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震沉积学-2008讲座

地震沉积学-2008讲座

防震安全教育材料

防震减灾逃生技能知识专题讲座材料 ——六年一班 在突然遇到地震等突发紧急情况时,如果不能做到有组织地迅速撤离,很容易发生生命危险。 一、地震发生时,如何进行个人防护? 1、如果你在室内,应就近躲到坚实的家具下,如写字台、结实的床、农村土炕的炕沿下,也可躲到墙角或管道多、整体性好的小跨度卫生间和厨房等处。注意不要躲到外墙窗下、电梯间,更不要跳楼,这些都是十分危险的。 2、如果你在教室里,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蹲到各自的课桌下。地震一停,迅速有秩序撤离,撤离时千万不要拥挤。 3、如果你在室外,要尽量远离狭窄街道、高大建筑、高烟囱、变压器、玻璃幕墙建筑、高架桥和存有危险品、易燃品的场院所。地震停下后,为防止余震伤人,不要轻易跑回未倒塌的建筑物内。 4、如果你在百货商场,应就近躲藏在柱子或大型商品旁,但要尽量避开玻璃柜。在楼上时,要看准机会逐步向底层转移。 5、如果你在行驶的汽车、电车或火车内,应抓牢扶手,以免摔伤、碰伤,同时要注意行李掉下来伤人。座位上面朝行李方向的人,可用胳膊靠在前排椅子上护住头面部;背向

行李方向的人可用双手护住后脑,并抬膝护腹,紧缩身体。地震后,迅速下车向开阔地转移。 二、安排防震预演事项。 为进一步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尤其是加强中小学生应对地震的防震减灾意识,近期,我校将模拟地震情景进行安全逃生疏散演练活动。听到防灾警报声是地震的开始,警报声由广播室报警器发出,听到第一次防灾警报声后,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蹲到各自的课桌下。听到第二次防灾警报声后,迅速有秩序撤离,撤离时千万不要拥挤,按事先安排好的顺序,前排同学走前门,后排同学走后门,出教室后保持中速跑,直到小操场,别接近建筑物,保持在路中间撤离。 切忌:勿慌忙,保持镇定,做到有秩序,安全第一。

小学生防震安全知识讲座

防地震安全知识讲座 南海乡中心小学德育处主任王芳 各位老师、同学们:你们好!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大地震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尤其是当地中小学校受损和伤亡程度惨重。学校是人员高度密集的地方,这次地震灾害警示我们必须加强对广大中小学生的防震减灾知识教育,提高广大师生的防震意识和学校应对地震突发事件的避险能力,减少地震灾害对师生造成的伤害,学校决定利用今天这个时间进行一次地震应急知识教育和避震应急疏散演练为主要内容的安全教育活动。希望广大师生认真听讲。 一、地震的一般知识 地震是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由于地球不断运动和变化,地壳的不同部位受到挤压、拉伸、旋扭等力的作用,逐渐积累了能量,在某些脆弱部位,岩层就容易突然破裂,引起断裂、错动,于是就引发了地震。按成因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天然地震包括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三类。因人为因素直接造成的振动是人工地震,如地下核爆炸引起的振动。我们一般所说的地震,多指天然地震,它是一种经常发生的自然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根据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用“级”来表示。震级是通过地震仪器的记录计算出来的,地震越强,震级越大。地震按震级大小的分类情况:1、弱震:震级小于3 级的地震;2、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⒋5级的地震;3、中强震:震级大于⒋5级,小于6级的地震;4、强震: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的地震。其中震级大于或等于8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这次雅安地震就属于强震。

二、地震预报知识 地震发生前是有预兆的,地震前自然界发生的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叫地震前兆。常见的地震前兆现象有:地下水异常变化,动物异常反应,地壳变形,小地震活动,地声、地光、地磁变化、重力变化或其它化学成份的变化、地震波速度变化等等。 1 地下水位升降及变色、变味、翻花、冒泡,温泉水温的突然变化等,都有可能 是地震前兆。 动物异常的反应主要表现在:(这里有一首顺口溜帮助大家记忆)震前动物有前兆,密切监视最重要。 骡马牛羊不进圈,老鼠成群往外逃。 鸡飞上树猪乱拱,鸭不下水狗狂叫。 冬眠老蛇早出洞,燕雀家鸽不回巢。 兔子竖耳蹦又撞,游鱼惊慌水面跳。 家家户户细观察,综合异常作预报。 这是震区人民群众在监视预报地震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重要经验。地震越大,越是临近地震发生,动物异常的反应就越明显,但动物的生活习性发生异常不一定意味着一定有大震来临,因此,观测动物异常,进行分析鉴别,排除干扰影响,还应及时向当地地震主管部门报告。 三、地震自救互救知识

地震资料解释

地震资料解释期末复习(王松版) 1地震资料解释——以地质理论和规律为指导,运用地震波传播理论和地震勘探方法原理,综合地质、测井、钻井和其它物探资料,对地震数据进行深入研究、综合分析的过程。 2地震子波(wavelet):地震勘探过程中,爆炸产生的尖脉冲传播到一定距离时波形逐渐稳定。 3褶积模型的应用: 已知r(t)和w(t),求s(t):正演问题 已知w(t) 和s(t) ,求r(t) :反演问题 已知s(t) 和r(t),求w(t):子波处理 4同相轴:指地震时间剖面上相同相位的连接线 5极性判断 6有效波的识别标志 1)强振幅: 叠后资料往往经提高信噪处理,反射波能量大于干扰波能量 2)波形相似性: 子波相同、同一界面反射波传播路径相近,传播过程影响因素相近,相邻地震道上的波形特征(主周期、相位数、振幅包络形状等)是相似的。 3)同相性: 同一个反射波的相同相位,在相邻地震道上的到达时间也是相近的,每道记录下来的振动图是相似的,形成一条平滑的、有一定长度的同相轴,也称相干性。 4)时差变化规律: 在共炮点道集上,直达波、折射波是直线,反射波、绕射波、多次波等为曲线。在动校正后的剖面上,原来直线的同相轴被校正成曲线,一次反射波成为直线,多次波、绕射波为曲线。 1、2用于识别波的出现; 3、4用于识别波的类型、特征及地层界面特征的判断。 7水平叠加剖面的特点 (1)在测线上同一点,根据钻井资料得到的地质剖面上的地层分界面,与时间剖面上的反射波同相轴在数量上、出现位置上,常常不是一一对应的。 (2)时间剖面的纵坐标是双程旅行时t0 ,而地质剖面或测井资料是以铅垂深度表示的,两者需经时深转换,其媒介就是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它通常随深度或空间而变化。 (3)反射波振幅、同相轴及波形本身包含了地下地层的构造和岩性信息,如振幅的强弱与地层结构、介质参数密切相关。但是反射波同相轴是与地下的分界面相对应,同相轴与界面两侧的地层、岩性有关。必须经过一些特殊处理(如声阻抗反演技术等)才能把反射波所包含的“界面”的信息转换成为与“层”有关的信息后,才能与地质和钻井资料进行直接地对比。 (4)地震剖面上的反射波是由多个地层分界面上振幅有大有小、极性有正有负、

校园安全知识__防地震

一、学校避震 在学校中,地震时最需要的是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冷静与果断。有中长期地震预报的地区,平时要结合教学活动,向学生们讲述地震和防、避震知识。震前要安排好学生转移、撤离的路线和场地;震后沉着地指挥学生有秩序地撤离。在比较坚固、安全的房屋里,可以躲避在课桌下、讲台旁、教学楼内的学生可以到开间小、有管道支撑的房间里,决不可让学生们乱跑或跳楼。 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不要回到教室去。 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 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外!不要到阳台上去! 必要时应在室外上课。 二、家庭避震 地震预警时间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而室内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这主要是指大块倒塌体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 室内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是: 炕沿下、坚固家具附近; 内墙墙根、墙角; 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 三、公共场所避震 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免拥挤,要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 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 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 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 用书包等保护头部; 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在商场、书店、展览、地铁等处: 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或悬挂物。 在行驶的电(汽)车内: 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 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户外避震 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 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 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 不要随便返回室内。 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 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 过街桥、立交桥; 高烟囱、水塔下。 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 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 广告牌、吊车等。 避开其他危险场所: 狭窄的街道; 危旧房屋,危墙;

小学生预防地震逃生安全知识讲座

小学生预防地震逃生安全知识讲座 学校是人员高度密集的地方,提高广大师生的防震意识和学校应对地震突发事件的避险能力,减少地震灾害对师生造成的伤害,根据上级各部门的指示精神,学校决定利用今天这个时间进行一次地震应急知识教育,希望同学们认真听。 一、地震的一般知识 我们一般所说的地震,多指天然地震,它是一种经常发生的自然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而到目前为止,人类还没有更好的办法预测和控制地震,所以它造成的灾害也是严重的。例如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7.8级大地震,造成24.2万多人死亡,16.4万多人重伤;2008年5月12日四川8级大地震,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失踪17923人。 地震虽然难以预测和控制,但我们还是可以通过震前的一些预兆来预防的,常见的地震前兆现象有:地下水异常变化,动物异常反应,地光和地声。同时还要注意地震谣言造成伤害和损失的局面,只有省级政府才能向社会公开发布地震预报,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对外发布地震预报。凡是将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都说得非常精确,那绝对是谣言。因为现在的预报水平达不到如此精度。 二、地震自救互救知识 平时多一分防震的知识和经验,震时就能减少伤亡和损失。那么地震时我们怎么办呢?我国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原因地震强烈振动时间只有几十秒左右。避震要点有五点:1、选择空间小的房间、坚固家具旁,易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就地躲藏; 2、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 3、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 4、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 5、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总之,一定“保持镇静就地避震”和“避免惊慌”。 1、地震时自救应急: 正在教室上课的学生,不要慌乱向教室外面跑,有机会迅速撤离时,在老师指挥下有序撤离到操场等开阔地带;无法撤离时应迅速用书包护住头部抱头、闭眼,背向窗户躲在各自的课桌下,待地震过后,在老师指挥下有组织地撤离,防

地震沉积学中的相位转换(相移)问题

90°相位转换(相移)技术和切片技术、分频技术都是地震沉积学的几项重要技术。90°相移技术更是经常出现在地震沉积学文献中。上周一个中国地质大学的用户问我,如何确定相移的度数。为了回答这样问题,现将文献中涉及到的相关论述摘录如下: 1、90°相位转换技术 波形和测量振幅是地震相位谱的函数。地震解释人员通常要求处理人员提供零相位的地震数据 ,它在地震解释中具有很多优点 ,包括子波的对称性、主瓣中心 ( 最大振幅 ) 与反射界面一致以及较高的分辨率。但是在零相位地震数据中波峰、波谷对应于地层界面 ,岩性地层与地震相位之间不存在良好的对应关系 ,要建立地震相位与岩性测井曲线间的联系很困难 ,尤其是薄互层发育的情况下。90°相位转换的方法通过将地震相位旋转 90°后把反射波瓣提到地层的中心 , 以此来克服零相波的缺点。地震反射波形相对于砂岩层对称而不是相对于地层界面对称 , 这使得地震反射同相轴与岩性地层对应 ,地震相位也就具有了岩性地层意义,这样地震相位在一个波长的厚度范围内与岩性唯一对应。一方面在应用于实际数据时 , 这种方法更加易于解释,另一方面相位转换之后地震道与岩性测井更加具有一致性。图 2 是秘鲁 S油田的一个例子 ,从图中可以看到 ,转换后地层界面的位置由蓝轴( 正相位 )内转换到了零相位的位置 ,在层位追踪时减小了视觉误差造成的层位拾取位置的误差 , 而且地震相位与岩性测井曲线更加吻合 , 使地震相位具有了岩性地层意义。 2、不只是90° 90 °相位变换技术的核心思想是 : 在零相位地震资料的情况下地层界面对应于波峰值或波谷值 , 地层的岩性与地震相位间不存在对应关系 , 通过相位90 °旋转使地层界面对应于零相位 ,这样地震道也就能更好的模拟测井波阻抗, 地震相位也就具有了地层意义。所以 90 °相位转换并没有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 ,只是使地震相位具有了地层意义。从相位转换的方法本身来说 ,本文认为 ,不应仅局限于 90°相位转换。相位转换的目的是赋予地震相位以地层的意义 ,将地层界面标定到零相位上 ,所以具体转换角度要根据标定后测井分层上目的层位对应的地震相位来决定,如经过标定某四级层序界面对应 45 °相位 , 那么在解释这个层面时就需要将相位调整 45°,使其层面对应于零相位 ,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通过相位转换赋予相位以地层意义的目的。

地震安全知识

地震安全知识 地震安全知识 一、地震成因 地球内部物质不停运动,会产生一股作用于岩层的巨大能量。当这股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一些岩层就会弯曲、变形,继而在某 些脆弱地带发生急剧的破裂、错动,瞬间释放出巨大能量。这些能 量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传播,地震就发生了。 二、地震有预兆 在这次地震中,也发生了一些异常现象: 如:1、5月10日,泰州市出现成千上万只癞蛤蟆结对穿越公路 的奇特景象。 2、5月12日下午两点多,红山动物园散养区的几十只孔雀正在 山林里悠闲散步,突然惊慌地从四面八方汇聚过来,往笼舍里跑。 3、宁南地区在地震前几天,一群群黑压压的蚂蚁“集合”搬家,连续了好几天。 这些都是因为地震前地下应力场的调整导致地温和水温的上升让动物有所察觉,另一方面,是由于磁场的变化打破了动物的活动规 律而造成的。 三、地震时如何避险 从发生地震到房屋倒塌,一般只有十几秒的时间。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瞬间冷静地作出正确的抉择。强震袭来时人往往站立不稳。 如果一时逃不出去,最好就近找个相对安全的地方蹲下或者趴下, 同时,尽可能找个枕头、坐垫、书包、脸盆或厚书本等护住头、颈部,待地震过后再迅速撤离到室外开阔地带。

1、在住宅(楼房和平房):要远离外墙及门窗,可选择厨房、浴 室等开间小、不易塌落的地方躲藏。躲藏的具体位置可选择桌子或 床下旁边,也可选择坚固的家具旁或紧挨墙根的地方。住楼房的千 万不要跳楼! 2、在教室:学生应用书包护头躲在课桌旁,地震过后由老师指 挥有秩序地撤出教室。 3、在工作间:迅速关掉电源和气源,就近躲藏在坚固的机器、 设备或者办公家具旁。 4、在商场、展厅、地铁等公共场所:躲在坚固的立柱或墙角下,避开玻璃橱窗、广告灯箱、高大货架、大型吊灯等危险物。地震过 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序撤离。 6、在车辆中:司机要立即驾车驶离立交桥、高楼下、陡崖边等 危险地段,在开阔路面停车避震;乘客不要跳车,地震过后再下车疏散。

小学生防地震知识

小学生防震小知识 一、学校的避震 1、正在上课时,要在老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背向窗户(防止碎玻璃划伤头面部),用书包或软的坐垫保护头部。 服从老师指挥,有组织地撤离,防止发生踩踏。不可慌乱冲出教室,并避免慌张地上下楼梯。不可跳窗逃生。 2、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就地蹲下或趴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电线杆、树、体育器材、围墙等)。不要回到教室去。 3、检查教室的照明灯具、橱柜、吊扇等,并应加以固定。 二、家庭的避震 1、躲在炕沿下、坚固家具附近;内墙墙根、墙角;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注意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外,不要到阳台上去。 2、关闭电源、火源及煤气。 三、公共场所的避震 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免拥挤,要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 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书包等保护头部;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在商场、书店、展览、地铁等处: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霓虹灯等高耸或悬挂物。 四、户外的避震 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不要随便返回室内;在行驶的电(汽)车内:抓牢扶手,

以免摔倒或碰伤,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五、遇到特殊危险时的自救方法 燃气泄露时:用湿毛巾后住口、鼻,千万不要使用明火,震后设法转移。 毒气泄露时:遇到化工厂着火,毒气泄漏,不要向顺风方向跑,要昼绕到上风方向去,并尽量用湿毛由捂住中、鼻。 遇到火灾时:趴在地上,用湿毛由捂住口、鼻。地震停止后向安全地方转移,要匍匐,逆风而进。 六、如果被埋压如何处理 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防止周围杂物进一步倒塌,以防余震时再被埋压;不要随便动用室内设施,包括电源,水源等,也不要使用明火;闻到煤气及有毒异味或灰尘太大时,设法用湿衣物捂住口、鼻;不要乱叫,保持体力,用敲击声求救。 七、不轻信传言。 南庄塬教学点 3013.5.10

地震沉积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地震沉积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摘要]地震沉积学是一门主要运用地震资料研究沉积岩和沉积相的学科。其研究要依据沉积学的规律并且以地质研究为基础。此门学科的运用的主要技术有地层切片、90相位转换和分频解释等。[关键词]地震沉积学;研究方法和技术;白云深水区 一、地震沉积学的概念 曾洪流提出,地震沉积学是主要应用地震储层预测方法对等时地层格架中的沉积相的分布与形成过程进行研究。它是层序地层学、沉积学、地震储层预测相结合的产物,是在地震地层学和层序地层学之后出现的一门新的边沿交叉学科。 二、最主要的三种研究方法与技术 当前地震沉积学还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所以在其研究中的实用技术还比较少,本文主要介绍地层切片、90相位转换和分频解释这三种研究方法与技术。 1地层切片技术 地层切片主要是把我们所追踪的一组等时沉积的界面分别作为顶和底,在顶和底之间以相等的间隔的切出一系列的层位,然后沿着这些切出的层位一一生成地层切片。利用地层切片进行沉积相识别的关键点有:一、由单井沉积相识别地震相,建立它们之间的联系;二、通过单井相推断沉积环境,并建立其沉积相模式,以沉积相模式为指导将地震相转化为沉积相。 由于精细研究的需要,本文对白云深水区珠江下及珠海组目的层段

层序地层格架进行划分,将对LST21、ZHSQ6、ZHSQ5、ZHSQ4作分析,其中从上到下分别为SQ21的低位砂、ZHSQ6高位低位砂、ZHSQ5高位砂、ZHSQ4低位砂层段。为了达到对沉积过程精细研究的目的,将砂组层分别内插了8个层位。 在选择与地质等时界面相对应的地震同相轴作参考时,可选取与层序边界和最大洪泛面相对应的反射同相轴,对区域性地质界面加以追踪。本次研究以层序顶底界面为边界进行等比例层位内插,生成内插层位,通过对内插后的层位沿层开了一个小的时窗,在小时窗内进行沿层属性的提取,由于小时窗内包含的信息具有统计特征,比单样点的振幅更具有地质沉积上的意义,所以这样做的结果更能精确客观的反映地下的沉积现象。 2.90相位转换技术 为了克服零相位波的一些缺点(如零相位地震数据不适合用于对薄层砂体进行解释),90相位转换将地震相位旋转90,将反射波的主瓣提至薄层砂体的中心。这样就可以将地震反射的同相轴和岩层相对应起来,于是地震相位就相应的具备了岩性的意义,可以使剖面得到更好的解释。 本文选择了白云深水区的零相位数据体作了90相位转换的尝试。首先作出白云深水区北坡连井的地震剖面,通过对比原始地震剖面和作了90相位转换后的剖面,从同相轴与测井曲线的对应关系来看,较强的红轴、黑轴与声波测井曲线之间有较好的对应。经过多井曲线与地震同相轴的对比分析,认为在白云深水区90相位转换后的数据体同相轴

施工现场防震知识专题讲座

防震知识专题讲座 各个班组的工人要提高防震意识,各个班组要提高对地震和强余震危害的认识,能够正确识别地震传言和地震信息,引导工友有效避震和稳定社会;加强对地震知识的培训,提高自己躲避余震的意识和技能,便于强余震发生时有组织避震,减少伤亡。 第一部份 1、地震是什么? 答: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表震动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面震动(即地震)的主要原因。 2、地震释放的能量有多大? 答:地震释放的能量决定地震的震级,释放的能量越大震级越大,地震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30倍。1995年日本大阪神户7.2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000颗二战时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放的原子弹的能量。 3、地震有几种类型? 答:有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诱发地震、人工地震 4、地震造成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从震原发出的地震波主要分为纵波和横波。纵波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横波使地面水平晃动,是造成破坏的主要原因。 5、哪种地震波可以警告人们尽快做好准备? 答:纵波先到达地表,人们感到颠簸,随后才感到晃动,纵波的到达警告人们应尽快做出防备。

第二部份自救互救常识 1、地震前应做哪些准备? 答:学习地震基本急救知识,制订家庭应急预案,开展家庭一分钟紧急避险、撤离与疏散的演练活动;备好防震应急包。配齐应急物品(如药品、食品、饮料、电筒、口罩等)。 2、怎样摆放家具物品? 答:家具物品摆放要重的在下、轻的在上。在高大的家具上方不要堆放笨重物品。将床放在内墙(承重墙)附近,要远离屋梁和悬挂的灯具。 3、怎么样避免地震时物品伤人? 答:固定高大家具,并将灯具、挂钟等悬挂物取下或系牢,防止倾倒或掉下伤人。 4、如何做好疏散准备? 答:清理杂物,使门口、庭院通道畅通,震时便于人员逃离。熟悉周围环境,了解避难场所,地震时可沿指定路线及时疏散。 5、地震时的避震原则是什么? 答:应就近伏在床下、桌下和小跨间房屋里等安全角落,待震后迅速撤离。 6、地震时怎样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答:切断电源、气源,防止火灾发生。

学校防震知识资料

学校防震知识资料 一、地震知识 1.什么是地震? 我们常说的地震是指因地球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而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 2. 地球部可分为几层?哪一层常发生地震? 地球部由表及里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据统计约有92%的地震发生在地壳中,其余的发生在地幔上部。 3.地球上一年大约能发生多少次地震? 地球上每天都在发生地震,一年约有500万次。其中约5万次人们可以感觉到;能造成破坏的约有1000次;7级以上的大地震平均一年有十几次。 4.根据成因地震分为哪几类? 按成因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天然地震包括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三类。因人为因素直接造成的振动是人工地震,如地下核爆炸引起的振动。我们一般所说的地震,多指天然地震,它是一种经常发生的自然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5.按地震成因划分,目前世界上发生的地震主要属于哪几类型?

主要属于构造地震。据统计,构造地震约占世界地震总数的90%以上。 6.地震的三个基本参数是什么? 发震时刻、地点和震级。 7.什么叫震源、震中、震中距? 地球部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点称为震中。从震中到地面上任何一点的距离称为震中距。 8.什么叫震源深度?何谓浅源地震、深源地震、中源地震? 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叫做震源深度。震源深度在70公里以的地震为浅源地震;震源深度超过300公里的地震叫深源地震;震源深度介于70 —300公里之间的地震为中源地震。 9.何谓地方震、近震和远震? 震中距在100公里以的称为地方震;震中距在100公里—1000公里的称为近震;震中距超过1000公里的称为远震。 10.什么是震级?影响震级的因素有什么? 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等级,它与震源释放出来的能量多少有关。能量越大,震级就越大;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30倍。 11.地震按震级大小可分为哪几类?

防地震安全知识演讲稿

关于防地震安全知识演讲稿篇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早上好,“星星火炬”广播现在开始,我是广播员钟宝仪。今天我广播的内容是“地震时我们该怎么办?”。 上星期,学校开展了地震演练活动,同学们都认真对待,积极配合老师,可是有一小部分同学嘻嘻哈哈,认为地震根本不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其实,地球每天都在发生地震,一年约有500万次。地震,它就像刮风,下雨一样平常,是一种经常发生的自然现象,但是它破坏力很大,往往发生在瞬间。这就要求我们要有防患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多学习掌握一些抗震技能。 如果我们在上课时发生地震,怎么办?我们要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背向窗户,用书包保护头部。服从老师指挥,有组织地撤离,防止发生踩踏,不可慌乱冲出教室,不可跳窗逃生。 如果我们在家发生地震,怎么办?我们要躲在坚固家具附近,内墙墙根,墙角,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 如果我们逛书店发生地震,怎么办?我们要选择结实的柱子边或内墙角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不要慌乱,听从现场工作人员指挥。

如果我们不幸被埋压,怎么办?设法用砖头、木棍等支撑残 垣断壁,防止周围杂物进一步倒塌,以防余震时再被埋压,不要随便动用室内设施,包括电源、水源等,也不要使用明火,闻到煤气及有毒异味或灰尘太大时,设法用湿衣服捂住口、鼻,不要乱叫,保持体力,用敲击声求救。 防患于未然,同学们,中午回家就自己动手做一个“地震包”吧。先找一个书包(可以是以前使用过的旧书包或背囊),里面放一些防灾用品:如口哨、手电筒、急救药品、火柴、蜡烛、毛巾、绳索、毛毯、写有家人血型的卡片等等,可以再放两瓶矿泉水及一些固体食品(譬如饼干、花生)。记得这些食品每隔一段时间更换一次,因为放久了会过期的。接着把这个“地震包”放在家门口一个醒目并且容易拿到的地方。如果灾难真的发生时,这个“地震包”或许会挽救我们的生命。 谢谢大家! 关于防地震安全知识演讲稿篇

地震资料地质解释总复习

地震层序分析 不整合面的分类: 1)按地层产状特征分类: 可分为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两大类 A 平行不整合:地质标志为冲刷面,底砾岩,古土壤层,赤铁矿,钙质结核等。 B 角度不整合:受地壳运动的影响使岩层发生倾斜或褶皱。 2)按成因分类: 1.动力作用不整合,因构造等动力活动是地层产状发生变化造成时间缺失的不整合。 包括:a .褶皱不整合:由于褶皱作用而地层弯曲遭受剥蚀 b.掀斜不整合:由于掀斜作)用而使抬升一侧的地层遭受剥蚀 c.块断不整合:因差异升降而使断凸遭受剥蚀形成的不整合 d.抬升不整合:因整体抬升而形成,一般为平行不整合 e.岩浆侵入不整合:因岩浆岩后期侵入形成时间反转(相当于逆断层),形成的不整合。 f.塑性岩侵入不整合:因塑性岩层侵入造成界面间出现时间间断,形成的不整合。 2.外动力作用不整合:在没有构造变动的情况下,主要由于沉积、侵蚀等外动力地质作用造成地层中的时间缺失而形成的不整合。包括: a.河谷下切不整合 b.海底峡谷下切不整合 c.淹没不整合:因海平面快速上升从而使碳酸盐台地停止发育而形成的不整合。 d.沉积过路:海平面相对静止时期,形成沉积物的进积作用,在沉积基准面附近,沉积作用与侵蚀作用达到动态平衡,即形成沉积过路。 e.沉积间歇:沉积间歇是规模较小,持续时间相对较短的沉积间断。无明显地层侵蚀造成沉积间歇的原因可以是水平面的高频相对变化界面。围小到中等。 (3)按分布围分类 1、区际不整合:多个相邻盆地同时发育 2、区域不整合:在盆地大部分地区发育 3、4、局部不整合:在盆地局部发育 不整一界面(5种): 削截,视削截,顶超,上超,下超

地震沉积学在徐家围子断陷的应用

第11卷第10期2011年4月1671—1815(2011)10-2165-07 科学技术与工程 Science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Vol.11No.10Apr.2011 2011Sci.Tech.Engng. 地震沉积学在徐家围子断陷的应用 宋效文 1 马世忠 1 秦秋寒 1 周莹 2 (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1,大庆163318;大港油田公司油气勘探开发研究院2,天津300280) 摘要徐家围子断陷深层勘探取得了重要成果,但是营四段砾岩研究难度较大,导致该后备潜力储层研究程度较低。文中 应用地震沉积学的先进理论技术方法(沉积模式和规律指导下的基于井震结合的相位转换、三维可视化、地层切片、分频、相干等技术方法)针对营四段砾岩展开研究,确定了该区为北北西主物源,刻画出了扇体轮廓及内部结构,为后期勘探开发奠定了重要基础。同时,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中更加明确了地震沉积学中技术方法的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关键词 地震沉积学 地层切片相位转换 分频技术中图法分类号 P631.4 TE122; 文献标志码 B 2011年1月14日收到 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 项目(11521010)资助 第一作者简介:宋效文(1980—),男,山西人,东北石油大学博士生,研究方向:油气田开发地质与储层综合预测。E-mail :nepusxw@live.cn 。 地震沉积学是应用地震信息研究沉积岩及其形成过程的学科, 它是继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之后的一门新的综合性学科。其理论基础在于对地震同相轴穿时性的重新认识,但它是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的发展而不是替代, 地震沉积学研究要以地质研究为基础,在沉积学规律的指导下进行。体系域表征、 90?相位转换、地层切片和分频解释是目前地震沉积学中的几种常用的技术 [1—4] 。 2002年徐家围子断陷深层高产工业气井的钻探成功,显示了该地区广阔的资源前景,作为重要后备潜力储层的砾岩由于研究难度较大(营四段之下是火成岩, 古地形差异大,古地貌复杂,营四段砾岩本身为近源沉积、粒度相对均值且厚度变化极大), 目前研究程度较低,单纯的井或者地震方面的研究已经不能满足勘探开发的需要, 应用地震沉积学的先进的理论及技术方法对营四段砾岩展开研究, 进行沉积相及沉积微相展布特征的描述,对徐家围子断陷营四段砾岩勘探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 1区域地质概况 徐家围子地区位于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北 安断陷带上,东到肇东-朝阳沟背斜带与莺山断陷带, 南至松花江,西为安达-肇州背斜带,北为明水斜坡。近南北向展布,长90km ,中部最宽处有55km , 面积5400km 2 ,是松辽盆地北部深层规模较大的断 陷。受徐西、宋西两条边界断裂控制,为西断东超型箕状断陷,沉积地层主要为古生界地层、上侏罗统-下白垩统断陷期地层、下白垩统坳陷期地层,营四段属下白垩统营城组。 2 地震沉积学概念及适合研究区的技术路线 2.1 地震沉积学定义 1998年,美国学者曾洪流, Henry ,Riola 等首次使用了“地震沉积学”一词[5] ,认为地震沉积学是利 用地震资料来研究沉积岩及其形成过程的一门学科 [6] 。2001年,曾洪流等将“地震沉积学”定义为利 用沉积体系的空间反射形态和沉积地貌之间的关系来研究沉积相、沉积岩和沉积建造。 Schlager 等认为“地震沉积学”是利用高精度地震资料、现代沉积环境和露头古沉积环境模式来识别沉积单元的三维几何形态、内部结构。

小学生防震安全知识讲座

小学生防震安全知识讲座 各位老师、同学们:你们好!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尤其是当地中小学校受损和伤亡程度惨重。学校是人员高度密集的地方,这次地震灾害警示我们必须加强对广大中小学生的防震减灾知识教育,提高广大师生的防震意识和学校应对地震突发事件的避险能力,减少地震灾害对师生造成的伤害,根据上级各部门及教育局的指示精神,学校决定利用今天这个时间进行一次地震应急知识教育和避震应急疏散演练为主要内容的安全教育活动。希望广大师生认真收听。 一、地震的一般知识 地震是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由于地球不断运动和变化,地壳的不同部位受到挤压、拉伸、旋扭等力的作用,逐渐积累了能量,在某些脆弱部位,岩层就容易突然破裂,引起断裂、错动,于是就引发了地震。按成因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天然地震包括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三类。因人为因素直接造成的振动是人工地震,如地下核爆炸引起的振动。我们一般所说的地震,多指天然地震,它是一种经常发生的自然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二、地震预报知识 地震发生前是有预兆的,地震前自然界发生的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叫地震前兆。常见的地震前兆现象有:地下水异常变化,动物异常反应,地壳变形,小地震活动,地声、地光、地磁变化、重力变化或其它化学成份的变化、地震波速度变化等等。 地下水位升降及变色、变味、翻花、冒泡,温泉水温的突然变化等,都有可能是地震前兆。 动物异常的反应主要表现在:(这里有一首顺口溜帮助大家记忆)震前动物有前兆,密切监视最重要。 骡马牛羊不进圈,老鼠成群往外逃。

鸡飞上树猪乱拱,鸭不下水狗狂叫。 冬眠老蛇早出洞,燕雀家鸽不回巢。 兔子竖耳蹦又撞,游鱼惊慌水面跳。 家家户户细观察,综合异常作预报。 这是震区人民群众在监视预报地震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重要经验。地震越大,越是临近地震发生,动物异常的反应就越明显,但动物的生活习性发生异常不一定意味着一定有大震来临,因此,观测动物异常,进行分析鉴别,排除干扰影响,还应及时向当地地震主管部门报告。 三、地震自救互救知识 平时多一分防震的知识和经验,震时就能减少伤亡和损失。那么地震时我们怎么办呢? 1、室内应急 俗语说:"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了"。地震发生时,至关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头脑,镇静自若的态度。只有镇静,才有可能运用平时学到的地震知识判断地震的大小和远近。近震常以上下颠簸开始,然后才左右摇摆,远震很少有上下颠簸感觉,都以左右摇摆为主,而且地声脆,震动小。一般有感地震和远震不必外逃,因为这种情况危害都比较轻,对人身安全不会造成威胁。 如果遇到强烈破坏性的地震时,跳楼逃跑好不好呢?事实表明这不是上策。原因地震强烈振动时间只有一分钟左右,相当短促,从打开门窗到跳楼往往需要一段时间,特别是人站立行走困难,如果门窗被震歪变形开不动,那耗费时间就更多。有的人慌了手脚,急不可待,用手砸玻璃,结果把手也砸坏了。另外,楼房如果很高,跳楼可能会摔死或摔伤,即使安全着地,也有可能被倒塌下来的东西砸死或砸伤。根据唐山地震震害调查结果表明,因跳楼或逃跑而伤亡的人数在六种主要伤亡形式(直接伤亡、闷压致死、跳楼或逃跑、躲避地点不当、重返危房、抢救或护理不正当等)中占第三位。地震时造成钢筋混凝土大楼一塌到底的情况毕竟较少,完全倒塌一般是主震后的强余震所致。因为钢筋混凝土的建筑物,除了具有一定的刚性外,还有相当的韧性。这就是主震往往不可能一下子彻底摧毁混凝土建筑物的原因。所以,地震时暂时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处,是较为安全的。另外也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开间较小的厨房、卫生间等处去暂

地震安全知识

地震安全知识 地震前兆 1、前震:大地震前经常会有小震发生,多得可达几十至几百次。 2、大气异常:震前,特别就是大震前,经常会发生一些反常得大气物理现象。如:狂风暴雨、大雪、大旱、大涝、温度得骤然变化等。 3、出现地声:震前几分钟、几小时,甚至几天,会有声音从地下深处传来。声音越大越沉闷,震级也越大。这就是大自然向人类万物发出得警报。 4、动物反应异常:兴奋型异常:惊恐不安、不进圈、狂吠、群迁等。抑制型异常:行动迟缓、发呆发痴、不肯进食等。生活习性变化:如冬眠得蛇出洞、老鼠白天活动不怕人、大批青蛙上岸等。 5、地光现象:震前常常伴有地光现象发生,有红、黄、蓝、白、紫等多种颜色。形状不一,有得呈片状或球状,也有得象电火花一样。地光一般时间很短,一闪而过,很难观察到。 6、水位异常:震前,地下水得水位往往会发生异常变化,有时甚至会喷出地面。有时还会发生水质得变化,如变味、变色、出气泡等。 地震避险自救常识公共场所如何个人防护 在群众集聚得公共场所遇到地震时,最忌慌乱,否则将造成秩序混乱,相互压挤而导致人员伤亡,而应有组织地从多路口快速疏散。

1、如果您正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遇到地震时,要沉着冷静,特别就是 当场内断电时,不要乱喊乱叫,更不得乱挤乱拥,应就地蹲下或躲在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皮包等物保护头部,等地震过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2、地震时,您正在商场、书店、展览馆等处,应选择结实得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它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与玻璃橱窗,也可在通道中蹲下,等待地震平息,有秩序地撤离出去。 3、正在上课得学生,要在老师得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得课桌下,绝不能乱跑或跳楼,地震后,有组织地撤离教室,到 就近得开阔地带避震。 4、正在进行比赛得体育场,应立即停止比赛,稳定观众情绪,防止混乱拥挤,有组织有步骤地向体育场外疏散。 地震时得自救四大常识 1、大地震时不要急 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得时间内您千万不要惊慌,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得抉择。如果住得就是平房,那么您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得就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 等跨度小得地方,或就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最新小学生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讲座

小学生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讲座 夏琼华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 1.地球的内部结构(图片资料) 地球的外层是地壳,地壳之下是地幔和地核。它们分层结构就像鸡蛋的蛋壳、蛋清和蛋黄。地核又分为内地核和外地核。 地球的内部构造 2.地球是运动着的 我们居住的地球始终在不停的运动。她在自转的同时,还在围绕太阳旋转,随着太阳系、银河系在茫茫宇宙中遨游。(图片资料:用原图P2) 3.我们居住的地球并不安宁 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一种形式,是一种自然现象。 全球每年发生约500万次地震,平均约7秒就有一次。人们能够感觉得到的不到1%,其中造成灾害的仅有万分之二左右。 4.全球主要地震活动分布 世界上的地震并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集中在三个主要的地震活动带上:(图片资料用原图P9)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海岭地震带 5.我国是地震灾害严重的国家 我国约有20多条地震带,地震分布很广。有记载以来,我国除贵州、浙江外,其他省份都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1900年至20世纪末,我国死于地震的人数已达50多万人,约占同期全世界地震死亡人数的一半。(图片资料) 6.地震的分类 人为的原因:人为的原因也能引起地表振动,如开山放炮、地下核爆破等。但我们更关心的是容易造成灾害的、由自然界的原因引起的地震,即天然地震。 天然地震主要有三种类型: 构造地震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约占全球地震数的90%以上,对人类的威胁最大。 (图片资料:唐山、汶川的地震) 火山地震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火山地震一般影响范围较小,发生的也较少,约占全球地震数的7%。 (图片资料:火山喷发)

学校防震小常识

学校防震小常识 地震专家介绍,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震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时间为10秒钟。在这短短时间内,千万不要惊慌,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做出保障的安全抉择,当地发生震时是跑还是躲?我国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 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处开阔、安全的地方。 身体应采取的姿势: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 正在教室上课的学生,不要慌乱向教室外面跑,因地制宜迅速做决断:有机会迅速撤离时在老师指挥下有序撤离到操场等开阔地带;无法撤离时应迅速用书包护住头部抱头、闭眼,背向窗户躲在各自的课桌下,待地震过后,在老师指挥下有组织地撤离,防止因人多惊慌而造成的挤伤踩伤。 在室外上课时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不要随便返回室内。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 家庭避震:地震预警时间短暂,住在平房的应迅速跑到门口开阔地;来不及撤离的,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而室内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

空间。这主要是指大块倒塌体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具体的部位如:床沿下、坚固家具附近;内墙墙根、墙角;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并顺手拿枕头或沙发垫子护在头部。 如果不幸被埋应学会自救:用手巾、衣服等捂住口鼻,避免被烟尘呛闷窒息,还应尽可能清除压在身上的各种物品,最好朝着有光线的地方移动。无力脱险时,尽量减少气力的消耗,并寻找水和食物,听到外面有人时再呼救或敲击墙壁等。 学校防震自救歌 大震来时有预兆,地声地光地颤摇,虽然短短几十秒,做出判断最重要。 平房避震有讲究,是跑是留两可求,因地制宜做决断,错过时机诸事休。 教师组织速撤离, 莫荒莫乱按序出,注意高处坠落物,不推不搡不乱跑。 强震颠簸站立难,就近躲避最明见,床下桌下小开间,伏而待定保安全。 次生灾害危害大,需要尽量预防它,电源燃气是隐患,震时及时关上闸。 震后别急往家跑,余震发生不可少,万一赶上强余震,加重伤害受不了

关于防地震安全知识演讲稿

关于防地震安全知识演讲稿 我们要有防患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珍爱生命意识,防灾意识。多学习一些防灾的知识,多掌握一些防灾抗灾的技能。下面是为大家整理了有关于防地震安全知识演讲稿3篇,希望能够帮到你。 关于防地震安全知识演讲稿篇1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早上好,“星星火炬”广播现在开始,我是广播员钟宝仪。今天我广播的内容是“地震时我们该怎么办?”。 上星期,学校开展了地震演练活动,同学们都认真对待,积极配合老师,可是有一小部分同学嘻嘻哈哈,认为地震根本不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其实,地球每天都在发生地震,一年约有500万次。地震,它就像刮风,下雨一样平常,是一种经常发生的自然现象,但是它破坏力很大,往往发生在瞬间。这就要求我们要有防患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多学习掌握一些抗震技能。 如果我们在上课时发生地震,怎么办?我们要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背向窗户,用书包保护头部。服从老师指挥,有组织地撤离,防止发生踩踏,不可慌乱冲出教室,不可跳窗逃生。 如果我们在家发生地震,怎么办?我们要躲在坚固家具附近,内墙墙根,墙角,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 如果我们逛书店发生地震,怎么办?我们要选择结实的柱子边或内墙角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

台,不要慌乱,听从现场工作人员指挥。 如果我们不幸被埋压,怎么办?设法用砖头、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防止周围杂物进一步倒塌,以防余震时再被埋压,不要随便动用室内设施,包括电源、水源等,也不要使用明火,闻到煤气及有毒异味或灰尘太大时,设法用湿衣服捂住口、鼻,不要乱叫,保持体力,用敲击声求救。 防患于未然,同学们,中午回家就自己动手做一个“地震包”吧。先找一个书包(可以是以前使用过的旧书包或背囊),里面放一些防灾用品:如口哨、手电筒、急救药品、火柴、蜡烛、毛巾、绳索、毛毯、写有家人血型的卡片等等,可以再放两瓶矿泉水及一些固体食品(譬如饼干、花生)。记得这些食品每隔一段时间更换一次,因为放久了会过期的。接着把这个“地震包”放在家门口一个醒目并且容易拿到的地方。如果灾难真的发生时,这个“地震包”或许会挽救我们的生命。 “星星火炬”广播到此结束,请大家明天继续收听,谢谢大家! 关于防地震安全知识演讲稿篇2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如此美好的词汇昭示着孩子生命的宝贵。作为培育孩子的摇篮,我校一直都注重安全教育,经常开展各类安全讲座与展板宣传,并将安全理念渗透在每周一国旗下的讲话之中,宣传督促学生注意安全,快乐享受在校的美好时光。 一.地震知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