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国的对外贸易

英国的对外贸易

英国的对外贸易
英国的对外贸易

英国的对外贸易

英国是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强国,在世界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英国是世界上第六大经济体,经济发展程度高,市场体系成熟,近几年来英国经济克服了世界经济衰退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保持了稳增长、低物价、高就业、福利改善的运行态势,实现了过去200年英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一个最长的经济持续增长期。

第一部分对外贸易形式、特点、体制、及政策

一、国际贸易的必要性

1、国际贸易是生产力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当生产力发展出现了分工私有制就

产生了贸易,国际贸易的产生还必须出现国家,国家与国家之间贸易就是国际贸易。

2、国际贸易是各国追求比较利益的必然结果。相对成本的不同,为两国之间的互利的

分工和贸易创造了条件,两国都专门生产本国占相对优势的产品,并互相交换,对

贸易双方都有利。各国生产成本不同,各国总能够找出在某种产品生产上的相对优

势,只要正确地利用这种生产上的相对优势,积极地开展对外贸易,就能够增进本

国的利益。

3、国际贸易是各国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的需要。在现代化的社会大生产中,

许多产品的生产都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特点,生产规模扩大,平均生产成本反而降低,这样就形成了规模经济,各国能够在世界范围内选择其所需的原料及机器设备等,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使劳动力价值降低。

4、国际贸易是进一步满足各国需求,增进各国福利的需要。由于各国消费偏好或需求

的不同,即使两国的生产能力完全一致,也会使双方的贸易成为必要。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收入变动引起需求变动,导致国际间工业品的双向贸易成为必然。

二、英国国内经济现状

1、英国自然资源情况。英国是欧盟中能源资源最丰富的国家,能源产业在经济中占有

重要地位,主要工业有采矿、冶金、化工、机械、电子、电子仪器、汽车、航空等。

生物制药、航空是最具创新力和竞争力的行业,服务业是英国经济的支柱产业。英国的农业以乳畜业为主,较为集中,高度机械,英国的主要能源生产大约占总GDP的10%。服务业特别是银行业,保险业以及商业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最大,而工业的

重要性则不断下降,尽管英国仍是欧洲最大的军火,石油产地、电脑、电视和手机的制造地。

2、英国经济发展历程。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英国与其他西方经济体一起遭受

重创,2009年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自2008年第二季度开始连续6个季度大幅下挫,金融危机后,英国政府迅速采取了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措施。在采取了扩大货币发行量即定量宽松措施及维持低利率之后,英国金融系统在过去6个月已稳定得多,虽然英国经济面临较多的不利因素且整体复苏尚需时日,但从2009年下半年以来有所回升,2009年9月英国工业生产以两年来最快速度增长。

3、英国经济发展现状。英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在2009年居世界第七,落后于美国、

中国、日本、德国、法国和意大利。英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英国经济比上年萎缩5.0%,比第一次发布的下降4.8%下调0.2个百分点,初步统计2年英国现价国内生产总值为13964.74亿英镑,同比名义下降3.6%。

三、英国对外贸易现状

1、英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英国是世界经济强国之一,是世界第四大贸易国,贸易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 5 %以

上,商品和劳务出口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25 %。英国主要出口机械、汽车、航空

设备、电器和电子产品、化工产品和石油,主要进口原材料和食品。

(1)、出口情况。机电产品,化工产品,运输设备和矿产品是英国的前四大类出口商品,2009年占英国出口总额的23.2%、18.6%、11.8%、和1.4%。

英国出口项目占总出口货物比重简表(表1)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英国的出口货物中,制成品占有很大比重,在五年中都是60%以上,但是从趋势上看,这个比重随年份减少。农业原材料整体呈小幅度

上升趋势,在年有所波动。食品、燃料、矿物和金属,都是上下波动,整体呈稳

定趋势。

(2)、进口情况。英国的主要进口商品是机电产品,运输设备,化工产品和矿产品,2009年进口1067.1亿美元,604.8亿美元 531.4亿美元和521.7亿美元,占

英国进口总额的20.9、11.8%、10.4%、10.2%。其中在机电产品、化工产品和

运输、设备方面、德国均在英国市场上居首位在运输设备市场上更是占到了

25.9%的绝对优势。

英国进口项目占总进口货物比重简表(表2)

从上表可知,在英国总进口中,制成品的比例依然最大,而且比较稳定,燃料以及矿物和金属呈增长趋势,食品和燃料所占比例较小,而且也比较稳定。

2、英国对外贸易总体情况

英国总体贸易情况简表(单位:英镑)(表3)

从上表看,英国自2008年到2012年,出口贸易总额呈现增长的趋势,保持贸易逆差,但总体有所缓解;出口货物总额在持续增长,但是贸易逆差也在增大;出口服务贸易总额在增长,在服务贸易上,一直保持贸易顺差,而且贸易顺差在扩大。

3、英国对外贸易地区结构

英国与8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关系,主要贸易对象是欧盟、美国等,英国前20个贸易国主要是发达国家,其中欧盟成员国占9个。

2009年英国对外贸易国家简表(表4)

由上表可知,英国对外贸易中,对美国、法国、爱尔兰、都是贸易顺差,而对德国、荷兰、中国则是贸易逆差。

四、英国对外贸易形式与特点

1、英国对外贸易形式。

(1)主要贸易形式英国对外贸易分为进口和出口,由表1可知,英国对外贸易中加工贸易占大部分,大概在60%左右,而且都是制成品。其它的初级产品及原料,

比如矿物和金属所占比例较小,约为3.5%。此外还有其它贸易方式:(2)其他贸易形式:一般贸易(包销、代理、寄售、拍卖、展销、招标、投标),商品期货交易,对销贸易(易货贸易、互购贸易、转手贸易、补偿贸易)。

2、英国对外贸易特点。英国是世界贸易大国,外贸依存度大,外贸对国内经济有重要

影响。大力发展对外贸易是英国提高就业,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的重要战略。英国对外贸易现状与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进出口商品结构方面,进出口商品为机器设备、电机和电气产品、汽车及其零件、石油、珠宝及贵金属、药品、光学仪器、有机化学品、飞机及塑料制品等,

因此在进出口贸易中制成品的比例较大,由表1得出。

(2)、对外贸易增长,贸易逆差扩大。2008年以来,英国对外贸易呈增长的趋势但贸易逆差不断扩大,由表3就可以得出 2009年以及2011年贸易逆差出现大幅增

加。

(3)、欧盟区域内贸易占主导地位,欧盟是英国最主要的贸易区域。这个结论由表4的

数据分析就可以得知。

(4)、贸易关系以美国、欧盟为主。英国与8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关系,主要贸易对象是欧盟、美国等。主要出口国为:美国、德国、法国、爱尔兰、荷兰、比

利时和卢森堡等;主要进口国为:德国、美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等。

英国前20个贸易国主要是发达国家,其中欧盟成员国占 9个,发展中国家只有

中国、南非和印度。

五、英国对外贸易政策及体制

1、对外贸易政策

(1)英国的自由贸易政策

A、英国总体实行的是自由贸易政策,但是不是纯粹的自由贸易政策。在经济全球化

下,自由贸易政策成为世界贸易政策主流,但存在正当的贸易保护。竞争力强

的行业倾向自由贸易政策,而竞争力弱的行业倾向保护贸易政策;在同一行业,

竞争力强的企业倾向自由贸易政策;而竞争力弱的企业则寻求保护贸易政策;

在一个国家,以国内市场为主的企业偏于贸易保护政策,而以国外市场为主的

企业倾向自由贸易政策。由表1就可以得出,英国在制成品中占有较大优势,

围在原材料及燃料对外贸易比例就相对小。

B、贸易自由化发展不平衡。就贸易领域来说,由表3可知英国货物贸易自由化程度

高于服务贸易;工业部门的自由化程度高于农业;出口贸易自由化程度高于进

口贸易自由化。由表4知,英国主要贸易国是欧盟成员国,可见高级阶段的地

区经济贸易集团内部自由化程度高于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内部的贸易自由化。 C、自由贸易政策不时受到干扰。由表1、表3都可以看出2009年的数据波动明显

强于其他年份,这是因为2008年经济危机对英国国际贸易政策的影响。在不

平衡发展规律作用下,世界经济、各国经济都处于不平衡发展中。当经济高涨

时,自由贸易政策比较盛行;在经济危机下,自由贸易政策被干扰。

(2)英国的保护贸易政策

对于开放国内市场,英国政府持积极态度,但也采取适当的非关税措施。英国政府在此方面的立场是:在考虑到各种宏观因素的同时,也要考虑各行业及个人的利益,以确保有关措施的使用并完全反映英国国家的整体利益。

A、英国进口许可证制度。欧盟成员国之间大部分货物的进口,不需要进口许可证,

但是,某些进口则需向有关部门申请许可证。在多数情况下,进口受到限制的

货物,如已在欧盟内部流通,在进入英国时,则不再需要许可证。

B、英国进口限制。由英国贸工部进口许可证司实施的进口限制分为两部分-欧盟进

口限制及国内进口限制。欧盟进口限制包括纺织品及成衣、钢铁和其他产品等

三个方面;国内进口限制,大部分轻型武器及弹药的进口需要进口许可证,进

口许可要求也适用于武器零部件的进口,某些核材料,在进口至英国时,需要相关的进口许可证;制裁:由于外交政策等需要,配合某些国际组织限制同某些国家进行贸易往来的具体措施。

C、英国的反倾销、反补贴政策。英国在贸工部内建立了反倾销小组,其主要工作

是,从英国的利益出发,做好协调工作。

2、对外贸易管理体制

(1)贸工部。管理全部工业行业和贸易事务。其中包括国际贸易政策、促进出口和对内投资的政策、以及欧盟内的经济事务。

(2)外交部。派遣商务外交人员、协同贸工部和国际贸易总局负责国外部分的促进出口工作。

(3)国际贸易总局。负责研究与开发出口市场,对有关政府部门和出口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技能、项目、资金等支持,外派和接待贸易团体及商展,以及促进石油和天然气出口等)的基础上正在组建的新部门。

(4)出口信贷担保局。为企业性质的政府部门,业务受贸工大臣和财政部的管辖,职能是帮助英国公司克服向海外销售和投资的风险,为英国项目和生产资料出口商提供拒付款保险、为对外投资提供政治风险的保险、为英国私营保险公司对出口的保险提供再保险。

(5)国际发展部。负责制定所有国际发展事务的政策,其中包括以合作成员的身份与各发展中国家的政府、世界组织以及英国国内和国际上的非官方机构,协定各种支持英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通过双边项目、投资和援助来协助贫困国家改善经济、贸易和生活水平,同时帮助英国企业发展海外业务。

(6)海关与货物税务署。负责对一般进出口货物的具体控制管理、征收货物税(包括增值税VAT)和对外贸易统计。对特定国家进行进出口的控制管理,比如对从欧盟内某些国家商品的进口管制、对某些国家的贸易制裁或禁运管制等。HMCE的管制范围较宽,涉及特定动物,肉、鱼的卫生标准,濒危动、植物,文物和艺术品,其中包括照片、文件、手稿和考古学材料等。

第二部分英国对外贸易案例分析

选取案例为英国与中国之间的贸易往来

一、中国与英国进出口贸易合作情况简介

中国是英国在亚洲的传统重要贸易伙伴,双方经贸往来源远流长。近年来,在中英两国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双边经贸合作不断深化,成效显著。英国目前是中国在欧盟内第三大贸易伙伴,最大的投资来源地和主要目的国,中国是英国在欧盟外第二大贸易伙伴。根据中方统计,2010年1-12月,中英货物贸易额为500.8亿美元,并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27.9 %。其中出口387.7亿美元,增长24%,进口113亿美元,增长43.5%。

据英方统计,2010年1-11月,中英货物贸易额为345.6亿英镑,同比增长28 %。其中出口276.2亿英镑,增长24.4%,进口69.4亿英镑,增长44.3%。

英国是欧盟内对华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截至2010年11月底,英国累计在华实际投资169.9亿美元。英国是中国在欧盟内的第二大投资目的国,截至2010年11月底,我对英非金融类投资总额约7亿美元。英国也是欧盟国家中中资银行最多的国家。近年来,重大双边投资并购项目不断涌现,其中壳牌南海石化项目总投资额达40亿美元,是我国目前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我国上汽/南汽集团并购英国罗孚汽车公司,也成为中国汽车企业“走出去”的典型案例。

服务贸易方面,中英金融合作领域不断拓宽,业务渗透加深。目前,已有7家英资银行、4家英资保险及1家再保险公司在华设立营业性机构。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于2007年3月成为内地首批完成本地注册的外资银行。2008年1月,伦敦证券交易所在北京设立办事处。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保险等先后在英国设立了分支机构,取得英国法人资格,国家开发银行投资30亿美元入股巴克莱银行。在专业服务领域,已有14家英国律师事务所在中国设立了办事处,1家中国律师事务所在英国设立分所。

此外,创意产业成为合作新领域,北京奥运、上海世博、广州亚运等大型活动吸引了英国创意企业的目光,一些中国企业也投资于英国的创意产业。

中英双方领导人均高度重视发展双边经贸关系:

2008年1月,英国前首相布朗访华期间两国领导人确立了2010年双边贸易额达到600亿美元的目标。

2009年4月胡锦涛主席出席伦敦G20峰会和2月份温家宝总理访英期间,中英领导人传递了对中英经贸合作前景的乐观与信心。

2010年11月英国卡梅伦首相率4位内阁大臣、40多名重量级企业家成功访华,达成多项重要协议,并提出了2015年使中英双边贸易额翻一番、达到每年1000亿美元的新目标。

2011年1月李克强副总理访英又给中英经贸合作注入了新的动力,双方签署能源、金融、文化等领域的15项协议,涉及金额达46.8亿美元。

目前,中英双方已建立了中英经贸联委会、中英经济金融对话、中英能源对话等多层次的双边经贸交流机制。

二、中英双边贸易迅速增长

据中国海关总署发布数据,在2013年中英双边贸易增长11%的基础上,2014年1-7月增长22.3%。 1-7月中英货物贸易总值444.8亿美元,其中中国对英出口307.1亿美元,增长17.3%,中国自英进口137.8亿美元,增长35.1%。

2014年以来,中英贸易增长势头旺盛,一直引领中欧贸易。英国已超越荷兰,成为中国在欧盟内第二大贸易伙伴。7月单月,在中国全球进口增速为负的形势下,自英进口持续提速,达到35.3%的高位;对英出口表现抢眼,增幅高达18.8%。

目前,英国主要从中国进口前三大类商品是机电产品、纺织品及原料和家具玩具,出口给中国的前三大类商品是运输设备、机电产品、化工产品,其中运输设备占出口商品额的三分之一以上。

《金融时报》2014年8月13日报道,英国的时尚零售品牌“Topshop”和“Miss Selfridge”与中国时装零售网站“尚品网”达成协议,其品牌产品下个月将在中国网购市场上亮相。英国两个品牌的所有人菲利普格林爵士表示,随着品牌全球扩张的继续推进,进入中国市场将成为向前迈出的重要一步,利用中国网络覆盖的威力,其产品面向的是世界上最激动人心的消费市场。

三、中英贸易特点

1、双边贸易不断增长,但存在部分贸易保护政策,是不完全的自由贸易政策。中英双

边贸易始于2O世纪5O年代,6O年代平均贸易额为2亿美元左右,1995—2004年,贸易总额不断增长占英国贸易总额的比重逐年增加。2004年中英双边贸易总额同比增长24.O2% ,从中国进口、向中国出口以及中英贸易总额分别约占英国总进口额、总出口额以及对外贸易总额的4.23 %、1.25%和2.94%。2005年1-9月,中英双边

贸易额 265.3亿美元,同比增长24。其中,英国对中国出口36.5亿美元,占英国出口总额 1.3%,同比增17.6%,在英国的出口国中,中国排第17位,英国从中国

进口228.18亿美元,占英国进口总额的6.2 %,同比增长25.1%。英中贸易逆差额为192.3亿美元,同比增长26.7%,仅次于德国居第二位。

2、贸易结构改善,机电产品占主导,体现了贸易自由化发展不平衡,2004年中国机电

产品对英出口39.4亿英镑,约占对英出口总额的37%。2005年,主要出口电子和电气产品、机器设备、服装等,此3类商品的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4.68%。英国对中国出口最大商品也是机电产品,2004年对中国出口21.78亿美元,约占英国对中国出口总额的50%,2005年,英国对中国出口的主要商品为机械设备、电子和电气产品等,如2005年5-9月,英国出口中国的机械设备、电子和电气产品合计占对中国出口总额的41.52%,进口中国的电子和电气产品机器设备、服装(包括针织和非针织)占从中国进口总额的46.8%。

四、中英贸易2013年合作概况及前景展望

1、 2013年是中英经贸合作突破之年。中英经贸关系延续了2013年的强劲势头,取

得了新的突破。合作领域扩宽,重大项目频现,广度和深度提升,呈现蓬勃发展的

态势。

(1)双边贸易“量”“质”齐升

A.2013年,中英双边贸易突飞猛进,创历史最高水平,首次突破700亿美元大

关,同比增长11%,远超同期中欧贸易2.1%的增长率。2013年,中国对英出

口首次突破500亿美元大关,达到509.5亿美元,同比增长10%。中国取代

德国成为英国机电产品最大进口来源地。此外,中国纺织服装、家具玩具、

鞋帽箱包等产品档次升级,在英保持了较高的市场份额。

B.英国汽车对华出口势头强劲,全年超过11万辆,金额接近70亿美元,创下

新纪录。根据路虎捷豹统计,2013年,路虎捷豹对华出口突破8万辆,占其

全球出口四分之一。英国农产品有望成为对华出口新增长点,猪肉产品已实

现对华出口,海产品和乳制品对华出口前景看好。

(2)合作纵深扩展

2013年来,中英在多个领域的合作取得重大突破,意义和影响深远。

A.基础设施合作迈出坚实步伐。2013年,在中英两国召开的中英财金对话期间,

签署了民用核能合作备忘录,为中国核电企业进军英国核电市场奠定了政治

基础。英国的核电市场进入有贸易保护政策限制,例如进口许可证制度,某

些核材料,在进口至英国时,需要相关的进口许可证。

B.两国领导人就中英高铁建设合作达成共识。卡梅伦首相表示欢迎我国企业参与

英国高铁建设。两国高铁合作显现出光明前景.

C.金融合作势头迅猛。2013年,中英在人民币跨境交易合作方面大踏步前进,

硕果累累,伦敦作为人民币离岸中心的轮廓日渐清晰。2013年,伦敦的人民

币交易量增加了50%,使英国首都成为全球仅次于香港的人民币离岸市场。中

英签署的2000亿元人民币的货币本币互换协议,是中国同七国集团国家签署

的首个此类协议。伦敦获得800亿人民币RQFII额度,首只交易基金近日在

伦敦证交所上市。中国银行伦敦分行在英发行25亿元人民币债券,成为继工

商银行、建设银行之后第三家在伦敦提供人民币投资产品的中资银行。

D.新的合作领域不断涌现。2013年10月,两国政府宣布建立2亿英镑的联合

研发基金,为两国科技合作注入了活力。医疗卫生和养老有望成为中英两国

合作新领域。在非常规能源领域,英国石油企业积极参与中国页岩气勘探开

发,大有捷足先登之势。

E.英国企业对华投资热情重现。同时英国也很重视反倾销政策,组成反倾销小组,

保护国家自身利益。英国企业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并且随着英国经济形

势好转,英国企业加大了对华投资力度。2013,汇丰集团为汇丰中国注资30

亿元人民币,新开21家网点。怡和集团拟在华投资近50亿元,参与中国酒

店、高端地产的开发。英国石油公司在华合作的珠海炼厂三期扩建项目动工

在即。

(3)中国对英投资如火如荼

A.2013年,中国对英投资在2012超过80亿美元的基础上,投资并购总金额超过

亿美元,英国再度成为我国海外投资主要目的地。

B.商业地产成为我国企业对英投资新热点。平安保险、中投共斥资约6亿美元收

购伦敦标志性建筑,大连万达和绿地集团先后宣布在伦敦投资逾10亿英镑开发

商业地产项目。

C.中国企业投资并购英品牌方兴未艾。大连万达斥资3亿多英镑收购世界第二大

豪华游艇公司英国圣汐公司,成为收购英国奢侈品牌的首家中国公司。吉利集

团收购英国百年品牌锰铜公司,把伦敦黑色出租车的制造商收在麾下。蓝色光

标集团收购著名公关公司亨茨沃兹(Huntsworth)公司19.8%的股份。波斯登

全面收购英国第二大男装连锁运营商格林伍兹公司的88个零售店面。

D.在英投资地域分布扩宽。2013年,逾20家新设中资企业在英伦三岛安家落户,

数量创历年之最,运营中心延伸至大伦敦以外的多个地区,包括伯明翰、雷丁、

柴郡、北安普顿等地区。英属维尔京和开曼群岛继续成为我国企业“走出去”

的“宠儿”,投资金额创下近年之最。

2、把握当前机遇期,推动中英经贸合作再创辉煌

随着卡梅伦首相2013年成功访华,中英关系重回正轨。2014年,中英高层对话将迎来活跃期。中英年度总理会晤和第六次财金对话可望举行。这将为两国经贸合作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巩固两国工商界开展合作的信心。

十八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深化改革的大幕,标志中国发展进入新阶段。中国全面深化改革,不仅为中国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也给中英合作带来更多机遇。

英国创新能力全球领先,高端制造业发达,研发能力强。中英加强研发合作大有可为。英国有望成为我高端产品和技术的重要来源地。英国崇尚自由贸易,市场规范,对我国投资持开放态度。中英在基础设施、房地产开发、新能源等领域合作可望迈出新步。

作为国际金融、贸易、信息中心,英国对全球市场辐射强,可以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开拓欧洲、北美、中东、非洲市场的跳板。中国企业还可以利用英国发达的创意产业和品牌营销经验,将英国作为我提升品牌形象、开拓营销网络的节点。 3、中英合作发展前景良好

(1)英国举办中小企业2013中国论坛。

10月17日,英中贸协和英国贸易投资总署在曼彻斯特举办了英国中小企业2013中国论坛,约160家英国中小企业和英中媒体与会。与会企业对中国经济发展前

景表示乐观,认为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政府行政效率等方面改进明显,吸引外

资环境不断优化,企业赴华投资或与中方相关企业合作意愿较强。

(2)第五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

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和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于2013年10月15日在北京共同主持了第五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就中英双方在核能领域的合作达成了一致意

见。中英双方愿通过投资、技术和专业知识运用和民用核能项目建设,加强在两

国各自国内市场和第三国市场的合作。两国政府代表签署了《中英关于加强民用

核能领域合作的备忘录》。

4、英国媒体称:英国需东行。

英国如想在未来保持繁荣,就要将贸易重点从过去转换到新的现实中,与中国做生意,英将获益多多。

英国《泰晤士》15日刊登题为《英国需东行》的评论文章,现摘译如下:

英国的未来离不开中国,除奥斯本和鲍瑞斯外,其他那些野心勃勃的英国政治家亦会不断访华。中国的巨大现金流可能是世界经济中最重要的一个要素,诸如英国等国家都面临着选择:是否寻求来自中国的投资。因2012年英国首相会见达赖,两国关系曾受到冷落。

英中关系中也有令人乐观的因素,比如高等教育和科技联系较强,英国与中国高校的合作项目比其他任何国家都多,中国也在为加入国际商界而努力学习英语,中国学习英语的人数已是英国人口的4倍。但毫无疑问的是,中国是英国未来的一部分。

五、结论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的资本主义国家之一,有着悠久的议会民主传统,政治制度成熟稳固,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的英国经济目前正处于历史最好发展时期。英国经济实力雄厚,科技先进,金融服务业居领先地位,而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巨大,中英两国在经济上有很强的互补性,中英双边贸易的合作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

近年来,由于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给中英双边经贸发展带来了许多不确定因素和负面影响,两国间的加强互利合作也更凸显其迫切性和必要性,如何在金融危机背景下进一步拓展双边合作空间,发掘彼此在贸易投资领域的新的增长点,对双方来说是挑战,更是机遇,相信这种经济上的互补性将促使中英双边经贸合作向更高的水平大步迈进。

国际贸易地理 复习重点

1、地理大发现和国际贸易的形成:新航路的发现(1487 迪亚士好望角;1497 达伽马 新航路) @新大路的发现(1492 哥伦布) @ 环境航行成功(麦哲伦 1519) 2、地理大发现对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意义:1扩大了世界市场2 促进了西欧各资本主义的 原始积累过程,促进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3 世界贸易航线和贸易中心发生了变化(由地中海移向大西洋) 3、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国际贸易是跨越国界的商品和服务的变换活动,任何国家 的双边或多边贸易都是在具体特定地理环境下进行的。 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1、自然地理环境主要是指人类经济活动有 关的自然要素,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环境和自然资源等方面。2、人文地理环境 指由与世界结构,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人文实务和条件在空间上的组合结构,包括人口与劳动力,民族宗教信仰,科学技术,生产力发展水平,交通运输,国际政治与军事,国际经济与 联系等。 4、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6大洲,人口分布不均,其中亚洲人口最多。世界 人口最密集的地带:(1)亚洲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岛,东南亚中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等地。(2)欧洲人口密集区,(3)北美洲的大西洋沿岸及五大湖地区 5、世界上的种族与民族可分为:1、黄色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东南部美洲的印第安人 及太平洋一些岛屿上的居民2、黑种人也称尼格罗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3、白种人也称欧罗巴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非洲北亚洲西亚洲南部 4、棕色人种分 布在大洋洲及太平洋岛屿的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克西亚和波利尼西亚群岛上 6、世界的国家类型(按政治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分)超级大国经济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就其经济发展水平,分为三类石油输出国新兴工业化国家最不发达国家 7、南美经济的特点: @南美关联的相互依赖更加密切 @发展中国家债务依然沉重 @发达国家新贸易保护义愈演愈烈 @ 南美差距缩小多极化格局更趋清晰 8、南北联系主要表现在 1 南方国家群体组合出现大调整,引起北方国家群体利益分歧2一些南方国家在意识形态、价值观等向北方国家靠拢并与之联合争取政治经济利益,与另一些南方国家产生利益冲突。 3 一些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信任危机使之凝聚力削弱,影响力下降。 4 大多数南方国家和 北方国家共同构成主张世界和平,维护地区稳定促进互利合作、推动可持续发展中坚力量 9、南南关联的含义:指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贸联系。发展中国家为摆脱发达国家在经济、 贸易等方面的控制与掠夺而建立起来的新的关联方向 10. 世界性经济组织(经济支柱组织):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2)联合国贸易和 发展会议UNCTAD 3)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D 4)世界贸易组织WTO …………….

(完整版)国际贸易地理习题带答案

实用国际贸易地理复习 一、填空题 1、国际贸易地理是一门介于(国际贸易)与(地理)之间的边缘学科。 2、地理环境包括(人文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与经济地理环境。 3、国际贸易学的发展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地理环境)是国际贸易地理的基础;反过来,贸易发展也会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和经济地理环境的变化。 4、国际贸易地理格局的演变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分工扩大)的结果、 5、2007年中国大陆主贸易伙伴有(欧盟)、(美国)、(日本)、(东盟)、(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韩国)、(澳大利亚)、(印度)以及俄罗斯。 6、世界上主要的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7、世界各国中人口超过1亿的有10个国家,它们分别是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俄罗斯联邦、巴西、日本、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和孟加拉。 8、世界主要三大宗教是(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 9、解决国际商事的法律主要有(英法美系)和(大陆法系),(英法美系)以判例法作为法律的主要渊源,(大陆法系)以成文法作为法律的主要渊源。 10、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一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及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生产能力越大,消费能力越强。可以从(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经济发展周期)、(经济发展程度)四个方面划分国家类型。 11、四大文明古国指(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和(中国)。 12、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国际贸易地理格局是(美国)、(日本)、(西欧)三足鼎立。 13、地理大发现使得世界经济贸易中心开始由(地中海沿岸)向(大西洋沿岸)转移。 14、国际经贸组织按照成员国范围分为(全球性经贸组织)、(大西洋沿岸经贸组织)。 15、(世贸组织)、(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并称为当今世界经济体制的“三大支柱”。 16、世界煤炭资源分布很广,但其储量分布及其不平衡,且从地区分布看,(欧洲)和(欧亚大陆)、(亚洲太平洋地区)、(北美洲)的煤炭储量较为集中,非洲、中南美洲、中东的储量很少。 17、世界玉米集中在三大地带:一是(美国中部玉米带),生产了时间2/5以上的玉米;二是中国的(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关中平原、四川盆地等,占世界玉米产量的1/6以上;三是欧洲南部平原,西起法国,经意大利到罗马尼亚。 18、大米的出口国集中地高,主要集中在东南亚、美国、印度、乌拉圭、阿根廷、中国、巴基斯坦等国;进口国相对比较分散。(泰国)是世界著名的大米生产国和出口国,大米出口是其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其出口额约占世界市场稻米交易额的三分之一,其香米闻名于世。 19、俄罗斯、巴西、加拿大三国的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进60%,主要出口国有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印度、智力、俄罗斯、利比里亚、秘鲁等。(日本)是世界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进口量约占世界进口总量的1/3,其次是西欧和美国。 20、美国是世界电子信息产品的最大生产国和出口国。(亚太地区)电子信息产品贸易主要集中在中国大陆、中国台湾、韩国、印度等,它是世界第二大进口市场和最大的出口市场。(西欧地区)是世界最大的进口市场和第二大出口市场。 21、服务贸易通常被分为(运输)、(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三大类别。

国际贸易地理

国际贸易地理研究对象:研究世界各国在世界商品生产和交换中所处的地位,分 析其形成、发展和变化的各种规律 休克疗法:萨克斯根据玻利维亚经济危机问题(经济落后、政治动荡、决策失误), 提出了一整套经济纲领和经济政策,主要内容是经济自由化、经济私有化、经济稳定化。实行紧缩的金融和财政政策,由于这套经济纲领和政策的实施,具有较强的冲击力,在短期内可能使社会的经济生活产生巨大的震荡甚至导致出现“休克”状态。德国、波兰成功,苏联失败 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 最大农产品出口国:美国 马六甲海峡位置:是位于马来半岛与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之间的漫长海峡,由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三国共同管辖。 世界上最繁荣的航线:北大西洋航线苏伊士运河航线好望角航线 欧元区:欧元区是指欧洲联盟成员中使用欧盟的统一货币——欧元的国家区域。 欧元区共有19个成员国,包括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爱尔兰、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芬兰、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希腊、马耳他、塞浦路斯 非欧元区国家:英国丹麦、瑞典、波兰、匈牙利、捷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克罗地亚 美国最大港口:纽约 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秦直道 世界两大通航运河: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 日本五大工业区:日本的五大工业区有京滨工业区(东京,横滨),名古屋工业区 (名古屋为中心),阪神工业区(大阪,神户),濑户内海工业区(濑户内海沿岸)和北九州工业区。 世界上最繁忙的三大海峡:曼德海峡,马六甲海峡,巴拿马海峡,霍尔木兹海峡 铁矿最多的国家:俄罗斯,其次巴西,中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美国 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 顺序: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佛教 世界最方便旗船舶:巴拿马 法国最大工业区:大巴黎区

英国地理环境及国际贸易

英国地理环境及中英贸易 英国全称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是位于欧洲西部的岛国。近年来,中英贸易合作保持稳定发展态势。英国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双边货物贸易额在中国同欧盟国家双边贸易中位居第三位,仅次于中德和中荷。中国是英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第二大进口来源国和第七大出口目的国。下面我将从英国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来分析我国如何与英国进行国际贸易。 一、英国的自然地理环境 英国由大不列颠岛(包括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爱尔兰岛东北部和一些小岛组成。隔北海、多佛尔海峡、英吉利海峡与欧洲大陆相望。东濒北海,面对比利时、荷兰、德国、丹麦和挪威等国;西邻爱尔兰,横隔大西洋与美国、加拿大遥遥相对;北过大西洋可达冰岛;南穿英吉利海峡行33公里就到法国。海岸线总长11450公里。全境分为四部分:英格兰东南部平原、中西部山区、苏格兰山区、北爱尔兰高原和山区。 英国国土面积24.36万平方公里(包括内陆水域)。其中英格兰全境面积为13万平方公里,占大不列颠岛的大部分。这一地区自西向东分为4部分:以塞文河流域为中心的米德兰平原;海拔200米左右的高地;伦敦盆地;威尔德丘陵。英国境内的主要河流有:塞文河(354公里)和泰晤士河(346公里)。北爱尔兰的讷湖(396平方公里)面积居全国之首。 英国位于北纬50度至60度之间,但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署,英国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终年温和湿润。通常最高气温不超过32℃,最低气温不低于-10℃。北部和西部的年降水量超过1100毫米,其中山区超过2000毫米,中部低地为700-850毫米,东部、东南部只有550毫米。每年二月至三月最为干燥,十月至来年一月最为湿润。受高纬度的影响,英国昼夜长短的变化特别明显。冬季日短夜长,夏季则日长夜短。 英国是欧盟中能源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也是世界主要生产石油和天然气的国家。主要能源有煤、石油、天然气、核能和水力等。铁矿储量为27亿吨、煤的可采储量达46亿吨、石油储量为70亿吨、天然气储量达12260-38000亿立方

英国的对外贸易

英国的对外贸易 英国是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强国,在世界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英国是世界上第六大经济体,经济发展程度高,市场体系成熟,近几年来英国经济克服了世界经济衰退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保持了稳增长、低物价、高就业、福利改善的运行态势,实现了过去200年英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一个最长的经济持续增长期。 第一部分对外贸易形式、特点、体制、及政策 一、国际贸易的必要性 1、国际贸易是生产力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当生产力发展出现了分工私有制就 产生了贸易,国际贸易的产生还必须出现国家,国家与国家之间贸易就是国际贸易。 2、国际贸易是各国追求比较利益的必然结果。相对成本的不同,为两国之间的互利的 分工和贸易创造了条件,两国都专门生产本国占相对优势的产品,并互相交换,对 贸易双方都有利。各国生产成本不同,各国总能够找出在某种产品生产上的相对优 势,只要正确地利用这种生产上的相对优势,积极地开展对外贸易,就能够增进本 国的利益。 3、国际贸易是各国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的需要。在现代化的社会大生产中, 许多产品的生产都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特点,生产规模扩大,平均生产成本反而降低,这样就形成了规模经济,各国能够在世界范围内选择其所需的原料及机器设备等,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使劳动力价值降低。 4、国际贸易是进一步满足各国需求,增进各国福利的需要。由于各国消费偏好或需求 的不同,即使两国的生产能力完全一致,也会使双方的贸易成为必要。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收入变动引起需求变动,导致国际间工业品的双向贸易成为必然。 二、英国国内经济现状 1、英国自然资源情况。英国是欧盟中能源资源最丰富的国家,能源产业在经济中占有 重要地位,主要工业有采矿、冶金、化工、机械、电子、电子仪器、汽车、航空等。 生物制药、航空是最具创新力和竞争力的行业,服务业是英国经济的支柱产业。英国的农业以乳畜业为主,较为集中,高度机械,英国的主要能源生产大约占总GDP的10%。服务业特别是银行业,保险业以及商业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最大,而工业的

国际贸易地理期末试题及答案(DOC)

1.世界人口增长的三个特点. 答:①世界人口增长速率加快②世界各地人口增长很不平衡③全球城市化速度惊人。(P8) 2.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包括哪11个国家?答:中国、印度、美国、印尼、 巴西、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日利亚、俄罗斯、日本和墨西哥。 3.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的6个新兴工业化国家包括哪些?答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墨西哥、新加坡 4.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是什么?答: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和大幅度稳步提高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扩大货物的生产和贸易,做出积极的努力,以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获得预期经济相应的份额。P17 5.世界市场?答:世界市场是各国之间进行货物和服务交换的场所。P21 6.简述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答:世界市场经历了从萌芽时起到迅速发展时期的两个阶段。 世界市场的萌芽时期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包括18世纪60年代。这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准备时期。地理大发现以及殖民地贸易,为世界市场的建立准备了条件。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70年代是世界市场的发展时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和大机器工业的建立促进了市场的发展,这个阶段可分为两个时期。一、从英国的产业革命到19世纪50年代,英国供应世界市场需求的货物二、从19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出现其他工业化国家。 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初是世界市场的形成时期。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的资本主义,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交通通讯工具的发展,把世界各国在经济上连接起来,构成了世界各国市场及其在货物流通中产生的经济联系总体,世界市场终于形成。P21 7.当代世界市场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不包括p23第(七)条)。 答:一、世界市场国家结构变化显著。二、国际贸易方式多样化。三、世界市场商品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服务贸易发展迅速。四、区域经济集团化对世界市场的影响。五、新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有所加强。六、跨国公司对世界市场的竞争能力不断加强。七、世界市场的垄断与竞争更为激烈。P22-P23 8.什么是国际多式联运?答:一般以集装箱为媒介,把海上运输、铁路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和内河运输等传统的单一运输方式有机结合起来,融为一体,构成一种连贯的过程,来完成国际间的运输。 9.什么是美国微型陆桥?是指国外货物装船运至美国西海岸港口,再铁路运用输至美国落基山以东八个州等内陆地区。 10.国际大洋航线与近洋航线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航行通过一个或属各海区的航线称为近洋航线;贯通一个或数个大洋的航线称为国际大洋航线。、 11.中国年吞吐量超过1亿的港口有哪些?答:上海、宁波-舟山、广州、天津、深圳、青岛、秦皇岛、大连、南京、苏州、日照和南通。 12. 国际大洋航线有哪些?答:一、北大西洋航线二、北太平洋航线三、苏伊士运河航线四、巴拿马运河航线五、南非航线六、南美航线七、南太平洋航线八、加勒比海航线。 13.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的地理、资源和人口分布有什么区别?答:朝鲜半岛北部为盖马高原,东海岸平直,多沙丘,少岛屿,少良港;南海岸与西海岸曲折,

利用国别分论分析英国

08国贸1 刘光奕 0843111 利用国别分论分析英国 摘要:本文利用国别分论分析英国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与工业生产,目前经济特征,主要产业结构及其空间的分布。 关键词:国别分论英国因地制宜产业结构及空间分布 国别分论是国际贸易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通过阐述各国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当前经济特征,产业的结构及其空间的分布来体现各国间的差异性。本文利用国别分论分析英国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与工业生产,目前经济特征,主要产业结构及其空间的分布。 英国由大不列颠及爱尔兰岛北部六郡和周围的岛屿组成,正式名称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是一个位于欧洲西部大西洋的岛国,东临北海,北面和西面面临大西洋,南边与欧洲大陆隔海相望。这样重要的地理位置对英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过重要的作用。 在十六世纪地理大发现之后,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英国处于欧洲和亚非拉海上往来的要道上,促进了英国海上贸易的发展,通过对亚非拉殖民地的剥削和掠夺,英国迅速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和产业革命,后来成为19世纪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之一。 一.英国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工业生产 英国的自然条件相对优越,但也存在平原狭小,多山地,河流短小,有色金属稀缺等缺点,英国充分因地制宜的发展了农业和工业生产。

1.由于冰川的侵蚀作用,使得英国的海岸线曲折,多峡湾,峡湾内水深风浪小,多为优良的港口,有利于英国的造船工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造就了如利物浦,格拉斯哥等港口城市。这些港口优势也使得英国成为世界前列的出口贸易大国。同时由于漫长的海岸线和北海大陆架,十分适合鱼类繁殖,形成了世界有名的北海渔场,因此英国的捕鱼业也很发达。 由于受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影响,英国的河流水量大,水量平稳,冬季不结冰,十分利于航行。英国的河流在入海口多形成喇叭形的三角湾,涨潮时,海水可以涌入河道,使得大型海轮可以趁机进入河道,形成了许多河海两用港,例如伦敦。 2.英国西北地势高,东南低,多山地,主要集中在苏格兰,英格兰中部,平原面积狭小,分布在英格兰东南部。人口就主要集中在这个地区,主要是以伦敦为中心的大城市。 3.英国位于北纬50---60°之间,属于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温暖,夏季凉爽,降水较多,而且降水季节分布均匀。这些气候条件都有利于林业和畜牧业的发展。所以英国的农业也以畜牧业和园艺业为主,而且英国实行农业区域化,专门化程度高。为充分发挥各地优势,政府根据各地特点、配置农林牧生产,为此将全国划分为四个农业区;土壤肥沃的东南部是以谷物生产为主的农业区;地势较高,降雨充沛,土壤条件较差的英格兰南部、威尔士大部和苏格兰北部为草原区,以畜牧业为主,兼营林业;英格兰中部、北部和苏格兰南部平原,是谷物和畜牧业井重的农业区;北爱尔兰则以养牛、猪和种植马铃薯为主、兼营林业。经济因素对农业分布也有重要影响。英格兰东、南部和中西部城镇密集、企业多、交通发达,为鲜乳、水果、蔬菜等生产提供有利的市场和运输条件。而苏格兰南部和北部高原、威尔士中部山地等,离经济中心较远,人口较少,至今有大面积土地留作粗放放牧场,养羊业仍居重要地位。 4.英国是欧盟中能源最丰富的国家,煤炭,石油,天然气储备充足。主要的煤田分布在英格兰中部奔宁山脉的东西两侧,苏格兰中部和威尔士,因此当地的煤炭工业发达。油田和天然气田主要分布在北海大陆架上,北海油田的开发

《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读书笔记

《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读书笔记 因为上学期与同学一起做了一次关于英国软实力的课间展示,所以查阅了许多与英国相关的资料,也更加深入地了解英国的历史,经济,文化等。特别是对17世纪英第一帝国形成时期的历史和发展有比较感兴趣。因此也特意选择了《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这一著作来阅读。 本书是西方经济学圣经译丛之一,是一部关于英国对外贸易的经济学理论专著,全书详细介绍了英国在对外贸易方面取得财富的详细过程。作者托马斯·孟1571年出生于伦敦一个商人的家庭里,让他从小就商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因参与了地中海贸易而赢得了金钱和声誉,曾被选为东印度公司董事。托马斯·孟是英国重商主义的集大成者,其重商主义理论及税收思想在《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一书中得到集中表现。在书中可看到他把商人置于很高的社会地位并给予很高的评价称商人为“王国财富的管家”。 托马斯·孟重商主义理论的核心,是国际贸易差额论。认为金银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而对外贸易是财富的唯一源泉。且坚持“我们每年卖给外国人的货物的价值要大于我们所消费的外国商品的价值”的准则(虽然这个观点不符合当今的现实,但是在当时对外贸易体制及对外贸易还不是很让国家接受的情况下,使得从商人员和国家宏观调控者重新审视对外贸易的利于弊,对于对外贸易的发展、推进起到了很大作用)。他建议国家采取有效政策和措施,其中主要是保护关税政策,以奖励输出,限制输入。他主张,当商品输出时,国家全部或部分地退还资本家原先已纳的税款;同时,对输入本国的外国商品课以高额关税或禁止性关税,保护本国工业发展;当进口商品经过加工重新输出时,国家则应退还这些商品在进口是所纳的关税。提出了对外贸易是国家之间贸易的唯一手段,阐述了国内贸易是不能使国家整体水平提高,只有对外贸易才是国家致富,强于他国的重要手段。 托马斯·孟的《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一书,在历史上占据着不可磨灭的地位。马克思曾对该书给予很高的评价,被看作是“重商主义的圣经”。他在谈到托马斯·孟这本改写后出版的著作时说:“这一著作早在第一版就有了特殊的意义,即它攻击当时在英国作为国家政策还受到保护的原始的货币制度,因而它代表重商主义体系对于自己原来体系的自觉的自我脱离。这一著作已经以最初的形式出了好几版,并且对立法产生了直接影响。”该书不仅成为英国,而且成为一切实行重商主义政策的国家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基本准则。 《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一书中,他以父亲的身份来对他的儿子简单地介绍了作为一位商人应该具备的条件和以简练的语言风格陈述了他所处的

国际贸易地理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 国际贸易地理是介于( 国际贸易学 )与( 地理学 )之 间的边缘学科。 2. 地理环境包括( 自然地理环境 )、( 人文地理环境 )与经济地理环境。 3. 国际贸易学的发展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地理环境 )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反过来贸易发展也会影响一国或地区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和经济地理环境的变化。 4. 国际贸易地理学是介于国际贸易学与地理学之间的,是一门兼有( 国际贸易学 )和( 地理学 )性质的边缘科学。【与书上不同,书上的是:国际贸易地理格局的演变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分工扩大)】 5. 2007年中国的十大贸易伙伴有(欧盟)、(美国)、(日本)、 ( 东盟 )、(中国香港 )、( 韩国 )、( 中国台湾 )、( 澳大 GAGGAGAGGAFFFFAFAF

利亚)、( 印度 )以及俄罗斯。 二、选择题 1. 以下哪个不是2007年中国的十大贸易伙伴( C )。 A. 欧盟 B. 澳大利亚 C. 新西兰 D. 韩国 2. ( D )是国际贸易地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A. 自然主义与人文主义 B 实证主义与反实证主义 C. 定性与定量 D. 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3. 地理大发现是在( D )。 A. 12-13世纪 B. 13-14世纪 C. 14-15世纪 D. 15-16世纪 4. 按照一定的标准,把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但彼此有某 GAGGAGAGGAFFFFAFAF

种联系的地理事物进行分类和比较的研究方法称为( C )。 A. 理论联系实际方法 B. 综合分析法 C. 对比法 D. 案例分析与理论归纳相结合 5. 国际贸易地理学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与很多学科具有密切关系,以下哪个学科与国际贸易地理学科关系不紧密。( D ) A. 地理学 B. 经济学 C. 商品学 D. 艺术学 三、判断题 1. 国际贸易侧重从经济角度去研究国际间的贸易活动和商品流通领域中经济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它与国际贸易地理在许多方面互相渗透、互为作用,形成学科之间的交叉现象是十分明显的。 (√ ) 2. 自然地理环境是指一个国家的人口、民族、语言、宗教、历 GAGGAGAGGAFFFFAFAF

英国脱欧后中英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英国“脱欧”后中英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刘骏(教授)冯倩 2016年6月24日,英国举行全民公投,讨论是否继续留在欧盟。最终,“脱欧”派获得最终胜利,英国成为首个投票脱离欧盟的国家。消息一出,立刻在全世界引起轩然大波。英国决定退出欧盟,背后有着深层次的原因,这与英国强烈的主权和民族优越感有关。英国在历史上号称是日不落帝国,英国的主权和民族优越感一直非常强烈,而自从加入欧盟后,受到的约束越来越多。在法规制定方面,无绝对话语权,欧盟制定不了更完善、更贴合英国需求的法律,让英国民众感到受治于凌驾在本国法律上的欧盟法规的限制,民主受到了极大挑战。这是诱发英国退欧的一大原因。另外,英国留欧成本太大。根据统计,2015年欧盟预算1450亿欧元,英国按贡献来说排名第三,如果按照英国3100万人口来算,平均每人承担的成本接近600欧元/年。高昂的成本是英国考虑退欧的首要原因。由于欧盟制定的规则过于保守让英国每年损失的隐性收入也相当可观。这种损失在金融、农业、就业、能源等领域表现的尤为明显。保守估计,这部分损失的资金大约占英国GDP的5.2%。此外,移民问题、欧债危机和恐怖主义等不稳定因素也加速了“脱欧”进程。欧盟规定,欧盟内国家的公民可以直接移民到英国,大量的移民涌入,给当地的治 安造成极大威胁,同时移民的涌 入,给英国的就业问题也造成极大 影响,损害了英国中下层阶级的利 益。英国“脱欧”对中国与英国 及欧盟的经贸造成了较大影响,在 深刻分析的基础上把握中英贸易发 展趋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中国、英国与欧盟三者 国际贸易比较 (一)中国与英国国际贸易比较 1.货物贸易比较 近几年中英贸易总体上保持稳 定的增长态势。本文列举了两国从 2010年至2016年(1-7月)的进 出口贸易总额,见表1。可以看到 双方进出口总额从2010年的500.75 亿美元、增长至2014年的808.72 亿美元。每年都保持一定幅度的增 长,到2014年增幅达到最高峰,单 从出口总额或进口总额这一项来 看,也保持着持续增长势头。而 2015年至2016年7月中英进出口 贸易总额出现小幅下跌,归其原因 是受中国国内经济增速放缓、要素 成本上升和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加之 国际贸易持续低迷、大宗商品价格 大幅回落以及全球复苏乏力等众多 因素的影响,但从另一方面来看我 国外贸顺差是在逐年扩大的,商品 出口占全球市场的比重也在逐年攀 升,进出口商品结构得到了持续优 化,整体呈现出良好的势头 2.商品结构贸易比较 由于两国历史文化和发展模式 上的差异,双方在产品结构和产业 结构上存在较大不同。在英国,厂 房地租价格的上涨、劳动力资源匮 乏以及居高不下的企业经营成本成 为阻碍英国低端制造业和手工业发 展的致命因素,这些产业在英国市 场中已呈现濒临边缘化的境地,利 润空间狭小,企业难以生存让一些 投资者望而却步。而中国庞大的劳 动力资源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成为 中国得天独厚的优势,它们能给英 国市场和英国消费者带来实惠和便 利。英国对中国出口的主要商品 中,贵金属及其制品、运输设备、 机电产品占据了出口总额的前三 位。此外,生物制药技术、飞机汽 车、光学仪器也是英国出口的主要 竞争优势,这些产业所带来的核心 竞争力和垄断地位让中国企业望尘 莫及(见表2)。 进口方面,机电产品是英国向 中国进口的第一大类产品。2015 年全年的进口总额为239.01亿美 元,占整个英国进口市场份额的 37.8%,比排名第二位的德国还高 出2.3个百分点。英国向中国进口 的前三类产品从比重来看,依次为 机电产品,家具、玩具、杂项制 品,纺织品及原料(见表3)。中 国是英国纺织品、玩具等轻工业产 94 国际贸易2017年第1期DOI:10.14114/https://www.doczj.com/doc/325587091.html,ki.itrade.2017.01.008

外贸清关 澳大利亚和英国的清关知识汇总

外贸清关澳大利亚和英国的清关知识汇总 澳大利亚清关知识汇总1.澳大利亚海关信息海关上班工作时间Mon-Fri 07:00-17:00 周一至周五07:00-17:00Sat & Sun Closed 周六和周日休息2.澳大利亚清关手续澳大利亚 清关时间估计Documents 3 文件:3小时Low Value 3 低值货物:3小时High Value 24 高值货物:24小时如果货值超过1000AUD,在发货时最好附上全套的商业文件,包括发票、产品说明、以及收货人授权DHL代为清关的授权书。正常情况下,一二天之内应该清完。如果是普通空运的货,我们经常是在当天就清关结束。这种快递的货有一些区别。Additional Information 附加说明1 MAWB Clearance Charges: 主单清关费用包括:As of June 7th all DIRECT MAWBs (not going through a network hub) into Australia origin would be charged USD 100.00 per MAWB Clearance Fee which includes:自6月7日起,所有进入澳大利亚的主单(不经过网络中转站)。每个主单需缴纳100美元的清关费,这个费用包括:1). International Document Fee. 国际文件费用2). International Terminal Fee. 国际终点站费用3). Handling Charge. 手续费 用2 Shipment Clearance Charges: 货物清关费用1). High Value Shipments of value over AUD 250.00 or the shipments Duty & Tax greater than AUD 50.00 would be charged the

浅谈英国脱欧对中国货物贸易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浅谈英国脱欧对中国货物贸易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摘要】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积极发展多边贸易关系,与多国进行贸易往来,在世界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2016,英国于 6月通过公投脱离欧盟,这对于整个世界贸易都形成了冲击,尤其是我国的货 物贸易。众所周知,英国是个老牌的资本主义大国,在欧盟当中,中英贸易额 也是排在前列的。这次的英国脱离欧盟事件,给中英贸易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 因素,与此同时,也蕴含着巨大的机遇。本论文通过近几年来中英贸易数据的 对比,分析中英贸易间及脱欧后存在的问题及机遇,最后提出应对英国脱欧的 建议。 [关键词] 英国脱欧、机遇、建议

[Abstract]Since China joined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in 2001, the positive development of multilateral trade relations,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he world, occupies a pivotal position. 2016, however, in the UK through a referendum on June from the European Union, for the whole world trade formed the impact, especially the goods trade of our country. As is known to all, English is a veteran of the capitalist powers, in the midst of the European Union, the Sino-British trade is also the top. The Britain from the European Union, has brought the Sino-British trade more uncertain factors, at the same time, also contains a huge opportunity.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comparisons of the Sino-British trade data in recent years, after the analysis between the Sino-British trade and take off the problems and opportunities, finally proposed to Britain to take off the suggestion. [Key words] Britain off Europe , the opportunities and advice

国际贸易地理论文

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NORTH COLLEGE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国际贸易地理 《浅析新加坡地理区位优势对外贸经济影响》 姓名:袁成鹏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班级:国贸1009 学号:100520236

摘要:新加坡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梵文意为狮子城,又因国土小如星斗,故 称星洲、星岛。新加坡国土总面积618平方千米,人口约有270万,其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高这4369人。是世界上面积最小、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1965年独立后,立足本国实际,因地制宜,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究其发展的根本原因,主要是充分发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这个有利因素,成为世界上利用地理位置发展经济的典型国家。新加坡的高速发展也与其政权高压、经济自由的政策有关,政府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并引导当地经济向一个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本文从新加坡的自然条件状况,地理位置及交通信息条件,社会经济基础等方面进行了浅析,从而有利于我们多角度了解新加坡外贸地理的区位优势。 关键词: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 一、自然地理环境对新加坡外贸的影响。 自然地理环境包括一个国家和地区所处的纬度位置、地形特征、气候条件、自然资源的丰歉与分布等。这些因素的综合,对一个国家和地区长期贸易政策的形成和短期的贸易行为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1.优越地理条件 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最南端,领土由新加坡岛和附近54个小岛组成,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向称“东方十字路口”。北面与马来半岛隔着宽仅1.2千米的柔佛海峡,西边有长堤相连,交通便利;在南面隔着新加坡海峡同印度尼西亚相望,海峡长105千米,宽1.7千米,扼守着马六甲海峡入口处的航行要道。新加坡位于东经104度,赤道,属于东南亚一带,马来半岛南端、马六甲海峡出入口,北隔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相邻,南隔新加坡海峡与印度尼西亚相望。它由新加坡岛及附近63个小岛组成,面积710平方公里,其中新加坡岛占全国面积的88.5%。所以,新加坡优越的地理区位为其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2.气候条件 新加坡地处热带,相对来说,常年气温变化不大,雨量充足,空气湿度高,气候温暖而潮湿,年平均温度在23和31摄氏度之间,温差很小。因此,对于那些喜爱日光浴、游泳、航海以及其他水上运动的人来说,新加坡可称得上是天堂。那些讨厌炎热阳光的人也不会因此受罪,因为新加坡几乎所有的商店、旅馆、办公楼以及饭馆都装有空调设备。 新加坡每日平均气温:摄氏26.7度;最高每日平均气温:摄氏30.8度;最低每日平均气温:摄氏23.9度;最冷月份:12月到1月;最热月份:5月到7月份;年降雨量:2,353毫米;每日平均相对湿度:84.3%;每日平均湿度:60%到90%。新加坡一年到头都有雨水,不过每年的11月到翌年正月雨水最多。相对来说,比较干燥是在6月到8月。每日平均气温:摄氏26.7度;最高每日平均气温:摄氏30.8度;最低每日平均气温:摄氏23.9度;最冷月份:12月到1月;最热月份:5月到7月份;年降雨量:2,353毫米;每日平均相对湿度:84.3%;每日平均湿度:60%到90%。

国际贸易地理 复习重点

地理大发现和国际贸易的形成:新航路的发现(1487 迪亚士好望角;1497 达伽马新 航路) @新大路的发现(1492 哥伦布) @ 环境航行成功(麦哲伦 1519) 1、地理大发现对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意义:1扩大了世界市场2 促进了西欧各资本主义的 原始积累过程,促进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3 世界贸易航线和贸易中心发生了变化(由地中海移向大西洋) 2、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国际贸易是跨越国界的商品和服务的变换活动,任何国家 的双边或多边贸易都是在具体特定地理环境下进行的。 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1、自然地理环境主要是指人类经济活动有 关的自然要素,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环境和自然资源等方面。2、人文地理环境 指由与世界结构,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人文实务和条件在空间上的组合结构,包括人口与劳动力,民族宗教信仰,科学技术,生产力发展水平,交通运输,国际政治与军事,国际经济与 联系等。 3、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6大洲,人口分布不均,其中亚洲人口最多。世界 人口最密集的地带:(1)亚洲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岛,东南亚中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等地。(2)欧洲人口密集区,(3)北美洲的大西洋沿岸及五大湖地区 4、世界上的种族与民族可分为:1、黄色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东南部美洲的印第安人 及太平洋一些岛屿上的居民2、黑种人也称尼格罗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3、白种人也称欧罗巴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非洲北亚洲西亚洲南部 4、棕色人种分 布在大洋洲及太平洋岛屿的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克西亚和波利尼西亚群岛上 5、世界的国家类型(按政治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分)超级大国经济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就其经济发展水平,分为三类石油输出国新兴工业化国家最不发达国家6、南美经济的特点: @南美关联的相互依赖更加密切 @发展中国家债务依然沉重 @发达国家新贸易保护义愈演愈烈 @ 南美差距缩小多极化格局更趋清晰 7、南北联系主要表现在 1 南方国家群体组合出现大调整,引起北方国家群体利益分歧2一些南方国家在意识形态、价值观等向北方国家靠拢并与之联合争取政治经济利益,与另一些南方国家产生利益冲突。 3 一些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信任危机使之凝聚力削弱,影响力下降。 4 大多数南方国家和 北方国家共同构成主张世界和平,维护地区稳定促进互利合作、推动可持续发展中坚力量8、南南关联的含义:指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贸联系。发展中国家为摆脱发达国家在经济、 贸易等方面的控制与掠夺而建立起来的新的关联方向 10. 世界性经济组织(经济支柱组织):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2)联合国贸易和 发展会议UNCTAD 3)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D 4)世界贸易组织WTO ……………. 11.当代世界市场的基本特征:1世界贸易在曲折中前进 2贸易方式多样化 3商品结构发 生重大变化 4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迅速5新贸易保护主义滋生和蔓延 6跨国公司对世界市 场影响日益增大 7市场结构变化显著(@世界市场国家结构变化:社会主义国家,新兴工业 化国家其其他发展中国家正纷纷进入世界市场,发达国家统一天下格局被打破;@世界市场 商品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技术密集型的工业制成品比重逐渐加大,一般轻工、初级产品所占 比重逐渐下降,国际服务贸易迅速发展,) 8世界市场上的垄断与竞争更为激烈(@国家积 极参与世界市场争夺 @从价格竞争转为非价格竞争 @市场多元化) 11.世界市场的形成: 16世纪到18世纪60年代,萌芽时期,西欧封建制度瓦解,资本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工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分析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分析 黄霜林国贸教研室 一、课程性质 《国际贸易地理》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针对国际贸易的特点和目标,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阐明国际贸易的地域差异性原理,分析研究世界各国各地区商品流通与贸易地域组合的形成原因、分布规律及发展趋势,总结国际贸易对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以便解决对外贸易发展中的经济区划、区域开发、城市发展、产业布局等各种经济地理问题,促使对外贸易地理分布和地域组合的不断合理化,掌握从事国际贸易的“生意经”,并确保取得最佳的社会与经济效果。学会正确贯彻我国对外贸易的方针政策和经营意图,以适应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学会按国际惯例进行运作,使我们的贸易做法能为国际社会普遍接受,与国际接轨。 二、教学目标与课程任务 1、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明确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及掌握要点;掌握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市场条件及特点,以及它们在国际市场中所处的地位及作用,各个市场上不同的商品结构、贸易对象等内容;掌握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情况、主要的开放带、开放地区、港口和主要运输线路;借鉴、吸收国外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为加速发展我国的外经贸工作,为实现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制订的战略目标服务;掌握学习《国际贸易地理》的基本方法,提高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程任务 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系统掌握以下内容: 学习本课程,一要学生掌握国际贸易地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二要学会综合分析和区域分析的方法;三要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和方法指导我国经贸实践,解决我国对外贸易中出现的有关问题。 本课程是研究世界各国(地区)商品生产的地域分工、商品交换的地理分布和地理格局的特征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课程内容主要分为6部分:1.国际贸易概述;2.影响国际贸易发展的地理环境因素;3.国际贸易地理格局;4.国际贸易运输地理;5.国际商品贸易地理;6.世界主要国家经济贸易地理。 三、课程教学的有关说明 1、自学内容: 对于以上注有“※”符号的章节为学生自学内容,教师可略讲或不讲。 2、教学方法: (1)本课程既是一门理论性强的课程,又是一门与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理解清楚一些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进行实践操作,以使学生掌握该项业务的操作技能。

中国对外贸易史含答案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中国对外贸易史》期末考试复习大纲本复习大纲适用于本学期的期末考试,所列题目为期末试卷试题的出题范围。 本次期末考试题型分为三种: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 单项选择占20% 多项选择占40% 判断题占40% 期末复习思考题 (答案供参考,红色答案来自答疑系统)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最早的对外贸易孔道是(A)。 A.西北丝绸之路 B.西南丝绸之路 C.海上丝绸之路 D.瓷器之路 2、汉唐时期中国自中亚进口最多的商品是(A)。 A. 马匹 B.宝石 C. 香料 D.玻璃器 3、纸张作为出口商品始于( B )。 A.汉代 B.魏晋南北朝 C.隋代 D.唐代 4、最早提出“丝绸之路”概念的学者是( B )。 A.斯文赫定 B.李希霍芬 C.司马迁 D.斯坦因 5、丝绸之路在中国境内的咽喉地带是( D )。 A.关中 B. 敦煌 C.新疆 D. 河西走廊 6、丝绸之路在中国境外的咽喉地带是( B )。 A.阿富汗 B.伊朗 C.伊拉克 D.印度 7、汉代时期进口中国丝绸最多的国家是( D )。 A. 身毒 B.大月氏 C. 安息 D.罗马 8、魏晋至隋唐时期实行的丝路贸易通行证制度是( D )。 A.公凭 B.公验 C.引票 D.过所

9、丝绸之路的起点为汉唐时代的(A)。 A.长安 B.敦煌 C.高昌 D.龟兹 10.汉代进口的汗血马来源于(B )。 A.西亚 B.中亚 C.南亚 D.欧洲 1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中外商品交易会举办于隋代的(B )。 A.长安 B.洛阳 C.张掖 D.敦煌 12.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中外商品交易会举办于(B )。 A.汉代 B.隋代 C.唐代 D.清代 13.印度熬糖法引进于(C )。 A.汉代 B.元代 C.唐代 D.清代 14.汉代阻碍丝绸之路畅通的北方游牧民族主要是(C )。 A.乌孙 B.大宛 C.匈奴 D.月氏 15.中国对外贸易重心由陆路转移到海路的根本原因是( C )。 A.怛罗斯战役的失败 B.航海、造船水平的提高 C.经济重心的南移 D.瓷器出口的需要 16.影响中国对外贸易重心由陆路转向海路的商品是( D )。 A.丝绸 B.铁器 C.漆器 D.瓷器 17.中国对外贸易重心由陆路转向海路始于( D )。 A.汉代 B.魏晋南北朝 C.宋代 D.唐代 18.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 C )。 A.广州 B.泉州 C.合浦 D.宁波 19.唐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终点是( C )。 A.印度 B.斯里兰卡 C.阿拉伯半岛 D.非洲 20.宋代征收的对外贸易税最主要的是( B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