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基础巩固

1“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上述内容是对我国古代哪一文学典籍的介绍( )

A.《诗经》

B.《史记》

C.《离骚》

D.《子虚赋》

解析风、雅、颂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

答案A

2屈原的代表作《离骚》是一首宏伟壮丽的政治抒情长诗。它属于( )

A.楚辞

B.汉赋

C.唐诗

D.宋词

解析楚国诗人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创作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

答案A

3“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杜甫的上述诗句反映出他( )

A.忧国忧民的情怀

B.远大的政治抱负

C.对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

D.生活的颠沛流离

解析“妻子隔绝久”“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反映了安史之乱后作者生活的贫苦。答案D

4两宋词坛的风格虽有豪放与婉约之分,但李清照、辛弃疾等人的许多词作中均流露出较为深厚的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所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

A.战乱频繁,百姓流离失所

B.土地兼并激化社会矛盾

C.政治黑暗导致民不聊生

D.国家分裂,民族政权并立

答案D

5小明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找到这样一段材料:“水涌山叠,年少周郎何处也?不觉的灰飞烟灭,可怜黄盖转伤嗟。破曹的樯橹一时绝,鏖兵的江水犹然热,好教我情惨切!这也不是江水,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这一段文字最有可能出自下列哪一本书( )

A.《元曲赏析》

B.《全汉赋》

C.《全唐诗》

D.《宋词欣赏》

解析从文字的风格特点看,材料中的文字大量使用白话、口语等,通俗易懂,这符合元曲的特点,故选A项。

答案A

6后世将元曲与唐诗、宋词并称,充分肯定了元曲的艺术风格,称其“文而不晦,俗而不

俚”“明白如话”。这种风格反映了元代( )

A.城镇经济的繁荣

B.统治者政治清明

C.戏曲创作者文化水平不高

D.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解析题干中的“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反映了元曲通俗化的特点,这与当时城镇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兴起是分不开的,故A项正确。

答案A

7文学作品是社会现实的生动反映。下列文学形式与商品经济发展关系最密切的是( )

A.楚辞与汉赋

B.汉赋与唐诗

C.唐诗与宋词

D.宋词与明清小说

解析本题考查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能力。宋词与明清小说的出现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有密切关系。

答案D

8《西游记》刊刻于明万历二十年,主角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的生活,对强加于他头上的紧箍儿一直耿耿于怀,成佛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把它打个粉碎。这反映出明代出现( )

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立志的思想

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D.崇尚法治,反对专制,理性至上的思想

解析“自由自在”,反对约束,这是一种追求自由的思想,而不是民主和法治思想。

答案A

9明清时期,我国古典小说创作进入了繁荣期,出现了四大名著。观察下列小说中的插图:

请完成:

(1)上述四幅图片各出自哪部著作?

(2)明清时期,我国古典小说创作出现高峰的原因有哪些?

(3)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四大名著被拍成了电视剧,在全国引起了较大反响。但从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又出现了重拍的热潮。你对此持何种态度?为什么?

参考答案(1)图1 出自《水浒传》、图2出自《三国演义》、图3出自《红楼梦》、图4出自《西游记》。

(2)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与此同时,经济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的气象,手工业、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这些为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呼唤出中国古典小说的黄金时代。

(3)同意重拍。利用日益发展的科技更好地展现相关的故事情节,给人们带来视觉和美的享受;随着对四大名著研究的深入,能够更好地体现和挖掘它们的内涵等。(言之有理即可) 反对重拍。对原有相关影视作品的超越非常困难,影视观众很难认同新的作品;多次重拍浪费大量的资金,会导致不良的社会风气等。(言之有理即可)

能力提升

1汉武帝时代的赋以气势恢宏、词藻华美为特征,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它们反映出的本质内容是( )

A.社会动乱和经济凋敝

B.豪迈奋进的时代精神

C.国力的强盛

D.宏阔广大的文人精神

解析汉赋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本质上体现了西汉武帝时代国力的强盛。

答案C

2何开四在《巴蜀文化赋》中写道:“太白仙风,三苏文章,蜀中才子蜀外扬;老杜诗文,放翁墨韵,自古文人皆入蜀。”与此说相关的是( )

A.唐宋时期,伴随着四川地区经济的繁荣,蜀中诗词散文人才辈出

B.汉唐时期,四川经济文化发展,汉赋唐诗成就惊人

C.道教在四川诞生、发扬光大

D.汉唐时期,全国著名文化人士寓居四川,文釆斐然

解析题干材料中“太白”指李白,“三苏”指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老杜”指杜甫,“放翁”指陆游,以上人物均属于唐宋时期的著名文人,故A项正确概括了材料的主旨。答案A

★3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在清朝,讽刺小说反少有,有名而几乎是唯一的作品,就是《□□□□》。……讽刺小说是贵在旨微而语婉的,假如过甚其辞,就失了文艺上底(的)价值……所以讽刺小说从《□□□□》而后,就可以谓之绝响。”其中的“《□□□□》”最有可能是( )

解析从时间上看,《封神演义》《三言二拍》为明代小说,排除A、B两项;C、D两项都是清代小说,但《聊斋志异》讲的是志异鬼怪故事,不符合题意,而《儒林外史》揭露丑恶的世风百态,成为长篇讽刺小说的开山之作,故选C项。

答案C

4有人认为:明清文学观念的演进,使世俗现实生活日渐成为小说关注的焦点,以现实生

活为描写对象,通过家庭、爱情、婚姻的纠葛变化、盛衰兴亡,来反映社会人际关系,展现时代风尚面貌,提供生动、完整、细腻的社会生活画卷。明清小说的这一特点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专制主义强化

B.商品经济发展

C.拜金主义盛行

D.轻商思想淡化

解析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经济的反映。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不断扩大,这反映在文学领域里就是出现了关注世俗现实生活的小说,故选B项。

答案B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论语·为政》材料二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耆卿?”对曰:“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子,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

——俞文豹《吹剑录》

(1)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材料一中“思无邪”观点的正确性。

(2)材料二中,宋词出现哪两派?试比较两派的主要差异。

(3)以上材料说明影响文学作品风格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参考答案(1)《诗经》中的“风”,内容丰富,或揭露讽刺统治者的剥削与压迫,或赞颂劳动人民的反抗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真实而深刻。

(2)派别:豪放派和婉约派。差异:豪放派风格豪放,气势雄伟;婉约派风格委婉含蓄,细腻感人。

(3)社会环境和作家本身。社会环境是第一要素,决定了作家因素的形成和发展。

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2016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点专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2016届高三历史复习考点专练(有解析):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借花妖狐魅的故事,艺术地反映了广泛的现实社会生活的是() A.《三国演义》 B.《红楼梦》 C.《聊斋志异》 D.《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2.历史学家陈寅恪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图示反映的内容能证明这一论断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 3.四位学生在作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影响为题,各命了一个小题,你觉得哪些最适宜( ) ①大汉的文明传承---纸改变了西欧的文化进程 ②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指南针 ③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锐器 ④没有印刷术就没有西方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下列著名的绘画作品,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公女史缄图》②《清明上河图》③《墨竹图》④《游春图》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①④②③D.①③④② 5.在下列甲骨文字中描述分封制度的是() A.四手共抬一盘 B.巡行于通卫以保卫城邑之安全 C.阡陌纵横之农田 D.执干戈以卫社稷 6.右图脸谱所示的角色属于京剧中的() A.生 B.旦 C.净 D.丑 7.“中国古代某项发明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下列图示与此评述最为相关的是()

A.造纸工序示意图 B.司南 C.架火战车 D.转轮排字盘 8.如下图出自中国古代一本劝人行善的通俗书籍。图片右上方的文字为:“宋程一德,粗识字义,孜孜欲人为善,每遇嘉言懿行,不分三教,捐资刊布(刻版印行),冀人警醒。一夕,梦帝君告曰‘汝能广行三教,所刻俱录报天庭矣。’自是,三教典籍不学而晓,子孙悉俊拔,多少年高第。”从材料中,你能得到的信息包括( ) ①雕版印刷技术更加成熟 ②三教合流 ③三教典籍成为科举内容 ④文人画盛行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D.③④ 9.之所以说书法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人类文化宝库的一门特有艺术,原因是() ①能够将文字的书写称为艺术的只有中国汉字②具有实用功能③具有审美功能④具有形体美、动态美和意境美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0.《说文解字·序》载:“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八曰隶书。”《汉书·艺文志》亦载:“是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以上材料反映了 ( ) A.隶书是秦代八大篆书字体之一 B.隶书是在楷书基础上发展而来 C.隶书是汉代狱官为书写方便而创 D.隶书的创建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 11.《红楼梦》第五十三回中描述:“上面正居中悬着宁荣二祖遗像……两边还有几轴列祖遗影……凡从文旁之名者,贾敬为首;下则从玉者,贾珍为首;再下从草头者,贾蓉为首;左昭右穆,男东女西。俟贾母拈香下拜,众人方一齐跪下。”若给这一章回加题目,应为()A. “庆寿辰宁府排家宴” B.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C. “宁国府除夕祭宗祠” D.“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12.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被誉为“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其中“要术”是指()A.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牧业生产经验 B.关中地区的农牧业生产经验 C.齐国官营手工业的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 D.长江流域食品的加工与贮藏技术 13.汉字书法为汉族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图1所示的书法特点是()

课时作业26: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诗经》中的《七月》描述农民无冬无夏地劳动,却“无衣无褐”;一些爱情诗反映了青年男女在恋爱婚姻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这说明《诗经》() A.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B.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标志 C.具有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 D.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解析材料反映了“劳动”“恋爱”及人民“喜怒哀乐”的生活,体现了强烈的现实感,是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 答案 C 2.“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蘅与芳芷……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这首古代著名诗歌() A.反映了西周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 B.体现了楚国地方特色和浪漫风格 C.透射出盛唐诗人气度的宏阔广大 D.表达了宋代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 解析从材料中“余既滋兰之九畹兮”“畦留夷与揭车兮”的句式可以看出,此种风格非常灵活,易于表达感情。这是屈原楚辞的特点,体现了楚国地方特色和浪漫风格。 答案 B 3.“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这句话所反映的文学体裁的突出特点是() A.句式自由灵活 B.铺陈排比,词藻华丽 C.称为“长短句”,可配乐演唱

D.使用章回体裁 解析题干语句体现了汉赋的特点。汉赋的特点是铺陈排比,词藻华丽,故答案为B项。 答案 B 4.(2019·四川德阳高二期末)杜甫的诗歌多直写现实,但在《梦李白二首》中却展现了主观精神幻化成的梦境,以此来表达对故人的怀念,其在《归梦》《昼梦》中也表达了对故乡的魂梦相牵。由此可推知,唐朝() A.浪漫主义成为诗歌的主流 B.杜甫写梦诗成就最大 C.写梦诗寄托了诗人的情感 D.诗歌以写梦题材为主 解析根据材料“杜甫……在《梦李白二首》中却展现了主观精神幻化成的梦境,以此来表达对故人的怀念,其在《归梦》《昼梦》中也表达了对故乡的魂梦相牵”可知,杜甫通过写梦诗来寄托自己的情感,故选C项;唐朝的诗歌风格众多,浪漫主义只是其中之一,排除A项;杜甫的诗歌以现实主义为主,多直写现实,排除B项;诗歌可选取的题材多样,写梦只是其中之一,排除D项。 答案 C 5.(2018·浙江嘉兴期末)《三国志》记载,诸葛亮“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应变将略,非其所长”。而在宋元时期文人的笔下,诸葛亮的形象被大加美化或神化,志在北伐一统、兴复汉室的诸葛亮成为呼风唤雨、用兵如神的神奇军师。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A.文学风格的发展 B.主流思想的演变 C.统治政策的需要 D.民族矛盾的尖锐 解析魏国司马氏灭蜀国,后建立西晋,陈寿站在统治者立场上,贬低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宋朝与北方少数民族对峙,后北方沦陷于金人之手,元朝汉人处在蒙古族的统治下,文人“志在北伐一统、兴复汉室”,诸葛亮的形象寄托着他们的愿望,因此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民族矛盾的尖锐,故D项正确;A、B、C三项都会影响文学创作,但与材料题意无关,排除。 答案 D 6.(2019·河南周口高二期末)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基础巩固 1“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上述内容是对我国古代哪一文学典籍的介绍( ) A.《诗经》 B.《史记》 C.《离骚》 D.《子虚赋》 解析风、雅、颂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 答案A 2屈原的代表作《离骚》是一首宏伟壮丽的政治抒情长诗。它属于( ) A.楚辞 B.汉赋 C.唐诗 D.宋词 解析楚国诗人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创作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 答案A 3“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杜甫的上述诗句反映出他( ) A.忧国忧民的情怀 B.远大的政治抱负 C.对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 D.生活的颠沛流离 解析“妻子隔绝久”“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反映了安史之乱后作者生活的贫苦。答案D 4两宋词坛的风格虽有豪放与婉约之分,但李清照、辛弃疾等人的许多词作中均流露出较为深厚的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所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 A.战乱频繁,百姓流离失所 B.土地兼并激化社会矛盾 C.政治黑暗导致民不聊生 D.国家分裂,民族政权并立 答案D 5小明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找到这样一段材料:“水涌山叠,年少周郎何处也?不觉的灰飞烟灭,可怜黄盖转伤嗟。破曹的樯橹一时绝,鏖兵的江水犹然热,好教我情惨切!这也不是江水,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这一段文字最有可能出自下列哪一本书( ) A.《元曲赏析》 B.《全汉赋》 C.《全唐诗》 D.《宋词欣赏》 解析从文字的风格特点看,材料中的文字大量使用白话、口语等,通俗易懂,这符合元曲的特点,故选A项。

答案A 6后世将元曲与唐诗、宋词并称,充分肯定了元曲的艺术风格,称其“文而不晦,俗而不 俚”“明白如话”。这种风格反映了元代( ) A.城镇经济的繁荣 B.统治者政治清明 C.戏曲创作者文化水平不高 D.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解析题干中的“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反映了元曲通俗化的特点,这与当时城镇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兴起是分不开的,故A项正确。 答案A 7文学作品是社会现实的生动反映。下列文学形式与商品经济发展关系最密切的是( ) A.楚辞与汉赋 B.汉赋与唐诗 C.唐诗与宋词 D.宋词与明清小说 解析本题考查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能力。宋词与明清小说的出现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有密切关系。 答案D 8《西游记》刊刻于明万历二十年,主角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的生活,对强加于他头上的紧箍儿一直耿耿于怀,成佛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把它打个粉碎。这反映出明代出现( ) 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立志的思想 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D.崇尚法治,反对专制,理性至上的思想 解析“自由自在”,反对约束,这是一种追求自由的思想,而不是民主和法治思想。 答案A 9明清时期,我国古典小说创作进入了繁荣期,出现了四大名著。观察下列小说中的插图: 请完成: (1)上述四幅图片各出自哪部著作? (2)明清时期,我国古典小说创作出现高峰的原因有哪些?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寒假作业: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Word版含答案

第九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1、中国古代的一部作品,以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大量运用“美人芳草”的比兴手法和瑰丽的语言,闪耀着南方楚文化的奇丽色彩。该作品是( ) A.《诗经》 B.《老子》 C.《庄子》 D.《离骚》 2、下列对《诗经》描述不正确的是() A.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B.包括风、雅、颂三部分 C.主要收集了春秋战国的诗歌 D.奠定了我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 3、辞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了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这是下列哪一种文学体裁的特点( ) A.楚辞 B.汉赋 C.乐府诗 D.宋词 4、有学者说,汉赋多以宫室台榭、田猎、祭祀、乐等题材为主,这些题材无不与君主的举止进退有关,体现着“君德”“君威”。这表明汉赋( ) A.体现了仁政理念 B.宣扬了礼治思想 C.继承了楚辞艺术 D.蕴含了批判精神 5、我们通过研究唐代诗人和诗篇发现:杜甫恋君爱民、关怀社会;李白痴想神仙、梦为王佐;王维淡漠世情、静观自适。这体现出唐诗( ) A.实现了三教合一 B.服务于儒学主流地位 C.风格多元化 D.具有极强的世俗性 6、中国古代文学表达的主流形式经过了以下变迁: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下列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变迁特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多元兼容、雅俗共赏B.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变化 C.逐渐平民化、世俗化D.文学形式由落后到先进 7、有学者指出,唐诗对于唐代史实的反映,比起后人修纂的史书来,还是更原始的第一手资料。对于这种把唐诗用于历史研究的做法,下列解读最合理的是( ) A.唐诗最能反映唐朝的真实情况,可以用于历史研究 B.唐诗是对当时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经考证后可使用 C.唐诗是原始的直接资料,最适合用来研究唐代历史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史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人教版课后辅导练习一百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史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人教版课后辅导练 习一百 第1题【单选题】 观察下图,图一文学作品(《十日谈》)的内容与图一:(《红楼梦》)的内容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 ) A、反专制王权 B、反教会压迫 C、反殖民侵略 D、反封建礼教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宋元话本中的人物形象突破了百姓遥不可及的才子佳人、将相游侠,包括工匠店铺伙计、商人、作坊主、婢妾、吏卒、僧侣、妓女、媒婆、盗贼等。话本人物形象的变化反映出( ) A、封建等级观念受到冲击 B、“士”为首的价值观念被打破 C、社会教育逐步得到普及 D、市民阶层壮大,世俗文化发展 【答案】:

第3题【单选题】 李白曾写诗赞美当时一位书法家:“吾师醉后倚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据此推断,这位书法家最有可能是( ) A、王羲之 B、颜真卿 C、柳公权 D、怀素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唐宋儒生学者有借住寺院读书的风气,据学者统计,“读书山林寺院,论学会友,蔚为风尚,及学成乃出应试以求闻达,而宰相大臣、朝野名师亦即多出其中”。这一现象主要说明( ) A、儒佛思想融合趋势显著 B、佛教寺院沿袭出世习惯 C、城市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D、中国文人保留传统追求 【答案】:

第5题【单选题】 张炎在《词派》中评价宋词中的某流派时说:“簸弄风月,陶写性情.盖声出于莺吭燕舌间.稍近乎情可也.”这表明该流派词作( ) A、构思深细缜密,意境婉媚轻柔 B、气势豪迈飞动,场景宏阔雄壮 C、视野雄奇广阔,气象恢弘奔放 D、题材狭隘空虚,缺乏意境创造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古代中国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列能体现这一观点的现象是( ) A、汉武帝时代,赋的创作走向全盛 B、唐代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鼎盛时 C、南宋的词增添了许多低迷感伤的情绪 D、元代杂剧的创作和演出逐渐兴盛 【答案】: 【解析】:

2021届新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讲练课时作业提升练 九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含解析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作业提升练九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40分钟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9·潍坊模拟)考古发现了不少西汉纸,如西汉初期的甘肃放马滩纸、西汉中期的陕西灞桥纸和甘肃悬泉纸、西汉晚期的甘肃旱滩坡纸等。《后汉书》则记载蔡伦“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对此解释最合理的是 ( ) A.蔡伦改进造纸术不可信 B.造纸术的发明不晚于西汉 C.纸是西汉主要书写用品 D.造纸术应是由西向东传播 【解析】选B。《后汉书》中记载了蔡伦改进造纸术的内容,不能说明其不可信,故A错误;根据材料中考古发现了西汉初期、中期和后期的纸,说明我国造纸术的发明不晚于汉代,故B正确;材料中并未说明纸的用途,故C错误;材料中未涉及造纸术的传播,故D错误。 2.(2020·福州模拟)下表为我国古代主要农学著作统计简表。这反映出我国

( ) A.农业生产不断发展 B.政府重视农业生产 C.农学研究最为突出 D.农本思想日益完善 【解析】选A。由农学著作统计简表可知,每个朝代都有新的农书问世,说明农业生产不断发展,故A符合题意;从表中无法得出政府对农业生产的态度,B错误;表格中没有全部学术情况统计,C不符合题意;只有农学著作发展,不能证明古代“农本”“思想日益完善”,D错误。 3.《诗经》由王室乐官制作的乐歌、公卿列士进献的诗歌及经收集、筛选的民歌构成,由周天子颁诸各国,成为通用统一的标准诗乐,从此 通过各种方式流传蔓延。《诗经》的传布( ) A.以书面记载为主要方式 B.推动了平民教育的发展 C.维持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D.有利于构建文化的认同 【解析】选D。根据材料“成为通用统一的标准诗乐,从此通过各种方式流传蔓延”可知,《诗经》在各诸侯国也广泛传播,有利于增强各诸侯国的文化认同,故选D;结合所学,《诗经》主要通过传唱来记载,故排除A;由大量民歌构成的《诗经》并不能普及平民教育,故排除B;《诗

2019-2020学年度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史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人教版

2019-2020学年度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史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人教版课后练习九十九 第1题【单选题】 对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它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反映着重大历史史实,以下对联和“诗圣”有关的是 A、“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B、“作公民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 C、“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D、“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气,青莲居士谪仙人。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关汉卿在《关大王独会单刀会》中,描绘关羽面对大江的滚滚波涛,仗刀临流。曲中唱到:“大江东去浪千叠……驾着这小舟一叶……可正是千丈虎狼穴……我觑这单刀会似赛村社”。对该作品理解有误的是( ) A、显示关羽壮怀激烈的个性 B、借历史典故吊古抚今 C、严厉斥问颠倒黑白的世界 D、兼采宋词的豪放风格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历史学家钱穆以为,“总之,古代中国在宋以前,文学艺术尚是贵族的、宗教的,而宋兴以来则逐渐流向大众民间,成为日常人生的。”下列分别体现“宋以前”与“宋兴以来”艺术形式特点的是( ) A、彩陶画与汉赋 B、话本与小说 C、唐诗与风俗画 D、楚辞与文人画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春秋”一词在古代文献中频繁出现,然含义不尽相同。其中意指“编年史书或史籍”的是( ) A、《孝经》:春秋祭祀,以时思之 B、《战国策》:今楚王之春秋高矣 C、《孟子》:春秋无义战 D、《墨子间诂》:吾尝见百国春秋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据统计《诗经》中有大量描写并赞美爱情的诗歌,例如《关雎》、《蒹葭》等篇。而同时代的西方,智者学派也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的重要命题。据此可知,轴心时代东西方思想所具有的共性是( ) A、仁爱至上

历史新课标必修三五年高考真题演练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五年高考新课标真题演练 7.(2010四川卷)历史学家陈寅恪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史实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①完善科举程序②创立行省制度③强化文化政治④世俗文学兴起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2010重庆卷)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按执红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与“学士词”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A.李煜B.李清照C.陆游D.辛弃疾 9.(2010广东文综)(28分)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社会群体的兴衰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迁密切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市民群体在宋代有较大发展,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史实,简述市民群体的发展对宋代文学艺术的影响。(6分) (2)近代中国留学生群体产生于洋务运动时期。早期的留学生主要前往欧美,20世纪初兴起留日热潮。为何日本此时成为中国人留学的主要目的地?(8分) (3)近代中国工人群体产生于19世纪中期。五四运动时期中国工人阶级为何能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20世纪50年代中国工人社会地位大幅度提高的历史背景是

什么?(9分) (4)中国“农民工”群体在1978年后迅速扩大,主要原因是什么?(5分)

参考答案: 8.D.学士指苏东坡,苏东坡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四个选项中辛弃疾是豪放派词人。 9.(1)商品经济发展;反应市民生活的文艺作品大量出现,如《清明上河图》、宋词、话本等。(2)明治维新,日本富强;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民族危机严重;清政府推动,留学日本较为便利。(3)“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工人力量壮大;中国工人阶级具有革命性,在民族危机、学生运动、十月革命影响下,政治上自觉。新中国成立,确立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工业化。(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生产力,农村出现了剩余劳动力;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优化训练及答案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基础达标 1.“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此诗赞誉的是唐代大诗人( ) A.杜甫 B.李白 C.白居易 D.陆游 答案:A 2.(2014·江苏学业水平测试)宋元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繁荣,不断扩大。下列文学作品中因应宋元时期这一时期市民文化需求而出现的是( ) 答案:C 3. (2013·河南学业水平测试)“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这一古代的四言诗歌语言优美,音节和谐,艺术感染力强,它出自于( ) A.《诗经》 B.《离骚》 C.《唐诗三百首》 D.《宋词三百首》 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结合所学可知“四言诗歌”是《诗经》的特点之一,故选A项。 答案:A 4.不同时期的文学形式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 ①《离骚》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②西汉的赋反映了当时丰富多彩的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③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期④明清小说反映了广大农民的文化心理需求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离骚》属于浪漫主义文学;明清小说反映了市民的生活和文化需求,故①④排除。 答案:C 5. 唐宋时期发展起来,对明清时期主流文学形式有影响的是( ) ①唐诗宋词②唐代传奇③宋朝话本④宋元散曲 A.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②④ 解析:明清时期主流文学形式是小说,②③对小说的产生有影响。 答案:A 6. 中国古代文化作品的主流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这反映了( ) A.自然经济缓慢解体 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儒家典籍影响广泛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反映的是市民文化的趋势,这一趋势缘于城市商业的发展,故选B项。 答案:B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屈原《离骚》 材料二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材料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

2019-2020学年度高中必修3 文化史历史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人教版

2019-2020学年度高中必修3 文化史历史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人教版复习特训第四十七篇 第1题【单选题】 “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的这句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这位书法家是( ) A、张旭 B、王羲之 C、颜真卿 D、柳公权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明朝后期的“三言两拍”是古代中国短篇小说的经典。“三言”120篇小说中,写到商人生活和以商人为主人公的有50多篇。“二拍”80个故事中,故事的发生地位于大运河沿岸城市的有40多个。这反映出当时( ) A、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B、中国文化的区域色彩浓厚 C、商人的社会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D、商业发展为文学创作提供丰富素材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文人高续增在《〈诗经〉为证,我们曾经浪漫过》中写道:“《诗经》不是按照‘上头’的尊意做出来的赞美诗,它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那时的华夏先民们灵魂还未被奴化,君主们包括天子也能认真地听取来自民间的呼声。”这可以看出( ) A、《诗经》反映了中国古代民主平等的政治制度 B、《诗经》是先秦时代社会现实的文化反映 C、《诗经》开创了中国古典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 D、《诗经》反映了宏大进取的大一统时代风貌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有文学家评论古代某词人时说,从整体创作风格看,他的词是儒家文化中的“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等英雄人格意识的现实表达。该词人是 A、柳永 B、李清照 C、辛弃疾 D、李白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曾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现有如下名句①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②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③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④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⑤汉之西都,在于雍州,实曰长安。……华实之毛,则九州之上腴焉。请按照上述所体现的文学体裁出现之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④③①⑤② B、③①④⑤② C、④⑤①③② D、①②③④⑤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拟)《论语·为政》记载:《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因而具有引导社会正能量的教化价值。下列对《诗》的解读错误的是( ) A、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 B、“五经”之一的儒家经典 C、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 D、“唐诗三百”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繁荣 【答案】: 【解析】: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学案Word版含解析

课堂探究 探究点一唐诗繁荣的表现及原因 史料导入 唐代的世族和文士从事各门艺术,钻研各种学问。各类儒学蓬勃发展,尤其是撰述历史注释的经典引人注目。在这一时期,人们并不认为学习儒家经典、献身于孔子的为官之道与信仰佛教或道教相互抵触,很多人学习一种以上的传统学问。文人墨客对艺术甚感兴趣,他们很多人因书法作品受人敬重。几乎所有文人都写应景诗,赋诗被列为科举制度的最高级考试——进士科中的一项。或许这有助于诗歌艺术的发展,因为唐代涌现出许多中国最杰出的诗人…… ——《剑桥插图中国史》互动探究(1)据史料,归纳唐代文化繁荣的原因。 (2)据史料,直接推动唐诗走向繁荣的因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诗繁荣的表现。 (3)李白、杜甫、白居易作为唐诗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们的诗各有何突出的特点? 名师精讲 (1)繁荣表现:①数量众多,至今我们还能见到唐朝两千多位诗人的近五万首诗歌。 ②体裁全面。在唐朝,边塞诗、山水诗、讽喻诗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③艺术精湛,影响深远。 (2)繁荣原因:①中国本来就是一个诗的王国。诗是中国古代最早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学体裁,其在唐代以前的发展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并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②科举制度的实行是唐诗繁荣的直接原因。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打破了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和士族垄断仕途的政治局面。对庶族地主来说,诗歌成为他们进入仕途的捷径。③书法、舞蹈、音乐、绘画等艺术的高度发展也促进了唐诗的繁荣。④统治者对诗歌的爱好和提倡,为诗歌的繁荣提供了广泛的群众基础。⑤唐前期的政治清明也是促进唐诗繁荣的重要因素。⑥庶族地主阶层力量的不断增强为唐诗的繁荣奠定了阶级基础。 【例题1】唐朝是我国古代诗歌最繁荣的时期,下列相关的论证合理的是()A.诗歌的出现与繁荣都是由商品经济的发展决定的 B.诗歌是适应市民需要的市井文化 C.诗歌的繁荣与唐代科举制的实行有密切关系 D.诗歌是最能表达情感的文学形式 题目立意:本题旨在考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2021年整理)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重点难点 1.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 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 2。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 色,感受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文 学的美感。 1.《诗经》、楚辞的特点及代表。(重点) 2.归纳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 小说这几种文学形式的主要特点及成 就。(重点) 3.理解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 系。(重难点) 一、从《诗经》到唐诗 1.《诗经》 (1)内容: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特点: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内容丰富,语言质朴,现实感强. (3)地位: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2.楚辞 (1)形成:战国时期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采用楚国方言创作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又称“骚体”。 (2)特点: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 (3)代表作:《离骚》。想象奇特,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无比热爱。 3.汉赋 (1)特点: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2)代表作: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东汉张衡的《二京赋》。 4.唐诗

课时作业22: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一、选择题 1.《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下列名篇出自“风”的是() A.《伐檀》 B.《公刘》 C.《生民》 D.《周颂》 2.“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千百年来,这一诗句激励着多少中华儿女。诗人用整个生命熔铸的作品,闪耀着伟大人格的光辉和南方楚文化的绮丽色彩。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人们以吃粽子、赛龙舟等方式纪念他。“他”是() A.屈原 B.杜甫 C.苏轼 D.陆游 3.“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这句话所反映的文学体裁的突出特点是() A.句式自由灵活 B.铺陈排比,辞藻华丽 C.称为“长短句”,可配乐演唱 D.使用章回体裁 4.著名诗人余光中写道:“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获此评价的这位诗人应是() A.屈原 B.杜甫 C.李白 D.辛弃疾 5.有人这样评价宋朝的两位豪放派大词人:一个如日出时的万马奔腾,长啸遨游;一个如日落时两军生死鏖战,纵是不悦耳的呐喊,也出自肺腑的悲壮沉郁。这两位大词人是() A.辛弃疾苏轼 B.陆游辛弃疾 C.苏轼辛弃疾 D.陆游李清照 6.下图是我国为纪念一位古代文学家而发行的邮票。下列各项中,属于这位文学家代表作的() A.《离骚》 B.《窦娥冤》 C.《三国演义》 D.《红楼梦》 7.“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这是清代文坛领袖王士祯读完一本短篇小说集后的感叹。这本小说集最有可能是() A.《水浒传》 B.《三国演义》 C.《红楼梦》 D.《聊斋志异》 8.“举凡商人生活的一切方面,几无不在明代文学的表现范围之中,商人已经成了商贾小说的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练习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练习 1、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化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培根所说的三种东西是指我国古代的 ①印刷术、造纸术②罗盘针③火药④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古典文化 A.①②③ B ②③④C.①③①②③ D ①②③①②③ 2、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宋元时期科技成就的探究性学习,需重点查阅 A.《考工记》 B.《神农本草经》 C.《齐民要术》 D.《梦溪笔谈》 3、BBC评论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表演的认为, “奥运会开幕式通过一幅巨大的画卷展示了中国五 千年辉煌的文明历史,展现了中国的自信和力量。” 右图是开幕式表演中出现的一幅画面,它向全世界展 示了中国最早的 A.造纸术 B.雕版印刷术 C.活字印刷术 D.丝绸之路 4、2008年l0月,全国糖酒会在某某举行,有许多参展商想趁机在某某旅游观光。参展商不可能的经历是 A.去了四羊方尊的发掘地参观B.去屈原跳江的地方追思屈原 C.去出土编钟的曾侯乙墓所在地参观D.去蔡伦的故乡追思蔡伦 5、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有一个在玉米地中作战的片断。在我国关于玉米的种植最早可能出自 A.《齐民要术》B.《汜胜之书》C.《农政全书》D.《农桑辑要》 6、近代大学者王国维说过:“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有 ①离骚、汉赋、唐诗、宋词、元曲都只是在某一朝代兴盛,后来就都消亡了②元曲“托体稍卑”可以理解为元曲源于民间通俗文学,开始时文学地位比较低下③元曲在明清两朝没有得到正史和学者的承认和重视④王国维认为,元曲和唐诗、宋词一样,都是一个时代文学成就的代表,赋予了元曲很高的文学地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7、某卷烟厂设计了集诗书画于一体的古代诗人烟标,下列各项与该烟标所体现的史实不相符的是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辉

课时跟踪检测(九) 辉煌灿烂的文学 (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下列文献中,有较多反映西周时期平民社会生活内容的是( ) A.《老子》B.《甲骨卜辞》 C.《诗经》D.《离骚》 2.“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屈子”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他给我们留下的精神遗产是(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B.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C.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D.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3.“其作品往往以帝王游猎为题材,极力描写皇家苑囿的广阔、林木的繁盛、禽兽的众多、游猎场面的壮观以及音乐美女之盛。” 这里评论的文学体裁是( ) A.原始歌谣B.骚体 C.唐诗D.汉赋 4.下列诗句中写出了边塞景物的雄奇壮观、军旅生活的英武豪放的是( ) A.“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大漠穷秋塞草哀,孤城落日斗兵稀” D.“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5.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等诗句,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A.雄奇壮观,英武豪放 B.张扬个性,蓬勃向上 C.凝重沉郁,忧国忧民 D.柔美清婉,愁苦悲凉 6.“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的沉淀与累积,又是现存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而文化反过来又能给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带来巨大的影响。”下列文化现象与商业的发展关系密切的是 ( ) ①《诗经》的出现②楚辞的盛行③宋词的兴盛④话本的兴起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7.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上述词句依次运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 A.楚辞、以赋、唐诗B.楚辞、唐诗、宋词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五年真题分类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必修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五年真题分类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必修一、选择题 2016年题组 1.(2016·北京文综·12)中国古代有一部文学作品集,图8是其作品来源地域示意图。下列诗句出自这一作品集的是(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B.长门献赋汉相如,东篱赏菊陶元亮 C.汉代李将军,夺得匈奴马D.政烦方改篆,愚俗乃焚书 【考点】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诗经》 【解析】图片显示的是《诗经》“十五国风”涉及的15各诸侯国或地区,“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出自《诗经·国风·周南》,故A项正确;“长门献赋汉相如,东篱赏菊陶元亮”中提及汉武帝时期的司马相如和东晋的陶渊明,而题干图片涉及的诸侯国表明是秦朝统一之前,故B项错误;“汉代李将军,夺得匈奴马”中提及西汉名将李广,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政烦方改篆,愚俗乃焚书”指的是秦始皇统一天下文字和焚书坑儒,应当在图片所示时间之后,故D项正确。 【答案】A 2015年题组 1.(2015·江苏单科·3)景帝时,司马相如的赋没有引起天子注意。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言语侍从之臣……朝夕论思, 日月献纳”。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由此,对赋的理解不正确 ...的是( ) A.契合时代的文化需求B.为统治者“润色鸿业” C.宣扬道家的无为思想D.为阅读者“铺陈气势”

【考点】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汉赋的成就、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形式的时代特征【解析】西汉司马相如是汉赋的代表人物,汉赋辞藻华丽,手法夸张,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与“武帝时”相符,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表明为统治者服务,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武帝时”加强中央集权,已改变道家的无为思想为积极有为,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赋多用铺陈叙事的手法,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C 2.(2015·重庆文综·2)安史之乱(755~763)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有位诗人在这场战乱中写了一首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写出了千古以来战争中妻离子散的悲哀。这位诗人应该是( ) A.杜牧 B.孟浩然C.杜甫 D.白居易 【考点】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唐诗(杜甫) 【解析】杜牧是晚唐诗人,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孟浩然是山水田园诗人,与材料内容强调现实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内容是史实的真实的反映,属于现实主义诗的特点,符合杜甫的特点,杜甫正是生活于安史之乱时期,经历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故C项正确;白居易在安史之乱之后出生,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C 3.(2015·四川文综·3)“词”在两宋的发展胜过“诗”,被看作一个时代文学的代表,原因可能有( ) ①节奏感强,形式更为自由,便于抒发感情 ②对仗工稳、句式齐整,适于言志和述怀 ③能合乐歌唱,贴近市民生活,群众基础广 ④不断变革、创新,风格多样,佳作迭出 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 【考点】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宋词 【解析】两宋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故①正确;一般词的句子是长短参差不齐,故②错误;两宋时期,市民阶层扩大,生活水平提高,要求丰富文化娱乐生活,并且词曲能吟能唱,更能表达思想感情,故③正确;两宋时期出现了大量的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单元测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单元测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共19题;共38分) 1.下列两个唐朝诗人中,前者诗作风格豪迈、浪漫,语言明快、生动;而后者的诗作则充满沉郁、朴实而深刻的情感。这主要是因为 A. 前者性格豪放,后者性格沉 郁 B. 前者 生活于盛唐时期,后者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 C. 后者的艺术技巧不如前 者 D. 前者出生于大地主家庭,后者出生于农民家庭 2.“徐、利相识再相知,中西合壁成伟业,译文句句见真功,千古名著映神州”。诗中的“名著”特指()A. 《几何原 本》 B. 《泰西水法》 C. 《坤舆万国全图》 D. 《崇祯历书》

5.清代画家石涛有诗云:“变幻神奇懵懂间,不似似之当下拜。”与诗中所描述的艺术表现形式相近的西方画派是() A. 古典主 义 B. 印象主 义 C. 现实主 义 D. 现代主义 6.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A. 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 制 B. 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C. 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 果 D. 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

7.诗词歌赋既是历代文人墨客咏怀、记游、言志的文学表现形式,也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下列文句,与商业经济无直接关联的是() A. “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西都赋》) B. “贝锦斐成,濯色江波”(《蜀都赋》) C. “经游(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估客乐》) D. “岢峨大舶皎云日,贾客千家万家室”(《广州歌》) 8.中国古代在社会动乱比较激烈时或是在大动乱前后,总有史学杰作出现。经过有春秋战国及秦汉之际的社会变乱,到汉武帝时,可马迁写出了《史记》;两宋时阶级、民族矛盾交织,司马光写出了《资治通鉴》。这表明中国古代史学() A.繁荣于社会动乱时期 B.重视历史事实客观性 C.侧重历史的借鉴作用 D.编撰体例呈现多样化 9.对下图解读中,正确地揭示了中西科技发展轨迹上的差异的是()

2020年高考复习专题练习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包含答案)

2020年高考复习专题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一、选择题 1.关于下图说法正确的是( ) ①作者是唐朝的吴道子 ②画家提出“以形写神” ③是文人画的代表作品 ④表现了佛教的中国化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德国的利普斯在《事物的起源》一书中认为:“这就为知识普及口号打开道路,标志着我们心目中所谓书籍的开端。”这段材料表明中国造纸术的西传() A.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B.改变了欧洲人的阅读方式 C.消除了人们对宗教的迷信 D.促成了近代欧洲科学复兴 3.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汉王朝统治的头两百年也是诗歌、绘画、音乐、哲学、文学和撰史方面的文化大繁荣时期。”下列各项中属于西汉“文化大繁荣”表现的是( ) A. A B. B C. C

D. D 4.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说:“(宋元时期)由于所有的官员和富商也住在城市里……高雅文化自然因此也大大都市化了,其口味与心态都具有市民化的特征”。下列文化成就不能体现这一特征的是() A.柳永的词雅俗并陈,适应娱乐场所的需要 B.关汉卿的《窦娥冤》大量使用白话、方言 C.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的市井生活 D.王冕的《墨梅图》强调表现个性,追求神韵意趣 5.《农政全书》记载:“每闻他方之产可以利济人者,往往欲得而艺之”“精拣核,早下种,深根,短干,稀科,肥壅”“遇一人辄问,至一地辄问,闻则随闻随笔。一事一物,必讲究精研,不穷其极不已。”这表明( ) ①徐光启非常热衷于新作物的试验与推广②《农政全书》内容涉及作物的种植制度、土壤耕作和丰产措施③徐光启十分重视农业文献的研究④徐光启是勤于咨访、严谨求实的科学家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6.有学者认为,在儒家文化的背景下,古代科学家在研究科学时,不仅研究动机与儒家思想有关,所运用的知识中包含着从儒家经典中所获得的知识,而且在研究方法上也与儒学的经学方法相一致。这说明() A.古代科技存在浓厚的神学迷信色彩 B.科学家重视科学理论的研究与创新 C.古代科学研究以儒家经典作为指导 D.古代科学研究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7.下图仪器主要装置是由两个互相垂直的大圆环组成,其中的一个叫做“赤道环”;另一个叫做“赤经双环”。双环中间有窥管,观测时,将窥管对准某颗待测星,然后在赤道环和赤经双环的刻度盘上直接读出这颗星星的位置值。该仪器的发明者是() A.张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