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关线段角的计算问题专门练习题

有关线段角的计算问题专门练习题

有关线段角的计算问题专门练习题
有关线段角的计算问题专门练习题

有关线段,角的计算问题专门练习

1. 如图,4AB cm =,3BC cm =,如果O 是线段AC 的中点,求线段OA 、OB 的长度.

2. 如图,已知C 、D 是线段AB 上的两点,36AB cm =,且D 为AB 的中点,14CD cm =,求线段BC 和AD 的长

3. 如图所示,已知线段80AB cm =,M 为AB 的中点,P 在MB 上,N 为PB 的中点,且14NB cm =,求PA 的长.

4. 如图所示,点C 在线段A B 上,线段6AC cm =,4BC cm =,点M 和N 分别是AC 和BC 的中点,求线段MN 的长度.

5. 已知P 为线段AB 上的一点,且2

5

AP AB =,M 是AB 的中点,若2PM cm =,求AB 的长.

6. 如图,C 、D 是线段AB 上的两点,已知14BC AB =,1

3

AD AB =,12AB cm =,求CD 、BD 的长.

7. 在一条直线上顺次取A 、B 、C 三点,已知5AB cm =,点O 是线段AC 的中点,且 1.5OB cm =,求线段BC 的长.(两种情况)

8. 已知A 、B 、C 三点共线,且10AB cm =,4BC cm =,M 是A C 的中点,求AM 的长.

9.如图所示,B 、C 两点把线段AD 分成2:3:4三部分,M 是AD 中点,CD =8,求MC 的长.

10.如图所示,回答问题:’

(1)在线段AB 上取一点C 时,共有几条线段?

(2)在线段AB 上取两点C 、D 时,共有几条线段?

(3)在线段AB 上取两点C 、D 、E 时,共有几条线段?

(4)你能否说出,在线段AB 上取n 个点时(不与A 、B 重合),直线A 上共有多少条

线段?你发现它们有什么规律,你能试着总结出来吗?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1.如图所示,OE平分∠BOC,OD平分∠AOC,∠BOE=20°,∠AOD=?40?°,求∠DOE的度数.

2.已知一条射线OA,若从点O再引两条射线OB和OC,使∠AOB=50°,∠BOC=10°,?求∠AOC的度数.3.如图所示,OE平分∠BOC,OD平分∠AOC,∠BOE= 200,∠AOD =400,求∠DOE的度数

4.如图所示,BD平分∠ABC,BE分∠ABC成2:5的两部分,∠DBE=27?°,?求∠ABC的度数.

5.如图所示,OM平分∠AOB,ON平分∠COD,∠MON=90°,∠BOC=26?°,?求∠AOD的度数.

6、以∠AOB的顶点O为端点引射线OC,使∠AOC: ∠BO C=5:4,若∠AOB=150,求

∠AOC的度数.

7.如图所示,O是直线AB上的点,OD是∠AOC的平分线,OE是∠COB的平分线,

∠COD =280,求∠EOB的度数.

8如图,已知OE为∠BOC的平分线,OD为∠AOC的平分线,且∠AOB=1500,求

∠DOE的度数.

9.如图所示,OB,OC是∠AOD内任意两条射线,OM平分∠AOB,ON平分∠COD,?若∠MON=α,∠BOC=β,试用α,β表示∠AOD.

10(1)如图,∠AOB= 900,∠BOC =300,OM平分∠AOC,ON平分∠BOC,求∠MON的度数.

(2)如果(1)中∠AOB=α,其他条件不变,求∠MON的度数?

(3)如果(1)中∠BOC=β(β是锐角),其他条件不变,求∠MON的度数?

(4)从(1),(2),(3)的结果能看出什么规律?

线段与角度有关的计算

专题一线段的有关计算 1、若点B在直线AC上,AB=12,BC=7,则A,C两点的距离是. 2、已知点B在直线AC上,线段AB=8cm,AC=18cm,P、Q分别是线段AB、AC的中点,则线段PQ=. 3、如图,已知点C为AB上一点,AC=12cm,CB=AC,D、E分别为AC、AB的中点,求DE的长. 4、已知线段AB上顺次有三个点C、D、E,把线段AB分成2:3:4:5四部分,且AB=56cm.(1)求线段AE的长;(2)若M、N分别是DE、EB的中点,求线段MN的长度. 5、如图,线段AB=8cm,C是线段AB上一点,AC=3.2cm,M是AB的中点,N是AC的中点. (1)求线段CM的长;(2)求线段MN的长.

6、如图,己知线段AB上,顺次有三个点C、D、E,把线段AB分成2:3:4:5四部分,CE=56,求BD的长. 7、如图,A、B、C、D是直线l上顺次四点,M、N分别是AB、CD的中点,且MN=6cm,BC=1cm,求AD的长. 8、如图,动手操作如图,平面内有A、B、C、D 四点,按下列语句画图: (1)画射线AB,直线BC,线段AC;(2)延长CA;(3)连接AD与BC相交于点E.

专题二角度的有关计算 1、25°20′24″=°,34.37°=°′″. 2、下午1点24分,时针与分针所组成的度. 3、计算:①33°52′+21°54′=;②36°27′×3=,175°26′÷3=. 4、如图,点A、O、E在同一直线上,∠AOB=40°,∠EOD=28°46′,OD平分∠COE,求∠COB的度数. 5、如图,点O是直线AB上一点.∠AOC=30°,∠BOD=60°,OM、ON分别是∠AOC、∠BOD的平分线,求∠MON的度数. 6、如图,点A,O,E在同一条直线上,∠AOB=40°,∠COD=28°,OD平分∠COE.(1)求∠COE的度数.(2)求∠BOD的度数.

线段和角经典习题

两条直线相交, 最多有1个交点. 练习 、直线、射线、线段 像这样,10条直线相交,最多交点的个数是() 1.(1)直线L 上任取两个点最多有几条线段? , . (2) 任取3个点最多有几条线段? > I : (3) 任取n 个点,最多有几条线段呢 ? 变式:线段上有n 个点,可以得到多少条线段? 2、平面上有一个点,过这一点可以画 _______________ 条直线. 若平面上有两个点,则过这两点可以画的直线的条数是 ___________ ; 若平面上有三个点,过每两点画直线,则可以画的直线的条数是 _______ ; 若平面上有四个点,过每两点画直线,则可以画的直线的条数是 ________ 若平面上有n 个点,过每两点画直线,则可以画的直线的条数是 ______________ 3、(1)平面上有1条直线把平面分成几部分 ? (2) 平面上有2条直线把平面分成几部分 ? (3) 平面上有3条直线最多能把平面分成几部分 (4) n 条直线呢? A.40 个 B.45 个 C.50 个 D.55 个 4、与线段中点有关的问题 线段的中点定义:文字语言:若一个点把线段分成相等的两部分,那么这 ? ----- ? ------- * A M B 个点叫做线段的中点 图形语言:几何语言: T M 是线段AB 的中点 1 ??? AM =BM AB , 2AM =2BM =AB 2 典型例题: 1 .由下列条件一定能得到“ P 是线段AB 的中点”的是( ) 1 1 (A )AP= AB ( B )AB = 2PB ( C)AP = PB (D )AP = PB=— AB 2 2 一 1 一 … 2 .若点B 在直线AC 上,下列表达式:①AB AC :②AB=BC :③AC=2AB ; 2 ④AB+BC=AC . 其中能表示B 是线段AC 的中点的有( ) A . 1个 B . 2个 C . 3个 D . 4个 3 .已知线段 MN ,P 是MN 的中点,Q 是PN 的中点,R 是MQ 的中点,那 么 MR= _____ MN . 4 .如图所示,B 、C 是线段AD 上任意两点,M 是AB 的中点, N 是CD 中 3、观察图中的图形 ,并阅读图形下面的相关文字 点,若MN=a , BC=b ,则线段AD 的长是( ) A 2 ( a-b ) B 2a-b C a+b D a-b

(完整)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线段有关的计算题

(新版)人教版七年级有关线段的计算问题练习题 选择题: 1. 已知点C是线段AB的中点,现有二个表达式: 1 ①AC=BC ②AB=2AC=2BC③AC=CB=^ AB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2 A. 0 B. 1 C.2 D. 3 2. 如图,C、B在线段AD上,且 AB=CD贝U AC与BD的大小关系是() A C B D A. AC>BD B. AC=BD C. AC”或“ <”),理由是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线段AB,延长AB到C,使BC=AB在线段AB的反向延长线上截取AD=AC则有DB:AB=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CD:BD= 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已知AB:AC=1:3, AC:AD=1:4,且AB+AC+AD=4,0贝U A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BC= ____ , CD= _____ 。 ABC D 4. 两条相等的线段AB CD有三分之一部分重合,M N分别为AB CD的中点,若MN=12cm则AB的长 为__________ 。 5、如图,把线段AB延长到点C,使BC=2AB再延长BA到点D,使AD=3AB贝U ① DC= ____ AB= ___ B C ② DB= ______ CD= ____ BC ~t t 6、如图,点M为线段AC的中点,点N为线段BC的中点 ①若AC=2cm BC=3cm 贝U MN= ____ c m ②若AB=6cm 贝U MN= ___ cm ③若AM=1cm BC=3cm 贝V AB= ____ c m ④若AB=5cm MC=1cm 贝U NB= ____ c m 三.解答题: 1.已知B、C是线段AD上的两点,若AD=18cm ?M N , A C B BC=5cm 且M N分别为AB CD的中点,

线段角计算题

一、线段计算题:(word 可编辑) 1、如图,点D 为线段CB 的中点,AD=8cm ,AB=10cm ,求CB 的长度. 解:∵ DB=AB ﹣AD , ∴DB=10-8=2cm ∵点D 为线段CB 的中点 BC=2BD=4cm . 2、如图,已知C 点为线段AB 的中点,D 点为BC 的中点,AB =10cm ,求AD 的长度。 解:∵C 点为线段AB 的中点, AB =10cm ∴152 AC CB AB cm === ∵D 点为BC 的中点, ∴1 2.52 CD BC cm = = ∴5 2.57.5AD AC CD cm =+=+= 答:AD 的长度为7.5cm 。 3、已知C ,D 两点将线段AB 分为三部分,且AC :CD :DB=2:3:4,若AB 的中点为M ,BD 的中点为N ,且MN=5cm ,求AB 的长. 解:设AC=2x ,CD=3x ,DB=4x , ∴AB=AC+CD+DB=9x , ∵AB 的中点为M , ∴MB= AB=4.5x , ∵N 是DB 的中点, ∴NB= DB=2x , ∴MB ﹣NB=MN , ∴4.5x ﹣2x=5, ∴2.5x=5, ∴x=2, ∴AB=9x=18cm 4、如图,M 是线段AC 中点,B 在线段AC 上,且AB=2cm 、BC=2AB ,求BM

长度. 解:∵AB=2cm,BC=2AB,∴BC=4cm, ∴AC=AB+BC=2+4=6cm, ∵M是线段AC中点, ∴AM= AC=3cm, ∴BM=AM﹣AB=3﹣2=1cm. 故BM长度是1cm. 5、如图,已知AB:BC:CD=2:3:4,E、F分别为AB、CD中点,且EF=15.求线段AD的长. 解:设AB=2x,BC=3x,CD=4x,∵E、F分别是AB和CD的中点, ∴BE= AB=x,CF= CD=2x, ∵EF=15cm, ∴BE+BC+CF=15cm, ∴x+3x+2x=15, 解得:x= , ∴AD=AB+BC+CD=2x+3x+4x=9x= cm 6、已知AB=10cm,点C在直线AB上,如果BC=4cm,点D是线段AC的中点,求线段BD的长度. 解:∵AB=10cm,BC=4cm,点C在直线AB上,∴点C在线段AB上或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 ①当点C在线段AB上时,如图①, 则有AC=AB﹣BC=10﹣4=6. ∵点D是线段AC的中点, ∴DC= AC=3, ∴DB=DC+BC=3+4=7; ②当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如图②,

线段与角的计算

线段与角的计算 一、选择题 1.如图,下列不正确的几何语句是( ) A.直线AB 与直线BA 是同一条直线 B.射线OA 与射线OB 是同一条射线 C.射线OA 与射线AB 是同一条射线 第1题图 D.线段AB 与线段BA 是同一条线段 2 . 已知α、β都是钝角,甲、乙、丙、丁四人计算 6 1 (α+β)的结果依次是28°、48°、60°、88°,其中只有一人计算正确,他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3. 已知A 、B 两点之间的距离是10 cm ,C 是线段AB 上的任意一点,则AC 中点与BC 中点 间的距离是( ) A.3 cm B.4 cm C.5 cm D.不能计算 4、下列各直线的表示法中,正确的是( ). A 、直线A B 、直线AB C 、直线ab D 、直线Ab 5、一个钝角与一个锐角的差是( ). A 、锐角 B 、钝角 C 、直角 D 、不能确定 6、下列说确的是( ). A 、角的边越长,角越大 B 、在∠AB C 一边的延长线上取一点 D C 、∠B=∠ABC+∠DBC D 、以上都不对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角是由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 B 、一条射线就是一个周角 C 、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D 、如果线段AB=BC ,那么B 叫做线段AB 的中点 8、同一平面互不重合的三条直线的交点的个数是( ). A 、可能是0个,1个,2个 B 、可能是0个,2个,3个 C 、可能是0个,1个,2个或3个 D 、可能是1个可3个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②连接两点的线段叫做两点的距离;③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④若AB=BC,则点B是线段AC的中点.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0、钟表上12时15分钟时,时针与分针的夹角为(). A、90° B、82.5° C、67.5° D、60° 11、按下列线段长度,可以确定点A、B、C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是(). A、AB=8cm,BC=19cm,AC=27cm B、AB=10cm,BC=9cm,AC=18cm C、AB=11cm,BC=21cm,AC=10cm D、AB=30cm,BC=12cm,AC=18cm 12.汽车车灯发出的光线可以看成是( ) A.线段 B.射线 C.直线 D.弧线 13.下列图形中表示直线AB的是( ) A B C D 14.下列说确的是( ) A.平角是一条直线 B.角的边越长,角越大 C.大于直角的角叫做钝角 D.把线段AB向两端无限延伸可得到直线AB 15.木匠在木料上画线,先确定两个点的位置,就能把线画得很准确,其依据是( ) A.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B.两点确定一条线段 C.过一点有一条直线 D.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 16.如图,若∠AOC=∠BOD,则∠AOD与∠BOC的关系是( ) A.∠AOD>∠BOC B.∠AOD<∠BOC C.∠AOD=∠BOC D.无法确定

线段和角的画法综合练习题复习资料

《线段和角的画法》综合练习题答案 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8分,对的在括号内画“√”,错的画“×”). 1.经过三点中的每两个,共可以画三条直线…………………………………() 【提示】平面内三点可以在同一条直线上,也可以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答案】×. 【点评】要注意,三个点的相互位置共有两种情况,如图 (1)(2) 因此,平面内经过三点中每两个的直线可以是同一条,也可以是三条,必须把上面两种情况全部考虑到,再分类解决,若只考虑其中的第二种情况,判断就会出错. 2.射线AP和射线PA是同一条射线………………………………………………()【提示】表示射线端点的字母要写在前,另一个字母写在后,端点不同的射线不是同一条射线. 【答案】×. 3.连结两点的线段,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提示】连结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 【答案】×. 【点评】“线段”表示的是“图形 ..”,而“距离”指的是线段的“长度”,指的是一个“数.”,两者不能等同. 4.两条直相交,只有一个交点……………………………………………………()【提示】两条不同的直线,如果它们有一个公共点,我们就说它们相交,若两条直线相交,有两个公共点,那么根据直线公理: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则这两条直线实际上是同一条直线了.同样两条不同的直线不能有三个或更多的公共点. 【答案】√. 5.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提示】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答案】×.

【点评】“角”的构成有两个条件:①有公共端点;②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两者缺一不可,按题中的叙述,可以画出这样的图形(如下图),显然这个图形不是角. A P B Q 6.角的边的长短,决定了角的大小.() 【提示】角的大小,与组成角的两条射线张开的程度相关,或者说与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过的平面部分的大小相关,与角的边画出部分的长短无关. 【答案】×. 【点评】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的直线或射线,其实大多数以线段的形式出现的,所以在运用直线或射线概念时,千万别忘了它们的几何意义,否则就要出错. 7.互余且相等的两个角都是45°的角…………………………………………()【提示】“互余”即两角和为90°. 【答案】√. 【点评】设相等的两个角为x°,由“互余”得,2x=90,∴x=45(度),以正确的计算为依据,也是作判断题的方法之一.注意,角度是一个带单位的数.设未知数时,未知量带单位,则列式中即可不用带单位.这与解其他类型的应用题格式相同. 8.若两个角互补,则其中一定有一个角是钝角……………………………………()【提示】“互补”即两角和为180°.想一想:这里的两个角可能是怎样的两个角? 【答案】×. 【点评】两角互补,这里的两角有两种情形,如图: 图(1)图(2) 因此,互补的两个角中,可能 ..有一个是钝角,也可能两个角都是直角,因此在作出判断前必须全面地考虑,这就要求有“分类讨论”的思想,“分类讨论”是数学中重要的思想方法之一.

七年级数学上册 专题训练(五)线段的有关计算 (新版)北师大版

专题训练(五) 线段的有关计算 类型1直接计算线段的长度 1.如图,线段AB=2,线段AC=5,延长BC到D,使BD=3BC,求AD的长. 2.如图,线段AB=22 cm,C是AB上一点,且AC=14 cm,O是AB的中点,求线段OC的长度. 类型2运用方程思想求线段的长度 3.如图,线段AB被点C、D分成了3∶4∶5三部分,且AC的中点M和DB的中点N之间的距离是40 cm,求AB的长. 类型3运用整体思想求线段的长度 4.如图,点C是线段AB上的一点,点M是线段AC的中点,点N是线段BC的中点. (1)如果AB=10 cm,AM=3 cm,求CN的长; (2)如果MN=6 cm,求AB的长.

5.如图,C为线段AB上一点,D是线段AC的中点,E为线段CB的中点. (1)如果AC=6 cm,BC=4 cm,试求DE的长; (2)如果AB=a,试求DE的长度; (3)若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且满足AC-BC=b,D、E分别为AC、BC的中点,你能猜想DE的长度吗?写出你的结论,不要说明理由. 类型4运用分类讨论思想求线段的长度 6.已知线段AB=60 cm,在直线AB上画线段BC,使BC=20 cm,点D是AC的中点,求CD的长度.

7.已知,线段AB、BC均在直线l上,若AB=12 cm,AC=4 cm,M、N分别是AB、AC的中点,求MN的长.

参考答案 1.因为AB =2,AC =5,所以BC =AC -AB =3.所以BD =3BC =9.所以AD =AB +BD =11. 2.因为点O 是线段AB 的中点,AB =22 cm ,所以AO =12AB =11 cm.所以OC =AC -AO =14-11=3(cm). 3.设AB 的长为x cm.因为线段AB 被点C 、D 分成了3∶4∶5三部分, 所以AC =312x cm ,CD =412x cm ,DB =512 x cm. 又因为AC 的中点M 和DB 的中点N 之间的距离是40 cm , 所以MC =324x cm ,DN =524x cm.所以324x +412x +524 x =40.解得x =60.所以AB 的长为60 cm. 4.(1)因为M 是AC 的中点,所以AC =2AM.因为AM =3 cm ,所以AC =2×3=6(cm). 因为AB =10 cm ,所以BC =AB -AC =10-6=4(cm). 又因为N 是BC 的中点,所以CN =12BC =12 ×4=2(cm). (2)因为M 是AC 的中点,所以MC =12 AC.因为N 是BC 的中点, 所以NC =12CB.所以MC +CN =12AC +12CB =12(AC +CB)=12AB ,即MN =12 AB. 又因为MN =6 cm ,所以AB =2×6=12(cm). 5.(1)由题意,得CD =12AC =3 cm ,CE =12 BC =2 cm ,所以DE =CD +CE =3+2=5(cm). (2)由题意得,CD =12AC ,CE =12BC ,所以DE =CD +CE =12AC +12BC =12(AC +BC)=12AB =12a. (3)DE =12 b. 6.当点C 在线段AB 上时,如图1: CD =12(AB -BC)=12(60-20)=12×40=20(cm);当点C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时,如图2: CD =12(AB +BC)=12(60+20)=12 ×80=40(cm).所以CD 的长度为20 cm 或40 cm. 7.当点C 在线段AB 上时,如图1: 因为点M 是线段AB 的中点,点N 是线段AC 的中点,所以AM =12AB =6 cm ,AN =12 AC =2 cm.所以MN =AM -AN =6-2=4(cm ).当点C 在线段BA 的延长线上时,如图2:因为点M 是线段AB 的中点, 点N 是线段AC 的中点,所以AM =12AB =6 cm ,AN =12AC =2 cm.所以MN =AM +AN =6+2=8(cm).即MN =4 cm 或8 cm.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线段和角习题专项练习

、线段和角专项训练 练习一 1、已知线段AB=5cm,C为线段AB上一点,且BC=3cm,则线段AC=cm。 2、已知线段AB=5cm,C为直线AB上一点,且BC=3cm,则线段AC=cm。 3、已知∠AOB=50°,OC为∠AOB内一射线,且∠BOC=30°,则∠AOC =°。 4、已知∠AOB=50°,∠BOC=30°,则∠AOC=°。 例1 如图,已知线段AB=10cm,C为线段AB上一点,M、N分别为AC、BC的中点,(1)若BC=4cm,求MN的长, (2)若BC=6cm,求MN的长, (3)若BC=8cm,求MN的长, (4)若C为线段AB上任一点,你能求MN的长吗?请写出结论,并说明理由。例2 如图,已知∠AOB=90°,OM,ON分别平分∠AOC和∠BOC, (1)若∠AOC=30°,求∠MON的度数, (2)若∠BOC=50°,求∠MON的度数, (3)由(1)(2)你发现了什么,请写出结论,并说明理由。 例3 如图,已知线段AB=10cm,C为线段AB延长线上一点,M、N分别为AC、BC的中点, (1)若BC=4cm,求MN的长, (2)若BC=6cm,求MN的长, (3)若C为线段AB延长线上任一点,你能求MN的长吗?若能,请求出MN的长,并说明理由。 例4 如图,已知∠AOB=90°,OM,ON分别平分∠AOC和∠BOC, (1)若∠AOC=40°,求∠MON的度数, (2)若∠AOC=α,求∠MON的度数, (3)若∠BOC=β,求∠MON的度数, (4)由(1)(2)(3)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请写出结论,并说明理由。例5已知∠AOB=α,过O任作一射线OC,OM平分∠AOC,ON平分∠BOC, (1)如图,当OC在∠AOB内部时,试探寻∠MON与α的关系; (2)当OC在∠AOB外部时,其它条件不变,上述关系是否成立?画出相应图形,并说明理由。 巩固练习

七年级数学线段有关的计算题

七年级数学线段有关的计算题 【典型例题】 [例1] 填空 如图,把线段AB延长到点C,使BC=2AB,再延长BA到点D,使AD=3AB,则 ①DC=_____AB=_____BC ②DB=_____CD=_____BC [例2] 填空 如图,点M为线段AC的中点,点N为线段BC的中点 ①若AC=2cm,BC=3cm,则MN=_____cm ②若AB=6cm,则MN=_____cm ③若AM=1cm,BC=3cm,则AB=_____cm ④若AB=5cm,MC=1cm,则NB=_____cm M N C A B [例3] 根据下列语句画图并计算 (1)作线段AB,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取点C,使BC=2AB,M是线段BC的中点,若AB=30cm,求线段BM的长 (2)作线段AB,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取点C,使BC=2AB,M是线段AC的中点,若AB=30cm,求线段BM的长 [例4] 如图,已知AB= 40,点C是线段AB的中点,点D为线段CB上的一点,点E为线段DB的中点,EB=6,求线段CD的长。 C D E A B

[例5] 如图,AE= 21EB ,点F 是线段BC 的中点,BF=5 1 AC=1.5,求线段EF 的长。 A B C E F [例6] 点O 是线段AB=28cm 的中点,而点P 将线段AB 分为两部分AP:PB=32:15 4,求线段OP 的长。 [例7] (1)如图,分别在线段AB 和BA 的延长线上取BD=AE=1.5cm ,又EF=5cm ,DG=4cm ,GF=1cm ,若GF 的中点为点M ,求线段AM 和BM 的长度。 (2)若线段a 、b 、c ,满足:a:b:c=3:4:5,且a+b+c=60,求线段2c -3a - 5 1 b 的长。 B F M G 练习: 一. 选择题: 1. 已知点C 是线段AB 的中点,现有三个表达式: ① AC=BC ② AB=2AC=2BC ③ AC=CB= 2 1 AB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 0 B. 1 C.2 D. 3 2. 如图,C 、B 在线段AD 上,且AB=CD ,则AC 与BD 的大小关系是( ) A C B D

与求线段长度有关的解答题集锦

与求线段长度有关的解答题集锦

与求线段长度有关的解答题集锦 一.解答题(共10小题) 1.如图,D是AB的中点,E是BC的中点,BE=AC=3cm,求线段DE的长. 2.已知线段AB=9cm,在直线AB上画线段BC,使它等于3cm,请你画出图形,并计算线段AC的长. 3.如图,点C、D是线段AB上两点,点D是AC的中点,若BC=6cm,BD=10cm,求线段AB的长度. 4.如图所示,P是线段AB上一点,M,N分别是线段AB,AP的中点,若AB=16,BP=6,求线段MN的长. 5.如图,A,B是直线a上两点,且AB=5cm.若在直线a上取点C.使BC=2cm.求AC的长.

6.已知线段AB,反向延长AB到点C,使.若点D是BC中点,CD=3cm,求AB、AD的长.(要求:正确画图给2分) 7.已知,点C是线段AB上的一点,点M是线段AC的中点,点N是线段BC的中点, (1)如果AB=10cm,那么MN等于多少? (2)如果AC:CB=3:2,NB=3.5cm,那么AB等于多少?(要求先根据题意正确画出草图,再列式计算,要有解题过程) 8.已知线段AB. (1)按要求画图:延长AB到C,使BC=AB,取D为AC中点; (2)当DC=2cm,求线段AB的长度. 9.已知线段AB=6cm,在直线AB上有一点C,且BC=2cm,M是线段AC的中点.请先画出图形,再求线段AM 的长. 10.如图,线段AB=21,BC=15,点M是AC的中点. (1)求线段AM的长度; (2)在CB上取一点N,使得CN:NB=1:2.求MN的长.

与求线段长度有关的解答题集锦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解答题(共10小题) 1.如图,D是AB的中点,E是BC的中点,BE=AC=3cm,求线段DE的长. BE=AC=3cm BE= AB=× AB BE=BC AB+BC=AC BE= AC=×

(完整)七年级数学上册-线段和角精选练习题

线段和角精选练习题 资料由小程序:家教资料库整理 一.选择题(共22小题) 1.如图是某个几何体的展开图,该几何体是() A.圆柱B.圆锥C.圆台D.四棱柱 2.如图,线段AD上有两点B、C,则图中共有线段() A.三条B.四条C.五条D.六条 3.下列语句:①不带“﹣”号的数都是正数;②如果a是正数,那么﹣a一定是负数;③射线AB和射线BA是同一条射线;④直线MN和直线NM是同一条直线,其中说法正确的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4.如图,某同学用剪刀沿直线将一片平整的树叶剪掉一部分,发现剩 下树叶的周长比原树叶的周长小,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数学知识是 () A.两点之间,直线最短B.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C.两点之间,线段最短D.经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 5.若数轴上点A、B分别表示数2、﹣2,则A、B两点之间的距离可表示为() A.2+(﹣2)B.2﹣(﹣2) C.(﹣2)+2 D.(﹣2)﹣2 6.如图,点C在线段AB上,点D是AC的中点,如果CB=CD,AB=10.5cm,那么BC的长为() A.A2.5cm B.3cm C.4.5cm D.6cm 7.已知线段AB=8cm,在直线AB上画BC,使BC=2cm,则线段AC的长度是() A.6cm B.10cm C.6cm或10cm D.4cm或16cm 8.如图,在直线l上顺次取A、B、C三点,使得AB=5cm,BC=3cm,如果O是线段AC的中点,那么线段OB长为() A.1cm B.1.5cm C.2cm D.4cm 9.已知点A、B、P在一条直线上,则下列等式中,能判断点P是线段AB的中点的个数有()①AP=BP;②BP=AB;③AB=2AP;④AP+PB=AB.

有关线段角的计算问题专门练习题

有关线段,角的计算问题专门练习 1. 如图,4AB cm =,3BC cm =,如果O 是线段AC 的中点,求线段OA 、OB 的长度. 2. 如图,已知C 、D 是线段AB 上的两点,36AB cm =,且D 为AB 的中点,14CD cm =,求线段BC 和AD 的长 3. 如图所示,已知线段80AB cm =,M 为AB 的中点,P 在MB 上,N 为PB 的中点,且14NB cm =,求PA 的长. 4. 如图所示,点C 在线段A B 上,线段6AC cm =,4BC cm =,点M 和N 分别是AC 和BC 的中点,求线段MN 的长度. 5. 已知P 为线段AB 上的一点,且2 5 AP AB =,M 是AB 的中点,若2PM cm =,求AB 的长. 6. 如图,C 、D 是线段AB 上的两点,已知14BC AB =,1 3 AD AB =,12AB cm =,求CD 、BD 的长.

7. 在一条直线上顺次取A 、B 、C 三点,已知5AB cm =,点O 是线段AC 的中点,且 1.5OB cm =,求线段BC 的长.(两种情况) 8. 已知A 、B 、C 三点共线,且10AB cm =,4BC cm =,M 是A C 的中点,求AM 的长. 9.如图所示,B 、C 两点把线段AD 分成2:3:4三部分,M 是AD 中点,CD =8,求MC 的长. 10.如图所示,回答问题:’ (1)在线段AB 上取一点C 时,共有几条线段? (2)在线段AB 上取两点C 、D 时,共有几条线段? (3)在线段AB 上取两点C 、D 、E 时,共有几条线段? (4)你能否说出,在线段AB 上取n 个点时(不与A 、B 重合),直线A 上共有多少条 线段?你发现它们有什么规律,你能试着总结出来吗?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初一数学线段计算题

线段问题 1.如图,已知线段AB=10cm ,AC=4cm ,点D 是BC 中点,求CD 的长。 2.已知线段AD 上两点B,C ,其中AD=16cm,BC=7cm, E,F 分别是线段AB,CD 的中点,求线段EF 的长度。 3.如图,D 为AB 的中点,E 为BC 的中点,AC=10,EC=3,求AD 的长 4.如图,AF=10cm,AC=DF=4cm,B,E 分别是AC,DF 的中点,求BE. 5.如图,AB=4cm,BC=3cm,如果O 是线段AC 中点,求线段OB 的长度。 B B C O

6.在一条直线上顺次取A,B,C三点,AB=5cm,点O是线段AC中点,且OB=1.5cm,求线段BC的长。 7、已知:如图,C是线段AB上一点,M、N分别是线段AC、BC的中点,AB=11,求MN。 8、已知:C是线段AB的中点,D是CB上一点,E是DB的中点,若CE=4,,求线段AB的长。 9、如图,线段AB 上有C、D两点,点C将AB分成两部分,点D将线段AB分成 两部分,若,求AB。

10、已知:如图线段MN,P为MN中点,Q为PN中点,R是MQ中点,则。 11、已知:B是线段AC上一点,且,又D是线段AC延长线上一点,且 ,若,求AB、BC的长。 12、如图:,F是BC的中点,,求EF。 13、如图:E、F是线段AC、AB的中点,且,求线段EF的长。

14、已知A、B、C、D为直线上四点且满足,M、N分别为AB 和CD的中点,,求AB、AC、AD。 15、如图,已知,CD的长为10cm,求AB的长。 16、如图,B、C两点,把AD分成三部分,E是线段AD中点,,求:(1)EC的长;(2)的值。 17、如图,M是AC中点,N是BC中点,O为AB中点,求证:MC=ON。 18、一条直线上顺次有A、B、C、D四点,且C为AD中点,,求 的值。

七年级数学线段计算、角度计算专题练习(20200710110832)

七年级数学线段计算、角度计算专题练习 一日一练 周一 1、若点B 在直线AC 上,AB=12,BC=7,则A ,C 两点的距离是。答案:5或19 提示:关键点是点B 在直线AC 上,分两种情况: ①点B 在线段AC 上,AC=AB-BC=12-7=5 ②点B 在线段AC 的延长线上,则AC=AB+BC=12+7=19 2、已知点B 在直线AC 上,线段AB=8cm ,AC=18cm ,P 、Q 分别是线段AB 、 AC 的中点,则线段PQ= 。 答案:13cm 或5cm 当点B 在线段CA 的延长线上时 AP=AB=4cm,AQ=AC=9cm 121 2 PQ=AQ+AP=9+4=13cm ∴当点B 在线段AC 上时 AC=18cm,AB=8cm AP=AB=4cm, AQ=AC=9cm 121 2 PQ=AQ-AP=9-4=5cm ∴周三

1、如图,已知点C 为AB 上一点,AC=12cm ,CB=AC ,D 、E 分别为AC 、AB 1 2的中点,求DE 的长. 解:AC=12cm,CB=∵12 AC CB=6cm ∴AB=AC+BC=12+6=18cm ∴E 是AB 的中点 ∵AE=BE=9cm ∴D 是AC 的中点 ∵DC=AD=6cm ∴所以DE=AE-AD=3cm 2、已知线段AB 上顺次有三个点C 、D 、E ,把线段AB 分成2:3:4:5四部分,且AB=56cm .(1)求线段AE 的长;(2)若M 、N 分别是DE 、EB 的中点,求线段MN 的长度. 解(1)设AC=2x,则CD 、DE 、EB 分别为3x 、4x 、5x , 由题意得,2x+3x+4x+5x=56, 解得,x=4, AC 、CD 、DE 、EB 分别为8cm 、12cm 、16cm 、20cm , 则AE= AC+CD+DE=36cm; (2)M 是DE 的中点 ∵ME==8cm, ∴1 2DE N 是EB 的中点∵

线段与角的计算及解题方法归纳

线段与角的计算及解题方法 求线段长度的几种常用方法: 1.利用几何的直观性,寻找所求量与已知量的关系 例1.如图1所示,点C分线段AB为5:7,点D分线段AB为5:11,若CD=10cm,求AB。 图1 分析:观察图形可知,DC=AC-AD,根据已知的比例关系,AC、AD均可用所求量AB表示,这样通过已知量DC,即可求出AB。 解:因为点C分线段AB为5:7,点D分线段AB为5:11 所以 又因为CD=10cm,所以AB=96cm 2.利用线段中点性质,进行线段长度变换 例2.如图2,已知线段AB=80cm,M为AB的中点,P在MB上,N为PB的中点,且NB=14cm,求PA的长。 图2 分析:从图形可以看出,线段AP等于线段AM与MP的和,也等于线段AB与PB的差,所以,欲求线段PA的长,只要能求出线段AM与MP的长或者求出线段PB的长即可。 解:因为N是PB的中点,NB=14 所以PB=2NB=2×14=28 又因为AP=AB-PB,AB=80 所以AP=80-28=52(cm) 说明:在几何计算中,要结合图形中已知线段和所求线段的位置关系求解,要做到步步有根据。 3. 根据图形及已知条件,利用解方程的方法求解

例3. 如图3,一条直线上顺次有A、B、C、D四点,且C为AD的中点,,求BC是AB的多少倍? 图3 分析:题中已给出线段BC、AB、AD的一个方程,又C为AD的中点,即,观察图形可知,,可得到BC、AB、AD又一个方程,从而可用AD分别表示AB、BC。 解:因为C为AD的中点,所以 因为,即 又 由<1>、<2>可得: 即BC=3AB 例4. 如图4,C、D、E将线段AB分成2:3:4:5四部分,M、P、Q、N分别是AC、CD、DE、EB的中点,且MN=21,求PQ的长。 图4 分析:根据比例关系及中点性质,若设AC=2x,则AB上每一条短线段都可以用x的代数式表示。观察图形,已知量MN=MC+CD+DE+EN,可转化成x的方程,先求出x,再求出PQ。 解:若设AC=2x,则 于是有 那么 即 解得:

《线段与角》专题练习(含答案)

《线段与角》专题练习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如图,其中∠1与∠2是对顶角的是( ) 2.下列各式中,换算正确的是( ) A.65.5°=65°50' B.13°12'36"=13.48° C.18°18'18"=3.33°D.75.2°=75°12' 3.下列语句错误的是( ) A.任意两个锐角的和一定小于180°B.锐角的余角一定是锐角 C.钝角没有余角,但一定有补角D.一个角的补角一定比它本身大 4.如图,下列说法:①OA的方向是北偏东30°;②OB的方向是西偏北65°;③OC的方向是南偏西15°;④OC的方向是南偏西75°.其中错误的有( ) A.1个B.2个C.3个D.4个 5.如果一个角的补角是它的3倍,那么这个角是( ) A.30°B.45°C.60°D.90° 6.如图,∠1=15°,∠AOC=90°,点B,O,D在一条直线上,则∠3的度数是( ) A.75°B.105°C.15°D.165° 7.如果锐角∠1加上90°后,所得到的角与∠2互补,那么∠1与∠2之间的关系是( ) A.相等B.互余C.互补D.无法确定 8.如图,∠1=105°,∠2+∠3=180°,则∠4等于( ) A.65°B.75°C.80°D.105° 9.A,B,C,D,E五个景点之间的路线如图所示.若每条路线的里程a( km)及行驶的平

均速度6(km/h)用(a,b)表示,则从景点A到景点C用时最少的路线是( ) A.A→E→C B.A→B→C C.A→E→B→C D.A→B→E→C 10.如图,直线a,b与直线c相交于点A,B.若∠1与∠2互补,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2与∠3互补B.∠1与∠4互补C.∠3与∠4相等D.∠4与∠5互补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如图,点C、点D分别是线段AB的中点和三等分点,若AB=6,则CD=_______. 12.把一根筷子一头放在水里,一头露在外面,我们发现它变弯了,它真的变弯了吗?其实没有,这只是光的折射现象,即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如图,一束光AO射入水中,在水中的传播路径为OB,则∠1和∠2之间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13.如图,在线段AB上有两点C、D,且D点是AC的中点,若BC=4,BD=6,则AC =_______,AB=_______,点C是AB的_______. 14.如图,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O,OE是∠AOC的平分线,若∠1=20°,则∠2=_______°,∠3=_______°. 15.一个角的余角比这个角的补角的一半小40°,则这个角为_______度. 16.如图,点A、O、B在一条直线上,若∠AOE=∠BOE=∠COD,则∠DOE的余角有_______,∠DOE的补角有_______. 17.如图,AO⊥BO,CO⊥DO,∠AOC:∠BOC=1:5,则∠BOD=_______°.18.如图所示是一个3×3的正方形网格,则图中∠1+∠2+∠3+…+∠9=_______°. 三、解答题(共46分) 19.(6分)如图,直线MN,PQ,ST都经过点O,若∠1=25°,∠3=58°,求∠2的

线段与角的和差倍分计算Word版

专题八__线段与角的和差倍分计算__[学生用书A62] 一线段的和差倍分计算 教材P153作业题第4题) 已知线段AB=a(如图1),延长BA至点C,使AC=1 2AB.D为线段BC的中点. (1)求CD的长; (2)若AD=3 cm,求a的值. 在一条直线上顺次取A,B,C三点,已知AB=5 cm,点O是线段AC 的中点,且OB=1.5 cm,则BC的长是() A.6 cm B.8 cm C.2 cm或6 cm D.2 cm或8 cm 如图2,某汽车公司所运营的公路AB段有四个车站依次是A,C,D,B, AC=CD=DB.现想在AB段建一个加油站M,要求使A,C,D,B站的各一辆汽车到加油站M所花的总时间最少,则M的位置在() A.在AB之间B.在CD之间C.在AC之间D.在BD之间如图3,点D是线段AB的中点,C是线段AD的中点,若AB=4 cm, 求线段CD的长度. 如图4,已知点C是线段AB上一点,AC<CB,D,E分别是AB,CB 的中点,AC=8,EB=5,求线段DE的长.

如图5,线段AC ∶CD ∶DB =3∶4∶5,M ,N 分别是CD ,AB 的中点,且MN =2 cm ,求AB 的长. 如图6,点C 分线段AB 为5∶7,点D 分线段AB 为5∶11,已知CD =2 cm ,求AB 的长. 如图7,已知线段AB 上有两点C ,D ,且AC =BD ,M ,N 分别是线段 AC ,AD 的中点.若AB =a cm ,AC =BD =b cm ,且a ,b 满足(a -10)2+???? ??b 2-4=0.求线段MN 的长度. 二 角的和差倍分计算 如图10,已知直线AB 上一点O ,∠AOD =44°,∠BOC =32°,∠EOD =90°,OF 平分∠COD ,求∠FOD 与∠EOB 的度数. 已知∠α和∠β互为补角,并且∠β的一半比∠α小 30°,求∠α,∠β. 如图11,从点O 引出6条射线OA ,OB ,OC ,OD ,OE ,OF ,且∠AOB =100°,OF 平分∠BOC ,∠AOE =∠DOE ,∠EOF =140°,求∠COD 的度数.

线段和角的练习题

线段和角的练习题 1.如图,已知线段AD=10厘米,线段AC=BD=7厘米,E 、F 分别是线段AB 、CD 的中点,求EF 的长 2.如图,线段AC ∶CD ∶DB =3∶4∶5,M ,N 分别是CD ,AB 的中点,且MN =2cm ,求AB 的长 3.如图,线段AB 和CD 的公共部分BD=31AB=4 1CD,线段AB 、CD 的中点E 、F 之间距离是10cm ,求AB ,CD 的长 4.如图,点C 分线段AB 为5∶7,点D 分线段AB 为5∶11,已知CD =10cm ,求AB 的长 5.102°43′32″+77°16′28″=_____ __;98°12′25″÷5=___ __;108°20′42″=________度 6.一个角的余角比它的补角的2 1少400,求这个角的度数 7.一个锐角和它的余角之比是5∶4,求这个锐角的补角的度数 8.一个角的补角与这个角的余角的度数和是160°,求这个角的度数 9.如图,AB 、CD 交于点O ,∠AOE=90°,若∠AOC :∠COE=5:4,求∠AOD 10.如图,将一副直角三角板叠在一起,使直角顶点重合于点O , 求(∠AOB +∠DOC )度数 11.如图,∠BOC=2∠AOC ,OD 是∠BOA 的平分线,如果∠COD=22o,那么∠AOB 是多少度? 12.已知∠AOB=3∠BOC ,若∠BOC=300,求∠AOC 的度数 13.如图,直线AB 上有一点O ,∠AOD =440,∠BOC =320,∠EOD =900,OF 平分∠COD ,求∠FOD 与∠EOB 的度数 14.如图,已知∠AOC=900,∠COD 比∠DOA 大280,OB 是∠AOC 的平分线,求∠BOD 的度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