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现代食品生物技术

最新现代食品生物技术

最新现代食品生物技术
最新现代食品生物技术

◆ 生物技术的确切定义:

人们运用现代生物科学,工程学和其他基础学科的知识,按照预先的设计,对生物进行控制和改造或模拟生物及其功能,用来发展商业性加工,产品生产和社会服务的新技术领域。 ◆ 生物技术的构成

◆ 生物技术各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

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是基因工程,而现代生物技术的基础和归宿则是发酵工程和酶工程,否则就不能获得产品和经济效益,也就体现不了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的优越性。 基因工程的定义:

▼ 是指按照人们的意愿和设计方案,

▼ 以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生物化学和微生物学为理论基础, ▼ 通过将一种生物细胞的基因分离出来或人工合成新的基因, 在体外进行酶切和连接并插入载体分子构成遗传物质的新组合, ▼ 导入到自身细胞或另一种细胞中进行复制和表达等实验手段, ▼ 有目的的实现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物种之间的DNA 重组和转移, 使现有物种在短时间内趋于完善或创造出新的生物特性。 发酵工程的定义 :

基因工程 细胞工程

发酵工程 酶工程 蛋白质工程

利用微生物的某种特性,通过现代化工程技术手段进行工业规模生产的技术.

包括:

①传统发酵(有时称酿造),

②近代的发酵工业如酒精,如乳酸,丙酮-丁醇等

③目前新兴的如抗生素,有机酸,氨基酸,酶制剂,

核苷酸,生理活性物质,单细胞蛋白等的发酵生产

酶工程的定义 :

酶工程是利用酶所特有的生物催化性能,将酶学理论与化工技术结合而成的一门生物技术。也就是利用离体酶或者直接利用微生物细胞,动植物细胞,细胞器的特定功能,借助于工程学手段来生产酶制剂并应用于相关行业的一门科学。

细胞工程的定义 :

是利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类似于工程学的步骤,在细胞整体水平或细胞器水平上,按照人们的意愿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已获得新型生物或特定细胞产品的一门综合性科学技术。

蛋白质工程的定义 :

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研究为基础,运用遗传工程的方法,借助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支持,从改变或合成基因入手,定向地改造天然蛋白质或设计全新的人工蛋白质使之具有特定的结构、性质和功能,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的一种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医药生物技术、食品生物技术、海洋生物

技术、环境生物技术、能源生物技术

食品生物技术(food biotechnology):是生物技术在食品原料生产、加工和制造应用的一个学科。

◆食品生物工程下游技术

从由基因工程获得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有机体或器官中,从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和酶工程产物(发酵液、培养液)中,把目标化合物分离纯化出来,使之达到商业应用目的的过程。

食品发酵和酿造等最古老的生物技术加工过程,也包括了

①应用现代生物技术改良食品原料的加工品质基因,生产高质量的农产品。

②制造食品添加剂。

③植物和动物细胞的培养。

④与食品加工和制造相关的其它生物技术,如:酶工程、蛋白质工程和酶分子进化工程等。

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四种脱氧核苷酸, dAMP, dGMP, dCMP, dTMP 通过3′,5′(3′-羟基和 5′-磷酸)——磷酸二酯键一定顺序相连

基因工程的最大特点

1、打破生物种属界限

2、进行生物种内外基因的重组、遗传信息的转移

重组DNA技术:DNA克隆、分子克隆、基因克隆。

基因工程核心:糖酸骨架

基因工程的研究内容

1、目的基因的获取

2、构成重组DNA --目的基因与载体的重组

3、将重组DNA转移或导入到受体或宿主细胞

4、筛选重组转化体阳性克隆

5、从筛选出的阳性克隆中提取出扩增的

重组DNA分子或基因供分析和研究使用- 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高效表达

◆限制性内切核酸酶(restriction endonuclease, RE)

简称内切酶

是指一类能够识别和切割双链DNA分子内核苷酸序列的内切核酸酶。

◆DNA甲基化酶(DNA methycase)

简称甲基化酶

是指一类能够识别DNA特定序列,并其特定碱基的特定位置上

引入甲基而发生修饰作用的酶。

※限制酶和甲基化酶主要是从多种微生物中分离纯化而来的。

◆Eco RⅠ表示从(Escherichia coli或大肠埃希氏菌)菌株RY13中

分离出的第(1)种限制性内切酶。

同裂酶:在Ⅱ型限制性内切核酸酶中,来源不同而识别序列和切割方式相同者称为同裂酶

例如:HpaⅡMspⅠ,两者的识别序列都是 CCGG

同尾酶:虽来源及识别序列不同,但DNA经其切割后能形成相同粘性末端者称为同尾酶。

基因工程载体(Vactor):

质粒载体(plasmid)-细菌等生物细胞内一类能自我复制的遗传物质

噬菌体载体(bacteriophage)-细菌病毒的总称

柯斯质粒载体(cosmidvactor)

◆按照介导的作用目的分类:克隆载体、表达载体

◆按照介导的受体生物分类:大肠杆菌载体(原核生物)、酵母载体(真核生物)、植物载体(病毒)、动物载体

启动子(promoter):DNA转录起点部位的DNA序列

增强子(enhancer):使DNA转录加速的DNA序列

衰减子(attenuator):使DNA转录衰减的DNA序列

终止子(terminator):使DNA转录终止的DNA序列

操纵基因(operator):直接负责DNA转录开启和关闭的DNA序列

PCR技术:

定义:PCR技术又称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是通过模拟体内 DNA 复制的方式,在体外选择性地将 DNA 某个特殊区域扩增出来的技术。

PCR技术的基本原理

在微量离心管中,加入适量的缓冲液, 微量的模板DNA,四种脱氧单核苷酸,耐热性多聚酶, 一对合成DNA的引物,通过高温变性、低温退火和中温延伸三个阶段为一个循环的反应过程,每一次循环使特异区段的基因拷贝数放大一倍,一般样品是经过30次循环,最终使基因放大了数百万倍; 扩增了特异区段的DNA带。

转化(transformation):是感受态的大肠杆菌细胞接受及表达质粒DNA分子的生命过程

转染(transfection):是感受态的大肠杆菌细胞接受及表达噬菌体DNA 分子的的生命过程

ICP基因工程概念:

ICP基因工程主要运用脓杆菌介导法,基因枪法等对植物进行ICP基因

遗传转化,借助于伴胞晶体蛋白的毒性,达到抗虫害的目的的工程之一。

基因工程在食品科学中的应用

一、基因工程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产品品质的改良

(一) 培育抗病虫害抗除草剂的植物新品种及抗冻动物新品种的

基因工程

(二) 改良微生物菌种特性的基因工程

(三) 改良动植物品种质量的基因工程

二、基因工程与植物产品的贮藏保鲜

三、基因工程与食品资源的开发:非洲的应乐果蛋白第三章发酵工程原理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菌种活化与扩大培养:是指将保存的处于休眠状态的生产菌种接

入试管斜面培养活化后,再经过茄子瓶或摇瓶及种子罐逐级扩大培养而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纯种过程。这些纯种培养物又称为种子。

功能性食品(Functional food) : 又称保健功能食品(Funtional health food),是指具有调节人体生理功能,适宜特定人群食用,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一类食品。这类食品既具有普通食品的营养功能和感官功能,还具备调节人体生理功能的作用。

功能性食品与一般食品的区别:

共同点→都能提供人体生存必需的基本营养物质,

都具有色,香,味,形等感官功能。

区别→1. 功能性食品→含有一定量的功效成分,具有调节人体机能

的功效,而一般食品不强调其特定的生理功能。

活性肽的三种生理功能:促免疫,降血压,促进钙吸收

谷胱甘肽(Glutathion,GSH)是谷氨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通过肽键缩合而成的三肽化合物。

谷胱甘肽的结构特点:分子中有一个特殊的肽键(谷氨酸的γ-羧基与半胱氨酸的α-氨基缩合二成肽键);谷胱甘肽中含有一个活泼的巯基(-SH)易被氧化脱氢

还原型:GSH 氧化型:GSHG

常用乳杆菌的种类: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 (增强机体免疫力)明串珠球菌属(Pediococcus)

生物技术与食品安全之间的关系

生物技术与食品安全之间的关系 摘 要 生物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给人们带来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人类的生活离不开食物,所以食品安全一直是人类重视的问题。生物技术是食品安全的强有力基础和支撑,是解决人类生存和发展问题的有力武器。同时,生物技术又使食品安全领域持续不断地潜在着较大的风险。食品安全是生物技术的目标和方向,是人类社会提高整体生活质量的核心要素,科学的食品质量管理体系是解生物技术带来食品安全风险的重要保障。 1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 1974年11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在世界粮食大会上通过了《世界粮食安全国际约定》,从食品数量满足人们基本需要的角度,第一次提出了“食品安全”的概念。经过近30年的发展,目前,“食品安全”,的含义包括了几个大的方面:从数量的角度,要求人们既能买得到、又买得起需要的基本食品;从质量的角度,要求食品的营养全面、结构合理、卫生健康;从发展的角度,要求食品的获取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由此看来,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才能得到全面解决。特别是经过了突如其来的非典风波之后,加强食品卫生管理,提高食品安全质量,更是成为公众、政府和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我国人口的持续增长将要达到高峰期,预计达到16亿人口,粮食等食品安全将进入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肉蛋奶和水产品的消费不断增加,粮食作为饲料的比重将越来越大,人均粮食占有量的标准应有所提高。(由于我国统计中没有饲料作物,这里的“粮食”实际上包括口粮、饲料粮和其它工业原料用粮等)。 1.1.食品质量安全

食品的质量安全已经成为全球的焦点之一。从有关部门不定期对食品质量抽查的情况看,当前,我国常见的食品质量问题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卫生指标超标,菌落总数、大肠杆菌群等严重超出国家强制性标准,个别的甚至超过国家标准许多倍;二是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或使用已经明令禁止的食品添加剂,例如苯甲酸、山梨酸含量超标,违规使用已经禁用的人工合成色素、“瘦肉精”、“吊白块”等;三是食品包装、标签等不规范,虚假标签、以次充好等人为“造假”现象较多。 1.2.食品资源安全 食品资源安全受到广泛关注。食品资源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为食品的生产提供“基础载体”的资源,比如耕地资源、水域资源、草地资源、森林资源等,国家已经通过实施“最严格的土地保护政策”和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保护耕地资源;通过治理水污染、大力发展海洋健康食品和水产养殖业,保护和开发水域资源等。另一类是为食品提供多样性的物种资源,我国是世界上物种十分丰富的国家之一,约有种子植物 3万种、脊椎动物4千种、无脊椎动物20多万种、昆虫15万种,还有成千上万种苔藓、蕨类和微生物物种等。对食品资源的保护、和科学开发,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1.3.食品工业发展 食品工业取得长足进展。由于国家加强宏观调控、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食品消费结构的改善等原因,我国食品工业快速发展。 2003年全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达到19395家;完成工业总产值12913.54亿元,按照可比价格计算,比2002年同期增长19.67%;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2329.50亿元,同比增长20.64%;实现利税总额2267.52亿元,同比增长18.24%,其中实现利润698.04亿元,同比增长32.47%。2003年我国食品进出口总值330.5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3.40%,其中出口金额187.59亿美元,进口金额142.94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93%和54.28%,实现贸易顺差44.65亿美元。 2 科学的食品质量管理体系是解决生物技术带来食品安全风险的重要保障

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

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0-09-30T14:27:21.670Z 来源:《魅力中国》2010年9月第1期作者:肖付才[导读] 本文阐述了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发酵业的应用。肖付才(许昌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园艺系,河南许昌 461000)摘要:本文阐述了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发酵业的应用。代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对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工程产生重要影响,其在食品发酵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 关键词: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中图分类号:Q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9A-0164-01 生物技术是21世纪高新技术革命的核心内容,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及潜在的生产力。专家预测,到2010~2020年,生物技术产业将逐步成为世界经济体系的支柱产业之一。生物技术是以生命科学为基础,利用生物机体、生物系统创造新物种,并与工程原理相结合加工生产生物制品的综合性科学技术。现代生物技术则包括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等领域。在我国的食品工业中,生物技术工业化产品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近年,酒类和新型发酵产品以及酿造产品的产值占食品工业总产值的17%。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发酵领域中有广阔市场和发展前景,本文主要阐述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发酵生产中的应用。 一、基因工程技术在食品发酵生产中的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内容,采用类似工程设计的方法,按照人类的特殊需要将具有遗传性的目的基因在离体条件下进行剪切、组合、拼接,再将人工重组的基因通过载体导入受体细胞,进行无性繁殖,并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高速表达,产生出人类所需要的产品或组建成新的生物类型。发酵工业的关键是优良菌株的获取,除选用常用的诱变、杂交和原生质体融合等传统方法外,还可与基因工程结合,进行改造生产菌种。 (一)改良面包酵母菌的性能面包酵母是最早采用基因工程改造的食品微生物。将优良酶基因转入面包酵母菌中后,其含有的麦芽糖透性酶及麦芽糖的含量比普通面包酵母显著提高,面包加工中产生二氧化碳气体量提高,应用改良后的酵母菌种可生产出膨润松软的面包。 (二)改良酿酒酵母菌的性能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出新的酿酒酵母菌株,用以改进传统的酿酒工艺,并使之多样化。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大麦中的淀粉酶基因转入啤酒酵母中后,即可直接利用淀粉发酵,使生产流程缩短,工序简化,革新啤酒生产工艺。目前,已成功地选育出分解β-葡聚糖和分解糊精的啤酒酵母菌株、嗜杀啤酒酵母菌株,提高生香物质含量的啤酒酵母菌株。 (三) 改良乳酸菌发酵剂的性能乳酸菌是一类能代谢产生乳酸,降低发酵产品pH值的一类微生物。乳酸菌基因表达系统分为组成型表达和受控表达两种类型,其中受控表达系统包括糖诱导系统、Nisin诱导系统、pH 诱导系统和噬菌体衍生系统。相对于乳酸乳球菌和嗜热链球菌而言,德氏乳杆菌的基因研究比较缺乏,但是已经发现质粒pN42和PJBL2用于构建德氏乳杆菌的克隆载体。有研究发现乳酸菌基因突变有2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涉及(同源或异源的)可独立复制的转座子,第二种方法是依赖于克隆的基因组DNA 片断和染色体上的同源部位的重组整合而获得。通过基因工程得到的乳酸菌发酵剂具有优良的发酵性能,产双乙酰能力、蛋白水解能力、胞外多糖的稳定形成能力、抗杂菌和病原菌的能力较强。 二、细胞工程技术在食品发酵生产中的应用细胞工程是生物工程主要组成之一,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至80 年代初,是在细胞水平上改变细胞的遗传特性或通过大规模细胞培养以获得人们所需物质的技术过程。细胞工程主要有细胞培养、细胞融合及细胞代谢物的生产等。细胞融合是在外力(诱导剂或促融剂)作用下,使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异源(种、属间) 细胞或原生质体相互接触,从而发生膜融合、胞质融合和核融合并形成杂种细胞的现象。细胞融合技术是一种改良微生物发酵菌种的有效方法,主要用于改良微生物菌种特性、提高目的产物的产量、使菌种获得新的性状、合成新产物等。与基因工程技术结合,使对遗传物质进一步修饰提供了多样的可能性。例如日本味之素公司应用细胞融合技术使产生氨基酸的短杆菌杂交,获得比原产量高3倍的赖氨酸产生菌和苏氨酸高产新菌株。酿酒酵母和糖化酵母的种间杂交,分离子后代中个别菌株具有糖化和发酵的双重能力。日本国税厅酿造试验所用该技术获得了优良的高性能谢利酵母来酿制西班牙谢利白葡萄酒获得了成功。目前,微生物细胞融合的对象已扩展到酵母、霉菌、细菌、放线菌等多种微生物的种间以至属间,不断培育出用于各种领域的新菌种。 三、酶工程技术在食品发酵生产中的应用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高效催化功能、高度专一性和高度受控性的一类特殊生物催化剂。酶工程是现代生物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酶工程又称酶反应技术,是在一定的生物反应器内,利用生物酶作为催化剂,使某些物质定向转化的工艺技术,包括酶的研制与生产,酶和细胞或细胞器的固定化技术,酶分子的修饰改造,以及生物传感器等。酶工程技术在发酵生产中主要用于两个方面,一是用酶技术处理发酵原料,有利于发酵过程的进行。如啤酒酿制过程,主要原料麦芽的质量欠佳或大麦、大米等辅助原料使用量较大时,会造成淀粉酶、俘一葡聚糖酶、纤维素酶的活力不足,使糖化不充分、蛋白质降解不足,从而减慢发酵速度,影响啤酒的风味和收率。使用微生物淀粉酶、蛋白酶、一葡聚糖酶等制剂,可补充麦芽中酶活力不足的缺陷,提高麦汁的可发酵度和麦汁糖化的组分,缩短糖化时间,减少麦皮中色素、单宁等不良杂质在糖化过程中浸出,从而降低麦汁色泽。二是用酶来处理发酵菌种的代谢产物,缩短发酵过程,促进发酵风味的形成。啤酒中的双乙酰是影响啤酒风味的主要因素,是判断啤酒成熟的主要指标。当啤酒中双乙酰的浓度超过阈值时,就会产生一种不愉快的馊酸味。双乙酰是由酵母繁殖时生成的α-乙酰乳酸和α-乙酰羟基丁酸氧化脱羧而成的,一般在啤酒发酵后期还原双乙酰需要约5~10d 的时间。崔进梅等报道,发酵罐中加入α-乙酰乳酸脱羧酶能催化α-乙酰乳酸直接形成羧基丁酮,可缩短发酵周期,减少双乙酰含量。 四、小结在食品发酵生产中应用生物技术可以提高发酵剂的性能,缩短发酵周期,丰富发酵制品的种类。不仅提高了产品档次和附加值,生产出符合不同消费者需要的保健制品,而且在有利于加速食品加工业的发展。随着生化技术的日益发展,相信会开发出更多物美价廉的发酵制品,使生物加工技术在食品发酵工业中的应用更加广泛。参考文献

现代食品生物技术重点

◆ 生物技术的确切定义: 人们运用现代生物科学,工程学和其他基础学科的知识,按照预先的设计,对生物进行控制和改造或模拟生物及其功能,用来发展商业性加工,产品生产和社会服务的新技术领域。 ◆ 生物技术的构成 ◆ 生物技术各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 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是基因工程,而现代生物技术的基础和归宿则是发酵工程和酶工程,否则就不能获得产品和经济效益,也就体现不了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的优越性。 基因工程的定义: ▼ 是指按照人们的意愿和设计方案, ▼ 以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生物化学和微生物学为理论基础, ▼ 通过将一种生物细胞的基因分离出来或人工合成新的基因, 在体外进行酶切和连接并插入载体分子构成遗传物质的新组合, ▼ 导入到自身细胞或另一种细胞中进行复制和表达等实验手段, ▼ 有目的的实现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物种之间的DNA 重组和转移, 使现有物种在短时间内趋于完善或创造出新的生物特性。 发酵工程的定义 : 基因工程 细胞工程 发酵工程 酶工程 蛋白质工程

利用微生物的某种特性,通过现代化工程技术手段进行工业规模生产的技术. 包括: ①传统发酵(有时称酿造), ②近代的发酵工业如酒精,如乳酸,丙酮-丁醇等 ③目前新兴的如抗生素,有机酸,氨基酸,酶制剂, 核苷酸,生理活性物质,单细胞蛋白等的发酵生产 酶工程的定义 : 酶工程是利用酶所特有的生物催化性能,将酶学理论与化工技术结合而成的一门生物技术。也就是利用离体酶或者直接利用微生物细胞,动植物细胞,细胞器的特定功能,借助于工程学手段来生产酶制剂并应用于相关行业的一门科学。 细胞工程的定义 : 是利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类似于工程学的步骤,在细胞整体水平或细胞器水平上,按照人们的意愿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已获得新型生物或特定细胞产品的一门综合性科学技术。 蛋白质工程的定义 : 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研究为基础,运用遗传工程的方法,借助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支持,从改变或合成基因入手,定向地改造天然蛋白质或设计全新的人工蛋白质使之具有特定的结构、性质和功能,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的一种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医药生物技术、食品生物技术、海洋生物

食品生物技术论文

姓名: ** 班级: *** 学号: *** 指导老师: *** 完成日期:2012****

生物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 ******(***) [摘要] 目前,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作用表现在4个方面:一是食品原料和微生物的改良,提高食品营养价值及加工性能;二是生产各种功能食品有效成分、新型食品和食品添加剂;三是可直接应用于食品生产过程中物质的转化;四是工业化生产预定的食品或食品的功能成分。此外,在食品生产相关领域,如食品包装、食品检测等方面,生物技术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和深入。它的发展对于解决现存的食物资源短缺问题、丰富食品种类、满足不同消费需求,开发新型功能性食品等均有突出贡献。现以基因工程和酶工程为主要内容,分析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关键词] 生物技术基因工程酶工程食品工业应用 [正文] 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中及食品加工制造上的应用,涉及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以及现代分子检测技术。其中基因工程技术为核心技术,它能带动其他技术的发展。 基因工程技术是指将外源的核酸分子(目的基因)导入到原来没有这类基因的宿主生物体内,并能持续稳定的繁殖,从而使宿主生物产生新的性状。基因工程的基本程序:①获取所需的目的基因;②把目的基因与选好的载体(如小型环状DNA分子)连接在一起,即重组;③把重组载体转入宿主细胞;④对重组分子进行选择;⑤表达成蛋白,采用合适条件,获得高表达的产品。 自1973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和旧金山大学Coken和Boyer两位科学家成功地实现了DNA分子重组实验,揭开了基因工程发展的序幕,人类有能力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操作不同的基因,再接着1982年抗卡那霉素向日葵、1997年克隆羊多莉的诞生...基因工程的兴起和发展,使得转基因生物技术为食品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直接加快了对粮食产量的提高和食品营养的改善,解决了了发展中国家人民的温饱问题。 目前,基因工程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改良食品加工的原料、改良食品微生物菌种性能、应用于食品酶制剂的生产、改良食品加工工艺以及保健食品等。其中,改良食品加工的原料可分为改良动物性食品源和改良植物性食品源。例如为了提高奶牛的产奶量但又不影响奶的质量,可采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牛生长激素BST注射到母牛上,便可达到提高母牛产奶的目的。为了提高猪的瘦肉含量或降低猪脂肪含量,则采用基因重组的猪生长激素,注射至猪上,便可使猪

转基因技术与食品安全(2020年)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转基因技术与食品安全(2020 年)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转基因技术与食品安全(2020年)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的贫富差异越发明显,而社会的下层有还在挨饿,因此,转基因食品的出现对于人们来说确实是个福音,转基因的研究对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有着很大的意义。 一、转基因食品与转基因生物安全的定义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于2006年2月9日对转基因食品做了定义,“转基因作物就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它生物物种上,使其出现原物种不具有的性状或产物,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转基因生物安全的概念界定是转基因生物安全法律问题研究的逻辑起点和工作基础,根据转基因生物安全问题的科技背景、渊源和演变,结合已有的国际立法经验,指出“转基因生物安全是指为使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在研究、开发、生产、运输、销售、消费等过程中受到安全控制,防范其对生态和人类健康产生危害,以及救济转基因生物所造

成的危害、损害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的总和”,并由此明确转基因生物安全法的调控对象和范围。(王明远《法学杂志》2008第29卷第1期) 二、转基因食品的研究发展历史和现状 1983年世界首例转基因植物培育成功,标志人类用转基因技术改良农作物的开始。1986年转基因农作物获得批准进入田间试验。1994年美国Calgene公司培育延熟保鲜转基因番茄被批准商品化生产。2000年全世界转基因农作物的种植面积达4420万公顷,发展速度非常迅猛。据不完全统计,转基因研究至少在35科120种植物中获得了成功,所涉及到的性状包括抗虫、抗病毒、抗细菌、抗真菌、抗除草剂、抗逆境、品质改良,以及对生长发育的调控以提高产量潜力等。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数据,从1986到2000年的15年间,OECD国家共批准10313例转基因生物进入田间试验,其中植物占总数的98.4%,细菌占1.0%,病毒占0.3%,真菌占0.2%,动物占 0.1%。在全部被批准的10313例田间试验中,美国占总数的71.1%。 1.0%,病毒占0.3%,真菌占0.2%,动物占0.1%。在全部被批准的10313

食品生物技术专业简介

食品生物技术专业简介 专业代码570101 专业名称食品生物技术 基本修业年限三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生物化学、微生物发酵技术、食品生物新技术等基本知识,具备发酵、产品分离提取、菌种培养等能力,从事调味品及食品添加剂、酒、饮料及精制茶等生物食品的生产操作、设备使用和维护、生产过程质量监控、工艺与设备管理、技术研发辅助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就业面向 主要面向生物食品制造技术及应用行业,在发酵、产品分离提取、菌种培养等岗位群,从事生产操作、设备使用和维护、生产过程质量监控、工艺与设备管理、技术研发辅助、生物产品检验检疫、生物产品销售等工作。 主要职业能力 1.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具备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 3.具备食品生物新技术初步研发的能力; 4.掌握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的相关知识及技能,具备生物食品生产过程质量监控的能力; 5.掌握生物食品工艺技术及应用,具备生物食品生产工艺与设备管理的能力; 6.掌握微生物菌种培养、发酵和产品提取的基本知识及技能,具备生物食品生产操作的能力; 7.了解相关生产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基本操作,具备生物食品生产设备使用

和维护的能力。 核心课程与实习实训 1.核心课程 生物化学、微生物基础、微生物发酵技术、发酵工程设备、食品质量与安全、发酵食品生产技术、食品生物新技术等。 2.实习实训 在校内进行微生物基础技能训练、微生物发酵技术技能训练、发酵食品生产技术综合训练、食品生物新技术研发训练等实训。 在生物食品生产企业进行实习。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发酵工微生物培菌工酿酒工酱油酱类制作工食用酶制剂制造工 衔接中职专业举例 食品生物工艺 接续本科专业举例 生物技术生物工程酿酒工程

食品生物技术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食品生物技术试题 甘肃农业大学12级食品质量与安全-李红科 一、单项选择题 1 通过()和酶工程处理废弃物,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并减少环境污染( A )A发酵工程 B基因工程 C蛋白质工程 D酶工程 2 ()是生物技术在食品原料生产、加工和制造中的应用的一个学科(B) A微生物学 B食品生物技术 C生物技术 D绿色食品 3 在引起食品劣变的因素中(C)起主导作用 A虫害 B物理因素 C微生物 D化学因素 4下列哪些食品保藏方法不属于物理保藏法(B) A脱水干燥保藏法 B熏制保藏法 C冷藏保藏法 D罐藏法 5 细胞工程包括动植物题的体外培养技术、()、细胞反应技术。 A细胞改造 B细胞修饰 C细胞杂交 D细胞衰老 6 自然选育过程中采取土样时主要选择()之间的土壤(B) A 3-10cm B 5-15cm C10-15cm D 10-20cm 7 下列不属于真空冷冻干燥法中冷冻干燥的步骤是(B) A制冷 B高压 C供热 D抽真空 8 食品生产中的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是(D) A GMP B ISO C CCP D HACCP 9 下列不属于纯种分离的常用方法的是(B) A 组织分离法 B 单孢分离法 C 划线分离法 D 稀释分离法 10 下列分离方法具有简单、快速的特点的是(B) A稀释分离法 B划线分离法 C组织分离法 D 单孢分离法11()是采样与生产相近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通过三角瓶的容量进行小型发酵试验,以求得适合于工业生产用菌种(C) A 培养 B 分离 C 筛选 D 鉴定 12 诱变育种是以(C)为基础的育种 A自然突变 B 基因突变 C 诱发突变 D 基因重组 13 在整个诱变育种工作中,工作量最大的是(A) A 筛选 B 分离 C 鉴定 D 培养 14 分子育种是应用()来进行的育种方式(B) A 酶工程 B 基因工程 C 蛋白质工程 D 细胞工程 15 通过基因工程改造后的菌株被称为(B) A“蛋白菌” B“工程菌” C “酶菌” D“细胞菌” 16冷冻保藏的温度一般要求在( C )摄氏度 A 1 B-10 C -20 D-5 17 发酵工业中培养基所使用的碳源中最易利用的糖是(A) A葡萄糖 B蔗糖 C淀粉 D乳糖 18(A)是人工配制的提供微生物或动植物生长、繁殖、代谢和合成人们所需要产物的营养物质和原料。 A培养基 B人工培养基 C合成培养基 D天然培养基 19 在引起肉腐败的细菌中,温度较高时(B)容易发育

食品生物技术(复习专用)

一、名词解释 1、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2、质粒:质粒存在于许多细菌以及酵母菌等生物中,是细胞染色体外能够自主复制的很小的环状DNA分子。 3、限制酶:是可以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每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进行切割的一类酶 4、基因工程:又称基因拼接技术和DNA重组技术,是以分子遗传学为理论基础,以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现代方法为手段,将不同来源的基因按预先设计的蓝图,在体外构建杂种DNA分子,然后导入活细胞,以改变生物原有的遗传特性、获得新品种、生产新产品。 5、酶工程:是指工业上有目的的设置一定的反应器和反应条件,利用酶的催化功能,在一定条件下催化化学反应,生产人类需要的产品或服务于其它目的的一门应用技术。 6、末端转移酶:是一种无需模板的DNA聚合酶,催化脱氧核苷酸结合到DNA 分子的3'羟基端。 7、葡萄糖淀粉酶:又称糖化酶。它能把淀粉从非还原性未端水解a-1.4葡萄糖苷键产生葡萄糖,也能缓慢水解a-1.6葡萄糖苷键,转化为葡萄糖。同时也能水解糊精,糖原的非还原末端释放β-D-葡萄糖。 8、相对酶活力:具有相同酶蛋白量的固定化酶与游离酶活力的比值称为相对酶活力。 9、α-淀粉酶:可以水解淀粉内部的α-1,4-糖苷键,水解产物为糊精、低聚糖和单糖,酶作用后可使糊化淀粉的黏度迅速降低,变成液化淀粉,故又称为液化淀粉酶、液化酶、α-1,4-糊精酶。 10、甲基化酶:作为限制与修饰系统中的一员,用于保护宿主DNA 不被相应的限制酶所切割。 11、葡萄糖异构酶:也称木糖异构酶,能将D-葡萄糖、D-木糖、D-核糖等醛糖可逆地转化为相应的酮糖。 12、发酵工程:是指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新技术。13、补料分批发酵:又称“流加发酵”,是指在微生物分批发酵过程中,以某种方式向发酵系统中补加一定物料,但并不连续地向外放出发酵液的发酵技术,是介

食品生物技术专业求职简历

食品生物技术专业求职简历 【导语】求职简历是求职者生活、学习、工作、经历、成绩的概括。以下是苏阳文斋整理的食品生物技术专业求职简历,欢迎阅读! 【篇一】食品生物技术专业求职简历 姓名:XXX 性别:女 年龄:23岁 学历:本科 政治面貌:共青团员 现居城市:武汉 籍贯:湖北 婚姻状况:未婚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求职意向 人才类型:应届毕业生 工作类型:全职 期望薪资:2000-3000元 工作地点:湖北省 求职行业:医药、生物、美容餐饮、酒店、娱乐旅游

求职职位:药品生产/质管生物技术制药讲师/助教其他销售人员 教育经历 2010.09-2014.07武汉大学生物技术本科 专业描述:主修生物技术课程,包括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生态学、细胞生物学、细胞工程、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人体级动物生理学、生物工艺学、酶工程等。 语言水平 英语掌握程度:良好 获得证书 2011-09一等优秀奖学金 2013-01普通话二级乙等 自我评价 我是一个外向,友善,包容的女生。热爱生活、喜欢与别人共事。在工作上,讲究常识和实用性,注意现实的情况,自然不做作,容易接受新朋友和适应新环境。乐意与人相处,有一种真正的生活热情。脾气随和、适应性强,热情友好和慷慨大方。优点:适应能力强,学习能力强,能吃苦,有责任心,人缘好,做事有头有尾。 【篇二】食品生物技术专业求职简历 姓名: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87-6-22 民族:保密 学历:本科 现居住地:河北省-石家庄市

工作年限:应届毕业生 联系电话: 求职意向 应聘类型:全职 应聘职位: 应聘行业: 期望工作地区:石家庄市 期望月薪:面议 自我评价 在校期间,担任过校学生会部长,组织能力得到较强的锻炼,对工作责任心强,注重团队合作,善于取长补短。学习成绩优秀,再学习能力较强。为人真诚善良,曾参予公益献血。做事认真负责,吃苦耐劳,课余时间经常参加家教,服务员等勤工俭学活动。 我对生活积极、热情,具有进取精神,愿意从基层做起,可以虚心听取他人意见,相信凭借自己的努力可以尽快胜任工作的需要。对工作及学习能脚踏实地,会尽力克服困难来完成自己的任务,有不服输的精神。此外,形象气质佳。 工作经历 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3至2009-6:实习生 所在部门:植物保护所 工作描述:本人主要协助研究员对课题进行一定的研究及操作,并取得一些成绩,得到了老师的一致好评,甚至打算让我留下来做实验员。 教育背景 2005-9至2009-6学校名称:河北农业大学 专业名称:生物技术 取得学历:本科

生物技术与食品安全之我见.

生物技术与食品安全 记得曾经见到过这么一个说法:生物技术是继工业革命、信息革命后的第三次技术革命。无论这句话的接受程度如何,但不可否认的是,生物技术的发展应用已经渗透到农业生产,食品安全,能源获取,环境保护,军事安全等诸多领域。可以肯定的一点是,生物技术的时代已经来临,我们的生活在不断地被影响着。 对于普通民众来说,由于人类生产力的发展,环境污染、疾病暴发等问题接踵而至,食品安全可以说是大众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了,同时,食品安全问题也正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所在。就课堂上所学习到的知识和自己的知识而言,生物技术在食品上面的应用有一下一些优点: ●改良农作物,使其抗逆性增强,抵制病虫害,适应不同酸碱性土地等; ●改良农药,使其对残留少,同时更能有效杀死病虫害; ●通过转基因技术改良农作物,使其富含特定的需要的营养物质,补充某些营养元素 的不足; ●生物技术用于发酵生产,如红酒、豆类制品等的生产改良; ●转基因技术用于改良现有动物,使之富含某种营养(如高蛋白质等) ●干细胞人造肉,提高肉类供给,控制肉中营养成分 ●生物技术用于食品保藏和包装方面 可以看出,如果生物技术可以真正安全地运用到食品生产中,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生物技术是食品安全的强有力基础和支撑,是解决人类生存和发展问题的新的武器。 但是由于近年在世界各地和食物性疾病呈增长趋势,而且人们对食源性疾病会引发严重慢性健康危害的意识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引起的健康问题也将更加关注,并且应该会上升到新的高度来要求国家相关部门采取积极、有效、科学、合理的食品安全标准和体系,从而使公众的健康得以保障。 由于在食品产业上,生物技术运用发展较为迅速,生产规模和品种都在不断扩大,伴随而来的是一些关于生物技术改良的食物的负面消息,以及许多舆论导向,专转基因、作物改良、人造食品等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排斥,其安全性问题一直是科学界、政府和民众讨论的热点。根据已有的知识,我总结了以下几点人们关心过担忧的问题: ●转基因作物等生物技术产品中加入了新基因,对人类健康是否有威胁未成定论

食品生物技术选择题(含答案)

食品生物技术选择题 第一章绪论(10) 1.第一次绿色革命,解决了人类社会因人口增加造成的食物短缺,哪种学科的产生和发展 为此做出了巨大贡献?( B ) A.基因学说 B.遗传育种学 C.纯种培养技术 D.乳糖操纵子学说 2. 食品生物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那么食品生物技术的核心和基础是( C )。 A. 细胞工程 B. 酶工程 C. 基因工程 D. 蛋白质工程 3. 下列有关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基因工程说法错误的是( D )。 A. 现代细胞工程就是对经过基因工程改造的组织进行细胞培养和细胞融合 B. 现代细胞工程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组织培养技术 C. 现代发酵工程所采用的菌株是通过基因工程获得的高效表达菌株 D. 通过基因工程获得的高效表达菌株可能是微生物的产物、也可能产生于动植物基因,但 不可能来自人的基因。 4. 下列哪项不属于基因工程技术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 D )。 A.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设计出具有免疫功能性食品 B.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设计出增加维生素的食品 C.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设计出调节人体代谢的食品 D. 中国传统酒文化中的食品酒也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设计出来的。 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奶酪的需求将越来越大,下列哪种酶与奶酪的生产密切相关( B )。 A. 淀粉酶 B. 木瓜蛋白酶 C 纤维素酶 D. 葡萄糖氧化酶 1. 在生物技术发展中的重大历史事件中,下列哪件开创了现代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新纪元( B )。 A 应用动物胚胎移植技术进行牛胚胎移植 B. 应用重组DNA技术进行新药的开发 C. 应用重组人胰岛素技术治疗糖尿病 D. 利用基因工程菌生产凝乳酶 2. 在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方面,最具活力、研究得最多、发展最快的领域是( D )。 A. 农业领域 B. 食品工业领域 C. 现代检测技术领域 D. 生物制药和医药领域

科技发展与食品安全

科技发展与食品安全 摘要:本文章主要探讨的是科技的发展对食品安全产生的影响。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当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应用于食品领域,给人们带来了各种美味享受和安全保障的同时也带来了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但无可置疑食品安全科技是确保食品安全的前提和必要条件。我们要在充分认识食品安全科技发展趋势基础上,通过加强食品安全科技能力和专业队伍的建设,推动食品安全科技进步,确保实现食品安全。 关键词:科技发展;食品安全;保障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是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必需品。科技发展进一步促进了食品产业的发展,提高了食品的数量和质量。科技发展使食品产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各种新型食品层出不穷,然而,食品生产环节技术的不当使用甚至滥用也引发了食品安全问题。 一、食品安全概念 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其发表的《加强国家级食品安全性计划指南》中则把食品安全解释为“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和/或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受害的一种担保”[1]。中国《食品安全法》对食品安全作出法律的底线要求:“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二、科技给食品安全带来的影响 1.科技发展对食品的消极影响有比如在原料生产上滥用各种添加剂,比如使用助长饲料喂养畜类,禽类;生产食品的时候添加各种物质,以便保持食品的外形美观、色泽鲜艳以及其他的性质;还有些生产食品企业在销售时为延长保质期从而添加过量的防腐剂、染色素等,严重影响食品安全。 2.科技在食品安全研究发现的新问题。随着食品安全科技的发展,传统加工工艺的食品也不断被发现具有安全隐患,如油炸淀粉类食品,当温度超过200℃就会极易产生丙烯酰,这是致癌物质。这是以前所不知到的,但确实存在的。还有一方面是大量食品新资源、添加剂新品种、新型包装材料、新工艺以及现代生物技术(包括酶制剂、微生物发酵等新技术)不断出现,造成直接应用于食品及间接与食品接触的化学物质日益增多,已经成为亟待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3.对科技发展的另一方面来说,科技检测的水平还比较低,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新的快速、灵敏的检测手段,如基因探针、多聚酶链反应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已应用于食源性病原体检验,但在我国仍主要用于研究单位。 4.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滞后。我国有国家、行业、地方、企业等不同的食品行业标准等,数量都超过千项;国家标准又分卫生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基本形成了一个由基础标准、产品标准、行为标准和检验方法标准组成的国家食品标准体系。但我国的食品标准,无论与食品安全形势的实际需求、还是与国际食品安全基本标准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三、食品安全科技需求 在发展国家食品安全战略的基础上,还应该考虑和制定国家食品安全科技战略,用有科学依据的政策和措施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科学、全面、系统、有效的管理[2,3]。采取自主创新和积极引进并重的原则,重点解决我国食品安全中的关键检测、控制和监测技术,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食品安全科技支撑创新体系。要以食品安全监控技术研究为突破口,针对我国迫切需要控制的食源性危害(化学性、生物性)进行系统攻关,大力加强关键检测、监控技术与仪器设备研究开发,特别是农药与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环境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生物毒素、违禁化学品、食源性疾病和人兽共患疾病病原体(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的监测与溯源技术及设备的研究;重点对于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立与完善,包括食品安全标准总体设计与重要标准和技术措施制定;为推动“农田到餐桌”全程监管,以市场为导向促进

现代食品生物技术(陆兆新)重点

◆生物技术的确切定义: 人们运用现代生物科学,工程学和其他基础学科的知识,按照预先的设计,对生物进行控制和改造或模拟生物及其功能,用来发展商业性加工,产品生产和社会服务的新技术领域。 ◆生物技术的构成 ◆生物技术各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 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是基因工程,而现代生物技术的基础和归宿则是发酵工程和酶工程,否则就不能获得产品和经济效益,也就体现不了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的优越性。 基因工程的定义: ▼是指按照人们的意愿和设计方案, ▼以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生物化学和微生物学为理论基础, ▼通过将一种生物细胞的基因分离出来或人工合成新的基因, 在体外进行酶切和连接并插入载体分子构成遗传物质的新组合, ▼导入到自身细胞或另一种细胞中进行复制和表达等实验手段, ▼有目的的实现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物种之间的DNA重组和转移,使现有物种在短时间内趋于完善或创造出新的生物特性。 发酵工程的定义 : 利用微生物的某种特性,通过现代化工程技术手段进行工业规模生产的技术. 包括: ①传统发酵(有时称酿造), ②近代的发酵工业如酒精,如乳酸,丙酮-丁醇等 ③目前新兴的如抗生素,有机酸,氨基酸,酶制剂, 核苷酸,生理活性物质,单细胞蛋白等的发酵生产 酶工程的定义 : 酶工程是利用酶所特有的生物催化性能,将酶学理论与化工技术结合而成的一门生物技术。也就是利用离体酶或者直接利用微生物细胞,动植物细胞,细胞器的特定功能,借助于工程学手段来生产酶制剂并应用于相关行业的一门科学。 细胞工程的定义 : 是利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类似于工程学的步骤,在细胞整体水平或细胞器水平上,按照人们的意愿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已获得新型生物或特定细胞产品的一门综合性科学技术。 蛋白质工程的定义 :

食品生物技术

对生物技术的看法及展望 说到“生物技术”,乍一听像是一门新兴学科,其实不然。之前自己对生物技术的理解也是片面的,通过学习后对其有了更科学的认识。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谈谈对生物技术的看法及展望。 一、对生物技术的认识 生物技术包括传统生物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两部分。传统生物技术指的是旧有的制造酱油、酿醋、酒、面包、奶酪以及其他食品的传统工艺,现代生物技术则是指20世纪中后期发展起来的,以现代生物学研究为基础,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新兴学科。当前所称的生物技术基本都是指现代生物技术。生物技术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基础科学的科学原理,采用新进的工程技术手段,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生物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发酵工程。 食品生物技术是指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是以基因工程技术为核心手段,包括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工程等技术,贯穿食品制造的全过程(上游过程和下游过程)。 二、对食品生物技术的看法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食品生物技术研究的内容涉及食品工业的方方面面,特别市基因工程技术、酶工程技术、发酵工程技术等现代生物技术。从原料到加工,无处不存在食品生物技术的痕迹。人类获取优质食物和制造优质食品的方法越来越科学。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是食品工业的基本原料,原料品种的改良可为食品工业发展提供先决条件。 人们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实现动植物、微生物等基因转移、重组,定向改造生物种的成功,开辟了一条改造和创造新品种的有效途径。这些食品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食品,因为这些食品可以是具有免疫功能的食品,可以是增加人所需维生素、微量元素的食品,可以是增加人体免疫力的功能性食品,可以是满足时尚的休闲食品等。基因工程还可以为发酵工程提供更优良的工程菌株,促进食品发酵工业的发展。可以肯定的是,基因工程将处在21世纪食品工业发展的核心位置。人们利用细胞工程生产各种保健食品的有效成分、新型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等。植物细胞培养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利用该技术生产各种食用色素、香料、酶制剂、天然食品、具有生物活性的功能因子,通过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后获得大量的满足人类需求的生物制品。利用酶工程实现食品生产过程中物质的转化,如应用于改进啤酒生产工艺,提高啤酒质量,改进果酒、果汁饮料的生产工艺,食品保鲜,利用固定化酶生产高果糖浆,酶法生产新型低聚糖等。利用发酵工程使经优选的细胞进行放大培养,获得工业化预定的食品或食品的功能成分等。生物工程下游技术史高新技术在食品生物工程中的应用,是与食品加工工艺密切相关的技术,特别是在生产功能性食品中。 由上可见,食品生物技术已经渗透到食品工业许多方面,它将在21世纪的食品工业中充当重要角色。可以说,21世纪的食品工业,将是建立在现代食品生物技术和现代食品工程技术两大支柱上的一个全新的朝阳产业。 三、对生物技术的展望 作为一项极富潜力和发展空间的新兴技术,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发展将会呈现出以下趋势。 1、大力开发食品添加剂新品种 目前,国际上对食品添加剂品质要求是:使食品更加天然、新鲜;追求食品的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热量;增强食品贮藏过程中品质的稳定性;不用或少用化学合成的添加剂。因此,今后要从两个方面加大开发的力度,一是用生物法代替化学合成的食品添加剂,迫切需

生物技术在食品中应用

生物技术在食品中应用

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食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建国50多年来,我国的食品工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由于基础薄弱,远不能适应现代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求,必须利用现代化的生物技术改造传统的食品生产、进行食品深加工、开发新产品、提高食品质量和减少营养损失,以满足人民对食品质量和品种日益增长的需要。 一概述 生物技术,也称生物工程,是应用生物体(包括微生物、动物细胞、植物细胞)或其组成部分(细胞器和酶),在适宜条件下,生产有价值的产物或进行有益过程的技术。 对食品工业而言,生物技术就是应用生物程序、生产细胞或其代谢物质来制造食品,改进传统生产过程以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科学技术。生物技术很早就被应用于食品加工。传统的食品生物技术侧重于对生物体的利用,比如啤酒业对啤酒酵母、糖化酶的利用,而现代食品生物技术侧重于对改造后的生物体的利用,即是以生命科学为基础,利用生物体的特性和功能,设计构建具有预期性状的新物种和新品系,再与工程原理相结合进行配套加工生产,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一个综合性体系。 目前,发展生物技术已被许多国家列入国策。基因重组技术等遗传工程的兴起和发展为生物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自20世纪70年代初期诞生以来,在短短几十年中已取得了许多令人振奋的成就,并且,正以强劲的势头继续向前迅猛发展。现代生物技术可在解决当今世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如粮食短缺、资源枯竭与生态环境恶化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食品工业领域的生物技术不仅用来制造某些具有特殊风味的食品,而且,越来越多地被用来改进食品加工工艺和提供新的食品资源,生物技术必将使食品工业的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1酶技术的应用 酶是细胞原生质合成的一类具有高度催化活性的特殊蛋白质,是生物催化剂。酶普遍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中,将酶从生物组织或细胞以及发酵液中提取出来,加工成具有一定纯度标准的生化制品,称为酶制剂。 酶具有以下的独特优点: 1.催化效率高,如1 gα—淀粉酶晶体可以在65℃条件下,只需15min时间, 可使2吨淀粉转化为糊精; 2.专一性强,例如啤酒中的蛋白质可用蛋白酶去除,桔汁中的苦味成分柚甙可 用柚甙酶分解而不影响风味; 3.作用条件温和,例如用酸作催化剂催化水解淀粉成葡萄糖,需要在0.25~ 0.3MPa的蒸气压力135~145℃的高温下才能进行,而用α—淀粉酶,在 pH6.0~6.5条件下,85~93℃便可把淀粉水解成糊精,再用糖化酶在pH4.5~5.0,55~65℃下便可把糊精水解成葡萄糖。 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范围很广,酶技术在果蔬加工中的应用也很广泛。酶制剂在果汁加工业中的应用已有60年历史,但多年来,其应用仅限于果汁的

现代生物技术与食品安全检测

食品安全检测与现代生物技术 现代生物技术,也称生物工程。是在分子生物学基础上建立的创建新的生物类型或新生物机能的实用技术,是现代生物科学和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产物。随着基因组计划的成功,在系统生物学的基础上发展了合成生物学与系统生物工程学,开发生物资源,涉及农业生物技术、环境生物技术、工业生物技术、医药生物技术与海洋生物技术,乃至空间生物技术等领域,将在21世纪开发细胞制药厂、细胞计算机、生物太阳能技术等发挥关键作用。 如今,现代生物技术已经成为高技术群体中一支绚丽的奇葩。那么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的作用当然也不可小觑。当然现代生物技术 1.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及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食品安全涉及人类最基本权利的保障。在我国国民经济中,食品工业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经济的全球化,食品安全日益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近几年来,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食品安全的恶性事件不断发生,随着食品加工过程中化学品和新技术的广泛使用,新的食品安全问题不断涌现。尽管现代科技己发展到了相当水平,但食源性疾病不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仍然严重地危害着人民的健康,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最关注的卫生问题之一。 据了解,美国FDA的多残留检测方法可同时检测食品中360多

种农药残留物,德国的方法可检测325种,加拿大的方法可检测251种,而我国最新研制的仪器,却只能检测180种农药残留。技术手段的不足,直接导致了对一些问题食品检验的困难。当然,我国也开展了一些科研项目,比如“十五”重大科技专项--“食品安全关键技术”。本专项以食品安全监控技术研究为突破口,针对一些我国迫切需要控制的食源性危害(化学性、生物性)进行系统攻关,大力加强关键检测、监控技术与仪器设备开发研究。特别加强了对农药与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环境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生物毒素、违禁化学品、食源性疾病和人兽共患病病原体(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的监测与溯源技术及设备的研究。然而这所有的一切都与现代生物技术有很大的关系。它也是我国食品检测的一个重要的突破口。 1. 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应用 2.现代生物技术对食品安全检测的影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