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简介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简介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简介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全球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奖项之一,每年颁发给在生理学或医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这个奖项的设立旨在表彰那些对人类健康和科学进步产生深远影响的研究成果。本文将介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背景、历届得主以及获奖理由,带大家领略这个奖项的魅力。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瑞典化学家诺贝尔于1901年设立,表彰在生理学或医学领域作出重要发现或发明的研究者。该奖项的目的在于推动科学进步,为人类健康事业提供指引。自设立以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一直受到全球科研人员和社会的广泛,成为衡量科研成果价值的重要标准。

自1901年至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已经颁发100余次,表彰了多位杰出的科学家。以下是一些著名的获奖者及其研究成果:

1902年,获奖者是英国神经生理学家希尔(Charles Scott Sherrington),他的研究揭示了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

1927年,美国科学家卡罗尔(Gerty Cori)和她的丈夫卡尔(Carl Cori)因发现糖原磷酸化酶的激活机制而共同获得奖项。

1953年,英国生物学家克劳德(Francis Harry Compton Crane)因发现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而被授予奖项。

1964年,法国科学家雅克·莫诺(Jacques Monod)和英国生物物理学家詹姆斯·沃森(Francis Harry Compton Crane)因对核酸和基因的研究成果而获奖。

2000年,美国科学家爱德华·刘易斯(Edward O. Lewis)因在嗅觉方面的研究而获奖。

2020年,德国和美国的两位科学家因在免疫学领域的贡献而共同获得奖项。

每一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都为科学界带来了令人瞩目的发现。这些发现不仅推动了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更为现代医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以2020年为例,获奖者们在免疫学领域的研究发现了新的免疫调节机制,为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癌症等提供了新的视角和靶点。

这些获奖者的工作不仅具有学术价值,更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研究发现揭示了生命科学领域的核心机制,为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关键线索。正因为这些获奖者的卓越贡献,人

类对生命科学的认识不断深化,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无疑是人类科学进步的象征,为全球科研人员树立了典范。这个奖项所表彰的成果不仅为学术界带来了新的思想和方法,更在医学实践中为人类健康事业提供了巨大的帮助。每一次获奖都是对科学探索之路的肯定,同时也激励着更多的科研人员为人类的福祉不懈努力。

回顾往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及其研究成果,我们不禁为这些科学家的智慧和执着所折服。他们用毕生精力为人类健康事业铺路,为科学研究开辟了新的疆域。对于他们的卓越贡献,我们应心怀感激,同时也期待着未来更多的科学家在生理学或医学领域取得突破,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体外受精和试管婴儿技术是当代医学的重大成就之一,为众多不孕不育家庭带来了希望。这一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离不开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推动和肯定。本文将介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相关情况,探讨其对体外受精和试管婴儿技术发展的影响。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设立于1901年,是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在遗嘱

中设立的五个诺贝尔奖之一。该奖项旨在表彰在生理学或医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鼓励他们为人类健康事业发挥创造性和创新性。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代表了科学界的最高荣誉,也激发了无数科学家为人类健康事业努力奋斗的热情。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评选标准十分严格,被授予该奖项的科学家必须满足以下条件:他们的研究成果必须具有高度的创新性和前瞻性,能够引领学科发展;这些研究成果必须经过实践验证,被广泛认可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产生积极的社会效益。

自1901年第一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以来,已有100多位科

学家获此殊荣。其中,许多获奖者都与体外受精和试管婴儿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例如,1973年获奖的约翰·格登和罗伯特·布鲁斯·蒙哥马利,他们在进行试管婴儿技术的研究过程中,成功地培养出了第一个体外受精的胚胎,为后来的试管婴儿技术奠定了基础。

众多获奖者对于这一技术的理论与实践做出了巨大贡献,下面是两位获奖者的感言,让我们听听他们是如何看待自己的成就和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意义的。

“对于我们来说,这个奖项并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我们将继续探索这一领域的更多可能性,为改善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做出更多贡献。”——约翰·格登

“这个奖项是对我们多年努力的肯定,也是对未来研究的鼓励。我们将继续努力,让更多不孕不育家庭实现拥有自己孩子的梦想。”——罗伯特·布鲁斯·蒙哥马利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对于科学领域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为广大不孕不育家庭带来了希望。这一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不仅体现了人类科学知识的不断进步和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更彰显了科学家们为人类健康事业不懈努力的精神。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展,体外受精和试管婴儿技术将会为更多家庭带来福音,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生物钟,这个看似普通的概念,实则蕴含了无尽的奥秘。它如同一个无形的指挥家,默默地调控着生物体的各种生理活动。而2017年诺

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荣誉,就颁给了这项揭示生物钟奥秘的研究。生物钟,顾名思义,是指生物体内的一种计时器,能够感知白天和黑夜的变化,并据此调节生物体的生理和行为。生物钟不仅影响着动物的睡眠、饮食等基本生活规律,还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因此,了解生物钟的秘密对于认识生命过程和推动医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美国科学家杰弗理·霍尔、迈

克尔·罗斯巴什和迈克尔·杨,以表彰他们在对生物钟运行机制的研究中所取得的突破性成果。这些科学家通过精密的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实验,揭示了生物钟在基因表达、蛋白质合成等方面的作用机制,为我们理解生物钟如何调控生物体的生理和行为奠定了基础。

生物钟的作用机制可以简单概括为“日夜节律”。它以24小时为一个周期,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有序地调节生物体内各种生理活动。例如,在白天,生物钟促使我们保持清醒状态,以便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而在夜晚,生物钟则调控睡眠和各种代谢活动,以利于能量的储备和修复。

生物钟在人体健康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生物钟出现紊乱,不仅会导致睡眠障碍、饮食紊乱等代谢疾病,还可能引发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多种疾病。因此,深入探究生物钟的秘密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生命的奥秘,也为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生物钟的秘密是揭示生命过程和人体健康的重要一环。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颁发无疑为生物钟研究注入了新的动力。随着科研工作的深入进行,我们相信未来生物钟的研究将为人类健康事业带来更多的福祉。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介绍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介绍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世界上最高荣誉的科学奖项之一,每年颁发给在生理学或医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本文将介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历史、评选流程以及一些著名的获奖成果。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设立可以追溯到1895年,由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在去世前留下的遗嘱中提出。自1901年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就开始每年颁发一次,成为世界上最古老的科学奖项之一。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评选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负责,每年邀请专家学者组成评选委员会,对提名的科学家进行评审。获奖者必须在生理学或医学领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并且这些贡献必须对人类健康和生命有重要影响。诺贝尔奖的评选过程严格保密,直到颁奖典礼前才公布获奖名单。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获奖者通常是在基础研究或临床实践中取得重大突破的科学家。他们的研究工作往往涉及生命科学的各个方面,包括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神经科学、细胞生物学等。获奖的研究成果不仅对于学术界具有重要意义,也对于医学的发展和人类健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过去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中有许多是杰出的科学家,他们的研究成果推动了人类对于生命本质的认识和对于疾病治疗的进

步。例如,200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美国科学家Sydney Brenner和John Sulston以及英国科学家H. Robert Horvitz,表彰他们在秀丽隐杆线虫模型生物中研究了程序性细胞死亡的调控机制。这些研究对于理解细胞生命过程和治疗癌症等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另一个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例子是2012年的获奖者Shinya Yamanaka和John Gurdon。他们分别通过研究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和克隆动物的方法,为再生医学和组织工程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研究使得科学家们能够重新编程成体细胞,使其具有干细胞的特性,从而为疾病治疗和再生医学提供了新的途径。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还曾经多次表彰了在免疫学领域取得突破的科学家。例如,2018年的获奖者James P. Allison和Tasuku Honjo通过研究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开创了肿瘤免疫治疗的新领域。他们的研究为癌症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为许多晚期癌症患者带来了希望。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颁发不仅是对科学家个人成就的认可,也是对整个科学界的推动和鼓励。通过给予科学家最高的荣誉,诺贝尔奖激励着更多的科学家投身于生物医学的研究,不断推动医学的进步和人类健康的改善。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科学奖项之一,它的评选

【历届诺贝尔奖得主(二)】1922年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和物理学奖1

生理学或医学奖 德国,迈尔霍夫(OttoFritzMeyerhof1884-1951),研究肌肉中氧的消耗和乳酸代谢 简介 奥托·弗利兹·迈尔霍夫(OttoFritzMeyerhof,1884年4月12日-1951年10月6日)是一位德国医师与生物化学家。生于汉诺威的一个犹太家庭,大学就读斯特拉斯堡大学与海德堡大学,1909年从大学毕业,1912年进入基尔大学任教,并在1918年成为教授。1922年与阿奇博德·希尔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由于纳粹党的对犹太人的迫害,先是迁居法国巴黎,最后流亡到美国。于宾州大学担任教授,1951年病逝于费城。 [1] [1] 生平 迈尔霍夫生于汉诺威的一个犹太家庭,大学就读斯特拉斯堡大学与海德堡大学,1909年从大学毕业,1912年进入基尔大学任教,并在1918年成为教授。1922年与阿奇博德·希尔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由于纳粹党的对犹太人的迫害,先是迁居法国巴黎,最后流亡到美国。于宾州大学担任教授,1961年病逝于费城。 贡献 奥托·迈尔霍夫早年即从事有关生物能量转换问题的研究,主要以肌肉为材料,阐明了肌肉收缩过程中糖元和乳酸的循环性转变,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此后更进而逐步阐明糖酵解的基本过程和很多有关的酶的作用。 首先提出能量偶合的观念,并通过多样的实验,证明生物能量转移和磷酸化作用之间有密切联系。这些贡献,对近代生物化学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获奖 奥托·迈尔霍夫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22年) 获奖原因 奥托·迈尔霍夫“发现肌肉中氧的消耗和乳酸代谢之间的固定关系” "forhisdiscoveryofthefixedrelationshipbetweentheconsumptionofoxygenandtheme tabolismoflacticacidinthemuscle" 英国,希尔(ArchibaldVivianHill1886-1977),发现肌肉生热 文学奖 西班牙,贝纳文特·马丁内斯(JacintoBenaventeyMartínez1866-1954),《利害关系》

【历届诺贝尔奖得主】1905年生理学或医学奖

生理学获或医学奖 德国,科赫(RobertKoch1843-1910),对细菌学的发展。 科赫,德国医生和细菌学家,世界病原细菌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对医学事业所作出开拓性贡献,也使科赫成为在世界医学领域中令德国人骄傲无比的泰斗巨匠。 基本资料 中文名称:罗伯特·科赫外文名:RobertKoch 生卒:1843年生于德国克劳斯特尔,1910年卒于德国巴登 洲:欧洲 国别:德国 省:哈茨,克劳斯特尔城 教育背景:哥廷根大学 重要贡献:受此证明了一种特定的微生物是特定疾病的病原,阐明了特定细菌会引起特定的疾病。 简介 1905年,伟大的德国医学家、大名鼎鼎的罗伯特·科赫以举世瞩目的开拓性成绩,问心无愧地摘走了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科赫的获奖,与另一位德国人伦琴获得首届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时间仅相隔4年。 众所周知,传染病是人类健康的大敌。从古至今,鼠疫、伤寒、霍乱、肺结核等许多可怕的病魔夺去了人类无数的生命。人类要战胜这些凶恶的疾病,首先要弄清楚致病的原因。而第一个发现传染病是由病原细菌感染造成的人就是罗伯特·科赫,他堪称是世界病原细菌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罗伯特·科赫1843年12月11日出生于德国哈茨附近的克劳斯特尔城,是一名矿工的儿子,从小热爱生物学。在研究炭疽病的过程中,他第一次向世人证明了一种特定的微生物是特定疾病的病源。他从小就表现出开拓者的远大志向。有一天,科赫的父母在清点他们的13个子女时,发现不见了儿子科赫。后来,焦急万分的母亲终于在一个小池塘边找到了她的儿子。这时,小科赫正蹲在池塘边聚精会神地看着一只漂浮的小纸船。当母亲不解地问他在干什么时,小科赫回答道:“妈妈,我要当一名水手,到大海去远航……” 在科赫7岁那年,克劳斯特尔城的一位牧师因病去世,小科赫向前往哀悼的母亲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牧师得了什么病?”“难道绝症就治不好吗?”母亲无法回答小科赫的提问。这件事在年幼的科赫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使他立志将来献身于征服病魔的医学事业,治好母亲认为是无法医治的绝症。正是凭着这股开拓志向,科赫在病原细菌学方面作出了非凡的贡献。以下一组有关罗伯特·科赫的统计资料已足以说明一切问题: 罗伯特·科赫纪念邮票 世界上第一次发明了细菌照相法;世界上第一次发现了炭疽 罗伯特·科赫纪念邮票热的病原细 菌——炭疽杆菌; 世界上第一次证明了一种特定的微生物引起一种特定疾病的原因; 世界上第一次分离出伤寒杆菌; 世界上第一次发明了蒸汽杀菌法; 世界上第一次分离出结核病细菌;

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介绍

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介绍 Yoshinori Ohsumi(大隅良典)l 发现原因:发现自体吞噬(autophagy)的机制。l 研究的意义:帮助理解许多机体生理学过程中自体吞噬的重要性,比如机体如何适应饥饿,如何对感染产生反应等,自体吞噬基因的突变会引发多种疾病发生,包括癌症和神经变性疾病等。l 自体吞噬(autophagy)的由来/发展历程: 1、20世纪50年代中期,科学家观察到了一种含有多种酶,能够消化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质的细胞器,把它叫做溶酶体,其能够发挥降解细胞组分的重要作用。Figure2 溶酶体Lysosome(黄色小泡)Autophagosome 自噬小体 2、20世纪60年代,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科学家发现在溶酶体内部有时候能够发现细胞组分甚至是整个细胞器。细胞似乎有一种策略能够将大型的“货物”运输到溶酶体中。深入的生化和显微镜分析揭示了一种能将细胞“货物”转运到溶酶体中用于降解的新型囊泡(如图2)。科学家将细胞通过将自身内容物裹入到膜结构中来破坏内容物,从而形成袋状的囊泡结构,这种囊泡结构能够被运输到溶酶体进行降解的现象称为自体吞噬。研究这种现象的分困难,科学家当时对此知之甚少。 3、20世纪90年代早期,研究者Yoshinori Ohsumi进行了一系列实验,他利用面包酵母进行研究鉴别出对自体吞噬作用非常

重要的关键基因,随后他进行了大量研究阐明了酵母细胞中自体 吞噬作用发生的分子机制,并且也在我们的机体细胞中发现了类 似更为复杂的机制。l 自体吞噬对于生物体而言的意义:自噬体 的全新类型的囊泡,随着自噬体的形成,吞入无用的细胞组分, 包括损伤的蛋白和细胞器等;最终自噬体就会同溶酶体进行融 合,进而将细胞组分降解为小型的组分,上述过程就为细胞提供 了大量的营养物质以及用于细胞再生的结构部件。l Yoshinori Ohsumi所做的突破性实验1988年起,Yoshinori Ohsumi关注于 细胞液泡中蛋白质降解机制的研究,细胞液泡是和人类细胞溶酶 体相对应的一种特殊细胞器。酵母细胞相对更容易研究一些,因 为其经常作为科学家们研究人类细胞的良好模型,尤其是酵母细 胞能够被用于鉴别对复杂细胞通路非常关键的基因。但Yoshinori Ohsumi面临着一项挑战,那就是酵母细胞非常小,而且在显微镜下细胞中的内在结构并不容易被区分,同时研究者也并不确定是 否在酵母细胞中存在自体吞噬的过程,Ohsumi推断,是否能在自体吞噬过程处于活性状态时干扰液泡中的降解过程,随后自噬体 就会在液泡中积累,这样一来就能够在显微镜下观察到。随后研 究者Yoshinori Ohsumi培养了缺失液泡降解酶类的酵母突变体,同时通过使得细胞饥饿来刺激自体吞噬作用的发生(如图3)随着时间过去,细胞液泡中慢慢充满了小型的囊泡结构,而且这些囊 泡结构并不会被降解。这Figure3 实验些囊泡结构就是自噬体,而且研究者的实验证明了在酵母细胞中的确存在自体吞噬过程,

【历届诺贝尔奖得主(二)】1919年生理学或医学奖_文学奖和物理学奖

化学奖 未颁奖 生理学或医学奖 比利时,博尔德(JulesBordet1870-1961),发现免疫力,建立新的免疫学诊断法 比利时细菌学家、免疫学家。研究溶血作用,建立“补体结合试验”,奠定体液免疫学和血清学的基础。发现百日咳杆菌并研制成百日咳菌苗,因这些成就获19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870年6月13日生于比利时苏瓦尼的教师家庭。1961年4月6日卒于布鲁塞尔。1892年获布鲁塞尔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894年赴巴黎巴斯德研究所,在梅契尼科夫实验室工作。1901年回布鲁塞尔,任狂犬病防治和细菌学研究所(1903年改名为布拉邦特巴斯德研究所)所长,直至1946年他的儿子保罗接任。1907~1935年在布鲁塞尔大学任细菌学教授,此间每年都赴巴黎巴斯德研究所讲学。1895年他发现动物血清中存在着与溶菌作用有关的两种物质:一种是特异性抗体,他称之为敏感素,耐热(55℃),仅存在于有免疫力的动物血清中;一种是非特异性的物质,不耐热,称为防御素,即现在所说的补体,存在于所有动物的血清中。1898年他发现血清也能溶解异体的红细胞,这过程与溶菌过程相似,也需要补体参与。1901年他研究免疫问题时发现抗体有与特异性抗原结合的能力,抗原、抗体结合的机制是吸附作用。抗原-抗体结合物能吸附补体,使血清中的补体固定,因此往这血清中加入红细胞和它的抗体──溶血素后,这血清不再能使红细胞溶解。他与O.让古一起建立补体结合试验,这工作为许多传染病,如伤寒、结核、梅毒等的血清诊断方法奠定基础。1906年他和O.让古发现百日咳杆菌,今该菌称百日咳博尔代氏菌。他们从此菌中提得一种内毒素,并制备成功百日咳菌苗。此后他还进行细菌抗原的变异性、血液凝集作用和噬菌体等的研究。他一生获得许多荣誉。主要著作有《传染病的免疫疗法》。 研究成果 博代(Bordet,JulesJeanBaptisteVincent)比利时细菌学家。1870年6月13日生于比利时埃诺省苏瓦尼;1961年4月6日卒于布鲁塞尔。博代于1892年在布鲁塞尔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随后又到巴黎巴斯德研究所,在梅契尼科夫指导下继续工作。1901年,他在布鲁塞尔也创建了一个巴斯德研究所并亲任所长,从而开展了自己的工作。1898年,博代正在巴黎居住,他发现,如果把血清加热到55摄氏度,尽管血清中的抗体不致受到破坏(这可为血清仍能与抗原相互作用这一事实所证实),但却丧失了摧毁细菌的能力。由此可以推断,血清中一定含有某种或某组非常脆弱的成份作为抗体的补体,使之能够与细菌发生作用。博代把这种成份称为防御素(alexin),而欧利希则将它命名为补体,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用的名称。1901年,博代又指出,当一抗体与抗原发生作用时,其补体便被耗尽。这一过程叫做补体结合,它在免疫学上证明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乏色曼发明著名的乏色曼梅毒诊断试验法依据的实际上正是补体结合。接着,博代于1906年又发现了百日咳杆菌,并研究出一种对这种病发生免疫作用的方法。1907年,他受聘担任布鲁塞尔大学细菌学教授。博代对免疫学的研究以他荣获1919年诺贝尔和生理学奖为其高潮,这是对他在补体结合方面的工作所给予的特别的表彰。1920年,他写了一篇论述免疫学的文章,精湛地总结了当时有关该领域的全部知识。然而,对当时不断在丰富着的关于病毒的知识,博代却持顽固反对的态度,他拒不承认图尔特所发现的噬菌体实际上是生物,而在很长时间里坚持认为它们只不过是一些毒素而已。

历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历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01年,(第一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贝林因血清疗法防治白喉、破伤风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02年, 德国科学家费雪因合成嘌呤及其衍生物多肽获诺贝尔化学奖。 美国科学家罗斯因发现疟原虫通过疟蚊传入人体的途径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03年 丹麦科学家芬森因光辐射疗法治疗皮肤病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04年 俄国科学家巴浦洛夫因消化生理学研究的巨大贡献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05年 德国科学家科赫因对细菌学的发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06年 意大利科学家戈尔吉和西班牙科学家拉蒙·卡哈尔因对神经系统结构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07年 德国科学家毕希纳因发现无细胞发酵获诺贝尔化学奖。 法国科学家阿方·拉瓦拉因发现疟原虫在致病中的作用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08年 德国科学家埃尔利希因发明“606” 俄国科学家梅奇尼科夫因对免疫性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09年 瑞士科学家柯赫尔因对甲状腺生理、病理及外科手术的研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10年 俄国科学家科塞尔因研究细胞化学蛋白质及核质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11年 瑞典科学家古尔斯特兰因研究眼的屈光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12年 法国医生卡雷尔因血管缝合和器官移植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13年 法国科学家里歇特因对过敏性的研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14年 奥地利科学家巴拉尼因前庭器官方面的研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

学奖。 1915年 德国科学家威尔泰特因对叶绿素化学结构的研究获诺贝尔化学奖。 1916年,(无) 1917年,(无) 1918年,(无) 1919年 比利时科学家博尔德因发现免疫力,建立新的免疫学诊断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20年 丹麦科学家克罗格因发现毛细血管的调节机理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21年,(无) 1922年 英国科学家希尔因发现肌肉生热 德国科学家迈尔霍夫因研究肌肉中氧的消耗和乳酸代谢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23年 加拿大科学家班廷、英国科学家麦克劳德因发现胰岛素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24年 荷兰科学家埃因托芬因发现心电图机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简介

193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匈牙利科学家阿尔伯特•森特•哲尔吉对抗坏血酸的发现使其荣获1937年的诺贝尔医学奖。抗坏血酸的出现消灭了一个人类长久以来未能攻克的疾病——坏血病。 在全球范围内,环血病一直威胁着人类,患有环血病的人可能出现皮下出血,牙齿松动,浑身疼痛,皮肤粗糙,伤口不易愈合等症状,严重时会有黄疸,抽搐,发热,最终走向死亡。在1500到1800年之间,估计至少有200万名水手死于该病,故而坏血病曾被称为“海上凶神”。尽管曾有不少人发现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能够医治坏血病,但由于病因不明,治疗一直未能规范。 1928年在研究过程中,哲尔吉从肾上腺组织中提取到一种有机酸,依化学结构命名为“己糖醛酸”。三年后,哲尔吉在英国化学家Haworth的帮助下确定了之前所提取的己糖醛酸的结构,并将其正式命名为L-抗坏血酸,即维生素C。 维生素C大量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可溶于水,因而长期缺乏新鲜蔬菜水果的船员最易发生维生素C缺乏,引发坏血病。临床试验证实,维生素C对坏血病具有肯定的疗效。 194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人体血管一旦出现小破口,流出的血液便会在短时间内凝固,以阻止更多的血液流出。参与凝血反应的因子多达数十种,其中一种就是维生素K。 1929年,达姆在一项针对小鸡的实验中注意到,当食物中长期缺乏脂类时,小鸡开始有自发出血的现象。经进一步研究,达姆确认麻籽中富含这种促进血液凝固的物质,并将其命名为维生素K。 与其相对的,一种名为双香豆素的物质(如华法林)几乎能够与维生素K 产生完全相反的效果,可影响凝血因子合成,继而起到抗凝血作用。例如,在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为了防止血液受到瓣膜刺激而产生凝集,医生会让患者口服华法林,以免形成的血栓阻塞脑血管而导致中风。 维生素K与双香豆素,凝与抗凝,凭借这两种调节凝血时间的有力工具,医生能够精巧地在血栓形成和大出血之间找到微妙的平衡,从而满足各类患者的特殊需求。发现维生素K的达姆又进行了进一步研究,为解开维生素K的真正秘密做出了贡献。而另一位美国科学家多依西则在1939年完成了维生素K的分离提纯。1943年,达姆和多伊西分享了当年的诺贝尔医学奖。 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历届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

历届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 1901年贝林格和欧利命 制成白喉抗毒素 1905年现代微生物学的鼻祖 Robert(HeinrichHermann)Koch 1915年维尔斯太特 发明了植物染料 1924年荷兰病理学者爱因托芬 发现心电特性 1929年英国生物学家霍普金斯& 荷兰科学家艾克曼 发现维生素 1932年英国病理学家艾德里安&谢林顿发现神经细胞的功能 1939年多马克 发现磺胺 1945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 牛津大学的弗洛雷&钱恩 青霉素的发现 1949年葡萄牙医学家莫尼斯 开创精神外科学 1955年瑞典生物化学家泰奥雷尔 1955年瑞典生物化学家泰奥雷尔(H.Theorell)通过对酶的研究,发现机体在有氧条件下利用营养素以产生机体可利用能量的方式,并因此而获195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沃森&克里克 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沃森&克里克:揭示了DNA双螺旋结构。美国生物学家沃森、英国学者克里克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核酸的分子结构──脱氧核糖核酸的一个结构物模型》,宣告了当代科学中的一个伟大成果,他们发现了基因物质DNA的双螺旋结

构。这一重大发现,将生物科学研究从细胞水平上升到了分子水平,诞生了分子生物学这一重要学科。由于揭开了DNA的结构之谜,科学家们有可能把一种生物的遗传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中,于是产生了今天在农业、生物学中有巨大价值的遗传工程研究。沃森、克里克的伟大发现,使得分子生物学成为人类认识生命规律的重要方法,并指出了利用生命规律造福人类的广阔前景。许多著名科学家把自这一发现而产生的生物学的重大成就,称之为“生物学的革命”,将它列为20世纪物理学革命之后的一次科学革命。沃森、克里克和威尔金斯一起获得了1962年诺贝尔医学和生物学奖。这一发现将会对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人们预言,如果认为20世纪是电子时代,那么21世纪将是分子生物学时代。 1976年美国病毒学家DanielCarletonGajdusek 证实了Kuru系由slowvirusinfection致病 1977年美国医学物理学家耶洛& 生理学家吉耶曼&内分泌学家沙利 1977年美国医学物理学家耶洛&生理学家吉耶曼&内分泌学家沙利:发展放 射性免疫检验术。美国医学物理学家耶洛对发展放射性免疫检验术有突出贡献,因此和生理学家吉耶曼内分泌学家沙利共获197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82年约翰·费 1982年约翰·费博士:研究抗炎药物。约翰·费博士是国际知名研究抗发炎药物的鼻祖,并获英国皇室颁封爵位殊荣,他於一九七一年提出阿斯匹灵类药物的作用乃藉由环氧化酵素(COX)的抑制,阻断前列腺素(PGE2)的生成,达到抗炎、止痛的目的,也就是非类固醇抗发炎止痛药(NSAID),因此在一九八二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目前全球阿斯匹灵一年的消耗量高达四十五吨,此药兼具消炎、止痛、退热作用,每天约有上百万人用於关节炎、头痛等病症的治疗。 1985年麦克·布朗&约瑟夫·哥斯丁 1985年布朗与哥斯丁:解开了胆固醇与动脉硬化之关系。虽然胆固

历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 1901德国科学家贝林因血清疗法防治白喉,破伤风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 1902美国科学家罗斯因发现疟原虫通过疟蚊传入人体的途径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3. 1903丹麦科学家芬森因光辐射疗法治疗皮肤病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4. 1904俄国科学家巴浦洛夫因消化生理学研究的巨大贡献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5. 1905德国科学家科赫因对细菌学的发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6. 1906意大利科学家戈尔吉和西班牙科学家拉蒙·卡哈尔因对神经系统结构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7. 1907法国科学家因发现疟原虫在致病中的作用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8. 1908德国科学家埃尔利希因发明“606”、俄国科学家梅奇尼科夫因对免疫性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9. 1909瑞士科学家柯赫尔因对甲状腺生理、病理及外科手术的研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0. 1910俄国科学家科塞尔因研究细胞化学蛋白质及核质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1. 1911瑞典科学家古尔斯特兰因研究眼的屈光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2. 1912法国医生卡雷尔因血管缝合和器官移植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3. 1913法国科学家里歇特因对过敏性的研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4. 1914奥地利科学家巴拉尼因前庭器官方面的研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5. 1915德国科学家威尔泰特因对叶绿素化学结构的研究获诺贝尔化学奖 16. 1916wu 17. 1917wu 18. 1918wu 19. 1919比利时科学家博尔德因发现免疫力,建立新的免疫学诊断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 1920丹麦科学家克罗格因发现毛细血管的调节机理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1. 1921wu 22. 英国科学家希尔因发现肌肉生热、德国科学家迈尔霍夫因研究肌肉中氧的消耗和乳酸代谢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3. 加拿大科学家班廷、英国科学家麦克劳德因发现胰岛素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4. 荷兰科学家埃因托芬因发现心电图机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5. wu 26. 丹麦医生菲比格因对癌症的研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7. 奥地利医生尧雷格因研究精神病学、治疗麻痹性痴呆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8. 法国科学家尼科尔因对斑疹伤寒的研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9. 荷兰科学家艾克曼因发现防治脚气病的维生素B1、英国科学家霍普金斯因发现促进生命生长的维生素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30. 美国科学家兰斯坦纳因研究人体血型分类、并发现四种主要血型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31. 德国科学家瓦尔堡因发现呼吸酶的性质的作用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32. 英国科学家艾德里安因发现神经元的功能、英国科学家谢灵顿因发现中枢神经反射活动的规律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33. 美国科学家摩尔根因创立染色体遗传理论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34. 美国科学家迈诺特、墨菲、惠普尔因发现治疗贫血的肝制剂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诺贝尔医学奖

周记93:你所不知道的“诺贝尔医学奖”(附历届搞笑诺贝尔医学奖汇总)作者:梁钦 前言:科学界的桂冠“诺贝尔奖”已经走过了百余年历史,对于生物医学界的的“诺贝尔医学奖”,同学们又了解多少呢?今天就带给大家那些鲜为人知的“诺贝尔医学奖”。 虽然通常被简称为诺贝尔医学奖,其实该奖的是全称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也是诺贝尔本人在其遗嘱中所特别强调的,正因如此,诺贝尔医学奖的授予范围很广,涵盖生物、医学等方面。现在每年由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医科大学卡罗琳学院负责评选,颁奖仪式则于每年12月10日举行,诺贝尔医学奖是6个诺贝尔奖项中最先发布的。历史上第一个诺贝尔医学奖于1901年授予德国科学家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 截至2012年,诺贝尔医学奖共颁发103次(9年因故停发),共有201人次获得该奖项。当中美国以90次的数量遥遥领先,具体排名如下:美国90次,英国29次,德国14次,法国、瑞典8次,瑞士、奥地利、澳大利亚6次,丹麦5次,比利时4次,意大利3次,日本、加拿大、荷兰、俄罗斯(苏联)2次,南非,葡萄牙,匈牙利,阿根廷,西班牙1次。 目前,总共有10位女性获得该奖项(见下图),诺贝尔医学奖也是女性获奖人数最多的诺奖。当中格蒂·科里(下图一)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女性,1 947年她与丈夫卡尔·斐迪南·科里以及阿根廷医生贝尔纳多·奥因因发现糖代谢中的酶促反应而一起被授奖,可见,爱情、家庭、事业是可以兼得的。1986年来自意大利的获得者丽塔·莱维·蒙塔尔奇尼(1909——2012)是目前为止最长寿的诺贝尔奖得主,2009年,她在100岁高龄时仍然坚持工作,并表示自己思维比20岁时还要敏捷。 分别是:格蒂·科里(1947年)、罗莎琳·萨斯曼·耶洛(1977年)、巴巴拉·麦克林托克(1983年)、丽塔·列维-蒙塔尔奇尼(1986年)、格特鲁德·B·埃利恩(1988年)、克里斯汀·纽斯林-沃尔哈德(1995年)、琳达·巴克(2004年)和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2008年)、伊丽莎白·布莱克本(2009年)和卡罗尔·格雷(2009年)

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的内容

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的内容 文章标题:探秘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的获奖内容 一、引言 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即将揭晓,这是备受全球医学界关注的盛事。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今年获奖内容,了解获奖者的贡献和研究成果,以及对医学和生理学领域的影响。 二、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的获奖内容 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颁发给了两位杰出的科学家,分别是XXXX和XXXX。他们的研究成果在医学和生理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人类健康产生了重大意义。 在获奖内容中,XXXX的研究成果突破了传统医学的局限,他的发现在治疗XXX疾病上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深入研究XXX,他揭示了XXX机制,为相关药物研发和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而XXXX的研究成果则聚焦于XXX领域,他的发现填补了XXX领域的研究空白,为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他的创新研究为医学领域引入了新的技术手段,受到了全球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三、对获奖内容的评价和总结 今年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的获奖内容属于医学和生理学领域的重要 突破,XXXX和XXXX的研究成果为医学领域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可能性。他们的工作不仅在理论研究上有所突破,更为临床治疗和医学科 技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文章中多次提及“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的相关内容,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获奖内容和研究价值。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 在我看来,今年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的获奖内容充分展现了科学家 们对医学和生理学领域的热爱和执着。他们的研究成果不仅为人类健 康带来了重大影响,更为医学科技的进步和发展树立了光辉的里程碑。 结语 通过对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的获奖内容进行全面评估和探讨,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一重要事件的意义和价值。希望未来会有更 多的科学家在医学和生理学领域取得突破性的成就,为人类健康和医 学科技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文章总结回顾,全面、深刻和灵活地展现了对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的获奖内容的理解和理论主张。

194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内容

194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内容 前言 1949年,作为世界顶级科学奖项之一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 了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研究成果。这项成果对于人类的生理学或医学领域 有着深远的影响,引起了全球科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将对1949年诺贝 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内容进行详细解读与分析。 获奖成果:D NA的结构与功能研究 在194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亨利·赫尔利特和赛 门·祖宾的共同研究成果,即关于DN A(脱氧核糖核酸)的结构与功能的 发现。这一成果为后续的生物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被誉为“生物学的世纪之发现”。 1.D N A的双螺旋结构 亨利·赫尔利特和赛门·祖宾通过一系列实验证据,揭示了DN A分子 的双螺旋结构。他们发现DN A由两条互补的链组成,这两条链以螺旋的 形式相互缠绕。这一发现使得科学家们深入理解了D NA的物理化学性质,并为后续的D NA研究奠定了基础。 2.D N A的序列与遗传信息 赫尔利特和祖宾的研究还揭示了D N A分子中的遗传信息是如何编码的。他们发现,D NA由四种碱基(腺嘌呤、鸟嘌呤、胸腺嘧啶和鸟嘌呤)组成,这些碱基的不同排列形成了基因的遗传代码。这一发现开启了基因组学的 研究,并对后来的基因工程和生物技术产生了巨大影响。 3.D N A复制与维持遗传稳定性 赫尔利特和祖宾还研究了DN A的复制机制以及D NA修复系统。他们发 现D NA能够通过复制过程将自身的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细胞,并通过 修复机制保持遗传信息的稳定性。这一发现深化了对细胞遗传学的认识, 对于人类疾病的研究和治疗也具有重要意义。 影响与意义

赫尔利特和祖宾所获得的194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奠定了现代生物学的基石,对于后续的生理学和医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他们的研究成果促进了基因组学和遗传学的发展。通过揭示 D N A的结构和功能,科学家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基因的作用机制,以及遗传信息如何在生物体中传递和表达。这对于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提供了理论指导,为基因工程和生物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次,赫尔利特和祖宾的研究揭示了细胞遗传稳定性的重要性。在复制和修复DN A的过程中,细胞能够保持遗传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这对于细胞的正常功能和健康至关重要,也为癌症等遗传疾病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思路。 此外,赫尔利特和祖宾的研究对于生命科学的整体进步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深入探索DN A的结构与功能,科学家们逐渐揭示了生物体内多种生理过程的机制与调控网络。这为药物研发、疗法创新和疾病预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结语 194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获得者赫尔利特和祖宾通过对D NA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为现代生物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们的成果对于基因组学、细胞遗传学和生命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意义。我们对于他们的杰出贡献表示赞赏,并期待着更多科学家能够继续推动生理学与医学领域的突破与创新。

2021诺贝尔奖获奖者事迹简介_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事迹介绍

2021诺贝尔奖获奖者事迹简介_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事迹介绍 诺贝尔奖(The Nobel Prize),是以瑞典的闻名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独创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Alfred Bernhard Nobel)的部分遗产(3101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在1895年创立的奖项。在世界范围内,诺贝尔奖通常被认为是所颁奖领域内最重要的奖项。 诺贝尔奖最初分设物理(Physics)、化学(Chemistry)、生理学或医学(Physiology or Medicine)、文学(Literature)、和平(Peace)等五个奖项,于1901年首次颁发。1968年,瑞典国家银行在成立300周年之际,捐出大额资金给诺贝尔基金,增设“瑞典国家银行纪念诺贝尔经济科学奖”(The Sveriges Riksbank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该奖于1969年首次颁发,人们习惯上称这个额外的奖项为诺贝尔经济学奖。 2021年10月7日,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威廉凯林、彼得拉特克利夫和格雷格塞门扎获得这一奖项。 今年,诺贝尔奖官方称三位科学家的获奖理由是发觉了细胞如何感知并适应不断改变的氧气供应:他们发觉了分子机制,可以调整基因的活性以应对不同水平的氧气。 动物须要氧气才能将食物转化为有用的能量。氧气的基本重要性

已被人们所了解,但长期以来人们始终不清晰细胞如何适应氧气水平的改变。 今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开创性发觉揭示了生命中最重要的适应过程之一的机制。他们为我们了解氧水平如何影响细胞代谢和生理功能奠定了基础。他们的发觉也为抗击贫血、癌症和很多其他疾病的新策略铺平了道路。 氧气约占地球大气的五分之一。氧气对动物生命至关重要:几乎全部动物细胞中的线粒体都会利用氧气,将食物转化为有用的能量。奥托沃伯格(Otto Warburg)是193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获得者,他揭示了这种转换是一种酶促过程。 在进化过程中,发展出了为确保组织和细胞有足够的氧气供应的机制。颈动脉体与颈两侧的大血管相邻,它含有特别的细胞来感知血液中的氧含量。193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Corneille Heymans,以表彰其发觉通过颈动脉体的血氧感应是如何通过与大脑干脆沟通来限制呼吸频率的。 除了颈动脉体控快速适应低氧水平(缺氧)外,还有其他基本的生理适应。缺氧的一个关键生理反应是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的上升,促红细胞生成素会增加红细胞的生成。激素限制红细胞生成的重要性在20世纪初就已为人所知,但这一过程本身是如何被氧气限制的仍是一个谜。 Gregg Semenza探讨了EPO基因,以及它是如何被不同的氧气水平调控的。通过基因修饰的小鼠,发觉位于EPO基因旁的特定DNA

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大概内容

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大概内容 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由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的一项重 要奖项,以表彰在生理学或医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2009年 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了三名科学家,他们分别是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卡罗尔·格赖德和杰克·施托尔。他们因在端粒和酶 的研究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而被授予了这一殊荣。 伊丽莎白·布莱克本是美国的一位生物学家,她在约翰·霍普金 斯大学担任教授,并且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她和卡洛尔·格赖德共 同发现了端粒酶的存在,并且研究了端粒在细胞分裂和老化中的作用。她们的研究成果在细胞生物学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被认为是细胞不 老现象的核心。 卡罗尔·格赖德是一位德国生物学家,她曾在加利福尼亚大学生 物科学系任教,并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她和伊丽莎白·布莱克本一起发现了端粒酶,并证实了端粒酶在控制端粒长度和 保护端粒免于被切断方面的重要作用。这项发现被认为是细胞不老的 关键因素,对细胞老化和癌症的研究有着重大的意义。

杰克·施托尔是一位澳大利亚科学家,他也参与并贡献了与端粒 酶相关的研究。他在研究中发现了端粒酶在细胞中的作用机制,并证 实了端粒酶在细胞分裂和老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他的研究成果对癌 症的治疗和预防有着重要的意义,并且为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了 重要的理论支持。 这三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对细 胞老化、癌症治疗、免疫治疗等方面的科学研究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 作用。他们的发现和贡献为人类健康和生命科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 灭的贡献,因此他们获得了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最高荣誉。 端粒是一种存在于染色体末端的DNA序列,它在细胞分裂和细胞 老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端粒在保护染色体免于被切断和保 持染色体的稳定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端粒酶是一种能够保护端粒完 整性的酶,它的活性和水平影响着端粒的长度和细胞的生命周期。在 癌症细胞中,端粒酶的活性往往较高,导致了细胞的不老现象,从而 使得癌细胞能够无限增长。因此,研究端粒和端粒酶在细胞生物学中 的作用机制对于癌症的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

历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简介

历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简介 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Emil Adolf von Behring),1854年~1917年,德国医学家,因研究白喉的血清疗法而获得190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罗纳德〃罗斯(Ronald Ross),1857年~1932年,英国细菌学家,因发现疟原虫通过疟蚊传入人体的途径而获得190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尼尔斯〃吕贝里〃芬森(Niels Ryberg Finsen),1860年~1904年,丹麦医学家,因率先使用光辐射疗法治疗皮肤病而获得190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伊凡〃彼德罗维奇〃巴甫洛夫(Ivan Petrovich Pavlov),1849年~1936年,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因在消化生理学研究领域的巨大贡献而获得190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罗伯特〃科赫(Robert Koch),1843年~1910年,德国细菌学家,因关于结核病方面的研究和发现而获得19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卡米洛〃戈尔吉(Camillo Golgi),1844年~1926年,意大利医学家,因对神经系统结构的研究而获得190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圣地亚哥〃拉蒙〃卡哈尔(Santiago Ramóny Cajal),1852年~1934年,西班牙病理学家、组织学家、神经学家,因对神经系统结构的研究而获得190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夏尔〃路易〃阿方斯〃拉韦朗(Charles Louis Alphonse Laveran),1845年~1922年,法国医学家,因对原生动物在致病中作用的研究而获得19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伊拉〃伊里奇〃梅契尼科夫(Ilya Ilyich Mechnikov),1845年~1916年,俄国微生物学家、免疫学家,因对免疫性的研究而获得19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保罗〃埃尔利希(Paul Ehrlich),1854年~1915年,德国细菌学家、免疫学家,因发明“606”药品而获得19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埃米尔〃特奥多尔〃科赫尔(Emil Theodor Kocher),1841年~1917年,瑞士科学家,因对甲状腺生理、病理及外科手术的研究而获得19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阿尔布雷希特〃科塞尔(Albrecht Kossel),1853年~1927年,德国生化学家,因研究细胞化学蛋白质及核酸的工作而获得19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阿尔瓦〃古尔斯特兰德(Allvar Gullstrand),1862年~1930年,瑞典科学家,因在眼屈光学研究中的杰出贡献而获得19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亚历克西〃卡雷尔(Alexis Carrel),1873年~1944年,法国医学家,因对于血管以及器官移植的研究而获得19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61-1980的生物学诺贝尔奖项目简介

发现了耳蜗兴奋的生理机制 贝克西 Georg von Békésy 美国 哈佛大学 1899年—1972年 他提出了有关听觉的理论,从而替代了首先由亥姆霍兹提出的理论。最关键的听觉组织是内耳的一个盘涡状管,通常称为耳蜗。耳蜗由基膜分成两部分。整个基膜由两万四千多根并行的纤维构成,这些纤维顺着耳蜗的纵向渐渐展宽。亥姆霍兹认为,每根纤维各有它固有的振动频率,并只能对该频率的声音有所反应。声音是由各种频率的基本振动混合而成的,因此每个声音就激起某些纤维的同时振动。各个振动着的纤维把神经信息传到大脑,大脑再对这些信息进行综合和分析,便感觉到这个具有一定音调、响度和音品的声音。然而,贝克西用一个人工系统(完全仿造耳蜗的基本结构)仔细地做了实验,发现声波通过耳蜗内的液体时引起基膜像波动一样的位移。这就是大脑接收到的并进行分析的波,基位移也是按音调、响度和音品变化的。鉴于这个结果,1961年贝克西荣获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在这个学科范畴中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

发现了核酸的分子结构及其在遗传信息传递中的作用 克里克 Francis Harry Compton Crick 英国 剑桥分子生物学研究所 1916年—2004年 沃森 James Dewey Watson 美国 哈佛大学 1928年— 威尔金斯 Maurice Hugh Frederick Wilkins 英国 伦敦大学 1916年—2004年 1951年,美国一位23岁的生物学博士沃森来到卡文迪许实验室,他也受到薛定谔《生命是什么》的影响。克里克同他一见如故,开始了对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结构的合作研究。他们虽然性格相左,但在事业上志同道合。沃森生物学基础扎实,训练有素;克里克则凭借物理学优势,又不受传统生物学观念束缚,常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思考问题。他们二人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并善于吸收和借鉴当时也在研究DNA分子结构的鲍林、威尔金斯和弗兰克林等人的成果,结果不足两年时间的努力便完成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沃森和克里克在1953年4月25日的《自然》杂志上以1000多字和一幅插图的短文公布了他们的发现。在论文中,沃森和克里克以谦逊的笔调,暗示了这个结构模型在遗传上的重要性:“我们并非没有注意到,我们所推测的特殊配对立即暗示了遗传物质的复制机理。”在随后发表的论文中,沃森和克里克详细地说明了DNA双螺旋模型对遗传学研究的重大意义:(1)它能够说明遗传物质的自我复制。这个“半保留复制”的设想后来被马修·麦赛尔逊(Matthew Meselson)和富兰克林·斯塔勒(Franklin W. Stahl)用同位素追踪实验证实。(2)它能够说明遗传物质是如何携带遗传信息的。(3)它能够说明基因是如何突变的。基因突变是由于碱基序列发生了变化,这样的变化可以通过复制而得到保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