问题:"月球大使馆"出售月球土地的行为是否符合法律的规定? 【某地方为建立大型水库对水库所在位置的居民、工厂和企业进行征收,在征收案例2简介: 过程中,某地方政府制订了相应的具体补充规定,其中某些规定针对公司或企业的不同性质作出了不同的规定,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补偿标准比较高,而对私营企业的补偿标准相对较低。】 问题:从物权法的角度应当如何评价该规定? 案例:甲企业因转产需要将原厂房和厂房内的机器设备转让给乙企业,厂房作价5000万元,机器作价2000万元,双方签订了合同。合同签订后,双方对财产进行了清点,并办理了交接手续。但就厂房的转让一直没办理登记过户手续。后丙企业愿意出价7500万元购买甲企业的厂房和机器,甲企业认为自己吃了亏,便以厂房和机器设备未过户为由,主张与乙的合同无效。为此,双方发生纠纷。 问题:本案应如何解决?为什么? 案例:甲向乙借款,将自己的母马出质给乙,随同母马出质的还有马鞍和马鞭。在质权存续期间,母马生下了小马驹。因甲无力偿还借款,乙欲行使质权。就行使质权的范围等问题发生争议。 问题:1,小马驹的所有权属于谁? 2,乙的质权效力范围如何?为什么? 【某地方为建立大型水库对水库所在位置的居民、工厂和企业进行征收,在征收案例2简介: 过程中,某地方政府制订了相应的具体补充规定,其中某些规定针对公司或企业的不同性质作出了不同的规定,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补偿标准比较高,而对私营企业的补偿标准相对较低。】 问题:从物权法的角度应当如何评价该规定? 案例3简介:张涛系某事业单位职工,所住楼房是单位的房改房。当初在房改房出售时, 单位曾规定,如果买房职工将来调走,要出卖房子,原单位享有优先购买权。若干年后,张涛因调往外地工作,想出售该套房子,正巧张涛的好友李波打算买房子结婚。因李波与张涛不是同一个单位,所以为了防止本单位知晓,张涛就悄悄将房子卖给了李波,并办理了房产过户手续。原单位知道后,向法院起诉,请求保护该单位的“优先购买权”,要求法院认定张涛与李波买卖房屋的合同无效, 并把房屋收回重新卖给该单位,单位愿意支付同样的价款。 问题:法院应该不应该支持该单位的诉讼请求?为什么? 案例4简介:某甲与某乙银行订立一房产抵押合同,约定抵押物为某甲的两幢房屋,但在登记时却只登记了其中的一幢。不久某甲又与某丙银行订立一汽车质押合同, 约定以某甲的三辆汽车质押,但后来因其中一辆汽车一直在使用,甲就只交付给丙银行两辆汽车,丙银行接受。 问题:某乙银行抵押权的标的物是几幢房屋? 某丙银行质押权的标的物是几辆汽车?

简述民法物权与自然资源立法(一)

简述民法物权与自然资源立法(一) 论文关键词:民法物权资源立法 论文摘要:本文围绕我国现行自然资源立法中民法物权制度的现状,从现代民法物权的角度进行了一般性学理与法理分析,在充分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成熟自然资源物权理论和先进立法例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自然资源立法的指导思想与思路、以及自然资源物权法律体系构建的初步设想,以实现自然资源物权理论与法律制度的创新. 一、我国现行自然资源立法中民法物权制度的分析和评价 我国传统的自然资源立法,主要是强化对自然资源的行政管理,法律制度的设定上重行政规范而轻民事规范,过分强调行政管理而忽视民事权利义务的设定,虽然在个别立法中散见着一些民事规范,但是有关自然资源的民法物权制度尚未建立。现行的自然资源立法,在立法指导思想、立法思路、管理体制、权属、登记、流转、有偿使用以及物权纠纷处理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现行的自然资源立法,较多地强调单项法规的制定,而忽视其科学体系的构建,从而造成了自然资源立法呈法群状态,无法自行解决法律间自身的矛盾和冲突,未能形成一个科学的体系,重利用而轻保护和节约,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尚未成为我国自然资源立法的指导思想。 2.在法律制度的设定上重行政规范而轻民事规范,强化公法(行政法)的手段而弱化私法(民法)的手段,过分强调对自然资源的行政管理而忽视民事权利义务的设定,虽然在个别立法中散见着一些民事规范,但有关自然资源的民法物权制度还尚未建立;对自然资源物权的保护,往往是以行政法、刑法代替民法的保护功能,使得自然资源的保护往往带有泛公法保护的色彩,从而导致法律保护功能的抵消和减损。即使在公有内部的国家所有与集体所有之间,也存在着物权保护的现实不平等性,如规定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不得直接进人市场等,在强调国家利益的同时,漠视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 3.过多地迁就于现行的自然资源的管理体制。按照部门的设置来划分自然资源的管理权限的现状,造成对自然资源的人为分割,过分地强调自然资源的部门化行政管理。部门起草、立法机关审查的立法方式进一步强化了立法的部门色彩,从而导致了立法部门化,部门利益化,利益法制化,严重破坏了自然资源立法的统一性。如草原和森林的法律边界不清、渔业和海洋在海水养殖方面的交叉、矿泉水所引发的水资源与矿产资源的管理冲突都是例证。 4.所有权方面界限不清。从横向讲,自然资源哪些属于国有,哪些属于集体所有,“法律”并未对宪法的原则规定作出回应、从纵向讲,自然资源的国家所有权,哪些由中央政府代表行使,哪些由地方政府代表行使,实践中很难予以划定。所有权主体虚化,导致所有权的行使在行为能力上存在天然的缺陷,所有权主体并不能直接成为法律上的使用权主体,所有权中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各项权能处于无主状态。理论上,自然资源的国家所有权和集体所有权分别由国家和集体组织行使,但谁来代表国家和集体,实践中很难操作。立法对所有权的回避和虚化,同时造成了所有权内容的模糊以及用益物权的进一步复杂和冲突,从而导致自然资源的权益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保护。忽视自然资源的财产属性,自然资源的公有与人们追求私利之间的内在冲突所导致的“公有物悲剧”正在一幕幕上演,造成自然资源的大量破坏和浪费。自然资源公有制内部仍然存在物权保护的现实不平等性,用益物权主体受到现行自然资源立法的诸多限制(如身份的限制),公平有效的自然资源用益机制尚待建立。 5.在自然资源物权登记方面,实行分部门登记,登记机关不统一,登记制度不健全,登记程序不完善,登记效力不确定。自然资源的交叉和权属不清,造成登记上的混乱。如土地、草原与森林之间往往交叉登记,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不协调、重复、冲突和纠纷。另外,在国有自然资源所有权方面,基本上没有建立登记制度,严重影响了自然资源物权登记的公信力。 6.自然资源的流转机制虽然初步建立,但还很不规范和顺畅,对于流转限制性的规定过多,

必读书目-民法

民法必读书目-读书报告书目 李文涛提供 (一)罗马法经典著作(学习拉丁文) 1.[意]彼德罗·彭梵得:《罗马法教科书》,黄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2.[英]巴里·尼古拉斯:《罗马法概论》,黄风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3.[古罗马]查士丁尼:《法学总论》,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4.陈朝璧:《罗马法原理》,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5.周枬:《罗马法原理》,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6.江平、米健:《罗马法基础》,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二)德国译著(学习德语) 总论 1.《德国民法典》,陈卫佐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2.[德]梅迪库斯:《德国民法总论》,邵建东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Medicus, Allgemeiner Teil des BGB, 7.Aufl.,2004; 3.[德]拉伦茨:《德国民法通论》(上、下册),王晓烨等译,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Larenz, Allgemeiner Teil des Bürgerlichen Rechts, 9. Aufl.,2004; 4.[德]施瓦布:《德国民法导论》,郑冲译,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5.[德]汉斯·布洛克斯:《德国民法总论》,张艳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6.[德]弗卢梅:《法律行为论》,迟颖译,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 7.[德]哈里·韦斯特曼:《德国民法基本概念》,张定军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8.[德]梅迪库斯:《请求权基础》,陈卫佐等译,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 9.[德]罗伯特·霍恩等:《德国民商法导论》,米健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 10.[德]拉得布鲁赫:《法学导论》,米健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 物权 1.[德]鲍尔:《德国物权法》(上、下册),张双根、王洪亮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2.[德]沃尔夫:《物权法》,吴越等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债权 1.[德]梅迪库斯:《德国债法总论》,杜景林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2.[德]梅迪库斯:《德国债法分论》,杜景林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3.[德]莱因哈德·齐默斯:《德国新债法》,韩光明译,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 4.[德]马克西米利安·福克斯:《侵权行为法》,齐晓琨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亲属继承 1.[德]施瓦布:《德国家庭法》,王葆莳译,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劳动法 1.[德]雷蒙德·瓦尔特曼:《德国劳动法》,沈建峰译,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 (三)日本译著(学习日语) 总论 1.《日本民法典》,王书江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2.[日]我妻荣:《民法总论》,于敏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版。 3.[日]山本敬三:《民法讲义:总则》,解亘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日]大村敦志:《日本民法总论》,江溯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物权法讲义

幻灯片1 物权法及其法律渊源s.38、39 形式意义上:规范物权秩序具有物权之名的法律 实质意义上:规范物权秩序的法律 规范的总和 幻灯片2 参考书目 ● 1.史尚宽:《物权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 2.王泽鉴:《民法物权(1):通则· 所有权》,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第1 版。 ● 3.王泽鉴:《民法物权(2):用益物权· 占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 第1版。 ● 4.黄松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条文理解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3月第 1版。 ● 5. [德]鲍尔·施蒂尔纳著,张双根译:《德国物权法(上册)》,法律出版社2004年2 月第1版。 ● 6.[德]鲍尔·施蒂尔纳著,申卫星、王洪亮译:《德国物权法(下册)》,法律出版社2006 年10月第1版。 幻灯片3 参考法律 ● 1.民法通则 ● 2.物权法 ● 3.担保法及其司法解释 ● 4.农村土地承包法 ● 5.土地管理法 ● 6.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 幻灯片4 物权的概念 ●物权是指权利主体直接控制支配特定的物或者权利并享受其利益,而具有排他性的一种 财产性权利。 ●《物权法》第223条权利质权 幻灯片5 物权在民法体系中的位置 ● 1、总则 ● 2、物权法 ● 3、债权法 ● 4、婚姻家庭法 ● 5、继承法

● 6、知识产权法 ● 7、商法 ● 8、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法(国际私法) 幻灯片6 物权的类型体系 ●一、完全物权:所有权(自物权) ●按照所有制: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个体所有权、法人所有权 ●按照客体:动产所有权、不动产所有权 ●按照主体:单一所有权、共同所有权——按份共有、共同共有 ●二、限制物权:他物权 ●用益物权: ●担保物权:抵押权、质押权、留置权 ●三、占有:准物权:占有—性质上非属于物权,但是具有某些物权的特征,学理上称之 为类物权。 ●善意占有和恶意占有、直接占有和间接占有、有权占有和 ●无权占有、自主占有和他主占有、和平占有与暴力占有、公开占有与隐秘占有、占有与 占有辅助 幻灯片7 物权和债权的区别 ●1、物权调整财产的静态归属关系,而债权调整财产的动态流转关系; ●2、物权为支配权,而债权为请求权;(直接性权利、间接性权利) ●3、物权为绝对权,而债权为相对权;(对世权、对人权) ●4、物权具有优先效力、追及效力、排他效力和物上请求效力,而债权具有平等性,不 具有这些效力; ●5、诉讼时效主要针对请求权而设计,物权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 ●6、物权法的基本原则是物权法定、一物一权和公示公信,而债权的发生奉行契约自由 的原则,一物之上不限于成立一个债权(分时租赁合同),债权的享有和变动无须公示; ●7、物权与债权相比,受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影响较大,物权立法较债权立法道路曲折; ●8、债权制度具有国际融合的趋势,而物权制度各国存在比较大的差异; ●9、物权的客体为物,而债权的客体是(给付)行为 ●物权和债权的区别.doc 幻灯片8 物权、债权、继承权与人身权 ●性质;特点;内容;保护方法 ●物权绝对权直接支配总括的、无所物权请求权 ●不包的用益权● ●债权相对权间接请求权请求给付债权请求权●继承权取得权主体相对性取得遗产继承回复请求权 ●人身权绝对权直接支配人格与身份之人身权请求权

浅析《民法》物权案例

浅析《民法》物权案例 作者:张雅卉 来源:《法制博览》2012年第11期 【摘要】《民法》对于公民物权的保护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以案例形式,站在民法的角度来对百姓生活遇到物权纠纷进行分析,从而让人们更深刻的意识到正确运用《民法》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性。 【关键词】民法;物权;案例 物权是民事主体一项重要的民事权利,对物权的保护既是保障基本人权和保障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基础,也是保证社会交易安全和进步的需要。稳定的物权及其流转可以说是人类社会安稳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尽管保护物权是各个法律部门的共同任务,但是民法在物权保护中的地位和作用尤为重要。 李某与张某是关系不错的多年邻居。1964年李某举家迁往外地生活,由于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机会返回老家,就将自己的三间房借给张某使用,并将这三间房托付给张某进行保管。李某离开后,张某就将这三间房作为居室居住。1979年张某儿子结婚需要新房,张某就将李某的三间房进行了整修,并且又在李某的院子内新盖了两间厢房,大约花费2000元。1995年李某由于年事已高,搬回到老家居住,就让张某归还其三间房。张某将李某的三间房归还,自己住在两间厢房里。李某还想叫张某将厢房归还,张某告诉李某厢房是自己所建,应该归属自己。若李某愿意购买可以卖给他。但是李某则认为,虽然厢房是由张某所盖,但是盖在自己的院子内,就应该归自己。张某在自己的院内居住多年,并没有掏过房租,并且房屋的修缮费用都已经归还给张某。由于双方争执不下,李某就将张某起诉至法院,希望法律途径使张某搬出厢房,并将房屋归还给他。试问:1.对此案涉及的主要法律问题进行分析;2.运用民法原理对本案进行深入分析。一、案例分析 (一)本案双方争议的焦点为添附物所有权归属的问题。添附是指不同所有人的物体由于结合在一起而形成不可分离的物体或者具有新物体性质的物体。因为添附形成的财产若要恢复原样在实际生活中不太可能实现,所以法院就应该对添附物的归属进行立法,来对实际纠纷进行调节。 (二)自罗马法建立以来,添附作为动产所有权取得的方式之一,一直被世界所承认。它立法的理由在于,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物体结合在一起,若想将他们如果想让他们分离开来,就必须对其进行毁坏或者采取物体价值的方法,或者支付其中一些不必要的费用。在实际生活中若存在添附的情况,想把物体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或者状况一般是不大可能的,所以从增加财富以及发挥物体作用的基础上,就需要对添附取的所有权进行承认。我国的司法机构也将添附作为取得所有权的一种方式。最近颁布的《物权法》没有对添附做出明确的规定。根据民法理论,添附包括以下几种方式:混合、附和和加工三种。添附的重要特点有:1.不同所有人的物

02民法物权(题目)

物权法试题 一、简答题 1、简述物权变动的原因 2、返还原物和返还不当得利在性质、要件、效果上的区别 3、物上代位性的意义和基本规则 4、所有权弹力性及其在物权法上的表现 5、简述物权优先于债权的效力内容 6、简述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并举一例说明 7、简述相邻权和地役权的区别 8、试述典当的性质 9、简述占有的概念及其构成要件 10、简述用益物权与担保物权的区别 11、物权请求权的意义、类型和效果 12、试举例说明什么是预告登记 13、简述《物权法》关于物权保护的规定 14、简述《物权法》所规定的用益物权类型 15、简述留置权的构成要件 16、试比较按份共有与共同共有 17、简述动产质押与动产抵押的区别 18、简述所有权的概念和法律特征 19、简述出典人的权利与义务 20、简述担保物权的法律特征 二、论述题 1、试论物权法定原则 2、简论物权行为独立性和无因性原理 3、试述物权变动的模式及其意义以及我国物权立法中的选择 4、试述用益物权的概念和法律特征。 5、试述物权与债权的区别。 6、试述抵押权人的权利 7、试论物权的效力 8、论物权法的公示原则 9、试述保证期间 10、试析立法中吸收无体财产的概念的意义 三、案例分析 案例一: 张立本向王军借款2000元,并书面约定张立本将自己的电视机作为标的物质押给王军。后来张立本提出一个建议说:王军,你们家已经有了电视机,况且作为质押物的电视机放在你家你也不用,还占地方。我们家把电视质押给你后就没的可看,不如这样,你先把电视机放在我们家,等到需要实行质押时,我再交给你。王军同意,但要求将其建议写入质押合同。后来,张立本没有能够偿还借款2000元。请问:

02民法物权(答案)

物权法 一、简答题 1、简述物权变动的原因。 答:物权变动的原因,是指引起物权变动的法律事实。物权变动的原因很多,从性质上可以分为三类: 民事法律行为。引起物权变动的法律行为包括单方法律行为和双方法律行为。单方法律行为例如有物权的抛弃、遗赠等;双方法律行为例如契约行为,这是物权变动的最常见、最主要的原因。 事实行为与事件。事实行为,如商品的生产和制造、遗失物的拾得等;事件,如法定期间的届满、物权人的死亡和继承的发生等。 公法上的行为。如行政行为或者法院的判决等。公法上的行政行为或者司法行为以及仲裁机构的裁决也可以引起物权的变动。例如因公用征收或者没收、法院及仲裁机构的裁判文书等而致物权变动。 2、返还原物和返还不当得利在性质、要件、效果上的区别。 答:概念:返还原物是指物权人要求无权占有人返还其占有的物的请求权。不当得利请求权是指不当得利的受益人与受到损害人之间形成不当得利之债,受损人享有向受益人请求返还不得当利的权利。 (1)性质上:返还原物请求属于物权请求权的一种。不当得利请求权是属于债权请求权一种。 (2)要件上区别:返还原物请求权要件构成是享有返还原物请求权的权利人是所有权人或

者他物权人;他人无权占有动产或者不动产的事实;附有返还义务的相对人是现在的无权占有人。不当得利请求权构成要件是一方受损,一方获利;获利人获得利益缺少法律上的原因,获利与受损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3)效果上的区别: 第一是返还财物的范围方面。返还原物请求权的返还财物对象限于原物以及原物所产生的孳息,返还的目的是物的所有人恢复对其物的占有。不当得利请求权要求返还的可以是原物、原物所产生的孳息、原物的价金、使用原物所取得的利益,也可以是其他利益;返还的目的是将受益人所获得的的一切不当的利益,全部返还给受到损害的一方,剥夺受益人所获得的一切不当利益。 第二是否考虑过错方面。原物返还请求权人无需证明对方是否有过错,只要原物还存在,对方就负有返还的义务。如果原物不存在就应当具有赔偿的法律责任。不当得利的返还,在财产返还财产的范围上,根据获利人取得不当利益时,主观上是恶意还是善意来确定。如果取得不当利益时,主观上是善意的,返还的范围仅限于现存的财产,如果主观上是恶意的,除了返还现存的财产之外,对财产的灭失负有赔偿责任。第三返还的结果上不同。返还原物请求权以原物的存在为前提,如果原物不存在的话,只能要求赔偿损失。不当得利是以受益人获得的利益为标准,不论原物是否存在,只要受益人获得利益,就应负担返还的义务。 3、物上代位性的意义和基本规则。 答:物上代位性是指担保物权的效力及于担保财产因损毁、灭失所得赔偿金等代位物上,其是担保物权的重要特征。 我国《物权法》第一百七十四条规定,担保期间,担保财产损毁、灭失或者被征收等,担保物权人可以就获得的保险金、赔偿金或者补偿金等优先受偿。被担保债权的履行期未届满的,

民法典案例解析--物权编3--物权的保护

物权的保护 第二百三十三条 物权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途径解决。 条文要义 本条是对物权保护争讼程序的规定。 物权的保护,是指通过法律规定的方法和程序,保障物权人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对其所有的财产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权利的制度。物权的保护是物权法律制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物权的民法保护,主要是通过物权请求权实现的。物权的权利人在其权利的实现上遇有某种妨害时,有权对造成妨害其权利事由发生的人请求除去妨害,这种权利叫物权请求权。物权请求权的主要内容是请求他人返还原物、排除妨碍、恢复原状等权利。 物权的民法保护还有侵权请求权的方法,即对行为人的行为构成侵害物权的侵权行为的,权利人可以依照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的规定,请求侵权行为人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物权权利人行使保护物权请求权,可以直接向行为人请求,也可以通过民事程序等方法进行。本条规定的就是物权权利人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途径,行使物权请求权,保护自己的物权。和解通常被认为是“私了”,调解是通过第三人进行调停,仲裁是当事人协议约定仲裁条款选择仲裁机构由仲裁机构裁决解决,诉讼则是向人民法院起诉由人民法院判决或者调解解决。 案例评析 某某与霍城县人民政府、霍城县清水河镇人民政府、霍城县清水河镇清

水河村村民委员会、何某草场侵权赔偿纠纷案[1] 案情:上诉人某某为霍城县清水河镇清水河村牧民,涉案草场有霍城县政府颁发的草原使用证。上诉人发现第三人何某侵占上诉人草场并开始种植经济林。为此上诉人多次找霍城县政府、清水河镇政府,霍城县草原站处理第三人何某侵占草场问题,都未给予解决。故上诉人请求第三人停止侵占并支付赔偿。法院认为,依法登记的草原所有权和使用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侵犯。本案中,上诉人认为其作为持有合法登记的草原使用权人的权利受到了侵害,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途径解决,上诉人的诉讼请求不属于行政诉讼调整范畴。 评析:此案涉及民法典第233条的规定。民法典第233条沿袭了《物权法》第32条的规定。本案中,上诉人某某持有涉案草场的草原使用证,对涉案草场享有占有、使用、收益的用益物权,该物权受法律保护。何某侵占涉案草场,侵犯了上诉人某某的物权,系民事纠纷。本条规定,物权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途径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此,上诉人某某可以通过与何某和解、通过第三人调解、约定仲裁、提起民事诉讼等方式解决本案纠纷,而非诉请法院要求政府处理该纠纷。 第二百三十四条 因物权的归属、内容发生争议的,利害关系人可以请求确认权利。 条文要义 本条是对确权请求权的规定。 确权请求权也叫物权确认请求权,与物权请求权不是同一性质的权利,因为物权请求权的行使,可以自力救济,也可以公力救济,而物权确认请求权必须依赖于公权力,由司法机关行使裁判权,无法通过自力救济确认物权。 物权确认请求权仍然是物权人享有的权利,不享有物权的人不享有物权确认请求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