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生合作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

学生合作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

学生合作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
学生合作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

结题报告

丰县首羡镇和集小学李慧敏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时代的呼唤,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学数学教学应以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和《新课标》的先进教学思想为指导,确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大力改革数学课堂教学,积极探寻一种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因此我们基于这样的考虑,提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中也强调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研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增加学习质量和个体素质,形成一种生动活泼、潜力无尽、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的活动形式。由此可见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新课标中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研究将有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数学

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有利于充分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意识及能力,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合作发现、自我合作探究创新。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合作探索能力,真正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发展学生的合作创作能力,成为学习的主人,逐步养成自主合作探求知识的好习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通过研究,可以把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模式及评价方式,探讨自主合作学习的策略和途径。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理论:

知识不仅仅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二)现代教育理论:

人的认识既不是主体预先形成的结构展开,也不是主体对客体的简单描摹,而是主客体之间通过不断地相互作用而逐步构建的。因此,认识主体的实践活动起着决定的作用,是一切知识的来源。

(三)教育学、心理学理论:

学生都有好奇心,都希望被人尊重,都有得到认可的心理需求,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正好能满足学生的这种需求,并且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很大帮助。如罗杰斯认为“人生来就对世界充满好

奇心,在适合学习的条件下每个人所具有的学习发现丰富知识与经验的潜能与欲望都能释放出来。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在新课标理念下对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

课题研究的具体目标是:

1、通过课题实验研究,探索出适合新时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与策略提高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2、通过课题实验研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意识、自主合作探究技能和团队协作精神,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主动探索、合作探究的能力。

3、通过课题实验研究,全面提高实验班级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面的能力,积极推进我校的素质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4、通过课题实验研究,逐渐探索出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有效方法与策略。

5、通过课题实验研究,逐步构建出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交流——集体评价——反思改进的适合数学课堂教学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操作模式。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课题主要研究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和途

径及学生自主核准探究学习的应用模式及评价方式,研究自主合作学习探究小组成员的参与心理研究及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和方式研究。

课题实验研究的具体内容:

1、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激励措施。

2、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自主合作探究小组的建构以及合作探究小组参与心理的指导。

3、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意识、自主合作探究技能和团队协作精神。

4、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教师怎样预设学习目标与设置问题情境,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研究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交流——集体评价——反思改进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适合数学课堂教学的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操作模式。

六、课题研究的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和集小学三年级至六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涉及实验班级14个,教师14人,共有学生560人。

二、该课题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1、实验法: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紧扣新教材与学校、学生身心发展及知识基础等实际情况,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培养方法和策略。

2、文献研究法:

根据中外教育资料,研究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产生及理论依据的方法。

3、调查法:

通过调查研究,调查了解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及学生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表现、感受的研究方法。

4、经验总结法:

在实验过程中加以回顾、反省总结,通过分析和思考,总结实验的得失,用来指导研究和实践。

5、根据实验研究的需要还可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1、行动观察法

2、个案分析研究法

3、动态观察法

4、问卷法

5、研讨法

6、理性思辨法等

七、自主合作探究课题研究中常见的学习策略:

(一)自主学习策略:

(1)预习策略:

会利用各种媒体收集资料。

(2)提问策略。

一是质疑,对不理解(生活中的现象)、对老师、同学的观点质疑;二是以提出问题的形式自己制订学习目标,可以围绕教学内容、围绕科学原理、围绕制作技巧等展开,以疑促思促学。

(3)讨论策略。

会积极主动地发言,会清楚明白地表达观点,会吸取同伴的有益观点及时修正自己的认识。

(4)反思策略。

会总结和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找出自己学习上尚存的不足,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二)合作学习策略:

(1)组织策略。

这是合作学习应首要解决的问题。没有组织的学习,会使课堂变得嘈杂而又散漫。教会学生如何组织同伴一起学习,如选择学习的内容、学习的顺序、学习的方法,注意照顾到全体等等。因此,在实践中,采用学习组长轮流担当的方法,真正让每一个同学都有锻炼的机会,真正使自主与合作互相促进。

(2)协调策略。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以下两种相反的情况:问题简单时,学生抢着参与,以至于学习秩序混乱,此时,学会“谦让”;问题有难度时,即使有个别同学能回答,但受从众心理支配,也不敢开口,学会“自告奋勇”。做到了“谦让”和“自告奋勇”的矛盾统一,就能协调学习关系,小组合作学习才能有序而高效。

(3)帮助策略。

合作学习的优势之一便是互帮互学,互相促进。促使学生“愿帮助”,转向“会帮助”。在自然状态下,小学生的所谓帮助即简单地把答案告诉对方,指导学生尽量避免这种弊端,从老师启发、辅导同学的行为中得到启发,依据实际情况帮助同伴。

(4)评价策略。

合作学习时,由于缺少了教师的直接指导,学生的学习较易“走过场”,流于形式,此时,教会学生评价同伴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讨论时的评价)如学会赞同、反对、补充等;(作业评价)如自评、互评等

(三)教师角色的“淡化”策略:

(1)点拨策略:

为避免学生探索的盲目性,在知识疑难之外、学习受阻之时作引导点拨、精讲释疑,提升学生的感受力、判断力、联系力和创造力;

(2)激活策略:

为保持学生学习热情、避免部分学生对集体产生依赖心理,及时进行激励、评价。教师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在学生归纳、答题后,不

作或迟作评判、讲解,尽量让学生发表意见;学习过程允许学生有不同想法,尽量让学生自己做决定。对于学困生,引导他们从集体中寻求帮助。

八、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时间:

本课题的实验周期为2010年3月——2011年3月,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 (2010年3月)课题研究前期准备阶段。

本阶段的主要工作:

组织相关课题研究材料,选定实验研究班级和实验教师,制定课题实验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 (2010年4月—2011年2月)为课题实验研究实施阶段。

本阶段的主要工作:

借助中外教育文献资料,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大胆实验,观察调查,数据搜集分析、经验总结、撰写读书笔记、论文及课堂案例、整理、补充、完善各种相关课题研究资料。

第三阶段(2011年3月)为课题实验研究总结阶段。

本阶段主要工作:

课题研究总结,总结课题实验研究成果,组织实验教师交流研究成果,撰写课题实验研究结题报告,向市教科所提出课题结题申请。

九、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1)组建课题研究小组,选好实验班级。

学校领导在课题申请立项后,立即成立了以王东强校长为组长和教科室主任张爱侠为副组长的课题指导小组和以李慧敏为课题执行

组长的《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培养研究》的课题实验研究小组,并提供学校多媒体教室及会议室作为课题研究活动室。

(2)建立规章制度,严格规范管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提高课题教研实效,我们建立健全教研制度,制定了学习制度、集体备课制度、听、评课制度和教学总结制度,认真拟定了总体计划和实验方案,以严格的管理制度保证教研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其中对实验教师的管理、学习、研讨、上课、归档等都作了详细的规定:如每学期在本校内举行“课题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每位实验教师每学年上1一2节“课题观摩研讨课”,要求全校数学教师参加听课、评课;每单周二下午第三节进行“课题研讨活动”,让实验教师谈实验中的收获与困惑,明确了实验方向更加明确。我们注意及时总结,在回顾工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不断完善,每学期的课题总结会和每阶段的阶段性总结都是对工作的提升和反思,便于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力求体现课题研究的系统性、科学性。

(3)加强理念学习,指导课堂教学实践。

要改革教学方法,需要教育者首先转变原有不适应改革要求的教学思想和观念。转变教育观念是进行课题实验的前提。我们主要采取自学和集体研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理论学习、更新观念。组织教师利用教研活动、业务学习和课余等时间对新教材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

基本类型、形式、设计思路等展开讨论,撰写心得体会,从而使参加实验的教师进一步明确课题实验的意义,并自觉地创造性地参加教育改革实验研究,促使实验教师进一步增强了开展《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的准确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为了更好地指导数学课堂教学我们学校依据新课标制订《丰县首羡镇和集小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评价标准》(试行),在实验过程中,督促实验教师把学到的教学改革趋势、先进的科研方法、课程改革、良好的课堂教学理论等融入到课堂教学实验工作中,根据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调整学习内容与教学方法,同时与老师们经常交流研究心得、课例分析、教学反思、教改经验交流、教育行动研究,互相听课,吸取别人的优点,共同改进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这样做的目的是培养实验教师之间互相帮助、协调合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课题研究氛围。

(4)鼓励积极参与,通过课题实践,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在该课题实验的过程中,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坚持每学期开展至少3-5次“课题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组织教师互相听课、评课,通过具体生动的课堂教学案例,各抒己见,交流心得体会,强化实验教师的基本教学素质。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对数学文本的感悟能力,也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研究素材;组织教师撰写课题研究论文和教学经验总结等,提升经验理论水平,倡导“人人参与,共同提高”的理念,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凡是市、县教科所开展的与课题相关的研讨活动,我们学校都会选派课堂教学骨干观摩学习培训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九、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成果:

1、形成了适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合作探究学习的基本模式: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基本上形成了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交流——集体多元评价——反思改进的适合小学数学课堂教

学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操作模式。

2、初步总结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基本形式。

具体包括:

(1)传递————主动接受式

(2)引导————探究发现式

(3)自学————相互辅导式

(4)情境————陶冶式

(5)示范————模仿式

(6)合作————探究反思式

3、更新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合作学习效率。

我们改变以往6人一组的单一合作形式,主要采用同桌合作、四人小组、5-6人小组、自愿组合合作等多种方式。

(1)同桌自主合作学习,体验学习过程。

在教学活动中,低年级学生缺乏学习经验,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往往不知所措,而教师难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同桌一起学习,把时间给了学生,每一个学生都能更好地体验学习过程。学生在与同桌交流的过程中,可以互相启发,共同提高。两人合作形式适用于刚

入学的低年级学生,他们年龄较小,自控能力差,应首先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再逐步建立合作小组。

(2)小组自主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交流符合学生学习数学的要求,能满足不同个体的学习需要。在教学三年级上册“除法竖式(商两位数)”时,教师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然后在小组里交流。学生提出了商和余数要放在个位上,学生的思维也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给每一个学生提供了体会、交流的机会,不同程度的学生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3)自由组合式合作。

自由组合也就是学生自由结合成临时学习小组。在这样的小组里,学生自由学习的空间更大。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的需要,灵活采用两人合作、小组合作、集体合作、自由组合等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4、提供合作探究条件,培养合作探究意识。

由于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自觉意识和自主意识还不成熟,他们往往喜欢按自己的意愿进行活动,缺乏集体观念,这些因素不利于合作探究能力的形成,教师需要努力为学生创造合作探究问题的环境和氛围。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与同桌互相说一说,可以你听我说或者我听你说,在互帮互助中,让学生们体会到合作的乐趣。实践证明,在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中,学生能潜移默化地形成合作探究意识。

5、改革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评价方式。

学生不喜欢教师单一的评价自己,不愿意把考试作为唯一的评价方式。因此,我们改变了评价观念,树立以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的发展为目标的新的评价观。一改过去的“一元”的评价为“多元”全面评价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使“自评、组员互评、师评”多重评价方式结合起来,充分发展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6)总结出了一些适合数学课堂教学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效方法。

(1)合作探究法: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预先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提出相关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分组合作讨论探究,把班级成员分成若干探究小组,讨论后推举代表发言,综合各小组的意见,从而弥补各自的个性差异,通过探究活动求得问题答案的方法。

(2)自主探究法:

在学习课堂教学内容时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相关内容,探究提出的问题,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

(3)情境探究法:

教师创设适当的情境,给学生创造宽松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更好地探究思考问题的方法,适合数学综合性实践活动的教学等。

(4)发现探究法:

教师指导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阅读、分析、解读、研讨等活动,以便从中发现问题进行探究的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实践成果。

(1)按照研究目标,学生的“数感”有明显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显著增强,动手操作能力明显提高,特别是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明显增强。

(2)初步完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研究与设计,基本形成民主、和谐、创新型的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模式。

(3)实现学习方法的科学化,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4)学生的思维能力普遍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语言表达能力显著提高。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通过课题的实验研究,我校教师不断学习先进的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同时通过研究,提高了教师的业务素质,教师的科研能力也逐步提高,逐渐由实践型向科研型转变,人人有课题,“科研兴校”的观念与氛围在学校已逐步形成。

十、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评价模式尚需提高、创新、完善。

在当今新课改的形式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研究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得到了广大师生的积极响应。但目前还存在着评价模式的问题,如学习能力评价方式等,有待进一步验证、提高、创新。从而导致了教学与评价的脱节,因此必须改变评价模式,使之更好的适应新的课改形式。

(2)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应相互促进,但教师观念滞后,尚需进一步解放思想和提高能力。

自身驾驭课堂的能力有待提高;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时,感觉到时间不够用,如何更好把握“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学时间等,而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一定程度上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的。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的思想观念相对落后,需要教师首先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以便适应日益发展的课改形式。

(3)课堂气氛活跃与文本知识目标的落实存在着矛盾。

在进行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研究实验中发现了一些问题,特别是表面上课堂气氛的活跃、学习氛围的浓厚与学生在知识目标的落实上存在着矛盾。因此,需要在该方面加强研究,以便解决二者之间的矛盾。

(4)需要加强新形式下学生心理需要与社会要求之间的关系的研究。

在当今的社会背景下对当代的学生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学生的心理需要与该要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需要加强对学生心理需求的研究,使学生的心理需求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要求。

(5)学生性格不同,素质参差不齐,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操作,使“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方法、手段更有效,这也是我们以后尚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二)今后课题研究的设想:

1、继续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实验,并加大对课题的管理力度,规范课题研究实验工作的管理,注意及时收集课题研究资料,总结研究成果。

2、继续引领我校教师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学习。

3、定期举办课题研究交流、展示活动。及时总结成功的做法,交流、推广经验,发挥课题研究的示范辐射作用,以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整体提高。

4、注意边研究课题边推广经验,让课题研究和实施新课程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推进我校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十一、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全校数学实验教师经过实践探索研究,课题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实验的成果使学生们享受到数学学习的无穷乐趣,使教师体验到专业成长的幸福喜悦,深刻地感受实验的先进理念,更好地促进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课题实验研究大大推进了学校新课程改革前进的步伐,有力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今后我们将不断努力、积极探索、不断完善课题研究的方法、制度与措施,在今后的课题实验中结出更为丰硕的果实。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

2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国教育出版社2003年5月

3、《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

4 、《小学数学典型课教学示例》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

5、《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与反思》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

6、《与课程改革者的对话》中国教育出版社2006年11月

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同志一再强调创新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增强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前素质教育的主旋律。一言以蔽之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我现就自己的工作实践谈一谈体会,以与同仁共勉。 一、营造数学学科创新教育的氛围 每个学生都具有潜在的创新才能,要把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中的创新力,应营造浓厚的适宜创新教育的氛围,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数学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这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不可忽视,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②因此应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努力提高创新能力,掌握更具有创新性、更灵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 其次,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较适宜的“气候”和“土壤”。以“升学率”为教育目标的应试教育,使得教师和学生都处于高度紧张的机械的知识传授中,很难形成创新意识,这些严重阻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转变过去提倡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并重的模式,实现由“教”向“学”过渡,创造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 第三,创造一套适应创新教育的课余活动。扩展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结构,扩大视野,真正提高学生素质,着眼于未来。 二、重视内在诱导,引发创新意识。 “你可以把马拉到河边,但你却无法迫使它饮水。”教学活动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环境的创造,教学模式则是构建这种环境的方法。安静地坐在教室里的学生不等于就进入了主动学习的状态,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就等于教学成功了一半。因此,教学的关键在于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激励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引导学生不断进行创新学习。 在《圆的认识》一课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谁知道,汽车为什么能行驶得又快又平稳?”学生回答:“因为车轮是圆的。”“为什么车轮做成圆的,汽车就能行驶得又快又平稳呢?”学生面面相觑,百思不得其解,迫切想知道答案。“看来,汽车为什么行驶得又快又平稳这一司空见惯的现象还很有必要研究一下呢。”从而引导学生学习教材,弄懂“圆”、“圆心”、“直径”、“半径”的概念及性质。学生在追寻答案的过程中自主地探

浅谈培养学生的数学合作能力

浅谈培养学生的数学合作能力 发表时间:2009-07-07T14:35:01.500Z 来源:《现代教育教研》2009年第6期供稿作者:赵桂风[导读]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们在数学课堂中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浅谈培养学生的数学合作能力 □ 赵桂风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们在数学课堂中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数学合作能力就是通过数学语言,利用数学概念、关系、问题、方法、思想来传递信息、情感和观念的能力,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合作能力?以下浅谈一下本人的一些想法和做法:1.创设平等的合作情境 新的数学课堂教学观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平等对话,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因此教师首先要给学生营造一种平等、合作的教学气氛,设置合作小组,创设动态的多向合作模式,形成宽松的合作氛围,最大限度的扩展学生的合作层面,提高学生的合作频率。在这样宽松融洽的气氛下,同学的自尊心得到了满足,同时也调动了大家合作的积极性。2.加强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 数学语言是一种由数学符号、数学术语和经过改造的自然语言组成的科学语言,是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语言是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的载体,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最终要通过数学语言表示出来并获得理解、掌握、合作和应用.各种定义、法则、公式、性质都是通过数学语言表述的,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实质就是对数学语言的理解、掌握,因此要进行数学合作必须加强数学语言的学习,丰富学生的数学词汇,培养学生正确理解数学语言表述的数学内容,并逐渐学会怎样由日常语言转化为用数学语言来表述自己的数学概念.因此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是提高学生合作能力的根本。3.培养学生参与合作的情感 情感教育是完整的教育过程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合理的情感教育有利于学生保持愉快、开朗、乐观的情绪、情感;深切体验学习过程中的成功感、自豪感,继而培养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数学合作对情感教育具有促进作用:首先,数学合作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出现最佳活跃状态,点燃合作的火种,特别是对那些基础较差、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更应鼓励和扶持他们鼓起勇气,树立信心。让每个参与者以恰当的形式表达想法,通过一定的心智活动去调动思维,共同讨论,共同发展。同时数学合作也能培养学生的道德感、责任感,数学合作是教师和学生的一个交互的过程,其中每个人既要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或者思路,又要虚心细心听取别人的想法,耐心学习,当合作同学想不起来时,学会耐心等待。在数学合作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理解、尊重别人,考虑别人的需要和意图。在此基础上作出自己的决定,并对这种决定负责。处于这样的一个环境中,学生还必须学会如何处理和解决环境中出现的问题,培养利他之心,与人分享数学学习的经验,诚信合作,互相帮助。4.完善学生数学合作的评价,激励学生提高自我评价能力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对数学合作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结果,更要关注过程。因此要充分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应视差异为常事,不能苛求学生在数学学习上获得同样程度的成功。不能急于给学生个体下结论,应着眼于他们在未来社会中的作用和价值挖掘其潜能。要更多地关注学生在合作中对数学学习的积极姿态,关注其能否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必须自己学会评价,学会合理的评价别人的观点和想法,有利于学生形成纵向、横向比较。把评价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负责,学会自我调控数学合作的过程。总之,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数学合作的价值,并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合作能力,就可以发挥数学合作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提高学生交往合作能力,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收稿日期:2009-06-15 作者地址:平安县教育局810600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钟燕 “未来的文盲,并不是没有知识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现代教学论也认为:学校教育科学家的任务之一:主要在于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学会学习就是要有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一种高层的综合能力,一般包括一些要素:自学态度的形式、自学方法与技能的掌握、理解能力的不断提高与自学习惯的形式等等。 简单地说:自学能力是指一个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从战略眼光来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特别是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这种能力是不可缺少的。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除学生学习的思想漳碍,启发学生学习动机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我们现代化教育年代,同时也面向我们九年义务教育,是一项重任。可是,不少小学生却对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视不够,他们认为,现在可以不考试升学,我们也不必那么辛苦地学习了,有的则认为:学的东西、考的东西太多了,因而产生了各种思想负担和厌烦情绪。由此可见,扫除学生的思想障碍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因此,就要努力上好第一节课----“政治课”。上“政治课”时着重以正反两方面的事例来阐明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对未来社会的竞争。还针对学生存在的思想问题,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如“有些人认为学习和不学习都一样,只要我爸妈有钱,啥都不怕,不必学什么习”等等。通过让学生对上述问题进行讨论,然后针对上述错误思想,用正反两方面的事例逐一进行批驳,为学生学习各科扫除了思想障碍,这样也就使他们学习的动机激发起来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就跟着调动起来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供了前提条件。 二、分发挥教学对培养学生能力的示范性,给予自学提示 扫除了学生学习的思想障碍,启发了他们学习的内在动机,但并不是等于就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仅仅是解决了自学能力的学习态度问题。如果教学只停留在这个层次上,就不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小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这个过程离不开教师的导和带,教师的导和带的重要方式就是帮助学生设立自学提示。自学提示就是教师为了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自主学习,对自学的范围,重点和要解决的问题提出要求。例如:<<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这课,请学生找出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8和2、3和9、5和10、4和8”,老师首先提出:“它们两个数之间各是什么关系?而找到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又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等一系列问题。这样,学生就可以带着这些问题在自学中找到答案,帮助学生设立的自学提示要有弹性,有针对性,甚至是合作探究以后才能解决的问题。否则,就不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三、立自学,学生学会自我反馈信息 独立自主学习,这是学生按照教师的“自学提示”主动地感知,理解和分析教材的学习活动。独立自学要有三个保证:一是时间保证。要给予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让学生不仅知道“是什么”,还要探索“为什么”,多问几个“为什么”;二是参与保证。要让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地自学,积极地参与在探索之中,从探索中获取知识,发展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辅导保证。虽然学生的自学能力有所提高了,但学生在自学时,教师也要有针对性地巡回检查指导,教给他们正确的方法,让他们及时调整过来,这就是所谓的学生自我反

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在思考、探索、研究的问题。我认为自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想使学生真正成为认识和实践的主体,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必须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始终。由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控制力差,兴趣的激发显得更为重要。教师应充分运用启发式的提问、直观的教具演示,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以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或就文发挥个小故事,做个小游戏,来个小表演,这些都不亚于播洒兴奋剂,会使疲乏的学生又振奋起来,进入主动求知状态。 二是要引导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文,去学知。由于学生知识少而有限。能够真正理解一篇课文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理解课文的内涵尤为困难。如此这样,就需要教者巧妙设计问题,逐步由浅入深对课文进行探究。 三是要讲究课堂上的评价技巧。不论哪个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后,总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与肯定。因此,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老师还要注意课堂上的评价,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善于发展学生自身的闪光点,以鼓励为主进行评价。如当学生的回答远离标准完全不对,或根本无价值时,就可以从他发言的声音、说话的口齿、站立的姿势等其他的方面去鼓励。如有一次在讨论一个比较深奥的问题时,平时一个从不敢发言的同学举起了手,他们回答引起了哄堂大笑,但这个同学还是坚持把话说完,就从这一点上表扬了他,使他树立了信心,逐渐由取举于发言道有问必答,而且回答问题的效果越来越好。对于基础差的同学,他们在学习中常常处于不参与或被动参与学习的状态,他们能问解答,那本身就是一种进步,评价时就要鼓励其积极参与。对学生的评价要因人而异。如有些同学性子急、爱冲动,他们往往没经过深思熟虑就说就问。这时评价就重在帮助其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习惯。另外,根据心理学家的分析,儿童长期处于满足状态,会失去进取和探索欲。引有几基础好同学把课文中散步的男人因为受儿童救鱼的影响也跟着救鱼为内容来读写,这时我又问:“男人可以受到教育,那么别的游人会不会受到他们俩人的影响呢?”这几个学生恍然大悟,进而又读写下去,更多的游人不断参与救鱼的活动,最后所有的鱼都得救了。

小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小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教师:何群慧 纵观现今的小学生,他们娇生惯养、自我为中心,往往不会与人交流与合作,这有悖于时代对人的素质所提出的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说,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因此,从小学起在教学中就应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加强合作技能与方法的指导,并提供一些让学生合作交流的机会,使他们积极地参与,主动的探究。在语文课程教学中不乏“合作学习”的身影,它是孩子们交流与表达的一种情境、一个平台,是语感形成的肥沃土壤。怎样优化合作学习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互补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 1、利用游戏情境,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做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一,他们的合作意识的萌动,往往就是从一个游戏开始的,因此,教师应适时抓住学生的这个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知识经验精心编写教案,联系实际设计出一些具有启发性、开放性和可合作性的生动有趣的游戏,并营造一定的课堂氛围,一定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合作学习的乐趣与收获。 2、在活动中保持合作兴趣。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通过交流、争论、意见综合等,建构起新的、深层的理解,同时,可以更好地对自己的理解和思维过程进行监控。因此,积极有趣的合作活动是让学生保持合作兴趣的最佳措施。 3、在成功中增强合作观念。合作学习的优点在于,在合作学习中,各成员之间相互沟通、相互支持、共同负责,从而往往能达成学生个人难以达成的目标,使学生的认识从“要我合作”进步到“我要合作”。 二、加强方法指导,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学生的个人表现欲极强,而合作意识相对较弱,针对这个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性的进行合作方法上的指导,不断的进行技能上的训练,从而逐步形成一个团结合作、相互尊重、互帮互助的良好风气。 1、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有机的组合。 学生个体的差异表现在性格、能力、爱好等方面。他们有的活泼;有的内向;有的能说会道;有的动手能力强……合作学习往往是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在分组时教师要综合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特长、性别等因素,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把学生编成小组。 2、分工要明确。 每个小组的学生轮流当小组长,小组长主持小组活动,按小组学习要求,组织大家交流、讨论、争辩、朗读。每次学生的合作学习由小组选出一名代表,作为本组“代言人”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代言人”不断变化,每个学生都有可能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自己的特长成为小组“代言人”,也就使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一种成就感。这样在活动中有利于生生之间的配合,起到相互带动、相互促进的作用。 3、指点要巧妙。 学生分组讨论时,教师必须及时了解情况,予以辅导,引导学生确定采用的讨论方法。为提高讨论的效益,使讨论由浅入深,教师在巡回中应就如何清楚明白地

浅议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议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引言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信息化社会扑面而来,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重中之重。长期以来,由于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影响,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潜能的开发。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手段还比较落后、僵化,学生以接受性学习为主,课堂教学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创新学习能力的培养显得苍白无力。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对于我们每一位从事教育工作教师来说,努力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是我们的根本任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从基础抓起、从小抓起,努力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我们每一位小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人们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创造才能是各种能力的集中和最有价值的表现,人类社会文明都是创造能力的产物,如今这个科技迅猛发展的新时期,对创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那就是创新能力。所以只有具备了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最有价值的人才,一切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培养。温总理在谈到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问题时提到:“从国内外的比较看,中国培养的学生往往书本知识掌握得很好,但是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还比较缺乏。这应该引起我们深入的思考,也就是说我们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比较重视认知教育和应试的教学方法,而相对忽视对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素质教育,就是要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师的根本任务 创新,原为一个经济概念,是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J·熊彼得在1921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中所提出来的。就概念分析,创新既包括事物发展的过程又包括事物发展的结果,包括新的发现发明、新的思想和理念、新的学说与技术以及新的方法等一切新事物。 江泽民同志1995年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精神的民族,难以屹立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由此可以看出,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已经是摆在素质教育面前一个刻不容缓、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有觉悟、有道德、身体健康、有知识的创造型人才,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任务,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就是教师的根本任务。

如何培养小学生合作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以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最终达到学生学会、会学、乐学的目标,进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这种合作的能力呢? 一、进行有效的合作交流,选拔并培养小组长至关重要。 首先应选智力水平良好、发言积极、操作能力较强、表现欲望强烈的学生当学习小组的组长,培养组长的组织、安排、协调、归纳能力,促进合作交流的有效进行。 其次,对组长进行有效的培训:第一,督促组长积极主动地组织合作交流,使组员养成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合作意识;第二,指导组长组织合作交流时,要先进行有序的安排,如鼓励组员大胆发言,让会说的先说,不会说的先听后说,促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第三,当出现意见分歧时,组长应问个为什么,请组员说出理由。第四,指导组长善于收集组员在交流中对同一问题所做出的不同答案,并及时准确地向老师汇报。 二、给小组成员进行合理编号。 各小组成员中的学识水平、智力能力、性格品质各不相同,老师可以按不同的水平,给学生编号:基础强、能力高、成绩好,

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同学编为1号和2号,成绩中等的同学编为3号和4号,学习有困难、能力相对较差的同学编为5号和6号,且座位的安排应是1号和2号坐中间且是前后坐;3号和4号坐同一侧前后坐;5号和6号坐另一侧前后坐,1号的两边是4号和6号,2号的两边是3号和5号。 在进行小组汇报、发言之前,小组要进行讨论由谁发言,加分要根据编号进行。这样使那些不善思考的学生在小集体力量的支持、帮助下,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不得不去思考、讨论,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使组内的每个成员都树立起集体意识,充分体现了小组合作的力量。 三、在合作中学会倾听。 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学会三听:一是认真听每位同学的发言,眼睛看着对方,要听完整,认真思辨,不插嘴;二是要听别人的发言要点,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三是听后须作思考,并做出判断,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反思、评价的能力。在这样的要求下训练,引导学生学会反复琢磨、体会,善于倾听同学意见,不随意打断别人发言,同时提供学生发表不同见解的空间,以达到相互启迪、帮助的功效,学生不但养成了专心听的习惯,调动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尊重的品质,能体会他人的情感,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语文阅读中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靖江市真武小学 【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是时代的要求、新课标的要求、课程的要求、也是学生自身能力的要求。语文阅读中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应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意识,特别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个性差异,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意识。 关键词:自主学习学习方法行为习惯创新思维 自主学习就是指在学习上主动而不是被动,自觉而不是盲目,自立而不是依赖,对自己有目标、有要求、有计划、有反思、有总结,而不是对自己不负责任。让学生在自我设计、自我创造、自我超越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成功的愉悦,进而激发他们产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主性,为以后的自觉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新的教学观认为: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是生存发展面向未来的需要。因此,教师应转变思想观念,要相信学生能力,相信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潜能,相信学生自己是能够探究的、我们应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 一、抓好常规管理,培养良好的“习惯意识”。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首先应从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意识”入手。人的习惯很多:生活习惯,道德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等等。但不管是什么习惯,它们之间都存在着联系,有着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作用。

抓好平日的常规管理,从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人手,让其在头脑中形成“原来做什么事情都得有个规矩”的意识,即形成“习惯意识”,让这成为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内部动力,从而为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学习提供前提。 如何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最有效的方法即有意的强化训练。一般可分为三个步骤:首先使学生了解有关行为的社会意义和产生自愿练习的意向;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过程;其次创设按规定的方式一贯行为的条件,其中包括集体的监督,尽可能地不给重复不良行为的机会;再次使学生了解行为的结果和练习的进步情况,及时给予强化。结合我平时的教学,我认为可以这样做: 1、要使学生懂得要想学习好必须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掌握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是非常有道理的,它深刻地阐释了学习兴趣对于学习的作用。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做任何事,基础尤为重要,更何况学习。所以要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以免造成学习上的忙乱;课堂上,要求学生认真听讲,学会记听课笔记;随着学习内容的扩大加深,要求学生能够学会独立思考,对学习材料进行逻辑加工,做到学得活、记得牢、用得上。 要使学生懂得怎样去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选用的方式必须依据自己的特点,这样学习效果才会好。有的同学喜欢光线明亮的房间,在明亮环境中学习精力更充沛;有的同学喜欢光线柔和一些,如果光线太过于刺眼反而妨碍注意力的集中;有的同学喜欢伴随一定

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其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要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小学数学 教学从一年级起就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谈几点看法。 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思维具有很广泛的内容。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有各种各样的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培养什么样的思维能力呢?《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一条规定是很正确的。下面试从两方面进行一些分析。首先从数学的特点看。数学本身是由许多判断组成的确定的体系,这些判断是用数学术语和逻辑术语以及相应的符号所表示的数学语句来表达的。并且借助逻辑推理由一些判断形成一些新的判断。而这些判断的总和就组成了数学这门科学。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 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再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这里所说的抽象逻辑思维,主要是指形式逻辑思维。因此可以说,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 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把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数学教学目的,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值得注意的是,《大纲》中的规定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和足够的重视。一个时期内,大家 谈创造思维很多,而谈逻辑思维很少。殊不知在一定意义上说,逻辑思维是创造思维的基础,创造思维往往是逻辑思维的简缩。就多数学生说,如果没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训练,很 难发展创造思维。因此如何贯彻《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目的要求,在教学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还是值得重视和认真研究的问题。《大纲》中强调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是表明以它为主,并不意味着排斥其他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学 生虽然在小学阶段正在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是形象思维并不因此而消失。在小学高年级,有些数学内容如质数、合数等概念的教学,通过实际操作或教具演示,学生更易于理 解和掌握;与此同时学生的形象思维也会继续得到发展。又例如,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虽然不能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但是在教学与旧知识有密切联系的新知识时,在 解一些富有思考性的习题时,如果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可以对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起 到促进作用。教学时应该有意识地加以重视。至于辩证思维,从思维科学的理论上说,它 属于抽象逻辑思维的高级阶段;从个体的思维发展过程来说,它迟于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

浅谈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引言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信息化社会扑面而来,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重中之重。长期以来,由于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影响,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潜能的开发。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手段还比较落后、僵化,学生以接受性学习为主,课堂教学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创新学习能力的培养显得苍白无力。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对于我们每一位从事教育工作教师来说,努力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是我们的根本任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从基础抓起、从小抓起,努力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我们每一位小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人们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创造才能是各种能力的集中和最有价值的表现,人类社会文明都是创造能力的产物,如今这个科技迅猛发展的新时期,对创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那就是创新能力。所以只有具备了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最有价值的人才,一切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培养。温总理在谈到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问题时提到:“从国内外的比较看,中国培养的学生往往书本知识掌握得很好,但是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还比较缺乏。这应该引起我们深入的思考,也就是说我们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比较重视认知教育和应试的教学方法,而相对忽视对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素质教育,就是要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师的根本任务 创新,原为一个经济概念,是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J·熊彼得在1921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中所提出来的。就概念分析,创新既包括事物发展的过程又包括事物发展的结果,包括新的发现发明、新的思想和理念、新的学说与技术以及新的方法等一切新事物。同志1995年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终审稿)

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 力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培养学习小组,让学生学会合作,是小组合作学习顺利进行的前提,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我认为,必须从低年级抓起,为他们今后的合作学习、合作共事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就需要我们在低年级教学中不断探索和研究。下面谈谈我的做法及体会:(一)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进入探究角色 教师根据学生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不同的情境,从情境引入,让学生走进课堂,再从课堂进入学习角色,将兴趣倾注在合作学习中。这样也会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的第2-3页的内容“创设情境,激趣引入”中,出示学校校园图,引入新课,学生情绪高涨,学习兴趣被激发。 (二)提出探究问题,让学生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这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而要完成这一学习过程,必须从问题入手,以解决问题为合作学习的目标。所以我们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首先必须让学生在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明确合作学习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如学习8的分成时,教师先让学生拿出8个小五星来,提出问题:按照不同的分法把它们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就是提出解决“8的分法”问题,再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三)运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加强合作学习指导 在学生的合作学习中,我们根据教材,结合校园资源、网络资源制作一些好的课件,进行演示,帮助学生掌握操作方法、技能,使学生在得心应手中进行合作学习。如8的分成教学中,教师可将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境、材料、过程制作成课件,从情境引入,在视频中选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应从小学做起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应从小学做起 摘要:语文是工具,掌握工具必须具备能力,所以语文教学必须在学懂语文知识的前提下,以培养能力为重点。语文是工具,亲自使用工具,才能掌握好工具。所以,语文教学要提高效果,必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关键词:自学能力;识字能力;学作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识字、看书、作文的能力。《大纲》归纳起来是三句话:培养能力是重点;搞好自学是关键;狠抓作文破难关。在教学领域,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是广大教师议论的中心课题。这里所说的能力是多方面的,其中自学能力,可以说是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因为一个人博学广闻,知识丰富,大量的是靠自学得来的,这是不可非议的。 一、语文是工具,掌握工具必须具备能力 语文教学必须在学懂语文知识的前提下,以培养能力为重点。过去的语文教学老师只看着卷面成绩,而忽略了教学过程中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我感到:语文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工具”;语文课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车间”;语言文字是车间加工产品的“零件”。为了确保“产品”的合格,我给自己定了一个教学原则:上每节课前一定

根据教材特点和单元重点明确:给学生为什么知识,训练什么能力及怎样训练。我培养、提高学生能力的路子是:教师引导,提示规律、辅导探索、放手实践、抓住不放、反复训练。 1. 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为了走出长期以来老师“扶一扶”学生“走一走”,老师“不扶”学生“不走”的识字教学误区。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训练学生自学字词的能力,让学生取得识字的主动权:首先我让同学们过汉语拼音关;然后在新学期伊始专门上好两至三节培养学生识字能力的理论课。讲汉字的特点规律,讲自学汉字的方法,并进行具体辅导。我把识字方法归纳为六个字:点(点出生字)、读(读准字音)、记(记住音、形特点)、查(利用工具书查字义)、写(连词端正书写)、默(自己默出所学生字)。经过一段独立性学习。学生完全养成习惯,不仅每篇课文中的生字学生完全掌握,就连课外阅读中发现的生字,学生也主动学习掌握。 2.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项细致、复杂而艰巨的教学任务。这里仅就在课堂教学中,怎样阅读能力浅谈一些做法。那么怎样培养呢?我反复阅读、研究、思考找出这类记叙文的特点和规律,简略归纳为两点:1.要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明白。2.在记叙

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的进程就其本质来说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和学习知识,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作为一名教师,要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知识水平,就必须全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创设学习情境,促进学生主动思维。 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教学伊始,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学生的学习情绪引进与学习内容有关的情境中,诱发学生探求知识解决问题的迫切愿望,让学生主动思考、积极表达和探索,从而主动地获取知识。 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基础,思维发展规律,精心设问、巧妙设疑,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的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协调”,激发学生思维。如在教学“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直径”时,我用讲故事形式把数学内容展现出来。在复习旧知识后,先向学生讲一件事情:“教师昨天在操场的一棵大树下,听到两个同学在争论一个问题,如果不截断这棵树,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这棵树主干的直径是多少。”经老师这么一说,整个教室充满一种积极思考、主动探求知识的氛围。这样,创设问题情境,形成悬念,启动学生主动思维。

二、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在“做”数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是他们的天性,让孩子对数学活动充满好奇和喜欢,是学好数学的源泉,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要让他们主动地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通过主动参与,才能更深入地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我在教学过程中,常常结合教学内容,通过让学生比一比,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试一试等操作活动,引导、发展学生思维。在“圆锥的体积”教学时,我便在课前指导学生参与制作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容器,在课上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把圆锥容器里装满沙子,连续三次倒满圆柱容器,然后让学生讨论,归纳其规律,从而推导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可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两个大小相同的梯形和一些特殊梯形(如直角梯形、等腰梯形等),引导和启发学生利用直观操作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是在“做”数学,而非被动地“听”或“看”数学。这种有效的操作,学生手脑并用,不仅很快地理解和掌握了知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促进了推理能力的提高。(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附图:) b (1) (2) a×h÷2+ b×h÷2

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引言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信息化社会扑面而来,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重中之重。长期以来,由于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影响,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潜能的开发。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手段还比较落后、僵化,学生以接受性学习为主,课堂教学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创新学习能力的培养显得苍白无力。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对于我们每一位从事教育工作教师来说,努力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是我们的根本任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从基础抓起、从小抓起,努力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我们每一位小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人们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创造才能是各种能力的集中和最有价值的表现,人类社会文明都是创造能力的产物,如今这个科技迅猛发展的新时期,对创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那就是创新能力。所以只有具备了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最有价值的人才,一切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培养。温总理在谈到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问题时提到:“从国内外的比较看,中国培养的学生往往书本知识掌握得很好,但是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还比较缺乏。这应该引起我们深入的思考,也就是说我们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比较重视认知教育和应试的教学方法,而相对忽视对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素质教育,就是要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创新,原为一个经济概念,是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J·熊彼得在1921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中所提出来的。就概念分析,创新既包括事物发展的过程又包括事物发展的结果,包括新的发现发明、新的思想和理念、新的学说与技术以及新的方法等一切新事物。江泽民同志1995年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学生互助合作能力培养研究的方法及策略

学生互助合作能力培养研究的 方法及策略 互助合作学习兴起于美国,并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它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我国对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人就十几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对学生互助合作学习能力培养进行了以下几点阐述: 一、如何培养学生的互助合作学习能力 合作学习在为学生提供自主合作的机会,培养团体合作与竞争意识,发展了学生的交往与探究能力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困难和问题,严重影响了学习的效果。 第一、教师要转变观念、更新教学方式教师要转变观念将师生角色重新定位,教师是指导者、合作者、参与者、组织者;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启发式教学为主,教学形式不拘一格。 第二、明确小组内的分工:小组合作学习容易出现争抢和坐等等不良现象,不利于小组团体意识的增强,探究能力的提高。治疗这些病症的良药就是明确小组内每个人的分工使每个人都有事可做。 第三、加强合作中的交流在课堂上主要表现为表达、倾听和讨论。一个好的研究方案应该经过小组内和小组间的讨论,才能得于完善。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经验少、自控能力差,合作学习的形式可以是一对一的同伴互教互学,也可以是当小老师、小组互助读文、分角色朗读课文、小组情境表演等小组互动的形式。 第四、教师发挥指导作用1:教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之前精心设计,要有预见性,教师要提出明确要求防止合作学习流于形式。2: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认真倾听、教师要照

顾到不爱发言的学生努力做到全员参与。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与激励学生回答中的闪光点,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教师要敏锐地发现和纠正学生回答中的漏洞和错误;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真正发挥其作用。3:在合作学习之后教师要善于及时总结合作成效。 二、学生养成互助合作能力的好处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合作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掌握与人沟通的技巧,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学校、家长、社区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互助学习。 首先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协调班级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间互相帮助,提高整个班级全面的发展。第二在学习中的意义: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交流与合作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的习惯,增进学生的合作意识,根据教学内容分块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第三在人际关系交往中的重要性: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在交往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生从入校的第一天起。只要注意加强交往的实际锻炼,良好的交往能力就一定会形成。与人交往、被人接受,是获得安全感的主要是因素。 总之,作为环境较差的小学,光靠教师一人之力是无法完成的,必须要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并结合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学习,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不放弃一个孩子,才能为孩子铺开一条通往知识的大道,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从小就学会与人相处、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化的需要。

浅谈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 【摘要】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么怎样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提高自主探索的效果,这一切都取决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不仅在国内引起广泛注意,而且在世界中许多国家也很重视,已成为带有方向性的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必须认真探索研究。 一、培养小学生的自学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兴趣是指一个人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人对他所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使他不知不觉地心向神往,表现出注意的倾向,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动力。兴趣是事业成功的前导,也是培养学生学习热情,产生内在动力的关键。仔细研究学生的学习兴趣时,不难发现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凡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科,往往也是他们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科。这是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它促进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导致学习成功的重要原因。正可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乐之者”是学习中的最佳境界,只要学生达到了乐学的境界,就能以学为乐,勤奋好学,苦中求乐。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呢? 首先,教师可以提一些有兴趣的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最好列举一些有兴趣的例题,那么学生对有意思的问题学起来自然感兴趣;或者,是作一些形象的比喻。适当的比喻可以使抽象的数学原理形象化、直观化,较易为人接受。 其次,教师也可以讲一些相关的故事。在数学教学中,不能照本宣科,对学

怎样培养小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怎样培养小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发表时间:2012-04-11T13:11:15.043Z 来源:《现代教育教研》2012年第3期供稿作者:黄凤梅蔡爱清[导读]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黄凤梅蔡爱清(诸城市林家村镇琅古尧小学山东诸城262223)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是教师普遍了解的一个教学原则。面对新课程,我们必须牢记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生学”。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让学生跟在自己后面亦步亦趋的习惯,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学生学习的主战场在课堂,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只有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需要,学生才能真正去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自 主、合作学习,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1.合理创设情境,使学生愿学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加深印象,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唤醒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拓展思维,成为学习的主人。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通过计算机生动、形象、直观、科学地虚拟现实情境,化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的思维开始活跃,充分做好了全身心投入新课学习活动中去的准备,从心里愿意和老师及同学一道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知识。 例如,教“5”的认识,我结合实际,以“我们教室里有什么数量是5的事物呢,大家找到吗?看谁的观察力最强”的设问。然后引导学生认一认,数一数,让学生明白原来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我们对它是那么的熟悉。 2.诱导学生思维,使学生乐学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索,自己推论,给他们讲的应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数学本身的规律和诱人的奥秘,更好的诱导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构建认知结构,从整体上提高综合解题能力,使学生乐学。教学中让学生理清了思路,又渗透平移、转化等数学思想,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例如:教学“比一比”时,是让学生探索图片,可提出“你看了这幅图可以说出一个故事来吗?”这一探索问题,学生思维就集中在图片上,再利用小组探讨、观察等教学手段,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在图片上,从而自己发现图中各物品、对象数量不同,在整个过程中,老师处于引导,学生处于主学地位,体现教育教学价值。 3.自我评价分析,使学生会学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环节,老师要鼓励学生自我反馈和评价,开展同学间的互相评价。如:“这位同学的答案符合要求吗?”“为什么不符合要求”那么应如何改动呢?“这些答案中谁的答案最合理呢?”通过互相反馈和评价,学生学会了评价别人,也更学会评价自己,因为,学生在评价别人时,必须自己先作出判断,发现它不符合在哪里,或错在哪里,在评价过程中学生由学会转化为会学。我热情引导他们大胆创新,此时全班的同学学习热情及课堂气氛热烈活跃。我适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性的讨论与交流,由学生做主角,使学生的思维形成互相激荡的局面,这样,学生在民主和谐气氛中,学生心理压力得到减轻,自尊心得到充分尊重,个性各特长都得到有效地发展,创造性思维得到较全面的发展,不但积极主动学习数学知识,还能善于应用已学的知识进行解题,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而且富有独立性。 由于一个班的学生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应当考虑学生不同的特点,进行分层训练和指导,尽可能地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使优秀生“吃”得好,让后进生“吃”得饱。 4.分层指导训练,使学生善学我在教学中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把学生分成三个层次,即上、中、下三层,其数量比为1:2:1。前后座按比例组合成四人一组的学习小组。依据教材内容和大纲要求,分别确定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学组织形式实行全班教学,分层教学和个别指导相结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各层次的学生在最近发展区自主学习,得到发展,争取进步。我鼓励相邻几个同学对问题进行讨论,通过对问题的研究,使各层次学生互相启发,促进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逐步学会学习、善于学习。并随着进取意识的增强,不断的向上一个层次递进。 5.让学生感兴趣兴趣是指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现象的心理倾向。当兴趣进一步发展成为从事某种活动的需要时,就称为爱好。如对体育活动、对文艺活动的爱好等等。 兴趣是建立在人的认识需要的基础上的。它可以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两种。直接兴趣指对事物本身感兴趣,如喜欢数学、喜欢解应用题等。间接兴趣指对事物本身不感兴趣,对事物所能带来的结果感兴趣。我要使学生喜欢数学,令他们体会学习数学,用数学知识的科学性、内在规律、结构特征等吸引兴趣,使之形成需要,从而成为爱好。 总之,在创新教育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善于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真正地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实到数学课堂教学的各个具体环节中,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