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内外检测食品中叶酸标准的对比及建议

国内外检测食品中叶酸标准的对比及建议

国内外检测食品中叶酸标准的对比及建议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其中叶酸作为一种重要的营养素,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国内外对于食品中叶酸标准的制定

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将对国内外叶酸标准进行对比,并提出一些建议。

首先,我们来看国内叶酸标准的制定情况。根据中国食品安全国家

标准,食品中叶酸的标准是每100克食品中叶酸含量不低于0.3毫克。

这一标准是根据国内人群的叶酸需求量以及食品中叶酸的平均含量制

定的。然而,这一标准与国际上的标准存在一定的差距。

与国内标准相比,国际上对于食品中叶酸的标准制定更为严格。例如,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食品中叶酸的标准是每100克食

品中叶酸含量不低于0.4毫克。而欧盟食品安全局则规定,食品中叶酸

的标准是每100克食品中叶酸含量不低于0.5毫克。这些标准的制定考

虑了人体对叶酸的需求以及食品中叶酸的吸收率等因素。

另外,国内外对于叶酸标准的制定还存在一些差异。国内标准主要

关注食品中叶酸的含量,而国际标准除了叶酸含量外,还对叶酸的稳

定性和生物利用率等进行了考虑。这是因为叶酸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容

易受到热、光等因素的影响而降解,从而影响其生物利用率。因此,

国际标准对于叶酸的稳定性要求更高,以确保食品中叶酸的质量。

基于以上对比,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建议。首先,国内应该加强对食

品中叶酸标准的制定,将标准提高到国际水平。这样可以保证人们摄

入足够的叶酸,从而维护身体健康。其次,国内食品生产企业应该加

强对叶酸的保护和稳定性控制,以确保食品中叶酸的质量。此外,消

费者也应该增强对食品中叶酸的认识,选择含有足够叶酸的食品。

除了以上建议,我们还可以从其他方面提高食品中叶酸的质量。例如,可以加强对食品加工过程中叶酸的保护措施,减少叶酸的损失。

同时,可以通过培训和宣传等方式,提高食品生产企业和消费者对叶

酸的认识,增强对叶酸的重视程度。

总之,国内外对于食品中叶酸标准的制定存在一定的差异。国内应

该加强对食品中叶酸标准的制定,并加强对叶酸的保护和稳定性控制。此外,消费者也应该增强对食品中叶酸的认识,选择含有足够叶酸的

食品。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提高食品中叶酸的质量,保障人们的

健康。

【微生物检测】 关于使用微生物方法测定食品中叶酸含量的一点心得

【微生物检测】+关于使用微生物方法测定食品中叶酸含量的一 点心得 时光荏苒,下笔之时才猛然惊觉自己已经在微生物检测一线奋斗了6年之久,6年里从懵懂到兴奋,从兴奋到麻木,再从麻木到坦然,6年里有过厌倦,有过迷惘,但是最后都坚持了下来,虽然现在已经不在检测一线工作(还是与检验有关,但是不再进行实验),回想6年来走过的路,还是感慨良多,当初的微生物检测经验也还是宝贵的工作经验积累,这次就先谈谈微生物与维生素的关系,文笔有限,既欢迎志同道合的朋友的点赞,也欢迎各路大神大师的神级吐槽,希望我们可以一起讨论,一起进步~ 不知道现在的小伙伴们测试食品中的叶酸、维生素B12和游离生物素都是用什么方法呢?是比较繁琐的传统的微生物方法呢,还是比较简便快速的试剂盒法呢,估计很多小伙伴们都选用试剂盒法了,毕竟时代在进步,检测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但是就像电视机的问世并没有取代收音机一样,传统的微生物方法虽然繁琐,耗时较长,但是灵敏度高,不容易漏检,所以还是有它的优势在,所以下面我就着重的跟小伙伴们分享一下使用微生物方法(光密度法)测试食品中叶酸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以及一些注意事项,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或者拓宽一下大家的检测思路。 叶酸的测定 叶酸的测定一般常用的有两种方法,分别是GB5413.16-2010和GB5009.211-2014,前者主要针对的是婴幼儿食品,尤其是婴幼儿乳制品,后者的检测对象比较宽泛,适用于多种类型的食品,比如水果蔬菜等天然食品,还有淀粉含量比较高的米粉类制品,以及叶酸含量较高的营养强化剂等,所以面对不同的样品,要选择合适的标准进行测试。 测定原理之类的标准上都有,测试之前仔细看清楚就行,这里就不再赘述了,下面就按照日常的测试流程给大家梳理一遍,里面会提及常见的问题及注意事项。 1、标准溶液的制备:标准品一定要准确称量,而且计算需要量的时候要考虑标准品含水量之类的因素,不要算错了,标准溶液是标杆,它如果出现错误,后面的每一步就都没有意义了,配置的时候记得加氨水,叶酸标准品是溶于碱性环境的,不加氨水溶解不完全,建议除了工作液现用现配外,储备液和中间液先都一起配好,贴好试剂标签,放4℃冰箱保存,还有要注意,配置标准溶液时不要称样,称样的时候不要配置标准溶液,以防交叉污染。 2、样品的制备以样液的提取:GB5413.16-2010里面需要配制的磷酸缓冲液有四种,但其实实际用下来感觉没什么区别,所以平时常用的是含有0.05mol/L抗坏血酸的磷酸缓冲液(5413和5009通用),如果使用5413的方法,样品是比较容易溶解的乳粉类,就可以直接称量到容量瓶里面进行定容,如果样品是含淀粉较多的面条或米粉类,先称取样品到洁净的150mL小烧杯里,加入30mL含有0.05mol/L抗坏血酸的磷酸缓冲液,121℃灭菌15min,冷却到室温后加入1mLα-淀粉酶溶液和1mL木瓜蛋白酶溶液,(这里我没有加鸡胰酶,因为我个人认为鸡胰酶适用于酶解天然物质中含有的天然叶酸,像婴幼儿米粉之类的样品都经过叶酸强化了,天然叶酸含量已经远远低于强化的叶酸含量,所以用不用鸡胰酶分解已经意义不大,如果是天然面条或米粉,可以按标准加4mL鸡胰酶)然后就放到36℃培养箱里过夜培养,不要超过24h,然后105℃水解5min(这一步是降解前面加入的酶,去除酶对实验的影响)调pH,用水定容,然后进行后续提取操作。这里要注意区分样品的基质,油性的样品基本不适用微生物方

国内外检测食品中叶酸标准的对比及建议

国内外检测食品中叶酸标准的对比及建议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其中叶酸作为一种重要的营养素,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国内外对于食品中叶酸标准的制定 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将对国内外叶酸标准进行对比,并提出一些建议。 首先,我们来看国内叶酸标准的制定情况。根据中国食品安全国家 标准,食品中叶酸的标准是每100克食品中叶酸含量不低于0.3毫克。 这一标准是根据国内人群的叶酸需求量以及食品中叶酸的平均含量制 定的。然而,这一标准与国际上的标准存在一定的差距。 与国内标准相比,国际上对于食品中叶酸的标准制定更为严格。例如,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食品中叶酸的标准是每100克食 品中叶酸含量不低于0.4毫克。而欧盟食品安全局则规定,食品中叶酸 的标准是每100克食品中叶酸含量不低于0.5毫克。这些标准的制定考 虑了人体对叶酸的需求以及食品中叶酸的吸收率等因素。 另外,国内外对于叶酸标准的制定还存在一些差异。国内标准主要 关注食品中叶酸的含量,而国际标准除了叶酸含量外,还对叶酸的稳 定性和生物利用率等进行了考虑。这是因为叶酸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容 易受到热、光等因素的影响而降解,从而影响其生物利用率。因此, 国际标准对于叶酸的稳定性要求更高,以确保食品中叶酸的质量。 基于以上对比,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建议。首先,国内应该加强对食 品中叶酸标准的制定,将标准提高到国际水平。这样可以保证人们摄 入足够的叶酸,从而维护身体健康。其次,国内食品生产企业应该加

强对叶酸的保护和稳定性控制,以确保食品中叶酸的质量。此外,消 费者也应该增强对食品中叶酸的认识,选择含有足够叶酸的食品。 除了以上建议,我们还可以从其他方面提高食品中叶酸的质量。例如,可以加强对食品加工过程中叶酸的保护措施,减少叶酸的损失。 同时,可以通过培训和宣传等方式,提高食品生产企业和消费者对叶 酸的认识,增强对叶酸的重视程度。 总之,国内外对于食品中叶酸标准的制定存在一定的差异。国内应 该加强对食品中叶酸标准的制定,并加强对叶酸的保护和稳定性控制。此外,消费者也应该增强对食品中叶酸的认识,选择含有足够叶酸的 食品。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提高食品中叶酸的质量,保障人们的 健康。

食品中叶酸的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食品中叶酸的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测量不确定度是表征合理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其决定了测量结果的使用价值。本分析方法根据GB5009.211-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叶酸的测定》的方法,建立叶酸的测定方法,进行不确定度的测量和评定,以期为评定测量结果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与试剂 1.2材料与试剂 叶酸标准品:SUPELCO 500mg/瓶。叶酸标准品:纯度≥99%。 氢氧化钠分析纯 无水乙醇色谱纯 叶酸测定培养基 MRS培养基 鼠李糖乳杆菌(ATCC 7469) 1.3 仪器与设备 分析天平:万分之一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仪器有限公司编号:Y-024 精确度0.0001g。 酶标仪:美国伯腾仪器有限公司Y-012 超声波振荡器:湖南湘仪实验仪器开发有限公司F-038 电热恒温培养箱:北京市永光明医疗仪器厂36℃±1℃ Y-003 高压蒸汽灭菌器:121℃(0.10MPa-0.12MPa)Y-010 离心机:转速≥3000r/min 湖南湘仪实验仪器开发有限公司Y-033 1.4方法简述 1.4.1准确称取固体试样1g,精确至0.001g。转入100ml锥形瓶中,加入80ml氢氧化钠乙醇溶液,具塞,超声4h至试样完全溶解或分散,用水定容至刻度。 根据试样中叶酸含量用水对试样提取液进行适当的稀释,使试样稀释液中叶酸含量在0.2ng/ml-0.6ng/ml范围内。所用试管使用前洗刷干净,沸水浴30min,沥干后放入盐酸浸泡液中浸泡2小时,经170±2℃烘干3h后使用。 1.4.2试样和酶空白系列管

取3支试管,分别加入0.5ml 、1ml 、2.0ml 试样稀释液(V1),补水至5.0ml 。加入5ml 叶酸测定用培养液,混匀。制备3套以上系列管。 1.4.3标准系列管 取试管分别加入标准工作液0.00ml 、0.25ml 、0.50ml 、1.00ml 、1.50ml 、2.00ml 、2.50ml 、3.00ml 、4.00ml 和5.00ml ,补水至5.00ml ,相当于标准系列管中叶酸含量为0.00ng 、0.05ng 、0.10ng 、0.20ng 、0.30ng 、0.40ng 、0.50ng 、0.60ng 、0.80ng 、1.00ng ,再加入5.0ml 叶酸测定培养液,混匀。为保证标准曲线的线性关系,应制备2套-3套标准系列管,绘制标准曲线时,以每个标准点平均值计算。 1.4.4灭菌 将所有测定系列管塞好塞子,于121℃(0.10MPa-0.12MPa )高压灭菌5min 。 1.4.5接种和培养 待测定系列管冷却至室温后,在无菌操作条件下,用预先高压灭菌的移液管向每支测定加接种液20ul ,混匀。塞好置于37±1℃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0h-40h ,直至获得最大混浊度,即再培养2h 透光率(或吸光度值)无明显变化。另准备一支标准0管(含0.00ng 叶酸)不接种作为0对照管。 1.4.6测定 将培养好的标准系列管、试样管用涡旋振荡器混匀。用移液枪分别吸取标准曲线溶液和试样液加入酶标空白板中,用酶标仪在540nm 波长条件下进行检测吸光度值。 测定的环境条件:温度(20 ± 5)℃,相对湿度≤ 75%。 2 数学模型和不确定度来源 2.1 被测量及其数学模型 样品中叶酸含量即为被测量,计算公式如下: 1000 100 ???= f V m c X X -试样中叶酸含量,单位为微克每百克(ug/100 g ) c -试样稀释液叶酸浓度平均值,单位为纳克每毫升(ng/ml ) V -试样提取液定容体积,单位为毫升(ml ) f -试样提取液稀释倍数

叶酸的国际摄入标准

叶酸的国际摄入标准: 对于成年人,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天摄入400微克的叶酸。而孕妇需要更多的叶酸,美国规定的摄入量为每天800微克,而中国营养学会建议为每天600-800微克。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根据年龄段的不同,叶酸的需求量也有所差异,儿童期每天需要摄入150-200微克,青春期每天需要摄入200-300微克。 怀孕早期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叶酸摄入标准具体如下: 1.怀孕早期:在怀孕早期使用叶酸,可以防止胎儿神经管畸形,使胎儿的神经系统得到发展,同时可以避免胎儿出现唇腭裂,保证胎儿身体健康发育,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每天摄入0.4mg左右的叶酸。平时注意休息,保证睡眠质量,饮食忌辛辣、刺激。 2.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者身体缺少叶酸,影响红细胞的成熟,需要通过摄入叶酸来为身体造血。建议遵医嘱每天摄入5-10mg左右的叶酸,平时需要保证饮食规律,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 另外,根据欧洲食品安全局推荐,正常补充剂量小于1000微克/天为宜,这与中国居民膳食叶酸参考摄入量相同。然而,有不良妊娠

史的女性可以补充加量到5000微克/天,但需要咨询医生或营养师后决定。 拓展资料 叶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因绿叶中含量十分丰富而得名,又名蝶酰谷氨酸。叶酸在自然界中有几种存在形式,其母体化合物是由蝶啶、对氨基苯甲酸和谷氨酸3种成分结合而成。叶酸含有1个或多个谷氨酰基,天然存在的叶酸大都是多谷氨酸形式。叶酸的生物活性形式为四氢叶酸(THFA或FH4)。 叶酸是人体细胞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物质,它参与了体内很多重要的生化反应。特别是对于孕妇,补充叶酸对于预防胎儿神经管缺陷疾病(NTDs)是非常重要的。

发现食品中问题叶酸的方法

发现食品中问题叶酸的方法 食品安全是当前社会关注的话题之一,其中对叶酸的关注更是 日益增多。叶酸作为一种重要的维生素,在人体中具有许多重要 的作用,例如促进细胞分裂、帮助形成红血球、预防婴儿畸形等,因此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然而,食品中的叶酸也存在一些问题,那么,如何发现食品中叶酸的问题呢? 1.通过检测叶酸的含量 叶酸含量是衡量食品中叶酸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通过 检测食品中叶酸的含量,能够直接判断其质量是否过关。在我国,目前已经有一系列检测叶酸的方法和标准,例如HPLC法、微生 物发酵法和放射免疫法等,可以帮助人们检测食品中叶酸的含量。 2.通过食品的来源来判断叶酸的质量 食品的来源对叶酸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说,绿色蔬菜、豆类、肉类等含叶酸的食品都是高质量的叶酸来源,可以让 人体充分吸收叶酸营养。而某些化学肥料使用量较多的食品(如

大米、小麦等),可能会被认为叶酸质量较差,因为这些食品中残留有害物质可能会影响叶酸质量。 3.通过食品的处理方式判断叶酸的质量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往往需要进行一定的加工和处理,例如过热、高温等方式,这些处理方式可能会对叶酸的质量产生影响,降低其含量和生物活性。因此,对于粗加工、碾磨过度或加热时间过长的食品,其叶酸质量可能会下降。 4.通过阅读食品标签判断叶酸的质量 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食品包装上标注了其营养成分,其中叶酸也是必须标注的项目之一。因此,通过阅读食品标签,可以直接了解食品中叶酸的含量和原材质的来源,从而选择更加符合需求的食品,保障自身的健康。 总的来说,食品中的叶酸问题不可忽视,人们应该加强对于食品的了解和评估,以此保证食品中营养成分的质量和稳定性。同时,各有关方面也应当加强对于食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等环节的

国内外检测食品中叶酸标准的对比及建议

国内外检测食品中叶酸标准的对比及建议 叶酸是一种对人体健康起到重要作用的维生素,对于孕妇来说,叶酸的摄入更加重要。叶酸可以预防胎儿的神经管缺陷,如脊柱裂和脑积水等问题。因此,叶酸被广泛添加到食物中,同时也需要进行相关的检测标准。 国内对食品中叶酸的检测标准主要参考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餐饮加工食品叶酸的测定》(GB 5413.37-2010),该标 准规定了食品中叶酸的测定方法、限量要求和质量控制指标。按照该标准,食品中叶酸的测定可以采用色谱法、硫脲法和荧光法等方法进行。 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叶酸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分离和定量。该方法具有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和重复性好等优点,能够满足食品叶酸测定的需求。硫脲法则是通过硫脲还原叶酸,然后用巯基二乙酸抑制还原反应,最后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荧光法则是利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对食品样品中叶酸的荧光强度进行测定。 与国内标准相比,国外针对食品中叶酸的检测标准也做出了相关规定。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对食品中叶酸的限 量也进行了详细规定,叶酸添加剂的使用量需根据食品的不同种类和用途进行合理设置,且不能超过保健食品中叶酸用量的10倍。 欧盟委员会也对叶酸在食品中的使用做出了规定,规定了不同食品类别中的叶酸含量要求,如婴儿谷物添加食品中的叶酸限

量在百克中不能超过30微克。 建议在国内,可以参考国家标准,对食品中叶酸进行测定,这样可以保证叶酸的标准和质量。同时,也可以借鉴国外的相关标准和经验,对叶酸的限量要求有更加严格的要求,确保食品中的叶酸含量符合人体需要。另外,建议加强对叶酸的监管和检测力度,对于不符合标准的食品进行相应的处置和警示,以保障消费者的健康。 综上所述,国内对食品中叶酸的检测标准参考了国家标准《餐饮加工食品叶酸的测定》,并可通过色谱法、硫脲法和荧光法等方法进行测定;国外如FDA和欧盟也对食品中叶酸的限量有相应规定。建议在国内加强对叶酸的监管力度,并更加严格要求叶酸的添加和标准,以保障消费者的健康。

叶酸检测方法研究论文

叶酸检测方法研究论文 引言: 叶酸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素,它对胎儿的发育和妊娠期的健康起着关键作用。因此,检测叶酸水平对妇女的保健和婴儿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介绍叶酸检测的方法研究论文,包括其发展历程、检测方法和应用现状。 方法研究历程: 叶酸检测的方法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初。早期的研究主要是采用生物化学技术来检测叶酸。这些方法通常需要大量的样本和昂贵的试剂,并且只能在实验室内进行。后来,一些新的技术被发现,如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相色谱(GC)、放射免疫测定法(RI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和DNA 微芯片技术。这些技术使叶酸检测变得更加简单、快速和准确。 检测方法: 1.色谱法: 色谱法是利用被检测物质在不同介质中的亲和性差异来分离物质的方法。高效液相色谱(HPLC)是一种常用的色谱分析技术。它可以快速准确地分离和定量多种化合物。高效液相色谱法被广泛用于叶酸的检测,以分离和测量叶酸物质。 2.免疫测定法:

免疫测定法包括放射免疫分析、酶联免疫分析和荧光免疫分析。这种方法利用抗体与叶酸的亲和性,通过测量分析物和抗体结合的信号来测定叶酸水平。 应用现状: 叶酸的检测方法已经在临床、食品、农业和环境污染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1.临床: 叶酸检测在临床医学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它可以用于检测女性妊娠前和妊娠期间的叶酸水平,以确定是否需要增加普通饮食中的叶酸补充。此外,叶酸测定还可以用于患者体内叶酸缺乏的检测和跟踪治疗。 2.食品: 叶酸检测在食品和营养方面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它可以用于检测叶酸补充的产品及其含量,如营养补充剂、婴儿食品、面包、谷物和其它食品中的叶酸含量等。 3.农业和环境: 在农业和环境方面,叶酸的检测可以用于特定植物叶酸含量的检测、环境污染物对叶酸含量的影响,以及通过施肥方式改变叶酸含量等。 结论: 叶酸的重要性已被广泛认识。其中,叶酸缺乏的危害已经成为公共卫生问题。因此,叶酸的检测已经成为一项关键技术。

叶酸钙固体饮料质量标准

Q/BMYZ 北京迈欣特医药科技有限公司郑州分公司企业标准 Q/BMYZ0023S—2013 叶酸钙固体饮料 2013-08–10发布2013-08-25实施

前言 本标准文本按GB/T 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编写。本标准由北京迈欣特医药科技有限公司郑州分公司提出并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程德清。 本标准于 2013年08月10日首次发布。

叶酸钙固体饮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叶酸钙固体饮料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以叶酸、碳酸钙、柠檬酸、碳酸氢钠、食用葡萄糖、麦芽糊精、红枣香精、硬脂酸镁为原料,经配料、混合、烘干、压片、包装工艺加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1887 食品添加剂碳酸氢钠 GB 1898食品添加剂碳酸钙 GB 1987 食品添加剂柠檬酸 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 4789.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 GB 478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 GB 478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 GB 4789.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志贺氏菌检验 GB 4789.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 GB 4789.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 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 500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灰分的测定 GB/T 5009.11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 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 GB/T 6543 运输包装用单瓦楞纸箱和双瓦楞纸箱 GB 7101 固体饮料卫生标准 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叶酸食品级fcc质量标准

叶酸是一种重要的维生素,对人体的健康和发育至关重要。食品级叶酸的质量标准是确保叶酸产品符合食品安全和质量要求的重要指标。下面是对叶酸食品级FCC(Food Chemicals Codex)质量标准的详细介绍: 一、引言 叶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B族成员,广泛存在于天然食物中,如绿叶蔬菜、豆类、谷物等。叶酸在人体内发挥着多种重要的功能,包括DNA和RNA的合成、细胞分裂和生长等。为了满足人体对叶酸的需求,食品级叶酸的质量标准应严格遵守。 二、外观和性状要求 1. 外观:叶酸食品级产品应为无色或淡黄色结晶粉末。 2. 气味:应具有特殊的气味,无异味。 3. 可见杂质:不应出现可见的杂质。 三、理化性质要求 1. 溶解性:叶酸应在水中溶解良好,溶解度不低于50mg/mL。 2. 酸度(pH值):叶酸的pH值应在2.6- 3.0之间。 3. 纯度:叶酸食品级产品的纯度应不低于98.0%。 四、微生物质量指标 1. 总菌落数:不得超过1000个菌落形成单位(CFU)/克。 2. 大肠杆菌群:不得检出。 3. 沙门氏菌:不得检出。 4. 霉菌和酵母菌:不得超过100个CFU/克。 五、重金属和有害物质限量 1. 铅:不得超过2毫克/千克。 2. 砷:不得超过3毫克/千克。 3. 汞:不得超过1毫克/千克。 4. 镉:不得超过1毫克/千克。 5. 其他有害物质:不得超过食品安全法规定的限量。

六、储存和包装要求 1. 储存条件:叶酸应储存在干燥、通风、无异味的环境中,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 2. 包装:叶酸食品级产品应采用符合食品包装要求的包装材料,确保产品的安全和质量。 七、标签要求 叶酸食品级产品的标签应明确标注以下信息: 1. 产品名称:叶酸食品级。 2. 生产日期和批号:生产日期和批号应清晰可辨,便于追溯。 3. 生产厂家信息:包括公司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 4. 使用方法:包括剂量、服用方式等建议。 总结: 叶酸食品级FCC质量标准对叶酸产品的外观、理化性质、微生物质量指标、重金属和有害物质限量、储存和包装要求以及标签要求进行了详细规定。遵守这些标准可以确保叶酸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为人体健康提供良好的保障。作为消费者,在购买叶酸食品级产品时,应注意查看产品标签并选择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

饮食中的叶酸含量及补充方式

饮食中的叶酸含量及补充方式饮食对于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不仅提供所需的营养,还可以预防疾病。叶酸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素,它对人体的发育和功能起着关键作用。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饮食中的叶酸含量,以及补充叶酸的不同方式。 一、什么是叶酸? 叶酸,也被称为维生素B9,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它在体内起着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特别是在DNA合成和细胞分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叶酸在人体内无法合成,因此必须从食物中摄入。 二、饮食中的叶酸含量 许多食物中含有丰富的叶酸。以下是一些富含叶酸的常见食物: 1. 绿叶蔬菜:如菠菜、羽衣甘蓝、芦笋等。 2. 柑橘类水果:如橙子、柠檬、葡萄柚等。 3. 豆类和豆制品:如黑豆、扁豆、豆腐等。 4. 鸡蛋和肉类:如鸡肉、牛肉、猪肉等。 5. 全谷物和谷物制品:如燕麦、米饭、面包等。 饮食中摄入足够的叶酸对于保持身体健康非常重要。然而,由于日常生活忙碌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很多人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叶酸。 三、补充叶酸的方式

为了确保身体摄取足够的叶酸,有几种不同的补充方式可供选择。 1. 饮食改变:增加富含叶酸的食物是最常见的方式。我们可以在日常饮食中增加绿叶蔬菜、柑橘类水果、豆类和豆制品、鸡蛋和肉类以及全谷物和谷物制品的摄入量。 2. 膳食补充剂:如果饮食中的叶酸摄入量不足,可以考虑使用叶酸补充剂。这些补充剂可以在药店或保健品店中购买,但在使用前最好请医生的建议。 3. 叶酸强化食品:一些食品制造商会在其产品中添加叶酸,例如预防孕妇缺乏叶酸引起的神经管缺陷。可以选择购买这些强化食品,如叶酸强化的谷物、面包和果汁。 四、注意事项 在补充叶酸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不超量补充:叶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多余的叶酸会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因此,不必过量摄入叶酸,以免浪费和造成不必要的健康风险。 2. 咨询医生建议:如果你有特定的健康问题或正在服用药物,最好咨询医生的建议。医生可以根据你的特定情况给出最合适的叶酸补充方式。 3. 长期坚持:补充叶酸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次性的任务。坚持摄入富含叶酸的食物,并注意合理补充叶酸,才能更好地保持身体健康。

食品中维生素B12和叶酸微生物检测法的研究进展

食品中维生素B12和叶酸微生物检测法的研究进展 张娟;严家俊;吴风霞;李江;苏妙仪;綦艳;佘之蕴 【摘要】微生物检测法作为传统的经典方法,是目前国标方法中最主要的检测方法.微生物法虽然具有耗时长、准确度较低、重复性差等特点,但对于含量低,且低于仪器检出限的维生素仍然需要微生物法进行测定.微生物法目前主要应用于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维生素的检测,在其他食品类别中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分别阐述了微生物法测定食品中维生素B12和叶酸的应用情况及研究进展,主要内容包括对国标方法关键点的控制,对国标方法进行优化升级,建立了高通量快速检测方法,为微生物法测定这两种维生素提供一定的参考.食品中VB12和叶酸的微生物检测方法正处于优化和开发创新的阶段,这对规范使用与提升利用率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随着新技术的发展,高通量、多组分同时检测将是维生素检测未来发展趋势. 【期刊名称】《食品工业科技》 【年(卷),期】2018(039)024 【总页数】4页(P346-349) 【关键词】维生素B12;叶酸;微生物检测法 【作者】张娟;严家俊;吴风霞;李江;苏妙仪;綦艳;佘之蕴 【作者单位】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广东佛山528300;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广东佛山52830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广东省渔业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0;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广东佛山528300;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

中心(广东),广东佛山528300;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广东佛山528300;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广东佛山528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07.3 维生素B12(VB12)和叶酸均属于B族维生素,它们参与人体重要的生理代谢过程,是一类不可或缺的水溶性维生素。针对VB12和叶酸的特殊功能,为迎合消费者对营养保健食品的需求,市场上越来越多的食品中添加这类维生素,如婴幼儿配方食品、谷物产品和果汁饮料等,但其是否符合要求有待进一步确证。为了评价食品标签标注维生素含量的准确性,美国FDA和European Directive 2002/46/EC均制定了一系列检测食品中标注添加维生素含量的法规[1]。2010年我国也出台了检测食品及乳品中VB12和叶酸的国家强制性检测标准,对其含量的检测方法、检出限、适用范围等都做了明确的规定[2-4]。因此,加强VB12和叶酸检测技术的研究,对消费者的科学摄入量和监管部门的有效控制添加量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这两类维生素的检测技术主要分为微生物法和化学分析法,其中化学分析法很难满足含量低和基质复杂的食品中的检测要求,多用于高含量的样品(如保健品、药物、复合添加剂等)[5-6],但对于含量低,且低于仪器检出限的维生素仍然需要微生物法进行测定。目前,本实验室常规检测项目是VB12、叶酸、泛酸和生物素,其中泛酸的检测方法相对比较稳定,生物素的方法可以使用等同效果的检测试剂盒,只有VB12和叶酸的检测方法为传统的微生物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确定因素较多,不易掌握[7]。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对VB12和叶酸这两种维生素的微生物检测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将来的检测提供指导性意见。

基于液相色谱法测定保健食品中叶酸

基于液相色谱法测定保健食品中叶酸 摘要:液相色谱法是指通过已知标准对照定性对未知物定性结果进行分析的 一种以液体为流动相的色谱检测法。目前,我国正在积极的建立能够测定保健食 品中叶酸含量、具有较高精密度和准确度等特点的操作流程简单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本文旨在基于液相色谱法,从材料与方法、结果与讨论两方面来对保健食品 多维康胶囊中的叶酸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 关键字:液相色谱法;保健食品;叶酸 引言:叶酸是能够促进骨髓中的幼细胞成熟、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降低妊 娠高脂血症发生危险的一种在制造核酸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水溶性维生素,摄入过 量会影响人体对锌的吸收,从而产生毒性,影响胃肠道消化,摄入过少则会出现 胎儿发育延缓等不良情况。因此,使用液相色谱法对保健食品中的叶酸含量进行 测定,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分析价值。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试剂与设备 本实验主要应用美国安捷伦公司创建的高效液相色谱系统、美国密理博公司 研发的超纯水处理系统、日本资生堂公司生产的长度为5微米、尺寸为150×4.6 毫米的色谱柱、我国目前最大的专业研发与制造企业出产的超声仪器、梅特勒公 司研发的酸度计和电子分析天平等设备仪器。 本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来对保健食品多维康胶囊中的叶酸含量进行测定,因此所需试剂主要有:纯度为99.4%的叶酸标准品、色谱纯甲醇、浓度为5%的分 析纯氨水、去离子水、磷酸二氢钾粉末、氢氧化钾溶液、去离子水以及规格为 500毫克/粒的忘不了多维康胶囊等。 1.2实验方法

1.2.1提取方法的选择 本实验的提取方法:以浓度为0.5%的氨水溶液作为提取溶液,将超声时间设 置为20分钟,全程采取避光操作。 通过对叶酸特性的科学分析,可以得出叶酸在偏碱性溶液中具有良好溶解度 以及稳定组分这一特点,因此,为了有效规避其他水溶性维生素的干扰,充分提 取叶酸组分,在配置溶解样品的溶液时,需要选择浓度为0.5%的氨水溶液来配制 偏碱性溶液;通过对叶酸特性的科学分析,可以得出叶酸具有光敏性,因此,本 实验需要全程在避光条件下进行,且量瓶和进样小瓶均需采用棕色;通过比较不 同超声提取时间所获得的提取结果,可以得出当超声提取时间为20分钟时,样 品的待测成分能够基本实现完全溶解。 1.2.2标准品对照溶液的制备 对纯度为99.4%的叶酸标准品进行测量值精确至所取重量的千分之一的精密 称定,使用浓度为0.5%的氨水溶液将其溶解并配制成质量浓度约为300微克/毫 升的储备溶液。精密称量出3毫升的储备溶液放置在规格为100毫升的容量瓶中,加入适量去离子水稀释至刻度线,将其配制成含有约为9微克/毫升质量浓度叶 酸的标准品对照溶液。 取5个规格为50毫升的容量瓶,分别置入精密称量出的7.46毫克、11.12 毫克、14.89毫克、19.03毫克以及22.71毫克的纯度为99.4%的叶酸标准品,依 次加入浓度为0.5%的氨水溶液,适量摇晃至溶解,再加入去离子水稀释至刻度线 并充分摇匀,再分别精密称量出3毫升溶液放置在规格为100毫升的容量瓶中, 加入去离子水稀释至刻度线并充分摇匀,从而实现经过多次稀释获得含有50%、75%、100%、125%和150%制剂标示量浓度叶酸的线性标准品对照溶液。 1.2.3样品溶液的制备 取样品约20粒,倒出内容物粉末,对其进行测量值精确至所取重量的千分 之一的精密称定,按照说明书规格对精密称取的适量粉末的叶酸含量进行计算, 大致约为225微克。

微生物法快速测定食品中叶酸含量范围

微生物法快速测定食品中叶酸含量范围 田浩;王志伟;顾文佳;曲勤凤 【摘要】本实验旨在提出一种使用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 ATCC 7469快速估算食品中叶酸含量范围的测定方法.利用鼠李糖乳杆菌生长过程中对叶酸需求的特异性,使用一次性离心管代替玻璃试管作为培养该菌的容器,将整个培养体系从10 mL缩小到1 mL,将培养时间从24 h缩短为8~12 h.在对得到的吸光度数据简单换算后,得到待测样品叶酸含量范围,并进行方法学考察,与国标法GB 5009.211-2014进行对比,判断其是否具有可行性结果表明,本实验室条件下,该方法的检出限范围为0.4~0.8 μg/100 g,线性范围为0.01~0.08 ng,回收率范围为82.1%~108.0%.本方法检出限范围可估算出叶酸含量下限范围,线性区间范围可估算出叶酸含量上限范围相对于国标方法需要2~3 d时间测定,本方法只需1d时间即可得到叶酸含量范围,其步骤简洁且节约试剂材料. 【期刊名称】《食品工业科技》 【年(卷),期】2019(040)001 【总页数】5页(P229-233) 【关键词】叶酸;鼠李糖乳杆菌;快速测定;方法建立 【作者】田浩;王志伟;顾文佳;曲勤凤 【作者单位】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上海200233;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上海200233;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上海200233;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上海20023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01 叶酸,是一种重要的水溶性B族维生素,作为一碳单位的重要前体物质,参与到人体内许多重要的细胞通路循环中,包括DNA、RNA和蛋白质的甲基化和DNA 合成、修复等[1]。居民膳食中的新鲜水果、蔬菜和肉类等食品富含天然叶酸,然而天然叶酸并不稳定,容易在食物的储存、烹饪过程中损失[2]。人工合成的叶酸性质稳定,被广泛用作营养强化剂[3]。学界普遍认为,叶酸强化食品可以降低神经管缺陷风险[4],并推荐孕产妇群体补充叶酸[5-6]。国家强制标准规定叶酸是婴幼儿配方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等食品的必需成分,消费者也越来越重视食品中维生素的含量。在此背景下,食品企业相继加大了强化叶酸食品的研发力度。 国标《GB 5009.211-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叶酸的测定》是现行有效的叶酸检测标准,其主要原理是利用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 spp.Rhamnosus(ATCC 7469)生长过程中对叶酸需求的特异性,在一定控制条件下,将鼠李糖乳杆菌液接种至预先加入待测样品提取液的培养液中,根据叶酸含量与透光率(或吸光度值)的标准曲线,计算出待测样品中叶酸的含量。该国标方法规定了三大类食品的测定方法,包括果蔬类,蛋白质、淀粉含量高的试样和营养强化剂和强化食品[7]。此外,针对不同含量叶酸食品的测定,国内外学者也提出了许多相应的方法,主要有化学发光测定法[8]、高效液相色谱法[9-13]、分光光度法[14-16]、ELISA 法[17-18]、改良微生物法[19-23]等。这些方法各有优势,对叶酸含量较高、较低样品的测定均有探讨,所用方法的检测时长不一,检测灵敏度也有所差别[24]。国标所使用的微生物法通常耗时3~4 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