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届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

历届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

历届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

1901年贝林格和欧利命

制成白喉抗毒素

1905年现代微生物学的鼻祖

Robert(HeinrichHermann)Koch

1915年维尔斯太特

发明了植物染料

1924年荷兰病理学者爱因托芬

发现心电特性

1929年英国生物学家霍普金斯&

荷兰科学家艾克曼

发现维生素

1932年英国病理学家艾德里安&谢林顿发现神经细胞的功能

1939年多马克

发现磺胺

1945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

牛津大学的弗洛雷&钱恩

青霉素的发现

1949年葡萄牙医学家莫尼斯

开创精神外科学

1955年瑞典生物化学家泰奥雷尔

1955年瑞典生物化学家泰奥雷尔(H.Theorell)通过对酶的研究,发现机体在有氧条件下利用营养素以产生机体可利用能量的方式,并因此而获195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沃森&克里克

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沃森&克里克:揭示了DNA双螺旋结构。美国生物学家沃森、英国学者克里克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核酸的分子结构──脱氧核糖核酸的一个结构物模型》,宣告了当代科学中的一个伟大成果,他们发现了基因物质DNA的双螺旋结

构。这一重大发现,将生物科学研究从细胞水平上升到了分子水平,诞生了分子生物学这一重要学科。由于揭开了DNA的结构之谜,科学家们有可能把一种生物的遗传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中,于是产生了今天在农业、生物学中有巨大价值的遗传工程研究。沃森、克里克的伟大发现,使得分子生物学成为人类认识生命规律的重要方法,并指出了利用生命规律造福人类的广阔前景。许多著名科学家把自这一发现而产生的生物学的重大成就,称之为“生物学的革命”,将它列为20世纪物理学革命之后的一次科学革命。沃森、克里克和威尔金斯一起获得了1962年诺贝尔医学和生物学奖。这一发现将会对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人们预言,如果认为20世纪是电子时代,那么21世纪将是分子生物学时代。

1976年美国病毒学家DanielCarletonGajdusek

证实了Kuru系由slowvirusinfection致病

1977年美国医学物理学家耶洛&

生理学家吉耶曼&内分泌学家沙利

1977年美国医学物理学家耶洛&生理学家吉耶曼&内分泌学家沙利:发展放

射性免疫检验术。美国医学物理学家耶洛对发展放射性免疫检验术有突出贡献,因此和生理学家吉耶曼内分泌学家沙利共获197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82年约翰·费

1982年约翰·费博士:研究抗炎药物。约翰·费博士是国际知名研究抗发炎药物的鼻祖,并获英国皇室颁封爵位殊荣,他於一九七一年提出阿斯匹灵类药物的作用乃藉由环氧化酵素(COX)的抑制,阻断前列腺素(PGE2)的生成,达到抗炎、止痛的目的,也就是非类固醇抗发炎止痛药(NSAID),因此在一九八二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目前全球阿斯匹灵一年的消耗量高达四十五吨,此药兼具消炎、止痛、退热作用,每天约有上百万人用於关节炎、头痛等病症的治疗。

1985年麦克·布朗&约瑟夫·哥斯丁

1985年布朗与哥斯丁:解开了胆固醇与动脉硬化之关系。虽然胆固

醇是细胞用来制造细胞膜、荷尔蒙及胆酸的材料。但是人们一般还是对它没好感,因为它也是导致心脏病的元凶之一。多少年来,我们并不知道胆固醇是如何引起心脏病,一直到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接受体(receptor)的发现,它与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有了理论上的解释。诚如时代杂志所作的评语“低密度脂蛋白的接受体的发现,革新了科学家对於胆固醇的代谢与某些心脏血管疾病的看法”。朗与哥斯丁博士从研究一种家族性的血胆固醇过多症(familialhypercholesterolemia)开始了此一先驱性的研究工作。他们发现患有此种疾病的小孩比正常的小孩血中胆固醇的含量高出6到10倍,而且这种小孩得心脏病的机会比正常的小孩高出很多。为了追寻其中的原因,他们比较了患者与正常人的皮肤细胞,发现了病源在於患者的细胞表面没有或有不足的低密度脂蛋白的接受体。从而他们解开了胆固醇与动脉硬化之关系。

1991年德国生理学家ErwinNeher&BertSakmann

1991年诺贝尔医学奖颁给了德国的两位生理学家ErwinNeher和BertSakmann。其实这对生物物理学界而言并不觉得讶异。因为自1976年他们发明了“单离子通道记录法”(singlechannel recordingorpatchclamprecording),即对神经科学及细胞生物学界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生物体内的各种细胞由於周遭离子分布的不均匀,因此在平常静止状态时,细胞内所带的电荷是“-”的,而细胞外通常是比较“+”的,这就是所谓的静止膜电位(resting membranepotential)。当细胞兴奋时如神经的传导,肌肉的收缩或腺细胞的分泌,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如Na+channel)就会打开,让Na+离子由细胞外进入细胞内产生去极化现象(Depolarization)。因此要了解神经细胞间讯息的传递及肌肉细胞收缩的原理,首先就是要探讨细胞膜上各种离子通道如何选择性的运送离子。Neher和Sakmann使用微细之玻璃电极紧密地吸附著肌细胞膜而精确测量到单一离子通道的电流变化,使我们更清础离子通道本身开关之机转及调控困素。由於patch clamp技术之发明,使我们对一些疾病之病因有深层的认识。例如cysticfibrosis是由於氯离子通

道(chloride channels)产生病变而造成。同时利用patchclamp之方法,可更精确测量到中枢神经细胞所产生之微小兴奋性神经突电位(miniatureexcitatory postsynapticpotential(mEPSP))。使我们对脑中记忆和学习形成过程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总之,由於patchclamp方法之发明,使我们更清楚知道细胞膜离子流动及细胞功能之关联。对於生命之奥妙及疾病病因之探讨,有了划时代的进展。

1992年艾德蒙费雪&柯瑞伯

1992年费雪及&柯瑞伯:发现可逆性蛋白质磷酸化作用为重要之生物调控机制。蛋白蛋是生命体内最重要的成分,细胞的生长有成千成万的蛋白质参与,举凡细胞内的代谢途径、生长、分化、荷尔蒙的分泌等等,都需要依赖它的相互作用及其严密地调节。其中最重要的调控机转之一,就是可逆性的蛋白质磷酸化作用。每一种酵素、荷尔蒙、生长素及其他有生物活性之蛋白质都有它特有的立体构造,其功能就是依靠此种构造上的特异性来完成。蛋白质上加上一个或多个磷酸根,不但会改变它的立体形状,并且会改变它的表面上电荷,因而就会改变它的功能或表现其他之功能。磷酸化蛋白的量与其显现之功能呈正相关,而它的量则受制於磷酸激(phosphokinase)及去磷酸(phosphatase)的相对活性。这种蛋白质上的磷酸化及去磷酸化作用如今已成为生物代谢中主要的调控机制。

1992年诺贝尔奖颁给费雪及柯瑞伯的理由主要在表扬他们在五十年代,研究肝醣代谢之一的磷酸化(phoshorylase)时首先发现这种调控机转。早期他们共同研究肝醣磷酸化(phosphorylase)在细胞中是如何被磷酸化时发现,肝醣磷酸化并不是直接被CAMP磷酸化,而是经由另一种激(phosphorylase kinase)来完成,随後他们又发现这种激的活性也受到磷酸化的调控,并终於找到了使肝醣磷酸化激活化的激(phosphorylasekinase kinasee),由於这种酵素的受质(substrate)范围很广,细胞内很多蛋白或酵素都会被它磷酸化故又称之“CAMPdependent proteinkinase”。於此一划时代的发现,使得蛋白质的磷酸化及去磷酸化作用已为今日生物代谢上最重要的研

究主题。

1993年PhilipSharp(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RichardRoberts(美国冷泉港实验室)

1993年美国PhilipSharp&RichardRoberts发现分裂基因(Splitgene)一直到1977年,生物学家们都以为基因是一个完整而没有间断的DNA片段,其咸基(base)之三联体(triplet)顺序与蛋白质之氨基酸顺序之间有直线而没有

间断的相对应关系。这个理念来自对细菌基因的研究。然而Sharp和Roberts

二个实验室却同时於1977年发现真核生物之基因内有一部份之硷基顺序并不表现在其所控制的氨基酸顺序之上但是成熟的讯息RNA (mature mRNA)的硷基顺序与氨基酸之顺序却有相对的直线性。当以成熟的mRNA与DNA基因相杂交,Sharp 和Roberts等发现有些部位的DNA与mRNA不相匹配,自成圈环。究其原因,乃是基因转录(transcribe)时,其硷基皆转录成初级之mRNA(Primary mRNA),而後者则在进一步调制的过程中,将一部份之硷基顺序切除,将余下的部份衔接起来,成为成熟的mRNA。这个调制的过程称为剪接(splicing)。切除掉的部份不会表现为氨基酸,在DNA基因,这部份称为介入顺序(Intervening sequence),或称为内含子(Intron),而其他部份则称为外显子(Exon)。因此基因是分裂而不连续的,它是由内含子和外显子相间排列而成的。这是一个革命性的大发现,它彻底的改变了人们原先认定的简单的基因结构。以後人们进一步发现,同一个基因为适应在不同的组织的需求,或在不同发育期的控制,其RNA剪接的方式有时也有所变异,这是基因表现上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1995年

EdwardLewis&ChristianeNusslein-Volhard&EricWieschaus

1995年Edward Lewis&ChristianeNusslein-Volhard&Eric Wieschaus:揭开了胚胎如何由一个细胞发育成完美的特化器官。1995年的诺贝尔医学奖由三位发育遗传学家共同获得。他们是77岁的

EdwardLewis(美国加州理工学院),52岁的Christiane Nusslein-Volhard(德国MaxPlanck学院)和48岁的Eric Wieschaus(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他们三人的研究揭开了胚胎如何由一个细胞发育成完美的特化器官,如脑和腿的遗传秘密,也树立了科学界对动物基因控制早期胚胎发育的模式。“此三位科学家突破性的成就,将有助於解释人类先天性畸型”诺贝尔委员会如此宣称,“这些重要基因的突变很可能是造成人类自然流产以及约40%不明究理的畸型的主因”。

Lewis於1930年代的高中时期即著迷於果蝇的自然突变,例如多一对翅膀等等。他於1946年(时年28岁)在加州理工学院开始研究胸节的平衡棒(一种退化的後翅)变成像第二胸节的翅膀,Lewis称这种将身体一部份的构造变成另一相似构造的转变为“同源性的”(homeotic)转变,而其基因则称为“同源基因”(homeotic gene)(Homeosis(同源性)一字源自希腊字homeo-和-sis,分别意指“相似”和“状态”)。Lewis经多年的研究发现有一串的基因控制著果蝇体节的发育。此串基因在染色体上排列的次序-如它们所控制的体节之前後次序。第一个基因控制头部,中间的基因控制腹部,而最後的基因则控制尾部。Lewis发现导致四个翅膀,而非正常的二个翅膀等的惊人突变,其基因其实组合成一串,共同控制著某一部位之发育。多一对翅膀是因为整个体节加倍之故。这种同源性基因引起的突变,尚能使果蝇在触须位置长出脚来或是在眼部长出翅膀等种种变化。同源基因不仅存在於果蝇,也存在其他动物,包括哺乳类。这些基因的产物皆为基因调控蛋白质。他们彼此相近似,皆包含一段在演化上相当保守的顺序,称为“同源框”(homeobox)顺序,它们规范一段约60个氨基酸,可以与DNA相结合的“同源结构区”(homeodomain)(简称HOM。在哺乳类则称为Hox)。目前在果蝇已发现有60种以上的蛋白质在演化上具有同源结构区,它们皆呈现“螺旋缠绕螺旋基本图形”(helix-turn-helix motif),一如细菌的基因调控蛋白质。“他在同源基因的先驱性研究,激发其他科学家在高等生物上寻找相同的基因”委员会如此说。其实身体的一个小部位,如体节,是个复杂的构造,需要一组相关基因的

协调表现。因此某一体位的突变,暗示著一个主调控基因(master regulator gene)的存在。此基因关键性地启闭或选择身体某部位的发育途径,因为它主控著发育过程的一个特殊步骤,并且如同一串小瀑布般地控制著其後的一联串发育基因的表现。

受到Lewis的启发,Nusslein-Volhard和Wieshaus两人於1978年(时年分别为35及31岁)联手在一年多内,日以月继的,在海德堡的欧洲分子生物实验室有系统的搜寻控制胚胎早期发育的起始基因。他们将突变剂搀入食物,喂食雄果蝇,再以之与雌果蝇交配,结果产生了很多死胚胎。有些突变非常特别,例如无肌肉或皮肤由神经细胞所构成。他们进行相当大规模筛选突变的工作,辛苦的用显微镜观察幼蛆,最後整理出胚胎发育5000个重要的基因,及139个必要的基因。此後几年,用上新方法,他们以及其他科学家确认了100个以上,大部份是以前未曾发现,控制胚胎最早发育的基因。这些基因可以分为四大类,经由它们的先後作用,胚胎之构造逐步划分,渐趋复杂,最後形成许多体节。每一体节的分化,则受到“同源基因”的调控发育成不同的构造。

一个细胞在胚胎所处的位置,对其分化有决定性的影响,这是一种位置效应。胚胎发育过程中,不同种类的细胞皆源自同一个受精卵。他们的基因组(genome)皆相同,但基因的表现则互异。在发育起始,细胞间的差异有些是导因於卵未分裂前细胞质里之物质分布不均匀。Nusslein-Volhard和Wieshaus发现这些物质由四组母体效应基因(maternal-effect genes)所控制。这四组基因控制动物身体发育的基本方案:背部相对於腹部,内胚层相对於中胚层或外胚层,生殖细胞相对於体细胞,以及头部相对於尾部。因为源自於母体,故亦称为卵极性基因(egg-polarity genes)。它们的控制作用,是经由产生一些基因调控蛋白,并在卵及初期胚胎中呈阶梯式的不匀分布,从而导致不同位置的细胞,接受到不同的发育信息,并进而影响其後的发育。果蝇和线虫的发育基因也绝大部份被发现在其他动物身上,包括脊椎动物。相对应的基因也有相对应的发育功能,显示在演化上动物发育的基本机制仍然保存,并不因为外表体型因演化而变得不可认

别而有所改变。

经由本届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及其他科学家难辛的先驱奠基,发育遗传学之研究,由果蝇而线虫而老鼠,由形态而分子结构,已经渐渐开花结果。敲开人类发育遗传秘密的大门,并应用到人类疾病的诊断将指日可待。

1996年杜赫提&瑞士的辛克纳吉

1996年杜赫提&瑞士的辛克纳吉:研究组织相容抗原。一九九六年诺贝尔奖生理与医学奖,由两位免疫学研究工作者共同获得,他们分别为澳洲籍的杜赫提(PeterC.Doherty)和瑞士的辛克纳吉(RolfM.Zinkernagel),以表彰他们在二十年前的一项重大免疫学研究成果。

杜赫提生於1940年,目前任职於美国田纳西州曼非斯圣犹大儿童研究医院。他在澳洲完成硕士学位之後,於1970年获得苏格兰爱丁堡大学之博士学位,两年後回到家乡,进入坎培拉约翰克汀医学研究中心(John

CurtinSchoolofMedicalResearch)。辛克纳吉,1944年生,目前任教於苏黎士大学兼免疫学研究所所长。他在1973年初,千里迢迢从瑞士来到约翰克汀医学研究院,由於院内空间不足,两人被安排使用同一实验室,因此促成他们在往後二年间之合作,完成了如今得奖的重大研究发现。在1970年代初期,免疫学家已经知道淋巴细胞能破坏并清除外来的病源菌,以及体内被感染的细胞,而未受感染的健康细胞则不受影响。当时并知道具有保护能力的淋巴细胞可分为T细胞和B细胞,其中B细胞产生的抗体能辨识及消灭细菌之类的微生物,但是T细胞如何辨认被微生物〈例如病毒〉感染的细胞而加以清除消灭,这方面的机制则混沌未明。在彼时,针对组织器官移植的研究显示,排斥现象是由於T细胞和移植器官的主要组织相容抗原(major histocompatibilityantigens)作用而造成。除此之外,对於组织相容抗原的正常功能却不清楚。杜赫提和辛克纳吉的研究对组织相容抗原在免疫作用的角色加以明确定位,并且为往後研究免疫系统对抗病毒的作用机转提供一正确方向。他们当时想探讨的问题是:T细胞如何保

护实验小鼠对抗一种脑膜炎病毒(lymphocyticchoriomeningitisvirus,LCMV)之感染?小鼠在感染病毒之後会产生杀手T细胞(cytotoxicT cells)来毒杀受病毒感染的细胞,他们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即是杀手T细胞只会毒杀表现相同组织相容抗原之感染细胞,换言之,两种细胞之间的作用具有组织相容抗原限制性。这项看似简单的实验设计,所获得的结果却为免疫学开启一页新史,具有攻击性的T细胞不仅是认得病毒所带的抗原,时至今日,延伸而来之分子结构的相关研究,使得这种作用机制呈献更清晰的蓝图。目前已经知晓T细胞辨认的是病毒的一小段胜(peptide),这段胜附著在主要组织相容抗原而被表现在细胞表面,这方面的资讯对於疫苗的研发提供相当重要的根基。这两位新科诺贝尔奖得主的研究,是基础研究对临床医学贡献之极佳例证。除了上述对传染病免疫力之了解以及疫苗的开发外,同理也可被用於发展癌症疫苗的基础,此外对於自体免疫疾病,例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等,亦提供了较明确的探究方向。

1997年美国加州大学史坦利·布鲁希纳

1997美国加州大学史坦利·布鲁希纳:研究疯牛症病毒。1997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颁发给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史坦利·布鲁希纳(StanleyPrusiner)教授。这项殊荣是肯定布鲁希纳教授在研究引起人类脑神经退化而成痴呆的古兹菲德-雅各氏病(Creutzfeldt-Jakobdisease,CJD)病原体的贡献。其实与CJD相类似的疾病还有人类的古鲁症(Kuru)、GSS氏病(Gerstmann-Straussler-Scheinker disease)、山羊和绵羊的羊搔痒病(scraple)以及牛群中的狂牛病(madcowdisease)。它们都是由类似病原体所引起脑神经退化,而产生的疾病。普鲁西纳认为,将来可以发展安定正常病原素的构造的药,预防病原素病,阻止它变形;或者乾脆把病原素的基因剔除(knock out),不要它。他已经在动物初步证明,剔除掉这基因,并不影响动物的健康,但这还得长期而谨慎的观察。自1987年以来,布鲁希纳是继利根川进(SusumuTonegawa)之後单人获得诺贝尔医学奖,过去五十年也只有十人享有单人获得医学奖的殊荣,更显示出布鲁希纳卓越

的贡献。现年五十五岁,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生物化学授,从事生化、神经和病毒的研究工作。当1972年,他的一个病人死於古兹菲德雅-各氏病而束手无策,他便立志找出这病原体的谜。

1998年美国药理学家罗伯·佛契哥特&

费瑞·慕拉德&路伊格纳洛

1998年美国药理学家罗伯·佛契哥特&费瑞·慕拉德&路伊格纳洛:发现氧

化氮是一种可以传递信息的气体。美国药理学家罗伯·佛契哥特、费瑞·慕拉德及路伊格纳洛等三人荣获今年诺贝尔医学奖,得奖成就是共同发现空气中的污染源氧化氮在人体循环系统中扮演传递讯号的角色。他是共同发现空气中的污染源氧化氮在人体循环系统中扮演传递讯号的角色。他们的发现导致对许多新药的研发,包括壮阳药Viagra(伟哥)的问世。诺贝尔委员会在给奖颂词中说,三人的这项研究结论“带动全球各地众多不同实验室朝气蓬勃的研究活动”。评审团表示:“ 这是首度发现一种气体可在人体中成为讯号分子。”颂词中说:“在氮燃烧时所形成的普通污染物氧化氮,竟对人体器官行使重要的功能,这项发现令人惊讶。”这项结论可说敞开氧化氮用途的大门,“它可作为对抗污染的武器,也可成为血压的调节器,或看管血液分流到不同器官。”氧化氮是一种气体,可在有机体传输讯号,使讯息从人体某一部份传至其他部份,并调节血压与血液的流通。对其运作的了解导致对许多新药的研发。负责遴选的瑞典卡洛琳斯卡研究所表示,这项发现的重要性尤其显现在治疗心脏疾病、休克、肺病、癌症,以及对抗性无能的新药发展上。巴黎巴斯德研究所的病毒学家米雪桑女士说:“得知氧化氮是一种松驰因子是很重要的贡献。”现年八十二岁的佛契哥特是纽约州立大学的药理学家,他在一九八○年即建立血管会膨涨或变宽的理论,因为表面细胞会制造一种不知名的讯号分子,使光滑的肌肉细胞放松。六十二岁的慕拉德现任休斯顿德州大学医学院的药理学家,他分析甘油三硝酸脂及相似物质如何影响血管,一九七七年发现它们会释放出氧化氮,令光滑肌肉细胞松弛。五十七岁的伊格纳洛为加州大学洛衫矶分校医学院的药理学家,他加入

找寻不知名讯号分子的研究,经过一系列独立的杰出分析,及与佛契哥特的合作,最後发现氧化氮。伊格纳洛的研究导致“威而钢”的发明及运用。三人在十二月十日的颁奖典礼上将各获一只金质奖章及平分一张七百六十万瑞典币(九十三万八千美元)的支票。

历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时间得主国家得奖原因 1901年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德国“对血清疗法的研究,特别是在治疗白喉应用上的贡献,由此开辟了医学领域研究的新途径,也因此使得医生手中有了对抗疾病和死亡的有力武器” 1902年罗纳德·罗斯英国“在疟疾研究上的工作,由此显示了疟疾如何进入生物体,也因此为成功地研究这一疾病以及对抗这一疾病的方法奠定了基础” 1903年尼尔斯·吕贝里·芬森丹麦“在用集中的光辐射治疗疾病,特别是寻常狼疮方面的贡献,由此开辟了医学研究的新途径” 1904年伊万·巴甫洛夫俄罗斯“在消化的生理学研究上的工作,这一主题的重要方面的知识由此被转化和扩增” 1905年罗伯特·科赫德国“对结核病的相关研究和发现” 1906年卡米洛·高尔基意大利 “在神经系统结构研究上的工作”圣地亚哥·拉蒙-卡哈尔西班牙 1907年夏尔·路易·阿方斯·拉韦朗法国“对原生动物在致病中的作用的研究” 1908年伊拉·伊里奇·梅契尼科夫俄罗斯 “在免疫性研究上的工作”保罗·埃尔利希德国 1909年埃米尔·特奥多尔·科赫尔瑞士“对甲状腺的生理学、病理学以及外科学上的研究” 1910年阿尔布雷希特·科塞尔德国“通过对包括细胞核物质在内的蛋白质的研究,为了解细胞化学做出的贡献” 1911年阿尔瓦·古尔斯特兰德瑞典“在眼睛屈光学研究上的工作” 1912年亚历克西·卡雷尔法国“在血管结构以及血管和器官移植研究上的工作”1913年夏尔·罗贝尔·里歇法国“在过敏反应研究上的工作” 1914年罗伯特·巴拉尼奥地利“在前庭器官的生理学与病理学研究上的工作”1919年朱尔·博尔代比利时“免疫性方面的发现” 1920年奥古斯特·克罗丹麦“发现毛细血管运动的调节机理” 1922年阿奇博尔德·希尔英国“在肌肉产生热量上的发现” 奥托·迈尔霍夫德国“发现肌肉中氧的消耗和乳酸代谢之间的固定关系” 1923年弗雷德里克·格兰特·班廷加拿大 “发现胰岛素”约翰·麦克劳德加拿大 1924年威廉·埃因托芬荷兰“发明心电图装置” 1926年约翰尼斯·菲比格丹麦“发现鼠癌” 1927年朱利叶斯·瓦格纳-尧雷格奥地利“发现在治疗麻痹性痴呆过程中疟疾接种疗法的治疗价值”1928年查尔斯·尼柯尔法国“在斑疹伤寒研究上的工作”

历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历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获奖名单 1901年------ E . A . V . 贝林(德国人)从事有关白喉血清疗法的研究 1902年------ R.罗斯(英国人)从事有关疟疾的研究 1903年------ N.R.芬森(丹麦人)发现利用光辐射治疗狼疮 1904年------I.P.巴甫洛夫(俄国人)从事有关消化系统生理学方面的研究 1905年------ R.柯赫(德国人)从事有关结核的研究 1906年------C.戈尔季(意大利人) S.拉蒙-卡哈尔(西班牙人)从事有关神经系统精细结构的研究 1907年------C.L.A.拉韦朗(法国人)发现并阐明了原生动物在引起疾病中的作用 1908年------P.埃利希(德国人)、 E.梅奇尼科夫(俄国人)从事有关免疫力方面的研究 1909年------E.T.科歇尔(瑞士人)从事有关甲状腺的生理学、病理学以及外科学上的研究 1910年------ A.科塞尔(德国人)从事有关蛋白质、核酸方面的研究 1911年------A.古尔斯特兰德(瑞典人)从事有关眼睛屈光学方面的研究 1912年------A.卡雷尔(法国人)从事有关血管缝合以及脏器移植方面的研究 1913年------C.R.里谢(法国人)从事有关抗原过敏的研究 1914年------ R.巴拉尼(奥地利人)从事有关内耳前庭装置生理学与病理学方面的研究 1919年------J.博尔德特(比利时人)作出了有关免疫方面的一系列发现 1920年------ S.A.S.克劳(丹麦人)发现了有关体液和神经因素对毛细血管运动机理的调节 1922年------ A.V.希尔(英国人)从事有关肌肉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问题的研究 迈尔霍夫(德 耍?nbsp;从事有关肌肉中氧消耗和乳酸代谢问题的研究 1923年------F.G.班廷(加拿大) J.J.R.麦克劳德(加拿大人)发现胰岛素 1924年------W.爱因托文(荷兰人)发现心电图机理 1926年------J.A.G.菲比格(丹麦人)发现菲比格氏鼠癌(鼠实验性胃癌) 1927年------J.瓦格纳-姚雷格(奥地利人)发现治疗麻痹的发热疗法 1928年------ C.J.H.尼科尔(法国人)从事有关斑疹伤寒的研究 1929年------C.艾克曼(荷兰人)发现可以抗神经炎的维生素 F.G.霍普金斯(英国人)发现维生素B1缺乏病并从事关于抗神经炎药物的化学研究1930年------K.兰德斯坦纳(美籍奥地利人)发现血型 1931年------O.H.瓦尔堡(德国人)发现呼吸酶的性质和作用方式 ............... 1932年------C.S.谢林顿 E.D.艾德里安(英国人)发现神经细胞活动的机制 1933年------ T.H.摩尔根(美国人)发现染色体的遗传机制,创立染色体遗传理论 1934年------G.R.迈诺特 W.P.墨菲发现贫血病的肝脏疗法 G.H.惠普尔(美国人) 1935年------H.施佩曼(德国人)发现胚胎发育中背唇的诱导作用 1936年------H.H.戴尔(英国人) O.勒韦(美籍德国人)发现神经冲动的化学传递 1937年------A.森特-焦尔季(匈牙利人)发现肌肉收缩原理 1938年------C.海曼斯(比利时人)发现呼吸调节中颈动脉窦和主动脉的机理 1939年------ G.多马克(德国人)研究和发现磺胺药

(整理)历届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下面是生理医学奖自1901年颁奖以来的历年得主及其获奖理由: 1、1901年,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德国)。利用血清疗法治疗白喉。2、1902年,Ronald Ross(英国)。关于疟疾的研究。3、1903年,尼尔斯·吕贝里·芬森(丹麦)。利用光辐射治疗狼疮。 4、1904年,巴甫洛夫(俄国)。在神经生理学方面,提出了著名的条件反射和信号学说。 5、1905年,R.柯赫(德国)。关于结核方面的研究和发现。 6、1906年,C.高尔基(意大利),桑地牙哥·拉蒙卡哈(Santiago Ramón y Cajal,西班牙)。关于神经系统结构的研究。 7、1907年,Charles Louis Alphonse Laveran(法国),发现原生动物在引起疾病中的作用。 8、1908年,Ilya Ilyich Mechnikov(俄国),保罗·埃尔利希(德国)。关于免疫方面的研究。 9、1909年,埃米尔·特奥多尔·科赫尔(Emil Theodor Kocher)(瑞士)。关于甲状腺生理学,病理学和外科学方面的研究10、1910年,艾布瑞契·科塞尔(Albrecht Kossel)(德国)。关于细胞化学尤其是蛋白质和核酸方面的研究11、1911年,Allvar Gullstrand(瑞典)。关于眼睛屈光学方面的研究。12、1912年,Alexis Carrel(法国)。关于血管缝合以及血管和器官移植方面的研究。13、1913年,Charles Robert Richet(法国)。关于过敏反应的研究。14、1914年,Robert Bárány(奥地利)。关于内耳前庭装置生理学及病理学方面的研究。15、1915年-1918年,未颁奖,奖金划拨到生理医学奖专门的基金上。16、1919年,Jules Bordet(比利时)。关于免疫方面的研究。17、1920年,Schack August Steenberg Krogh(丹麦)。发现毛细血管运动的调节机制。18、1921年未颁奖,奖金划拨到生理医学奖专门的基金上。19、1922年,Archibald Vivian Hill (英国),关于肌肉发热方面的研究;Otto Fritz Meyerhof(德国),发现肌肉中耗氧与乳酸代谢之间相关性。20、1923年,弗雷德里克·格兰特·班廷(Frederick Grant Banting)(加拿大)、John James Richard Macleod(加拿大)。发现胰岛素。21、1924年,威廉·艾因特霍芬(荷兰),发现心电图的机理。22、1925年,未颁奖,奖金划拨到生理医学奖专门的基金上。23、1926年,Johannes Andreas Grib Fibiger(丹麦),发现鼠癌(Spiroptera carcinoma) 。24、1927年,Julius Wagner-Jauregg(奥地利),发现利用接种疟疾原虫治疗麻痹性痴呆症。25、1928年,Charles Jules Henri Nicolle(法国),关于斑疹伤寒的研究。26、1929年,克里斯蒂安·艾克曼(荷兰),发现抗神经炎维生素;Frederick Gowland Hopkins(英国),发现促进生长的维生素。27、1930年,卡尔·兰德斯坦纳(1868-1943)(奥地利裔美国病理学家),发现人类血型。28、1931年,Otto Heinrich Warburg(德国),发现呼吸酶的性质和作用方式。29、1932年,查尔斯·斯科特·谢灵顿(英国)、Edgar Douglas Adrian(英国),关于神经功能方面的发现。30、1933年,托马斯·摩尔根(美国),发现染色体在遗传中的作用。31、1934年,乔治·惠普尔(美国),乔治·理查兹·迈诺特(美国),William Parry Murphy(美国),发现治疗贫血的肝脏疗法。32、1935年,汉斯·斯佩曼(Hans Spemann)(德国),发现胚胎发育中的组织效应。33、1936年,Henry Hallett Dale(英国),奥托·勒维(美籍德国人),发现神经冲动的化学传递。34、1937年,Albert Szent-Györgyi von Nagyrapolt(匈牙利),关于生物氧化过程方面的发现,尤其是维生素C和丁烯二酸的催化作用。35、1938年,海门斯(Corneille Jean François Heymans)(比利时),发现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在呼吸调节中的机理。36、1939年,格哈德·多马克(德国),发现磺胺类药物Prontosil的抗菌作用。37、1940年-1942年,未颁奖,奖金中的三分之一划拨到主基金,另外三分之二划拨到生理医学奖的专门基金。38、1943年,Henrik Carl Peter Dam(丹麦),发现维生素K;Edward Adelbert Doisy(美国),发现维生素K的化学性质。39、1944年,Joseph Erlanger(美国),Herbert Spencer Gasser(美国),发现单一的神经纤维具有高度分化的功能。40、1945年,亚历山大·弗莱明(Alexander Fleming)(英国),E.B.钱恩(英籍德国人),Howard Walter Florey(英籍澳大利亚人)发

历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历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01年,(第一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贝林因血清疗法防治白喉、破伤风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02年, 德国科学家费雪因合成嘌呤及其衍生物多肽获诺贝尔化学奖。 美国科学家罗斯因发现疟原虫通过疟蚊传入人体的途径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03年 丹麦科学家芬森因光辐射疗法治疗皮肤病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04年 俄国科学家巴浦洛夫因消化生理学研究的巨大贡献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05年 德国科学家科赫因对细菌学的发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06年 意大利科学家戈尔吉和西班牙科学家拉蒙·卡哈尔因对神经系统结构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07年 德国科学家毕希纳因发现无细胞发酵获诺贝尔化学奖。 法国科学家阿方·拉瓦拉因发现疟原虫在致病中的作用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08年 德国科学家埃尔利希因发明“606” 俄国科学家梅奇尼科夫因对免疫性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09年 瑞士科学家柯赫尔因对甲状腺生理、病理及外科手术的研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10年 俄国科学家科塞尔因研究细胞化学蛋白质及核质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11年 瑞典科学家古尔斯特兰因研究眼的屈光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12年 法国医生卡雷尔因血管缝合和器官移植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13年 法国科学家里歇特因对过敏性的研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14年 奥地利科学家巴拉尼因前庭器官方面的研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

学奖。 1915年 德国科学家威尔泰特因对叶绿素化学结构的研究获诺贝尔化学奖。 1916年,(无) 1917年,(无) 1918年,(无) 1919年 比利时科学家博尔德因发现免疫力,建立新的免疫学诊断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20年 丹麦科学家克罗格因发现毛细血管的调节机理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21年,(无) 1922年 英国科学家希尔因发现肌肉生热 德国科学家迈尔霍夫因研究肌肉中氧的消耗和乳酸代谢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23年 加拿大科学家班廷、英国科学家麦克劳德因发现胰岛素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24年 荷兰科学家埃因托芬因发现心电图机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历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版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历年获奖者(1901-2018) 年份得主国家得奖原因 1901年 埃米尔·阿道 夫·冯·贝林德国 “对血清疗法的研究,特别是在治疗白 喉应用上的贡献,由此开辟了医学领域 研究的新途径,也因此使得医生手中有 了对抗疾病和死亡的有力武器” 1902年罗纳德·罗斯英国“在疟疾研究上的工作,由此显示了疟疾如何进入生物体,也因此为成功地研究这一疾病以及对抗这一疾病的方法奠定了基础” 1903年 尼尔斯·吕贝里·芬 森丹麦 “在用集中的光辐射治疗疾病,特别是 寻常狼疮方面的贡献,由此开辟了医学 研究的新途径” 1904年伊万·巴甫洛夫 俄罗 斯“在消化的生理学研究上的工作,这一主题的重要方面的知识由此被转化和扩增” 1905年罗伯特·科赫德国“对结核病的相关研究和发现” 1906年卡米洛·高尔基 意大 利 “在神经系统结构研究上的工作”圣地亚哥·拉蒙-卡 哈尔 西班 牙

1907年 夏尔·路易·阿方 斯·拉韦朗 法国“对原生动物在致病中的作用的研究” 1908年伊拉·伊里奇·梅 契尼科夫 俄罗 斯“在免疫性研究上的工作”保罗·埃尔利希德国 1909年 埃米尔·特奥多 尔·科赫尔瑞士 “对甲状腺的生理学、病理学以及外科 学上的研究” 1910年 阿尔布雷希特·科 塞尔德国 “通过对包括细胞核物质在内的蛋白质 的研究,为了解细胞化学做出的贡献” 1911年 阿尔瓦·古尔斯特 兰德 瑞典“在眼睛屈光学研究上的工作” 1912年亚历克西·卡雷尔法国 “在血管结构以及血管和器官移植研究 上的工作” 1913年 夏尔·罗贝尔·里 歇 法国“在过敏反应研究上的工作” 1914年罗伯特·巴拉尼 奥地 利“在前庭器官的生理学与病理学研究上的工作” 1919年朱尔·博尔代 比利 时 “免疫性方面的发现” 1920年奥古斯特·克罗丹麦“发现毛细血管运动的调节机理”1922年阿奇博尔德·希尔英国“在肌肉产生热量上的发现”

历届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

1901年贝林格和欧利命 制成白喉抗毒素 1905年现代微生物学的鼻祖 Robert(HeinrichHermann)Koch 1915年维尔斯太特 发明了植物染料 1924年荷兰病理学者爱因托芬 发现心电特性 1929年英国生物学家霍普金斯& 荷兰科学家艾克曼 发现维生素 1932年英国病理学家艾德里安&谢林顿发现神经细胞的功能 1939年多马克 发现磺胺 1945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 牛津大学的弗洛雷&钱恩

青霉素的发现 1949年葡萄牙医学家莫尼斯 开创精神外科学 1955年瑞典生物化学家泰奥雷尔 1955年瑞典生物化学家泰奥雷尔(H.Theorell)通过对酶的研究,发现机体在有氧条件下利用营养素以产生机体可利用能量的方式,并因此而获195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沃森&克里克 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沃森&克里克:揭示了DNA双螺旋结构。美国生物学家沃森、英国学者克里克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核酸的分子结构──脱氧核糖核酸的一个结构物模型》,宣告了当代科学中的一个伟大成果,他们发现了基因物质DNA的双螺旋结构。这一重大发现,将生物科学研究从细胞水平上升到了分子水平,诞生了分子生物学这一重要学科。由于揭开了DNA的结构之谜,科学家们有可能把一种生物的遗传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中,于是产生了今天在农业、生物学中有巨大价值的遗传工程研究。沃森、克里克的伟大发现,使得分子生物学成为人类认识生命规律的重要方法,并指出了利用生命规律造福人类的广阔前景。许多著名科学家把自这一发现而产生的生物学的重大成就,称之为“生物学的革命”,将它列为20世纪物理学革命之后的一次科学革命。沃森、克里克和威尔金斯一起获得了1962年诺贝尔医学和生物学奖。这一发现将会对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人们预言,如果认为20世纪是电子时代,那么21世纪将是分子生物学时代。 1976年美国病毒学家DanielCarletonGajdusek 证实了Kuru系由slowvirusinfection致病 1977年美国医学物理学家耶洛& 生理学家吉耶曼&内分泌学家沙利

历届生理学或医学诺贝尔奖得主

历届生理学或医学诺贝尔奖得主 1901年,(第一届诺贝尔奖颁发),德国科学家贝林(Emil von Behring)因血清疗法防治白喉、破伤风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02年,德国科学家费雪(Emil Fischer)因合成嘌呤及其衍生物多肽获诺贝尔化学奖。 美国科学家罗斯(Ronald Ross)因发现疟原虫通过疟蚊传入人体的途径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03年,丹麦科学家芬森(Niels Ryberg Finsen)因光辐射疗法治疗皮肤病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04年,俄国科学家巴浦洛夫(Ivan Pavlov)因消化生理学研究的巨大贡献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05年,德国科学家科赫(Robert Koch)因对细菌学的发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06年,意大利科学家戈尔吉(Camillo Golgi)和西班牙科学家拉蒙?卡哈尔(Santiago Ramóny Cajal)因对神经系统结构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07年,德国科学家毕希纳(L.Buchner)因发现无细胞发酵获诺贝尔化学奖。 法国科学家阿方?拉瓦拉(Alphonse Laveran)因发现疟原虫在致病中的作用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08年,德国科学家埃尔利希(Paul Ehrlich)因发明“606”、俄国科学家梅奇尼科夫(Hya Mechaikov)因对免疫性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09年,瑞士科学家柯赫尔(Theodor Kocher)因对甲状腺生理、病理及外科手术的研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10年,俄国科学家科塞尔(Albrecht Kossel)因研究细胞化学蛋白质及核质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11年,瑞典科学家古尔斯特兰(Allvar gullstrand)因研究眼的屈光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12年,法国医生卡雷尔(Alexis Carrel)因血管缝合和器官移植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13年,法国科学家里歇特(Charles Richet)因对过敏性的研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14年,奥地利科学家巴拉尼(Robert barany)因前庭器官方面的研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15年,德国科学家威尔泰特(Richard Willstatter)因对叶绿素化学结构的研究获诺贝尔化学奖。 1916年,(无) 1917年,(无) 1918年,(无) 1919年,比利时科学家博尔德(Jules Bordet)因发现免疫力,建立新的免疫学诊断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20年,丹麦科学家克罗格(August Krogh)因发现毛细血管的调节机理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21年,(无) 1922年,英国科学家希尔(Archibald V.Hill)因发现肌肉生热,德国科学家迈尔霍夫(Otto Meyerhof)因研究肌肉中氧的消耗和乳酸代谢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23年,加拿大科学家班廷(Frederick G.Banting)、英国科学家麦克劳德(John Macleod)因发现胰岛素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历届(1901-2019)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历年获奖者(1901-2019)年份得主国家得奖原因 1901年埃米尔·阿道夫·冯·贝 林 德国 “对血清疗法的研究,特别是在治疗白喉应用上 的贡献,由此开辟了医学领域研究的新途径,也 因此使得医生手中有了对抗疾病和死亡的有力武 器” 1902年罗纳德·罗斯[ 英国“在疟疾研究上的工作,由此显示了疟疾如何进入生物体,也因此为成功地研究这一疾病以及对抗这一疾病的方法奠定了基础” 1903年尼尔斯·吕贝里·芬森丹麦“在用集中的光辐射治疗疾病,特别是寻常狼疮方面的贡献,由此开辟了医学研究的新途径” 1904年伊万·巴甫洛夫俄罗斯“在消化的生理学研究上的工作,这一主题的重要方面的知识由此被转化和扩增” 1905年} 罗伯特·科赫 德国“对结核病的相关研究和发现” 1906年卡米洛·高尔基意大利 “在神经系统结构研究上的工作”圣地亚哥·拉蒙-卡哈尔西班牙 * 1907年夏尔·路易·阿方斯·拉 韦朗 法国“对原生动物在致病中的作用的研究” 1908年伊拉·伊里奇·梅契尼 科夫 俄罗斯 “在免疫性研究上的工作”保罗·埃尔利希德国 1909年埃米尔·特奥多尔·科 赫尔 瑞士 “对甲状腺的生理学、病理学以及外科学上的研 究” 1910年阿尔布雷希特·科塞尔德国“通过对包括细胞核物质在内的蛋白质的研究,为了解细胞化学做出的贡献” 1911年阿尔瓦·古尔斯特兰德— 瑞典 “在眼睛屈光学研究上的工作” 1912年亚历克西·卡雷尔法国“在血管结构以及血管和器官移植研究上的工作” 1913年夏尔·罗贝尔·里歇法国“在过敏反应研究上的工作” 1914年@ 罗伯特·巴拉尼 奥地利“在前庭器官的生理学与病理学研究上的工作”1919年朱尔·博尔代比利时“免疫性方面的发现” 1920年奥古斯特·克罗丹麦“发现毛细血管运动的调节机理” ~ 1922年阿奇博尔德·希尔英国“在肌肉产生热量上的发现” 奥托·迈尔霍夫德国 “发现肌肉中氧的消耗和乳酸代谢之间的固定关 系” 1923年弗雷德里克·格兰特·班 廷 加拿大% “发现胰岛素”

有关细胞生物学的历届诺贝尔奖

19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他对蛋白质和核酸的研究为细胞化学做出了贡献科塞尔发现核素是蛋白质和核酸的复合物..他小心地水解核酸;得到了组成核酸的基本成分:鸟嘌呤、腺嘌呤、胸腺嘧啶和胞嘧啶;还有些具有糖类性质的物质和磷酸..确定了核酸这个生物大分子的组成之后;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这些物质在大分子中的比例;它们之间是如何连接的..斯托伊德尔H. Steudel找到了前一个问题的答案..通过分析;他发现单糖、每种嘌呤或嘧啶碱基、磷酸的比例为1∶1∶1..科塞尔及其同事发现;如果小心地水解核酸;糖基团与含氮的基团是连在一起的..科塞尔还对核酸与蛋白质的结合方式进行了研究..他发现有些物种的核酸与蛋白质结合比较紧密;有些则比较松散.. 196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发现了核酸的分子结构及其在遗传信息传递中的作用1951年;美国一位23岁的生物学博士沃森来到卡文迪许实验室;他也受到薛定谔《生命是什么》的影响..克里克同他一见如故;开始了对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结构的合作研究..他们虽然性格相左;但在事业上志同道合..沃森生物学基础扎实;训练有素;克里克则凭借物理学优势;又不受传统生物学观念束缚;常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思考问题..他们二人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并善于吸收和借鉴当时也在研究DNA分子结构的鲍林、威尔金斯和弗兰克林等人的成果;结果不足两年时间的努力便完成了DNA 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沃森和克里克在1953年4月25日的《自然》杂志上以1000多字和一幅插图的短文公布了他们的发现..在论文中;沃森和克里克以谦逊的笔调;暗示了这个结构模型在遗传上的重要性:“我们并非没有注意到;我们所推测的特殊配对立即暗示了遗传物质的复制机理..”在随后发表的论文中;沃森和克里克详细地说明了DNA双螺旋模型对遗传学研究的重大意义:1它能够说明遗传物质的自我复制..这个“半保留复制”的设想后来被马修·麦赛尔逊Matthew Meselson和富兰克林·斯塔勒Franklin W. Stahl用同位素追踪实验证实..2它能够说明遗传物质是如何携带遗传信息的..3它能够说明基因是如何突变的..基因突变是由于碱基序列发生了变化;这样的变化可以通过复制而得到保留.. 196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历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2021版)

历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2021版)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历年获奖者(1901-2021) 年份 得主 国家 得奖原因 “对血清疗法的研究,特别是在治疗白喉应用上的贡献,由此开辟了医学领域研究的新途径,也因此使得医生手中有了对抗疾病和死亡的有力武器” “在疟疾研究上的工作,由此显示了疟疾如何进入生物体,也因此为成功地研究这一疾病以及对抗这一疾病的方法奠定了基础” “在用集中的光辐射治疗疾病,特别是寻常狼疮方面的贡献,由此开辟了医学研究的新途径”“在消化的生理学研究上的工作,这一主题的重要方面的知识由此被转化和扩增”“对结核病的相关研究和发现”“在神经系统结构研究上的工作”“对原生动物在致病中的作用的研究” 1901年 埃米尔·阿道夫·冯·贝 德国 林 1902年罗纳德·罗斯英国 1903年尼尔斯·吕贝里·芬森丹麦 1904年伊万·巴甫洛夫 1905年罗伯特·科赫 1906年 1907年 卡米洛·高尔基 俄罗斯德国意大利 圣地亚哥·拉蒙-卡哈尔西班牙夏尔·路易·阿方斯·拉 法国 韦朗 伊拉·伊里奇·梅契尼 俄罗斯

1908年科夫“在免疫性研究上的工作” 保罗·埃尔利希 1909年 德国 “对甲状腺的生理学、病理学以及外科学上的研 究” “通过对包括细胞核物质在内的蛋白质的研究,为了解细胞化学做出的贡献”“在眼睛屈光学研究上的工作” “在血管结构以及血管和器官移植研究上的工作” “在过敏反应研究上的工作” 埃米尔·特奥多尔·科 瑞士 赫尔 1910年阿尔布雷希特·科塞尔德国 1911年阿尔瓦·古尔斯特兰德瑞典1912年亚历克西·卡雷尔 1913年夏尔·罗贝尔·里歇 1914年罗伯特·巴拉尼 1919年朱尔·博尔代 1920年奥古斯特·克罗 阿奇博尔德·希尔 1922年 奥托·迈尔霍夫 法国法国 奥地利“在前庭器官的生理学与病理学研究上的工作”比利时“免疫性方面的发现”丹麦英国德国 “发现毛细血管运动的调节机理”“在肌肉产生热量上的发现” “发现肌肉中氧的消耗和乳酸代谢之间的固定关系” 弗雷德里克·格兰特·班 加拿大 廷 1923年“发现胰岛素” 约翰·麦克劳德 1924年威廉·埃因托芬 1926年约翰尼斯·菲比格

历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版

历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版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历年获奖者(1901-2018)年份得主国家得奖原因 1901年德国 “对血清疗法的研究,特别是在治疗白 喉应用上的贡献,由此开辟了医学领域 研究的新途径,也因此使得医生手中有 了对抗疾病和死亡的有力武器” 1902年英国 “在疟疾研究上的工作,由此显示了疟 疾如何进入生物体,也因此为成功地研 究这一疾病以及对抗这一疾病的方法奠 定了基础” 1903年丹麦 “在用集中的光辐射治疗疾病,特别是 寻常狼疮方面的贡献,由此开辟了医学 研究的新途径” 1904年俄罗 斯 “在消化的生理学研究上的工作,这一 主题的重要方面的知识由此被转化和扩 增” 1905 年 德国“对结核病的相关研究和发现” 1906年意大 利 “在神经系统结构研究上的工作”西班 牙 1907 年 法国“对原生动物在致病中的作用的研究” 1908年俄罗 斯“在免疫性研究上的工作”德国 1909年瑞士 “对甲状腺的生理学、病理学以及外科 学上的研究” 1910年德国 “通过对包括细胞核物质在内的蛋白质 的研究,为了解细胞化学做出的贡献” 1911 年 瑞典“在眼睛屈光学研究上的工作” 1912年法国 “在血管结构以及血管和器官移植研究 上的工作” 1913 年 法国“在过敏反应研究上的工作” 1914奥地“在前庭器官的生理学与病理学研究上

年利的工作” 1919年比利 时 “免疫性方面的发现” 1920 年 丹麦“发现毛细血管运动的调节机理” 1922年阿奇博尔德·希尔英国“在肌肉产生热量上的发现” 德国 “发现肌肉中氧的消耗和乳酸代谢之间 的固定关系” 1923年加拿 大 “发现胰岛素”加拿 大 1924 年 荷兰“发明心电图装置”1926 年 丹麦“发现鼠癌” 1927年奥地 利 “发现在治疗麻痹性痴呆过程中疟疾接 种疗法的治疗价值” 1928 年 法国“在斑疹伤寒研究上的工作” 1929年 荷兰“发现抗神经炎的维生素”爵士英国“发现刺激生长的维生素” 1930年奥地 利 “发现人类的血型” 1931 年 德国“发现呼吸酶的性质和作用方式” 1932年爵士英国 “发现神经元的相关功能” 英国 1933年美国“发现遗传中染色体所起的作用” 1934年 美国 “发现贫血的肝脏治疗法”乔治·迈诺特美国 美国 1935年德国“发现胚胎发育中的组织者(胚胎发育中起中心作用的胚胎区域)效应” 1936年爵士英国 “神经冲动的化学传递的相关发现” 奥地 利 1937年匈牙 利 “与生物燃烧过程有关的发现,特别是 关于维生素C和延胡索酸的催化作用”

历年来与生物学有关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及研究成就

历年来与生物学有关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及研究成就 诺贝尔奖是根据诺贝尔(Alfred Bernhard Nobel, 1833~1896)的遗言设立的科学奖,自1901年开始设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和平奖,1969年又增设经济学奖。本文例举了从1901年到2005年研究领域与生物学有关的全部生理学或医学奖、化学奖、物理学奖及其研究成就。 1901年(第一届诺贝尔奖颁发),德国科学家贝林(Emil von Behring)因血清疗法防治白喉、破伤风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02年,德国科学家费雪(Emil Fischer)因合成嘌呤及其衍生物多肽获诺贝尔化学奖。 美国科学家罗斯(Ronald Ross)因发现疟原虫通过疟蚊传入人体的途径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03年,丹麦科学家芬森(Niels Ryberg Finsen)因光辐射疗法治疗皮肤病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04年,俄国科学家巴浦洛夫(Ivan Pavlov)因消化生理学研究的巨大贡献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05年,德国科学家科赫(Robert Koch)因对细菌学的发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06年,意大利科学家戈尔吉(Camillo Golgi)和西班牙科学家拉蒙•卡哈尔(Santiago Ramóny Cajal)因对神经系统结构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07年,德国科学家毕希纳(L.Buchner)因发现无细胞发酵获诺贝尔化学奖。 法国科学家阿方•拉瓦拉(Alphonse Laveran)因发现疟原虫在致病中的作用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08年,德国科学家埃尔利希(Paul Ehrlich)因发明“606”、俄国科学家梅奇尼科夫(Hya Mechaikov)因对免疫性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09年,瑞士科学家柯赫尔(Theodor Kocher)因对甲状腺生理、病理及外科手术的研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10年,俄国科学家科塞尔(Albrecht Kossel)因研究细胞化学蛋白质及核质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11年,瑞典科学家古尔斯特兰(Allvar gullstrand)因研究眼的屈光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12年,法国医生卡雷尔(Alexis Carrel)因血管缝合和器官移植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13年,法国科学家里歇特(Charles Richet)因对过敏性的研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14年,奥地利科学家巴拉尼(Robert barany)因前庭器官方面的研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15年,德国科学家威尔泰特(Richard Willstatter)因对叶绿素化学结构的研究获诺贝尔化学奖。 1916年,1917年,1918年,(无) 1919年,比利时科学家博尔德(Jules Bordet)因发现免疫力,建立新的免疫学诊断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20年,丹麦科学家克罗格(August Krogh)因发现毛细血管的调节机理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21年,(无) 1922年,英国科学家希尔(Archibald V.Hill)因发现肌肉生热,德国科学家迈尔霍夫(Otto Meyerhof)因研究肌肉中氧的消耗和乳酸代谢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23年,加拿大科学家班廷(Frederick G.Banting)、英国科学家麦克劳德(John Macleod)因发现胰岛素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24年,荷兰科学家埃因托芬(Willem Einthoven)因发现心电图机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25年,(无) 1926年,丹麦医生菲比格(Johannes Fibiger)因对癌症的研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27年,德国科学家维兰德(Heinrich Wieland)因发现胆酸及其化学结构获诺贝尔化学奖。 奥地利医生尧雷格(Julius Wagner-Jauregg)因研究精神病学、治疗麻痹性痴呆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

历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版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历年获奖者1901-2018 年份得主国家得奖原因 1901年埃米尔·阿道 夫·冯·贝林 德国 “对血清疗法的研究;特别是在治疗 白喉应用上的贡献;由此开辟了医学 领域研究的新途径;也因此使得医生 手中有了对抗疾病和死亡的有力武 器” 1902 年罗纳德·罗斯英国 “在疟疾研究上的工作;由此显示了 疟疾如何进入生物体;也因此为成功 地研究这一疾病以及对抗这一疾病 的方法奠定了基础” 1903年尼尔斯·吕贝 里·芬森 丹麦 “在用集中的光辐射治疗疾病;特别 是寻常狼疮方面的贡献;由此开辟了 医学研究的新途径” 1904 年伊万·巴甫洛夫 俄罗 斯 “在消化的生理学研究上的工作;这 一主题的重要方面的知识由此被转 化和扩增” 1905 年 罗伯特·科赫德国“对结核病的相关研究和发现”1906 年卡米洛·高尔基 意大 利 “在神经系统结构研究上的工作”

圣地亚哥·拉蒙-卡哈尔西班牙 1907年夏尔·路易·阿方 斯·拉韦朗 法国 “对原生动物在致病中的作用的研 究” 1908年伊拉·伊里奇·梅 契尼科夫 俄罗 斯“在免疫性研究上的工作”保罗·埃尔利希德国 1909年埃米尔·特奥多 尔·科赫尔 瑞士 “对甲状腺的生理学、病理学以及外 科学上的研究” 1910年阿尔布雷希特·科 塞尔 德国 “通过对包括细胞核物质在内的蛋 白质的研究;为了解细胞化学做出的 贡献” 1911年阿尔瓦·古尔斯特 兰德 瑞典“在眼睛屈光学研究上的工作” 1912 年亚历克西·卡雷尔法国 “在血管结构以及血管和器官移植 研究上的工作” 1913年夏尔·罗贝尔·里 歇 法国“在过敏反应研究上的工作” 1914 年罗伯特·巴拉尼 奥地 利 “在前庭器官的生理学与病理学研 究上的工作” 1919朱尔·博尔代比利“免疫性方面的发现”

近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化学奖总结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屠)、中国药学家、日本科学家大村智(SatoshiOmura 由爱尔兰医学家威廉·坎贝尔治疗蛔虫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呦呦分享。表彰他们在以上三人因发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美国德鲁大学寄生虫学家威廉·坎贝尔和日本大氢青蒿素减少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的淋巴丝虫智教授共同发现了一种新药——阿维菌素其衍生物有效地降低河盲率,在对其他寄生虫疾病的治疗中也显示出较好的疗效淋巴丝虫河盲(也称盘尾丝虫病因导致眼角膜慢性炎症最终会导致患者失明引起慢性水肿,导致终生残疾,典型症状表现为比如象皮肿(淋巴水肿)和阴囊鞘膜积液是我们已知与人类共存时间最长的疾病,它是一种由单细胞寄生虫引发的蚊媒疟病,单细胞寄生虫侵入人类红细胞引起发烧,严重情况下造成脑损伤。 这种菌是日本的微生物学家,他专注于一个细菌群落——生活在土壤中的霉菌,大村智。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塞尔曼·沃克斯曼发现的链霉素)类会产生大量抗菌活性剂(包括1952并从土壤样本中分离出大村智教授用独特的技巧发展起大规模培养和表征这些细菌的方法,他选出从数千个不同的培养皿中,新的链霉菌菌株,还成功地在实验室中将它们培养出来。个最有希望的菌株,并进一步分析它们对付有害微生物的活性。大约50他获得了大村智的链霉菌培养菌株并继续在美国从事寄生虫生物学研究,威廉·坎贝尔一个培养菌株中的成分可显著地防止家养农场动物受坎贝尔的工作表明,研究它们的功效。随后经化学改性将之发展成一种叫做生物活性剂的纯化名称为阿维菌素,到寄生虫的感染。它此后对伊维菌素在感染寄生虫患者中的人体测试结果显示,伊维菌素的更有效的化合物。大村智和坎贝尔共同发现了这样一类新的具有超强疗效的。可有效杀死寄生虫幼虫(微丝)抗寄生虫药物。60年代末,根除疟疾的传统治法是使用奎宁,但是其治愈成功率在逐渐下降。上世纪疟疾的大量努力都失败了,这种疾病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在那个时候,中国的屠呦呦转向开发传统中药对抗疟疾的新疗法。她从大量中草药中选取对抗疟疾感染,青蒿成为备选对象,但是结果却与预期的并不一致,屠呦呦重新开始查找古典医书,并发现了引导她成功从青蒿中提取活性成分的线索。屠呦呦首先证明了这种后来被称为“青蒿素”的成分能够高效治愈感染疟疾寄生虫的动物和人类。青蒿素代表了一类新型抗疟疾制剂,能够在发病初期快速杀死疟疾寄生虫,并展现了在治疗严重疟疾上前所未有的功效。 阿维菌素、青蒿素保障全人类健康 阿维菌素和青蒿素的发现,从根本上改变了寄生虫疾病的治疗方法。阿维菌素的衍生物伊维菌素在世界各地获得很好的使用,它能有效对抗各种寄生虫,不仅副作用有限,还免费在全球发放。伊维菌素改善了数以百万计的河盲症和淋巴丝虫病患者的健康状况,为世界最贫困地区带来福祉。它的治疗效果如此巨大,以至于这类疾病已经濒临绝迹,这将是人类医学史上的一大壮举。 此外,每年有近2亿人感染疟疾,青蒿素已经用于世界各个疟疾肆虐之地。当它被用于组合疗法时,估计降低疟疾总体死亡率20%以上,在儿童中的治愈率更是高达30%。仅在非洲,青蒿素就能每年挽救10多万个生命。 阿维菌素和青蒿素革命性地治愈受到寄生虫疾病危害的大量患者,坎贝尔、大村智和屠呦呦彻底转变了治疗寄生虫疾病的方法,他们的科学成就对全人类的健康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力。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2014 爱德华·莫索尔、挪威梅·布莱特·莫索尔和英国约翰·奥基夫大鼠在活动电极被埋置在大鼠海马脑区,奥基夫的实验:大鼠在一个箱子里自由活动,与此同时,就会开始发放动作电位,每经过一个特定区域,一个海马神经元(位置细胞)中,记录神经元放电的设备闪烁灯光,并发出“呲呲”的放电声音。年在海马脑区上游的“内嗅皮层”区域发现了“网格细胞”,当小鼠2005莫泽夫妇于小鼠当内嗅皮层上百万神经元放电情况累计后,运动不同距离时,特定的神经元会被激活,就可以对自己的运动轨迹进行判断。因此,二是距

2021年历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版)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历年获奖者 (1901-2018) 欧阳 光明 (202 1.03. 07) 年份 得主国家得奖原因 1901年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德国“对血清疗法的研究,特别是在治疗白喉应用上的贡献,由此开辟了医学领域研究的新途径,也因此使得医生手中有了对抗疾病和死亡的有力武器” 1902年罗纳德·罗斯英国“在疟疾研究上的工作,由此显示了疟疾如何进入生物体,也因此为成功地研究这一疾病以及对抗这一疾病的方法奠定了基础” 1903年尼尔斯·吕贝里·芬森丹麦“在用集中的光辐射治疗疾病,特别是寻常狼疮方面的贡献,由此开辟了医学研究的新途径” 1904年伊万·巴甫洛夫俄罗斯“在消化的生理学研究上的工作,这一主题的重要方面的知识由此被转化和扩增” 1905年罗伯特·科赫德国“对结核病的相关研究和发现” 1906年卡米洛·高尔基意大利 “在神经系统结构研究上的工作”圣地亚哥·拉蒙-卡哈尔西班牙 1907年夏尔·路易·阿方斯·拉韦 朗 法国“对原生动物在致病中的作用的研究” 1908年伊拉·伊里奇·梅契尼科 夫 俄罗斯 “在免疫性研究上的工作”保罗·埃尔利希德国 1909年埃米尔·特奥多尔·科赫 尔 瑞士 “对甲状腺的生理学、病理学以及外科学上的研 究” 1910年阿尔布雷希特·科塞尔德国“通过对包括细胞核物质在内的蛋白质的研究,为了解细胞化学做出的贡献” 1911年阿尔瓦·古尔斯特兰德瑞典“在眼睛屈光学研究上的工作” 1912年亚历克西·卡雷尔法国“在血管结构以及血管和器官移植研究上的工作”1913年夏尔·罗贝尔·里歇法国“在过敏反应研究上的工作” 1914年罗伯特·巴拉尼奥地利“在前庭器官的生理学与病理学研究上的工作”1919年朱尔·博尔代比利时“免疫性方面的发现” 1920年奥古斯特·克罗丹麦“发现毛细血管运动的调节机理” 1922年阿奇博尔德·希尔英国“在肌肉产生热量上的发现” 奥托·迈尔霍夫德国 “发现肌肉中氧的消耗和乳酸代谢之间的固定关 系” 1923年弗雷德里克·格兰特·班 廷 加拿大 “发现胰岛素”约翰·麦克劳德加拿大

1998年诺贝尔医学奖 百年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汇总(1901-2015年)

1998年诺贝尔医学奖百年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 汇总(1901-2015年) 1998年诺贝尔医学奖百年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汇总(1901-2015年)百年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汇总(1901-2015年)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瑞典揭晓,来自日本的Satoshi ōmura以及爱尔兰的William C. Campbell,以及中国的女科学家屠呦呦共同分享2015年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1930年生,药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China Academ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 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瑞典揭晓,来自日本的Satoshi ōmura以及爱尔兰的William C. Campbell,以及中国的女科学家屠呦呦共同分享2015年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1930年生,药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China Academ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诺贝尔委员会称,屠呦呦,威廉-坎贝尔以及Satoshi Omura 三位获奖者发展了一些疗法,这对一些最具毁灭性的寄生虫疾病的治疗具有革命性的作用。 115年诺奖--生理或医学奖总结如下(MedSci独家整理),在整个115年中,有9年因各种原因(如战争)未颁奖,实际上颁出106年。其中,与疟疾有关的共获得两次奖,一次

是1902年,英国人R.罗斯,第二次是今年!下面是全部的奖项及获奖人: 时间获奖人及国籍获奖原因1901年 E.A.V.贝林(德国人)从事有关白喉血清疗法的研究1902年R.罗斯(英国人)从事有关疟疾的研究1903年N.R.芬森(丹麦人)发现利用光辐射治疗狼疮1904年I.P.巴甫洛夫(俄国人)从事有 关消化系统生理学方面的研究1905年R.柯赫(德国人)从事有关结核的研究1906年 C.戈尔季(意大利人) S.拉蒙-卡哈尔(西班牙人)从事有关神经系统精细结构的 研究1907年 C.L.A.拉韦朗(法国人)发现并阐明了原生动物在引起疾病中的作用1908年P.埃利希(德国人)、 E.梅奇尼科夫(俄国人)从事有关免疫力方面的研究1909年 E.T.科歇尔(瑞士人)从事有关甲状腺的生理学、病理 学以及外科学上的研究1910年 A.科塞尔(德国人)从事有关蛋白质、核酸方面的研究1911年 A.古尔斯特兰德(瑞典人)从事有关眼睛屈光学方面的研究1912年 A.卡雷尔(法国人)从事有关血管缝合以及脏器移植方面的研究1913年C.R.里谢(法国人)从事有关抗原过敏的研究1914年R.巴拉尼(奥地利人)从事有关内耳前庭装置生 理学与病理学方面的研究1915年--1918年未颁奖1919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