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史学概论》复习资料

《史学概论》复习资料

《史学概论》复习资料
《史学概论》复习资料

史学概论复习资料

历史:是客观世界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第一,它有广义理解和狭义理解的区别。“历史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察,可以把它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③既包括自然史,也包括人类史的“历史”就是从广义上对历史的理解。而单单指人类社会史的“历史”,便是从狭义

上对历史的理解。第二,历史应该是人类社会活动发展的过去形态。

历史主要特点:第一,人的存在是历史的前提。第二,一度性,又称一去不复返性,第三,复杂性,第四,统一性和多样性。人类客观历史的统一性,又可以叫做普遍性,是指历史所共同的东西、普遍的存在,其实际所说的即是历史的客观规律。历史的多样性,指人类社会历史的千变万化、千姿百态、五彩缤纷的实。统一性和多样性是辩证一统的,历史的统一性即规律性,通过历史的多样性体现出来,历史的多样性是历史统一性的具体表现形式。第五,必然性与偶然性。历史的必然性与历史的偶然性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彼此互相联系的辩证关系。第六,人类社会的历史还与自然史有着密切的联系。

必然性与偶然性:历史的必然性与历史的偶然性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彼此互相联系的辩证关系。

1.历史的必然性总是要通过历史的偶然性表现出来。历史偶然性是历史必然性的表现形式。

2.历史的偶然性是历史必然性的补充。它对历史必然性的实现能够起到加速或者延缓的作用。

3.历史的偶然性终究要受历史必然性的制约,其最后的结果也完全决定于历史的必然性。

史学: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史学最早起源于史官,史学起源于史书,史学,说到底就是研究和阐述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和科学。它是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

史学的分科:第一,按照史学所研究历史的时间跨度,分有通史和断代史。通史,指对历史作贯通古今,并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作研究与阐述的学科和书著。如,中国通史、世界通史;史书,如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南宋郑樵的《通志》,现代周一

良、吴于廑主编的《世界通史》

等。断代史,原指中国史学中

以朝代为断限的史书。其创始

于东汉班固的《汉书》,后来的

正史亦都是断代史,如,《旧唐

书》、《新唐书》、《宋史》、《元史》

等。现在,可以泛指对某一历史

时期历史的研究与阐述的学科

和书

著,如,原始社会史、中国近代

史等;史书,如范文澜的《中国

近代史》、胡绳的《从鸦片战争

到五四运动》等。第二,按照史

学所研究历史的空间(地域)跨

度,分有世界史、国别史、地区

史和乡土史等。世界史,指其研

究、阐述内容涉及世界历史发展

进程及其规律的史学学科和书

著。如,世界通史、世界上古史、

世界中古史、世界近代史、世界

现代史等的学科及相关史书。国

别史,凡其研究、阐述的内容只

包揽一个国家历史的发展进程

及其规律的史学学科和书著都

称国别史,如,英国史、法国史、

日本史和中国史等的学科及有

关史书。地区史,指只涉及到世

界上某一地区的历史发展进程

及其规律研究和阐述的史学学

科和书著。如,非洲史、拉丁美

洲史、东南亚史等的学科及相关

史书。乡土史,一般指对我国某

一地方(如省,自治区、市、地

区、乡等)历史的研究及有关书

著。如,东北史、西藏史、台湾

史、北京史等的研究及书著。第

三,按照历史的不同领域、不同

方面进行研究与阐述,可以有各

种不同学科的专史。如,经济史、

政治史、文化史、法制史、民族

史、宗教史、

哲学史、文学史、教育史、战争

史,以及国际关系史等的研究与

相关史书。第四,由对人类客观

历史的研究与阐述转而对史学

自身进行研究和阐述的一些学

科和书著。如史学理论;以研究、

史学史。

史料: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

中所遗留下来的痕迹。

史料的种类:1.史迹遗存。历史

遗址,墓葬。2.历史文献资料,

历史文献资料包括文字资料和

口碑资料(一些历史事件、历史

进程的亲历者、目击者或者历史

人物的亲朋故友,在他们心中保

存着不少当时历史的事实情景,

都不同程度地有一本历史“陈年

旧帐”),文字资料包含史部类,

经子集类,档案类,地方子类,

甲骨和金石铭文类,外国人著述

史料的搜集方法:充分利用工具

书,分类搜集法,追踪搜集法,

通过平时读书和阅读报刊搜集

史料,通过调查采访搜集口碑史

料,利用互联网络搜集史料

史料在史学研究中的作用、意

义:是我们能够认识研究人类历

史的唯一源泉,是由客观历史到

史学的中介。认识历史和进行史

学研究的前提,可以更加形象逼

真的了解历史的发展过程,使其

他史料得以保存和是能够恢复

历史面貌的唯一材料

理论是史学研究的指导:第一,

它可以使人们把零碎的、分散的

历史现象联系起来,发现它们其

间的因果关系,从而揭示和认识

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第二,理

论可以帮助人们透过历史现象,

揭示历史本质。第三,史料的鉴

别、整理同样需要正确理论的指

导。

.史与现实::其一,历史总是吸

引着现实的人们。现实的人们不

但不忘记历史,而且总要从历史

当中寻求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其

二,现实又总是要为历史的认

识、研究,提出新的问题,供给

其新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方法。其

三,现实还能够给历史研究提供

新的认识条件、能力和方法,推

动史学不断地向前发展。

.宏观与微观的认识:宏观带有

全局、整体的意思,而微观则指

的是局部和个别。宏观与微观的

认识是与人类客观历史现象的

特点,如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偶

然性、统一性和多样性、局部性

和整体性、个别性和联系性等,

紧密地联系的。具体地说:宏观

认识历史,应该是从总体上、联

系上、多侧面、全方位和发展的

角度去对历史进行考察,而后认

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规律性和

人类历史现象的统一性。微观认

识历史,则主要是限制于考察人

类历史的局部或个别现象,而且

常常是孤立地、静止地对历史进

行观察。宏观认识历史,所用方

法偏重于抽象的逻辑思维,微观

认识,则偏重于计量、辨伪、校

勘、考据等的方法。联系,主要

表现为以下两点。第一,作为史

学界和某一位史学家,可以有所

分工,有所偏重,第二,从认识

过程来看,对历史的微观考察属于感性的认识阶段,是要弄清楚一个个的历史现象,而对历史的宏观考察则属于认识的理性阶段,微观考察是这个认识历史过程的基础和前提。微观考察,只有通过宏观考察,才能够使历史的表面现象得到升华、深化,才算是真正地认识了历史。

史学的社会功能:1.历史学对于人类认识活动的积极作用。2.历史认识活动对于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如,史学对于国家统治者或领导者的重大决策的参与;对于社会成员中某一阶层、某一集团、某一群体变革现实社会的要求的参与。3.史学的巨大教育功能。具体:一、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人类的现实,即自己国家的国情和世界的今天,努力建设好自己的国家,投身到人类进步事业中。二、帮助人们认清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展未来,更自觉更有信心地投身到当前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伟大斗争中去。三、对现实的借鉴作用。

四、教育功能:从广义来说,掌握、传播历史知识从而达到更好地认识现实、认识国情、面向世界,懂得历史规律,正确地展望未来,汲取历史经验教训、获得历史借鉴。狭义指历史对于人们的思想、道德伦理、品性情操等方面的影响和熏陶。

史学在科学中的地位:一切科学都是历史科学,一切科学都还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从这个意义上看它们应当是人类历史的一部分。一切科学都有自己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对于这一历史的研究也是历史科学的一部分。一切科学都是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而发展来的从这意义上看也是人类历史、人类自然史的一部分。.目录的涵义:目录是目和录的合称。目是书名或一书中的篇、卷的名称。录是对目的说明介绍,亦称叙录,即把一书的内容,作者事迹、书的评价和存佚、流传情况以及校勘经过等写成简明扼要的文字。

目录的使用:《四库全书总目》。又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纪昀,书《目答问》张之洞,书目答问补正》范希曾,《贩书偶记》孙殿起,《中国丛书综录》

.版本的涵义:版本二字联用,成为固定的名称,始于宋初。包括了抄本、拓本(石经摹拓本)、

刻本及石印本、影印本等一切形

式的图书。

版本的优劣评价:(1)从书版的

年代看,一般说年代久远的为

好。清末以来的藏书家大都推崇

宋元旧刻。第一,除当时人著作

外,宋版书大多根据古代写本而

来,是为旧本。第二,宋代刻官,

非常注重精校细勘。因此,宋版

书错误较少。第三,宋版书的纸

张优良,刻印精美。(2)从刻书

机构看,官刻本较好。由于刻书

的机构不同,官刻本、家刻本和

坊刻本的质有所不同。官府刻

书,由于其财力雄厚,人力充足,

校审慎密,刊刻工艺水平较高,

一般胜过其它。(3)从刻书地点

看,宋版中浙本为好。浙本书版

字体方正,刀法圆润,是宋版中

最好的一种。(4)善本为好。善

本即好的版本。④足本,即指无

缺卷、未删削之本;精本,即指

精校、精审、精注之本;旧本,

即指旧刻本、旧钞本。

伪书的出现原因:辨伪,即辨别

古书的真伪。(1)受“尊古卑今”

观念的影响,借托古人之名,以

使自己的作品受到世人的重视。

如《神农本草》、《黄帝内经》。(2)

为牟利炫名作伪。每当统治者下

诏求书,并且说明献书有赏时,

一些投机取巧者便借机大造伪

书。《连山》、《归藏》。(3)出于

学派之争的需要作伪。《孔子家

语》。(4)出于政治斗争的需要

作伪。《周秦行纪》

辨伪的方法:胡应麟辨伪专书

《四部正讹》,提出“辨伪八

法”:(1)“核之《七略》,以

观其源”。即是说凡西汉以前的

可疑之书,可用《汉书·艺文志》

(因《七略》的大部分著录保留

在其中)来辨证。(2)“核之群

志,以观其绪”。即是通过核对

历代正史的艺文志或经籍志,可

知道某书何时见于著录,何时无

存,以考察其流传的线索。(3)

“核之并世之言,以观其称”。

即是通过核对与某书作者同一

时代人的著作,查看有无谈到或

引用该书的地方。该书中人名、

地名及一切名称与同时代著述

是否相同。(4)“核之异世之言,

以观其述”。即是核对后世的著

作,查检其中有无引用或发挥该

书的言论或观点。(5)“核之文,

以观其体”。即是从文体上加以

核对,查检某书是否和所处时代

的笔调相吻合。(6)“核之事,

以观其时”。即是从内容上加以

核对,查检某书是否和所处时代

的史事相符合。(7)“核之撰者,

以观其托”。即是核对作者,看

其是否出于托古。(8)“核之传

者,以观其人”。即是核对传播

者,查明首先传播书的是什么

人。

校勘:又称校订,更通俗的说法

叫校对。是指用古书的原本或定

本及有关资料进行核对,比较文

字篇章的异同,订正其错误。即

主要看其文字是否有脱、衍、讹、

倒等情况。古代又称校勘为“校

雠”。

校勘的方法:陈垣“校法四则”:

一为对校法。即以同书之祖本或

别本对读,遇不同之处,则注于

其旁。二为本校法。以本书前后

互证,而决摘其异同,则知其中

之谬误。三为他校法。以他书校

本书。四为理校法

考证:又称考据。是研究历史文

献或历史问题时,依据资料对其

进行考核、证实和说明,是指考

订一书中所记载史事的真假对

错问题。考证是整理、鉴别史料

工作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和重

要方法。

考证的方法:(1)本证。求源法

(2)旁证。又称他证或补证。

即是指用本书以外的资料作为

证据,考订本书的问题。(3)反

证(4)理证。即是指在找不到

任何证据或现有证据不足以说

明问题的情况下,以义理作为判

定是非的依据,从而达到考订史

事的目的

考证成果的利用:《考信录》崔

述,《日知录》顾炎武,本书以

读书札记形式按经义、吏治、财

赋、史地、兵事、艺文等分类编

入,汇集成书。十七史商榷》王

鸣盛,廿二史考异》钱大昕,《廿

二史劄记》赵翼撰,王鸣盛、钱

大昕和赵翼被称为乾嘉考据学

三大家。

阶级分析方法:是指在承认人类

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划分为阶

级并由此产生阶级斗争的前提

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

点,从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的角

度分析社会历史现象的方法。作

用:(1)阶级分析法可以使我们

认识阶级社会历史的发展线索。

(2)阶级分析方法在史料的鉴

别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运用阶级

分析方法。注意问题:(1)阶级

艺术概论课后复习题答案

1.为什么说艺术是意识形态,也是生产形态? 2.简论艺术形态的主体性和对象化的存在这二者的内在联系(从文学、音乐、绘画等形态之一而论) 3.为什么说音乐是时间艺术而绘画是空间艺术? 4.舞蹈,作为时空艺术,其三要素有着怎样的构成关系? 5.怎样把握表演艺术的结构体系?重点结合戏剧进行分析。 6.你是否认同书法艺术是“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的综合显现?从书法艺术四要素进一步探究。 7.根据物化结构的不同,怎样划分艺术形态?根据符号体系的不同,怎样划分艺术形态?请简略扼要地进行概括和描述。 8.概述模仿说、游戏说、巫术说、表现说、潜意识说、劳动说的代表性观点及其长处与不足。 9.你如何看待艺术发生的原因? 10.艺术的发展是否具有历史继承性?如果有,体现在哪些方面? 11.艺术发展中的历史继承性与革新创造之间是什么关系?请作具体论述。 12.如何看待艺术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位置?试以马克思主义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理论加以论述。 13.简述艺术与政治、道德、宗教、哲学、科学之间的关系。 14.艺术具有哪些基本的社会功用?它是如何实现这些社会功用的? 15.怎样理解艺术作品是独立自在的艺术实践产品? 16.艺术作品的形式和内容关系及作用是怎样的? 17.理解各门类艺术的语言特点、区别和独特性。 18.艺术语言的功能有哪些? 19.怎么理解艺术作品的商品属性?尊重艺术作品版权与艺术生产有何关系? 20.艺术家的主体性包括哪些方面? 21.艺术家的创造性特征包括哪几方面?

22.为什么说创新是艺术家的使命?如何理解艺术个性对艺术家创新的影响? 23.艺术创新与继承是怎样的关系? 24.如何正确评价艺术家在社会中的作用? 25.简述艺术创作的理论和创作类型。 26.你怎样认识再现论和表现论? 27.探讨什么是中国艺术的精神。 28.怎样认识艺术的灵感? 29.结合创作实际描述艺术创作的过程。 30.艺术创作要具备怎样的主、客观条件? 31.为什么说艺术欣赏也是一种创造活动? 32.艺术作品中的再现因素和表现因素及其召唤的审美经验,各自有什么特点?例分 33.艺术欣赏主体面对作品发生审美共鸣,经历着怎样的心理过程? 34.结合自己的欣赏体验描述审美心象的产 35.艺术欣赏也有可能与创作者共忧乐、同呼吸,进入迷狂状态吗?简述之。 1.任何艺术,它的本质特性是审美的、创造性的意识形态,也是审美的、创造性的生产形态。艺术,是人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工具,借助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技巧,在精神与物质材料、心灵与审美对象相互作用、相互结合的情况下,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造性劳动。艺术,是人类按照美的规律创造世界,同时也按照美的规律创造世界自身的实践活动。艺术,又是人类能动的、创造性的实践力生产出来的精神产品 2.二者相互依存、有机统一。任何艺术形态都要求生产者主体把强烈的主观意识及主观因素渗透到生产过程里,赋以自己独特的艺术个性和气质、艺术风格和语汇、艺术天才和情感符号,“物化“到产品之中。如古琴曲《高山流水》,以悠扬悦耳的琴声成功的表现了浪花激溅、海鸟翻飞的自然景色,使得音随意转。其意境独创性和个性风格皆具有不可复制性。

史学概论练习题

史学概论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史学概论》课程是阐述有关(历史学)学科学习与研究基本问题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2.历史学的核心内容是(历史观)。 3.中国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著作是西汉时期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记》一书。 4.“西方史学之父”(希罗多德)撰写的《历史》,开创了西方史学的历史叙事体先河。 5.1845-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标志着唯物史观理论的正式形成。 6.中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著作是李大钊的(《史学要论》)一书。 7.古罗马史学家(塔西佗)的代表作有《日耳曼尼亚志》、《罗马史》、《编年史》。 8.意大利第一位著名的人文主义史学家是(布鲁尼),代表作有《佛罗伦萨史》。 9.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汤普森)的代表作是《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 10.20世纪中国新考证历史学派中最有史识的史学家是(陈寅恪)。 11.美国历史哲学家(海登·怀特)是后现代主义史学理论的代言人,著作有《元史学: 19世纪欧洲的历史想象》、《话语的比喻:文化批评论集》等。 12.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著作是东汉史学家(班固)撰写的《汉书》。 13.古代希腊史学中,最有代表性的史学家是希罗多德、(修昔底德)和色诺芬。 14.唯物史观从人类(物质生产)的实践活动出发,揭示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15.宋代史学家司马光撰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史学巨著。 16.现代科学形态的考古学萌生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 17.20世纪法国年鉴学派第二代杰出史学家代表是(布罗代尔)。 18.20世纪西方史学界最有影响的史学流派是法国的(年鉴学派)学派。 19.1955年英国史学家(巴勒克拉夫)在《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学》最先提出“全球史”的概念。 20.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有关中国思想史研究的代表作是(侯外庐)主编的《中国 思想通史》。 二、单选题 1.1930年( B )出版《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是运用唯物史观系统研究中国历史的开山之作。 A、梁启超 B、郭沫若 C、胡适 D、王国维 2.中国古代自( C )正式设立史馆,史官制度开始趋于规范化。

设计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设计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总述

二、教学时数分配

三、单元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和内容设置 导言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设计学的研究范围以及现状。【重点难点】重点是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和设计学的现状。 【教学内容】第一节设计学的研究范围 1)设计史 2)设计理论 3)设计批评 第二节设计学的现状 1)对当代西方设计的思潮的一般看法 2)对中国古代设计思想的初步研究 第一章“看”的意义 【教学目的】了解设计的多重特征。 【重点难点】重点是设计的科技特征设计的经济性质。 【教学内容】2、设计的多重特征 第一节设计的艺术特征 1)设计与艺术的渊源 2)设计的艺术含量 3)设计的艺术手法 4)不同设计的艺术特征 5)艺术推动设计 第二节设计的科技特征 1)设计与科技进步 2)设计与科学理论 3)设计是科学技术商品化的载体 第三节设计的经济性质 1)设计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 2)设计作为价值方法 3)设计作为经济体的管理手段 4)设计与生产和消费的关系第二章艺术是什么

第三章西方设计史 【教学目的】了解西方古代设计设计与工业革命西方19世纪设计,现代设计运动以及西方当代设计发展现状及展望。 【重点难点】重点是西方当代设计发展现状及展望。 【教学内容】 第一节西方古代设计 1)原始时期和古典时期的设计 2)中世纪时期的设计 3)文艺复兴时期的设计 第二节设计与工业革命 1)作为历史转折时期的18世纪 2)早期的设计师和工业家 第三节西方19世纪设计 1)19世纪设计发展的背景 2)19世纪的设计教育和设计改革 第四节现代设计运动 1)现代主义设计运动 2)大战后的设计 3)60年代的波普审美观 第五节西方当代设计发展现状及展望 1)60年代设计文化的复杂性 2)设计和后现代主义 3)新时代设计的方向 第四章设计的类型 【教学目的】了解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 【重点难点】重点是针对不同的专业掌握与之专业相谋合的重点范畴。 【教学内容】4、设计的类型 第一节视觉传达设计 1)什么是视觉传达设计 2)视觉传达设计的构成要素 3)视觉传达设计的领域 第二节产品设计 1)什么是产品设计 2)产品设计的基本要素 3)产品设计的基本要求 4)产品设计的分类 第三节环境设计 1)什么是环境设计 2)环境设计的类型 第六章设计批评 【教学目的】了解设计的批评对象及其批评者、设计批评的标准、设计批评的方式、设计批评的理论。 【重点难点】重点是设计批评的标准。

2020最新《艺术概论》题库及答案

2020最新《艺术概论》题库及答案

姓名成绩 温馨提示:同学们,经过综合学习,你一定积累了很多知识,现在请认真、仔细地完成这张试题吧。加油!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法国伟大作家雨果称建筑艺术的杰出作品为( A ) A、“石头的史书” B、“凝固的音乐” C、“巅峰性的艺术成就” D、“具有双成性的造型艺术” 2、以艺术形态的感知方式为标准,下列属于想像艺术的是( D ) A、绘画 B、音乐 C、戏剧 D、文学 3、德国伟大音乐家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又称为( D )交响曲 A、英雄 B、命运 C、田园 D、合唱 4、下列美术作品中,其不属于梵高创作的是( C ) A、《向日葵》 B、《鸢尾花》 C、《舞蹈》 D、《红色葡

萄园》 5、在美术成就方面,下面不属于“文艺复兴三杰”的是( B ) A、达芬奇 B、乔托 C、米开朗基罗 D、拉斐尔 6、对于文学体裁的划分,下面不正确的一种划分方式是( A ) A、一分法 B、二分法 C、三分法 D、四分法 7、黑格尔说,艺术史的起点是( C ) A、音乐 B、雕塑 C、建筑 D、摄影 8、在西方现代艺术中,被誉为现代艺术之父的是( D ) A、毕加索 B、梵高 C、高更 D、塞尚 9、马蒂斯是__D___画派的代表画家。 A、立体主义 B、达达主义 C、抽象主义 D、野兽派 美术作品《自由神引导人民》是下面( C )艺术家的作品。

A、库尔贝 B、杜尚 C、德拉克罗瓦 D、安格尔 11、“主题”一词始创于( B ),本是音乐术语,指的是乐曲中最富特征的核心乐段。 A、法国 B、德国 C、意大利 D、西班牙国画《溪山行旅图》是北宋( D )的名作。 A、张择端 B、吴道子 C、赵佶 D、范宽 13、《霓裳羽衣舞》是__B__代宫廷乐舞。 A、汉 B、唐 C、宋 D、元 14、( B )是艺术创作的中心环节。 A、艺术体验 B、艺术构思 C、艺术表现 D、艺术接受 15、下列不属于灵感的主要特征的是( D ) A、突发性 B、突破性 C、亢奋性 D、永久性 16、( C )是形象思维的根本特征。 A、形象性 B、情感性 C、想像性 D、审美性 17、凡是由两个以上的基形意象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单一

史学概论题目

课程习题 第一编什么是历史 客观存在的历史 1为什么说历史客观主义和历史相对主义的史学认识论都是错误的? 2.为什么说实践唯物主义的史学认识论克服了历史客观主义和历史相对主义的史学认识论的偏颇? 3.为什么说历史学与自然科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的认识对象.任务和方法的共同点与不同点表明了历史学既具有与其他科学同样的科学品格又具有不同于其他科学的独特性? 4.因为历史学的认识对象是一次性的.一去不复返的历史过程,就否认第一节历史真相的可知性和历史学成为科学的可能性,为什么是错误的? 5.为什么说从"人体解剖"推知"猴体解剖"的以今推古方法,与由历史遗迹推知历史原貌的方法是科学的方法? 主体化的历史 1.为什么说主体化历史与客体历史之间存在着既吻合又背离的关系?怎样才能尽可能增大吻合度.消减背离度? 第三章历史学从潜科学发展成为科学 1.什么是历史学的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 2.历史学的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有什么关系? 3.人本主义.科学主义和多元折中主义的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有什么特点? 4.马克思主义的史学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有什么特点? 5.为什么天命—神学史观在古代史学占据主导地位.人性—理性史观在近代史学占据主导地位? 6.为什么人性—理性史观不可能指引历史学成为科学?(以孔德.密尔为例) 7.为什么说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的史观都只看到真理的一个侧面,都不可能指引历史学成为科学?(以兰克学派和年鉴学派为例) 8.怎样克服人本主义.科学主义和多元折中主义的偏颇,坚持历史学的科学方向? 9.为什么说后现代主义的史学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本质上是不可取的? 第四章什么是历史发展规律 1.经验规律和科学规律的根本区别是什么?为什么说只有科学地区分两类规律,坚持"一元多因多果论"的规律观,才能坚持科学的因果必然性的决定论,避免陷入多元折中论和非决定论的困境? 2.为什么说孔德.密尔说的"共存规律"和"相继规律"都是经验规律? 3.为什么说因果必然性的普遍规律的抽象形式可以表述为"任何物质实体,由于自身内在特性决定,在受到不同的外部因素制约的条件下,必然出现相应的不同反应,从而必然产生出相应的不同结果"? 4.为什么说坚持科学地区分两类规律,坚持"一元多因多果论"的规律观,才能避免陷入机械决定论. 非决定论和多元折中论的困境? 5.怎样辨识社会历史现象中的经验规律和普遍规律? 6.怎样理解马克思在不同论著中对社会历史阶段所作的不同的归纳的含义? 7.怎样理解唯物史观揭示的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 8.唯物史观怎样超越唯心史观和机械唯物史观的对立而成为科学的社会历史观? 9.怎样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发展的动力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史学概论复习题参考答案

2011-2012第一学期《史学概论》复习题 1、广义“历史”定义。 定义:是已经发生了的事件、现象和过程,即客观历史本身,它包括自然史和人类社会史。 2、狭义的“历史”定义及其特征。 定义: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人类社会的历史;二是指对以往事件的记录和研究。特征:前者是客观的,后者则是带有主观倾向性的。 3、自然史和人类史的关系? (1)两者的共性:①一度性;②客观性。 (2)两者的差异:①对象不同:自然史以自然界的物质及其变化过程为研究对象;人类史是以社会中的人、人群的活动为研究对象。②产生的时间、变化的速度各不相同:自然界约有46亿年的历史,生物的历史也有30多亿年,且自然界的变化缓慢;人类的历史只有300万年左右,农业起源于1万年左右,人类最早的文明只有5500多年,且人类史的变化相对较快。③产生的途径和其中存在的规律不同:自然史是一种没有意识的存在,因此,自然历史的规律都不存在主体的选择规律;人类史是人类创造的结果。 因此,人类历史的规律往往不能简单地用因果关系来表达,而是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方向。 4、狭义“历史”二者间(人类客观的历史与历史撰述)的关系如何? (1)区别:①客观性:②主观性: 历史记录(一次主观化)、历史著作(至少二次主观化) (2)联系:客观的历史:是被反映对象(被加工物) 历史撰述:是反映结果(加工处理的产品)

5、何谓“历史学”? 历史学是研究历史矛盾运动过程及其规律性的科学。 6、历史学的学科特性?根本任务? 学科特性:是科学,而非艺术。 根本任务:揭示历史规律。 7、历史学的学科群是怎样划分的? (1)、理论部分(以历史、历史学为研究对象) 历史理论(历史哲学)、史学理论、历史认识论、史学方法论。 (2)、主题部分(以客观历史为研究对象) 按时间划分:史前、上古、中古、近代、现代、当代史等 按内容划分:世界史、地区史、民族或者国别史、专门史、历史地理等 按区域划分:美国史、日本史、中国史、中东史等 按专题划分:经济史、文化史、思想史、宗教史等 (3)、史学辅助学科(以史料为研究对象) ①目录学(搜集史料);②版本学;③校勘学;④辑佚学;⑤辨伪学;⑥考据学; ⑦训诂学;⑧史料学。(②-⑧,获得真实的史料) 8、历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课本14页) 史学与自然科学之间尊在这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关系。 9、历史学与哲学的关系? 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式,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问。 关系:①哲学为历史学提供世界观(历史观)和方法论。历史研究的每一个环节离不开这样那样的哲学世界观的理论指导,它的基本理论和原则,渗透在历史研究方方面面,成为史学理论的核心内容;②历史学位哲学提供经验拿和史实的依据。

《设计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设计概论》课程(0504041524)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中文名称: 设计概论 课程代码:0504041524 学分与学时:2学分 36学时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授课对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二、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 通过对设计学的研究范围、设计的多重特征以及东西方设计源流的分析,明确设计与特定的物质生产与科学技术的关系,设计与特定社会的政治、文化、艺术的关系。以设计学的涵盖范围为主体,探讨设计的特征、源流和研究方法。配合多媒体教学方式,以生动直观的图片资料强化教学效果。 三、学时安排 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 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及其现状 教学目的:了解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和现状。 基本要求:了解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和现状。 重点与难点: 重点:设计学的研究现状 难点:设计学的研究现状 教学方法:讲授 主要内容: 第一节设计学的研究范围 第二节设计学研究的现状 第二章设计的多重特征 教学目的:掌握设计的多重特征 基本要求:掌握设计的多重特征 重点与难点: 重点:设计的多重性 难点:设计的艺术特征 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演示图例 主要内容: 第一节设计的艺术特征 第二节设计的科技特征 第三章设计源流之一(中国部分)教学目的:了解中国的设计源流 基本要求:掌握中国设计的发展历史 重点与难点: 难点:中国的设计源流 重点;中国古代设计的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演示图例 主要内容: 第一节原始社会时期的设计 第二节奴隶社会时期的设计 第四章设计源流之二(西方部分)教学目的:了解外国的设计源流 基本要求:掌握外国设计的发展历史 重点与难点: 重点;西方的设计源流 难点;西方现代设计的特征 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演示图例 主要内容: 第一节西方古代设计 第二节设计与工业革命 第五章设计的类型 教学目的:了解设计的类型 基本要求:掌握设计的类型 重点与难点: 重点:设计的各种类型 难点:视觉传达、产品设计的特征 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演示图例 主要内容: 第一节视觉传达设计 第二节产品设计 第六章设计师

艺术概论试题及参考答案新版

《艺术理论》试题 A卷评分标准 一、解词:( 每题5分, 共50分) 1、什么是艺术流派? 艺术流派是指思想倾向、审美观念、艺术趣味、创作风格相近或相似的一些艺术家所组成的艺术派别。她们既要有明确的艺术主张, 还要有具体的创作实践、艺术成果和成就显著的代表人物。 2、什么是艺术作品的内容? 艺术作品的内容, 指的是经过艺术家选择、提炼、加工和改造过的人类生活的外部客观世界和内部主观世界。其构成因素包括题材、主题、人物、情感、环境等诸因素, 其中最为主要的构成因素是题材和主题。 3、什么是艺术批评? 艺术批评是艺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对艺术作品及一切艺术活动、艺术现象予以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的科学活动。 4、艺术传播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艺术传播的主要方式有三种, 即现场传播方式、展览性传播方式和大众传播方式。 5、什么是美育? 美育即审美教育, 是指运用审美的方式实施教育, 旨在提高

人们的审美感受能力、审美创造力及审美情趣, 以促进其人格的完善以及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升。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 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 6、什么是艺术中的幽默? 幽默是喜剧性的一种独特形态, 它把内容和形式中美和丑的复杂因素交合为一种直率而风趣的形式外化出来。幽默所引发的笑, 常常带有轻微的讽刺意味。 7、书法的涵义及其艺术特征是什么? 书法是以线组合文字的艺术形式, 它主要经过用笔用墨、结构章法、线条组合等方式进行造型和表现主体的审美情操。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是: ( 1) 线条与组合; ( 2 ) 具象与抽象; ( 3 ) 情感与象征。 8、什么是艺术欣赏的审美效应? 审美效应是艺术欣赏活动具体运作的结果, 也是艺术欣赏的作用和目的。艺术欣赏活动最为显著的审美效应, 是能够产生共鸣; 其二是能够陶冶欣赏者的情绪, 净化她们的灵魂; 其三是能够深化人们的哲思, 提高其精神境界。 9、什么是艺术创作的物化与表现? 即艺术家将自己在艺术构思中已经基本形成的艺术意象转化为艺术符号, 并以物态化的形式得以显现, 使之成为具体的、稳定的、可感的艺术形象、艺术情态或形象体系的过程。

史学概论 论述题 考试内容(标准打印版)

1、历史、史料、史学三者关系 历史:广义:自然界、包括人类社会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 狭义:人类社会发生、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 史料:历史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的痕迹 历史学:通过史料研究人类社会运动发展过程的一门科学,是历史固存的记载,历史经验的总结,历史规律的探讨。 关系:历史是历史学主要研究对象,史料是历史研究不可或缺的,是历史研究的起点。2、史学的功能 社会功能:①揭示性的功能:历史规律,发展趋向,来树立对社会人生的正确信念 ②教育性的功能:明是非,增强民族凝聚力 ③借鉴性的功能:总结教训 ④服务性功能:文物资料、陈列文物 学术功能:①观察分析问题能力 ②增添人类知识宝库 3、历史唯心主义的主要缺陷 ①“以往一切历史理论,之多是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考察产生这些动机 的原因,没有发现社会关系体系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没有看到物质生产发展过程是这种关系的根源。” ②与此相联系,“过去的历史理论恰恰没有说明人民群众的活动”。其注意的中心只是少数历 史人物的活动。 4、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 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一科学的历史观 ①最基本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两者之间的矛盾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的基本动力 ③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④阶级的存在仅与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⑤论证了社会生产在社会生活中的决定作用,解释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5、历史认识过程中三种形式及其各自解决什么问题? ①考实性认识(回答了历史是什么的问题),确认了历史现象和人物存在形态,判断历史 史料和历史现实的真实性,还原历史本来面目。 ②抽象性认识(解决了历史统一性、规律性和内在联系),确定个别现象外部形态,规律 性包含了必然性,进行了抽象性认识 ③评价性认识,研究历史现象在历史上和现实社会中的价值 6、历史认识对象的特点: ①历史是过去的客观存在,是以往人类发生、发展的过程,具有一维性 ②历史作为过去的客观存在,是不会变化的 ③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有阶段性可分 ④历史是一个继承扬弃的发展过程,考察历史应该是双方面的 ⑤作为客体的人类历史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同时又有自己的特色,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的产 物 7、当代史学方法论的总原则:整体化,从宏观上把握历史,从运动中考察历史,从联系中解剖 历史 当代史学方法论的主要特点:综合、立体、系统、比较、运动 8、历史主义基本内容:

史学概论复习资料

史学概论 【名词解释】 1. 史家四长:指的是要想做为一个史家必须具备的四种资格:即:史德、史学、史识、史才。史德是对过去毫不偏私,善恶褒贬,务求公正。史学是指要具备史学知识。史识是讲历史学家的观察力。史才是讲作史的技术。 2. 史学本体论:也即是对客观历史本质的反思。历史认识论和方法论则是对历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对客观历史的认识和研究方法上的理论思考。也有学者把史学本体论称为历史理论,认识论 和方法论称为历史学理论或史学理论。历史认识论:历史认识论是关于历史认识的理论,它与历 史本体论、历史方法论或史学方法论共同构成了历史哲学。具体说来,它是关于历史认识主体认识其客体的过程、特征、方法等等的理论,它主要涉及历史认识主体和历史认识客体各自的特点,二者之间的关系,涉及历史认识过程的特点、历史认识正误的原因及其检验方法,还涉及历史认识如何对实践乃至对现实发展进程的影响。严格说来,历史本体论是关于历史本体即客观历史进程的理论认识,也即历史理论,而史学方法论则涉及手段问题,因而历史认识论成为历史哲学的主要组成部分。 3. 三统三正:西汉董仲舒提出的历史循环论,并对邹衍的“五德终始说” 稍加变通后提出的理论, 以不同正朔为标志的改制法则。“三统”是指黑统白统赤统,中国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的黑、白、赤三统循环的神秘主义历史观。“三正”是指夏正商正周正,三正是春秋战国时代不同地区所使用的不同的历法制度。这种改制只是为了表明新的皇帝重新受天命统治人民,其实质却没有丝毫改变,这是一种唯心主义的历史观。 4. 计量史学方法:历史学的计量方法,是指把数学方法特别是数理统计方法运用于历史研究的一套方法,即运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对历史资料进行数据处理,进行史料分析从而得到结论的一种方法。从17 世纪到19 世纪,统计学方法的发展和统计资料的日益完备,已使历史研究引入了计算,逐渐形成了历史统计学,主要研究经济史和人口史,但由于计算手法的初级,研究的性质、对象与传统史学大同小异,所以还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计量史学。进入20 世 纪之后,新史学家们对历史的定性研究感到日益不满足,他们认为某种历史现象仅靠描述和定性往往是错误的,具有较大的主观随意性,而通过定量研究有可能对特定主题产生较精确的、有说 服力的认识。计量方法远未能成为取代其他方法的唯一科学的手段,并不能完全排除主观因素。特别是其成果的枯燥,使其日益远离普通读者,失去了史学的社会功能,这些都是计量史学亟需解决的大问题。 5. 历史学:是一门关于人类社会以往运动发展过程的学问。一般说来,它包括历史过程的记录、历史经验的总结、历史规律的探讨和历史发展趋势的预见。 6. “五德始终”历史循环论:一种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周而复始地经历同样阶段的理论。如中国战国末邹衍提出的“五德终始说” ,认为历史变化和王朝更替,是土德、木德、金德、火德、水德的相继更替,周而复始循环的结果。主张人类社会的变化是简单的重复循环过程的历史理论。 7. 历史解释:即历史的主体(历史学家)通过历史的中介(主要是历史资料,如文献资料、实物资料)对历史的客体(如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过程、历史规律等)作出相应历史观的解释。 8. 历史遗产:即人类活动过程中所创造的各种财富的综合,大致包括两类:一类是“物质文化” ,诸如各种生产工具、设备、生活用具、居住房屋、衣饰装束、交通工具等;一类是“精神文化” ,诸如科学文化知识、理想和情操、道德和礼仪、习俗和风尚、生活方式、情趣、爱好等。 9. 历史系统方法:用系统论方法研究历史,它要求把历史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观念出发,认识历史运动的整体过程,并进而从历史过程发展所表现的整体与部分(历史要素)结构、层次、环境的关系中,揭示历史的本质和规律,这就是历史系统方法的根本特点和要求。 【问答】 1. 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 1)社会历史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历史运动的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它可以通过人们有目的的、自觉的活动才能实现,因此历史必须重视研究人的活动和人本身的价值,重视人在历 史过程中的地位。 2)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积极或消极的作用。因此,必须深入到人们的社会存在中去研究人们的思想、观点和立场,从社会存在中去寻找产生的原因和答案。 3)社会性质、社会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存在于生产方式之中,必须用社会经济结构去说明社会的政治结构,用社会经济的变化去解释社会文化、哲学、宗教、科技、政治、军事、伦理等的变化,去说明社会历史的运动。 4)阶级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现象,与历史上特有的生产方式、经济关系相联系。阶级分析方法是观察和研究阶级社会中历史现象的基本线索和基本方法。正确运用阶级分析方法是研究历史的 基本要求之一。

历史系史学概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个命题包含三层意思:一是研究历史总是研究者现时 现刻的思想活动;二是历史研究是由现时生活需要激发起来的;三是历史是按 现时人的兴趣和价值取向来思考和理解的。这个命题含有明显的历史相对主义 的消极成分,但也含有一定的合理因素,那就是确认了一个事实:历史认识的 起点,来源于研究者感受到的现实需要。 列举从古自今史考的名著:司马光《通鉴考异》、顾炎武《日知录》、赵翼《廿二史札记》、钱大昕《廿二史考异》、王鸣盛《十七史商榷》、章学诚《文史通义》、崔述《考信录》 列举20世纪历史学概论性著作:曹佐熙《史学通论》、李则纲《史学通论》、周容《史学通论》、杨鸿烈《史学通论》、李大钊《史学要论》、朱希祖《中国史学通论》、蒋祖怡《史学纂要》。 列举史学方法著作: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姚永朴《历史研究法》、浮田和民《史学原论》、梁启超《新史学》 马克思史学的东西:翦伯赞《中国史纲》、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吕振羽《简明中国通史》 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列举出列举出五部查阅资料的工具书:唐代欧阳洵《艺文类聚》、北宋李昉、李穆《太平御览》、三国魏文帝时刘劭、王象等《皇览》、明解缙《永乐大典》、,清纪昀《四库全书总目》、宋代李昉﹑扈蒙﹑李穆《太平广记》、北宋李昉﹑徐铉﹑宋白及苏易《文苑英华》、清朝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唐初的虞世南《北堂书钞》 名解历史观:历史观又称“社会历史观”。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世界观与历史观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历史观 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这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 领域的延伸。阶级史观(革命史观) 又称阶级斗争史观,从阶级的视角去研究历史,研究各个历史阶层中不同主导的阶级和各个阶级的发展状况对所在历史时 期的影响、文明史文明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唯物史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综合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 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巨大的反作用。全球史观(整体史观)、(近)现代化史观、英雄史观、正统史观、个人历史观等。 历史比较研究法:历史比较研究法是对历史上同类事件、人物和现象进行比较 和对照,并分析其异同及缘由,从而寻求历史规律的一种方法。遵循“可比性 原则”——拿来作比较的事物,其材料必须是同类的,同一范畴的,采用同一 标准的,处理方法也是相同的。从历史事实出发进行比较。明确比较研究的主 题,确定比较对象。深入比较,找出异同。广泛验证,揭示规律。这样就有助 于克服史学研究的片面性、狭隘性,可以起到“间接实验法”的作用结论鲜明, 有说服力有助于开拓视野,启发思路,发现新问题。比较方法不是唯一的,也 不是万能的,结论会有不完全性或或然性,结论还带有很大的揣测性,容易产 生牵强附会。

《设计概论》教学大纲

《设计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5385209 课程性质:学科核心课程开课单位:美术学院 总学时:32 学分:2 适用专业:视觉传达专业开课学期:第四学期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设计概论》是视觉传达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主要对设计史、设计现象、设计基本原理等相关问题作知识性介绍、理论性探索。讲授设计的发生及设计发展历史,掌握设计的目的与原则、设计的形态与特征。通过学习,让学生较全面地掌握设计的基本理论,树立正确的设计观念,完善知识结构,扩展设计思路,提高学生的设计文化修养。 二、教学要求 理论知识方面: 1.了解艺术设计的设计现象、设计基本原理、设计基本规律。 2.理解设计的发生及相关设计历史。 3.熟练掌握设计的目的与原则、设计的形态与特征。 二、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先修课程:设计素描、色彩、平面构成 后续课程:本专业方向模块其它课程 三、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导论:设计学概述(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设计学的研究范围,掌握设计学的三个分支:设计史、设计理论、设计批评。 2.本章重点:了解设计批评发展概况,掌握设计史论的代表人物。难点:掌握设计批评的四个标准。 3.本章教学方法:讲授式

教学内容 设计学的研究范围 设计学的三个分支: 一、设计史 1.重点掌握设计史论著的代表人物。 2.掌握对设计史作出贡献的两位美术家。 3.掌握设计史的历史分期。 二、设计理论 1.了解西方设计理论发展概况。 2.掌握我国古代经营一词的概念。 三、设计批评 1.了解设计批评发展概况。 2.掌握设计批评的四个标准。 第一章设计的概念与内涵(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设计概念的由来,设计概念的内涵 2.本章重点:设计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难点:理解不同历史阶段设计的服务对象的差异。 3.本章教学方法:讲授式 教学内容 第一节设计的概念 设计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 一、为手工业生产而设计 二、为机器生产而设计 三、人工智能设计 第二节设计的定义及其范围 第三节设计的内涵、原则及依据 第二章中西方古代设计的发展(8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中西方古代设计发展的轨迹,掌握中西古代工艺美术的发展状况。 2.本章重点:古代工艺美术重要门类 3.本章教学方法:讲授式、讨论式 教学内容

艺术概论习题及答案

精心整理 填空: 创作过程可分为生活体验、艺术构思、意象物化三个基本阶段。 象思维的主要特征有形象性、想象性、情感性、艺术个性、审美性。 作品主题的产生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作品的思想内容,二是作者的情感上的偏爱。 朝闻早在50 名词解释: 术语言:指的是它在艺术作品中起到类似语言的表情达意的作用。事实上艺术语言就是艺术作品的物质是作品的外部形式。每个种类的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如绘画语言包括线条、色彩、构图等;音旋律、和声、节奏等;电影语言包括画面、声音、蒙太奇等。

术直觉:就是在一定的艺术心理定势的不知不觉的导向和作用下,对客观事物感知后,不经过复杂的逻辑过程而直接、迅捷的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思维活动。 代主义创作方法:是指艺术家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通过艺术形象的典型化,真实的再现生活的一种它的基本特征是:艺术描绘的客观性、艺术形象的典型性、思想倾向和情感的隐蔽性。 术风格:简单地说,风格就是艺术作品的因于内而符于外的风貌,是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 术意境 术流派 象思维 型艺术 境 简答题 何理解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是对立统一、互相包容、互相转化的关系。两者都以对方的存在而存在。不可想象内容的形式和没有形式的内容。所以也不存在只有形式或只有内容的艺术作品。“如果形式是内容的和内容紧密的联系着,你要想把它从内容分出来,那就意味着消灭了内容;反过来,你要想把内容从

,那就等于消灭了形式。”另外形式是内容的外观,形式不佳,肯定会影响对内容的鉴赏。所以,在,从这一意义上说,艺术形式确是具有先行性的,而且也是有决定性的,另外,从接受角度来看美术等作品它们的形式本身就是内容,就是说这些作品形式不但体现了作品的内容,同时它们也决定了自已完成的作品中,内容与形式是紧密结合的,成为一个整体的两个方面。【P-398】 述道德、宗教对艺术发展的影响。 2):第一,其次,在 式样中, 现。艺术作品的格调有高下雅俗之分。它们首先体现在作品的思想内容和创作立意方面。对生活中的假、恶、丑的判断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创作格调的高低。一般来说,进步的世界观、积极的人生审美理想以及创作上的社会责任感是创作高格调的艺术作品的基础和前提。俗与雅是衡量作品格调高要标准。高格调的艺术作品一般来说有着健康的内容,深刻的思想,也就是说,它能触及生活的本质的丰富性与复杂性,给世界和人生以新的解释,赋予生活以新的意义,在格调高的作品中还能体现艺

设计概论课程标准[详]

《设计概论》课程标准 一课程的基本情况 课程中文名称:设计概论 课程英文名称:Design introduction 课程代码: 适合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课程性质: 该课程是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理论课程,主要研究和概述设计现象、设计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等相关问题的一门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较全面地掌握设计的基本理论,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设计文化修养以及对前人、他人的设计成果的吸收能力,扩展艺术思路,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对设计艺术理论的认知与思考力,为专业学习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课程学时:32 课程学分:2 二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个人特点和风格,开发艺术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思维,培养学生创造独立艺术创作的能力。通过学习设计概论,掌握设计理论研究的一般方法,学会运用非文字形式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了解设计的基本概念、形成自己对设计的认识。 1、能力目标 (1)逻辑思维能力 (2)想象力、创造性的思维 (3)对设计艺术理论的认知与思考力 2、知识目标 (1)了解何谓设计; (2)设计的本质与特征; (3)设计的形态、思维与美学; (4)设计风格学; (5)设计与科学技术; (6)设计心理学; (7)设计的历史; (8)设计与教育 3、素质目标

(1)培养审美能力; (2)具备独立创作的能力; (3)具备设计的系统理论知识; 三、课程设计思路 1、优化课堂目标要求 在每一节课授课前,要客观、准确地确定出本节课知识点掌握上的要求,能力培养上的要求以思想方法上的要求等,并在每一个知识点的讲授和能力训练过程中,根据不同对象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标准。这种优化了教学目标要求有明确的表达,一定的衡量标准,具有较强的控制性可操作性。通过一系列的阶段性具体要求,能够引导学生很快地整体把握设计课题类型特征及设计要点,早日进入设计状态,并注意及时按进度要求转换角色,保证按时间要求完成作业。 3 、优化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容、自身特点及学生知识、能力水平和个性发展的特点,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以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吸收、掌握专业知识技能。例将设计作业容同实际工程相结合,让学生真题真做,以达到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强化其设计能力的培养与锻炼。 4 、优化导学关系。 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过程的统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不能有计划地提供学习容,恰当点拨和诱导,就不能保证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量的知识和技能,这就需要教师把所授知识转换成更贴近学生认知结构的教学容,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正确处理好“ 教” 与“ 学” ,即“ 主导” 与“ 主体” 之间的辨证关系,确立起学生应有的主体地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明确“ 学” 是教学的中心。“ 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妙在开窃” ,教师的职责在于“ 引路” ,而不是“ 包办”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善于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去理解、分析、加工所授教材容,把学生看做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学习本身的执行者。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了解学生、关注学生,收集、加工在学习过程中发出的每一个信息,及时教育引导,使他们不仅能够主动学习,而且学会学习,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自主地理解知识,自主地观摩事物,自主地发展思维,进而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知道,艺术离不开创新,设计离不开创意,在共性基础上个性创造实际上是建筑装饰设计师最为重要的素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会使学生处在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中,其个性必须受到压抑。为此,对一些叙述性较强的课堂教学容,坚决摒弃那种“ 教师疯讲,学生傻记” 的填鸦式、满堂

(全新整理)10月浙江自考试题及答案解析艺术概论试卷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艺术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504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中,始终起重要作用的心理要素是__________。 2.典型化作为创作典型的过程和方法,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 3.__________是美术的基本手段,也是它最主要的特征。 4.现代工业设计在国际上被称为__________。 5.书法的艺术特征,一是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 6.__________是摄影艺术独特的本质特征。 7.艺术起源于__________,是二十世纪以来西方艺术发生学中影响最大的一种理论。 8.黑格尔认为艺术史的起点是__________。 9.艺术家的修养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及表现才能。 10.__________是两个以上不同的音按一定法则同时发声而构成的音响组合。 11.在戏剧中,__________是最基本的表现形式与手段。 12.__________是中国传统说唱表演艺术的总称。 13.__________是电影构成画面语言的重要手法之一,它可以使镜头之间通过组接,获得更多更深的涵义。 14.《牡丹亭》的作者是__________。 15.小说《家》、《春》、《秋》的作者是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6.倪瓒说:“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写胸中逸气耳”,这说明了艺术的 () A.再现性 B.表现性 C.真实性 D.典型性 1

史学概论试题库及相应标准答案

史学概论试题库及相应标准答案: 一、填空题: 1、有关历史运动的历史观点有: 、 2、有关历史动力的历史观点有: 、 、 3、有关史学功能的历史观点有: 、 4、历史文献学包含有 、 辨伪学等。 5、历史学以历史资料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有 、 等。 6、《当代史学的主要趋势》的作者是英国著名史学家 7、意大利史学家 的代表作是《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 8、史的初意是 9、孟子说“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 ,这里的 10、历史的基本属性是 11、 史学的代表人物是孔德。 12、意大利史学家克罗齐认为历史即哲学,他奠定了 13、历史学是 14、历史是 15 、 历 史 学 的 学 科 结 构 可 分支学科和 版本指 、印本也兼及写本。 刻本按刊刻者又可分为殿本书、 我国古代的正统史观有 中国资产阶级史学的倡导是以 王国维“二重证据法”指的是以 史学理论包括史学本体论、 史”是 的科学。 规律论等。 地理环境论等。 、经世史观等。 、训诂学、辨伪学 的意思。 的基础。 的过程。 分为以客观 的分支学科。 历史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以历史学本身为研究对象的历史学分支学科指的是 现在知道的最早的刻本书是公元 陈垣的《古教四考》是 陈垣在 元史研究方面的著作有 、 、私家自刻。 、圣人史观。 写的《新史学》为标志的。 补正 、 三个部分。 和。 年中国唐朝刊刻的《 》卷子。 、 和《摩尼教入中国考》 。 、 和《元秘史意 音用字考》。 26、顾颉刚在《 》中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观。 27、公元五世纪 之后西方史学成了一门独立的学问, 他也因此获得了西方 “史学之 父”的殊荣。 28、西方古典的世俗的历史学特点是 29、希腊最早的史迹,是靠《荷马史诗》流传下来的,它由 分组成。 两部 30、古罗马最杰出的史学家是 和 ,而 论发展的最高水平。 的史学理论标志着古代欧洲史学理 31、中世纪的史观主要是 32、神学家奥古斯丁的《 》奠定了中世纪西欧基督教神学历史思想基础。 33、 14-16 世纪文艺复兴中产生了人文主义史学以 与 为主题。 34、18 世纪启蒙运动中理性主义史学以 和 为主题。 35 、 十 九 世 纪 被 称 为 历 史 学 的 世 纪 , 在 前 期 的 西 方 史 坛 占 据 主 导 地 位 的 是 ,中后 期是 ,下半叶是 。

东师《史学概论16秋在线作业2

东北师范大学东师史学概论16秋在线作业2 一、单选题(共 30 道试题,共 75 分。) 1. 下面哪一种史书不属于“二十四史”()。 A. 《后汉书》 B. 《北齐书》 C. 《国语》 D. 《三国志》正确答案: 2. 下面哪一种关于“历史”的说法,是主观叙述的历史()。 A. 历史是人类的生活 B. 历史是过去的政治C. 历史是为活着的人而重建的死者的生活 D. 自文明社会产生以来的人类经历正确答案: 3. 中国古代史书中,有“四史”之称,下面哪一种史书不属于“四史”()。 A. 《史记》 B. 《三国志》 C. 《后汉书》 D. 《晋书》正确答案: 4. 中国的典制体通史是由谁创立的()。 A. 郑樵 B. 杜佑 C. 刘知几 D. 马端临正确答案:5. 《上帝之城》是谁的作品()。 A. 格雷戈里 B. 比德 C. 奥古斯丁 D. 爱因哈德正确答案: 6. 在中国古代史学史上,突出强调史家应具备“史德”和“史义”的是哪一位()。 A. 郑樵 B. 刘知几 C. 章学诚 D. 黄宗羲 正确答案:7. 纪传体史书中有“书”、“谱”、“志”、“略”,其中,哪一种不属于记载典章制度的()。A. “书” B. “谱” C. “志” D. “略” 正确答案:8. 下列哪一说法,与历史学的社会功用不符()。 A. 历史学具有认识和记忆功能 B. 历史学具有借鉴功能 C. 历史学可以准确地预知未来 D. 历史学具有教化功能正确答案: 9.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哪一位史家首先提出了“中世纪”的说法()。 A. 布鲁尼 B. 比昂多 C. 马基雅维里 D. 圭昔亚狄尼正确答案: 10. 中国古代,历史编纂学十分发达。其中,有“三大编纂体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